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保证金管理

2024-07-31

投标保证金管理(共7篇)

投标保证金管理 篇1

1 保证金的含义

按照有关规定, 投标建设工程的企业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才能进行投标活动。建设工程招标过程中常见的保证金形式有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两种。

1.1 投标保证金

工程投标保证金是指在工程投标活动中, 投标人随投标文件一同递交给招标人一定形式一定金额的投标责任担保。投标保证金除现金外, 也可是银行出具的银行保函、保兑支票、银行汇票或现金支票;其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百分之二, 但最高不得超过八十万人民币, 有效期应当超出投标有效期三十天。

1.2 履约保证金

履约保证金是指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要求中标人提交的保证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主要目的是防止某些投标人以低价中标后不履行合同, 而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 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其形式包括履约担保金、履约银行保函和履约担保书三种。

2 保证金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关于保证金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监督

由于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约束, 常常出现违规违法的行为, 例如, 缴纳投标保证金采取欺诈的手段大假到账的目的、用保证金条款任意处罚供应商、随意加大投标保证金的数额、故意延长归还保证金的时间等。目前以营利为目的的招标公司特别在意供应商所缴纳的投标保证金, 这样招标公司就可以合法地为寻租人无风险地获得更大的商业机会, 并长期占用保证金的利息, 作为自己的“合法”收入。

2.2 征收投标保证金的主体不统一, 保证金的提交方式单一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没有对征收主体这一问题明确规定, 目前, 工程投标保证金的征收主体各有不同, 包括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当地工程交易中心、政府监管机构。我国目前普遍实行现金的方式提交保证金, 但对征收主体并没有明确规定应如何监管, 由谁监管, 近年来, 常出现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携巨额投标保证金逃跑事件和挪用保证金的事件, 我国政府有必要对征收主体进行监管。

2.3 保证金利息的归属问题

在我国,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及《招标投标法》中都没有对投标保证金所产生的利息归属作明确的规定, 保证金存在金额大、存放时间长的特点, 其存放期间将产生大量的利息, 但目前所有投标中关于投标保证金的返还都是无息返还, 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商业习惯。实际上, 保证金的利息是投标人的资金所产生的, 应该归投标人所有。

2.4 不予归还保证金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中标通知书发出后, 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 无不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签订合同, 在签订合同时向招标人提出附加条件或者更改合同实质性内容的, 或者绝不提交所要求的履约保证金的, 招标人可取消其中标资格, 并没收其投标保证金。《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中标供应商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招标采购单位不予退还其交纳的投标保证金。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等并没有对没收后的处理及归属问题作规定。

2.5 投标人与招标人的地位不对等, 投标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招标投标过程中, 招标人只单方面要求提供保证金, 自己并不对等的提供担保, 投标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3 提高保证金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统一的投标保证金收取和退还的监管机构, 并将保证金交由银行保管

政府应加强对工程保证金的管理, 积极建立统一的投标保证金收取和退还的监管机构, 以区市为单位设立保证金收取专户,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专户银行, 由该银行保管本区域的保证金。除此之外, 每个投标人单独设立账户, 并且由三方共同签订协议, 退还、转账时必须由三方共同确认。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投标人所承担的保证金被挪用的风险, 有利于保证合同双方的平等地位, 这样也就将这部分资金产生的利息归投标人所有。

3.2 鼓励投标人使用除现金以外的提交方式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规定了提交投标保证金的五种方式, 包括现金、银行保函、保兑支票、银行汇票、现金支票, 鼓励投保人使用其他四种提交方式, 加强监管, 减少挪用保证金事件的发生。

3.3 对于不予归还保证金归属的处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是为了保证投标人能受其提交的投标文件约束, 促使投标人在中标后按投标文件中的条件与招标人签订合同, 防止中标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违反合同规定或违约, 并弥补给招标人造成经济损失而设定的。“不予退还的保证金”是违约当事人对承诺预定事项违约后的直接责任, 那么当违约者出现违约后, 就应当承担“不予退还”保证金的经济赔偿责任, 它是违约后, 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直接获得赔偿的处理方法。具体归属不应一概而论, 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4 保持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平等地位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 经济主体之间普遍存在合同契约关系, 他们依据相应的合同, 各自履行合同义务, 行使合同赋予的有关权利。每个招投标过程中都涉及大量的资金, 所以应该使经济主体之间公平、平等的履行契约, 减少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中标人提供大额履约担保的同时, 招标人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支付担保, 以使承发包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

