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

2024-07-07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精选7篇)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 篇1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急重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瞳孔异常、呼吸紊乱、脉搏浅弱及头痛等并发症,重型颅脑损伤可引发机体水、盐代谢失常,脑性肺水肿、脑死亡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多以标准单侧去骨瓣减压术为主,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但术后患者易出现脑膨出、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高,降低治疗效果[3]。本研究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颅脑损伤相关诊断标准。根据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5±7.5)岁;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2.8±8.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术前给予两组患者利尿、脱水及止血等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在产生脑疝头侧行标准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将血肿清除在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适当的时机于头的另一侧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先对出现严重肿胀或脑疝的头侧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处理血肿块及脑挫裂伤,后采用相同方法对另一侧行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依据脑部肿胀程度决定术中骨窗大小。术后给予所有患者抗生素、脱水剂、营养支持与康复训练等治疗,若患者病情需要可行亚低温、气管切开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定[4];良好: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度缺陷,对生活无影响,能正常生活;中度残疾:患者治疗后需在家属的保护下进行生活与工作自理;重度残疾:患者治疗后意识清醒,但无生活自理能力;植物生存:患者治疗后意识未完全恢复,反应较微小;死亡。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脑积水、脑膨出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颅内压为(36.5±6.7)mm Hg,治疗1 d后为(31.2±6.9)mm Hg,治疗3 d后为(27.1±4.5)mm Hg;治疗组患者治疗前颅内压为(36.6±6.9)mm Hg,治疗1 d后为(21.9±5.1)mm Hg,治疗3 d后为(17.6±3.7)mm Hg。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低于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存质量

治疗后对照组生存质量良好6例(15.0%),中度致残9例(22.5%),重度致残11例(27.5%),植物生存8例(20.0%),死亡6例(15.0%);治疗组生存质量良好14例(35.0%),中度致残13例(32.5%),重度致残6例(15.0%),植物生存5例(12.5%),死亡2例(5.0%)。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出现皮下积液3例(7.5%),脑积水3例(7.5%),脑膨出4例(10.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皮下积液1例(2.5%),脑积水1例(2.5%),脑膨出1例(2.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性创伤类疾病,常伴有软组织、脑组织及颅骨损伤,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工作环境的改变,颅脑损伤患者不断增加。因患者的颅内压升高,颅脑内静脉回流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者脑组织受到较为广泛的损害,造成患者意识无法快速恢复,致其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失语与偏瘫症状,重者可出现植物状态、致残及死亡现象,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较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5]。因此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6],去骨瓣减压术在将患者骨瓣去除后,可使颅腔容积增加,降低部分颅内压,将颅腔扩大,促使膨出脑组织恢复,从而使脑干压力降低或消除,增强静脉回流及脑血液循环,预防发生脑疝及脑水肿,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去骨瓣减压术能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适当大小的骨瓣实施平衡降压,可预防脑干组织结构因不平衡的颅内压力发生移位,减少术后并发症[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得到改善,但对照组患者颅内压下降水平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患者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生存质量,降低植物生存及死亡发生率[8]。分析其原因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能在最短时间内将颅腔容积扩大,降低颅内压。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在去除一侧骨瓣后,将另一侧骨瓣去除,抑制机体出现缺氧与急性脑肿胀引发的二次脑损伤,避免二次血肿压迫。且手术过程中,可根据脑肿胀程度选择大小适当的骨瓣行平衡减压术,预防脑干等中位结构出现移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实施减压术中对可出现的迟发型颅内血肿行预处理,减少术后利尿药物、脱水剂使用量,可有效缓解患者肾脏压力。

综上所述,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植物生存率与死亡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8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1、3 d后颅内压分别为(31.2±6.9)、(27.1±4.5)mm Hg(1 mm Hg=0.133 k Pa),治疗组分别为(21.9±5.1)、(17.6±3.7)mm Hg,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低于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率35.0%高于对照组15.0%(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 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学刚,黄锦峰,陈志勇,等.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469-470.

[2]潘仁高.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4):357-359.

