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宽带网

2024-10-06

无线宽带网(精选12篇)

无线宽带网 篇1

摘要:“无线城市”正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尺度。WiMAX+WiFi Mesh是组建“无线城市”模型的主流技术。基本方法是在城市部署若干个WiMAX基站及遍布城市的无线接入点,进而通过接入点实现无处不在的无线接入。围绕“无线城市”介绍了相关概念、采用技术、组成结构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宽带接入,IEEE802,OFDM,MIMO,无线城市

1 引 言

当前,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宽带信息通信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宽带网络的需求与日俱增。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以其低成本、不受地理环境的约束、支持用户的移动性等优点,将是未来通信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无线宽带技术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有线通信手段,使人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包括当今各种系统中的多种技术,包括新近出现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多入多出系统(MIMO)、软件无线电技术等。按照通信覆盖范围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为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及无线广域网,各种无线接入方式相互结合将提供无处不在的接入,最终实现“无线城市”的构想,这将极大方便人们生活,促进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处理,加快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2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相关概念

2.1 无线宽带接入

无线宽带接入(数据传输速率>2 Mb/s)指在宽带业务接口与宽带业务用户之间,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实现宽带业务的接入,为用户提供话音、视频、数据以及多媒体应用的服务。

2.2 “无线城市”的概念

“无线城市”的定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线”,指的是无线宽带网络,电脑、智能手机等不再需要连接网线就可以实现联网,具有投资成本低、建设时间短、安装灵活和安全环保的特点;二是“城市”,指无线宽带网络覆盖面广,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个房间、一栋楼里,而是如手机信号那样,覆盖了整个城市。

2.3 无线宽带技术比较

无线宽带技术覆盖范围分类示意图如图1所示,IEEE802系列主要标准对比如表1所示。

3 “无线城市”模型

“无线城市”的概念最初由美国费城于2002年提出,当初是以建设基于802.11b标准的Wi-Fi无线局域接入网络为主要标志,主要实现固定无线网络接入。随着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城市”内涵在动态发展变化,不断地拓展和丰富。“无线城市”现阶段的发展:首先是以WiMAX宽带无线网络作为信息载体,可实现漫游、高速移动网络功能。其次,以宽带移动网络为依托,结合身份识别和位置定位等技术,为市政服务、商务旅游、个人生活等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3.1 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组成

首先简要介绍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组成,这是因为,无线城市的概念是基于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组成的。

一个综合的无线宽带接入系统通常包括中心站(CS)、中心控制站(CCS)、接入控制器(AC)、接入点(AP)和终端设备(TE)等。如图2所示。

3.2 “无线城市”实现方式

以WiMAX+WiFi Mesh相结合“无线城市”的基本无线宽带数据通信网络,用户实际数据带宽至少>2 Mb/s,在宽带无线网络基础上实现电脑移动上网、移动电子政务应用、城市应急联动、移动信息查询、文化娱乐、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无线信息化应用,形成 “无线城市”的基本框架。如图3所示。

图3中,通过遍布城市的WiMAX基站组成城域网,其中一个基站通过路由器实现与骨干电信网进而与因特网连接,其他基站通过对等组网方式实现无线互联,同时起到无线中继的作用。根据城市业务的需求程度,可在城市中心区域设置多种接入方式以满足学校、企业、家庭、酒店等热点地区的无线接入需求。例如学校采用基于LMDS的接入方案,首先通过无线方式实现与最近基站的连接,在校园内部通过自己已设基站在网管的控制下将宿舍楼、教学楼及家属区无线连接;企业可以通过其内部自组建的以太网一端与附近基站实现无线连接,一端通过交换机接口通过接入点实现无线互联,如果超过接入点覆盖范围可通过多个接入点以无线中继方式扩展其覆盖面;家庭通过附近的基站路由器接入公共电话交换网,再通过ADSL调制解调器实现话音与数据的同步传输,话音可通过一般线缆连接至电话终端,数据业务通过ADSL调制解调器连接无线路由器再通过接入点实现无线连接;酒店等热点地区可以采用典型的Wi-Fi接入方案实现无线互联;通过多个无线接入网桥可以实现远程互联,使城市边远地区也以无线方式实现了无缝连接。在未来几年各种无线终端通过内置基于IEEE802.16d/e无线网卡的方式就近连接至基站实现无处不在的无线接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最远达50 km,网络覆盖面积是3G基站的10倍,只要建设少数基站就能实现全程覆盖。同时由于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率是70 Mb/s,这个速率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率的30倍,很容易实现宽带接入。作为一种无线城域网技术,它可以将Wi-Fi热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以作为DSL等有线接入方式的无线扩展,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

3.3 采用的关键技术

“无线城市”模型采用了OFDM及MIMO等技术,前者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串行的数据码流变换为N(N通常取偶数)路并行的低速数据率,然后再分别将这N路低速的数据流分别调制到等频率间隔的一组总数为N的子载波上,并且这组子载波要满足正交的条件。后者是在发射机/接收机采用多天线发送/接收,从而利用空间复用实现多用户传输的技术。MIMO利用空间资源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其基本原理是:不同的天线,只要间隔一定的距离,它们就可以拥有不同的多径衰落信道,从而实现“空间分集”。其示意图如图5所示。

4 结 语

无线城市正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上海嘉兴、美国纽约、旧金山和费城等多个城市正在开展无线城市计划。中兴通讯最近在墨西哥城也开建类似网络,使用WiMAX+WiFi技术。

从今年起,我国也在各方争议中迎来了无线城市建设热潮。北京围绕奥运的无线城市一期建设已于2008年3月底完成,到第二季度前,北京市275 km2的范围内将设置9 000个WLAN(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以及150个WiMAX基站,覆盖北京市90%的主要街道;上海提出要在2010年建成无线城市;中国电信将在近期启动21省新一轮无线网络招标,加速部署Wi-Fi基站建设。

“无线城市”的发展已经形成当今世界的潮流。美国纽约、旧金山和费城等多个城市,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都已成为或正在成为“无线城市”。预计到2010年,全球“无线城市”将达到1 500个。

参考文献

[1]司鹏搏.无线宽带接入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雷维礼,马立香.接入网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董晓鲁,党梅梅,沈嘉,等.WiMAX技术、标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王文博.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OFDM与WiMAX[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叶大革.接入网技术的分析与选择[J].电力通信系统,2007,28(2):30-33.

[6]汪俊峰,常永宇,万屹.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新技术-IEEE802.20[J].现代电信科技,2006,19(6):25-28.

[7]李童彬.浅谈OFDM的原理及关键技术[J].信息科学,2008(1):35-37.

[8]崔新瑞,张捷,张晶,等.OFDM系统原理及仿真实现[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12):68-69.

[9]张新程.MIMO及其两种应用技术[J].电信科学,2007,23(9):55-58.

[10]胡永平.2008年宽带接入技术及产品趋势预测[J].通信世界,2008(1):19-20.

无线宽带网 篇2

1.首先给11N无线路由器通电,用网线连接无线路由器和电脑。关掉无线网络,开启本地连接。查看无线路由器的IP地址,然后在网页上输入IP地址,以JCG捷希无线路由器为例,其默认IP地址为192.168.1.1,回车进入无线路由器的设置页面,点快速安装向导。

2.输入默认管理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admin, 密码admin 点确定,再点下一步。

3.以电信用户为例,选择PPPOE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其他网络运营商的,按照网络运营商提供的资料选择DHCP或者固定IP地址,填写完点下一步

4.一般情况下设置都是默认的,频射开关选择开启,频射工作模式选择混合,SSID是无线网络的用户名,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更改,注意要设置成中文。隐藏选择停用,频道可以自由选择,一般情况下默认频道是6。

5.设置完成后点下一步,点应用,初步设置就算完成了

6.系统会重启,重启之后将回到主页,在些点高级设置,选择无线设置----安全设置---更改认证密钥(无线路由器的连接密码)点确定,重启无线路由器,然后拔掉网线。

网络连接

宽带无线IP技术与系统 篇3

文章列述了宽带无线IP技术发展的概况,介绍了中国宽带无线IP技术标准化的工作,最后以宽带IP实验系统为例说明了这一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移动IP;无线局域网;宽带无线传输;标准化

ABSTRACT:

ThedevelopmentsofbroadbandwirelessIPtechnologiesareoutlinedinthepap

er.Thestandardizationo

fbroadbandwirelessIPtechnologiesinChinaisintr

oduced.Theprototypesystemofbroadbandwireless

IPtechnologiesispresent

edtodescribetheirapplications.

