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助旅游发展(精选12篇)
中国自助旅游发展 篇1
一、会展旅游的相关涵义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
根据国际上的惯例,一般将会展旅游称为MICE(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指的是包括会议旅游、奖励旅游、大型事件、展览会或博览会在内的综合性的旅游形式。
简单来看,会展旅游是会议展览的举办者利用召开会议展览的机会吸引或组织各国游客前来举办地进行贸易洽谈、文化交流、信息沟通、技术合作、观光旅游,并以此带动举办地餐饮住宿、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电信产业、旅游、商业、广告、保安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
(二)会展旅游的特点
1、旅游时间持续周期长。根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的界定,国际会议的会期应在3天以上。并且,一般会议与展览等前后会安排相应的旅游观光活动,参与者往往比一般的游客旅游持续时间较长。
2、影响力巨大。举办会展活动目前已渐渐成为提高举办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举办地会改善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接待环境,当地居民也会有意地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3、团队规模大,消费能力强。会展旅游的规模往往比一般的观光旅游大。消费档次、消费能力与规模均比普通游客消费要高。德国法兰克福春季国际消费品展览会是全球消费品行业最重要的展览会。
(三)会展旅游的作用
1、会展旅游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收益。会展旅游是一门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一25%。以2014年广州国际车展为例,此次参加车展的国内国外企业近千家,其各方面将为城市带来5000万元收入。
2、会展旅游能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会展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涉及众多行业,涉及餐饮住宿、交通、旅游休闲、购物、通讯等行业的发展,扩大相关行业的需求,将会极大地推动相关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会展旅游能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举办大型国际性会展,有助于宣传举办地的经济文化实力,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为城市创造更多投资机会,大力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如德国的汉诺威、法国的巴黎、英国伦敦、新加坡等,平均每年至少承办300个国际大型会议展览,因此赢得了“国际会展之都”的称号。
4、会展旅游对于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起极大作用。会展旅游地不断发展,也势必有助于增加劳动密集型的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就业机会增加,同时也会间接带动相关行业配合增加就业机会,诸如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从而有利于缓解会展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
二、我国会展旅游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我国会展旅游面临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完善,审批手续复杂。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针对会展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这造成了行业管理的低效率和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从而极易出现重复办展、受众群体模糊、会展举办方良莠不齐等混乱不堪的现象。
2、缺乏专业的会展人才。会展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新兴服务业,现目前会展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这造成了行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会展服务水平大大降低。
3、宣传渠道有限,营销力度不够。国际会展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市场广阔,然而由于我国会展旅游为后起之秀,在国际层面的宣传力度和投入上都相差甚远,也难寻重点切入口,相关工作无法实施到位,导致始终难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二)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策略
1、推动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容互通、共同进步。旅游与会展有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通过会展促进旅游发展,依托旅游发展会展,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深度合作,加强旅游与会展的对接。
2、加快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会展旅游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培养大量的优质的、能与国际国内接轨的专门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联合各地高校加强对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并发挥各高校的办学优势,形成行业与高校联合培养所需人才。
3、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品牌营销。针对我国会展旅游市场情况,注重与客源地的旅行商联合促销,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特色,利用建立旅游特色交易平台、举办会展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把握合适的时机,加大对会展旅游的宣传力度,实施特色战略。
三、结语
会展旅游不仅为城市飞速发展的“齿轮”添加了“润滑剂”,也帮助旅游业重新认识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从推进旅游业与会展业的互动发展、加快会展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品牌营销等角度对我国会展旅游业详细剖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为我国会展旅游业未来发展之路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米尔顿.会展管理与服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王保伦.会展旅游[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3]林越英..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5,(12).
中国自助旅游发展 篇2
摘要:影视作品在影视旅游开发中可起到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等作用。针对影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影视作品发展影视旅游的策略,以合理开发影视旅游资源,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影视旅游;影视作品;策略
一、影视作品在影视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一)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影视作品对于旅游地的促销宣传作用是巨大的。影视作品作为沟通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桥梁,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应和旅游吸引力,从拍摄一开始就能发挥出其强大的促销宣传作用,间接地向人们介绍了影视拍摄地,吸引人们到它的拍摄场地去旅游,一部热播的影视作品就可以带旺一个旅游点。影视作品对旅游地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展现,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并不只限于自然景观的吸引力,其象征意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出演的明星、惊险场面、激动人心的结局和最佳的拍摄角度都能引起人们旅游的兴趣,刺激旅游者的欲望并且十分强烈地美化当地形象。
(二)可引导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
影视作品对影视旅游的发展起着引导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是因为当优秀的影视作品带给人们一个完美的影视拍摄地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激发了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这就自然而然地对影视拍摄地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尚未开发的要进行开发,开发得不够的和已陈旧、过气的要进行再开发,才能适应影视旅游发展的需要。在影视作品中往往会出现极具开发潜力的优美风景,而这些正好是吸引旅游者的地方,这就可以起到引导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即使是那些已经开发了的旅游景区,由于拍摄影视作品的视角独特,能够展现给旅游者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因此,可以根据影视作品对这些旅游区的描绘,从新的视角,进行旅游资源项目的再开发。
(三)可扩展影视旅游资源的范畴
影视作品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影视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是旅游资源,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易逝的;二是拍摄影视作品的外景地,特别是专门为拍摄所建立的影视基地,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外景地是静态的、不易逝的。影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旅游资源,因为影视作品可以将融入其文化内涵的拍摄所需要的自然旅游资源,成功地转化成人文资源,从而扩展了影视人文资源的范畴。
二、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影视作品的时效性
影视作品的拍摄是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段性,拍摄的场景也是既定的,影视拍摄地的旅游业发展很容易造成时空集聚,即某一时段、某一地点旅游者蜂拥而至,并带来一系列相应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等过了影视作品的影响期,失去了旅游者的关注,又将造成影视拍摄地的经济萧条、场景荒废等另外一系列问题。影视作品的拍摄有时要涉及多个影视拍摄地,这必然会产生影视拍摄地之间的品牌竞争。同行业间的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发展,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但同行业间不良的激烈竞争在影视资源方面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对影视旅游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二)影视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影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上,大多数影视拍摄地只是立些牌子简单地表明此地拍摄剧目、参演明星、导演等情况,仅限于图片展示,不能够使旅游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难以满足旅游者重现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巨额投资的影视城和一些影视拍摄外景地,由于仅仅是为了满足拍摄需要,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制作工艺粗糙,设计水平不高,文化内涵体现得不够,难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更别说吸引回头客了。
(三)盲目大量投资