[3]郭骅.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14,21(7):885-886.

[4]庄炳兴,黄柳军,张准仪,等.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外医疗,2014,33(28):37-39.

[5]苏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70-71.

[6]蒋敏杰.刍议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应用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中外医疗,2014,33(12):53-54.

[7]刘进.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应用意义.吉林医学,2013,34(15):2994.

[8]寇国民.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疗效观察.河北医学,2014,20(1):56-58,59.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8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0例。其中, 对照组, 男27例, 女13例, 年龄15~66岁, 平均 (40.3±5.3) 岁, GCS评分3~5分:23例, 6-8分:17分;观察组,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12~65岁, 平均 (38.4±4.6) 岁, GCS评分3~5分:19例, 6~8分:21分,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 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 在距离颧弓上耳屏前1 cm处, 途径耳廓上方, 一直到患者顶骨的正中线, 再顺着正中线到患者发际下结束, 在患者颅骨位置设置5枚钻孔, 以用于游离骨瓣。在患者顶骨正中线附近开一切口, 尺寸2~3 cm, 而骨窗前后上下与额极、乳突、矢状窦旁。颧弓水平相接触, 将患者颞窝与蝶骨平尽可能的暴露。切开硬膜对患者的血肿、损伤脑组织进行清除;观察组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 医护人员要准备好双侧开颅减压手术, 先进行出现血肿或者是脑疝一侧的去骨瓣减压, 通过双额颞顶大骨瓣进行开颅, 切口从颧弓开始一直到与耳屏距离1 cm结束, 从患者耳廓上方, 经过顶结节, 再到患者前额部发际下方, 中线留2 cm左右, 骨窗尺寸超过12 cm×12 cm[2], 在清除脑挫伤或者是血肿后, 再对另一侧进行去骨瓣减压术。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 并进行常规止血、激素、脱水以及预防并发症、感染的治疗, 如有需要的话, 还要使用亚低温疗法、胰岛素、高压氧[3]进行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颅内压、手术并发症、生存质量, 等进行观察。生存质量判定标准[4]:恢复良好:轻度缺陷, 但正常生活恢复;中度残疾:在家属辅助下, 能独立工作或生活;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 但意识清醒;植物生存:意识不清, 但有轻微临床反应;死亡。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治疗后, 观察组的颅内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手术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导致患者的颅内压升高, 影响颅脑内的静脉回流, 去骨瓣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大患者的颅腔容积, 减轻患者脑干所受的压迫, 促进脑血流循环的改善, 降低脑水肿、脑疝的发生率。由于我国传统手术在患者颅压、血肿、坏死脑组织的清除上作用有限, 因此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被应用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不仅能够快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扩大颅腔, 而且能够防止二次血肿压迫[5]的出现。除此之外, 双侧选择合适大小骨瓣进行平衡降压, 可有效避免脑干等中线结构因颅内压力不平衡而移位,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6]。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有一定的适应证, 若双侧颅内、双侧硬膜下或双侧硬膜外出现血肿, 中线明显向对侧偏移则应尽早手术[7]。

该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此结果与刘勇等[8]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不仅能够迅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寇国民.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4, 12 (1) :56-59.

[2]胡旭, 董吉荣, 王玉海, 等.双侧平衡去骨瓣治疗双瞳散大患者的救治经验[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1, 24 (5) :439-442.

[3]冯裕修, 高沃光, 黄丽梅, 陈智国, 高振军.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32 (10) :617-619.

[4]徐辉, 游朝.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意义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9 (3) :442-443.

[5]田亚民.大骨瓣减压与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回顾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 12 (1) :558-558, 560.

[6]Niedmvecki CM, Marwitz JH, Ketchum JM, et a1.Traumatic brain injury:a com parison of inpatient functional outcome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J].J Head Trauma Rehabil, 2008, 23 (4) :209.

