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精选12篇)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 篇1
随着我国市场的经济发展,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有着重要的关系, 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节省会计监督成本, 并扩大企业的会计监督收益。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在企业的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对企业的管理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 没有内部审计企业发展也较为缓慢。因此,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以及会计监督就非常的重要。
一、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
内部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 主要是指通过审计、督促和监察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运行。审计的工作主要表现为审计监察, 通过审计来了解被审查单位的经济活动, 然后给出一定的标准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
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单位或者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的提高, 因此, 内部审计是单位或者部门经营的监督者, 同时也是单位或者部门管理的咨询者。内部审计的服务主要特征为内向性。内部审计的进行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来进行的, 是只向本单位的领导负责的。
内部审计的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必须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独立的进行, 要独立的评价部门和单位以及单位和部门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活动, 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另外, 内部审计部门是单位的机构, 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是单位的员工, 这样会让内部审计的工作独立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特别是国家利益和单位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 都可能让内部审计的独立受到影响。
二、会计监督的相关内容
会计监督主要是会计机构和人员凭借授权的职权, 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特定经济活动的主体来进行全方面的、持续的、综合的监督, 来保证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理的运作, 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会计监督主要表现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 另外是对会计本身的监督。
会计监督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合理性。合理性主要是指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单位中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 会计监督要能及时的制止和监督。同时会计人员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及时和完整,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有权拒绝。及时性。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控、预算和决策。单位有效的会计监督要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制止。这是其他的经济监督做不到的, 会计监督可以较早的发现问题, 并利用问题的解决来避免损失。综合性。会计监督是贯穿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 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 从资金使用到利益的分配都需要到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全面的, 例如国家的经济发展、税收、物价等都是反映在会计工作中的。相对于其他的监督活动, 会计监督涉及面更加综合和全面。双重性。会计工作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是作为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到经济活动中的, 并进行核算、管理和监督。因此会计人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 具有双重性。
三、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一)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的联系
首先, 两者都具有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经济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 也是经济监督的工具。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两者在功能上各有侧重, 但是目标基本是一致的, 主要为通过监督和执行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法规, 来维护法律和保护财务安全,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其次, 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两者在内容上有相似性。两者都是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内部审计是按照制度和法规来进行的, 一般为定期的和不定期的, 通过查账以及检查会计的工作来进行的。会计监督的内容同样是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程序, 在日常工作中来进行的, 因此, 两者都是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
再者, 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是互为基础的。内部审计职能为监督, 监督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效益性和合法性, 监督的范围是包括财务会计活动的。内部审计能否正常的发挥作用是依据会计核算及时和准确的。另外, 财会部门要想做好财务管理, 做好会计监督, 也是依赖内部审计来进行的。因此, 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两者是互为基础, 都不能缺少的, 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的区别
首先表现为业务内容和地位的不同。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单位内部独立的机构, 在负责人的领导下依照法律法规对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经济效益来进行的。内部审计不参与核算, 也不管理财务, 是相对公正和独立的部门。会计监督是和单位资金运作密切相关的, 内容主要表现为会计分析、监察和核算。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是审计和被审计的关系。其次, 监督对象不同。会计监督的对象主要是结合日常的工作来进行, 主要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行为。而内部审计的对象范围更加广泛, 是独立于单位经济活动之外的部门, 是高层次的监督, 也是对会计监督的再一次监督。最后, 监督方法不同。会计监督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日常的会计工作来进行, 对不合法、不真实的收支拒绝, 对不完善的凭据不报销等来进行的监督, 是更为直接的监督, 而且没有相应的系统程序。而审计监督是相对间接的监督, 也是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审计工作: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长期的审计计划, 在过程中一般是先听取单位负责人的介绍, 然后集中资料来进行监督, 并向单位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最后出具相关的审计报告, 在由单位的负责人批准后下达决定, 被审计单位是必须要执行的。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 是经济监督体系中不能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两者之间各有特点, 同时在经济监督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对待两者, 要重视经济监督对企业单位的作用, 让两者较好的结合来为单位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曹一皋.略论内部监督主体关系的协调[J].科技创业, 2011
[2]张利.会计监督成本、收益与内部审计创新[J].北方经贸, 2010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 篇2
一、加强会计监督的具体策略
企业若想加强会计监督工作,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目标。对于企业而言,经营管理目标并非简单的企业发展规划,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管理规划,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目标,其中,包括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两者都能给会计监督带来决定性作用。当企业进一步落实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后,企业就需要借助财务管理部门的力量开展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根据由上至下的原则,完成各个职能部门的任务分解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指标考核。至此,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每位员工的考核数据对企业日常工作展开有效监督,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得以履行。
二、提升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的具体对策
一方面,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配备是否合理,是提升会计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目标,关系到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若要将会计审计与会计监督二者结合在一起,使之投入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则必须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来实现,能从根本上提升会计审计人员与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贯彻力度,协调企业内部的权责管理。
1.强化会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
会计审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具有极高业务素养的`会计审计人员,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审计质量的根本前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队伍建设。首先,必须强化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会计审计人员从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尽可能的将审计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极高思想政治素养、拥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队伍。
其次,企业要借助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不断的钻研学习,增强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其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及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论意识。最后,定期的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包括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等,尽可能的丰富会计审计人员的知识与审计工作经验,并将优秀的经验借鉴到自身的会计审计工作中;企业也可以通过交流活动,广招英才,引进更多高素质、高技术的审计人才加入到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中。
