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传染病检测

2024-06-16

术前传染病检测(精选7篇)

术前传染病检测 篇1

血液是人体的各项机能的重要载体, 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艾滋病、梅毒等因为没有特效药物问世, 一经感染便可能终身带病, 乙肝和艾滋病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 梅毒虽然可以控制其传染性, 但是梅毒抗体终生阳性[1]。对患者进行术 (产) 前、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查, 既可了解患者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 也可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对防止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本组对我院术 (产) 前、输血前检查的2 256例标本传染性指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256例标本均来自2014年1月—8月期间我院术 (产) 前、输血前检查患者, 其中男1 326例, 女930例;年龄3岁~69岁, 平均年龄 (38.2±4.1) 岁;术前检查1 742例, 产前检查378例, 输血前检查136例。所有患者全部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 、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IP) 、丙肝抗体 (抗-HCV) 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 检测资料完整。

1.2 检测试剂及仪器

术 (产) 前或输血前采集患者血液标本3~5 m L, 离心分离血清后备用。乙肝两对半定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抗-HCV以及抗-HIV检测采用ELISA法, 试剂全部由万泰公司提供;抗-TP采用TRUST法, 试剂由厦门新创公司提供。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并遵照检验科SOP操作规程进行。抗-HIV初筛阳性标本送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实验。仪器:AXceed400T前处理加样系统 (搏奥赛斯公司) , SUNRISE酶标仪 (型号为MULTISKAN.MK3) , 洗板机 (型号为WELLWASH4MK2) , 所有仪器定期维护和校验。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项传染性指标阳性率

HBs Ag阳性139例, 感染率达到6.16%, 其次为梅毒, 抗-TP阳性率2.13%。HBs Ag和抗-HCV阳性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而抗-TP和抗-HIV阳性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其中HBs Ag和抗-TP阳性率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传染性指标阳性患者年龄段分布

将患者按年龄统计, HBs Ag和抗-TP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青壮年中, 其中35岁~60岁段HBs Ag阳性率最高 (8.1%, 79/975) , 20岁~34岁段抗-TP阳性率最高 (4.6%, 15/327) , 和其他年龄段比较HBs Ag和抗-T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60岁以上患者中四项指标阳性率低于青壮年, 但是高于20岁以下患者。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患者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医护人员持有较多负面看法, 医患纠纷比较常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 医患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通过司法的途径对医患矛盾的调解和缓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术 (产) 前、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查可以明确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情况, 一方面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避免和预防患者、医护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另一方面可以在发生医患矛盾时提供司法证据;现该检查已成为涉及患者血液操作前的一种常规检查[2]。

本组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 256例患者术 (产) 前、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分析, 发现四种传染性疾病的检出率以乙型肝炎最高, 达到6.12%, 略低于我国HBV阳性率8%~20%的水平, 但是高于西方国家2%~5%的水平, 基本符合我国HBV的流行情况[3]。乙肝患者中男性占74.1% (103/139) , 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年龄段集中在青壮年人群, 老年患者中也有一定的比例, 20岁以下患者HBs Ag阳性率比较低, 可能和他们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有一定关系。本组病例中梅毒检出率也较高, 达到2.13%, 远远超出我国1990年全国平均发病率6.5/10万的水平, 在女性患者中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主要集中在育龄期妇女, 但是产前检出比例并不高, 已生育女性较多, 和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就乙肝和梅毒检出率较高而且集中在青壮年的原因, 笔者认为, 可能与本地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有关。外出打工者多为青壮年, 文化素质较低, 防范意识不强, 由于性需求较旺盛、多数夫妻身处两地, 务工人员中婚外性行为、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情况较多, 感染乙肝和梅毒的概率也较高。而60岁以上患者和20岁以下患者相对稳定, 外出较少, 不良性行为发生率较低, 乙肝、梅毒检出率也相对较低。本组中丙型肝炎以及艾滋病的检出率均较低, 基本上符合这两种基本的流行状态, 由于病例相对较少, 在性别和年龄分布方面均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

本组研究中, 术 (产) 前、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查对象全部为就医人群, 或为手术患者或为孕产妇, 人群在年龄、性别分布方面和普通人群有一定的差异, 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并不能代表本地区四种传染性疾病的准确发病率和流行情况, 与其他地区报道的结果有一些出入[5,6]。但是整体上还是较好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目前乙肝、丙肝、梅毒以及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局面, 提醒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上述疾病的宣传教育和防治力度, 也提醒医护人员要加强防护,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职业暴露。

摘要:目的 探讨孕产妇、手术患者以及输血患者中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性别年龄分布特点。方法对我院术 (产) 前、输血前检查的2 256例标本传染性指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 Ag阳性139例 (6.16%) , 男性高于女性 (103:36) ;抗-TP阳性48例 (2.13%) , 女性高于男性 (29:19) ;年龄均以20岁60岁患者为主, 乙肝和梅毒阳性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抗-HCV和抗-HIV阳性率 (0.98%, 0.27%) 均较低, 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 (产) 前、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地区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关键词:术前,产前,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传染病流行趋势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75.

