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境旅游(精选12篇)
中国出境旅游 篇1
一、中国出境旅游的现状
根据近年来旅行组织提供的资料,结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银联国际联合主办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5》,可明显看出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呈现增长趋势,并于去年实现出境旅游人数破亿,也是全球第一个拥有亿人次的出境人数的国家。虽然我国出境人数规模巨大,但主要集中在沿海等发达地区,如广州,上海,福建,浙江等,存在区域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出境旅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并未成为全民的消费行为。并且出境统计数据中指出,我国出境旅游人数是将旅游港澳台的人数一并纳入计算,有将近七成的出境旅客是前往港澳台地区,而真正意义上的出境人数只有三成左右,意味着我国目前出境旅游还是以短途旅行为主。
二、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的目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出境旅游已不再是单一的观光模式,或者商务公事的原因。旅游的动机向多元化发展,人们可能因为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而产生了出境旅游的需要,例如学术上的国际交流,研究古遗址,科考等。也可能是因为人们想要休养,想要放松自己而选择出境旅游,这类人大部分是选择风景气候均宜人的地区进行较为长期的度假。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由于某国的关税汇率低而选择出境旅游,主要目的是进行大肆购物。这类比重在出境旅游动机中将增加,但短时间内只有洲内旅游即短途旅行会有较大改变,跨洲旅行将仍以商务需要为主。
(二)中国出境旅游的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正处在不断扩张的阶段,但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考虑到出境旅游相关企业对旅游市场结构的影响,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近几年才形成,总体上对出境旅游的市场开发还不够,发展的空间很大。航空运输领域首当其冲,将持续发展壮大。一般情况下出境旅客会选择舒适快捷的交通方式,即飞机,但机票的高额费用是限制国民出境的主要原因,随着出境规模扩大,国际合作增多,更多的航空公司将意识到中国出境旅游运输市场有利可图,不断增加国际航线,互相竞争采取降低票价吸引客户,旅游总价格的减少使我国更多国民能接受出境旅游的费用,于是带来相互促进双赢的局面。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这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市场的市场容量,因为出境旅游相关员工增加,所占市场容量的份额变大,而市场容量也会相应变大。因此出境旅游相关部门必将带领相关企业,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出境旅游的消费情况分析
中国出境旅游的人群早期带给世界的形象是“走马观花”和“疯狂采购”,一项调查中谈到,早期中国人出境旅游12天的平均费用为2000美元,其中购物占到近一半,当时中国人民出境消费存在虚高现象。这种由于攀比或需要给亲友带礼物而引起高消费的情况,已经慢慢随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完善,出境规模的扩大,出境人群的增多以及中国政府对关税相关的WTO保证而改变,我国国民出境消费情况正向着理性化发展。国民出境并不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疯狂拍照,购物,对游览的国家没有了解,只是单纯证明来过。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国民出境游的预订时间提前四十几天,这样人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来为自己的旅游做准备,选择目的地,了解游览国家的风土人情,制定游览路线。特别是衣食住行中的住这一项,预订酒店的数目在不断增加,而退房数量也在增加,变相说明我国国民出境旅游考虑更为周密,越提前越从容,显得更有理性。并且国民对于所选国家的综合性体验要求更高,消费范围更大,不局限于热门景点的观光,或许只是在酒店附近的咖啡馆静静喝些下午茶,和当地居民聊聊天,融入日常生活感受不一样的氛围。虽然购物仍然是消费的主体,但消费对象慢慢从名牌首饰向实用性更强的商品转移,国民出境购物方面会变得更理性化。
三、中国出境旅游的前景
中国正在加快出境旅游市场的成熟,以期获得更高的利益,因此相关出境政策会不断改进和松动,有了坚实的国家经济和政治基础,以及国外相关组织的参与协作,相信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将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根据《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5》,总结出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方向为规模化,理性化,多元化,日常化。而且随着铁路覆盖率的攀升,我国城市化进展加快,可以预见中西部地区不久会迎来出境旅游的首轮热潮,进一步促进出境市场的全民化和规模化。
四、结语
旅游是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能够出国旅游更是大众新时代下的新向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归功于国内外相关组织携手促进出境旅游市场的成熟,出境旅游的费用将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接受出境旅行,而出境旅客不论从目的,消费情况都趋于理性化与多元化,向世界展示我国国民良好的形象与风范。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多姿多彩,走出国门看世界是现代人的一种新时尚,出境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支柱——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我国出境旅游发展中涉及的几个方面做一些分析。
中国出境旅游 篇2
1、出境旅游的介绍
旅游分为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而出境旅游涵盖的内容就可以细分到各目的地,比如欧洲旅游,澳洲旅游,美洲旅游,中东非洲旅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选择去国外旅游度假,2010年出境市场人数更是多达5739万人次,在2009年的中国出境旅游经历了金融危机与甲型流感的双重冲击后,达到了近21%的增幅。2011年出境旅游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其中因私出境的主体格局进步强化,因公出境人数占比首度降至10%以下,仅为9.92%。在各种政策因素利好的情况下,中国出境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各境外旅游机构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促销力度。出境旅游业作为国民旅游消费热点,加强国际交流的功能日益明显,并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议题。2011年,各大旅行社出境旅游产品创新有较大发展,产品细分更加明显,服务质量更受关注。老牌目的地产品的推陈出新,新兴目的地的强势登陆均体现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强大的吸引力。
2、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
2009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数达到了4766万,同比增长达到了4%,这个数据和全球旅游业在2009年下滑4%的数据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2009年因私出境已经占到了总出境人数的89%。造成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这些特征原因之一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支撑,在2008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的增长;另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截至2008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20%多,对出境旅游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作用。
中国旅游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已成为国际旅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随着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旅游交往日益扩大。目前,境外驻华旅游机构已达32家,中国驻海外旅游办事处也已达17家;中国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等国际旅游组织,建立了紧密联系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合作。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快速发展,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重要的新兴客源大国。
3、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概况
(一)已开放的处境旅游目的地
中国正式开展公民出国(境)旅游业务是在1997年,当年出境人数为532万人次,正式开放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只有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到110个。同时,许多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游客争相降低签证门槛。如欧洲25国共同实施欧盟签证法典,推进签证便利化并适度降低签证费;德国开通了网上预约系统;韩国法务部发布《放宽中国游客签证标准方案》,放宽中
国个人旅游签证标准;日本则于7月开始推出更加宽松的个人旅游签证等。
(二)出境旅游中的热门目的地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的2010年十大最受欢迎出境旅游目的地排行中,海岛型目的地占据三席,分别是普吉岛、济州岛和巴厘岛。而携程网进行的2010十大最佳目的地网调评选中,马尔代夫亦位列其中,海岛游备受中国游客青睐。而受赴台游区域实现全境开放,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组团社数量持续增长,两岸互设旅游办事处,赴台旅游团费大幅下降等利好因素影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规模达122万人次(加上公务等其他游客总规模达163万人次),增长速度超过100%。
4、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特征
一是市场增长速度稳定,市场细分渐显。
2010年,我国出境市场规模继续保持旺盛增长的态势。2010年出境旅游人次数为57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其中因私出境的主体格局进一步强化,因公出境人数占比首度降至10%以下,仅为9.92%。2010年出境旅游消费4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创历史新高,消费总量稳居世界第四。购物成为推动消费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购物占到赴港内地游客总支出的76%,赴澳门游客的63.1%,赴台湾游客的50.16%。而继银联境外受理网络向所有贴有银联标识的卡片开放后,目前已有98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银联业务。不仅受理网络不断延伸,包括便捷的ATM中文操作界面、特惠商户、境外紧急救援和境外热线等在内的,日益丰富和完善的持卡人境外服务体系也逐渐形成。
从出境旅游产品的选择来看,大众产品依然为热门需求,但是可以明显感到市场在分化,一些人开始寻求独特的感受。在近距离目的地,热衷于价格较高的深度游、豪华游,甚至“奢侈游”。另外一些人,脱离大众旅游线路,独辟蹊径,热衷于远距离、探索性的新线路。欧洲的旅游开始主推1~3个国家的游览线路,拉美地区和非洲地区的长线游“小众市场”悄然而起,不少人均4万~10万元的旅游团开始上市。呈现出“常规线路开始转向深度体验游”、“远程线路高端切入,重在抢先”、“自由行讲求特色,追求奢华”的现象。这一市场细分虽然刚刚随着新目的地的开放而出现,但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二是出境形式日益多样化。
中国公民出境的目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一般观光旅游团之外,还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非自费旅游,实际上这些非传统的旅游方式,无论从人次数上,还是境外消费上,都超过了一般由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旅游。其中包括在境外的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等。最近两年来,境外人员培训也呈上升的趋势。2006年领导干部境外培训格外引起关注,中央政府制定了后备领导干部在境外著名院校和机构培训的计划,一些省市也制定一系列培训和考察计划,例如到韩国的新农村建设培训和到瑞士的治理污染培训等,这样的活动都留时间长,人数多,花费大。在出游方式和目的地上,邮
轮游和海岛游持续升温,赴台旅游开始向大众化发展。2010年乘坐邮轮赴海外旅游的旅游分为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而出境旅游涵盖的内容就可以细分到各目的地,比如欧洲旅游,澳洲旅游,美洲旅游,中东非洲旅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选择去国外旅游度假,2010年出境市场人数更是多达5739万人次,在2009年的中国出境旅游经历了金融危机与甲型流感的双重冲击后,达到了近21%的增幅。2011年出境旅游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其中因私出境的主体格局进步强化,因公出境人数占比首度降至10%以下,仅为9.92%。在各种政策因素利好的情况下,中国出境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各境外旅游机构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促销力度。出境旅游业作为国民旅游消费热点,加强国际交流的功能日益明显,并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议题。2011年,各大旅行社出境旅游产品创新有较大发展,产品细分更加明显,服务质量更受关注。老牌目的地产品的推陈出新,新兴目的地的强势登陆均体现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强大的吸引力。
