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神经官能症(精选5篇)
胃肠神经官能症 篇1
胃肠神经官能症[1]属于一种胃肠综合征, 临床症状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 在临床检查中, 未见器质性病变, 主要是由高级神经活动障碍造成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而引发的。胃肠神经官能症分为两种: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2]。目前, 西医中尚无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5例, 其中对照组男24例, 女21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 (43.4±11.2) 岁, 病程2~10年;观察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 (46.2±10.5) 岁, 病程3~1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90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同意参与本次实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3] (生产单位: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80580) 剂量为2粒/次, 2次/d, 连续用药6周;观察组给予桂枝加芍药汤, 药方成分如下:桂枝20g、甘草炙15g、生姜15g、芍药40g、大枣6枚, 1剂/d, 分早晚两次服用, 连续用药6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与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观察, 并进行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未见临床症状或是症状完全消失, 为0级;在提示的基础上感觉到临床症状的存在, 为1级;临床症状较为明显, 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学习, 为2级;临床症状明显, 且对患者日常工作与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为3级。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为显效;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超过2级, 为有效;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是加重, 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本次探究的相关数据资料, 计量资料以 (±s) 形式进行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表示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 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来我院就诊的90例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相关资料, 90例患者均完成整个治疗, 且在随访中无失访患者, 患者出现口干、晕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无需进行特殊处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存在差异性,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名为胃肠道功能紊乱, 是胃肠综合征的统称, 机体器官神经官能症的病发率较高, 截至目前, 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治疗还未有效果较好的药物。现阶段, 胃肠神经官能症的发病机制未明确, 普遍认为其主要诱因是精神因素[4], 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症状较为多样化,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状况。
胃肠神经官能症在中医中属于肝气乘脾之证, 且从下而上皆虚寒, 需使用温药进行中和, 受到里气不和, 邪乘里虚, 造成患者腹满时痛;受到虚气留滞的影响, 患者存在腹满发胀症状。桂枝加芍药汤药方中的桂枝具有驱邪外出解表作用, 甘草炙具有调和众药、中和缓急作用, 生姜具有散邪除满、下气利水作用, 芍药具有平肝气、敛阴柔肝的作用, 大枣具有中和阴阳作用, 针对养中生津、心腹邪气进行治疗。上述药材一起使用, 能够发挥除满消胀、温中补虚、散邪止痛等作用, 对TRP离子通道产生作用, 提高细胞内的Na+离子浓度, 促使细胞外Na+离子梯度下降, 对摄取神经递质存在抑制作用, 有利于囊泡的停泊、释放、转运与融合等。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舒肝解郁胶囊进行治疗, 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桂枝加芍药汤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并进行分析。90例患者均完成整个治疗, 且在随访中无失访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为64.4%, 存在差异性,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与皮璐[5]等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桂枝加芍药汤在胃肠神经官能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而且不良反应较轻微,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对桂枝加芍药汤联合西药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例,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 观察组给予桂枝加芍药汤, 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90例患者均完成整个治疗, 且在随访中无失访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为64.4%, 存在差异性,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桂枝加芍药汤在胃肠神经官能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明显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桂枝加芍药汤,联合,西药,胃肠神经官能症,疗效
参考文献
[1]刘运高.小剂量艾司唑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0 (10) :93, 95.
[2]刘少华.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28 (3) :85-86.
[3]从桂凤, 陈立波.654——2治疗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J〕.黑龙江医药, 2001, 12 (6) :474-474.
[4]韩超, 潘竞锵, 郭凤莲.从中西医抗衰老研究现状初探桂枝汤及其加桂汤和加芍药汤的抗衰老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6, 32 (1) :26-28.
[5]皮璐.中西结合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38例〔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16 (32) :22-23.