[2]林甲进, 朱碎永.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 (5) :365.

[3]李兰娟.努力提高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水平[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8) :845.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06年全国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J/EB].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疫情监测, 2007-03-14.

[5]岑春伟.术前及输血感染性疾病标志物1 440例检测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5) :3414.

[6]方强, 张慧涨, 黄红梅, 等.2 764例输血前、术前患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 23 (11) :2489.

术前传染病检测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09年6-12月我院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1685例, 均在输血前、手术或分娩前常规抽取静脉血液3~5ml, 无需抗凝。

1.2 试剂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 IgM抗体和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2) ]抗体均由英科新创 (厦门) 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梅毒抗体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

HBsAg: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抗HCV IgG:间接法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TP) :初筛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TRUST) 法, 初筛试验阳性标本做TPPA试验确诊;抗HIV (1+2) 型:双抗原夹心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均在试剂有效期内使用, 并设阴阳性对照。每例样本均经初检、复检2次结果一致后方可报告。

2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2.34% (208/1685) , 这与调查获得的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0%左右相接近[2]。HCV阳性率为0.42% (7/1685) 。TP感染率为0.12% (2/1685) , 均由TPPA试验确证。抗HIV抗体未检出。

3讨论

2000年颁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要求输血者与受血者均应进行血清乙肝病毒 (HBV) 、抗HIV、抗HCV和TP抗体检测。HBV主要的传染源为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乙肝的传播方式有多种, 可因带HBV血液、血液制品和血污染的器械针头经皮肤而传染。密切接触, 尤其是性接触, 以及围生期母婴传播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3]。在HBsAg宫内传播、产程中传播及产后早期抚养过程中传给婴儿。其中以产程传播危险性最大, 感染机会最高, 约占新生儿感染的80%。因此, 产前检测HBV对于获取产妇产前的情况, 以便于在分娩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HBV在分娩时由产妇传播给婴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16周。潜伏期长短随许多因素而异, 可因大剂量感染而缩短或使用高效价的抗HBs抗体而延长等[3]。另据报道, 我国自然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在HCV感染病例中, 通过输血或其他非肠道途径 (如共用针头、血液透析等) 而传染的病例占较大比例[3]。丙型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输血后潜伏期可短至1~2周, 长至13~26周, 平均5~6周。输血后丙型肝炎慢性化率较低, 80%能在3个月内恢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也是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本次检测未检测到阳性病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HIV主要通过3个途径传播:一是密切的性接触;二是污染HIV的血液或血制品或针头等;三是母婴传播, 包括经胎盘传给胎儿, 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给婴儿[3]。梅毒是由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也是血液传播疾病之一。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 可在母婴间垂直传播, 对妊娠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近年来, 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4], 本次检测TP的阳性率为0.13%。

由此可见, 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检测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 检测的结果可提醒临床医师和护士在进行手术、治疗和其他侵入性检查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在医疗操作中被感染上疾病将病毒传染给其他患者而造成医源性感染。有报道, 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5], 可见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输血前、术前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清学感染标志物的检查, 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 同时可使患者对自己术前和输血前的检验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对是否因输血而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因输血和术中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2]。

摘要:目的 为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 防止发生医疗纠纷, 探讨对需手术、输血患者及产前妇女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 抗体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2) ]的检测,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 (TRUST) 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TP) , 对1685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项传染性标志物均占一定比例, HBsAg阳性率为12.34%, 抗HCV抗体阳性率为0.42%, TP感染率为0.12%, 抗HIV (1+2) 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 对产前、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 可以了解患者的状况,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防护, 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吴维广, 张伟.1540名受血者5项血清学标志物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0, 13 (3) :204-205.

[3]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4]杜兰英, 庄辉, 何军, 等.梅毒螺旋体TPN17重组抗原的表达及其在献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1) :11-13.

