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方向

2024-07-20

定位方向(共11篇)

定位方向 篇1

《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块新增的内容, 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面对陌生的内容老师们普遍感到教材难以把握, 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有效的教学,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纬度去思考。

一、教学目标要正确定位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设, 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准绳。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师教学的灵魂, 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以第六册“东南西北”教学来阐述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为师生的共同学习和生成进行导向和激励。

“东南西北”是“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空间基本概念的发展, 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教材在编排中首先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方位出发来认识这四个方向, 并知道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 南北也是两个相对的方向, 然后再把这些方位与地图联系起来,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最后再应用方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教材的编排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以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 在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现实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知道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使学生认识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增强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

在这节课的目标中, 前两点落实到了具体的知识点,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会用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具体的方向前两点的描述, 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而且强调的是在具体情景中学会观察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 我们不但需要关注的是目标在制订时必须与教学内容要有个性化的联系, 体现它的针对性;而且更要关注目标的阶段性, 目标需要分解, 需要分步实现,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但如果偏离目标的整体定位, 随意拔高要求, 学生就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左右”的教学, 有一句话这样描述教学现状:教师教的是“左右为难”, 学生学的也是“左右为难”。

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引入判断标准由人到物的转换训练, 以及被观察物是否具有“生命"的特征。比如小鸡的左边是什么, 以“我”作为标准;妈妈的右边是谁, 以“妈妈”作为标准。到底什么时候以“妈妈”作为标准, 什么时候以“我”作为标准, 我们认为可以直接以观察者作为标准, 没有必要这么复杂地去思考以上的问题, 左右的相对性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一个标准的问题, 标准统一了, 学生会辨认了, 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这样的教学降底了难度, 学生学的开心, 教师教的开心, 学习效率也就上去了。因此只有确立了合理、灵活、科学且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才能更好地预设课堂, 使我们的课堂既扎实, 又灵活。

二、教学的价值要充分体现

如何把数学教学中的《位置与方向》和科学教学中的《位置与方向》区别开来, 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又一个问题。数学课中的“东南西北”与科学课中的“东南西北”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要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 它的价值何在?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出数学的抽象性、推理性、探索性、问题性及数学语言表达等方面, 也就是体现出我们常说的“数学味”呢?我们的理解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叙述生活中的方位。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 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 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我们还是通过“东南西北”的教学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除了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分辨其余的三个方向以外, 还必须学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让学生清楚以谁作为标准, 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在引导学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时候, 要让学生指出相应的参照物是什么, 并能用规范的数学化的语言叙说, 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这也就是数学课的“东南西北”与科学课的“东南西北”最大区别所在吧。

其次, 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在体验中感悟学习的价值。教师通过设计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激起思考的热情, 感悟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这一点远比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全身心地进入知识之中, 学生可以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 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价值。

例如四下的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为什么要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首先要感悟到许多目标都在参照物的同一个方向, 它们距离某一参照物, 角度有大有小, 所以要找到它的位置, 就必须要用到角度。然后进一步思考, 在同一个角度上有很多的物体, 所以还必须要有距离。这两个条件都确定了, 才能准确地找到物体的位置。整个过程, 教师没有机械地介绍方向和距离, 而是很好地让学生经历了“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仅是感官的参与, 更是一种认知与情感的参与, 是经历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动——问题被突破的愉悦”, 是对数学活动的理性的抽象与反思, 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价值。

三、学习材料要灵活选择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获得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学习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外拓展的课程资源等。教学中, 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 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也就不同, 学习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形成。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 我们必须做有机的处理, 或调整, 或取舍, 或“深挖”。

在本版块内容的教学中, 有大量的生活素材, 这些生活素材如何取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由于图小, 几个城市相对集中, 学生画上坐标量出度数, 误差很大, 影响教学效果, 也不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教学时可以适当处理, 只要求说出分别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就可以, 没有必要说出准确的度数, 可以选择其他的题材来解决同类的问题。

受45°的局限, 根据教材的设计反而会削弱对相对性的进一步体验, 我们可以适当改变度数, 把45°改成50°或其他的度数, 这样学生就能用较小的度数表示物体的位置。

材料的应用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如六下的数对教学中, 努力让学生建立一个数对表示一个点的正确观念, 除特定情况 (例如国际象棋) 外,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努力避免一个数对指向一个方格的问题。

定位方向 篇2

部门宗旨:务实创新 精益求精 以人为本 立足之本:“胜者引之,陋者蔽之,平者造之”

