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2024-10-18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精选12篇)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篇1

一个民族的发展, 需要青少年来努力实现, 而科技馆的作用则是将科学知识普及给青少年, 并且通过一系列有趣活动的开展, 对学生科学探究兴趣进行培养。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 让青少年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青少年也可以充分重视科学知识, 有机结合生活实践, 培养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

1 对学校教师和科技馆教师的差异正确理解

一般情况下, 对于学校教师来讲, 教学活动的开展, 需要严格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来进行, 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而科技馆的作用则是将科学知识普及给社会大众, 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大力传播;科技馆辅导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时, 可以将启发式教学模式给应用过来, 通过辅助指导, 在掌握理论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大力培养;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例如, 任务式教学就是非常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仅仅将一个任务交给学生, 然后准备多种材料, 让学生对适当的材料合理选择, 自己动脑思考设定方案, 然后动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需要进行讲解, 仅仅给予一定的指导, 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 那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 会采取不同的方案;之后, 依据相关标准, 采取科学方法, 来公正评价, 将几种方案选出来, 保证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 不断实践, 就可以将活动中蕴含的科学道理给掌握到。

2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需要对参与者的知识程度和年龄特征进行把握

对于科技辅导老师来讲, 需要将参与者的年龄跨度和知识水平给纳入考虑范围, 以便对科技活动科学设计;为了保证足够合理, 科技辅导老师需要对各个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了解, 在调研基础上, 对科普活动准确设计, 保证每一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都可以在科技馆中获得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通常情况下, 对于学龄前儿童, 年龄较小, 那么对其要求是跟随老师来完成相关任务, 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需要将相应任务完成, 并且对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进行掌握, 对高年级学生有着较高要求, 需要自己努力, 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 将实验活动动手开展下去。

3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故事场景, 在其中融入相关的科学原理

相较于学校课堂来讲, 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更加的轻松和快乐, 很多科学原理理解难度较大, 学生容易失去探索的欲望和兴趣;那么在科技馆的科技教育活动中, 就可以将其设置成一个个小故事或者好玩的游戏, 让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 掌握这些科学道理,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究的欲望, 科技馆也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青少年。

此外, 在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 虽然大多采用的都是比较简单实验材料,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 却可以有机结合科技馆的精密展品, 那么可以让青少年更加积极的动脑思考, 大力创新, 将差异化的方法措施给应用过来, 学生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 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并且还可以大力推广和拓展科学知识。

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还需要将馆外人力资源给充分应用起来;科技教师需要与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仔细讨论, 科学确定活动选题;也可以将馆外人力资源给利用起来, 如身边的教师朋友、大学生朋友和科技工作人员等等, 对于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程度等情况, 中小学教师最为了解, 因此, 借助于他们的力量, 可以将科技教育活动给更好的开展下去。

4 青少年科技活动要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首先, 可以开展假日技能乐园, 学生将双休日和节假日等充分利用起来, 在选择活动类型时, 可以充分依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来进行, 独立进行思考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 科技馆老师需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但是并不能干涉学生的思路。

其次, 将一些科学家、专家以及科技辅导老师给邀请过来, 经常开展一些报告会或者讲座等, 以便比较深入的剖析科技方面的热点和趋势, 大力培训学生们的科技技巧与思维能力等, 这样青少年的科学视野也可以得到拓展, 将青少年的求知欲望给充分激发出来。

然后, 将科技夏令营给定期开展下去。调查研究发现, 广大青少年比较喜爱科技夏令营, 在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们能够离开喧嚣的大都市, 与大自然亲近, 接触到的事物和环境都是新奇的, 从多个科学领域来选取主题, 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以便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兴趣能力进行大力培养, 青少年的科学知识也可以得到丰富, 如举办生物夏令营、天文夏令营等。某科技馆在一年内举办了多次科技教育活动, 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如生物、天文、生态环境调研等, 学生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内, 对大自然亲密接触, 过得非常快乐, 并且相应的科学知识也得到了有效掌握。

最后, 将各类科技竞赛给举办下去。对各种类型的科技竞赛活动积极组织, 如三模、生物等, 涵盖不同的级别, 包括校级、区级、市级等;通过参与这些竞赛活动, 可以将青少年的竞争欲望给激发出来, 强化其自信, 在这些活动中, 需要自己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 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如某科技馆举办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 如遥控车模竞赛、野生动物图片收集交换活动等, 在市教育局的倡导下, 各个学校积极参与了初赛和复赛, 有优秀的学生进入到了决赛, 学生为了成功, 有着较高的参与积极性, 这些活动有着较为广泛的涉及面, 实践研究表明,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 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 对活动的普及性充分重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竞赛并不是科技活动的目的, 而是作为一种手段, 来将科技活动给推动和普及下去, 借助于这种手段, 学生的科学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为社会培养出较多的人才。科技活动的开展, 不能够仅仅为了满足个别人的爱好需求, 并不是为了对几个优秀生进行培养, 而是要大力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因此, 就需要统筹考虑, 将广大青少年作为出发点, 在普及的基础上, 来适当提高。

其次, 对活动的趣味性充分重视, 要依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科技活动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趣味, 青少年放回关注和探索。

6 结论

综上所述,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科技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可以丰富青少年的科学知识, 培养青少年的探索求知精神和科学态度, 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具体实践中, 有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 如强调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广泛性等, 这样才能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志坤.浅谈科技馆教育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J].科技风, 2013 (19) .

[2]王磊.关于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科协论坛, 2013 (5) .