4 加强保证金管理的意义

4.1 加强保证金制度的管理能够保证招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

从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到招标人确定中标人的时期内, 投标人不能要求退出竞标或者修改投标文件, 当招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时, 中标的投标人就必须无条件接受。对于招标人改变中标、成交结果、或者中标、成交的投标人放弃中标、成交项目的, 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而, 可以说, 加强招投标过程中的保证金的管理能更好更有效地保障招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

4.2 加强保证金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检验投标人的实力和信誉

首先, 招标人通过投标人缴纳保证金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投标人流动资金的情况, 了解投标人的实力, 如果是银行保函的形式, 更能对投标人的资质进行全面的了解, 因为信誉欠佳或资不抵债的投标人很难从银行获得经济担保。另外, 如果投标人能按时足额的提交保证金, 就表明投标人是诚信的, 是自觉制约其自身的投标行为, 这样就可以使投标活动实现良性竞争, 投标的严肃性与公正性就可以得到保证。

4.3 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同国际市场接轨

履约保证金是国际建筑市场运作的一个惯例, 世行指南和亚行准则都有相应的规定,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制定《土木建筑工程合同条件》中也有明确的履约保证金规定。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 可以利用国际上的有关规定, 保护国内投资者的利益, 使我国建筑业市场同国际市场在相关规定上同步。

4.4 有利于规范整个建筑业市场的管理

目前, 我国从事工程施工的企业过多, 企业的实力普遍相对较弱, 特别是在80年代建筑市场极速膨胀时, 大量的小企业纷纷成立, 其工程运作能力极为低下。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趋于平稳, 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淘汰一批落后的承建商, 以求建筑业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通过履约保证金制度, 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可以给施工力量强、工程质量有保证、市场信誉好的承建商提供担保, 促使工程向这些企业集中, 实力极弱、运作不规范的承建商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就会下降, 最终达到整体行业科学、规范经营运作的目的。

摘要:通过简单介绍保证金的含义及我国工程招投标过程保证金的现状, 根据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最后分析了加强工程投标保证金有效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投标保证金,保证金,保证金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汪才华.工程投标保证金问题法律之思考[J].中国招标, 2009, (41) .

[2]田建华.关于建设工程招标过程中保证金问题的处理[J].中国外资, 2009, (5) .

投标保证金管理 篇2

一、当前投标保证金管理实务中面临的难题

虽然《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投标保证金管理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具体的实务操作中没有对应的实施细则对其管理流程或模式予以严格规定,甚至全国各地在投标保证金的缴纳、收退、监管等关键环节管理形式多样、随意性大,暴露出的实质问题是投标保证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能及时跟进。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推进保证金管理合法合规运行存在诸多困难。笔者认为,保证金管理实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以个人名义缴纳投标保证金

有些投标人代表办理投标保证金缴纳业务时,对“投标人”的法律涵义不理解或有意地曲解其含义,将“投标人”等同为“投标自然人”,为个人名义缴纳形式寻找所谓的“法律依据”。《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投标人是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显然,这里提及的“投标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包括“自然人”。

2.缴纳形式随意、漏洞多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投标保证金除现金外,可以是银行出具的银行保函、保兑支票、银行汇票或现金支票。”由于现金形式时效性强,投标人更愿意选择,但财务保管风险大、来源查证困难。和现金形式相比,转账支票、电汇方式符合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但其时效性较差。保兑支票、银行汇票方式对于投标人来说快捷方便,但收款方在辨别真伪时存在一定风险。

3.退还规定不明确

对于投标保证金退还形式、退还比例、利息、退还信息(企业名称、银行账号等信息)的对称性等,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规定。

