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指导

2024-08-15

保健指导(共12篇)

保健指导 篇1

青春期保健指导是从青春期发育征象开始出现到生殖功能发育成熟为止的一段时期所开展的一系列有关保健活动。此期的健康指导对于青春期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 笔者青春期儿童的生理变化和保健指导阐述如下。

1 青春期儿童的生理变化

儿童时期, 男孩与女孩身体中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的分泌量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到了青春期, 由于丘脑下部-垂体-性器官系统的发育渐趋成熟, 男孩体内雄激素水平增高, 促使男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睾丸产生成熟精子。此外, 男孩还表现在面部逐渐出现须毛, 喉结突起, 声音低哑, 肌肉发达, 阴毛、腋毛生长。女孩体内雌性激素的水平增高, 女性的生殖器官随着卵巢的发育及其性激素分泌增加, 促使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卵巢开始排卵, 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 使月经来潮。此外, 女性表现为音调变高, 乳房饱满而隆起, 胸肩髋部的皮下脂肪更加丰满, 呈现女性特有体表外形。

1.1 女性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对于女性, 青春期是指从月经来潮到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很快, 第二性征形成, 开始出现月经。 (1) 全身发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全身成长迅速, 逐步向成熟过度。 (2) 生殖器官的发育:随着卵巢发育与性激素分泌的逐步增加, 生殖器各部也有明显的变化, 称为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 阴阜隆起, 大阴唇变肥厚, 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 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 阴道黏膜变厚, 出现皱襞;子宫增大, 尤其子宫体明显增大, 使子宫体占子宫全长的2/3;输卵管变粗, 弯曲度减少;卵巢增大, 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 使表面稍有不平。 (3) 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 女性所特有的征象。此时女孩的音调变高, 乳房丰满而隆起, 出现腋毛及阴毛, 骨盆横径的发育大于前后径的发育, 胸、肩部的皮下脂肪更多, 显现了女性特有的体态。 (4) 月经来潮: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 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无一定规律, 须经逐步调整才接近正常。

1.2 男性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 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断乳危机”是在温暖的襁褓中渡过的, 幼儿的反抗充其量也不过是无力的挣扎、无望的哭闹。那么, 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 却来势迅猛, 锐不可挡。此时身体将发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理变化, 这个时期是男子成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在形态上, 还是生理上, 都有较大的改变。除身高、体质量猛增外, 主要是第二性征发育, 如声音变粗, 胡须和腋毛开始长出, 生殖器官也逐渐向成熟的方面发展, 长出阴毛, 睾丸和阴茎增大, 性腺发育成熟, 并开始有遗精现象。性格上也变得成熟、老练、稳重和自信起来, 不再像小孩那样幼稚和无知了。那么, 青春期是怎样启动的?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是由人体内一种叫做促性腺激素的生理活性物质所调控的, 它影响着发育, 并使其分泌性激素, 以维持第二性征的发育及生殖功能和性功能。男子青春期开始时, 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 促使睾丸逐渐发育, 曲细精管发育完善, 生精细胞发育成熟, 产出精子。与此同时, 促性腺激素水平也升高, 促使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发育, 并产生男性激素——睾丸酮, 促进男子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青春期的到来, 标志着男子发育至成年时期的开始, 将是一个成熟的、具有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生命的个体。这是男性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它与社会、家庭教育、个人的生活成长及精神心理状态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男子到了青春期, 由于性育成熟, 在雄性激素作用下, 会有性要求, 对女方产生爱慕之情, 这完全是青春发育过程中伴随着生理发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 属正常现象。但处理不好, 缺乏应有的性知识, 不讲究性道德, 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有人又把这一时期称为“青春危险期”。

青春期又是决定儿童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虽然这时身体抵抗力比童年时期增强了, 但一些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肾炎、心肌炎等并不少见, 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散发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亢进, 神经官能症等明显比童年期增多。所以青春期卫生是不容忽视的, 要注意营养、休息, 还要努力学习, 锻炼身体, 为一生的健康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饮食和营养指导

青春期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 如果通过饮食获得的营养的质与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便会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由于身体细胞大量繁殖, 营养需要特别是蛋白质需要量较大, 而细胞的构成全靠蛋白质为原料。青春期儿童体内某些特殊物质急剧增多, 如激素、抗体, 促进体内化学变化的酶等的形成无不依赖蛋白质的参与。性腺发育, 神经兴奋能力的加强都少不了蛋白质。因此, 应多进蛋白质的饮食, 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膳食总热能的10%~12%, 且以优质蛋白如豆类、乳类、鱼类、肉类等食品为主。另外, 也不可忽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钙和磷是造骨成齿的主要原料, 铁是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另外, 足量水分对青少年身体的成长、新陈代谢以及废物的排出都很必要。因为身体的70%是由水组成, 青少年体内总液量比成人要多7%左右, 所以, 还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在饮食上千万不能偏食、挑食、暴食或不食, 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饭定时、定量、不暴食、不挑食。

3 个人卫生指导

青少年应懂得自己珍爱自己, 自己保护自己, 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和行为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 注意体格锻炼和适当的劳动。要使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一般来说, 13~15岁的青少年应睡足9h, 15岁以后的青少年应睡足7~9h。青少年还应避免沾染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习惯, 烟酒对人体的意志都造成危害。

4 心理卫生指导

青少年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 又是智力发展、世界观形成和信念确立的重要时期。在这时期内生长发育迅速, 生殖器官和性功能逐步发育成熟, 精神和心理变化较大。并且逐步进入社会独立生活, 容易受周围环境中各种好的和不良因素影响, 容易产生自高自大, 无纪律和个人主义的行为, 有的心理学家曾因此将这个时期称为“危险期”。因此, 家长、教师、保健工作者应该特别关心孩子这阶段心理上的成长, 给予正确诱导和教育。此外, 这时期男女青年逐渐生长, 在社交公开的条件下, 亦容易相互产生爱慕之情, 必须正确对待恋爱、婚姻等问题, 情感服从于理智的支配, 防止因感情冲动而发生越轨的行为。

保健指导 篇2

日本文部省于1999年颁布了日本中小学保健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其中,小学叫体育课程,初中和高中叫保健体育课程。小学体育课程特别强调该课程的活动性;中学保健体育课程除体育的内容以外,还融入了许多健康教育的内容,实际上,保健体育课程是一门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三本保健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具体规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各学段教学目标、各学段的主要内容、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与内容的安排等。现就这些问题分别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教学目标

《指导纲要》分别提出了小学体育课程、初中和高中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1.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适宜的运动体验和对健康、安全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性格和能力时,使学生努力保持和增进健康水平,增强体能,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初中保健体育教学目标

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和接受健康、安全的教育,学生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同时,实现增进健康、提高体能之目的,并培养一种将生活营造得既轻松愉快又丰富多采的生活态度。

3.高中保健体育教学目标

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了解健康、安全和运动的概念。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有计划地培养终身热爱运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实践能力,形成轻松愉快、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

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指导纲要》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五个学段,即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各分为一个学段,初中和高中各分为一个学段。每个学段都由学段目标、内容、内容安排等三个部分组成。这里,仅对学段的目标作介绍。

(一)小学1~2年级的教学目标

1.融简单的规则于运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在乐于运动的同时,发展体能。2.培养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以及健康、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

(二)小学3~4年级的教学目标

1.精心安排活动,促使学生愉快地从事运动;掌握多种技能,提高体能水平。

2.培养学生合作、公正的态度,在注意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上,形成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废的良好品质。

3.使学生懂得健康生活和人体生长发育的有关知识,提高具有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的素质和能力。

(三)小学5~6年级的教学目标

1.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并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确各项运动所要完成 的任务,在感受运动的乐趣和愉快的同时,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别技能,提高体能水平,改善健康状况。

2.使学生具有合作、公正的态度,重视健康和安全问题,培养在运动中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的品质。

3. 使学生懂得如何预防损伤和疾病,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的素质和能力。

(四)初中教学目标 日本初中的保健体育课程分为两个学习领域,即体育领域和保健领域,两个学习领域有各自的教学目标的表述。1.体育领域

(1)通过各种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愉快;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生活和愉快生活的态度。

(2)通过从事各种适宜的运动,意识到自己身体方面的变化,在调节身体状态的同时,增强体能,将自己培养成意志坚强的人。

(3)通过运动中的竞争与合作,培养公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尽心尽职的品质,注意运动中的健康和安全问题。2.保健领域

初中保健体育课程中保健领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了解个人生活方面有关健康和安全的知识,自觉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改善健康水平的素质和能力。

(五)高中教学目标 1.体育领域

高中保健体育课程中体育领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各种合理的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技能,并从中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愉快,调节身心状态,增强体能,形成公正、合作、负责的态度,提高终身坚持运动的素质和能力。2.保健领域

高中保健体育课程中保健领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了解个人生活方面有关健康和安全的知识,自觉关注生涯健康的问题,提高改善健康水平的素质和能力。

三、各学段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1~2年级。《指导纲要》要求学生主要从事基本运动和游戏活动。前者指跑跳、力量、器械、有韵律节奏的活动以及戏水活动。后者指各种游戏活动。

(二)小学3~4年级。《指导纲要》要求学生主要从事基本运动(跑跳、力量、器械、浮水和游泳等活动)、游戏(篮球、足球和垒球等游戏活动)、器械运动(垫上运动、单杠技术动作和跳箱的支撑腾越动作等)、游泳(自由泳和蛙泳等)、身体表现运动(舞蹈和韵律等)以及学习保健的有关知识。

(三)小学5~6年级。《指导纲要》要求学生从事身体练习(身体放松的运动和增强体能的运动等)、器械运动(垫上运动、单杠新的技术动作和跳箱支撑腾越动作等)、田径运动(短跑、接力跑、跨栏跑、跳高和跳远等)、游泳(自由泳和蛙泳等)、球类运动(篮球、足球、垒球和软式排球等)、身体表现运动(地方舞蹈和外国舞蹈等)以及学习保健的有关知识。

(四)初中阶段

《指导纲要》将初中学生的学习分为体育和保健两个学习领域。前者包括身体练习(放松身体的活动和增强体能的活动)、器械运动(垫上运动、单杠运动、平衡木运动和跳箱运动等)、田径运动(短跑、接力跑、长跑、障碍跑以及跳远 和跳高等)、游泳(自由泳、蛙泳和仰泳等)、球类运动(篮球、手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垒球等)、日本武术(柔道、剑道、相扑等)、舞蹈(自编舞蹈、民族舞蹈和富有节奏的现代舞蹈等)以及体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后者包括身心机能发展和心理健康、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伤害事故的防范以及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五)高中阶段

《指导纲要》将高中学生的学习同样分为体育和保健两个学习领域。前者包括身体练习(放松身体的活动和提高体能的活动)、器械运动(垫上、单杠、平衡木和跳箱等)、田径运动(竞走、跳跃和投掷等)、游泳运动(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侧泳等)、球类运动(篮球、手球、足球、橄榄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垒球等)、日本武术(柔道和剑道等)、舞蹈(自编舞蹈、民族舞蹈和富有节奏的现代舞的练习等)以及体育理论。后者包括现代社会与健康、终身健康、以及社会生活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与内容的安排

(一)小学阶段

1.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

《指导纲要》强调,制订教学指导计划既要考虑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还要根据儿童不同的运动经验和技能水平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于教学时数的安排问题,该《指导纲要》指出,教学时数的分配不能偏重某一部分,其中,小学3~4两个学年中,用于保健内容的教学时数为8学时,5~6两个学年中,用于保健内容的教学时数为16学时。《指导纲要》还强调,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3~6学年的保健内容集中在某一适宜的时间来进行教学。2.内容的安排

该《指导纲要》提出,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5~6学年中的身体放松运动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其次,如不能确保游泳教学时的安全,可以取消游泳项目的教学;第三,集合、整队、队列等集体练习应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再者,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采用诸如冰上游戏、滑雪、溜冰等与大自然紧密相联的活动作为教学内容;最后,保健内容的课堂教学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阶段

1.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

关于体育与保健内容教学时数的分配问题,《指导纲要》指出,初中三个学年中,保健内容的时数为48学时,体育内容的时数应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学年中。至于体育方面的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掌握程度来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节。保健内容的教学时数应合理分配在三个学年中,当然,如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也可将保健内容集中在某一适宜的阶段进行教学。

《指导纲要》建议,有关体育与健康的活动不仅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而且还应该结合学校的一些专门活动(如野营活动等)开展,要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体育与健康的活动。《指导纲要》还指出,学校要有计划地实施体能的测试工作,测试的目的是用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2.体育领域教学内容的安排

《指导纲要》建议,全体学生都要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的所有运动项目和运动知识,但同时教学指导纲要也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性,选择性主要是指从某一运动项目中选择一项或两项进行教学,例如:《指导纲要》规定,可以从田径运动中选择1~2个项目(如短跑、跳高等),从球类运动中选择两个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进行教学。这说明,并不是某一运动中的所有项目都必须要学生学习。