[7]卫德来.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4) :510.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 其中男62例, 女18例;年龄17~59岁, 平均 (36.1±2.8)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 重物击伤25例, 交通意外伤45例;创伤至手术时间为 (5.2±0.6) h;硬膜外血肿 (一侧) 致脑疝与对侧硬膜下血肿合并发生12例, 颞叶脑挫裂伤 (双侧) 17例, 硬膜外血肿 (一侧) 致脑疝与对侧脑挫裂伤合并发生23例, 硬膜下血肿 (一侧) 致脑疝与对侧硬膜外血肿合并发生28例。患者均具有双侧开颅适应证, 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创伤至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完善术前检查, 应用MRI或头颅CT确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行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 先选取脑疝侧, 完成去骨瓣减压、开颅血肿清除术, 依据影像学复查结果及瞳孔恢复状态, 观察应用升高颅内压药物但控制效果不佳、意识障碍在术后渐进性加重者, 可再次实施去骨瓣减压操作及血肿清除术, 二次手术操作时间需根据首次麻醉结束至开始再次麻醉为参考标准进行。对照组行双厕同时去骨瓣减压术, 即双侧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同时进行, 即手术在同次麻醉下完成, 开颅过程中, 先小孔切开脑膜或硬膜外血肿先开一侧小范围清除, 后对硬膜下血肿缓慢清除, 可对脑脊液进行释放, 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2]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GCS具体为: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意识清醒, 但有重度残疾;4分:生活可自理, 适当的工作在陪同下可完成, 轻度残疾;5分:功能缺陷为轻度, 正常日常生活恢复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GCS评估情况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观察组硬膜下积液2例, 再出血1例, 对照组分别为14例、13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高能量创伤的发生比例显著增加,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其中的常见类型, 病发突然、患者整体状况不佳, 对治疗方案有较高要求, 是临床神经外科日常处理紧急事件的重点内容。因此, 合理把握手术方案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确保手术成功的意义重大。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术前充分评估, 密切观察病情, 行一侧去骨瓣减压之后, 因解除了填塞效应, 有或无明显对冲伤倾向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易增加侧颅内出血的风险, 并可能引发迟发性颅内血肿, 使再次手术的危险度加大。故针对有伤侧硬膜外 (下) 血肿存在的患者, 对侧检测示有对冲脑挫伤患者等, 可行相继去骨瓣减压, 特别是合并多发颅骨骨折、骨折线与矢状窦和脑膜中动脉沟贯穿的患者等。

行开颅手术后, 患者病情可因硬膜下积液而进一步加重, 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延长, 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故硬脑膜采用生物膜缝合时尽量无缝闭合, 以防脑组织膨出, 避免切口疝的形成, 对脑脊液循环造成影响, 且在打开蛛网膜下腔和外侧裂池时, 需放出血性脑脊液, 并切除外侧裂周围分布的蛛网膜, 对脑蛛网膜有效开窗, 有效避免单向活瓣作用, 防止脑桥静脉再次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术中止血难度大, 易有大失血风险。应用双侧相继开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循序渐进地处理颅内压迫, 为脑疝回纳提供保障, 减轻颅腔空间的扩大、颞部血管及外侧裂血管的压力, 降低脑干受压, 改善预后。

临床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理时, 入院后, 需先对双侧开颅患者实施可能性评估, 不管是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或是同时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的操作时间较长, 创口暴露时间较长, 失血量也较大[3], 除在手术操作前对凝血功能进行调节外, 手术操作过程中加强止血处理和观察也十分必要。医院有条件时可实施自体血回收术, 做好血液制品配备, 维持术中的血压平稳, 使脑灌注压维持在有效范围, 为术后恢复创造理想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硬膜下积液与再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相继去骨瓣减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在对适应证严格把握的前提下, 采用双侧相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 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保障,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晓翔.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4) :170-171.

