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定位

2024-08-07

英语定位(共12篇)

英语定位 篇1

1 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担任职校的英语教师数载, 常发现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尤其对语法的掌握很不成系统, 说的口语、写的小文章都出现很多错句, 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1.1 中职入学新生的文化水平很低

就当前而言, 不少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学习习惯差, 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这一事实也被学生所承认。2007年9月上旬, 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英语看, 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 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数据还说明, 60%以上的入学新生的英语没有达到初二及格水平, 还有不少没有达到小学四年级水平, 仅9.62%学生达到了初二英语优秀水平。因此, 中职生对英语学习的困难很大。

1.2 中职学校语法教学淡化

近些年,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一种趋势, 即“淡化语法教学”。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 在英语学习中听不懂别人说什么, 自己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看不懂文章, 写不出句子。学生不了解词性, 不明白时态和语态的使用, 更别说划分句子成分。

如今的英语公开课, 经常看到热闹的课堂, 丰富的活动, 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 以听说、表演贯穿, 但缺少知识讲解和语法分析, 更多的是蜻蜓点水, 走过场。学生在喧嚣的课堂表演之后, 常常似懂非懂, 抱怨“英语语法难学”。这就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和进步。

2 对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再认识

我们都知道, 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以书面形式运用英语的能力, 进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培养口头和书面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就要扩大学生的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语言知识能力。正确的语法形式及其运用方法的意识对促进交际是必需的。因此, 语法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语言形式之一的语法是交际能力中不可缺少的, 交际法并不反对语法教学。毫无疑问, 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保证, 同时交际能力又是语法能力的实践和最终目的。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不能放弃交际法教学, 而应更好地在交际法教学中贯彻语法教学。

3 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定位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中职教师要明白语法在教学中的定位。淡化语法不是不学语法。在“淡化语法, 突出应用”重要指导思想下, 我们一改过去“重语法, 轻交际”的局面, 各种role-plays, English Corners等都搞得有声有色。无疑这对改变哑巴英语, 提高交际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问起中职生词性、句子成份, 以及主谓、动宾短语类型时, 学生几乎都回答说不知道。老师在课堂上对于语法现象要么一言带过, 要么干脆不讲, 免得自讨苦吃、无法解脱。

笔者认为, 现在语言教学中所谓的“淡化语法”淡化的只应该是那些历来有争议的部分和在现代语法发展中不便讲清楚的内容, 而基本的语法规则和简单的虚拟语气和各类从句语法知识的学习、运用是万万不能淡化的。

4 探索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优化”教学

笔者在多年的中职英语教学中, 探索并总结出以下几点可试行的“优化”语法教学的途径:

4.1 利用图表法来介绍语法, 学习时态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语法可借用一些图表来介绍, 有利于学生学会。下面介绍一种图表法来进行时态的教学。直线“_____”表示时间, 向下的箭头“”表示现在, 箭头的左边代表过去时间, 箭头的右边则表示将来, “×”表示单一的事情, “…”表示动作持续或将持续一段时间。大部分英语时态可简单的用图表表示。例如:

4.2 精心设计连词成句的游戏

在精讲语法规则和语法要点之后, 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并提高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笔者在一堂口语交际课时是这样做的:

老师和同学问候:“How are you, guys?”, 学生答“hungry, boring, interesting, fine, terrible”等。词罗列在黑板后, 问学生词性。答:形容词。然后教学生形容词的两大用法:一是修饰名词, 二是常与系动词be构成系表结构.学生造的句子有: (1) I am very fine. (2) He is very hungry. (3) The weather is terrible today. (4) My father is interesting. (5) It's a boring day today.在肯定 (1) (2) (3) (5) 完全正确的同时, 指出 (4) 的错误之处, 并改正之。 (4) My father is funny.I am havingan interesting class.

学生造句的能力得到锻炼后, 总结概括出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作定语的区别, 即:一般说来, 现在分词修饰事物, 常与非人称主语连用;过去分词修饰人, 常与人称主语连用, 属于同类用法的常见分词有:excited/exciting;interested/interesting;bored/boring等。学生再分别找出体现形容词修饰名词和形容词构成系表结构的句子。如此, 学生就掌握了形容词的两大语法功能。

接下来, 玩游戏:连词成句。首先, 请学生写一个含人名、时间、地点、干某事的信息纸条 (可发挥想象或查字典) , 待上交后, 学生轮流上台抽纸条, 并将信息连词成句。要是有难度, 同学和老师给予帮助。最后, 学生对自己和他人造的句子进行评价, 说出自己没有成功连词成句的主要原因, 以及别人的成功之处。学生感兴趣, 自然而然, 语法知识就容易学会。

对于重要的又常用的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以及动词的时态语态等语法, 我们要化整为零, 精讲多练, 并将语法知识普及到阅读、听说、交际课中去。

总之, 教无定法。我想只要将语法教学贯穿于交际教学中, 就会有收获。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或者口语比赛时, 教师的压力就会减少, 也不会再为学生不懂语法、说错写错而抱怨, 学生也会因懂语法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我相信敢于尝试, 敢于改变, 善于积累素材, 勤于思考和总结, 将会为中职语法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职校生的英语水平也将得到一定提高。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学得会”[J].中国职业教育, 2008 (14) .

[2]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Scott Thornbury, How to teach grammar, Pearson Education World Affairs Press.

[4]Jeremy Harmer,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Pearson Education World Af-fairs Press.

英语定位 篇2

英语前置性学习的教学定位

王青

摘要:前置性学习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落实“以生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由于一些教师对前置性学习的认识偏差,致使未能达到学习预期,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应当及时纠偏、准确定位,做到明确目标、分层要求、多元评价。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目标分层评价

前置性学习,是指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依据白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预先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主要形式有白学探究、题组练习、小组合作等。它既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落实“以生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前置性学习活动不一定安排在课前,也可根据具体内容安排在课中。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前置性学习的认识偏差,存在目标不明、层次模糊、评价单一等实践误区,应当及时纠偏、准确定位。

一、明确目标:与课堂教学相一致

前置性学习作为学生在教师组织新课内容教学之前的`自学活动,其目标应当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指向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与态度、习惯、情感的培养等方面,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3 0nlz:ne -ffave/的语法部分的“被动语态”前,我根据本课时学习内容,布置学生在预习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白学探究:

1. What is Passive Voice?

2. What is the grammar structure of Passive Voice?

3. When can we use Passive Voice? Canit be used in all sentences?

4. What is the different between PassiveVoice and Active Voice?

有了这样的前置性学习作基础,课堂上,教师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师 I know all of you have already preview the part of the Passive Voice. Now who can please tell me what you can get?(学生分别总结被动语态的构成、使用情 况、基本句型和“by”在被动语态中的使用,教师穿插引导、总结。)

师You all did a great job. Now let-s look atsome questions to see if you can work outall of them.

(教师适时展示一些简单的题目,学生根据总结完成,兴致颇高。)

师 Now you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the Passive Voice. Look at the screenand review it again.