2009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数达到了4766万,同比增长达到了4%,这个数据和全球旅游业在2009年下滑4%的数据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2009年因私出境已经占到了总出境人数的89%。造成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这些特征原因之一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支撑,在2008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的增长;另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截至2008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20%多,对出境旅游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作用。
中国旅游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已成为国际旅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随着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旅游交往日益扩大。目前,境外驻华旅游机构已达32家,中国驻海外旅游办事处也已达17家;中国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等国际旅游组织,建立了紧密联系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合作。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快速发展,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重要的新兴客源大国。
中国正式开展公民出国(境)旅游业务是在1997年,当年出境人数为532万人次,正式开放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只有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到110个。同时,许多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游客争相降低签证门槛。如欧洲25国共同实施欧盟签证法典,推进签证便利化并适度降低签证费;德国开通了网上预约系统;韩国法务部发布《放宽中国游客签证标准方案》,放宽中国个人旅游签证标准;日本则于7月开始推出更加宽松的个人旅游签证等。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的2010年十大最受欢迎出境旅游目的地排行中,海岛型目的地占据三席,分别是普吉岛、济州岛和巴厘岛。而携程网进行的2010十大最佳目的地网调评选中,马尔代夫亦位列其中,海岛游备受中国游客青睐。而受赴台游区域实现全境开放,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组团社数量持续增长,两岸互设旅游办事处,赴台旅游团费大幅下降等利好因素影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规模达122万人次(加上公务等其他游客总规模达163万人次),增长速度超过100%。
2010年,我国出境市场规模继续保持旺盛增长的态势。2010年出境旅游人次数为57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其中因私出境的主体格局进一步强化,因公出境人数占比首度降至10%以下,仅为9.92%。2010年出境旅游消费4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创历史新高,消费总量稳居世界第四。购物成为推动消费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购物占到赴港内地游客总支出的76%,赴澳门游客的63.1%,赴台湾游客的50.16%。而继银联境外受理网络向所有贴有银联标识的卡片开放后,目前已有98个国家和地
区开通了银联业务。不仅受理网络不断延伸,包括便捷的ATM中文操作界面、特惠商户、境外紧急救援和境外热线等在内的,日益丰富和完善的持卡人境外服务体系也逐渐形成。
从出境旅游产品的选择来看,大众产品依然为热门需求,但是可以明显感到市场在分化,一些人开始寻求独特的感受。在近距离目的地,热衷于价格较高的深度游、豪华游,甚至“奢侈游”。另外一些人,脱离大众旅游线路,独辟蹊径,热衷于远距离、探索性的新线路。欧洲的旅游开始主推1~3个国家的游览线路,拉美地区和非洲地区的长线游“小众市场”悄然而起,不少人均4万~10万元的旅游团开始上市。呈现出“常规线路开始转向深度体验游”、“远程线路高端切入,重在抢先”、“自由行讲求特色,追求奢华”的现象。这一市场细分虽然刚刚随着新目的地的开放而出现,但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中国公民出境的目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一般观光旅游团之外,还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非自费旅游,实际上这些非传统的旅游方式,无论从人次数上,还是境外消费上,都超过了一般由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旅游。其中包括在境外的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等。最近两年来,境外人员培训也呈上升的趋势。2006年领导干部境外培训格外引起关注,中央政府制定了后备领导干部在境外著名院校和机构培训的计划,一些省市也制定一系列培训和考察计划,例如到韩国的新农村建设培训和到瑞士的治理污染培训等,这样的活动都留时间长,人数多,花费大。在出游方式和目的地上,邮轮游和海岛游持续升温,赴台旅游开始向大众化发展。2010年乘坐邮轮赴海外旅游的出入境中国大陆游客达到79万人次,同比增长20.1%。面对日益火爆的邮轮旅游,许多出境游组团社纷纷成立了邮轮部,很多地方则纷纷着手抢占邮轮旅游市场高地。除上海、天津、厦门和三亚以外,大连、青岛、广州、北海等城市已经都制定了打造邮轮母港的宏伟蓝图。
三是旅游安全备受关注,旅游保险加速规范。
台湾苏花公路坠车、冰岛火山喷发、中东地区政局动荡等突发事件,使得出境旅游安全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对此,有关部门不断据情优化救援机制,特别是对旅游保险制度进行了明显的完善。2010年10月29日,中俄顺利签署旅游保险合作协议,中外旅游保险体系对接加速推进。11月8日,《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正式审议通过,境外旅游保险的法律基础得以全面更新。
四是出境游客满意度有较明显提升。
总体上,2010年出境游客满意度(总指数为90.22%)与去年相比有较明显的上升。在旅游过程中,游客认为住宿和景区景点的服务最为重要。出境游客对住宿、娱乐、景区服务和目的地公共服务的评价较高,但对购物和餐饮的服务评价较低。5、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产业运行趋势
一是出境游组团社规模稳定,经营业绩表现突出。
内业2010年全国出境游组团社仅增1家。2009年出境游组团社只占全国旅行社
总数的4.94%,组团人次数占总规模的9.78%,但出境旅游业务收入达384.34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的22.02%。出境旅游业务毛利润为25.25亿元,同比增长28.99%,远高于同期入境旅游业务与国务毛利润增长速度。
二是全国性市场加快成形,全区域竞争提速市场演化。
出境游组团社地域分布长期陷于不均衡状态。新《旅行社条例》允许旅行社通过开设分社的方式实行异地展业之后,很多旅行社开始跨区域布局。一方面是国中青三巨头加紧对地方国中青的股权收购,甚至直接组建旅行社。另一方面是地方组团社向周边地区的辐射扩张。在此趋势下,旅行社业的区域性竞争格局行将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面向全国市场的全区域性竞争。
三是外资旅行社出境游试点进展,错位竞争提升旅游品质。
2010年8月29日,国家旅游局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包括广州康泰国际旅行社、广东永安国际旅行社、上海锦江国际HRG商务旅行有限公司、JTB(上海)国际旅行社等合资旅行社积极申请。此举将有助于促进外资社与国内社在高端市场与基础市场的错位竞争格局中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内社对外资社先进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学习和借鉴。
四是委托代理制有序推行,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国家旅游局于2010年5月6日正式下发《试行旅行社委托代理招徕旅游者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委托代理制的经营范围。委托代理制的出现,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出境游组团社扩张收客渠道与节约成本的两难境地,同时使更多旅行社借道委托代理参与出境游经营。通知出台后,包括上海国旅在内的许多出境游组团社正加紧清理加盟门店,计划转而通过委托代理制来拓展营销网络。可以预见,随着风险控制与责任划分制度的不断完善,委托代理将在全国大面积铺开,出境游组团社批零体系将加速形成。同时,游客获得的信息更加对称,这将促使组团社在产品研发中更多地考虑差异化,进而促进出境旅游发展方式的变革。
五是产业链扩展加速形成,集团式发展助推强弱分化。
出境游组团社为扩充实力,分散风险,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乃至做大做强资产规模以备上市,越来越热衷于多元化投资,特别是旅行社、航空、景区、饭店等的纵向一体化经营。如北京市华远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组建投资公司,广东省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旅游产业园,广东南湖国际旅行社投资建设度假酒店等。在全国性市场加快形成的背景下,集团化的发展使将出境游领域内的企业强弱分化加速显现。
6、中国出境旅游的总结
得益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规模和居民收入,出境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越来越多的国民将会走出国门。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和
中国出境旅游 篇3
闭幕式以“达茂欢迎你”为主题,以五彩达茂、魅力达茂、和谐达茂和相约达茂四个华丽篇章为主线。800匹骏马踏着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的激越旋律飞奔而来,800名中学生组成的五色哈达队型“达茂欢迎你”,表达着达茂人民对各界群众的真诚厚意,200人组成的代表希望的向日葵队在秋日的阳光下绽放笑容。绚丽的色彩,恢宏的场面,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闭幕式在震撼的视听盛宴中拉开了序幕。
闭幕式文艺演出磅礴大气,精彩纷呈,极具民族特色。悠扬的长调、深沉的呼麦、欢快的好来宝,唱出了草原世界的独特魅力;绚烂夺目的民族服饰展、缓缓前行的勒勒车队,再现了达茂游牧文化的深厚久远;神秘的祭祀,奉上吉祥如意,虔诚的萨满舞,跳出丰年盛世;年度马王和西部 “跤王”颁奖仪式,见证着首届游牧文化旅游节的完美收官。
7月21日,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也是在这里拉开的帷幕。80天草原欢歌,80天文化盛会 ,精彩的节目至今历历在目。开幕式上的摩托车极限表演,之后的全国摩托车锦标赛、山地自行车越野赛、”晋蒙陕冀”二人台坐腔大赛,全国中学生柔道锦标赛,中蒙选美大赛,特别是每周都有的赛马比赛和搏克争霸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各具特色的商贸活动,让达茂旗真正成为了草原旅游圣地,也让当地百姓在享受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的同时,也捕捉到带来了文化节带来的诸多商机和发展希望。
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是一次繁荣文化、提升形象的盛会,也是一次推动达茂文化旅游产业驶入快速发展轨道的盛会。
为期80天的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取得圆满成功,在国内获得巨大反响,使达茂旗的旅游收入创下5.3亿元的历史新高。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充分挖掘了达茂旗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和弘扬地区民族文化,多渠道展示民俗活动,打造达茂旗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繁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尝到旅游文化甜头的达茂人将在2014年7月12日至10月7日举办第二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此次游牧文化旅游节保留群众喜爱的、具有市场潜力和文化价值的活动项目;延伸活动内涵外延,不断引进高规格高水平的高端活动,推进游牧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流融合。此次,游牧文化旅游节活动主题将分为英雄草原、激情草原、欢庆草原三个板块。
英雄草原活动
从7月12日到8月15日,将以“游牧文化”为主题活动内容,重点活动内容有:第二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第25届草原那达慕大会、“马背争雄”赛马月、“绿茵争霸”搏克周、“沙漠之舟”骆驼赛、“游牧草原”勒勒车搬家比赛、哈撒儿文化艺术节、草原国际论坛等。
激情草原活动
从8月16日到9月30日,将以“现代文化”为主题活动内容,重点活动内容有:“寻梦花海”赏花月、国际顶级摩托车极限挑战赛、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全国顶级书画家采风达茂、全国大学生徒步、长跑、自行车“草原三项”越野赛、中国首届二人台大赛、“爱在达茂”草原合唱节、中国汽车俱乐部环达茂草原友谊赛、陈刚独步中国穿越达茂草原骆驼赛、“最美星空”中秋赏月、中国首届蒙古马拉力赛、中国环达茂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牛羊肉伴侣节等。
欢庆草原活动
从10月1日到10月7日,将以达茂“民俗文化”为主题活动内容,重点活动内容有:内蒙古自治区赛马友谊邀请赛、“幸福达茂”重阳节老年才艺大舞台、内蒙古自治区跤王争霸赛、蒙餐烹饪暨牛羊肉伴侣大赛、内蒙古自治区自行车俱乐部友谊赛等活动。