一、总则

按照公司的发展与需求,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自身服务意识为工作的大背景,同步寻求专业设计人员加盟设计部,形成一支强有力的设计团队;为保证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化,加强员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完成公司所接业务的设计工作。

二、发展定位

根据公司的发展,配合业务开展进度,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设计团队。

三、技术创新:对于设计行业而言,创意体现了公司的品牌。而由于设计部将对外接单,我们应该根据客户主观方面的个人喜好,“因人而异”。

为了在技术上不断出新、创新,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每周组织部门会议,主要总结该周设计后经验,并留档,为以后设计人员储存设计经验;

2.借鉴其他优秀的设计理念,吸取精华;

3.鼓励设计师日常生活采景,留意街头设计文化,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4.鼓励设计师在设计手法上创新,注重新材料的应用; 5.通过外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分工过于个人化,团队意识不够强.2.设计业务相对不够稳定,也不够多样化,达不到锻炼队伍的目的.3.人员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满足不了设计部正常运作的需要,缺乏创新意识, 4.方案设计与图纸绘制水平与公司整体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5.出图无统一标准,投标图纸装订不够规范 6.工作积极性不够高,缺乏自我管理与完善能力.7.设计部资料没有统一管理 8.设计参考资料极度缺乏.9.系统学习和培训机会较少,对外交流和相互交流机也不多.四、部门具体发展规划:

1.加强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业务接单,紧贴实际,制定项目进度表,跟进了解每个设计师的签单进度,严格控制时间。

2.根据公司实际,适时调整、完善本部门的组织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以适应工作需要。

3.带领设计部严格执行公司及设计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部门间工作关系。

定位方向 篇3

关键词:新常态;国有企业;发展方向

自“新常态”首次被提出以来,社会各界都对其进行了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析。当前,我国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已经确定,企业发展“新常态”经济的主要特征也得以明确,即以稳定发展、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安全健康、外向拓展等。我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能源类企业诸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企业需要对经济“新常态”进行科学的认识,并从自身出发来适应新常态,这样才能围绕“新常态”对企业发展的方向进行准确的、科学的定位。

一、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及外向拓展

在现在的经济市场上,随着劳动力市场、资源市场等的逐步开放,企业的发展壮大开始主要依赖科技创新,尤其对于像石油企业这类大型的能源类企业,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最有利的武器。故而,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主要应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进行全方面的企业创新工作,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转型等。这些创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转型即由公有制体制向混合所有制体制转型,这一创新有利于对现有的机制进行完善和调整,以便于国有企业顺应市场的需求,摆脱公有制体制在公司架构、人力资源、经济类型、主权形式、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另外,国有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在庞大的资金支持下,将创新成果迅速地转化为切实的产业活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总之,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够促进企业将来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向外拓展。

二、强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管理,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为了响应新常态的“结构优化”的内容,国有企业针对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应朝着柔性化的管理方向发展,通过实行柔性化的管理来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为刚性管理,即主要通过制度约束、纪律监督、惩处、强迫等手段依靠企业职权架构来进行的程式化管理。这种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现代企业对企业员工的管理需要。柔性化管理是依靠激励、感召、启发和诱导等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它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在私有制企业,柔性管理模式应用的较早,其所体现的优点也显著的表现了出来。在“新常态”的倡导下,国有企业应当借鉴其他体制类型的柔性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对之进行完善优化或改进,来实现自身组织结构优化、管理科学的目的,从来推动企业的管理模式变革。

三、以市场化为导向,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契约精神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为了给我国的国有企业输送优秀的领导者、管理者,需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的具备契约精神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就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而言,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企业在新常态经济下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企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市场化的聘任制度。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需要来对职业经理人在素质和能力方面给与合理的规定。其次,要建立科学化的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只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够对职业经理人产生实际的激励作用。最后,还要建立科学、严密的职业经理人约束和监督机制。只有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使企业和职业经理人之间产生相互制衡的关系,用来规范职业经理人的行为。

四、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绿色环保”和“安全健康”是经济新常态的主要内容,这为我国国有企业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当前的形势下,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力度逐渐增强,国有企业在改善环境方面负有不可脱卸的责任,尤其对于石油企业这类大型的能源型国有企业而言,更是需要在环境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即通过多种技术创新手段或产业转型等途径来建设对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顺应低碳经济,不仅能够促进国企的持续健康发展,还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双赢。

五、结束语

为了顺应“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的国有企业需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市场和价值定位,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基于新常态的基本内容,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将会朝着科技创新、柔性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和低碳经济模式迈进,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完全符合新常态下对国有企业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定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晓云.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化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世界有色金属,2015(1):54-58