影视作品对影视拍摄地的影响是有时限的,在有限的时段内,旅游者数量的迅速增长非常容易掩盖旅游者增长率下降的事实。因此,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旅游业迅速红火,很可能造成地方对旅游业的投资过大,尤其是对宾馆、餐饮业、交通业等这些从计划、建设到运营本身就具有一定时段性的项目。如果项目建设赶不上影视作品的影响期,就极有可能收不回投资,造成投资失败的结局。影视拍摄地旅游业的发展最忌讳不做长远规划、盲目大量投资建设,那将造成影视拍摄地旅游业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个别项目重复性建设
投资商们急功近利,不做长远的规划建设;盲目跟风,看别人这个项目赚钱了就投资建设相同的项目,致使在同一地域内出现了多家影视城,而且“大同小异”。影视旅游产品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其经营管理缺少可遵循的模式,不少影视城由于经营不当很快走向衰落。
(五)缺乏旅游者参与性项目
我国的影视城主要功能是为影视剧组服务的,较少有为旅游者的真正需求考虑的。除了供影视摄制组拍摄用外,它们多数时候都是闲置的。以拍摄场景为主,旅游者的总体参与性欠缺,这就与美国好莱坞影城有了巨大的差距,美国好莱坞影城之所以办得成功,不只是因为它是以美国好莱坞出品、风靡全球的热门电影作品为主题背景的主题乐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让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美国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场景,并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心灵享受。
(六)拍摄地环境受到破坏
在我国的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破坏影视作品拍摄地的环境,造成旅游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个别影片为了营造出影片拍摄时所需要的场景,大量砍伐影片拍摄外景地的树木,建造大面积的人为拍摄场景,严重破坏地区的植被环境。虽然影片大获成功,也使该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暂时的兴旺发展,但是被大肆破坏的植被坏境,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也造成对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利用影视作品发展影视旅游的策略
(一)进行有效的促销宣传
需要把握好影视作品热播的时机,再借助各种渠道加以广泛的促销宣传,如图书、媒体、广告、后电影产品、网站等;同时,建立起配套宣传设施,与发行有关影视作品和旅游地的宣传册、招贴等等;另外,大力宣传旅游地近期的优惠政策,如发行优惠券、搞抽奖旅游、对老客户的优惠和举办露天的免费宣传演出活动等,也都能促进旅游地的发展。
(二)提升影视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
影视主题公园的建设多位于经济基础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背景良好的区域。各地建设影视主题公园应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需求,多建设群众参与性旅游设施,研究游客逗留的时间、旅游动机、旅行方式、消费额度是多少,等等。不仅把旅游者参与看做一种娱乐和商业手段,更应看做一种文化形态,从深层次来说,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人们的旅游心理,将娱乐活动提高到文化的高度,让旅游者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社会风情。营造影视主题公园的影视氛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汇聚人气,恢复剧情风貌,重现街肆林立、人员攒动的繁华景象,让旅游者能够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的逼真场景。逐步完善旅游景区的生活配套设施,扩大接待规模,提高接待等级,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创造良好的旅游接待环境。
(三)大力开发“后电影产品”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篇3
刘大可
一、传统的旅游概念与旅游业
尽管早在1936年国家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就开始了对“旅游者”的界定,但时至今日,从世界旅游组织到各国专家学者对旅游者概念的界定从未停步。虽然不同学者界定旅游者的视角不尽相同,但是在旅游者出行目的方面,占主流地位的无疑是“休闲派”,即认为游客出游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娱乐和增长见识,从根本上属于个人消费行为。对于外出处理机构事务、参加会议、展览会、大型活动等方面的商务旅行者是否可以列入“旅游者”的行列,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不过,在对旅游产业的统计上,不管国内还是国外,都习惯于将游客用于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全部花费列为旅游业的收入。在计算酒店、旅行社等旅游经营机构收入的时候,统计的是全部的营业收入,而没有具体划分出谁是休闲旅游者、谁是商务旅游者。
这里的问题是,当研究旅游的时候,很多人习惯于将游客界定在休闲消费领域,但是当研究旅游产业的时候,人们又把所有入住酒店、接受旅行社等机构产品和服务的人都视为“游客”。其中的前后矛盾之处,不言而喻。在这种背景下,当我们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时候,我们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显然,我们不应该沿袭对游客的这种狭隘界定,而是要用更开阔的视野去审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以扩大旅游企业的客户群体为基础,对传统旅游的内涵进行合理的延伸。
二、大型活动对旅游业的拉动效应
事实上,虽然学术界对“谁是游客”的问题一直在进行着无休止的论争,但是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等旅游机构的经营者们却始终坚守着最务实的理念:不管客人来游览观光还是来参加大型活动,谁购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谁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游客。特别是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世博会等大型展示活动以及广交会等大型贸易活动期间,大量参与活动的外来人口拥入主办城市,即使这些参与者在活动之余并没有去参观举办地的景区和景点,其对旅游业特别是酒店、餐饮、汽车租赁和娱乐业的拉动效应同样十分可观。以2005年在广州举办的两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为例,根据组织者公布的官方统计,4月份举办的第97届广交会中,到会境外采购商累计19.5人,10月份举办的第98届广交会中,到会境外采购商累计17,7万人,两者合计37.2万人,约占当年广州全部.海外旅游者人次的7.3%。除此之外,据媒体报道,2005年4月广交会期间,由于广州市首次取消了广交会期间酒店房租的价格上限,一些高级酒店标准双人房价格最高飙升到3300元/晚,约为平时团队采购价格的10倍,比2004年同期最多高出800元左右,四星级酒店标准房价格都在1500元至2000元,即使是三星级酒店也要1000元左右。广交会对广州旅游业的拉动效应可见一斑。
三、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概念的延伸
由此看来,我们要发展旅游业,首先需要从旅游企业经营的视角对游客的概念进行延伸,不能简单地将出于休闲和娱乐日的出行者视为“游客”,而是应该把所有使用和消费旅游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人统称为“游客”。这种概念的延伸,虽然可能引发更多学术方面的论争,但是对推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那么,如何进行这种概念的延伸呢?笔者认为:
(1)旅游业是为各种旅行者以及活动参与者提供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观光、购物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2)旅游业的客户从消费的目的中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休闲娱乐消费者;一类是公务和商务活动消费者。前者可以称之为休闲游客;后者可以称之为商务游客。(3)休闲旅游中,主要可以划分为观光、度假、修学、探亲、朝拜、疗养等几种类型。(4)商务旅游者可以划分为奖励旅游(Incentive travel)、会议(Meeting)、个人差旅(Businessindividual trip)、展览会(Exhibition)、特殊活动(speeialevents)和教育培训(Training&education)。将上述几种类型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起来,可以简称为“IMBEST”市场。
对旅游内涵的这种延伸,主要可以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启示:一是发展旅游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休闲旅游,而需要将视野拓展到商务旅游的领域,旅游企业需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二是旅游教育和研究同样需要冲破对旅游概念的狭义理解,从产业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活动内涵,既要研究休闲旅游,又要研究商务旅游,二者不能偏废。
大型节事的文化展示与文化传播
刘少和李秀斌
在现代休闲社会与娱乐时代,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的大型节事(Mega festival&special event)都无一不与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将旅游休闲者、本地居民视为吸引目标和服务对象。例如,宗教节日与宗教旅游者、宗教信仰者,传统地方性、民族性节庆与文化旅游者、文化娱乐者,狂欢节日与休闲旅游者、休闲娱乐者,文化艺术节与文化旅游者、文化休闲者,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者、体育爱好者,会展与商务旅游者、会议旅游者,等等。“文化是海,节事是舟”。节事不仅是区域经济的晴雨表,而且也是区域文化的传播载体。其中,节庆(festival)本意为主题性的公众庆典,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民俗内涵;真正的节日是为公众产生的,是为社会群体中有价值的事情所举行的庆祝活动,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尽管一些经过特别策划的特殊事件(如城市标志事件、体育活动赛事)以及会展活动,在产生之初就具有强烈的地区营销和产品营销导向,但由于文化背景缘故,以及出于旅游休闲需要,也会烙上文化的印痕。
由于文化势差构成了旅游的基本动力,文化事象构成了休闲的基本对象,大型节事需要成为富有民族风情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吸引物,一个民族与地方文化集中展示的舞台和传播的窗口,一种建构区域品牌形象、提升区域软实力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一个商品展销、经贸洽谈、专项活动、观光休闲的场所。作为体验经济、体验文化的大舞台。大型节事需要从文化体验入手,融入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元素,提供“以文化为背景、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项目为内容、主办者与参与者及本地居民为演员的主题文化体验场景”,通过为外来旅游者、本地休闲者提供一种旅游休闲文化生活,进而达到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的目的,包括促进商品展销、经贸洽谈、专项活动、观光休闲的短期效应。营造旅游休闲吸引物,树立区域品牌形象,提升区域软实力,形成区域竞争力的长期效应。
中国自助游发展研究 篇4
1.1 自助游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旅游的大发展,更高层次的自助游也很快发展了起来,主要表现为背包游和自驾游两种方式。
关于自助游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少提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论断。结合前人对自助游的认识,笔者认为:自助游是自己设计路线,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利用现代文明带来的便捷,自主决策,深度体验的一种旅游方式。自助游是自由、主动、深刻、充满艰辛和诗意的,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
1.2 自助游特点
自助旅游者追求在旅游中的自主性,总是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从而作出他们自己最想要的安排。他们通常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较高,旅游经历较丰富,出游率高,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具有如下特点。
1.2.1 青睐选择景美、人少、刚开发的旅游目的地