2014年第二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在达茂草原上继续精彩绽放,一出出演出、一场场比赛、一次次展示,接地气、演生活、彰显民族特色,百余场不同风格的文化体育商贸活动,将极大地满足各地游客多样化需求。为游客带来美的享受,展示达茂草原的无限魅力和深厚底蕴。夏秋时节游草原,点滴之处品文化,让我们共同参与这一文化盛宴吧!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国际比较 篇4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是从20世纪80年代“港澳游”和“边境游”开始的, 大体沿着“港澳游→边境游→出国旅游”的顺序逐渐发展起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国家根据各方面条件变化对出境旅游政策的积极调整,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图1) , 出境旅游消费已成为中国公民的一个消费新热点。2007年中国出境旅游者达到了4095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18.6%, 1997—2007年11年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2.6%。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和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增幅最快、潜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国家[1]。据世界旅游组织 (WTO) 预测,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但是,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起步较晚, 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 尤其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然而,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蕴涵着巨大潜力, 这一巨大潜力的释放将改变全球旅游发展的格局[2]。本文选取总旅游倾向 (GTP) 、潜在旅行生成指数 (CPGI) 和人均旅游消费支出 (ACT) 三个指标, 对中国与出境旅游消费世界排名靠前的其他14个国家在出境旅游发展上的差异和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期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优化以及有效借鉴其他国家发展出境旅游的成功经验提供决策参考。
注:资料来源于历年《中国旅游年鉴》。
旅游倾向 (TP) 是测量特定人口中有效旅游需求的最实用指标之一, 利用它可直接地考察旅游在人口中的渗透程度[3]。旅游倾向 (TP) 包括净旅游倾向 (NTP) 和总旅游倾向 (GTP) 两类。净旅游倾向 (NTP) 是指一定时间内至少参加一次旅游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NTP=P/P×100%。式中, p为至少参加一次旅游的人数, P为人口总数。由于被抑制需求和无需求的存在, 净旅游倾向 (NTP) 一般无法达到100%。总旅游倾向 (GTP) 是指参加旅游的总人次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GTP=Tp/p×100%。式中, Tp为参加旅游的总人次数, p为人口总数。随着人们一年中出游次数的不断增加, 总旅游倾向 (GTP) 值可以超过100%, 甚至可达到200%以上。
利用各国出境旅游总人次数和各国总人口数计算2000—2006年各国的GTP值, 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与其他14个国家相比, 中国出境旅游GTP值很低, 最大值不到3%, 与南美的巴西相当, 说明出境旅游对中国公民来说还是奢侈品, 对我国总人口的渗透程度很低。除中国和巴西外, 其他13个国家的GTP值都在10%以上, 其中英国、荷兰两国的GTP值多数年份都超过了100%, 说明在这些国家出境旅游已经不再是奢侈品, 对总人口具有极强的渗透力, 出境旅游已成为这些国家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还说明,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GTP值呈逐年增长态势, 2006年GTP值是2000年的3倍多。这说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扩大, 以及政府对出境旅游市场从规模控制转向行业规范的调整[4],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从而使GTP值不断提高。此外, 英国、韩国、墨西哥3国的GTP值也呈逐年增长态势, 而其他国家的GTP值略有波动。
注: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3年、2005年、2008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下同) 。
3 国家潜在旅行生成指数CPGI值比较
旅行生成模型是根据客源地的产客能力对旅游市场需求进行的预测, 而不是通常采用的根据目的地的游客统计纪录对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Hudman提出了国家潜在旅行生成指数 (CPGI) 的概念, 用来预测一个国家产生国际旅游流的能力[3,5]。其计算公式为:CPGI= (NC/NW) / (PC/PW) 。其中, NC、NW分别为该国和全世界产生的旅行人次, PC、PW分别为该国和全世界的人口总数。当CPGI等于1.0时, 表明拥有平均的旅游生产能力;当CPGI大于1.0时, 表明可产生比按照人口所预计的更多的旅游者;当CPGI小于1.0时, 表明产生低于旅游平均指数的旅游者。CPGI值的大小, 表明了国家产客能力的强弱。
利用各国旅行人次、全球总旅行人次和各国人口、全球总人口数据计算2000—2006年各国CPGI指数, 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 与其他14个国家相比, 中国出境旅游CPGI指数均值只有0.161, 低于南美的巴西, 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 属于出境旅游低产客能力国家;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西班牙、俄罗斯联邦、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的CPGI指数均值都在1—2之间, 说明这些国家具有较强的出境旅游产客能力;而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CPGI指数均值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4倍以上, 说明这些国家具有极强的出境游产客能力。从动态上分析, 2005年以前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联邦、荷兰、墨西哥等国的CPGI指数值呈逐年上升趋势, 说明这些国家出境游产客能力在逐年增强;而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CPGI指数值在2002年略有波动。包括中国在内, 2006年15个国家的CPGI指数表现出下滑趋势, 有些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法国下滑幅度较大, 这说明总体上各国出境旅游产客能力在2006年都有所降低, 并且一些国家降低的幅度还比较大。
4 人均旅游消费额ACT值比较
游者消费支出 (CT) 包括旅游者消费总支出 (GCT) 和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 (ACT) 两个方面。旅游消费总支出是指一定时期内出境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购买其所需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而支付的开支总额。一般而言, 它与旅游者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比。旅游者人均支出是一定时期内旅游者支出总额与旅游人次之比。它从平均数的角度, 在价值上反映了某一时期内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产品的需求状况。通过这一指标, 可了解到境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消费状况及出境旅游消费的集中趋势。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与旅游消费总支出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ACT=GCT/P。式中, GCT为旅游者消费总支出, P为旅游人次数。
从表3可见, 中国出境旅游ACT值的五年均值与德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等国相当, 说明在世界出境旅游市场上, 中国公民的出境消费额极高, 赶上甚至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水平;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出境旅游ACT值均值都在1300美元以上, 而俄罗斯、墨西哥两国的出境旅游ACT值均值则比较低, 在650美元以下。从动态上看,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韩国、俄罗斯联邦、墨西哥等国的ACT值总体上呈稳定增长态势;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ACT值虽然在这些年有份所波动, 但总体上还比较稳定;只有中国的ACT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而且下降幅度较大。1997—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ACT值正由高位振荡增长向低位平稳增长转变 (图2) 。以上分析说明, 随着国家出境旅游政策放宽调整 (以1997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 , 中国公民长期积淀的出境旅游需求逐步得以释放, 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正由非理性化高消费的“虚高”现象逐步向消费能力推动下的理性化高消费转变[6]。
5 结论与讨论
出境旅游对中国总人口的渗透程度还很低, 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说还是奢侈品。旅游倾向GTP值是考察旅游对总人口渗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00年至2006年的GTP值来看,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GTP值最高也只有2.6%, 即在100个人中平均只有2.6人次的出境旅游有效需求, 说明出境旅游对中国总人口的渗透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公民来说, 出境旅游消费还是一种奢侈性消费。一个国家出境 (国) 旅游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该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国家对外政策、国家外汇储备与外汇政策、国民闲暇时间以及国民消费意识等因素。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1979—2007年GDP年均增长速度为9.8%, 个别年份甚至超过10%;人均GDP由419元增加到18934元, 年均增幅达14.6%) 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2008年底已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138个国家签订了ADS协议) 促进了公民出境旅游快速发展, 但是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韩国、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等高收入国家相比, 中国的GTP值只有它们的几十分之一甚至上百分之一, 中国的出境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 能到境外旅游的只是少数人, 出境旅游对中国总人口的渗透程度极低。
中国出境旅游潜在需求增长迅速, 但仍属于低产客能力国家。从纵向对比上来看, 2000年至2005年中国CPGI值年均增幅超过了34%, 说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且仍在高速增长。一方面, 市场开放前原有的需求积累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另一方面, 新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 在今后的几年里, 排除突发因素 (如甲型H1N1病毒) 影响, 中国出境旅游潜在需求还将进一步释放, 即出境旅游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但从横向对比上来看, 中国仍是一个出境旅游低产客能力国家, CPGI值最高也不超过0.5, 与全球平均水平1相距甚远, 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正处于转型期, 但旅游高消费仍是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出境旅游政策的相关调整, 中国出境旅游GCT值呈高速增长态势, 而出境旅游ACT值的增长则逐渐趋于平稳。这主要是因为, 目前GCT值的增长主要由出境人次增长所拉动, 这与市场开放初的GCT值增长有着本质区别, 开放初的GCT值增长主要由较高的ACT值所拉动。以上分析说明, 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机会的增多, 出境旅游消费正由刚刚开放时的非理性消费方式正逐渐地向理性化转变[7]。虽然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正逐步走向理性化, 但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今后一个时期内旅游高消费现象仍会是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一, 长期积累的出境旅游需求的彻底释放需要一个过程, 由于我国人口出境率和个人出境频率还都很低, 受短期内难以再次出境的影响, 许多初次出境者还会延续“密集观光 + 疯狂购物”[8]的消费行为模式。第二,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虽然我国正在治理旅行社“低报价、高自费”以及零负团费经营行为, 但市场走向规范需要一个过程, 由此所形成的“转移消费”[9]一时还难以彻底清除。第三,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公民生活水平和支付能力的自主性增长, 会促使公民消费能力大大提升, 理性化高消费将会填补非理性化高消费“虚高”现象的市场空缺, 完成向消费能力推动下的高消费自然过渡。
参考文献
[1]杜江.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05[R].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2]张广瑞.出境旅游:财富的流出与流进 (上) [N].中国旅游报, 2006-07-07 (11) .
[3]Chris Cooper, John Fletcher等著, 张俐俐, 蔡利平等译.旅游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8-29.
[4]张广瑞.2006—2007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形势分析与未来预测[A].张广瑞, 刘德谦, 等.200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5]李广仲.旅游经济学:模型与方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87-88.
[6]厉新建.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变化与趋势[J].人文地理, 2006, (3) ∶83-87.