2.增强企业的内控建设,落实会计监督
增强企业的内控建设,落实会计监督,企业需要把互不相关的职能内容分离开来,对于企业内部重大经济活动事项的管理与贯彻执行过程要进行互相监管、互相约束,完成企业人员的财产清查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员工财产进行抽查和审计工作。企业内部可以制定和执行会计委派制,把负责完成会计监督工作的有关人员同被监督对象分离开来,使其与被监督对象不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利益关系,解除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顾虑,使其更专注于会计监督工作,确保监督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3.通过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平台,加强会计监督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会计审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便捷作用,加强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审计数据信息更加的精确化和科学化,实现会计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发展。通过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平台,改进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方式,使审计工作更具技术含量,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的力度,利用网络数据库,实施远程审计或IT审计等,从根本上提升会计审计质量。
4.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提升会计监督的地位
企业需要意识到自身实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将违法乱纪现象扼杀在会计审计工作的萌芽时期,不应该任由违法乱纪现象产生后,再通过政府或社会机构进行查办和监管。会计监督工作应该置于企业会计工作的首位,只有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才能为会计监督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健全统一的会计制度,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还能对会计审计、会计监督的权责与权限进行界定,使会计部门的职能更加明确。对于违反会计制度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惩处,强化与会计制度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提升会计监督的地位,进而提高会计审计质量。
三、结语
地质勘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管理 篇3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内涵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质上就是指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保障其经营活动可以充分的符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内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大经营管理的效率与水平,严禁发生舞弊的现象,加大控制风险等等的根本目的,然而在单位的内部采取的方法及制度要突出既相互制约但有相互制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依《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之中规定,对于各单位会计机构与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相应的会计监督,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就是会计人员及相应的机构,其实施的对象则是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单位负责人应该得充分的保障参与到会计之中的人员及奇偶股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履行自身的职责,对于建立并实施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二、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监管现状分析
1.地勘单位业务广度的增加,给会计监管带来了客观的难度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对于地勘行业将近八成业务的主要来源就是市场。因为各项业务在很大程度之上和经济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加大了业务的复杂性势必就会增加日常采取工作的难度,甚至是会发生沟通上的问题。那么就会将这一切的归结于单位的会计人员,当然这是比较片面的。业务方面的不通畅,其主要原因在于整个单位管理理念发生严重的失衡现象。单位内部的整体监管体系并不完善,这也是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之中发生各类违规情况的主要因素。
2.管理者与从业人员观念不清晰
会计监督是什么,怎么有效地去监督,单位之中的大部分员工其中涵盖了单位之中的单位领导,对于会计监管的重要作用也相对模糊。虽然会计监督在法律法规之上有相应的规定,但是没有完全的落实下去,大部分的领导对于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度不都充分。有的会计人员认为自身会计职位的高低与自身的利益有着直接性的关系。以上的这些观念都是因为不完善的管理决策而导致的。
3.会计监督管理方面的用人观念有待改善
地勘单位的部分财务会计人员由于财务法律意识不够,导致会计监督的效果不明晰。一方面表现在用人之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人员调配不合理,人均素质较低,最终导致部分单位会计人员重视个人利益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在部分领导一般认为会计人员只是算账,并没有上升空间。
4.地勘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长时间以来,因为地勘系统之内的财会专业并不是主流专业,在财务专业人员的培养没有得到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从事财务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单位内部培训及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员,那么他们在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学历结构以及专业知识架构方面均相对比较欠缺,并没有将企业管理之中财务管理该有的作用并未真正的发挥出来。另外,部分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薄弱、监督意识弱等,这些均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如何做好地质勘察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
1.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对于地勘单位整体工作现状改善的关键措施就在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所以在实践阶段,就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各项内容进行细致化的分析。首先,针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强化式培训,将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树立起来,熟悉地勘单位的工作流程,让会计工作人员真正参与到单位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其次,应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单位收支管理、预算管理及采购管理相符合的管控制度,充分的保障业务流程与控制程度的有效性与规范性。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其中表现优秀的会计工作人员予以该有的补助,进而加大员工的积极性。
(1)在地勘单位的内部逐渐的建立健全人才储备机制,且不断完善会计队伍的结构,与此同时,如需再引进人才,要严格考究人才的实践能力,对所引进的人才进行分层化的管理与利用;(2)建立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且要狠抓高质量、高素质能力的管理体系的建设;(3)逐渐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会计人员进行综合性的考评,且为优秀的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奖励。
2.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地勘单位可以从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出发,加强整体管理的能力,落实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财务人员要充分了解地质勘查的流程与手段,建立和谐的税企关系,最终取得支持与理解。
3.提高會计部门地位
会计部门是地质勘察单位的重要职能部门,加强单位财务管理,需要从整个经济活动来着手进行,要以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为基础,将会计部门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全体工作人员也要了解会计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措施和财务管理方案,在与合作单位进行交流、沟通的阶段,提供有效的经济活动档案,做好信息的整理工作,进而帮助会计人员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核算。
4.优化会计核算方式
根据现有的地质企业会计核算和审核形式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具体收入标准,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针对已经涵盖的地质勘查单位的所有收入,需要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其中经营支出占据大部分指标,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都是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和职工福利等要涵盖在其中,满足各项支出的具体要求。根据现有标准形式的要求,勘查单位可以对所属的内容进行独立核算,按照多种经营企业执行的财务准则和制度进行落实,使其适应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监督的整体要求。
5.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
随着地勘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广泛运用,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梳理关键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将其嵌入到信息系统程序中,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地质勘查单位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环节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主要有:建立不同等级的授权使用制度,建立用户管理制度,加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避免授权不当,禁止不相容职务用户账号的交叉操作等。通过信息系统程序的自动控制措施,达到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
总之,在经济管理活动之中,会计管理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地勘工作的成效,所以地勘单位要将财务工作充分重视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来着手进行,并充分考虑会计理论与市场的各项需求,最终形成一个规范化的管理方案。同时,应逐渐增强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地勘单位需将会计监督作为自我发展、健全与约束的关键点,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将内部控制制度逐渐完善,强化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管的力度,保障地勘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最终促进地勘单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琼淑.浅论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监督管理[J].金融经济,2010,20:165-166.
[2]邓蓉.分析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监督[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174.
[3]祖秀兰.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监督及核算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7:120.
