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管

2024-10-12

胃肠减压管(精选12篇)

胃肠减压管 篇1

胃肠减压术是普外科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 胃肠减压的目的在于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原理, 通过胃管吸出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 降低胃肠道压力, 减轻腹胀, 减轻吻合口张力, 防止发生吻合口漏, 利于缝合口的愈合。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 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据临床观察, 胃管插入的长度能直接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 传统插入长度约45~55cm[1], 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将胃管长度增加10~13cm, 达到55~68cm,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对60例胃肠减压置管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男46例, 女14例, 年龄26~67岁。食管癌7例, 胃穿孔12例, 肠梗阻37例, 急性胰腺炎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统一用扬州桂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规格为16~18号胃管, 弹性适中的胃管, 有3个侧孔, 顶端致第一个侧孔约0.5cm至第三个侧孔约9cm。

1.2 方法

(1) 对照组:按传统插管法, 测量方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 长度约45~55cm。 (2) 观察组:测量方法采用发际到脐的距离来确定, 此体表标志简单, 长度为55~68cm, 约增加10~13cm。 (3) 胃液于每日8Am用同一量筒测量, 记录单位为m L, 胃液量每日>300m L无腹痛腹胀。

2 结果

2.1 术中发现

对照组插管见胃管顶端仅至胃贲门或胃体部, 而观察组胃管顶端可达胃窦部, 全部侧孔均在胃内。

2.2 两组插管长度与效果比较表

见表1。

3 讨论

有效的胃肠减压将胃内的气体、液体引出, 减轻胃内压力, 减轻腹胀。若胃管插入的侧孔达不到胃内, 势必影响引流的效果。人体解剖学显示食管长度为25~30cm, 咽部长度为12cm, 鼻咽部长度为8cm, 总长度为45~50cm[2], 采用传统经鼻腔置入胃管45~55cm, 从解剖角度分析, 此时胃管顶端仅达胃内, 而胃管远端侧孔距顶端约9cm, 胃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 有侧孔在胃贲门外食管内, 胃肠减压时不能将胃内的液体充分吸引出来, 影响引流的效果。有文献报道, 要证明使胃管侧孔完全到达胃内, 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 置入胃管长度必须在55cm以上[3]。普外科术后患者一般采用半卧位, 胃内潴留液首先积聚于胃体低位, 因术后肠蠕动未完全恢复。若按照传统胃管置入长度45~55cm置管, 胃管顶端仅至胃贲门或胃体部, 形成的负压小, 达不到有效胃肠减压的效果, 易引起胃扩张, 增加吻合口张力, 影响缝合口的愈合。观察组将胃管长度增加10~13cm, 胃管的顶端可达胃窦部, 胃管侧孔全部在胃内, 患者无论采取任何体位均能引流通畅[4], 使肠内的液体气体容易逆流入胃而排出体外, 既能达到置管要求又不出现打折现象。胃肠蠕动恢复快, 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之, 胃管插入长度因人而异, 但也不是插入越长引流效果越好, 插入过长, 使之在胃内打折变曲, 影响减压效果。插管前要了解病史, 如是否做过钡餐透视、有无胃大部切除史, 以便确定胃管插入深度, 使患者尽快减轻痛苦, 达到满意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胃管长度对胃肠减压的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肠减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插管长度为45-55cm, 观察组插管长度为55-68cm。比较两组患者腹胀及引流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引流量多, 患者腹胀减轻及患者恢复快, 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 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通畅, 患者腹胀明显减轻, 能尽快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胃管长度,胃肠减压,康复

参考文献

[1]甘兰君.基础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237.

[2]陈咨夔.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16-118.

[3]朱月玲.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44-45.

[4]赵娜俐.自制带芯胃管用于昏迷病人鼻饲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3) :38.

胃肠减压管 篇2

一 定义: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二 适应症:

1用于术前准备: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术中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膨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预防全身麻醉时并发吸入性肺炎;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术前留置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温生理盐水洗胃,连续3天,直到洗出液澄清,以减轻胃粘膜水肿;术后应用有利于腹部手术切口及胃肠吻合口的愈合。

2用于治疗作用: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从而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运;也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时经胃肠减压管灌注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禁食和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一般为2~3周,通过胃肠减压可减少胰泌素和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分泌,减少胰腺外分泌,并减轻胃潴留和腹胀;胃肠减压也是治疗急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减少胃肠液积聚,减少消化液自穿孔部位漏出,减轻腹胀,改善胃肠道供血,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亦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安全;胃肠减压还可用于急性胃扩张、胃出血、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及腹部大、中型手术,尤其是作消化道吻合术者,可减轻胃肠道的张力,防止胃过度膨胀,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3作为给药方式:在许多急腹症的非手术治疗或观察过程中,可通过胃肠减压管向胃肠道灌注中药;同时在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促进胃肠排空,有利于内服药物的输注吸收。

三 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

(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

(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7)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四 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1)保持胃管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多到病人床前看一看。有时胃管已经脱出很大一截,病人及家属一般都注意不到,可见及时巡视病房是相当重要的。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可用注射器抽吸。若有阻塞,应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通畅。如胃管前端小孔贴在胃壁上,可稍微转动胃管或上下提拉胃管并冲洗。如果是由于病人呕吐将胃管退至食管或折于口咽部,则应重新放置。胃肠减压器的放置应低于胃,这样才有助于液体引流。

(2)观察引流液:引流液如果超过负压吸引器体积的2/3时应及时倾倒,以免影响引流效果。倾倒时应注意闭合胃管接口端,以免空气进入胃内导致腹胀。要随时注意观察引流液色、量的变化,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适当活动:病人活动的标准是下床或坐起不出虚汗,心率无明显增加,面色无改变。当病人活动或出汗引起胶布固定不牢时应及时观察胃管是否向外滑出或自行脱出,并更换胶布。

(4)做好基础护理:持续胃肠减压、禁食禁水会使患者咽部出现干痛不适,为此,应做口腔护理2~3次/d,或漱口4~5次/d,并采用无菌生理盐水40ml雾化吸入(根据医嘱,特殊病人如老年人、呼吸道易感染者可加入抗生素,以防呼吸道感染)2次/d。这样就可以湿润咽喉部,减少胃管对咽喉壁的刺激,减轻不适。夏天由于鼻翼两侧分泌油渍较多,皮肤长时间粘贴胶布又红又痒,所以,每班应更换胶布1次,更换时用湿手巾轻轻擦拭鼻部,避开上次胶布所粘贴部位,以利于皮肤的恢复。

(5)心理护理:在巡视病房或交接班时,病人总会问什么时间能拔除胃管、什么时间能吃点东西等一系列问题,应耐心向病人解释胃肠减压治疗原理及病情,不失时机地用成功范例来消除其负性情绪,配合医生的治疗。应运用体贴、安慰、治疗性语言疏通病人的思想,如听音乐、允许家属探视、给予安慰,这样来分解病人的焦虑心理,减轻不适。

(6)拔管指征:拔除胃管的指征是肠鸣音恢复,有肛门排气或排便。有时,拔管前可先夹管24h,如果没有恶心、呕吐、腹胀,可考虑拔管。五 注意事项

应用前应了解病人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严重的食道静脉曲张、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发生损伤。