[7]张广瑞.中国出境旅游热的冷静思考——关于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政策的辨析[J].财贸经济, 2005, (7) ∶87-91.
[8]冯玮.中国出境旅游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思考[J].经济地理, 2005, 25 (2) ∶244-246.
中国出境旅游 篇5
本资料“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统计法》第三章第十四条。)
制表单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行为模式研究”课题组
亲爱的朋友,为了了解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消费情况,不断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更好地为您提供旅游服务,请您在繁忙之余协助我们填写这份调查问卷。选请您,完全是根据统计学的抽样方法确定,别无其他用意。你所填写的结果将被汇总成册,用作参考。以下每道问题只需选择一个答案。
谢谢您的合作!
A.您的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⑴男⑵女
2.您的年龄(实岁数)
⑴18岁以下⑵18~25岁⑶26~35岁⑷36~45岁⑸46~55岁⑹55岁以上
3.您目前的学历
⑴大学本科及以上⑵大学专科⑶中专及高中⑷初中及以下
4.您的职业
⑴政府工作人员⑵企业管理人员⑶公司职员⑷专业技术人员
⑸服务人员/售货员⑹工人⑺农民⑻军人⑼教师
⑽离退休人员⑾学生⑿其他
5.您的家庭结构
⑴二人世界⑵三口之家⑶两代同堂⑷三代同堂⑸单身
6.您的家庭月收入
⑴30000元以上⑵20000~30000元⑶10000~20000元
⑷5000~10000元⑸5000元以下
B.旅游准备阶段活动
7.您是否第一次出国旅游?
⑴是⑵否
8.出国旅游对您或您的家庭来说是否属于重大的消费决
策?
⑴由于花费很高,所以很重视
⑵虽然花费很高,但并不是重大的决策
⑶花费水平一般,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9.您或您的家庭通过什么途径寻找旅游信息?
⑴主要通过报纸和杂志的广告
⑵通过亲朋的介绍
⑶主要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
⑷其他________
10.您或您的家庭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在于:
⑴放松身心⑵追求新奇感觉⑶增加见识⑷购物
⑸融洽与亲人和朋友的感情⑹其他_______
11.您选择这条线路主要是因为:
⑴价格合适⑵被目的地的文化所吸引⑶对目的地好奇
⑷亲友推荐⑸目的地的购物环境较好⑹其他________
12.您选择这家旅行社主要是因为:
⑴这家旅行社的价格比较合适⑵旅行社的品牌比较好
⑶旅行社距离工作或居住的地方较近,联系起来较方便
⑷我是这家旅行社的回头客⑸亲友推荐⑹其他________
C.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活动
13.在本次旅游活动中,您是否有旅伴同行?
⑴全家出游⑵与部分家庭成员共同出游⑶与朋友结伴
⑷单独出游⑸单位组织出游⑹其他________
14.在您本次旅游活动中,花费最高的部分是:
⑴交通⑵住宿⑶餐饮⑷参观游览⑸娱乐
⑹购物⑺不清楚⑻其他________
15.在您本次旅游活动的花费中,自费部分与旅游团费的比例是:
⑴自费部分远远少于旅游团费⑵自费部分相当于旅游团费的一半左右
⑶自费部分超过了旅游团费的一半以上⑷自费部分与旅游团费大致相当
16.在您的自费项目中,占比例最大的部分是:
⑴餐饮⑵参观旅游⑶娱乐⑷购物⑸其
他
17.在您的自费项目中,花费最多的部分在全部花费(包括旅游团费和自费项目)中所占的比例为:
⑴不足1/4⑵1/4左右⑶1/3左右⑷1/2左右⑸超过1/2
D.未来出境旅游消费意向
18.如果有可能的话,下次出国旅游您最希望去的目的地是:⑴美国⑵加拿大⑶欧洲国家⑷澳大利亚或新西兰
⑸非洲国家⑹南美国家⑺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⑻其他亚洲国家
19.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您是否愿意不参加旅游团而自助出国旅游?
⑴我愿意自助出国旅游⑵近几年内,我依然愿意参加旅游团出国旅游
⑶是否参加旅游团,无所谓
20.在您心中,可以接受的自费项目与旅游团费的比例是多少?
⑴几乎不需要自费项目⑵自费项目少于旅游团费的一半
⑶自费项目相当于旅游团费的一半⑷自费项目多于旅游团费的一半
⑸自费项目与旅游团费相当⑹自费项目超过旅游团费的数量
21.未来出国旅游时,您最想参加的旅游项目是:
⑴参观游览⑵参与性娱乐项目⑶探险活动⑷了解当地居民生活情况⑸其他________
中国出境旅游 篇6
在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翻两番,充分证明了中国出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超过8200万,同比增长17%;出境旅游消费将近1千亿美元。预计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将达到9000万;在出境旅游人次和消费上,中国将取代德国和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交易会上众多是来自新目的地的新产品和新展商,譬如,布隆迪、哥斯达黎加、法国波利尼西亚和阿塞拜疆等。美国全国旅游协会和美国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了一个超大规模的美国展团。另外还有来自欧洲、非洲、中东、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展商。而“高端、奢华旅行”展区则反映了中国旅行者对高端、奢华旅行产品迅速增长的需求,包括精品渡假村、狩猎旅游、邮轮、百货商店和体验旅游等。
交易会同时开展了一系列行业活动,包括展商说明会、专家研讨会,颁发“欢迎中国旅游者奖”,开设的论坛和研讨会涉及社交媒体,高端、奢华旅行,出境投资游的趋势等主题。另外,一系列的展商产品推介会,便于参观者对新兴及成熟的目的地如比利时、突尼斯、埃及和墨西哥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九届中国出境旅游交易会是历届展会中最大的一届,展览面积比2012年增长了11%。从白俄罗斯到比利时,从柬埔寨到克罗地亚,从德国到加纳,从坦桑尼亚到塔西提岛,本届交易会共迎来62个国家和地区的275家参展商,是一届真正的全球性展会。
中国出境旅游 篇7
一、中国访韩出境旅游市场现状
中国出境旅游始于1983年。[3]截至2010年, 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40个, 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到110个。2010年, 我国出境游市场规模继续保持旺盛增长的态势。[4]中国公民赴韩国出境旅游始于1998年, 发展迅猛, 是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2001-2010年的10年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及访韩旅游统计数据见表1。
如表1所示, 2003—2009年, 中国公民访韩人数占总出境人数的比率一直保持在2%--3%之间, 而2010年访韩人数大增, 同比增长高达39.7%, 访韩人数的增长率大大高于出境总人数的增长率 (20.4%) , 使访韩人数占总出境人数的比率跃升至3.3%。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在2005—2010年这六年中, 有四年 (发生金融危机的2007、2008年除外) 的访韩人数增长率远高于出境总人数的增长率, 平均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对参考文献[5]和[6]的再整理
二、国内学者对中国访韩旅游的研究
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的蓬勃发展, 自2000年开始, 国内学者开始对出境旅游进行研究。国内出境旅游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 关于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研究;第二类, 关于中国出境旅游游客消费行为的研究;第三类, 包括中国出境旅游游客文明行为与国家软实力、中国出境旅游供应链研究等。
笔者发现, 在国内学者对中国出境旅游游客消费行为研究中, 已有学者将研究视角投入到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评价上来, 如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课题组的成果“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评价及主客关系分析”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课题组的研究论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评价及主客关系分析”[6]首次对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由于样本的局限 (只有103份样本, 但海外旅游目的地国家有多个) , 样本数量不足, 导致未能基于目的地国别进行研究。
中国旅游研究院自2008年成立以来, 以研究院的名义 (或与国家旅游局联合) 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共有三份, 分别是“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07、2008”[7]、“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09--2010”[8]、“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11”。总体看来,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内容更丰富, 特别是包含了专门针对中国游客在具体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行为、消费特征与满意度内容。如“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09-2010”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11”对中国游客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的消费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中国游客的满意度。但遗憾的是, 该年度报告未能更详细地对中国游客在韩国等其他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消费特征进行分析, 且该报告并未基于国别对中国游客在不同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满意度进行研究。
迄今为止, 在中国公民赴韩国出境旅游的相关研究中,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中国公民赴韩国旅游市场分析》。该论文分析了中国公民赴韩国出境旅游市场现状以及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的评价, 讨论了中国公民赴韩国出境旅游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建议措施。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该论文发表于2005年, 论文中所使用的数据截至2003年, 数据已显陈旧。在从2003年至2010年这七年时间里, 中国赴韩国出境旅游发展迅猛, 亟待进行最新的研究。
三、韩国学者对访韩中国游客的研究
事实上, 所谓的“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只是相对的概念。如果说, 对于旅游客源国——中国来说, 中国公民赴韩国旅游是中国的“出境旅游”, 那么对于旅游目的地——韩国来说, 中国赴韩国旅游就是韩国的“入境旅游”。鉴于入境旅游对一国经济的巨大贡献, 各国都非常重视入境旅游的发展, 韩国也不例外, 同时, 由于中国游客早已成为韩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市场, 如何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来韩国旅游就成为韩国政府振兴入境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 韩国关于中国游客的研究非常丰富。
在韩国教育学术情报院数据库KERIS搜索栏中用韩国语输入“中国游客”, 搜索到文献512件, 其中学位论文212篇, 学术论文81篇, 图书200部, 其他类18件。作为韩国政府旅游组织 (NTO: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 的韩国观光公社每年都会发布《访韩观光市场分析》和《外来观光客实态调查》 (自2009年起, 外来观光客实态调查实施机构由韩国观光公社变更为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 。[9,10,11,12,13,14,15]本文作者对《访韩观光市场分析2009》和2004—2010年的《外来观光客实态调查》进行了认真分析, 结果如下:
1、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的评价。
如表2所示, 2004—2010年七年内, 访韩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各项目的评价都在“3分”以上, 表明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各个项目的评价处于中上水平。具体而言, 自2006年起, 中国游客对“出入境手续”的评价一直保持较高数值;对于“旅游信息及导引服务”这一项, 虽然分值依然没有超过4分, 但评价分值持续走高;从2007年开始, 对于“购物”项目的评价超过了4分;对于“住宿”的评价, 从2007年开始, 已经接近或超过4分;对于“交通”项目的评价徘徊在4分左右;而对于“餐饮”、“旅游地魅力”的评价, 连续七年未超过4分。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对参考文献[6]和[10-15]的再整理
2、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的满意度及游后行为。
如表3所示, 2004—2010年七年内, 中国游客的韩国旅游满意度一直保持在4分左右, 但与访韩的整体外来观光客满意度相比偏低。“未来三年的韩国重访意向”和“向他人推荐韩国旅游意向”的评价自2006年开始一直维持在70%以上, 说明有70%以上的游客希望再次来韩国旅游或是愿意向他人推荐韩国旅。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对参考文献[6]和[10-15]的再整理
四、结论
中国访韩旅游市场是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游客是韩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市场。本文对中韩两国相关文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得出相关结论:首先, 与访韩的整体外来观光客满意度相比, 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的满意度偏低。2004—2010年七年的数据表明, 中国游客的韩国旅游满意度维持在4分左右, 但与访韩的整体外来观光客满意度相比偏低。其次, 中国游客有较积极的游后行为意向。2006—2010年, 有70%以上的游客表示未来三年内愿意去韩国重访, 70%以上的游客表示愿意将韩国旅游推荐给其他人。第三, 中国游客对韩国“住宿”项目的评价有好转。数据显示, 2004—2006年, 中国游客对于韩国“住宿”项目的评价是在3.9分以下, 然而, 到2007—2008年, 评价分值上升至4分, 2009—2010年固定在3.99分, 表明韩国的住宿状况有明显改善, 因而, 中国游客对韩国“住宿”项目的评价有好转。最后, 与其他项目相比, 中国游客对韩国的“旅游地魅力”与“餐饮”项目评价连续多年依然未能超过4分。
中国出境旅游 篇8
关键词: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景洪
