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减压

2024-07-22

双侧减压(共7篇)

双侧减压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 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 (GOS) 评估,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 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9.7%、50.0%比12.9%、53.3%)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②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8.7%比16.7%) , 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6.5%比33.3%)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9.4%比5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 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 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术,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

现代社会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是各种意外事故的高发之处, 其中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人身伤害中的急危重症, 因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患者的病死率较高[1,2,3,4]。 手术是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首选, 救治及时, 可有效较低患者病死率, 降低后遗症发生率[5,6]。 目前临床常用手术方法主要有伤情重侧去骨瓣减压术、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等[7,8,9]。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近年来的新型技术,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为了探讨此项技术在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 本研究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并与其他手术方法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 年4 月~2011 年12 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61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1~63岁, 平均 (45.7±10.1) 岁, 其中男52 例, 女9 例。致伤原因包括:47 例车祸损伤患者, 14 例高坠伤患者。 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第3 版) 中规定的相关标准。 入组条件包括:伴颅脑严重外伤、创伤病史, 体格检查有意识障碍表现及瞳孔大小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 9 分, CT或磁共振 (MRI) 显示有双侧颅脑损伤, 且两侧的损伤程度不对称或出现硬膜外血肿。 排除条件包括:伴严重心、肺功能疾病, 严重肝脏、肾脏功能不全, 重型颅脑损伤仅单侧等。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30 例患者行单侧颅脑损伤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 观察组31 例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治疗前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均取得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单侧颅脑损伤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中所开骨窗面积约12 cm×12 cm, 最大程度将减压窗咬至中颅窝底, 打开患者侧裂池, 引流出脑脊液, 行硬膜外减张扩容缝合术, 以达到降低切口疝发生率的目的。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中患者取平卧位, 所开骨窗面积约14 cm×12 cm, 根据术中具体情况, 所开骨窗的面积可适当调整。 手术顺序为先处理硬膜外血肿, 后处理硬膜下血肿。 术中若患者无明显中线移位, 可先减压非优势侧血肿, 再对优势侧血肿行减压治疗。 减压窗同样需要尽量开至中颅窝底, 以保证减压开窗侧缝合后颅内压力尽量减小;术中要对打开侧的裂池及蛛网膜下腔进行彻底冲洗, 以防止脑血管痉挛。 所有患者术后均继续观察治疗3 个月,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 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

1.3 判定标准

1意识清楚:GCS评分> 14 分;轻度意识障碍:GCS评分12~14 分;中度意识障碍:9~<12 分;< 9 分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2GOS评价标准:预后良好=5, 中残但生活可自理=4, 重残且生活不能自理=3, 植物化生存状态=2, 患者死亡=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 (9.7%、12.9%)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50.0%、5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较

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 (38.7%) 明显高于对照组 (16.7%) , 观察组病死率 (6.5%) 明显低于对照组 (33.3%)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 。 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 。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4% (6/31) ]明显低于对照组[50.0% (15/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见表3。

3 讨论

临床多见的颅脑损伤中, 双侧不对称性的重型颅脑损伤是其中一种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的类型, 是临床治疗的重点、难点, 患者预后较差。 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 由于患者颅内压迅速升高, 导致脑组织灌注压的急剧下降, 脑组织缺血缺氧, 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 较短时间即可对脑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 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患者轻则留下严重后遗症, 重则失去生命, 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首选[10]。 有报道显示, 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会产生一定的疗效, 但也有诸如骨窗下缘位置较高、骨窗面积较小等问题, 对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减压效果不甚理想, 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等手术急症的发生率较高[11]。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方面有较大优势, 能够开设较大面积的骨窗减压, 减压效果较明显。 有研究显示, 颅内压高低是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通过快速降低颅内压减少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脑组织循环状况, 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12,13,14,15,16]。

