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水准

2024-09-19

设计水准(共12篇)

设计水准 篇1

摘要:为使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工作逐步条理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使检验人员明确检验工作细则和重点,防止错检、漏检等检验事故的发生;阐述了标准化检验的定义和意义,介绍了水准测量成果标准化检验实现过程:基于生产工序流程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确定成果的质量特性,在GB/T 24356-2009规定检查项的基础上,厘清细化基本检验要素,提炼出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和流程接口,拟定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的判定原则和分级表,最终形成标准化检验技术文件;并成功应用于实验室内人员能力比对,可为其他大地测量成果全过程标准化检验和质量主管检验前技术交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准测量,质量检验,标准化,质量特性,主控项目,质量分级

0 引言

目前,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检验符合性判定主要依据相关生产规范和技术设计书等,质量评价主要依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GB/T 24356-2009对检查项和质量缺陷判定做了规定,但对检查项的重要程度没有区分,对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判定没有总体原则性的规定。具体检验实施过程中,对于GB/T 24356-2009规定外的检查项主要依靠检验员个人素质水平,部分质量缺陷的判定无法对号入座,检验的自由度很大,错检漏检等检验事故容易发生,不同人员间检验的一致性较差,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难度大,检验风险较高。

我国有关人员对水准测量及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验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献[1,2]介绍了测绘成果质量检验规范的编写背景和修订情况,文献[3]探讨了国家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成果质量评价标准的问题,文献[4]研究了大地测量外业成果质量评定工作自动化的课题,文献[5,6]分析了国家一等水准选埋和观测成果质量检验方法和内容,文献[7]开发了人机交互检查水准测量成果质量的软件,文献[8]说明了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能力验证及比对的实施。

本文从标准化检验的视角,对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过程进行初步研究设计。

1 标准化检验

1.1 基本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9];对“检验”的定义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9]。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一种活动。由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多样的、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所以反映质量的特性也应该是多样的、动态的、发展的、相对的和变化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通用的、需共同遵守的“普适性”质量特性或检验要素是一致的,这些往往又是检验中工作量最大且必须选择的检验项目。标准化检验就是对检验中普适性的质量特性或检验要素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以期促进检验的规范化,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检验秩序[10]。

1.2 实现及意义

标准化检验的主要工作是将检验三要素(方法和规范、合格判定标准、记录)、先进的质量检验经验和知识,依据其规律性的内容进行简化、优化、规范和提炼,以共同遵守的规则形式(如检验流程图、检验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检验表格等)发布,在检验全过程中进行推广。标准化检验使质量检验有统一的技术依据和评价标准用于评定各种产品的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有效避免同一种产品因检验方法的不同,得到不同的检验结果,可降低检验事故的发生率,使检验作业过程处于质量稳定状态。标准化检验是实现检验科学性与公平性,保证检验过程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科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 设计与分析

2.1 检验方案设计

(1)资料要求

主要收集设计方案、文档资料、资格证明、仪检资料、材料证明、质量文件、成果资料等有关过程资料和成果资料(见表1)。

(2)抽样设计

水准测量成果具有工序复杂、精度要求较高、可靠性要求较高、对后续使用影响较大、受作业人员素质影响较大等的特点。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采用完全外部检验的方法,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周期长、时效性差;一般采用依据最终综合成果资料对所有质量特性的过程复现性检验,对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比较稳定的作业过程成果或工序成果采用抽样检验,对批量小、重要节点或工序、手工作业比重大、质量不够稳定的作业过程成果或工序成果采用全数检验。分成果类型,按照GB/T 24356-2009规定和上述抽样原则,设计了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法(见表2)。

(3)流程设计

水准测量生产作业主要基于“设计—选埋—仪检—观测—计算”这一主线流程,各工序间衔接紧密。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可以采用与生产流程相对应的基于工序的检验流程(见图1)。

(4)记录设计

检验记录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是出具检验报告的依据。检验记录应具有溯源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溯源性是指通过记录的信息可追溯检验过程的各环节和要素,并能还原整个检验过程。记录应采用证据确凿、描述准确、术语专业的记录语言真实记录整个检验过程信息,全面覆盖检验参数,突出主控项目。质量记录不只是错漏记录的载体,没有记录,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发生。检验记录还应有相应的支持性记录文件以说明记录的过程。检验记录设计主要包括一般要求、记录语言、标准化表格、支持性文件(计算、统计等)等内容。

2.2 质量特性分析

(1)检验参数

依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水准测量成果质量元素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资料质量。其中数据质量包括数学精度、观测质量、计算质量等三个质量子元素,点位质量包括选点质量、埋石质量两个质量子元素;资料质量包括整饰质量、资料全面性两个质量子元素。

(2)检验内容

水准测量成果及其生产过程中有关的固有质量特性及其包含的检查项或检验要素的确定是检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文献[5,6]系统梳理了水准选埋和观测成果质量检验方法和内容,阐述了基本质量要求,明确了检查依据,细化分解了质量特性,标明了重点检验部位,研制了标准化检验流程,对特殊问题的检查和判定进行了详细解释,可用于指导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检验,生成作业指导书和标准化检验表格,相关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3)主控项目

不同质量特性对于成果使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主控项目是对检验的基本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检验项目,必须全部符合验收规范的规定。分成果类型,在文献[5,6]检查项的基础上,参考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表,提炼出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见表3)。

(4)流程接口

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应从检验的环节和时序上,关注流程接口(见表4)。

2.3 质量分级设计

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对质量特性进行分级控制的方法,能够重点保障重要特性的满足,还可将多个质量特性综合量化进行评价,经实践证明适合于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控制和评价。为表征质量缺陷偏离规范的程度,设计了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的判定原则(见表5),提出了各等级缺陷检验的严格程度要求,编制了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表(见表6)。

2.4 设计验证

为验证标准化检验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对新入职检验员和有水准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经验的不同级别的检验员,进行标准化检验技术文件和生产规范的培训后,组织了实验室内人员能力比对和留样再检。选择已有水准测量成果样本数据,人为设置不同的错漏项,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员和专家对该试验成果进行检验和评定,建立能力验证的参考。经检验员独立平行检验后,比对结果表明,试验成果质量缺陷的复现率较高,质量评定分数接近,新员工亦能检验出主控项目错漏和多数其他错漏项,证明标准化检验技术文件确保了检验的有效实施和检验结论的可靠性。

3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标准化检验的定义和意义,介绍了水准测量成果标准化检验实现过程:基于生产工序流程和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确定成果的质量特性,在GB/T 24356-2009规定检查项的基础上,厘清细化基本检验要素,提炼出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和流程接口,拟定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的判定原则和分级表,最终形成标准化检验技术文件;并成功应用于实验室内人员能力比对。该文件可用于具体指导检验人员规范正确、有序有效地实施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检验工作,可有效防止错检、漏检等检验事故的发生,可为其他大地测量成果全过程标准化检验和质量主管检验前技术交底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衍伟,谭明建.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编制与应用[J].测绘标准化,2010,(3):1~4.Zeng Yanwei,Tan Mingjia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s[J].Standardiz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0,(3):1~4.(in Chinese)

[2]余银普.浅谈新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J].四川测绘,1998,(1):35~39.Yu Yinpu.Study of versions of<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s>and<Standar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duct>[J].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Sichuan,1998,(1):35~39.(in Chinese)

[3]张莉,程鹏飞,韩文立.国家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成果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J].测绘通报,2015,(2):55~57,63.Zhang Li,Cheng Pengfei,Han Wenli.Investigations of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nation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key project products[J].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5,(2):55~57,63.(in Chinese)

[4]郑广伟.大地测量外业成果质量评定体系研究及软件实现[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Zheng Guangwei.Research and programming on quality evaluating of geodetic field survey produciton[D].Zhengzhou: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5]刘晋虎,张训虎,田宗彪等.国家一等水准观测成果质量检验探讨[J].北京测绘,2015,(2):124~126,147.Liu Jinhu,Zhang Xunhu,Tian Zongbiao et al.Discussion on quality inspe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st order leveling observation results[J].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5,(2):124~126,147.(in Chinese)

[6]刘晋虎,张训虎,何川等.国家一等水准选埋成果质量检验探讨[J].工程勘察,2015,(10):80~84.Liu Jinhu,Zhang Xunhu,He Chuan et al.Quality inspection of national first order leveling constructions[J].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2015,(10):80~84.(in Chinese)

[7]蒋宏飞,王文胜,刘伟东等.水准测量观测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12,(4):59~61.Jiang Hongfei,Wang Wensheng,Liu weidong et al.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eveling observation results quality inspection[J].Geomatic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2012,(4):59~61.(in Chinese)