自助游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及旅游时间的选择上往往具有趋冷避热倾向,他们一般会选择避开传统的热门观光型的旅游地,也选择避开旅游高峰期出游,比如国庆十一黄金周,很多自助游旅游者会选择2、3号出发,5、6号回来,领略不一般的风景,总之,他们最不愿意去人挤人的景区,景美、人少、刚开发的、知名度还不太大的旅游目的地是他们的首选,这也对缓解旅游旺季景区拥挤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2.2 旅游活动的安排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与传统的团体旅游相比,自助旅游的人数较少:一般以家庭或者三五朋友为单位,抑或只是志趣相投的同行者,他们往往在旅游行程安排中更易达成一致。自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程的安排、交通方式和食宿标准的选择以及游览项目的安排等方面。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可能会根据一些客观条件及在旅游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不定时地对旅游活动作出一些调整。
1.2.3 旅游活动参与度高
自助游都是旅游者自己安排旅游中食、宿、行、游、购、娱的一切活动,参与度高,所以他们旅游前会自己做足功课,主要包括:选定有意向的旅游目的地,查询相关旅游攻略,根据攻略和自己实际情况设计旅游线路,收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社会经济、民俗风情等相关资料,查询选定交通工具并预定以及预定住宿设施,对于自驾车、自行车自助旅游者来说,还要准备必须的装备及了解详细的路况信息。
自助游旅游者做这些准备工作的同时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而不仅仅只是旅游景区(点)的情况。另外,在旅游途中,自助旅游者也有更多机会和时间与当地居民接触与交流,从而能更好地感受当地的经济、社会、自然、历史及风俗,其参与度更高。
2 我国自助游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4年我国共有36亿人次在国内旅游,其中参加旅行社的游客仅占总人次的4%。纵观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出行,亦是如此。随着选择自助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自助旅游市场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
2.1 徒步背包自助游日益普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徒步背包旅游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喜欢的自助旅游方式,特别是大学生和年轻白领,他们更愿意选择徒步背包旅行,用这种自然环保的方式去亲近大自然。由于他们经常背着一个大包旅行,因此在国外被称backpacker。在徒步背包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不仅享受了优美的风景,获得了更好的体验,同时有效地增强了体质,锤炼了意志,因此徒步背包旅游越来越成为国际旅游的新时尚,获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2.2 自驾车自助游增幅最快
随着目前我国居民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以及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自驾车出游成为很多拥有私家车旅游者中短途出游的首选方式,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驾车自助游一般为亲戚朋友一起结伴出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是他们生活城市周边的一些景区景点,但也有少数人选择长途越野或是驾车探险旅游。但是,近几年小长假期间,旅游者有很大一部分选择自驾车旅游,又因为很多景区景点的停车场不够用,从而使知名景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交通拥堵,高速公路也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2.3 专业型自助旅游初见端倪
专业型自助旅游者通常喜欢去景美人少新开发甚至尚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避开传统的热门观光型的旅游地,出游时间也选择避开旅游高峰期出游,所以他们对缓解目前我国旅游旺季景区和交通拥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正是由于这些选择,使得专业型自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安全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旅游经验以及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
2.4 出境自助游比例增大
随着国人旅游经历和旅游经验的丰富,英语水平的提高、出境手续及机票住宿预定方便实惠,越来越多的出境旅游者也喜欢选择自助旅游这种出游方式,许多专门针对出境自助游的网站的出现(比如走遍欧洲(www.eueueu.com))也说明了出境自助游需求的增加。
3 我国自助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准确实用的自助旅游信息
当前,互联网等资讯方式发达,各种旅游信息琳琅满目,一些自助游网站也应时而生,比如中国自助游网、自游天下、power自助旅行网、绿野户外网、背包兔(www.eueueu.com)等,另外一些传统的旅游网站如途牛、携程、同程、百度旅游等也都涉及自助游旅游信息。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自助游信息系统建设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信息还是以自我为主,简单罗列介绍,各网站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产品也基本都是酒店、机票的预定,深度开发不足,对于自助游旅游者需要的交通、路况、天气信息往往涉及不多或者不够准确,旅游信息还有待更细化与深化[1]。其次,信息同质严重,影响自助游深度发展。从整体来看,中国自助游网站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各网站设计项目同质化严重,很多自助游网站的信息功能与其他旅游网站的信息功能没什么大的区别[2]。最后,有少数自助游旅游网站发布较详细的自助游信息服务,比如背包兔,但发现有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比如扬州汽车西站搬离原地址已经三个月了,背包兔发布的还是老地址,这就会给自助游者带来不便。购物中心介绍也未及时更新,许多新建的有特色的景点未发布。“我要补充信息”板块设计很人性化,但是链接的预订酒店网址打开速度较慢。
3.2 自助旅游中的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
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加青睐以自助方式出游,但他们大多数才刚刚开始选择自助游,还缺乏丰富的自助游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往往面临着不确定性的安全问题。众所周知,安全是旅游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相比起传统团队包价旅游,自助游中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系数更高。一方面,有的自助游客本身安全意识淡薄,再加上对路况不熟悉且经验不足,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特别是对于那些登山、探险的专业型自助旅游者,因为他们喜欢选择游客较少的景点或还未开发的地方,危险系数就更高;另一方面自助旅游与团队游相比,自助游人数较少,信息量也较小,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3]。一些缺乏自助游相关知识和专业训练的旅游者,再加上心理素质不够,一旦发生意外,往往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从而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3.3 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仍然是发展瓶颈
虽然这几年我国交通发展迅速,但一到旅游旺季,交通运力还是表现出明显的不足,阻碍了自助旅游的发展。除了我国中东部传统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以外,我国西部和包括东中部山区的一些新近开发的景区景点,旅游交通的便捷性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新开发的景区景点与交通干线衔接不够顺畅方便,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接待和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等方面,大大削弱了景区接待、容纳游客的能力。此外针对于自驾车旅游的快速发展,相应的配套设施还是比较滞后,比如交通和路况信息的及时发布、明确的路标指示、加油站的合理布局与标志指示、汽车旅馆的建设、汽车维修以及紧急救援服务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限制了自驾车旅游的发展[4,5]。
4 我国发展自助游思路
4.1 加强实用的自助旅游信息的发布
信息对自助游客的旅游决策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游客是否出去旅游、去哪里旅游等。虽然目前有关自助旅游的信息并不少,但目前的旅游信息网站离自助旅游者的期望尚有差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度远远不能满足自助游客的旅游需求,在提供的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还有待深化和拓展。因此,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大力推动旅游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组织相关人员建立权威性高的自助旅游网站,准确及时地发布相关信息。信息不仅应包括景区景点的介绍、旅游线路、酒店、票务预定以及一些旅游攻略,还应及时准确地提供综合的旅游交通、路况、天气等信息和互动性的在线咨询[6]。还可引入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完善旅游信息系统[7]。
另外,很多自助旅游者去到了景区,虽然旅游较自由、深度,由于缺少导游的讲解,对景区景点的了解甚至没有团队游客多,景区可以大力建设App推送导游信息,将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行有机结合,自助游客游景区时,不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接收导游讲解,实现自助导游,让自助游客能像团队游客一样听到景区的讲解,还可以借助精准的GPS定位,让游客可以随时查询到在景区内的位置,同时还可以看到周边的景点及服务信息,按照图示找到附近的卫生间,不走冤枉路。
4.2 建立自助游安全保障
尽管国家在旅游管理方面已出台了《旅游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可惜的是自助旅游的安全管理等方面还是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为了保证自助旅游者的安全,防止自助旅游者在旅游途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在自助旅游途中发生安全问题后能及时得到合理处理,国家应尽快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助旅游市场。
另外,政府可以考虑共同强制推行一些针对自助旅游者的个人险种,如旅游救助险、自助旅客人身意外伤害险及自助游特殊险种等,以便让自助游客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得到相应的安全救助[8]。
4.3 加大新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
在我国中西部以及一些新开发的景美、人少的新景区,非常能吸引自助游旅游者前往,这对缓解目前我国传统旅游景区的容量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这些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往往跟不上,限制了自助游的发展。随着目前我国交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铁路运力的提高,许多新景区所在的大的旅游接待城市都能通过动车高铁直达,但是还应该加大对新景区到交通干线的衔接交通建设,以及新景区的接待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比如景区新建露营地和汽车旅馆这些更受自助游旅者青睐的住宿设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旅游者的旅游经历越来越丰富,自助旅游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展十分迅速。然而目前有关自助旅游的研究还不能跟上实际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和推进自助游更好地发展,本文给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自助游,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宝一.辽宁自助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J].旅游发展与研究,2013(11).
