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评价

2024-09-27

安全性评价(精选12篇)

安全性评价 篇1

摘要:根据JTG/T 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提出的评价内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路线设计进行安全性检验,对影响该项目运营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应评价结论提出了提高安全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

截至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4万km,位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中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先期修建的高速公路由于当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够完善,许多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事故频发,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新版的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引入了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其目的是要求在主体工程调整平、纵线形设计的同时,据此指导设置相应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措施。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路线线形划分了直线、平曲线、缓和曲线和组合曲线等六个检查单元进行安全研究,确定安全评价的指标,提出安全评价标准,形成安全检查要点,根据评价结果形成结论并提出工程措施。

1 长直线

直线具有最短距离连接两控制点以及线形布设方便、容易施工等优点,但由于直线线形缺乏变化,不易与地形、地物相协调,线形呆板;在高速公路行车速度较快时,更易使驾驶员感到行车单调、疲乏、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增加夜间行车车灯炫目的危险,还会导致出现超速行驶状态。 因而在设计直线线形和确定直线长度时,必须慎重选用。

1)安全标准与要求。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3.0.13条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路的直线与曲线的长度设计应合理。据国外资料介绍,对于设计速度不小于60 km/h的公路,以汽车按70 s左右的距离或设计速度v的20倍控制。

2)安全检查要点。检查是否有大于设计速度20倍的直线。如若有,检查是否必须设置长直线、中间有无插入大半径曲线的可能、是否有弥补景观单调的技术措施,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检查是否存在长直线(大半径曲线)后接小半径曲线的情况。若有,首先要求尽可能调整线形,加大曲线半径,改善线形条件;其次考虑采取有关安全措施。运用运行速度进行检查,如直线段与相邻曲线段上的车速差超过20 km/h,则需调整直线长度或曲线半径。

2 短直线

同向曲线之间插入长度不够的直线,称为断背曲线。此类曲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曲线看成反向弯曲的错觉,整个线型缺乏连续性,容易导致驾驶失误。反向曲线间直线不够,对于有超高、加宽的反向曲线,将不能实现反向变化的平稳过渡,行车也是不安全的。

1)安全标准与要求。

《规范》第7.2.2条规定:两圆曲线间以直线径相连接时,直线的长度不宜过短。设计速度不小于60 km/h时,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为宜。当设计速度不大于40 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JTG/T 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第4.2.2条(3)规定,最小直线长度评价采用运行速度计算值v85进行。

2)安全检查要点。

根据设计速度检查曲线间夹直线长度是否满足规定长度。当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值大于20 km/h时,以运行速度验算最小直线长度。

3 平曲线半径

汽车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将产生离心力。由于离心力作用,汽车将产生横向倾覆和侧向滑移,也会造成驾驶员“心慌”,引起操作失误,危及行车安全。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的曲率有关系。在同一车速条件下,曲率越大,即曲线半径越小,离心力越大。为了保持汽车运动时的力学平衡,这时曲线路段必须利用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阻力和设置超高来平衡离心力的作用,以确保汽车的行驶安全。

按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受力状况及各种力的几何平衡关系可导出下式:

R=v2127(μ+i) (1)

其中,R为平曲线半径,m;v为车辆速度,km/h;μ为横向力系数;i为路拱横坡度,一般为超高横坡度。

1)安全标准与要求。

《指南》第4.2.2条规定:设计速度对应的横坡度不变时,加大后的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运行速度对应的平曲线半径,圆曲线长度应不小于按运行速度行驶3 s的距离;设计速度对应的平曲线半径不变时,应按规定调整超高横坡度;设计速度对应的平曲线半径和横坡度调整均受限制时,应采取调控措施,以减小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差值。

2)安全检查要点。

检查采用的圆曲线半径是否与公路等级及设计速度相适应、超高与路面横向摩阻系数相协调。当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值大于20 km/h时,以运行速度进行验算,检查半径、超高是否与运行速度相协调。

4 缓和曲线

汽车由直线段驶入曲线段,其转弯半径由无限大(直线)变为某一定值(圆曲线),与汽车行驶轨迹的连续性不相吻合;由曲线段驶入直线段、大半径曲线段到小半径曲线段也是如此。为了缓和这种变化,保证行车平顺安全,需要在期间设置缓和曲线。此外,缓和曲线还能起到超高、加宽过渡段的作用。

1)评价标准。

《标准》第3.0.15条规定: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回旋线,回旋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

《规范》第7.4.3条规定: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长。圆曲线按规定需要设置超高时,回旋线长度还应按大于超高过渡段长度。《规范》第9.2.4条(2)规定:回旋线参数宜依据地形条件即线形要求确定,并与圆曲线半径相协调。当R<100 m时,A宜大于或等于R;当R接近于100 m时,A宜等于R;当R较大或接近于3 000 m时,A宜等于R/3;当R>3 000 m时,A宜小于R/3。

《指南》第4.2.2条规定:缓和曲线参数应根据运行速度v85对圆曲线半径和超高横坡度的变化作相应调整,调整时还应考虑相邻缓和曲线参数比值的均衡性。评价缓和曲线时,其长度除应满足超高渐变最小长度的要求外,还应考虑速度增加时横向加速度变化率的变化导致缓和曲线相应增长。

2)安全检查点。

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衔接处、不同半径的圆曲线过渡处等是否设置有缓和曲线,其长度是否合理;按公式R·L=A2计算出A值与上述要求比较,结合地形和线形组合要求,考虑设计是否合理。

当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值大于20 km/h时,以运行速度验算缓和曲线长度。

5 组合曲线

圆曲线有柔和的几何形态,能较好地适应地形的变化,获得圆滑流畅的线形,所以应用较广且灵活。尤其是山岭重丘地形,平曲线设置较为频繁,常常采用连续多个平曲线组成的线形。驾驶员沿公路线形为其制定的行驶轨迹前进,要不断地随线形变化而转动方向盘和换挡操作。如果平曲线组合不当,势必造成驾驶员操作忙乱,导致事故发生。

1)安全标准与要求。

《规范》第9.2.4(3)条规定: S形曲线的两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用不同的回旋线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当A2≤200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1.5;两圆曲线之比以R1/R2≤2为宜(R1为大圆曲线半径,R2为小圆曲线半径)。《规范》第9.2.4(4)条规定:卵形曲线的回旋线参数宜选R2/2≤AR2(R2为小圆曲线半径);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以R2/R1=0.2~0.8为宜;两圆曲线的间距,以D/R2=0.003~0.03为宜(D为两圆曲线间的最小间距)。《指南》第4.2.2条文说明(1):为避免相邻缓和曲线的运行速度相差过大,相邻缓和曲线参数之比不宜大于1.5。

2)安全检查点。

检查反向曲线、卵形曲线等相邻曲线半径比、回旋线参数比等是否符合要求。

6 平曲线长度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若曲线长度很短,则方向盘操作必须很快,离心力加速度急剧变化,行车安全难于保证。在交角很小的情况下,即使曲线半径很大,驾驶员也感到曲线很短,导致方向盘操作失误。因此,曲线设计中,对曲线长度和偏角都有要求。

1)安全标准与要求。《规范》第7.8.1条条文说明: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是按回旋线最小长度的2倍控制的,实际上是一种极限状态,此时曲线为凸形回旋线,驾驶者会感到操作突变且视觉亦不舒顺。一般来讲,驾驶员完成一次操作需要3 s左右的时间,因此,最小平曲线长度理论上至少应该不小于3倍回旋线最小长度。《规范》第7.8.2条规定:当路线转角不大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

2)安全检查要点。按设计速度要求,检查平曲线长度是否满足最小曲线长度;当路线转角值不大于7°时,其曲线长度是否满足要求;当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值大于20 km/h时,以运行速度验算最小曲线长度,以9 s行驶距离为宜。

7结语

依据国内现有的规范及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将公路路线设计安全评价内容划分为直线、平曲线、缓和曲线、复曲线等六个单元。对每个单元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和危险程度分析,提出了安全检查标准和安全检查要点。

参考文献

[1]JTJ 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方法与标准研究总报告[R].2003.

[3]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4]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5]JTG/T 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S].

安全性评价 篇2

项目安全验收综合评价

项目评价组依据国家、地方、电子行业相关安全法规、规范及标准,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及方法,对项目建设内容及安全管理,全面进行了现场查验、查证及综合性安全评价,现将评价分析及整改建议的要点归纳如下。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和危险源点

1、燃爆中毒、灼伤-易燃液体、氯化剂、腐蚀品、有毒有害气体等化学危险品的贮存、输运、使用部位。

2、火灾爆炸-油罐,天然气调压、输送、用气装置(锅炉)。

3、物理爆炸-锅炉、压力容器(蒸发器、冷凝器、储气罐等)、气瓶。

4、触电危险-变配电设备设施、电气线路、用电设备设施。

5、静电危害-使用、输送、贮存易燃易爆物质的管路、设施,以及火灾爆炸危险环境中的设备设施。

6、高空坠落-2m以上各类高空作业点。

7、车辆伤害-厂内运输车辆。

8、机械伤害-空压站、冷冻站、水泵房、锅炉房的各类传动旋转部位。

9、灼伤-高温设备、管路及使用激光源,红外线光源的设备、机台。

天然产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 篇3

摘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被用于天然产物的开发研究,主要包括4个阶段试验。文章综述了目前我国在天然产物安全性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并列举了这些方法在科学研究与实际中的应用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天然产物;安全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16

随着人们营养、健康和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天然的营养物质和药物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天然化学物的效益,又不致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于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被用于天然产物的开发研究中。根据我国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4个阶段试验。

1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主要用于确定测试化学物的毒性强度、性质和可能作用的靶器官,为进一步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常采用经口染毒测定LD50值,若剂量达到10克/公斤体重仍然不引起受试动物死亡,则不必继续测定。王东升等[1]按改良的寇氏法确定白术提取液小鼠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的1日最大给药量分别为100克/公斤和20克/公斤,分别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400倍和80倍。表明白术提取液较为安全,可在临床研究试用。孙蕾等[2]采用Horn实验法,经口给药,测定黑松和赤松花粉的LD50值均大于10克/公斤,确定为无毒物质。

2 蓄积毒性突变试验

蓄积毒性试验以20天喂养试验中1/20 LD50组出现动物死亡,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为强蓄积性;若无动物死亡,则为弱蓄积性。当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值大于10克/公斤体重时,则不必进行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是对受试化学物是否具有遗传毒性进行筛选,主要有Ames试验或枯草杆菌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