(1)插管时应注意胃管插入的长度是否适宜,插入过长胃管在胃内盘曲,过短不能接触胃内液体,均会影响减压效果。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 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为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要使导管侧孔完全达到胃内,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插管深度必须在55 cm以上。对以往插管回顾,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虽证明胃管在胃内,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患者出现腹胀,胃蠕动恢复慢,使置管时间延长。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达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效果明显。测量方法可由传统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长度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为55~68 cm,术中观察胃管顶端正好在胃窦部,侧孔全部在胃内,有利于引流。作肠内减压时,若估计长度已达肠腔,但未抽出肠液时,可将减压管插至胃的长度再细心缓慢插入,动作轻柔,直至成功。食道癌手术日晨常规置胃管时,通过梗阻部位困难时不能强行插入,以免食管穿孔。可将胃管置于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置于胃中。

(2)胃肠减压期间,病人应停止饮食和口服药物,若需从胃管内注入药物,应夹管0.5~2h,以免注入药物被吸出。中药应浓煎,每次100ml左右,防止量过多引起呕吐、误吸。

(3)要随时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持续有效的负压,经常挤压胃管,勿使管腔堵塞,胃管不通畅时,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并及时回抽,避免胃扩张增加吻合张力而并发吻合瘘。胃管脱出后应严密观察病情,不应再盲目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

(4)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避免受压、扭曲,留有一定的长管,以免翻身或活动时胃管脱出。负压引流器应低于头部。

(5)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量,并正确记录,如引流出胃肠液过多应注意有无体液不足和电解质的平衡,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一般胃肠术后6~12h内可由胃管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样液体,以后引流液颜色将逐渐变浅。若引流出大量鲜血,病人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等,应警惕有吻合口出血。对肠梗阻病人,密切观察腹胀等症状有无好转,若引流出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对有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出现有鲜血引出时,应立即停止吸引并积极处理出血。胃肠减压的同时,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6)每日给予雾化吸入和插管鼻腔滴石腊油,以帮助痰液咳出和减少胃管对鼻粘膜的刺激,减轻病人咽喉部疼痛。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胃肠减压 篇3

【中图分类号】R47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31-01

1 临床资料

我院外科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公进行胃肠减压术52例,其中肠梗阻27例,胃癌、食管癌12例,上消化道穿孔7例,其他5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13~78岁,一次插管成功率94%。置管期间,中途脱出2例,自行拔管1例。

2 胃肠减压的操作及护理

2.1 心理护理

胃肠减压属患者较难耐受的治疗措施,患者精神压力大,所以我们咋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做好心理疏导,耐心解释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正确对待胃肠减压,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2.2 胃管的选择

胃管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胃肠减压的效果。我们选用江苏扬州生产的无菌硅胶胃管。插管前询问患者进食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体格、所患疾病选择不同型号的胃管。如饱食后胃穿孔、肠梗阻、消化出血的患者,我们选用20号胃管,少数用18号;已行禁食或胃肠道准备的手术患者选用18号胃管;儿童用16号或14号胃管。

2.3 留置胃管

插管前必须用注射器打气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前端。插管时操作人员手法要正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患者恶心、呕吐厉害,应暂停插管,休息片刻,嘱做深呼吸,个别对刺激高度敏感的患者,可先在咽喉部喷洒1%丁卡因,降低其敏感性,然后再插管。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如果按教材上描述成人一般插胃管长度为45~55cm,胃肠减压往往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所以我们一般根据患者身高、疾病等因素,再多插入5~10cm。胃肠减压过程中,根据引流情况再做适当调整。插管完毕,用胶布牢固固定于鼻翼上,以防胃管脱出。

2.4 胃肠减压的护理

插管成功后,将胃管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接头连接固定。注意负压引流器有无漏气,调节器否打开。经常检查胃管有无折叠和堵塞,每4h冲洗胃管一次,及时找出引起不通畅的原因,做出正确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胃空肠吻合术后,如果胃管在空肠输入端,放置位置较深,胃管侧孔全部在空肠输入端,胃肠减压不通畅时,我们可向胃管中注入10~20ml无菌盐水,抽吸胃液后,应再注入10~20ml无菌盐水,防止抽吸胃液时,肠粘膜堵住胃管侧孔,妨碍胃液的正常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如持续引流出血性液体,提示有胃肠道出血,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并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及全身情况,防止休克发生。及时倾倒负压引流器内的引流液器内的引流液,防止引流器内液体过多过重拽出胃管。

2.5 基础护理

留置胃管期间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各1次,同时配合雾化吸入,避免口腔感染和肺部并发症。有报道认为胃肠减压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由护士严格指导,适量饮水,能防止口咽感染,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2.6 拔管护理

拔管时遇到阻力不可强行拔管,要先查找原因,防止损伤食管粘膜。拔管后,协助患者清洁鼻腔及面部胶布痕迹,根据医嘱及时指导患者饮食。

3 讨论

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胃肠减压是一项基本操作,且胃肠减压患者较痛苦,所以,护理人员要熟悉局部解剖和操作手法,力争插管顺利,减压通畅。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减压过程中,勤巡视,尤其在夜间,患者睡眠时,易发生意外,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避免不良后果发生。本组2例胃管自行脱出,均发生在夜间,胶布固定不牢,负压引流器放置不当,患者翻身时,胃管脱出。

参考文獻

胃肠减压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腹部外科留置胃管患者9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龄32~82岁,平均(59.8±10.4)岁,疾病种类:肠梗阻54例,大肠癌9例,胃癌8例,胰腺炎8例,胆石症11例。

1.2 方法

1.2.1 分组

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90例胃肠减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从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选取,采用一次性胶乳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组患者从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选取,应用陕西省宝鸡市德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RW型胃管行胃肠减压。规格均为16F或18F。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胃管型号及胃肠减压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操作方法

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和配合情况等。按鼻饲法准备用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清洁鼻孔,石蜡油润滑胃管后插管,当胃管插入15cm时抬高头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然后快速插入,一般为45~55cm[2]。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其依据:将胃管连接注射器抽吸,见有胃液抽出;或用注射器向胃管注入空气,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或将胃管末端置入水中无气体逸出,说明留置胃管成功[3]。然后用胶布固定或线绳经双侧耳后固定胃管[4]。两组置管后患者的管道口腔及鼻腔等护理相同[5]。如有脱出应报告医师,病情允可时才给重新置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首次插管成功率、每次插管时间;管腔通畅度、患者舒适度;胃管引流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两组患者管腔通畅度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食管、胃黏膜刺激充血、胃管脱出、影响呼吸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3.1 两种胃管的区别

DRW型胃管与胶乳胃管不同之处在于:DRW型胃管其管壁薄、管腔相对较大,前端多个侧孔,便于抽吸胃内容物,确保管道通畅;管壁显影、透明,可透视置入部位,便于观察管内情况;管口带管塞,操作简便。而胶乳胃管管径粗、管腔小,刺激性大,前端侧孔少,较容易堵塞;管壁不透明、不能显影、没有刻度;管口无带管塞,操作繁琐。

3.2 DRW型胃管优点

DRW型胃管是由无毒医用高分子材料精制而成,前端钝化,不易损伤食管及胃黏膜。经硅化处理,表面光滑,无异味,有一定的坚韧性,容易顺利插入,不易随食管的逆蠕动而脱出。刻度明显,易于掌握插入深度,避免胃管盘曲在胃内刺激胃黏膜出现炎性反应、溃疡[6]。多用接头可与注射器、吸引器等紧密连接,当胃肠减压器与DRW型胃管连接时,只需将胃肠减压器接头处的胶皮管完全包于胃管接头的外端,使其形成密闭状态,不易脱开[1]。且价格便宜,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