KEYWORDS:

MobileIP;WLAN;Broadbandwirelesstransmission;Standardization

移动通信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用Internet业务的需求。椐据UKARCGroup预测,无线Internet业务的用户到2004年将达到7.5亿户,Internet用户总数将达到10亿户。无线Internet的用户将占Internet用户数的大部分。因此探索新一代(或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Internet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目前,在这一领域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以现有的2.5代(如GPRS、EDGE)或3代(如WCDMA、TD-SCDMA)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为基础向全IP网过渡,推动第3代移动通信进行全IP化的组织为3GIP;二是WLAN(如IEEE802.11b)+Internet构成全IP网络,或是以新的空中接口(如TD-LAS)+Internet构成全IP网络。目前,在空中接口方面出现了WLAN和3G标准组合或融合的趋势。

移动无线Internet论坛(MWIF)致力于推出一个开放的移动无线Internet结构,从而实现移动电话业务和Internet业务的“无缝”集成。该结构与接入技术无关,能够满足网络运营商和Internet业务提供商的要求。该论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影响其他标准化的组织:3GPP、3GPP2、IETF。

1宽带传输标准

3G室内环境最高的传输速率只为2Mbit/s,而在宽带无线IP系统中,近期内将能提供10~20Mbit/s的数据速率,远期还将提供20~50Mbit/s(最高能达150Mbit/s)的数据速率。

IEEE无线局域网(WLAN)的基本标准是1997年10月批准的IEEE802.11。其工作频率为2.4GHz,基本数据速率为1Mbit/s和2Mbit/s,采用跳频(FH)和直接序列扩频(DSSS)。

1999年秋天,IEEE批准的IEEE802.11b标准[1],是与DSSS后向兼容的标准,采用两种编码方式与BPSK/QPSK相结合的方法,增加了两个新的传输速率5.5Mbit/s和11Mbit/s;基本的(Mandatory)编码方式是

CCK(ComplementaryCodingKeying),可选的编码方式是

PBCC(PacketBinaryConvolutionalCoding)。目前,IEEE802.11标准工作组的任务小组G正在考虑传输速率大于20Mbit/s的新标准。而Alantro/TI的建议IEEE802.11g标准,采取PBCC和8-PSK相结合,增加了22Mbit/s的传输速率。

对IEEE802.11的另一个扩展是IEEE802.11a标准。它工作在5GHz的频段,采用52子载波的OFDM方式,在20MHz的带宽内可传输6、9、12、24、36、48、54Mbit/s的数据速率,其编码速率为1/2、2/3和3/4,调制方式为BPSK/QPSK、16/64-QAM。Atheros通信公司还提出了对IEEE802.11a扩展的方案,称为5-UPTM协议[2]。在该协议中不同业务使用不同数量的子载波数来支持多种业务。

超宽带(UWB)通信方式目前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利用极窄的脉冲在近距离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例如:TimeDomain公司实现了在中心频率为2.0GHz传输5Mbit/s的数据链路。MultispectalSolution研究所(MSSI)实现了25Mbit/s的高速UWB通信。

2Adhoc网

在传统的移动无线Internet接入方式中,通常是以宽带有线接入网为支撑,无线用户只通过一跳(不需要在无线网中多次转接)就可以进入固定网络。在很多应用场合,如个人区域网、家域网、军事应用、抢险救灾等,无线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作支撑,移动用户的信息需要通过移动用户之间的多次中转才能到达目的用户,这种网络通常称为分布式或Adhoc网络。

Adhoc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网络可采用全分布式控制,也可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图1是分层分布式控制。在图1中,将网络节点分成群,每一个群产生一个群首负责本群中节点的管理。不同的群可使用不同的工作频率,群内可采用高效的多址协议(如UPMA等)。在Adhoc网络中,需要采用自组织算法来产生群和群首,计算最佳路由并进行动态资源分配。

研究在Adhoc环境下高效支持TCP/IP协议的宽带移动无线网络技术是当前另一个研究热点。其主要目标是将多媒体和Internet业务延伸到Adhoc用户,可在2~6GHz频段向用户提供2~50Mbit/s的数据速率。

目前对Adhoc环境下宽带移动无线网络研究的主要两大阵营有:一是IETF和IEEE,二是DARPA。已有一些标准(如IEEE802.11、Bluetooth)支持Adhoc方式。IETF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移动Adhoc网络(MANET)组来研究它的路由问题,将移动IP拓展到无固定网络结构支撑的情况。1999年1月,RFC2501详细给出了MANET的应用场合、特征和性能要求。IETF在2000年下半年公布了一系列的有关Adhoc路由的草案(AODV、TORA、DSR、OLSR、DDM、MAODV、TBRPF、LANMAR、FSR等)。IEEEJAC1999年8月出版了无线Adhoc网络的专辑。IEEE通信分会在2000年底成立了专门的Adhoc技术分委员会。IEEE个人通信杂志于2001年2月出版了Adhoc网络专辑。

美国DARPA资助的

SUOSAS(SmallUnitOperationsSituationAwarenessSystem)在开发能够支持未来dismountedsoldiers信息需要的突破性技术,并集成进可演示的系统。在高移动环境下的由100个实验单元组成的现场实验将于2002年春开始。SUOSAS必须同时支持10000用户。系统能够工作在20MHz~2.5GHz的频段,带宽为500kHz~20MHz,自适应数据速率为16bit/s~4Mbit/s。

瑞士联邦工学院Terminnodes正在研究和实现大规模自组织移动Adhoc网(与瑞士电信的合作项目时间为2000年~2010年)。除外还有WING(加州大学SA分校)和MONARCH(卡耐梅容大学)等研究计划。

3宽带无线IP实验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于2000底研制成功的一个典型的基于WLAN支持移动IP的宽带无线IP系统,其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4]。它利用常规的局域网(如10/100/1000Mbit/s以太网)及其互连设备(路由器)构成骨干支撑网,利用无线接入点(AP)和无线接入服务器(WAS)来支持移动终端(MT)的移动和漫游。无线接入服务器的作用是提供无线终端的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在每个无线接入服务器管辖的范围内(称为服务区)可支持多个小区。无线接入点的作用是完成WLAN和LAN之间的桥接,实现无线空中接口协议到LAN协议的转换,并实现小区内的移动用户管理。在无线接入服务器中运行移动IP服务器端进程软件,在移动终端上运行移动IP客户端进程便可支持移动IP功能。该系统可支持用户在移动和漫游的状态下,享用VOD、FTP、WWW浏览等业务。

该系统包括两个子网,子网1的IP地址是202.117.125.x,子网2的IP地址是202.117.114.x。子网1可包括1~2个无线接入点(A和B),2~4个移动终端;子网2可包括1个无线接入点(C),2~4个移动终端。

为了使移动终端在子网内可以访问Internet,无线接入点(AP)必须具有桥接的功能(实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之间的帧格式转换和路由功能)、相同子网内散步管理功能(支持用户在同一子网不同蜂窝小区之间的移动和越区切换),支持SNMP管理、对用户的身份认证、无线信道的管理、数据库及学习功能、加密等功能,主要的协议包括:IEEE802.3、IEEE802.1d、IEEE802.11等。

为了使移动终端能在跨越不同子网的不同小区之间任意移动,在不对移动终端作任何配置和改动的情况下,可连续使用Internet业务,即同时做到“操作透明性”(移动终端的移动不会引起用户进行特殊的操作,如对网络参数的重新配置、移动终端的重新启动等)和“性能透明性”(移动终端的性能如通信能力、应用软件的性能等并不因主机的移动而有明显地下降),需要在每一个子网中配置一个无线接入服务器(WAS),来支持上述移动IP(MobileIP)功能。

移动IP软件的开发遵守RFC2002、RFC2003和IETF的相关建议和草案。移动IP软件分为两部分:运行在移动终端上的进程(客户端进程)和运行在无线接入服务器上的代理进程(服务器端进程)。

移动IP软件的服务器端的进程包括家代理(HA)、外地代理(FA)两部分。家代理用于管理在本子网注册的移动终端,存储它们的业务档案;外地代理用于管理访问本子网的外地移动终端。

移动IP软件的代理进程主要包括代理搜索、转交地址获取、隧道建立和登录等过程。

(1)代理搜寻:MT开机后,确定自己是在家网还是在外地网的过程称为代理搜寻。实现代理搜寻的方法有两种:由代理(FA或HA)发送代理公告(AgentAdvertisement)报文的方法和由MT发送代理征求(AgentSolicitation)报文的方法。前者由代理定期地发送代理公告广播报文,MT接收到该报文后判断自己处在何处;后者由MT主动发送代理请求广播报文,依据HA或FA的应答报文,MT判断自己处在何处。

(2)转交地址:当MT漫游到外地网时,它从外地代理处获得一个转交地址并通知其家代理。此后,MT的HA将把发给该MT原来地址的IP包接收下来,重新打包后发送到MT的转交地址(通常是FA的IP地址),再由FA转交至MT。

(3)隧道:当MT漫游到外地网时,由于其它移动终端并不知道它已漫游,故发给它的IP包仍然送至其家域网。如上所述,MT的HA将把这些IP包接收下来并重新打包后发送到MT的FA。所谓MT的隧道,是指传送这些重新打包后的IP包由HA至FA的通道。在隧道的发送端,HA依据隧道协议把需传送的IP包重新装包,在接收端FA完成拆包。