[4]盖德才.基于地质勘查单位内部管理的强化促地勘经济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3,19:90.
[5]李涛,余洁.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5,02:244-245.
[6]王德荣.浅谈地质勘查单位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J].北方经贸,2014,10:166.
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异同浅析 篇4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 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一部分。它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等要求, 对企事业单位资金的来龙去脉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会计监督按照其监督经济活动过程, 将其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种。
内部审计是组成审计体系的一部分, 是在该企业领导人的带领下, 在企业内部建立的审计机构, 同时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 在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下, 按照相关的程序, 对于本企业及其附属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合理性以及真实性进行审核、鉴证和评价, 并提出完善参考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行为。内部审计则是以企业管理功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实现为审计重点, 它又分为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两种情况。
2 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二者之间的区别
2.1 主体不同
根据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七条的规定, “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从规定中可以看出,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本身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而内部审计的审计主体则是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国家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财务收支金额较大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以及审计机关未设立派出机构的政府部门等, 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工作人员。”可见, 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二者的主体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2.2 活动过程不同
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 是财务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业务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开展的, 如报账、记账以及财务收支等, 在这种工作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活动能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进行及时制止或上报。因此会计的随时性、过程性监督是内部审计所无法开展的, 因此会计的监督活动是审计工作不能代替的。而事后审计、定期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主要方式, 一般情况是在经济活动已经结束之后才进行的, 两者的活动规律有着明显的区别。
2.3 独立性不同
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在企业中必须要求其组织上和业务上都具有独立的地位, 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独立性, 通常是企业最高领导者进行的领导, 并由国家的审计机构对其进行业务指导。但会计监督的主体领导是财务部门, 是会计人员在平时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进行的监督, 如对凭证进行审核、监督等, 对会计信息质量展开控制。因此在独立性方面, 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别, 并且内部审计的范围比会计监督的要广泛得多。
3 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二者之间的联系
3.1 依据相同
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监督时, 要有相应的评判标准、依据来裁定发生的经济活动。而审计是客观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审计人员经过审计工作过程之后, 提出意见并给出相应结论, 而这当然也得有明确的依据。在这过程中, 它的依据与会计监督的依据是一样的, 二者共同的依据都是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 以及相应的财经法律、法规。
3.2 目的相同
会计监督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不收损失。内部审计也是为了保证企业要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提供参考, 促使企业发挥自身的潜力, 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所以两者都是以提高经济效益及经济管理为目的。
3.3 检查的对象相同
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对象, 概括讲是监督与被审计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凭证、账簿、报表的审查, 来辨别被审计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及其合法性等问题, 其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虽然内部审计对象的范围相对广泛些, 但二者所针对的客体相同的。
4 结语
在分析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可以看出, 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是同时并存, 但是二者却不能互相替代。
企业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既是企业进行经济监督的要求, 又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脱离对钱物的管控, 地位比较独立, 可以更好的为企业领导提供可靠、客观的经济信息, 为其经营决策提供可行的依据。另外, 也还可以对实现会计监督, 保证会计任务的完成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是需要明确的是, 不可以把审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职, 如果这样做, 会出现内部审计根本不能监督财会部门的情况发生, 因为地位和职权的原因, 也很难监督其他部门, 因为财会部门与其他部门是同级的, 失去了审计的独立性, 就不能客观地开展审计工作了, 因此而做出的审计结果便不能说是客观公平的了。与此同时, 也可以加强与国家审计机构的联系, 请国家的审计机构对企业本身进行监督, 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责。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 仍然存在着不同主体之间先进与落后的差异, 在我国市场经济是有着明确秩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要求各企业的经济活动得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展开, 如果有企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不能容忍的。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有必要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明栋.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J].经营管理者, 2006 (7) :46-47.
[2]孟繁玉.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的关系研究[J].中国外资, 2013 (5) :160.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调研报告 篇5
xx县粮食局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也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采取的制度和方法。《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
监督制度是各单位的法定义务。
一、内部会计监督现状
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从目前单位内部监督的总体情况看,内控制度不严、监督职能乏力、守法意识淡薄,不仅导致一些违规、违法问题通过会计工作“合法化”,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是内部控制不严。这是一个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不严密,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清,达不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会计要求,这不仅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会计监督乏力。虽然《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由于缺乏会计依法行使职权的保障措施,会计人员往往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一些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已是徒具虚名。
三是守法意识淡薄。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法规、税收法规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识尚相当薄弱,甚至为了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置于脑后。
二、内部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国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建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
(二)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是直接原因。任何信息都来自于人的活动,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体制,对人的意识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一、一些企业单位领导的人事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单位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家。面对上级下达的“硬指标”,单位领导在这种压力下,不越过会计监督粉饰报表、编造假数字就难过考核关,严重的将被“一票否决”,“乌纱帽”难保;而且许多领导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为迎合领导意志,不得不以虚假报表上报,所谓的“假业绩能引金凤凰”,就是这个道理。其
二、由于目前企事业单位掌握着对本单位财会人员的评先、评优、任命、提拔、调动、晋升等职权,会计人员“捧”的是本单位的“饭碗”。尽管国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会计工作,每一位会计人员也都想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从业原则,做一名出色的会计人,但在单位领导为了自己以及小团体利益而不顾国家财会法规和财经纪律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不得不违反会计监督的要求而屈从单位领导的意志。
(三)会计人员素养的不高是主要环节。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监督的直接参与者,一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意识不强,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下支配下,将会计监督置之一旁。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严格执行会计监督的相关内容,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是,治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的提高,更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经济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有序运行。
三、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系的基本内容
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性”。一是安全性。通过适当业务权限的设置和合理的授权,保证货币资金进出企业的安全性;二是可靠性。通过准确的会计记录、计量及记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三是可操作性。通过确认、核算方式的制度化,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操作性;四是完整性。通过及时的实物盘点,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保障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性。