二、投标保证金制度不完善带来的潜在风险

上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给保证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财务监管缺少抓手在实务操作中,现金缴纳方式的保管风险较大、不符合单位财务制度;同时现金方式查证来源困难,给有些投机商人进行“围标串标”等违法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2.增加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成本

转账的时效性会直接影响投标人参与公共资源进场交易活动的有效性,有些项目的投标保证金因非投标人本身因素而未按时到账,影响了开标活动的正常开展,增加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成本。

3.削弱了招标人对中标的投标人的约束

缺失固定统一的退还模式,给投标人中标后违约而随时撤离投标保证金增加了可能性。有些中标的投标人违约后,以投标保证金时限要求为理由请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投标保证金款项退还给非原账户或原投标人,有的投标人甚至为了避免风险开设不同银行的多个账户,以投标人名称未变、仅仅是账户改变,或者账户未变、投标人名称也未变为由索退投标保证金,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投标保证金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依法合规管理投标保证金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法律制度建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为我国政府推行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沿阵地,更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的步伐,做到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维护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正、公平地开展,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窗口服务形象。相关的招投标法律法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投标保证金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为依法合规管理投标保证金提供制度保障。

1.规定单一缴纳方式。单一缴纳方式不仅便于财务管理,还可以提高财务监管透明度。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规定所有投标人以电汇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强化了财务管理、避免了公共资源交易成本徒增现象。在21 世纪“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采用网上银行转账查询方便,即时到帐,应该可以成为投标保证金缴纳的最佳方式。同时,要规定投标保证金必须是从投标人基本账户转出方为有效缴纳,提高对中标人的约束力,维护招标人交易活动结束后的权益。

2.规定固定的退还模式。实行基本账户进出、多家银行参与,确保退还信息的对称性。对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来说,确保投标保证金的退还安全、准确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出台相关办法规定投标保证金必须退回到原账户(即款项来源账户)。与此同时,采用单一退还方式(网银或电汇方式)既节省资金流动成本,又快捷方便。

3.建立投标人、行业监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方确认”投标保证金收退模式。

4.建立投标保证金监管制度。当地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应定期依法开展保证金财务管理的督查工作,维护招标人和投标人的权益。

四、结束语

招投标保证金的制度欠缺 篇3

在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中,保证金具体体现为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但从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看,对在政府采购中涉及的两种保证金在规定上不是十分明确、统一,由此造成执行上的一些混乱。

在《政府采购法》中没有规定要缴纳的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18号令发布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招标采购单位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不得超过采购项目概算的百分之一。投标人投标时,应当按招标文件要求交纳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可以采用现金支票、银行汇票、银行保函等形式交纳。投标人未按招标文件要求交纳投标保证金的,招标采购单位应当拒绝接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

在政府采购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理解上的不同,在交纳投标保证金问题上出现了多种形式。有的招标书规定按投标额的1%交纳投标保证金,这样就出现了同一标的物,由于供应商报价不同而交纳的投标保证金数额不等,导致承担的风险也不同的情况。交纳数额大供应商的风险大,更为严重的是从交纳投标保证金数额上,泄露了投标人的投标信息,对早投标的供应商是极为不利的。有的虽然明确了投标保证金数额,但为了集聚采购规模,把采购人不同、但采购计划类同的项目放在一起招标,以采购人为单位形成分包,这样就出现了有的供应商只投标个别项目,有的是投标全部项目,但是却交纳相等的保证金的情况,这样做对供应商是不公平的。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中标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采购单位不予退还其交纳的投标保证金;情节严重的,由财政部门将其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并予以通报:(一)中标后无正当理由不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签订合同的;(二)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或者在投标文件中未说明,且未经采购招标机构同意,将中标项目分包给他人的;(三)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