(4)登录:当MT获得转交地址后,通知其HA并设置好其隧道的过程称作登录。在登录过程中,由MT向其HA发出登录请求报文,HA修改MT的位置信息并设置好隧道后,向MT返回登录应答报文。

假定MT1已从子网1漫游到子网2(参见图2),固定主机访问MT1的过程是:固定主机首先将IP分组送到子网1的无线接入服务器A,该服务器根据MT1当前的物理位置,通过无线接入服务器A到无线接入服务器B之间建立的隧道,将分组送到无线接入服务器B,无线接入服务器B再通过无线接入点C发给MT1。

宽带无线IP实验系统的协议栈如图3所示。

单小区下的实验系统的性能描述如下:在无线接入点和移动终端运行Windows98,利用LanEval测量的在不同帧长情况下的平均接收速率为5.49Mbit/s(帧长1528byte)和4.60Mbit/s(帧长1024byte)。在全自适应速率情况下,传输距离可达53.55m。移动主机通过AP直接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时,AP的平均转发速率为5.02Mbit/s(帧长1528byte);服务器直接通过AP向移动主机发送数据时,AP的平均转发速率为3.92Mbit/s(帧长1528byte)。实验结果表明:宽带无线IP实验系统的传输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在多小区的情况下,在子网1和子网2的无线接入点A、B和C的覆盖区有适当交叠的情况下,MT1和MT3均可往返于两个子网中移动,实验系统可连续地支持视频点播(VOD)、FTP、WWW浏览等业务,实现了移动IP的各项功能。

4宽带无线IP技术的应用

MobileIP是IETF提出的解决移动用户试图通过不同的WLAN接入Internet时有关路由问题的建议。

由于在开始时并不特别关心计费问题,当WLAN大规模应用时或蜂窝电话公司使用MobileIP时,就需要对MobileIP进行扩展,以便对移动节点进行身份认证、连接鉴权和能够付费。目前在IETF内考虑的方法是依赖可以完成AAA(Accounting,AuthenticationandAuthorization)的服务器。其基本的框架如图4所示。在该框架中包括家域的AAA服务器(AAAH)和当地服务器(AAAF)。每一个AAAF管理若干个鉴权代理。鉴权代理将协助移动节点进行鉴权。

目前的一个应用实例就是NokiaMobilePhones提出的OWLAN(OperatorWLAN)系统[5]。该系统以WLAN作为接入手段,采用了GSM的用户管理和计费机制。OWLAN允许在不同运营商的接入网之间进行IP漫游。OWLAN方案适合于任何具有GSMSIM卡读入器及具备相关定义WLAN信令模块的WLAN终端设备。2001年7月已建立了第一个商用系统。OWLAN的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其主要的设计难点是如何利用IP的协议框架将标准的GSM的用户认证信令从WLAN终端设备传到蜂窝系统。

5结束语

宽带无线IP技术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简单的高速无线接口接入高速Internet,并有效地支持移动IP技术和AAA服务。目前,以WLAN+Internet的平台受到最广泛的关注,并且已开始商用。中国信息产业部批准成立了“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组织中国宽带无线IP技术应用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首批成员有8家单位。其主要的标准化领域包括:近距离宽带无线IP接入、移动无线IP接入、IP的移动性、无线IP的安全性、TCP/IP无线传输、IP业务等。宽带无线IP技术是对以蜂窝移动通信为基础的全IP技术的挑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HeegardC.HigherformanceWirelessEthernet.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

,2001,39(11):64—73

2McFarlandB.The5UPTMProtocolforUnifiedMultiserviceWirelessNetworks.

IEEECommunicationsMaga

zine,2001,39(11):74—80

3PerkinsCE.MobileIPJoinsForceswithAAA.IEEEPersonalCommunications,20

00,7(4):59—61

4李建东,刘乃安,黄振海等.宽带无线IP实验系统.高技术通信

,2001,11(7)

5JuhaAla-Laurila,JuhaAla-Laurila,JouniMillonen.WirelessLANAccessNet

workArchitectureforMob

ileOperators.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2001,

39(11):82—89

(收稿日期:2001-12-10)

作者简介

李建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和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博士,中国通信学会会士,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第1届和第4届“863”个人通信技术专业专家组成员,总装备部通信专业专家组成员。曾被评为陕西省和原电子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已出版著作和教材5本,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奖5项。目前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分组无线网、宽带无线IP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盛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Adhoc网络的路由和多址接入技术、移动通信、战术互联网、移动IP等。

江苏联通无线宽带发展探索 篇4

根据国际无线通信协会 (WCA) 的定义:无线宽带城域网络是指由政府或通信运营企业投资, 通常基于Wi-Fi (WLAN) 、Wi MAX、Mc Wi LL、3G、增强型3G (E3G) 等技术体系, 并以其宽带能力为市民、企业、外来访客和旅游者以及政府机构服务的城市区域内的无线宽带网络。其基础结构可以是有线、无线或两者相结合的混合网络。无线网络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一般信息需求, 无线城市也使城市公交电子调度、监控系统, 安防系统, 多媒体信息播报等多项城市信息管理业务成为现实。事实上, 当无线宽带城市建成的时候, 人们就会发现, 信息化的世界将会变得豁然开朗, 现有的一些信息化发展瓶颈也会随之被打破。这些改变除了能给城市增添良好的形象以外, 更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无线宽带城市”的发展源于Wi-Fi热点在全球的广泛普及。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在原有公共接入服务概念中衍生出新型宽带无线接入服务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 许多高速数据业务应用获得了成功。然而, 传统的方式仅能为人们提供固定宽带接入或者覆盖区域很小的无线宽带接入, 用户的应用受到很大的束缚。2G的移动通信终端也仅能提供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高速多媒体应用。人们开始呼唤更加自由灵活的无线宽带接入方式, 渴望用手持终端或者便携机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的数据业务。这种无线宽带接入定位于有线宽带接入的有效补充, 可以弥补有线宽带接入在移动上网方面的不足。

为实现高性价比的建网目标, 技术人员不断研发具备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低成本的无线接入技术。Mc Wi LL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是由我国推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具有广覆盖、大容量、高并发、高速移动、易于扩容且灵活的GoS/QoS管理策略, 具有电信级的安全策略。Mc Wi LL技术采用SCDMA和OFDMA、智能天线、空间零陷等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 拥有国家分配的指定频率, 基站系统在5MHz频率内提供高达15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并支持终端高速移动、QoS等功能。Mc Wi LL终端CPE最大提供1.5Mbps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 可以保证宽带无线上网的稳定性, 另外系统还可以提供无线语音以及移动传真等功能。其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移动通信也在不断向宽带化的目标挺进, 3G增强型技术 (HSPA、EV-DO) 的研发以及成功商用使得3G/E3G技术亦成为无线宽带城市的另一技术选择。

综合以上的技术发展分析与比较, 当前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宜采用以Wi-Fi/Mc Wi LL技术为主的技术体制, 重点解决主城区宽带接入的需求。从中长期发展来看, 应适时引进增强型3G技术作为有效补充, 满足高速移动、中低速率、广覆盖下的业务需求,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结合的方式, 实现无线宽带城市网络与应用的无处不在。

江苏联通从2007年年底开始建设淮安Mc Wi LL无线宽带接入系统, 今年初开始投入试运营。目前已覆盖淮安市区和县城, 能够满足高速移动状态下的高速数据传输。

无线宽带网 篇5

宽带无线接入以其组网灵活迅速、升级方便等特点受到业界的青睐,但还存在尚未建立切实可行赢利模式等诸多问题。近年来,由于Wi-Fi(WirelessFidelity)、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等宽带无线技术具有接入速率高、系统费用低等优点,使得利用Wi-Fi、WiMax取代3G的呼声很高。但从覆盖域、速率能力、基本业务类型、前向扩展演进走向等多方面综合考虑,WLAN、WiMax等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更可能是3G的补充,而不是竞争对手。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应用,国内外电信发展实践表明,新技术脱离市场应用就无法体现价值,急于求成、盲目发展必然导致泡沫。正确处理技术与市场的关系,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成为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思路。

通信运营商都期望把宽带接入作为一个增长点,但发展结果不尽人意。目前,宽带无线接入市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尚未建立有效的赢利模式,因此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内容供应商之间必须寻求利益平衡,建立紧密的共赢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

对于许多家用及商用客户而言,通过DSL或有线基础设施的宽带接入仍然不可行。有一些客户在DSL服务范围之外不能得到宽带有线基础设施的支持。但是依靠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网络部署速度更快,扩展能力更强,灵活性更高,因此能够为那些无法享受到或不满意其有线宽带接入的客户提供服务。目前主流的无线接入技术有3G、Wi-Fi、WiMAX等技术。