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 会展旅游是一个发展极快, 潜力巨大的市场,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少专家预测, 会展旅游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趋势之一。会展旅游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于它有以下的优点:一是在价格和季节上所受的影响比其他旅游项目小;二是会展旅游者停滞时间长, 旅游消费水平高。据统计, 1989年到香港的会展旅游者的停留时间是一般旅游者的2倍, 消费是一般旅游者的3倍, 分别是6.8天和17542元。近十几年来, 会展旅游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热门项目, 已成为整个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因此, 会展旅游越来越受到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的注目和重视。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其优势来寻求城市的升级与深度发展, 以发展会展旅游为突破口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
一、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
何为会展旅游?国际上早已有统一的说法, 即MICE (Meetings, Incentives, Conventions, Exhibitions的简称) , 意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大多散见于以会议旅游、会奖旅游、商务旅游为题名的文章。通过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 以“会展旅游”为关键词和主题进行检索, 进而搜索而查询到1000多篇论文, 发现学者们在研究会展旅游及相关问题时, 众多学者侧重对会展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AndrewBradley (2002) 认为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分支。应丽君 (2002) 提出的“会展旅游就是通过会议、博览、展览、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各类举办活动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吴明远 (2003) 将会展旅游分为四类旅游产品:会议旅游、展会旅游、节庆旅游、文体旅游。何建英 (2004) 提出:会展旅游是指以会议、展览为主要吸引物, 吸引旅游者前往会展举办地参加会议、展览及相关活动, 满足旅游者人际交流需求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林越英 (2002) 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个方面来定义会展旅游。谷玉芬 (2004) 提出应将会展看成旅游吸引物, 将会展参与者转化为旅游者, 并提出会展旅游不是商务旅游, 它只包括会议旅游和展会旅游。
综上对会展旅游概念的分析, 可总结出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又不同于旅游业, 它是以会议和展览为主要吸引物, 以参展商、专业观众及与会人员为旅游者, 涉及到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部门。
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会展旅游
旅游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作为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 是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截至2009年, 中国有655座城市, 还有19322个建制镇。旅游城市是指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比较发达, 在国内或国际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以上三项条件缺一不可, 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旅游城市, 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标准, 经严格的评选程序所评选产生的旅游城市。为提高城市的旅游功能强度和质量, 1998年, 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 截至2010年共有339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从理论上讲,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我国旅游城市的代表, 是中国旅游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主体, 是中国旅游业对外形象的具体体现, 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旅游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 是中国旅游业实现规范管理的基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力量, 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经济总量的90%以上显然,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 对于提升中国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质量和旅游体验环境, 营销城市旅游品牌, 促进城市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背景下, 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积极扶持和发展。我国旅游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国内各省、各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不例外, 都在探究城市如何升级、如何寻求更深发展的路径。优秀旅游城市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良好的城市形象、完善的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旅游资源丰富, 高度发达的区域经济, 良好的区位条件等。优秀旅游城市所具备的这些条件正是会展旅游举办地所应拥有的。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业, 以举办会展旅游为突破口的经验, 是优秀旅游城市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因此, 优秀旅游城市与会展旅游的完美对接, 决定了优秀旅游城市可大力发展会展旅游。
三、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和会展旅游的现状意义
景洪, 傣语意为“黎明之城”, 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府及全州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西双版纳中部, 北回归线附近, 与老挝、缅甸、泰国一水相依, 山水相连, 国境线长112公里。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 一江连着六国的黄金水道“澜沧江-湄公河”穿越而过, 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的主要通道。这里世居着以傣族为主体, 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布朗族等13种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 古老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胜迹, 神秘的原始森林, 绚丽的热带风光,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使景洪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全天候旅游城市。1982年国务院批准景洪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 “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工程已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这将为西双版纳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虽然西双版纳的会展旅游起步较晚, 但是其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 这主要归结于其州府景洪拥有众多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一) 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
1、气候优势。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 气候优势独特, 是我国南亚季风区域中唯一的热带区域, 阳光充足, 终年温暖, 湿润多雨, 最冷月均温不低于15.5摄氏度, 没有明显的冬季。西双版纳凭借温暖的热带气候优势, 可以说其州府景洪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全天候旅游城市, 拥有开展会展旅游的先天气候优势。
2、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州面积不足两万平方公里, 但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 约占云南省边境的四分之一, 与缅甸、老挝接壤, 与泰国相邻, 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是云南建设面向西南“桥头堡”战略的主阵地, 是云南省边境线最长, 国家级口岸最多, 离泰国最近的地区, 也是我国向东南半岛腹地延伸度最长的地区。全州现有国家一类口岸4个, 60多个通道与境外相连。随着昆曼公路的建成, 西双版纳至老挝、缅甸、泰国的跨境旅游专线的开通, 将给沿线城市景洪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提升和转变契机。
3、旅游资源优势。
景洪作为全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作为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基地, 旅游资源丰富。西双版纳风景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民族风情园、曼听公园、原始森林公园、热带花卉园、热带作物研究所、傣族园、橄榄坝、野象谷、基诺山、大佛寺等南传上座部佛教展示地, 以及位于周边两县境内的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曼飞龙白塔、景真八角亭、打洛原始森林公园等著名景区, 以热带风光、民族风情、边境旅游三大旅游资源著称于世, 以美丽和富饶闻名遐迩,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 是旅游者心驰神望之地, 对国内外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是进行会议、度假、观光游览、跨国旅游的最佳理想之地。
4、已有一定的承办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景洪结合城市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会展旅游的软、硬件建设, 已初步拥有接待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在场馆方面拥有西双版纳国际会展中心, 位于曼弄枫与景洪之间门户区域内, 会展中心占地5.8万平方米, 3万平米的超大展场, 500个停车位, 其中内展厅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外展厅面积近2万平方米, 建筑风格充满着傣式韵味, 是西双版纳官方或非官方论坛的主要举办地, 也是西双版纳面向东盟地区最重要的会场, 近几年来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会议。在配套设施方面, 景洪拥有旅游住宿设施140余家, 星级宾馆32家, 加上会议酒店的大小型会议室, 其中大连酒店、景兰大酒店、观光酒店、金版纳酒店、金地酒店、傣园酒店等是会议酒店。旅游车460辆, 旅行社13家, 导游961人, 旅游购物、文化演艺、娱乐、餐饮企业共50余家。在交通方面, 景洪机场是仅次于昆明机场的云南省第二大航空港, 开通6条国内国际、省内航线, 国外航线可直达曼谷和万象。景洪港是国家一类口岸, 是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上我国境内第一大港口口岸, 沿江顺流而下可达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 是云南省唯一拥有对外开放的水、陆、空国家级立体口岸的民族自治州。除了已初具规模的会展接待基础设施外, 还具有举办大型会展、会议的成功经验。
5、会展旅游已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近几年, 景洪陆续成功承办了多次国际国内会议, 有中国东盟媒体论坛、首届贝叶文化研讨会、GMS旅游工作组会议、首届国际傣医学学术会议、西南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全国有色施工企业工会协作会、第四届中国汽车发动机现代技术论坛等大型会展会议, 促进了会展旅游的发展, 确立了在国内、省内会展旅游城市的地位。在政府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 景洪举办的会展和节庆活动不仅数量多, 类型广, 而且体现西双版纳和云南的特色, 如每年4月举办的驰名中外的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 每年1月举办的哈尼族“嘎汤帕节”, 在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节庆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潜力也日益受到行业内外的认可。
(二) 景洪会展旅游的现状
在中国, 会展旅游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些城市的会展旅游已经初具规模, 初见成效。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深圳这样的会展城市。景洪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借势西双版纳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 近年来会展旅游发展迅猛, 产生了很好的综合性效益, 但是, 与其他城市的会展旅游相比, 景洪目前的会展旅游仍存在许多问题,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1、经济总量小, 观念落后。
首先, 景洪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受种种因素影响, 社会发育程度低, 经济总量较小, 缺乏对发展会展旅游业的有力支撑。其次, 很多部门和人员由于长期以来对会展旅游的认识不够, 还没有给会展旅游确立应有的位置, 不能准确理解和认识会展旅游的含义、价值和发展潜力, 把办会展当成简单的、临时的活动, 或者把会展看成是经贸活动的配角。这些观念严重阻碍着景洪会展旅游的发展。
2、没有专门的会展旅游管理机构。
目前在景洪举办的稍微重大的国际性或全国性会展, 一般都是由政府牵头, 招集会议主办者成立临时的组委会, 整个会展的运作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 或者政府行为的成分很重, 没有专业的会展旅游管理机构, 缺乏商业化、企业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
3、旅游活动尚未真正参与进来。
伴随着会展旅游的逐步成熟, 会展城市的会展组织者与承办者分工越来越明确, 特别是大中型国际国内会议展览。因为这些活动涉及到参加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 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而会议的组织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使上述各部门有效地协调起来, 这就需要专业承办者来操作。景洪目前的展览组织难以胜任大型会展业务中的组织、接待工作, 而且由于不熟悉旅游业务, 不懂如何使会展活动与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结合起来, 往往亲自安排会展过程中参展人员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这不仅降低了会展活动的效率, 还因对旅游业的不熟而降低参展人员对会展旅游活动安排的满意程度, 致使旅游活动未能真正参与到会展活动过程中, 旅游业与会展业未能达到互动的状态。