(教师再次整理被动语态的部分内容,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在此呈现。学生有了一定兴趣的基础,能够基于自己的理解接受更新、更难的内容。)

Turn your English books to Page 50.There is a very interesnng story aboutthe Princess Laura. Let´s play a game.Let´s see which group can retell this story first.

(学生基本能够复述内容,且质量较高。)

教师在认真研究文本、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安排学生进行白学探究,让前置性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循,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分层要求:兼顾学生的差异性

前置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和任务,应当兼顾学生的差异性,提出弹性化的分层学习要求,扩大参与度,提高实效性。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B的Unit l Past andPresent -课关于“现在完成时”的基本内容时,我准备了两份题组练习,根据学生的基础

师 OK, now let´s look at the exercise. If you think you can understand all the dif-ficulties, you can finish the Exercise 2 all. If you think you still feel a little con- fused, you can first finish Exercise l.

这样的分层题组练习设计,实现了异步达标:一方面,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使其有白主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又满足了“学优生”的提升学习需求。

三、多元评价: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

前置性学习中,应改变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引入同伴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让学习评价更为科学、有效。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7A Project l My、riend -课,前置性学习中,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六组,要求以组为单位,从年龄、外貌、家人、兴趣爱好、学校生活等方面描述白己在班里的朋友,选择一位同学作为汇报对象。第二天上课,每一组逐个展示汇报:

生 I think 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my class. She is smart and wears a pairof glasses. She has a round face and longblack hair. When we first met her, shetalked with me friendly. We will be bestfriends forever.

生 Linda is one of my best friends. We playtogether everyday. She is a pretty girl.People always say, “h, what a lovelygirli”She is also very brave. When wetravel together, she can try a lot ofstrange food. She treats me very well.love her.

发言汇报完成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总结亮点,提出意见:

生 I think Group l described clearly, so Ican understand who he is talking about,so I think they did the best. And I alsothink our group did a good job too.

生 I don´t agree with him. I think althoughGroup l reported very clearly, but theyare not humorous, their report is not in-teresting at all. But Group 3 had a goodsense of humor. So I like them best.

教师整合学生的评价,安排各小组进行修改(约5分钟),随后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描述他人外貌的方法及重点词组:

师 From today´ s class, we learned manydifferent ways to describe people. Justremember, you should talk about one´sappearance first, and then his or herfamily, hobbies and some importantcharacteristics. Also we learned some us-ages, just like: with doing something,adjectives enough, talk with somebodyand so o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is practice as much as you can.

中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新尝试 篇3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定位;主体

一、角色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虽然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然而,实际教学环节中,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往往很容易忽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其一,教师重视分析教材,可在分析教材时却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掌握了什么,还对什么感兴趣。其二,备课与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是无法参与的。因此,通常这类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只能从教师的角度去假设学生掌握了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其三,学生唯一能参与的也就是课堂教学,而这种课堂教学又是以上述忽略学生实际情况反馈或教学过程反馈的活动设计为基础。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则很难占主导地位。另外,客观上职业中学类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高,兴趣若是很难激发,动力也就明显不足。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则更容易倾向于使用翻译教学法进行课堂活动,这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过程是顺利结束;可学生却更会由于课堂枯燥乏味等原因,对英语学习就只剩下排斥、厌恶,甚至惧怕了。显然,在提倡任务型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学目标任务无法实现的局面是令人尴尬的。

二、教师角色转换

令人高兴的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英语新教材的改革走在了前列,中职英语教师也因此有了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的机会尝试。英语课堂教学完全有理由、有机会成为一个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协作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之一,就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 “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leaner-based teaching )”,便是能很好地使这个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此时,教师也该不失时机地将自己从主角转换至配角。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任务与意图的同时,合理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活动项目,并由学生事先准备活动的材料来负责信息输入,师生在课堂上正式使用这些材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无形中让学生主动而非被迫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兴趣提升了,课堂效果与过去相比自然也会大大改观。这个“配角”可以是:

1. 课堂的参与人与资源投资者——参与、投入课堂活动中去,积极提供个人所见所感所获。

2. 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必要时,在词汇,语法,或语言交际训练发面提供帮助,协助课堂活动有序顺利展开。

3. 语言实践的把关者——培养学生自觉关注反馈,自主修正错误的能力,这非常适合于诸如语法或测试练习等活动。

沉默教学法的创立人加特尼奥主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学只是辅助手段。沉默教学法认为,“如果学生更愿意发现和创造,而不是被动记忆和重复所学东西,学习就容易很多;如果通过解决问题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容易”。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则和沉默教学法观点不谋而合。

教师以这种配角身份,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前提下,能够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挖掘学生潜力上,不断做出正确的需求分析以引导语言实践。教师并不负责所有知识的输出,而是平等参与学生活动并贡献个人意见和经历,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在教师协助,学生创造的各种语言环境里,学生主动接触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加,就能更频繁地使用英语,并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从而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主动培养和提高语言习得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好助手,好朋友。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的操作案例

以学习形容词比较级为例。时间安排:15-30分钟,教师辅助:英汉词典、汉英词典、有道桌面词典(有条件的话)等。准备:学生一人一张卡片,在卡片上分别写十个名词,可以为抽象的词比如“希望” ,也可以为具体的名词比如“大象”。将这些写有十个名词的卡片都收集起来,组成一套牌;重复以上步骤再组一套牌。洗牌,将学生配对,每两个学生从第一套和第二套卡牌中各取一张。要求每一对学生分别用第一套牌的第一个名词同第二套牌中的第二个名词造一个形容词比较级的句子,依序类推,每对组成十个句子。最后每对说出他们造出的句子,例如,:The way to the HEAV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the road to the HELL. 或Models of IPHONE 4s are as popular but unaffordable as STARBUCKS among young chinese.这种随意选择的因素能够带来很多有趣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实践。即使也有诸多荒谬搭配的可能,但是带来的快乐效果,是有效的。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特点

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法,并不同于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和教材的传统教学法。它提倡将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重视的是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并不依赖于固定教材。由于在语言、思维、文化等方面同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有很大区别,我们的教师过多强调脱离现有教材来组织此种教学活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大纲前提下,完成基本教材的内容及意图,再适时适量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创新,使该教学法的优点在中职课堂教学上得以体现。笔者认为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它能体现如下优点。

1.对课堂教学直观教具和辅助设备要求不高。应用此教学法课堂活动时,所需要的教学材料主要由学生准备,一般来说备好纸笔即可,其他设备并不重要。这在硬件设施落后的学校或国内现实的英语日常教学中,更能发挥优点。

2. 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课堂活动如何进行,准备的材料将如何使用,学生都并不清楚,因此,随着活动的一步步展开, 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没有教师的一言堂,自主学习同样有大收获。

3. 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的成长故事,学习历程,兴趣、见解、专长都是独一的。兴趣激发之后,英语课堂上,他们自然都会期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与观点、都愿意表现自己的专长以获得欣赏。如果教师硬性规定某些事不关己的话题让学生操作,反而无法流利表达。