胃肠神经官能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4 月~2015 年1 月本院收治的96 例胃肠神经官能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6 例, 女40 例。年龄18~65 岁, 平均年龄 (43.2±7.5) 岁。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52例) 和对照组 (44例) 。观察组患者男30例, 女22 例, 平均年龄 (43.7±7.3) 岁。对照组患者男26 例, 女18 例, 平均年龄 (44.8±6.9)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临床医师排除肝、胆、胰、肠道器质性病变, 确诊为胃肠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排除标准:不配合检测和不遵从医嘱的患者;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对柴胡疏肝散内药材、药用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以及其他辅助用药过敏的患者;孕妇和哺乳期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 3 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柴胡疏肝散配合穴位注射治疗, 柴胡疏肝散加减, 1 剂/d, 水煎400 ml, 分2 次服, 具体方剂:柴胡12 g、白芍24 g、枳壳12 g、香附12 g、川芎9 g、陈皮12 g、甘草6 g, 并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如:疼痛较重者加川楝子10 g、延胡索10 g, 嗳气频繁者加沉香6 g、旋覆花10 g, 泄泻者加白术12 g、茯苓10 g、防风10 g等。穴位注射治疗详细方法如下:采用药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 维生素B12注射液0.25 mg, 2%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 取足三里、内关, 泄泻配天枢等穴位, 选用5 ml注射器、6 号注射针头, 抽取药液充分混合, 然后迅速进针刺入皮下, 稍作提插直至出现酸麻、胀、触电样针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液, 每穴0.5 ml, 1 次/2 d。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 详细方法如上。以10 d为1 个疗程。在整个治疗期间应尽量避免生气、恼怒。
1. 4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治疗10 d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6 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治疗10 d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基本消失;无效:治疗10 d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3 讨论
柴胡疏肝散中包含多种中草药, 具有不同的功效, 如柴胡、枳壳等药材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 川芎具有疏经解郁的功效, 白芍、甘草具有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等, 各种不同功效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达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目的[3]。并且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应用的药物,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分别具有维持心脏神经、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和调节神经的功能[4]。部分学者认为, 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药物穴位注射在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蔡燕峰[5]的报道一致。表明柴胡疏肝散配合药物穴位注射相较于单纯柴胡疏肝散在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上效果显著, 这可能是采用药物穴位注射的方法, 不仅可以通过药物调理患者的心脏神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而且可以通过穴位注射的方式改善脏腑功能。
综上所述, 柴胡疏肝散配合药物穴位注射相较于单纯进行柴胡疏肝散在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上效果显著,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柴胡疏肝散配合药物穴位注射在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52例) 和对照组 (44例) 。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 对照组单纯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柴胡疏肝散配合药物穴位注射相较于单纯进行柴胡疏肝散在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上效果显著,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穴位注射,胃肠神经官能症
参考文献
[1]金喜亮.柴胡疏肝散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35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 7 (9) :565.
[2]王玲华.穴位按摩联合大承气汤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合并胃肠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浙江大学, 2014.
[3]李琳.健脾疏肝穴贴配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4]郑小利.香砂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