4、会展设施规模不足、档次不高。
具备一定档次的会展设施, 是发展会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会展设施主要包括举办会展所需要的各种功能齐备的会展中心、会展场馆。就景洪来说, 目前拥有的会展中心、会议酒店相关配套设施的规模和档次远远不足以举办高规格、高水准的会展活动。
5、定位不准、缺乏品牌。
纵观景洪最近几年举办过的国际国内会展, 由于定位不准, 缺乏品牌, 所办的会展旅游专业化程度低, 主题不明确, 市场营销目标不鲜明, 导致目前景洪的会展旅游严重受阻。
(三) 会展旅游对景洪的重要意义
会展旅游的开发对景洪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既是对城市综合实力和开放程度的全面检验, 也将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旅游收入。
通过举办会议展览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既可以招徕大量的客源, 又能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 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会展旅游与常规的观光、休闲旅游相比, 具有组团规模大、逗留时间长, 消费档次高, 消费水平高的特点。据有关部门统计调查, 会展旅游的旅游消费是普通观光旅游消费的2倍-3倍。景洪市通过依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 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吸引大量会展旅游者参与旅游, 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全市、全州旅游收入, 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随着举办各种大小会议的增多, 景洪市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景洪市加强了公路主干道、排雨、排污管网、电网、通讯设施、绿化美化工程, 巨大地提升了景洪市的城市形象, 和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
2、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会展是现代社会人们信息沟通的重要方式, 通过会展能交流信息、展示产品、收集行情、洽谈贸易、拓展市场, 谋求共同利益。参与会展的人员在彼此的交流中达到促进会展举办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景洪市作为一个边境城市, 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相比, 信息相对闭塞, 而通过举办会展, 带动会展利益的发展, 进而促进景洪对外开放的程度, 这也为景洪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招商引资机会。
3、城市知名度提升功能。
大型会展的成功举办, 将极大地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举办城市旅游业的知名度。随着近年来景洪举办会展次数的增多, 相关媒体对景洪的有效宣传, 进一步提升了景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塑造景洪特有的城市形象和品牌, 充分展示景洪的独特魅力, 使景洪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四、景洪深入开展会展旅游的措施
针对景洪开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和条件, 景洪会展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景洪的会展旅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要使景洪的会展旅游发展壮大, 应进一步加强会展旅游管理, 规范会展旅游市场, 培育自己的会展品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此可实施以下措施, 以保障会展旅游优化模式的顺利构建。
(一) 加强会展旅游管理的规范性
由于会展活动没有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提供指导, 景洪在会展旅游的举办过程中, 使得会展质量难以保证, 既影响了会展活动的声誉, 又伤害了参展商的积极性。因此, 景洪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切实做好会展旅游的规划和宏观调控, 组织成立专门的权威会展管理机构, 在高效、规范举办会展的同时, 加强对会展旅游的管理, 为会展旅游的开展创造一个规范的氛围, 才能不断提高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
(二) 进一步加强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景洪目前拥有的会展场馆面积将近5万平方米, 还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 景洪应从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出发, 借鉴国内成熟会展旅游城市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会展经验, 建设新场馆, 增加新设备, 如配备同声传译系统, 是接待国际会议能力的重要标志。另外, 要继续完善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公共交通体系, 进一步强化各种市政设施的建设, 包括道路建设、街道整修与装饰、环保绿化和各种功能区的发展及其布局调整。
(三) 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本土品牌会展
品牌会展是指具有一定的规模, 能代表和反映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对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影响力的会展。与一般会展相比, 品牌会展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是具有较好的规模成效;三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四是具有规范的服务和完善的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要保持会展旅游的持续稳定增长, 实现其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 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必须使地区会展旅游实现品牌化运营。
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体系分类上来看, 景洪属于规模较小的市级城市, 因此, 依据这一特点, 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战略目标是“本土化”的区域性的会展旅游目的地, 发挥处于这一水平层次的优秀旅游城市的地方优势, 打造本土品牌展会, 走具有这类城市本土特色的发展之路, 来促进优秀旅游城市经济模式转型。
(四) 培养会展旅游人才, 建立专业化队伍
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 提高从事会展人员的素质, 建立一个专业化的队伍, 是保证会展业及会展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景洪会展旅游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高层次的会展旅游管理、策划、经营人才比较缺乏, 导致配套服务水平低。因此, 要通过大力引进和培养短缺人才来提高会展旅游服务水平。景洪市各个部门和各个产业展览服务企业, 都要拓宽思路、广开门路、广招人才, 在利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 加强对会展旅游业人才的选拔、培训。另外, 邀请著名专家学者、高级策划人员进行讲学和研讨, 逐步建立起一支会展旅游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黄华.昆明会展旅游开发研究[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3) .
[2]、谢雨萍, 邓祝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之定位[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21) .
[3]、郑四渭, 郑秀娟.国内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 (16) .
[4]、邓卫.旅游城市的发展与建设[J].城市研究, 1997 (4) .
中国出境旅游 篇9
大多数人对于旅游研究的看法都大致相同, 对旅游的产生时期有了非常大的兴趣,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中国的旅游产生在什么时期?而最早是怎样定义旅游的?旅游的基本形势是什么?等等问题, 因为最早的旅游是将其他活动混杂到旅游中, 不能将其他活动分离出来, 无论是从旅游的外部形势特征还是从心理活动的方式来讲很难从中判断出来。在加上当时对旅游研究的条件有限, 相关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对旅游的研究, 有着不同的观点, 所以关于旅游的起源的观点各有不同。有的学者认为要研究旅游的起源就要研究旅游的本质属性, 而旅游的本质就是判断旅游的唯一标准, 也是将其他活动分离出来的重要关键点。
一、旅游初步形态的研究
相关学者提出旅游的开始就是人类活动的开始, 自从人类的始祖从山洞中走出来, 旅游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最早开始旅游活动的就是元谋人, 因此人们就开始研究旅游。这一种观点被相关学者称之为“人类活动轨迹起源说”。有的学者认为最开始人类进行的迁徙活动就是旅行活动, 最早的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不得不离开原本生活的地方向另一个地方开始迁徙, 这才被定为最原始的旅行活动, 这种说法被定义为“迁徙说”。有的学家则认为人们开始摆脱集体的活动开始从原始的地点出发到达想要的目的地再返回到原始地点的过程就被称为旅行活动的完整过程。这种旅游方式在现目前看来就是我国历史上最能反映旅游本质,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旅游的探索经验。但是有的认为旅游并不是度假和消遣的活动, 而是人们为了能够促进发展和贸易的扩大, 为了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地的资产和资源的产生的活动, 认为旅游的开展是由商人进行经济活动产生的。就现目前所拥有的文献来看, 对于旅游的起源的观点都大不相同, 各有各的观点。
二、对于旅游起源时间的探究
相对于旅游起源的最初形态来讲, 旅游起源时间受到更多的学家的关注, 因此学家各持己见。有些认为旅游起源在中国几千年钱的神话传说时代, 有了人类的活动才会有旅游活动的存在, 两者是相互存在的统一体, 最早的元谋人从走出原始森林的那一刻开始, 就拉开了旅游的开端。但是有些认为旅游活动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最后时期, 旅游的产生是因为第三次分工产物;有些又说旅游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是中国文化的产物, 能够反映中国文化, 而在这个时期, 正好是中国文化起源的时期。总而言之, 旅游的产生时间说法都不一样。对于旅游产生时间的界定和研究除了要从旅游的性质和定义的方向之外, 还要从旅游词源学和旅游的目的这两个方向说起, 要正确把握好研究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的目标, 这样研究出来的旅游起源时间才是最能让人信服的证据。
三、经过发展后的旅游与旅行的区分
因为各个学家研究的方向和角度不相同,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偏移研究方向。例如最初研究的是旅游的起源到最后转变成研究审美起源。但是从整体来讲,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 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观点就是, 现在我们所说的旅游都是最早由人类的旅行活动演变出来的, 由这样的观点看来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不是人类的活动开始产生了旅行活动,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标准的答案, 是要从旅游的本质属性进行研究之后才能回答。所有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就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这就引导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要能够充分考虑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条件, 每个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事物的现象都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 只有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之后才能进一步研究事物的内涵, 对于旅游的起源研究也是相同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总结来看, 旅游属性主要有审美、休闲、文化、社会经济属性等等, 因为要想到达完整的旅游和体现旅游的本质, 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或者具有充分的时间以及能够感受乐趣的方面, 因此要进行旅游活动的研究, 就必须要结合当时经济发展和历史背景来研究,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背景都好, 都必须要符合旅游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原始时代, 因为当时的人们渐渐开始了交换和生产活动, 这也属于人类活动流动的特点, 并且当时人们都能够保证自身的基本生存问题。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也为旅游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在奴隶社会的中国在经济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社会上就流出了许多比较空闲的人员, 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由选择生活方式, 能够自由支配和消费多余的产品和物品, 当然也包含旅游等等, 所以人类旅游活动的开展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有着莫大的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诉, 旅游活动不管是从时间方面还是从当时社会发展情况来研究起源, 都必须要从旅游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研究, 才能真正研究到旅游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摘要:关于中国旅游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旅游属性的研究基础之上, 首先要对旅游的本质和属性研究旅游的最初状态, 旅游的最早兴起时间以及旅游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最早旅游在中国产生是在原始社会结束的时候, 在奴隶社会将旅游推向了高潮, 经过时间的推移和发展, 旅行的方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最能够体现旅游本质的时期是在魏晋南朝时期。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基本属性与本质,中国旅游起源
参考文献
[1]曹诗图, 郑宇飞, 黄其新等.基于旅游属性与本质的中国旅游起源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 29 (6) :95-99.