4. 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因为这种班级活动是根据学生实时需要选定。教师就能经常性地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并分析,随后引导相对应的语言实践。

5. 学生能得到双重实践。他们既是学习材料的准备者,又是使用者。这让他们有真实的理由去关注其他学生对自己所备材料的反馈评价,同时对自己使用到的其他“作者”所备材料做出相应反馈。

6. 合作性学习得以体现。学生协作、贡献、分享,而非互相竞争,班组团结意识得到良性培养和提升。尽管语言能力客观上不在同一起跑线,但是每一位学生被尊重了,被鼓励了,所以人人都愿意也敢于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各类研究也表明,合作性学习活动中,不管是成绩优秀者,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五、 教师课堂活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善于营造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课堂活动顺利展开的关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需要的就是轻松友好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必担心被取笑或是嘲弄,自信心逐渐增强,对于活动的参与也总是积极的,活跃的;学习材料的准备也会更加充分且多样化,从而活动的目的就更容易实现。

2.要敏感地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教学过程中,学生固有的某些认识可能会导致产生排斥、抵触的心理。有的学生,早已习惯原先充满“安全感“的教学模式,认为只有听老师讲才是学习;也有学生英语基础差显得比较自卑,不敢参与;有些学生竞争意识强却合作意识薄弱;甚至还会有学生对他人根本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应有敏感的认识判断,然后在实验基础上逐步引入学生为主体的各类教学活动。

3.要用好、用活“小组活动”

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就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小组活动,就是这样的一种有效、易操作的必要方式。其一,不管成绩优秀还是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大胆踊跃地准备材料,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付出--学习--收获”的过程后都享受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新的教学活动中来。其二,小组活动提供了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学习的机会,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合作完成各种课堂任务,不仅获得成就感,还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同学、教师、团队,自然而然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并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其表达的理念也正是如此。

4.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和整个教学过程负有责任

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学生已经学了什么,还应学些什么,作为参与者、帮助者,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必须事先了解分析学生所需,按要求准备学习材料,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实施这种教学活动,并使之顺利推进。

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可以作为课堂内练习技能、语法、词汇、语言功能等各类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大纲规定教材的有效补充;更可利用来应急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诸如硬件故障等突发事件。总而言之,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就应该在求实的前提下,对这种教学方法敢于创新尝试;努力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好搭档、好帮手、好朋友;努力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让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英语的良性环境,学生有效地掌握及实践这门语言的好平台。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思考 篇4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育机制不符合新时期要求

在我国的大多数高职机制中,由教育部特定的审批才能进行承办教书育人的体制,每个教育机制都大同小异,很少有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多以以往的经验式教学为主,考试也都以死记硬背为基准,很少注意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行人才培养时,更没有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功能,在课程安排上不分繁简和难易,让学生难以判断出学科的重点,更分不清学科和自己技能之间的联系。这样长期下去,高职英语教学体制势必被社会所淘汰,势必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新时代需求。

(二)教师团队创新意识不强

首先,现代社会的市场化经济趋势,对员工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英语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社会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内容上如果不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培训,就肯定会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解说,没有听到和实际工作相联系的内容,课堂就会死气沉沉。

最后,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很多高职英语老师只是凭借多年的经验去教学,在原地踏步,不去看外面世界的变化,更没有把教育目标的核心定位在市场化现实需求的基础之上。

二、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高职英语发展

在过去,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因高考成绩差无法接受普通高校教育的遗憾或者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而选择的。现在人们接受高职教育的原因变得更加复杂。这时候,作为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高职英语如果仍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方式,就不利于高职英语进一步向前发展,所以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在新时期必须进行创新。

(二)有利于培养出更具创新力的毕业生

创新是任何一个时期都必须坚持的一种精神,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不会有活力;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不会前进;没有创新,学生的成绩就不会提高,因此,学生必须有创新精神。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仍借鉴以前的教育模式。这样长期下去,学生渐渐失去求取创新的欲望,因此,新时期高职英语模式必须进行创新。

三、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思考

(一)市场化与国际化———教师对教育目标的定位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在目标上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学习,教师们往往认为这样能培养出理论与系统相结合的专业性人才,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学生上学的目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上学的目的不再是混文凭,而是通过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后马上将技术换成金钱。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将教学目标由传统的教授学生理论为主向以服务市场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育目标国际化指的是教育目标在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前提下,还要注重将教育目标向国际市场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很多人上高职也是为了学习一些国际化的技术,这时候,教育目标如果还仅仅面向国内市场,就不行了,因此,教育目标必须国际化。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二)以学生需求为主———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定位

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利用多媒体、利用课堂互动等方式,但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是为教学对象服务的,班级学生属于什么类型,课堂内容及教学条件是什么样子的,都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部分高职院校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课堂上,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网络技术的投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在上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全面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使用网络教育下的任务型教学及交互式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要实现创新,还要抛弃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课堂演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手法,将练习、分析、评价、实际操作等环节综合到一起,在带领学生学好知识后,还应进行课堂讨论。另外,不能完全抛弃理论教学,而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四、结语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当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面对如此特殊的教育方式,很多学校却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办法,学生自然不能学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因此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走创新之路,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创新关键就在于一切以学生为主,只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够确保高职英语教学顺利发展下去。

摘要:近几年, 随着全国各个高校逐年增加招生计划, 加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日益下降。不仅如此, 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学习质量也随着各个高校的扩招而逐年下降, 特别是英语这一门注重基础的课程, 学生基础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英语教学的开展, 因此高职英语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开展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探讨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价值, 最后分析应如何进行重新定位。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李立胜.高职英语课改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职业时空, 2011 (05) .

[2]徐杰.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J].教育与职业, 2010 (33) .

英语四六级应试捷径定位法解题 篇5

所以,在多年大学英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指导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实践,笔者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应考的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总结,并将其命名为“定位法”,并认为这种方法是适合绝大多数考生的一种方法,在此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各取所需,从中受益,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就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应试策略而言,定位法可以分为广义定位法和狭义定位法两种。广义定位法不仅包括具体的解题方法的客观定位,而且还包括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参加考试做出的各种主观选择和定位,比如: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应考动机、应试心理等等。狭义定位法主要是对各类具体题型的应试方法和技巧,主要是一些具有可重复性、可操控性的实际方法。

本文的定位法主要是指狭义定位法,也是四六级应试的一条捷径。它不仅是一种解题方法,而且是一种解题原则;不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适用于所有的四六级试题,而且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题型,具有风格各异的解题步骤(狭义定位法在各种题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解题步骤考生可参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本通关――命题剖析与应试指导》一书各章、节的详细内容)。它是根据考试的题型、目的和意图等来解答考题的一种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从答案入手,通过答案来调动考生自己的知识系统,把考生的主动思考和试题的被动考查结合起来,通过主动调动被动,从而实现主动有效的答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通常地,我们解题一般是按照试题编排的顺序,即:

看试题内容看问题内容回原文找答案验证答案

这种方法有它自身的优点,可以详细全面地理解考试内容,对于学习特别优秀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它也有自身不可避免的劣势,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抓住考题的中心,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运用这种方法答题,很可能会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全套考题,或者即使是能做完,也会显得很仓促,难以留出检查答案的时间,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被动的答题方式,考生始终被试题牵着鼻子走,很容易误入出题者设计的陷阱之中,难以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而“定位法”则不同。它与通常按部就班的解题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直接从答案入手,主动思考或预测试题的答案。其解题的步骤是:

看问题的题干(或题支) 阅读原文进行定位寻找答案验证答案

与一般的解题方法相比,定位法不但是一种主动的解题方法,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而且它还简化了解题的步骤,给考生留出尽可能多的思考和答题时间。它不但符合考试的规律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试卷最大限度的理解,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成绩。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定位法也有它的缺点,即:没有完全直接按照原文的逻辑去阅读材料,可能会造成对原文的片面理解。但是,在阅读或者听取材料时,考生可以根据所读或所听到的材料内容,对自己已有的判断不断地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对材料的全面理解,弥补这种不足之处,这也是定位法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的原因之一。

总之,定位法不但符合考生应试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而且它还符合考试的实践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简单易学而又立竿见影。但是,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定位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更不是一种“万能药”,对什么都有效。它的运用是以考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前提的,考生的知识越丰富、结构越条理,定位法就越有效、作用就越充分。因此,建议考生要把定位法与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巩固结合起来,从考试中学习,在学习中考试,认真学习历年四六级真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反复总结和研究其中的知识结构,并结合自身情况,适当地做些模拟试题,扩充知识结构和提高应试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定位法的作用,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笔者写作本书的出发点和全部内容所在。

英语定位 篇6

关键词:无私奉献;满怀期待;幽默大师;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90-01

英语教学改革中,许多英语教师不敢正视自己,不敢定位自己,害怕揭丑。这样的“害怕”心理,裹足了英语教改的进步,导致了今日的英语教育大部分还停留在80年代水平。只有对比,只有批评,才会发现和找出自己知识存在的缺陷,以及观念等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勇于定位自己的形象,找出差距,实则是初中英语学生的莫大幸福。

一、初中英语教师是“无私奉献”的形象

人们把教师比作是蜡烛、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也应该象蜡烛一样给学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园丁一样精心栽培心爱的花木,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这种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后进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奠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就会弃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初中英语教师要常怀满怀期待之心

人们之间的相互期待,一定会给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期待事实上就意味着一种信任,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心。期待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期待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它可以使人们懂得怎么样去做一个受人疼爱的人,怎么样去尊敬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希望,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就会失去一切信心,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不降。

三、初中英语教师是语言生动风趣的幽默大师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逻辑性,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要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些演员在表演时,什么道具都没有,却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例如我在教字母O和Q时说:“O的脑袋后长了一条小辫子,就变成了Q”;在教基数词变序数词时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一、二、三全变,八去t,九去e,f代ve,去y加ie,再加th .”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记忆的难点,我分类给学生编了许多口角,如:初中范围内i-a-u变化的单词:“开始(begin)游泳(swim)下沉(sink)喝(drink)响(ring)了唱(sing)(肚子咕咕叫).”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相同且结尾是ought或aught:“想(think)买(buy)战斗(fight)教(teach)抓住(catch)了带来(bring)(插一句‘世界需要和平)”等等。这些顺口溜既让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变化,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初中英语教师不是满堂灌的形象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语言的民族和另一种语言的思维世界,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把握教材的精髓,要选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这样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旧知识,能激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话题提出来,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完,应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问必答,给学生一些启示,激励他们课堂外的自学。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首先要做好课程的设计,包括课程的学习目标、各章节的知识点、学习策略的制定、学习媒体的选用、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学习进程的安排、各学习主题的确定等。其次,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

五、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现代教育提出教师是教学这个共同体中的首席,这就是说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再不是以前高高在上的教师,而是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要向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一个谈得来的朋友。

英语定位 篇7

一.组织者:

组织者是老师最难和最重要的角色, 课堂活动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老师在布置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之前应该先向学生发出准确清晰的指令, 使学生明确他们的具体任务使什么, 他们将做什么。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学习过程, 而非“操纵”。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以及发展所需的策略, 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被要求自己控制学习, 并尽可能地不在教师的直接帮助下完成任务。

《牛津英语》9A中的Audrey Hepburn是一篇人物传记, 作为一篇记叙文, 内容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对这一人物本来就比较感兴趣, 但如果采用传统“老三调”, 老师一讲到底, 越俎代庖, 学生肯定昏昏欲睡。斯宾塞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 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 而引导他们去做的应尽量多些。”因此, 笔者为Hepburn一文设计了这样的任务: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 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有关Hepburn的生平事迹, 并以组为单位, 制作成多媒体Hepburn小传。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 向全班汇报成果。在这一任务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组织好课前、课堂、课下三个阶段的具体任务, 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各项活动, 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 实行民主的开放式教学, 允许学生出错、出分歧, 甚至允许学生“异想天开”, 自由发言, 这样一来, 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兴致盎然,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传授知识、被动接受”的格局, 使得课堂的教与学两方面都具有了创造性。

二.导师或教练:

“导师或教练”是指学生在自学或独立完成他们所选定的任务时, 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或提出建议。这种角色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方面特别重要, 因为教师的指出错误和改进的建议是他们顺利完成任务的关键。

《牛津英语》每个单元的Main Task模块其实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通过对前几个模块的复习, 为写作做好知识的铺垫, 引导学生列出写作提纲, 然后鼓励学生分别列出自己的观点, 并充实写作的内容。完成之后, 四人或二人一小组交换批改,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展示。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 不能只挑文章中的语法错误, 还要对文章的结构、立意, 语句的流畅等方面综合评价。此外, 分批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收效也十分明显。但教师应该注意的是, 帮助学生修改错误时, 更要强调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因为适当强化学生写作中的优点, 会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 并能不断放大自己的优点。最后, 教师要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以“成果展示”的方式在班级或班级外的墙壁上进行展示, 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因为成就感是最好的内源性动机。

三.参与者:

“参与者”要求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 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在学生进行活动时, 老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观望, 而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因为它既可以增进课堂气氛, 为学生提供和英语水平比他们好的人说英语的机会, 又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同时, 老师在参与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还可以向学生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好点子, 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既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教学, 又使师生互相学习, 教学相长。

《牛津英语》7A Unit 3 Study Skills内容是教学生制作学习卡片。教师不妨在卡片的一面写上I like swimming.的句子, 然后在另一面画一张有关这个句子的图画。卡片制作好后, 再和学生一起运用自己及学生制作的卡片共同看图说话。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句型, 而且在互动中增进师生的情感。实践证明, 在“做中学”的引领下, 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句型, 学生记得扎实长久。

四.评价者:

评价者工作的主要部分就是评估学生的学习, 从而知道他们的学习好坏及进展如何, 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学生。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迫切渴望。教学中有两种评估方式:纠正错误和组织反馈。