《指导纲要》指出,除指导纲要规定的内容外,各地和各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内容进行教学。如可以从《指导纲要》安排的舞蹈内容中选择一项进行教学,也可以选择《指导纲要》中未列出的舞蹈内容进行教学。

《指导纲要》还强调,各地和各校要根据地理条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滑雪、溜冰等与大自然紧密相联的活动。另外,集合、整队、队列等集体练习应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三)高中阶段 1.教学指导计划的制订

《指导纲要》指出,除课堂教学外,在学校进行体育与健康的活动,要结合学校中的其他一些特别活动进行,还要鼓励和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有关活动。《指导纲要》还强调,对学生要有计划地实施体能测试工作,旨在通过对学生体能情况的了解,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指导纲要》还建议,保健内容的教学原则上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中进行。体育的内容在每个学年中都需要进行教学,至于体育方面的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掌握程度来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节。2.体育领域教学内容的安排

产后保健宣教与家庭指导 篇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关注自己产后的健康问题,产后保健宣教与家庭指导对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母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帮助产妇和新生儿度过生命过程中这一特殊的生理阶段,而且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由于妊娠和分娩给产妇带来了身体变化和消耗,然而有些产妇在产假期间既要哺喂婴儿,又要照料自己的生活,而造成睡眠不足和休息不够,加之过早的负重和疲劳,会引起要背和关节疼痛,甚至因盆底肌肉托力恢复欠佳,而致子宫脱垂等终身疾患,所以产妇只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有利于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增强体力,因此产后保健是一项重要的宣教工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98-01

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5年7月共收住100例产妇,年龄在23岁—35岁之间,

其中初产妇90例,二胎10例,做了出院产后保健和产后访视,取得了好效果。

2.产后保健:产后保健主要包括:产后休息、饮食营养、心理指导、卫生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后性生活与计划生育、婴儿日常护理及计划免疫指导、身体检查和运动等方面。

(1)产后休息:产妇应有冷热适宜、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室内应经常通风换气,使空气新鲜,但避免直接吹风,注意保暖防受凉。睡眠要充足,每天8—10h睡眠,1周后可以从事少量的家务活动,避免长时间下蹲和站立,以免盆底肌肉恢复欠佳而致子宫脱垂。但是产妇应逐日增加起床时间,并在室内适当的活动,使全身血液流通,以利于子宫恢复和大小便通畅,防止盆腔充血。由于产后身体还很虚弱,活动不宜过度、过多,以不疲劳为原则。

(2)饮食:产后应注意营养的补充,多喝一些流质或半流质,帮助体力的恢复;产妇分娩时,因机体消耗较大,加之分泌乳汁,故应加强营养,应多食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汤类和水,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还应多食蔬菜、水果(可稍加温后吃)以防便秘。限制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原则是少量多餐,不可随便用药。

(3)保持愉快的心情:应为产妇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的能力,指导产妇心理调适,保持乐观,情绪稳定,总之要使产妇保持精神愉快,否则精神忧郁可减少乳汁分泌。

(4)育儿指导:1、母乳喂养指导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天然、安全、完整的营养成分配比均衡,易于宝宝吸收;保护婴儿远离疾病;母乳喂养让宝宝更聪明;促进亲子感情;促进乳母加快恶露的排出,促进子宫恢复,减少乳腺癌的患病率,防止骨质疏松,帮助乳母瘦身;指导母乳喂养技巧,鼓励按需哺乳,应坚持4—6个月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社会的好处:实惠,环保。2、新生儿护理:提供新生儿护理知识,如保暖、臀部护理、沐浴、抚触、游泳、脐部护理,新生儿黄疸以及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时的护理,如何观察新生儿面色及呼吸;判断新生儿温度是否适宜;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等。

(5)乳房保健:护理乳房你的乳汁越来越充沛,这时你可不要因为哺乳而忽视了乳房的护理。对于准备上班的妈妈来说,应尽量少吃催乳食品,因为上班后会逐渐减少喂奶次数。注意乳房的护理,不喂奶时要坚持带胸罩,经常清洗乳房。然后消毒植物油(一般用芝麻油)擦洗乳头,再用食醋擦乳头,最后用清水(温开水)擦洗乳头(切记不可用肥皂擦乳头)。以利于去除乳头的痂垢,从而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确实母乳中(特别是初乳)含有大量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免疫物质,可以增加婴儿抵抗疾病的能力,以保护婴儿少生病,并有利于母子之间的联系,提高婴儿的智商。因此产妇(尤其是30岁以上的初产妇)在产后一定要注意乳腺管的畅通,首先使婴儿尽早地吸吮乳头,对于喂奶的妈妈,在性生活中应避免让丈夫触碰乳房,应使用胸罩和乳垫。

(6)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整洁及口腔卫生,产后因汗腺分泌旺盛、应用热水擦浴或淋浴,可洗发,但注意保暖勿受凉,勤换衣裤及床单等,禁止盆浴。

(7)注意观察阴道排出物和会阴卫生:产后阴道排出的分泌物称为恶露。每天注意观察恶露的变化、产后3—4周内可能有恶露分泌,开始呈鲜红色,以后渐变为褐色,量逐渐减少而转为淡黄色,应勤换卫生巾,保持会阴清洁、干爽,可以沐浴,禁止盆浴,但要小心不可着凉。应每日清洗会阴至少2次,大便后加洗1次,如有侧切伤口者,最好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是1:1000的洁尔阴溶液冲洗会阴清洗,一日2次,防止细菌繁殖而引起逆行感染造成产褥热或败血症。内裤和清洗外阴部的毛巾洗净后要放到日光下晾晒消毒。注意:如果感觉会阴伤口处疼痛转趋恶化或有肿胀化脓的现象,应立即就医诊治。

(8)产后锻炼:适当运动产妇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些适当的家务劳动和体操锻炼。产后10天就可以做一些适合产妇的保健操,(复试深呼吸,缩肛运动,抬腿运动,膝胸位运动,抬臀动作等)促进子宫、腹肌、阴道、盆底肌的恢复,这对于产妇体型、体力的恢复都有很大的好处。

(9)计划生育指导:产后42天内不宜同房,月经未复潮也可受孕,产妇在哺乳期,不可服用避孕药(避孕药可影响乳汁分泌)一般以工具避孕为宜;顺产3个月可宫内节育器,剖宫产则半年可宫内节育器,月经通常在产后2—3个月恢复,产后6—8周可进行房事。

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控制的临床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61例,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肿瘤及精神疾病等。男83例,女78例,年龄41~75岁,其中高血压Ⅰ级56例、高血压Ⅱ级65例、高血压Ⅲ级40例,将2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1例。观察组男40例,女41例;高血压分级:Ⅰ级者27例、Ⅱ级者33例、Ⅲ级者21例;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高血压分级:Ⅰ级者29例、Ⅱ级者32例、Ⅲ级者1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保健指导。具体内容包括:(1)健康宣传:采用书面宣传、口头讲解及电话随访等形式,让患者了解血压的形成、危险因素、发展、危害及其预防,确诊高血压后要定期检测血压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项目。(2)下乡体检:医务人员定期下乡为居民进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筛查易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健康说教,引起人们对疾病的重视。(3)日常指导:合理饮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石。指导患者食用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钠低钾、大量饮酒、吸烟等。有资料显示:70%~80%的高血压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日常生活应做到劳逸结合,加强锻炼,避免肥胖等。(4)心理指导:不良的情绪及长期精神压力是引起高血压的因素之一,医护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对有心理负担的患者要及时开导,并采取措施转移注意力,使其保持乐观、愉悦的精神状态。(5)药物指导:详细介绍降压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其不良反应。让患者清楚应根据血压情况对药量进行调整或更换药物种类,告知患者要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不能随意停药,以免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

1.3 疗效判定标准[3,4]

(1)轻度(Ⅰ级)高血压:收缩压控制范围为140~159mm Hg,舒张压的控制范围为90~99mm Hg;(2)中度(Ⅱ级)高血压:收缩压控制范围为160~179mm Hg,舒张压的控制范围为100~109mm Hg;(3)重度(Ⅲ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 Hg,舒张压≥110mm Hg;(4)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 Hg,但舒张压<90mm Hg。总有效率=血压基本稳定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稳定情况

观察组血压基本稳定者57例(70.37%),对照组中血压基本稳定者为30例(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总有效率(%例数Ⅰ级Ⅱ级Ⅲ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基本稳定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

2.2 指导前后血压改善情况

2组患者的血压与指导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凑的加快,人们饮食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之一[6]。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为血压达标,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但在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率<40%,控制率<10%。主要原因是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导致治疗依从性差[7,8,9,10]。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保健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及药物指导,使患者认识到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试验结果表明:保健指导在能显著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以及改善患者的血压。

综上所述,保健指导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保健指导。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压基本稳定者21例(70.37%),对照组中血压基本稳定者为30例(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压与指导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健指导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保健指导,血压控制

参考文献

[1]周翠林.健康教育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2,8:153-154.

[2]郭开健,刘美凤.高血压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疗效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6):153-155.

[3]代鲜鸽,别小宁,张爱萍,等.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27-30.

[4]吴兆苏,霍勇,王文,等.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3):701-708.

[5]王艳,尹国莲,李秀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保健指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060.

[6]陈永红,梁艳,何崇辉.社区保健对年轻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465-4466.

[7]袁华.社区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2):61-62.

[8]张丽梅.社区医疗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1):60-61.

[9]袁华.社区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12):61-62.

保健指导 篇5

专 业: 体育教育

班 级:

二0 年 月 日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人体一日需热量计算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并初步掌握运动用活动来观察计算法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应用由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所取得的人体各项热能消耗的数据,计算实际活动的热能消耗。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水运的内容和时间(以min计),然后归类相加,查表找出每项活动单位时间的热能消耗值,与该项活动的时间相乘,即得出该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加,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采用平衡膳食时,在此基础上再加上10%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就是人体一天的需热量。

【实验器材】

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表格资料(附录1-1)、计算工具。【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记录人体一天(24h,折合1440min)内,身体各项活动内容的名称及其所占用的时间(以min为单位计)。

二、合并相同活动内容的活动项目时间(min),并将活动名称和时间(min)逐项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三、核算一日活动时间是否满24h,即1440min。

四、依附录1-1查找各项活动、动作的单位热能消耗值(J),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对于查检不到的活动项目,可查找与其近似项目的热能消耗率,以取代该项目。

五、逐项计算活动项目消耗的热量,并在合并相同的活动后,总计1日内消耗的热量(J·kgˉ1)。

六、合计各项活动的总耗热量D(J·kgˉ1)。

七、计算身体的各项活动的耗热总和E(J·Dˉ)。

E = D×体重

八、计算受试者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耗热量H(J·Dˉ1)。

H = E×10%

九、得出受试者身体一日需热量S(J·Dˉ1)。

S = E + H 【注意事项】

一、记录一昼夜活动内容时间应计满24h,(1440min)。

二、计算中,应将一昼夜内相同活动内容的时间合并后计算。

三、记录中,对表中查不到的项目,在选择近似活动项目时,选择应恰当、合理。

四、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非计算性问题:如查表中看错行或串行,则其活动的耗热量与活动项目不对应;抄录数据时计错数字中小数点的位置,会造成计算结果有较大出入。

1实验二

包扎与止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技术。【实验原理】

因运动损伤或其他意外引起的出血,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必须进行止血。通过压迫出血部位相应的表浅动脉,可起到临时止血、抢救生命的作用。

【实验器材】

绷带、大、中、小三角巾、医用橡皮膏、剪刀、卷轴绷带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绑带包扎法

(一)环形包扎法 常用于四肢粗细均匀处和颈额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包扎时将带头斜放在伤肢上,用手压住,将卷带绕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注意要抬高伤肢,不应下垂上肢。(图2-1)

图2-1环形包扎法

图2-2螺旋形包扎法

图2-3转折形包

二、螺旋形包扎法 常用于肢体各部位,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以后向上斜形缠绕,每圈盖前圈的1/2~1/3。(图2-2)

三、转折形包扎法(反折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粗细不等部位(前臂、大、小腿),包扎前2、3圈用环形包扎,再按螺旋法包扎,但每圈反折一次,以左手指压住绷带上方,右手缠绕,注意反折线应一致,后一圈压前一圈的1/2~1/3。(图2-3)

四、“8”字包扎法 常用与关节(膝、肘、踝)部位。

图2-4“8”字包扎法

A.从关节中央开始的包扎法 在肘关节,先在肘关节处环绕包扎数周,然后将绷带斜形缠绕,一圈在关节上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前一圈的1/2~1/3,限制肘关节屈伸活动。