[2] 宋宏恩, 郭辉, 曹海燕, 等.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15) :38-40.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 篇4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

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多发的外伤类型, 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不容忽视, 车祸、跌伤、坠落伤、打击伤、挤压伤均为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1]。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严重外伤导致广泛颅骨骨折, 脑挫伤范围广泛, 并发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患者脑原发伤严重并伴随去大脑强直[2]。由于该疾病发病急, 预后差, 故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疝, 开放性颅脑损伤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我院通过对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治疗方法,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车祸伤29例, 击打伤17例, 坠落伤15例, 机器绞压伤23例。均有瞳孔散大, 脑疝形成。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 脑干损伤。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7例, 年龄26~68岁, 平均年龄 (39±12.87) 岁。试验组中男33例, 女11例, 年龄29~73岁, 平均年龄 (42±13.22)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对症治疗, 包括镇痛、抗炎抗感染处理、抗休克、补液、补血等。对极度呼吸困难患者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重侧单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术后影像学监测, 若经检查有对侧迟发型脑血肿, 即立刻进行对侧去骨瓣减压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去骨瓣加压治疗方法, 具体操作为: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于患者两侧耳屏前1 cm处上行, 作扩大冠状切口。向前止于额部发迹中点处, 向后止于上方顶结节。然后于颅骨两侧额颞顶部钻孔, 锯开颅骨, 保留中部额骨骨桥, 去除双侧骨瓣, 减压处理, 颞底减压必须充分, 由术者及助手悬吊双侧硬膜, 同时剪开双侧硬膜, 使前颅窝中颅窝暴露, 彻底清除硬膜下血肿以及破损脑组织, 行颅内压监测技术, 指导预后判断。最后逐层缝合硬脑膜与颞肌筋膜。整个手术过程必须保证呼吸道通畅, 去除痰液、血块、呕吐物等呼吸道阻塞物, 监测血氧饱和度, 保证充足的通气, 预防感染, 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 (GCS) 评分 (包括眼睛睁闭、言语反应、运动反应) ,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膨出、头痛、迟发型脑血肿、切口疝、脑脊液漏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的两组患者,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为 (9.13±1.43)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12±2.56)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比较

经手术后的两组患者,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膨出, 头痛, 迟发型脑血肿, 切口疝, 脑脊液漏的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a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多发的一种外伤类型, 其病理类型主要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3], 三者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 临床诊治需根据这三者的解剖特点和受伤机理进行全面分析。颅脑损伤后个体脑组织缺血缺氧, 易发生脑组织微循环障碍, 甚至导致脑细胞死亡[4]。颅脑损伤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系广泛颅骨损伤, 广泛脑挫伤, 脑干损伤合并晚期脑疝, 临床表现主要为双瞳散大, 生命体征严重紊乱, 呼吸接近停止[5]。我院通过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 得到试验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膨出, 头痛, 迟发型脑血肿, 切口疝, 脑脊液漏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去骨瓣减压术是运用于重型颅脑损伤难治性颅内高压, 脑干损伤, 颅内血肿的有效手术手段[6]。手术操作手段主要分为重侧单侧去骨瓣减压治疗和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相比于单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 双侧去骨瓣减压可以使得两侧脑内压同时降低, 维持脑内压力平衡状态, 并可有效避免脑组织移位, 这是其区别于单侧去骨瓣减压术造成脑压升高的主要优点, 其手术指征主要有:临床意识进行性障碍, 影像学诊断颅脑损伤, 占位效应明显, 经脱水等内科治疗方法无效, 急性颅脑损伤[7]。我们认为, 及早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术后预后良好, 并且在保证术后患者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后, 应尽早行颅骨成形术。

综上所述, 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方法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效果显著, 患者术后预后良好, 术后并发症发生减少, 临床应用价值高, 建议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裕修, 高沃光, 黄丽梅, 等.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16 (10) :617-619.

[2]雷开明.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双瞳散大) 的临床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 (9) :86-87.

[3]喻厚丰, 查晓华.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9) :188, 190.

[4]田金彪.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6) 33-35.

[5]马宝林, 方耀春, 房正华, 等.正中人字型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20 (6) :743-745.