术前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与意义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需手术病人共391例, 男380人, 女11人, 年龄14~60岁。抽取静脉血液3~5ml, 无溶血、血脂正常标本。

1.2 试剂

乙型肝炎 (HBV) 标志物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甲型肝炎病毒 (HAV) IgM抗体和丙型肝炎 (HCV) 病毒抗体试剂均由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UST) 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性抗体 (TPPA) 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 指控血清均由江西省临检中心提供。

1.3 方法

酶标仪:Arthos-2010, 洗板机:fluids-anthos。HBV-IgM采用捕获法 (ELISA) , HBsAg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HBsAB双抗体夹心法, HBeAg双抗体夹心法, HBeAB竞争法, HBcAB竞争法, HCV酶联免疫法, 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 TPPA凝集法。以上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391例住院病人手术前各项检测结果见附表。

3 讨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 HAV和HCV阳性率均为0.26%, 这与我院为男科医院的性质有关, HBsAg的阳性率为17.64%, 是主要的传染源。HBsAb阳性率为52.43%, 属正常范围。TRUST阳性率为0.5%, 这与我院的住院病人大部分为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不射精症、精囊炎、睾丸炎、疝气或是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有关。

本院为专科性医院, 肝炎患者与其他综合型医院相比相对较少, 但是手术前的检测也必不可少。乙肝的传播方式有多种, 可因带HBV血液制品和血液污染的器械经皮肤或性接触传染, 母婴传播, 约占新生儿感染的80%。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16周, 潜伏期长短随多因素而异, 可因大剂量感染而缩短或使用高效价的抗HBS抗体而延长。对于抗-HBcAb的检测, 该抗体出现于急性乙肝的早期, 且在整个急性期均可检出, 数月后呈稳定下降, 故对急性乙肝的诊断很有意义[1]。

有资料显示,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 可在母婴间垂直传播, 对妊娠造成严重的影响, 分为一、二、三期。TRUST定性试验用于梅毒的筛选, 其阳性率是感染梅毒螺旋体1~2周的76%, 二期梅毒为95%~100%, 晚期梅毒为70%~95%, 隐性感染期为70%~80%。在梅毒螺旋体定性试验阳性的情况下, 必须进行确诊试验, 若确诊后仍为阳性可肯定梅毒的存在。这时患者心里压力很大, 可能对一些预防和注意事项听不进去, 但是检验工作者还有义务与病人交流和解释相关事宜, 减少传染源。TPPA确诊试验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不受药物治疗的影响, 特异性抗体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本组住院病人梅毒感染率为0.51%, 应引起注意。根据检测结果可及时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手术治疗和其他侵入性检查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在医疗操作中被感染上疾病或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病人而造成医源性感染。加强无菌操作观念, 严格执行消毒要求, 对阳性患者要加强病房及个人管理, 减少和避免病毒传播与传染, 预防和避免交叉感染。

摘要: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391例住院病人进行术前感染性疾病的检测。甲型肝炎 (HAV, IgM型) 、乙型肝炎标志物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丙型肝炎 (HCV) 、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统计, 结果HAV阳性率0.2%, HBV阳性率10.7%, HCV 0.2%, 梅毒阳性率0.5%。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检测

参考文献

[1]马洪亮, 赵俊杰, 徐志新, 等.1008例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标志检测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0, 13 (3) :204.

术前传染病检测 篇4

1 护理配合

1.1 检测前准备

ICG制剂含碘有引起碘过敏的可能, 有碘过敏史者禁做此项检测, 检测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并做好碘过敏试验。检测前禁食6~8h, 禁饮4h, 测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浓度;肢体大静脉留置16G留置针, 根据体重准备ICG液、等渗盐水;治疗室配备抢救药物及设备, 准备D D G-3 3 0 0 K分析系统。

1.2 检测中护理

取平卧位, 嘱患者平静呼吸, 勿随意转动身体, 保持安静, 关闭手机等无线设备。用乙醇棉签轻柔消毒鼻翼部, 待干后正确连接鼻探头。打开D D G-3 3 0 0 K分析系统, 选择HB/ICG模式, 输入ICG用量、血红蛋白水平、身高、体重、住院号资料。待血氧饱和度及脉率信号显示稳定后, 液晶屏幕上方出现“R E A D Y”字样, 表示仪器自检完毕。快速静脉推注稀释的ICG液后推注20ml等渗盐水, 使剩余ICG液全部流入血管, 此过程需在10s内完成。检测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口麻、胸闷、气短等症状, 一旦发现休克, 及时终止ICG试验, 并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1.3 检测后护理

检测结束后取下鼻探头, 用酒精擦拭上面的油脂。放置鼻探头时动作应轻柔, 以免损坏。嘱患者休息10~15分钟, 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2 护理体会