[3]王艳鹏.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J].网络与信息, 2010 (7) .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篇2

课外科普活动是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要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1、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要在学年初制定当年的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普活动。每年要围绕全国、全兵团重大科普活动主题(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科普活动。平时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科普活动。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技传播活动、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区行动等普及性科技活动。

2、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各中小学要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指导学生开展车模、航模等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活动,撰写科技小论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支持鼓励学生申报发明专利,要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表现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3、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和兵团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等普及类科技竞赛为切入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科技竞赛活动的管理,推动科技活动普及。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选拔形式,为促进科技后备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4、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教师(包括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支持、鼓励指导教师参加多形式、多途径的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指导能力,保障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要将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兵团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将科学教育课程教师培训作为兵团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年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进行分层次的系统培训。

5、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科技辅导员由中小学在职教师,在职或离退休的科技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和符合条件的志愿者等组成。兵团中小学都要各配备1名以上的专职或兼职的科技辅导员,达标普通高中要尽可能配备专职科技辅导员。中小学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其课外科技辅导工作应核定工作量。要在工作、生活、进修、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科技辅导员必要的政策倾斜,努力稳定、不断壮大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

信息中心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初探 篇3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初探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目的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为宗旨。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首先,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现状都还远不能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少中小学学校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比较普遍,科技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绝大多数学校开展所谓的科技活动,仍然是只重复讲解陈旧的原始的图表。学校忽视或者不重视科技教育,造成了许多学生也忽视自然科学的学习,对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和科学技术发展毫不关心。

其次,我国民众的科技素养普遍不高,整个社会缺乏科技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影响很大。中国科协最近进行的一次民众科技素养现状调查结果令人震惊,相当多的社会人士对一般的科学技术常识缺乏准确的了解和理解,对一些很简单的科学命题也无法作出正确判断。至于当前最新的生物、电子天文等方面的科技知识,了解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必然严重制约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

另外,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小学生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就行,别的活动是多余的,甚至会拉“主科”的后腿。他们不支持孩子参加科技活动,限制孩子在课外阅读科普书籍,不关心孩子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对科技教育产生淡漠和抵制。

二、基地与设备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證

目前,各学校的科技活动基地和设备有的过于简陋,一些设备只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设备,限制了科技活动的快速发展,使之滞留在较低的水平。学校应在校园内采取措施开设科技园,其中应有科技制作室、生物园、实验室、成果展览室;建立科技活动基地,为科技活动课程计划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证,让学生在生态文明中陶冶情操,在科技实践中学习科技知识,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学校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

各中小学领导应当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科技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把开设科技活动课程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联系起来。在加快、加大对现代教育设备建设投入的同时,更需要注意加大对学校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把科技活动软硬件建设列为现代教育设备建设的重要项目。建设完善的科技教育的保障机制,确保科技活动在活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保证科学素质的培养落到教育对象的实处。

把科技活动列入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这是调整课程结构的切实措施。学校应根据课程改革方案的规定,建立由校长、教导主任、科技辅导员组成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应认真制订科技活动计划,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操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制订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对科技活动相关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如果活动课程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活动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活动内容,要注意选择新奇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比如,当代军事、生物标本制作、“十万个为什么”知识竞赛、环保演讲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环境考察、参观农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科技知识。

四、培训学校科技辅导员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思想端正,并且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队伍,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关键。首先,担任科技活动课程的教师应当开展积极的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还要了解学生能力现状,明确培养目标,把现实与需要摆在面前进行分析,从而增强教师参加科技活动课程研究的自觉性。其次,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切不可胡混过关。教师在每学期初制订本活动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必须写好活动方案,备好教具、学具,并认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小结。另外,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一样,必须有严格规定的科学知识范围,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训练标准。这样才能做到活动内容有序有度,教学有章可循,有本可依。所以,教师应当自觉学习关于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外地开展科技活动成功的经验,学校也可以请专家作活动课程建设与辅导的讲座,为实际操作作理论准备。

五、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制作,自己撰写小论文,而不应该以辅导员为主体,因这些活动是要学生参加的,而不是要辅导员参加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性主体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活动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选准题目,而不是由辅导员限定选题范围,引导学生去选题,更不能由辅导员选定题后,由学生完成。学生选准题目后,应该让他们亲手制作,以便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如遇到困难,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由辅导员单独解决问题,更不能代替学生制作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寻求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结合点与联系点,坚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操作,亲自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科技活动是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宗旨。

参考文献:

周槟.青少年生物科技教育活动初探[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6(06).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篇4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 知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只有使青少年具有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 具有勇敢探索的能力, 才能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面向未来, 青少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 科技馆作为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 科技馆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

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 是百年树人教育大计的基础, 现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科技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 科技馆教育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

科技馆以其鲜明的教育特色区别于传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 科技馆教育形式开放, 灵活多变, 趣味性强, 主动性强, 展示的是启发式、探索式的教育学习方法, 寓教于乐, 是实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 和正规学校基础教育是一体的两面性。

同时, 科普展览内容的广泛性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 学生们经常参观展览, 能够开阔眼界、启迪发散性思维, 积累基础科学文化知识, 给青少年儿童以后要学什么、做什么, 提供了开阔的思路, 不再拘泥于课本的纯理论教学, 使青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 科技馆教育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功能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是新时期赋予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功能, 而接受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功能就是使广大青少年儿童从小接受正确的思维模式,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扎实最基础的科技知识, 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3 科技馆教育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 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而科技馆教育活动好玩的同时又学到了科学知识, 玩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 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是完全符合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所要求的内容的。

普及青少年科学思想也是科技馆教育的重要内容, 科学思想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和客观的看法, 是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 科技馆的任务就是让青少年儿童通过观察展品展项的结构原理、实验科学有趣的试验、体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豪感和奥秘等, 激发青少年儿童自己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潜力, 更是为了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原理, 认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4 科技馆教育方式自身独有的特点

1) 科技馆教育具有机动性的特点, 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看到什么就学习什么, 不断转变青少年的思维, 没有学校教育那么多束缚, 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科学原理, 把科学知识具体化、实体化, 就弥补了课堂知识过于理论化和书面化的欠缺, 还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育内容过于系统性的欠缺。

2) 科技馆教育具有自主性的特点, 在科技馆, 学生学什么、何时学、怎么学都有自己决定, 为他们兴趣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感兴趣的想学的可以一次性学透彻, 不再是那种教什么就学什么的教学模式, 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被动式学习造成厌学的几率, 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育方式过于强制性的欠缺。

3) 科技馆教育具有生动性的特点, 科技馆教育活动尤其是展教科学试验活动生动活泼, 情趣十足, 玩乐中启迪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事情, 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程序过于严肃的欠缺。