胃肠神经官能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3年1月 -2012年5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61例GEP-NEN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34例,年龄介于30~75岁,平均年龄50.2岁。
1.2 观察项目
总结分析GEP-NEN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治疗及预后,重新整理分析病理资料,并按2007年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the EuropeanAcademy of Neurology endocrine tumors,ENETS)指南将GEP-NEN分为3级[2,3],见表1。对相应各组病例通过电话回访或查阅病历,了解目前其生存状态,探讨疾病分级与预后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判断影响GEP-NEN预后多重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条件似然比前进法进行统计,校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最常见于胰腺,共41例(67.2%),其中功能性NET18例:胰岛素瘤占17例,促胃液素瘤1例,非功能性NET 23例:p-NET 17例,p-NEC 6例。其次为直肠10例(16.4%),胃5例(8.2%),阑尾2例(3.3%),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各1例(各占1.6%);发病部位分布及新旧两种病理学分类对比见表2。
2.2 临床表现
主诉:腹部胀痛24例(39.3%),头晕、意识障碍12例(19.7%),大汗、抽搐7例(11.5%)、体检发现腹部占位病变6例 (9.8%),大便性状 改变6例(9.8%),无痛性黄疸2例(3.3%),乏力2例(3.3%),幻视、皮肤溃烂各1例(各占1.6%)。体格检查:腹部压痛8例(13.1%),扪及包块4例(6.6%),直肠指诊发现肿物4例(6.6%),胫前水肿、肝大并肝区叩痛各2例(各占3.3%),其余41例(67.2%)体检无阳性体征。
2.3 血清学检查
本组病例均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其中CA199升高5例(8.2%),CA125升高3例(4.9%),两者同时升高4例(6.6%),CEA升高2例(3.3%),AFP升高1例(1.6%),其余46例(75.4%)结果正常。功能性NET血清学检查中,C肽、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激素均升高有18例(29.5%)。
2.4 病理结果
4种GEP-NEN病理形态如图1所示。免疫组化方面,GEP-NEN非特异性标记物主要有嗜铬蛋白A(chromogranin A,Cg 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ki67。CgA、NSE、Syn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浆,而ki67阳性信号则定位于细胞核,如图2所示。本组病例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如下:Syn阳性54例(88.5%),CgA阳性50例(82.0%),ki67阳性43例(70.5%),NSE阳性35例 (57.4%),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阳性34例(55.7%),CD56阳性13例(21.3%),CD34阳性7例(11.5%),CK8/18阳性6例(9.8%),胰高血糖素阳性5例(8.1%)。
2.5 影像学检查
本组病例各检查方法在消化道器官中检出阳性例数详见表3。胃神经内分泌癌 (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3)的PET-CT图像如图3;胰岛素瘤的超声内镜结果如图4。
注:“/”表示未作该检查
2.6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单纯手术治疗39例,手术 + 综合治疗16例,非手术治疗6例:仅行肿物内镜活检术或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后作化疗或 / 和生物治疗。化疗方案根据分化情况选用链脲霉素 + 多柔比星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相应各级NEN治疗方法统计如表4。
2.7 术后并发症
出现并发症10例:并发重症胰腺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术后2周死亡;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死亡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胰肠吻合口瘘死亡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1例行保守治疗治愈,1例行胃空肠吻合术);胰岛细胞瘤切除术后大出血1例(再行胰体尾切除术);切口感染3例(经清创换药后治愈);切口疝1例(建议手术修补)。
A:胰腺神经内分泌瘤(NET,G1),细胞形态较一致,分布均匀,胞质较丰富,肿瘤细胞排列成梁索状,分化程度高,核外形规则,大小一致,核分裂少见;B: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G2(NET,G2),癌细胞形态不一,大小不等,胞质中等量,核分裂易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C:胰腺神经内分泌癌(G3):瘤细胞可排列成器官状、巢状、小梁状、菊团状或栅栏状,提示肿瘤内分泌化,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胞质丰富,核空泡化明显,核仁突出,常见局部坏死,免疫组化 Cg A、Syn 阳性。D:胰腺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既有腺癌成分,也有神经内分泌癌成分,每组成分至少占 30%。
A:箭头所指处为定位于胞浆的 Cg A+++;B:箭头所指处为定位于胞浆的 NSE+++;C:箭头所指处为定位于胞浆的 Syn+++;D:箭头所指处为定位于细胞核的 ki67+70%(+)
蓝色箭头所指处见胃窦小弯侧胃壁不均匀增厚,局部见不规则肿物影,见团块状异常 FDG 浓聚,最大 SUV 值约 18.5,约 5.2 cm×4.5 cm×4.6 cm,增强扫描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红色箭头所指处见胃小弯侧可见一异常 FDG 浓聚肿大淋巴结,约 1.5 cm×0.8 cm,最大SUV 值 2.8,增强明显强化。