[2]王琼英.基于旅游属性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 (6) :677-680.
[3]沈长智.刍议旅游的现象、属性与本质[J].旅游论坛, 2014, 3 (6) :12-17, 31.
[4]彭顺生.展览旅游属性之理论初探[J].中国商贸, 2015, 12 (14) :151-153.
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篇10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
根据国际上的惯例,一般将会展旅游称为MICE(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指的是包括会议旅游、奖励旅游、大型事件、展览会或博览会在内的综合性的旅游形式。
简单来看,会展旅游是会议展览的举办者利用召开会议展览的机会吸引或组织各国游客前来举办地进行贸易洽谈、文化交流、信息沟通、技术合作、观光旅游,并以此带动举办地餐饮住宿、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电信产业、旅游、商业、广告、保安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
(二)会展旅游的特点
1、旅游时间持续周期长。根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的界定,国际会议的会期应在3天以上。并且,一般会议与展览等前后会安排相应的旅游观光活动,参与者往往比一般的游客旅游持续时间较长。
2、影响力巨大。举办会展活动目前已渐渐成为提高举办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举办地会改善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接待环境,当地居民也会有意地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3、团队规模大,消费能力强。会展旅游的规模往往比一般的观光旅游大。消费档次、消费能力与规模均比普通游客消费要高。德国法兰克福春季国际消费品展览会是全球消费品行业最重要的展览会。
(三)会展旅游的作用
1、会展旅游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会展旅游是一门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一25%。以2014年广州国际车展为例,此次参加车展的国内国外企业近千家,其各方面将为城市带来5000万元收入。
2、会展旅游能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会展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涉及众多行业,涉及餐饮住宿、交通、旅游休闲、购物、通讯等行业的发展,扩大相关行业的需求,将会极大地推动相关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会展旅游能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举办大型国际性会展,有助于宣传举办地的经济文化实力,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为城市创造更多投资机会,大力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如德国的汉诺威、法国的巴黎、英国伦敦、新加坡等,平均每年至少承办300个国际大型会议展览,因此赢得了“国际会展之都”的称号。
4、会展旅游对于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起极大作用。会展旅游地不断发展,也势必有助于增加劳动密集型的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就业机会增加,同时也会间接带动相关行业配合增加就业机会,诸如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从而有利于缓解会展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
二、我国会展旅游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我国会展旅游面临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完善,审批手续复杂。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针对会展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这造成了行业管理的低效率和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从而极易出现重复办展、受众群体模糊、会展举办方良莠不齐等混乱不堪的现象。
2、缺乏专业的会展人才。会展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新兴服务业,现目前会展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这造成了行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会展服务水平大大降低。
3、宣传渠道有限,营销力度不够。国际会展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市场广阔,然而由于我国会展旅游为后起之秀,在国际层面的宣传力度和投入上都相差甚远,也难寻重点切入口,相关工作无法实施到位,导致始终难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二)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策略
1、推动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容互通、共同进步。旅游与会展有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通过会展促进旅游发展,依托旅游发展会展,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深度合作,加强旅游与会展的对接。
2、加快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会展旅游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培养大量的优质的、能与国际国内接轨的专门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联合各地高校加强对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并发挥各高校的办学优势,形成行业与高校联合培养所需人才。
3、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品牌营销。针对我国会展旅游市场情况,注重与客源地的旅行商联合促销,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特色,利用建立旅游特色交易平台、举办会展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把握合适的时机,加大对会展旅游的宣传力度,实施特色战略。
三、结语
会展旅游不仅为城市飞速发展的“齿轮”添加了“润滑剂”,也帮助旅游业重新认识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从推进旅游业与会展业的互动发展、加快会展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品牌营销等角度对我国会展旅游业详细剖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为我国会展旅游业未来发展之路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米尔顿.会展管理与服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医疗旅游的中国之路 篇11
医疗健康旅游占全球旅游业的14%,这主要是海外市场不断壮大的贡献。
海外医疗市场是由富人带动起来的,有媒体报道称,1/4的内地富豪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表示不满意,中国医疗健康旅游客户90%以上以出境为主。那么,海外的医疗旅游市场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高,服务体系完备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他们在治疗癌症,做肝脏移植手术方面的技术是全球领先的,这些国家具有顶级的设备和新药。以癌症为例,中国每年新发癌症350万例,治愈率约为25%,而发达国家平均治愈率是65%。
劲旅网创始人魏长仁表示,国内的医疗服务不够发达,国外的医疗叫做大健康产业,国内的医疗还是停留在治病阶段。医疗旅游实际大家更多的是在做体检和预防,另外还有美容和整形,实际上是非疾病类的医疗。
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市场发达则源于其经济低廉。如果是出国治疗癌症,美国的医疗费用一般需要10-20万美元,是中国的6倍;其次是英国,是中国的3倍;德国的费用则是中国的1.5-2倍,新加坡的医疗费用则比德国还要便宜一些。
当然,价格较低只是其竞争优势一个方面,国际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和良好的配套设施建设也是其医疗旅游市场发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酷讯旅游网CEO张海军介绍,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医疗旅游相对发达是因为其有非常完备的私立医疗服务体系,游客在这些国家能够得到非常高标准的服务。它们的一些医生也是从西方请过来的,至少是在西方接受过医疗方面的教育的。再有,像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有很好的地理优势,有很好的旅游资源,游客过去并不是解决疑难杂症,更多是一种半疗养的方式。再次,这些国家一般都还有很好的酒店,很好的餐饮和配套设施。
中国市场处于萌芽阶段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庄伟光表示,医疗旅游最早产生于欧洲,目前世界医疗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是泰国。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北戴河、杭州、南京、宜昌、三亚等地也相继推出医疗旅游服务,但是医疗旅游正处于行业的起步期,最多也就是初步成长期,医疗旅游仍然属于较新的领域,还是一个新概念,从规模和意义上看有局限性,最多也就是保健而已,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旅游。
其实,中国在推动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上也做过许多尝试。上海市就在2010年推出了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采用境外所有医疗旅游公司都在应用的TPA模式,正式迈出中国进军国际医疗旅游的步伐。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南将在博鳌乐城设立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消息发布。此外,面对中亚和俄罗斯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新疆特殊的地缘优势,新疆决定开发区内医疗旅游资源,并将医疗旅游打造成为新疆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在近年来的诸多尝试后,国内的医疗旅游产业依旧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快速发展。事实上,几次的尝试中都没有将重点放在国际化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上,而这一点恰好是医疗旅游产业开发市场的核心内容。
中国旅游研究院杨宏浩博士认为,越来越多的人会有医疗旅游的需求,如果医疗没有保障,那人们也不愿意去。医疗旅游的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完善,不仅要有医院可以入住,还要有相关的高端人才。
张海军也认为,远途的医疗旅游还是一个中高端市场,是有钱人消费的产品。医疗旅游的主要市场还是集中在比较发达的国家。
医疗技术的落后和高端医疗服务体系的缺失是国内医疗旅游市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此外,外国人无法适应中国的就医模式,政策上对于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开放度较小,国际化医疗人才的缺失都是制约国内医疗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杨宏浩认为,医疗旅游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简单几样东西的拼凑是不行的,必须要是产业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这样相互支撑才能做起来。对于医疗旅游的需求是非常多的,而目前我国的医疗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除此之外,政策方面对其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张海军表示,西方人很难接受中国这种公立医院的医疗模式,整个过程很繁琐。但是在中国这种医疗体系下,好的医生又都归属于公立医院。真正的医疗旅游还应该是私立的高端医院来完成,本身私立的高端医疗服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就不够,公立的医疗服务体系是不适合医疗旅游这个市场的消费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和障碍。
他还指出,在政策方面就涉及保险体系是不是全球化的,西方人如果在中国发生医疗事故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都需要政策上有足够的支撑才可以。并且医疗人员在语言上也要和国外游客能够对接,医护人员和患者要能够进行沟通。在中国,虽然也有很好的自然资源,但相关医疗服务配套设施是不够的,所以医疗旅游这个产业还很难发展起来。
对于我国私立高端医疗服务产业不发达制约了医疗旅游市场发展的观点,魏长仁也表示认同。他表示,我国的医疗事业还处在治病救人为基础的阶段,并且这种机制体制还不够开放。只有大健康产业向民营资本开放度更大,这种服务体系才能建立起来。这几年民营医院有所增多,但还是有一些政策方面的束缚,这样一来,民营的大健康产业就发展得比较慢。还有,民营医院的医生在职称、待遇上和国有医院是不对等的,这也束缚了民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只有机制体制有所改善,更多的鼓励有实力的民营资本进入到大健康产业中来,整个的医疗旅游环境才能优化。
中医带动作用前景不明朗
在西医体系下,我国的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具有优势,甚至在某些环节上还与其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特色的医疗是最佳的选择,而作为国粹的中医似乎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带动国内医疗旅游市场发展的责任。
“只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才会有人愿意来。”杨宏浩表示。
庄伟光也曾向媒体表示,我国应突出成本低廉的“诱惑”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此外中国拥有很多妙门绝技和祖传秘方,除了中医中药,还有藏医、蒙医、苗医、彝医等,另外还有中国式的医疗保健医学与方式方法,如武术、太极、中医、针灸、推拿等特色,这些可以创建中医保健国际医疗旅游品牌。
nlc202309041858
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在推动国内医疗旅游产业市场发展上,能够起到多大的带动作用呢?
