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境

2024-07-01

大环境(共12篇)

大环境 篇1

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需要放在农村物流这个大环境中综合施为

农村物流是一个以物流地域区分的概念,这就与城市物流区别开来。当然,农村物流不仅在物流区域范围上与城市物流不同,在物流对象等方面也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物流对象往往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除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生产资料物流外,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农产品,也是农村物流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构成了农村物流“一进一出”的供应链条。理顺这一链条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位于该供应链条的上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其供应物流的效率,也就是在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为提升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造了向上空间。

农产品物流位于该供应链条的下游,是广为大众媒体所诟病的重灾区,如“苹果大丰收运不出去”“数以万吨计的蔬菜、水果烂在路上”“地头卖一分钱,城里卖一元钱”……这些现象表面上看,都可以归结于农产品物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要从农产品物流上入手。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要比问题现象复杂许多,需要在“一进一出”的农村物流供应链条上解决问题。毋庸置疑,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和流通方面的利用与推广。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必须保证生产资料物流科技含量,其物流为农业生产采用新技术提供了基础;另外,农产品物流也要求必须利用科学的手段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并使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手段整合物流功能,创新物流模式,以支持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而且发展农村物流还有利于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组织创新。分散的单个农户很难自办物流适应市场变化,抵抗市场风险,因此现代物流需要物流主体与之相适应。农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只有创新组织,才能适应物流所要求的规模经济。

总之,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需要放在农村物流这个大环境中综合施为。

大环境 篇2

心得体会

根据当前我镇开展的“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主题活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及切身体会,下面谈谈我对此项活动的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是以科学发展、强镇富民为主题,以强化干部宗旨意识为核心,查思想、查作风、查效能,突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基层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村镇建设、保障改善民生五大重点,深入基层,贴心服务,倾心发展,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干部作风大转变、基层组织大提升、社会管理大创新、经济发展大跨越、民生事业大发展。本次主题教育是一种体现,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

(一)开展“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是保持工作积极性的必然要求。保持工作积极性就是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

(二)开展“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是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通过开展本次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党为民精神,不断提升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开展“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工作一线,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干实事、解难题、求实效。真真正正为民排忧解难。

二、深刻体会到“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内涵。

(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身日基层、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干实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我们要不断激励自己,不满足于现状,更上一层楼,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意气风发、英气勃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有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

小农户适应大环境 篇3

2008年12月12日,中加“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项目在首都大酒店举办闭幕大会,总结并宣传了项目成果,确保项目结束后的可持续性。加拿大驻华使馆公使南杰瑞、商务部国际司商务参赞张克宁分别致辞祝贺项目的圆满结束和在五年执行期内取得的丰硕成果。商务部世贸司鄂德峰副司长作为项目中方执行单位代表,介绍了项目在支持WTO谈判、加强食品安全、农业行政管理和示范点推广等领域取得的成果。

来自商务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药监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示范点以及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加拿大驻华使馆和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的官员、专家和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了闭幕大会。

政策研究结合示范点建设

小农户项目是一个包含了宏观政策研究和微观示范点建设的综合性项目。在政策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食品安全、WTO农业谈判议题和农业行政管理三个方面。这些政策研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项目参与部委多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增强了我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能力,提高了我国农业行政管理能力。

食品安全政策研究方面。中国加入WTO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的一个明显的挑战就是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在项目实施初期,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产业内部安全和召回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和贸易。因此,小农户项目围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借鉴加拿大先进经验,开展了“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农场质量保障”、“建立中国食品召回制度”、“中国小农户实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重大食品安全危机处理政策研究与发展”以及“中国食品安全战略及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7项政策性研究。

这些政策研究对国家有待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2006年4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WTO农业议题谈判方面。这方面的政策研究主要包括“国内农业支持和综合支持量政策研究”、“绿箱”、“黄箱”、“蓝箱”、“市场准入”和“SPS措施及其关税贸易壁垒”。农业是WTO多哈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加强我国在WTO农业谈判方面的研究力量,为中国培养高水平的农业贸易政策专家,为今后谈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小农户项目支持了上述6项政策研究。特别是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研究根据多哈回合谈判议程,结合中国的农产品关税水平及中国的农业发展现状,通过经济模型,对各类关税削减共识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谈判建议,尤其是争取最大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以及新成员待遇,在关系到国计民生、农村发展与食品安全的重大领域必须给与发展中国家足够的时间和灵活性等建议,为我国的谈判人员的立场主张提供了颇为有力的技术支持。