浅析内部会计监督 篇6
摘 要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监督的一种方式,它的意义就在于针对代理问题,监督管理人员责任的履会计规范制定的基本要求行,保障资源所有者的利益。本文针对目前造成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弱化的会计环境因素,探讨分析了有效实施并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 内部监督 会计 创新
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会计监督是一个单位、自我约束,内部管理机制中的一环,一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完善与否直接制约着该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好坏。因而加强会计监督,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也是健全会计基础,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证。
一、影响有效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会计环境因素
1.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影响实施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會计人员素质低,监督不力,有的会计人员缺乏法制观念,没有责任心,缺乏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片面理解“厂长经理负责制”,认为只要领导签了字,就一律照付。错了有领导负责,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甚至有为个人利益同违法乱纪分子同流合污,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有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差,不懂财经法规,不懂业务知识,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
2.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实施缺乏保障。《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法的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当向单位领导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处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制止和纠正,又不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的,也应承担责任。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尽管有这些法规,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会计人员感到很难遵照执行。向上反映害怕领导打击报复,不反映又担心失职而承担责任,会计人员的合法工作权利得不到保障,是影响会计监督有效实施的因素之一。
3.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监督不灵。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要执行者, 《会计法》虽然对会计人员任免作了规定,但会计人员是由本单位领导任命的,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由领导决定,会计人员只要听“领导的话”, 自然会有好处。而按原则依法办事的,虽然维护了企业利益,却违背了领导的意愿违背,结果可能遭到打击报复,这样会计监督当然就无从执行,会计实质上失去了代表所有者进行会计监督的资格。
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1.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会计机构内部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的内容,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表的方法等。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也称钱账分管制度。
3.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即各单位重大的经济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务治理问题。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不仅影响国家、单位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会削弱财务会计治理职能,并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信息质量。
4.进行财产清查。各单位不仅要建立财产清查制度,而且要明确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如在编年度财务会计告之前,必须进行财产清查,对账实不符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以保证会计数据真实、完整。财产清查既可定期也可不定期进行,清查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既可全面也可部分进行。清查的范围和方法:对财产物资实行实地盘点,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
三、当前内部会计监控制度的创新主要应突出以下几方面
1.以明确管理责任为中心的监管制度创新。因为会计内部监督与控制,实质是一种管理活动,而管理却是权力与制度的结合,以创新科学的制度来管理,可以减少很多人为矛盾。结合当前的会计执法大检查,应该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内部各管理环节、各层次的责任。同时要对授权、审批、复核、检查等制定出比较健全的内部监控制度,提高监控的效率与质量。
2.对权力制约方面的创新。权力失去了制约就会产生腐败,加大内部监督与控制,对各层次权力的制约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过去一段时期,单位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支笔”审批制度也暴露出不少弊端,亟须加以改革创新。变“一支笔”审批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授权人共同审批制度,这种改革创新,颇具新意,不但可以制约一人独断专行的弊端,同时规范了企业单位的财务行为,避免漏洞失误,使单位领导正确履行法定的职责,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 篇7
一、会计监督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高校应遵循《会计法》的规定, 建立内部会计机构, 配备合适的会计人员,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按不相容职责相互分离的原则对人员安排实施相互牵制、相互制约, 并对重大对外投资、资金调度等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执行设立相互制约机制, 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 明确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1] 建立财务信息公开化制度, 定期将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财务决策、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财务事项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置于公众的视野之中, 解决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让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实现依法治校、民主理财, 使师生员工享有对重大开支和重要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以减少经费开支中的违法乱纪行为。
2.政府会计监督。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的权利, 获取高校财务运转情况的知情权和行使财务投资的决策权, 通过建立 “金财网”之类的财务信息平台, 实现高校财务信息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信息的互动, 并定期通报财务监管结果, 交流财务监管方法, 及时惩处财务违法行为,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门依法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情况、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 并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检查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任职资格等情况, 督促高校自觉遵守国家法令政策。[2]
3.社会会计监督。
新闻媒体通过对高校经济活动的报道, 揭示高校经济领域里的乱收费现象、职务犯罪现象等, 挖掘资金黑洞, 使纳税人的资金能够明白地让社会公众消费。
4.会计行为及监督责任。
高校会计人员通过会计核算, 运用专门的方法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 及时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 在高校各项经济活动中实施事前、事中监督, 并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 如实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会计资料的完整性是指反映高校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资料必须全面、系统, 既不出现疏漏, 又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会计资料的合法性是指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必须符合《会计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
二、审计监督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由国家审计机关进行, 是国家监督职能的实现, 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财务收支审计, 以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为目的, 对高校财务活动实施监管。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的专职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 是内部监督职能的实现, 具有内向性和强制性, 独立监督和评价高校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 以促进高校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目标。
3.社会审计。
社会审计亦即注册会计师审计, 通过依法接受委托, 对高校的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是社会监督职能的实现。[3]
4.行为及监督责任。
以上审计都是依照各自对应的审计准则,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会计规定对高校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财务状况和资金变动情况进行审查, 将审查意见表述于审计报告, 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审计报告应如实反映其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已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发表的审计意见, 可通过事实进行复核验证, 得出相同的结论。要求站在公正的立场表达审计意见,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及行政法规的规定编制和出具审计报告。
三、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关系
1.监督对象的同一性。二者同是高校的财务监管手段, 是对同一资金运动过程实施的监督。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 最早介入的监督形式是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通过对高校各项资金活动进行核算, 反映资金运动的全貌, 其核算和反映的过程, 就是会计监督的过程, 这是一种系统的、制度化的监督, 是其他任何监督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审计监督不是一种日常监督, 而是在会计监督之上的一种再监督, 明显地带有政策性监督的痕迹, 是会计监督的延续和补充。二者的完美结合, 形成了财务监管合力, 增强了资金运动的防控能力。
2.监督目标的一致性。两者反映和监督的对象都是高校的经济活动及其相关的会计经济资料, 都以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为依据, 向有关利益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维护利益各方合法权益。正因为这两种监督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业务实践中容易造成一种错觉, 把会计监督看作是审计监督, 或者用审计监督代替会计监督, 以致混淆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实际上, 两种监督方式目标的趋同性, 并不能证明其监督性质及方式的完全等同, 它们是对立统一的。