魏长仁表示,中医、苗医、藏医走向世界,短期内还是比较难的。中外的医疗理念不同,许多人对于中医的接受程度没有对西医接受程度那么强。所以,民族健康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的,在政策鼓励、人才培养、机制体制的建立等方面都是广受诟病。虽然近年来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比较有潜力的。
张海军指出,中西医的理念冲突还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有一些中医理念的传播,而我们并没有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在国外进行宣传,在这个方面,政府做的并不好,西方人不认同中医的理念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杨宏浩也认为,中医走向世界,关键是认识问题。中医在国外的形象有些问题,对于中医的态度有待转变。要让人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是没有危险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中医药在国外是拿不到牌照、批文的,不能随便卖中药、开诊所。这些都需要国家来做,要把中药的形象树立起来。要像推中国文化的孔子学一样,在推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推一下中医文化。
中医在推动国内医疗旅游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医疗旅游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中国发展医疗旅游产业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对此,张海军表示,长线来说,这应该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只是中国的高端医疗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打造国际化的私立高端医疗服务体系,国际化的医疗队伍,再加上旅游的概念,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才能把这个产业发展起来。”
编后语
在医疗旅游的过程中,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其根本立足点。中国要跻身国际医疗旅游产业,不仅要避免把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区做成低端中医养生保健旅游区,还要处理好我国医疗旅游服务业的速度与质量,防止过度膨胀。另外,伴随该行业一同起步的医疗旅游中介也是不可忽视的。
医疗旅游的健康发展,一是离不开国家积极制定并完善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机构准入标准、运营流程、评价体系、政府监管体系等法律法规,二是在国际医疗商业保险体系对接、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推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三是需要有关部门出台高端医疗城市综合体项目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重点考虑的要素包括健康医疗旅游产品设计与服务模式、医疗信息化支持系统建设、全过程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等。
中国出境旅游 篇12
(一) 美国的旅游教育发展历程
19世纪, 开始出现旅游教育, 很多的大学的课程中加入和旅游有关的知识。1922年, 康内尔大学成立, 旅游专业需要有专业的旅游人才, 职业大学的创立具有市场性。
19世纪的20年代美国的旅游教育起步,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旅游教育发展很快, 美国的旅游教育起步早, 美国的旅游教育发展也很迅速。
19世纪80年代, 美国的旅游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到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 美国有75所大学设立了旅游专业, 中等院校300所。
(二) 美国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旅游教育培养的目标和市场紧密结合, 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以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为例, 这个大学的培养目标非常的明确, 培养学生的游船经营、管理能力。美国旅游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
(三) 美国旅游教育的特点
1、起步早, 发展快。
美国康内尔大学酒店学院在19C20S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而我国在那个时期还没有和旅游有关的任何院校。我国开始创办正规的旅游教育是在1978年, 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整整比美国晚了几十年的时间。美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了旅游市场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旅游人才, 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学院的创立与市场需求关联性很大。我国的旅游教育是政府主导下创办的, 而不是旅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专门的人才, 所以理论和实际联系不紧密, 不能够很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师资力量的行业背景。
美国的师资力量非常的雄厚, 美国的旅游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背景, 美国的教授光有文凭是不行的, 还需要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比如注册饭店管理师等的和实践相关的证书。大学会请各个行业出色的人物和经理来到学校进行授课, 这个是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 康奈尔大学就是一直这么做的。
3、详尽的专业划分。
美国旅游学院的专业划分非常的详细, 以美国康奈尔大学为例, 本科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有就有十多门的课程。再如普度大学设置的课程十分详细既有专门的旅游管理课程, 还有写作课/演讲课等其他的课程。
4、重视实践课程。
美国对实践的课程相当重视, 实践课程的选择多样化, 包括温泉课、游乐园管理等课程, 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 以休斯敦希尔顿饭店学院为例, 大学自身就是酒店, 教本身就处于酒店之中, 学生可以一边进行理论的实习一边参与到实践的酒店运营环节, 学生可在在基础岗位实习后, 去别的岗位继续学习。普度大学开展许多的实践课程, 让学生参与到晚宴的活动中去, 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包括一些国际晚宴, 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5、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美国的旅游学院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这种个性化的课程方式可以再具体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的个性化设置更加的明显。以康奈尔大学为例, 研究生的课还有专门的人做客户曾规划, 而博士的课程更是具体到每个学生。
(四) 美国康奈尔大学旅游教育
1、美国康奈尔大学简介。
与其他的私立院校相比, 康奈尔大学的体制具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在美国, 七大著名院校当中, 有三所是公立院校, 农业与生物学院、人类环境学院和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有四所私立院校, 艺术科学学院、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工程学院和旅馆管理学院、常春藤盟校。而他康奈尔大学集齐了公立学院和私立学院优点, 热烈欢迎来自各地的学生。
康奈尔大学的旅游管理学院是全美国最好的旅游学院, 康奈尔大学自己开设酒店, 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康奈尔大学的农业学院也是美国排在前列的学院除此之外, 康奈尔大学投资3500万美元建康奈尔的计算机中心。
2、康奈尔饭店管理学院办学特色
(1) 注重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实践课程在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是十分被重视的。学校的考核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 还有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所有的学生都要修满实践课的学分, 实践课程的政策是学生都要参加800小时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无论带薪与否。学校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规定在2个学期之内完成任务, 在学校上课期间也可以找兼职的工作, 时间上自由安排。学生找工作非常的便利, 学校本身就开办酒店, 所以学生可以直接去那实习, 在酒店找兼职带薪工作。酒店可以提供很多岗位, 包括前台接待, 客服, 宴请, 财务等很多部门。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会参加康奈尔酒店业商业计划大赛、酒店管理大学等许多活动, 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 增加了学生去创业的热情。
(2) 完善的课程体系, 丰富的课程种类。康奈尔大学本科是4年的课程, 大学四年的学习要完成必须课、选修课体育外语等课程, 还要完成最少800个小时的实践课程, 必修的课程中, 有“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一些理论的课程, 还有比较强的实践性的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酒店运营管理”“服务餐饮管理”等等。
(3) 寻求知名伙伴合作。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和世界很多知名的大酒店还有一些旅游协会共同合作。每年都有各行业的精英来到康奈尔大学讲课, 和学生共同交流, 分享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验。这些精英来到康奈尔大学旅游学院还会召开专门的研讨会, 和教课的人员共同探讨。除此之外, 饭店管理学院还承办许多的酒店业重要的高峰论坛和宴请, 提供给康奈尔大学的师生和往届校友一个平台, 可以共同交流和实践。
(4) 建立校友信息库。康奈尔大学培养很多优秀的人才, 很多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在知名的酒店担任管理层, 在酒店创业中彰显个人的能力, 现在, 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校友就有12000名, 康奈尔大学建立校友信息库, 方便师生和校友的沟通交流, 也给校友回报母校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二、我国旅游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一) 我国旅游教育现状
1、成立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的旅游教育开始正式发展起来, 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成立江苏省旅游学校, 1979年, 成立上海旅游专科学校, 进入规范化的旅游人才培养阶段。
2、发展阶段。
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当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和国际交往加强, 旅游业需要专门的旅游从业人员。我国开始派出精英人员到国外发达国家学习。
3、现在阶段。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促进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以来, 尽管旅游还不够完善, 旅游教育的学院、旅游教育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旅游教成为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之一的最热门、发展最快的教育专业。
(二) 我国的旅游教育的问题
1、起步晚, 发展快。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旅游教育才开始发展, 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和美国差了60年的时间。教学模式还以讲授为主, 较多的引用国外的教育理论, 没有形成自己的完善的旅游教育的理论体系。旅游教育虽然起步晚, 发展的却很迅速, 30年的时间里成立了近1800所旅游职业学校。学校的增加, 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每年毕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导致就业压力大。
2、资金投入不足。
美国大学和业界关系密切, 美国的行业协会支持大学的办学, 我国的旅游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资金投入, 其他投资来源很少或者没有, 所以使得我国投入旅游教育资金不足, 资金的不足导致不能长期开设一些实践的课程。
3、应试化教学。
我国的旅游教育和业界脱节的情况很严重, 现在的旅游教学还只是课本、课堂上的教学。学生接受的是应试化的教育, 考试也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熟记。旅游方面的时间教学特别少, 仅有的几次参观、游览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 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三、美国旅游教育对中国旅游教育的启示
(一) 课程设置
1、规范课程体系建设。
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现在很多的学校强调培养全能型的人才, 较少了旅游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有的课程设置跟不上市场的脚步, 要注重对课时的更新, 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课程, 避免出现基本课程过多的情况, 加大专业课程的比重, 合理安排课时。注重课程设置的次重点。学位的课程要明确。重视实践课程, 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将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 理论联系实践, 培养专业型的旅游人才。
2、增加实践课程。
要增加实践性的课程,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学生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和业界多接触, 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3、设置个性化课程。
除了要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之外还有设置个性化的课程,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去教学, 要因材施教。学习康奈尔大学, 请旅游界资深的旅游专业人士制定总体规划, 旅游界资深的旅游专业人士一对一辅导学生。我们在旅游教育方面也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学生的学习计划。
(二) 注重培养师资力量
目前, 我国旅游教育发展时间短, 旅游教育师资力量落后, 很多旅游教育的教师并不是专业出身。发展旅游教育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 旅游教师要求不仅有文凭、理论知识过关, 还要有深厚的行业背景, 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所谓“双证型”教师。
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研讨, 请旅游业界的精英前来讲课, 分享实践经验, 加强学生对实践的了解, 使教学从研究和实践方面得到保障。我国的旅游教育发展时间尚短, 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三) 旅游教育面向市场
旅游教育的定位要明确, 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面向市场, 旅游教育培养目标要明确, 大中专和职业高中培养的技术型的人才, 而本科培养管理型人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非常迅速, 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看, 旅游市场需要素质高、外语好、国际化的人才, 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够达到旅游市场的需要。我国的旅游教育培养要面向市场, 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
(四)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从国外办学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很多旅游教育发展的较为成功的院校都是校企合作, 比如美国康内尔大学、奥地利的MODU酒店学院等等。我国的旅游教育也可以借鉴国外校企办学的成功经验, 旅游学院的办学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可以让学校和酒店为一体, 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深化, 促进旅游教育更好的发展。应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培养专业化的旅游人才。
(五) 改变教学方法
我国的旅游教育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案例教学法、实际教学法等方法。学校可以聘请旅游业界的资深人士做专题讲座, 进行案例教学, 用业界精英的亲身经历带动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旅游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专业课程的内容要及时更新, 旅游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信息化的特点。
要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 根据教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的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基础的服务技能、素质教育的培养、熟悉企业管理环境等等, 让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课程内容上增加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在旅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让学生有能力发现有关旅游业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对问题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厦, 戴洋.中美旅游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旅游教育改革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6:51-52.
[2]郑颖.中美本科旅游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3]刘春颖.中美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8.
【中国出境旅游】推荐阅读:
中国出境游市场趋势看好11-17
中国职场人出境游行为报告01-06
出境旅游发展11-04
出境旅游者09-12
出境监管12-01
出境流程05-29
出境规定11-13
国家出境旅游合同范本07-25
出境旅游与行业管理08-14
出境旅游服务合同范本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