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投标人出现违规行为,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实质上是对投标人的一种处罚,那么招标人是否有处罚资格?是否符合相关行政法程序?而且在投标人交纳投标保证金时,招标人出具给投标人的通常是一种财务往来收据,只是证明收到了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而一旦出现违规不予退还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时,《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通常惯例是给投标人发一份《通知》。这对于投标人来说,在财务手续上仅凭一份《通知》列支是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对于招标人来说,仅凭一份《通知》就划转投标人的往来款又是不符合财务手续的,如果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是容易形成管理漏洞的。

虽然《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都没有规定和提到交纳履约保证金,但是《政府采购法》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的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而《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第六十条规定:中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合同的义务,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保证金数额的,还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没有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应当对招标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这里既没有规定交纳履约保证金的标准和方式,也没有规定退还履约保证金的时间,这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的地方不收取履约保证金,有的地方依据出台的管理办法不论是工程还是货物、服务都收取合同金额的10%作为履约保证金,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致使参与政府采购的供应商无所适从,只能被动地满足招标人提出的关于履约保证金的交纳要求,使供应商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这不符合《政府采购法》中规定的公平原则。

由于政府采购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三个部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既要执行《政府采购法》,又要执行《招标投标法》;既涉及投标保证金,又涉及履约保证金。但由于《政府采购法》中没有规定投标保证金,只是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对投标保证金交纳的标准、方式以及退还时间、不予退还的条件进行了明确。这里没有包括工程招投标,仅指了货物和服务招投标。《招标投标法》只是提到了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的条件,但没有明确交纳标准和方式、退还时间。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在招标中涉及到的履约保证金和投标保证金,一、规定的层次不同,即投标保证金是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履约保证金是在招标投标法中规定的;二、内容不同,投标保证金明确了交纳标准、方式、退还时间,而履约保证金没有明确;三、法律不同,招标投标法中规定了履约保证金,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规定了投标保证金。

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政府采购法》还是《招标投标法》,不论是货物、服务招投标,还是工程招投标,它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搭建一个平台,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组织专家进行评标。所不同的是在工作内容,范围要求上有所区别。

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人向投标人收取投标保证金是为了防止和弥补因投标人的过失行为而给招标人带来的损失,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招投标秩序,所以不仅在政府采购货物服务招标中应当收取投标保证金,在工程招标中同样也应收取投标保证金;不仅是工程招标中涉及到合同履行,应收取履约保证金,在货物、服务招标中同样也涉及到合同履行,也应当收取履约保证金。特别是服务采购,它采购的是一个时期内的服务承诺,唯有通过收取履约保证金的方式才能促使供应商规范履行它的承诺。

关于供应商交纳的履约保证金,应该明确交纳的标准、方式、退还的期限,在供应商出现违约行为时,由于给采购人造成了经济损失,所以对扣除的履约保证金应付给采购人,采购人应给供应商出具符合财经制度要求的财务手续,不能仅凭一张通知、一个电话扣除履约保证金。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

一、在《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或相关配套的管理办法中应对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交纳的标准、方式、退还期限、不予退还的条件都应该明确,达到相互统一,以便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对于违规收取的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应明确受益主体,避免产生利益之争。

三、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制定明确对于收取违约保证金的管理办法,加强财政监督,防止形成帐外资金、管理漏洞。

小议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 篇4

招标人在招标时向投标人收取投标保证金是从中国引入“招标投标”制度时开始实行的, 也是国际上招标采购的惯例, 其目的是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免遭因投标人的不严肃行为而给招标人带来损失和风险。

投标保证金作为招投标双方承诺与约定的规范模式,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含金量”不可低估。杜绝了少数滥宇充数者的“低成本”、“无成本”投标,使政府采购真正成为智者与能者的竞争,保证了政府采购活动的严肃性与公正性。

同时采购保证金也是维护政府采购机构的一项重要保证。在很多法律、规定中供应商权利的保护以及维权行动得到各级各界的重视,但政府采购机构的权利保护谁来关心,谁来保护,政府采购机构的维权有无途径等等,《政府采购法》没有涉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从保证金着手,保证了政府采购活动的严肃性与公正性。

投标保证金之所以能在政府采购中发挥如此重要作用,主要是它能对投标人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投标人一旦违反约定,就可能遭遇投标保证金无法退回的风险。那么,代理机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呢?