3.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在实践中的统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高校事业发展资金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 反映其资金活动的全貌, 以备日后的审计监督和检查,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审计监督在加强政府调控管理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只进行会计监督而不进行审计监督, 资金运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就无法得以证明, 反之, 如果单纯依赖审计监督而不注重会计监督, 就无法从源头上堵塞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只有将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才能保障高等教育资金健康有序地运行。
四、正确界定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做法
1.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同筑高校财务监管壁垒。
审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会计监督是审计监督的基础之一。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高校资金运动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严格的会计监督控制可以促使资金使用单位把握政策方向, 做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而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实施的审计监督也是非常必须的, 审计以国家和政府的身份参与资金监督, 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个人的影响, 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能够起到在会计监督之上再监督的作用。二者各有侧重, 会计监督偏重于资金的使用, 审计监督偏重于资金的监管, 缺少任何一种监督, 资金运动的监督都是不完整的, 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在会计监督的基础上进行审计监督, 才能使高校教育资金的监督更加完整, 财务监管制度建设更趋完善。
2.应明确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职权关系, 尽量避免重复监督。
高校主动实施会计监督并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这是会计责任。而审计监督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相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并报告审计结果, 仅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这是审计责任, 它不能替代、减轻和免除高校的会计责任, 这既是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主要区别, 也是界定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和重要原则。
3.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在时间上的趋同。
多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先会计后审计”的经济监督模式, 也就是说, 人们往往把会计监督视为资金运动的事前和事中监督, 而把审计监督视为资金运动的事后监督。而实践中,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在时间与业务上相互交叉叠代, 将逐渐摆脱从前的经济监督模式, 实现更加密切的协作。
总之, 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 规范高校的经济行为, 整顿经济工作秩序,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与审计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将有利于提升高校经费管理水平, 促进高校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师实务科目考试大纲分析与指南》编写组.高级会计师实务科目考试大纲分析与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毛丹.浅议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监管体系的构建[J].社科纵横, 2010 (3) .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 篇8
一、会计监督的含义
会计监督的含义是指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 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来进行监督, 使之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的过程。可以看出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企业而言, 监督是对企业财务权利的约束方式,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要在单位管理人员的准许下, 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下进行会计监督。可以将会计监督分为内部会计监督系统和外部会计监督系统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内部会计监督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单位财务会计行为,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力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正确有效的执行, 还有要求能够保障单位相关权利主体的权益, 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发现, 现今许多单位受利益的驱动, 单位的会计工作时常有违法乱纪、弄虚作假行为发生, 导致了单位会计工作的会计信息失真和管理秩序混乱, 这种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更严重的是这一现象客观上阻碍了国家对会计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工作的运行。现今我国会计监督职能在很多时候不能正确的发挥其应用作用的原因并不是因会计监督作用的薄弱, 而是我国的会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与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在界限上出现了混淆。将当前我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不现实的逆向监督。
许多单位的内部监督系统都存在着不现实的逆向监督问题。从《中华人民国和国会计法》可以看出国家对单位内部监督的重视, 但是其中存在着一些不现实的因素, 该法规包含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 但是现实情况下, 这是不可能的, 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职责是受单位负责人委托之后才能施行对单位的监督作用的, 单位负责人管理着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因此, 现实情况是单位内部监督反而是在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基础上, 审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部门和经济活动的监督。这一情况就会导致单位负责人可以对外界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而从外界来看这些信息又是“合法”的, 这些虚假的信息就会阻碍国家和社会对单位的正确监督。
2.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据大概统计, 现今我国的企业单位中有着近千万的财务工作人员, 这些工作人员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财务工作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的知识、新的观念和新的法律法规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也相应出现, 这就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跟上时代, 努力学习新的会计知识, 了解新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培训, 让他们能够形成新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诚信的会计观念。
3. 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根据调查, 现今我国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相当不完善, 如对企业内部控制力弱, 没有完善的授权、分权控制、企业业务程序控制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施行。而有一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企业管理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任何具体的实际的约束作用, 根本没有有效的执行。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大影响了企业对会计工作应有的监督作用, 往往因为利益许多相应管理人员就会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现象。
三、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
1. 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要搞好会计监督制度, 首先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会计人员必须要具有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业务素质, 强烈的责任心, 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 恪尽职守地做好监督工作, 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 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企业的会计进行培训、考核活动, 要不断的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 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 让他们形成强烈的责任心, 真正做到为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工作。
2. 形成会计人员互相监督的制度
俗语有云:“日防夜防, 家贼难防”, 现今有很多的会计人员监守自盗, 不仅不做好本职的工作, 反而自己去贪污、挪用公款和中饱私囊。这些恶劣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这些会计人员被利益所蒙蔽了双眼,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会计人员互相监督制度, 或者说虽然建立了但是只是一个形式, 没有真正的执行力。为了保证财经法律法规能够在单位正确的贯彻和执行下去, 必须要建立一个会计人员互相监督制度, 对会计人员有一个约束, 让他们互相监督。
3.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有的作用
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是企业为了强化其对内部控制而设立的一个部门,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不仅包括审计会计做出的账目, 还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稽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和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执行其职能和是否违反企业的制度起一个监督和评价作用, 在得出结果之后对企业管理人员做出汇报, 从而让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能够及时的了解和完善。
4. 政府的支持
政府的支持能够极大的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对政府而言, 要让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得到正确的执行, 需要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再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当地有利于促进和督促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 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了政府的支持才能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改善经营, 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
