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投资

2024-10-03

个人理财投资(精选12篇)

个人理财投资 篇1

投资理财行业是目前我国新兴的产业, 对提高我国居民经济收入以及向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经济迅猛发展, 投资理财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成为了限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理财规划对满足我国居民个人投资理财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现状

(一) 居民理财需求大幅提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乡居民的总体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资金的剩余闲置促使了人们寻找更多资金保值增值的途径, 而投资理财很好地抓住了这部分居民的实际需求, 促进了理财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发生, 对经济建设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理财讲解活动以及投资观念的理性化发展, 理性的投资理财正在不断地深入到各个阶层, 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对投资理财的热衷正在与日俱增。

(二) 盲目进行投资理财活动

由于投资理财属于风险投资的一种, 因此并不能保证每笔理财行为最后都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收益, 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投资理财行为时需要具有极为清醒的认知, 对可能的风险以及预期收益能够进行合理的掌控以保证自身的经济收益和相关权益。然而由于我国居民对投资理财行为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区, 而相关理财公司也有意无意的引导造成了目前居民盲目进行理财活动, 影响了最终的经济收益, 与理财公司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经济纠纷问题, 爆发的矛盾冲突比较剧烈, 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干扰, 是目前我国居民个人投资理财活动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三) 未形成明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我国居民在面对投资理财问题时, 通常将其与银行储蓄相混淆, 没有明确的理财观念, 对理财行为的认知还不深刻, 也是目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银行储蓄所面临的风险较小, 但是经济收益较低, 而且执行的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利率;投资理财则是经济收益较高, 采用了浮动的收益率来进行资金的运作, 但是实际运作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较高。我国居民在此问题上认知程度较低造成了理财行为的发生完全没有清醒的认知, 当意识到之间的差距时, 往往理财行为已经发生, 如果更改则需要支付较高的赔付违约金, 严重影响了公民自身的经济收益和心理平衡, 造成了与理财公司的冲突较为剧烈。

(四) 理财公司业务透明度较低

目前, 由于我国理财公司的日常工作方式为驻点方式, 即蹲守各个银行网点, 对前来进行储蓄的居民进行理财活动及方式的宣传讲解来争取客户进行理财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财工作人员经常夸大宣传, 投资收益率较高等居民比较关注的方面经常被提及, 而相关的风险因素则避之不谈, 对居民投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讲解较为细致而理财公司承担的责任则不讲解或者简单讲解, 一切以促使客户签单为主, 理财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理财活动及业务透明度较低, 所造成的经济纠纷也较为繁多, 是目前我国各理财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亟待解决。

(五) 行业发展规范标准不健全

由于投资理财行业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 相较于发达国家完善的监管运营体系, 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关法律约束规范及标准存在着较大的空白导致居民个人理财面临的风险程度较高。图1为我国理财行业工作流程图。

在理财的规范运行流程中, 主要问题集中在想客户进行理财产品介绍时, 严重的夸大宣传, 为客户制定的理财方案并不具有严谨性以及科学性, 导致居民理财收益与实际宣传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 而合同条款的制定与实施对客户不利, 往往客户经常处于不利位置, 霸王条款较多, 行业发展亟待规范。

二、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规划原则

(一) 听取专业投资理财分析师的建议

相关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操作实施, 目前我国理财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造成理财市场的不规范发展, 产生的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居民在面对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时, 首先需要听取相关专业人员的分析与建议, 继而来确定此款理财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理财需求, 其相关收益以及风险是否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科学合理的制定理财规划, 确保投资理财能够收到较好的经济收益, 促进自身的资金增值。目前我国境内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多, 收益也不尽相同, 在客户选择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截止2012年我国境内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我国境内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较多, 所面对的风险系数以及经济收益也不尽相同, 客户在选择时往往无从下手, 参考相关人员建议往往能够保证自身的投资理财科学规范, 相关的专业人员也会详细讲解理财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给予自身专业化的建议, 促进投资理财行为的理性发生, 保证理财行业发展能够有序规范。

(二) 准确地分析收集数据

在进行投资理财活动时, 良好的投资习惯就是事先收集准确的理财数据及相应的收益资料情况, 通过详实的数据信息来保证投资理财能够获得比较良好的经济收益。如近期我国主要理财产品经济收益较高的类型详见表2。

理财数据收集工作在现代网络社会下已经不再是困扰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因素,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收集相应的信息, 同时加入到官方讨论群组或者相关专家的讲堂中, 充分提高自身投资理财能力, 树立良好的理财习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咨询专家等方式来获得有益的帮助已经成为了目前投资理财经常采取的方法, 取得的效果也相对比较显著, 因此在此方面的准确工作需要居民能够独立完成, 以适应今后投资理财的发展要求, 为自身切身利益负责。

(三) 理性对待收益率

我国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收益率过分看重而忽视了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导致最终理财收益与自身的心理预期产生了较大的落差。因此在实际的投资理财中, 居民要对收益率保持理性的认知, 从思想上加强风险意识的防范观念, 综合全面的去考虑投资理财行为, 确保自身的利益能够有效的得到保障。而如何培养理性的投资认知, 就需要居民个人在实际中养成良好的投资理财习惯, 通过上述的原则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加深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 深入分析理财产品的具体运作过程以对最终的收益率具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理性的思维需要长时间养成, 而且需要不间断的进行深化拓展, 不断丰富自身理财知识以及掌控风险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的面对出现的问题, 运用各种途径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 驾驭财富

财富是我国居民通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也是居民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在面对着财富的积累时, 需要具有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财富, 进而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理财产品的购买, 促进财富增值。居民个人在面对外来理财产品以及金钱的诱惑时, 需要自身能够具有良好的认知以及驾驭能力, 充分做到不沉溺于金钱的欲望之中, 摆脱财富的困扰从而丰富自身的内在财富, 真正成为财富的主人, 继而通过良好的驾驭使用来获得身心的满足, 既增加了自身钱包的分量, 也提升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居民个人在面对理财产品及行为时, 所展现的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富裕程度, 还体现出了自身具有的综合实力, 独特的个人魅力。

三、居民个人理财规划

(一) 培养现代理财观念

理财观念并等于买了理财产品就成功掌握了理财方法, 而是需要不断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中学会正确面对诱惑, 继而将自身的理性思维运用在理财行为之中, 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理财。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理财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必然会引起生活方式的变革, 因此需要我国居民个人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要求, 充分提高自身现代化理财意识, 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

(二) 针对自身不同人生阶段选择理财产品

理财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如何科学的规划投资理财, 就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自身所处的人生阶段来进行理财产品的选择, 为今后人生发展提供保障基础, 推动自身全面发展 (见表3) 。具体为: (1) 青年阶段, 刚刚走入社会, 对理财的投资认知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承受了较高的风险, 但是由于年轻人具有足够的时间从头再来, 所以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此时配置了高风险的股票理财产品, 将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为以后发展打下基础; (2) 成长阶段, 伴随着收入的提高, 相应的理财意识初步形成, 此时配置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能够帮助此年龄段人群资本快速增值, 累积财富; (3) 黄金阶段, 财富的高峰期, 但是随着地位上升困难, 未来的收益呈现了降低的趋势, 因此此阶段的理财结构更趋于平衡, 相对的风险承受能力降低, 理性化投资特征明显; (4) 退休阶段, 此阶段随着前期的财富积累, 人生阅历以及理财意识已经成型, 在享受人生的过程中, 保守型理财是最佳的选择。人生所处不同阶段必然导致需求的不同, 因此在实际的理财产品选择过程中将会随着阅历以及工作经验的增加而趋于理性, 在选择理财产品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 保证投资理财行为科学合理, 这对于我国居民个人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性的理财规划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亿平:《我国城镇普通居民个人理财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周安榆:《浅析我国居民个人应如何进行投资理财规划》, 《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期。

[3]胡太行:《浅析家庭投资理财的现状和对策》, 《中外企业家》2013年第9期。

个人理财投资 篇2

作者:金投网

无论哪一种投资理财,其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对所有资产和负债的有效管理,使其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投资理财是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就个人而言,投资理财与每个人的理想、目标密不可分,进一步说投资理财是为你的理想和目标服务的。否则,你就成了钱财的奴隶。你的钱财可能很多,但你存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却很小。

一、个人资产分析

1、什么是个人资产分析:个人资产分析就是弄清楚自己(个人或家庭)的资产状况,摸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家产(即个人净资产值是多少)?