纠正错误要注意选取适当的时间并注意艺术性, 切不可逢错必纠, 或为了纠正错误而打断学生的讲话, 因为那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不敢开口讲英语。老师可以“重复学生的话”来纠正错误, 这样既保全了学生的面子, 又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正确的句子。另外, 老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任何努力都及时进行当众表扬和肯定, 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组织反馈是在学生们完成了一项任务之后, 老师应肯定优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采用英语学习成长记录档案夹, 每教完一个单元后, 叫学生按照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检查和填写相应的单元学习情况总结。老师认真阅读每一个学生的总结并对学生的单元学习和总结给出相应的评语和建议, 及时鼓励学生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档案夹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促进者:

“促进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角色, 对课堂的控制权基本上移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引导”、“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这个角色是所以角色中最难当的, 因为它要求教师既精通学科知识又熟知教学法。要当好促进者, 教师必须严格把握好“放手”和“控制”的度。特别重要的时在放手时, 使学生同样能感觉到老师的“控制’。这就要求老师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更为重要的是, 老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能说服激励学生的能力。同时老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言传身教, 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

9A Unit 3的“Teenage Problems”教学, 笔者采用“电子版头脑风暴法”的教学方法, 在校园网站上设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主题与指导语“What is your teenage problem?”、“Efficient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让学生根据设定的主题与指导语, 进行“个人头脑风暴”, 发表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看看别人已上传的想法, 当然还可以对别人的想法进行联系和改进后, 再呈上自己的观点。一方面, 由于网络的“隐藏身份”与非直接面对面特点, 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 产生独创性的想法。另一方面, 不同的观点能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路, 形成良性循环, 有利于产生“百花齐放”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教师宏观控制英语教学, 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研究者:

“研究者”是教师不断研究学法和教法, 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尽可能地参加课程进修, 教学研讨会和听课,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自己的教学找到新的方法。同时, 通过听课, 学习别人课堂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然后自己尝试和创新教学法和教学活动, 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最佳教学法。那些不断丰富自己知识和不断改进教学的教师必然会在教学上获得丰厚的回报。

英语定位 篇8

近年来, 国内对任务型教学的宏观研究和实际运用十分活跃。然而, 由于一线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缺乏正确认识, 对“任务”及其内涵把握不够深刻, 对任务的实施缺乏总体规划和部署, 导致教学失当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因此, 英语教师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与反思, 对有效推进和发挥任务型教学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型教学实践所反映的主要负面现象及其原因

1. 任务设计偏离化

在任务设计环节, 由于部分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理论及内涵认识模糊, 对任务设计原则未能有效加以运用, 加之受原有教学大纲或教材的限制,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发展特征缺乏必要的调查和了解, 任务设计常常偏离生活实际。

2. 任务呈现形式化

Skehan认为, 任务前的热身活动能起到介绍新的语言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减轻任务的信息处理负担、引导学生按任务要求更好地理解任务的作用。[1]然而, 有些教师盲目追求活动形式而忽视语言知识的讲授, 误以为讲解语言知识就不是任务型教学, 甚至不让学生做任何准备就开始指派“任务”, 弄得学生“措手不及”, 使他们更加紧张和焦虑。

3. 课堂管理自由化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师维持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 有些教师将任务活动机械地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对任务的实施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分工。更有甚者, 把任务型教学理解为完全以学生自我为中心, 对小组活动形式和规律缺乏必要的认识, 对活动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结果是课堂“放得开”却“收不住”, 出现学生“满堂跑”的混乱局面。

4. 任务实施程式化

事实上, 学生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越多, 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就越强。为追求任务环节的完整性, 有的教师根本不管课堂节奏和效率, 只顾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环节, 既不考虑内容设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也不考虑“任务”难易程度是否搭配合理,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令人十分质疑。

5. 活动评价片面化

受传统教学评价导向的影响, 有些教师对“任务”的评价机制还存在认识误区, 要么“一味表扬”而避免纠正任何错误, 要么“凡错必纠”而扑灭学生尝试语言输出的火花, 还有些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以及独创性等客观因素, 评价语言和评价手段单调贫乏, 难以真正反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二、任务型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Widdowson认为, “角色”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 是对在职者的行为规范及期待。[2]在强调学习中心向学生转移的今天, 如果缺乏对教师角色的科学认识,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将无从谈起。作为一种在全新理念支撑下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在给课堂带来新鲜活力的同时, 也为教师的经验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由于教师角色本身具有多面性和相对性, 笔者认为, 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任务型教学中英语教师角色进行重塑和更新。

1. 任务设计者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由于任务型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协商,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活动, 既要充分考虑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点, 又要严格遵循任务设计的相关原则。

(1) 真实性原则。Nunan认为, 任务型教学“强调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3]由于语言来源于生活,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 精心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任务”, 把语言知识通过模拟现实活动还原为生活交际中的原貌,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语言感受。

(2) 可操作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只是让学生记忆孤立的单词、脱离语境的句子、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 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出能将语言技能有机结合的交际活动, 力求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3) 层次性原则。任务本身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 一个任务可能是另一个任务的一部分或子任务, 也可能是另一个任务的后续或发展。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这就需要教师尽量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力求使任务设计体现出知识的循序渐进和前后衔接, 进而形成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的阶梯型“任务链”, 使学生在攀登阶梯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达到学习目的。

2. 任务呈现者

Harmer强调, “只有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才能确保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4]可见, 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教师要以“任务”为载体, 充分利用视听等立体化手段“活化”教材, 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学生乐于参与并接受的语言交际活动, 使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领悟语言学习的真谛。

3. 活动组织者

在充满“变化性互动”的英语课堂上, 教师要通过认真观察和深入小组活动, 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创设的语言情景之中。教师通过组建活动小组, 小组成员之间既“明确分工”又“精诚合作”, 学生从接受任务, 准备任务, 执行任务, 报告任务到分析任务的整个过程一直外于积极、活跃、变化的活动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活动参与者

根据Pica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 互动是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只有建立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出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学生才能真正拥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经常性地作为成员参与小组活动, 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言输入, 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广开思路, 畅所欲言, 使学生闪现出富有独创见解或与众不同的智慧火花, 满足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和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

5. 语言促进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必须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要善于通过语言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 完成从“教书匠”到语言促进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具体而言, 教师要密切关注小组活动发展和变化过程, 及时点拨、指导和帮助学生, 将语言能力培养和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个体在知识、能力以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6. 活动评价者

科学的评价是实现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不仅要客观、积极地评价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表现, 而且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做出综合评价, 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1) 多样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2) 多角度评价。教师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 以欣赏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活动, 使学生获得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 分层次评价。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对不同学习资质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和评价, 力求使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总之, 教师角色不仅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还决定着教师如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职责和角色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优势, 不断创新和引进新鲜元素,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Winddowson.H.The Changing role and nature of ELT.ELT Journal1990:181

[3]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定位的思考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对策