[2]陈小芳,张伟强.我国自驾游与自助游网站的功能综合评价初步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02).
[3]孙倩燕.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自助游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进宝,陈明.秦皇岛自助游发展障碍因素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5]刘莉文.自助游安全问题的三核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论坛,2010(02).
[6]李洪涛.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7]樊春梅,闫来英.九江自助旅游发展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5(02).
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篇5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
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我们希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
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
①产品差异化。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倡导新乡村主义。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中国老年旅游市场特征及发展路径 篇6
关键词:老年旅游;调研数据;特征;发展路径
中国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5-0113-06
一、引言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通常标准,如果一国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那么该国或地区即属于老年型社会。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期,并且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根据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公布的我国的老龄化的数据,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0%。(见图1)
近年来,银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老年旅游、老年休闲娱乐等产业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关于老年旅游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国外对老年人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其研究多集中在需求动机上。例如Ander-s0n and Langmeyer(1982)通过调查分析发现,50岁以上的旅游者喜欢有计划或放松心情式的旅游,50岁以下的老年人除了放松心情以外,更多的希望参与户外游乐活动。Aliza Fleischer(2002)通过对以色列老龄人口的调查,分析出收入和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而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55-65岁之间的老年人中随着闲暇时间和家庭收入的增长,旅游需求不断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受收入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旅游需求逐渐减少。Jaes00 Kim(2003)采用神经网络描述性分析影响老年旅游中因素的权重,描述了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国外对老年旅游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吸引老年人旅游这方面。
据检索发现,我国对老年旅游的研究大概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重点主要在老年人旅游市场方面,对于老年人旅游行为特征的研究多为对局部地区老年人的行为调查分析。余颖等(2003)通过对江西省老年旅游调查研究,得出老年旅游者受身体健康的影响,健康疗养类型旅游需求较大;信息来源主要为传统渠道;喜欢组团出游;消费额比一般游客的平均花费偏低的结论。侯国林等(2005)对上海老年旅游者的调查发现。上海老年人整体旅游频率较高;出游时间长短适中;多数以游览观光、健身疗养为主;出游花费比其他地区要高;多选择旅游团;交通工具选择以汽车和火车为主。我国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特点及开发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多。邱扶东(2005)调查发现老年旅游决策过程可划分为七个阶段,并由此得出了旅游决策过程模型。曹芙蓉(2008)认为老龄人口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与收入正在成为当今老年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充分条件。不仅其年龄生理和年龄心理形成的银发族旅游消费特征值得学业界充分关注与研究,其制约因素与克服机理也同样应该予以瞩目。
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对于老年旅游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板块的分析,且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理论上的推理,虽然分析较为透彻,但受制于客观基础的制约,难免有不够深入之处。本文得到权威调查机构CTR的支持,对我国10个最具代表性的大中型城市的老年旅游市场进行科学调查,以全面充分的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我们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特征,以求对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老年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一)调查样本特征描述
根据地理位置分布的平衡性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区域影响力等方面,选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沈阳、长沙、西安、郑州、宁波、昆明十个城市做调研,每个城市选取400个样本,共选取4000个样本,调查问卷92%收回。样本特征描述如下:
性别特征:为了保持调查样本性别的平衡性,笔者在调查中充分保证男女样本比例一致。(见图2)
年龄特征:根据联合国关于人口老年化的相关规定,并充分考虑我国老年人口的年龄特征,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公职人员目前退休年龄最早为55岁,而74岁以上的老年人受身体状况的影响,出游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本文选取55-74之间的老年人群,以5年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调查。(见图3)
学历特征:通过调查分析,我国老年人群受教育的程度还不是很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老年人群占整体比例近70%,为了让老年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增强老年人对社会的认知,有必要提高老年人群的受教育水平。(见图4)
居住特征:调查发现,近70%的老年人与自己的子孙住在一起,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社会上的养老福利机构不是很发达,老年人需要在家中才能得到很好地照顾。(见图5)
(二)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特征
1.老年旅游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市场潜力明显
根据权威机构CTR的调研预测,2008年我国10大代表性城市的老年人旅游市场容量大约在50-60亿元之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将以年均14%左右的速度增长。据此推算,2013年,我国的老年旅游市场容量将突破100亿元,老年旅游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市场潜力巨大。(见图6)
2.老年旅游需求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老年人旅游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调查中发现,55-59岁、60-64、65-69岁之间分别占总需求的39%、25%、19%,而70-74岁之间仅占总需求的17%。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原因是年纪轻一些的老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旅游兴致高,同时,这部分老人在我国目前老年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因而他们占据了旅游市场份额的更大部分。(见图7)
3.老年旅游市场分布地区集中度高
从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来看,排名前3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广州、北京。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旅游市场份额合计35.7亿元,占调查总体市场份额的67%,这说明: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各地需求的不均衡;另一方面上海、北京、广州目前是老年旅游的主要市场。据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的老年人口不仅绝对数量较高,而且老年人口比例也相对较高,老龄化进程显著。同时,三地经济水平发达,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因此许多企业将此三地作为老年旅游的重点
开发城市和地区。
4.我国老年旅游者的有效需求较强
消费者的需求分析主要在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上,经济学所说的有效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需求的愿望,二是有购买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老年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以期得出老年旅游者有规律的消费行为。
(1)老年人群的旅游频率
通过调查发现有的老人每年旅游一次,有一成老人每年旅游两次,另有近六成老人从来不旅游。这说明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同时,也证明我国的老年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见图8)
(2)老年旅游方面的花费
调查发现,老年人在2008年中的旅游花费1000元以上的比例为63.9%,而旅游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总数的37.1%,并且在2009年中,预计旅游花费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将上升至71.3%,而预计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老年人比例将下降至28.7%,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消费倾向及消费能力越来越强,老年旅游的花费因而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见图9)
(3)老年旅游者的旅游资金来源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旅游的花费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积蓄(占60.2%),其次是儿女的赞助(占20.0%),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老年人群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可以自行负担自己的休闲娱乐活动的开支,同时,也说明中国的老年旅游市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见图10)
(4)旅游目的分析