个人净资产=个人资产总值-个人负债总值

个人资产总值=流动性资产+投资性资产+使用性资产

个人负债总值=短期负债+长期负债

2、流动性资产:是指现金、活期储蓄、短期票据等能及时流通使用、兑现的货币或票据。

3、投资性资产:是指长期储蓄、保险金、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投资性货币或票据。

4、使用性资产:是指住宅、家具、交通工具、书籍、衣物、食品等以使用为目的的各类物品。

* 以保值、增值投资为目的的房产应属于投资性资产。

* 以保值、增值投资为目的的收藏品也应属于投资性资产。

5、短期负债:是指一年内应偿还的债务。

6、长期负债:是指一年以上偿还的债务。

7、个人资产负债率:

个人负债总值

个人资产负债率=----------*100%

个人资产

8、如何把握个人资产负债率:

A、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个人的收入负债比有多大,当收入与负债比超过一定范围时,应该引起注意,适当减少一些个人债务,以免造成一定的债务压力。

B、根据债务的偿还期限、偿还能力,尽量将自己的债务长中短相结合,避免将还债期集中在一起,到时自己无能力偿还。

C、根据债务的用途、收益,高风险投入的债务以少为好,有稳定收益的可以多借些,没有收益、是消费性借债以长期为好。

二、个人收支分析

1、什么是个人收支分析:个人收支分析就是弄清楚个人(家庭)的平时收入与开支情况。

2、个人收入:(指平时每月收入)个人收入=月工资、奖金收入+长期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投资性收入+其它收入

3、个人支出:(指平时每月开支)个人支出=日用支出(食、住、行)+常用支出(家居、衣物、书籍等)+备用支出(教育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其它支出

4、个人收支损益: 个人收支损益=个人收入-个人支出

损益值>零:个人日常有一定的积累。

损益值=零:个人日常收入与支出平衡,日常无积累。

损益值<零:个人日常入不敷出,要动用原有的积蓄或借债。

5、个人收支损益平衡的控制:

A、增加收入的来源和渠道,即“开源”。

B、减少盲目消费和不合理消费,即“节流”。

三、理财目标分析

1、什么是个人理财目标:个人理财目标就是在一定期限内,给自己设定一个个人净资产的增加值,即一定时期的个人理财目标,同时有计划地安排资产种类,以便获得有序的现金流。

2、个人理财目标的分类:

A、按时间长短:短期目标(1年左右)、中期目标(3-5年)、长期目标(5年以上)

B、按人生过程:

个人单身期目标:开始工作到结婚之前

家庭组成期目标:结婚到生育子女之前

家庭成长期目标:子女出生到子女上学之前

子女教育期目标:子女上学到子女就业之前

家庭成熟期目标:子女就业到子女结婚之前

退休前期目标:退休以前

退休以后目标:退休以后

3、个人理财目标的制定:

A、要适合自身的条件(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日常收入、家庭、子女等)。

B、要符合自己人生各个阶段的要求。

C、要长、中、短期目标相结合。

4、个人理财目标的内容:时间明确、数字具体

5、个人理财目标的修正:个人理财目标制定好后,不是就一成不变了的,而应根据实施的情况、具体的环境背景,适时地作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切合自身实际的要求。

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年),对自己原来所制定的理财目标进行一次修正。

6、如何具体制定个人理财目标:

根据每个人自身条件和不同的人生经历,合理制定短、中、长期理财目标。

四、理财计划分析

1、什么是个人理财计划:个人理财计划就是当个人理财目标制定好后,应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个人理财计划和实施步骤。个人理财计划即是理财目标的细划、理财投资步骤的落实。

2、个人理财计划的制定:

为达到个人理财的目标,在理财计划中,要明确各个理财投资步骤和投资工具。

A、在个人理财投资计划中,可以是只有一个投资步骤、用一种投资工具:

理财投资开始>(就一种投资工具)>实现目标

B、也可以有几个投资步骤、用几种投资工具:

理财投资开始>(第1种工具)>(第2种工具)>(第3种工具)>(第4种工具)>实现目标

C、也可以同时有几个投资步骤、用几种投资工具: 理财投资开始>(第1种工具)>(第2种工具)>(第4种工具)>(第7种工具)>实现目标

(第3种工具)>(第5种工具)>(第8种工具)>实现目标

(第6种工具)>(第9种工具)>实现目标

只有准确地判断投资理财环境,才有可能较好地使用投资理财工具,投资理财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

实用科学。

3、个人理财计划的实施:

对于每一个理财投资步骤都去认真地实施,不要轻易地终止或改变。

4、个人理财计划的修改:

根据理财计划实施情况、理财目标的实际性、自身条件、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个人理财计划作相应的修正。

5、个人理财计划的具体制定:

个人投资的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 篇3

[关键词] 分析 个人投资 金融投资行为理论

Individual investment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analysis

FengTao GengZhiMin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stitut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securities research center;

[abstract]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sychology,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process as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Follow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the idea on Chinese stock market,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to our country financial investment affect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key words] analysis individual investment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theory

一、金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

金融投资行为理论悄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其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方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金融投资行为理论以期望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为其理论基础,并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模型:

首先,BSV模型。BSV模型认为,人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存在两种错误范式:其一是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数据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这种偏差导致股价对收益变化的反映不足。另一种是保守性偏差,投资者不能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预测模型,导致股价过度反应。

其次,DHS模型。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有信息和无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存在着过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归因。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自己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有偏的自我归因则使他们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号。随着公共信息最终战胜行为偏差,对个人信息的过度反应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就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反转。

再次,统一理论模型。统一理论模型区别于BSV和DHS模型之处在于: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机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认知偏差方面。该模型把作用者分为“观察消息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观察消息者根据获得的关于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赖于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动量交易者”则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其局限是他们的预测必须是过去价格历史的简单函数。

最后,羊群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羊群行为是符合最大效用准则的,是“群体压力”等情绪下贯彻的非理性行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两种模型。在序列型模型中,投资者通过典型的贝叶斯过程从市场噪声,以及其他个体的决策中依次获取决策信息,这类决策的最大特征是其决策的序列性。非序列型则论证无论仿效倾向强或弱,都不会得到现代金融理论中关于股票的零点对称、单一模态的厚尾特征。

二、对金融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分析

1.多为投机心理,短期行为严重

我国很多证券投资者入市并不是看重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价值,而是企图从中获取超额回报。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这类人群多是为赚钱买卖差价进行短线操作;只有少数投资者进入股市是为了获得公司分红收益;38%的投资者因有闲置资金而,把股市看成是一个长期投资场所。高比例的企图赚取短期收益群体的存在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博取短线利润群体的过大是我国证券市场行情波动幅度.惊人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造成证券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投资者入市动机上分析,就已经预示着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短期行为比较明显。

我国个人投资者更多的是短线投资、投机,而没有把股票作为长期的投资。另一方面,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诱发了一部分人的赌博心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由于证券投资者容易产生羊群效应,使这种市场短期行为具有很强的蔓延性,从而极大地加重了投资者孤注一掷的心理,一旦认为找到了机会,就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顾,冒险参与高风险的证券投资活动。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我国投资者的短期行为特征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冒险心理和投机短期行为。

2.投资承受能力差

调查显示,我国个人投资者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参与证券市场的时间普遍较短,证券投资意识很强,但投资经验相对缺乏,股市投入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投资者对投资股市的“情感依托”强烈。

3.对股票专业知识了解不足

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主要通过朋好友的介绍、股评专家的讲解以及报刊、杂志的文章等获得;在做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大多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在投资决策的方法上,两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和深度挖掘。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价投资失误时,往往将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上市公司造假,以及庄家操纵股价等,而只有少数个人投资者认为是自己的投资经验或投资知识不足;大部分投资者对新出现的金融品种如开放式投资基金的认知程度有限。

三、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过多,政策因素、大户操作因素,这说明中国股市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对于市场是有效的基本假设;同时,投资者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符合经典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对于风险总是厌恶的基本假定:在收益时,股民表现出对已有收益的贪婪,以及赌博心理,而在被“套牢”时,又宁愿苦苦等待,以待反弹机会.这些特点都说明中国股民的投资心理符合金融投资行为理论的期望理论。

参考文献:

[1]何问陶王金全: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及述评[J]南方金融, 2002,(12)

[2]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当代经济科学, 2001,(04)

[3]杨胜刚吴立源:非理性的市场与投资:行为金融理论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01)