[8]顾建祥,刘倩.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能力验证及比对的实施[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2):164~166.Gu Jianxiang,Liu Qian.Implementation of proficiency testing and comparison of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J].Geomatics&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2):164~166.(in Chinese)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0-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The State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GB/T19000-2008)[S].Beijing:China Standards Press,2008.(in Chinese)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GB/T 20000.1-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The State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uide for Standardization—Part 1:Standardization and Related Activities—General vocabulary(GB/T 20000.1-2014)[S].Beijing:China Standards Press,2014.(in Chinese)

设计水准 篇2

一、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一)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二)粗平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其方法如图9-10(a)所示,气泡未居而位于a处,先按箭有关当局

所指的方向用手相对转动螺旋1和2,使气泡移到b的位置,如图9-10(b);然后再转动脚螺旋3使气泡居中。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三)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

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四)精平

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如图9-1(a)所示,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如图9-11(b)所示,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五)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有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如图9-12所示,尺上的读数为1.456m。

二、水准测量的方法

当待测高程的两点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不能在两点间安置一次仪器,就能读得两水准尺上的读数,应按下述方法分站进行测量。如图9-13所示,已知水准点BM1的高程为365.427 m现拟定A、B两点的高程,其方法步 骤如下:

(一)在BM1点且距BM1点约100~200处找寻一点TP1,地面不松软时可立水准尺,地面松软时,可置尺垫于地面踩实后,立尺。

(二)在BM1与TP1中间选定一点I安置仪器(称为测站)进行粗平。

(三)后视(瞄准)BM1点上的水准尺,经精平后读数得0.823m(称为后视读数a1),记入手薄后视栏内,如表1所示。

工程名称

表----1 测 站

测 点

后视读数 a(m)

前视读数 b(m)

差(m)

BM1 365.427

水准测量手薄

程(m)

+

0.823

TP1

2.769

0.145

0.678

366.105

TP2

1.371

0.854

1.915

368.020

A

368.381

TP2

367.075

B

365.404

算 校

∑a=5.397 b=-5.420

∑+2.593 ∑-2.616

-365.427

1.010

0.434

2.316

2.105

∑b=5.420

∑-2.616

365.404 因A点是插前视不参加校核计算

h=-0.023

0.361

0.945

1.671

-0.023

-0.023

(四)转动望远镜,前视(瞄准)TP1点尺上的读数得0.145m(称为前视读数为b1),记入手薄高视栏内。

(五)BM1与TP1两点的高差

h=a1-b1=0.823-0.145=+0.678m记入手薄“十高差”栏内。

(六)搬动仪器于Ⅱ点,移动BM1尺于TP2点,同法读取TP1尺上的后视读数a2,TP2尺上的读数b2则TP1与TP2的高差 b2=2.769-0.854=+1.915m

记入手薄。余此类推。

(七)计算各点高程。如TP1的高程

HTP1=HBM1+h1=365.427+0.678=366.105m

TP2点的高程 HTP2=HTP1+h2=366.105+1.915=368.381 余此类推。将以上计算结果,分别记入各点的“高程”栏内,详见表9-1。

(八)计算校核。为了检查计算是否有误,可用公式 bBM1-B=HB-HBM1=∑a-∑b=∑h

(5)进行计算校核。

设计水准 篇3

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

总建面积:110150平方米

建筑设计师:Brian Lee

开发商:北京新保利大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D21中国建筑设计/青年建筑师奖”评委会

获奖评语

新保利大厦是一座集甲级写字楼、博物馆、商用于一体的绿色智能化大厦。本着“中国精神、国际视野、世界水准”的理念精心打造,设计新颖、功能先进、注重环保与节能。新保利大厦由美国最大的建筑工程事务所之一——SOM建筑事务所担纲,拥有多项顶级水准的设计,集大型公用建筑结构高、难、新、特技术为一体,不仅在设计上突破创新,在施工上也开创国内之先河,凭借其拥有的诸多世界第一,填补了建筑业多项空白,被誉为“北京新地标”。2009年“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活动中,北京新保利大厦与鸟巢、水立方等著名建筑一同入选,是入选的十大建筑中唯一一座由企业自行开发建设的建筑。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新保利大厦建筑师Brian Lee,在包括东亚、东南亚、欧洲和中东等地区在内的全球范围内设计了诸多独特的地标项目,并获得过多个国际奖项。Brian Lee认为:“建筑师应不仅关注设计本身,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材料和系统的不同特性,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并为在不同空间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创造可感知的空间含义。”

新保利大厦位于北京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南角,与原保利大厦遥相呼应,被称为二环沿线“双子星座”。新保利大厦除了国际标准开间的写字楼外,还配套有精品店、高档餐饮、健身中心(含4泳道标准泳池)等。该大厦集高档写字楼、博物馆及商业娱乐设施于一体。以抢救圆明园国宝而闻名海内外的保利艺术博物馆,就在大厦中庭悬浮体内,集中展示保利集团从海外抢救保护的一大批祖国珍贵文物,弘扬祖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在高档写字楼中兴建博物馆,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

建筑的层高主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从生理上来说,层高越高,能够享受到的光线、清新的空气就越多、空间压抑感就越弱;从心理上来说,开阔宽大的办公空间会给人心里带来静态感,可以延缓生活节奏,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新保利大厦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设计标准办公层高为4米,室内净高2.8米。明亮宽敞的空间,使客户享受更自由自在的呼吸,没有压抑感,倍感舒适。标准层高4米,顶层层高6米,-1层高8米,-2层高5.1米,-3和-4层高3.8米。楼层由规格为9米×13.5米的跨钢结构构成,西侧、南侧为柱间距13.5米×9米跨度的大空间,东侧、北侧为柱间距9米×9米跨度的大空间,客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自由规划、分割,真正留给使用者自由发挥的空间。

新保利大厦大堂面积1500平方米、体积75000立方米,超大空间内没有一根立柱遮挡视线,异常宽敞通透。中庭高达90米,在尺度上达到了革新性的突破,堪称“北京第一摩天中庭”。大厦有室内室外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绿化。草地、树木、小品通过围合形成办公楼室内室外融为一体且后期维护方便的绿化广场。绿地的设计与整栋大楼相匹配。投资1000万元重修地铁上盖,使其与大厦相匹配。

大厦全部采用德国原装进口蒂森电梯,办公区平均候梯时间不超过30秒,电梯轿厢高3米,室内全石材装修,充分体现人性关怀。大堂首层设计的咖啡厅提供了良好的商务休闲空间。地下一层是由高档餐饮与首层通过四部扶梯相连,为客户创造高贵舒适的用餐环境。地下一层设置专业健身中心,配有标准4到25游泳池,为客户打造一流的高品位时尚健身环境。地下二层设有员工餐厅,充分满足大厦办公人员的各种用餐需求。

以“生态商务与绿色商务”为主旨,新保利大厦写字楼采用独特的室内造景手法,在22、23层设计了空中流水花园,面积约750平方米。通过园林的布置、流水的叠落,形成新颖、别致的景观,巧妙地将结构桁架隐藏其中。绿植葱茏,流水叠落、文化雕塑意兴盎然,引领健康办公新趋势。寒冬时分花园还可变成暖房,舒适、高雅的自然空间,为宾主创造商洽、会客、休闲的最佳场所。

SOM建筑师事务所的Brian lee在中国一共设计了九件作品,新保利大厦是最令他满意的作品之一。这个外表看起来线条明朗、庄重大方的建筑,内部空间却出奇的令人放松自如。这是因为新保利大厦不仅在设计上突破创新,在施工技术上也开创国内之先河,凭借其拥有的诸多“世界第一”,填补了建筑业多项空白的同时亦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办公空间的舒适度。

新保利大厦采用钢框架砼筒体混合结构,正立面(东北面)采用的是约90米高、68米宽的单层双向柔索玻璃幕墙。幕墙颠覆了惯常思维的钢框隔离技术,在无桁架的网索结构上,以柔韧的钢索巧妙穿梭于玻璃之间,采用预应力钢缆固定的方式。这一技术在民用建筑中还是首次采用,其强度之高也是国内建筑行业的首创。新保利大厦的西侧和南侧采用了国内首例竖向石材遮阳百叶,即在西侧和南侧的双层玻璃外再设置一层与玻璃幕墙保持一定距离与角度的竖向石材百叶,使之成为一个“双立面”大厦。石材百叶单体高4米(最高6米),每两个百叶的间距为0.75米至1.5米,其排列规律是依据北京四季自然光照合理计算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候的日照,通过石材本身和内层封闭性极好的单元式玻璃幕墙形成一定角度,不仅能保证冬季最大限度的日照与夏季最大限度的遮阳效果,有效节约空调的运营成本,也避免了光污染给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既节能又环保。