本次研究表明, 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低 (P < 0.05) , 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意外事件发生率, 尤其是对降低急性脑组织膨出发生率尤为显著。观察组预后评价中良好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均P < 0.05) , 说明术后患者的恢复状况较好。 观察组患者预后的中、重残率均较对照组为高, 观察组患者植物化生存率低于对照组 (均P < 0.05) , 说明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提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减压效果彻底, 后遗症的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其术中较低的不良反应, 术后较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双侧减压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年龄20~61岁,平均(43.6±12.7)岁,其中,男52例,女9例。致伤原因:车祸伤患者48例,高处坠落患者13例。患者均符合江基尧等编著的《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3版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有头部外伤病史,出现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8分,双侧不对称性损伤或硬膜外血肿。排除患者其他心肺功能疾病、肝肾功能疾病、单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31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取得患者家属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骨窗约12 cm×12 cm,将减压窗最大限度咬低到中颅窝底,将患者的侧裂池打开,放出脑脊液,对患者行硬膜外见减张扩容缝合术,尽量降低切口疝的发生率。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侧偏手术方向20°,骨窗约14 cm×12 cm,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大或减小,手术原则为先行硬膜外血肿后行硬膜下血肿,中线未明显移位可先行非优势侧减压后再优势侧减压,双侧同时打开硬脑膜避免急性脑膨出发生,减压窗最大限度咬低到中颅窝底,使开颅侧减张扩容缝合后压力最大程度减小,术中打开侧裂池和蛛网膜下腔后要冲洗干净,以防脑血管痉挛。所有患者均行3个月的治疗,根据GOS评价进行预后情况判断。

1.3 判定标准

GCS评分:14分以上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GOS评价:死亡=1,植物生存=2,重残生活不能自理=3,中残生活可以自理=4,良好=5。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表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颅内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切口疝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切口疝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表2),观察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GOS评定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GOS评定预后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表3),观察组良好率(35.5%)明显高于对照组(13.3%),观察组病死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植物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表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1%)明显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重型颅脑损伤发生后,将引起患者的颅内压迅速升高,大幅降低其脑灌注压,使得脑循环减慢甚至停止,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如果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威胁患者的生命。手术治疗是首选,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骨窗的面积较小、骨窗的下缘位置较高等,对于具有高颅内压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减压,使得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几率明显升高。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时可以增大骨窗,手术操作时间较长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但对患者的颅内压减压效果明显,可以使其颅内压快速降至正常水平。高颅内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开颅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可以明显减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也较快。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最大优点是降低了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避免了给患者做二次减压,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进而及时改善患者的脑循环状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颅内压均明显降低,两种术式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了手术的风险。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的颅内压减压效果更为彻底。观察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手术的特点及其减压效果可以大幅降低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中的意外,尤其是急性脑膨出。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状况较好,病死率明显降低。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植物生存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的临床疗效整体要好于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术。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于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更好,对患者减压彻底,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率,避免了多种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降低患者颅内压、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31例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颅内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良好率(35.5%)明显高于对照组(13.3%),观察组病死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1%)明显低于对照组(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降低患者颅内压、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术,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

参考文献

[1]Virginie D,Josie B,Anaig D,et al.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frontallesions,and social aspects of language use:A study of French-speakingadults[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2011,44(3):359-378.

[2]Yaseen MA,Samir H,Hani MT,et al.Mortality reduction after imple-menting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based management protocol for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0,25(2):190-195.

[3]Ali S,Matthew M,Carlos B,et al.The presence of the adult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 does not worsen mortality or discharge disability inblunt trauma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Injury,2008,39(1):30-35.

[4]Lesley R,Krystle M,Anita L,et al.Long-Term Cognitive Outcome inModerate to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Meta-Analysis ExaminingTimed and Untimed Tests at 1 and 4.5 or More Years After Injury[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08,89(12):69-76.

[5]王银生,余新光.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J].河北医药,2008,30(11):1697-1698.

[6]郭义君,郑平,童武松,等.冠状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18-120.

[7]张景龙,许小兵,张永红,等.改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1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3):302-303.

[8]冯卫权,何碧强,胡建军,等.双侧去骨瓣减压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5):527.