B.从关节下方开始的包扎法 在踝关节下方环形包扎2~3圈,然后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作“8”字缠绕,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在关节上方打结。(图2-4)二、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有大小两种:大三角巾以一米见方白布对角剪开即成,小三角巾比大三角小一半。(三角有顶角、底角、底边、腰或斜边)(图2-5)

图2-5三角巾

(一)头部包扎法 大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两指宽)放在前额眉上,顶角放在枕后,然后把两底角经两耳上方分别绕至枕后交叉,作半结压住顶角,再绕至前额缚结,最后将枕后部顶角拉平,塞入半结内。(图2-6)

图2-6头部包扎法

(二)肩部包扎法 用大三角巾,先把底边与顶角对折成宽带,将宽带中部放在腋下,两端在肩上交叉,分别绕过胸、背部,最后在对侧腋下作结,注意在健侧腋下垫棉花垫,以防腋下受压不适。(图2-7)

图2-7肩部包扎法

图2-8肘部包扎法

(三)肘部包扎法 用小三角巾,先令伤员屈肘,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上臂后面,然后把两底角于前臂前面交叉,再绕至上臂后面作结,最后将顶角反折塞入结内。(图2-8)

图2-9手部三角巾全包扎

图2-10手部三角巾半包扎

(四)腕、手掌、手背包扎法 一种是用小三角巾半包扎,手掌平放在三角巾中间,掌指关节与底边平齐,顶角朝向压肘部,然后将两底角于手背交叉绕至腕掌面作半结,再绕至腕背面作结,最后将顶角反折塞入半结内。另一种是手部三角巾全包扎。(图2-9~10)

三、前臂悬挂法(一)大悬臂带 用于前臂和手的损伤

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肘后,底角一边在健侧肩上,伤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下方底角兜住伤肢。(图2-11)图2-11 大悬臂带

图2-12小悬臂带

(二)小悬臂带

用于锁骨骨折和肱骨骨折,先将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1/3处,两端在颈后打结。(图2-12)

【注意事项】

一、包扎时应使伤员处于舒适的体位,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改变伤员的位置。

二、包扎时动作要熟练、柔和,松紧适中。

三、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可用胶布或打结固定,但结能打在伤口上。

四、螺旋形包扎、反折螺旋形包扎、“8”字形包扎,每圈都要压住前一圈的1/2~2/3。

五、包扎四肢时应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止 血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技术,熟悉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位置,并能准确定位,熟练掌握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实验原理】

因运动损伤或其他意外引起的出血,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必须进行止血。通过压迫出血部位相应的表浅动脉,可起到临时止血、抢救生命的作用。

【实验器材】

胶布、剪刀、止血带、软布、卷轴绷带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定位和指压止血法

3人一组,先观看课件或阅读实验指导,熟悉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准确位置,然后一人监督,另2人互相进行浅表动脉的定位。

(一)额部、颞部出血 当头部或额、颞部出血时,一手扶伤员头部将头固定,另一手拇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可摸到搏动)用手将颞浅动脉压在颞骨上。(简单地说:耳前、颧弓上方压颞浅动脉)注意:寻找动脉时要先摸到动脉的搏动。

图2-13颞部动脉压迫止血法

图2-14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图2-14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

图2-16肱动脉压迫止血法(二)面部出血 眼以下面部出血,用拇指指腹在同侧下颌角前约1.5厘米处压面动脉,(有些书称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

(三)肩和上臂出血 令伤员头转向健侧,用拇指在锁骨上窝(在锁骨上方内1/3处)摸到锁骨下动脉,压在第一肋骨上。注:所有的压迫点都是在出血的同侧。

(四)前臂和手出血 使伤臂微外施外展,用手指(食、中、无名指)在肱二头肌肌腹内侧沟将肱动脉压在肱骨上。手指出血,压患指两侧根部,并抬高患肢。(图2-17)

(五)大腿和小腿出血 下肢出血,使伤员仰卧,伤侧大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将股动脉压在耻骨上,要双手重叠利用掌根下压。(图2-18~19)

图2-17指动脉压迫止血法

图2-18股动脉压迫止血法

图2-19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六)足部出血 压迫胫前、胫后两动脉,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内踝与跟骨之 8 间和足背皮肤皱纹中点。

二、止血带止血法(一)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

现场没有条件情况下,有两种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方法:第一种:先在要用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或衣服垫好,将止血带的一端留出一部分并用一手的食、中指夹住靠在垫上,另一手将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圈(压在留那一部分止血带上)后,将残留夹在食、中指间拉出即可。第二种:在伤口处用绷带、三角巾等勒紧止血,其中第一圈绕扎为衬垫,第二、第三圈分别压在前一圈的上面并适当勒紧,然后打结。用于四肢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图2-20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

【注意事项】

(1)用指压止血法时一定要找准浅表动脉压迫点的位置,但不要在正常人体上进行压迫(特别是颈部的动脉),以防引起意外。

(2)用止血带止血时,止血带要绑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要在肢体周围垫上软布后再扎血带。

(3)注意观察伤肢变化 要注意在伤口垫敷料或干净的手帕后再包扎,包扎时注意暴露肢端(特别是休克或晕迷的病人),最好在止血带上标注日、时、分时间,以便准确掌握时间,上肢30分~1小时,下肢1小时~1.5小时,放松一次,一次1~2min,放松时仍注意用手压迫住伤口,以防出血过多,直到送进医院为止。

(4)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临时止血后,都应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实验三

心肺复苏术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地进行单人操作。【实验原理】

在某些情况下,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突然停止,会造成大脑严重损害。立即施以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使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挽救生命。

【实验器材】

绷带、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录像带、酒精棉球、镊子。【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图片结合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一)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发现昏迷倒地病人后,轻摇病人的肩部并高声喊叫:“喂,你怎么了?”若无反应,立即掐压人中,合谷5s,若病人仍未苏醒,立即向周围呼救并打急救电话120,然后将病人旋转成复苏体位,即病人仰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图3-1)

用仰头举颌法开放病人气道: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角处,抬起下颌。(图3-2)

图3-1放置复苏术体位

图3-2仰头举颌法

图3-4触摸颈动脉(二)人工呼吸

在应用仰头抬下颌保持气道开放条件下,按于前额的手的拇、食两指捏闭伤 10 员鼻孔(但不能按压鼻梁);抢救者深吸气后,吻合伤员口腔(张口与病人口腔外周合严)作2次全力呼气;一次吹完后,应离开伤员口部,再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后吹第二次,抢救者要斜眼观察病人胸壁是否随吹气而有起伏。若无起伏(可能气道不通或吹气技术不当),吹气时不能同时做胸部按压,前十几口气量稍大一些,10~20次后改为中等力量,16~18次/分或1次/4~5s,儿童吹20~24次/min。(图3-3~5)

图3-5口对口人工呼吸

图3-6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三)胸外心脏按压

先判断病人有无脉搏。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其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病人的颈动脉,用食指及中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子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厘米,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图3-6)

图3-7胸外心脏按压的定位

在判断病人没有脉搏后,就应立即准备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使伤员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医者用食、中指沿伤员肋弓上移至胸骨结合处,再用一只手掌根部紧靠食指摆好定位,急救者双手重叠,用掌根按于伤员胸骨下半段(非剑突处),找到胸骨下切迹(剑突处)作为定位标志(图3-7),然后将食指和中指的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肘关节伸直,借助于自己体重和肩臂重量适度用力,有节奏地带有冲击力地向下压(下陷3~4厘米),对儿童要用单手按压,婴儿仅用两指按压,下压后,手指不能接触胸壁,迅速将手放松。成人60~80次/min,儿童80~100次/min。肘勿弯曲,也不要像推撖面杖似的用力,不能按压正对心脏的肋骨处,以免造成骨折。(图3-8~9)

图3-8按压时的姿势

图3-9心脏按压 【注意事项】

开放气道使仰头举颌时,注意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也不要使颈过伸。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不能过大,否则易造成胃大量充气。判断有无脉搏时,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供血不足,检查时间不可超过10s。

胸外心脏按压用力应平衡,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也不以忽快忽慢,禁止做猛烈地冲击,按压时手指不要压在胸壁上,否则易纯真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按压时用力应垂直向下,不要左右摆动,双手掌要重叠放置,不可交叉放置,按压后放松是定位的手掌根部不可离开定位点。(图3-10~11)

图3-10按压的手型错误

图3-11按压的上肢错误

实验四

常见运动损伤检查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症状、诊断要点、熟悉基本体征,初步掌握操作的检查方法。

【实验原理】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与骨科检查法的原则大致相同,多是损伤动作的重复,运动损伤的检查一般包括以下5个部分。

一、望诊 观察患者姿势、步态、局部征象,有无瘀血、肿胀、畸形并与健侧对比。

二、触诊 触摸患部皮肤温度、肌肉张力、软组织韧度、有无压痛感。

三、检查自动、被动和抗阻运动 据受伤肢体的被动活动,发现异常形态和异常活动,用以发现关节、及关节周围和关节邻近组织伤病情况,神经系统的障碍、肌肉、肌腱、筋膜的病变等,作为体征检查判断的重要环节。

四、测量长度、角度、力量、畸形角度 一是与标准比较,二是与健侧比较。

五、听诊 可了解关节内发出的各种不正常声音如:弹响、摩擦音、吱喳音等。

【实验器材】

诊断床(由按摩床代替)、手法检查图片、模型、课件、录像带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大腿部肌肉拉伤

(一)大腿后部肌肉拉伤

大腿后部肌肉是指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肌肉拉伤机制有二:其一,被动拉伤。如劈叉、压腿、跨栏时,大腿后部肌肉被动拉长,超过了肌肉本身的伸展性而致伤。其二,主动拉伤,如跑、跳蹬地时,膝关节由屈曲位移向伸直位,屈肌用力收缩时地面的反作用,使该肌群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股四头肌的猛烈牵拉使该肌而造成损伤。(图4-1~3)

图4-1半腱半膜肌抗阻实验 图4-2大腿后群肌腱止点抗阻试验 图4-3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背伸抗阻试验(痛点为伤处)

1、症状与诊断(1)明显受伤史。

(2)疼痛 肌肉拉伤后,伤部有明显疼痛,甚至出现跛行。(3)压痛 伤部有明日明显压痛。

(4)肿胀淤血 重度损伤可在局部见到肿胀及青紫淤斑,肌腱或肌肉完全断裂时,常可见到膨大的断端以及两断端间的明显凹陷。

(5)抗阻收缩痛 用力抗阻运动时,伤部明显疼痛。

2、检查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裸露双侧下肢,对比检查。

(1)望诊 在伤部有明显压痛点,压痛部位常常发硬。通过不同检查法,可找到不同的痛点及压痛部位肌腱。当肌肉完全断裂时,常可在伤部触摸到膨大的断端以及两断端间的凹陷。

(2)运动功能检查

抗阻收缩痛。半腱肌、半膜肌及股二头肌均起于坐骨结节,半腱肌止于胫骨的内上髁前后,股二头肌止于腓骨小头。其作用有屈膝位时伸髋,膝屈曲位时内旋小腿,防止膝的旋转不稳。其损伤部位常见有坐骨结节部拉伤、肌腹部拉伤、下部肌腱处拉伤。因此,抗阻收缩痛检查方法也略有不同,痛点及压痛点也不尽相同。

(二)股四头肌拉伤、挫伤

股四头肌拉伤主要多见于跑、跳运动项目中,在起跳或后蹬一瞬间的肌肉强力收缩,尤其在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拉伤。此外,肌肉疲劳,协调性遭到破坏时,也易受伤。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方,又缺乏保护,在对抗运动中,被撞击而致挫伤。伤后常有广泛的出血、肿胀。如若处理不及时,不正确,常可继发为骨化性肌炎。

图4-4股四头肌伸膝抗阻

图4-5股四头肌全屈抗阻试验(查内外侧头损伤)

(查股直肌和髌腱的损伤)

1、症状与诊断(1)急性损伤史。

(2)拉伤后,伤部即刻疼痛,挫伤后,即刻局部感麻木,继而出现疼痛。(3)压痛。(4)肿胀、淤血。

(5)功能障碍,患者屈、伸膝疼痛。

2、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裸露双侧下肢,对比检查。

(1)望诊 肌肉拉伤部位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肌肉挫伤多见于股直肌的中部或靠近膝关节的部位,压痛明显。无论肌肉拉伤或挫伤,伤部一般触之较硬,这是肌组织破坏后引起的血肿包块,处理不当易引起骨化性肌炎。

(3)运动功能检查 股四头肌屈、伸膝功能障碍。屈、伸膝抗阻试验疼痛为试验阳性。(图4-4~5)如患者做后蹬动作,则伤部疼痛。

二、膝部运动损伤(一)膝半月板损伤

膝半月板损伤是膝部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多见于篮球、足球、排球和体操等运动项目。当膝关节屈曲位时,小腿固定,大腿在做内收、外展或内外旋转同时,突然伸直膝关节,半月板受到股骨和胫骨的夹挤、研磨,造成损伤。少数运动员没有急性损伤史,系由过多的磨损或多次微细损伤所致。