3.3 鼻咽、食管、胃黏膜刺激原因分析

由于胃管的机械刺激,可引起咽喉部肌肉强烈收缩,同时胃管的插入对咽、喉、食管黏膜是外源性刺激,极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使胃管被推至口腔致插管失败[7]。本研究结果证明,应用DRW型胃管作胃肠减压管,上述症状极小。这是由于DRW型胃管表面光滑、无异味,在一定时间内不引起胃管接触部位黏膜明显的病理改变。首次置管成功率高,插管次数少,对鼻咽、食管、胃黏膜损伤程度减轻。

3.4 注意事项

插管前应了解患者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严重的食管曲张、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发生损伤。插管时如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表明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新插入。插管后吸出胃内液体,可避免因麻醉时出现呕吐,致使呕吐物流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7]。插管时应注意胃管插入的长度是否适宜,插入过长胃管在胃内盘曲,过短不能接触胃内液体,均会影响减压效果。有报道: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为55~68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胃肠减压期间,患者应停止饮食和口服药物,若需从胃管内注入药物,应夹管1~2h,以免注入药物被吸出。要随时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持续有效的负压,胃管不通畅时,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并及时回抽,避免胃扩张增加吻合张力而并发吻合瘘。当胃管脱出后应严密观察病情,不应再盲目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对有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出现有鲜血引出时,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吸入性肺炎。有研究报道,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的患者吸入性肺炎所占比例明显降低[8]。拔管时将胃管夹紧或反折,防止管内容液流入气管引起呛咳、误吸,甚至窒息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奇芳,张海东.胃肠减压器与DRW型胃管的巧妙连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0):41.

[2]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文书规范(基础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45.

[3]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

[4]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2-303.

[5]崔焱.基础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258.

[6]于莹,李玉浩,霍巍.硅胶胃管与橡胶胃管应用于鼻饲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08,29(10):808-809.

[7]张剑容,苏冰莲,徐建婷.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进在胃肠肿瘤术前准备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6):643.

胃肠减压操作流程 篇5

报告老师,操作开始,此次操作为,胃肠减压,目的是:为病人留置胃管,持续抽出胃内容物,达到减压。转抄

接到医嘱,转抄医嘱(1床,张三,胃肠减压,禁食),双人核对。三.评估

①准备并检查用物(手电筒)

②进入病房,核对床头牌、病人,自我介绍,解释操作过程,取得病人配合。

③检查病人口鼻腔情况:鼻腔黏膜有无肿胀、炎症,有无鼻息肉及鼻中隔弯曲;鼻腔的通气情况;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

④检查病人的口腔内有无假牙,有的话取下假牙并用清水浸泡。⑤询问病人需要,无需要后离开病房。

*1床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张三,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您可以叫我...,您今天的治疗与护理都是由我为您进行的!由于您疾病的原因,现在根据医嘱要为您进行胃肠减压,您以前有进行过胃肠减压吗?----

*没有是吧?那我为您解释一下,胃肠减压要先插一根胃管,就是将一根细软的管子由鼻腔通过咽喉部,插到胃内,再将外部尾端连接吸引装置,这样可以引出您胃内容物,达到减压的目的,有利于您疾病的恢复,过程可能会有点不适,但我会尽量轻柔,您可以配合我吗?----

*可以是吧,那让我检查一下您的口鼻腔情况(检查略,边检查边汇报),口鼻腔情况完好,张三,我将选择您的右侧鼻腔插胃管,现在需要我协助您上厕所吗?----

*那您还有什么需要吗?---

*好的,那您先休息,床头铃给您放在这,有事您可以按铃呼叫我,我去准备一下东西等会就来为你进行胃肠减压。报告

报告老师,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病人意识清楚,可以配合;病人口鼻腔完好;翻阅病例,病人无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或梗阻,鼻腔、食管近期未动过手术、心肺功能良好(胃肠减压的禁忌症),可以进行操作。准备

(一)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用物:治疗盘内放置换药包(两个治疗碗、一把镊子、纱布数块-大小小大)、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器,弯盘、一次性胃管、一次性50ml注射器,一次性压舌板、一次性橡胶外科手套、治疗巾、棉签、石蜡油、温开水、手电筒、听诊器、胶布、别针、胃管标示、防导管扭曲标示、禁食标志、绳子(病人床尾有巡视卡)评估治疗室环境

治疗室环境宽敞明亮,半小时之内停止打扫,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埃飞扬,操作台面清洁干燥平坦,可以进行操作

依次检查用物(打开无菌包后,一个治疗碗内备温开水,另一个备纱布)无菌包包布丢于污衣袋内,清水小毛巾擦拭治疗台桌面 再次洗手 操作流程

⑴协用物至病房,敲门进入病房,治疗车与床尾成45度角,治疗盘端到床头柜上,拿出弯盘置于床头柜上,备温开水的治疗碗放于治疗盘内。

⑵再次核对床头卡,核对病人,解释操作,病人准备完成后即可进行操作。

⑶摇高床头,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颈部自然伸直。⑷清洗鼻腔,两根棉签 ⑸插胃管

①颌下铺治疗巾

②打开胃肠减压装置,检查性能,备用(放在治疗车上)。③取出50ml注射器并检查性能,后放在有纱布的治疗碗内。

④取出胃管,检查是否光滑、刻度是否清晰,用注射器检查是否通畅; ⑤润滑胃管前段

⑥测量胃管插入长度(自发迹至剑突的距离,或鼻尖经耳垂至剑突的距离,成人一般为45-55cm)

⑦自鼻孔轻轻插入胃管

1、插入咽喉部即10-15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可以帮助胃管顺利进入食管,不能做吞咽动作的病人可用饮少量温开水。

2、患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可暂缓插入,嘱病人深呼吸;若呛咳严重、发绀,则拔出胃管停止插入,待患者平稳后再进行。

3、为昏迷病人插管时,可先协助病人去枕、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约15cm时,再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再缓慢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

⑧胃管插至预定的长度,检查口腔内有无胃管盘出,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

方法有三种:⒈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内,无气泡溢出。⒉用注射器抽吸,抽出胃液⒊向管内注入10ml空气,用听诊器在左上腹听到气过水声 ⑨固定胃管(双从固定:鼻翼、耳垂)

⑹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调整负压装置,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于床旁,用别针固定在病人衣服上。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重点知识

1.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胆汁、血液,无食物残渣,约1.2-1.5L/d。

①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粘液所致;

②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粘膜所致; ③红色:胃内出血;

④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⑤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⑥黄色、黄绿色:胆汁反流;

⑦量多:胃肠梗阻。

2.3M胶布更换时间:每日更换,如有脱落、潮湿、油腻则及时更换;

3.引流不畅的原因:胃管折叠、堵塞、置入过深或过浅、头部附在胃壁上;胃肠减压负压小或无负压。

4.胃肠减压更换时间:引流装置每日更换,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更换;胃管根据厂家的说明书的说明定时更换。

5.胃肠减压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

6.引流物倾倒方法:将吸引器与管道分离,反折管道用纱布包裹,再倾倒。

⑺撤去治疗巾 ⑻再次核对病人

⑼洗手,填写胃管标示并黏贴在胃管尾端;在床头插上防导管扭曲标示、跟换禁食标示;在负压引流器上写上日期;(操作中凡动笔记录前都要洗手)⑽安置病人,取舒适体位,并交代注意事项

*张三,胃肠减压装置我已连接好可以正常引流,现在我跟您讲一下注意事项:引流期间,请不要喝水、进食,口干时可用清水或温盐水漱口,活动时要注意不要使管道弯曲、折叠、受压、滑脱,要使吸引器保持负压状态,这样才可以有效引流。胃肠减压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刷牙漱口,我也会定期为您进行口腔护理的。张三,床头铃我给您放在这儿,有事您可以按铃喊我,我也会经常过来看您的,我先前先去处理用物等会再来看您,谢谢您的配合。