双侧减压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 其中男62例, 女18例;年龄17~59岁, 平均 (36.1±2.8)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 重物击伤25例, 交通意外伤45例;创伤至手术时间为 (5.2±0.6) h;硬膜外血肿 (一侧) 致脑疝与对侧硬膜下血肿合并发生12例, 颞叶脑挫裂伤 (双侧) 17例, 硬膜外血肿 (一侧) 致脑疝与对侧脑挫裂伤合并发生23例, 硬膜下血肿 (一侧) 致脑疝与对侧硬膜外血肿合并发生28例。患者均具有双侧开颅适应证, 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创伤至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完善术前检查, 应用MRI或头颅CT确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行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 先选取脑疝侧, 完成去骨瓣减压、开颅血肿清除术, 依据影像学复查结果及瞳孔恢复状态, 观察应用升高颅内压药物但控制效果不佳、意识障碍在术后渐进性加重者, 可再次实施去骨瓣减压操作及血肿清除术, 二次手术操作时间需根据首次麻醉结束至开始再次麻醉为参考标准进行。对照组行双厕同时去骨瓣减压术, 即双侧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同时进行, 即手术在同次麻醉下完成, 开颅过程中, 先小孔切开脑膜或硬膜外血肿先开一侧小范围清除, 后对硬膜下血肿缓慢清除, 可对脑脊液进行释放, 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2]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GCS具体为: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意识清醒, 但有重度残疾;4分:生活可自理, 适当的工作在陪同下可完成, 轻度残疾;5分:功能缺陷为轻度, 正常日常生活恢复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GCS评估情况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观察组硬膜下积液2例, 再出血1例, 对照组分别为14例、13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高能量创伤的发生比例显著增加,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其中的常见类型, 病发突然、患者整体状况不佳, 对治疗方案有较高要求, 是临床神经外科日常处理紧急事件的重点内容。因此, 合理把握手术方案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确保手术成功的意义重大。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术前充分评估, 密切观察病情, 行一侧去骨瓣减压之后, 因解除了填塞效应, 有或无明显对冲伤倾向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易增加侧颅内出血的风险, 并可能引发迟发性颅内血肿, 使再次手术的危险度加大。故针对有伤侧硬膜外 (下) 血肿存在的患者, 对侧检测示有对冲脑挫伤患者等, 可行相继去骨瓣减压, 特别是合并多发颅骨骨折、骨折线与矢状窦和脑膜中动脉沟贯穿的患者等。

行开颅手术后, 患者病情可因硬膜下积液而进一步加重, 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延长, 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故硬脑膜采用生物膜缝合时尽量无缝闭合, 以防脑组织膨出, 避免切口疝的形成, 对脑脊液循环造成影响, 且在打开蛛网膜下腔和外侧裂池时, 需放出血性脑脊液, 并切除外侧裂周围分布的蛛网膜, 对脑蛛网膜有效开窗, 有效避免单向活瓣作用, 防止脑桥静脉再次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术中止血难度大, 易有大失血风险。应用双侧相继开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循序渐进地处理颅内压迫, 为脑疝回纳提供保障, 减轻颅腔空间的扩大、颞部血管及外侧裂血管的压力, 降低脑干受压, 改善预后。

临床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理时, 入院后, 需先对双侧开颅患者实施可能性评估, 不管是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或是同时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的操作时间较长, 创口暴露时间较长, 失血量也较大[3], 除在手术操作前对凝血功能进行调节外, 手术操作过程中加强止血处理和观察也十分必要。医院有条件时可实施自体血回收术, 做好血液制品配备, 维持术中的血压平稳, 使脑灌注压维持在有效范围, 为术后恢复创造理想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硬膜下积液与再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相继去骨瓣减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在对适应证严格把握的前提下, 采用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 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保障,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晓翔.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4) :170-171.

[2] 宋宏恩, 郭辉, 曹海燕, 等.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15) :38-40.

双侧减压 篇4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

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多发的外伤类型, 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不容忽视, 车祸、跌伤、坠落伤、打击伤、挤压伤均为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1]。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严重外伤导致广泛颅骨骨折, 脑挫伤范围广泛, 并发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患者脑原发伤严重并伴随去大脑强直[2]。由于该疾病发病急, 预后差, 故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疝, 开放性颅脑损伤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我院通过对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治疗方法,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车祸伤29例, 击打伤17例, 坠落伤15例, 机器绞压伤23例。均有瞳孔散大, 脑疝形成。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 脑干损伤。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7例, 年龄26~68岁, 平均年龄 (39±12.87) 岁。试验组中男33例, 女11例, 年龄29~73岁, 平均年龄 (42±13.22)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对症治疗, 包括镇痛、抗炎抗感染处理、抗休克、补液、补血等。对极度呼吸困难患者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重侧单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术后影像学监测, 若经检查有对侧迟发型脑血肿, 即立刻进行对侧去骨瓣减压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去骨瓣加压治疗方法, 具体操作为: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于患者两侧耳屏前1 cm处上行, 作扩大冠状切口。向前止于额部发迹中点处, 向后止于上方顶结节。然后于颅骨两侧额颞顶部钻孔, 锯开颅骨, 保留中部额骨骨桥, 去除双侧骨瓣, 减压处理, 颞底减压必须充分, 由术者及助手悬吊双侧硬膜, 同时剪开双侧硬膜, 使前颅窝中颅窝暴露, 彻底清除硬膜下血肿以及破损脑组织, 行颅内压监测技术, 指导预后判断。最后逐层缝合硬脑膜与颞肌筋膜。整个手术过程必须保证呼吸道通畅, 去除痰液、血块、呕吐物等呼吸道阻塞物, 监测血氧饱和度, 保证充足的通气, 预防感染, 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 (GCS) 评分 (包括眼睛睁闭、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膨出、头痛、迟发型脑血肿、切口疝、脑脊液漏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的两组患者,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为 (9.13±1.43)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12±2.56)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比较