[2]楚序平.新常态新改革新任务[J].现代国企研究, 2015 (2):4-9

[3]徐念沙.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创新与转型[J].经济导刊,2015(1):51-57

井巷开门临时方向线的定位方法 篇4

在进行井巷工程碹岔施工中, 经常遇到碹岔测量工作, 在测量部门进行实测放方向线前, 均需施放临时方向线指导施工。临时方向线直接决定开门段井巷施工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几种临时方向的定位方法比较, 提出针对不同施工现场条件, 选择合适的放线方法。

1 直接法

直接法即是用测量工具 (如:度尺、罗盘) 根据已施工巷道与开门施工巷道的夹角α, 在现场直接测量并确定, 如图1所示。根据图1, 已知已施工巷道与开门施工巷道的夹角α, 先确定已施工巷道方向线A→B, 然后在开门处选择C点, 用测量工具量得夹角α的度数确定D点, C→D即是临时方向线。具体操作时一般采用度尺配合线绳, 而不采用罗盘, 因为罗盘的磁性受井下施工现场铁质材料影响较大。

2 等腰三角形法

由于井下施工现场条件所限, 距离测量比角度测量更具有操作性, 即根据等腰三角形原理将角度测量换成距离测量, 克服了角度测量的偏差和操作复杂性, 便于现场使用皮尺、钢卷尺操作, 如图1所示。根据图1, 已知已施工巷道与开门施工巷道的夹角α。现场确定已施工巷道方向线A→B两点, 在其上取C、F点, 其中C为拨门点, 根据α角度计算CD长度, 再以2CD长度的线绳, 一端以C点为端点, 另一端以F点为端点, 拉直后确定出D点, 连线后CD即为临时线。可按此步骤再确定H点等, 互相校核验证。

当α角度较小时 (<30°) , 由CF/2计算CD值时, CE值接近CD值, CE的误差对CD的影响较小, 准确度较高。

当α角度较大时 (>60°) , 由CF/2计算CD值时, CE值较小, CD值较大, CE的误差对CD的影响较大, 直接影响临时线的准确度。

3 偏移法

当α角度较大时, 采用等腰三角形法影响临时线的准确度, 笔者结合自己实践经验, 提出偏移法, 有效的消除了α角度较大时等腰三角形法的误差影响, 如图3所示。根据图3, 已知已施工巷道与开门施工巷道的夹角α。现场确定已施工巷道方向线A→B两点, 在其上C为拨门点, 在原巷道垂直线上, 取E点, 根据β角计算出EH距离, 然后在现场直接量取距离后标定出H点, 连线后CH即为临时线。也可将α角转化为余角β (较小) 的三角形方法计算出CH长度, 再以2CH长度的线绳, 一端以C点为端点, 另一端以F点为端点, 拉直后确定出H点, 连线后CH即为临时线。可按此步骤再确定G点等, 互相校核验证。

4 结论

当α角度较小时 (<30°) 宜采用等腰三角形方法。

当α角度较大时 (>60°) 宜采用偏移法。

三种方法各有所长, 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合理选择既便于操作, 又确保相对准确的方法, 必要时, 几种方法互相验证, 确保临时方向线的准确性, 方能准确指导巷道施工。

参考文献

[1]高光发.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 32 (12) :36-38.

精准定位发展方向 为来年省公司 篇5

10月26日上午,我公司召开10月份月度工作例会,学习贯彻省公司2011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由朱德夫经理主持,在听取了相关部门汇报后,刘永红副经理,吕国庆副经理,王承一总工程师,李强副经理,白清亮调研员分别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安排。赵涛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武宏宇工会主席出席会议。各分公司就近期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向公司进行了汇报。

祖明飞对省公司四季度会议精神进行了宣贯,在刚结束的省公司四季度工作会上,我公司在会议上进行了表态发言,充分表明了省公司对我公司前三季度工作的认可。在谈到如何切实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我公司的具体运用的问题时,祖明飞书记讲到,要把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落实好,践行好,国企要有表率作用,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三个建设”和“两个转变”的具体要求,强党强企。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和省公司张建坤总经理都对电网工程质量提出了详细要求,我公司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工程质量全面提升。要规范集体企业管理,加强规范用工管理,今后的劳务派遣将纳入省公司监督范畴,按照张建坤总经理提出的“三基”思路,进行筹划发展;继续落实依法治企,确保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