关于微核的首次观察可追朔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微核评估与胞质分裂阻滞技术的结合,为评价已分裂细胞中的微核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生物学方法。由于多倍体只增加染色体分离错误,而滞后的染色体会被核膜包裹并形成微核,于是检测微核中的染色粒和着丝粒就可以有效地对遗传毒性因子进行分类,如多倍体或是诱变剂[3],并且可以鉴别诱导微核的机制。Saleh等[4]研究发现,大鼠灌胃5天杀虫环,不引起骨髓细胞微核数的显著增加,无遗传毒性。孙蕾等[6,7]采用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发现赤松和黑松花粉对小鼠骨髓细胞未见明显致突变作用,无诱发菌株基因变化作用,不引起小鼠精子畸形,确定两种松花粉为安全食品。来伟旗等[5]采用Ames试验研究银杏叶提取物A(银杏叶干品)、B(黄酮含量>24%的淡黄色粉末)、C(黄酮含量>40%的淡黄色粉末)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A不引起TA97a、TA98、TA100和TA102四种菌株回变菌落数增加,B和C诱发TA97a和TA98两种菌株回变菌落数增加,结果为阳性,提示银杏叶提取物B和C中含有致移码突变物质。

3 亚慢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包括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和致畸试验。是为了观察对受试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作用的靶器官、繁殖功能的影响和对子代的致畸作用。Lu等[6]采用90天喂养试验,发现竹叶抗氧化物不诱发SD大鼠血液指标、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合急性毒性试验和突变试验结果,确定竹叶抗氧化物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并通过传统致畸试验和繁殖试验[7],发现竹叶抗氧化物对SD大鼠的繁殖没有影响,且未见任何胚胎毒性变化和致畸效应。证明了竹叶抗氧化物的安全性。

4 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是用于发现长期接受受试化学物而可能出现的毒性作用,尤其是那些进行性或不可逆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研究中一般将两年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结合在一个试验中。Hagiwara等[8]研究发现,小鼠连续饮用96周1.25%和5%的焦糖溶液后,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未呈现显著性差异。临床症状、体重及脏器重量、尿检分析和组织学特征均未出现与作用效果相关的表现,表明5%以下的焦糖溶液对小鼠无致癌作用。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目前被广为认可并得到应用的方法。其中经口染毒求LD50值是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Ames试验是致突变试验的主要检测项目,主要用于分析体外遗传突变。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是从体内角度检测外源化学物对遗传物质的影响,进行诱变剂的筛选[9],进而初步判定天然产物的安全性。随着国家对天然产物安全性管理的重视,以及百姓认识的不断提高,毒理学安全生评价方法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会对促进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东升,李锦宇,罗超应,等.白术提取液急性毒性试验[J].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5):40-43.

[2] 孙蕾,顾春丽,房用,等.黑松和赤松花粉的毒理实验和安全性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33(增刊):142-143.

[3] Terradas M, Martin M, Tusell L, et al. Genetic activities in micronuclei: is the DNA entrapped in micronuclei lost for the cell? [J]. Mutat. Res., 2010, 705(1):60-7.

[4] Saleh K, Celikler S, M A A. Lack of micronuclei formation in bone marrow of rats after oral exposure to thiocyclam insecticide [J].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10,17(4):311-314.

[5] 来伟旗,梅松,王茵.银杏叶提取物Ames试验的结果分析[J].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 68(3):25-26.

[6] Lu B, Wu X, Tie X, et al. Toxicology and safety of anti-oxidant of bamboo leaves. Part 1: Acute and subchronic toxicity studies on anti-oxidant of bamboo leaves[J]. Food Chem. Toxicol., 2005, 43(5):783-792.

[7] Lu B, Wu X, Shi J, et al. Toxicology and safety of antioxidant of bamboo leaves. Part 2: Developmental toxicity test in rats with antioxidant of bamboo leaves[J]. Food Chem. Toxicol., 2006, 44(10):1739-1743.

[8] Hagiwara A, Shibata M, Kurata Y, et al. Long-term 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test of ammonia-process caramel colouring given to B6C3F1 mice in the drinking-water[J]. Food Chem. Toxicol,1983, 21(6):701-706.

[9] Shelby M, Erexson G, Hook G, et al. Evaluation of a three exposure mouse bone marrow micronucleus protocol: Results with 49 chemicals[J]. Environ. Mol. Mutag., 2006, 21(2):160-179.

作者简介:黄秀丽,延边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活性、功能性食品与食品安全。

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研究 篇4

污水灌溉不仅可以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 也可充分利用污水中所含的作物营养元素,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此外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并可作为污水处理回用的一种有效手段[1]。但是, 随着污水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与污灌年限的延长及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污水灌溉对农田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

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就是在水体功能和水质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相应的污水灌溉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等级标准, 将不同时段的水质指标监测值与相应的各级标准值进行比较, 通过建立适当的综合评价模型来判断和识别所研究时段水质安全的等级[3]。通过灌溉安全性评价, 了解不同水域水质差别以及不同水质变化的趋势, 了解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 为水体的科学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4,5,6,7]。本文选择开封市惠济河水作为污灌引水点的样本水体, 采用标准方法对灌溉水质进行监测分析, 再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水灌溉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

1 采样方法与监测结果

1.1 采样区概况

开封市污灌面积31.94万hm2, 占全市灌溉面积的88%。开封市地处淮河流域涡河水系上游, 市区有惠济河、黄汴河、马家河等河流, 这些地表水体共同组成开封市排水水系。惠济河是开封市辖区内污染严重的河流, 年均接纳工业废水2 233万m3。惠济河两侧污水灌溉历史最长时间约有40年。开封市是典型的以种植旱作物为主的农业大市, 盛产的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为主, 经济作物以花生、西瓜、棉花为主。

2003年9月-2004年7月对冬小麦进行了清水灌溉和污水灌溉对比实验, 清水灌溉实验在河南省开封市惠北水利科学实验站进行, 污水灌溉实验在河南省开封市兴隆乡太平岗大队污灌区进行。采样区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4.78°, 东经114.51°, 位于开封市东15 km的兴隆乡太平村二组, 海拔高程68.05 m, 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3.40 m。污灌区冬春季多风少雨, 气候干燥;蒸发量1 225.4~1 316.0 mm, 全年中3~8月为相对集中蒸发期, 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69%,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67.6 h, 光温资源丰富, 无霜期210~240 d。该地区地势平坦, 地面比降约为1/2 500~1/3 000。土壤为黄河冲积平原土质, 质地为壤土或沙壤土, 有机质少, pH值为8.45~8.60, 孔隙度为43.40%~50.26%, 密度为1.32~1.50 g/cm3。自然条件在河南省平原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灌溉水质监测分析由河南省科学院化工实验室负责完成。

1.2 内容与方法

1.2.1 采样点设计与采样内容

(1) 采样点。

沿引水处的河流横断面取3个点, 即左岸、中、右岸。

(2) 采样时间。

播种、越冬、拔节、乳熟、收获5次, 灌溉前加测一次。

(3) 采样内容。

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钾、汞、砷、铅及pH值8项指标。

1.2.2 监测化验方法

(1) 化学需氧量 (COD) 。

重铬酸盐法 (GB11914-89) 。

(2) 总氮。

浓硫酸-硫酸钾-硫酸铜消解-蒸馏-纳氏比色法 (GB11894-89) 。

(3) 总磷。

钼蓝比色法 (GB/T11893-89) 。

(4) 钾。

GB13580-12-92。

(5) 汞、砷。

原子荧光光度法。

(6) 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5-87) 。

(7)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6920-86) 。

1.3 灌溉水质监测结果

采用标准方法对灌溉水质 (8项指标) 进行监测分析, 采样区引水点惠济河水体水质监测结果见表1。

mg/L

2 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

2.1 理论方法

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是现代灌溉安全性评价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用它可客观及时地对污水灌溉安全状态进行总体评价, 为监控和协调水体功能持续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8]。现行的污水灌溉安全评价方法很多[9], 有布朗水质评价指数法、普拉特水质评价指数法、尼梅罗水质评价指数法、罗斯水质评价指数法、水质质量系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均值污染指数法等。

目前我国常用的污水灌溉安全评价主要是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质量系数法和均值污染指数法等[10]。这些评价方法, 就是利用检测灌溉水质各项指标的含量, 计算水质污染的指数大小, 以确定水质污染的程度, 得出污水灌溉安全的等级。

综合污染指数法是用来表示各种污染物对地表水水质总体污染程度的一种数量指标。均值化污染综合指数法是用传统方法所得的综合污染指数, 经过均值化 (即除以相应方法所求得的综合污染指数之平均值) 后而得到的新的综合污染指数[11], 其计算式如下。

对于综合污染指数法而言, 通常先确定单项污染指数P (i, j) , 即:

Ρ (i, j) =C (i, j) /Sj (1) Ρ (i, j) = (C (i, j) -7.0) / (8.5-7.0) (pΗ7.0) (2)

P (i, j) = (7.0-Ci, j) / (7.0-6.5) (pH<7.0) (3)

式中:P (i, j) 为第i组水样j项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 i=1, 2, …, n, j=1, 2, …, m;n为水样数目, m为水样指标数目;C (i, j) 为第i组水样j项指标的实测浓度;Sj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浓度。

然后, 按照下述不同方法计算综合污染指数 (PI) 。

(1) 简单求和法。计算公式如下:

ΡΙ1 (i) =j=1mΡij (4)

(2) 算数均值法。计算公式如下:

ΡΙ2=1mj=1mΡij=1mΡΙ1 (i)

(3) 内梅罗公式法。计算公式如下:

ΡΙ3=[ (Ρij) max2+ (Ρij¯) 2]/2 (6)

式中: (Pij) max为第i组水样各Pij的最大值 (j=1, 2, …, m) ;Ρij¯为第i组水样各Pij的平均值 (j=1, 2, …, m) 。

(4) 何均值法。计算公式如下:

ΡΙ4 (i) = (Ρij) max (Ρij¯) (7)

(5) 平方和之平方根法。计算公式如下:

ΡΙ5 (i) =j=1m (Ρij) 2 (8)

(6) 平方和均值之平方根法。计算公式如下:

ΡΙ6 (i) =1mj=1m (Ρij) 2 (9)

再将以上所得值均值化, 得出新的综合污染指数PIk (i) , 其计算公式如下:

ΡΙi´ (i) =ΡΙk (i) 1nj=1mΡΙk (i) (10)

式中:PIk (i) 为第i种方法所确定的综合污染指数 (k=1, 2, …, 6) ;PIk (i) 为相应的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

2.2 灌溉水质安全分级标准

按灌溉水质均值化综合污染超标指数划分为5级, 确定水质的安全等级, 见表2。

2.3 灌溉水质安全评价标准

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2005) [12]作为评价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水作、旱作和蔬菜等灌溉用水。根据本采样区的资料, 开封市主要以种植旱作物为主, 旱作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见表3。

mg/L

3 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结果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采用了前面介绍的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计算。灌溉水体单项污染指数P (i, j) 计算结果见表4, 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结果见表5。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开封市惠济河污水灌溉安全性评价结论如下:

(1)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 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的综合污染指数PIk (i) 均在1.0以上, 处于不安全状态。但作物生长需要氮肥, 而过多的氮素又会严重污染水体, 这就要求对富氮污水农业回用时单独进行处理。化学需氧量和总氮超标的污水, 通常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是可行的, 生活污水处理宜采用强化一级处理, 达到灌溉水质要求后才能灌溉农田。

(2) 污水水体砷和铅重金属污染严重, 均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特别是砷的PIk (i) 值达到了0.947 2, 接近了不安全状态, 应引起高度重视。汞处于轻度污染, 也均处于亚安全状态。对此, 建议污灌区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建立以生物措施为主体的生态修复体系, 采用木本植物来处理污染水体。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能切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和家畜的食物链, 避免了污染物的二次污染。

(3) 一旦水体被污染, 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污染水体的净化工程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长期使用水质不安全的污水灌溉, 特别是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将对灌区土壤产生严重污染。对此, 要查明污染源, 采取源头控制的对策, 对排污总量加以限制, 遏制水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 预防水体的污染。

(4) 应加强对污灌区中未污染农田的重金属污染预防工作。严禁用工业废水等污水灌溉农田, 防止污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不能被降解、易积累、毒性大等特点, 是影响生态系统安全的一类重要污染物质, 一旦进入农田, 对其进行治理十分困难。因此, 应当实施科学污灌, 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并网安全性评价报告 篇5

自评价报告

江西省瑞金市留金坝水电发展有限公司

2008年3月14日

一、电站及设备基本情况:

留金坝水电站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西北部的瑞林镇,坝址距瑞金市城区83.5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5°45′,北纬26°10′,属赣江水系贡江一级支流梅江河中下游。坝址控制集水面积579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56.13亿m3,多年平均流量178 m/s。水库正常蓄水位146.50m(黄海高程),水库总库容6120万m3,电站设计水头6.3 m,电站装机容量为20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7000万kW·h,年利用小时3500h,保证出力2411kW,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电站建成后,将成为瑞金市水力发电系统中的骨干电站。

留金坝水电站为低坝径流式水电站,枢纽建筑物主要由砼溢流坝、砼非溢流坝、河床式电站厂房、变电站等建筑物组成。拦河建筑物沿坝轴线呈“一”字形布置。砼溢流坝布置在河床右侧及中部,厂房坝段布置在溢流坝左侧,左、右岸与山体连接采用砼非溢流重力坝。大坝坝顶高程154.80m,坝顶全长241.75m,其中溢流坝段长127m,厂房坝段长55.22m,溢流坝采用砼闸坝,共设9孔表孔溢流堰,单孔宽12m,溢流堰采用折线型实用堰,堰顶高程138.50m。溢流坝闸墩全长14m,闸墩厚2m,闸墩顶高程154.80m。每孔溢流堰设一扇平面工作闸门,卷扬机启闭,9孔共用1扇检修门,坝顶单向门机启闭。溢流坝下游采用底流消能,设置综合式消力池,消力池底板顶高程136.90m,池长25m,在消力池末端设置消力坎,坎顶高程138.90m。

留金坝水电站工程于2004年12月正式动工兴建,装有两台天津天发美联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单机10MW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型号GZTF08C—WP—480,发电机型号SFWG10—56/5230。励磁系统采用宜昌市能达通用电气股份合作公司生产的自并激可控硅励磁装置。调速系统采用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生产的TDBWST-100-6.3双微机PLC调速器。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WSJH--2000C系列监控系统。装有一台主变,采用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生产的SF9-25000/110油浸风冷变压器。装有一台110kV高压开关由,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的LW25-126高压六氟化硫断路器。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原则设计,其自动化程度满足DL/T5081-1997《水力发电厂自动化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发电机主保护设置差动保护,发电机后备保护设置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定子一点接地保护、过负荷保护、过电压保护、轴电流保护、失磁保护以及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主变主保护设置差动保护、重瓦斯保护,主变后备保护设置复合电压过电流、零序过电压、零序过电流、过负荷保护、轻瓦斯保护;厂用变压器和励磁用变压器保护均设置电流保护。

水电站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过电压保护:电站直击雷的保护,在电站主厂房3和副厂房房顶设置避雷带保护,在开关站110kV出线上装有避雷线,在110kV变电站设置1根避雷针保护;雷电侵入波的过电压保护,电站110KV电气设备采用在110KV母线上设置氧化锌避雷器保护,在主变中性点上设置避雷器保护。电站接地装置用镀锌扁铁在大坝上游库区和大坝基底敷设人工接地网,开关站接地网、主厂房接地网与人工接地网连成统一的电站接地网。

留金坝水电站与电力系统的连接采用一回路110kV出线直接并入220kV瑞金变电站,通过该变电站与系统连接。电站的运行和日常维护委托给江西三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犹江水力发电厂,并签订了运营承包合同。

二、1#水轮发电机组充水、启动试运行准备情况:

1、引水系统及流道检查:

(1)、抽干进水口拦砂坎内的水,清理进水口拦污栅前后杂物。(预计3月19日完成)

(2)、组织安装、监理、土建、业主认真检查机组流道、尾水管,无杂物;具备充水条件,关闭尾水管进人门。(3)、流道内各阀门已关闭。(4)、集水井排水泵工作正常。(5)、尾水渠清理完成。

2、水轮发电机组部分:

(1)、机组流道的各组合面均应已把合紧密。(2)、导叶、桨叶已完成动作试验,均正常。(3)、流道盖板把合严密、排气阀关闭。

(4)、发电机气隙调整合格,冷却风机试运行正常。(5)、定子、转子均按规程检查、试验合格。

(6)、机组油、水、气管路安装完成,经试压不渗漏。

(7)、机组内部消防系统的灭火管路、火灾探测器、水喷雾喷头均已安装完成。

(8)、机组内部所有的电缆均连接,各种自动化、监控、监测元件均已按设计安装、配线、调试整定,符合要求,已具备投入自动控制、监控、监测和发讯等各系统的运行条件。

3、机组辅助设备部分:

(1)、调速器、油压装置安装完成,充油、动作试验正常。(2)、励磁系统安装完成,待机组运转调试。

(3)、轴承高位油箱、轮毂高位油箱、液压泵站充油完成,各电机试运转正常,各液位、温度信号指示正确。机组高压顶起系统试验正常。油管路系统不漏油。(4)、机组制动系统安装完成,动作正常。制动管路不渗漏。

(5)、高、低压空压机试运行正常,高、低压气罐充气试压合格,气管路不漏气。

(6)、技术供水系统:供水泵、滤水器安装完成,试运行正常。

(7)、消防供水系统:水泵、滤水器安装完成,试运行正常。管路已连通到各消防点。

4、电气设备部分:

(1)、电站主结线图,1#机组连接部分的所有一次、二次设备,均已连接完成,经过检查、测试合格。

(2)、6.3KV高压配电系统,安装完成;各断路器动作试验正常,各保护定值试验、调试合格。

(3)、厂用电0.4KV系统,安装、调试合格。并已投入运行。(4)、励磁变压器、厂用变压器试验合格。

(5)、直流电源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已投入运行。

(6)、所有自动操作、保护、监控的二次电缆全部连接,调试完成。(7)、升压站主变、断路器、CT、PT、避雷器、隔离开关安装调试完成,经赣州供电公司试验合格。

(8)、全厂所有的机电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均应已和接地网可靠连接。

5、其他部分

(1)、光缆通讯、载波通讯已安装完成。

(2)、配备的各种消防器材已备齐。并按有关的要求或规定摆放。(3)、厂内外照明已投入使用。

(4)、已配备安全工器具,手电筒、应急照明灯。

(5)、运行、投产有关的机电设备的操作手柄、开关把手等,按相应系统,根据运行需要统一命名、编号,并挂好标志。

(6)、备有警告牌。特别继续施工部位跟投运设备设明显隔离标志,以提醒人员,以防误入和误操作。

6、进水口、尾水闸门

(1)尾水闸门启闭机调试、试运行正常。

(2)进水口闸门,提门门机正在安装,计划3月23日安装完成。到时就可以提进水口闸门,进行机组充水、试运行。

三、并网安全性评价自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

留金坝水电站为新建电站,1号发电机组已安装完毕,计划于2008年3月下旬并网发电。现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对电站的水轮机、发电机、电气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生产设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通过自评本电站所需的必备项目,即电气主接线及站用电系统已满足电网安全要求,110kV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升压站电气设备遮断容量满足电网安全要求。准备投产的电气一次设备交接试验项目完整、合格。发电机具有一定耐振荡能力,并具备相应的防止振荡和失步给机组造成损坏的技术措施。发电机组调速系统能满足电网稳定运行的要求。断路器、变压器和110kV线路保护装置及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满足要求,并能正常投入运行。评分项目:

1、电气一次设备:

(1)发电机:查评项目共6项,不参评4项。

发电机定、转子绕组的固定良好;定子端部固定结构、定子铁心、转子磁极等紧固良好。查阅金属检验报告各部件良好。不存在有影响安全运行的隐患。(2)变压器:查评项目共9项,不参评4项。

查阅变压器试验报告等,整体绝缘状况正常,油的电气试验合格。高压套管及油枕的油位正常。本体,散热器及套管应无渗漏油现象。(3)外绝缘和构架:查评项目共3项,不参评3项。

升压站所有电气设备的泄漏比距满足要求。

(4)过电压保护和接地:查评项目共6项,不参评1项。

避雷针的防直击雷保护范围满足被保护设备、设施和架构安全运行要求,雷电侵入波的防护符合规程要求,并满足升压站设备的安全运行。避雷器配置和选型正确、可靠。

(5)高压电器设备:查评项目共17项,不参评12项。

断路器电气预防性试验项目中无不合格项目,不存在其他威胁安全运行的重要缺陷。隔离开关操动机构的动作情况灵活、无卡涩。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电力电缆不存在严重缺陷,电气预防性试验项目中没有不合格项目。(6)站用配电系统:查评项目共3项,不参评1项。

保安电源可靠。

(7)防误操作技术措施:查评项目共9项,不参评0项。

高压电器设备装设了调度编号和设备、线路名称的双重编号牌,字迹清晰正确。

2、电气二次设备

(1)励磁系统:查评项目共7项,不参评6项。

励磁系统的强励能力满足标准的要求。调节器中的过励磁、过励磁限制、低励磁限制、无功电流补偿等功能单元按设计及定值要求投入运行。(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查评项目共18项,不参评13项。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已满足并网的要求。规程、二次图纸及各种制度齐全,保护定值整定已完成,各压板端子牌等均符合要求,同期装置正常,各电流、电压互感器测量精度均满足要求,并网继电保护装置试验及带实际开关传动试验满足《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的要求。(3)调度自动化:

本电站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遥测、遥信功能。

对通信障碍或重大故障已制订反事故措施,已制订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4)通信:查评项目共20项,不参评11项。

施及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信电源可靠,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5)直流系统:查评项目共12项,不参评1项。