法律专家认为,代理机构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的行为,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的没收处罚。也正是这样,《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用的也是“不予退还”四个字,而非“没收”二字。该办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中标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采购单位不予退还其交纳的投标保证金: (1) 中标后无正当理由不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签订合同的; (2) 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或者在投标文件中未说明,且未经采购招标机构同意,将中标项目分包给他人的; (3) 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

案例:某项目采购顺利完成,中标单位以最低价中标,下一步应该是中标单位领取中标通知书后与采购人签订合同。这时中标单位找理由提出退出(不干了),经过耐心沟通,原来是中标单位认为投标报价偏低,利润较小;经采购人员耐心讲解各种政策及投标保证金制度,该单位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及所要承担的后果(保证金不予退还)。最终想通了,利润是低一些,但总归还是有钱赚。最终决定把项目进行下去。

即便如此,政府采购机构也还面临很多尴尬的局面,如:虚假质疑、恶意质疑等,少数供应商的“低成本”、“无成本”的质疑带来的是答疑的高成本甚至给整个项目带来影响。

二、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规定存在不足

(一)投标保证金设置依据不合理

财政部第18号令把缴纳的依据规定为不得超过采购项目概算的百分之一。在招标投标实际工作中,将投标保证金的缴纳依据规定为“采购项目概算”,使投标供应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目前相当一部分政府采购项目在招标前并没有公布采购项目预算。试想,没有公布采购项目预算,如何按采购项目概算标准缴纳呢?另外,如果按固定比例收取投标保证金,对于很多有经验的潜在供应商来说,会估算出大概的项目预算资金,从而以接近预算价中标。这显然与政府采购的目的之一“确保采购项目按规定用途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相悖,不能更加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

(二)投标保证金设置标准不科学

财政部第18号令规定,投标保证金金额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的百分之一,一些时候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少、金额小,供应商参加投标缴纳的投标保证金也就少。这样的结果,即使供应商违规,投标保证金也没有多少。

妥善、灵活的利用投标保证金制度,是减少质疑和投诉行为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减少无效质疑和投诉,避免采购机构遭受不必要形象损失的重要的控制手段。面对日益复杂的政府采购技术性要求,面对供应商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等问题,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将会大量存在,考验着采购人,特别是政府采购机构的处理问题的政策水平和策略把握。当然,单单从保证金着手,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如果能搞清楚、利用好保证金这一制度,会为政府采购项目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摘要: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在政府采购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因政府采购相关法律中对投标保证金规定存在不足, 即:投标保证金设置依据不足;投标保证金设置标准不科学, 使政府采购机构面临诸多尴尬局面的问题。而妥善、灵活地利用投标保证金制度则是减少质疑和投诉行为的基础性工作, 更是减少无效质疑和投诉, 避免采购机构遭受不必要形象损失的重要的控制手段。

关键词: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招标,招投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PI-c/651925.htm, 2004-8-11

[2]李新忠.浅议投标保证金[J].建筑经济, 2006, (3) .

[3]徐延新.余廷亮.浅谈建设工程投标保证金制度缺陷及创新管理尝试[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009, (1) .

投标保证金管理 篇5

闽建[2012]3号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

近期因发生招标代理机构代收的巨额投标保证金被个人卷逃,侵害投标人的利益,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为规范投标保证金管理,保护投标人合法权益,现就规范投标保证金管理通知如下:

一、禁止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代收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投标保证金,已代收的投标保证金符合退还条件的应立即予以退还;暂不符合退还条件或暂时无法退还的,要进行清理,并于2012年3月15日前将所收取的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全部转至招标项目相对应的招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专户管理,同时会同招标人书面告知所有相关投标人。自本通知发出之日起,投标人以现金或支票方式提交投标保证金的,应当从投标人的基本账户转出,存入招标人设立的投标保证金专户,或者按照当地规定存入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设立的投标保证金专用账户。