4) 科技馆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学到了科学知识, 加以动手操作, 真实体会科学知识的用途, 更能加深青少年儿童对科学知识的记忆, 可以弥补学校教育方式过于抽象的欠缺。

5) 科技馆教育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科技馆展览是为全体公众设置的,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那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项目, 还可以相互交流, 特别是青少年儿童, 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玩的特别开心, 也会有自己动手试试的欲望, 这就把自己原先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有了学习的兴趣, 进而掌握这些科学文化知识, 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对象过于单纯性的欠缺。

6) 科技馆教育具有共享性的特点, 正规学校教育的资源都是独有的, 不能共享, 一个地方有的教育优势不能分享给其他地方, 科技馆教育资源就可以共享, 无论是哪里的孩子, 来到科技馆都能接受同样的教育, 一个科技馆里的资源还可以调换到其他地方的科技馆去展览, 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也许是过时的展品, 可以拿到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去展览, 让那里的孩子们也接受科技展品的科学魅力, 可以弥补学校教育资源过于垄断的欠缺, 科技馆教育资源不存在浪费的弊端。

5 科技馆教育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科技馆提高青少年素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常设科普展览和有趣科学知识讲座及科技小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实现的。

现代科普展览大多采用声光电等高新手段制作, 科技展品集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 科学知识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让青少年儿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要学习的科目, 来观察科学试验的奥秘, 来思考科学试验的成功内涵, 来探索更深层次的道理, 经过思考自己反复思考反复验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通过自己操作的展品和试验找到真正的答案。

科技馆展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探索和创新, 科技馆里的每一件展品, 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 只要认真观察, 认真思考, 就有可能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意见。

科技馆展品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并且展览布置是全开放的, 像一个科学知识的“超级市场”, 科技馆内摆放的展品不存在秩序性, 不同文化层次和背景, 不同年龄, 甚至不同国籍的小朋友, 都可以在科技馆牢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通过试验活动学到新的科学知识。

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科技馆科普教育的新境界, 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起点,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技馆教育更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 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面向未来, 青少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 科技馆作为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 科技馆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科技馆展教思想的核心是探索和创新, 科技馆里的每一件展品, 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 只要认真观察, 就有可能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意见。科普展览内容的广泛性拓宽了观众的视野, 学生们经常参观展览, 能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 积累知识, 使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技馆,展览教育,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答丁鸣江, 袁家良同志.素质教育本质上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初始阶段.上海教育科研, 2007.

[2]素质结构模型分析.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7.

[3]和谐社会的根基诉求:个体素质.煤炭高等教育, 2007.

[4]推进素质教育要正确处理"五对关系".西藏教育, 2007.

[5]谈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创新.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7.

[6]素质教育的追求, 困境与出路.探索与争鸣, 2007.

[7]王岩.我国科技馆功能实现探析[D].东北大学, 2008.

2013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篇5

行知中学

赵广强

创新使民族进步,创新使学生成长。自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物理、劳动与技术的教育教学,一直喜欢带着学生开展动手动脑的活动。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校科技总辅导员的工作,我既惶恐又惊喜,这也许将是我工作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了能胜任这一工作,贯彻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我努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把青少年科技教育引向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领域,为青少年的素质建设提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全面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总结经验,现将我担任校科技总辅导员半年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作为第一项行动,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要求,我制定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计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今年我校搬迁入住行知苑,在依托行知基地、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的帮助下,相信校科技工作的开展会越来越好的。

二、抓好任务落实,推动全面发展

针对开学初的工作计划,主要在科技特色学校培育、科普教育基地的考核、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成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活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组织全校科技知识培训班。开学初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展科技知识培训班,为那些热爱科学的孩子提供学习的平台。

2、邀请区少年宫姜老师,为来我校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对校科技工作进行视导,为我以后更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3、成立了园艺、手工制作、电子电工、航模、电脑制作等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探索出一条依托各俱乐部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路子,有效地整合了科技教育资源,有利于管理,便于交流和联络,促进了青少年科技活动创新和发展。

三、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各类竞赛成绩显著

我校青少年科技活动竞赛在全区一直保持着领先的良好势头,并在省市各类大赛中展示了我校学生的风采,为校争光。今年同样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今年省“金钥匙”科技活动中成绩突出。今年全市共计三万多名在校学生参加此项活动,我校由8位优秀选手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总决赛,获得省一等奖一名、省二等奖三名、市一等奖一名、市二等奖两名的好成绩。同样在市书画比赛及区创新大赛上我校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四、存在不足

-1-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不足有:

1、科技竞赛组织不够到位,很多学生赛前为得到充分的培训知道,水平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2、科技创新大赛由于准备太仓促,未能突出体现出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思维训练欠缺,科学研究的方法不规范。

3、平时探究过程中主动与兄弟学校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及优秀学生的互动方面少,依赖本校教师居多,作品受局限、深度不够也就在所难免。

2012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思路

2012年,我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目标是紧密结合市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努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创新意识的探索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制定科学教育评价制度,科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2、建立中小学生校外科技实践基地;

3、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设施建设,增加面向农村学校的成本低、易于接受的科技活动1-2项;

4、努力推进中新青少年科技交流合作教育项目,不断提升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育水平。

5、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6、新增航模工作室,逐步使航模走入课堂,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

二、组织好各类科技活动

1、组织好市航模比赛,力争能代表市参加省航模比赛;

2、精心策划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金钥匙科技竞赛有关工作;

3、其他各类比赛;

4、组织好科技节、科技周活动;

5、校外科技实践活动以及结合样本教材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几项基础性工作

1、“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2、加强科技俱乐部管理工作;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篇6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和科技馆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果说培养未来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在描绘一条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那么在具体的青少年科技教育过程中,学校和科技馆则分别是在“画龙”和“点睛”。

一、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有别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专一性。培养人是学校的教育职能,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学校教育的专一性主要表现是:一是任务专一,学校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培养人来进行的;二是工作人员的专一性---教师。教师是经过严格选拔,经过师范院校专门培养出来的,不仅学识广博、品德高尚,还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三是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设备,拥有专门进行教育的手段。