经手术后的两组患者,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膨出, 头痛, 迟发型脑血肿, 切口疝, 脑脊液漏的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a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多发的一种外伤类型, 其病理类型主要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3], 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 临床诊治需根据这三者的解剖特点和受伤机理进行全面分析。颅脑损伤后个体脑组织缺血缺氧, 易发生脑组织微循环障碍, 甚至导致脑细胞死亡[4]。颅脑损伤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系广泛颅骨损伤, 广泛脑挫伤, 脑干损伤合并晚期脑疝, 临床表现主要为双瞳散大, 生命体征严重紊乱, 呼吸接近停止[5]。我院通过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 得到试验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膨出, 头痛, 迟发型脑血肿, 切口疝, 脑脊液漏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去骨瓣减压术是运用于重型颅脑损伤难治性颅内高压, 脑干损伤, 颅内血肿的有效手术手段[6]。手术操作手段主要分为重侧单侧去骨瓣减压治疗和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相比于单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 双侧去骨瓣减压可以使得两侧脑内压同时降低, 维持脑内压力平衡状态, 并可有效避免脑组织移位, 这是其区别于单侧去骨瓣减压术造成脑压升高的主要优点, 其手术指征主要有:临床意识进行性障碍, 影像学诊断颅脑损伤, 占位效应明显, 经脱水等内科治疗方法无效, 急性颅脑损伤[7]。我们认为, 及早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术后预后良好, 并且在保证术后患者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后, 应尽早行颅骨成形术。

综上所述, 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效果显著, 患者术后预后良好, 术后并发症发生减少, 临床应用价值高, 建议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裕修, 高沃光, 黄丽梅, 等.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16 (10) :617-619.

[2]雷开明.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双瞳散大) 的临床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 (9) :86-87.

[3]喻厚丰, 查晓华.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9) :188, 190.

[4]田金彪.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6) 33-35.

[5]马宝林, 方耀春, 房正华, 等.正中人字型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20 (6) :743-745.

[6]何源.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7) :129-130.

双侧减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颅脑损伤相关诊断标准。根据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5±7.5)岁;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2.8±8.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术前给予两组患者利尿、脱水及止血等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在产生脑疝头侧行标准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将血肿清除在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适当的时机于头的另一侧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先对出现严重肿胀或脑疝的头侧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处理血肿块及脑挫裂伤,后采用相同方法对另一侧行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依据脑部肿胀程度决定术中骨窗大小。术后给予所有患者抗生素、脱水剂、营养支持与康复训练等治疗,若患者病情需要可行亚低温、气管切开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定[4];良好: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度缺陷,对生活无影响,能正常生活;中度残疾:患者治疗后需在家属的保护下进行生活与工作自理;重度残疾:患者治疗后意识清醒,但无生活自理能力;植物生存:患者治疗后意识未完全恢复,反应较微小;死亡。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脑积水、脑膨出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颅内压为(36.5±6.7)mm Hg,治疗1 d后为(31.2±6.9)mm Hg,治疗3 d后为(27.1±4.5)mm Hg;治疗组患者治疗前颅内压为(36.6±6.9)mm Hg,治疗1 d后为(21.9±5.1)mm Hg,治疗3 d后为(17.6±3.7)mm Hg。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低于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存质量