个人投资者股市投资收益分析 篇4

个体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包括资本利得 (即买卖价差) 和利润分配 (包括送股、配股和现金股利) 。而对于投资者整体而言, 资本利得 (对投资者整体而言即市值的变动) 和送股、配股等改变股本的分配方式并不属于其收益。这是因为二级市场在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增发和配股完成之后, 即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市值的变动不增加或减少市场投资者整体的财富, 只是财富在不同个体投资者之间的转移;因此, 代表投资者对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未来收益现值预期的市值, 即表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对投资者整体而言, 什么是其投资收益和成本呢?显然, 二级市场的资金流入即是投资者整体的收益, 资金流出即是成本, 资金净流入即是净收益, 净收益与流通市值的比值即是投资收益率。现实中, 二级市场的资金流入即是上市公司的实分现金股利, 对投资者而言还要扣除所得税。而资金流出一般认为包括证券公司收取的交易佣金和政府收取的交易印花税。但是随着我国基金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基金公司收取的基金管理费数额也相当可观, 而且也是从投资者资金中流出的部分, 因此, 对投资者整体而言, 投资成本应该包括佣金、印花税和基金管理费三部分。本文将我国股市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投资的收益与成本, 以我国上市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为投资收益, 以佣金、印花税和基金管理费为投资成本, 计算出1991年~2007年我国股市投资者收益率, 结果表明历年来对投资者整体而言其投资收益都是亏损的。

一、投资者收益与成本分析

(一) 投资收益本文用流通股股东实际分得的股利扣除所得税表示投资者整体的投资收益, 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中, 流通比例=流通市值/总市值, 支付率=支付股利/利润总额, 税后流通股股东股利=支付流通股股东股利× (1-税率) , 2005年前投资者按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5年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规定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 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因此2005年后:

税后流通股股东股利=支付流通股股东股利× (1-50%×税率)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1991年~2000年数据引自《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1月号, 其他数据计算自中国证监会网站及中国证券报。

(二) 投资成本对投资者整体而言, 投资成本包括佣金、印花税和基金管理费三部分, 历年的数据如表2。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由于我国的基金从1998年开始才得到比较规范的发展, 所以基金管理费数据只取到1998年。

根据以上分析, 流通市值表示投资者整体的投入资本, 税后现金股利表示投资收益, 佣金、印花税和基金管理费表示投资成本, 则第t年投资者收益率RIEt为:

其中, Dt表示流通股股东第t年税后现金股利, Ct表示第t年佣金总额, St表示第t年印花税总额, Ft表示基金管理费用, Mt表示第年流通市值。

根据上式计算投资者收益率, 结果如表3。

作为分析的对比标准, 下面给出了年度的平均存款利率, 如表4。三者的比较如图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历史数据计算所得。Rd代表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利率, Rt代表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

二、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 对股市投资者整体而言, 投资者收益率全部为负, 投资者总体上是亏损的, 并且在股市比较活跃的年份, 投资者损失更严重。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现金股利支付率较低由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大股东及内部人控制问题, 公司利润分配更倾向于送股配股等形式, 现金股利派发率很低, 仅约20%-30%, 只有个别年份达到40%, 远低于发达国家股市。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所得。

(二) A股换手率居高不下由表5可知, 我国的A股换手率一直都比较高, 最高的年份可以达到8倍以上。较高的换手率使我国股市投资者缴纳了巨额的佣金和印花税, 投资者投资成本高。

(三) 基金管理费资金流出效应显现近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间接参与股市, 我国的基金资产规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基金公司收取的基金管理费也相当可观, 成为了投资者一笔不小的费用。

参考文献

[1]胡荣才、姚宏建:《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收益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2]胡荣才、许涤龙:《交易成本对投资者收益率的影响》,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个人理财投资方案 篇5

针对目前市场上投资种类繁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风险掌控和承受能力的限制,迫使我们尽快对广大投资者选择一种风险接近于零的理财产品——黄金投资!

随着我们由传统的首饰型金店向传统型金店的转变,也使我们需要更负责任的对广大投资者建立其黄金理财的理念和增强黄金理财的意识。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广大的投资者从知道黄金理财到了解黄金理财,从而树立起“藏金与民,富民强国”概念,达到黄金产品(金条和金币)销售的目的。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让投资者真正了解黄金理财是我们金融拓展部责无旁贷的职业使命,为此作出黄金讲座的计划。

二、讲座目的、主题

1、目的

让广大投资者了解到黄金理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天一金行成为温州投资者做黄金理财的唯一选择。并且造最广泛的对黄金投资的心理需求和消费需求。

2、主题

天一金行介绍黄金理财知识讲座

三、讲座时间安排

20__年_月_号(周_)

四、讲座地点

待定

五、讲座参加人选

公司原有大客户,自有积累客户。

六、讲座整体流程

1、准备工作

DV拍摄与刻录。主要内容:公司的介绍,黄金投资街头随机采风以及成交客户的访问。

参会礼品准备:今世福广告手提袋、今世福最新杂志、颐合黄金资料、信笺纸、今世福广告笔

邀请函、黄金销售托管合同、会议流程单制作。

2、讲座具体流程

第一部分:DV播放。天一金行介绍及黄金投资访问,包括街头采访和成交客户的访问。

第二部分:主持人介绍公司发展历程和公司现况等。介绍专家老师,以及老师讲演(理财讲座),黄金的历史、发展、黄金基本知识、今后预期及与其他投资渠道的比较,优势所在,预期收益。

第三部分:黄金投资优惠活动方案的介绍及金银币定制业务的开展,彰显公司品质啊,体现公司实力等。

第四部分:各投资顾问针对自己客户进行答疑,签合同成交,或店面直接成交。

4、顾问资料夹:黄金相关资料。

七、工作要求

1、公司领导给予支持与重视,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2、加强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强调团队的整体形象与利益。

3、公司与部门同事以积极态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电话和短信双管齐下的手段完成邀约工作。

八、费用

1、DV费用

2、场地费用

3、老师费用

九、预期效果

会议营销在市场销售是一种成熟的销售方式,提高企业形象,提升公司品牌的宣传。但在我部门尚属首次。此次讲座能够加深了新老客户对我们天一金行的认识。显示了公司在黄金理财的专业性和优质的服务,对公司产生信任和依靠,从而促使销售的完成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促使客户达到可持续开发的目的,转变成公司的忠实客户。

十、附记

1、前期物料准备、制作及协调

2、客户邀请(金融拓展部团队)

3、黄金分析师邀请(___)

4、商定主持人(____)

3、活动现场(______)

个人如何投资白银 篇6

2003年以来,白银价格出现显著的上涨。与同为贵金属的黄金相比,白银的大宗商品属性更加显著,加之白银市场相对较小,因此其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如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一年间白银价格上涨幅度达到了57.46%,而同期黄金价格的上涨幅度不到25%。

随着人们对于贵金属投资兴趣的日益浓厚,投资视野也不断拓展,如很多投资者就开始关注起白银投资。不过与目前“遍地开花”的黄金投资产品相比,个人投资白银的渠道并不算多,主要为实物标准银条和金交所与商业银行所建立的白银T+D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个人投资白银的门槛较低,但作为一种大宗商品,白银的价格波动较大,也给白银投资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实物银条投资费率偏高

不少金银公司也有标准银条销售,对于白银有兴趣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最为简单的途径。不过由于白银的单价较小,因此很多银条在铸造时往往采用了较大的规格,如在市场上销售的银条产品,常见的规格为1公斤~5公斤。

正如购买金条制品时,我们会发现,不同的金条销售价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原因就在于根据金条的加工、工艺不同,金条在销售时会在金交所报价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溢价,也叫作“升水”。一般来说,溢价的幅度会达到30元/克~50元/克左右。而标准金条由于加工简单,所增加的溢价就比较低,像金交所的标准金条价格就完全与实时金交所报价一致。

对于银条来说,也存在着“溢价”的问题。目前市场上银条的主要供应商来自金银制品企业,他们在制定银条的销售价格时也采用了同样的原理。如果是以投资的目的来购入银条的话,首选自然是工艺较为简单的标准银条,这些银条的溢价比较低,更加符合投资的需要。

投资者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银条的回购渠道。由于投资的目的在于利用白银价格的波动获取价差,待到白银价格上涨后只有将银条回购才有可能获得收益,以保证投资的流动性。与黄金回购渠道较多的特点相比,白银还有所欠缺。

不过,记者了解到,由于市场上购买银条的需求不断上升,也有一些金银公司推出了可以回购的标准银条产品。

如宝泉钱币就在全国推出了国内的首款储蓄型投资银条一“宝泉银条”。据介绍,“宝泉银条”有四种规格,500克、1000克、2000克和5000克,均为99.9%的纯银铸造。与市场上其他的银条产品相比,“宝泉银条”的定价较为透明,按照基准白银的价格,每克上浮0.5元~0.6元。以目前的基准白银价格4.2元/克为例,宝泉银条的售价为4.8元/克,购买一根500克的银条,需要的资金为2400元。“宝泉银条”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原经销商可以提供银条的回购业务,也就是说投资者可以将以前购买的银条重新销售给经销商,销售价格按当时的基准银价减去0.15元/克。