1、症状与诊断

(1)有急性外伤史或缓慢发病史。(2)膝部疼痛,有撕裂感。(3)膝部肿胀,关节可积血或积液。(4)膝关节活动时可能出现弹响。(5)可出现“交锁”现象。(6)膝关节稳定性下降

(7)X光检查常规摄正、侧位平片,对诊断意义不大,但可骨质病变。膝关节空气造影,对诊断有价值,必须与临床检查结合,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2、检查方法 患者脱去长裤,裸露双膝,两侧对比检查。(1)望诊

肿胀 急性期关节肿胀,慢性期可见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内侧肌最明显。(2)触诊

压痛 在关节间隙有明显的固定的压痛点。(3)运动功能检查

①膝扭转屈伸试验(麦氏症)此检查法实际上是重复一次损伤机转。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足部,另一手扶膝上,使小腿外展或外旋,然后将膝由极度屈曲缓慢伸直,如关节隙处有响声(听到或手感到),同时出现疼痛,即表明内侧半月板损伤,也可反方向进行,外侧疼痛或伴有响声,即外侧半月板损伤。(图4-6)

1、外展外旋

2、屈曲

3、伸直

图4-6膝扭转屈伸试验(麦氏症)

图4-7半月板前角

挤压试验

②半月板前角挤压试验(指压试验)患者取坐位。检查者一手拇指放于膝眼或内外侧关节间隙,另一手握踝关节上方,作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拇指尖给半月板一定压力,压痛点即为半月板损伤部。膝眼压痛系前角损伤。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压痛,应考虑半月板边缘撕裂。(图4-7)③膝关节提拉和旋转挤压试验 患者俯卧于床上,检查者一侧膝部压在患者大腿后面,两手握住病人足部向上提拉,并内、外旋转,若有疼痛,提示韧带损 16 伤。检查者两手握住踝部用力下压膝关节,并作内、外旋转,由极度屈曲位慢慢伸直,在某个角度疼痛,说明有半月板损伤。疼痛在极度屈膝位为后角损伤,膝部屈曲90°疼痛为体部破裂,膝关节伸直位产生疼痛为前角撕裂。(图4-8)

1、提拉

2、旋转挤压 图4-8膝关节提拉和旋转挤压试验

④半月板摇摆试验 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或半屈,一手拇指放在内(或外)侧关节间隙,压住半月板,另一手握住足部,并内外摇摆小腿,使关节隙开大缩小数次,如拇指有鞭条状物进出滑动于关节隙或感到响声,患者疼痛,即表示该半月板损伤。(图4-9)

图4-9半月板摇摆试验

(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育运动中也是比较多见的,在足球、篮球、体操、跳跃等运动项目中常易发生。

当膝关节在130°~150°半屈曲位时,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猛烈内收、内旋,都 可使内侧副韧带损伤。

1、症状与诊断(1)急性外伤史。

(2)疼痛 膝关节内侧剧痛,随后可减轻,然后疼痛又逐渐加重。(3)肿胀、淤血.(4)功能受限 由于半膜肌、半腱肌出现保护性痉挛,致使膝关节强迫处于半屈曲位,膝关节功能受限。

(5)膝关节外翻痛。(6)X光检查膝关节强迫外翻位的正位,对诊断侧副韧带断裂有较大意义。

2、检查方法

(1)望诊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扭伤时,膝关节内侧可见轻微肿胀:如属韧带部分撕裂时则肿胀明显伴皮下淤血青紫,当韧带完全断裂时,膝迅速肿胀,皮下淤血青紫,关节间隙增大,如伴有半月板、十字韧带损伤时,可见关节肿胀(关节内积血或积液),此时髌骨周围凹陷变浅或消失。

(2)触诊 压痛点多在股骨髁或胫骨内侧髁部位,如合并半月板损伤,则关节内侧间隙可有明显压痛。

(3)运动功能检查 患者仰卧位,患膝伸直,检查者一手抵住膝关节外侧,另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上方,向外侧动小腿(图4-10)。例如,膝疼痛即为该韧带损伤:再如,同时膝部有松动感(即开口感),则为该韧带断裂。膝副韧带纵束,斜束两部分,此种膝伸直位的侧扳试验主要是反映纵束病变,而屈膝约30°位上的侧扳试验主要是检查斜束的损伤。

图4-10侧扳试验

(三)髌骨软骨病

此伤病又为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劳损。多见于篮球、排球、舞蹈项目。本病多由膝关节于半屈曲位过度屈伸,扭转活动,使髌股关节软骨而受到经常的摩擦、挤压、捻错、冲撞等机械刺激,长期负荷超出了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以致影响局部组织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致使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造成本伤病的发生。

1、症状与诊断

(1)无外伤史,但膝关节有过度训练史。(2)膝关节疼痛,疼痛随病情发展,渐时加重。(3)膝关节“打软”、无力。(4)髌骨软骨摩擦试验阳性。(5)髌骨压痛及髌周压痛。(6)单足半蹲试验阳性。(7)伸膝抗阻试验阳性。

(8)X光检查膝关节侧位与轴位片,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晚期可见髌骨关节面软骨感化的高密度影像及髌骨上、下缘骨质增生等表现。

2、检查方法 患者裸露双膝以下部位。(1)望诊 晚期患者可见到股四头肌萎缩。(2)触诊

①髌骨压痛试验(推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微屈,膝后垫沙袋或枕头。检查者用手掌垂直按压骨,适当施加压力,并向上、下、左、右推动髌骨,疼痛者为阳性(图4-11)。

图4-11髌骨压痛试验

图4-12髌缘压痛试验 ②髌骨边缘指压痛 患者取仰卧位,伤膝伸直放松,检查时把髌骨向内侧或外侧推,使其边缘翘起,另一手食指触摸髌骨内侧或外侧边缘,压痛者为阳性(图4-12)。

③髌骨软骨摩擦试验 患者取坐位,膝关节放松。检查者一手托住腘窝上方,另一手掌压住髌骨。嘱患者屈伸膝关节或检查者推动髌骨,有粗糙感或摩擦音为阳性(图4-13)。

图4-13髌骨软骨摩擦试验

图4-14伸膝抗阻试验 ④髌骨抽动痛 患者取仰卧位,松果者用手掌压住髌骨,让患者主动 收缩股四头肌使髌骨突然向上滑动,出现髌骨下疼痛为阳性,意义同髌骨压痛。但应 两侧对比。

(3)运动功能检查

①抗阻伸膝试验 检查者将一前臂置于患者膝后,一手握住一患者小腿前方并施以阻力,令患者膝由屈逐渐伸直,疼痛或膝软即为阳性(图4-14)。髌骨软骨病多在伸膝110°~150°角时疼痛。

②单足半蹲试验 患者健腿提起,用伤腿站立并慢慢下蹲,膝部疼痛时,检查者推髌骨向内或向外,疼痛反而减轻或加重者,均为阳性(图4-15),表明髌骨或股骨关节软骨的一侧有病变。

图4-15单足半蹲试验

三、踝部运动损伤(一)踝关节韧带扭伤

踝关节韧带扭伤很常见,尤以外侧副韧带为最多见。在球类、田径、滑雪、体操、跳伞等项目中发生率高。

1、症状与诊断(1)急性外伤史。(2)踝部剧烈疼痛。

(3)局部肿胀,皮下或见淤血。

(4)有功能障碍,如跛行、甚至不能行走。

(5)畸形

严重扭伤时韧带断裂可合并关节脱位,可见踝内翻畸形。(6)X光检查双踝强迫内翻位,拍正位片,双踝对比,若见关节外侧间隙增宽,则说明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

2、检查方法 患者取坐位,裸露两踝,双侧对比检查。

(1)望诊 形态检查:对比观察两足踝外形。踝关节扭伤时,内外踝前下方肿胀,淤血斑。重伤可有踝的外翻或内翻畸形。(2)触诊 压痛点检查(以外侧副韧带扭伤为例)。距腓前韧带扭伤,压痛点在外踝前下方;跟腓韧带扭伤,压痛点在外踝尖偏下约一横指处。

(3)运动功能检查

①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患者取坐位,检查者一手握住踝部上方,另一手握住足的前部并做内翻动作,如踝外侧痛,而做外翻时不痛,即为阳性,表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图4-16)

图4-16踝关节强迫内翻位检查

图4-17踝抽屉试验 ②抽屉试验检查 检查者握住患侧小腿下部,一手端握足跟,在踝关节跖屈位,推拉距骨前后错动。与健侧对比,如活动范围较健侧为大,即属试验阳性,表明踝关节外侧韧带全部断裂。(图4-17)【注意事项】

1、检查手法要柔和,不能在局部反复检查,以免加重伤情。

2、要根据主诉、现病史和局部检查三项主要内容互相联系综合分析病情。

3、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要求的检查体位、姿势、逐项进行。

4、操作动作力图准确、规范、协调、用力和缓、平稳、不可动作粗暴、要与“患者”交流,体会“患者”的感觉与身体反应。先检查症状较轻的肢体,再检较重的肢体,如果病人因疼痛难忍,不能接受,不能勉强。

检查是时注意保暖,应裸露被检查的部位,与健肢比较时,要全面观察。但其它部位要用被单或衣服覆盖保暖。

实验五

穴位按摩手法

【实验目的】

能正确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体会手法的功力、即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实验原理】

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按摩主要是凭借术者的双手,采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机械、神经、体液的刺激和调节,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达到调理人体功能,防治伤病为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

【实验器材】

按摩床、按摩巾、按摩介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带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摩擦类手法

(一)推法 按而送之为推。用指、掌或肘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可分轻、重手法。轻推摩多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缓解重手法如揉捏,按压时的不适感,重手法多与其它手法交替进行,拇指推摩多作用于身体较小的部位(头、面、四肢小关节等理顺肌腱等)。

【方法与步骤】

(1)轻推摩 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全手接触皮肤着力沿着淋巴流动方向轻轻向前推动,动作柔和、均匀、力量作用于皮肤。

(2)重推摩 方法同上,但用力大,虎口翘起,掌根用力,深达皮下组织,但注意避免疼痛。

(3)拇指推摩 用拇指指腹,单手或双手操作向一定方向推摩。【动作要领】

轻推摩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摩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 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图5-1~4)22

图5-1 推法 图5-2拇指推法 图5-3 掌推法 图5-4拳推法

(二)擦法 用拇指或四指指腹,大鱼际、小鱼际、掌根、紧贴于皮肤,作来回直线形往返摩动为按摩。有三种方法:(拇指指腹和大鱼际肌擦摩、拇指擦摩、手掌或掌根擦摩)用于四肢、腰背、关节、韧带肌腱。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手形。

1、掌擦法

2、小鱼际擦法

3、大鱼际擦法

图5-5 擦摩

【方法与步骤】

(1)拇指指腹和大鱼际肌擦摩 拇指指腹和大鱼际平行地放在皮肤上进行往返地擦摩,其余四指托住被按摩的部位。

(2)指腹擦摩 以四指为支点,用拇指擦摩,或以拇指为支点,四指擦摩。(3)手掌或掌根擦摩法 手掌和掌根放在被按摩的身体某部位,往返重复擦摩,可以掌平擦、侧立掌擦、大鱼际擦。(图5-5)【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的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图5-6指摩法

图5-7掌摩法

(三)摩法 用食、中、无名指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动作。着力部位不吸定皮肤,而在体表环旋滑动者称摩法。有指摩法和掌摩法。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治疗消化不良、胀气腹痛、痛经。(图5-6~7)

【方法与步骤】

用食、中、无名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两者之间被按摩的部位上,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移动,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的连贯操作,【动作要领】

1、操作时手腕放松,指掌自然伸直,随动作自然的屈伸,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2、120次/min频率。

3、动作柔和协调,用力不可太重。

(四)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指腹或掌面紧贴于体表上,略用力作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的往返移动,称为抹法。抹法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和掌指部,尤以头面部较为常用。对头痛、头晕及颈项强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疗。

图5-8 抹法

图5-9拇指抹法

图5-10四指抹法 【方法与步骤】

抹法的动作与推法相似,但推法是单方向移动,而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治疗部位作单向或任意往返移动。

【动作要领】

1、操作是用力要均匀,动作要缓和,只刺激到皮肤血脉及浅层肌肉,防止推破皮肤。

2、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图5-8~10)

二、按压类手法

按压类手法其操作特点是用掌指或肢体其他部位从施术部位的表面向深部垂直用力。此类手法包括按、点、掐等。

(一)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压,可分为指按压,掌按压,肘按压。腰背、肩、四肢僵硬或发紧时应用,在腕关节处,可用两手十指交叉,两掌根夹住手腕,相对用力,按压反复数次。