朱德夫经理要求公司全体员工认真组织学习四季度会议精神,要把工作做强做优就要不断的反思自己,我们公司还和很多优秀同行单位中存在很多的差距,针对“三集五大”的具体要求,提前谋划明年发展思路。在近期开工的安徽淮上线特高压工程建设,网网公司自上而下都高度重视,我们更应该在这样的机遇面前,不懈怠,严管理,按照国家工程金奖的要求,树立承装公司敢于夺旗,敢于亮剑的意识,把“小山西”的品牌发扬光大。通过引入第三方审计评价工作,做好基础工作,落实依法治企,把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规范,采取措施杜绝各类问题的发生,查找问题,敢于接受批评与监督,不断将公司发展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公司副总师以上领导,公司机关各部门全体中层干部,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新闻中心

定位方向 篇6

突出基础学习中课堂目标的定位

对人而言,一种崇高的信仰可以引领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而对教学来说,一种正确科学的教学理念则犹如一副健全的骨架,支撑起教学的所有躯体,影响全面的教学目标。艺术化舞蹈教育应该是以快乐为主题的,是一切源于心的快乐与自由、解放天性,而不是在强迫性的“非自然”状态下学习,引导学生快乐而舞、身随心而动。教师在这种源于身心的快乐课堂中给予规范的原则教学。我们一方面参照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女子中专的训练教学,另一方面根据自身办学宗旨与生源的特殊性,勇敢打破固有的教学模板,进行了课堂实验与实证,形成了自有的教学框架。如一年级的基础课程除了单纯的技术训练外,还穿插了舞段元素的整理与形成、把杆训练与地面训练的有效结合。第一学期重软度,第二学期重力度,强化了古典身韵课的民族基础体态、动态并加以革新发展。

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革新

二年级的民间舞教学组合由“传统式经典”走向革新。这种革新建立在全面分析和挖掘传统教学组合的成因和特质步骤上。根据新的艺术思路和社会文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编创,从而产生新的教学内容。

在重构元素的过程中,结合当代审美标准和社会需求推进,我们调整和提炼了新的元素,形成教学组合。革新教学组合是基于传统组合的固定模式上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进行教学组合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间舞的研究能力和研发能力。更新教学组合的过程是教师主动思索,使传统教学组合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教材的过程,所显示出的方式和制作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活跃思维,激发其本身的艺术制作灵感。学生也对教学组合的发展变化进行积极的思考,总结素材,提炼特性,开拓和发散元素的编创思路。在一个开放、开创、不断改革发展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想象力、执行力以及表现力会有质的提升和提高。

儿童舞蹈的编创意念与实践

幼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儿童舞蹈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绝不能断层,舞蹈方向特长教学更应如此。综合能力培养是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才可以加强和提高学前儿童综合能力,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在探索的。在三年级的舞蹈教学中,我们清晰地讲授了幼儿舞蹈的观念。儿童与幼儿还是有细化区别的,在舞蹈的范畴内,儿童舞蹈是指3-12岁儿童表演的舞蹈,是表现儿童生活,让儿童自娱,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艺术形式。儿童想象世界里的时空是儿童思维的实存符号,符号与对象是一种对应关系,有什么符号便有什么身体内容的存在。我们的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认识生活中已有的“儿童世界”。儿童对新事物的认知都是由模仿开始的,所以,在舞蹈创编教学中要重视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如何提升动作模仿能力,可以分为三步:首先是对自然界动物的标志性动作模仿;其次是要结合生活经验,充分理解小朋友的情感,进行感情方面的动作模仿;最后是经典作品人物对比模仿。

我们在创编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认知和创作理念,立足于用舞蹈的眼睛观察生活。学会用童心感知情趣,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和切入点,即创作儿童世界里的熟悉和陌生的作品形象。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学前儿童的素质需要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言、逻辑思维、肢体动作、人际交往以及自然观察这五个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领域,更是在教学上所应重视和准备把握的基础。

如果说教学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那么良好的教学理念就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重要环节。我们打造的幼师学前教育舞蹈方向特长班,正努力成为新形势下新的教学理念的模范。

定位方向 篇7

而目前无论在全国, 还是成都, 院校会展业都是新兴的专业, 发展时间不过十余年, 人才培养工作基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培养目标、功能、方向等都待进一步研究。但由于会展行业实践性强的性质, 会展人才培养工作并不等同于通常的学历教育, 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动脑创意能力, 因此探讨会展业人才培养工作实践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是推动我国会展业人才培养工作在理论层面的探讨。本文将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讨论会展人才培养体系, 具体的方向系统地探讨会展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国内还很少有学者对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方向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将有利于深化对我国职业技术院校会展人才培养及其内在规律的探讨,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该学科发展。