行政管理方面。项目支持了有关农业行政管理领域的5项政策研究,其中包括:国务院发展中心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策研究”,中国科学院牵头的“农机技术推广改革政策研究”,以及农业部牵头的“中国农业政策新框架”等研究。

有些研究成果已经被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性文件所采纳,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农业政策的修订和制定。比如: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制定了《三台县双低油菜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出台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新制定的地方政策对本地区的农、畜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小农户项目主要活动之一还包括提高中方人员的能力建设。在项目实施的五年里,小农户项目在食品安全、农场质量保障、农业政策和经营管理方面组织了多期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农民协会的代表,累计受训人员为2万人以上。在项目的支持下,全国第一部《肉品卫生检验培训》教材已由商务部在全国范围推广。

项目专为WTO设定

据小农户项目经理助理胡松介绍,小农户项目是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为加强中国农业入世后的竞争能力而专门设计的。

首先,在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小农户。所以项目所针对的对象就是中国的小农户。

其次,正是由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体,食品安全监管受到很大挑战,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所以小农户项目中特别借鉴加拿大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这在五年前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

再次,加入WTO后,中国的农业政策需要调整,加拿大出资聘请专家,与中国的专家一起进行政策研究,这对中国来讲是十分有益的,共有10多个政策不同程度地被政府采纳。

另外,在WTO的新环境下,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也需要进行改革。在这之前,中国农业推广主要是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广。而在这个项目中,农业推广更多地考虑到了农户需求和市场因素。

由此可见,中加小农户项目完全适应了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从2004年开始,该项目在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示范点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内蒙古武川县的马铃薯不但成功进入了一些大城市的主要超市,更被成功评选为北京奥运会特供绿色食品。小农户项目不仅帮助农户通过提升农产品质量从而增加收入,更帮助当地提升了地区品牌,增加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遭遇了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项目及时调整工作计划,赶赴灾区实地考察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当地小农户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

室外环境功能设计大趋势 篇4

创造合理的建筑群体组合

居住区外部环境由住户小庭院、组团级公共用地和小区级公共活动场地构成,这些空间相互融会贯通,构成了居住区外部环境的物质基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创造合理的建筑群体组合不仅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空间尺度,同时也是取得优质景观价值的前提。

首先,要注重室外环境的物质功能设计分析。

在营造景观物质功能方面时,一定要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自然生态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

自然生态与居住区户外环境都必须保持自身的整体性。通过道路、结点空间的合理布局,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多样统一,考虑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创作要素,创造一个丰富、有机、完整的户外环境景观,而不是设计住宅单体之外的剩余空间。这样住户就能清晰地认知户外空间,同时户外环境景观对于住户也构成了识别性与归属感,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给人舒缓、放松的抚慰,达到以景养心、以境养人的境界。

自然生态包括生态制约要素,即地域气候、地理条件和生态支持要素,应充分利用各种地形环境,创造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构筑别致特色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应注意在生态系统中剔除负面要素,引进正面要素,提高和加强某区域的景观特征。中国清代私家花园中高山、湖滨、竹林、瀑布等美景视点的过渡设计就呈现出相得益彰的特点。

居住区户外环境与生态环境各要素应达到整体协调。局部相加并不应简单等同于局部之和,而应是整体融合和相互渗透。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联合共生。在过去居住区结构清晰的树形模式之内,人工环境彼此没有联系,与自然环境也关系不大,在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应进行修正,采用以传统户外环境体系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交叉的网络模式,形成多样的交往空间,加强邻里间交往。

其次,要注重室外环境的场所功能设计分析。

在强调景观物质功能的同时还应注重户外环境景观的场所功能,“以人为本”营造具有生活情趣的居住氛围。空间需要人感知其的存在,它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内容在空间形式、尺度、比例、质感、等物理性要素上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一个空间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来说是有意义的,它是这些人群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某种归属。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户外环境景观中应体现景观不是单纯的观赏和生态价值,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多样的交往空间,人与自然的高接触性,处处有“人”的参与,充满活力生机。

“以人为本”应考虑到居住区外部空间的空气、湿热、声、光、水环境等五大环境健康问题。应通过景观的高低、穿插、围合、引进、剔除,以及生态技术等的运用,尽量消除或减轻五大环境的污染。如对小区汽车噪声和尾气的隔绝以及汽车对小区住户日常出入干扰的避免,可以通过人车分行,在车行道两旁种植绿化带;也可以将小区汽车直接停放在小区周边,使其不进入小区内部,实行小区内部步行化,辅助以自行车交通等措施解决。