体积较小的胰岛素瘤在超声内镜中表现为均质、近圆形、边界清楚、低回声占位。
注:覮 本组 G3级病例随访期内暂无一例生存 2 年以上
2.8 预后
本组病例46例获得随访,失访15例。46例中健在34例,死亡12例,中位生存期(20.0±9.3)个月,平均生存期24.3个月。病理分级及所对应生存状况比较(见表5)。对核分裂数、ki67指数、肿瘤直径3个病理资料与生存时间进行Cox回归分析(见表6),显示核分裂数和ki67指数与预后有关,(P1=0.039<0.05,P2=0.007<0.05),肿瘤大小与预后无关(P3=0.399)。生存曲线见图5。
3 讨论
3.1 命名与分类
19世纪病理学家FEYRTER把位于肠黏膜嗜银细胞(又称Kulchitsky细胞)或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s,EC)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后来PEARSE发现它们具有摄取胺前体和脱羟基功能,而且有相同的生化和免疫染色特点,称之为APUD (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所形成的肿瘤称为APUD瘤,既往称之为“类癌”[4]。现在为避免与不同术语之间的混淆,则将胃肠道这类肿瘤统称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2000年修订的WHO分类中,将GEP-NEN分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及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3种[5];2010年WHO采纳了2007年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的观点,采用“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泛指所有源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而将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改称为神经内分泌瘤,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命名为神经内分泌癌。具体为:1神经内分泌瘤 (neuroendocrine tumor,NET);2神经内分泌癌(neruoendocrine carcinoma,NEC),包括大细胞NEC和小细胞NEC;3混合性腺神经内分 泌癌 (mixed adenoendoerinecarcinoma,MANEC);4增生性和肿瘤前病变[6]。2007年ENETS指南同时按照核分裂数和ki-67指数将NEN分为神经内分泌瘤1级(G1)、神经内分泌瘤2级(G2)、神经内分泌癌(G3),共3级。虽然2000年WHO分类与2007年ENETS分级都分为3等级,但并非一一对应,毕竟两者分类依据并不完全一致。
3.2 原发部位分布
GEP-NEN广泛分布于多个脏器。本组病例发病率依次为:胰腺(67.2%)、直肠(16.4%)、胃(8.2%)和阑尾(3.3%),以及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各占1.6%),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的目前亚洲首个按最 新组织病 理学分类 、大样本 研究—GEP-NEN临床特点与预后关系,所得出的发病部位分布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为:胰腺(34.8%)、直肠(20.2%)、胃(14%)、十二指肠(7.3%)、原发部位不明(6.7%)][7]。但巴西学者BRUNA ESTROZI[8]研究总结773例GEP-NEN的发病部位排序明显与上述不一致:小肠(44.7%)、直肠(19.6%)、阑尾(16.7%)、结肠(10.6%)、胃(7.2%),说明该疾病原发部位发病率在全球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可能与人种有关。
3.3 临床表现
根据有无特征性的内分泌紊乱症状可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划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大类。其分泌物能引起某些特定的临床表现者为功能性NEN,包括分泌5- 羟色胺产生类癌综合征的类癌、分泌胃泌素产生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的促胃液素瘤、分泌胰岛素产生低血糖综合征的胰岛素瘤等;而分泌物尽管在体内血、尿中浓度升高,但不表现出特定的症状或综合征者为非功能性NEN。功能性NEN的临床表现往往以激素分泌过多而产生的症状为主,故其临床表现千差万别;临床上非功能性NEN约占GEP-NEN 83.7%[6],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难以发现,多因肿瘤所致的继发表现(如局部压迫症状)而被发现,故容易造成延误诊治。在本组病例中,大部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如主诉腹痛占全部病例39.3%,体查无阳性体征者占67.0%,导致早期诊断困难,绝大部分非功能性NEN为剖腹探查发现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
3.4 辅助检查
对临床表现疑似功能性NEN病例,可以通过测定体内相关激素水平而寻找诊断线索。本组17例胰岛素瘤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6 IU/ml者14例(82%),胰岛素释放指数 >0.3者12例(71%);1例促胃液素瘤患者血清胃泌素371 pg/ml,1例胰高血糖素瘤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 >800 mu/L,均有很好的提示意义。但这些指标阴性也不能排除功能性NEN的可能。41例胰腺NEN患者中CA199升高者仅5例 ,20例胃肠NEN病例C EA阳性率只有30.0%,提示在GEP-NEN中常规肿瘤标志物测定并无特异性 。血Cg A是目前公 认最有价 值的GEP-NEN共同肿瘤标志物,除了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外,还可作为治疗效果评价指标,故血清Cg A检测正受到广泛的重视及应用。另有研究表明,尿液中5HIAA的检测已经成为诊断神经内分泌瘤过量生成5- 羟色胺的主要方法,也可以用于判断中肠神经内分泌瘤是否转移[9]。影像学检查是诊断GEP-NEN非常重要手段。较有价值的检查有以下几种:内窥镜、超声和传统影像学检查(CT和MRI)和核功能成像(SRS和PET)。没有哪一种检查手段可以很好地兼顾敏感度与准确度,运用何种影像学检查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对实质性脏器多选用阳性检出率较高的B超和CT,但对于空腔脏器,则多选用内窥镜检查。对于体积较小的功能性NEN,CT和MRI等传统影像学检查可能阴性,但内镜超声(EUS)往往有阳性发现。EUS尤其适用于检出直径<1.0 cm肿瘤或其他微小转移瘤。GEP-NEN在EUS下表现为均质、近圆形、低回声占位,其边界清楚、周围血流丰富[7]。本组6例临床疑似胰岛素瘤,术前行EUS检查,发现病灶5例,且在随后手术中得以证实,准确率达83.4%。另外,核素显像在诊断和治疗GEP-NEN方面亦具有不少优势,比如可以明确肿瘤分期、识别隐匿性原发灶、筛查需治疗者、监测高危患者,其诊断敏感度在胰岛素瘤达到50.0%~60.0%,在促胃液素瘤和胰高血糖素瘤则达到75.0%~100.0%[10]。