图5-11掌压法

图5-12掌按法和指按法

【方法与步骤】

用手指、掌根、单双手,双手重叠、肘关节等按压身体的一定部位(痛点、穴位或关节)力量由轻→重→轻,均匀用力,并稍留片刻,频率不宜过快,次数不可太多,3~4次之内。在某些关节、大肌肉群、腰部可间断性一按一松,有节奏地按压,力量由轻到重按压。

【动作要领】

1、按压着力部分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图5-11~12)

(二)点法 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压体表叫点。点穴位处叫点穴。多用于穴位和疼痛点。

【方法与步骤】

用拇指点时,其余四指握拳,拇指伸直或微屈使其指间关节紧靠食指以助力,若用中指点穴,则拇指和食指夹中指远端间关节,以助力,在肌肉丰厚处可用肘尖点,点穴应由轻到重,使患者有“得气感”(酸、麻、胀、重)点后稍待片刻(30~60min)再逐渐减轻,并轻揉缓解点穴后的不舒适反应。

图5-13 点法

【动作要领】

1、点法分拇指点、屈指点、肘尖点和中指点,点头接触面积小,用力集中,刺激量大。

2、点法练习时要精力集中,认真严肃做到力到意到,贯彻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的原则。(图5-13)

(三)掐法 用指端或指甲缘着力,在穴位或肿胀部位掐压用力的手法。行气、防止粘连、开窍提神、缓解痉挛,消肿、常用于昏厥、休克、抽搐等急救掐穴位。

图5-14掐法

【方法与步骤】

用于消肿: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移动。用于掐穴位,应逐渐加力,有“得气”感,(酸、胀、麻、串、沉)如掐“人中”穴,勿用指甲。

【动作要领】

1、操作时术者拇指微屈,用指端按压穴位,以拇指掐法为常用。

2、操作时垂直用力按压,掌握在4~5次,不宜反复长时间使用。(图5-14)

三、揉搓类

揉搓类手法动作轻快柔和,刺激舒适而无副作用。特点是操作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而在皮肤表面摩擦。本类手法包括揉法、揉捏、搓、滚法等。

(一)揉法 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 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声的揉动而滑动。

【方法与步骤】

揉深层组织时频率慢(30-60次/min)在肌肉肥厚处,可用双手重叠,在大面积或四肢上揉动,可螺旋移动。手法较柔和,适应于运动按摩也适应于治疗按摩,尤其在消除疲劳的按摩中应用更广泛,可用于身体各个部位。

【动作要领】

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移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图5-15~16)

图5-15掌根揉和平掌揉法 图5-16大鱼际和小鱼际揉法

(二)揉捏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声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根据需要可单手或双手操作。

【方法与步骤】

四指并拢,虎口张开,全手指均匀地紧紧地接触皮肤,用力将肌肉钳住上提,着力点在虎口附近,可以局部揉捏,也可以在四肢揉捏,在移动中,手指、手掌都不能离开皮肤,手指不得弯曲,用力均匀,避免指尖用力,根据需要可单手、双手(双手重叠,双手并排揉捏)、双手操作时要向同一方向进行,往往拇指以揉为主,四指以捏为主,频率50~100次/min。

【动作要领】

1、揉捏要求全掌着力均匀,必须有意识地减少食指与拇指尖习惯性的对掌用力,以加强拇指与其他三指的掌根对掌用力。

2、要求腕部柔和放松。(图5-17)

单手

双手 图5-17揉捏法

(三)滚法 用手背及掌指关节背侧的突起处在被按摩部位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图5-17滚法

【方法与步骤】

手指轻度屈曲,略微分开,腕部稍屈,用手的尺侧手背,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着力,连续往返前后滚动,滚动时肩、臂、腕不要紧张,用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奏,不能跳动和摩擦。用于腰、背、大腿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动作要领】

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要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是向外滚法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法约40°。

2、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图5-17)

(四)搓法 用双手掌着力,挟住被迫磨损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往返移动。适用于四肢的肌肉及肩、膝关节等处,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方法与步骤】

双手把被搓的肢体夹在两掌心之间,相对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频率100~200次/min,强度小时感觉轻松舒适放松,强度大时会有明显酸胀感,搓速由慢→快→慢,结束以慢告终,动作连贯不可间断,搓上肢时,被按摩者宜取站立或坐位,术者可取马步站立在被按摩者一侧,并上体略前倾,便于发力,力达皮下组织和肌肉。【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要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强消除肌肉的疲劳。(图5-18)

图5-18搓法

四、提拿类手法

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对皮下组织或肌肉进行上提或牵拉,手法频率较低,重复次数较少,刺激性较强;具有解表发汗,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作用。此类手法包括拿法、弹筋和捏脊法。

(一)拿法 用拇指与其它四指相对用力,在穴位或按摩部位提拿、揉捏。【方法与步骤】

肩臂放松,腕、掌、指等关节协调用力。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指或与其它四指相对用力提拿、摇晃、揉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四肢部或风池、肩井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可治疗外感、也可用于运动中振奋精神。

【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刺激引起的不适。(图5-19~20)

图5-19拿法

图5-20其它拿法

(二)提弹(弹筋)

用手指将被按摩部位的肌肉或肌腱迅速提起,迅速放开的手法。治疗慢性肌肉损伤(肱三头肌,斜方肌,背阔肌,股二头肌)等。

【方法与步骤】

用拇指与食、中二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象木工弹墨线一样,弹筋后,马上配合揉法以缓解不适。

【动作要领】

1、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

2、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1~3次,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图5-21)

图5-21弹筋

(三)捏脊法 用两手在脊柱两旁将皮层提起,进行和捏推的一种联合手法,为捏脊法。治疗小儿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对成人神经衰弱及消化不良症也有较好疗效。

【方法与步骤】术者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捏起患者脊柱两旁的皮肤,随捏随提,双手交替捻动皮肤并向前推进,自尾骨起沿脊柱向上至大椎止,反复10次左右,或者将两手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屈曲,以拇指与食指中节桡侧面相对,拇指在前,捏起脊柱两侧的皮肤。

【动作要领】

1、病人俯卧,背部肌肉放松。术者提起皮肤时用力要均匀。

2、动作要缓和、连贯,防止皮肤的不适感。(图5-22)

图5-22捏脊法

五、叩击类 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均以有节奏的冲击力,即叩、击、拍、打等力刺激治疗点。包括叩法、击法和捶法。

(一)叩法 以臂力带动腕关节活动,使两手在治疗部位作轻快而有节奏的弹打,称为叩法,根据着力点不同,又分为指叩、掌叩和拳叩。叩法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止痛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

【方法与步骤】

叩法:两手握拳,用拳的尺侧面交替叩打,叩击时力量要均匀,手指、手腕尽量放松,发力在肘部。切击:两手手指伸直张开,用手的尺侧进行切击。拍击:两手半握拳,掌心向下或两手伸直张开。以上手法,快慢要适中,由轻而重。

另外,还有五指尖合拢捏撮或分开的指尖叩打。【动作要领】

叩法较击法力量轻,轻击为叩。可以半握拳轻轻捶击,两手交替上下好像击鼓;也可以两手平放,掌心虚空或用手指叩击。叩法应用时可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叩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肩、肘、腕要放松。(图5-23~27)

图5-23平掌叩 图5-24侧掌叩 图5-25合掌叩

图5-26手背叩 图5-27俯拳叩

(二)击法 用掌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击打体表,称为击

法。根据使用部位不同分为:拳击法、掌击法、侧击法和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四肢部位。

【方法与步骤】

两手握拳,用拳的尺侧面交替叩打,叩击时力量要均匀,手指、手腕尽量放松,发力在肘部。另外,还有五指尖合拢捏撮或分开的指尖叩击,如雨点落下。

【动作要领】

由于击法类手法作用力直接且多用“刚劲”,如果运用不当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因此,临床应用本法时,要注意动作技巧,直接击打,刚中含柔,均匀协调,操作和缓有序。(图5-28)

图5-28击法

(三)捶法 按照叩击要领,以单手的侧拳、仰拳或掌根击打治疗部位的手法,称为捶法。分为侧拳、仰拳和掌根捶。常用于肩胛、腰骶和四肢关节和肌肉隆起处。

【方法与步骤】

捶法要肩、肘腕放松,组织深部,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捶击。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

【动作要领】

捶法是以实拳直接刺激组织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比较闷实。因此捶法要求做到:准(对准治疗点)、狠(用力要足够)、稳(捶下去要稳住不可移动)、实(发出闷实声音)四个字。一般一个治疗点捶1~3次。侧拳捶手握实拳,以拳的小鱼际面为着力点。仰拳捶手握实拳,以掌背掌骨部为着力点。掌根捶时五指伸直,以掌根部为着力点。(图5-29)

图5-29捶法

六、动摇关节类 关节的被动运动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功能、整复脱位,调节气血等作用。

(一)抖法 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 肢远端,小幅度,快速连续摆动肢体或肌肉、称之。可分为肢体抖动和肌肉抖动。常作为治疗腰腿疾病的结束。

图5-30肢体抖动

图5-31肌肉抖动

【方法与步骤】

肌肉抖动法:被按摩者肌肉放松,按摩者用掌、指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快速振动。肢体抖动法:按摩者单手或双手握住被按摩者肢体的末稍,做上下、左右快速抖动。

【动作要领】

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

(二)运拉法 按摩者在被按摩者的某一关节部位作被动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绕、以牵引活动的手法称之运拉法。用于四肢和关节按摩结束时,以活动肢体和关节。

【方法与步骤】

按摩者一手握住被按摩者的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根据关节活动的可能性,作屈、伸内收外旋、内旋外展、环绕等牵引活动,动作要轻柔、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以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原则,切忌强行拉伸,以免造成损伤,由于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不同,要注意力度的大小,下面主要介绍七个关节的运拉。

1、肩关节 按摩者一手握住被按摩者的肘部,另一手按住肩上固定,作肩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外旋、内旋、环绕等活动。

2、颈部 按摩者一手扶住被摩者的头项,另一手托住其下颌处,轻轻地作左右旋转和前俯后仰的屈伸动作。

3、肘关节 一手托肘关节后部,另一手握住腕部运拉前臂,使肘关节作屈

伸,前旋、后旋等动作。

4、指关节 一手握住腕关节,另一手抓住手的四指作屈伸、内收、外展、环绕,5、髋关节 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使髋关节屈伸,回旋环绕。

6、膝关节 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一手按膝关节,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做小腿内旋、外旋, 使膝关节屈伸旋转。

7、踝关节 一手握踝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足掌,作屈伸、内翻、外翻及环绕。

【动作要领】

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到大。

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图5-32~37)

图5-32腕关节运拉

图5-33肘关节运拉

图5-34肩关节运拉

图5-35髋关节运拉

图5-36膝关节运拉

图5-37踝关节运

(三)拔伸法 拔伸即牵引的意思。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称为拔伸法。用于颈项和四肢关节错位和肌肉或韧带痉挛部位。

【方法与步骤】

用于肩部的拔伸手法,称为“肩部拔伸法”,如“肩部端提拔伸法”、“肩部膝项拔伸法”、“肩部外展拔伸法”、“肩部抬举拔伸法”等。用于肘部的拔伸手法,称为“肘关节拔伸法”,如“掌屈拔伸法”、“背伸拔伸法”、“尺偏或桡偏拔

伸法”、还有拔指法等。

【动作要领】

1、头颈部拔伸法 患者正坐,医生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拇指顶在枕骨下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角的下方并用两前臂压住患者两肩,两手用力向上,两前臂下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2、肩关节拔伸法 患者坐位。医生双手分握患者腕和肘并逐渐用力牵拉,让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与牵拉力对抗。

3、腕关节拔伸法 医生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逐渐牵拉。

4、指间关节拔伸法 用一手捏住被拔伸关节的近侧端,另一手捏住其远侧端,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牵拉。在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而持久,动作要缓和。(图5-38)

图5-38颈部拔伸法

【作业】

一、写出下列手法应用时的顺序和手法的分类(按按摩的动作形式分:摩擦类、揉搓类、挤压类、提拿类、叩击类、动摇关节类和按用力方向分:平行用力手法、垂直用力手法、对合用力手法、对抗用力手法、关节运动类手法)。

推法:

运拉: 擦法: 揉法: 搓法: 按法: 拍击: 抖动:

二、写出每种手法的定义:

三、写出手法中的体会(指出手法的重点、难点):

实验六

观看录像

【实验目的】

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运动按摩的各成套手法,并能达到实践中初步应用。

【实验原理】

利用按摩的手法不同变化及按摩时间、面积、强度、频率的调整,以求达到人体在运动或比赛的前、中、后身体处于适宜的状态,预防伤病,消除疲劳。

【实验器材】

录像带、电视、多媒体、教材、按摩床、介质 【实验方法与步骤】 观看录像:

一、运动前按摩

(一)抑制性手法(10~15min左右)