⑾再次洗手,填写巡视卡,离开病房

⑿终末处理,洗手,记录(记录胃管置入的深度,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拔管

(一)接到医嘱,转抄医嘱(1床,张三,停胃肠减压,流质饮食),双人核对

(二)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弯盘、手电筒、治疗碗内备纱布数块、漱口杯、治疗巾、一次性手套、压舌板、流质饮食的标志)

(三)操作

①协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解释操作,取得配合*1床,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张三是吧!今天早上医生查房的时候说您的胃肠功能已经恢复了,所以现在根据医嘱要为您停胃肠减压,拔除胃管,您可以配合我吗?----

*好的,现在我为您拔出胃管,请您放松!②铺治疗巾、颌下放弯盘,取下负压装置置于床头,撕去胶布,带上一次性手套,反折管道,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胃管,嘱病人深呼吸,在病人呼气时拔管,到咽喉部时快速拔出,胃管卷在手套中,迅速将负压装置连同胃管移出病人视线,置于治疗车下层。③协助病人漱口,清洁病人口、鼻、面部,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④用手电筒检查病人的口鼻腔情况。⑤安置病人,健康教育

*张三,现在胃管已经为您拔出,感觉舒服一点了吗?----

*现在由于您刚拔出胃管,等会可以适量的喝一点温开水,如果没有什么不适的话,可以进食清淡的米汤菜汤等流质饮食,以后会根据您的恢复情况情况再逐渐调整饮食。以后您也可以适量做一些运动,这样会增加您的肠蠕动,有利于健康。您还有什么需要吗?----

*没有!好的,那您先休息,床头铃我给您放这,有事您可以按铃呼叫我,我先去处理用物,等会再来看你!谢谢您的配合!

⑥洗手,取下防导管扭曲标志,更换饮食标志,填写巡视卡,离开病房。⑦终末处理 ⑧洗手、记录 八.注意事项

胃肠减压管 篇6

【关键词】急腹症;胃肠减压;护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26-02

留置胃肠减压管是普通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 它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导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1】。外科急腹症患者手术前常需留置胃管,运用胃肠减压措施可降低术后腹胀,减轻吻合口张力,还可通过抽吸胃液,了解吻合口张力,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胃肠减压是否恰当、有效,关系到胃肠功能恢复和由此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78名急腹症患者,其中脾破裂32例,肝破裂3例,肠破裂3例,上消化道穿孔28例,肠梗阻12例。

1.2 方法

1.2.1胃管的选择

建议选择18至20号胃管。硅胶胃管因组织相容性较大,管道透明,管壁柔软,侧孔较大,价格便宜且留置时间长,避免了经常更换胃管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橡胶胃管,在临床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往成年人多采用14至16号胃管,但从长期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用14至16号胃管,常易导致术后病人堵管(特别是急腹症病人术前并未禁食,更易堵管),从而导致反复插管,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易损伤吻合口,造成吻合口漏。而选用18至20号胃管,因管腔更粗,侧孔更大,较易吸出胃内容物,避免了上述现象。

1.2.2胃管留置长度

传统留置胃管的长度是患者前额发迹至剑突,长度约为45-55cm。通过临床观察,此长度在胃贲门或胃体部,有时侧孔还在食管下段内,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 不易吸出胃内容物,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通过改进得出结论:置入长度为前额发迹至剑突,加10至13cm为宜,可达胃窦部,有效进行胃肠减压【2】。

1.2.3胃管的置管法

常规备齐用物,用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端15cm~20cm,一手持纱布托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插入,当胃管通过咽喉部时(14cm~16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当病人吞咽时,将胃管迅速推进,从胃管插入鼻腔至胃内。但采用此法,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至插管失败。所以,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是成功的关键。用饮水同时插胃管法(同上)可分散病人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胃管对咽喉部刺激,通过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食管而不易误入气管,但对消化道穿孔、肠梗阻、不明诊断的腹痛、腹部外伤、昏迷无吞咽反射者禁用。对于清醒敏感者,在插管的同时吞咽20ml~30ml的石蜡油,不仅可产生吞咽动作,使胃管下滑,还可使石蜡油附着于食管和胃粘膜上,减少胃管对粘膜的摩擦和刺激。【3】

1.2.4 胃管的固定

胃管留置是一项基本的护理操作,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采用两条普通的医用布胶带固定于鼻翼及脸颊,但这种方法存在胃管易滑脱、移位、局部皮肤损伤、舒适性差等缺点,临床上常出现胃管非计划性脱出或由于患者不适引起意外拔管的现象,给患者造成诸多不适,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改进后用4cm×1cm胶布,胶布的一端留1cm长贴在鼻翼上,其余3cm平分为左右0.5cm宽,分别从左右两侧螺旋形缠绕胃管固定,此法固定效果好,美观,且在患者雾化时不宜脱开(如果采用胃管缠绕固定,在患者雾化时,因胶布与胃管接触面积小,易致胃管滑脱);将胶布反折成0.2cm宽的胶布条(或取一截绷带搓成细棉绳),在近鼻孔处系住胃管打结,左右分别将胶布条或棉绳条绕过两侧耳廓,系一活结,此法适用于患者面部出汗较多胶布不宜粘贴时固定【4】。

1.2.5 连接管

为了便于与胃管连接,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前端制作了一个连接管,此管腔内径较胃管内径细小,在负压吸引时,尤其是胃内有大块食糜时,很容易堵管,影响吸引效果,需将此连接管取下,能够更好地保证吸引效果。

1.2.6负压吸引

胃管要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负压吸引要避免吸力过大将胃管头端小孔吸于胃粘膜上,影响吸引效果,还可能损伤胃粘膜,应每隔2至3小时将负压吸引器放气一次,调整负压,并通过翻身调整胃管頭端位置。胃管要定时挤压,避免堵塞,及时倾倒负压引流器内的引流液,防止引流器内液体过多过重拽出胃管。

2 结果 78例急腹症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3 总结 通过临床护理中得出:急腹症病人宜选用较粗胃管,置入长度要深,妥善固定并取下吸引器前端连接管,及时倾倒引流液调整负压方可进一步确保吸引效果,减轻病人痛苦,提高胃肠减压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岩,孙春梅,张剑.胃肠减压的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111.

[2] 常秀梅.外科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1,24(3):471-472.

[3] 王淑瑛,阎会琴,陈文. 胃肠减压鼻胃管置入方法的改进[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09):826-827.