在大厦东北面,设置了一座底部无支撑的8层钢结构特式吊楼,这里的一部分是保利文化艺术博物馆的新址。吊楼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高科技,在外观设计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叠式灯笼造型,以波浪形的外壳与横向、竖向钢结构线条共同“编织”起一座北京第一的“空中楼阁”。吊楼整体高度约45米,共8层,重约5000吨,在世界同类技术中是重量和体量最大的。它镶嵌于90米高的大堂中,距离地面约7.2米,下方没有一根立柱支撑。其一侧与深入地下20米多的核心筒相连,另一侧悬挑出来,悬挑最远点距离核心筒达28米。

nlc202309062044

设计师还借鉴桥梁技术中的斜拉结构,在吊楼顶部设计了双保险,即由两根斜拉索连接吊楼顶部和核心筒顶部,主要受力点在核心筒部分。而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生强烈地震时,斜拉索即发挥独特的保护作用,全面保证建筑安全。吊楼和整个大厦既相连又独立。吊楼有4部专属直梯,东南侧与大厦东侧的核心筒相连接,可通过筒内电梯由吊楼去往大厦内任意楼层。吊楼顶部自然形成的空中平台又有吊桥与11层西向写字楼连接。如此完备的交通设计,使吊楼与写字楼内各区域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让来访者能够自如地切换办公与艺术的两重天地。

写字楼是最能体现区域经济活力和发达程度的晴雨表。在新保利大厦之前,较之旺盛的市场需求,东二环从写字楼供应的品质上看,区域内真正达到国际甲级智能化标准的项目还十分缺乏。写字楼的价值源自于是否处在一个成熟的商务区域,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是生产资料特性,它能够为入住的企业带来什么,是否可以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有非常便利便捷的商务服务环境,这是许多企业在入驻东二环前考虑的主要因素。

彼时,在东二环沿线的甲级写字楼项目当中,外资比例是比较高的。例如华润大厦和中国人寿大厦的外资比例均超过入住客户的80%,这个现象在其他区域里也很相似,显然高端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对项目的品质十分看重。但当时东二环内能够满足高端企业使用需求的顶级写字楼存量还是比较有限。新保利大厦、第五广场、凯恒中心等东二环核心位置写字楼的供应,吸引了不少具备资金实力、比较成熟又注重企业形象的大中型商务客户。尤其是新保利大厦,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东二环商务格局的同时,还以先进的设计理念、一流的建筑品质和独特的造型景观成为东城区城市景观的一大亮点。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监测的写字楼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东二环商圈环比涨3.23%,租金价格为348.41元/平方米·月,丰联广场、人寿大厦等物业租赁成交均上调了价格。作为东二环地标建筑的新保利大厦的平均租金已达到每天每平方米12元~16元,尽管如此,作为北京东二环的楼宇的代表,新保利大厦还是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落户,对区域楼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其内部入驻的中国投资公司、保利集团等优质实力企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独具文化特色的保利博物馆更为区域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元素。

设计水准 篇4

多自由度体系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其Rμ规律研究成果相对甚少,而是从概念上认为从单自由度体系所得的Rμ规律在基本趋势上适用于多自由度体系。由于目前对多自由度体系Rμ规律研究成果不成熟,国外抗震设计规范对实际多自由度体系的抗震设计思路是借鉴单自由度体系的Rμ规律研究成果及震害经验,提出了3档不同的地震力调节系数和与之对应的延性等级的可选择方案。而我国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地震力调节系数R(R=2.86)取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于特定结构类型的结构,不论设计地震作用是否对结构设计起控制作用,通过抗震等级规定对结构取用的抗震措施的严格程度随着设防烈度区降低而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一做法明显与国外规范采用的Rμ规律是不协调的。

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超强程度随结构类型、设防分区、设计延性等级、结构高度(或结构周期)的变化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IBC 2003[2]对不同延性等级的同类型结构采用了相同的超强系数;而NBCC 2005对不同延性等级的同类型结构采用了不同的超强系数;NZS 4203(1992年)对所有延性等级的所有结构都采用了同样的超强系数。

如何真实评价我国规范体系下,实际结构在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抗震等级等因素下结构的超强程度,可以通过各类抗震结构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或结构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1 结构分析模型

文中以我国9度区的3榀3跨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分析对象,其几何特征如图1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梁、柱纵筋采用HRB335级,箍筋采用HRB235级钢筋。分别取相当于该设防烈度区设防地震1/2.5,1/3.25和1/4.0(即地震力调节系数R分别取2.5,3.25和4.0)的3个地震作用水准作为水平地震力,用其与竖向荷载作用的组合内力完成梁、柱控制截面的配筋设计。框架构件尺寸是以接近9度区多遇地震标准组合水准下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或柱轴压比限值条件来确定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顶层柱外,文中边柱截面设计时对轴压比小于0.15的柱仍考虑了强柱弱梁措施。

2 地震运动输入

对3个结构输入6条相同的地面运动记录,其中包括常用的El Centro和Taft,1条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模型)生成的人造地面运动ACC5,以及采用“双频段选波方案”选出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反应谱相适应的3条来自Berkley波库的实际地面运动USA00106波,USA02153波和USA02619波。各条地震波的最大峰值加速度采用Housner平均速度谱强度标定方法进行标定,采用的周期区间为[0.1,2.5] s,表达式为:

SΙ¯Η=12.40.12.5SV(Τζ)dΤ (1)

其中,SV(T,ζ)为速度反应谱;T为结构自振周期;ζ为阻尼比,一般取0.05。

3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征

采用基于杆系单分量模型的拟三维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FW-EPA,对结构进行地面运动强度逐渐增大的动力推覆分析,直至结构达到预定的失效水准。判断结构失效的标准为以下任一条件:1)结构某层形成了层侧移机构,且该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达到或超过了2%;2)结构虽然没有形成层侧移机构,但该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达到或超过了3%。

动力推覆分析过程中记录的各强度水准下同一结构的基底剪力和顶点位移值见图2。图中每一个散点对应于某一强度水准的地面运动输入下,结构在整个时程中的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顶点位移,然后根据各散点利用多项式拟合获得各图中的均值拟合曲线;下限能力曲线是将均值拟合曲线缩小一定比例并保证有90%的数据点位于下限曲线以上获得;上限能力曲线是直接从均值拟合曲线放大一定比例获得的,没有统一的保证率。理想弹塑性能力曲线的水平线Vy对应下限能力曲线的峰值基底剪力(即抗侧能力的下限),第一折线与下限能力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基底剪力为0.75Vy,即理想弹塑性能力曲线的初始刚度取对应于75%抗侧能力下限Vy处的割线刚度。图2中的R2为各散点图中的数据相关性系数。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归一化得出的,其中结构超强Ωd是最大基底剪力Vb与设计基底剪力Vd的比值,顶点位移角θt是顶点位移Dt与结构高度H(均为24 m)的比值。

各拟合曲线对应的峰值基底剪力分别为基底剪力拟合均值、拟合下限值和拟合上限值,这些基底剪力对设计基底剪力进行归一化后得到超强系数的各拟合值。表1列出了设计基底剪力以及基底剪力和超强系数拟合值。

从图2,图3以及表2可以看出,地震力降低系数R越小,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及结构失效时对应的基底剪力越大;3个结构失效时对应的超强水准均在1.5以上,差别不明显。若以拟合下限值作为结构的偏保守超强值,则这3个结构对应的超强值分别为1.75,1.66和1.69。

每个结构对应失效状态时转动最大的塑性铰的极限转动能力与对应的实际转角之间的比值都在2.0以上,这说明结构失效时对应的构件都未出现转动失效,各塑性铰的实际转角与其极限转动还有较大的差距,且柱相对梁具有更大的转动失效风险。

4 结语

文中对赋予不同地震作用水准进行设计的9度0.4g区的3跨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表明:1)不同设计用地震作用水准进行设计的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超强,且超强值相近,超强程度受设计用地震作用水准的影响不大;2)严格按照我国规范设计的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超强下限值可达1.5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完成的对比分析只是针对在大震水准下能形成较好梁铰的9度0.4g区框架结构,而实际结构在不同的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抗震等级等因素下的超强程度有待更全面分析和补充。

摘要:国外多数抗震设计规范对各种类型结构建议了3档延性等级和地震力调节系数的可选择方案,并考虑了不同程度的超强,通过对我国9度区3跨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赋予不同屈服水准的框架结构具有相近的超强水准。

关键词:延性等级,超强,地震力调节系数,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框架结构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IBC 2003.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S].International CodeCouncil.Inc.May,2003.

[3]官伟,赖颖.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弹塑性时程分析[J].山西建筑,2006,32(9):43-44.

[4]J.E.Martinez-Rueda.Scaling procedure for natural accelerogramsbased on a system of spectrum intensity scales[J].EarthquakeSpectra,1998,14(1):135-152.