1、方法和步骤

(1)推摩前额,点印堂、太阳穴。按摩者站于运动员的对面,用双手拇指腹点揉印堂穴3~6次,再用双手拇指交错按摩前额部3~4次,接着双拇指指腹自印堂穴处向前两侧分开推至太阳穴,反复3~4次后,推至耳后,双手五指指腹并拢,向下推,止颈部两侧,反复3~4次。

(2)梳理头部 一手五指分开用指腹从前额向头后方向推摩,反复3~4次。

(3)拇指密集按压头部,配合穴位。用一用拇指指腹沿头正中线从前额向头后按压,点揉上星,百会,风池并稍加用力,反复3~4次,此手法要稍慢,轻快柔和。

对运动负荷量较大的关节、肌肉的按摩:可大面积轻推摩,轻揉、轻揉捏,用力小,速度慢。

2、动作要领

37(1)手法要轻柔和缓,要力量轻、速度慢、时间长、按摩面积大。(2)按摩时间,一般在赛前10~20min前。(3)操作时间,一般为15~20min。(二)兴奋性手法(3min左右)

1、方法和步骤

(1)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其身旁,用双手拇指重揉攒竹、丝竹空、太阳、再点内关、风池、大椎,足三里。

(2)重推斜方肌外缘从外向内重推第4~7颈椎处的斜方肌外缘,手法要重,使酸胀反应直达头和眼部。

(3)揉捏和拍打肩部

(4)叩点头部 两手五指的指端合拢平齐,两手相对叩点运动员的两侧颞部、前额、枕部各10~20次,(5)两手相对挤压头部。

对肌肉关节的按摩:先重推和快擦3~4次,接着1分钟左右的局部重揉捏、搓、拍打、按摩后做专项准备活动。

2、动作要领

(1)手法要干脆利索,要力量重,速度快,时间短,按摩面积小。(2)按摩时间一般在准备活动之后,比赛之前5~8min。(3)操作时间一般3~5min。(三)提高温度的手法

1、方法和步骤

寒冷季节训练和比赛,队员皮肤发凉、关节、肌肉僵直,活动不开,易造成损伤,可采用自我按摩方法,先将两手心搓热,然后较重快速的推、擦、搓、提高皮温,增加血循环,提高肌肉功能和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

2、动作要领

(1)重点快速做裸露的四肢皮肤、关节和颜面处的推、擦、搓法。(2)操作时间一般2~3min。

二、运动中按摩(即竞赛和训练间歇时间内的按摩)

1、方法和步骤

运动中按摩的目的,是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视不同情况而定,项目不同运用的手法和部位也不同,原则上需按摩的肌肉充分放松。一般多采用自我按摩,有条件的运动队有随队医生,专职按摩师、举重、体操、摔跤、拳击。而一般运动员根据自己的项目特点,在训练或比赛的间歇期采取短暂的自我处理,一般不超过3min,对运动的大肌肉群,如投掷、跳跃项目可对小腿和大腿揉捏、抖动放松,而体操项目主要按摩上肢,足球则半场休息时做下肢按摩。

2、动作要领

(1)重点做负荷大的肌群。(2)操作时间一般1~3min。

三、运动后按摩(又叫恢复按摩)

1、方法和步骤

训练或比赛后,根据个人情况,有极度疲劳时,可休息2~3小时后洗完温水澡做按摩,疲劳程度轻者,仅按摩负荷较在的部分肢体,非常疲劳时,全身按摩时间30-40min,以放松为主。

2、动作要领

运动恢复性按摩有两种按摩顺序:

第一种:先下肢(大腿、小腿)→躯干(臀、腰、背)→上肢→头 第二种:先腰、背→臀→下肢(大腿、小腿)→上肢

手法以揉、捏、搓、抖动、叩打、按压为主,配合穴位。要先按摩大腿肌群→小腿肌群,先按摩一条腿,再如此按摩另一条腿。

【作业】

一、简述运动按摩分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的目的及要求是什么?

二、兴奋性按摩和抑制性按摩的本质区别和要求是什么?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和保健指导 篇6

方法:对我科87例颈椎病患者采用药物、针灸、按摩、牵引等方法治疗、护理和保健指导。

结果:治愈40例、显著疗效30例、有一定疗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

结论: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综合的中医治疗、护理以及有效的健康指导,能够有效的治愈颈椎病,恢复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颈椎病 中医 护理 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09-01

1 临床资料

我院骨关节二科2011年6月~9月收治的87例颈椎病患者,男57例,女30例,平均年龄为52岁,病程3周~4年。主要症状为颈项疼痛,颈部不能灵活转动,肩部及上肢感觉麻木、触电感,经X线可见颈部轴线变直、中断,存在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变窄的情况,可判断为颈椎病患者。按照中医治疗的原则对这些患者治疗、护理,治疗时间为5天~60天不等,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者40例、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者30例、治疗后症状减轻者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

2 中医治疗

2.1 推拿按摩。病人取坐位,用滚、按、拿等手法按摩颈椎及肩部,放松肌肉、活血化瘀,对于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患者可针对性的用手法牵引,以扩大颈椎间隙;也可病人取坐位、头前趋,医生右手用拇指按压病变颈椎的棘突,左手向上方拖患者的颏部,使患者向患侧扭转头部。按摩的主要目的是活血化瘀,可配合热敷,促进血脉通畅。

2.2 针灸。使用毫针中等刺激病变颈椎的风池、大椎、外关等穴20~30分钟,一日一次,一疗程10次;使用水针快速刺入肩中俞、大杼等穴位,可推入当归和丹参,每日一次,10次一个疗程,疗程之间要间隔4天。

2.3 牵引。患者取坐位,头部前倾,牵引物的重量为3~5kg,每次半个小时,每日1~2次。可根据患者的反应具体调节牵引的重量和时间。

2.4 中药。因中医理论是“肝主筋、肾主骨”,所以认为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肝肾两亏、气血不畅所致。所以中药治疗要按照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疏风通络的原则。方用葛根桑枝汤:葛根30、桑枝15、防风15、川芎10、党参15、白芍30、白术15、桑寄生30、乌蛇15、全虫10、灵仙15、甘草10[1],再根据具体的临床症状辩证加减药物,如头晕者加入麻10、珍珠母30、龟板30。

3 中医护理

3.1 一般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保证病区和病室的温度,避免感染风寒加重病情。气温较低会使颈部肌肉收缩,减慢颈部的血液循环、加重颈椎的疼痛,所以,颈部的保暖措施非常重要,在患者出门时告知患者戴围巾或穿高领衣服。颈部处于正常的生理姿势也很重要,协患者采取低枕仰卧位,切记不要采取俯卧位。对于颈椎突出明显者,适当增高枕头,颈椎僵直者颈下应放置小枕,避免颈椎进一步损伤。病室内采光充足,温、湿度适中,保持空气清新。

3.2 心理护理。因颈椎病病程过长,且很多患者久治不愈或愈后复发,逐渐产生焦虑、烦躁、惊慌、失去信心等负面情绪,这都不利于病情的治疗和恢复。护士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为患者耐心讲解本病并非无法医治,帮助患者了解治疗是一个慢性的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对于患者的疑问和顾虑及时给与解答,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疏导患者的急躁情绪、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同时向患者讲解按摩、针灸、药物等治疗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效果。

3.3 病情观察。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学会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治疗期间的相关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眩晕、看不清事物、心律失常等突发症状,应及时配合抢救。颈部按摩时,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选择合适的手法。牵引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卧位或者坐位,牵引的重量应该从3kg开始逐渐增加,最大可达10kg,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感觉,适当减轻牵引的重量,不能缓解或症状加重者,应遵医嘱暂停牵引。针灸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根据情况协助医生更换穴位。

3.4 饮食护理。因本病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该人群的身体素质较低、脾胃功能较差,所以饮食护理上要格外注意,提供适当的清淡、温热的食物。饮食量适当,避免食用过少,达不到营养的需求,更不要食用太多,增加脾胃负担。食物中要富含营养、易消化,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促进胃腸蠕动、避免便秘。

3.5 功能锻炼。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正确的摆头转颈的方法,拿颈项的手法和力度。

3.6 健康教育。①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健康的意识,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处于低头状态,尽量保持颈项平直,如果工作性质无法避免的长时间低头,要适当的抬头活动颈部,使颈部得到放松,避免颈椎退行性变的过早发生。②已经患有颈椎病的患者,更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减少工作量,增加休息的时间,病情严重者,需要绝对休息,尽量卧床休息,积极配合治疗,早日获得康复。③颈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的吹风扇、空调,由于寒冷及潮湿会加重颈椎病的病情,所以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期处于低温度或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在冬天或气温较低的时候应注意颈部的保暖,适当的使用围巾或穿高领的衣物。④颈椎病患者避免上肢过度负重,因上肢肌肉过度紧张、劳累可以传到给颈椎,引起颈椎疼痛,所以患者应尽量不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免使颈椎受到牵拉,加重病情或病愈复发。

4 结果

87例患者中,治愈40例、显著疗效30例、有一定疗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

5 讨论

虽然中医学中没有“颈椎病”这一学名,但是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其归为中医学的“痹证”等范畴,中医角度认为,该病的致病原因是颈部长期处于劳累状态使颈椎发生慢性劳损,进而出现退行性变,再加上寒、冷、湿等因素的影响,使颈部出现气血不畅、脉络不通等状况。采用按摩、牵引、针灸和中药治疗的主要目的便是活血化瘀、驱风散寒、舒筋通络。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使患者减轻了对疾病的恐惧,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提高了颈椎病的治愈率,减少了愈后复发,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保健指导 篇7

1 新生儿的保健指导

对出生后7天、14天、28天的新生儿 (新生儿是指自出生至出生后28天之内的婴儿) 进行家庭访视, 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

1.1 合理喂养

(1) 母乳喂养宣教, 如母乳含有免疫球蛋白A, 可帮助婴儿抵抗疾病。因为婴儿呼吸的频率及深度和每次食入的奶量不同, 其活动量的大小和睡眠时间的长短, 都会影响每次进食的奶量, 应指导产妇对婴儿实行按需喂养。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 哺乳时, 母亲可通过拥抱、抚摸、与婴儿对视等接触, 使母子之间的感情得到交流。哺乳结束后, 将婴儿抱伏母亲肩上, 轻拍婴儿背部以排出随吸吮乳汁时咽下的空气, 防止溢乳。

(2) 早产儿、低体重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产妇母乳的含量多, 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且早产产妇的母乳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 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 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

(3) 由于种种原因, 确实不能母乳喂养时, 可采用人工喂养, 代乳品首选优质母乳化奶粉, 因其成分接近母乳, 营养更易吸收, 能使早产儿体重增长较快。也可使用鲜牛奶喂养, 但使用时应谨慎, 应减低牛奶脂肪含量, 增加糖分, 使之成为低脂、高糖、高蛋白的乳品。在用代乳品喂养的过程中, 要密切注意早产儿有无呕吐、腹泻、便秘以及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如果采用人工喂养, 因遵循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 一般体重1 500~2 000克的早产儿24小时喂12次, 每2小时喂一次;2 000~2 500克体重的早产儿24小时喂8次, 每3小时喂一次。

1.2 恰当护理

1.2.1 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皮下脂肪少, 散热快, 糖原贮存少、易耗尽, 需注意保暖。

1.2.2 清洁皮肤防止感染

新生儿皮肤娇嫩, 局部防御机能差, 故很容易受损伤, 且伤口也容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 轻则引起局部感染发炎, 重则可能感染扩散至全身。因此, 这段时期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卫生很重要, 头、颈、腋窝、会阴部及皮肤皱褶处应勤洗并使其保持干燥, 衣服要选择宽松柔软的。

1.2.3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应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前。首先要保证脐部干燥, 尿布不可遮盖脐部, 以免尿湿污染脐部。其次要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75%酒精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以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 应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格外关注和定时清洁处理。凡有结痂者, 不能使用龙胆紫处理, 以免掩盖症状, 延误治疗。第二阶段是脐带脱落之后, 此时脐部仍会有少量分泌物, 可用75%酒精每日擦拭3次左右, 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脐带脱落后的婴儿, 夏天应每日洗一次澡, 如条件允许可每天洗2次;冬天可每2~3天洗一次澡。

1.3 疾病的预防

(1) 正常婴儿应在出生后15天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单位, 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混合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日补充维生素D 500~800单位, 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2) 按时接种疫苗。婴儿出生以后, 从母体获得的免疫蛋白就会逐渐减少。因此, 必须适时地对婴儿进行疫苗接种, 使其体内主动产生抗体, 增强其抵御疾病的能力。

(3) 鉴别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 4~6天达到高峰, 7~10天黄疸逐渐消退,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 无其他临床症状。若出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 持续2~3周不退, 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均为病理性黄疸, 应立即就诊。