二是严密性。教育过程是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着学生。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体现在严密的组织上。学校是个严密的组织,它拥有严密的教育管理结构和制度,它开展的是制度化的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都是不具备这一特性的。

三是系统性。根据培养造就全面社会人的要求,学校教育内容注重系统性和连续性。学校教育既要注意知识体系的搭建,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到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校的教育是系统的,又是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完整且系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是广泛性。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全面的。学校是全面培养人的场所,它要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良好德育的形成,还要帮助学生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

五是稳定性。学校是个稳定的教育场所,这里拥有稳定的教师,稳定的学生,开展稳定的教育内容,校园里具有稳定的教育秩序,使用相对固定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等等。学校教育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学校科技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学校教育的特点,为青少年的成长及塑造强壮丰满的体魄、思想和知识水平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科技馆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作为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要机构科技馆,它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非正规教育机构。

1.科技馆对学校科普教育、课题研究的指导作用

科技馆作为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是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同时还承担了学校科技教师的培训工作。

科技馆在中小学生科技教育、科技活动的规律、方向、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示范导向和服务作用。科技馆引导学校教师开展各项科技教育类课题研究,为学校的这些研究提供专家咨询、科普资料等便利。也通过自身科技教育项目开发、科普活动的设计,为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开展有益工作。

2.科技馆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搭建舞台

科技馆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科技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组织青少年们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体验动手快乐,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结合课改,科技馆积极创设学生喜欢的科技实践活动。如:配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数棋大赛”“搭建数学模型”等。结合学校课程学习,为学校设计、引进寓教于乐的学具,促进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各种科教仪器为同学们展示各种科学原理,令学生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饶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体验科技的乐趣。

3.科技馆是青少年科普培训的乐土

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科技馆通过创设兴趣小组活动,如:模型、电子技术、无线电、机器人、生物、环保设施等,吸引科技爱好者,丰富业余生活,为他们提供快乐动手、施展才能的舞台。科技馆还通过入校开展培训,为学校送去教具、实验器材,开展科技“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既方便学生科技普及,又创造了科技教育环境。

科技馆的科技教育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受课程设置和教材限制,内容新颖,有较强的灵活性。学生已将科技馆当成探索知识的乐土。

4.科技馆是学校开展大型科技教育活动主阵地

在科技馆组织下能够协调统一各学校间的科技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开展重大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托。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实践”“校园科技节”等活动的开展,科技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馆为学校送丰富多彩的教具、科普挂图,派专家作讲座,提供最新科技咨询资料,这些无一不是青少年学生们最期待的。

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科技馆越来越起到“点睛”作用。

三、馆校结合,“画龙”需要“点睛”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校外教育机构的协同努力。

科技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科技馆这类社会教育场所,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补充。在这里,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得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示,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帮助解决了学校课堂教育中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科技馆能够配合学校素质教育,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与创新能力。

中小学校是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角色。学校的科学教育以知识为主,而对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方面的培养相对较弱;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不强,缺少主动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而在科技馆中,教育形式和教学空间更开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弥补了学校课堂上的不足,有效促进了中小学校创新教育模式的推进。

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学校作为主体描绘了一条条强健的“龙”,而科技馆的教育活动正是点“晴”之笔,使龙栩栩如生,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效果得到升华。馆校结合,将会产生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生龙活虎的景象。

探讨青少年科技史教育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史,教育

1 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的科技史, 历经灿烂的古代、屈辱的近代和辉煌的现代, 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了一部极其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在世界科技史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同类仪器的出现早1700多年,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比欧洲早了1100年;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 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比欧洲类似的桥早了700多年。唐高宗时, 政府组织人编写的《唐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 比欧洲早了800多年。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的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 在《梦溪笔谈》中首次记载了地磁偏角现象, 这是世界最早的地磁偏角记录, 比欧洲观察到的地磁偏角现象早了400多年。我国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规定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 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了300多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对欧洲从蒙昧走向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显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 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近代的落后是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相伴的。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压束缚, 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都不能发展。德国的莱布尼就曾说:“欧洲较之中国优越之处, 在思维和思辨的科学。”闭关政策阻止中国科技的发展, 中国由“举世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沦为任人攻打、任人宰割的弱国。而西方国家则积极进行改革, 走科技兴国的道路。美国独立战争后, 广泛引进人才及科技知识, 走上富国之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的新局面。在这次科技革命的大潮中, 中国被远远地抛在世界的后面, 这与灿烂的古代形成鲜明的对照。近代落后的科技史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 使其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和求知欲。

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科学的春天,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一大批身居海外的中国学者、专家, 抛弃了名誉、地位和优裕的物质生活, 纷纷回归祖国, 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著名的有中国火箭之王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物理学家赵忠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由于这一大批爱国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我国在核工业和核技术、航天技术、生命科学研究、高能物理研究、电脑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许多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些变化让青少年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 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青少年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 只有那些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爱迪生为了求得一种最有效的金属灯丝, 曾经用矿物做了1600次试验, 他发明的镍铁电池是5万次试验的结果。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 在实地考察时, 由于经费不足, 就变卖衣服, 由于脊椎软骨硬化, 他经常穿着金属马甲牙痛病影响他的研究, 他将满口牙齿过早地全部拔掉, 常人不堪忍受的困难, 都没有使他放弃学术研究。1944年, 他终于写成第一部《中国建筑史》, 在我国的建筑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著名天文学家布鲁诺、伽利略追求真理, 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这些具体生动的例子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虚心学习、勇于开拓、勇于攀登的精神, 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优秀品质。

3 帮助青少年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普法战争后, 法国被迫向德国赔款5 0亿法郎。全法国人为之忧心忡忡。当时著名生物学家巴士德研制了配方精良的一种酒, 畅销欧洲市场, 盈利甚多。李约瑟博士讲巴士德的这项发明就可将50亿法郎的赔款全部付清。18世纪60年代,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1800年到1856年, 英国的铁年产量由25万吨增加到200万吨, 煤年产量由1000万吨增加到6500万吨, 占世界总产量的半数。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出现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许多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 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 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接近或达到了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能达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这一切, 充分证明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革命性作用。