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活动一般分为两类,即个人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或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是居住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所期望达到的社区文明目标的重要内容。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空间环境中才会发生,而社会性活动则需要有一个相应的人群可适宜进行活动的空间环境,这样的适宜的空间环境,即场所,除了形式、比例、尺度等设计因素外,首先要考虑与这种活动相关的适宜的空间层次构筑。如在半私密空间中幼儿和儿童游戏活动、邻居间的交往活动;在半公共空间中老年人健身、休闲活动,邻里交往、散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交往、购物、散步、休闲活动等。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居住区的步行和绿地紧密联系,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不应成为停车场地或无人问津之地。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但也不能偏僻;老年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远离车行道。

把握室外环境设计的趋势

室外环境设计将更多地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思想的融入,将赋予居住区景观设计更为深刻的内涵,使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环境走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层面。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学效益,贯彻“3R”原则。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中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室外环境设计范围要扩大。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闲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致人的视线组织等,将都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范围之内。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而且还参与到居住区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要有开放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将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环境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居住区内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均好性”将成为住宅景观设计的准则。打破小区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化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在设计中要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将不仅讲求图案的构成美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还将更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例如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住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感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大环境 篇5

想大讨论活动情况总结

根据市效能办《关于开展“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思想大讨论活动》洪效办字„2012‟45号文件要求和局“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部署。现将我组“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思想大讨论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员,全组人员都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彻底转变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干部的责任意识,对群众,要真心诚意,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首先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去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切切实实地为他们着想;模范遵守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与服务对象交往、沟通时,一定要做到热情礼貌、耐心细致、态度温和,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切实转变那种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服好务,为我市卫生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学习,熟悉和掌握好有关法律、政策、法规,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作为有一定领导职务的干部,要有较强的大局意识,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民主与集中、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相互积极沟通,共同自觉维护团结。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和鼓励下属放手大胆工作。能够做到思想上互相尊重,感情上互相理解,工作上互相支持。

第三,我们每一位干部都要做具有浩然正气的典范。都应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我市的卫生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始终要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个人党性修养;始终牢记党纪国法,爱岗敬业,开拓创新。

第四,在自身履职时,始终能够用中央、省、市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约束自己,时时处处严守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防线,能够正确认识权力,始终牢记为卫生事业发展用好权。在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方面,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念,常怀律己之心,时时自重,处处慎权、慎欲、慎独。为克服情面困境,避免人情腐蚀执行制度的决心和办事的公正,重点抓好制度建设。在工作的开展中,能够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努力把行使权力的全过程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权力的正确使用。

民企大环境倒退了三年 篇6

民营企业经营环境

一项跟踪了10多年,涉及6000多家企业的经营环境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方面,除了“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两项评价比2008年略有好转外,企业对“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法制环境”、“行政管理”、“基础设施”5个项目的主观评价,均低于2008年。

倒退最多的是“基础设施条件”,得分为3.19,比2008年倒退了0.38;其次是“企业经营法制环境”,2010年的得分为3.1,比2008年倒退了0.14。此外,“人力资源”、“金融服务”、“行政管理”分数也有小幅下降。反观2008年,企业经营环境的7项得分,均比2006年明显拔高。

2006年、2008年和2010年的数据显示,经营环境评价靠前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上海一直稳坐第一把交椅。2010年,前五名分别为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北京。中西部地区除了重庆有大幅度提升外,大多省份排名比较靠后,进步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90%是中小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41%、49%以上。国家要尽快打破垄断,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他服务业领域,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小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支持。国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在政策上松绑。地方政府应该思考如何减少地方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改善复杂制度环境,使企业做得更好。

行政管理,涉及到地方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市场准入限制过多,行政执法(工商、税务、质检)效率低下,企业集资、摊派或非税上缴相当于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过大,企业经营者与各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打交道的时间比例过多。政府能否放开管制,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尽快得到发展,将关系到中国企业竞争力能否快速提升。

目前,中国内地有5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相对集中在垄断型、基础性产业,大部分是央企。这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类似。这些国家,垄断行业没有放开,私营和中小企业经济没有很好发展,导致人均GDP无法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日本、韩国等国家,人均GDP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壮大。

特别对基础行业和服务业,放宽准入和鼓励竞争,成为下一步改革重点。中国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投资,主要依赖政府和银行资金,走的是融资平台的路子,这很容易形成坏账。为此,需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统计数据评价高低