随着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国家、对企业来说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健全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重点在于严格要求会计管理和设计一个有效的会计机构与职务分工, 而企业自己的经营行为不能超出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 必须是正确且合法的, 必须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正确性。每一个企业都必须要尽快把各自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和完善起来, 然后通过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管理系统中的极其重要的部分, 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会计监督的基础工程。对企业而言,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 对于遏制企业各种违反乱纪问题的发生, 增加企业的财政收入, 规范企业的输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简单阐述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分析影响我国内部跨级监督制度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一些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栋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方法[J].湖南农机, 2010, 37 (7) :152~153.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 篇9
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1. 企业负责人的会计监督意识不强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负责人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 会随意指使会计人员捏造假的会计数据, 做假账, 或者是委托会计机构办理一些违法的会计事项, 让内部会计工作受制于企业领导阶层的意志, 导致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阻碍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2. 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 主要是因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不高, 职业道德素养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人员队伍不断壮大起来, 但是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达不到要求、会计业务水平不高等等, 都导致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不高。此外, 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没有必要的会计监督观念, 自我约束能力差, 会随意听从领导的指挥, 进行会计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 阻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实现。
3.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中, 单位负责人可以随意授权会计监督人员, 存在着上下级关系,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职位分权, 分工不清晰, 经常出现“不在其位, 却谋其位”的情况, 利益成了各会计部门的追捧点, 在会计业务管理上, 没有明确业务标准和监督制度, 采购人员会中饱私囊, 虚报会计审计数据, 会破坏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 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由此可以看出,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 导致会计监督工作不能正常发挥。
二、制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 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时, 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要结合时代企业的发展需求, 做到“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
2. 科学性与必要性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能确保制度的科学性, 这样才能让制度在执行和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也能根据会计监督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有执行的必要性, 是保证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关键点, 监督是对企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进行监控, 可以防治企业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运行。
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具体措施
1. 领导阶层要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工作
我国的《会计法》中有许多会计内部监督的相关管理条例, 赋予会计审计人员监督企业负责人的职权, 而在实际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中, 会出现逆向监督情况, 主要是因为会计监督人员是由企业负责人直接任命或者委托的, 会计监督人员与企业负责人存在着上下级关系, 会计监督人员会听从企业负责人的指令, 很难发挥出会计监督的实效性。企业负责人掌握着会计监督人员的生杀大权, 经常会出现一些做假账的违法行为。因此, 需要提高企业负责人的内部会计监督意识, 让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确保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提高会计监督的实效性和公正性。
2. 不断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会计人员要有责任心和高水平的业务素质, 在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中, 要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 才能充分发挥出会计监督职能。企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 采用考核的形式,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此外, 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发挥出会计人员的创造力, 不断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
3.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稽核制度
建立企业内部稽核制度, 是保证各项会计核算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的关键, 也能对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 合理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 制定职务分离制度, 将企业的资金和账目进行分开管理, 确定出纳和财会的职责权限, 充分发挥出内部会计监督职能。
四、结语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需要坚持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必要性相结合的原则这两个基本原则, 不断提高企业领导阶层对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度, 可以有效的规避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提高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供准确、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数据信息, 在企业内部建立稽核制度, 做到权责分明, 充分发挥出会计监督的作用, 不断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进行创新, 提高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国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会计法律法规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也在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 但是还有很多会计人员会受传统会计观念的影响, 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也会阻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资产无故流失, 影响会计监督的公正性。目前, 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会计职位职责的分工上不明确, 出现了“不在其位, 却谋其位”的情况, 致使企业内部分权授权显得毫无章法, 需要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会计监督制度,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史凯文.对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探讨[J].中国外资, 2014, (1) :82-83.
[2]郭云川.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研究[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14, (11) :84-85.
[3]李艳蕊.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现实路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27) :113-114.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 篇10
1.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没有强有力的保障
《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部门和人员有权利对违法收支的行为进行制止并纠正, 即使违法的事项涉及到相关领导人, 其依然享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上报披露, 没有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 这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方面受到领导的打压, 一方面苦于工作没有做到位, 最终导致他们的权利和利益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2. 现实环境的限制
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性要求下, 会计人员具有监督的权利, 然而在实际工作的履行中, 权利和工作出现互相背离的情况, 比如, 企业的厂长是法人主体, 可以依法享有调配资金的权利。而会计人员作为普通职员的角色, 没有实际的权利而言, 如果领导人发布一些命令, 会计人员没有权利对于资金的流向进行控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会计人员的监管权力造成一定的阻碍, 使其缺乏相应的责任感, 最终导致内部会计监督只是表面功夫, 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3. 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在一些企业, 财务人员由于其业务水平有限, 对于会计内部的监督工作更是无从何下手, 一些财会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在实际的工作中完全背离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对于财会的相关知识和具体业务并不精通, 不具备较强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 往往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一些人对于所犯的错误有所顾虑, 生怕触及到自己的利益, 就选择隐瞒;更有甚者针织肆意篡改信息, 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
二、加强与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有效策略
1. 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内部报告控制监督
确保企业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和内部管理报告制度, 为了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 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保证财务报告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坚决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企业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监督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找出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 进一步推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 找出有效地策略, 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监督对企业管理中的真正价值。
2. 健全会计部门内部稽核和牵制制度