新年以来,又有一些新的标准银条产品上市,如华通铂银交易市场出品的“华通银宝”就已在北京推出。华通铂银交易市场在全国白银现货交易中占据着领先地位,现货白银报价也广为市场接受。此次推出的“华通银宝”银条产品原料为国标一号白银,成色为99.99,共有1000克和3000克两种规格。在销售价格的制定上,按照华通铂银国标一号当日的现货结算价格上加0.42元,克来确定。作为一款投资银条,“华通银宝”同样可以提供回购,回购价格按当时的国标一号现货结算价格减去0.15元来确定。

如果对于白银实物投资感兴趣,上述的两款银条产品提供了较好的流动性。但是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事实上银条投资的成本非常高。以“华通银宝”为例,目前的白银价格为4.2元/克,购买银条时收取的手续费为0.42元/克,回购时收取的费用为0.15元/克,合计成本达到了0.57元/克,相当于白银本身价格的13.6%,这一手续费率显然偏高。而“宝泉银条”近期对银条的溢价进行了调整,具体调整为当白银价格低于4元/克时,购买银条时溢价为0.5元/克;当白银价格高于4元/克时,溢价为0.6元/克。计算下来,手续费率就更高了。

个人白银T+D业务开闸

尽管会交所也已经开通了白银的实盘现货交易,但是尚没有对个人开放,在金交所平台上,个人可以参与的是白银T+D业务。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为个人投资者开设了白银T+D交易,包括工行、兴业、民生和深发展。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可以试水的领域。

从业务模式上看,白银T+D的业务模式与黄金T+D业务几乎相同,其交易单位为1手=1000克。由于在T+D交易中使用的是杠杆机制,加上白银的价格比较低,因此投资门槛很低。如工行、兴业、深发展对于白银T+D业务制定的保证金比例最低为15%,民生所制定的最低保证金比例为10.5%。不同银行保证金比例之所以出现差异,是由于金交所规定的保证金比例为10%,超出部分为银行根据产品定性的不同所加收的保证金。如果我们按民生银行所设置的最低10.5%的保证金比例来计算,投资1手白银,只需要441元就可以启动投资。白银T+D的手续费则是按照交易金额来计算,手续费率的范围大约为交易金额的0.014%到0.018%。不过,由于各家商业银行T+D业务推出的时间都不长,因此手续费竞争上也是火药味十足。如2009年末刚刚推出贵金属T+D业务的深发展,对于白银T+D业务的交易手续费最低可达到5折。同时,很多银行对于交易量较大的客户或是贵宾客户,制订的手续费率上也有优惠。

除了保证金交易的特点外,白银T+D交易为双向操作,既可以看多也可以看空。这比起白银实物投资来说,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T+D交易可进行夜市交易,目前的交易时段为09:00~11:30,13:30~15:30,20:50~2:30,而夜间正是贵金属交易最为活跃的时段。

正是T+D产品上述的特点,很多人都会把T+D产品与期货进行比较。但是目前国内的期货市场上,还没有白银这样的交易品种。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将白银列入了未来期货交易的新品种,但在短期之内,白银T+D仍被视作白银期货的一种替代产品。

风险较大需防范

除实物银条、白银T+D产品外,较普遍的投资产品还有银币。和纪念金币一样,银币更主要的投资点在于它的集藏特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币投资的收益,因此我们就不把银币列为投资白银的对象。

2003年以来,白银价格出现了较快上涨。但很多投资者经常把金、银价格的涨跌混为一谈。事实上,白银作为商品的属性更加强烈,其价格因素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更大。而黄金由于具有避险的特点,价格往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白银与很多大宗商品一样出现了价格的大幅调整,价格下跌了26.9%;而黄金由于具备了避险特征,金价反而有所提高,年度增长为5.77%。另外,有人把白银市场称为“迷你”市场,的确,这个市场的容量很小,价格的可操控性也很强,如白银市场的大半江山就由“股神”巴菲特所控制。

同时,白银价格的波动更为显著。这一点从表1中历年白银与黄金价格上涨幅度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到。从商业银行白银T+D业务的投资反映来看,普遍的现象是白银的价格变动幅度要大于黄金。

个人理财投资 篇7

1 个人投资理财概念

个人投资理财是指个人或家庭为了满足其生命周期内的各种需求,将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系统地、科学合理地、有计划地投入到储蓄、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或收藏、住房等非金融领域,使其保值增值并最终达到个人或家庭财富的最大化。财富的积累、保障与安排是个人投资理财的主要内容,如何管理一生的财富,如何进行长期的资金配置与运用是个人投资理财领域的最重要课题。

2 个人投资者投资理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财观念保守

储蓄长久以来都是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的主体品种,受传统习惯影响,我国人民多年来对理财产品认识单一,又因为厌恶风险的保守型性格导致对新产品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多种理财产品虽推出多年仍不为大多数投资者所真正认识与了解。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上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工具因此越来越丰富,但受观念的限制其推广仍将任道而重远。

2.2 金融知识缺乏

投资理财所需金融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专业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而我们的个人投资者,特别是缺乏金融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往往畏惧学习,在投资过程中存在过于依赖投资顾问,缺乏投资主见,冲动投资,从而容易造成与预期的较大偏,差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2.3 专业金融理财师队伍供应不足

投资理财目前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尽管看似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的金融理财师,但因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现状,这些专业人员与理财所要求的全方位服务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上来看,目前的专业人才都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作为稀缺资源的理财师们往往优先服务高端客户,普通个人投资者在接受专业服务方面又显劣势。

2.4 理财师角色属性限制其客观性

目前金融理财师多属于卖方市场,独立的理财师非常少见,这样的角色属性导致即使专业上很优秀的理财师也很难保证完全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给出投资建议。金融市场本身的不成熟加上业绩考核的压力,其推荐的投资品种往往出于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加上其服务的客户人数众多精力有限,根本不可能根据每个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具体情况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投资方案,所以方案的质量也受到质疑。

3 推动个人投资者顺利实现投资理财目标的意见与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时代不同理财观念也要随之调整,与时俱进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实际的需求,只有思想先变化了行动才会变化。在当前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创新的现实中,只有顺应时代,改变观念,积极学习,认真选择,才能让金融理财工具真正为我所用,为我服务。

3.2 正确认识自我投资属性

风险偏好不同选择的金融产品就不同,投资首先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来分析风险偏好,再根据具体的风险承受力选择适合的投资品种,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另外,不同的投资目标有不同的投资纪律,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制定理性的投资目标,坚决执行投资纪律才能提高成功概率。

3.3 克服依赖心理,善用学习资源

想赚钱又懒得学习,总想找到高人指点,这是对自己的资金极度不负责任。投资理财最讲求人与产品的匹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最靠得住的高人其实只有自己。当然,作为个人投资者,遇到难以理解的金融产品时也要积极利用身边一切资源,但投资顾问的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帮助投资者学习了解新知识上,为其在相关知识点上答疑解惑,而不是喧宾夺主代其决策。

3.4 掌握学习技巧

金融知识的学习看似晦涩难懂,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技巧就能事半功倍。金融产品的名称往往包含产品最本质的信息;投资范围决定了一只产品预期的风险与收益,直接决定其风险与收益底线;目标描述比较具体的产品往往确定性更大,而目标描述会相对灵活的产品,往往是以比较隐蔽的方式说明其波动可能较大,这两者需要结合考虑;基金经理可能会有变化,但团队一般比较稳定,所以高质量的品牌团队往往更值得信赖。

3.5 善用固定收益类产品

固定收益类产品具有银行定期存款、国库券等金融产品的特性,近几年这类产品的收益普遍高出同期定期利率好几倍,而且风险低。目前看,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券商固定收益类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是最主要的三种形式。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发展,货币基金赎回T+0到帐的实现,银行固定收益类产品不断丰富,券商保证金产品的普及和资管业务对固定收益产品的偏好等都预示着此类产品的投资价值,善用此类产品形成不同的投资组合对各种投资者都会大有裨益。

摘要:投资理财是每个人当前和今后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出于多种原因,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希望能为广大个人投资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个人投资者,投资理财,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安永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成因探讨[J].财政金融,2016.