1.WiMAX技术

WiMAX能够在比Wi-Fi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性,支持T1类服务以及相当于DSL的访问能力。凭借其在任意地点的3~10公里覆盖范围,WiMAX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

此外,凭借这种覆盖范围和高吞吐率,WiMAX还能够为电信基础设施、企业园区和Wi-Fi热点提供传输。

WiMAX将分三个阶段进行部署。第一阶段是通过室内天线来部署采用IEEE802.16d规范的WiMAX技术,目标用户是固定地点的已知订户。第二阶段会大量部署室内天线,将WiMAX技术的吸引力拓宽到寻求简化用户点安装的运营商身上。第三阶段将推出IEEE802.16e规范,在此规范中WiMAX认证硬件将应用于便携式解决方案,面向那些希望在服务区内漫游的用户,支持类似于当今Wi-Fi能力,但更加持久稳固的连接性。

2.3G技术的发展

3G是支持高速无线通信的ITU规范。这一遍布全球的无线连接与GSM、TDMA和CDMA相兼容。下一代3G蜂窝服务能够为语音和数据提供一个远程无线接入范围。速率最高可以达到2Mbps,目前设备厂商普遍实现了384Kbps的速率。下一代3G蜂窝服务能够跨地域创建广泛的数据接入范围,从而为语音通信和互联网连接提供最理想能力。

HSDPA是后3G发展的产物,电信运营商一直遵循着更高移动传输速率的思路。其速率可以达到10Mbps,而由诺基亚、爱立信、NEC及高通等公司主推的HSPDA技术,以及由英特尔公司主推的WiMAX技术,都提供了大幅提高移动数据传输速度的能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HSDPA侧重在移动性数据和语音服务方面,HSDPA希望在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市场有所作为。

3.Wi-Fi技术

农村无线宽带进村入户的解决方案 篇6

结合中国的国情,针对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等条件下宽带入户的普遍性难题,只需在每个行政村架设一个无线宽带接入基站,就可以为居住在基站周围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住户提供宽带接入,进而使用户接入互联网。这种新技术,基站价格低廉,只有手机基站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安装架设简便迅捷,更主要的是大

大降低了用户端的成本,整个系统的综合优势非常明显,非常适合在中国农村广泛推广。

1、宽带入口的解决方案

(1)光纤或其他宽带到村的情况

农村无线宽带入户系统的建设,在宽带端口已到村的情况下,只需选择村庄的一个制高点,安装无线宽带接入设备(AP)和配套天线,就可以完成对整个村庄的宽带信号覆盖。

(2)本村无宽带端口但是临近地区已经有宽带端口的情况

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限制,有些村庄光缆或者其他宽带端口无法到达。如果在距离此村庄30公里范围内有此类宽带端口的话,这时可以安装无线网桥设备,以无线桥接方式,将宽带端口从远端连接到本村,然后同样安装无线宽带接入设备(AP)和配套天线,就可以完成对整个村庄的宽带信号覆盖。

(3)本村无宽带端口而且附近也没有任何宽带端口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已经覆盖全国的IPSTAR宽带卫星接入。只需要在村庄内合适的地点架设天线直径在80厘米到180厘米的专用双向卫星宽带接入地面站及相关的设备,即可获得多达4Mbps的宽带接口,然后再同样安装无线宽带接入设备(AP)和配套天线,就可以完成对整个村庄的宽带信号覆盖。

2、村内的宽带信号覆盖方案

(1)用户较为集中的覆盖应用

用户不断增多,或扩容后的情况下,一套以上设备分别对指定区域提供信号覆盖。

(2)用户较为分散的覆盖应用

用户较为分散的情况下,一台宽带接入设备连接两个定向天线,对两个区域分别进行覆盖。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也只需要增加设备的数量来完成网络的扩容。

当基站的选点在村庄的中央时,可以采用全向覆盖。这时,无线宽带接入设备只需要连接全向天线就可以对整个区域进行覆盖,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的各种实际应用方案还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配合应用。真正做到对整个区域的完全无线覆盖,消除信号盲点。

3、用户端接入方案

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用户端非常简单,成本非常低廉。农户使用的电脑只需外接一个无线网卡,搜索到村里的无线宽带网络信号后,建立连接,就可轻松高速上网了。

4、网络的管理

3G首演无线宽带冲击了谁? 篇7

3G在国内市场全面首演的方式出人意料,广大用户面对的不是手机电视、视频通话等3G典型业务,而是无线宽带接入的全面火拼。3G数据卡、上网本甚至MID成为当下最抢眼的3G终端,3G手机反倒“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意想不到的3G首演最先影响的不是传统移动业务,而是无线城市、小区接入和超级宽带。

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无线城市主流技术为Wi-Fi加上后来异军突起的WiMAX,其商业模式并不稳定,一直在政府主导和运营商主导间徘徊,市场表现也是差强人意。在国内市场,以中电华通为代表的“非主流”ISP运营商一直试图掌控无线城市发展方向,于2006年获得了原信息产业部颁发的无线接入运营许可,随后拿下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9个重要城市的3.5GHz频率使用权,风头一时无二。

但基础运营商一直在暗中发力,这种努力在3G发牌后迅速得到了回报。以中国电信为例,其“CDMA 1X+EV-DO+Wi-Fi”的网络架构在满足无线带宽的同时,还能够解决无线城市的室内覆盖难题并突破区域漫游限制,从而能够为政务信息化和行业信息化提供真正的“无缝宽带”数据通信服务。因此无论在网络覆盖还是服务体验方面,以3G无线宽带为主打的无线城市具备更可靠的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将使国内大面积无线城市建设打上鲜明的3G烙印。

3G无线宽带的另一个影响是有望解决久病难医的监管痼疾:小区宽带接入垄断。根据目前北京市的无线宽带覆盖情况,小区用户在室内已经能够享受到平均速率为500kbit/s左右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按照北京电信有关人士的话说,“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普通ADSL的使用体验”。这给现有宽带用户带来更多选择,而中国电信独树一帜地推出以时间计费的天翼无线宽带,则给了突破物业公司垄断小区宽带接入临门一脚,同时还将使众多与小区物业关系密切的中小宽带接入提供商面临多样化竞争的局面。由此,一个监管难题似将迎刃而解。

LTE无线宽带集群方案研究 篇8

集群通信, 是通过专用无线进行调度的通信系统, 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交通及电力等领域中。整体上看, 基于TD-LTE技术的TD-LTE宽带集群具有下列几大优势:

1) 高宽带。下行和上行传输率分别为100Mbps和500Mbps, 其中数据、语音等都能经该通过实现传输, 有助于实现军用信息化。

2) 高频谱利用率。该方案综合运用OFDM、MTMO技术, 有效提高了其频谱利用率。

3) 缩短了呼叫时间。通过优化系统的内部架构, 减少了延时 (5ms) 。

4) 安全性高。TD-LTE系统设置了加密管理器和软硬接口, 因而拥有空口与端到端加密功能。

二、TD-LTE宽带集群研制的关键点

2.1频段划分

国际电联将LTE分成了4个频段, 分别为200MHz、100MHz、108MHz与20MHz。450MHz频段被誉为公共频段, 在对讲机与集群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700MHz是LTE (698M-806MHz频段) 中的最佳频段。对TD-LTE宽带集群而言, 低于1GHz (700MHz, 400MHz频段) 的频率较低, 辐射范围骗贷, 其系统覆盖能得到逐步改善, 可有效减少建网成本。

2.2小区覆盖

从覆盖面积与效果来看, 低频段要比高频段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在相同地区用低频段进行覆盖, 可降低基站数量与建网成本, 系统终端的功耗也将减少, 其使用年限将延长。

2.3呼叫时延

针对公安等集群系统而言, 通话的低时延、及时性等极为关键, 可确保指令的准确到达。通常情况下, 业务终端呼叫应控制在500ms内, 话权抢占时间应控制在200ms, 以实现较高的指挥调度。TD-LTE宽带集群呼叫时延主要涉及下列几项关键技术:1) 通过NAS消息来取代以往的POC SIP:减少参与网元;运用合理的UE基带芯片来缩短消息处理时间;通过广播等方式将集群语音传输出去。

2.4改造终端芯片

终端TD-LTE专网芯片, 可根据公网TD-LTE芯片做出适量改动, 改动部分集群话音协议 (公网协议) 。通常, 基带IC与RF IC所支持的频段范围相对较宽, 无需进行更改。集群终端迈入宽带化后, 其数据传输与视频等耗费的电量, 远高于窄带集群, 为此, 宽带集群终端应尽量采用芯片方案和功率控制等技术, 以降低终端的能耗。

2.5系统安全性

针对公安等用户而言, 通话与网络的安全性极为关键, 宽带集群应适应其安全性需求。宽带集群系统对空中接口实行了严格加密, 具有双向鉴权, 其安全性能相对较高。这其中, 基础设施安全系统均采用专业的服务器, 并将开发接口提供给加密资质较强的单位。终端中应留出SIM卡接口、串口或加密芯片等等, 由具有加密资质的部门来选择加密算法与密钥。