根据会计工作的基础条例和规范, 企业应该在会计内部建立稽核制度, 制定出具体的规范和准则, 其中包括:稽核工作的基本构成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对会计凭证的审核、会计账薄的复核以及会计报表的方法。通过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使互不相容的职务互为分离, 实现款账分开管理的模式, 这里也要做具体的规定: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因该分别由两个不同的人来进行管理。不允许出现交叉任职的现象, 如果承担出纳工作就不再允许其进行会计资料的保管、稽核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记录等;如果所做的工作只有和具体的财务和款项的收付、结算等有一定的联系都必须分配不同的人来管理。就像物资的采购, 先由采购部们制定出具体的方案, 然后将其交于财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 允许通过后才可以调动资金进行物资的采购, 接着专门由一些人员对物资采购的资金和具体的采购信息进行记录并归档。
3. 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第一, 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升其业务能力, 严格做好财会人员的聘用监督工作, 坚持持证上岗的基本准则, 使会计基础工作更加标准化;第二, 对于财会人员要设置不同的规章制度和详细规范, 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履行这些职责, 第三, 设置会计责任岗位制, 使每个工作人员都对自身的工作内容以及职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具体责任要落实到个人身上, 防止出现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第四, 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使他们对财会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全面熟悉和了解, 树立内部会计监督的意识, 始终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4. 强化会计人员的相互监督
在会计工作中, 由于一些工作人员违反了职业道德, 运用非法的途径擅自挪用公款, 从中谋取利益, 最终导致会计监督机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致使其成为表面形式, 因此, 必须让会计人员之间互相监督, 才能有效保证各项财政法规的实际落实。建立会计人员轮岗制, 进一步开展定期轮岗制以及末位淘汰制;建立会审制度, 开展和落实会计会审工作;三、财务主管要领导其他人员定期进行财会工作的清查, 对于现金、实物、账表等是否规范性进行详细的检查, 如果出现违法行为, 严惩不贷。
5. 借助政府的支持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 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才能有效的落实, 当地政府必须全面考虑到当地的实际, 在遵守各项法规制度的前提下, 将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得以开展和落实, 同时还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客观因素, 对相关的法规制度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完善, 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进步和发展, 在政府的扶持下,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推动企业朝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企业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 就必须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内部报告控制监督;第二, 健全会计部门内部稽核和牵制制度;第三, 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第四, 强化会计人员的相互监督;第五, 借助政府的支持等, 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 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珩.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S2) :58-59.
[2]张文英.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9) :131-132.
[3]龚妍.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21) :201-202.
强化会计内部监督管理的思考 篇11
一、内部会计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观念上。一是会计风险意识淡薄。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在办理各项业务的活动中因种种原因导致破坏单位信誉、造成资金损失、损害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主要包括核算风险、结算风险、财务风险、出纳风险、会计监督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若干方面。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大多数会计人员停留在强调会计工作要做到“账平表对”、“账证、账账相符”、“钱账分管”等规章制度的表面,对风险形成的环境要素研究不深,对控制风险的紧迫性重视不够,对如何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没有予以充分的关注和及时的研究。二是对内部控制存在模糊认识。具体表现为:1、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现代经营管理中的一个特定概念,包括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制度评价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监督制约业务运作过程的动态控制体系。2、认为内控仅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行为,或是监督稽核部门对业务职能部门的检查监督,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认为内控的作用是防范内部案件和业务差错,忽视了内控更主要的作用是约束自身的经营行为。重业务、轻监控的现象比较严重。3、认为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行的检查,目标不明确,造成制度被动执行,流于形式。
(二)制度建设上。近年来,会计工作改革力度较大,会计业务不断拓展,新法规、新制度不断颁发,会计电算化不断深入,但相关的制度和核算手续却不配套,一些新法规、新制度虽颁布实施,却缺乏相应的具体操作办法,缺乏与会计业务处理微机化相适应的会计核算系统管理办法和实用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要么没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要么对已建立的内控制度缺乏及时的修订和补充完善,如岗位责任制中各岗位的控制程序和业务操作流程不够完善细致,岗位之间相互分工、相互牵制的关系不够明确,两个不相容职位缺乏相互制约,会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内控制度的衔接不够紧密,权责不明,出现控制环节的漏洞;还有一些单位内控制度虽然健全,但在实际工作中,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三)制度执行上。一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近六年来,财政部门对上千户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查出各类有问题金额近千亿元。一些单位会计人员片篡改会计数据,以谋取私利,粉饰领导政绩;有些单位填报虚假会计报表,挤占挪用财政各种专项资金、基金;有些单位自收自支,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有些单位巧立名目,滥发奖金。二是会计工作独立性较差。现在单位实行局长、厂长(经理、主任)负责制,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人事任免受到本单位行政命令的支配,会计部门迎合领导的意图,不遵守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原则,随意调整账、调整表的事情时有发生,使本应真实、及时、完整记载业务经营活动的工具,有时却变成经营者为应付上级任务考核,掩盖各种违规行为的调节手段。三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少单位存在往来账户长期挂账不清理,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不按规定程序处理和报批各项经济业务,或财务处理不及时等问题。
(四)检查监督上。一是会计监督手段落后。目前会计部门的内控仍主要采取过去的手工监督方法和方式。有待于向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操作控制手段转化,以适应当前经济信息快速传递的需要。二是单位内部审计不力。一方面单位内审部门缺乏超脱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活动取决于领导意志,发现问题不敢暴露,不敢处理;另一方面部分稽查人员自身业务不过硬,在会计业务处理电脑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对有关规章制度、业务操作规程不熟悉,工作力不从心,造成事后监督失效。同时,检查方法方式上有待改进,还存在一定程度上“走过场”现象。例如稽查人员未到,检查的内容、范围、标准、条条框框早知道,这样做有它有利的一面:让被检查部门早作准备,进行自查自纠;却忽视它的弊端:被查单位在“查”、“纠”的同时,有充分的时间采取措施做点“手脚”过关,不利于符合生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三是专业监督乏力。由于现行的法律法规授权各个部门可以对会计资料实施检查,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专業监督为主,内外结合、以外部监督为主体的经济监督格局。财政、税务、审计、物价、工商、银行、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但是这种现行的经济监督体系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运行机制,推行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企业制度相比较,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1.经济监督机构众多,法定的查账验证业务被各自授权分割,功能交叉,内容重复;2.经济监督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渠道,难以形成监督合力;3.各部门执行标准不一,自相矛盾,处理问题时畸轻畸重,使逃避监督者有机可乘;4.经济监督部门自身缺乏制约,影响了监督效果。
(五)队伍建设上。会计监督是否可以得到加强,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与现代化经营管理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目前,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而且参差不齐,新聘用的、工作实践较短的青年职工居多,甚至一些单位的负责人在会计人员使用上搞任人唯亲,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也能从事会计工作。由于认识不足和其行为的非约束性,给内部控制带来了较大影响。从会计部门发生的案件来看,除存在内控严重失效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人员法律和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低下,以及对有关规章制度、业务操作不熟悉所致。
二、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内控优先”观念。内部控制是单位的一种自律行为,是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关键。对此,各单位特别是单位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要有充分认识。在经营活动和业务处理过程中,应树立“内挖优先”的观念。处理任何业务必须有制度作保证,明确操作规则、程序和各项具体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服从规定,在经营中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克服控制滞后现象,充实内控组织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
(二)完善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结构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环境。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的思想和经营作风;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及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和影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二是会计系统。为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单位的业务活动,应建立有效的方法和程序。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作出适当的分类;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三是控制程序。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三)明确会计监督管理重点。内部会计监督管理主要应有四个方面:一是组织规划控制。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既要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又要对组织机构进行相互控制。二是授权批准控制。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建立检查制度。三是预算控制。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预算或计划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在执行中,应当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同时还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四是实物控制。实物控制的措施应主要有:限制接近,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文件的接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等等。