胃肠减压管 篇7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行食管癌根治术98例, 其中男68例, 女30例;年龄45~75岁, 中位年龄61岁;术后胃管脱出14例, 其中胃管不慎脱出3例, 固定不牢4例, 感觉不适自行拔出4例, 健康教育不到位1例, 护士责任心不强1例, 拒绝治疗1例。

2 原因分析

2.1 患者不慎脱出胃管

(1) 患者神志不清, 处于浅昏迷或谵妄状态, 术后麻醉初醒状态, 伴切口、引流管口疼痛, 烦躁不安的情况下拔出胃管; (2) 活动时不小心拔出, 特别是术后第2天, 因心电监护、管道引流, 患者被动或主动床上活动时未注意各管道, 导致胃管脱出。

2.2 固定不牢固脱出胃管

(1) 由于胶布长期黏贴, 鼻部的汗渍、油脂浸润, 造成黏贴不牢致胃管脱出; (2) 护士责任心、意识不强, 当发现胶布将要不粘时, 未及时更换, 只是用原胶布按原位重新按压固定; (3) 胃管末端连接负压引流器, 习惯放于患者床旁不加固定, 再加上其内的引流液倾倒不及时, 引流液过多, 当患者不注意或翻身时由于重力作用把胃管脱出[2]。

2.3 感觉不适自行拔出, 脱出胃管

(1) 感觉鼻咽喉部疼痛、刺激性咳嗽, 多因插管时引起鼻黏膜损伤和咽部异物感, 不能忍受将胃管拔出; (2) 剧烈咳嗽至胸部切口疼痛, 不能忍受将胃管拔出, 或剧烈频繁咳嗽时将胃管咯出, 多见于胃管及痰液刺激; (3) 患者频繁恶心、呕吐时将胃管吐出, 由于引流不通畅, 不能起到胃肠减压的作用, 护士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导致患者频繁恶心、呕吐, 将胃管吐出。以外, 男性患者胃管脱出率高于女性, 提示女性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比男性患者好。

2.4 健康教育不到位

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解释胃管的重要性不够详细, 使患者对胃管的目的及意义认识不足, 护士未能指导患者留置胃管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75%的患者对手术后行胃肠减压的目的不是很明确。

2.5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护理人员不能主动巡视, 及时保证有效引流。转科护士或低年资护士缺乏工作经验, 不善于发现胃管脱出潜在倾向并加以预防。个别护士没有意识到胃管脱出的危险性。

2.6 患者拒绝治疗, 拔出胃管

患者对疼痛的预后丧失信心, 悲观绝望将胃管拔出。

3 护理对策

3.1 全面评估患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了解患者的病史、性格及情绪, 患者对手术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配合情况, 术后及时评估患者的意识情况, 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对有拔管危险的患者做好床边交接班并进行妥善处理, 加强床边看护, 经常巡视, 对烦躁不安者, 必要时可进行肢体约束, 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并向家属做好解释, 取得配合。

3.2 疼痛的护理

因为手术范围大, 麻药代谢后患者即可感觉到切口及引流管口疼痛, 给予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疼痛敏感的患者, 可在术前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带止痛泵, 以缓解疼痛[3]。

3.3 妥善固定

(1) 每天用湿毛巾轻轻擦净患者鼻部汗渍、油脂、胶布痕迹, 加强护士责任心, 提高护士固定胃管的意识, 每天更换固定胶布。 (2) 良好的固定方法即可防止脱落, 又可增加患者自行拔出胃管的难度, 我科目前一直采用蝶形胶布固定的方法, 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蝶形胶布固定方法, 具体为用长约7cm, 宽2cm的3M棉质胶布, 将长分成三等份, 将中间等分, 剪去宽两侧的1/3, 上等份剪成圆钝三角形, 下等份呈长方形, 将圆钝三角形贴于患者鼻翼上, 下等份紧紧缠绕胃管, 再用一长约35cm的小棉绳对折在中等份上端的位置打结, 小棉绳两端在患者的额头部重叠用胶布固定, 这样就形成一向上的牵引力可对抗胃肠减压器的重力。 (3) 妥善固定负压器, 卧床时用别针固定在枕头上, 下床活动时固定在患者胸前的衣服上, 同时告诉患者翻身及活动时妥善保护胃管的方法, 防止胃管扭曲、反折、受压, 及时倾倒负压器的引流液, 防止因重力作用造成胃管脱出。

3.4 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1) 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 熟练地掌握置管技巧, 动作轻柔, 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置管期间注意和患者沟通, 询问患者的感受, 提供舒适的护理, 减轻患者的痛苦, 针对胃管留置后引起咽喉干燥, 疼痛不适, 应做好患者的口腔、鼻腔护理, 含漱生理盐水或温开水4~6次/d, 指导患者含西瓜霜润喉片或使用喷雾剂, 口唇干裂时涂少许石蜡油。 (2)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 减轻切口的张力, 减轻疼痛, 按医嘱予雾化吸入, 每天2~3次。 (3) 及时地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每班记录胃管留置长度, 定时挤压胃管, 回抽胃液, 判断是否在胃内, 引流是否通畅等, 如发生管道堵塞, 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用生理盐水冲洗, 调整管道位置, 以免盲目操作引起吻合口瘘、吻合口破裂出血等, 指导如有恶心呕吐等不适, 做深呼吸可缓解症状。

3.5 做好健康教育

为了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 应在插胃管的前、中、后多次宣教, 可在术前1d通过护患交流, 让患者了解疼痛的知识, 留置胃管的重要性, 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应对方法, 告知胃管脱出的严重性, 留置胃管一般时间和促进术后恢复的配合方法。使患者减轻, 甚至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置管后对患者已体验到的痛苦表示理解、同情, 同时对患者的积极配合给予鼓励、表扬。指导患者避免引流管折叠、受压、扭曲, 以免影响引流效果, 指导翻身、漱口及下床活动时动作缓慢, 不要突然变换体位牵拉胃管;如有胶布粘贴不牢固或胃管脱出等情况, 及时通知护士, 给予处理。

3.6 加强护士责任心

要求每班护士交接班时应认真交接胃管留置情况, 主动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 特别是加强午间、夜间巡视, 因为午间、夜间是胃管脱出的高发时间。加强轮转护士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让其善于发现胃管脱出潜在倾向并加以预防, 强烈意识到胃管脱出的危险性, 发现胃管脱出及时报告医师, 并在医师的指导下重新置管。

3.7 做好心理护理

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质及良好的沟通技巧, 耐心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 关心爱护患者, 从言行上促进医患关系的发展, 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增强手术治疗后疾病恢复的信心。

总之, 食管癌手术后胃液潴留致吻合口张力加大或者重新置入胃管均易诱发吻合口瘘的严重并发症, 因此, 严密的监测和到位的护理减少胃肠减压管脱出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胃肠减压管脱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佩华.食管癌根治术后胃管拔除时机的探讨及护理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 2005, 27 (4) :164-165.

[2]张洁, 李宏芳, 柳俊英.胃癌术后胃肠减压管脱出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肿瘤医学2007, 17 (7) :1398-1399.

胃肠减压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胰腺炎患者、肠梗阻患者以及各种需要放置胃管手术的患者96例, 其中胰腺炎患者22例, 肠梗阻患者32例, 手术患者42例。男40例, 女56例, 年龄13岁~75岁, 平均年龄43岁, 病程5 d~30 d, 平均12 d。患者在留置胃管时均采用李俊峰主编的《疾病诊断护理常规——临床手术科室护理分册》中《胃肠减压患者的护理》的操作方法。

1.2 材料

采用扬州众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胃管包, 16F胃管。

1.3 方法

操作前: (1) 评估患者; (2) 核对患者, 向患者说明此项操作的目的、方法、有何不适及需要配合的事项; (3) 耐心解释,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4) 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操作中: (1) 检查鼻腔有无畸形, 并清洁鼻腔; (2) 置胃管, 测量胃管长度, 成人一般45 cm~55 cm, 润滑胃管, 患者取仰卧位, 将胃管自一侧鼻孔缓缓插入, 至15 cm (会厌部) 时, 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如昏迷患者, 至会厌部时, 托起头部, 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 同时将胃管继续插入。插入不畅时, 检查是否盘在口中, 若出现恶心, 暂停片刻, 嘱患者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 然后迅速将胃管插入以减轻不适。若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情况, 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插; (3) 确定胃管插入胃内; (4) 连接好负压装置; (5) 妥善固定。操作后: (1) 观察减压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2) 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