4 增强青少年科技兴国的意识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有力地说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 是否真正能把科学转化为生产力。中国和日本都曾遭受过美国的侵略, 都与之签订过不平等条约。在此过程中, 美国代表送给中日代表同样的礼物, 中日两国代表对此书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清政府代表“弃之而去”, 而日本代表则“如获至宝”, 这充分反映了他们对技术的不同认识。这就是意识问题。建国以后, 我们党家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技史教育, 让青少年明白, 科技发展同国家的命运息关, 从而增强他们科技兴国的意识和科技兴国的责任发他们学习科技知识的自觉性, 为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5 帮助青少年明确掌握科技的目的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篇8

1 科技馆开发科学与工程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工程技术是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实用技术。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工程技术的覆盖领域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馆在开展常规科普教育活动的同时, 有必要让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有所了解, 但目前与小学教育大纲中科学课相结合进行的工程教育活动, 似乎尚未普遍开展。这对学生了解工程学, 学习工程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 尽管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但真正具有实践经验的专科生和众多行业的高级技工成为人才市场抢手资源。因此, 不论从教育发展的角度, 还是从适应劳动就业市场的角度, 都有必要探索改进我国的科学与工程教育, 而这应当“从娃娃抓起”。

黑龙江省科技馆开展的“初等工程教育系列活动”正是基于此背景下进行的设计与开发。以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为出发点, 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联系, 通过设计、建模、分析、评估等实践来解决具体问题。此外, 该项目对科技馆进行校外教育活动带来一个全新的切入点, 利用科技馆展品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某一工程领域的直观印象, 又可在活动后期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

2 科技馆工程教育活动设计的目的和方式

2.1 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理解和应用

早在学龄前阶段, 孩子们就会像他们周围的世界进行提问。如果学生开展并进行过科学与工程实践, 他们就会提出更好的问题, 学会认识“提出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之间的区别, 并从各种类型的问题中分辨出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

黑龙江省科技馆在开展工程教育系列活动中, 我们发现, 涉及到试验数据分析和解释时, 低年级学生一般是通过绘画、写作、口述来进行简单记录和阐述;而初、高中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使用数据表格和函数, 解决问题时使用标准和限制条件, 并学会描述数据间的关系, 找到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 对学生更有帮助的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 学生还应该了解, 科学是提出关于自然界的问题, 并用基于实证的解释来给出答案;工程学源于需要解决有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的某个难题, 并以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形式给出解决方案。除此之外, 科学与工程实践大多是平行和互补的, 并在很多方面是重叠的。

因此, 科学辅导教师需要认识到科学与技术作为学科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并能开发出充分体现各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在小学阶段, 很多已有的活动都是基于工程学的问题。例如, 建桥、高空掷蛋以及设计小车模型, 这些活动都是工程学在小学学校教育中的例子。但遗憾的是, 这些工程学问题以及相应的实践往往被简单地误认为是科学的成果, 而忽视了工程的价值。通过对典型项目的深入开展, 辅导教师可以引入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差异, 而有趣的工程设计问题则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工程技术的热情。

2.2 采用基于典型项目的学习方式开展工程教育活动

基于典型项目的学习方式, 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在面对一个实际项目时, 不仅需要了解项目内容, 而且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能力。在面对工程设计或是解决实际问题时, 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领会科学与工程的关系。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同时它也并没有抛弃内容, 而是一种更为深入的教学方式。它强调项目本身的真实性, 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如何应用的同时, 能够深刻地领会工程应用所具有的现实价值。同时, 它还强调对于任何一个问题, 都会有多种路径、多种解决方案。这样, 学生就不会只是去寻找那个“正确的答案”, 而是更愿意不断采用新的方式和视角去寻找新的答案。

这里介绍的基于典型项目的学习方式是开展工程教育活动一种很好的方法。工程教育活动强调的是一个动态过程, 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开始, 再围绕这个题目设计项目。项目的设计有很多要素:首先要建立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成果;能够真正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和挑战。例如:在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工程挑战中, 学生需要利用塑料管将水杯里的水在光照条件下引流至另一杯中, 并在该过程中让水温尽可能地升高。通过引入一个真实情景, 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温度变化和光照、材料、颜色、水流速度、塑料管长度等相关因素联系起来, 完成模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 因为项目本身就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也要做出最终的产品, 因此,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也就具有了意义。

3 工程教育活动的形式

3.1 通过工程挑战任务激发创造力

黑龙江省科技馆开展的工程教育系列活动以“初等工程教育系列活动”为主题, 将科学、工程和技术相结合, 围绕生活中常接触的机械、结构、材料、土木、能源、电力等工程领域设计的一套工程技术系列教育活动。

该项目包括“礼花发射器”“感受热量”“快速住房”等十项新颖创意的工程教育活动, 每项活动以解决某一实际工程问题为目标, 对激发学生创意思路, 培养其自主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载体。每项活动都可以把较为枯燥的工程技术概念转为有趣的工程挑战任务。小学生几乎对工程这个概念并不熟悉, 然而一旦他们发现这项活动的趣味性, 会帮助学生找到发明创造的兴趣所在, 并自主进行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估改进, 完成工程挑战任务。

3.2 学习像工程师一样思考

在工程教育活动中, 探究式教育可以鼓励学生模拟和再现工程师对某些问题研究的过程, 学会通过确定方案、建立科学模型、方案改进等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待问题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明确实验的起始条件、控制条件, 掌握和理解科学思维。例如, 在“设计降落伞”活动中, 学生在记录降落伞下降时间时要注意每次降落伞下落高度要一致, 并在等条件下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结果更精确。同时, 还要让学生认识到, 每一种现象都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原因;我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或技术成果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并开发出新产品, 以达到改造自然的预期目的。

结束语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是科技馆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这让我们更加意识到青少年科学素养、科学技能、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科技馆如何更好地开展工程教育活动是科技馆在探索新的学习模式上迈出的一步。这对提高科技辅导教师教授工程技术的能力以及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小学设置工程技术方面的初等课程都是一个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张璐.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7.[1]张璐.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7.