自2002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被纳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以来, 从宏观上看, “在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高厅[2006]4号) ;从微观上看, 提升了人们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关注度, 确立了大学英语在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反思大学英语教学十余年的改革历程, 改革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育理念得到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教学目标更加科学, 语言的交际功能被置于首位;教学手段极大丰富,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个性化和自主学习为方向, 计算机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然而, 改革并非一剂万能药, 不可能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全部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更应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关注问题往往比关注成绩更重要。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使着人们去积极探索、努力应对。当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方案具有前瞻性时, 改革就不再是消极的、滞后的策略。目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是到了这样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 面对大学英语所面临的学分压缩、课程稀释、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有学者提出将大学英语教学方向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 尤其是学术英语转移, 取消全国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让四、六级考试从大学英语教学领域退出成为一个社会水平化考试 (蔡基刚, 2011) 。诚然, 这些措施如果能够得到全面推行, 将改变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困境, 真正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笔者以为:目前困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矛盾并非来自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更不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 而是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观念和态度, 具体表现在对《课程要求》的科学解读和执行力度上。从教学管理层面和教学实践层面看, 《课程要求》的“科学、系统、个性化”方针没有得到切实贯彻。

二、问题的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既有教学管理层面的原因, 又有教学实践层面的原因, 相互渗透, 互为因果。

1. 教学管理层面

教学管理牵动着教学的全部, 决定着改革的成败。部分学校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缺乏正确认识, 没有把握教育部一系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大举措的精神实质, 仍把大学英语课程看作二十多年前的公共英语课程, 而非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因而在教师考核机制中含有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打折等歧视性规定, 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量虽大, 但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这种狭隘、落后的管理理念客观上挫伤大学英语教师的积极性。

《课程要求》针对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间条件差异较大, 高校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的具体情况, 结合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为大学英语教学确定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要求各高等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这项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要求最终大多仅仅落实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上。教学管理部门以为投资建设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就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 而现状是有些学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存在机位过少、电脑等设备陈旧、网络带宽不足等硬件问题。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的教学需要投入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涉及班级管理、任务安排、论坛维护、实时反馈、活动监督、语料拓展、题库建设、测试评价等诸多工作。有些学校现行有关规定比照实验室技术员工作, 以50%折合率计算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中的网上教学课时。在同等条件下, 承担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教学任务的教师工作强度加大了, 却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造成大学英语教师不愿意且不敢承担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教学任务的后果, 从而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人均3个教学班, 平均教授150名学生, 完成备课、授课、答疑、作业批改等常规任务的同时, 投入科研和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 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课程要求》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即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但是, 仍有为数不少的学校片面理解, 甚至曲解《课程要求》的相关内容, 简单地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评价学生, 且作为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反映出这些学校决策层的教育理念和视野。根据相关规定,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满分710分) 不设及格线 (教育部办公厅, 2005) 。有些学校误读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数, 以为425分是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谓的及格分, 并据此将425分作为授予学位的资格线。实际情况是425分只是710分数学意义上的60%,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60分, 因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采用常模正态报告分数, 反映考生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不设及格线是一项重要的考试改革举措, 根本目的就是杜绝应试教育, 而把四级考试分数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则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即使某校全部学生都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上取得425分, 也不意味着该校已实现《课程要求》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诸多历史上的、地域上的因素造成我国高等学校在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生源情况等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新颁布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实施方案有利于分层管理、分类指导。显而易见, 将四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授予资格挂钩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 对学习动机的确立、学习策略的选择具有消极效应。

2. 教学实践层面

一个教学群体的全体成员对于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接受程度, 对这种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执行和实际效果会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果教学群体对教学理念具有积极认知, 那么教学理念就能得以顺利贯彻, 最大程度发挥预期效应;反之, 消极认知则会带来举步维艰、事与愿违的局面。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但是, 目前尚不能就教学群体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是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等根本性问题的认知得出积极、乐观的推断。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这是个长期困扰学界的命题。显而易见, 大学英语所面临的学分压缩、课程稀释、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就是这个命题的多重表现形式。

《课程要求》清晰定义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 明确定位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并指明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 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因此, 《课程要求》正确处理大学英语课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关系,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为解决矛盾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回答大学英语课程是什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根本性问题。全面把握《课程要求》的精髓, 正确认知大学英语课程, 切实贯彻执行《课程要求》, 是解决上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 是改革措施的探索者和实施者。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这个关键环节, 且影响力大于其他诸项因素。《课程要求》指出,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 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

转变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过程, 因为传统的影响和思维的惯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摆脱的。新观念的树立并不意味着旧观念的自动消失。即使新观念开始被接纳, 其存在基础仍较脆弱, 一旦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迷茫、无助的情感, 旧观念就可能回归和反复。

如果教师抱定陈旧的观念不放, 一味占据着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那么再科学的教学模式、再先进的硬件条件、再有力的制度保障也都无济于事, 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偃旗息鼓。教材的选择取代教学模式的探索, 多媒体设备成为黑板和粉笔的替代, 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学, 学生上机课监控缺失, 形成性评估随意送分, 把大学英语作为谋求各级科研立项、获取各类评估奖项的途径, 为了在高一级的精品课程、重点课程项目中占据一席之地而点缀性地接受最小量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已不是鲜见的现象 (缪学, 2009) 。

三、结语

要解决好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学分压缩、课程稀释、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教学管理层要正确认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质, 更新管理理念, 端正决策目的, 认清服务定位, 处理好管理与教学的关系, 以教学为中心履行全部的管理职责, 一切为教学服务, 真正实现“小行政、大教学”的管理格局, 努力把这一科学的管理理念落在实处, 从岗位考核、队伍培养、硬件建设、建章立制等方面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顽症, 消除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道路上的人为羁绊, 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名副其实的推进者。教学实践层面要发挥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切实转变观念, 主动退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 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以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评估为支撑, 赋予教学以新的内涵, 以大学英语为载体, 将课程实施变为不仅传授知识, 更是传授学习策略和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策略的过程。只有这样, 落在纸上的《课程要求》才能变成现实,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能获得根本上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质量, 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Z].教高厅〔2006〕4号.

英语定位 篇10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 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外语是人类知识的载体, 它对智能的开发作用不可忽视, 它更可以促进人们交际能力的发展。当前, 小学英语课在很多方面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如在目标上,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法上力求多样, 并能从视听入手, 进行听说训练, 教学过程强调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有一定的层次性等等。但仍旧存在着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问题, 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 教学要求“齐步走”, 致使部分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上掉队, 过早出现两极分化, 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在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注重形式, 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 效益不高等等。为此, 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观出发, 把英语教学的基点转移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 在英语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知识,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要着眼于人的发展, 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 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 以提高教学实效。

二、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 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 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 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 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 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 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 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展过程中的儿童, 他们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能力都相对于成人较弱, 应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 待进一步开发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的,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 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 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 在英语课教学这一主渠道,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三、教学实践的途径与策略

1.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做是简单的认知体, 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 把自身当做认识的对象。