治疗后对照组生存质量良好6例(15.0%),中度致残9例(22.5%),重度致残11例(27.5%),植物生存8例(20.0%),死亡6例(15.0%);治疗组生存质量良好14例(35.0%),中度致残13例(32.5%),重度致残6例(15.0%),植物生存5例(12.5%),死亡2例(5.0%)。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出现皮下积液3例(7.5%),脑积水3例(7.5%),脑膨出4例(10.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皮下积液1例(2.5%),脑积水1例(2.5%),脑膨出1例(2.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性创伤类疾病,常伴有软组织、脑组织及颅骨损伤,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工作环境的改变,颅脑损伤患者不断增加。因患者的颅内压升高,颅脑内静脉回流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者脑组织受到较为广泛的损害,造成患者意识无法快速恢复,致其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失语与偏瘫症状,重者可出现植物状态、致残及死亡现象,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较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5]。因此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6],去骨瓣减压术在将患者骨瓣去除后,可使颅腔容积增加,降低部分颅内压,将颅腔扩大,促使膨出脑组织恢复,从而使脑干压力降低或消除,增强静脉回流及脑血液循环,预防发生脑疝及脑水肿,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去骨瓣减压术能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适当大小的骨瓣实施平衡降压,可预防脑干组织结构因不平衡的颅内压力发生移位,减少术后并发症[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得到改善,但对照组患者颅内压下降水平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患者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生存质量,降低植物生存及死亡发生率[8]。分析其原因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能在最短时间内将颅腔容积扩大,降低颅内压。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在去除一侧骨瓣后,将另一侧骨瓣去除,抑制机体出现缺氧与急性脑肿胀引发的二次脑损伤,避免二次血肿压迫。且手术过程中,可根据脑肿胀程度选择大小适当的骨瓣行平衡减压术,预防脑干等中位结构出现移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实施减压术中对可出现的迟发型颅内血肿行预处理,减少术后利尿药物、脱水剂使用量,可有效缓解患者肾脏压力。

综上所述,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植物生存率与死亡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8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1、3 d后颅内压分别为(31.2±6.9)、(27.1±4.5)mm Hg(1 mm Hg=0.133 k Pa),治疗组分别为(21.9±5.1)、(17.6±3.7)mm Hg,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低于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率35.0%高于对照组15.0%(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 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学刚,黄锦峰,陈志勇,等.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469-470.

[2]潘仁高.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4):357-359.

[3]郭骅.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14,21(7):885-886.

[4]庄炳兴,黄柳军,张准仪,等.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外医疗,2014,33(28):37-39.

[5]苏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70-71.

[6]蒋敏杰.刍议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应用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中外医疗,2014,33(12):53-54.

[7]刘进.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应用意义.吉林医学,2013,34(15):2994.

双侧减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对照试验, 其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龄35~65 (35.3±3.5) 岁, 入院时GCS评分为3~8 (4.8±0.1) 分, 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观察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5~65 (35.3±3.1) 岁, 入院时GOS评分为3~8 (4.9±0.3) 分;对照组男22例, 女8例, 年龄25~65 (35.3±3.0) 岁, 入院时GCS评分为3~8 (4.8±0.2) 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GC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单侧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几点:患者采取仰卧位, 保持头高脚低的姿势, 对患者进行全麻和气管插管, 在患者的额颞顶部的发际内进行弧形切口, 手术切口双侧起自颧弓上耳屏前1cm, 向后跨过耳后向上绕顶骨结节至矢状线。把肌皮瓣向前方下侧翻转, 暴露颅骨的额颞顶区。骨窗前至额极, 后达乳突, 顶部达正中线矢状窦旁开2~3cm, 下平颧弓、蝶骨棘。对侧行同样或稍小骨瓣减压。充分暴露前中颅窝底, 对硬膜下及外的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及出血灶进行彻底的去除, 进行引流。减张缝合硬膜, 然后缝合帽状腱膜层、关颅, 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2]、干预后血压、颅内压、血糖、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对正态分布的数据样本进行t检验, 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n表示病例数, 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分布的趋势,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监测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和颅内压水平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明显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干预前对比, 干预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 (30%) 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67%) 明显更低, 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损伤, 由于受到暴力的作用, 头颅受到严重的创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意识障碍、脑挫裂、脑水肿、长时间昏迷等等。目前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措施在于降低颅内高压[3]。

传统单侧颅内减压术虽然能够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之处, 术后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单侧开颅降低单侧颅内压, 容易导致脑组织发生位移和复位等, 容易导致脑部损伤和出血进一步加重, 甚至导致脑疝的发生[4,5]。改良后的开颅减压术通过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 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而且还能够扩展手术操作视野, 有利于对血肿和失活脑组织的清除,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手术时间, 更容易操作, 避免单侧开颅减压术所带来的问题,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与标准单侧开颅降压手术对比, 双侧开颅降压手术具有更明显的疗效, 并且获得多项研究的证明。吴长武[6]将60例DHSCB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和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研究显示, 治疗组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1) ;治疗组术后1、3、7d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DHSc BI并双瞳孔散大明显优于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术, 可以减少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的发生, 患者预后良好。雷三喜[7]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实验, 分别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和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研究发现,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 (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 (29.2%) (P<0.05) ;试验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可见,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 疗效明显, 值得在临床上推行与运用。高明[8]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显示,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 痊愈8例, 致残6例, 死亡4例, 可见, 对于手术指征明确的病例,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合理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研究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与传统单侧去大骨瓣颅内减压术对比,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干预后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和颅内压水平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传统颅内减压术对比, 干预后改良后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明显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干预前对比, 干预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传统颅内减压术 (30%) 对比, 改良后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6.67%) 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应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更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广泛应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丘学才, 常魏, 张丽娟, 等.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2) :60-61.