[6]何源.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 (7) :129-130.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对照试验, 其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龄35~65 (35.3±3.5) 岁, 入院时GCS评分为3~8 (4.8±0.1) 分, 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观察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5~65 (35.3±3.1) 岁, 入院时GOS评分为3~8 (4.9±0.3) 分;对照组男22例, 女8例, 年龄25~65 (35.3±3.0) 岁, 入院时GCS评分为3~8 (4.8±0.2) 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GC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单侧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几点:患者采取仰卧位, 保持头高脚低的姿势, 对患者进行全麻和气管插管, 在患者的额颞顶部的发际内进行弧形切口, 手术切口双侧起自颧弓上耳屏前1cm, 向后跨过耳后向上绕顶骨结节至矢状线。把肌皮瓣向前方下侧翻转, 暴露颅骨的额颞顶区。骨窗前至额极, 后达乳突, 顶部达正中线矢状窦旁开2~3cm, 下平颧弓、蝶骨棘。对侧行同样或稍小骨瓣减压。充分暴露前中颅窝底, 对硬膜下及外的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及出血灶进行彻底的去除, 进行引流。减张缝合硬膜, 然后缝合帽状腱膜层、关颅, 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2]、干预后血压、颅内压、血糖、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对正态分布的数据样本进行t检验, 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n表示病例数, 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分布的趋势,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监测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和颅内压水平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明显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干预前对比, 干预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 (30%) 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67%) 明显更低, 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损伤, 由于受到暴力的作用, 头颅受到严重的创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意识障碍、脑挫裂、脑水肿、长时间昏迷等等。目前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措施在于降低颅内高压[3]。

传统单侧颅内减压术虽然能够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之处, 术后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单侧开颅降低单侧颅内压, 容易导致脑组织发生位移和复位等, 容易导致脑部损伤和出血进一步加重, 甚至导致脑疝的发生[4,5]。改良后的开颅减压术通过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 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而且还能够扩展手术操作视野, 有利于对血肿和失活脑组织的清除,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手术时间, 更容易操作, 避免单侧开颅减压术所带来的问题,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与标准单侧开颅降压手术对比, 双侧开颅降压手术具有更明显的疗效, 并且获得多项研究的证明。吴长武[6]将60例DHSCB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和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研究显示, 治疗组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1) ;治疗组术后1、3、7d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DHSc BI并双瞳孔散大明显优于额颞顶枕超大骨瓣减压术, 可以减少急性脑膨出和切口疝的发生, 患者预后良好。雷三喜[7]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实验, 分别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和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研究发现,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 (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 (29.2%) (P<0.05) ;试验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可见,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 疗效明显, 值得在临床上推行与运用。高明[8]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显示,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 痊愈8例, 致残6例, 死亡4例, 可见, 对于手术指征明确的病例,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合理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研究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与传统单侧去大骨瓣颅内减压术对比,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干预后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和颅内压水平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传统颅内减压术对比, 干预后改良后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明显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干预前对比, 干预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 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传统颅内减压术 (30%) 对比, 改良后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6.67%) 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应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更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广泛应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丘学才, 常魏, 张丽娟, 等.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2) :60-61.

[2]张玉强, 孙鹏, 边剑平, 等.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 2012, 52 (21) :79-80.

[3]马书明, 杨勇, 李正杨, 等.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激光杂志, 2014, 34 (4) :67-67.

[4]李文.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手术方法探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 (21) :59-60.

[5]李芸.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6) :2189-2190.

[6]吴长武.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37) :52-53.