水准实习测量报告 篇5

测绘XXX

测量员:XXX 记录员: XXX跑尺员:XXX

指导老师:XXX XXX

一,水准测量要求 我们测得四等水准,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实习目的和要求如下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视线高度>0.2m;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容许差d容=±20√s。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记录板1块,尺垫两个尺垫。

三、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30m左右。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

视距之差⑾=⑼-⑽

∑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红黑面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

⒁=⑶+K-⑻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

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

每站读数结束(⑴~⑻),随即进行各项计算(⑼~⒃),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四、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

五、测量路线及时间

南京XX大学水塔到大门往返,全长大约5000M的闭合路线。9月1号到7号完成。

二,i角检验

使用水准以前我们对i角进行了检验。我们组用了书上第一种方法即取A,B之长为80,第一次仪器安置在A,B的中间,得读书a'=0762mm,b'=1877mm。第二次仪器安置在B点的一端距B点10米,a=0290mm,b=1394mm。计算得两次的高差分别为h'=-1115mm,h'=1104mm。两次不相等说明存在i角误差;计算得h-h'=+11mm;所以i=11*10^(-3)*ρ/80=14.2’’符合。

三,测量过程

水准测量我们组我是第二个测的,我边测边记,其夏昊跑尺,赵银银记数据。我的水准测了一天半,从三号早上到四号下午。我测得时候天气还好。没有下雨,我们组长夏昊测的时候天天下雨我们没来的及躲衣服都湿透了。很辛苦。

我们每天早六点晚六点,才发现上课其实是最幸福的。

水准测量时,一开始测得好慢,仪器整平,瞄准啊,都很慢,一开始测了两站用了一个小时,再加上我们用的是两米的尺,南京XX大学又是到处都是坡其他组测一站,我们要测两站,其他组测两站我们要测四站五站,所以我们要比别人测得慢,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每天要比别的组早起一个小时,早干一个小时,晚上又要比别人迟回去。所以每天五点都就得要起来,干到下午六点多。而且那几天真的很热很热,中午我们没时间吃饭只能买盒饭在路上吃。真的感觉自己跟农民工一样的。其实后来结束以后才发现时间是很充足的,根本没必要,那么幸苦。测完以后每个组都休息了好几天啊。

测量水准时我发现了许多问题,有几个组他们比较心急i角没检验就开始测,后来发现超限又返工,一反工就导致他们测得更慢了,所以我觉得要做好前期工作再去实践。还有一开始测得时候后视读完数值以后,转为前视的时候没有重新调焦,导致误差变大。还有在测量的时候边测边算不仅让我们测得速度变慢而且导致好多数据测量错误,只得回来重新检查。重新计算。

四,遇到的问题

测量水准时,一开始的时候,连整平都很困难,一站整平水准仪都要好几分钟,但是几站测过,速度就不知不觉的快起来了,我们组的有的成员为了读书和整平仪器快,前一天晚上就专门练整平,和对着水准尺读书,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从第一个人测水准花两天的时间,到后来我们其余两个人的水准也就用了不到一天半的时间。另一个问题是视距差超限耽误好多时间。一开始我们就随便走搬站,由于随便走导致距离一远我们就视距差超限,就得重新搬回来重测。后来我们仔细的步量每一段,把视距差缩小在三米以内。再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用的是两米的尺子,两米的尺子就造成我们的测站比别人要多很多,我测了整整一百站。而且一到坡我们只能走五步就设一站。所以我们组最后一个人是在其他组测完借了三米的尺子测得。这样就避免几步一站了。

五、提交成果以及收获

我们把测四等水准完以后,收获很多,从这次的测量实习不仅使我了解了基本测绘工作地全过程,系统地掌握了测量仪器操作、数据处理、施工放样等基本技能,也是对我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测量要求认真、仔细、精确、严谨,很小的错误也会在工程中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包括任何工作都必须这样要求自己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当然这次实习也让我进一步体会到团结合作、合理分配的重要性,以及在任何工作中都必须要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开始组员之间老出分歧,到后来我们达成一致,这次合作让我学会,听取别人意见很重要,团队合作很重要。、从中也体验了在外业工作的幸苦,学会了忍受。但看到自己测得数据最后满足要求,误差很小,自己也说不出的高兴。成果见水准表。同时

用一流水准 塑造文明车站 篇6

程先东站长向记者介绍,在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大力开展“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中,他们主抓了以下几点工作。

——深入学习,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全站客运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我们的服务离市场有多远”的大讨论和《服务的魅力》的读书学习活动,使干部职工的“服务至上,旅客至上”服务理念得到强化,确立了服务质量是运输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旅客满意是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工作无小事等观念。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对活动进行统一安排,制订每个阶段计划,建立专门活动台帐。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有要求、有标准、有检查、有考核。在“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的第二阶段,合肥站还重点开展了服务质量月宣传,组织党员职工走上街头,散发传单,打出广告,社会反响强烈。

——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修订完善了有关客运服务质量的制度、措施、办法。按照“客运服务质量年”的8项目标要求,自查排摸出100个问题点,并逐一登记,按顺序编号,制订整治措施,责任到部门、到个人。明确完成整改时间,向各责任部门发放“整治卡”。通过全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100个问题点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及时整改。同时,健全和完善服务质量监督网络与路风投诉网络。一方面公布了路风投诉电话,设立了路风举报信箱;另一方面,加大对旅客投诉的考核力度,把路风问题与客运安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钢性考核”,不搞下不为例。另外,聘请了8名路风监督员,定期邀请他们对服务工作挑“毛病”,找“病根”。2002年6月,合肥站对旅客反映热点的问询处实行重点监控,重点考核。规定接听旅客电话,必须使用文明问候语,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铃响三遍,必接电话。凡一次不使用文明问候语和不及时接听旅客问询电话的停职检查,两次待岗。当月检查,全月无一例旅客投诉。

设计水准 篇7

最初,在未考虑结构弹性动力特征,也无详细的地震作用记录统计资料的条件下,经验性的取一个地震水平作用(0.1倍自重)用于结构设计。到了60年代,随着地面运动记录的不断丰富,人们通过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反应谱,第一次从宏观上看到地震对弹性结构引起的反应随结构周期和阻尼比变化的总体趋势,揭示了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动力特征。但同时也发现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当时规范所取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明显小于按弹性反应谱得出的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这些结构大多数却并未出现严重损坏和倒塌。后来随着对结构非线性性能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设计结构时取的地震作用只是赋予结构一个基本屈服承载力,当发生更大地震时,结构将在一系列控制部位进入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并靠其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来经受地震作用。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使结构在一定水平的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并达到足够的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来耗散能量的现代抗震设计理论。

二、现代抗震设计思路的形成

在当前抗震理论下形成的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其主要内容是:

1.合理选择确定结构屈服水准的地震作用。一般先以一具有统计意义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该地区地震强弱标志值(即中震的),再以不同的R(地震力降低系数)得到不同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即小震的)来进行结构的强度设计,从而确定了结构的屈服水准。

2.制定有效的抗震措施使结构确实具备设计时采用的R所对应的延性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抗震构造措施。

现代抗震设计理念是基于对结构非弹性性能的研究上建立起来的,揭示在不同滞回规律和地面运动特征下,结构的屈服水准与自振周期以及最大非弹性动力反应间的关系。

60年代开始,研究者在滞回曲线为理想弹塑性及弹性刚度始终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周期,不同屈服水准的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做动力分析,得到了有关弹塑性反应下最大位移的规律:对结构自振周期T大于1.0秒的体系适用“等位移法则”即非弹性反应下的最大位移总等于同一地面运动输入下的弹性反应最大位移。对于结构自振周期T在0.12-0.5秒之间的结构,适用“等能量法则”即非弹性反应下的弹塑性变形能等于同一地震地面运动输入下的弹性变形能。当“等能量原则”适用时,随着R的增大,位移延性需求的增长速度比“等位移原则”下按与R相同的比例增长更快。由以上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以结构弹性反应为准,把结构用来做承载能力设计的地震作用取的越低,即R越大,则结构在与弹性反应时相同的地震作用下达到的非弹性位移就越大,位移延性需求就越高。这意味着结构必须具有更高的塑性变形能力。规律初步揭示出不同弹性周期的结构,当其弹塑性屈服水准取值大小不同时,在同一地面运动输入下屈服水准与所达到的最大非弹性位移之间的关系。也揭示出了延性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是屈服水准不高的结构在较大地震引起的非弹性动力反应中不致发生严重损坏和倒塌的主要原因。让人们认识到延性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之所以存在上诉的规律,应该注意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些相关特性。首先,通过人为措施可以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即结构在外部作用下,可以发生足够的非线性变形,而又维持承载力的属性。这样就可以保证结构在进入较大非线性变形时,不会出现因强度急剧下降而导致的严重破坏和倒塌,从而使结构在非线性变形状态下耗能成为可能。其次,作为非线弹性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结构将从弹性进入非弹性状态。在非弹性变形过程中,外力做功全部变为热能,并传入空气中耗散掉。我们可以进一步以单质点体系的无阻尼振动来分析,在弹性范围振动时,惯性力与弹性恢复力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系能量在动能、势能间不停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如果某次振动过大,体系进入屈服后状态,则体系在平衡位置的动能将在最大位移处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塑性变形能两部分,其中,塑性变性能将耗散掉,从而减小了体系总的能量。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在地震往复作用下,结构在振动过程中,如果进入屈服后状态,将通过塑性变性能耗散掉部分地震输给结构的累积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反应。同时,实际结构存在的阻尼也会进一步耗散能量,减小地震反应。此外,结构进入非弹性状态后,其侧向刚度将明显小于弹性刚度,这将导致结构瞬时刚度的下降,自振周期加长,从而减小地震作用。