二、按照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可由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代收投标保证金的,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应设立投标保证金专用账户,建立严格的投标保证金管理制度。退还投标保证金应当经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法定代表人签批同意。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要加强监管,确保代收的投标保证金安全。

三、退还投标保证金应当转入投标人提交保证金时的基本账户。禁止从投标保证金专户内提取现金或将投标保证金退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四、各地要根据本通知的精神对投标保证金制度进行补充完善,确保投标保证金安全。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招投标监管机构要将本通知的要求作为招标文件备案审查的内容之一。

五、本通知有效期至2017年2月。

投标保证金管理 篇6

关键词: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投标保证金

投标保证金是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人随投标文件一同递交给招标人的一定形式(现金、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投标保函等)、一定金额的投标责任担保。设立投保保证金的主要目的是担保投标人在招标人定标前不得撤销其投标;担保投标人在被招标人宣布为中标人后其即受合同成立的约束,不得反悔或者改变其投标文件中的实质性内容,否则其投标保证金将被招标人没收。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投标保证金条款。投标保证金的管理事关采购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加以规范,以保证政府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政府采购活动实践中,投标保证金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投标保证金的管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如何强化投标保证金管理是政府采购工作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投标保证金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1.投标保证金有助于约束招投标行为,保证政府采购活动的严肃性

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活动是一项严肃的法律活动。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人向投标人收取投标保证金是为了防止和弥补因投标人的过失行为而给招标人带来的损失,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招投标秩序。投标人要承担因过失而导致合同订立过程中的缔约过失责任,要承担投标保证金被没收的法律后果,这实际上是对投标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一种惩罚。所以,投标保证金能够对投标人的投标行为产生约束作用,这是投标保证金最基本的功能。

实践表明,投标保证金制度的设立,杜绝了少数投标商“低成本”、“无成本”投标,保护了招标人的利益,保证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活动的严肃性。

2.投标保证金是响应招标文件获得投标资格的前提

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保证金是招标文件的重要条款。招标文件一般要对交纳的时间、数额、支付及返还方式作出具体规定。按照财政部18号令和相关文件的规定,投标保证金必须在递交投标文件之前交纳,招标人才能接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否则为无效投标或自行放弃投标资格。因此,按时足额向招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实质上是对招标文件的要求作出了响应,也是获得投标资格的必要条件。这就为以后投标文件顺利通过资格性和符合性审查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保证有效投标奠定了基础。

3.投标保证金能够考察投标供应商的实力及信誉

投标保证金采用现金、支票、汇票等形式,实际上是对投标人流动资金的直接考察。投标保证金采用银行保函形式的,银行在出具投标保函之前一般都要对投标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考察,因此,投标人能否获得银行保函、能够获得多大额度的银行保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投标人的实力,限制了没有经济实力的潜在投标人。

另外,按招标文件的要求,投标商是否按时足额提交投标保证金也是检验投标人诚实和信誉的有效途径。投标人通过投标保证金,以诚信取信于采购人,保障了自身投标权利、义务的最终实现,也保证了招标程序的顺利进行。

4.投标保证金可以对当事人的法定权益提供资金保障

政府采购是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标采购活动。根据《政府采购法》第46条的规定,若中标通知书发出之后,采购人改变中标结果的,应当适用定金罚则,双倍返还中标人提交的投标保证金;给中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投标保证金数额的,还应当对超过的部分予以赔偿。如果中标人随意“放弃”其中标项目的,则招标人对其已经提交的投标保证金不予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投标保证金数额的,还应当对超过的部分予以赔偿。可见,设立投标保证金是防范投标人恶意竞标或随意放弃中标项目的必要措施,也对供求双方的法定权益提供了资金保障。

5.投标保证金能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维持招投标秩序

在政府采购开标及评标过程中,为了维持现场秩序,凡做出违规行为或者严重干扰开标、评标现场秩序的投标人,将被没收其保证金以示处罚。这样就能促使投标人严格遵守招标现场秩序。

另外,在具体的投标过程中,有些投标人可能会向有关招标工作人员进行暗中行贿、与其他投标人共同高价围标、肆意或恶意竞价、排斥外地投标人、以其他各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等等,从而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招投标工作秩序。因此,设立投标保证金能有效防范和遏制投标人的违规行为。

