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法人企业

2024-05-26

独立法人企业(精选6篇)

独立法人企业 篇1

1 费用、成本概述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一定产品或劳务的耗费。在确认费用时, 首先, 应当划分生产费用与非生产费用的界限。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 如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非生产费用是指不应由生产费用负担的费用, 如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等。习惯上, 我们称生产费用为收益性支出, 非生产费用为资本性支出。其次, 应当分清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界限。生产费用与一定的时期相联系, 而与生产的产品无关;产品成本与一定品种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 而不论发生在哪一期。最后, 应当分清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生产费用应当计入产品成本, 作为资产计入企业存货, 等产品销售后再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而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成本费用税前扣除的纳税筹划策略

纳税人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 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产品销售实现时直接作为营业成本, 并全部从营业收入中扣除;而企业的期间费用, 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全部或部分地从当期的收入中扣除;纳税人发生的资本性支出, 应先资本化为长期资产的价值, 再以折旧或摊销的方式逐期从收入中扣除;纳税人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各种财产损失应争取尽量、尽快地在税前列支;而违法经营的罚款、罚金和滞纳金等则不能在税前列支。企业在纳税筹划时, 可根据不同成本费用支出的抵税效应差异, 合理地安排各种成本费用支出, 加强纳税管理, 使企业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最大化, 进而实现所得税支出最小化。

3 关于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纳税筹划策略

按照自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规定, 企业财产损失按申报扣除程序分为自行申报扣除财产损失和经审批扣除财产损失两大类。

可自行申报扣除财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资产发生的财产损失、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以及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发生的财产损失, 应在有关财产损失实际发生当期申报扣除。

企业因下列8种原因发生的财产损失, 须经税务机关审批才能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扣除:

一是因自然灾害、战争等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或者认为管理责任, 导致现金、银行存款、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的损失;

二是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坏账损失;

三是金融企业的呆账损失;

四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因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而确认的财产损失;

五是因被投资方解散、清算等发生的投资损失;

六是按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各项资产评估损失;

七是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等发生的财产损失;

八是国家规定允许从事信贷业务之外的企业间的直接借款损失。

4 关于限额列支费用税前扣除的纳税筹划策略

企业的一些费用, 如广告费用、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以及公益救济性捐赠等, 税法均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 纳税人应通过多种途径, 尽量争取在税前多扣除这些费用和支出。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销售公司的形式分摊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企业设立销售公司后, 对内和对外共有两个环节取得营业收入, 企业可以先将产品卖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对外出售的方式, 产生双重收入, 进而双重列支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等, 这样完全有可能将原来超标准的三项费用全额在当年抵扣。而且, 设立销售公司后, 还可以通过转移价格的形式转移利润、分割利润等途径实现更大的流转税、所得税受益。当然, 在这一筹划过程中, 企业一定要做好成本效益分析。

合理划分营业费用。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非、广告费、租赁费 (不包括融资租赁费) , 以及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等经常性费用, 对上述费用, 企业应当在营业费用科目中分设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实际工作中, 要认真研究各项费用的性质, 尽量取得真实合法的凭证, 可据实扣除的费用尽可能单列, 不占用按标准扣除项目的扣除限额, 同时, 争取将按低标准扣除的项目转化为按高标准扣除的项目。

对于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 也有一定的相互转化空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 按实际发生额的50%扣除。由于业务宣传费的列支比例较低, 所以纳税人应当尽量发生业务招待费, 少发生业务宣传费。当然, 由于业务宣传费允许一定比例在税前扣除, 企业应充分利用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宣传费指标招待客户, 然后通过业务招待费列支招待客户的支出。

尽量在税前列支公益救济性捐赠额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扣除。但纳税人向红十字事业、福利性和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等的捐赠, 在计缴企业所得税时准予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根据财税[2006]66号的规定, 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 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 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所以, 纳税人在对外捐赠时, 要注意不同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 但更重要的是妥善办理好税前列支公益性捐赠额的手续。现实生活中, 有一些企业本来进行的是公益性捐赠, 但由于操作不当或手续不齐全, 没能享受到税前扣除的优惠

摘要:独立法人公司纳税筹划的一个主要方式是通过成本的核算和费用的分摊来实现的。在正常纳税期内, 纳税筹划目标是在企业费用支出最小化的前提下, 实现费用摊入成本最大化。现行的税法和财务会计法规对成本费用核算的规定为这种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 费用划分、费用列支、会计方法选择是成本费用纳税筹划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纳税筹划,成本费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2007 (12) .