3.5病理学
GEP-NEN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目前认为,所有NEN均具恶性潜能。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依据,仍在于其组织病理学的分化程度、增殖活性以及肿瘤部位、大小、浸润程度、有无远处转移等指标。本组病例根据镜下特点诊断分类为:NET G1占54.1%(33/61),NET G2占27.9%(17/61),NEC G3和MANEC占18.1%(11/61)。免疫组化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本组数据显示Cg A及Syn较敏感,阳性率均超过85.0%,Syn只在分泌颗粒表达,用于识别分泌颗粒较少的NEN和低分化NEN,其局限性是不仅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故特异性不及Cg A。同时Cg A水平与肿瘤负荷、复发和转移相关,可作为监测预后及复发的敏感指标,研究表明,治疗后Cg A早期缓解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11],如若迅速增高,则预后较差[12]。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其功能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阳性结果代表癌细胞增殖活跃。在本组病例资料中,多重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i67阳性指数与生存期呈负相关。
3.6 治疗
3.6.1手术治疗GEP-NEN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根治性手术。术前应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包括改善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对于存在消化道梗阻的患者术前可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胰腺NEN患者,术前必须治疗由于激素分泌过多而导致的症状。笔者的经验是对于胃泌素瘤,应用组胺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对胰岛素瘤患者应用长效奥曲肽控制低血糖症状,对胰高血糖素瘤、VIP瘤联合应用长效奥曲肽及干扰素效果更好,而且术后继续应用可明显降低胰瘘及其他并发症。手术治疗原则是对于能够接受手术患者应切除至少90.0%肿瘤以控制症状;在出现远处转移的病例,如果可能也应将原发病灶切除,术后再行综合治疗。无法根治切除肿瘤的晚期NEN患者,治疗原则是根据肿瘤侵犯范围和临床症状,积极行手术减瘤或消化道转流等姑息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及为内科治疗创造条件,而不应消极等待。对于出现肝脏转移且不能切除的转移灶病例可采取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和生长抑素治疗、靶向治疗等,国内有医疗单位对晚期肝转移性NEC行肝移植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的个案报道,为晚期肝脏转移性NEC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各部位NEN手术切除原则,强调除应严格遵循国际NEN协会制定的治疗共识,尽量做到规范化手术。值得指出的是,胰腺NEN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本组病例中有一位31岁女性患者,因长期低血糖症状在当地医院得不到确诊,后转至中山二院并最终确诊为胰岛素瘤,虽行胰岛素瘤切除术,但因长期低血糖导致脑缺氧,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最终死亡,经验教训值得汲取。本组其余16例胰岛素瘤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或得到控制。
3.6.2非手术治疗大多数GEP-NEN诊断时已属晚期,出现远处转移,无法行根治术,非手术治疗对于这类患者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药物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非手术治疗包括化疗、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细胞毒药物对低增殖GEP-NEN疗效有限,但对低分化、高增殖的NEC有较明显的效果。因此,对后者有必要使用细胞毒药物进行化疗。铂类联合依托泊苷方案是分化差NEN标准的一线治疗,其化疗显效率达53.0%~67.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13];本组4例出现远处转移且无法手术的GEP-NEN采用上述方案化疗,3例显效出院,显效率达75.0%。对分化较好的GEP
NEN,由于化疗敏感度较低,通常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是最常用于控制GEP-NEN症状的。由于超过90.0%NEN表达生长抑素受体,而生长抑素类似物能作用于生长抑素受体,从而抑制激素、生物活性胺类和多肽分泌过多[14]。长效奥曲肽是该类代表药物,可降低74.0%~89.0%类癌综合征患者至少50.0%的重度腹泻、皮肤潮红症状[15]。德国PROMID研究还表明长效奥曲肽具有抗肿瘤效应[16]。针对在NE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条通路激活或放大而形成潜在的治疗靶点,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和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依维莫司是靶向治疗药物的代表。由于国内尚未大规模临床应用,缺乏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故所能提供经验有限。