对企业调查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就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所要调查的问题进行评估,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主观评价方面的。一些客观指标是辅助的,主要是减少不适当的干预。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结合,就可以分析出地方政府干预问题。

基础指数是指每一个各式各样的指标,这里面有一些评分办法,采用权重的办法,分项指数是指简单算数平均,方面指数是分项指数简单算数平均,用简单的办法来进行指数构建。调查规模进行了3年,每年大概4千多到6千家。2008年最多,有6000家企业,全国大约30个省区范围内的企业,不包括西藏,也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客观指标为辅,主观指标为主。这是调查指数的特点,也可能是弱点,如果对象情绪比较大,抱怨比较大,打分的时候就比较低,有企业家的主观情绪在里面。即使主观性比较强,也有一定意义,表明企业在中国运行,对政府的行为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情绪,也是值得政策制定者思考的问题。

当然,最好是一个企业既在中国经营,也在外国经营,他会对各种问题有一个比较客观评价。多数企业不在国外经营,如在各个省区经营,可以流动,可以选择,很多企业用脚投票。这个地方不好,就到别的地方去,他在两三个地方有企业,会比较哪个城市、哪个省、哪个地区,环境更好一点,更不好一点。

哪儿的经营环境,企业家打分最高?从1到26排名来看,沿海地区占的位置比较高。比如广东,排分一直不是很高,最高是6,还到过10,最后一年是8。从这里面观察,基本上位置是相对稳定的。有些地方看着不错,评分却不一定高。

比如重庆,2006年很低,现在在11的位置上,通过各年度的比较,观察他的变化趋势,有的基本稳定,有的在下降,有的在上升,这变化趋势也很重要,在全国比较变化趋势,需要思考企业用脚投票的问题,对于地方政府就应该考虑了。

七个方面,三年来有的越来越好,有的就差了一点,有的确实很怪,比如:基础设施条件,应该是越来越好,但是企业的满意度反倒下降了,2010年比2008年差了,这是为什么?值得好好分析。

有些地方,在2008年很有改进。为什么2010年反倒有所下降?有的时候;跟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变化有关系;有的时候,和企业不稳定性有关系。但是,只要数据足够大,社会科学依赖一个重要原理,就是“大数定律”,只要连续一个长的时间里搞,还是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加速转型实现升级

中国企业有没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政策约束。最近国家领导人说了一句话,要取消很多对企业的微观干涉。国务院也发布了消息,说过去几年清理了多少规章制度,如何在各个方面改善、改革制度,调整各种政策,减少对地方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改善各复杂制度环境,使企业做得更好。

特别对民营企业,特别对打破垄断,特别对减少政府干涉,改善政府和市场关系,改善政府和企业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为此,呼吁政府认真清理、彻底清理,现在所谓的“微观干预”的政策,认真分析各个领域里面,如何使企业的环境得以改善,使中国企业竞争力得到改善,使中国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发展。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不少企业都面临困境,甚至应声倒闭。像飞跃集团这样的浙江企业,遇到史无前例的坎坷和波折。邱继宝在2000年被朱镕基总理誉为“国宝”而天下闻名。2008年,舆论再次把他推到风口浪尖,却因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产业过于单一、股份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差的飞跃集团摇摇欲坠。一时间,“飞跃不行了、要倒闭了”的流言甚嚣尘上。

2008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峰会,缺席的邱继宝“在家舔伤口”,如今终于时过境迁。在回答“当时受的是什么伤,是轻伤是重伤,是内伤还是外伤”时,他说:2008年的飞跃,可以说是内伤,可以说是外伤。内伤是飞跃发展过快、投入过大,创新超前,制度缺陷。外伤是飞跃在2007年的时候,一年出口几亿美金,美国次贷引发,原材料价格猛涨,每吨两万多元的铜卖到八万元,30多元的油卖到150元。

他认为那只是轻伤——“有信心、力量的是轻伤,没有信心和力量才叫重伤。”他说,“2008年生不如死,忍辱负重,当时唯一的信念是,不管苦难再大,绝不让飞跃员工下岗,更不能让飞跃民族品牌毁掉。”当时他用的是省政府、市政府领导给出的药方:“解决当前、立足未来、标本兼治、转型升级”。

他回忆说,“这16个字比16个亿更重要,如果当时省市领导给我钱,可能今天不会做成这样。”这个倒逼机制,使飞跃实现了大转型。2008年的飞跃成为生不如死的一年,2009年的飞跃定为艰难转型的一年,2010年飞跃转型取得大效益的一年。