[2]高允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解读[J].财务与会计, 2008 (2) .

[3]陈庆海, 周熠.企业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 (综合) , 2006 (10) .

独立法人企业 篇2

(1)以自己的独立名义享有民事权利。

公司要以自己的名义参与诉讼,以自己的名义签约履约,以及参与其他的民事活动。在这一点上,法人和自然人都是一样的。比如:一个完全民事行为人甲,在生活中被乙打成轻微伤,花去医药费1000元;这时候甲就应该独立的以自己的名义去要求甲承担这1000元的赔偿责任,这就是以自己的独立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法人也和自然人一样,我们与公司建立法律关系,因纠纷起诉时,只能起诉公司,不能起诉其背后的股东,因为公司人格独立,名义独立。

(2)独立的财产。

公司应当有独立的财产,股东出资必须转移财产的所有权,公司不接受留有任何控制的出资,当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资性质上不可能是所有权出资,但是也要求在合法的转移限度上,将全部的权能都转移给公司。如果说:某股东给公司出资一套房屋,但是没有变更登记,这是出资了没有呢?没有!所有权不转移等于没有出资,该股东要补缴出资并承担违约责任。

(3)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

从化市第一家独立法人金融机构 篇3

广州从化柳银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从化地方财政和广东优势骨干企业发起组建并投资入股成立的村镇银行,是从化市第一家独立法人金融机构,注册资本1.5亿元。该行以“潜心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关注中小微企业”的服务理念,依托主发起行柳州银行的业务产品、管理经验和科技平台,走具有差异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经营发展之路,力争打造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广州从化柳银村镇银行是立足从化,坚持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将为从化市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会为进一步推动从化市三农、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SMEIF记者采访时表示。

广州市政府、柳州市政府、从化市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西银监局等各级领导和嘉宾共200余人参加了开业庆典仪式。

广东银监局合作处处长刘坚(右)颁发金融许可证给广州从化柳银村镇银行董事长沈积国(左)。

华南美国商会力推“职通车”造福求职人

SMEIF /记者 钮海津 郭冰峰

2012年4月26日,本刊理事单位、华南美国商会对外发布一款极具创意的智能手机免费应用程序——“跨国企业职通车”,帮助中国年轻求职者深入了解在穗跨国企业的职位需求并更好地应对面试。

“跨国企业职通车”是全球首款由华南美国商会赞助的应用程序,体现了跨国企业在华南地区招聘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培养人才的决心。此款应用程序由美商会与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联合开发,嵌入谷歌、戴尔、哈雷戴维森等多家知名跨国企业原创视频短片,介绍受其青睐的人才类型及特质。此外,此平台亦针对性地为求职者提供简历撰写及面试准备的专业性指导。

本刊副理事长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先生(中)在发布现场称:“为满足日益扩展的商业运作需要,华南美国商会会员企业2011年雇佣约50万名新员工。这与会员企业同年新增高达100亿美元投资密切相关。这款创意软件将为潜在雇员加入会员企业提供极大的便利”。

本刊专家梁耀文作对外经贸形势专题报告

2012年5月28日,由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主办的“广东省对外经贸形势报告会”在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报告大厅举办。本次报告会由本刊专家委员、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原厅长梁耀文主讲,200多位外经贸企业主参加了学习交流。会上,梁耀文对当前中国、广东省对外经贸形势及未来走向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得到了参会企业家的高度评价。(吴忠华 苏雁影)