3.7 预后
GEP-NEN被认为是一类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在标准化治疗干预下,恶性潜能高低直接决定预后。功能性高分化NEN,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大于90.0%[17]。在所有GEP-NEN中,胰腺功能性NEN手术治疗效果最好,95.0%以上的胰岛素瘤患者单纯行肿物切除术可获得痊愈;即使为恶性胰岛素瘤,切除的效果及预后亦显著好于胰腺癌。本组17例胰腺功能性NEN(G1级)经手术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94.2%,2年生存率为82.4%,手术效果显著。无功能性NEN由于诊断较晚,约60.0%~95.0%病例诊断时已发生转移,即使通过积极治疗,这部分病例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预后欠佳;小细胞NEN预后最差,诊断 / 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仅为8.5个月。本组统计数据显示,胰腺NEN2年生存率G1级为82.4%,G2级为55.6%,G3为0.0%,中位生存期(20.0±9.3)个月,平均生存期24.3个月,与上述引用数据基本吻合;统计数据显示增殖指标ki67阳性指数 、核分裂 数为影响GEP-NEN预后因素,表明ki67阳性率低、核分裂数低病例转移率亦较低,预后较好;反之,肿瘤增殖程度越高(分级越高),预后越差;胰腺NEN预后要比同级胃肠NET差,可能与胰腺NEN较易出现肿瘤转移有关。有研究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远处转移、淋巴结及血管是否侵犯、癌栓形成与否亦为判断预后因素之一[18]。由于GEP-NEN种类繁多,异质性明显,生物学行为复杂,且目前临床病例较少,缺乏大样本分析及前瞻性研究,故预后因素尚待进一步总结分析。
综上所述,GEP-NEN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高度异质性和复杂生物学行为的特殊类型消化道肿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预后与病理学分类和临床分级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功能性NEN预后的关键;采取以手术为主、化疗及生物学靶向治疗为辅的综合疗法能显著改善非功能性NEN预后。对GEP-NEN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级,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2003年1月-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61例GEP-NEN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WHO分类依据重新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病理学因素。结果 61例GEP-NEN中,发病部位位于胰腺41例(67.2%),直肠10例(16.4%),胃5例(8.2%),阑尾2例(3.3%),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各1例(各占1.6%);临床分级:G1级34例(55.7%),G2级16例(26.2%),G3级11例(18%)。胰腺NEN G1、G2和G3相应1年生存率为94.2%、66.7%和25.0%,相应2年生存率为82.4%、55.6%和0.0%;胃肠NEN G1、G2和G3相应1年生存率为100.0%、66.7%和50.0%,相应2年生存率为100.0%(G1级)和66.7%(G2级),G3级无法统计。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核分裂数、ki-67指数为影响GEP-NEN预后的病理因素(P1=0.039<0.05,P2=0.007<0.05)。该组病例中位生存期20个月,平均生存期24.3个月。结论 GEP-NEN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预后与病理学分类及临床分级有关;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其预后。
胃肠神经官能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拟行胃及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 年龄45~72岁, 随机分成对照组及SGB组, 各20例。对照组女6例, 男14例, 平均年龄 (64.3±5.4) 岁, 平均体重 (64.3±7.4) kg;SGB组女5例, 男15例, 平均年龄 (63.8±7.6) 岁, 平均体重 (66.2±6.9) 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排除精神疾病、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 肌内注射;安定10 mg, 口服。入室后开放静脉, 监护心电、血压及脉搏氧饱和度。两组患者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阿曲库胺0.1 mg/kg。麻醉维持采用吸入1.5%~3.0%七氟烷, 同时丙泊酚4 mg/ (kg·h) 维持镇静, 间断给予阿曲库胺。术毕清醒后拔管。术后镇痛采用PCA静脉镇痛, 镇痛药物为芬太尼15μg/kg, 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到200 ml。手术结束后接PCA镇痛泵, 负荷剂量8 ml, 泵注速度3 ml/h, Bolus剂量3 ml, 锁定时间15 min, 两组术后镇痛时间为48 h。
SGB组在气管插管前行右侧的SGB, 采用气管旁阻滞的方法:患者取仰卧肩下垫枕。常规皮肤消毒, 术者位于左侧, 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 (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第六颈椎横突, 一般的患者用食指尖可触及第六颈椎横突) 处用7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 穿刺2~3 cm触到骨质, 表明针尖已经到达第六颈椎横突的前外侧, 退针少许 (0.2~0.4 mm) , 回吸无血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8 ml。穿刺时不需寻找异感, 阻滞成功的标志为阻滞侧出现霍纳氏综合症表现。对照组直接接受全麻, 麻醉前不增加其他的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1.3.1 肠鸣音恢复时间