2.6窄带与宽带的兼容性

为有效利用窄带集群系统, 减少部署成本, 我们应妥善处理好窄带与宽带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具体可采取下列措施:设计双模双待或单待的终端, 如终端超出了窄带集群系统的覆盖范围, 可采用窄带模式工作, 以降低功耗;而当终端处于宽带集群系统覆盖之下时, 可转换为宽带模式, 以减少其运行功耗。

三、TD-LTE宽带集群解决方案的应用

鼎桥展出的一体化终端, 即典型的TD-LTE宽带集群专网方案。它以TD-LTE技术为基础, 可在同一网络环境下提供专业级的集群话音, 实现宽带数据的无线传输、视频调度等通信功能。从语音业务分析, 鼎桥宽带集群解决方案可提供高效的语音集群业务, 建立群组与话权抢占时延都应控制在300ms与150ms范围内。不管是在功能还是性能方面, TD-LTE方案都高于目前窄带集群系统的整体水平。值得一提的是, 鼎桥无线宽带集群系统的研制基础在于TD-LTE技术, 可使多路高清视频数据实现有效传输。鼎桥自行研制和提供了该方案的终端芯片, 其大体可分为CPE、车载和手持终端等类型。现阶段, 鼎桥宽带集群已基本建成专用终端的产业链, 并在机场、政务和港口等领域中得到初步应用。

四、结论

TD-LTE宽带集群无线系统, 为多媒体应用平台创造了安全的无线通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该系统中的软交换技术、多码同步传输技术等关键问题将得以解决, 整个系统的应用前景将更为明朗。

摘要:无线宽带集群与传统集群不同, 其实际应用需以高速率、大宽带、视频等为支撑。从当前情况来看, 以公网TD-LTE为基础研制TD-LTE宽带集群, 将会是不错的发展选择。文章将对LTE无线宽带集群方案展开详细探讨。

关键词:LTE无线宽带集群,关键点,应用

参考文献

[1]龙恳.TD-SCDMA向LTE TDD演进中的多天线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 2014

[2]常沛.LTE系统中的干扰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3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及应用分析 篇9

受限于2G、2.5G无线网络的能力,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受到了制约。最近,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3G已得到普遍的应用,HSDPA技术也已逐步得到应用,移动宽带化成为移动通信发展趋势,通信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也越来越重视。随着PDA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普及,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上网,一个新的市场—“宽带无线游牧/移动接入”正在兴起。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面向一个固定和移动通信融合的新市场,它可提供与宽带有线固定接入并行的宽带无线接入业务,支持游牧和移动应用。它与宽带固定接入使用共同的核心网、业务支持和AAA系统,其速率可达几百千比特每秒甚至几十兆比特每秒,终端主要是笔记本电脑和PDA。

但是,一项新技术是否能够获得成功,除了自身的先进性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是否有好的业务形式和好的商业模式,市场用户并不关心技术本身,而是要看推出的业务能否被用户接受,能否给企业带来盈利。而这恰恰是目前困扰包括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在内的诸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最大问题。

2 无线宽带的业务需求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初衷就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它在传输速率、灵活性,以及成本方面都非常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也能够很好地发挥无线宽带接入的技术优势,是运营商无线宽带接入业务发展的战略方向。其他诸如Vo IP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等等,都应被视作运营商为了获得近期利益而采取战术行动。

当然,移动互联网业务并不会是固定互联网业务在移动网上的简单复制,移动终端的移动性、随身性以及个性化等特征赋予了移动互联网更多的内涵。实际上,人手一部的私有终端将更有利于互联网的发展,更有利于体现互联网人人参与发展、人人参与创新的理念,更加符合Web2.0的本质特征。因此,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内容将会更加丰富,更加人性化,将会比现在的互联网更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毋庸置疑,提供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的确是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一个重要的业务形式。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的重心正在从话音、互联网接入等通道类业务向内容和服务类业务转移。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将主要用于互联网应用。互联网的价值还是在于无边界的海量信息,同时具有开放性、对等性、透明性,因此核心网络、无线接入网络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也需要符合这一原则,从这几个原则可以看出未来互联网只有一个,WAP只是终端与网络能力不足时的过渡,不会为无线互联网复制一个系统,但在互联网中针对用户的无线特征,增加新的个性应用。同时也可以看出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有一个很好的匹配,将广泛在网络建设中充当重要角色。

3 无线宽带技术的进展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两类技术体系,一类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以3G、HSDPA、HSUPA、LTE、AIE、4G等方向发展;另一类无线技术是以MMDS、Wi Fi、Wi Bro、Wi MAX、MCWill技术。适合游牧/移动宽带无线接入应用的系统基本采用OFDMA。OFD-MA结合了时分和频分多址技术,客户终端可以在上行链路中只使用几个子载频,所以将发射功率集中在这几个子载频内,能够提高信噪比十几分贝,满足笔记本电脑0d B天线室内接收需求。

3.1 移动蜂窝宽带接入技术

移动数据业务基本是一个专网,下载速率在100kbit/s以下。智能手机可以接入互联网,但是性能不理想没有形成主流应用。3GPP和3GPP2都已认识到他们目前的系统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局限性,试图在原来的体系框架内,首先在下行链路中采用分组接入技术,大幅度提高IP数据下载和流媒体速率。3G系统在支持IP数据业务时频谱效率低的原因是,其面向连接固定带宽的结构不适应突发式IP数据业务的需求。为此,3GPP在R5系统中增加了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被称为3.5G),速率可以达到10Mbit/s以上,随后将进一步在R6中增加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核心网也在向全IP网演化。为了能够与Wi MAX竞争,3GPP在2004年底发展了长期演化(LTE)计划(被称为3.9G)。

3.2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BWA)技术目前还没有通用的定义,一般是指把高效率的无线技术应用于宽带接入网络中,以无线方式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技术。IEEE 802标准组负责制定无限宽带接入BWA各种技术规范,根据覆盖范围将宽带无线接入划分为: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Wi Fi和Wi MAX技术,虽然在商业上还不成功,Wi Fi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应用,这里就不作介绍,其中相关技术有Wibro和Wc Will技术。

Mc Wi LL(Multi-Carrier Wireless Internet Local Loop)是信威公司的专有技术,目前正在开发属于SCDMA R4和R5版本的Mc Wi LL,它是继SCDMA无线本地环路接入系统之后针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要而开发的一种无线宽带城域网接入系统。该标准在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应用,但是私有标准预计会阻碍发展,而Wi Bro就已经作为Wi MAX的一个子集加入到了Wi MAX阵营。

3.3 两类无线宽带技术的比较

Wi MAX面向的是宽带无线接入市场,3G移动通信面向的是以手机为主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一般来说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但是当3GPP面向宽带无线接入市场发展HSDPA,尤其是发展LTE之后就出现了竞争关系。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Wi MAX和3GPP LTE面对的是同一市场,指标是相近的,采用技术也是类似的,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3GPP决定发展LTE是一次有战略意义的决定,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尽管目前LTE的发展能否摆脱原来体系结构的束缚还有疑问,但是其成员是目前3G的主流运营商,力量雄厚又拥有3G频率使用许可证,他们发展的LTE即使性能差一些,在宽带无线接入市场上仍然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他们一旦拥有LTE就不会再考虑使用Wi MAX等竞争的技术。此外,LTE使用3G的频率,甚至可以使用2G的频率,有较好的穿透能力,保障系统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Wi MAX是由IT界发展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由于没有原体制的束缚,最符合宽带接入市场的需求。由于LTE的出现,可能采用Wi MAX的运营商主要是固网运营商和新运营商。Intel等IT设备制造商是Wi MAX坚定的、强有力的支持者,他们希望通过Wi MAX进入宽带无线接入市场。Intel在未来笔记本电脑中捆绑Wi MAX的承诺增强了Wi MAX的竞争能力。

4 无线宽带网络的网络部署

Wi MAX和LTE的核心技术基本一致,在网络能力和网络部署上也接近,前一段时间,Wi MAX技术的发展情况比较占优一些,但目前LTE的前景又更看好。但未来具体会用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技术会成为主流,将取决于设备产商的力量和产业链的完善程度。本文以Wi MAX技术为例来进行网络部署讨论。