(4) 防止新生儿常见疾病发生。 (1) 新生儿皮肤薄、皮下血管丰富, 皮肤有创伤或感染 (如脓疱疮) 时细菌容易侵入全身, 甚至发展成败血症。 (2) 脐的残端是断脐时的创伤, 要保持创伤面的清洁, 否则成为细菌入侵体内的门户, 轻者为脐炎, 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应预防脐部疾病如脐炎、脐疝、脐肉芽肿等。 (3) 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体温非但不高, 反而下降, 还有不吃、不哭或哭声低下, 反应迟钝, 体重不增, 出现黄疸等非特异性的症状、体征。 (4) 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有来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IgG, 使新生儿不容易得一些疾病 (如麻疹) 。但另一种免疫球蛋白IgM不能通过胎盘到胎儿, 而免疫球蛋白M是抵抗革兰氏阴性细菌 (如大肠杆菌) 的主要抗体, 因此新生儿容易患大肠杆菌的感染 (如大肠杆菌脑膜炎、败血症) 。 (5) 新生儿胃肠道屏障机制差, 肠道内的细菌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 尤其牛奶喂养的新生儿 (母乳喂养时, 母奶中有分泌性免疫球蛋A, 可增加肠道的免疫抗病功能) 。新生儿血脑屏障机制亦差, 得了败血症后细菌容易进入脑部, 发展为脑膜炎、脑脓肿。新生儿疾病有一些特点与婴幼儿不同, 这些特点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 掌握这些特点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1.4 新生儿疾病筛查

每对年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可爱, 但是许多疾病的到来是悄无声息的, 等到家长发现时已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我们怎样才能发现一些严重影响孩子健康的疾病, 及早采取措施, 进行干预和治疗, 减少危害呢?在婴儿出生后, 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就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 包括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新生儿听力筛查等。

2 3~36个月婴幼儿的保健指导

2.1 营养促进

6个月前增加母亲的健脑食品, 保证母乳质量。6个月以后添加副食为主, 首先要尝试的是米粉、麦粉。断乳之后, 替代食物也是谷类。全谷类含胚芽和多醣, 维生素B和E都丰富, 这些抗氧化剂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婴幼儿正值身体快速增长及脑神经发育期, 对蛋白质及钙质的需求量相当高。所以乳类制品为婴幼儿期最佳的营养来源。优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顾营养与改善肠道环境的饮品。婴幼儿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相对比成人大, 水分蒸散流失多, 更需要补充水分。水分充沛, 新陈代谢旺盛, 免疫力自然提高。此外, 不要让婴幼儿偏食而导致营养失调。均衡、优质的营养, 才能使婴幼儿健康成长。

2.2 疾病预防

平时注意冷暖, 防止呼吸道感染, 多参加户外活动, 多晒太阳。预防常见营养性疾病 (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及感染性疾病 (如呼吸道、消化道) 的防治, 积极进行免疫接种, 预防传染病,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婴幼儿牙齿预防保健措施:2岁前的婴幼儿可由父母使用小纱布蘸温水帮助清洁口腔卫生。2岁后的婴幼儿趋向于在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刷牙。乳牙是幼儿的咀嚼器官, 可以促进颌骨和牙弓的发育。保持颅骨和牙弓正常发育是使恒牙能够正常排列的条件之一。充分地咀嚼, 不仅可以将固体食物嚼碎, 并能刺激唾液分泌增多,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 维护乳牙的健康完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2.3 早期教育

3~36个月的婴幼儿已经具有自己的意识和处理事情的方式, 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认知能力、社会情绪、个性行为的发展。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远期影响, 可减少日后违反社会公德及违法行为的发生。早期教育可明显改善其智力发育指数, 防止智力低下, 另外, 婴幼儿母亲对于育儿知识需求的重点已经转移, 家长需要智力开发知识的迫切程度高于疾病的预防。正确地进行早期教育、按预约时间于出生后9、12、18和24个月接受同样的发育商测试。采用标准化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 (简称CDCC量表) 进行测试。观察智力发育指数 (MDI) 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PDI) , 进行评估分析, 定期到儿保机构体检。儿保机构能够系统、科学地管理每一位保健婴幼儿, 根据行为和发育的评价结果, 按其行为发育的年龄规律, 判断婴幼儿当前的行为和发育状况是否正常, 并告知家长。若正常, 则告知下一阶段发育过程的重要指标, 并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个体化预见性发育指导训练:大运动及精细运动技能、认知、语言、社会交往能力及适应能力。如6个月的婴儿已能独坐片刻, 但不稳, 易跌倒, 能扶站, 需向家长说明小儿即将从独坐到独自站立、学爬行等大运动的发展规律, 让父母给孩子提供训练的机会, 指导家长训练孩子稳定独坐和动作协调性的技巧, 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若偏离正常, 则判断偏离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制订适合不同发育状况的阶段性早期干预指导方案并实施。预先指导和介绍下列相关内容:培养正常睡眠, 训练排便,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习惯性行为, 布置居室环境, 提供文献作为家长的指导用书等。

参考文献

[1]余庆云, 史美峰.婴幼儿喂养与卫生保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9.

[2]李向阳, 杨富健.妇幼保健知识问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

[3]Blair C.Early in the vention for low birth weight, pretem infants:therole of negtive emotionality in the specialcation of effects[J].Dev Psy-chopathol, 2002, 14 (2) :311.

[4]樊利春, 张静.早期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6) :767~769.

[5]李燕, 刘霞.济南淄博两市城市社区6个月~3岁儿童母亲育儿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3, 18 (9) :527.

[6]范存仁.CDCC婴幼儿智力发育测验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998.

保健指导 篇8

1 方法

1.1 检查和评估

1.1.1 检查时间

早产儿保健采取预约形式, 由社区护士上门探访时预约产妇及婴儿42 d回院检查, 6个月前每隔1个月检查1次, 6个月后每隔2个月检查1次, 1岁后每隔3个月检查1次至3岁。

1.1.2 检查内容

基础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五官、心肺听诊、肝脾触诊、四肢活动、生殖器官、淋巴检查等。智能测试 (丹佛智能测试法) :包括大小肌肉、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等。

1.1.3 评估

生长发育评估参照男女婴生长发育图表 (国际标准) 。通过身高、体重、头围。再结合早产婴儿的年龄, 评估早产儿在100例同年龄、性别的早产儿中所占的百分比。早产儿的身高、体重、头围在3%~97%线范围内属正常。早产儿的年龄计算方法:2岁内的早产儿年龄=实际年龄-早产天数, 2岁后不必减早产天数[2]。

1.2 喂养指导

根据检查评估每位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体格发育、智能等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喂养指导, 定期举办亲子讲座, 免费电话咨询及发放宣传单。

1.2.1 指导正确选择乳类

目前很多家长在早产儿出院后即转为未经强化的母乳或足月配方奶喂养, 这种营养方案不能填补早产儿生后早期在能量和蛋白质方面的累计缺失, 不能满足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需求[3]。在指导早产儿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 还要根据早产儿个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指导家长选择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作为过渡。当早产儿纠正月龄4个月~6个月且身高、体重、头围达到相当月龄的25%时, 指导转足月婴儿配方奶粉喂养。

1.2.2 指导正确的喂食次数和时间

刚出院回到家的早产儿, 前2 d~3 d内, 指导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 到早产儿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 餐多量少及间断式喂养 (每吸食1 min, 指导母亲将乳头或奶瓶抽出口腔, 让早产儿顺顺呼吸约10 s, 然后再继续喂食) 的喂食方式, 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 指导按需喂食。

1.2.3 指导选择合格的奶瓶及消毒奶瓶的方法, 指导正确的配奶方法。

因为我县部分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 加上经济困难, 往往选择一些平价的奶瓶, 消毒奶瓶及配奶方法不正确:如配奶的水温过高、没有定期进行奶瓶消毒, 影响早产儿的健康和发育, 所以, 选择合格的奶瓶及消毒奶瓶的方法, 指导正确的配奶方法非常重要。

1.2.4 指导正确适时添加辅食

随着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 仅靠母乳或牛乳不能供给所需要的营养素。当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 身高、体重、头围达到相当月龄的25%时, 指导家长开始给早产儿添加乳制品以外的辅食及食物的合理搭配、调味品的添加原则, 对于生长发育指标达不到相当月龄的早产儿指导家长推迟添加奶类外的辅食。

1.2.5 举办亲子讲座、免费电话咨询及发放宣传单

内容有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日常照顾、帮助早产儿的智能发展等, 为早产儿的家长提供喂养育儿知识, 让家长能够互相支持。

2 结果

喂养指导前, 78例早产儿在42 d复诊时生长发育指标 (身高、体重、头围) 均低于实际月龄的10%以下。喂养指导后, 6个月内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达到相当月龄的25%以上有 73例, 家长对早产儿的喂养知识掌握率也从61.0%提高到97.3%。

3 小结

近年来, 早产儿发生率不断增加。如何为早产儿提供针对性的院外营养支持及喂养方案, 帮助早产儿在追赶性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高度关注的话题。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新型儿童保健服务, 加强对早产儿的院外喂养指导和管理, 解决家长对早产儿院外喂养的难题, 尽早使早产儿回到既定的生长轨道上来, 促进早产儿体能及智能的发展, 为早产儿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儿童保健对早产儿的院外喂养指导。[方法]对78例早产儿进行定期检查、评估, 并从奶类选择、喂养技巧、辅食添加等方面给予正确指导。[结果]78例早产儿在42d复诊时生长发育指标 (身高、体重、头围) 均低于实际月龄的10%以下;喂养指导后, 6个月内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达到相当月龄的25%以上有73例, 家长对早产儿的喂养知识掌握率也从61.0%提高到97.3%。[结论]通过对家长的喂养指导, 增强家长的科学喂养知识, 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早产儿,儿童保健,喂养指导

参考文献

[1]林菊英.社区护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62.

[2]彭刚艺, 林崇绥.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56.

保健指导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综合妊娠期检查或妊娠保健工作的孕产妇86例,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孕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 其中对照组孕妇年龄20~37 (28.6±2.3) 岁, 初产妇32例, 经产妇11例, 孕周32~38 (35.4±5.3) w;观察组孕妇年龄22~35 (27.9±3.1) 岁, 初产妇31例, 经产妇12例, 孕周31~37 (34.0±3.9) w。两组孕妇年龄、生育史、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围产期孕妇仅接受常规妊娠期营养健康教育指导, 观察组围产期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孕期营养指导,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通过调查问卷、沟通交流等方式掌握孕妇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睡眠质量等情况, 并调查孕妇历次检查中胎儿或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并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 定期测量孕妇血糖水平及体重情况, 并提高孕产妇日常运动量;采集孕妇外周血样本了解孕妇体内微量元素水平, 对于高血压孕妇、高龄产妇等在保证正常母婴生理需求的同时, 在日常食物中加入富含钙、低糖、高纤维、低脂肪食物, 具体剂量或应用量根据孕妇微量元素水平确定;加强随访调查, 可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等现代化手段随时监测、掌握孕妇营养指导执行情况, 并定期发布电子信息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孕期营养的健康指导, 强化孕妇定期检查的意识, 使其重视孕期营养与监测。

1.3 观察指标

干预8w或预产期前2w采集孕妇外周血测量其各项微量元素水平, 并记录两组孕妇围产期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各孕妇分娩结局, 即是否存在难产、早产、新生儿窘迫等, 调查围产儿的健康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应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产期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及分娩结局情况调查

比较两组围产期孕妇妊娠并发症及母婴结局可知, 观察组孕妇围产期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围产期孕妇干预后微量元素水平及营养状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围产期干预后铁、钙、钾、蛋白质、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胎儿的营养状态与需求在围产期表现得更加敏感, 处于围产期的孕妇营养情况将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围产期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可有效改善孕妇及胎儿的营养状况, 对提高母婴营养支持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同时在围产期对营养状况进行有效平衡的控制可调节孕妇合理饮食习惯, 对降低孕产妇不良妊娠情况与结局均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孕妇干预后妊娠期并发症及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且观察组孕妇微量元素及营养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回顾分析可知, 妊娠期女性由于胎儿及自身共同营养需求的原因常导致孕产妇机体代谢强度高于正常生理状态水平, 这直接导致孕妇对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需求量加大, 若不能及时补充、供应孕妇所需营养则直接影响母婴的身体健康及正常发育, 而通过综合营养指导可以提升孕妇的营养发展水平, 将其有效融入到围产期保健工作中[4]。同时借助科学的营养指标评定方式, 来调整孕妇的营养平衡, 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孕妇在妊娠期中出现的各种疾病, 有效减少胎儿的不正常发育以及死亡[5]。

综上所述, 在围产期孕妇保健中施行孕期营养指导可有效改善孕产妇营养水平, 降低孕产妇妊娠期合并症、胎儿早产、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摘要:探讨孕妇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综合妊娠期检查或妊娠保健工作的孕产妇86例,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 其中对照组孕妇围产期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指导, 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孕期营养指导, 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母婴健康情况。观察组孕妇围产期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围产期干预后铁、钙、钾、蛋白质、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围产期孕妇保健中施行孕期营养指导可有效改善孕产妇营养水平, 降低孕产妇妊娠期合并症、胎儿早产、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围产期孕妇保健护理,营养指导,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丰姿, 郑玫.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 2014, 09 (10) :136-137.