调查发现,我国老年人旅游目的主要为旅游观光(65.3%)和放松心情(56.9%)。细分市场中不同城市的老人还有其各自的旅游目的。如北京的老年人运动观念更强一些,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比例占33.3%;而上海市场的老年人更加关注了解风土人情、健康疗养、锻炼身体兼顾;广州地区的老年人则关注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气氛更浓重一些。老年旅游目的在总体上反应为游览观光和放松的同时,也存在区域性的细微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和区域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需要开发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
(5)旅行方式的选择
在旅游方式的选择方面,超过50%的老年人选择了与家人同行,另有4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组团出游,只有不到5%的老年人选择自由出游或者其他方式。这充分说明老年旅游市场有其独特的特征,就是如果家里的老年人需要出游,那么参加旅游的人数将不仅仅是老年人本身,家庭的成员都将伴随前往,而且,老年人旅游市场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羊群效应,就是具有带动效应,如果一部分老年人想要出游,很有可能带动其他老年人一同出游。(见图11)
图11老年旅行方式的选择
(6)交通工具的选择
老年人出游对于交通工作的选择也是从安全和舒适方面来考虑,大部分老年选择乘坐火车(45.8%),其次是汽车(27.9%)和飞机(24%),并且各地区老年人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有着区域性的特点,如北京地区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以火车为主,飞机旅行相结合;上海和广州两地以开展汽车和火车旅行这种短途旅行业务为主。(见图12)
(7)决定出游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首先,安全因素成为老年人出游的首要考虑因素。老年旅游者因为受到体力、健康等因素的影响,更多关心旅游过程中的安全问题(62.0%),其次是旅游服务的内容(18.7%)和消费的价格(11.0%)。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人更少关注旅游的经费,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对经费的关注程度相对要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同类条件下,安全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而一般情况下,人类只有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才会想到高级的需求。(见图13)
其次,健康状况成为影响老年人旅游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旅游行为的直接因素之一,身患脑溢血的老年人旅游次数明显低于其他老年人,身患风湿骨病的老年人旅游次数却偏高于其他老年人。可见不同的疾病对老人的旅游行为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具体情况见表1。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1)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程度还不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发展趋势很好,市场容量不断增大,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我国老年旅游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我国老年旅游的有效需求较强。老年人既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又有支付能力,因为大部分老年人由单位支付或能自行支付旅游费用。(3)中国老年旅游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即受其他老年人或者社会团体的影响来决策出游的目的地及相关具体事宜。(4)现有的旅游产品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的旅游需求,我国老年旅游的产品设计需要更进一步贴合老年人群的需求特点。
三、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路径
(一)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是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重点区域
从市场成熟度、客户购买力、市场份额、消费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高,旅游文化消费的意识比较靠前,老年的收入和购买力较高,市场份额比重较大,市场开发和推广相对容易。而各个地区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上海以了解风土人情和疗养健身为目的,在春秋两季可以开展短线旅游业务。广州以旅游观光为目的,夏秋两季开展短途旅游业务,适度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北京历史气息较为浓重,以游览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古城为目的进行快慢适中,长短线结合的旅游业务。
(二)不断根据老年旅游细分市场的需求创新旅游产品
从旅游线路的选取,行程的安排、食宿的计划等方面人手,充分考虑老年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深入挖掘需求的可能性,不断创新老年旅游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如:将老年旅游产品与体育健身有效地结合起来,推出健身旅游专线和旅游活动,激发老年人旅游热情,还可以推出以疗养健身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譬如设计提供养生旅游产品。现在老年人都比较注重身体,因此养生游也比较受老年人欢迎。养生游与传统旅游方式有较大区别,时间较长,能真正起到养生的目的。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旅行社敏锐抓住商机,开辟“养生旅游”线路。有的旅行社在组织老年旅游时,还开展了保健讲座,养生交流,组织老年游客到长寿乡探秘等项目;一些景区景点也挖掘养生旅游资源,纷纷推出“老年人养生旅游景点”、“老年休养基地”;甚至一些干部疗养所开展“养生休闲游”,向广大退休职工敞开了大门。根据调查显示,无论是长线短线,“慢节奏,轻松行”的休闲旅游都非常受老年团的欢迎。纪念游也是颇受老年人欢迎的产品之一,根据调查显示,带有各种怀旧性质的旅游也比较受老年团的欢迎,例如,“金婚纪念游”、“革命圣地纪念游”等。此外,温泉浴、海水浴、登山、游泳、同病种异地疗养的专门医疗旅游等,贴近老年人群的生活实际,全方位的满足老年人群的旅游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老年游客的欢迎。
(三)应特别注重提供安全的老年旅游产品
老年旅游产品的设计要将安全放在首位,保证全程服务安全:整个旅游行程的安排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适度减缓,强度适当;同时,在时间安排上比一般旅游团要略长,注意劳逸结合、动静结合,防止意外发生;选择风景优美,地势平缓的景区,不能安排山高路陡的景点和线路;另外,根据老年人的需求,配备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随团配医生,并配备应急药品,对高龄老人要特殊照顾;在吃、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均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如在饮食上,要考虑老年人的肠胃、身体特点和饮食习惯,让老人吃饱吃好。
(四)实行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群的需求
1.根据消费能力制定差价策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老年人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设计老年旅游产品时要依据老年人群的购买力实行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对于购买力较弱的老年人群提供性价比高的优惠价格,以规模效益实现利润;对于要求品位、舒适享受型的高端老年人群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实行专门化的服务,实现厚利精销。目前,这部分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现有的旅游产品远远不能满足老年市场的需要。
2.根据旅游产品季节周期性制定差价策略。目前,大多数旅游景点的门票和综合旅游费用相对于一般的老年人群均偏高。旅游产品本身的淡旺季特别明显,旺季的时候价格很高,人满为患,淡季的时候,价格适中,旅客流量不饱和。针对这种情况,旅游消费的淡季,可以增加针对老年人群的专门旅游服务和产品营销,这样既可以让老年人群获得了实惠,又可以为景区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篇7
根据近年来旅行组织提供的资料,结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银联国际联合主办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5》,可明显看出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呈现增长趋势,并于去年实现出境旅游人数破亿,也是全球第一个拥有亿人次的出境人数的国家。虽然我国出境人数规模巨大,但主要集中在沿海等发达地区,如广州,上海,福建,浙江等,存在区域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出境旅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并未成为全民的消费行为。并且出境统计数据中指出,我国出境旅游人数是将旅游港澳台的人数一并纳入计算,有将近七成的出境旅客是前往港澳台地区,而真正意义上的出境人数只有三成左右,意味着我国目前出境旅游还是以短途旅行为主。
二、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的目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出境旅游已不再是单一的观光模式,或者商务公事的原因。旅游的动机向多元化发展,人们可能因为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而产生了出境旅游的需要,例如学术上的国际交流,研究古遗址,科考等。也可能是因为人们想要休养,想要放松自己而选择出境旅游,这类人大部分是选择风景气候均宜人的地区进行较为长期的度假。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由于某国的关税汇率低而选择出境旅游,主要目的是进行大肆购物。这类比重在出境旅游动机中将增加,但短时间内只有洲内旅游即短途旅行会有较大改变,跨洲旅行将仍以商务需要为主。
(二)中国出境旅游的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正处在不断扩张的阶段,但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考虑到出境旅游相关企业对旅游市场结构的影响,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近几年才形成,总体上对出境旅游的市场开发还不够,发展的空间很大。航空运输领域首当其冲,将持续发展壮大。一般情况下出境旅客会选择舒适快捷的交通方式,即飞机,但机票的高额费用是限制国民出境的主要原因,随着出境规模扩大,国际合作增多,更多的航空公司将意识到中国出境旅游运输市场有利可图,不断增加国际航线,互相竞争采取降低票价吸引客户,旅游总价格的减少使我国更多国民能接受出境旅游的费用,于是带来相互促进双赢的局面。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这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市场的市场容量,因为出境旅游相关员工增加,所占市场容量的份额变大,而市场容量也会相应变大。因此出境旅游相关部门必将带领相关企业,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出境旅游的消费情况分析
中国出境旅游的人群早期带给世界的形象是“走马观花”和“疯狂采购”,一项调查中谈到,早期中国人出境旅游12天的平均费用为2000美元,其中购物占到近一半,当时中国人民出境消费存在虚高现象。这种由于攀比或需要给亲友带礼物而引起高消费的情况,已经慢慢随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完善,出境规模的扩大,出境人群的增多以及中国政府对关税相关的WTO保证而改变,我国国民出境消费情况正向着理性化发展。国民出境并不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疯狂拍照,购物,对游览的国家没有了解,只是单纯证明来过。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国民出境游的预订时间提前四十几天,这样人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来为自己的旅游做准备,选择目的地,了解游览国家的风土人情,制定游览路线。特别是衣食住行中的住这一项,预订酒店的数目在不断增加,而退房数量也在增加,变相说明我国国民出境旅游考虑更为周密,越提前越从容,显得更有理性。并且国民对于所选国家的综合性体验要求更高,消费范围更大,不局限于热门景点的观光,或许只是在酒店附近的咖啡馆静静喝些下午茶,和当地居民聊聊天,融入日常生活感受不一样的氛围。虽然购物仍然是消费的主体,但消费对象慢慢从名牌首饰向实用性更强的商品转移,国民出境购物方面会变得更理性化。