术后每隔6 h听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腹部1次, 每次1 min, 当听到两个区肠蠕动3次以上定为肠鸣音恢复, 并记录其最早恢复的时间。
1.3.2 肛门排气时间
告诉患者记住肛门最早排气的时间并记录。
1.3.3 腹胀的发生率
记录每组患者腹胀的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SGB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 (18.1±6.8) h, 第一次排气时间 (55.3±13.7) h, 明显早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5%, 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SGB组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min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12~24 h肠蠕动完全消失,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 一般在术后72 h左右整个肠道基本恢复正常。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延长原因众多, 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的暴露、牵拉刺激、胃肠道麻痹积气、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术后卧床活动量减少、营养物质缺乏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
有关改善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的方法较多, 目前主要有早期下床功能锻炼、腹部按摩、理疗、药物促进胃肠蠕动等[1,2,3]。其中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优于常规的功能锻炼, 而早期功能锻炼患者可能会比较痛苦。按摩的方法需要较长时间, 而且比较麻烦, 药物治疗有时效果不佳。
胃肠肿瘤的手术, 由于切口大,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手术创伤往往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的兴奋, 导致循环障碍及组织缺血缺氧, 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等一系列的紊乱症状[8]。过度应激以及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会影响胃肠道等器官的功能, 可能是影响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星状神经节阻滞主要产生外周和中枢两种作用。阻滞分布区的交感神经, 是它的外周作用;其中枢作用, 即通过调节丘脑的功能, 发挥其改善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的功能[9]。应激反应大多数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引起末梢血管收缩, 导致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星状神经节阻滞颈交感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兴奋传导, 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10], 将处于病理亢奋状态的交感活动调节到正常水平并维持其稳定。并调节全身的免疫和内分泌系统使机体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11,12]。研究报道: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及炎症反应[13,14,15,16]。本研究中星状神经节阻滞明显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 降低腹胀的发生率,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机体的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由于左侧的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减轻左心室的舒张和收缩功能, 加重心肌损伤, 而右侧的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梗有治疗作用[17,18]。因此本研究采用右侧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胃肠神经官能症 篇5
1 临床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选择本院156例被诊断患有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 女80例;年龄28~80岁, 平均年龄为 (43±3.3) 岁。随机分成观察组 (78例) 和对照组 (78例) 。其中观察组男36例, 女42例;年龄28~77岁, 平均年龄为 (42±2.3) 岁。对照组男40例, 女38例;年龄在30~80岁, 平均年龄为 (43±2.2)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注射长效奥曲肽, 每4周1次, 开始每次注射20mg、到第4周后, 每周注射30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健脑补肾丸, 每日两次, 每次15粒 (2g) 。因长效奥曲肽的成分是微球蛋白, 颗粒比较大, 易阻塞针头, 易发生胃肠道反应和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故治疗时应作好注射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3,4,5]。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评定疗效, 比较两组肿瘤直径长度和满意度。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优:
患者临床表征明显改善, 且肝肾不良反应少;良:患者临床表征稍微改善, 有轻微的肝肾不良反应;差:患者临床表征没有改善, 有严重的肝肾不良反应[6]。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下同)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直径长度比较