本刊与广药陈李济共推中医药产业发展

5月29日,本刊常务副社长、盛世传播董事长马舜英应邀参观考察了中药老字号广药集团广州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与陈李济健康养生研究院(陈李济中医门诊部)。双方就如何充分发挥本刊和盛世传播文化传播平台宣传推广优势,做好公众及企业和企业家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为公众有针对性的提供权威、贴心、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及有关资讯等进行了交流,并探讨了如何加强对传统医药、保健行业企业的综合服务,做好其品牌宣传和推广等话题。(吴永秀 苗俊峰)

本刊常务副社长、盛世传播董事长马舜英(右)与广州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叶琼莹就有关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刊考察博思格巴特勒华南区总部

5月30日,本刊常务副社长、盛世传播董事长马舜英(右1),盛世传播总裁助理苗俊峰(左2)一行应邀参观考察博思格巴特勒华南区总部。博思格巴特勒华南区总部副总经理(工程运营)穆如华(左1)向本刊介绍了博思格巴特勒开展的工业厂房项目情况及企业文化。双方还就如何对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展开交流,并洽谈了项目合作的相关事宜。

图为本刊常务副社长、盛世传播董事长马舜英(中),盛世传播总裁助理苗俊峰(右1)与博思格巴特勒华南区总部副总经理(销售)严秋秀(右2)、副总经理(工程运营)穆如华(左2)、市场支持经理温寒鹰(左1)合影留念。(吴永秀 苗俊峰)

“红色管理智慧”在中大开讲

2012年5月26日,由尚行红色管理智慧政商领袖俱乐部联合中山大学CEO同学会、中山大学管理哲学博研同学会、广东民营企业商会、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等商协会举办的“红色管理智慧大讲堂——毛泽东领导艺术与现代企业管理”在中山大学举行,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英教授的精彩讲课受到了300多名与会企业家代表的热烈欢迎。本刊作为媒体支持单位参加了这一活动。图为讲课现场。(唐道银 郑大龙)

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篇4

一、“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提出和具体内容

企业法人财产权是在承认包括国家在内的企业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 企业法人享有对投资者投入企业资产的经营权,《监管条例》第27条规定, “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 依法独立支配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直接支配企业法人财产。”可见“企业法人财产权”不过是在原有的“企业法人财产经营权”(包括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权)的基础上加上了“依法独立支配”的权能。“企业法人所有权不是归属意义上的财产权”, 这就从法律上否定了“企业法人所有权”, 企业法人财产权只是充实了企业经营权的内涵。

二、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局限性的个人看法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由于企业法人财产权仍是“两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不能统一, 所以自身难以实现“产权清晰”。而且由于国家对公司的财产仍享有所有权,它仍有权以所有者身份干预企业的活动, 也很难实现“政企分开”。从这个意义上讲, 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立法宗旨也是不相符合。

2、企业法人财产制度承认企业法人对股东投资的财产和投资积累资产具有完全的占有、使用、依法处分和支配的权利, 投资者不得“直接支配企业法人财产”, 但是保留投资者对投资财产享有财产所有权。实际上, 这样的投资者所有权就是空壳了。

三、总结

独立法人企业 篇5

关键词:不规范经营;现状;法人生命特征

公司制度在英美及欧洲发达地区国家已盛行百年,而在我国,其于上世纪80 年代才问世,而我国的民营企业也正是这个时候兴起并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尚不成熟,证券及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法律环境的不完善,制度政策方面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不少企业仍长期处于不规范经营状态,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不规范、用工不规范等现象在我国企业经营中普遍存在。

一、不规范经营企业的现状及突出特征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都采用家族治理模式,这与现代的法人治理结构理念相违背。在家族治理模式下的企业,其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企业强调“关系治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合一,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家族治理模式因其具有企业内部整合成本低、委托代理成本低、决策与执行率高的优势,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家族企业的“家长集权制”逐渐暴露其缺陷(如企业管理运作具有随意性、资本结构单一、内部治理体系不完善、诚信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单一而造成企业人才流失等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是企业管理不规范