2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在留置胃管过程中有许多常见问题, 包括胃管插入困难、引流不畅、胃管脱出等, 影响患者的治疗, 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 针对留置胃管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1 胃管插入困难

2.1.1 原因

(1) 护士操作因素; (2) 患者本身因素:鼻腔畸形或患者心理紧张, 不能有效配合; (3) 胃管不够润滑:润滑剂不够或涂抹不均, 或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稍长。

2.1.2 护理对策

(1) 平时加强护士基本技能操作的培训, 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 做到熟练准确, 轻柔迅速, 提高护士的责任心; (2) 插管前, 认真评估患者, 观察患者的心理, 做好健康教育,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检查并询问患者有无鼻腔畸形, 选择插管, 切勿盲目插入; (3) 充分润滑胃管, 润滑胃管后及时插入。

2.2 留置胃管过程中引流不畅

2.2.1 原因

(1) 胃管扭曲、打折; (2) 胃内容物黏稠, 堵塞胃管; (3) 胃管紧贴胃壁; (4) 插入长度不够或过长反折; (5) 负压吸引力过大。

2.2.2 护理对策

(1) 向患者指导插管后的注意事项, 护士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胃管有无扭曲、打折; (2) 用20 m L注射器注射盐水或清水冲洗堵塞的侧孔, 稀释胃内容物, 每2 h~4 h挤压胃管1次; (3) 转动胃管, 使紧贴胃壁的胃管游离在胃中; (4) 插管前, 准确测量插入胃管的长度; (5) 维持有效负压, 以20~30 cm H2O为宜, 负压吸引不宜过大。

2.3 胃管脱出

2.3.1 原因

(1) 插管后胃管固定不牢固; (2) 患者插入胃管后咽部不适, 自行拔出; (3) 患者翻身或搬动患者时, 不小心脱出。

2.3.2 护理对策

(1) 插管后妥善固定, 如面部不清洁, 要在插管前给予清洗。如果气温较低, 固定前要将胶布稍微加热后再固定, 发现胶布有卷起的迹象, 及时重新固定; (2) 部分患者插入后感到咽部不适, 要向患者耐心解释, 做好心理护理, 取得配合。及时巡视病房, 发现有拔管倾向的患者, 及时制止, 并做好解释工作; (3) 向患者指导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放置“小心滑脱”标识。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分析, 我们体会到对留置鼻胃管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密切观察, 及时正确有效地处理十分重要。本研究中针对患者留置胃管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详细评估, 认真分析, 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 保证了治疗效果, 有效率达90%以上。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郭桂芳, 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79.

胃肠减压管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病人66例,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3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留置胃管,观察组中男24例,女9例;年龄19~75岁;胃溃疡伴穿孔的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穿孔的11例,外伤性胃穿孔的4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5例;年龄18~72岁;胃溃疡伴穿孔的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穿孔的10例,外伤性胃穿孔的4例。除外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两组的年龄、性别、围手术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的3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留置胃管,并于肛门排气后拔管、进食。观察两组病人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2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发生恶心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呕吐和腹胀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均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胃瘫等并发症发生。

3探讨

腹部胃肠道手术因治疗需要必然损伤胃肠管,术后肠麻痹是自然短暂的生理过程,有多种因素影响胃肠道运动功能,但仍没有一种机制或途径可以完全解释其作用[2]。传统观点认为胃肠道手术预防性放置胃肠减压管旨在解除或防止因手术、麻醉引起的肠麻痹,指出其拔除指征是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及胃肠引流液逐渐减少,一般在术后2~3d[3]。有研究表明引发肠麻痹的反射传入神经起源于壁层腹膜而不是肠管或脏层腹膜,由此引发了对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传统观念的质疑。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近年来日益得到外科临床的重视并成功应用[4],主要是在围手术期处理时采用一系列与传统外科观念不尽相似的优化措施使病人获得快速康复,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不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引流并早期恢复进食[5]。

本文表明两组病人出现肠麻痹、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与Nelson等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相同[6]。因放置胃肠减压管出现咽喉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管刺激不适症状明显增多,病人耐受性较差,另外持续性胃肠减压可能使大量消化液丢失导致术后病人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之虞,对术后康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肺部感染是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前存在肺部疾患的高龄病人,一旦发生则预后较为凶险。胃管的放置诱使咽喉不适,喉部黏液分泌过多,吞咽反射感受器受到影响,加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多,加大了气管误吸诱发肺部感染的风险[7]。

常规胃肠减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减少胃肠吻合口瘘的风险,不放置胃管是否会加重胃肠道腔内压而增大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雷文章等总结分析了354例接受下消化道肿瘤切除吻合术病例,结果提示胃肠减压并不能有效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8]。关于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国外学者早有研究,鼓励病人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流质饮食,认为这是安全和必要的,且能加快术后康复[9]。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解释,但有一种生理现象是明确的:即禁食时胃和小肠的蠕动为缓慢、不规律的收缩波,而进食状态时是有力频繁和有规律的收缩波[10]。两组均有术后急性胃扩张发生而需重置胃肠减压管并禁食的病例,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应严密观察病人术后腹部体征变化,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应积极果断地重置胃肠减压管。由此笔者认为胃肠道手术后应用胃肠减压管并不能有效降低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反而增加咽喉部不适甚至呕吐误吸的危险,故不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和早期恢复进食安全可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病人66例,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3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留置胃管,并于肛门排气后拔管、进食。观察两组病人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提前,恶心显著减少(P<0.01),呕吐和腹胀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中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恢复进食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胃肠减压管,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志伟,李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2):131-133.

[2]董齐.外科危重病人的应激反应特点(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1):914-915.

[3]胡凯,沈世强,郑勇斌.快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J).腹部外科,2009,22(6):350-352.

[4]王刚,孙备,姜洪池,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胆道外科中应用的初探(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1):31-35.

[5]刘民杰,王继振,尹波,等.快速康复外科方式在中、下段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8):34-35.

[6]邱明连,陈思曾.免疫营养素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39(8):57-58.

[7]王继洲,姜洪池.围手术期处理新理念:快速康复外科(J).腹部外科,2009,22(4):198-199.

[8]李艳华,程黎阳,谢正勇,等.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5):405-408.

[9]江志伟,黎介寿,汪志明,等.加速康复外科用于直肠癌前切除病人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59-61.

胃肠减压管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胃肠外科住院并留置胃肠减压鼻胃管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39~75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7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术后1 h意识、手术方式、置管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置管同意书和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拔管前转科患者;(2)死亡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采用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法。采用3M黏结性棉布伸缩胶带,规格为5 cm×100 cm。鼻贴的制作方法:剪下一条5 cm×6 cm的胶带,将胶带长、宽平均折成3份,沿长的两条对折线剪去两侧的1/3,即剪后成工字型,工字型鼻贴上横长5 cm、宽2 cm,中间部分长2 cm、宽1.6 cm,下横长5 cm、宽1 cm。固定方法:将工字型上横贴于留置胃管侧的鼻翼(胶带的下缘与鼻翼下缘齐平),中间为长形与胃管平行,环形固定于胃管上,下横一端向上,一端向下,环形螺旋式包裹胃管固定好。活瓣式脸贴的制作方法:备3 cm×6 cm胶带1条、3M透明敷料6 cm×7 cm 1块、长15~20 cm的棉株绳1条。将胶带从中间对折约1 cm后,先将两端各长1 cm的胶带粘贴在3M透明敷料上,并在对折处的中点穿一小孔(约0.4 cm处),再将粘贴胶带的3M透明敷料根据患者的脸型选择横贴或竖贴,一般的患者选择竖贴,颊部凹陷明显的患者选择横贴的方式固定,最后在距鼻部约15 cm处的外露胃管用棉株绳采用反8字双套结固定于穿孔处。见试验组固定示意图(图1)。