4.1 网络能力

目前Wi MAX带宽灵活性强和频段尚不确定,假定一种参数配置来分析IEEE 802.16e的网络覆盖能力,以2.5GHz频段、10MHz带宽为例。链路预算时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由于存在阴影衰落的影响,为了保证一定的覆盖概率,必须保留一定的阴影衰落裕量,取阴影衰落储备6d B;快衰落储备是为功率控制预留的功率裕量,功率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快衰落,因此需要给功控预留功率裕量。在802.16e网络中,由于终端可以移动接入,而移动会带来一定的衰落,通过功控可以弥补这个衰落,因此需要给功控留一定的裕量,但是由于802.16e网络功控的频率比较低,所以不需要预留太多的快衰落储备,这里取2d B;Wi MAX网络存在小区间的邻频和同频干扰,干扰的大小与站距的大小、频率的规划、天线的朝向等因素有关,为了使小区内干扰严重的区域能正常通信,就要留一部分裕量。如果频率复用模式为1/3/1,上行预留干扰储备3d B,下行2d B;如果频率复用模式为1/3/3,干扰储备可以减小为0.2d B,但是这样会带来频谱效率降低的后果。链路预算中采用COST-231 Hata模型。

802.16e下行链路的总增益(QPSK1/2)为148.67d B,如果不考虑储备视距传输的情况下,假设终端天线高度为1.5m,基站天线高度32m,用COST-231模型预测的小区半径为1.70km,如果考虑了9.6d B的储备,计算出来的小区半径为0.90km。

对于非视距环境,考虑10d B的穿透损耗,系统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为129.11d B,预测小区半径为0.47km。

上行链路的总增益(QPSK1/2,1/16子信道化)为148.41d B,如果不考虑储备和视距传输的情况,假设终端天线高度为1.5m,基站天线高度32m,用COST-231模型预测的小区半径为1.67km,如果考虑了9.6d B的储备,计算出来的小区半径为0.83km;对于非视距环境,考虑10d B的穿透损耗,系统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为126.8d B,预测小区半径为0.43km。

考虑非视距因素下,在大都市的城区环境里覆盖距离约为500m左右,这实际上是能够满足实用要求的。无线网络设计时,不能单纯考虑覆盖距离,还要考虑网络容量、网络带宽,在为宽带接入的目的下,后者通常比前者重要。如果3G以及B3G在密集城区提供宽带的数据业务时,其站间距也不会小于500m。

4.2 网络成本

因为Wi MAX技术比蜂窝网络系统更加简洁,Wi MAX的全IP技术架构是其获得成本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Wi MAX成本较其他3G系统要低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分析:

1.统一的国际标准

Wi MAX具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在全球市场的条件下,既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又保证了市场规模,同时降低了产业链各级产品的成本。同时又具有成本低、易实施的优势,从而使新兴运营商有机会快速切入市场,可带给运营商一个能降低网络部署和运营成本并加速性价比提升的公共平台。

2.不同的发展思路

Wi MAX不必为保持与以前系统的兼容而付出不菲的成本。在系统网络结构方面,不必拘泥旧的业务限制,可以采用完全适应未来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这种架构将极大地提高系统设备和终端的软硬件规模经济性,同时也降低运营商的投资风险和运营成本。

3.专利使用费用

目前Wi MAX还没有完全明确其IPR政策,但Wi MAX专利分散,不会出现一家或少数几家掌控核心技术,漫天要价的局面。

4.3 政策频率因素

就频率资源配置而言,Wi MAX与3G、3G扩充及演进频段和Wi-Fi等已规划的使用频段及即将规划的4G频段都存在冲突,从而必然会面临严峻的频率规划与协调问题。战略定位是Wi MAX频率配置的前提,任何战略定位一定与本国的产业发展及竞争格局紧密相连。如果将Wi MAX定位为3G的补充,则表明Wi MAX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主流市场,但是却给Wi MAX的频率配置和监管带来新的难题。

根据中国的频率分配现状,Wi MAX的频率规划将集中在3.5GHz频段上。在此频段中,有3300~3399.5MHz和3531~3600MHz共168.5MHz尚未分配的通信频率,如果考虑到已招标分配的3399.5~3531MHz地面固定接入频率,从3300~3600MHz共300MHz频率,成为业界注目的Wi MAX的目标频率。

5 商业模式分析

并不是所有受到用户欢迎的业务都能够给企业带来盈利。固定互联网上的很多业务,如即时通信、P2P业务虽然发展很好,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迄今为止固网运营商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WLAN在全球爆炸式的增长,受到了公众广泛的欢迎,但是曾大张旗鼓建设WLAN热点覆盖的运营商也没有从中直接获利。为此,无线宽带接入业务的设计也必须要有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的保障,否则也将面临类似互联网和WLAN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我们以北京为例介绍网络建设、业务开展分析,假设在北京部署2.5GHz的Wi MAX网络,覆盖四环以内(暂不包括西南角)的中心城区、机场以及机场高速路。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高速、廉价的数据业务,包括互联网接入,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同时为政府提供一些公共安全应用的支持。

该网络由25个基站构成,每个基站覆盖半径为2.0km,面积10.8km2的区域。四环内部署21个基站,机场1个,每基站3个扇区。从四元桥到机场共16km的公路上部署3个基站,每基站2个扇区。整个网络共需要72个扇区。每个扇区通过E1线路与核心网联接。根据不同城区业务需求的不同,30%的扇区配5条E1线路,40%的扇区配3条E1线路,其余30%配一条E1线路,共计216条E1线。核心网部分在利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适应Wi MAX网络的需求。假定基站设备及天线、馈线,以平均每扇区78 000元计算,共72个扇区;设计、施工、监理及基础建设费用按照基站等设备的15%计算。传输线租金包括租用216根E1线路租金(每年年初支付),则总费用为1 500万左右。

网络投入使用后,每年的现金流包括流入用户的使用费和流出运营维护费用。其中设备维护费用按照基站设备成本的1%计算;加上传输线路等一年约900万左右。

网络部署后,主要提供接入服务。整个Wi MAX网络的业务分为个人数据业务和企业数据业务。就个人数据业务来说,第一年假设13700个人用户。参考ADSL及随E行的交费,推出如下五种套餐:5元/月、10元/月、50元/月、100元/月、180元/月;预计用户分别为5 000、5 000、2 000、1 000、700。另一方面考虑企业数据业务,估计企业用户数为个人用户的1/200,而企业用户使用数据业务的资费高于个人用户,收入占比为2比3。第一年共计收入约为900万左右。

假设每年通过发展更多的用户,收入每年增加,之后四年增长率为10%、12%、15%和15%。网络的运营维护成本保持不变。假设资本的年投资回报率为12%,截至第五年净现值总和超过本项目部署投资。

6 结束语

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固定通信服务还是通信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支撑,也是主要的通信方式,但是移动通信取代固网已经露出了端倪,未来的十年迎来了移动通信的大发展,虽然移动话音业务一直是移动运营商的支撑,移动数据业务更有取代之势,但是移动数据业务始终难以逃出实质性赢利少的宿命,以前看足球比赛久攻不下时,常招挫败,但愿移动数据业务不会如此。

今天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内容和应用成为了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许随身多媒体服务、信息服务才是最终的需求,追求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和快乐体验是人类的本能,而通信的永远在线并非必需。这为随时随地提供互联网接入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赢得了发展机会。

摘要:本文从互联网应用的研究出发,提出了无线宽带技术的目标应用为移动互联网。并对来自于电信领域和IT领域的无线宽带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以WiMAX为例进行了网络部署分析,考察了无线宽带接入网络的网络能力、成本及频率资源等因素,最后提出了针对无线宽带业务的商务模式。

关键词:无线宽带接入,移动互联网系统,通信

参考文献

[1]何廷润.WiMAX频率分配面临重重困难.中国电子报

无线宽带网 篇10

一、无线宽带CPDN的业务网络参考模型

1.1使用范围于业务定义

所谓的无线宽带VPDN业务主要是建立在高速分组的数据网络上, 借助L2TP的隧道基础为用户建筑的和公众互联网相互隔离的虚拟的专用网络。客户可以采用移动终端或者是PC利用无线宽带CPDN的网络安全访问其用户网络, 一次满足无线数据传送、移动办公以及移动数据采集等需要。

采用无线宽带VPDN业务其属性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 终端用户, 即利用无线宽带VODN将其接入至客户网络或者是应用系统中的电信移动网用户。 (2) 客户, 利用专线等手段接入至电信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平台中的政企用户。

1.2业务网络的参考模型

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网络包含:无线接入网、接入三A服务器、公网163以及客户网接入专线、PD-SN等[1]。

无线接入网主要包含移动基站、PCF等, 作用是负责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终端其无线接入。而PDSN作为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中的LAC设备, 关键是负责隧道的建立于发起。

LNS设备为负责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客户接入中是网络设备, 与PDSN共同来完成隧道的建立。此设备能够部署于电信机房中, 亦能部署于客户网络在。

1.3业务的实现原理

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的实现原理主要是:终端用户所适用的用户名拨号, 利用基站或者无线侧设备发出连接请求。PDSN依照接入AAA所返回来的虚拟专用拨号网属性 (主要包含L2TP的隧道密匙、LNS地址以及隧道类型) 与LNS建立起L2TP隧道。之后, PDSN则向LNS传输认证方式、用户名以及密码等信息。而后VPDN AAA依照LNS传输过来的信息对终端用户实施二次认证, 主要是认证用户是否可以接入用户网络[2]。最后就能够完成接入。