见表2。
3.4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见表3。
见表2。
4 讨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经常与该病的原发部位分泌的肽类物质及激素有关, 表现为相应的综合征, 比如类癌综合征、卓-艾综合征等[7,8]。但大多数的胃肠道内神经分泌肿瘤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因此在早期很难发现, 平均的诊断时间达到了3~5年, 使得肿瘤细胞转移的几率扩大。现在最直接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患者是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 因此采用非手术治疗[9]。奥曲肽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生长抑制素类似物, 长效奥曲肽是非手术治疗中的一种常用办法, 但是注射这种药物对患者肝肾功能会有影响[10], 故本文对使用长效奥曲肽的基础上联合了健脑补肾药与只使用长效奥曲肽的疗效进行比较。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疗效及肿瘤直径小于1cm的占比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P<0.05) , 充分说明长效奥曲肽与健脑补肾药的联用, 不仅大大减少了长效奥曲肽对肝肾的不良影响, 也使得长效奥曲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有了更好的发挥。奥曲肽本身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的能力, 但长期注射会影响患者的脏腑功能, 具有一定危害性。健脑补肾药是由龙骨、牡蛎、人参、鹿茸、狗鞭、肉桂、杜仲、当归、远志、酸枣仁、金樱子25味种中药材制成的, 具有健脑补肾、益气健脾、安神定志, 除此之外它还有使患者镇静、抗疲劳, 提高免疫力的功效[11], 可以缓解由奥曲肽带来的负面影响。两者的联合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12]。而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疗效结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也证明了两者联用具有更好的运用前景[12]。另外长效奥曲肽的成分是微球蛋白, 颗粒大, 属于悬浮液, 而且注射长效奥曲肽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 包括腹泻、腹痉挛痛, 胃肠胀气等。若不正确对待, 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也会让医院的名誉受损, 此时正确良好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 护理人员特别注意注射过程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让患者能够更配合治疗、适应治疗。
综上所述, 长效奥曲肽联合健脑补肾药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比单单使用长效奥曲肽更好, 有效阻止了肿瘤的直径增长, 且患者满意度高, 安全性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日晶.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 :88.
[2]温静, 卢忠生, 杨竞, 等.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经内镜下治疗切缘残留的相关因素分析.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 14 (2) :11.
[3]唐冰, 雷春梅, 胡承光.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4, 12 (4) :14.
[4]A, Pavlovic Markovic T, Rsch T, Alempijevic M, et al.Endoscopic ultrasound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uodenal lesions..Ultraschall in der Medizin, 2012, 33 (7) :E210.
[5]Selvinaz, Ozkara Fugen, Aker Atakan, et al.Re evaluation of cases with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between2004 and 2012 according to the 2010 criteria..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3, 60 (127) :1665.
[6]叶郁红, 张声, 王行富, 等.90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重新诊断评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41 (4) :440.
[7]梁锐, 王志强, 陈天星, 等.35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医学前沿, 2013, 3 (10) :27.
[8]吴立新.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诊治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5 (15) :79.
[9]唐冰, 雷春梅, 胡承光.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4) :8.
[10]陈炎, 陈亚蓓, 陶荣芳.《ESMO2012版临床实践指南:鼻咽癌,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解读.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16) :40.
[11]文建.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分子治疗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 (20)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