大学教育改革需要大环境 篇7

朱清时校长在接受采访时, 实际上只谈到了教授治校, 即在未来的校领导中间有一半由教授们直选产生, 教授直接参与学校管理。而行政人员将没有任何行政级别, 只是为学校、教授服务。所谓教授治校, 当是指教授群体通过协商民主机制, 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如果只是选出一些教授担任校领导, 这样的教授治校其实早已有了, 现在许多学官原本都是教师, 并且仍然在带研究生。实际上, 教授治校并非促进高等教育之唯一途径, 当年清华大学在梅贻琦先生领导下实行教授治校, 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 但北京大学在蒋梦麟先生领导下实行校长治校, 同样成就卓著。关键还在于, 校长个人是不是具有独立办学理念的教育家, 今天有没有产生教育家的条件。

至于大学自治, 就可以讨论的现状而言, 主要还是指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过大。行政干预的结果就是将大学变成了下属和衙门。从短期来看, 国立大学靠国家财政拨款的现状不太可能改变, 必须通过某一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 按说教育经费来自全国纳税人, 教育行政部门要做的事就是当好后勤, 而不是以教育经费为杠杆, 成为大学的直接上级。这些年的公共课程设置、教学评估、职称评定、评级定岗等, 看似为了教学, 实际上都是在围绕着行政部门的指挥棒转, 体现的是权力的自我证明。

无论教授治校还是大学自治, 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术自由。这是由大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大学者, 不断探求知识之所也。人类认识若非已经臻于终极, 思想就应无限制, 学术就应无禁区, 而权力干预的实质就是限制学术自由。然而, 没有学术自由, 何来学术创新?陈寅恪先生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价值就在这里。今天人们都赞扬梅贻琦先生的治校方略, 但他最重要的贡献其实是对学术自由的看法, 正是出于维护学术自由的思想, 以及蔡、梅、蒋诸先生所力挺的制度保证, 当年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才有了辉煌成就。今天的大学校长, 即使有这样的认识, 能有这样的权限与魄力吗?

股市大环境有缺陷制约上市 篇8

我比较赞同独立董事李斌的发言。上市会给企业带来利好,但更对企业自身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大环境下的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缺陷。企业进行前期评估并调整,对企业来说即使不上市也是对其正常发展的保证和促进。而副董事长吴彤提到的上市后面临的风险,也是可以随着企业前期评估后的整改和上市后在不断完善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下做到管控和避免的。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风险,只有经历了一个个风险的考验,企业才会不断走向成熟。

大环境 篇9

关键词:河南,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而旅游产业则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是提升和展示河南省“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构筑中国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旅游业发展强劲, 而河南旅游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1998年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以后, 我省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已初步确立、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及在旅游立法、执法等方面得到加强。但若与其他省旅游业相比, 还有差距。因此为带动河南经济发展, 加强旅游产业开发与利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科学地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来实现我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十几年来, 中国旅游产业增长迅猛, 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是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在人们收入日益增加的今天, 旅游产业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拉动内需及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且河南地处中原腹地, 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说旅游产业的发展大有前途。虽说二十年来河南旅游业取得成绩可喜, 但与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差距:比如起步晚、基础差在发展过程中也有问题, 这严重地制约着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一) 发展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 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景, 在国家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及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下, 推动着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的“饮食住宿、交通运输、旅游制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正在崛起, 而一批综合型的企业在竞争中也不断壮大,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河南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绩。1999年实现了两个突破:接待海外游客首次突破30万人, 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300亿人民币。但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 仍存在一定的差距。2004年, 全省接待入境游客45万人 (次) , 旅游创汇1.6亿美元, 接待国内游客8 012万人 (次) , 国内旅游收入560亿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关联产业的蓬勃发展, 使整个旅游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00多家, 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 旅游车船公司50余家,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余人, 总就业人数近百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2012年, 河南政府出台了《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重要文件。回顾了“十一五”时期河南旅游产业取得的辉煌成绩, 继而详细阐述“十二五”时期河南旅游产业所将面临机遇和挑战, 规划了河南旅游产业的宏伟蓝图。

(二) 存在问题

河南省地处中原,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号称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缩影。丰富的旅游资源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河南旅游业在“旅游立省”理念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旅游接待型向企业为主体的开发经济型的转型过程。河南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一定的增强, 旅游管理体制取得了新的进展, 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从目前河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 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旅游资源模式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小。