二、分组域设备业务数据配置要求

2.1VPDN账号的规则

传统的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用户的账号还是使用原来就有的格式, 即格式是:“用户名后接客户域名最后接地区域名”。

用户账号与密码的有关问题如下: (1) 首先, 每个IMSI号其对应的用户账号是唯一的, 且用户名不能超乎二十个字符, 只运行使用下划线、字母或者数字, 由客户给终端用户分配。其次, 客户域名也不能超出二十个字符, 只运行采用下划线、字母以及数字, 须由用户向供应商申请。

2.2认证方式

AAA服务器一般分为接入VPDN AAA以及AAA。VPDN AAA主要是负责虚拟专用拨号网应用认证, 通常部署于客户网络中, 虚拟专用拨号网AAA不但可以使用专门的服务器, 同时也能由LNS设备来兼任。而接入AAA则主要是负责移动终端其虚拟专用拨号网接入认证, 它属于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接入认证的一部分。

2.3终端用户有关IP地址的获取方式

通常, 终端用户获取IP的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 借助AAA服务器其分配地址, 以选取适合于终端用户需要的IP地址[3]。在认证阶段, 假若在用户的数据库在是此用户名所配置的IP地址, 那么, AAA协议服务器于IPCP阶段把该IP地址返回至LAC, 以此作为此用户上网时所使用的IP地址。第二, 借助LNS利用其地址池给终端用户配备地址, 这种方式很普遍。假若用户于认证阶段没能获取IP地址, 那么就需要于IPCP阶段再协商IP地址。

结束语:文章主要描述了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接入网技术。现阶段, 无线宽带VPDN技术其推广给无线移动的办公业务提供了最为广阔的运用空间, 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入企业专网, 并安全方便的交换、使用以及获取、处理企业信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互联网技术已走近千万家庭, 特别企业、公司。随着企业、公司用户的多元化, 很多企业用户都需要在不定的地点与时间内随时能够接入企业内部网, 而这对于无线CPDN的业务需要也逐渐强烈。本文在介绍无线网VPDN的技术基础上, 分析了一种无线宽带VPDN于通信中的运用方案。

关键词:无线宽带,CPDN技术,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欧阳楚睿.基于用户特征的互联网信息推送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北京邮电大学2010

[2]邹县芳, 宋杰, 陈蕴.基于L2TP/IPSec的VPN技术在校园网中的研究和应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03)

以小见大无线宽带路由器功耗对比 篇11

与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不同的是,无线宽带路由器一旦设置完毕,就很少有人会想起再把它关上。24小时不停工作的无线宽带路由器,当然也是在24小时不停的耗电并散发着热量。可能你会觉得小小的无线路由器的功耗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功耗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散热。况且在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今天,就算是几瓦的电力也是值得我们去节约的。

现在的宽带路由器待机功耗在1W左右,而有些产品在无线数据传输量较大时候,功耗可以达到4—5W。如果你的无线路由器是24小时开机,那么现在你可以摸摸它的外壳温度,再想想如果是炎炎夏日的时候,路由器的工作环境会有多么恶劣。

与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不同,无线路由器是没有辅助散热设计的,也就是说没有风扇来帮助路由器散发热量。不过与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相同的是,如果无线路由器的工作温度过高,其稳定性和寿命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人都体会过,当一台新的无线宽带路由器刚开始使用时,很少有哪款产品会出现频繁掉线、死机等现象。但是当设备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很多无线宽带路由器的稳定性都会有很大幅度的下降。我的一个朋友在半年的时间里就报销了两台无线路由器,当我看见他换下来的设备后总算知道路由器杀手是如何养成的。他的无线路由器一直放在电脑桌下面,外壳堆积的灰尘已经让人看不出路由器原本的颜色,更别提那些本该保持空气流通来辅助散热的散热孔了。于是一台崭新的无线路由器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了几个月便被活活闷死了。

相对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无线宽带路由器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什么维护。在完成了先期的系统设置以后,这些网络产品就会依照预先设定运行下去。除了产品质量问题以外,唯一能够影响到无线宽带路由器稳定性、寿命的也就是撒热问题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淘宝上出现了很多非正常渠道进入国内的无线宽带路由器产品,这些设备基本上属于洋垃圾,都是国外返修的次品。但是唯一特殊的是,这些产品普遍都采用了运行频率较高的处理器以及较大的ROM、RAM,这就让很多发烧友获得了定制ROM的素材。虽然这些产品号称处理速度更快、更稳定,但是实际上由于路由器散热根本无法负担,用户需要在设备上自行安装散热器才能够保证它稍微稳定的运行。

随着无线宽带路由器从最初的802.11逐步发展到现在的802.11n规格,无线路由器内部的处理器也在逐步提升,所负担的运算工作也远超以往。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人会关心路由器内部采用什么硬件配置,我们需要的是路由器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稳定的运行以及出色的性能,但实际上这些都是与路由器硬件配置息息相关的。对于一些专业网络设备,厂商可以通过采用较高的硬件配置来获取更好的数据处理效率,而且配合主动散热技术可以保持这些网络设备的稳定运行。在我们实验室里使用的交换机都是采用独立的散热风扇模块,其运行起来的噪声远远超过现在的台式机,可想而知温度控制对于网络设备也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家用网络产品,厂商所需要做的是功耗与性能的平衡。其实这与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的发展类似。在Pentium4之前,处理器都是以频率换性能。频率越来越高、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虽然带来了处理器性能的提升,但是对设备的散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那个时代,由于散热器没有安装好而造成的处理器烧毁案例比比皆是。当然无线路由器目前的状况没有这么糟糕,但是功耗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厂商的注意。测试方法

本次评测的服务器及客户端平台基于Windows7Ultimate32-bit英文版操作系统并安装ServicePack1。所有硬件设备均采用厂商提供的最新公版驱动程序(驱动程序版本见后文)。在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对系统环境进行了设置,在任务管理器中将系统调整为“最佳性能”模式,避免不必要的系统特效对测试得分造成影响;另外,取消了桌面背景、屏幕保护程序、休眠及系统还原,以保证没有额外的系统资源占用来干扰测试进行。由于系统性能及应用测试均为单机进行,新安装系统也不存在病毒侵入问题,因此我们禁用了操作系统自带的防火墙以及系统自动更新程序,并关闭了Pop-upBlocker(弹出窗口拦截器),保证性能测试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从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网卡的驱动程序和路由器的固件版本对于性能测试成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本次评测中我们均尽量使用最新版本的各项驱动程序并在不同测试中保持统一的版本。

我们选择了几款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无线宽带路由器,这些产品并不是什么高端产品,都是面向普通家庭应用环境。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对无线路由器的要求无非是易用、稳定。我们使用功耗仪、热成像仪对参测的产品进行了功耗和散热测试,从测试结果中也可以看出不同产品的差别。所使用的功耗仪器为HIOKI3334,热成像仪为福禄克Ti20。无线客户端采用的是东芝A665笔记本电脑,网络测试仪为IXIA400T。

功耗负载软件iPerf

iPerf是一个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可以测试最大TCP和UDP带宽性能。iPerf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并可以报告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使用iPerf作为无线负载软件使用,通过调整其线程数来对无线宽带路由器造成不同负载。网络测试仪IXIA400T

1

IXIA400T测试仪是测试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负载能力的专业仪器。我们将采用IXIA400T运行RFC2544标准测试流程,以对被测产品造成足够的网络负载。

福禄克Ti20

福禄克Ti20热成像仪可以非常直观的测试出产品的散热情况,并标出不同部位的温度值。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使用Ti20来对被测试无线宽带路由器的散热状况进行考量。通过设NiPerf的测试时间,我们可以让被测的无线宽带路由器在满载情况下工作3个小时,此时设备的温度已经有大幅度提升,我们使用福禄克Ti20热成像仪进行拍摄,从截

取的图片中可以很容易区分出不同产品在功耗控制方面的优劣。

与台式机、家电相比,无线路由器的功耗数值的确不大。在我们所测试过的无线宽带路由器中,所见过的最高功耗是6W,而一般家用产品的功耗大多在4W左右。为了体现出无线路由器在不同工作状况下的功耗表现,我们设计了几个不同的工作环境。

空载功耗

空载功耗就是无线路由器在开机后闲置一段时间后的功耗值。在设备开机后,由于需要运行ROM中的系统,无线宽带路由器会有一个功耗峰值出现,随后功耗就会降低并保持一个低点值。此时设备并没有连接任何有线、无线客户端,我们将此时功耗仪上的读数记录为空载功耗。

待机功耗

我们将被测产品连接上一个有线客户端和一个无线客户端,两台笔记本电脑都是处于待机状况,没有运行任何需要网络传输数据的程序。此时的无线宽带路由器功耗记录为待机功耗。

有线满载功耗

无线宽带路由器都会提供4个RJ45端口用以连接有线设备,通常面向家用的中低端产品都是提供10/100M规格。在测试中我们使用IXIA400T连接被测路由器的四个有线端口,通过运行RFC2544测试来对设备的有线交换部分造成负载,并记录下此时无线宽带路由器的功耗状况。