随着对规律认识的深入,这一规律已被各国规范所接受。在抗震设计时,对在同一烈度区的同一类结构,可以根据情况取用不同的R,也就是不同的用于强度设计的地震作用。当R取值较大,即用于设计的地震作用较小时,对结构的延性要求就越严;反之,当R取值较小,即用于设计的地震作用较大时,对结构的延性要求就可放松。

目前,国际上形成并实行一套“多层次,多水准性态控制目标”的抗震理念。这一理念主要含义为:工程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性态水准和地震荷载进行结构设计。建筑物的性态是由结构的性态,非结构构件和体系的性态以及建筑物内容物性态的组合。目前性态水准一般分为:损伤出现(damage onset)、正常运作(operational)、能继续居住(countinued occupancy)、可修复的(repairable)、生命安全(life safe)、倒塌(collapse)。性态目标指建筑物在一定程度的地震作用下对所期望的性态水准的表述。对建筑抗震设计应采用多重性态目标,比如美国的“面向2000基于性态工程的框架方案”曾对一般结构、必要结构、对安全起控制作用的结构分别建议了相应的性态目标一基本目标(常遇地震下完全正常运作,少遇地震下正常运作,罕遇地震下保证生命安全,极罕遇地震下接近倒塌)、必要目标(少于地震下完全正常运作,罕遇地震下正常运作,极罕遇地震下保证生命安全)、对安全其控制作用的目标(罕遇地震下完全正常运作,极罕遇地震下正常运作)。对重要性不同的建筑,如协助进行灾害恢复行动的医院等建筑,应该按较高的性态目标设计。

三、我国抗震设计思路与“多层次,多水准性态控制水准”抗震理念的比较

我国在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抗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较为先进的抗震设计思路。其中大部分内容和现代抗震设计理念相符合,但是需要继续不断的完善。

我国规定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其具体分为二阶段设计,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还应进行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通过对甲类、乙类、丙类这三类重要性不同的建筑,进行抗震设防分类,采取不同设防标准。而国际采用的“多层次,多水准性态控制水准”抗震理念,则更显多重性态目标的灵活性。

另外,目前对地震规律性的认识还不能定性的研究,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间接方法的研究,相信结构抗震设计反应在规范的规定上会有相应的完善和突破。

摘要:建筑结构抗震的发展是随着人们对地震动和结构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经历了从弹性到非线性,从基于经验到基于非线性理论,从单纯保证结构承载能力的“抗”到允许结构屈服,并赋予结构一定的非弹性变形性能力的“耗”的一系列转变。“多层次,多水准性态控制目标”的抗震理念是随着人们在抗震设计思路上不断深入探索和认识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关键词:性态控制目标,抗震设防目标,设计力延性准则,等位移法则,等能量法则

参考文献

【1】结构多维抗震理论.科学出版社

【2】结构抗震分析原理.地震出版社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中国建筑

【4】建筑结构抗震理论与方法.中国建筑

设计水准 篇8

1 电子水准仪的基本特性及问题分析

1.1 电子水准仪的基本特性

电子水准仪也叫数字水准仪是由电子图像处理系统与条码标尺共同构成的一体化光机电测的高科技产品, 将自动安平水准仪作为基础, 在望远镜光路中增加了探测器与分光镜, 采用普通标尺的同时它又能够像一般自动安平水准仪一样使用。目前电子水准仪有三大自动电子读数方法即相位法, 相关法, 几何法。跟传统的水准仪相比较, 电子水准仪有以下四点明显优势:

1) 速度快。与传统仪器相比, 电子水准仪的速度大约提高了三倍。它省去了许多的现场计算时间, 听记时间, 报数时间, 还有人为原因导致的重测频数和测量时间。2) 精度高。视距读数跟视像高均是在严格处理了大量的条码分化图像取得的平均数值组列而成的, 这个过程很有力的避免了因标尺分化误差造成的影响。3) 效率高。操作简便, 劳动强度较低, 前期只需按键和调焦就能自动读数, 视距还能自动检核与记录;后期处理完全电子计算化, 使内外业紧密统筹。4) 读数客观。不存在人为读数错误, 不存在误差误记问题。

1.2 问题分析

一般, 工程测量的应用主要范围是在民用建设跟各种工业生产。测绘方案追求合理化与科学化;测绘的过程更趋向于动态化, 集成化, 实时化, 智能化, 自动化以及测绘成果的呈现多样化, 即视化跟数字化, 这些是目前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明显特点, 其应用的领域也在日益的广泛化。依据工程建设的不同过程和建设目的, 工程测量一般涵盖以下多方面比如:工程检测与检测, 地形测量, 控制测量, 放样测量, 数据管理和数据的处理分析等。

2 问题措施

采用相位法 (DL-101C) 施测三等水准网的作业过程。

2.1 施测准备工作

1) 进行现场勘探点位, 划定水准线路。2) 标尺与仪器由国家检定单位检定合格, 在鉴定有效期内使用, 在施工现场投入使用前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3) 出工前, 详细检查仪器记录模块内存与电池电量是否能够满足当天计划工作量。

2.2 施测具体步骤

1) 跟其他仪器一样, 架设仪器, 置平, 自动记录的情况下预先准备好PCMCIA卡。2) 调试机内预设程序对仪器进行方法设置———本次三等水准采用后、前、前、后方法的线路测量模式进行施测。3) 将竖丝瞄准水准标尺的中部, 使用调教旋钮调清标尺映像。4) 按meas键进行测量, 按上下方位键显示后尺前尺的视线高, 标尺与仪器的平行距离, 数秒后就会显示出标尺读数, 前尺后尺视线高差与累计高差, 前后视距差与累计视距差, 平距累计。5) 在第二站开始按等级水准观测同第一站顺序进行观测, 同样架设仪器置平, 按meas键测量, 如果观测数据等级限差超限时, 仪器屏幕会自动显示出错信息, 提示需进行重测本站。

2.3 观测数据处理

1) 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f为一对水准标尺每m长度的平均误差, Σh为本测段累计高差。用标尺尺长检定改正数乘以各测段高差值, 反符号加入往返测段高差中。

A是根据整条水准路线的平均纬度为引数查表得出来的, Hi为测段始末两点的近似高程平均数, 以米为单位, (Δ) ′为测段始末点纬度之差, 以分为单位。

改正水准路线闭合差, 在进行平差时予以改正。

2) 平差计算。采用清华山维软件将经过尺长和正高改正过的外业测段高差进行计算机平差。

2.4 电子水准仪与光学水准仪测量方法的比较

电子水准仪与光学水准仪两者都是依据水平视准线原理来进行的高程测量, 所以其两者的测量方法也基本是一致的。为满足不同工程用途与不同的测量精度要求, 仪器生产商则会根据用途与要求提供不同参数与多种测量方法的选择, 然这些大多是只适用于精密工程水准测量的。区域精密水准测量, 则应该按照地形变测量规范与一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测量的顺序一般有如下几种:往测时为奇数站情况下采用后前前后, 为偶数站时采用前后后前;返测为奇数站时采用前后后前, 偶数站则采用后前前后。前后视距相等时, 结合上下午对称, 同线的往返测量和相应限差参数比如最小视高, 单站高差之差, 最大视距等要素来制约测量作业, 这样可以减少由仪器自身受热, 尺桩升降, 大气折光, 脚架下沉, 温度等系统误差及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的影响。目前数字水准仪的测量顺序则不相同, 在水准测量中奇偶站观测顺序的交替对消除各种误差是重要的, 往返测量的奇偶站观测顺序的再交替, 使得测量更具有对称性, 而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精密指数。所以在使用数字水准仪进行区域精密水准测量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修改一下规范作测量的顺序, 还有可以将仪器软件设置多种测量模式如αFBBF模式, 满足不同情况需求。

3 总结

目前, 工程测量技术在工程与城市规划, 勘察, 建设, 设计, 运营管理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在未来发展, 应进一步拓宽其应用服务的范围, 更好的服务于公众与社会。另一方面, 相应的质量安全体系急需建立与完善;特殊与大型工程测量项目的监理制的建立, 鼓励发展相关咨询行业, 这有利于工程测量成果的完备性与可靠性的保障。工程测量的未来发展也需要紧随现代制造技术, 计算机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 通讯技术的新发展的脚步, 开展与开发研究新工艺, 新设备, 工程测量新技术, 新方法来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新要求与新需求。宣传与推广方面应结合学术交流, 继续教育等多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马春艳, 郭敏, 邹友峰.数字水准仪与光学水准仪的测量精度比较[J].测绘科学, 2010.