[2]蔡逢敏.生命周期理论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D].对外经贸大学,2006.

个人理财投资 篇8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财理论,个人理财投资,研究

一、前言

生命周期的理财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在特定的经济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下,采用动态的经济规划方案,分析个人终身消费最大化与个人投资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能够将单期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取代,是目前为止最为直接,效果最为明显的个人理财技术指导。关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研究,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个人理财的主要内容

良好的个人理财所能够的目标就是资金安全以及财务自由,实现这样的个人理财目标,需要个人理财能够在用户资金的流动性比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多项的资金管理。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合理的消费支出,用户的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用卡消费等;教育期望,良好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教育保障,而教育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对教育费用进行变动分析,调整教育投入方式;风险保障,针对于家庭来说,个人理财能够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防患于未然。并且保障家庭的经济利益;积累财富,个人理财在用户的工资薪金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投资收入增加的方式,如购买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纳税安排,个人理财能够帮助用户在合理的范围内,科学的利用政策优惠,保障老年人退休之后的生活品质,提供商业养老保险,实现财产分配。以上都是个人理财的终极目标,而实现个人理财的这些目标,需要的在科学的理财工具下实现,如证券、股票、基金、外汇以及信托等[1]。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一)单身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单身期的个人理财的主要是指用户在毕业至结婚的这一期间,单身期的个人理财至关重要,一般的时间为2到8年,从22岁到30岁。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刚刚步入到社会中,走向工作岗位。从经济收入上进行分析,该阶段的用户的资金收入普遍不高,经济开销比较大,同时该阶段的年轻人能够奴隶追求高薪工作,广开财源。在能够满足自我资金需求的而基础上,每一个月都能够有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而针对这一部分的资金余存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投资,在科学的个人理财投资下,不仅能够帮助青年人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能够增加其收益。从调查中发现,在单身期的个人理财无风险资产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27%,而风险投资比例占据了总投资的73%。风险投资中包含有很多内容,债券所占据比例比较大。总的来说,青年人的个人理财投资风险配置比较多[2]。

(二)家庭组建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在家庭组建的期间的个人理财,需要面临理财格局的转变,在该阶段中,用户的经济负担加重。现代社会中的组建家庭大部分为双薪家庭,整体上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最终趋向于稳定。在此阶段中,家庭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购房支出,此时需要对月供进行仔细规划,避免造成经济负担,在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家庭组建期也是新生儿诞生期间,用户需要充分考虑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缓解子女就学压力。在家庭中的无风险资产比例在37%左右,风险资产比例在63%。家庭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但是该部分的风险还没有单身期的风险配置高[3]。

(三)家庭成长期个人理财投资策略

在家庭成长阶段,家庭中不再增加新生人口,伴随着家庭中子女逐渐长大,用户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当生活逐渐趋向于稳定之后,家庭中的子女陆续升入大学,此时高等教育的支出,使得家庭中的经济支出大幅度上升。为了避免出现经济短缺,在家庭成长期,需要逐年积累净资产,为家庭经济支出提供保障。在成长期的家庭理财中,其无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42%左右,而风险资产所占据的比例在57%,同时风险资产中含有的债券风险在50%左右。从这一结果对比中能够发现在家庭正在成长环节中,其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适中,此时的家庭个人理财投资决策的制定可以实现无风险资产投资和风险投资搭配模式[4]。

(四)退休期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

在退休期,家庭的经济收入逐渐增加,支出逐渐减少,用户的年龄逐渐增大,因此需要转变资产结构,避免负债出现,准备退休金。在用户退休阶段的个人理财投资中,需要将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稳定收益,减小风险。经过调查表明,当用户处于退休期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应该选择无风险资产投资。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债券和基金为代表的风险资产逐渐减小,以定期存款为代表的投资增加。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个人理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内容之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周到的理财服务,降低理财风险,同时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理财。在本文中对个人理财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方式,通过用户所处年龄的不同层次进行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易世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

[2]蔡逢敏.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徐凡.基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个人投资理财应注意的问题 篇9

一、个人投资理财的涵义

投资理财不等于简单的攒钱、存钱, 把钱放在银行里, 也不等于简单的炒股 (股票买卖) 。投资理财是根据需求和目的将所有资产和负债进行积极主动的策划、安排、置换、重组等使其达到保值、增值的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经济活动。投资理财的核心思想就是将你所拥有的资产及收支状况, 按价值评估的眼光, 进行结构性的量化分析及预测, 在你所能涉及的投资工具中, 筛选出阶段性的对你最有效的工具, 在将你所拥有的资产转化为适当的形态后, 搭载到这些带有既定投资目标的工具上去, 盯住这些工具的风险、效率及流动性, 随时动态评估它们的价值及形态, 以决定取舍及调整, 使你的资产和财富在相对安全和高效的状态下持续增长。

二、个人投资理财的必要性

1.理财实现财富取之有道。

思想家哈耶克曾言:“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用之有度。

2.理财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来说, 建立自信与责任感并不困难, 如何去经营人生却是一个需要努力思索、大胆实践、以不懈的勇气去面对失败与挫折的漫长过程。只有根据自己年龄、职业、家庭等不同的情况, 建立自己的理财理念与思路, 设立长远规划的方案, 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财风格, 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人生财富。

3.理财积累资本, 为增长财富打基础。

只有通过合理的理财积累财富, 才能在遇到好的投资机遇时, 不会因一贫如洗而与其失之交臂。

三、个人投资理财应坚持的原则

1.量入为出。

致富的关键在于量入为出。个人投资理财是建立在个人净资产的基础之上。如果投资项目收益不确定性比较大, 借钱投资相对是冒很大风险的。初始投资者或普通投资者量入为出十分重要。

2.收益与风险并存。

正常情况下, 收益越高的项目风险越大, 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个人投资理财活动中, 任何投资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收益, 而任何投资都具有程度不一的风险, 收益与风险是紧密联系的, 这是投资活动的重要特征。

3.分散投资与关注整体收益。

“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面”是一句古老但正确的谚语。应把资金投入到不相关或者不完全相关的多个项目上, 这样当一个项目遭遇风险而造成损失的时候, 其他的项目并不同时遭受损失, 并且还可以用其他的收益来弥补损失。 因此, 用合理的投资组合, 来降低投资总体风险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4.随时变现应急。

无论手头多紧, 始终都应该掌握一笔可以灵活运用的“现金”, 用于应付有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在这个原则中, 最重要的不是实物“现金”或者活期存款有多少, 而是投资能在最短时间内变现的能力, 包括卖出股票等有价证券。

5.市场有效性。

该原则所指的是成熟的金融市场 (股票、债券、期货市场) 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率的, 其交易价格能及时反映投资产品的全部真实信息。因此, 认定该市场是有效市场。将“市场有效性原则”引入到个人投资理财活动中, 可表现在:股价的公正性, 股价总是真实反映其公司、行业和其他经济状况;没必要预测市场的走势, 也没有必要进行技术分析, 这些都毫无用处。学习和分析的重点不在股市。所谓工夫在诗外;买入并持有、减少交易次数。因为交易多只能给您带来大量佣金和交易成本, 并不能提高投资效果, 另一方面交易次数多就是给券商打工, 因此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鼓动您积极交易;拒绝小道消息, 事实上当消息传到自己这里的时候, 恐怕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

6.快乐法则。

随着个人财务状况的改善, 应该让自己放松, 享受生活, 享受天伦和友谊, 享受经过努力获得的财富。理财是为了生活快乐, 不仅是将来, 还包括现在, 守财奴式的生活是不可取的。

四、个人投资理财的步骤

1.制定理财目标。

知道目标行动就成功了一半。制定理财目标时必须考虑两个基本要素:①目标结果可以用货币精确计算;②有实现目标的最后时间。同时, 目标要有合理性, 合理的目标应该是可望可即的, 虽然有一定的难度, 但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审视自己的财务状况。

就是整理自己的所有资产与负债, 统计自己的所有收入与支出, 最后生成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个人损益表。简单来说就是摸清家底、建立档案、形成账表。只有完成此项工作, 您的投资理财活动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有的放矢, 否则就是漫无目的, 不知所终。

3.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

理财目标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享受这种美好感觉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另一方面:收益必然伴随着风险, 这些风险会阻碍理财目标的实现。面对风险有人很保守, 有人又非常激进。但是任何人在承受风险时都有一定的限度, 超过了限度, 风险就变成了一种重负, 可能会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造成伤害, 更严重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程序。所以在进行投资理财时, 必须考虑自己能够或者愿意承担多大风险。