根据国际旅游市场需求, 特别是各国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改变, 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必然要求我们发展旅游品种。他们需要的是新型的旅游形态:如农家乐、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而传统旅游的主题主要是观光主题, 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的力度不大, 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难以适应各个层次、不同目的、不同等级的旅游者的需要, 旅游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小。因而获得旅游者的青睐程度有所下降, 传统的观光旅游风光不再。这就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对旅游业进行大胆创新, 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2. 旅游从业人员部分素质偏低、服务滞后。

旅游从业人员包括经营者、导游和景区管理者。近几年来, 随着河南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河南省旅游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的增加, 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在发生变化, 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意识淡薄, 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旅游服务中, 部分旅行社服务管理不规范, 经营者急功近利、坑骗顾客;部分导游服务质量不高, 这严重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3. 对开发旅游资源缺乏客观、合理的认识。

在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行为上缺乏较为客观合理的衡量体系———环境容量的评价[1], 是导致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原因。发展旅游业固然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旅游业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类和自然和平相处基础上, 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然而, 近年来, 河南部分地区为追求片面经济利益, 造成了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从而破坏了旅游景区 (点) 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欠下了不可偿还的生态债务。例如, 豫北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正如苏全有指出:“由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生态退化具有不可逆性、累积性, 即所谓‘隐性的狼’, 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带, 一旦形成退化, 不仅很难恢复, 而且还会形成加速度的发展态势。”[2]

二、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旅游业经过几十年迅猛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目前, 在国内外“大旅游大产业大环境大文化”对发展我省旅游业十分有利的条件下, 河南省应抓住“十二五”黄金期, 依托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带动系数大及综合效益好的优势, 切实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行业。为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从思想认识和实践上注意以下问题:

(一) 开拓旅游资源模式, 打造河南精品旅游, 增加市场竞争力

旅游产品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观念和结构的改变也发生改变, 以往的开发旅游资源模式过于单一, 则远远满足不了当今广大消费者需求。开拓新旅游资源模式、打造精品旅游势在必行, 它不仅仅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在现阶段, 要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转变开发旅游产业思路, 提高旅游产业意识。首先, 就是要提高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效融合, 把“产业链”做大做强。比如近年来兴起的农业观光、工业旅游以及农家乐, 就是与农、工业融合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开发、创新旅游资源, 同时要扩大与其他行业融合, 延伸旅游产业链。这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传统旅游业的升级。如教育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业等。其次, 打造河南旅游产业精品, 增强市场竞争力。河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要想使其产生最大效益就必须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 着力打造河南旅游精品。比如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龙门石窟和洛阳白马寺, 以少林武术文化为特色的少林寺和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温县陈家沟。我们必须加大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创新, 提升旅游景点的品位, 着力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河南旅游精品, 从而推动河南省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 培养优秀旅游人才, 加强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 提高整体素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出去旅游的次数每年都成俱增趋势, 而且对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相反, 旅游管理及导游人员则存在明显不足, 并且部分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欠佳。而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好坏, 直接影响游客身心健康和产品整体质量, 进而影响到河南经济的发展。为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旅游环境, 使河南旅游业管理和服务走上新台阶, 为此一定要制订培训计划如下: (1) 加强英语口语培训, 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2) 加强对国内外方言的了解及历史文化知识素养的培训, 扩充知识范围和提高文化素养。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 有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

(三) 开发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并重, 是河南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 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统一体。而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业的生存之根本, 对于河南这个旅游资源大省来讲, 如何科学地开发旅游资源, 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今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省“十二五”的宏伟规划, 河南旅游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将会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所以河南旅游要想持续地发展, 一定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 来考虑自然所承载的能力。因而, 我们一定要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坚持开发、管理和保护同时进行, 科学的规划, 并严格按规划办实事;摒弃狭隘利益观, 坚持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省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的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 引导并教育旅游从业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这才是河南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总之, 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朝阳产业”, 是实现人类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的新兴产业, 是当前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而河南旅游业凭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取得了辉煌成绩, 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开发和保护环境问题, 令我们深思。那么, 河南省就应遵循市场客观规律和科学处理人类与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 必须要强化政府主导、更新思想观念、开发新的资源模式、理顺管理机制等方面都非常关键。而河南旅游业是一个值得我们人类不断探索新型产业, 愿我们在“大旅游大产业大环境大文化”的背景下, 携起手来切实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大数据环境下的存储挑战 篇10