遇“荒”就“涨”,有失专家水准 篇9

我们不妨把这类专家权且称为“涨价派”。

这些年,“涨价派”专家很活跃。可以说,生活中哪里有紧缺、哪里有“荒”,哪里就有“涨价派”专家的影子和点子。

当道路资源稀缺、车位紧张时,他们力推停车费涨价、征收拥堵费;当火车票紧张,他们鼓吹车票涨价;当汽油、柴油紧张,他们支持成品油涨价。而当现在局部发生“电荒”时,他们又在宣扬“上调电价”这一“根本措施”!

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是他们确实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拿“电荒”来说,怎么出主意想办法,既不增加群众的负担,又把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这才是专家应做的要义。而不是利用价格杠杆这“一招鲜”,使之形同于拉闸限电,不但影响群众的生活,还进一步增加生活成本。如果这只是权宜之计,还则罢了,怕就怕一旦涨价成“瘾”,在“不荒”时价格也下不来,那可真就贻患无穷了。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控制研究 篇10

建筑施工测量实训是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通过测量实训能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 (水准仪、经纬仪、钢卷尺) 进行普通测量工作, 能正确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总计10个测量实验和实习内容。其中水准测量是比较重要的实践环节, 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但是也是误差经常出现的部分。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针对水准测量实习中常见的误差进行分析, 总结消除或尽量减少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以期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作为重点尽可能减小这些误差, 从而提高其测量精度。

1 水准尺倾斜误差

水准尺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倾斜都将使读数增大, 从而带来误差, 而误差大小与在尺上的视线高度及尺子的倾斜程度有关。水准尺向水平视线的左右倾斜和水准尺的倾斜方向与视线的方向一致是测量实习中最常见的两种情况。其中水准尺向视线的左右倾斜, 观测时通过望远镜十字丝很容易觉察而纠正。如果水准尺的倾斜方向与视线的方向一致, 则不易觉察。尺子倾斜总是使尺子读数增大, 对读数的影响与尺的倾斜角和尺上读数的大小 (即视线距地面的高度) 有关。当水准尺倾斜3°30&apos;, 在尺上截取的读数为1m, 将产生2mm的误差读数。尺的倾斜角越大, 对读数的影响就越大;尺上读数越大, 对读数的影响就越大, 此项影响是不可忽略的。针对这种误差使用摇尺法, 也就是读数时尺底置于点上, 尺的上部在视线方向前后慢慢摇动, 读取最小的读数, 当地面坡度较大时, 尤其应注意将水准尺扶直, 并应限制水准尺的最大读数。其次, 立尺员必须认真扶尺, 保证水准尺垂直;有的水准尺上装有圆水准器, 立尺时应使气泡居中。

2 估读毫米数误差

由于观测者眼睛的鉴别能力有限, 而十字丝又有一定的宽度, 所以在估读毫米数时, 不可能十分准确。尤其在视线较长或成像不良的天气条件下, 对估读的读数影响更大。实习操作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对水准尺上的数据估读不同, 估读范围相差2~3mm, 如图1所示, 测量地面上任意两点A、B间高差, A、B两点正中间安置水准仪, A点和B点分别立水准尺。第一次测量时, 水准仪瞄准A点水准尺, 甲同学读得水准尺上读数a=1.628m, 乙同学读得a=1.626m, 水准仪瞄准B点水准尺, 甲同学读得b=1.365m, 乙同学读得b=1.367m, 则甲、乙同学分别算得A、B两点间高差hAB=a-b=1.628m-1.365m=0.263m和hAB=a-b=1.626m-1.367m=0.259m, 甲乙两位同学所得A、B两点间高差相差了0.004m (△=0.263m-0.259m=0.004m) 。第二次测量, 用变仪高法将仪器抬高15cm进行测量, 水准仪瞄准A点水准尺, 甲同学读得水准尺上读数a=1.784m, 乙同学读得a=1.783m, 水准仪瞄准点B水准尺, 甲同学读数b=1.525m, 乙同学读数b=1.531m, 则甲、乙同学分别算得A、B两点间高程hAB=a-b=1.784m-1.525m=0.259m和hAB=a-b=1.783m-1.531m=0.252m。甲乙两位同学所得A、B两点间高差相差了0.007m (△=0.259m-0.252m=0.007m) 。通过校核, 仪器抬高后甲同学测得A、B两点高差之差△=0.004m<±6mm (限差) , 小于规定的限差, 测量数据合格, 可得A、B两点高差hAB= (0.263m+0.259m) /2=0.261m;仪器抬高后乙同学测得A、B两点高差之差△hAB=0.007m>±6mm (限差) , 超过规定的限差, 说明测量数据不合格。因此, 不同的学生估读出不同的毫米数, 导致测量误差大小不一致, 误差太大超过规定的限值就得重新测量, 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这种误差, 建议测量过程中采取最少让2位同学同时估读毫米数据, 取最接近的毫米值作为最后的测量数据, 避免重复操作, 节省时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协作精神。

其次估读毫米数误差与观测者个人有关, 无法完全消除。为了提高估读的准确性, 应适当控制视线长度, 并尽量选择在成像好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观察测量。

3 仪器和水准尺下沉影响

仪器下沉是指在一测站上读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间仪器发生下沉, 使得前视读数减小, 算得的高差增大。如图2所示, 水准仪架在水准点A和转点TP1正中间, 水准点A和转点TP1处分别立水准尺, 测得后视读数a=2.014m, 前视读数b=1.223m, 求得hA1=ab=2.014m-1.223m=0.791m。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初次操作仪器, 对仪器工具不是十分熟悉, 对水准尺后视读数讨论时间较长, 加之三脚架处地面较软, 使得脚架下沉或倾斜, 从而导致仪器下沉, 读得前视读数b=1.220m, 则求得水准点A和转点TP1两点间的高差hA1=ab=2.014m-1.220m=0.794m, 比实际的两点间高差 (hA1=a-b=2.014m-1.223m=0.791m) 大了3mm。这种由于地面松软而导致仪器下沉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多种操作方式减弱或消除。操作时应将测站选在坚实的地面上, 并将脚架踩实;在测量时, 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 计算出两次高差的平均值可消除或减弱仪器下沉的影响;其次建议学生对水准尺非常熟悉后再进行正式测量, 可以减少每个测站的观测时间也可减弱其影响。

水准尺下沉误差是指仪器在转迁过程中, 转点发生下沉, 使迁站后点的后视读数增大, 计算出的高差也增大。如图2, 测完第Ⅰ测站, 水准仪迁至转点TP1和转点TP2正中间, 水准点A处水准尺迁至转点TP2, 转点TP1处水准尺不动, 开始测量第Ⅱ测站的高差h12。由于地面比较松软, 学生没有在转点TP1处放置尺垫, 在测量第Ⅱ测站的时候, 转点TP1处的水准尺下沉, 测量出第Ⅱ测站的高差h12变大, 依此类推第Ⅲ、Ⅳ、Ⅴ等后续测站高差都会出现类似问题, 计算出A、C间的高差hAC变大。针对水准尺下沉误差, 可以采取往返测, 往测的高差增大, 返测高差减小, 最后取往返高差的平均值, 可以减弱水准尺下沉的影响。其次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尺垫, 在转点TP1、TP2处放置尺垫, 并将其踩实防止水准尺在观测过程中下沉。

4 结束语

水准测量实习中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误差, 导致测量误差出现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 比如仪器工具导致的误差有: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圆水准气泡不严格居中;水准尺刻划不均匀、尺长发生变化、尺子弯曲等;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出现视差, 外界的天气状况是否有雾、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导致误差。因此, 误差是处处存在的, 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减小测量误差, 一定要做到经常校检仪器, 熟练仪器操作, 提高各种仪器的观测速度, 严格按照测量要求正确操作, 测量员与立尺员、记录员之间的密切配合, 才能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浅谈水准测量中的误差, 科技创新导报[J].2010.

[2]莫南明编著.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9.