1.2.2 对照组

按原科室的传统方法进行,即工字型鼻贴联合胶带脸部固定法。工字型鼻贴的制作方法同试验组。再取1条长15 cm×1.2 cm的胶布交叉固定于同侧面颊部。固定时间为14 d,同时观察固定效果。见对照组固定示意图(图2)。

1.3 观察指标

1.3.1 鼻胃管固定指标

以原鼻胃管的固定刻度为标准,胃管出鼻孔处刻度发生改变,但<5 cm为移位;胃管出鼻孔处刻度发生>10 cm的改变为脱出[4]。非计划拔管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5]。

1.3.2 压疮

根据2007 NPUAP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压疮评估准则[6],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表现为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1.3.3 鼻腔疼痛

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和描述来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管固定情况比较

入选的100例患者中,发生脱出或非计划拔管为17例,占总数的17.0%,其中引起脱出或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中由高到低分别是更衣时意外拔出(7例)、谵妄(6例)和重力性拔管(4例)。试验组患者的胃管固定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鼻管鼻脸部胶带更换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更换鼻部胶带和脸部胶带的频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管道相关性压疮及鼻腔疼痛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管道相关性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鼻腔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为Fisher精确检验校正χ2值

3 讨论

胃肠外科常见的手术有胃全切、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肠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等,患者在术后常常需要留置胃肠减压管,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的压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7]。然而,由于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禁食,手术应激导致机体的营养失调,容易引起鼻翼及脸部油脂和汗液分泌增加[8],因此更为有效的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值得探讨。

工字型弹力黏着性胶布固定鼻胃管已较普遍应用于临床中。鼻贴工型固定方法牢固、不易移位摩擦鼻孔周围黏膜,使鼻腔空隙大,舒适度高且不影响呼吸[9]。患者头部活动自如,感觉舒适,且3M黏结性棉布伸缩胶带与肤色相接近,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活瓣式脸贴的方法更能考虑到患者个体的差异,与脸部接触面积较大,其在患者脸部活动时,能分散接触部位受力,其活瓣更能将胃管的摆动控制在活瓣上,无论胃管如何摆动,只会引起活瓣摆动,不会引起贴于面颊部的胶带活动,避免患者活动时胃管摆动带来的牵拉和压力等不适,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了压疮和胃管移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0]。

本研究中,发现采用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组患者胃肠减压管固定效果好、鼻部和脸部胶布更换率及鼻腔疼痛发生率均低于采用传统工字型鼻贴联合胶带脸部固定法(P<0.05),两组导管相关性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胃管固定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胃管移位、脱出或非计划性拔管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与钟就娣等[10]、蚁涵纯等[11]研究结果相似。影响胃管固定效果的因素常常有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行为、手术方式、固定方法、护理人力资源等[12]。由基线资料,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年龄、术后意识状态、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采用活瓣式脸贴的固定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胶布交叉固定方法。并分析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可见意外拔出、谵妄和重力性拔管为主要原因。而活瓣式脸贴的特点正是可减少由于更衣等日常活动引起的管道牵拉,大大增加固定系数,且能避免患者活动时胃管摆动等不适导致患者不自主地将胃管外拔。对照组脸部采用传统的胶带固定法,当脸部被油脂、汗液等分泌物污染弄湿或洗脸弄湿时,胶布则易发生松脱而导致移位。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更换鼻部胶带和脸部胶带的频率少于对照组。工字型鼻贴固定可一步到位地固定在鼻翼,不仅能避免胶布与鼻部的重复接触,而且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护理工作量。

本研究还发现,试验组的鼻腔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鼻部固定的方法相同,工字型胶布鼻部固定法能增加胶布与皮肤和胃管接触面,并且固定胃管时,牵拉力量是由上而下的作用力,更顺应于鼻腔的生理解剖结构,能减少患者的不适[13]。但是采用胶布法固定后,胃管活动度较差,须有活动度大的脸部固定方法来进一步增大顺应性。本研究中采用脸部活瓣式脸贴就能有效解决该问题,因此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鼻腔由于胃管的牵扯引起的疼痛率降低。研究表明,管道相关性压疮与患者体位、管道固定方法、局部接触压力、管道性质有关[14]。然而本研究并未发现两组患者的管道相关性压疮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可能是两种固定胃管的方法均未采用传统的白扁带固定方法[15,16],并且在实际临床中胃肠外科患者术后采用的体位能有效地避免管道压迫[17,18],尽管采用活瓣式脸贴与普通胶带脸部的固定效果不同[19,20],但是在具体的固定过程中,还应严格按照标准护理实施步骤进行护理干预[21]。

总之,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胃管固定法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管道脱出或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并且减少胶布更换频率,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更能减少患者鼻腔疼痛发生情况,使患者感觉舒适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在胃肠减压鼻胃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并行胃肠道外科手术后留置胃肠减压鼻胃管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工字型鼻贴联合胶带脸部固定法,试验组采用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法。均固定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鼻部和脸部胶布更换率、导管相关性压疮发生率及鼻腔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非计划拔管率、鼻部和脸部胶布更换率及鼻腔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相关性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工字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胃管固定法能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胶布更换频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患者鼻腔疼痛发生,使患者感觉更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胃肠减压管 篇11

【关键词】 普外科;胃肠减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55-02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疾病常规诊疗措施,通过吸出胃肠道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胃肠减压还可减轻腹内压,改善因膈肌抬高而导致的呼吸与循环障碍。先将我科2013年1 月~2014年1 月180 例胃肠减压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1 月~2014 年1 月180 例胃肠减压, 男110 例,女70 例;年龄最大87 岁,最小18 岁;平均年龄43 岁,肠梗阻63 例,大肠癌42 例,胃癌32 例,胰腺炎23 例,胆石症20 例。其中胃肠减压时间最长45 天,发生堵塞29 天,占总数的6.52%,发生脱管的98 例,占总数18.00%。

1.2 胃肠减压的方法

先将患者充分准备后,选择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的硅胶管,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全管后,将胃管从一侧鼻腔轻轻地、均匀地插入患者的胃内,边插嘱其边吞咽,同时耐心地告之不要紧张,要放松。待插入所需长度,确定在胃内后,妥善固定。 胃肠减压一般应用较短的单腔胃管:但低位肠梗阻时,可采用较长的双腔M—A管(长达3.5 m),管前端带有铜头及可注气的薄膜囊,管尾有Y形管,一腔通气囊,一腔作吸引用。待管前端通过幽门后,借肠蠕动及铜头的重量推动气囊将导管带到梗阻部位,减压效果较肯定[2]。但置管较费时,主要是因为导管难于通过幽门或难于达到Treitz韧带以下。尤其是有高度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的患者,导管下行困难,不能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可在内镜引导下置管。

2 胃肠减压的操作及护理

2.1 置管前的评估与要点

置管前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心理状况、疾病情况及鼻腔有无畸形,鼻中隔有无偏曲。针对普外科患者的特点及置管的目的,置入长度一般是55~68 cm,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部,再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2]。因为插管在55 cm以上者,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症状减轻明显。

2.2 心理护理

胃肠减压属患者较难耐受的治疗措施,患者精神压力大,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做好心理疏导,耐心解释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正确对待胃肠减压,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2.3 插管护理