经调查研究发现, 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 才能占33%, 智力占20%, 其他占14%。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 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I”也是“me”, 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I”的主体意识, 帮助“I”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 督促自己主动学习, 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2.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 对上课充满信心, 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 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充满信心,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 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错用语句时, 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 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 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 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 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 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 发展新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 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 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传统教学媒体 (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 与现代教学媒体 (如电视、录像、录音、计算机等) 相结合, 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 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 能看的让他们看, 能摸的让他们摸, 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另外, 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 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小环节, 多台阶, 多变化, 勤鼓励”。即, 将每个教学环节化解为几个小环节, 且做到易精易小, 每个小环节都紧扣教学内容, 且做到环环相扣, 层层接近, 为学生搭好学会的台阶, 感受会学的乐趣。同时教学环节的处理易多变化, 做到教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另一方面, 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充满自信,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主体活动。

3.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 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 因此, 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 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环境指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 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 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 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 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 活动可分为:呈现活动、练习活动、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 很多活动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 要考虑以下几点: (1) 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 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 呈现新的教学内容, 要力求生动形象, 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 (2) 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 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 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 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 可自我展示。 (3) 交际活动要从头抓起, 从培养交际意识到交际能力要循序渐进,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 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课堂教学本身真实的环境中展开。

英语定位 篇1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在经济日益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基础上,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目前,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师自身的定位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英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限制。

大数据时代下,海量的信息充分展现到英语教师面前,英语教师只有对自身角色进行科学的定位,才能够对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能力和水平。

一、大数据时代下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视对英语教学课堂的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下,由于未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忽视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通常将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对学生的表现和学生的品德教育极少花费心思,对表现较差的学生疏于管理。学生不认真听教师的讲授,而是看课外读物、玩手机,英语教师缺乏对教学课堂的有效管理,使学生的英语成绩不断下降。

2.忽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在大数据时代下,对自身角色定位的缺失,不仅导致英语教师无法有效管理英语课堂,同时也导致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激情不足、英语基础薄弱的现象,阻碍了英语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目前英语教学中,教师无法准确对自身角色定位,英语教师仍以自身为教学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注重对英语语法和单词的讲解,未考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学生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的现象。

二、大数据时代下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的探讨

1.英语教学课堂的引导者

在大数据时代下,英语教师要正确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引导者的角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正视自身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英语语法教学还是单词教学,都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开展教学。另外,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要通过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

2.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

英语教师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角色,不仅是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熟悉,提升备课能力。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在展开英语教学前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实现英语教学的创新,使英语知识难点在教师创新教学中变得简单易懂,继而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3.英语教学的反思者

在大数据时代下,英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英语成绩的促进者,同时还是英语教学中的反思者。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把相关的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根据自身在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表现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英语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包括在课堂中提出的每个问题,对英语教学细节的处理情况以及与学生沟通、互动情况等。英语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正逐渐步入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海量云集。在此新形势下,英语语言教学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基于此,英语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本文主要从英语教学课堂的引导者、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英语教学的反思者三方面,展开对大数据时代下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的探讨与分析,为日后促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金平.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4,1(4):35-38.

[2]扈守华.移动学习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45-146.

英语定位 篇1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定位,学术英语

目前,大学英语又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大学英语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通用英语? 学术英语? 抑或还有一条更适合的道路? 这一切考验着学界的智慧。

对于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这个命题,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后,蔡基刚 ( 2011; 2012) ,龙芸 ( 2011) ,史光孝、赵德杰 ( 2011) ,束定芳 ( 2011) ,王守仁 ( 2012) ,文秋芳 ( 2012) ,熊淑慧、邹为诚 ( 2012) ,杨慧中 ( 2012) ,丁仁仑、戴炜栋 ( 2013) ,杨枫、吴诗玉 ( 2013) ,胡开宝、谢丽 欣 ( 2014)等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方向:一是学术英语方向; 二是以通用英语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教育方向; 三是融合学术英语和通识教育的折中方向。

一、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各家之言

观点迥异、意见相左是正常的、有益的,真理不辩不明,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就是遵循着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这一认知规律。学界对于大学英语发展方向的意见不一,正反映出人们对于我国英语教育发展、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等因素的认知不同、判断有异。

由此看来,只有理性回顾大学英语教学十二年的改革历程,正确分析我国大中小学各层次英语教育的发展,准确比较过去三十年间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客观认识当下大学英语教学状况,科学前瞻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多视角、多维度地审视大学英语课程,才能更接近于大学英语课程实质,从而真正破解大学英语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个难题。

在持学术英语方向观点的学者看来,我国基础阶段英语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远高于二十年、甚至十年前的大学新生,其中绝大部分新生入学时就已经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的要求,目前许多大学因此而压缩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时间和学分,大学英语课程严重稀释,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学英语教学仍采用应试教育模式,教材充斥着应试习题,全国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现状已不适应、乃至阻碍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导致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蔡基刚 ( 2011) 主张取消全国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学术英语方向的转移,同时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造成为一个社会化水平考试。

学术英语方向观点在决策层和学界引起较大反响,获得一定的共鸣。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视这一观点,于2013年2月专门就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下发文件,要求开展试点工作,并颁发由其委托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 ( 试行) 》 ( 以下简称《框架》) 。

通识教育方向观点更多关注语言的人文属性,强调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外国语教育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强素质、拓视野的作用,认为大学生不论文理,不论专业,最基本的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至少应涵盖事业境界、逻辑思辨、文化包容等方面。以通用英语为主要内容的大学英语已不再把英语这门语言局限在工具范畴,而是扩展至素质范畴,在培养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折中方向观点把学术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放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审视,既肯定学术英语的作用,又突出通用英语的人文属性。

根据丁仁仑、戴炜栋 ( 2013) 的观点,应该建立以通用英语为基础、以学术英语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多元化、特色化、个性化和本土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杨慧中 ( 2012) 坚持大学英语是工具的观点,认为必须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束定芳 ( 2011) 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服务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为他们今后用英语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 准 ( 实验) 》实施以 来,我国中小学各层次英语教育发展显著。从整体英语水平上看,现阶段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欠平衡,从群体看,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与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在英语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新生入学时英语水平两极分化,且有扩大之势。

因此,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眼光的高水平外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有效交际的能力培养。文秋芳( 2012) 结合课程论原理,提出“英语课程必修,技能目标可选,课程类型让挑; 各学所需,各尽所能”的对策。王守仁 ( 2012) 回应外语是否工具的争论和学术英语方向的观点,提出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专业性和人文性,要实现这三大属性,应设立由三大模块组成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即普通英语 (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专门用途英语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和通识教育类英语 ( 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 ,三大模块对应三大属性,真正全面实现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

二、定位大学英语课程的原则: 理性、客观、科学

纵观学界诸项研究和主张,不难发现其焦点就是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教什么。如前所述,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判断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何评价十二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何评价大学英语的现状、如何评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是产生大学英语发展方向争论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六个字:理性、客观、科学。