无线满载功耗

我们这次所测试的无线宽带路由器都是基于802.11n规格,因此在测试时测试平台的无线网卡选择了Inte16250网卡。通过iPerf,我们选择了客户端通过2、4、8、32个线程连接到被测产品并运行速率测试并记录下此时的功耗。

数据分析

从待机功耗数值上看,华硕RT-N12E的待机功耗最低,只有1.4W,而最高的是TP-LinkTL-WR840N达到了2.1W。在有线功耗测时可以发现,即便给有线交换端口加以很大的负载,无线宽带路由器的功耗也不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始终保持一个较为固定的数值。

即便使用全部四个端口进行RFC2544测试,我们所测试的这几款无线宽带路由器都没有很大的功耗增幅。每个路由器我们都进行了完整的RFC2544测试,但是期间没有哪项测试能够让路由器有表现出功耗提升。

相对而言,无线宽带路由器的功耗主要在无线部分。在我们将客户端连接到被测设备后,从2个线程开始进行iPerf速率测试。此时被测产品的功耗就有了明显提升,而随着客户端数目的增多,这几款无线宽带路由器的功耗也都是逐步上升。不过当线程数达到32个以后,进一步增加线程数已经不能为无线宽带路由器造成进一步负载,功耗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从功耗测试图表中可以看到,在我们所测试的这几款产品中,华硕RT-N12的功耗控制表现的最好。即便在无线满载的情况下其功耗也只有1.8瓦,是所有产品中最低的。

在热成像测试中,我们可以从图片中清晰的看到无线路由器的主要发热部分就是其处理器部分。在长时间运行以后,这一部分的温度提升的最快,而电路板的其他部分则相对保持低温。对于无线宽带路由器,这部分高温的区域恰恰是影响其稳定性的关键。如果产品的散热设计较为出色,而且处理器功耗较低,那么就可以保证无线宽带路由器在长时间运行时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反之,设备就可能因为长时间的高温而出现故障。在我们编辑部就布设了好几个无线宽带路由器,其中一个被迫放置在总交换机上的路由器就是以短命著称,其原因就在于交换机周围的温度较高,无线宽带路由器长时间处于散热不佳的状态。

ASUS RT-N12E

2011年华硕发布了RT-N12无线宽带路由器,那是一款信号强度和性能都非常不错的产品,而最近推出的RT-N12E则是以节能环保为主要卖点。这款产品延续了黑钻系列华丽的外观,而且针对节能做出了特殊的设计。 D-Link Dir-615

Dir615是一款面向家庭用户的无线宽带路由器,在我们的测试中,这款产品的功耗控制也非常出色,与华硕RT-N12E成绩非常接近。这款产品提供802.lln无线连接,而且也提供了四个有线端口用以连接其他设备。

TP-Link TL-WR840N

无线宽带网 篇12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系列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已经走向关键应用领域。但是如同有线网络初始发展的环境一样, 无线接入因为长距离传输的信号衰减、成本、辐射、Qos、安全脆弱和更高的带宽需求等因素, 以及需求的复杂化使得当前无线技术有多种不同的技术标准,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Wi-Fi、WiMAX、UWB、IEEE 802.20/3G成为等。Wi-Fi技术, 即无线保真。该技术是最先得到广泛部署的高速无线技术。随着在英特尔、IBM、AT&T等众多IT和电信运营商的努力, 以及笔记本电脑的迅速普及应用, Wi-Fi被广泛应用。其缺点是其应用范围只在距离无线接入点设备3 00英尺内。另外其缺点是存在安全隐患, 因为Wi-Fi采用的是射频 (RF) 技术, 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 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 且在其电波覆盖范围内盗数据容易被盗取。WiMAX技术, 既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 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是包括802.16d的固定无线接入和802.16e移动无线接入标准。从发展趋势上看802.16 d主要定位于企业用户, 提供长距离传输的手段, 而802.16e则定位于个人用户, 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宽带网络。相比Wi-Fi技术, WiMAX可比把信号传递到几英里之外的地方, 且网络速度可以达到70Mbps。正是这种距离上的差距, 可以认为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 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广域网的问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Wi-Fi开拓无线局域网市场, WiMAX则进一步延伸无线网的范围, 促进了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实现。该技术可以与Wi-Fi技术无间隔的切换连接。UWB技术, 即超宽带无线技术超宽带, 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它利用纳秒至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实现方式是发送脉冲无线电信号传送声音和图像数据, 这些脉冲信号的时域极窄, 频带极宽, 且其中的低频部分可以实现穿墙通信, 另外UWB脉冲信号的发射功率十分低, 不会对其他窄带信号产生任何干扰。而且该技术发送的信号安全性较高, 被截获或检测的概率很小, 因为其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与窄带系统相比, 有较好的电磁兼容和频谱利用率以及应用前景。尽管该标准的开发是基于军事目的, 但是已经民用化。3 G是作为2 G的延伸而出现的, 它在2 G移动通信的基础上提供了更高的带宽, 即移动通信的宽带化。目前3G系统已经大规模铺开, 并开始提供数据业务。3 G有着强大的带宽和高传输速率, 这给多媒体通信提供了可能性。3 G有效地利用了频率选择性分集和空间的接收和发射分集, 可以解决多径问题和无线衰落问题, 使传输速率有了大幅提高。4 G目前还只是一个主题概念, 电脑最终可能会将所有技术整合为一个类似PDA的产品, 包括无线服务这样使得产品能在任何地方通过卫星通讯、定位定时、数据收集远程控制等多种手段接入互联网。3G/4G是新一代的通信技术, 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2 无线接入技术性能分析

2.1 技术比较

技术性能主要包含传输速率才, 安全性, 覆盖范围, 移动性能等, 比较如下。

以上对比的参数并不是绝对值, 比如就覆盖范围而言, 各种技术也依赖于地形, 在开阔地带更有利于信号传播。通过对比, 可以看出从传输速率上讲, Wi-Fi技术更有优势, 但是其覆盖范围更窄, 移动性能也最差, 几乎忽略不计。WiMAX复合建立一定范围内的城域网或其他广域网的要求。综合比较, 新一代的动心技术3 G/4 G则在移动性能和覆盖范围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2.2 无线接入技术市场环境比较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频率资源管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无线电频谱, 其对国家通信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数字化、宽带化的发展, 对无线电频谱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高移动性、高速、高容量的语音、数据、视频会议和图像的通信, 都加剧了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紧张。在这方面3G/4G占有明显优势。 (2) 产业规模。3 G技术主要依靠传统的2 G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产业支撑, 其实力强劲。尽管3G标准众多, 但其支持者的力量非常雄厚。它与GSM网络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我国的大唐电信也提出了TD-SCDMA标准。三大标准, 目前3 G的运营商超过了1000多家。WiFi的优势在于其开放式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思路为产业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基础。WiFi的基础优势比较雄厚, 因为其覆盖范围有限, 因此它成了众多企业, 酒店, 家庭的首选。WiMAX无线接入还是一项较新的技术, 其支持者还有限, 其覆盖范围比WiFi要广, 适合建立城域网等局域网。目前运营商方面关注WiMAX技术的也很多, 但在推出商用网络上并没有太明显的动作。UWB的传输速度是最慢的, 而且其覆盖范围和移动性较3 G差, 两外就是用户基础少, 使得其发展前景并不被看好。

3 发展趋势分析

3 G获得了政府及大企业的大力支持, 它将立足于3 G在手机终端领域的优势, 逐步从车速领域向步行场景渗透。而Wi-Fi由于在覆盖范围和移动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因此会将宽带性能作为自己技术演进的重点, 通过不断提升传输速率保持竞争优势;而以WiMAX、为代表的无线城域网技术, 则同时兼顾宽带化和移动化, 向下一代宽带无线移动网络演进, Wi-Fi支持的终端将从笔记本和电子消费类产品, 逐步扩大到手机和PDA领域, 但未来业务应用仍将主要集中在静态场景, 尤其是在固定移动融合和“无线城市”领域;随着WiMAX移动性能和数据传输能力的不断增强, 其主要业务应用领域将从游牧场景逐步向车速场景领域扩大;由于产业规模有限, UWB仍将立足于专网应用, 逐步向农村宽带接入市场发展。

4 结语

无线接入技术的兴起使得人们从有线的模式中解脱中出来了, 目前各种技术的发展是根据其移动性和覆盖型而定的。总体而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两个:移动化和宽带化。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各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都将扩大自己的主要业务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Sami Babine.无线移动通信网络[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2) .

[2]田学军.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对比分析[J].信息科技, 2008 (11) :129~131.

上一篇:工商系统下一篇:旧桥的检测与加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