4.明确理财阶段。

理财是人一生都在进行的活动, 将伴随人生的每个阶段。而在每个阶段, 个人的财务状况、获取收入的能力、财务需求与生活重心等都会不同。这样, 理财的目标也会有所差异, 所以针对不同的阶段需采用不同的策略。规划人生的理财阶段, 明确其各自的特点, 有助于不同人在不同时期制订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 有助于人们合理支配资金, 得到有效的保障。

5.优化资产配置。

为了实现理财目标, 需要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 参考当前所处的理财阶段及风险承受能力, 对自己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具体来说, 就是调整投资组合, 合理安排借贷比例, 按计划实现理财目标。

6.跟踪账户信息。

就是及时了解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及相关信息。如:各种现金活期类账户的收支及余额、实物资产账户的价值增减情况、投资账户的交易与收益以及债务类账户的负债情况等。具体地说, 跟踪账户信息的主要任务是日常收支记账和投资交易记录、预算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

7.总结提升能力。

就是对投资理财活动的效果评价, 对理财心得的自我总结, 对理财知识的进一步补充以及对理财策略的调整。通过自我总结, 使投资理财能力不断提升。

五、个人投资理财的几个要点

1.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人们在谈论投资理财时, 常常希望今天投资明天就能够获得好的回报。这种心情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问题是这样的好事在现实中往往很难碰到。事实上, 今天投资明天回报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这里建议投资人, 不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投资要着眼于长期, 着眼于稳健收益, 不要在意一时一刻的得失。

2.理财如穿鞋, 适合才是最好的。

人人都明白投资理财的重要性, 但对如何投资理财却十分迷惘。大多数是人云亦云的盲目投资者, 或者是容易陷入“从众心理”误区的跟风者。其实投资理财也和穿鞋一样,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一个投资理财者来说, 财力或许有大小, 知识或许有多寡, 能力或许有高低, 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有的放矢地选择投资理财对象和确立投资理财策略, 则是共通的原则。

3.挣钱重要理财更重要。

投资理财是一种主动意识和行为。“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现在除了还在温饱线以下的人, 谁都坚信, 挣钱重要, 理财更重要, 人人都知道如果不仔细理财, 人民币将会被通货膨胀慢慢蚕食, 最终成为现代金融的牺牲品。

4.理财方案应随时修正。

所谓的理财策划, 并非一经制订就永不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 周围环境及个人、家庭情况会发生变化, 必须对理财策划方案进行及时修正。

5.尽早投资与长期投资。

投资要获利, 一定要先行。就像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 提早出发的, 就可以轻松散步, 留待后来出发的人辛苦追赶, 这就是提早投资的好处。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的作用, 投资金额的累计效应非常明显。尽早投资, 经过一段时间, 无需你做任何其他的努力, 复利会把一小笔钱变成一大笔财富。

6.咨询投资专家。

在国外发达国家, 家庭理财、个人理财十分普遍和正常, 大部分个人或家庭都有自己的投资理财顾问。一旦自己有投资意愿或投资渴望, 首先找自己的投资理财顾问进行咨询和探讨, 让专家给出合理的投资理财建议, 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财务情况制订合理的投资理财规划。站在投资专家的肩膀上, 您有机会赚得更多。

个人理财投资 篇10

羊群效应是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投资者行为复杂化的典型反应。在我国证券市场“羊群效应”广泛存在,这是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较于西方证券市场还很不成熟,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欠缺理性,更容易出现“羊群效应”。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是指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根据他人的投资决策而改变自己最初投资决策的一种群体行为。过度的羊群效应可能会导致巨大的股价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增大市场系统风险。袁梁(2009年)采用CSAD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检验,证实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过度羊群效应。其研究时期,我国股市出现了从暴涨到暴跌的剧烈动荡(如图1所示)。由于羊群效应涉及多个投资主体,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影响巨大,同时也和金融危机密切相关,引起了投资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故学者们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羊群效应的产生机制和演化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证券市场上不同投资主体产生的羊群效应的不同影响及其成因,进而提出对应的具体措施。

二、羊群效应的界定

(一)基于信息的“羊群效应”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大量的“跟风”、“跟庄”的投资行为,即典型的“羊群效应”。每个投资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面对相同的投资决策,往往拥有自己的信息,但此信息的可信程度却不能得到保证。事实表明,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人们往往会选择相信大部分人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在决策时,通常会观察其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拥有的私人信息的程度和正确性,这样就形成了“羊群效应”。

(二)基于名誉的“羊群效应”

以基金经理为例,由于基金经理和雇主们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基金经理出于对其职业前途的考虑,可能依靠也可能不采用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这取决于其行为如何反映其所获得的信息。为了避免因投资决策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效应”就发生了。

(三)基于报酬的“羊群效应”

基金经理的报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基金经理之间的相互模仿,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作用。在股票市场中,基金经理的报酬通常建立在业绩的相互比较上,具体表现为基金指数的增长。基金经理极有可能为了获取较高的报酬,从事风险较大的投资,而且基金经理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同行的买卖情况,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

三、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效应差异比较

(一)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区别按照证券投资主体的

按照证券投资主体的不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广义上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个人投资者是指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个人。从数量上讲,个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量方面,个人投资者远远小于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差异比较如表1所示:

(二)不同投资主体的羊群效应分析

具体表现在:

(1)机构投资者羊群效应分析。机构投资者产生的“羊群效应”可以分为理性的“羊群效应”和非理性的“羊群效应”。理性的“羊群效应”是从委托代理角度,机构投资者的管理层模仿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忽略自己已获得信息,以保持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这时的羊群行为成为行为主体的最有效策略。非理性的“羊群效应”主要是行为主体盲目地相互模仿,忽视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羊群效应都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机构投资者理性的羊群效应可能会促进某种证券的价格水平向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接近,对资本市场起到稳定的作用。如果某一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公司基本情况和行业的均衡价格,此时众多机构投资者将买入该股票,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将会推动该股票价格迅速回到正常水平。同样,对于价格高于正常水平的证券,机构投资者集体性的卖出行为有助于该种的证券价格回归到正常水平。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有许多机构投资者选择负反馈的投资战略,即投资于前期价格下跌的证券,并卖出前期价格上涨的证券。如果多个机构投资者对一种或一类股票采取这样的投资策略,将有助于减少市场中证券价格的波动。这时,消息灵通和经验丰富的机构管理者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为其他机构投资者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帮助。

第二,机构投资者做出的非理性羊群效应会促使证券价格迅速变动。投资经理如果对市场信息判断失误,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在更大范围内受到效仿,最终将会出现某种证券价格非正常地过度上升或过度下跌。如果众多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卖出大量价格不断下跌的证券,会对整个市场信心产生严重打击,甚至引起资本市场的崩溃。如果机构投资者偏好短期投资策略,其羊群效应将增加市场的波动,降低市场的稳定性,如众多的机构投资者同时买进或卖出的是大盘蓝筹股时,由于大盘蓝筹股较高的权重会对股价指数带来较大影响,导致指数失真,无法正确反应市场的运行情况。

(2)个人投资者羊群效应分析。由于个人投资者相比较于机构投资者在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其产生的“羊群效应”都是基于机构投资者产生的“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市场中的庄家和机构常常是羊群效应的发动者,个人投资人往往成为羊群效应的追随者。非理性羊群行为在股市中推波助澜,使股价原本正常的上调成为过度超涨,或者使股价原本正常的下调成为过度超跌。市场上的交易量具有明显的单向性,个人投资者对证券价格走势的观点认同度偏高,或者说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同度高。以2005年到2008年沪深股市为例(如图1所示),从2005到200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上证综指由1000多点最高推至6124点,累计涨幅高达500%。2007年新开户数为3269万户,是2006年A股开户数的10倍,投资者开户数突破了1亿大关。在充沛的资金面支撑下,成交天量纪录不断被刷新。以沪市为例,2007年1月4日开市第一天,沪市成交金额突破800亿元,此后天量纪录不断被刷新,突破千亿大关。但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3月,出现了连续的单边暴跌。仅2008年3月一个月,上证综指下跌了20.14%,沪深300指数也出现18.91%的跌幅。上证综指2008年一季度累计跌幅达37.63%,使A股总市值蒸发掉了12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国G D P的40%。,比面临衰退危机的美国还高出2.6倍。我国股市的走势不是周期性的经济调整,已经脱离了客观经济环境,掉进了一个非理性的陷阱,投资人的信心极度涣散。