大数据时代, 企业数据量和数据种类出现飞速增长。大数据时代, 全球应用数量从几年前的以十万为单位计算, 到了以百万为单位计算。10年前, IT从业人员只是以百万计算, 数据生成来源也比较单一, 但现在, IT服务使用者已经上升到十几亿的消费者, 数据生成来源更为丰富, 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时代。同时, IT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要满足高度虚拟化或集群IT架构的需求。企业应用部署效率、业务稳定服务性能, 以及动态有效满足O LTP和O LA P性能要求, 直接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求存储更灵活、更动态、性能更稳定, 以支撑大量用户对各种IT服务交付的能力。此外, 大数据时代还需要集中、统一和自动化管理的功能。

中桥2013年7月完成的中国大数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了, 中国市场针对大数据的需求所面临的典型的存储挑战, 就此我们看看此次EM C在米兰发布的技术是如何解决这些大数据存储挑战的。

(1) .业务关键型性能:就“存储是否能满足目前业务关键应用性能”的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调查人员 (总计455名受访者) 中28.1%表示在未来12个月考虑部署新型存储。36.5%用户在未来12-24个月考虑部署新存储。大数据时代, 应用使用者的快速增加, 对存储并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 生产应用虚拟化产生大量随机读取, 这就对传统IO Ps和时间延迟提出了挑战。

EM C米兰发布的M C x技术让用户可以通过多核并行处理方式, 经济地提高大数据时代存储对并行处理能力的需求。相对于通过增加控制器和磁盘形式提高存储IO Ps, 这种多核动态优化技术更为经济, 且不会增加管理强度和开支。此外, M C x结合灵活闪存技术, 可以满足大数据环境下不同应用对IO Ps或M B Ps的性能需求, 并降低时间延迟。

(2) 存储利用率: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快速增加。如何通过存储容量优化, 降低存储容量和网络资源需求, 降低数据保护过程对生产环境的性能影响, 是控制大数据存储新增开支的关键。

EM C的V N X产品支持压缩和重复数据删除, 不仅降低存储容量需求。同时, 也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对网络资源的需求。

(3) 容量优化系统性能:为了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和业务连续性, 存储厂商近年纷纷推出各种企业级功能。为了降低存储管理强度, 中端以上存储具有多种工作负载性能监控、动态资源配置和自动化端对端管理功能。然而, 传统存储控制器处理能力有限, 启动这些企业级功能需要消耗存储控制器资源。用户往往要在存储资源优化和生产性能之间做取舍。

EM C米兰发布的M C x通过多核并行处理, 让控制器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 保证启用企业级功能不影响业务性能, 实现优化和高性能并举。此外, 通过控制信息和数据通道分流, 彻底解决了控制信息和数据流资源争用导致的性能问题。保证大数据时代, 在不同业务发展阶段下应用性能稳定性的需求。

(4)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各种已有存储资源, 为大数据时代的业务发展提供高可扩展和业务连续性是关键。传统存储下, 不同厂商的存储之间无法实现快照、复制、备份和恢复, 由此带来数据保护的大量开支。同时, 带来存储资源浪费。

EM C的V i PR多种标准A PI, 可部署在V i PR支持的任何文件存储系统上, 这种支持多种平台的战略和开放的可扩展性能够充分为大数据环境的跨平台、资源灵活性和开源平台提供IT支撑。用户不仅可以在V i PR框架下支持第三方存储设备, 同时可以支撑开源技术。让用户可以利用服务器存储、直连存储、第三方网络存储, 甚至是标配磁盘技术, 满足大数据演进过程的存储需求。

大环境 篇11

2010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将在我们身边举办,届时会有很多外国、外地游客入住我们辖区。为了降低虫害密度,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播疾病的发生,营造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近几年来,我们除害服务社本着“清洁城市,美化生活”的宗旨,提倡合理治虫、科学治害,积极探索有害生物控制新领域,提高科学治虫的水准,让虫害远离生活。经过几年的控制,目前,蚊、蝇、鼠、蟑螂等各类虫害的密度均有明显下降,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除害宣传进社区

治理虫害涉及到每家每户,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两年,为了在辖区营造“让虫害远离生活”的氛围,我们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虫害的特点,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走上街道,走入社区,进行知识宣传,通过出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打出宣传横幅等方式,增强居民的除害意识,提高除害水平和效果。刚开始,不少居民的除害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人认为自己的卫生习惯和自己家的卫生状况与别人无关,更与大环境无关。通过我们的反复宣传,更多的居民开始关注并改善自身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状况了,这为降低蚊,蝇,鼠、蟑螂等各类虫害的密度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