[2]工程教育进入小学校园[J].中国科技教育, 2011.11.[2]工程教育进入小学校园[J].中国科技教育, 2011.11.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篇9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1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要素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要素包含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所涉及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技能, 科学方法、能力, 以及科学行为、习惯等四部分。

1.1 科学精神。

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是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对科学的基本看法、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 及其在言行中的表现。科学精神大多表现为追求真理的勇气, 尊重规律、习惯于理性思考等特征, 它们构成一个人科学素质的最关键的部分。在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中都应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在重要位置。

1.2 科学知识、技能。

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基本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军事科学、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史七方面。每一个方面根据青少年年龄特征, 都应该体现由近及远, 由零星到系统, 由具体到抽象, 由现象到本质, 由客观到微观的一般规律。

1.3 科学方法、能力。

科学方法是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观察、操作与实验的方法以及参与探究活动的方法, 收集与利用信息的方法。

1.4 这四部分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

法、能力为基础, 科学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 形成一个综合性整体目标。各部分内容既有侧重, 又相互联系。上述内容, 科学知识、技能对青少年来说是间接经验, 以学到为主, 可以通过探究、理解、巩固、应用等过程掌握;科学精神与科学行为、习惯对青少年来说更多的表现为直接经验, 以习得为主, 可以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内化、外显等活动方式形成;科学方法介于两者之间, 需要综合运用探究、讨论、实践等多种活动来掌握。因此, 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实施过程中, 必须注意不同的内容与目标, 应采用不同的传播途径与方法。

2 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模式的意义

首先, 青少年科技教育对于推进素质教育, 赋予教育创新功能,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次, 素质教育呼唤模式创新。实践表明, 传统的科技教育教育模式, 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要。要解决这一问题, 仅仅依靠教育战线外部 (科协系统、专业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 的努力, 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教育的落后状态。此外, 因循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 也无法实现从城市到农村的不同地域, 大面积实施科技教育教育的战略任务。第三, 模式创新是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教育的关键。构建一种能够结合课堂教学主渠道, 对学生产生引力、动力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科技教育教育机制, 使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觉投身于科技教育教育, 必须进行模式创新。要整合社会科技教育资源, 并集成应用。有效地将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 课程教学、互联网络、大众传媒、科技馆所等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将教师、家长、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科技教育合力。这就要求我们,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突破传统教育观念, 调查研究、系统分析, 依据城市、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以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对象的独特性、情境性、丰富性和社会性特点, 制定多元化、多样性的科技教育教育新模式。

3 着力构建科技教育新模式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探索创新并构建能够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 融科学课程教学、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科学可行的科技教育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

3.1 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学校模式

以科技教育的层次理论为指导, 结合教育部“新课标”, 研究和探索如何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教育理念, 改革传统学校教育单纯传授有限知识的做法;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水平, 分层次分年龄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科学素养教育进入学校正规教育的渠道和途径, 组织有关学校进行科技教育教育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实验。利用课程进行科技教育开展校内大型科技教育活动, 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教育环境。

3.2 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教育校外模式

要积极探索学校与社区、科技场所、科技教育基地、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图书馆、高新技术企业、大众传媒和家庭联合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教育活动的新模式和新方案, 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展览、演示、讲座、影视和参与操作等形式, 向广大青少年传播科技知识, 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向他们形象、直观地介绍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及其对生产力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作用, 促进广大青少年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从而有利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青少年自身教育作用, 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科技教育活动, 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 追求真理, 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科技素质的培养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

3.3 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教育信息模式

以信息化理论为指导, 利用教育部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契机, 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教育网络, 组织开发和整合网络科技教育教育资源, 组织学生对科技教育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在网络教学的新形势下, 如何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适当的科学研究活动, 树立主动学习和合作研究观念, 促使科学学习内容和方式向更加科技教育化的方向发展。

3.4 创新科技教育队伍培养模式

选择思想素质好, 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教师担任专 (兼) 职科技辅导员。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较高的综合科学文化素养, 熟悉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具有不断获取信息更新臫知识的能力, 能够从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设计研究性课题, 善于引导学生独立地合作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索, 具有指导学生开展小发明, 科技小制作或社会调查的能力。科技活动课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进行问题教学模式的精髓。学校要建立评估表彰激励机制, 对在科技教育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辅导教师, 予以表彰和奖励, 提高科技辅导的积极性。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进行科技教育活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学习。开展科技教师的国际、省、市、区交流与合作, 探索科技教师培训及交流活动的经验与模式。因此, 培养合格的科技教育辅导教师, 就成为搞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键。

4 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评价

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监测评估制度是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想过的重要手段。

4.1 开展青少年科技素质评价方案研究。

建立各年龄段学生的科技素质标准和评价指标, 明确学生科技素质的测评方法与表述形式, 形成学生群体 (班、学校、区域) 科技素质的评价方案。

4.2 开展各主体 (学校、家庭、社区、科技中心、科技馆) 实施科技教育水平评价的研究。

建立各主体实施科技教育水平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开发科学的、简便实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

4.3 探索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力量联动的共同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教育活动评价机制研究。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篇10

近年来, 多地中学也尝试开展了多种科技创新教育形式,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重视程度、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投入方面的影响, 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现阶段大多数科技创新教育都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 使学生能接受这些知识, 通过考试从这些学生中选拔出适合从事科学事业并愿意为之献身的后继人才, 但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部分学生可能会被忽视。二是具体教学手段还需进一步改善。三是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还略显不足, 大部分学校对这块教育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 使得科技创新教育形式化。因此, 当前的中学科技创新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出路。下面,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要在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上下功夫

学校要积极支持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 各方面建设要逐步地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大力倡导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与创造能力, 组织专门师资力量有组织地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等校园活动, 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 科技教育的质量和层次才会迈上新台阶。近年来, 我校把“为幸福和成功的人生做准备”作为学校发展的理念, 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 以学生科技发明创造为主渠道, 初步搭建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 实现学生科技发明创造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使科学技术真正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要在研发科技创新教材上下功夫