[2]张玉强, 孙鹏, 边剑平, 等.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 2012, 52 (21) :79-80.

[3]马书明, 杨勇, 李正杨, 等.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激光杂志, 2014, 34 (4) :67-67.

[4]李文.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手术方法探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 (21) :59-60.

[5]李芸.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6) :2189-2190.

[6]吴长武.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37) :52-53.

[7]雷三喜.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 (11) :59.

双侧减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64例, 均符合创伤外科学诊断标准[3], 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瞳孔变化, CT检查提示脑内血肿、大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标准:治疗过程因严重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者;合并其他致命性损伤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20~68 (44.5±9.7)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9例、交通意外伤23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1~68 (45.1±9.3)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交通意外伤21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 并及时行开颅手术。治疗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 先从颅内压高侧进行去骨瓣减压, 由颧弓上耳屏至顶部正中线, 向前沿正中线至前额部发际下。骨窗前至额极, 后达乳突, 骨窗范围为12cm×10cm~14cm×12cm。根据患者脑组织受伤及术中颅内压增高情况调整对侧骨瓣大小。术中两侧骨瓣尽可能至颅中窝底, 彻底清除血肿组织, 硬脑膜用减张缝合[4,5]。对照组采用单侧外伤大骨瓣常规减压窗术治疗, 快速清除血肿组织, 骨窗大小12cm×12cm。术后两组均给予脱水利尿药物, 控制血糖, 行控制性降压等操作, 若患者长时间昏迷可常规行亚低温治疗,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后期积极实施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情况, 记录术后1、3、5d颅内压变化情况, 术后随访3个月, 评价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6]

恢复良好:患者恢复正常情况, 可伴有轻度缺陷;中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 可从事负荷较轻的工作;重度残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需家属照顾;植物生存;死亡。有效率=恢复良好率+中度残疾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59.37%, 对照组有效率为25.00%,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颅内压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均有下降, 但治疗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包括对冲性伤、弥漫性损伤、各种颅内血肿引发脑疝的损伤, 其中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主要位于额底、颞底及其周边组织, 受伤机制是头颅枕顶或颞侧发生减速伤时, 与前中颅底的骨质发生相对运动, 导致脑组织的出血与挫伤[7]。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短时间内可出现脑疝, 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于其他疾病。

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临床效果虽较为满意, 但如果患者骨窗面积偏小或骨窗下缘位置稍高, 则影响手术疗效。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前及术中均存在颅内高压, 且大多伴有双侧大脑血肿, 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对此类患者效果不是很理想[8]。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以减轻脑血管受压, 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 使脑组织的供血及供氧得到有效保证。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两侧脑组织受压及损伤情况不同, 水肿程度也不一致,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在一侧行大骨瓣减压, 根据情况对侧选择小骨瓣减压术, 有效防止脑中线移位, 并使脑干受压程度降低, 消除两侧颅内压差, 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能力, 降低致残及病死率[9,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有效率为59.37%, 对照组有效率为25.00%,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均有下降, 但治疗组术后1d、2d、3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预后, 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临床疗效满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图解[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29.

[2]王正锐, 李平, 高永清, 等.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5例分析[J].山东医药, 2009, 49 (30) :55-56.

[3]只达石, 崔世民, 张赛.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3.

[4]薛成江, 赵洪洋, 张方成, 等.大骨瓣减压术中改良减张缝合技术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 (7) :435-436.

[5]游恒星, 邱建东, 杨维,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4) :533-534.

[6]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 25 (2) :100-101.

[7]莫贻敏, 秦坤明, 杨朝华, 等.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 9 (9) :985-993.

[8]王银生, 张中原, 张久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09, 31 (21) :2943.

[9]张得宏, 刘健.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脑疝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5) :125-126.

上一篇:校园网的建设下一篇:管工融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