三、中国出境旅游的前景
中国正在加快出境旅游市场的成熟,以期获得更高的利益,因此相关出境政策会不断改进和松动,有了坚实的国家经济和政治基础,以及国外相关组织的参与协作,相信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将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根据《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5》,总结出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方向为规模化,理性化,多元化,日常化。而且随着铁路覆盖率的攀升,我国城市化进展加快,可以预见中西部地区不久会迎来出境旅游的首轮热潮,进一步促进出境市场的全民化和规模化。
四、结语
旅游是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能够出国旅游更是大众新时代下的新向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处于繁荣发展的阶段,归功于国内外相关组织携手促进出境旅游市场的成熟,出境旅游的费用将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接受出境旅行,而出境旅客不论从目的,消费情况都趋于理性化与多元化,向世界展示我国国民良好的形象与风范。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篇8
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分为农园依托型、农田依托型、农村依托型三类。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乡村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在经济发达的都市郊区,本文主要选取北京民俗村与成都的农家乐两个地方作为代表进行阐述,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实现旅游模式的深入探究。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可知,乡村旅游占据的比例为10%~25%。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为依托进行旅游活动的开展,国外学者德诺伊研究显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于土地密切相关的旅游经济活动,其存在永久性的非尝试地域的旅游活动,其主要指在飞永久性的经济活动中,逐步提升与农业相关活动,其还明确指出永久性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国外学者瑞切尔(Reichel)、罗文格特(Lowengart)和米尔曼(Milman)认为乡村旅游主要是指农村区域的旅游,并且反复强调乡村性是农村旅游的中心与独特的卖点,只有保持乡村的独特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相关研究指出,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替代性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乡村旅游的作用显得异常重要,而且为农民提供了第二个收入来源,带来了更多的就业,从而减少人口流失,带来了城市新观念,这种新的观念增进了乡村紧急的多元化,尤其是手工艺,最终推进基础设施的逐步改造与完善,其能够给城市人体验生活带了机会,提升其对乡村问题的认知。伴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其中包括了家庭、老年人,其追求不同体验的城市人,尤其是教育水平中等偏上者,包括教育水平的提升。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只有逐渐推进管理的本土化,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发展。由于国内旅游需要使用更多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在推进劳动力资源的转化过程中,其中国际旅游的贡献率加大。
二、乡村旅游的分类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古城中,只有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规制与扶持,才能推进乡村旅游作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社会效益,通过政府与非政府间的组织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将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者公益事业发展,提升其社会效益。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可知,乡村旅游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分类:
(一)根据经济效益产生的主体,乡村旅游可以分为管制旅游和管理旅游。其中管制旅游主要指由政府机构带头管理;管理旅游主要指政府通过合适的手段进行监管。
(二)根据市场自由化的程度,乡村旅游可以分为新自由市场与旧自由市场,其中新自由市场主要指通过政府干预对市场进行监管,提倡自由主义贸易;旧自由主义市场主要指在市场阶段,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市场进行核实的监管,推进自由贸易化。
(三)根据自由目标责任性,乡村旅游可以分为责任主体旅游与非责任主体旅游,其中责任主体旅游可以将旅游的相关责任进行认定,指定其目标的准确性,其中非责任主体主要指在当前的环境分为中,可以鉴定旅游的责任性不强,不足以推动当前旅游经济的发展。营特色类型成都农家乐的特色类型包括: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这是农家乐的发源地。
(四)根据旅游的相关内容,现在乡村旅游可以分为果园型与景区旅社型,其中观光旅游主要指以书房村为代表,同时主要以以水蜜桃、枇杷、梨子为依托,发展春季关光,同时以观光为基础,推进其旅游业的发展,景区旅社型主要指以乡土景区进行观光,同时推动旅游活动的开展。
(五)以乡村旅游的呈现形式可以将乡村旅游分为花园客栈型与乡土农村型,通过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花园型为代表,推进生产组织的发展,在农业的发展中推进农事体验型。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措施
根据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乡村旅游的发展一般走第三条道路,其主要指通过政府再分配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方式整合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整合国家的相关支持政策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实行乡村旅游形式多元化
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是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式都可以采用。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在新型旅游发展模式中,原有的乡村旅游计划可以促进新的旅游业的发展。如奥地利的“农村假期”项目,意大利的的Toscana乡村节庆与Ecosert计划,波兰的“波兰绿肺”项目以及泰国的Umphang社区旅游项目等。
(二)实行乡村旅游模型多样化
根据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只有不断推进旅游业的高度发展,才能对其产生最大作用,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推进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只有推动旅游的发展进展,才能最大限度促进旅游业的灵活发展,其中包括一些乡村旅游法规的制定,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才能为模式的多元化提供方便。在成都农业发展模型中,只有推进农村、农活的发展,才能促进其较好的发展,尤其是直接从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只有促进直接与间接的转换,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多元化。
(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规范化
标准引领中国旅游业品牌发展 篇9
近年来, 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 我国的旅游收入达到2.9万亿元, 国家的旅游人数达到32.5亿人次, 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达到了478亿美元, 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50多万人。与此同时, 消费者对旅游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 旅游企业管理的品牌建设水平逐步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参考。旅游品牌具有价值, 是旅游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旅游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时, 一定要努力找到差异点, 展露个性。GB/T 31284—2014《品牌价值评价旅游业》标准的发布实施, 涉及到旅游业品牌价值的各项评价指标, 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旅游企业改进品牌管理, 提升品牌价值, 展现自己的个性。
中国自助旅游发展 篇10
丽江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云南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 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通过实施“旅游先导”、“旅游主导”战略, 旅游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发展成为本市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 丽江市接待海内外游客909.97万人次, 其中海外游客61.14万人次, 国内游客848.8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2.46亿元人民币,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98.7亿元人民币。
1.1 旅游业发展成为丽江支柱产业, 成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是命脉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健全, 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功能不断加强, 形成“一业兴, 百业强”的良好局面。一是优化产业结构, 带动三产协调发展。从1990~2010年的20年间, 丽江产业结构由“45.8:22.3:31.9”调整为“18.1:38.3:43.6”,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二是充分发挥旅游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全面体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功能。
1.2 旅游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外开放, 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 打造了“丽江品牌”
旅游业的发展使丽江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全面推动了丽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 丽江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打造了世界知名的“丽江品牌”。目前, 丽江拥有“世界第三遗产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等43项桂冠, 2008年被评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