二、投标保证金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为了保证政府采购活动顺利进行,政府采购的国际规则和各国的政府采购法中,都有投标保证金的规定。然而,我国《政府采购法》中却没有保证金的条款,只是在财政部18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第36条与第37条中对投标保证金作了简要规定,但关于投标保证金的具体管理办法,没有任何规定。在实践中,投标保证金的管理让招标采购单位“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供参考。因此,对投标保证金交付的标准比例、交纳方式、返还期限、财务手续、不予退还的条件、没收的投标保证金归属、如何监督管理等,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由于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约束,经常出现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交纳投标保证金时采取欺诈手段假到账、用保证金条款任意处罚供应商、随意加大投标保证金的数额、故意延长归还保证金的时间,等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招标公司特别在乎供应商所交纳的投标保证金,因为预收的保证金一方面可以合法地为寻租人无风险地获得更大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又可长期占用保证金利息,作为自己“合法”的收入。在没收的投标保证金归属问题上,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为利益之争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和纠纷。

由此可见,关于投标保证金管理的法律制度亟需完善。

三、完善投标保证金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在《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及相关管理办法中,应对投标保证金交纳的标准、方式、返还日期、如何监管、权利义务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做到相互统一,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在具体的政府采购工作中贯彻执行。投标保证金是招标文件的重要条款,有了统一明确的法律法规,才能增强投标保证金的法律效力,让招标人和投标人有法可依,使投标保证金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要从规范采购程序、约束采购行为的角度,尽快出台有关投标保证金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要加强投标保证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大对投标保证金监管的力度。一要审查招标文件中投标保证金条款是否合法合规。二要检查集中采购机构是否有健全的投标保证金内部管理机制,检查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有无欺诈作假行为。三要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影响和干扰招标秩序、恶意竞标、随意放弃中标项目的投标者,按违约没收保证金,并及时缴入财政国库;对违规供应商要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将其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在一定时期内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强化法律监督、增强政府采购的震慑力,是政府采购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浅议招投标中的履约保证金 篇7

一、履约保证金的内容及性质

履约担保是工程发包人为防止承包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违反合同规定或违约,并弥补给发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其形式有履约担保金(又叫履约保证金)、履约银行保函和履约担保书三种。《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要求中标人提交一定金额的履约保证金,是招标人的一项权利。该保证金应按照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的规定,或者根据招标人在评标后作出的决定,以适当的格式和金额采用现金、支票、履约担保书或银行保函的形式提供,其金额应足以督促中标人履行合同后应予反还。在工程合同中,招标人可将一部分保证金展期至工程完工后,即直到工程最后验收为止。

如果中标人拒绝提交履约保证金,可以视为放弃中标项目(参见《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五条的有关规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招标人可以从仍然有效的其余投标中选择排序最前的投标为中选的投标,但招标人也有权拒绝其余的所有投标,并重新组织招标。

履约保证金既不同于定金,也不同于预付款,更不同于保证。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5条的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由于本法没有规定接受履约保证金的招标人不履行合同时是否应当双倍返还履约保证,所以我们不能将其视同为定金。其次,履约保证金也不同于预付款。预付款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前提前支付合同约定价款。以帮助义务人能更好地履行合同,属于履行的一部分。预付款不遵循定金罚则,即预付款交付后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不发生丧失或双倍返还的问题。而履约保证金则发生不予返还的问题。最后,履约保证金也不同于保证。保证是第三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担保方式属于人的担保。

履约保证金采取银行保函的形式时,最容易与银行担保相混淆。银行担保,是银行以自己的财产或信用为他人债务提供的一种担保形式,也是一种保证,是一种新的人的担保。而作为履约保证金的银行保函,只是银行保证在中标人不履行合同时,从其开户上支付相应的保证金额。所以银行保函实质上还是中标人自己的担保,并非作为第三人的银行的保证。