除害行动全覆盖

我们除害服务社以为社区提供无偿服务为主,同时也为辖区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偿服务。为了提高除害技能,我们积极组织人员接受培训(每月不少于8小时),有6人获得高级资质,5人获得中级资质,其余人员均获得了初级资质和技能操作证书。

对于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如花园,绿化带、楼道、地下室等,我们提供无偿服务。如:对绿化带定期喷药,在有水景的小区投放柳条鱼、设置捕蝇笼、放置诱蚊缸、布放毒饵贴等,保证把蚊、蝇、鼠、蟑螂等的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对于居民的除害需求,我们在提供指导和服务的基础上,只是适当收取材料费,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对于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如宾馆、酒店、医院、幼儿园、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我们也加强宣传,并提供除害服务。为了使有害生物控制进入到“五小行业”(小食品经营及加工单位、小理发美容店、小旅店、小浴室、小歌舞厅),确保除害控制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们在工作中重点对辖区的“五小行业”开展“有害生物防制”的专项整治。在先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除害意识淡薄、卫生工作落后的单位部门,进行教育,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改正的利用行政执法手段予以经济处罚。

除害方法环保化

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创新探究 篇12

一、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依据的创新

(一)审计取证依据

随着被审计单位财务和业务的数据电子化,政府审计工作也越来越依赖数据,因此对审计数据的分析至关重要,审计人员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进行不同渠道的取证。针对从被审计单位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要进行清理、转换、验证,建立模型,分析数据,通过现场走访和网络调查等多种途径实现最大范围的取证,保证审计依据的合理和科学性,保障审计结果的准确度。改变传统的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取证依据,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敏锐的感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工作更顺利的开展。

(二)数据分析技术

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关联规则挖掘、分类、数据聚类、遗传算法、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虽然大数据环境下有更多智能的技术,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针对分类之后的信息进行交叉分析,例如语义分析技术、图文转换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社交关系数据处理技术等。另外一些专门针对处理大数据的技术也应运而生,例如Big Table、云计算、分布式系统、可视化技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发达的现代社会,审计工作中也可以引入新的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实现审计大数据的高效工作

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往云计算和流处理方向发展,并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采用粒计算和量子计算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计算效率,将复杂的大数据环境简单化处理。使得审计工作得到实时和高效的开展,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第三方监督部门更好的沟通,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整个审计工作的时间,简化审计工作的流程,给被审计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真正的实现审计工作的可持续性。

(四)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在大数据环境中,借助计算技术的支撑,可以准确的对大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最后可靠性较高的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通过计算机软件的精准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到准确度很高的审计结论。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每一项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输入,并且运用正确的计算软件,确保审计结果更加准确。

二、基层审计机关积极引用大数据审计

基层设计机关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引用大数据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应该加强数据中心的建设,首先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取有用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的安全存储,最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高效管理。

第一,数据的采集。基层审计机关建设数据中心是为了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那么如何取得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成为当前的任务。当前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备份软件一般采用金蝶、用友、新中大等,可以实现被审计单位全年账务的备份,结合AO系统中的财务数据采集模板,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查询。基层审计机关利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信息,再结合审计系统中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判断和选取。要求基层审计人员对数据具有敏锐的感觉,借助计算机技术,找数据之间的联系,在审计系统的大数据库中实现数据有效的整理和采集。

第二,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存储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工作之一,也是后期数据管理和使用的关键。根据审计类型,将数据存储分为两类,一种是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直接存入设计数据库中,包括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的整体备份和业务报表的导入。另一种是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软件备份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相对应的表格中,使用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找到对应的数据,节约审计人员资料分类的时间。最后审计人员可以将这些数据存储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中,便于日后及时进行查阅和核对,避免不专业的软件对数据产生的破坏,提高基层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小结

大数据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被广泛的用于各种行业,政府审计机关为更好的完成审计的工作,也积极的引入大数据审计,为高效审计工作奠定基础,为基层审计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但是我们在引进技术的时候,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应该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寻求更多的创新机会,创造更有效的政府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牛艳芳,薛岩,孟祥雨.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变革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4:95-103.

[2]陈伟,SMIELIAUSKAS Wally.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01:8-13+34.

[3]孙玥璠,宋迪.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孤立点分析的审计抽样方法[J].财务与会计,2015,14:71-73.

上一篇:再生水管道下一篇:扩展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