(四)健全会计监督管理职责。一是明确单位负责人职责。为确保单位负责人依法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应当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建立和实行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确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应当有:以身作则,带头执法,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要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使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发挥作用;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通过有关制度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章办事,严格把关,保证会计行为规范和会计信息资料质量;支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明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有权监督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会计内部控制不力是发生案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强化会计监督,是有效控制和防范基层央行内部风险的重要环节。
(五)加强内部审计,狠抓制度落实。各单位根据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原理和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主要对内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明确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做到半年初审,年终终审,发现问题按照《会计法》、《审计法》和国家的财经法规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为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把好第一关。一方面单位负责人应对审计部门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单位审计人员的人事关系和业务应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便于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审计工作。
(六)实行多策并举,根治会计假账。会计假账是不符合会计契约真实完整义务而给守约方造成损失的法律关系状态,由体制型假账、客观型假账和主观型假账构成。任何以回扣、折扣、信息费等形式出现的商业贿赂行为,都无法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入账,必然体现为不同形式的会计假账。解决会计假账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理论和工作本身,只有结合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用宽阔的视野进行分析,注重制度建设,采取综合配套的举措,才能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一是建立以追究假账伦理责任为基础、以追究假账民事责任为主导、以追究假账刑事责任为重心、以追究假账行政责任为补充的反会计假账责任体系;二是建立独立的会计法院和会计检察院,专门负责会计纠纷、会计假账、会计犯罪的司法诉讼活动;三是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院,专门负责会计法律制度的行政执法和会计假账治理职能。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会计假账也随之出现。电子假账比纸面化的会计假账更难认定、鉴证、监控、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危害更大。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尽快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假账认证为根据、以立法规制为主导、以司法治理为主线、以国际合作為支撑、以过程监控为重点、以行业自律为基础的电子假账治理和预防体系。
(七)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会计风险防范的始终。一是要把好用人关,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必须择优安排。会计人员的调整,必须征得会计主管人员同意,要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特别是业务骨干的相对稳定;二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准,使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使职权和办理业务;三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活动,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技能;四是要培养造就优秀的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必须由政治素质好,会计业务精通、组织能力强,公正廉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敬业爱岗的人来担任;五是要科学考评会计工作,改变长期以来认为会计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一种奖优罚劣,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强化会计监督与加强内部控制研究 篇12
会计监督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监督集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于一体;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 享有其所赋予的特殊地位和职权, 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的资金运行, 以保障各项经济活动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有效的会计监督有利于保障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企业行为的合法化, 更有利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形成。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其前提是政府的双重职能分离, 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 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 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 认真组织经营, 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 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 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内涵, 尽管其中的某些内容会有一致性。
二、强化会计监督与加强内部控制研究
(一) 提高会计监督的地位, 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因此必须加强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首先, 完善会计法律制度,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 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目前, 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 还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 增强会计法的可操作性, 保证会计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能独立依法行使职权, 不受任何干预, 也不畏惧任何干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法规的实施, 如《经济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 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 要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会计监督的各个环节制定一套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 使会计监督落实到部门、科室甚至负责人。
(二)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措施。内部监督就是让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相一致、相联系, 相互之间进行不间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会计监督常态化, 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明确经济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制约措施和手段, 并做到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关的会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 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查;按章办事, 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样就使个人与个人,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相互联系, 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 阻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 使内部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三) 提升会计队伍层次
作为会计监督的主要人员, 会计队伍的层次和能力应得到进一步提升, 使广大会计人员想监督、能监督、会监督。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要贯穿于每位会计人工作的始终, 经常性、周期性地进行教育, 使其时刻牢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要及时、有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学习, 使其能够掌握会计监督的知识和技巧, 能在日常工作中熟练应用。
(四) 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企业应当根据《基本规范》, 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 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而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发挥内部监督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部门要制定内部监督工作具体实施办法, 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也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通过对内部经济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 防微杜渐, 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内部审计部门结合内部监督落实情况, 应当定期要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并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实施, 首先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企业内部控制得以顺利推广与实施。
摘要:会计监督, 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目前在会计工作中会计监督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资产管理流失严重等现象, 损害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文章对会计监督进行了一番研究。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控制,会计机构,会计法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推荐阅读:
军队内部审计监督05-27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08-24
内部会计审计06-23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05-17
会计审计内部控制06-24
企业会计内部审计管理09-19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08-15
浅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11-15
报表审计与内部审计05-26
内部控制与审计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