二是在实践层面为成都及其他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将以成都高职院校为例, 构建出适合成都会展业市场发展的、适合成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 会展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 包括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也正在进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项目建设, 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共性的问题, 有利于该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也为同类型学校会展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会展业人才培养定位内涵

会展人才的培养定位上首先应该有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观。会展实际上首先需要专业策展人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策划某个主题或类别的展览, 其他工作人员负责将策划付诸实践, 具体执行。从专业策展人到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 人数众多, 岗位类别多样。从会展活动内部组织策划、宣传、公关等人员到会展外部餐饮、宾馆接待人员、保安人员, 从会展活动的高级运营管理人员到基层服务人员等, 会展业人才整体上呈现出漩涡状结构层次。从高端的策展人、会展经理人, 到具体负责实施的工作人员, 属于不同的层次, 各有各的要求, 因此会展人才培养方向应区分不同的层次。大体上可分三个层次:核心人才、辅助型人才和支持型人才。

核心人才属于会展高端人才, 专业展会策划人, 对展会进行宏观设计和把握, 要求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 包括会展创意人才和会展项目管理人才。他们在整个会展活动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 通常具备敏锐的市场眼光、卓越的组织策划能力、精准的营销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同时拥有的社会资源也较多。在接受调查的会展企业中, 约78.5%认为本行业的关键人才是会展策划师或会展项目经理。核心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 通常由普通高校或实力强的职业技术院校完成系统的会展专业教育, 然后在行业经历较长一个时间段的磨爬滚打, 对行业、市场经济状况十分了解。

支持型人才主要是负责组织人员实施核心人才的展会策划方案, 要求能掌握会展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会展实务的实际运作等问题, 是核心人才的“助手”, 主要包括常规经营管理、智能管理等人才, 他们居于会展人才体系的中层, 也是会展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辅助型人才则是具体操作某个任务的人员, 比如搭台、外联、翻译、导游、推介人员等, 其培养工作主要由职业技术院校开设专门的会展专业比如美工、导游、翻译、编辑、会计、营销等实现。这类人才的工作较之核心人才更为具体、专业化分工更细, 因此对其专业化要求程度也更高。

从中可以看出, 会展业所需要的人才众多, 有着不同的层次, 相应在人才培养上有着不同的定位。显然, 无论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还是学生的求职应聘均无法“大而全”, 只能是在充分考虑到现实和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选定某个具体而明确的方向作为工作努力的目标, 这就也是通常所说的明确“定位”。定位明确了, 才有的放矢, 才有努力的方向,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什么都做, 什么都学, 但什么都做不好, 什么都学不好”的尴尬情形。

从目前看, 我国很多会展专业正是出现了“方向模糊症”。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会展管理专业是依托旅游、历史、外语、中文、艺术等传统学科而设, 在专业设置、教师定位、课堂教学等方面深受传统学科的影响, 呈现出浓厚的专业背景, 无法体现明确的会展专业发展方向。以至现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毕业后学以致用的不多。因此, 我国的会展专业首先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的明确定位, 要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明确各个学校所培养的会展专业的规格和要求。无论是定位于会展策划、会展运行还是会展设计、会展物流;无论是主要针对展览业或会议业培养专门策展管理人才, 还是培养赛事节庆专门人才;无论是培养核心人才、辅助人才、还是会展支持人才, 都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正确的定位, 并据此设计合理的课程, 配备优质的师资, 开展有效的教学。因此培养方向的定位是首要的。

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可考虑的因素很多, 比如本校的办学传统、已有的资源、社会需求等。由于职业技术院校以就业为直接的办学宗旨, 为社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或应用性人才, 因此在专业的设置上需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成都职业技术院校会展专业的设立正是充分考虑到了成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培养人才方向定位上需充分考虑到成都会展行业人才需求特点。

二、成都会展业人才需求特点

“十二五”期间, 成都会展业将继续快速发展, 规模将继续扩大。承办上述会展项目需要大量的具有营销、策划和设计能力的会展项目经理国际化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如果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 成都将难以圆满地举办上述会展项目。为更好地了解成都会展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 随机选取了成都52家规模不同的会展公司进行人才需求的调查, 并对成都会展办、成都德纳、新世纪会展城等成都会展行业“领军者”进行了访谈, 调查结果如下:

当前成都办展的主体主要由政府部门、场馆管理公司、会展公司三部分组成, 其中主力队员是成都会展办公室。52家会展公司中, 超过一半的公司由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转型而来, 办展人员多是半途转向, 行业积淀较少。那些熟悉会展行业情况、懂得营销策划的专业高端人才十分匮乏。成都会展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成都会展业的迅猛发展, 成都会展人才问题已经成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从量上看, 人才总体数量不能满足现有的行业需求。与会展业的迅速发展相比, 成都会展专业人才规模增长较慢。成都目前仅有两所学校开设会展专业, 每年的毕业生约200名。而成都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达40余场, 每场活动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进行策划、营销, 然而据业内人士统计, 成都会展行业的从业人员不超过1千人, 这1千人中, 以成都市会展管理办公室为主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约占40%, 成都会展协会的成员单位约占40%。在接受调查的52家专门从事会展的单位中, 对会展人才有着长期稳定需求的有38家, 占73%, 需求一般的仅有2家。在承接会展项目时, 很多会展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手不足情形, 缓解的方式是人员加班加点, 超负荷承担工作量, 或者将项目内容分解开, 再发包给其他公司, 但层层发包容易导致项目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这两种显然都不是解决人才不足问题的长久之计。

二是具有营销、策划和设计能力的会展项目经理国际化高端技能型人才, 即会展核心人才严重匮乏。成都想要建设“会展之都”, 不仅举办的会展数量要多, 更要求展会的规格要高, 国际型项目要多,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规格的项目落地成都。但由于成都会展业的发展时间较短, 专业度高的策展人、营销人员缺乏, 很多会展从业人员都是从其他广告、设计、媒体等行业转向而来, 专业的会展行业经验不足, 且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从专业学科背景看, 在接受调查的会展机构中, 约46%的从业人员为经济管理专业出身, 25%来自广告专业, 12%来自文学艺术专业, 只有不到5%出自会展专业。此外, 目前成都会展行业专业人才短期行为强, 流动性大, 工作经验在10年以上的资深会展人才极为稀少, 高端人才严重紧缺。

那些从广告行业转型而来的会展公司, 如盛世传扬、骑士会展, 对具有策划和营销能力的职业策展人更是求贤若渴。即使像成都新东方展览公司、成都德纳展览公司、四川风云展览等老牌展会公司也急需专业高端人才, 他们在承接大型项目时, 常需要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临时邀请专业项目经理人“空降”。在调查中, 上述公司在认为自身最紧缺的人才中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会展策划师”。目前蓬勃发展的会展业为会展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公司鱼龙混杂, 大小不一。随着市场的细分和逐步规范, 会展业将经历一个“洗牌”的阶段, 那些有实力、有影响的会展公司将会承接更多高规格的项目,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决定会展公司实力的最根本因素即是人才, 这也是众多公司对人才有着长期稳定需求的重要原因。

会展高级运营人才属于行业中层次最高, 专业性最强的人才, 其水平和素质直接决定着会展水平的高低和会展的效果。会展核心人才不足势必会影响到成都争取到更多有影响力、高规格的展会活动。从事会展的机构与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 所需人才只能“因陋就简”, 这也大大影响了办展的质量水平。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设的温江花博中心2005年投入使用, 曾承办了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然而仅仅生存了2年就被迫挂牌出让, 原因是在花博会后没有好的项目可继续承办使用。而缺乏好项目的根本原因正在于缺乏懂营销、会策划、有创意的人才。因此培养一大批懂创意、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成都会展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成都高职院校会展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我国会展专业教育的发展相对缓慢。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 (现在的清华美术学院) 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展示设计专业, 为中国会展业培养了相当一批展示设计师。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 中国会展教育同国外相比, 晚了近30年。很多学校依托于已有的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英语、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会展专业, 因此各有各自的特色。比如有的突出策划与营销, 有的强调艺术与设计, 还有的是会展物流、会展搭建、会展沟通, 等等。我国会展专业发展的这种特点优点在于能依赖老牌专业的已有资源, 快速地招生教学, 以满足行业需求。缺点在于没有形成正规的专业, 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而建立起来, 缺乏自身的理论建设, 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尚未形成规范, 随意性强。这大大导致了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良荞不齐, 使得会展人才供需矛盾特别明显。一方面行业的发展急需专业的会展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会展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虽然良好的产业环境为会展学生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但随着展会市场竞争的加剧, 业界对人才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人才的层次性将更为明显。

为保证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学校也需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狠下工夫, 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培养方向。