1. 理性

理性,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十二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的现状和《教学要求》作出合乎逻辑的评价,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可盲目肯定。刘贵芹 ( 2012) 对十二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评价理性: 成绩不小、问题不少,有进展、待突破。刘向虹 ( 2011) 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评估、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校园环境等方面,同样对十二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多维度的积极评价。当然,也必须理性地看到: 大学英语教学在全球化、国际化大环境下,面临着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问题。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和欠科学等各种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纷繁复杂,只有理性地分析原因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而反应过度、一味指责只会使问题复杂化,使改革的成果归零,把后续改革引入歧途。

目前,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指责声仍不绝于耳。持批评观点者因为一部分院校仍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就由此判断大学英语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大学英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造成的,只要取消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理性地说,这种观点缺乏逻辑思维。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士学位授予挂钩这项政策的利弊有待进一步论证,本文不作讨论。问题是: 这项政策的出台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吗? 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是其基本属性,如果这两个指标出问题,可以断定考试不理想,而如何解释、使用考试所得到的结果不是考试本身的属性决定的,涉及社会、学校、个人等方方面面。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提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报告单; 非英语专业人员在申请职称评定、出国进修时,如果能证明其英语水平已达到所划定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线,则获得相关英语考试的免试资格……凡此种种政策规定,都是机构的自主选择,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毫无关系,换言之,即使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会有其他的某项考试或检测工具被选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被社会赋予了太多其不能、也不应承担的职责。一旦某项政策措施招致非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然成为“替罪羊”。不去指责选择政策规定的机构,反而发难于被选择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有因为作弊现象的猖狂而谴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难免有不合逻辑之嫌。

2. 客观

客观,就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数据说话。调查的样本要足够大,数据要足够完整。调查研究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样本选择,只有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得到的数据才具有统计意义。数据是整体现象在个体样本上的间接、真实反映。全面筛选样本、客观解释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操守,容不得一丝一毫主观臆断。调查的样本既要有社会经济发展较发达地区,也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 既要有“985”“211”等重点一本院校,也要有二本、三本院校; 既要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院校,也要有专业设置单一的行业性院校。

我国基础阶段英语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远高于二十年、甚至十年前的大学新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是否就能依此推断大学英语已完全不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已造成大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局面? 在重点大学新生中测得的数据能否反映全体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情况? 个别重点高中学生轻松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否说明这项考试难度设置太低且已不能代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应达到的水平?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答案不言而喻。这些问题的出现恰好证明在评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的现状和《教学要求》过程中存在着主观臆断现象。

当下,有这样一种评价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观点: 教材编写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词汇范围遵循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词表,练习按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设计。情况确实如此吗? 但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都知晓: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其他英语水平考试不同,从未设置专门的词表。大学英语唯一的词表 是教育部 高等教育 司于2007年正式颁布的《教学要求》的组成部分。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命题遵循 《教学要求》这一统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职责所在,也是无可非议的,同时,教材中的练习形式多样,涉及合理,符合规范。不知应试教材一说从何而来,不免让人怀疑得出此结论者是否真正了解大学英语、是否认真研读过现行教材、是否教授过大学英语课程。

3. 科学

科学,就是要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摒弃一切得不到科学验证的假设,用外国语教学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发展方向的选择。众所周知,作为各类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面大量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制订出台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任何一项新措施必须慎之又慎,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以科学调研为准备,要以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为途径,更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是否有利于学习、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为评价标准。提高课程要求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轰动效应,但是这样做一定会给学生、英语学习和人才培养带来益处吗?科学的态度要求树立全局观,摆正全部与局部的关系,避免片面和狭隘的认知以及保守或偏激的观念,从国家教育的高度审慎处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诸多问题,不局限于某个区域、某个学校、某届学生。

以对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评估为例。有人持这样的看法: 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教学要求》所设定的基本要求,应推倒现行标准,重新编制《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存在于部分生源质量较高的“985”和“211”等重点一本院校,但由此断定为全国高校的普遍现象则是谬误,进而人为拔高教学标准 ( 如将现行的较高要求定为基本要求) 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就强人所难了,表现出对大学生英语水平不切实际的判断和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道理很简单: 基于局部的、个性的情况对全局作出的判断往往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同样道理,在部分“985”和“211”重点一本院校存在的学分压缩现象也未必能代表全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至少笔者所在学校就完全不存在此类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亟待破解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工具作用和人文效应的难题。任何研读过《教学要求》的人应该能够看到: 这份统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着眼于“985”和“211”等重点一本院校或二本、三本院校,它是为全国的大学英语服务的,其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基本上是清晰和正确的,所设定的三个能力要求也是比较合理的,基本符合我国大学生的客观实际。《教学要求》确定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很重要,贯彻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

在设计大学英语教学时,应着眼于本地、本校的实际。部分生源质量较高的“985”和“211”等重点一本院校完全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将“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设为教学起点或培养目标。有人认为大学英语国际视野定位是对《教学要求》 的彻底革 命。其实不然,《教学要求》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包含“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条,国际视野定位只是对其的细化和诠释,不是重新定义。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教学要求》无可挑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必要按照时代发展趋势对其进行修订和补充,而另起炉灶、推倒重来则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避免把执行《教学要求》不力而造成的问题归咎于《教学要求》 本身。

如何评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从教育控制论的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可以被看作教师对学生学习进程的影响和控制的过程,而测试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反馈信息。外语教师可以利用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大学英语知识能力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利用反馈信息来改善学习方法和效率,抓住重点 和解决难 题 ( 缪学,2009)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教学体制的适宜性要通过教学效果来体现,而教学效果通常由学生的测试成绩来说明。因此,测试作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搞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条件。缺失或弱化科学的大学英语测试,就失去了真实的教育质量检查反馈,也就放弃了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控制。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历经多次修订和完善,不断剔除可能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反拨效应的因素,力求实现与教学的积极对接,对教学的积极反拨效应正在显现。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文科二本院校,生源情况一般,2008年以来有据可查,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425分( 含) 以上累计达线率保持在98% 以上,其中三年为100% 。反思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要求》,严禁一切应试教育的措施,考试技巧不进课堂,始终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没有干扰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而是为评估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部分决策依据。一所学校的情况不具代表性,但是至少可以激发思考并带来些启示。

确定大学英语发展方向更是一个科学的问题。笔者以为,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强化这门课程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强素质、拓视野的作用,至少应该通识英语教育和学术英语并重。学术英语,不论是通用学术英语,还是专门学术英语,本质上以语言技能为核心,关注工具的掌握和使用。再者,还不能断定全体大学生现在都有接受国际化课程的机会以及将来都有“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 《框架》) 的需求。因此,学术英语作为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略显苍白无力。

一门课程的目标应瞄准多数学生的需求并兼顾少数学生的特殊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培养具有较强人文素质的专门人才是第一位的,这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大学英语的使命就是把英语不仅仅作为工具、更是作为一种现代人的素养传授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文化差异意识、文化包容意识,使这种意识成为学生心理情感上的一种自然。这项使命远非学术英语能够完成,必须尊重教育客观规律和外国语教学理论,下好宏观全局之棋,走好围观局部之步,科学融合以通用英语为主要内容的通识教育和以学术英语为主要内容的工具教育。

上一篇:白鹿洞书院下一篇:短时记忆与听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