为了使科技创新教育在中学更好地开展, 我校积极探索开发出适合学校教育的“发明创造课”校本课程等科技创新教材, 让其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焦点。鉴于科技发明课处于起始阶段, 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 所以在我校小范围开展校本课程尝试, 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的一致好评。随后在全校开设了科技发明课, 学生反应积极, 热情很高, 在思考问题和主动创新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应地也有一些不错的创新设计方案产生, 并且所有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了极大的改变, 从过去不敢主动说出自己的新想法、新创意到现在大胆、积极地抢着说, 有时为一个方案的设计的合理性争论得面红耳赤, 有的学生为证明方案的缺陷, 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

“创造发明课”从学生对这门课的困惑, 从而引起学生增加对这门课的好奇, 再展示一些同龄人的创造发明的作品,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 分别讲述创造发明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如, 主体附加创造法、创新改变创造法、自身组合创造法、专利利用法、音乐创造法等。在课堂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 并对每一位学生的设计给予鼓励, 加以点评。科技发明所涵盖的知识十分丰富, 学生由于对这门课的喜欢, 主动学习高中的相关课程, 并加大了对课外知识的了解。

三、要在培养学生创意上下功夫

为了使“创造发明课”有一个活动平台, 我们将一些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集中到学校的科技活动小组, 让他们将自己较好的创意设计出来, 并尝试着做出实物。在科技活动小组中, 让学生有一个更能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发挥的场所。教师辅导学生, 布置选材设计的任务, 与学生共同探讨设计研究的方法, 到学生自己能够改进设计方案, 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技小组发明创造作品的征集活动, 积极联系高校, 带学生到高校去参观, 以扩大视野, 通过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比赛, 来验证作品的性能, 如无动力小车, 鼓励学生动手研制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 并举办“科技作品展示周”等活动。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篇11

[关键词]科技;活动;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2-0001-03

[作者简介]黄小梅(1980—),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省成都市龙潭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是有史以来最快的。科技创新是兴国之道,但国家科协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国人的平均科学素养还较低,创新意识淡薄。尽管近几年我国国民科技素养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与一些科技强国的国民科技素养的达标率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养,基础教育有不容推卸的责任。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技教育,在振兴民族的进程中,每个教育者都肩负着这个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好着力点。

开展科技活动,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条件受限,与城区学校相比,我校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学习途径较单一。因此,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科技活动新阵地,把科技教育做为特色教育,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由此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把传统科技活动做细、做实、做强

传统科技活动主要指市、区、学校常年开展的传统活动,如科技活动月、“四个一、六个小”活动、各种传统的兴趣小组、各种科技竞赛。我们需要把传统活动做细、做实、做强,使传统有新意,有提高。

科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们以班级的学科教学、科技实践活动、阅读科普书籍,开科技讲座等为主要形式,强化学生对科技知识的认知,强化学生对科技知识的理解应用。每年三四月份的“科学活动月”要使学生参与面达到百分之百,就要设计新颖的启动仪式。我们在启动仪式上开展趣味科技活动展示,如现场表演“鸡蛋撞地球”,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并参加接下来的系列科技活动。学校大队部要通过集体朝会和校园广播站向全校学生开展科学月主题活动的宣传,并通过少先队墙报和各班板报的宣传,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科学种植、养殖从家里带来绿色植物和小动物,轮流观察并记录。科学老师还可以组织同学观看科普节目、科普电影、阅读科普书籍,鼓励学生把在家看到科学频道的节目与同伴交流。学校举办“科技读书节”,让学生阅读科普书刊,并写出读书心得和观后感。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保证每位学生能进行至少一项小实验。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学校可以设计模型活动排行榜,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由大队部精心设计海报,张贴排行榜,设立最佳组队奖、积极参赛奖、团结友爱奖项目。各班根据每日参赛报名的情况,分别获得红星、黄星和蓝星,并记入不同的分数,队干部每日为各班在排行榜上贴出不同的星。这样,学生都非常关心班级的参赛情况,希望为班级争得荣誉。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学校组织学生到素质教育基地和科技馆参观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全面普及科技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选择科技意识与能力强的科技骨干组成学校科技组,开展深层次的科技活动,来带动和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的质量。学校还要抓好业余模型组的训练。3-6年级的学生每周课参加科技班的学习和培训,在实践中同学们不仅得到了手、脑的练习,还同时得到思想品德学习与修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校坚持组织同学参加市区的各级模型竞赛活动,如: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制作项目),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青少年电子作品制作比赛(机械模型项目),成都市科幻画比赛。以赛代训,为培养21世纪的科技人才和后备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科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一)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科技活动

如:元宵节组织全校师生和家长开展做汤圆活动和灯笼制作活动;爱鸟周开展“我给小鸟安个家”鸟巢制作活动;“环境日”研究废旧电池如何回收处理;清明节研究艾草的用途等。

(二)利用社会热点话题开展科技活动

如:关于猪肉的“瘦肉精”事件、肯德基的“肉鸡喂养”事件;日本地震引起的“抢盐”防辐射事件等。教师请同学开展科学调查,展开大讨论,倡导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

(三)利用学科教学强化科技素养的培养

紧抓科技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以不光要抓好每周的科技教育课、科技活动课和兴趣课,还要将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学校要求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线,以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为重点,注重教学过程的多样性、教学环节的变通性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如语文学科教师根据教材本身的科学因素,选择好含有科技内容的常识性课文,进行科学常识的普及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数学老师教圆周率时,对中国古代数学家组冲之的介绍使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汲取爱科学、学科学的力量,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我校的许多科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社会与品德教师把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并撰写了文章进行经验交流。我们要求每个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大学生科学知识量,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四)利用学校特色活动渗透科技活动

我校以礼仪教育为特色,教学生明礼、知礼、用礼、崇礼。在礼仪活动中,我们开展为学校美景命名活动,但首先需要学生了解学校基本情况,认识学校的每种植物,了解四季不同面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到不少科学知识。