与业内最高水准保持同步 篇11

上述发表于《新民晚报》的一篇报道,是权威媒体对唐神传播经营业绩的热情肯定。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唐神传播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而采取了某种有效的应急措施,这就形成了一种简单的误读。唐神传播创立至今的16年来,经历的风口浪尖险阻关隘不在少数,倘若每次都依靠临渴掘井式的“顺势而变”,那只能是神话传说里才会有的故事。与业内的最高水准保持同步,这就是唐神传播成功的要诀所在。

创业不走现成路

唐神传播1994年创立时,明确定位为客户代理型广告公司。当时的本土中小型广告公司多以媒介代理为主,以唐神传播当时与上海各大主流媒介的良好人脉,本当走一条“现成路”,随波逐流涌入“包时段”、“包版面”的大潮。其特点是成本低、用人少、起效快、利润高。而唐神传播却另辟蹊径,选择了客户代理的道路。

回顾创业初期的路径选择,唐神传播董事长沈刚至今深感欣慰:14年前的1994,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的2年之后,新一轮改革如同吹遍全国的一股春风,吹散了人们心头的犹豫、焦虑和疑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一使用多年的表述方式已被主题更明确且更具改革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各地民营企业风生水起势如破竹,其中如山东的三株,广西的黑芝麻糊,承德的露露等翘楚品牌已在相关市场崭露头角,并急切期望打入长三角尤其是上海市场。那么,充分发挥唐神传播在上海本地的媒介优势和创意策划人才团队的实力,为知名民营品牌从事创意设计,媒介策划与广告投放的全案代理,帮助其尽快打入上海乃至长三角市场,就成了早期唐神传播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必须指出的是,1990年代中后期的本土民营广告公司,知名者和活跃者往往都是媒介代理型公司,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日进斗金风光无限。相比之下,唐神传播却没有那些外在的风光。尽管代理了三株、南方黑芝麻糊、李华葡萄酒、承德露露、交大昂立等重要客户,但由于其低调、务实、不事张扬的基调,在业界并不十分为人关注。

默默耕耘的积累,成就了早期唐神传播长足进取的无限可能。历经1994—1998年的初期创业,唐神传播其实已经具备了比当时许多名声鼓噪者更强的实力和更多的内涵。4年全案代理的广告历练,无论是在客户资源,创作力量还是营销经验等方面,唐神传播都抵达了当时本土民营公司的一线位置。而这一切,都源自创业之初,唐神传播以高瞻远瞩的大视野大思维精心设计的战略定位。

不断更新是关键

一个广告公司所拥有的创作团队的阵容和能力,是其与大中型客户合作的最大筹码。基于16年来全案代理的丰富历练,唐神传播的首要经验是:必须即时招揽时下最犀利最优秀最具冲击力的一线人才,相应的,即时撤换有落伍倾向的旧有人员,时刻保持创作力量的最大鲜活和强悍。

一个广告公司的创作团队近似于一本杂志的基本作者阵容。以大牌文学刊物《收获》为例,它在1990年代的主干作者,与它目前所倚重的干将,早已是面目全非。但任凭岁月更迭,物是人非,《收获》始终无可撼动地站在业界的最前沿。因为它的理念和模式以及多年的绝对影响力,都是最前沿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唐神传播的创作团队建设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1990年代,加盟早期唐神传播的才子中有当时的先锋小说家等重量级文人,有营销策划方面的精英人士,在当时足以成为唐神在全案代理领域的一支劲旅,与诸多一线民营品牌客户形成了长达数年之久的密切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市场资源。成熟的运作经验,高雅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人才理念,保障了16年后的今天,唐神传播的创作团队几经更迭之后,依然保持着目前业界的一线水准,并增设了市调、营销、策略等新的分支,充分适应着当下品牌客户的即时需求。

为了随时保障创作团队的一流水准,唐神传播必须为一线人才提供一线薪酬的保障。换言之,必须具备招揽一线人才的强大实力。为此,自1998年起,唐神传播在确保全案代理中心地位的前提下,又开始进军媒介代理领域,意在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超强的实力维护和更新创作团队阵容,使之稳居业界一线水平。

作为一个成熟的全案代理型广告公司,唐神传播的媒介代理业务从一开始就和单纯的“盘子公司”大异其趣。唐神传播同时购进上海多个电视频道的广告时段同一编组,开创了同一栏目跨频道滚动播出的先河,并深受中小型广告客户欢迎。这一模式本身并不难以复制,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却鲜有仿效者,因为唐神传播多年积淀的庞大客户资源和资金规模决定了入准门槛的相当高度 ,唐神传播在全案之外的媒体代理业务,为创作团队的不断提高和适时更新,为唐神传播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保持最鲜活的创作力量,提供了无可置疑的绝对保障。

领先一步释危机

回到本文开头的内容,唐神传播推出的集市场策划、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媒介计划与采购、公关植入于一体的一站式广告代理模式,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显然不可能是为了应对某个危机而仓促上马就能奏效的。唐神传播的成功之处在对于它对全案代理领域始终如一的不懈求索和卓有成效的团队建设,在与东方有线、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太平洋保险、中华药业、浙江医药、雪花啤酒等品牌客户的合作中,业务范围囊括了一站式服务的所有领域,其中与太平洋保险合作的案例被中国广告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案例奖。

超前的思维模式,卓越的经营理念,行之有效的人才机制,使唐神传播的广告业绩的逐年攀升和生存能力的坚韧绵长都屡屡成为业界的传奇,这也是众多品牌客户毫不犹豫选择唐神传播的理由所在。因为他们从唐神传播不断超越自我的形象之中感受到了属于时代、属于当下的鲜活力量和蓬勃才情。在获得中国一级广告企业、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等多项殊荣之后,唐神传播正在向着更新、更高、更远的方向,展开自己的愿景蓝图。

媒介代理开先河

唐神大规模进军媒介代理,并不意味着它的重心已从客户向媒体倾斜。但在当时,公司高管层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做法是降低了自身的档次,与一般中小广告公司混为一谈了。但随后的事实表明,唐神的这一华丽转身适逢其时。由于国际4A公司纷纷进驻上海,其全案策划能力的强势竞争已使得本土策划型广告公司陷于重重围追堵截之中,相关业务开展的顺畅程度已大不如前,而媒介代理尚有相当市场潜力可供挖掘。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唐神首次介入媒介代理,就辟出了一条全新路径——将多个频道的资源整合起来,同时开设同一栏目的二类电视广告。这种同一栏目跨频道播出的套装方式,由于其新颖的播出形式和实在的传播效果,一经出台即吸引了大量中小型广告客户的认可,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取得实质性的成功,以致电视台的领导层也大感惊叹。因为在唐神介入之前,同类栏目的广告经营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导致没有一家广告公司敢于接盘。而唐神接手不到一年,整个面貌竟天翻地覆,至此,唐神在上海广告界声名鹊起。其首创的跨频道播出的套装方式如今已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大行其道。而事实上,这是唐神在创业之初就具备了的品质所决定了的,那就是本文开头就提到的要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计划永远走在变化的前头。

领先一步释危机

由于在电视媒体代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唐神连续8年被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评为长年优秀合作伙伴并获得“全能战士奖”,成为沪上代理电视频道最多的名副其实的栏目广告大鳄。

但唐神在稳居电视栏目广告头把交椅的态势下,又一次超越自我,开始思索新的发展方向,据报载,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恶化伊始,唐神传播通过市场调研、论证,及时推出了集市场策划、创意设计、影视制作、媒介计划与采购,公关置入于一体的“一站式”广告代理服务模式。这种为客户提供从广告策划到最终执行的“一条龙”代理模式,满足了客户多方面需求,绩效逆市上扬,取得可喜的成功。

而事实上,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要远远早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前两三年。一站式广告服务模式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奏效,如果真是到了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才临渴掘井,根本无法如此从容地进入新的角色定位。唐神在媒介代理业务风头正健的顺境之时,即已凭着与生俱来的敏锐悟性,开始着手这一系统工程的建设。凭借早期在全案代理业务方面的经验积淀,结合新形式下的全新要求,唐神广求专业领域的一线人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留住人才,唐神加大了自身企业文化的打造力度,为人才创造出相应的人文环境,使之在“一站式”广告代理服务模式的运行中发挥出超强效应。东方有线,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太平洋保险,中华药业,浙江医药等品牌客户纷纷成为唐神的常年客户。

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水准研究 篇12

工程抗震设防水准的确定是抗震设计的基础。我国各项工程建设都是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01) 为基础进行抗震设计的, 其中各参数的概率水准均为50年超越概率10%。这是基于我国以往地震烈度区划的研究成果、经济承受能力并参考国外地震区划图的概率水准制定的标准。但同时也规定对于重大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其抗震设防要求要高于此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

电力系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命线工程, 是维系现代城市功能与区域经济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系统。电气设备作为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电力稳定传输的直接影响因素, 保证其抗震安全性, 也是保证地震灾害发生时顺利抢险救灾的关键。鉴于电气设备的重要作用, 应按抗震设防分类中的乙类, 即重点设防类对其进行抗震设防。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规定乙类设防通过提高抗震构造措施来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这对于建筑结构适用的, 但对于电气设备, 其构造措施相对较少且简单, 在提高抗震能力方面有很多局限性, 因此, 对于提高电气设备的抗震安全性并不适用[2]。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60—96) 规定电力设施的设防目标可概括为“中震不坏, 大震可修”[3]。但我国近几次地震对电力设备的破坏严重, 甚至在遭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也有极少的破坏情况发生, 这跟电气设备的结构、材料以及设备连接的耦合作用都有很大的关系。特别由于某些设备采用的瓷质材料套管, 在破坏过程中不具备延性发展的过程, 一旦出现裂缝极可能迅速发展导致完全破坏, 因此即使电气设备能满足“中震不坏”的要求, 也很难做到“大震可修”。进一步提高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水平将更有利于保证设备的抗震安全性。