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加剧了证券市场的波动,在涨时助涨,在跌时助跌,容易引发高度的投机和市场泡沫,使市场达不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2008年A股市场出现调整,除了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影响,和针对通胀而采取的价格管制、中石油的回归压力以及中国人寿限售股解禁等的冲击等原因。突如其来的雪灾引发非理性的“羊群效应”也是导致调整的重要原因,对这次的震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8年1月10日,一场历史罕见的雪灾陆续袭击了我国许多省区。就在1月28日灾情最为严重的这一天,在煤电油运和航空板块的带领下,A股市场经历了7.2%的大跌。雪灾肆虐的整个期间(1月10日至30日)上证指数从5440点一路狂跌至4311点(如图2所示)。除了股市对不利消息的正常反应外,众多投资者一致的行为,即羊群效应也是导致大跌的重要推手。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当时说过,此次雪灾给灾区的企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市局部的,也是短暂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或者继续增长的趋势。但是在这段时间的非理性“羊群效应”致使二级市场出现暴跌的现象,短期的影响被放大表现在了股市上。

证券投资的“羊群效应”往往导致投资者做出反向选择,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先后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这一过程看上去却产生了新一轮的“羊群效应”。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就存在着明显的交易量大价升,量小价跌的现象。以雪灾期间的上证指数日K线图为例,如图2所示。在雪灾发生之前,指数呈缓慢上升的态势,伴随着较大的成交量,且不断的有天量放出。但雪灾最严重的一天,1月28日,A股市场单边下跌7.2%,成交量出现较大萎缩。这些反映出投资者相当典型的追随倾向,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重大的利益损失。

四、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效应成因分析

(一)机构投资者“羊群效应”成因分析

造成机构投资者产生“羊群效应”的原因包括:

(1)投资策略的趋同。先进入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存在着某种领先优势,特别是部分优秀的机构投资者已经相对于后进入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具有市场当中的寡头垄断地位,对于后进入者的投资决策存在着很大的引导作用。面对先行者的羊群行为时,如果后来者不遵循这种行为规则,相对于现有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会显得与众不同。采取与群体不同的投资行为意味着机构投资者的管理层需要冒更大的风险。因此新进入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便会具有仿效现有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倾向。

(2)信息成本高。信息成本是影响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理想的市场中,信息是无成本的,人们可以获得任意想获得的信息。但是在实际市场中,信息的获得必须付出成本,有时成本太大,以致机构投资者虽然认为该信息具有价值,但并不一定超过须支付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会采取一种其认为的“简捷”方式,从其他管理者的交易行为中获取信息。

(3)市场的认同。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雄厚的资产规模决定了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具有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实力。机构投资者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金等优势,使得其已不需要再采用传统的操纵股价的方式来获取利润。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其投资策略较易得到其他中小投资者的认同。市场的认同将从客观上扩大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

(4)委托代理机制设计缺陷。随证券市场的发展,影响机构投资者业绩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但缺少简便易行的方法来评价机构投资者经营业绩的好坏和区分机构投资者管理层的管理技能的高低。通常的评价方法都是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的业绩相比较来评价机构投资者管理层的工作成效。为了不落后于同行,管理层会十分关注“领头羊”的动向,甚至出现追随、模仿其投资决策的动机和行为。尤其在投资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追随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以避免自身收人损失风险的增大将会成为许多机构投资者管理层的最优选择。

(5)机构投资者管理层声誉的需求。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下,机构投资者管理层极其关注职业声誉这一影响其职业生涯和从业收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管理者在职业生涯中积累起的声誉一旦遭到破坏,会对其事业产生长期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各年龄阶段的管理者而言,追随投资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的投资策略将是他们的明智选择,“共同承担责备效应”的存在导致了羊群效应。

(二)个人投资者“羊群效应”成因分析

个人投资者产生羊群效应主要包括:

(1)客观上:信息不对称。机构投资者往往能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整个证券市场发展的形势、上市公司的各种消息进行详细而深刻地分析,因而他们掌握的信息也比较全面的,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市场交易。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买卖股票仅作为一种副业,不可能将主要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面对市场上大量的不确定信息,一般个人投资者无法筛选出有效信息,也无法优化投资决策,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投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自行判断和决策,从而采取与他人趋同的投资行为。

(2)主观上:专业知识、投资经验不足。很多个人投资者对股票了解甚少,只是在听说别人炒股赚钱了,自己也就贸然进入了股市。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财力比较薄弱,投资理念不够成熟,缺乏专业知识和训练,对自己投资决策能力缺乏信心。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都是见好就收,很少做中、长期投资。在高风险的证券投资活动中,个人投资者缺少专业投资者的认知与判断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依据,其结果往往是盲目跟风。

(3)心理上:迷信权威,群体影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个人投资者往往是通过电视、报纸上财经评论员、证券分析师的建议,而采取行动。为了趋利避害,个人投资者往往趋向于追寻自认为可靠的权威信息,热衷于探寻某些所谓的“内幕消息”,甚至会依附于市场中某些具有影响力的投资人。

(4)博弈格局。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虽然人数众多,绝对资金量大,但投资分散,不能形成同向合力。在缺乏有效信息和投资经验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具有相当的盲目性。机构投资者借助各类消息、传闻诱导大量个人投资者跟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并没有全面展开,个人投资者却成为机构投资者共同博弈的对象。这种博弈格局必然是机构投资者操纵市场,个人投资者盲目投资。

五、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效应解决对策

(一)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羊群效应加剧了我国股价的不稳定性,为了使我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机构投资者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弱化证券市场的“羊群效应”。

(1)独立决策,切忌盲目模仿。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如果想要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这就需要充分了解所投资的资产信息,不要轻信传闻,在市场极端不稳定,信息极端不确定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

(2)提高信息收集质量,降低信息成本。机构投资者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不是不能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而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才会选择捷径从其他机构投资者那里获得信息。机构投资者应在信息收集前将没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在外,寻求更快捷、更低廉的方式获取信息。

(3)培养理性投资理念,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分析能力。端正对股市的认识,充分了解证券市场上的各种风险。在信息披露不断改善的情况下,独立分析个股的价值和走势,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防止因模仿“领头羊”而造成损失。

(4)加快机构管理创新步伐,提高机构资金的运营效率。在现实市场环境中,机构管理者必须面对新理念、新策略、新课题。机构投资者的实际管理人必须在投资方面,如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投资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采取更加合理而科学的对策和措施,实现机构资金的高效运营,给予机构投资者持续稳定的回报。

(5)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以投资基金为例,由于基金管理人员的报酬标准单一化,导致各种基金投资风格的趋同性。在衡量业绩时应考虑多方面的能力,如考虑创新性、设置工资水平下限、对赢利者设置额外奖赏,这样能够很好地保持机构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及行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降低基金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机构投资管理者的短期行为而承担的人为风险。

(二)个人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羊群效应的实质是从众、盲从、非理性行为。个人投资者要克服盲目跟风,坚持独立判断,努力成为理性的投资者。

(1)提高信息收集、判断的能力。提高收集宏观经济信息、上市公司信息和股市交易信息的能力,对大众传媒、专用媒体、股市实地等途径得来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做出理性判断,决定投资方向。

(2)掌握必要的股市知识和投资技巧。个人投资者应学习掌握有关股市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股市操作技巧,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提高股海搏击的技战术水平,争取投资的主动性,成为理性、成熟的投资者。

(3)倡导价值投资,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非理性的羊群行为诱导个人投资者追涨杀跌,最后却为券商交足手续费,自己却落得高位套牢、甚至血本无归。个人投资者应记住“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培养长期投资与组合投资的理念。

(4)总结经验,寻找规律。股市潮起潮落,变幻莫测,似乎无规律可循。其实股市的运行,投资者买卖股票的操作行为,还是有特定规律的。如“庄家”做庄,大体上都要经过吸筹、洗盘、拉抬、整理、拔高、出货等阶段。摸清庄家炒作的规律有益于把握买入卖出时机。庄家与散户是博弈的双方,不能盲目跟庄,进入庄家的圈套。

六、结论

理性的羊群效应有利于加快证券的发现速度,维护市场稳定。而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股指在短时间内持续暴跌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在市场的参与过程中,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应该深刻理解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在自身的投资过程中,独立的分析判断,尽可能减少非理性羊群效应。