2.1 做好心理护理

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系统为临床新开展的检查项目, 检测前应向患者讲解检测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其充分了解该检测项目安全无痛, 消除思想顾虑, 做好配合检测的准备, 以免因紧张影响检测效果。2.2完善各项准备积极做好物品、药品及仪器的准备。操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方可独立操作, 否则不仅会影响检测结果, 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此, 定期学习仪器的相关知识, 及时处理分析仪的报警原因, 以确保检测顺利有序进行。

2.3 妥善固定鼻探头

王雪丽等[3]报道, 检测失败可能与鼻探头松动或移位有关。因此, 在检测过程中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勿转动头部, 保持安静, 并用两条胶带分别在患者鼻翼部及额部固定鼻探头。

参考文献

[1]Hsia CY, Liu WY, Chan GY, et al.Periopertive safety and prognosis i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impaired liver function[J].J Am Coll Surg, 2000, 190 (5) :574-579.

[2]Fan ST.Methods and related drawbacks in the estimation of surgical risks in cirrhotic patients undergoing hepatectomy[J].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2, 49 (43) :17-20.

术前传染病检测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术前及输血前患者1 440例, 其中男760例, 女680例, 年龄最小8岁, 最大90岁, 平均年龄 (56.34±16.12) 岁。在输血及术前抽取静脉血4 m L, 将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别等予以准确标记, 将标本在2~8℃条件下进行保存, 而后分别进行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1.2 仪器

SYM-BIO酶标仪, ANYTEST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仪。

1.3 试剂和方法

1.3.1 Hbs Ag定量检测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 试剂由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1.3.2 丙型肝炎抗体检测

间接ELISA法, 试剂由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1.3.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

(1) 酶联免疫法, 试剂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2) 酶联免疫法, 试剂由英科新创 (厦门) 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初筛阳性血清送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室确认。

1.3.4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初筛试验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 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用酶联免疫法, 试剂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1 440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中四项血液传染病标志物阳性148例 (10.28%) ,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28例 (8.89%)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10例 (0.69%) , 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例 (0.56%)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2例 (0.14%) 。

3 讨论

临床上输血为对患者实施抢救以及防治疾病一种十分主要的手段, 然而输血也很有可能会诱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2], 因此应对输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展开积极有效的预防。在应用过程中不但应在供血单位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查, 临床医师还应对输血指征予以严格掌握, 同时在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 为目前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检测任务[3]。

由于输血所引起的病毒感染为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4],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对献血人员展开了全面、严格的丙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筛查, 从而对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由于检测试剂敏感性、病毒基因型发生变异、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新病毒出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依旧存在。所以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检查, 能够有效使由于输血后患者发生血清传染性疾病标志物阳性所引起的纠纷得以减少及避免, 针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相关的传染性指标检测, 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本文1 440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中四项血液传染病标志物阳性148例 (10.28%) ,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28例 (8.89%) ,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输血、注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起病缓慢, 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 少数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HBV感染者约1.2亿, 本次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8.89%, 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临床患者对乙肝病毒能够产生比较显著的免疫力, 这一现象的发生同最近十几年对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毕竟其还有较高的阳性率, 因此疫苗接种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 扩大范围。丙型肝炎主要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 俗称输血后肝炎, 丙型肝炎抗体是一种非保护性抗体, 测定结果阳性是诊断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依据, 本次检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0.69%。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也可通过血液传播, 本次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0.56%, 高于有关报道, 说明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个: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本次检测结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0.14%。我国目前正处于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报告一定要慎重, 遇到可疑标本, 需要进一步确证, 同时要做好保密工作。

综上所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在临床各类患者中都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液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 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进行积极的相关治疗,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防止疾病扩散。其次对患者及周围相关人员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医护人员在手术、抽血、注射、穿刺、清洗和处理医疗器械过程中, 随时有可能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血液, 在操作过程中一旦被锐器损伤很容易被感染。而通过对常规备血标本的检测发现潜在的传染源, 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时, 加强操作隔离防护, 避免感染, 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同时也明确了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自身已存在的传染病, 让患者对自身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减少和预防医疗纠纷发生, 以及发生医疗纠纷后为举证倒置提供有力证据。因此,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 对患者、医务人员、医院和采供血机构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输血前四项检查的标本收集过程中应规范, 同时所有检查结果应及时登记, 并保留试验结果, 方便日后查对。

参考文献

[1]郭素菊, 王波, 宋杰, 等.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检查结果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1, 20 (5) :34-35.

[2]王伟群, 宋大伟, 叶淼.17 58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2, 25 (1) :22-23.

[3]张忠源, 池细弟, 胡望平, 等.3 46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4) :546-547.