各个蓄电池完好的可靠运行,蓄电池组的浮充电压、电流调节都在允许范围内,电压检测装置正常,绝缘巡检装置正常,直流系统的图纸资料均齐全,已制订直流系统的运行规程。

揭秘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技术(八) 篇6

各国化妆品法规均规定,能吸收紫外线的化妆品成分和化妆品成分的混合物(用于紫外线过滤剂的化学物,例如用于确保化妆品的光稳定性或用于防晒产品中)应进行急性光毒性和潜在光遗传毒性测试。对于潜在光致敏性和光遗传毒性的测试不作特别要求,但这类试验也常进行。

一、光毒性效应及临床表现

紫外线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形式释放的能量,根据波长范围分为UVA(315nm~400nm)、UVB(280nm~315nm)和UVC?(100nm~280nm),不同波长的紫外线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激发或催化物质产生化学作用,除用于杀菌外,过量的紫外线照射诱发皮肤光毒性效应。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光毒性皮炎:指化妆品中某些物质能增强皮肤对光的敏感性,日光照射激活此类物质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而导致皮肤损伤,与免疫无关。指甲油和唇膏中常用的着色剂,如荧光素和曙红为光敏剂。煤焦油和沥青等物质中含有强光敏性物质蒽、甲基蒽及荧蒽等,当UV照射到吸收了这些物质的皮肤时,可与皮肤发生光毒性炎症反应。长期职业接触煤焦油和沥青可形成职业性黑变病。

2、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接触光变应原物质后,在暴露于光线的部位出现的皮肤炎症反应,而在不接触光的部位则不出现这种反应。该变应性反应属于T细胞介导的湿疹样反应,表现以湿疹为特征,在暴露部位出现小疱疹和发展为大疱疹,并伴有脱屑、结痂,慢性阶段可出现苔癣样皮肤增厚。例如皮肤接触含有对羟基甲酸及其酯类物质等变应原的防晒化妆品,只要一次接触日光即可发生此类皮炎并持续1周左右。葵子麝香是重要的光变应原,皮肤使用含该香料的化妆品可引发光变应性皮炎,甚至可发展为持久性光敏反应。接触含煤焦油染料的化妆品可引起光变应性皮炎,后期可出现色素沉着,也称之为“色素性化妆品皮炎”。常见的光致敏原还有磺胺类药物、吩噻嗪、香豆素、苯胺、香皂和除臭剂中的杀菌剂三氧N-碳酸苯胺、防晒剂中的对氨基苯甲酸衍生物。

3、职业性色素加深:过度接触紫外线、日光、红外线、煤焦油及其衍生物、橡胶改良剂和防老化剂,无机砷、碳素及某些染料,或从事避孕药及氯丙嗪生产等,均有可能引起皮肤色素增多。波长越短,透入皮肤的深度越小,照射后黑色素沉着较弱,波长越长,透入皮肤的深度越大,照射后黑色素沉着较强。紫外线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引起黑色素在细胞内从底部向表面转移重新分布,造成皮肤色素增加。在UV下照射5min内,皮肤可暂时性变黑,称为晒斑反应,主要由长波紫外线UVA引起的。

4、皮肤癌:紫外线是皮肤的主要致癌因素,鳞状细胞癌和表皮基底细胞癌通常与慢性或过量的UV暴露相关。部分化学物质也能诱发皮肤癌,如多环芳烃和无机砷等还参与UV致癌作用的调控。

二、光毒性的体内实验

光敏物质的共同特点是能吸收300~750?nm波长范围的光线,吸收光能量后被激活而成为活跃状态。按照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吸收足够的光量子才能发生光化学反应。因此测定被测物质的UV/可见光吸收光谱是任何体外或体内生物系统测试光敏特性的前提。具体测定方法可参考OECD试验指南101和国家GB/T9721-2006《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光部分)》。如果摩尔消光/吸收系数小于10L/mol-1 cm-1,则该化学物质光吸收低,不可能具有光反应性。不必进行任何其它测定光化学效应的生物学试验,包括急性光毒性体内和体外试验。

1、人体光斑贴试验

人体光斑贴试验是通过在人体皮肤表面直接敷贴受试物,并同时接受一定剂量适当波长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检测诱发光毒性与光变应性皮炎的光敏剂以及检测机体对某些光敏剂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方法和一般斑贴试验一样,首先将被检物贴敷在患者背部或前臂屈侧,同时照射UVB和UVA,测定其最小红斑量(MED)。24~48h后以3/4MED的光线照射贴敷物的一半,再过48h观察结果,如果仅在贴敷物+照射部位发红,水肿或发生小丘疹(有时发生小水疱)时为阳性反应,被检物质即是光感物质。

2、光毒性动物实验

将一定量受试物涂抹在动物去毛的背部皮肤上,经一定时间间隔后暴露于UVA光线下,观察受试动物皮肤反应并确定该受试物有否光毒性。单纯涂受试物而未经照射区域未出现皮肤反应,而涂受试物后经照射的区域出现皮肤反应分值之和为2或2以上的动物数为1只或1只以上时,判为受试物具有光毒性。

三、急性光毒性的体外替代方法

传统的皮肤光毒性试验以动物试验为主,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光毒性的体外替代试验得到发较快的发展,急性光毒性效应已找到完全替代动物试验的方法。目前经过验证的光毒性的试验方法共三项,分别是体外3T3光毒性中性红摄取试验(3T3-NRU-PT)、红细胞光毒性试验(RBC-PT)和重建人体皮肤模型光毒性试验(H3D-PT),后两种方法是3T3-NRU-PT有效和重要的辅助方法,能弥补3T3-NRUPT的某些不足。其它未经验证的方法是酵母试验的光鸡胚试验。3T3-NRU-PT是这三种方法中的核心测试法,是目前国际标准和法规要求的光毒性测试的唯一方法,但在我国还未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当某一化学物的潜在光毒性不能由3T3-NRU-PT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时,还可以用另外两种体外方法RBC-PT和H3D-PT。

1、3T3成纤维细胞中性红摄取光毒性试验(3T3 NRU-PT)

本试验方法建立的基础是比较有或无非细胞毒性剂量的刺激性光照射情况下化学物的细胞毒性。细胞毒性是以受试物在光照射处理24h后,与受试物浓度相关的细胞摄取活体染料中性红的还原量来表示的。加有不同浓度受试物的3T3细胞在96孔板中孵育1h。然后,暴露在紫外线/可见光(有效UVA剂量为1.67mW/cm2)50min,24h后测试中性红在540nm处的光密度值。同时,加有相同化学物的第二块板放在暗处做对照板。通过剂量-反应曲线的非线性拟合模型计算使细胞活性抑制50%的受试物浓度(IC50)。结果分析可采用两种计算模型。一种是光刺激因子(PIF),定义为测得的无UVA照射和有UVA照射时IC50值的比,另一种是平均光效应(MPE),即比较化学物在有UV光和无UV光时获得的剂量-反应曲线下面积,通过数学分析导出数值。如果PIF<2或MPE<0.1时,预测“无光毒性”;如果25或MPE>0.15时,预测“有光毒性”。

德国Battelle实验室最早用人的类皮肤细胞进行体外光细胞毒性试验,后来,Beiersdorf(德国汉堡)实验室用开发了Balb/c 小鼠成纤维细胞3T3 NRU-PT光毒性试验方法。ZEBET的统计学家开发了PIF预测模型,汉堡大学的Holzhütter等开发了MPE预测模型。借助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可提高检测的标准化和效率。3T3-NRU-PT试验于2004年正式作为指南TG 432发布,并被EMEA(欧洲药品管理局)、美国FDA和日本政府认可作为监管用途。2008年中国将其转化为国家标准(GB/T21769-2008)并用于化学品光毒性检测。

2、联合血红细胞光毒性测试(RBC-PT)

光溶血是一种简单快速的筛选光敏感物质的体外技术,结合血红蛋白氧化可在人体细胞水平上筛选光敏物和研究光毒性作用机制。目前标准化的RBC-PT方法测定红细胞的两个终点,即光溶血和甲基化-血红蛋白(met-Hb)形成,包括光溶血和血红蛋白光氧化两个试验。实验中将化学物质与红细胞接触,暴露于光线一段时间,在525 nm处测定吸光度评价光溶血作用,630nm处测定吸光度评价met-Hb的形成。预测模型为两个判定值,通过检测光溶血因子(PHF)和最大吸光度值来确定化学物质的光毒性。PHF≥3.0判定为光溶血阳性,最大吸光度值(delta)ODmax≥0.05 判定为met-Hb形成阳性。

验证研究认为,RBC-PT测试与体内试验终点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光动力学反应机制的信息(甲基化血红蛋白形成表明I型反应,光红细胞溶血效应是原发性的II型反应)。用红细胞的另一个优点是其对太阳光的短波UVB有耐受性,使PBC-PT测试能较长时间地暴露于高剂量的UVB下,以充分获得光毒性机理的信息。RBC-PT试验已完成COLIPA/ ECVAM的双盲测试条件下的预验证和验证,有待被认可为急性光毒性体外测试的标准方法。目前RBC-PT已用于欧洲(德国)、日本的一些实验室,中国质检和部分从事体外检测的实验室也开展此项检测。

3、人体三维皮肤模型的体外光毒性测试(H3D-PT)

三维重建皮肤模型不仅可替代动物实验用于皮肤刺激性的检测,还可用于体外测试替代光毒性动物实验。3D皮肤模型可从商业途径获得或实验室自制,前提是只有严格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模型才能用于体外毒性试验。以EpiSkinTM皮肤模型为例,该模型由成人角质细胞经体外培养分化形成多层人体表皮结构。完整的检测试剂盒包含12个表皮单位、必须培养基和无菌培养板。先将含EpiSkin皮肤的培养置于培养箱中备用。一块板用于无光照条件下的不同浓度的待测化学品的测试(类似人工皮肤模型的皮肤刺激试验),另一板用于有光照条件下的不同浓度的待测化学品的测试。2h后去除受试物,用无细胞毒性剂量的光线照射2h。最后进行细胞活性测定(MTT法)和IL-1α的测定。如果导致细胞毒性增加25%以上或者IL-1α释放量之差≥40 pg/ml,则这个化学物就被预测为具有光毒性,如果一个化学物即没有引起细胞毒性增加25%,也没有引起 IL1>40pg就被预测为无光毒性。

H3D-PT法的优点在于由于重建皮肤具有代谢活性,因而可以对受试化学物质的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但是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局部途径进入皮肤、但通过系统途径(例如口服或注射暴露)在皮肤具有足够生物利用度的光毒性物质不能检测,也不能检测需要重复暴露后才能造成光变态反应的弱光反应化学物。H3D-PT试验不能作为评估化学物光毒性的独立方法,但可作为3T3-NRU-PT试验的补充方法。