企业的管理不仅依靠完善的企业制度(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等),也需要匹配优秀的管理人才。就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现状来看,不同企业间管理水平差距很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阶段。其不规范管理行为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企业的不规范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久运营,给企业生存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尤其是某些实施不规范生产操作行为的工贸企业,可能因此接受行政处罚等行政强制措施,导致其法人生命提早结束。

(三)企业财务不规范

财务不规范是我国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的问题,尤其以中小企业为甚。其表现为:①企业普遍存在两本账册(即“内帐”与“外帐”)现象,谎报、瞒报统计信息,做假账现象较为明显;②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合同精神,经济来往以口头合同为主,或者签订的合同不规范,合同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双方缺乏履约精神等;③企业缺乏完善的会计归档制度,财务账册、会计凭证等重要财务资料未得到妥善保存,导致出现财务资料丢失时责任追究不明;④逃税情况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面临自身资金不足且税收优惠政策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为了能取得更大利润,不得不铤而走险,出现逃避纳税情况。

(四)企业用工不规范

企业劳动关系的不稳定,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以及长远发展。实践中,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未依法缴纳社保、没有按规定支付加班费、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等违法用工行为在中小企业中较普遍存在。《企业劳动法》的出台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不得不努力转变用工观念、完善用工管理制度以及匹配更为科学的激励机制,而那些在用工方面掉以轻心、得过且过的企业也将会付出高昂代价。

二、经营不规范企业状态下的法人生命特征

企业法人制度是指依照法律建立起来的使其人格化和获得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理论。在这种制度下,企业法人是法律拟制的“人”,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能以自己的名义自主地对外开展活动。有限责任是企业法人的第一大特征,所谓的有限责任实际上是股东的有限责任,即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东对公司负有如期缴付出资的义务,股东的出资义务完成后,即完成了对公司的全部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不负责任,其与公司的债权人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法人则在其全部财产范围内承担无限责任。法人的有限责任并不是个绝对概念,某些情况下法人的有限责任将遭遇限制,即“有限责任”是有条件的,其必须具备独立名义、独立财产、独立意思、并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其中“独立财产”,是最核心条件,即财产一经声明是法人所有,则不得以不合法、法律上之不正当手段克减,否则“有限责任”的有效性将受破坏。这种对法人有限责任的突破是通过美国一个判例确立下来的,即“揭开公司面纱”理论,若法人利用有限责任特征规避法定或约定义务,滥用法人人格给债权人造成损害, 此时即不应再固守“有限责任”,法院可以否定公司法人人格而追究法人的“无限责任”,这种法律制度即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当前,企业不规范现象的普遍性、严重性,导致市场主体不健康,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由于不规范经营早已事实上陷入破产状况。破产制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彻底剥除不健康企业的债务负担,保证被淘汰的企业能顺利、有序地退出市场。但破产法的“剥除”功能,是与该法人有限责任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即一个正规经营、具备“有限责任”有效性的法人,则是可以通过“破产”而永久解除一切债务责任之负担。反之,当企业实施不规范经营行为,造成法人资产或正当利益的不正当减少,而法人不再具备“有限责任”的有效性,导致法人人格被否认时,则就不能依破产程序而永久解除自身债务负担。即使该企业进入破产程序,但由于其不规范管理及经营,因此导致无法清算、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相关人员均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江平.法人制度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张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刘海俊.现代公司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4]石少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J].载《当代法学》,2006 年第 9期。

[5]黄晖.《中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实证研究》 [J]. 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45期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篇6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逐步发展完善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据国资委有关资料统计,实行公司制改革重组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按《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近几年很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还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和建立了战略、薪酬、提名、审计等专门委员会,从中央到地方以及一些国有企业自主开始推行职业经理人员的市场化招聘。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①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以政府主导推进的,作为其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政府主导型的,多数企业集团的组建都是以“拉郎配”、行政命令式的或者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翻牌公司,以行政性的资源配置为主导,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有限,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经营业务千差万别。经过多年的改造、重组,已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变,但很多企业却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便实行了改制、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以行政式的管理思想和方式开展工作,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建立,建立起来的也难以有效运转。