1.3 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提升了城市魅力
丽江在城市化进程中按“旅游、文化、城市、生态”一体化的目标打造经营城市, 形成了丽江古城、束河古镇这样的旅游品牌产品, 坚持和谐丽江、人文丽江、绿色丽江的城市发展主题, 提升了城市形象, 改善了人居环境。
1.4 旅游业的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丽江旅游业的发展, 坚持走旅游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 2010年, 丽江森林覆盖率达66.15%。
1.5 旅游业促进了丽江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发扬光大, 带动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丽江尘封的古老文化被激活, 焕发出巨大的生机活力, 发展成丽江继旅游业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到2010年, 丽江市文化产业经营户达3100多户, 从业人员1.6万人,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6亿元, 增长12.6%,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支柱。
2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丽江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面临的机遇
2.1.1 市场机遇
旅游业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导产业, 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旨在构建无国界旅游圈, 实现区内无障碍旅游。无国界旅游圈的构建必将进一步拓宽丽江旅游的客源市场, 改善提高东盟国家游客到丽江可进入性。因此, 中国—东盟合作, 必将为丽江旅游市场的开拓带来众多新机:一是丽江品牌吸引力, 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二是丽江旅游市场得到优化。
2.1.2 发展机遇
加入东盟使处于中国和东盟两大市场结合部的云南由边陲之地变为了国际通道和国际枢纽,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展开将分别向南北延伸, 形成以湄公河为主干、北至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南至越南西贡湄公河出海口的次区域南北旅游经济走廊, 丽江作为这一区域的旅游中心地, 其集聚和辐射的功能不断增强, 使丽江从单一的旅游目的地转化为旅游聚散地, 特别是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实施, 丽江必将建成“桥头堡”重要窗口, 将赢来新一轮的改革发展, 再次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2.1.3 提质增效机遇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将促进丽江旅游业质量、效益的提升。目前, 丽江旅游市场国内观光游客占了近90%, 极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必将大大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商务、会议旅游和休闲游将成为最大亮点, 旨在打造休闲度假之都的丽江必将迎来全新的机遇, 优化产品结构, 推动丽江旅游业走向质量效益型。
2.2 面临的挑战
2.2.1 来自东盟国家的挑战
随着东盟区域旅游合作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东盟国家, 尤其是与云南省相邻的周边国家的旅游产业结构与云南具有相似性, 对云南和丽江旅游产品产生替代性, 争夺丽江客源市场, 竞争由国内走向国际。另一方面, 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部分旅游较发达的东盟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旅游企业必将进入丽江, 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电子商务营运模式必将对丽江的旅游业等带来冲击。
2.2.2 来自国内和省内的挑战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背后隐藏的巨大发展机遇已被全国各省市一致看好, 除了云南和广西拥有陆上地缘优势外, 沿海各省通过海路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的优势也不可小视, 凭借发达的经济和交通优势, 广东、福建和海南等省市在与东盟国家合作已走在前列, 广东等省市与东盟国家已互为双边主要客源地。从省内来看, 除了昆明作为我省的中心地之外, 次级中心地对客源市场的竞争也更加白热化, 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大理、景洪、丽江、瑞丽等地州都希望打造成云南的第二旅游集散中心, 云南省地州之间的旅游竞争更加激烈。
2.2.3 来自自身的挑战
旅游业是丽江最为年轻的产业, 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但总体水平与旅游发达城市仍然有很大差距。宏观上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 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 微观方面存在“小、散、乱、差”的问题, 旅游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依然存在不和谐, 不配套的矛盾冲突。从市场体系来看, 存在低价竞争, 忽视售后服务, 科技含量低, 缺乏旅游市场细分等问题。从人才竞争来看,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素质人才。
3 以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为契机, 加快丽江旅游业发展的举措
3.1 树立大旅游观念, 为丽江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旅游业的综合性及开放性决定了在发展旅游业时不能就旅游业论旅游, 就旅游发展旅游, 一定要有大产业、大市场的思想观念来构建旅游产业体系。一是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改变目前丽江旅游业产业体系不完整, 发展不平衡, 旅游业与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结合不紧密, 旅游业对农业、工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二是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调动广大市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旅游业的积极性, 自觉维护丽江市的旅游形象, 营造一个开放、竞争、有序、公平、诚信的旅游环境。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大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杜绝坑蒙拐骗行为, 提升文明素质。四是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 扩大投融资渠道, 力争以资产为纽带, 推进旅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 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提升竞争力。
3.2 加强规划与管理, 整合资源, 确保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业发展要坚持“突出特色、统一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协调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从当前来看, 一是要改变丽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抓紧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覆盖面, 延伸旅游产业的产业链, 让更多的地区和人民能够参与旅游主导产业活动, 分享主导产业带来的效益。二是将建立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与建立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结合起来, 使三大基地的建设相互依托, 相互促进, 形成科学的产业良性循环链。三是在资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 应加大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的旅游产品的开发, 培养行业竞争优势。
3.3 加强形象策划与促销, 进一步提升丽江旅游的吸引力
要继续保持丽江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宣传促销工作至关重要。从建设旅游经济大市来看, 必须进一步加强丽江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 增加旅游市场份额。一是要制定科学的市场拓展战略, 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营销之路。二是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促进丽江旅游营销工作的现代化、国际化。三是不断创新旅游产品, 以新颖、独特及优良的品质, 提升旅游形象, 克服产品的同质化。
3.4 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既有价格的竞争, 又有品质的竞争, 文化的竞争, 但归根结底是优秀人才的竞争。实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一是加大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旅游职业道德和旅游岗位群的技能素养,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优质服务能力, 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人、留住人。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 做到规范服务、个性服务, 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培养忠诚客户, 提升丽江旅游品牌形象和吸引力。三是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人才培养战略, 建立满足丽江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库, 在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中彰显人才优势。
3.5 加强技术创新, 增强旅游产业科技含量, 实现“科技强旅”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也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更是信息密集型产业。科技是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是旅游产品从创意、科研、生产、营销、消费形成竞争力的技术保障。一是加强科技与旅游的结合, 广泛运用现代科技,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 增强电子商务功能, 提高丽江旅游经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总之,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必将对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当前来看, 丽江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化的区域旅游合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丽江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构成冲击, 从长远来看,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下的丽江旅游业将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机遇将大于挑战。
参考文献
[1]余小军, 池世庆.加强与东盟旅游业的合作, 加快广西旅游业的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4) .
[2]梁萍.云南、东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及前景分析[J].北方经贸, 2008, (03) .