将电气设备的抗震设防水准提高至何种水平是电力工程界关心的问题。文中针对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水准的确定问题, 通过对比国内外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水准及国内不同工程抗震设防的规定, 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 明确不同超越概率下基岩及中硬场地峰值加速度水平, 并对相关规范概率的水平进行对比, 确定以50年超越概率2%的设防水准对电气设备进行抗震设防将更能保证设备的抗震安全性。

1 国内外抗震规范设防水准比较

1.1 国内不同工程抗震设防水准的比较

国内规范中对于重要的建、构筑物以及重要设备均采用了较高的抗震设防水准, 但根据建、构筑物以及重要设备地震破坏带来的不同影响, 所选取的水准也是不同的。如对于核电厂, 极限安全地震震动的年超越概率为0.1‰;对于特大型壅水建筑物, 设防水准为100年超越概率2%;对于重要区段的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 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5%或2%。国内不同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对比如表1所示[4,5,6,7,8,9,10]。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建筑物、铁路工程、地铁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水平大致相同, 设计地震取50年超越概率10%, 罕遇地震取50年超越概率2%。对于核电厂, 由于其破坏带来的安全隐患极为严重, 所以运行安全地震和极限安全地震的设防水准比一般工程建设所取的标准高很多。水工建筑以及油气输送管道线路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 而且作用无法替代, 因此, 水工建筑中的特大及大型工程中的壅水和非壅水结构以及油气输送管道线路中的重要区段的设防水准比建筑物、铁路工程、地铁建筑结构高, 但低于核电厂的设防水准。

1.2 国内外电气设备抗震相关标准及规范

国内的电气设备相关抗震规范中对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均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规定, 即50年超越概率10%, 这是一个中震水平。而IEEE和IEC标准的设计基本加速度取值是按50年超越概率2%的水平取得, 相当于国内规范中的罕遇地震 (大震) 的抗震水平, 如表2所示[11,12,13]。

借鉴国外电气设备抗震规范, 将国内的电气设备抗震设防目标提高至“大震不坏”的水平将更有利于保证电气设备的抗震安全性。同时考虑到国内不同工程抗震规范中对于重要建筑物的设防水准都有所提高, 如特大型壅水建筑物为100年超越概率2%, 特大型非壅水建筑物为50年超越概率5%, 铁路工程和地下铁道工程的罕遇地震为50年超越概率2%~3%, 油气输送管道的重要区段为50年超越概率5%或2%。为与国内现行的抗震规范联系紧密, 建议电气设备的抗震设防水平取50年超越概率2%。

2 大震设防水平对应的峰值加速度研究

50年超越概率2%水平下的峰值加速度取值不同于50年超越概率10%的水平, 为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设防水准之后, 相应的峰值加速度取值也应提高。采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 17741—2005) [14]规定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可以得到不同设防烈度区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场地峰值加速度取值。文中选取Ⅵ度区 (0.05g) 10个城市、Ⅶ度区 (0.1g) 10个城市、Ⅶ度区 (0.15g) 7个城市、Ⅷ度区 (0.2g) 5个城市中各1~3处场地作为计算模型, 取平均值为计算结果, 分别计算50年超越概率10% (中震) 、8%、6%、5%、4%和2% (大震) 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取值, 得到基岩以及中硬场地两组峰值加速度值。

2.1 基岩峰值加速度

对于Ⅵ度区, 50年超越概率2%、5%的峰值加速度均值分别为50年超越概率10%峰值加速度的2.3倍、1.5倍。对于Ⅶ度区, 50年超越概率2%、5%的峰值加速度均值分别为50年超越概率10%峰值加速度的1.9倍、1.4倍。对于Ⅷ度区 (0.2g) , 50年超越概率2%、5%的峰值加速度均值分别为50年超越概率10%峰值加速度的2.3倍、1.5倍。表3至表8分别为50年超越概率10%、8%、6%、5%、4%和2%对应的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值。

Gal

Gal

Gal

Gal

Gal

Gal

2.2 中硬场地峰值加速度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01) 中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 可得中硬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见表9[15]。表中相对比值为各度区不同概率水平的中硬场地峰值加速度与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对于中硬场地, 50年超越概率2%的峰值加速度为50年超越概率10%峰值加速度的1.7~2.3倍。对于Ⅵ度区, 电气设备若按设防烈度提高1度设计, 相对应的概率水平在50年超越概率2%~4%之间;对于Ⅶ度 (0.10g) 区, 若按设防烈度提高1度设计, 相对应的概率水平要小于50年超越概率2%。对于Ⅶ度 (0.15g) 区, 若按设防烈度提高1度设计, 对应的概率水平在50年超越概率5%。

通过对中硬场地的分析, 若以大震水平进行设防, 则其峰值加速度均值为中震设防水平的1.7~2.3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 11—89) 和有关文件认为, 大震比中震平均高1度, 就峰值加速度而言, 大震大体为中震的2倍,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01) 认为大震为中震的1.6~1.7倍。根据上述计算结果, 对于中硬场地, 若以大震水平, 即50年超越概率2%进行设防, 则其峰值加速度可取为50年超越概率10%的2倍。

3 相关规范加速度取值对应的概率水平对比

3.1《变电站抗震设计推荐规程》 (IEEE Std 693—2005)

IEEE Std 693—2005根据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2%的PGA值而决定。根据表9结果, 50年超越概率2%的对应的各度区峰值加速度值均介于 (0.1~0.5) g之间, 对应于IEEE Std 693—2005应取中等抗震水平, 计算取加速度峰值0.25g。

3.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抗震要求》 (GB/T1 3 5 4 0—200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抗震要求》 (GB/T13540—2009) 也是按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2%的概率水平确定PGA值。对于Ⅵ度区 (0.05g) 、Ⅶ度区 (0.1g、0.15g) , 应取AG2抗震水平, 加速度幅值应取0.2g;对于Ⅷ度区 (0.2g) 应取AG3抗震水平, 加速度幅值应取0.3g。

3.3《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60—96)

若以重要电气设备为例, 对于Ⅵ度区 (0.05g) , 应按Ⅶ度设防, 加速度幅值应取0.1g;对于Ⅶ度区 (0.1g、015g) , 应按Ⅷ度设防, 加速度幅值应取0.2g;对于Ⅷ度区 (0.2g) , 设防烈度不再提高, 加速度幅值应取0.2g。

3.4 建议的设防水准加速度取值

建议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2%, 依照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 其峰值加速度为50年超越概率10%的2倍。峰值加速度取值:Ⅵ度区 (0.05g) 为0.1g;Ⅶ度区 (0.10g) 为0.2g;Ⅶ度区 (0.15g) 为0.3g;Ⅷ度区 (0.20g) 为0.4g。

3.5 结果比较

通过表10可看出, 在Ⅵ度区, 建议的设防水准与《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60—96) 一致, 略低于美国《变电站抗震设计推荐规程》 (IEEE Std 693—2005) 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抗震要求》 (GB/T 13540—2009) 的水平, 但后两者的取值有些保守。在Ⅶ度区 (0.1g) , 4种设防水准加速度取值的超越概率水平一致。在Ⅶ度区 (0.15g) 和Ⅷ度区 (0.2g) , 超越概率水平差异较大, 建议的设防水平加速度取值在超越概率水平上有很大的提高, 与大震抗震水平的超越概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因此, 建议的抗震设防水平加速度取值是合理的。

4 结语

1) 详细比较了国内外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标准以及国内不同行业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 考虑到电气设备在电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电网的战略地位, 建议对电气设备的设防水准取为50年超越概率2%。

2) 选择不同设防烈度区的数十个典型场地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 给出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基岩和中硬场地水平向峰值加速度, 综合确定建议设防水准的加速度取值为中震水平下加速度取值的2倍。

3) 通过对比相关规范加速度取值对应的概率水平, 发现建议的设防水准加速度取值在高烈度区能更好地满足超越概率水平的一致性。

摘要:考虑到电气设备在电网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现行的抗震设防水准已不足以保证其安全性, 电气设备的抗震设防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比国内不同工程抗震规范和国内外电气设备抗震规范的规定, 明确目前电气设备抗震设防的不足, 建议电气设备的抗震设防水准取为50年超越概率2%。结合不同设防烈度区数十个典型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提出了建议的抗震设防水准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取值, 并通过对比不同电气设备抗震规范中加速度取值对应的超越概率水平, 验证了该取值的合理性。

上一篇: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下一篇:智能农业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