4、未验证的替代方法

酵母试验(yeast assay):哺乳动物细胞和细菌对于长时间的紫外线特别是UVB暴露过于敏感,限制了其在光毒性和光遗传毒性试验中的应用。厌氧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一种真核生物,具有对太阳光暴露或水溶性化学物长时间暴露相对不敏感的优点,不管水溶性受试物是油状还是膏体状,甚至是氧压极低的情况(如油状或奶油状)都可以检测。与哺乳动物细胞和其它试验生物相比,利用啤酒酵母检测化学品的光毒性相对简单和经济,可以快速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厌氧酵母增殖试验是基于化学物质与细胞、器官或DNA的光动力学反应,通过比较光照和非光照条件下,检测与化学物质接触24h后的细胞增殖率或克隆形成能力来评价光照下化学物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光鸡胚试验(photo hen’s egg test,PHET):利用鸡胚胎卵黄囊的血管系统,将非毒性浓度的受试物作用于鸡胚,在5J/cm2 UVA照射下观察24h内胚胎存活、膜脱色和出血等毒性指标。Neumann用该方法检测异丙嗪、血卟啉、环丙沙星和8-甲氧基补骨脂等已知的光毒性阳性物质获得理想结果。PHET试验能用于光敏剂的筛选。

四.光遗传毒性

目前已知的光化学遗传毒性致癌物是用于牛皮癣治疗的8-甲氧补骨脂(8-MOP),此外,几类化学物质,如氟喹诺酮药物、补骨脂类、吩噻嗪类或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的化合物(如卟啉及其衍生化合物)经光线激发后能诱发遗传毒性作用。总体上大多数标准化的体外基因毒性试验方法都能适用于光遗传物质毒性测试。

因为已知的光遗传毒性化学物全部都是通过基因断裂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基因突变,因此建议优先进行光裂变遗传效应(染色体畸变或微核)试验,如光-染色体致畸变试验(Photo-Chromosome Aberration,P-CAT)和光微核试验(Photo-Micronucleus Test,PMNT),要比预测基因突变的测试方法如光-Ames测试法(PhotoAmes Test,P-Ames法)和光-胸腺嘧啶激酶测试法(Photo-Thymidine Kinase Test,P-TKT)重要。此外,光彗星试验(Photo-Comet Assay, P-Comet)作为一项发展前景良好的辅助试验,可提供化合物光遗传毒性特性的有用信息。虽然上述方法都在实验室常规运用,但目前为止这些光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还没有通过正式的验证。P-MNT法和P-Comet法正处于实验室间正式验证评估阶段。

五、光变态反应

对于光变态反应,由于体外无法模拟潜在变态反应复杂作用机理,目前还没有预测潜在光敏性反应的有效体外测试方法。与皮肤致敏剂体外多肽结合反应类似,一种模拟光致敏感物与人血清蛋白共价结合的体外方法有望成为筛选方法。鉴于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法)已被OECD认可用于皮肤致敏的测试,光局部淋巴结测试法(Photo Local Lymph Node Assay, PLLNA)可转化为评价光敏性反应的测试方法。同样,其它研究中的测试皮肤致敏的体外方法和组合试验,如重建皮肤模型试验、人树突细胞系活化试验,一旦这些方法被认可,这类方法可能同样适用于光照条件下的致敏作用测试。

【参考文献】

程树军,焦红.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

GB/T21769-2008 化学品 体外3T3中性红摄取光毒性试验方法,2008.5

Bernerd F, Asselineau D. An organotypic model of skin to study photodamage and photoprotection in vitro. J Am Acad Dermatol.2008,58:s155-9.

Brendler-Schwaab S, Czich A, Epe B, et al. Photochemical genotoxicity: principles and test methods. Report of a GUM taskforce. Review. Mutation Res.2004, 566: 65-91

Jones PA, King AV, Earl LK, et al. An assessment of the phototoxic hazard of a personal product ingredient using in vitro assays. Toxicology in vitro.2003, 17, 471-480.

结 语

现有的光毒性试验策略基本来源于指南欧盟委员会指令67/548/ EEC B.41 附录V,对于大多数化妆品原料,只需测试是否具有急性光毒性就可以了。第一步应采用验证过的体外光毒性试验,如果检测不出潜在光毒性,下一步可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而不需要进行任何光毒性体内动物试验。3T3 NRU光毒性试验能测定大多数光变应原、光基因毒素和光刺激物。因此,3T3试验在化合物浓度达到100μg/ml的条件下获得的阴性结果,是该物质不具备负光生物学效应的良好证据。鉴于已经有体外替代方法成功获得验证可用于监管目的,因此,欧洲从2000年起,不再允许用动物进行急性光毒性体内实验。2004年国际间达成了可以用体外方法测试急性光毒性的一致意见。3T3-NRU-PT成为核心测试法,必要时可以补充另外两种体外方法RBC-PT和H3D-PT。虽然H3D-PT方法还没有通过正式验证,但目前在化妆品企业中,通常3T3-NRU-PT试验获得阳性结果的化学物,再用H3D-PT方法进行测试,可评估化学物人体皮肤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对于新化妆品原料或化学品,有必要了解其光变态和光遗传毒性/光致癌性信息。但是鉴于目前尚无检测光变应性和光遗传毒性/光致癌性的体外或体内方法。因此,可以从了解化学物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光生物学信息开始,采用化学分析UV/可见光吸收谱可用于预筛选,那些具有明显光吸收的物质可能也具有光化学反应,应当进一步测试其光毒性(采用上述3T3-NRU方法)。如果筛选试验结果为阳性,应进行蛋白光结合和光氧化的体外筛选试验。如果受试物质是一种有效的光氧化剂,则该物质倾向于光刺激性而不是光变应性。如果光结合试验为阳性,则预期该物质可能不具有光变应性,进一步的光变应性试验可不进行。如果受试物质在无显著的光氧化的情况下能与蛋白结合,则预期该物质具有光变应性。必要时可组合经皮肤渗透试验,以了解化合物是否经皮肤代谢后才具有光毒性。

安全性评价 篇7

随着我国近年来LNG行业的发展,行业的安全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由于LNG低温易挥发,且易燃易爆,一旦发生泄漏,极容易造成爆炸事故,对周围环境、人员和设备造成巨大的危害[1],例如2009年2月6日12时许,上海洋山深水港LNG项目工地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工人1死16伤,因此对LNG行业的安全评价就尤为重要。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评价法一种最早的指数法,在石化行业的安全评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3,4]。近年来随着LNG行业的蓬勃发展,道化学法在LNG储罐的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5,6,7,8,9],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考虑到围堰尺寸与风速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围堰尺寸和风速对LNG储罐泄漏扩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道化学方法提出改进方法,使其能够更好的应用于LNG储罐的安全评价,同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的分析程序

道化学指数评价法以工艺单元为基本的评价单位,分析单元内的主要危险物质,确定一般工艺危险性和特殊工艺危险性。评价涉及物料化学性质(活泼性、毒性等)、反应类型、物料输送与储存、装置安全性等各个方面,根据具体工艺单元信息按照相应的指数选取规则设定参数,最终获得一个工艺单元的危险系数[10]。应用该评价法可以计算任意工艺单元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以此对该工艺单元进行安全相对分级,帮助用户对该工艺单元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有一个直观认识[11]。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分析程序如下[12]:

①依照设计方案选择最适宜的工艺单元,所选单元应在工艺上起关键作用,并可能对潜在火灾、爆炸危险具有重大的影响;

②确定每一工艺单元物质系数(MF),工艺单元中特定物质的物质系数可从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指南中查得;

③按照F&EI计算表,采用适当的系数值后,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特殊工艺危险系数和工艺单元危险系数;

④用工艺单元危险系数和物质系数的乘积确定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⑤确定暴露半径并计算评价工艺单元周围的暴露面积;

⑥确定在暴露区域内所有设备的更换价值,并列出设备清单;

⑦根据MF和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确定危害系数;

⑧由暴露面积与危害系数的乘积求出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基本MPPD);

⑨应用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1·C2·C3)于基本MPPD,确定实际MPPD;

⑩已知实际MPPD,确定最大可能停工天数(MPDO)和停产损失(BI)。

2 对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评价法的改进

2.1 道化学法评价LNG储罐安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尽管道化学法已经较为完善,但在对化学工业及石油化学工业的评价过程中因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使评价结果出现些许偏差。通过研究LNG储罐的道化学公司方法评价过程,并且结合对60m3立式LNG储罐泄漏扩散的Fluent模拟结果,发现道化学法在评价LNG储罐安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1.1 未考虑围堰尺寸对爆炸范围的影响

如图1所示为运用Fluent模拟立式储罐泄漏扩散得到的不同围堰尺寸下爆炸范围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图可知围堰尺寸的不同,会影响LNG储罐泄漏扩散后的气体爆炸范围,由研究结果可知爆炸范围随着围堰尺寸的增加而增大,爆炸范围的越大,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所造成的影响区域就越大,由此可见围堰的尺寸大小会对事故区域大小造成影响,因此在安全评价过程中需要将围堰尺寸对事故后果的影响考虑在内。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围堰爆炸范围面积随时间变化进行拟合,得到爆炸范围A、围堰大小的特征系数k与时间t的关系:

式中,A为爆炸范围,m2;k为围堰内部面积与立式储罐横截面积之比;t为时间,s。

2.1.2 未考虑风速对危害后果造成的影响

如图2所示为运用Fluent模拟立式储罐泄漏扩散得到的不同风速条件下爆炸范围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图可知LNG储罐泄漏扩散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变化往往会造成泄漏扩散过程中有关参数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风速越大,爆炸范围越小,则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的影响区域也随之减小,因此在安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LNG储罐所处环境风速对事故危害后果造成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价。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不同风速条件下爆炸范围面积随时间变化进行拟合,得到爆炸范围A、风速的特征系数c与时间t的关系:

式中,A为爆炸范围,m2;c为风速大小与立式储罐直径之比;t为时间,s。

2.2 对道化学评价方法的改进

针对以上提出的不足之处,结合前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小型立式LNG储罐的道化学安全评价方法做出如下改进:

1)设置围堰尺寸的安全补偿系数Ck

根据式(1)计算出不同k值下最大爆炸范围,并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近似曲线,如图3所示,同时拟合得到如式(3)关系式:

式中,Amax为最大爆炸范围的面积,m2;k为围堰内部区域面积与立式储罐横截面积之比。

由此确定补偿系数Ck与k的关系如图4所示,对曲线拟合得到式(4)。

式中,Ck为围堰尺寸的安全补偿系数;k为围堰内部区域面积与中小型立式储罐横截面积之比。

在评价过程中,将Ck作为一个因子添加到道化学公司评价法的安全补偿系数中来获得改进后的安全补偿系数,并以此进行后续评价。

2)设置风速补偿系数Cc

根据式(2)计算出不同c值下最大爆炸范围,并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近似曲线,如图5所示,同时通过拟合得到如式(5)关系式:

式中,Amax为最大爆炸范围的面积,m2;c为风速大小与中小型立式储罐直径之比。

由此确定补偿系数Cc与c的关系如图6所示,对曲线拟合得到式(6):

式中,Cc为风速的环境补偿系数;c为风速与中小型立式储罐直径之比。

在评价过程中,将Cc作为一个与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类似的环境补偿系数,以此进行后续评价。

3 举例应用

以单个60m3 LNG立式储罐作为评价对象,运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危害进行评价。首先按照传统评价方法的流程对LNG储罐单元物质系数、工艺单元危险系数以及安全补偿系数进行计算,得到如表1结果。

运用改进后的评价方法对工艺单元评价,储罐围堰为长宽均8m,高度1.5m,由此可计算出围堰内部区域面积与储罐横截面积之比k为8.05,根据式(4)计算得到Ck=0.886;储罐所处区域风速为2.5m/s,由此可计算出风速与储罐横截面积之比c为0,83,根据式(6)计算得到Cc=0.914。应用以上补偿系数对道化学法修正后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

观察表2可发现:①在工艺单元设计过程中采取一定安全措施后,危险等级由非常大降低至中等,说明设计过程中遵守“三同时”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安全设计能有效降低工艺单元的危险性;②采用修改后的道化学法评价得到的结果与修改前的结果相比更加精确,这会有效减少后续评价的工作量,同时在实际生产中也会有效节约资源。

4 结论

针对道化学方法在LNG储罐安全评价中未考虑围堰尺寸与风速影响的问题,本文运用CFD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围堰尺寸和风速对中小型立式LNG储罐泄漏扩散影响展开研究,发现泄漏扩散的范围随围堰尺寸增大而增大,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同时根据模拟结果规定围堰尺寸补偿系数Ck与风速补偿系数Cc用以改进道化学方法,经实例验证后发现修正后的道化学方法适用范围更广,能够更加灵活准确的对LNG储罐进行安全评价。

摘要:液化天然气(LNG)做为清洁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LNG加气站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发展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对LNG加气站选址与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围堰尺寸与风速对LNG泄漏扩散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道化学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立式LNG储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罐泄漏扩散的范围随着围堰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这种变化规律在进行评价时应充分予以考虑;通过规定围堰尺寸补偿系数Ck与风速补偿系数Cc,改进道化学评价方法,使其在LNG储罐安全评级的应用中更准确灵活。

关键词:LNG储罐,道化学,安全评价,围堰尺寸,风速

参考文献

[1]庄学强.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泄漏扩散数值模拟[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刘杨,李晓凤,姜志勇,等.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在轻烃储罐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2):5509-5512LIU Yang,LI Xiao-feng,JIANG Zhi-yong,et al.DOW s fire and explosion danger index evalu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light hydrocarbon tank[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2,(22):5509-5512

[3]董影超,宋文华,谢飞.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定量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01-104DONG Ying-cai,SONG Wen-hua,XIE Fei.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 of LPG tanks[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Nankaiensis,2010,(1):101-104

[4]赵成建.DOW分析法在原油罐区安全评估中的应用浅谈[J].广东化工,2011,(5):46-47ZHAO Cheng-jian.Application of dow chemical fires and explosive index analysis method in oil depot safety evaluation[J].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2011,(5):46-47

[5]王凤琴.LNG接收站安全评价软件的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9

[6]黄睿.LNG、L-CNG加气合建站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2

[7]张冀东.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在LNG加气站储罐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15):40-41ZHANG Ji-dong.Application of dow chemical fires and explosive index analysis method in safety evaluation on LNG tank in filling station[J].Inner Mongolia Petrochemical Industry,2012,(15):40-41

[8]王如君.LNG燃烧动力船三维建模及爆炸事故模拟[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12(9):73-77WANG Ru-jun.Establishing 3D model and simulating explosion accident of LNG powered ship[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9(12):73-77

[9]任常兴.基于火灾场景的大型浮顶储罐区全过程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1):68-73REN Chang-xing.Study on whole-process risk precaution framework for largefloating roof tanks based on fire scenario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10(01):68-73

[10]张啸雷,马昕,张贝克,等.道化学安全评价法的改进及其软件实现[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0,39(1):83-86ZHANG Xiao-lei,MA Xin,ZHANG Bei-ke,et al.The evolution of DOW security-evaluation and its computerized[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Gas,2010,39(1):83-86

[11]王文和,於孝春,姚资国,等.催化裂解装置危险性分析与风险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6:415-418WANG Wen-he,YU Xiao-chun,YAO Zi-guo,et al.Analysis of hazard and risk evaluation for RFCC equipment[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Gas,2006:415-418

谈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 篇8

1 如何做好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评价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收集和整理好影响煤矿通风基础资料, 是做好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基础性工作, 而煤矿测风数据的测量和计算, 更是评价煤矿通风安全的必备材料之一。根据煤矿矿井工作实际, 测风数据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用风区域的风量, 二是可能存在的漏风区域, 三是低风速区域的风量数据。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处理, 可以判断发生火灾、煤尘、瓦斯危险的概率, 得出安全性评价结论及潜在危险, 从而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下面从四个方面开展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评价工作进行说明。

1.1 基础资料评价。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 (以下简称《安全规程》) 规定, 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建立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 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并做好记录;设置安全生产机构, 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安全生产人员和装备;填绘及时反映实际情况的图纸;等等。对矿井通风基础资料进行评价, 就是要逐项对照《安全规程》提出的要求, 检查其规定的各种制度措施、硬件是否齐全, 是否按要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各种安全抽查、检查。另外, 开采煤层的自燃发火性、开采煤层的煤层爆炸性、煤矿瓦斯、二氧化碳等级鉴定鉴定结果, 也是反映煤矿存在有无灾害的基础性资料之一, 根据《安全规程》规定, 煤矿企业每年要对矿井进行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鉴定, 经省行业管理部门审批后, 报省级煤矿机构部门备案。

1.2 测风数据评价。

《安全规程》要求“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 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煤矿企业必须把测风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开展, 使测风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地反应矿井通风状况。开展测风工作时, 进行测风的地点应该包括进风井、回风井, 采 (盘) 区进、回风巷, 采掘用风点进风巷、回风巷, 主要进风巷、回风巷。测风时, 还要注意测量风门、风桥等可能漏风区域, 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隔角、角联巷道等低风速区域。由于瓦斯容易在巷道内低风速区域积聚, 所以此区域应作为管理重点。外部漏风进入回风井, 会对矿井的通风效率造成影响, 而内部漏风则可能给有自燃发火性煤层矿井的开采带来严重的自燃发火隐患。测出数据后, 要根据数据《安全规程》的规定计算出矿井所以用风点的风流和风速, 并及时判断出是否满足矿井安全需要。因为紊流可及时将矿井下面出现的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出, 也可及时将产生的粉尘等易燃物带走, 故必须使井下风流呈紊流状态, 也就是要将井巷中的风流和风速控制在大于《安全规程》规定的最小风速之上。但是, 过大的风流和风速, 也容易造成矿井粉尘飞扬, 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因此井巷内风流和风速必须低于《安全规程》规定的最高风流和风速。

1.3 通风系统评价。

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方法、通风方式和通风网路的总称, 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可分为分区式、对角式、中央并列式等, 《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要求开采有瓦斯喷出或有煤 (岩) 与瓦斯 (二氧化碳) 突出危险的煤层时, 严禁任何两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矿井通风系统图必须标明风流方向、风量和通风设施的安装地点, 必须按季绘制通风系统图, 并按月补充修改;多煤层同时开采的矿井, 必须绘制分层通风系统图。设立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出发点是保障煤矿井下各用风地点风流稳定, 对煤矿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评价的目的, 主要是根据通风系统的特点, 判断留设岩柱或煤柱是否满足该矿通风系统的要求, 风桥、风窗、风门、密闭等通风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矿井负压是否符合要求, 矿井的风机、反风设施是否符合要求。要使煤炭采掘用风地点实现独立通风和通风稳定, 必须设计出合理的采 (盘) 区通风系统。

1.4 自然风压评价。

在煤矿生产中, 由于井口高低差别、井巷风流温度差, 通常会造成空气密度差异, 这种差异我们称之为自然风压。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的影响, 是随着开采深度及通风负压的增加而增加的, 当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负压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 矿井通风计算就必须考虑自然风压的影响。对于矿井来说, 自然风压是一把“双刃剑”, 它有时可以帮助矿井通风, 有时却会阻碍矿井通风。《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50215-94) 》规定, 进、出风井井口的标高差在150m以上, 或进、出风井井口的标高相同但井深400m以上时, 宜计算矿井的自然风压。评价自然风压时, 自然风压的计算要结合矿井的负压、供风等实际情况, 才能为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的影响作出正确评价。计算自然风压时, 既要尽可能反映实际情况, 又要便于计算, 并以满足矿井主扇风机的选型为最终目标。在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期间, 对由1台主要通风机担负全矿通风的矿井, 必须打开井口防爆门和有关风门, 利用自然风压通风;对由多台主要通风机联合通风的矿井, 必须正确控制风流, 防止风流紊乱。

2 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评价结论

通过对煤矿矿井基础资料、测风数据、通风系统、自然风压等内容进行评价评价、计算和判断, 我们可以进一步对矿井开拓开采对矿井通风的影响因素、井下各用风地点对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的影响因素、影响矿井通风的矿井灾害因素进行排查防范, 判断矿井自然风压对矿井通风的影响程度, 采取措施对矿井低风速区域、高风速区域进行有效管理, 对矿井漏风地点、大小、危害性质等作出细致的说明, 进而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评价系统。

3 如何确保煤矿矿井通风安全

对煤矿矿井通风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 最终目的是防微杜渐, 确保安全生产。除以上阐述的几点评价措施外,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采取必要措施, 进一步确保实现煤矿矿井安全生产。

3.1 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要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树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最大效益、安全就是效率的观点, 切实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要逐渐建立和完善各种安全监察管理制度, 制定出台严格的监察条例并加大执行力度, 采取不打招呼、明察暗访的方式, 定期和不定期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检查, 发现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一定要严格要求停产整顿。

3.2 煤矿企业要严格控制串联通风, 根据《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制度和技术标准, 做到正规合理、可靠稳定, 杜绝二次串联通风。在生产工作中, 要根据矿井生产变化的需要即时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与协调, 以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实现。要严格执行局部通风机械有计划断电制度, 有局部通风机工作的部位, 要安装有矿井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的瓦斯传感器, 杜绝无计划断电, 保证安全生产。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 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力度。

总之, 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是一项对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状况进行检测, 从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矿井工人生命安全的手段, 是一项长期而永恒的工作, 是矿井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煤矿企业在提高通风技术水平的同时, 企业自身及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矿井通风的评价管理工作, 研制和开发具有支柱作用的、适应井下特殊生产活动的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理论、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问题, 这对于抑制安全事故特别是特重大事故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摘要:作为煤矿矿井生产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在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矿井通风系统是否良好, 是否完善合理, 对矿井节能降耗和抗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矿井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生产,评价

参考文献

[1]崔岗, 陈开岩.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 1999, (12) .