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与输血安全 篇6

关键词:输血,传染病,院内感染,医疗纠纷

输血是一把双刃剑, 即对某些危重患者起到起死回生之效, 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作用, 如输血可能会传染一些传染病如艾滋病、梅毒病、乙肝、丙肝等, 为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有效地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2000年6月, 卫生部颁布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对有可能输血和手术的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抗体的检查, 包括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TP) 、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 , 合称为输血前传染病四项检查。

1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我院2006~2010年间, 2187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输血前传染病四项检查。

1.2 试剂

所有试剂均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

1.3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HBsAg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抗-HCV、抗-HIV、抗-TP.采用酶联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凡阳性标本均采用另一种试剂复查, 两种试剂均为阳性的确定为阳性。所有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仪器

酶标仪采用安图生物有限公司TH-2, 洗板机采用深圳汇松科技有限公司的PW-960。

2结果

我院5年共有输血患者2187例患者, 阳性病例160例, 总阳性率7.3%, 其中抗-HBV 122例, 占 5.6%, 抗-HCV 29例, 占 1.33%, 抗-HIV 2例, 占0.09%, 抗-TP 7例, 占 0.32%。

3讨论

随着我国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科学、合理、节约、安全用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政府也非常重视, 相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如《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 在采供血管理及输血前的检测以及检测手段也不断的提高, 血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效应地预防和控制了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但是, 不可否认, 由于“窗口期”效应[1]。以及受试剂敏感性的制约, 致使血液性感染时有发生。

本次调查 2187例患者中, 总阳性率7.3%, 由此可见, 有些患者在入院以前已是病毒携带者或是感染者, 而患者自己不知道。因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 不仅仅是输血可以引起感染, 吸毒、不良的性行为、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均可引起感染, 如果不知道这些患者是病毒携带者, 在医院诊疗过程中的一些操作 (手术、注射、抽血、穿刺等) , 医护人员的皮肤有损伤, 就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再诊治其他患者时, 未做有效地防护, 就会把病毒传给其他的患者, 引起院内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的S基因负责编码表达HBsAg, 即S蛋白, 任何影响S蛋白表达水平或其抗原性突变都可能导致HBsAg检测出阴性结果, 特别是负责编码表面抗原“a”决定族的序列突变, 因此, HBsAg检测阴性血液中仍有一定比例的HBV感染者, 此外, 当感染处在“窗口期”, 也会出现HBsAg检测阴性, 对这部分患者应在输血前详细说明有HBsAg感染的可能性, 预防输血后引发医疗纠纷。

抗-HCV阳性率1.33%, 与相关报道一致, 由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 抗-HCV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 因为有文献报道, 抗-HCV阴性仍有0.16%HCV-RNA阳性, 这种情况下输血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目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HCV-RNA是不可能的, 如何提高HCV检出率仍有待努力。

RPR是检测梅毒的非特异性抗体, 作为梅毒的一个筛查试验, 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TRUST检测有较高的假阳性率, 一般检测梅毒均采用检测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 以减少梅毒的漏检, 提高检查的准确率, 避免医疗纠纷。

总之, 患者在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测以上指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不仅可以了解受血者的感染情况, 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及手术后的康复, 同时提醒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 严格消毒措施, 减少和避免病毒在院内的传染和传播, 其次, 在诊疗过程中, 注意操作规范, 减少医疗损伤, 避免职业感染。

参考文献

术前传染病检测 篇7

关键词:五项感染性指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输血,手术,丙型肝炎抗体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了解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的状况, 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测已成为临床检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本院5600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AV)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 和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TP) 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其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本院2011年下半年进行各类手术和接受输血的患者5600例, 年龄为2~80岁。

1.2 标本

输血和手术前患者抽取静脉血3 ml, l离心取血清。

1.3 检测方法

感染五项 (其中HBsAg、抗HCV、抗HIV、TP、) 检测用北京科美生物公司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 抗-HAV用ELISA法。阳性者均复查, 对于抗-HIV阳性, ELISA复查仍为阳性者, 将标本送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所有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每日都做室内质控。

1.4 检测仪器

北京科美生物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 北京拓普自动酶标洗板机 芬兰进口加样器。

2检测结果与分析

以上的检测显示, 乙型肝炎的感染率高达10%, 加强乙肝的检测尤为重要。分子生物学诊断发现, HBV是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原因。HCV的感染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HIV和TP的感染率急速升高, 做好对艾滋病和梅毒的预防刻不容缓。甲肝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于我国处于发展阶段, 卫生条件不完善, 发病率仍趋高势。

3检测意义

上一篇:髋臼骨折手术治疗进展下一篇:当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