综上所述,履约保证金属于本法规定的一种特殊的督促中标人履行债务的措施,而与债的法定担保方式有所不同。

二、目前我国工程保证担保的实施现状

1998年5月,建设部发出“关于1998年建设事业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文件,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健全工程索赔制度和担保制度”:“在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质量保证担保的试点”。1998年7月,国家批准长安保证担保公司挂牌成立。长安保证担保公司是我国首家专业化的工程保证担保公司,商业化运作,股份制形式组建,以工程保证担保、质量保证担保、信用保证担保和住房保证担保为特色。长安保证公司成立以后,先后与北京市建委、上海市建委、天津市建委、河北省建委、深圳市建设局签订合作协议书或开展有关合作,在上述五省市具体实施了建立我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试点工作。

目前从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实践情况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在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工程保证担保存在法律障碍。虽然我国已出台《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担保法》和《保险法》,各地也相应出台一些工程保证担保的地方性规定,但历经多年试点,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国家性法规却千呼万唤难以出台。这一先天性不足,也让在试点的推行工作中缺乏了“执行动力”,一些地方规章、实施办法正在遭遇法律层面的挑战。另外,在实践中缺乏对工程保证担保出现的纠纷进行责任确定的权威机构,也缺乏强制性监督机制及违约惩罚机制。

(二)建筑市场主体趋利避害心理,对保证担保的需求不足,根据深圳市专项调研,许多业主和承包商缺乏工程保证担保意识,许多业主和承包商甚至根本不知道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在业主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业主认为自己有能力在众多承包商中选择一个能较好履约的承包商。承包商认为自己是守信誉的承包商,不需要工程保证担保。这种缺乏工程保证担保意识的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推行。

(三)工程担保市场不规范,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担保公司短期内增长过快,发育不成熟的工程担保机构为了争夺业务,对被担保者的信誉度、经济实力等情况不作市场调查,人为地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另外,少数担保公司与招标代理公司进行“暗箱操作”,让招标代理公司指定工程投标担保业务,同样造成市场混乱。担保是一种行业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如果没有规范的市场和监管,将使这项制度流于形式。

实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使中国建筑业向国际惯例接轨最重要的第一步。综观世界各国,哪个国家建立了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其建筑业就会取得显著的进步。我国在“十五”期间,建筑业产值高达7000~10000亿元。可以预见,建筑工程市场发展迅速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在我国有效地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可以约束工程业主和承包商的行为,解决现在建筑市场的一大批问题,如:不公平招标、工期延期、成本加大、带资承包、拖欠款等老大难问题,推动一个开放、公平的建筑工程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三、完善履约保证金制度的建议

如何完善履约保证金制度,确实保证中标方能够全面合格的履行义务,逐渐向规范化的做法靠拢,与国际惯例接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完善立法。虽然《担保法》、《建筑法》、《合同法》等法律已经出台,但实行工程担保,还必须建立符合建筑业和工程建设特点的配套法规,使得工程担保的运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比如对履约保证金的表现形式,提交方式,金额大小等做出规定;

(2) 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建设工程示范合同文本和制定担保合同的示范合同文本。目前建设工程示范合同文本担保的条款很少,只是笼统提到发包人向承包商提供履约担保,承包商发包人提供履约担保,这些条款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加以细化;

(3) 一方面不断完善承包商的信用机制,另一方面,银行及专业担保公司在扩大自己业务、壮大自身队伍的同时可考虑适当降低担保的门槛,为广泛推行保函和保证担保创造条件;

(4) 严格履约保证金的管理,切实制定并落实履约保证金的具体管理细则,特别是向招标方提交现金时,对履约保证金的详细管理办法十分重要,不仅对承接工程的投标方是否投标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是防止招标方将履约保证金充作工程款或挪做他用的重要保证条件。履约保证金的管理,重要的是确定履约保证金的管理机构,应该由信誉好,与招投标方没有利害关系的金融机构进行管理,绝不能由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直接进行管理,也不能由他们的上级进行管理,以提升承建商对履约保证金管理的安全感。

上一篇:分析历史资料信息论文下一篇:特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