②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之上的,而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远远滞后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政府机构的改革更滞后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致使国有资本“人格主体虚无”,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现象长期存在,具体管理上又存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导致权力行使上“五龙治水”或“九龙治水”,而责任和义务的承担上又互相推诿、扯皮。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没有根本转变,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一方面容易束缚住企业的手脚,另一方面又导致失控,“内部人控制”甚至“个人说了算”也就难以避免,国有企业一些问题的发生与此不无关系。

③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治理发展方向应是以货币资本治理和人才资本治理相结合的多边治理结构。正是受到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在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无论是企业与政府机关、国有出资人的关系,还是母子公司体系中的母子公司关系,本应按股权大小构建权责利关系和层层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但却仍然贯以行政隶属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即形成了“婆婆”以及“老子公司”、“儿子公司”、“孙子公司”等封建色彩极浓的等级体系,在管理上也就很难避免“发号施令”和“越权”行为的发生,再加上法制法规不健全和市场体系不完善,更加剧了负面效应的作用。这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打破的陈腐观念。

④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建立,是对企业权责利关系的重新配置,是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从某种意义讲,是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革命。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改制是按上级的要求建立了“三会一层”(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不仅与“老三会”(即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关系未完全理顺,而且新“三会一层”的责权利界定也不是很清晰,制衡机制不完善,甚至董事会、监事会一年开一次会,形同虚设。在人事安排上,更是五花八门,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级领导兼董事长等等,许多兼职董事和外部独立董事工作不到位,作用极其有限,内部董事与经理层重叠,特别是在具体人的安排上,平衡关系、照顾“老同志”的情况多有发生。干部任命上,仍沿用传统的方式,市场化配置和竞争上岗机制刚刚起步。这些都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要进行规范和完善的。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设计

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企业的整体格局将是国有独资、国有控制和大量股份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将以母子公司体系为主要模式。针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也有所不同。

①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主要分布在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集团公司,少数不宜实行股权多元化、带有行业管理性质的集团公司以及资本型的资产经营公司、投资公司等,建议采取如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集团不设股东会,由国资监管机构代表国家股东行使出资人职权。这类集团公司由国家授权作为营运主体运营,并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监督。

董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党委(党组)一体化设置,即内部董事、经理班子成员、党委(党组)成员完全重叠,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引进外部董事,外部董事主要发挥独立表决和专业方面的决策作用。由于企业集团的经营业务和日常管理主要在子公司,相对而言,集团公司行使的都是重大事项管理和决策,单设经理班子或董事会只能影响效率;设立董事会的目的在于转变决策机制和管理方式,董事会实行集体决策、个人负责,落实责权利责任制,克服总经理负责制下的“个人说了算”和“内部人控制”的弊端;党委(党组)参与决策为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更有效贯彻实施;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党组)书记可以兼任,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

监事会由国资监管机构委派,人员构成可以内外结合,形成对董事会监督制约,有效实现控制权和监督权的分立。这种模式特别强调以集团为基础的营运主体作用,国资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选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涉及产权变更的决定权和享受股东的收益权,涉及追加国家重大投资的事项需要报相关部门审批,其余原则上授权企业自主经营。

②国有控股、国有参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

国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我们主张,对国家垄断行业,应主要引进像社保基金等带有公益性质的国内战略投资者,其他行业可以引进境外、非公有制的战略投资者等)、改制重组、发行股票等形成国有控股、国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类公司应设“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

股东会议由全体出资人组成,国资监管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股出资人职权。

董事会由股东会选举产生,根据需要可以引进外部董事。为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在董事会、监事会选举中可以采用累积投票制。

监事会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

代表国有股份出任的董事、监事由国资监管机构选派,其中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由国资监管机构推荐或派驻。

经理层人员原则上按市场化选聘。

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由党委(党组)书记兼任。

“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核心是清晰划定股东会与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强化董事会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作用和经理层的日常经营、管理作用;监事会能够独立有效行使监督权。为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独立监督约束作用,可以参照德国、荷兰等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监事以外派为主,适量吸收内部人参加,并保证其有效行使职权。