[7]雷三喜.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 (11) :59.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阳市中医院脑病科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5例确诊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 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符合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3], 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 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单侧组42例, 其中男24例, 女18例;年龄22~61岁, 平均 (41.50±5.52) 岁;车祸伤33例 (78.57%) , 坠落伤7例 (16.67%) , 跌伤2例 (4.76%) ;入院格拉斯哥 (GCS) 评分3~8分, 平均 (5.11±0.62) 分。双侧组43例, 其中男25例, 女18例;年龄22~63岁, 平均 (41.51±5.53) 岁;车祸伤34例 (79.07%) , 坠落伤7例 (16.28%) , 跌伤2例 (4.65%) ;入院GCS评分3~8分, 平均 (5.12±0.63) 分。两组患者一般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数据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单侧组行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施术者在术中保持骨窗最大 (12.0×12.0) cm2, 清除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血肿组织。双侧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行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 切口选择位置从颧弓上耳屏到中线旁, 然后施术者向前到达前额发际, 骨窗向前至患者的额极位置, 向后到达患者的乳突位置, 保持骨窗最大 (15.0×12.0) cm2。对侧同法行小骨瓣减压术。同时, 施术者采用硬脑膜行减张缝合术达到降低与控制患者颅内压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1) 颅内压:记录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术前、术后1 d末和术后7 d颅内压变化。 (2) 综合疗效:颅内压控制和肢体功能恢复接近外伤前, 判定为恢复良好;颅内压控制稳定, 肢体功能恢复接近外伤前90%, 判定为轻度残废;颅内压控制稳定, 肢体功能恢复外伤前70%~90%, 判定为中度残废;颅内压控制稳定, 存在重度肢体功能障碍, 判定为重度残废;植物生存;死亡。 (3) 手术并发症: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4) GCS评分: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格拉斯哥GCS评分, 当GCS评分≥10时表示预后良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手术前后数据, 致伤原因和综合疗效等采用χ2检验;颅内压和GCS评分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压情况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比较

两组术后1、7 d末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1 mmH g=0.133 k Pa。

2.2 手术疗效

单侧组恢复良好14例, 轻度残废12例, 中度残废10例, 重度残废3例, 植物生存2例, 死亡1例;双侧组恢复良好24例, 轻度残废8例, 中度残废8例, 重度残废2例, 植物生存0例, 死亡1例。双侧组术后恢复良好率55.81% (32/43) 高于对照组33.33% (264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GCS评分双侧组术后GCS评分

(10.24±1.36) 分高于单侧组 (6.78±1.02) 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分析, 见表2。

3 讨论

对冲性颅脑外伤属于常见的一种重型颅脑损伤, 发病原因多由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5], 造成脑组织不同程度机械性损伤, 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 其中继发性损伤可加快疾病进行性加重[6]。

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是临床治疗对冲性颅脑外伤的重要手术手段。部分学者认为[7]单侧开颅手术过程中颅内压下降可能引起脑组织移位或复位不理想等情况, 存在脑疝和脑位移等风险。双侧开颅手术在有效降低颅内压的同时, 可有效减少继发行损伤的发生。因此, 笔者认为双侧严重脑组织挫裂伤或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硬膜下血肿, 甚至脑疝患者可行该术式;对于单侧硬膜下血肿患者, 伴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合并对侧血肿, 且脑疝已经形成的患者可立即实施该手术;影像学显示患者单侧血肿, 甚至显示严重脑膨出的患者可行该术式。部分学者[8]还认为弥漫性脑肿胀、单侧颅内血肿和单侧术后对侧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等患者也要行该术式。该研究显示双侧组降低和控制颅内压的预后效果优于单侧组, 术后恢复良好率55.81%明显高于单侧组33.33%, 巩勇[9]研究结果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后总有效率接近60%, 与该研究结果55.81%接近。该研究双侧组GCS评分 (10.24±1.36) 分优于单侧组 (6.78±1.02) 分, 与李宋浩[10]研究结果, 改善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结果基本一致, 证实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改善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显著。由于该研究例数较少, 且随访时间不足, 尚需通过大样本和长期追踪, 对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的手术效果进行追踪评价。

综上所述,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改善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预后效果明显, 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的颅内压, 在改善预后和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对双侧术式的效果进行大样本和长期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维涛, 杨海贵, 路丕周, 等.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1, 10 (5) :457-458.

[2]廖启伟.24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相应的治疗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0) :171-172.

[3]江基尧, 朱诚, 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M].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9:128-129.

[4]方挺.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2 (14) :53.

[5]郭耀东, 曹亮.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治疗对严重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14) :58-59.

[6]雷尚国, 黄国涛, 孟庆锋, 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9) :31-33.

[7]王威, 刘国龙.双侧去骨瓣减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应用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7) :3012-3013.

[8]裴明和, 梁振强.颅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65例并发症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 (20) :99-100.