[2]汪西荣.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应用及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06.

谈综合医院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篇9

1.1 研究背景

近十几年来, 从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 2008年中国5·12汶川大地震, 到2011年日本福岛海啸引发的核污染, 世界范围内公共突发事件频发, 造成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社会安全受到威胁。而对于防灾、减灾的行动与研究, 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2005年, 世界减灾会议通过了《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框架》, 总结了各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经验, 并确立了2005年~2015年全球减灾工作的战略目标和行动重点。由于医疗设施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各有关方面也先后开展了针对提高医疗设施应对突发事件救治能力的探索。世界卫生组织和泛美卫生组织一直在倡导安全医院的研究和相关项目建设, 许多进行安全医院研究的国家和组织认为利用安全医院建设, 可以抵御或减轻公共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2008年5月美国于拉斯维加斯召开了医疗设施应对突发事件的课题研讨会。日本于阪神地震后召开医院设计抗震性能的课题研究会, 世界卫生组织与泛美卫生组织于近年编写了针对拉美地区的安全医院的手册等。

1.2 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安全医院的定义, 安全医院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和发生后, 能够利用本身的设施开展救治服务的医疗机构。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 安全医院不仅包括医院的建筑、结构、机电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也包括应急预案的准备、物资的配置、医护人员的应对等各个方面。在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减灾行动中, 医院由于自身具有的救治生命的特点, 在减灾、救灾行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这也对医院的安全性规划与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现有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 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对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 可以提高医院自身抵抗风险能力, 通过评价诊断, 发现医院存在的安全隐患, 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完善;第二, 对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 为建立区域应急救治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条件。根据区域中不同医疗机构的安全等级, 确定在灾害和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时承担的救治任务, 便于合理有效的利用医疗资源, 提高应急救治的效率;第三, 对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 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撑。

2 安全性评价内容

医院的安全性既包括传统的安全概念, 如医疗设施内防盗窃、防偷盗婴幼儿、防病人滑倒坠落、防不法分子破坏等, 也包括非传统安全, 例如:自然灾害、工业交通事故、传染病、恶意暴力攻击等。医院的安全性涵盖环境安全、建筑安全、结构安全、室内环境安全、给排水安全、电气安全、信息安全、医疗气体安全、射线防护等各个方面。例如, 对于地震灾害的应对措施, 不仅包括结构系统安全设计, 也包括非结构系统 (隔墙、吊顶、外幕墙、门窗、机电设备等) 的安全设计。对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 不仅包括现有医院, 也包括新建的医院项目。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 评价的内容也有所差别。

2.1 现有医院的安全性评价

对现有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 主要是针对医院现有的基础设施、设备、物资、人员、应急预案等的评价, 通过评价, 可以对薄弱部位进行改造完善, 通过安全等级的判定, 确定其在灾害和突发事件过程中可以承担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与人们通常认定的大型医院的重要地位观念不同, 在加强应急救治和快速反应的体系建设中, 偏远地区和中小型医疗机构对减少灾害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有更为广泛和更加快速的作用。

2.2 新建医院项目的安全性评价

对于全新建设的医院或者现有医院的新建工程, 在前期策划和设计阶段就引入安全医院的设计理念, 从总体规划、平面布局、体型选择、结构形式、机电系统设置等各方面, 针对各类风险进行规划设计, 并考虑应急预案与转换措施, 提高医院的抗风险等级, 从而满足突发事件时开展医疗救助的需要。

3 评价体系

3.1 安全指数评价标准

针对医疗机构的安全性评价, 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是对医疗机构的各项设施、系统的状况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评估, 划分不同级别;定量评价则需要通过实测数据、分析模拟结果进行评估, 其评价体系更复杂, 且不便于操作。

现有的安全指数评价标准, 是按照医院重要程度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职责的不同划分为四个安全等级:安全A级:灾后可用, 这是最高的一级, 要确保设施在灾害后能够继续开展救治服务, 此类医院可作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的医疗救治中心, 一个地区可以设置1个~2个。安全B级:灾后可修, 即在灾害发生之后, 经过紧急修复就可以恢复使用。此类医院可作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一个地区设置4个~6个。安全C级:灾后关闭, 在灾害或紧急事件后, 不考虑使用该设施。安全D级:需改造修复, 即该医院的安全级别太低, 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再进行重新评定。

3.2 建立我国的安全医院评价标准

参考国际已有的医院安全指数评价标准, 结合我国医疗体系的实际情况, 建议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 建立我国的安全医院评价标准。考虑与绿色建筑等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安全医院评价标准的等级可以按照星级由高到低划分为:安全三星、安全二星和安全一星。达到安全三星的医疗机构作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医疗救治中心, 承担紧急救治、指挥调配的任务;达到安全二星的医疗机构作为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 承担部分紧急救治的任务, 并配合医疗救治中心开展相关救治工作;达到安全一星的医疗机构仅满足平时的医疗服务的安全性要求,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考虑使用。未达到安全星级评定的医院, 存在安全风险或隐患, 需要进行相应的修缮改造。

我国安全医院评价标准的评价条款设置可以根据安全等级不同分为:达标项———必须满足的条款;一般项———根据安全等级不同满足不同条款数量的要求;优选项———推荐采用的新技术、新系统、新的构造措施等。

评价条款内容应包括:医院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安全、结构安全、室内环境安全、机电系统安全性 (给排水系统、采暖与空调通风系统、电气系统、弱电系统) 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考虑医院应急预案的设计、物资储备、人员演练等方面的内容, 对医院在面对不同灾害情况下的应急救治能力作出整体性评价, 并以此为依据, 对已有工程进行改造、对新建工程优化设计。

3.3 安全性评价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通过安全医院评价标准的评定, 可以明确各医疗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从而确定其在区域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承担的救治任务, 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治体系;可以发现现有医院设施的安全性薄弱环节, 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完善, 提高医院抗风险能力;可以增加医院的应急反应能力, 提高救治效果。

有研究表明, 如果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安全医院的要求, 建造一所安全医院所需要增加的投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多。据估算, 在新的医院等医疗设施建设时, 如果从方案设计阶段就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抗灾能力和应对措施, 所增加的费用不会超过4%, 而该医院具备了在紧急情况期间继续提供医疗服务、完成救治任务的能力。对于现有医疗设施的非结构部分的安全性改造, 其费用仅约占医院投资的1%, 但保值率可达90%。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已受到日益关注。安全医院将在未来突发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 不仅是新建的医院, 原有已建医院建筑安全性也已成为公众的关注点。因此建立我国安全医院评价标准将有力提高医院的应急救治能力, 填补国内安全医院评价体系的空白, 提高我国医院设计水平与整体品质。

摘要:分析了现有医院进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论述了现有医院及新建医院项目的安全性评价内容, 并探讨了建立安全医院评价标准的意义及应涵盖的主要内容, 对提高医院的应急救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工艺和设备安全性评价探析 篇10

关键词:化学工艺,设备,安全

1 化学工艺的设计

化工工艺的设计是保证化工生产实施的前提, 因此化学工艺的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同时为了保证生产安全, 防止意外发生, 及时发现并改进设计存在的不足也是很有必要的。

化学工艺设计中的基础资料较不完整, 这些资料通常来源于科研单位的试验数据及相关资料, 但是未经过工业生产的检验, 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都较低。

通常化工设备的种类较多, 对设备的功能设计也有较严格的要求, 而且设备投资较大、管道较多, 对物料的处理也较严格, 因而对管道设计也有特殊的规定。

此外, 化工设计的周期很短。为了降低建设周期, 快速占领市场, 化工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设计周期, 形成了一边设计一边建设的局面。而且建设的规模不同, 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投资, 通常会严格按照标准去设计, 然而为了有效地获得所需的工程数据, 就需要规模较大的设计。尽管化学工艺设计具有这些特点, 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 合理地控制化学工艺设计的危险值得我们重视。

2 化学装置安全的状况

通常应用在化工生产中的原料、半成品和产品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 因而化学品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化工生产安全, 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

针对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化工装置中出现的爆炸、火灾等危险做出了定量评价。但是若能明确地区分化工装置的事故风险, 定量评价的方法就会得到认可和推广, 从而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化学事故的发生。

此外, 化工生产中的流程和设备中也存在很一定的安全隐患。若不了解装置内物料的性质、工艺的生产过程及生产设备存在的危险等, 会影响到对设备危险定量评估的准确性。

3 化工装置安全评价的内容

一般而言, 化工装置存在的危险性有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第一类危险是指在设备内的物料、系统和生产工艺中存在的爆炸、火灾及中毒等危险。通常这类危险对人身或生产设备不会产生直接的危害;而第二类危险是指不能有效地控制第一类危险所产生的结果, 通常它会直接危害到人身、生产设备及建筑物。

由于化工装置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了第一类危险, 若确定了相关产品和生产工艺后, 这类危险是不能改变的。为了有效地预防第一类危险发展为第二类危险, 采取一定的预防促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定性安全评价化工装置的生产设备及工艺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 设备在反应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常反应过程、物料的运输、冷却、干燥等形成了化工装置的操作过程, 同时容器里不仅发生化学反应, 还发生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影响, 因而反应器在化工装置中处于核心地位, 选择反应过程, 对化工装置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 操作较稳定、生产能力较强、安全性较高, 在化学生产过程中应当首选。但是对于不同的问题,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间歇工艺生产过程较简单、可操作性较强, 在实际操作过程可以使用精确度不高的数据, 同时还具有生产周期较短、通用性较强等优点。在安全生产过程中, 不能单纯地归结于生产技术的落后, 因为它对产品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且化工产品较短的生命周期、反应速较慢的化工过程都易结块, 在化工过程中需要经常清洗, 因而间歇工艺是最明智的选择, 同时也是达到安全生产的唯一选择。

3.2 反应线路的安全性

一种反应通常有不同的工艺路线, 我们要关注的就是哪种线路可以减少危险物质的量。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无害的、低危险的物料代替有害的、危险的物料, 缓和过秤的可刻度, 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3 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性问题

装置在化学反应中有时会出现高温、高压等偏离正常运转状态的现象。从安全角度而言, 控制装置压力, 如安全阀、排泄管、通风管等装置的设置会影响到安全系数。此外, 稳定装置和紧急控制装置的存在与否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物或泄漏物, 这些物质存在一定危险性, 进行安全处理是很重要的, 如设置排水设备、排水器、废气等的处理设备。

为了预防那些高危险、重要的操作发生爆炸、火灾的危险, 采用全自动控制系统、联动机构或联锁机构, 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维修的安全性、人身的安全性、救护设施也是需要考虑的。

3结束语

化工工艺的设计是保证化工生产实施的前提, 因此化学工艺的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执行。同时应该系统、综合、全面地进行化工装置定性的安全性评价。此外, 结果的安全性对风险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了有效预测风险还需要评价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正确的评价方法和强烈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滨, 高强, 索继栓.C4、C5烯烃制乙烯丙烯催化技术进展[J]分子催化, 2006, (02) .[1]王滨, 高强, 索继栓.C4、C5烯烃制乙烯丙烯催化技术进展[J]分子催化, 2006, (02) .