[2]吴群秀.围产期孕妇保健中应用孕期营养指导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12 (5) :2626-2627.

[3]蒙玉女.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6) :313-313.

[4]李珍, 李璐琳.孕期营养指导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 2014, 11 (18) :41-42, 56.

保健指导 篇10

关键词:生殖保健,计生工作,优质服务

生殖保健服务是确保计划生育顺利进行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一项策略, 也是计划生育工作由行政禁止逐步向计划生育服务过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基层计划生育指导部门工作者, 有责任、有义务切实搞好生育服务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为计生对象提供生殖保健优质服务, 确保基层地区计划生育顺利开展和生殖保健知识的顺利传播。

1 构建生殖保健体系, 整合多方力量

在县市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和领导下, 建立完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不仅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关于生殖保健知识的学习, 切实增强乡镇保健部门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 而且要加强镇乡、村两级生殖保健部门体系建设, 协调、整合镇卫生院、村卫生站、镇计划生育指导站的生殖保健人力、物力资源, 保证各级部门交流通畅, 管理科学。在加强乡镇计生指导站自身建设发展的同时, 应该注重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系, 不仅包括其他医疗机构, 而且包括其他地区生殖保健部门的经验学习。同时, 生殖保健服务在镇、村的开展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在计生工作中的地位, 只有基层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加强, 对生育观念转化有利。切实改变计划生育工作强制霸道的形象, 重新树立计划生育工作的优质服务新形象。

2 落实生殖保健服务责任, 切实提供优质服务

2.1 计生行政部门协调到位, 保证生殖保健服务有序进行。

乡镇计生部门要自身明确职责, 切实牵头协调卫生院、村卫生站等相关部门, 做好服务于生殖保健服务工作。调整以往错误工作的工作思路, 不仅要将基层地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 将生殖保健服务纳入政府职责的范围, 而且要结合本地区和自身工作的特点, 提出适合本地区计划生育部门容易执行且效果好的措施和建议。在我国改革开放各地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镇乡计划生育部门工作已经发生的很多的变化。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探索适合本地区计划生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工作重心有城市转向基层地区, 在保证有效地控制基层地区人口数量的情况下, 将工作重心向提高和促进基层地区人口的全面发展上来。政府部门应该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心态和做事方式, 放下身价, 在不断加强管理的质量的情况下, 以一位服务者的心态来促进基层地区生殖保健服务的顺利开展。

2.2 统筹生殖保健服务宣传, 使生殖保健服务深入人心。

一是在大众舆论部门加强宣传。结合本地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标语等宣传资源, 将相关的生殖保健知识和服务在大众舆论的媒体中开辟专题栏目, 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二是在群众较集中的场镇和村落, 举行定期和不定期向结合的生殖保健知识讲座, 在基层地区建立生殖保健知识和服务站点。镇村两级计划生育服务部门定期出好宣传专栏, 组织发动育龄群众参加各种生殖健康知识竞赛。同时, 以“五送融情” (送法律、送政策、送信息、送科技、送温暖) 为载体, 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话动, 全方位促进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和新型生育文化的形戚。载着, 加强流动宣传, 设立专门的流动宣传车, 利用流动宣传车流动性的特点。采取喇叭广播和分发宣传材料的方式, 将生殖保健知识和服务送入基层的各家各户。

2.3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建立适合生殖保健服务网络。

采取现在较为成熟的体系:“长短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开展培训。”长“即”长期学习:相关上级计生部门应定期举办医学基础学习班, 要求相关的专家进行讲学, 使参训的计划生育服务所技术人员得到较为专业技术教育和知识。“短”即“短期学习”: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班.如“妇科临床常见病”、“围产期保健”、“临床榱验”、等, 使计划生育服务业务骨干通过参加培训.提高素质, 增强能力。“走出去”就是上级计划生育服务部门实行技术人员挂点的办法, 对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传、帮、带。“请进来”就是把卫生部门退休医师请到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来, 既扩大服务项目, 又使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增加一个学习机会。

3 明确生殖保健服务重点, 加大相关服务力度

基层计生指导部门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时应明确工作重点为以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相关知识宣传为主, 开展整体系统完善服务。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服务载体的功能, 重点开展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干部培训、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和销售。充分发挥镇乡、社区和村内卫生保健机构和各类人才优势, 将生殖保健服务纳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开展了生育、节育、不育咨询, 信息传递等项服务。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健机构和管理网络优势, 面向职工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通过单位计划生育联系员面对面的宣传、指导, 并采取避孕前咨询, 避孕后随访, 使育龄群众在充分了解避孕节育知识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自己生理特点的避孕方法。

4 转变生殖保健服务态度, 创新服务方式

4.1 转变陈旧思想观念, 实行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目前基层医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业务量逐渐萎缩, 经济收入减少, 育龄群众不愿接受服务等方面问题。面对这种局面, 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制定新的规定, 扩大了免费服务的范围, 成功吸引住服务对象。二是改革基层地区医务人员奖励分配机制, 实行了绩效管理, 每个员工每月都有目标, 制定了不同的奖金分配办法, 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 改善了服务态度, 争取群众好评。三是实行24小时基层生殖保健服务, 节假日期间值班岗位齐全24小时应诊。

4.2 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加大基层生殖保健先进服务设备的引进和激活, 使基层能够及时方面的实施现场救助。二是早就优质服务环境。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标准以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规范》相关要求, 积极打造优质服务阵地。三是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能力。采取引进一批、聘用一批、培养一批的办法, 抓好生殖保健医务人员队伍建设。

4.3 拓宽服务领域, 加快科技发展步伐。

保健指导 篇11

【关键词】 冠心病;保健;护理指导

心血管储备能力随增龄而明显降低,对于麻醉医师而言,心血管系统的这种改变较衰老进程中其他各项指标更为重要。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痉挛,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老年人中50%—60%患有心血管疾病,许多老年人完全没有症状而被检出患有冠心病。临床上,在老年人的术前检查和术中心电图监测中经常发现缺血性改变。由于受麻醉、手术创伤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病人在围术期可发生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等意外,手术危险性大于一般病人。笔者从2010年1月—2012年6月以来对我院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出院后的日常保健与护理指导,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1 临床资料

本报告3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2—75岁之间,平均63.5岁。其中伴高血压32例,脑血栓24例,颈椎病12例,病史都在3年以上。出院后,我们针对患者情况及居住条件,对患者进行跟踪追访,并对患者实行日常保健与护理指导。

2 日常保健与护理指导

2.1 冠心病的生活护理 包括患者由入院到出院、由患病到痊愈过程中的环境安排、起居护理、情志护理、服药及饮食、排泄的护理等。可由医护人员完成,患者家属及本人亦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实施。①保持病房、诊疗室的安静和整齐清洁。必须给患者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思想上有一种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做到四轻:讲话、走路、操作、开关门窗要轻,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②保持病区安静,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要分开,防止互相干扰,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③病房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爽朗,食欲增加。通风前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受凉感冒,冷风不宜直接吹在患者身上。④随着气候的变化,及时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对阳虚怕冷者,室温应稍高;高热烦渴者,室温宜稍低。⑤指导患者春季防风,夏季防暑,长夏防湿,秋季防燥,冬季防寒,以免病中复感外邪2

2.2 心理护理 对中医心病患者,应多同情、关心、体贴、安慰。协助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语言要温和,态度要和蔼,保证患者情绪稳定乐观,防止精神上的刺激。悲哀喜乐,勿令过度,动止有常,言谈有节,坐卧有时,勿令身怠。对急性病需要卧床休息的,以静养为主,对慢性病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精神压力,一般患者住院后,对于疾病的预后都很关心,对病后工作、生活、经济和社会适应等情况更是朝夕思虑,要考虑分析患者的心理因素在复杂的临床病症中所起的作用,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注意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使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①帮助患者克服和消除恼怒、忧郁、疑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防止郁怒勿伤肝、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恐俱伤肾,以免加重病情。②进行各种治疗(尤其是特殊检查和治疗)前,一定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打消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合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向患者说明治疗上的难易,克服患者的急躁或悲观失望的情绪。③对于患者病情的变化,不要表现出惊慌失措或惧怕,要沉着冷静,对患者进行安慰,以减少其忧思疑虑。

3 结 果

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全面、系统的日常保健与护理指导,本组冠心病患者36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4 讨 论

冠心病的护理工作,在整个冠心病防治与康复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为目的,按照冠心病护理程序进行的整体护理,它不仅配合患者的临床治疗,也关心其心理状况、健康教育和康复等3。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精神压力,一般患者住院后,對于疾病的预后都很关心,对病后工作、生活、经济和社会适应等情况更是朝夕思虑,要考虑分析患者的心理因素在复杂的临床病症中所起的作用,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注意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使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综合性护理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明显改善身体症状,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王玲霞.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104.

[2] 王冉,赵建芬,耿春红.内科疾病护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97—198.

保健指导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居住在本社区的14 5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 123例,女性6 377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6岁,平均(56.2±4.6) 岁; 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平均(3.7±1.1)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3](2010年)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2)认知能力正常,能够理解保健指导内容。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感染者;(2)合并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者;(3)恶性肿瘤患者;(4)合并精神障碍、神经病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社区医疗保健指导,主要内容包括: (1)书面教育。深入社区进行高血压相关宣传资料的发放, 将高血压相关知识编制成小抄本,以便于患者随身携带; 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社区进行宣传画张贴宣传板报的制作等,对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进行大范围普及,提升患者健康保健意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2)口头讲解。通过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医疗保健指导,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采用上门进行健康宣教的方式对其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讲解。(3)示范教育。对血压正确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时应注意的相关事项,按正确流程逐步讲解示范,随时记录测量的血压情况和时间;对出现头晕、头痛、血压过高和过低等症状的患者,提醒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4)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保健指导。在进行社区医疗保健指导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指导。如对年龄较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采用小剂量的降血压药物; 对于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应建议选择长效类降压药物,同时应提醒其将药物放在易发现的位置,并提醒家属应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建议其首选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同时应加服小剂量的钙拮抗剂或利尿剂,以对血糖情况进行平稳的控制。(5)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指导。提醒患者应进行合理膳食,对吸烟,喝酒者应提醒其戒烟限酒,同时进行适合自身的适量运动, 以保持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6)情绪指导。告诫患者应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指导患者心理调节的方法[4],如情绪转移法、意想放松法等。(7)合理膳食。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减少钠盐和脂肪的摄取量,以控制总热量和钠盐的摄入,适当增加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鱼类、禽类等, 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8)控制自身体重。控制自身体重指数应低于24 kg/m2,注意平时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进行适当运动。

1.3观察指标

于患者右上臂束缚袖带,经自动充气进行收缩压、舒张压测量,连续测量2次,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病情管理能力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药物的使用情况、服药依从性、症状管理情况、情绪管理情况和生活行为方式等,每一个项目均包括5个条目,每一个条目评分1~5分,评分范围为30~150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或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和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同时利用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与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比较,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mm Hg

2.2高血压患者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后病情管理能力比较

与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比较,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明显升高,保健指导前为(80.32±12.34)分,保健指导后为(102.45±14.13)分。

3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血压升高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上是能够控制的,但该病需要进行长期漫长的治疗。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使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脏病的风险明显降低,进而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6]。目前,对于高血压疾病,临床上除了对患者给予有效的降压药物治疗外,同时还应告诫患者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和预后情况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在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和临床治疗率。有研究报道,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高盐饮食、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及长期过量饮酒等[7]。, 社区医疗是一种以门诊为主,家庭为单位,个人为中心, 社区为范围的高品质的基层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医疗保健是一种个体化、整体性且连续性的保健方式,该方式主要对防御重于治疗进行了突出表现[8]。在我国,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低知晓率等特点,多数患者缺乏相关的医疗知识,对于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多数是通过广播、报刊及杂志等,不能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解,对血压检测的规律性、服用降血压药物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同时对降血压药物的耐受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无法做到良好的血压控制,对相关的症状出现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缓解。本研究认为,社区医护人员应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与传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知晓情况,以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降低患者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本研究发现,通过采用书面教育、示范教育和合理膳食等方式对选取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给予医疗保健指导,不但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也有提高,能够使患者从思想上重视高血压疾病,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进而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生活的目标[9,10,11]。

综上所述,社区医疗保健指导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医疗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居住在本社区的14 5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社区医疗保健指导,对患者实施社区医疗保健指导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实施保健指导前比较,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医疗保健指导前比较,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社区医疗保健指导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上一篇:CT图像数据库下一篇:程序化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