对集团成员单位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视情况而定,不应采取千篇一律的模式,也不必与母公司完全一致。在新的《公司法》和《国资法》未出台前,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和规范。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几点建议

①正确处理好“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

“新三会”即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老三会”即指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我国多数国有企业“新三会”设立后,“老三会”仍然延续存在。关于二者关系的处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根据中央决定精神,我们认为,企业党组织具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的职责,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并且具有团结统一董事会、班子成员思想和监督各项重大决策和管理工作的义务,而不是有人理解的仅仅起到保障监督作用;职工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但落实到具体企业,每个人都是被聘用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有维护个人权益的权利,也有参与管理的义务。但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规范进行。在具体安排上,党委会的主要成员要加入董事会,党委书记可以兼任董事长;工会、职代会的主要职责是维护职工权益、监督企业运行和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工会领导和职工代表可以参加监事会。在具体工作上,涉及到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征求党委会的意见,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及时征求职工和工会的意见,将结果按时通报。总之,“新老三会”关系的处理和协调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必将找出有效的处理方式,保证企业协调有序运行。

②转换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党管企业干部”的新形式、新方法。

关于企业干部管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中央和地方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这些精神总体上与《公司法》的规定是一致的。而按照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国资委决定任免或建议任免的企业干部范围比较大,在实际工作中,中央管理的企业甚至对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子公司的干部管理大多沿用行政干部的任免方式进行,市场化选聘仅仅是个开端。因此,探讨“党管企业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的有机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我国目前充分竞争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不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做法:

首先,由党的组织部门和国资监管部门制定明确的各级各类企业干部的任职资格和条件,除规定政治条件、学历和专业知识要求外,更要对从业经历、经营业绩和能力有明确规定,因为企业干部的阅历和资历非常重要,所以原则上应分层次选拔,不宜越级选用。其次,组织选拔和考核上,具备条件的可以市场化公开招聘,其他仍可以沿用党管干部的程序、方法组织考核,向股东会、董事会差额推荐。再次,按《公司法》和《决定》要求聘任,并报组织部门备案,组织部门建立健全高级职业经理人员人才库和后备企业干部库。最后,企业干部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均要实行任期制,并规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任期届满需重新聘任,但连任一般不超过两届,任期内也可以双向选择,但要履行严格的组织程序。

③建立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转的关键,激励不足和约束软化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而长期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在所有权和控制权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尤为重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在明确货币资本(一般为国家的原始投入)治理的前提下,承认人力资本的作用和价值,让人力资本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应该有剩余价值的获取权。激励应该是双面多元的,约束应该是内外双层的,双面是指正面的奖励性激励,也有负面的惩戒性激励,使之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多元是指既有物质性的激励,也要有精神和社会层面的激励;双层约束是指既有内部相互制衡、监督约束,也需要来自外界市场和法律、社会层面的约束。全面贯彻责权利统一原则,不能出现激励和约束的真空地带,即对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实行全面激励和约束,不能出现没有责任的权力,也不能出现没有权力、利益的责任。

具体做法建议为:首先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和特点、状况的企业,确定出相应的目标和考核指标体系,确定大致的薪酬体系、标准和奖惩办法;对不同层次的高级管理人员确定社会化的薪酬标准,对职业经理人应该有一个市场化的定位,具体聘任中实行双向选择。其次,物质激励可以采取年薪加奖金为基础的办法,对上市公司和股权流动性好的公司可以辅之以期权激励;而有效的退休保障激励既是防止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也是广大国企高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其激励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再次,约束机制的建立,一是靠内部机构的相互监督和制衡;二是市场业绩的体现和考评结果,以及来自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压力,法律、道德约束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任期制的实施及届满的双向选择也是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约束的重要手段。最后,对监事会成员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不与公司业绩紧密挂钩、但对问题的出现要承担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

(作者系兵器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上一篇:运输建设下一篇: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