[2]朱明慧, 王红秋.国外丙烯生产技术最新进展及技术经济比较[J]国际石油经济, 2006, (01) .[2]朱明慧, 王红秋.国外丙烯生产技术最新进展及技术经济比较[J]国际石油经济, 2006, (01) .

[3]张宝坤, 蔡克霞, 高小山.化工设备腐蚀破坏原因及预防.腐蚀与防护, 2001.[3]张宝坤, 蔡克霞, 高小山.化工设备腐蚀破坏原因及预防.腐蚀与防护, 2001.

[4]亢永斌.浅淡化工设备的腐蚀与防腐措施.山西化工.2004.[4]亢永斌.浅淡化工设备的腐蚀与防腐措施.山西化工.2004.

[5]张志宇, 段林峰主编的《化工腐蚀与防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张志宇, 段林峰主编的《化工腐蚀与防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王敏.化工设备防腐方法浅析.2002.[6]王敏.化工设备防腐方法浅析.2002.

[7]蒋军成.化工安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1.[7]蒋军成.化工安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1.

[8]廖学品.化工过程危险性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0:7-79, 171.[8]廖学品.化工过程危险性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0:7-79, 171.

[9]万志文, 陆明亮.浅谈危险性可操作研究[J], 广东化工, 2005, 32 (1) P6-8.[9]万志文, 陆明亮.浅谈危险性可操作研究[J], 广东化工, 2005, 32 (1) P6-8.

[10]徐伯洪, 闫慧芳, 梁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P5-9.[10]徐伯洪, 闫慧芳, 梁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P5-9.

关于水电站推行安全性评价的初探 篇11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性评价;有效措施

0.前言

我们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安全生产已进入依法管理、依法生产的轨道,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分析、预测发电企业生产设备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概率的高低,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受控程度进行评价,提高反事故工作的预见性和安全投资效益,达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建立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发电企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开展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系统一贯坚持的生产方针,为了有效地开展反事故工作,防患未然,几十年来,不斷强化安全管理。但同时也不容否认,时至今日从总体上看,电力企业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似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不少单位事故发生前,似乎“平安无事”,事故发生后却暴露了很多存在已久并且完全有可能提前发现和消除的隐患。有些单位虽然事故前,感到安全生产如履薄冰,但究竟哪些地方最易爆发事故,爆发什么事故,却心中无数,结果也难免事故突然到来。开展电站安全性评价,就是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提出的课题,目的就是想通过安全性评价,提高电站对事故的预见性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它不是想当然的产物,而是反事故工作的客观需要。

(2)安全系统工程认为,生产过程中总是会发生事故的,并且可能造成人及物的损失,其原因是客观上存在着危险性,在一定条件下,对危险性失去控制或防范不周,便会爆发事故。其实事故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是有规律性的,具有一定的发生概率,如果摸清了它的规律,就可以预测它,进而控制它。要控制事故,就必须抑制危险性,而要抑制危险性就必须对它有较深的认识,充分揭示危险性的存在和它发展成事故的可能性。为了对危险性进行评价,看看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是否需要改变设计方案,是否需要加强技术措施,改变原材料的使用或是安装什么安全设备,同时对改变后的系统危险性会得到怎样的抑制或消除,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安全性评价。

(3)安全性评价包括危险性辨识和危险性评价两个部分,当前者用于安全性评价时尽可能要有量的概念,以便于比较。如果能够明确事故发生概率的大小及损失的严重程度,其乘积就是所谓的风险率,进行定量的安全性评价就更精确了。危险性辩识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危险性进行反复的校核,看一看还有什么新的危险性,在系统运行或运转过程中,危险性会有什么变化。关于后者,为了衡量危险性,需要有一个标准,这就是该企业为了完成好安全生产工作,自己所制定的奋斗目标值或主管单位下达的安全指标。为了达到安全指标,就得把反复校验过的危险性定量结果和界限值即安全指标进行比较,如果在界限值以内即认为是安全的,界限值以外则必须采取措施改正。最后还要确认一下危险性存在的程度,以便彻底消除事故。

2.推行安全性评价活动的有效措施

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是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为此,要想在公司下属电站推行安全性评价活动,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公司系统内宣传安全性评价工作。安全性评价工作能实际的反映各单位在生产设备、劳动环境、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使评估工作有针对性、有捷径,能够避开盲目性,工作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对本电站安全基础进行自我诊断的有效手段,是为电站领导者正确组织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的最佳途径。它采取了事前查找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的管理方法,消除危险源,提高了安全工作的预见性,达到了超前预防事故的目的。将安全性评价与事故后的分析总结、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新型管理机制。今后我们要将安全性评价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例行工作,为分析安全状况,查找事故隐患,为站领导正确组织安全生产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搞好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上级领导对全体职员生命的保护、对国家和集体财产的保护,是按照《安全生产法》,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法对市场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如何做到这点还需领导决策层的意见和具体实施。安全性评价工作包含的三方面内容恰恰全面具体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证电站安全生产,为省公司在按市场规律生存、发展,做好电力供应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2)分解任务。安评工作是全员工作,不是靠几个人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全体职工积极投入,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利用一定时间,要求每名职工都按照岗位责任制深入现场,对所管辖设备标志、名牌、渗漏点等进行检查;回来后再按照所管辖设备大小修记录核对是否存在诸如:绝缘程度、特性曲线等临界超标问题,重新返回现场进行特性试验和检查。

(3)加强对查评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使其能够在安全性评价中准确地查找问题。安全性评价工作搞好了确实能够促进工作的进步,但如果有一个工作人员水平有限或没能够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将会对以后管理中的决策、方向出现大的问题偏差,不能将有限的精力、经费用到点子上而耽误时机。

(4)重视评价整改工作。安全性评价重在整改,查评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查评发现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认真进行整改,达到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注意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实施安全性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吸收国际标准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融合各方面管理要求的适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

(6)实行闭环动态管理。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安全性评价工作实行闭环动态管理,以保证安全性评价落实到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我司应结合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1次自查整改,每2年由上级调度机构组织进行1次专家评价工作。要把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日常生产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改进调度系统的安全绩效。

3.结语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的思考 篇12

1 对该办法内容的思考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务院颁布的地震安全管理法规, 结构分为总则、附则和内容共7章。该办法采用了刑法典的结构模式, 条理清晰、内容简洁。

1.1 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单位的资格要求

该办法要求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资格的单位必须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格证书。国家省级以上国家机关必须具备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条件, 同时具有从事地震安全研究或者与之相关的地理学、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人员时才可以申请该资格证书。

1.2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范围

该办法的管理范围包括国家重大工程、遭受地震侵袭后存在引起其他灾害可能的建筑或设施、省级以上具有重大文化经济价值的设施。

1.3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报告的审核

国务院和各个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审查资格的单位的分工不同——国务院主要负责国家重大工程、跨省级以上行政区划的设施和设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报告单的审核;其他报告由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审查资格的单位进行审核。

1.4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的监督

各级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审查资格的单位对报告进行研究后, 根据该办法的规定决定工程地震安全性能的高低。

1.5 违反该办法的惩罚

违反该办法的惩罚方式主要是罚款, 罚款金额在1万~5万之间不等, 根据行政相对方的违法情况作出适当的处理。该办法不仅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管理范围内的单位作了违法规定, 还对监督单位的违法行为作出了相应处理。依本法规定, 各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审查资格的单位因玩忽职守或者徇私枉法, 没有及时对违反该办法的单位进行处理, 给国家、人民和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 应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行政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

2 对该办法执行情况的思考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最终要落实在实际的管理中。

2.1 执法依据

我国法律法规繁杂, 确定时间有先有后, 在某些方面的规定上经常会发生竞合。而且在实际生活中, 建筑设施、交通设施等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质量安全违法情况, 单靠《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进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案例处理中,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是主要的执法依据, 但是各个建筑工程也有自己本身的安全管理规定。那些规定中, 大多数也包括对地震安全性的评价, 所以执法依据也包括各个建筑工程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此外, 《防震减灾法》以及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行政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是该办法执行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防震减灾法》是主要的标准型法律依据, 其他的关于地震安全的法律法规, 例如地方政府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他法律中关于地震安全防护的规定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操作性。另外,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方式, 例如罚款、拘留, 同时还对各个处罚办法的执行力度作了细致的规定。

2.2 执法主体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的执法主体为具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的水平, 并且具有相应资格的各级地震工作单位。《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防震减灾法》和其他有关地震安全评价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主要执法主体是市县级地震局、省级地震局、中国地震局。这些地震工作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交通工程、工业工程、生命线工程、通讯工程、能源工程或其他重要工程的地震安全评价、检测、指导、验收工作。

2.3 执法内容

在实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的执法中, 大多数违法行为没有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建设工程进行检验和验收。根据该办法的规定, 各地地震工位单位承担的工作内容包括:必须定期对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单位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抽查和管理;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根据该办法记录的数据进行审核管理;定期对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资格的地震管理工作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核、确认。

2.4 执法行政行为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执法行为主要有行政监督和行政处罚两种。所谓“行政监督”, 就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规定给予的职权, 单方面主动适当了解行政相对方对法律、法律、规章、办法、规范性法律文件等的遵守、执行情况。行政监督具有强制性。依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进行的行政监督,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执法纠纷, 指出行政相对方的违法行为, 并勒令其改正, 既维护了该办法的权威性, 又降低了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同时还能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 改善我国的执法环境;行政处罚就是在发现行政违法行为后, 行政执法部门在勒令其改正后仍不悔改, 国家对这些行政相对方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 例如罚款、拘留等。在执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时, 应用行政处罚可以震慑其他蠢蠢欲动的人员, 进而使其他人员自觉遵守《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3 结束语

按照规定, 所有的建筑、设施都应该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的审查,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我国法治建设刚刚起步, 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基础薄弱。因此国家不仅应该制订严格的法律规范, 还应该确保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法执行。

摘要:由于地震是重大的自然灾害, 可预测性小, 所以地震预防是关键。2011年, 国家颁布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对于该办法的理解, 仅仅局限文字表面是不够的, 必须深入到该办法的执行上去。对这一办法的执法情况作了深入调研和深刻分析。

关键词:行政主体,安全性评价,管理法规,行政处罚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给料机设计计算下一篇:心电图运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