(五)充分利用班队形式组织科技活动是实现普及的重要渠道

通过班队活动或“雏鹰”小队进社区宣传等形式开展科技活动,如“拒绝校外不洁食品我能行”活动。学生做小报,做调查,了解不洁食品的成分及危害,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日本地震期间,学校利用班队会或午会向学生宣传地震知识,科学认识地震,不恐慌、不随意相信传言,并学习正确的避震方法。假期,“道德实践十个一”活动中的“读一本好书”“结交一个好朋友”“当一次小老师”“为社区做一次义工”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和宣传科学知识,效果甚佳。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刚刚迈出第一步,在延续传统科技活动中寻求新的突破。我们要让学生爱上科学,在兴趣指引下学习科学知识,增强科技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甘海鸥.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 篇12

1 科技馆教育之特点

1) 机动性。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模式, 全国所有的学校都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育大纲来进行。这就使得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应该说, 这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是科学的、必需的、必要的。而科技馆教育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没有学校教育那样的束缚, 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教育活动,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科学原理, 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因理论讲授任务过重而将其理论化、口头化和纸面化的缺欠。事实上, 有些知识的基础并不是书本, 而是科学实验。

2) 自主性。中小学教育除高中之外, 是一种全民义务教育。课堂教育的强制方式几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 允许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机会是很少的。但科技馆教育改变了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 以其自主性使教育的客体占据了前所未有的主动地位, 使教育的受体发挥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意识, 这种改变对整个教育模式的改革都有指导意义。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是在科技馆里产生的, 只有在那一刻他们才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3) 生动性。与我们当今的学校严肃、刻板的教学气氛相反, 科技馆教育活动尤其是展教活动都是生动活泼、情趣十足的。科技馆特别重视让参与者在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这与目前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快乐教育理论”非常吻合。在“好玩的数学”展区里,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游戏中感悟数学原理, 把枯燥的数学变成了游戏, 在游戏中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好玩, 这也是科技馆教育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

2 科技馆教育之作用

科技馆是科学普及的场所, 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高新技术, 其内容都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出现, 它注重对科学过程的了解和对科学实践的参与;强调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把观众从一个知识接受者变成一个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注重对公众科学思想、知识、方法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强调参与、互动、探究的方式, 这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发挥了有积极意义的作用。

2.1 科普教育是推进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

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青少年需要科学普及, 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普及, 尤其是面对现代社会上一些反科学、伪科学、封建迷信的现象, 那些同知识经济时代相悖的社会暗流, 时常毒害青少年的思想, 更需要树立科学的唯物论并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以保障社会稳定, 净化青少年的思想, 所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对于增强青少年学习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及科学知识,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已成为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的主阵地, 而一些腐朽的、没落的、低级趣味的东西也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如何引领他们摆脱不良影响, 活跃精神生活, 这也是科技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普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模式, 开发他们的智力, 启迪他们的智慧, 提高他们观察事物、了解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之受科学精神的熏陶是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强大推动力。

2.2 科技馆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奠基石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思维从疑问开始, 培养青少年的问题意识, 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科技馆教育方式灵活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可以突破课本内容和形式的局限, 密切联系实际, 反映技术成果, 最大限度地唤醒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利用第二课堂、科普讲座和影像文化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把学校教育与自身感知相融合, 知识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扩大知识面, 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 还培养了青少年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探索创造精神。

例如青少年在参观宇宙剧场观看天象表演时, 对其中的科学奥妙、人类如何探索宇宙等秘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漫游太阳系”到“探索月球”引导青少年通过现代先进电化技术窗口观察世界, 他们从科技馆教育中知道了莱特兄弟由鸟类飞翔得到启发制造的飞机;知道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壮举;知道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趣事……科技馆参观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感性知识, 扩大了知识面, 为他们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在丰富多彩、富于创造及想象的科学殿堂中能感受到自主发挥的心理气氛, 更能激发他们创造想象能力。

3 拓宽青少年科普教育之领域

科技馆的使命是激发科学兴趣, 展览应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而不是局限在传统展览的不动或半动模式。科学知识很有价值, 而真正有价值的是知识产生的方法。科学知识有用是由于它以证据为基石, 但是如果不知道知识怎样产生于证据, 就不算真正理解科学。传统展览只是把科学当成一个个教条的学科, 而真正的使命应该是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展览的设计和布局应该以理解科学为准则。因此, 科技馆展览应该把青少年的思想带到所给知识以外的领地。

3.1 科普展览常见常新, 每次都有新的科学启迪

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该是展教思想的更新。展览教育的重点已不再是传播知识, 而将转到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上来;其次展教形式不断拓展, 加强薄弱环节, 填补空白点, 保持常设展览与时俱进, 捕捉社会热点, 积极举办临展, 扩大社会影响。大力组织巡回展览, 建立网上科技馆共享展览资源。

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 应该遵循“兴趣第一”的原则。要将科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青少年的科普变成一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地震展区”“人与自然”等特色展览, 利用高科技的实物演示及互动性强的项目, 能让青少年参与其中, 并能在玩中学、学中玩, 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2 加强社会协作, 创建崭新的教育构架

科技馆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各种学科专家和导师的优势, 在科学家与青少年之间形成很好的链接, 为推动青少年的科技传播创造一个崭新的教育构架。充分利用专家、导师优势, 为广大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务。进一步完善科技馆的专家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使科技馆特色有新的发展和提高。请专家、学者到科技馆为观众做公益讲座, 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接触科学家的机会。通过举办这些活动, 使青少年树立一个牢固信念: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 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青少年尊重科学和科技工作者的态度, 并为部分学子与专家直接沟通搭建桥梁, 以提供给他们深入探讨学习的机会。

3.3 深化特色活动, 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科普活动

开展形式新颖、健康向上、贴近青少年生活、内容丰富的课外科普活动, 使广大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科学的熏陶, 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为科技创新培养后继人才。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普兴趣班、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科普征文比赛, 要寓科普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增长科学知识, 如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 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开展青少年科技传播活动。活动不能做“秀”, 更不是“表演”, 要让每个参与者从中受益, 培养青少年新的认知思维, 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举办创新大赛, 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科幻画创作等实践活动, 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下一篇:构建新型的教师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