[9]巩勇.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3) :112-113.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 篇7

关键词: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术,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

现代社会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是各种意外事故的高发之处, 其中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人身伤害中的急危重症, 因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患者的病死率较高[1,2,3,4]。 手术是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首选, 救治及时, 可有效较低患者病死率, 降低后遗症发生率[5,6]。 目前临床常用手术方法主要有伤情重侧去骨瓣减压术、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等[7,8,9]。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近年来的新型技术,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为了探讨此项技术在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 本研究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并与其他手术方法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 年4 月~2011 年12 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61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1~63岁, 平均 (45.7±10.1) 岁, 其中男52 例, 女9 例。致伤原因包括:47 例车祸损伤患者, 14 例高坠伤患者。 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第3 版) 中规定的相关标准。 入组条件包括:伴颅脑严重外伤、创伤病史, 体格检查有意识障碍表现及瞳孔大小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 9 分, CT或磁共振 (MRI) 显示有双侧颅脑损伤, 且两侧的损伤程度不对称或出现硬膜外血肿。 排除条件包括:伴严重心、肺功能疾病, 严重肝脏、肾脏功能不全, 重型颅脑损伤仅单侧等。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30 例患者行单侧颅脑损伤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 观察组31 例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治疗前GC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均取得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单侧颅脑损伤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中所开骨窗面积约12 cm×12 cm, 最大程度将减压窗咬至中颅窝底, 打开患者侧裂池, 引流出脑脊液, 行硬膜外减张扩容缝合术, 以达到降低切口疝发生率的目的。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中患者取平卧位, 所开骨窗面积约14 cm×12 cm, 根据术中具体情况, 所开骨窗的面积可适当调整。 手术顺序为先处理硬膜外血肿, 后处理硬膜下血肿。 术中若患者无明显中线移位, 可先减压非优势侧血肿, 再对优势侧血肿行减压治疗。 减压窗同样需要尽量开至中颅窝底, 以保证减压开窗侧缝合后颅内压力尽量减小;术中要对打开侧的裂池及蛛网膜下腔进行彻底冲洗, 以防止脑血管痉挛。 所有患者术后均继续观察治疗3 个月,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 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

1.3 判定标准

1意识清楚:GCS评分> 14 分;轻度意识障碍:GCS评分12~14 分;中度意识障碍:9~<12 分;< 9 分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2GOS评价标准:预后良好=5, 中残但生活可自理=4, 重残且生活不能自理=3, 植物化生存状态=2, 患者死亡=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 (9.7%、12.9%)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50.0%、5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较

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 (38.7%) 明显高于对照组 (16.7%) , 观察组病死率 (6.5%) 明显低于对照组 (33.3%)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 。 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 。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4% (6/31) ]明显低于对照组[50.0% (15/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见表3。

3 讨论

临床多见的颅脑损伤中, 双侧不对称性的重型颅脑损伤是其中一种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的类型, 是临床治疗的重点、难点, 患者预后较差。 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 由于患者颅内压迅速升高, 导致脑组织灌注压的急剧下降, 脑组织缺血缺氧, 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 较短时间即可对脑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 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患者轻则留下严重后遗症, 重则失去生命, 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首选[10]。 有报道显示, 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会产生一定的疗效, 但也有诸如骨窗下缘位置较高、骨窗面积较小等问题, 对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减压效果不甚理想, 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等手术急症的发生率较高[11]。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方面有较大优势, 能够开设较大面积的骨窗减压, 减压效果较明显。 有研究显示, 颅内压高低是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通过快速降低颅内压减少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脑组织循环状况, 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12,13,14,15,16]。

本次研究表明, 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低 (P < 0.05) , 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意外事件发生率, 尤其是对降低急性脑组织膨出发生率尤为显著。观察组预后评价中良好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均P < 0.05) , 说明术后患者的恢复状况较好。 观察组患者预后的中、重残率均较对照组为高, 观察组患者植物化生存率低于对照组 (均P < 0.05) , 说明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提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减压效果彻底, 后遗症的发生率低。

上一篇:道路交通安全法下一篇:西安欧亚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