通常情况下, 本科类院校与职业技术院校在发展定位上各不相同, 前者主要培养高端人才, 后者主要承担操作业务培训工作, 培养具有实操技能的会展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 辅助性人才。从这点出发, 目前成都会展业急需的策划、创意、营销复合型人才应主要由本科类院校完成。但目前我国开设会展专业的普通本科类高校相对较少。据统计, 目前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构成, 职业技术类学校约占80%, 普通本科高校仅占20%左右, 职业教育占据较大的份额。而绝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技能型人才, 对高端人才较少涉及。教育的这种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会展高端人才缺乏的情形。

成都也是如此, 在2012年之前, 四川没有一所普通高校开设会展专业, 直到2012年四川大学在四川博览局的支持下才开设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可以说, 我省高等教育中, 专门培养会展业高端管理人才的学校非常稀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是职业院校, 但却是西部率先培养会展人才的学校, 在培养会展人才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与业界也保持了一定的联系。社会需求永远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动力。市场需求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层次。高职教育既然以就业为导向, 就更加应该尊重“市场需求说了算”, 在技术和经济许可的条件下, 要科学设置培养方向。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变化来看, 当前,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 由“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从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高职是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到2000年,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此后, 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工作任务。2011年,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 发挥引领作用。可见, 职业技术教育并非与“高端人才”绝缘。在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中, 随着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职业技术教育终将逐渐转型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而非一般的技工。

定位方向 篇8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收付管理模式。现阶段,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应从财政理财机制着手, 变分散理财为集中理财, 在借鉴发达国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各地具体情况, 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平台,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特征。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均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财政专户, 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在我国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从收入方面看, 即意味着所有财政性资金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财政专户, 目前征收机关、执法部门设置的各种收入过渡性账户以及各部门、各单位自设的各类预算收入账户将不复存在;从支出方面看, 即意味着取消各支出部门、支出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内资金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账户, 将这些资金统一集中到各级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或经批准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中。

财政性资金在实际使用时, 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 不存在非单一账户下出现的多个转账环节, 使管理趋向“扁平化”。同时, 为准确核算和反映各支出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财政部门和国库部门可以在国库单一账户下按支出部门、资金性质等设立国库分类账和国库分类账户。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 部门综合预算安排的资金直接由财政部门支付给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 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财政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 为从根本上杜绝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和挪用资金的现象奠定了基础。

2. 立足国情, 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平台,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现阶段, 全面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条件还不充分, 因为目前的财政体制无法保证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缴入国库。没有高度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财政体制, 真正意义上的国库单一账户就无法建立。

目前, 在账户管理上, 除国库账户外, 可由财政部门统一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账户集中管理财政性资金, 即收费收入开设一个非税收入财政专户, 各类专项资金按资金性质各开设一个收入专户。在此基础上, 单独开设一个支出账户, 所有支出资金从人民银行国库或收入专户划至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支出总户。概括起来, 就是设置多个收入户, 一个支出总户,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财政支出总户下, 分预算项目、分单位设置科目代码和分项目、分单位设置专门的账套, 形成有总有分、统分结合的“伞”状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其中:分单位设置科目代码相当于内部银行的虚拟账户, 只对内不对外, 是会计核算上的账户, 不同于银行账号;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单位的某项专用资金专设账户, 不等于为单位开设专门的银行账号, 而是为了便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内部分户核算, 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在对外办理开票支款手续时, 一律要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设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财政支付总户集中统一办理, 包括各项财政性资金和单位缴存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经营收入等其他收入资金的结算业务。这样的改革可以称为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因此, 为确保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必要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 具体承担资金收付及会计核算业务。

二、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定位

有人认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从本质上讲只是起到“代理记账”的作用,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众所周知, 中介机构不属于政府序列, 不需由各级政府专设会计集中核算机构, 只需具有资格的会计人按照中介机构的条件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 领取营业执照、照章营业即可。如果由中介机构代办会计集中核算业务, 必须以接受单位委托为前提, 形成一种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中介机构与委托方签订代办会计集中核算协议并收取费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是为了适应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而设立的负责预算执行的财政国库部门的延伸管理机构,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是为了节减财政开支, 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性质决定了会计集中核算业务不需要由各单位委托, 不需要与各单位签订协议并收取费用, 因此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所有经费都应由财政预算统一安排, 绝对不可以收取任何单位的代理费用。因此, 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视为会计核算业务的中介机构、可适当收取代理费用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不理清这一点, 势必会影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正常运作和未来的走向。