参考文献

个人理财投资 篇11

羊群效应是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投资者行为复杂化的典型反应。在我国证券市场“羊群效应”广泛存在,这是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较于西方证券市场还很不成熟,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欠缺理性,更容易出现“羊群效应”。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是指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根据他人的投资决策而改变自己最初投资决策的一种群体行为。过度的羊群效应可能会导致巨大的股价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增大市场系统风险。袁梁(2009年)采用CSAD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检验,证实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过度羊群效应。其研究时期,我国股市出现了从暴涨到暴跌的剧烈动荡(如图1所示)。由于羊群效应涉及多个投资主体,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影响巨大,同时也和金融危机密切相关,引起了投资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故学者们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羊群效应的产生机制和演化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证券市场上不同投资主体产生的羊群效应的不同影响及其成因,进而提出对应的具体措施。

二、羊群效应的界定

(一)基于信息的“羊群效应”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大量的“跟风”、“跟庄”的投资行为,即典型的“羊群效应”。每个投资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面对相同的投资决策,往往拥有自己的信息,但此信息的可信程度却不能得到保证。事实表明,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人们往往会选择相信大部分人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在决策时,通常会观察其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拥有的私人信息的程度和正确性,这样就形成了“羊群效应”。

(二)基于名誉的“羊群效应” 以基金经理为例,由于基金经理和雇主们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基金经理出于对其职业前途的考虑,可能依靠也可能不采用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这取决于其行为如何反映其所获得的信息。为了避免因投资决策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效应”就发生了。

(三)基于报酬的“羊群效应”基金经理的报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基金经理之间的相互模仿,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作用。在股票市场中,基金经理的报酬通常建立在业绩的相互比较上,具体表现为基金指数的增长。基金经理极有可能为了获取较高的报酬,从事风险较大的投资,而且基金经理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同行的买卖情况,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

三、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效应差异比较

(一)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区别 按照证券投资主体的不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广义上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个人投资者是指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个人。从数量上讲,个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量方面,个人投资者远远小于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差异比较如表1所示:

(二)不同投资主体的羊群效应分析 具体表现在:

(1)机构投资者羊群效应分析。机构投资者产生的“羊群效应”可以分为理性的“羊群效应”和非理性的“羊群效应”。理性的“羊群效应”是从委托代理角度,机构投资者的管理层模仿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忽略自己已获得信息,以保持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这时的羊群行为成为行为主体的最有效策略。非理性的“羊群效应”主要是行为主体盲目地相互模仿,忽视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羊群效应都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机构投资者理性的羊群效应可能会促进某种证券的价格水平向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接近,对资本市场起到稳定的作用。如果某一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公司基本情况和行业的均衡价格,此时众多机构投资者将买入该股票,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将会推动该股票价格迅速回到正常水平。同样,对于价格高于正常水平的证券,机构投资者集体性的卖出行为有助于该种的证券价格回归到正常水平。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有许多机构投资者选择负反馈的投资战略,即投资于前期价格下跌的证券,并卖出前期价格上涨的证券。如果多个机构投资者对一种或一类股票采取这样的投资策略,将有助于减少市场中证券价格的波動。这时,消息灵通和经验丰富的机构管理者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为其他机构投资者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帮助。

第二,机构投资者做出的非理性羊群效应会促使证券价格迅速变动。投资经理如果对市场信息判断失误,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在更大范围内受到效仿,最终将会出现某种证券价格非正常地过度上升或过度下跌。如果众多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卖出大量价格不断下跌的证券,会对整个市场信心产生严重打击,甚至引起资本市场的崩溃。如果机构投资者偏好短期投资策略,其羊群效应将增加市场的波动,降低市场的稳定性,如众多的机构投资者同时买进或卖出的是大盘蓝筹股时,由于大盘蓝筹股较高的权重会对股价指数带来较大影响,导致指数失真,无法正确反应市场的运行情况。

(2)个人投资者羊群效应分析。由于个人投资者相比较于机构投资者在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其产生的“羊群效应”都是基于机构投资者产生的“非理性”的羊群效应。市场中的庄家和机构常常是羊群效应的发动者,个人投资人往往成为羊群效应的追随者。非理性羊群行为在股市中推波助澜,使股价原本正常的上调成为过度超涨,或者使股价原本正常的下调成为过度超跌。市场上的交易量具有明显的单向性,个人投资者对证券价格走势的观点认同度偏高,或者说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同度高。以2005年到2008年沪深股市为例(如图1所示),从2005到200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上证综指由1000多点最高推至6124点,累计涨幅高达500%。2007年新开户数为3269万户,是2006年A股开户数的10倍,投资者开户数突破了1亿大关。在充沛的资金面支撑下,成交天量纪录不断被刷新。以沪市为例,2007年1月4日开市第一天,沪市成交金额突破800亿元,此后天量纪录不断被刷新,突破千亿大关。但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3月,出现了连续的单边暴跌。仅2008年3月一个月,上证综指下跌了20.14%,沪深300指数也出现18.91%的跌幅。上证综指2008年一季度累计跌幅达37.63%,使A股总市值蒸发掉了12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国G D P的40%。,比面临衰退危机的美国还高出2.6倍。我国股市的走势不是周期性的经济调整,已经脱离了客观经济环境,掉进了一个非理性的陷阱,投资人的信心极度涣散。

大众投资:走出误区理性理财 篇12

投资者日趋成熟

“太了解情况了!”理财服务机构宜信财富高级客户经理高琪在接待了几拨理财咨询者后,发出如此感慨。他说,现在的中小投资者对于经济形势和投资理财的认识十分深刻,咨询的问题非常专业,如果没有多年金融从业经历,“都有点难以招架”。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第三方理财顾问公司展恒理财的理财经理刘菁。她告诉记者,参观者咨询的不仅仅是机构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以及服务费用,还会问到理财机构的人员及学历构成,是否具有市场研究能力等等。

一些理财从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历了股市大起大落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这不仅表现在对金融理财知识了解程度加深,而且一些普通投资者结合经济政策、市场事件分析判断投资品走势的能力也日渐提升。

在一家保险公司展台,记者亲眼看见一位50多岁的咨询者和保险业务经理的交流过程:业务经理十分尽力地向咨询者描述了一款大病保险能带来的各种好处,“每年只需交纳3000多元保费,交纳十年,到您八十岁前,一旦罹患大病,可获得5万元的赔偿……”

耐心听完介绍后,咨询者反问:“5万元放在现在不算少,比如说可以覆盖约50%的医疗费用,但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比如十年后,还能覆盖多大比例的医疗费用呢?”业务经理一时语塞……

理财热情高涨

在业内人士看来,百姓日渐成熟与投资理财参与程度提升关系密切。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沪深两市A股账户数达到约1.68亿,基金账户数达3967万,分别较2008年年初增长50.2%和50.9%。

而央行此前所做的储户调查显示,即便在诸多理财产品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仍有33.5%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购买债券和房地产投资,占比分别为22.9%、17.7%和16.1%。

普通百姓对于投资理财的热情,在此间金博会上可见一斑。在金融名家讲坛现场,中信建投分析师魏涛刚刚结束演讲,就被听众团团围住,“现在这个阶段股票该割肉吗?”“定投亏损了,现在能停了吗?”听众抛出的问题令他应接不暇。

在宜信理财讲座现场,负责提问环节递话筒的业务员告诉记者,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都见观众举手,一些观众等不及话筒,直接扯着嗓子抛出问题。这样的场景几乎在每一个提问环节都会出现。

从大兴专程赶过来寻求解套方法的谢女士好不容易“抢到”一个提问机会,她说,去年年初定投一款股票型基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亏损,于是她选择了停止定投,“目前已经浮亏超过20%,我是该继续等下去,还是平仓说服自己接受亏损?”

记者注意到,在此届金博会上,无论是组委会举办的大型金融理财讲堂,还是各基金、理财公司举办的小型理财讲座,几乎场场座无虚席,每一堂讲座的问答环节,听众提问都十分踊跃,讲座常常不得不延时。

百姓理财仍存不少误区

尽管如此,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百姓投资理财仍存在不少误区。

展恒理财副总经理李二钢直言,诸多投资者存在“鸵鸟”心理,对于亏损产品不舍得止损,抱着赌博的心态希望其可以回本。这是很多投资者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很多投资者被长期套牢的主要原因。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此前一项调查显示,51.81%的个人投资者没有止损计划,48.19%的个人投资者会设置止损计划,但其中仅有3.03%会严格执行止损计划。“对于业绩差的基金,不能坐等其回本,而要仔细分析原因所在,及时改变投资策略。”李二钢说。

同时,一些投资者过分迷信新的投资产品。比如,银行以及非专业基金研究机构在激励机制下,往往以销售新基金为主,宣传力度大,销售力度强,投资人难免对新发基金有所期待。但是,据展恒理财数据统计,新发基金业绩普遍低于同类型老基金。

上一篇:出口企业竞争力下一篇: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