插管前先深呼吸几次,练习几次吞咽动作。必须用注射器打气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润滑胃管减少对食管、胃黏膜的刺激。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配合患者的吞咽。通过咽腔时快速插入,并嘱患者深吸气及吞咽动作以迅速通过咽腔,确定留置胃管成功的标准,将胃管连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或用注射器向胃管注入空气,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或将胃管末端置入水中无气体逸出,说明留置胃管成功。

2.4 胃肠减压的护理

插管成功后,将胃管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接头连接固定。经常检查胃管有无折叠和堵塞,每4h冲洗胃管一次,及时找出引起不通畅的原因,做出正确处理。应保持胃管的通畅和减压装置有效的负压。负压调控:维持有效负压,负压吸引力不宜过大,避免因吸力过大使胃黏膜吸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内至引流不畅,负压过低不能将胃内容物吸出起不到有效的胃肠减压。注意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量,并正确记录。密切观察患者腹胀有无好转。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肠绞窄的可能。每天给予蒸汽吸入和插管鼻腔滴石蜡油,以帮助痰液咳出和减少胃管对鼻黏膜的刺激。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腮腺炎。胃管内注入药物后,需夹管1~2 小时。中药应浓煎,每次100 mL左右,防止量过多引起患者呕吐、誤吸。需要注意的是,胃空肠吻合术后,如果胃管在空肠输入端,放置位置较深,胃管侧孔全部在空肠输入端,胃肠减压不通畅时,我们可向胃管中注入10~20 ml无菌盐水,抽吸胃液后,应再注入10~20 ml无菌盐水,防止抽吸胃液时,肠黏膜堵住胃管侧孔,妨碍胃液的正常引流。及时倾倒负压引流器内的引流液,防止引流器内液体过多过重拽出胃管。

2.5 拔管的护理

拔管前告诉患者及家属因病情稳定,胃肠道功能恢复可拔除胃管,并说明拔管步骤以取得患者合作,拔管前先将胃管折叠捏紧,边拔边用纱布擦胃管,拔到咽部处快速拔出,及时清洁患者口鼻面部。

3 护理体会

胃肠减压是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胰腺炎、胆石症等手术患者非常重要的常规诊疗措施,也是普外科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如何提高首次插管的成功率及长时间留置胃管,心理护理及置管后护理非常重要,一定要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并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燕纯叔,刘志超.两种胃管置入法用于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5):436.

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68例实施胃肠减压患者, 其中男104例, 女64例;年龄26~79岁, 平均54岁。其中胆管手术76例, 肠梗阻41例, 胰腺炎15例, 胃食管疝13例, 其他腹部手术20例。

1.2 胃肠减压的操作与护理

1.2.1 心理护理

患者因害怕下胃管引起的不适, 一般不配合此项操作, 因此, 接医嘱通知后, 操作前, 护士应先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病情, 如有心脏病史者, 应先做好抢救准备。食管静脉曲张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慎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讲解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必要性、目的。护士语言要通俗易懂, 避免用专业术语。耐心解释、充分说明操作地方法, 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 向患者提出配合方法,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另外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烦躁不安, 胃管刺激引起咽喉部不适, 患者无法耐受, 也易发生患者自行拔管或胃管脱落, 因此术后护士应加强巡视及宣教指导。

1.2.2 胃管的选择

常用的胃管型号为10-20号, 儿童选用10-14号, 成人常规胃肠手术胃肠加压选用18号, 但对刚进食不久肠梗阻的患者, 选用20号, 长度90~100cm的胃管。

1.2.3 置管

护士操作前必须检查胃管是否通畅, 测量患者发际与剑突下的长度, 做一小标记。充分润滑胃管前端1/3, 操作时严格按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手法正规, 动作轻柔, 当胃管前端至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顺势将胃管送入胃内, 直至标记的长度处 (一般成人约55~60cm) 。如遇患者恶心、呕吐厉害应暂停插管, 嘱做深呼吸, 休息片刻再插。昏迷患者插入前, 头后仰, 插至会厌部时护士一手托起头部, 使下颌抵住胸壁, 一手插入胃管。插管后, 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吸出, 证实胃管在胃内时方可固定。临床上因患者面颊部皮肤分泌的油渍造成胶布失去粘性易松脱, 胃管极易脱出。因此用一宽约1cm的小胶布在鼻腔口的胃管上环绕两周, 然后用一根环型的粗线绳中间扎在胶布上, 两端绕挂在双耳上, 松紧适宜, 不要太紧把患者耳朵勒伤。这里小胶布的作用有两点:一可作为插入胃管长度的标记, 利于护士观察胃管是否移位;二防止线绳滑脱。

1.2.4 护理

将负压吸引器与胃管连接紧密, 检查吸引器是否漏气, 打开调节器,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如不通畅应及时找出原因给予处理。引流通畅后, 妥善固定引流器, 告诉患者及家属, 注意翻身活动时要保护好胃管, 防止胃管脱出、扭曲、打折受压而达不到减压效果。及时倒掉引流器内的引流液, 防止引流器内液体过多过重拽出胃管。

胃肠减压过程中, 护士应多巡视患者, 保持胃管通畅, 维持有效负压吸引。负压吸引力不宜过大, 避免因吸力过大损伤胃黏膜, 且胃黏膜堵塞胃管侧孔使引流不畅。胃肠减压不通畅时, 应用温0.9%氯化钠溶液10~20ml冲管, 若推注有阻力, 考虑胃管测孔被食物残渣阻塞, 可反复多次注入少量温0.9%氯化钠溶液稀释, 再抽吸。除冲洗外, 护士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或扭转胃管方向, 从而排除引流不畅。护士应多询问患者腹胀、腹痛有无减轻或加重, 肠梗阻者及术后患者是否恢复排气, 排便。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并记录24h引流量。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1.2.5 基础护理

(1) 留置胃管患者做好口腔护理, 随时评估患者口腔黏膜的损伤、溃疡、感染情况。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 保持口腔清洁, 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情况。 (2) 雾化吸入2次/d, 可以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保持食管通畅, 减少呼吸道感染。 (3) 观察鼻腔情况, 用0.9%氯化钠溶液棉棒清洁鼻腔。如局部红肿痛较明显时, 应更换胃管至对侧或拔出胃管。 (4) 胃肠减压的患者一般禁食、禁水, 如需口服药物, 可将药溶入水中, 经胃管注入。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0h, 以使药物吸收。遵医嘱补充液体能量、维生素,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 手术后第2天, 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 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1.2.6 拔管

一般术后第3~4天, 肠蠕动逐渐恢复, 患者排气排便后可拔出胃管, 拔管时, 先将负压吸引器与胃管分离, 捏紧胃管末端, 嘱患者屏住呼吸, 快速拔出胃管以减少刺激。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

2 结果

168例患者中, 胃管引流不畅13例, 胃管脱落5例, 自行拔出胃管2例。

3 讨论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 且胃肠减压患者较痛苦, 护理人员首先要体会患者的痛苦, 同情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宣教, 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治疗并积极配合, 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其次护士应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插管技巧, 减轻患者痛苦。特别重要的是护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勤巡视,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通过努力, 减轻患者痛苦。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提高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需行胃肠减压的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肠梗阻41例, 胆管手术76例, 胃癌、食管癌13例, 其他腹部手术20例, 胰腺炎患者15例, 患者自行拔出胃管2例, 胃管脱落5例, 胃管引流不畅13例。结论通过到位精心的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 该类患者并发症减少大大提高了疗效。

上一篇:软通道治疗下一篇:物资资金支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