[3]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特色旅游经济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篇11
关键词:特色旅游经济;中国发展;意义
一、前言
在新环境下,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我国特色旅游经济不仅能全面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分析特色旅游经济对中国发展的意义显得十分重要。
二、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
对于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产生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三个阶段,下面进行详细分析。第一,产生阶段,中国特色旅游经济最早产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这一时期,国家对旅游经济的性质、功能、发展目标、体制等提出了改革,为中国特色经济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指导,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将旅游业变成综合型行业,这一思想极大的促进了特色旅游经济的形成。第二,形成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作为新型产业,旅游业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将旅游业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通过制定相关措施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第三,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精神文化追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旅游,这就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极大的带动了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使得特色旅游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特色旅游经济的特点
(一)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旅游经济得到了持续提高,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的旅游打过,对于我国的特色旅游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借鉴国外旅游经济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旅游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条符合我国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道路。在我国特色旅游经济发展道路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則,将人们的旅游需求当做是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目标,注重对人们的旅游行为进行引导,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将文化、环境、经济、生态统一在一起,实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了我国特色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推进旅游经济的改革
在我国特色旅游经济发展道路上,各级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在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对中国特色旅游发展的经济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提出特色旅游经济的改革、创新策略,对特色旅游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调整,从而全面促进了我国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特色旅游经济发展中,坚持推进旅游经济的改革对于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旅游业的深入改革有极大的帮助。
(三)坚持开放性原则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经济开始实施对外开放,在这样大背景下,我国特色旅游经济更好与世界旅游经济融合在一起,在与国际旅游业接轨的过程中,实现了我国特色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特色旅游经济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着开放性原则,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特色旅游经济对中国发展作用及意义
(一)旅游业逐渐成为最具活力的综合产业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旅游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世界旅游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调查显示在全球GDP中旅游业所占比例大于10%,且在全球就业人数中旅游行业的占8%之上,证明旅游行业得到重视。在全球化旅游时代,特色旅游经济在旅游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伴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城乡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逐渐成为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一位是美国、第二位是西班牙、第三位是法国),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国内旅游市场最大的国家。我国很多地方都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并相继提出旅游强省和旅游大省等目标。
在现代服务业中,旅游业为快速发展的行业,产业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同时,有较广的覆盖范围、较强的就业带动力和很大的消费潜力,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逐渐加重。目前,我国旅游行业的增加值在全国GDP中占据比例超过4%,且旅游行业的直接就业人员超过一千万,间接就业人员高达五千万。在整个旅游行业中,特色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社会就业等,进而有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最终有效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二)特色旅游经济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对于特色旅游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1、拉动经济增长,在新时期,中国特色旅游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旅游业增加值在整个国民经济GDP比重达到4%,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调查表明,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超过90%,对交通运输的贡献超过80%,对文化娱乐的贡献超过50%,旅游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2、促进文化交流,在旅游活动中,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追求旅游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差异文化的寻求,因此,在特色旅游中,旅游者会带将其所在地的文化带入到旅游地,加强旅游者所在地文化和旅游地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创新发展。3、增加社会就业,特色旅游不仅能给旅馆、航空、饭店和娱乐等方面的服务行业提供就业机会,还会给二级供应商、旅游出口行业和政府机构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一些专家对中国旅游行业给社会就业的贡献做了相应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测算旅游业对女性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人口脱贫等作出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行业对我国就业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五、总结
在新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消费中,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了解特色旅游经济对中国发展的意义,不仅能全面促进特色旅游经济的发展,还能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成综合性产业的步伐,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明哲.特色旅游经济对中国发展的意义[J].中国科技财富,2010(20):82-83.
[2] 李红梅.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商贸,2011(31):58-59.
[3] 唐鸿.论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知识经济,2015(04):108-109.
[4] 方金飞.浅谈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0(19):161-162.
[5] 方佳敏.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探析[J].商业文化月刊,2012(05):304-305.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 篇12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整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增长, 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正在悄然兴起并迅猛发展。何谓乡村旅游, 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专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 乡村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 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载体, 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愿望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本文所指乡村旅游包括古村落游、古镇游、民族村寨游和大中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山庄、渔村等。
一、中国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
日前, 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如下形式和特征:
从空间分布上看, 主要有三种类型区。一是景区边缘地区型, 它主要依托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附属产品, 是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区;二是都市郊区型, 它主要是适应现代都市人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过繁杂、甚喧嚣、多污染的都市环境的需求, 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在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三是老少边贫地区型, 他主要是近年来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陆续发展起来的。
从旅游项目和活动类型看, 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观光型, 它主要是以观赏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二是参与型, 它主要是采摘旅游、购物旅游和务农旅游, 尤其是秋季采摘旅游在都市郊区最盛行, 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影响面最广;三是度假型, 它主要是到观光农园或农家“住农家房, 吃农家饭, 干农家活, 享农家乐”的体闲度假娱乐旅游。
从游客停留时间和活动空间看, 主要以近程一日游“城郊型”为主。由于中国乡村度假型旅游日前才刚刚开发, 条件还很不成熟;加上乡村旅游热点区域的城市郊区交通区位的优化, 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在增强。因此, 日前中国乡村旅仍然以短程不过夜一日游为主, 符合中小尺度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的规律。
从客源市场看, 主要以国内市场, 尤其是本地及周边都市团体游客为主, 散客和国际游客少。受距离、价格、交通、信息、旅游地的接待条件和知名度等因素影响, 参加这类特种旅游的散客和外地远程游客甚少。
二、目前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1. 规划开发不够科学, 盲目开发现象严重。
目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依然存在, 乡村旅游遍地开花。部分乡村旅游点, 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 缺乏资源论证、规划与策划。特别是由于乡村旅游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有许多乡村旅游项目仅对原有乡村资源稍加景观修改加工, 就盲目上马、批量开发, 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迅速耗损。
乡村旅游开发一般应选择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地带。城市近郊由于交通便利, 客源稳定, 区位优势明显, 因而适宜发展乡村旅游;而在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地带, 由于有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 有风景区大量的客源为基础, 因而也便于发展乡村旅游。而一些既无资源优势, 又无区位优势和客源基础的地方, 若盲目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出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本地居民对农业并不陌生, 因而也就难以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
2. 模式雷同, 缺乏特色。
中国疆域辽阔, 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地域性明显, 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农业特色。但是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 各地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雷同, 开发利用多限于果园、林地、鱼塘等类型, 开发项目也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 观赏型蔬菜园、瓜果园、花卉园、租赁果园、租赁花圃、租赁菜地、民俗观光村、民俗农庄开发较少, 耕作、栽培、牧羊、赛马、驾船、捕鱼等农事活动以及民俗资源开发不够。
3. 文化含量不够。
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往往只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 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同时, 所推出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 也往往只停留在提供食宿和餐饮的低层次服务上, 而对于那些有很强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还显得十分不够, 致使乡村旅游的游览方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 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普遍缺乏。
4. 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中国目前的乡村旅游项目大都是在一些村镇和农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 这些农户的村镇领导自然就成为了这些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显然缺乏相应的行业法律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造成服务不到位和管理工作混乱, 因而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旅游效益的提高。
三、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 根据乡村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结合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特色农产品生产等, 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地对有优势旅游资源的乡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防止出现一轰而上、产品雷同、布局混乱、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
2. 注重对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发掘及保护。
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 文化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同时, 乡村旅游也可以成为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因为要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必须在利用和发展中寻找出路, 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唤醒本民族自觉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只要科学合理地发展乡村旅游, 对当地民众进行正确、充分地引导和规范, 完全可以实现在发展和利用中保护民族文化。
3. 是要加强人员培训, 实行规范化管理。
通过人员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通过正确宣传和科学引导, 帮助旅游开发者和管理者树立正确的观念, 把握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和本质,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位。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 鼓励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为规范, 加强对经营者的检查与监督, 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4. 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 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注意保持传统文明和本地特色, 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要保持乡村的特色风貌以及当地居民良好的社会风尚, 加强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保护, 对古村民居、古树名木等文物古迹应保持原貌, 妥善维护。
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明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规范建设施工行为。乡村景区、旅游农庄内的污水、烟尘、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应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 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 把乡村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 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焕成, 刘军萍, 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2000.
[2]范春.论乡村旅游的开发[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2]杜江, 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 1999.
[3]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4]魏小安, 刘赵平, 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9.
[5]王云才.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中国自助旅游发展】推荐阅读:
对中国在线旅游发展09-12
中国旅游的发展趋势07-06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05-24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08-16
201108022011中国房车露营旅游发展论坛新闻通稿08-29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旅游发展——在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发言稿8月25日12-17
户外自助旅游05-16
金融自助10-14
自助服务10-21
自助模式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