还有人认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主要是办理单位会计核算业务, 只为单位服务, 不能办理财政内部专项资金的账务处理, 也不承担反映、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职责。笔者也不认同这种观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仅是一种资金管理模式, 而且是一种收支行为的管理模式。它的实行前提是集中管理存放财政性资金的银行账户, 其次是由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办理资金的收付, 通过集中资金管理来约束各单位的收支行为。它的实质是财政部门集中理财的政府理财机制, 既要为单位财务管理服务, 更要为政府预算管理服务。作为政府宏观管理的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是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衔接点, 具有双重服务功能。会计集中核算形成的系统、完整的财政财务信息, 可全面地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各级政府综合预算以及单位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为各级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准确可靠的预算收支信息, 是政府财政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如果说以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解决当前财务管理问题是扬汤止沸, 那么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 带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1. 提高了管理效率。

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 减少了管理层次, 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分散理财带来的问题。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效率。

2. 增加了财政部门的可用财力。

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 财政部门直接办理支出, 在财政收入不变的情况下, 原来沉淀在单位银行账户的结余资金现在可以由财政部门来支配, 因此增加了财政部门的可用财力。

3. 强化了预算约束。

财政部门通过集中管理, 可以最大限度地制止乱支滥用财政性资金的问题, 可以做到对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在取消了单位账户后, 同时也能有效制止预算外资金收入征管中的跑、冒、漏问题。

4. 规范了会计秩序。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 会计核算由财政部门直接办理, 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高, 最大限度地规范了会计秩序。

5. 节省了行政成本。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 各单位不需要再单独进行会计核算, 除保留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外, 不需再聘请其他会计人员。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单位不再管理财政性资金, 但是不能认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缴了单位的财权, 一切都要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办。财政性资金是安排给各职能部门使用的, 而不是安排给财政部门使用的, 财政性资金的支配权通过预算已分配给了单位, 单位拥有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单位提出预算支出请求后, 符合预算管理规定的, 财政部门即应当办理支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是按财政部门的审批来支付, 不是给财政部门加大了审批权。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 最大的变化是进一步明确了单位的预算管理权限, 预算资金支出的决定权在单位, 何时支出, 支出多少, 由单位决定。有些地方在实行工资统一发放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把人员经费和购买性支出经费从单位预算中扣除的做法, 是不符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的。

此外, 也不能认为财政部门包办了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要明确划分财政部门与单位的职责, 两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财政部门不能代替单位理财。必须明确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职责, 单位必须按经批准的政府预算及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制定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然后按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和实施办法决定预算资金的收付。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各级政府成立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不是独立于财政部门之外的事业单位, 而是隶属同级财政部门的二级机构, 是财政预算管理链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法》明确规定的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 是会计本身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基本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所行使的职责是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把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体人为地割裂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所行使的监督是《会计法》赋予财会人员的基本权力, 它并不能代替财政监督局行使的监督职能, 因而应主动接受财政监督局的监督检查。财政监督局有权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运作程序、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进行再监督, 形成财政内部的相互监督约束机制。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施的预算管理和会计监督与财政内部的监督检查、人大、政协等权力机构的监督、司法检察部门的法律监督、纪检和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 以及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整的监督体系。

三、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发展方向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最终走向是成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具体承办机构。它是直接由各级政府授权建立的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 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国库执行机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建立对于健全国家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楼继伟.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中国财经报, 2001-05-18

[2].刘积斌.加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会计工作——贯彻落实新预算会计制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3].杜一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行政事业财务, 2001;2

中小企业的自我定位与发展方向 篇9

一、中小企业必须有精准的市场定位

大型企业往往有若干个目标市场, 然后依据目标市场需求形成许多产品。因而在事实上, 大型企业在某一个具体的分市场、子市场, 或者某一个分类产品上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优势和垄断。大企业分配给每一个子市场上的资源与中小企业的全部资源相比, 也就相差无几了。例如, 中小企业只制造高质量的产品或元件, 为特定顾客服务, 与着重大批量生产的大企业相比较, 采取集中原则的中小企业照顾客户较佳, 自然就具有较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竞争程度比较激烈, 呈饱和态势的市场上, 依据集中原则研究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 便有更重大的意义。依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中小企业不能真正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不能进行精准的市场分析与定位, 不能集中优质资源主攻专业市场, 才造成了大型企业“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那么,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呢?笔者认为, 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进行企业的市场定位就必须明确企业功能。企业功能指的是企业经营内容及其经营强度, 或者说是企业经营内容与经营强度的统一。它的功能主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一个因素是经营内容, 另一个因素是经营强度。经营强度是企业功能的重要因素。大车和小车虽然都是车, 但功能是不同的。大国和小国虽然都是国, 功能也不同, 什么不同?强度不同, 或者说起的作用不同。企业也是这样。

二是科学分析企业现有功能很重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充分适应了市场需求, 是否充分发挥了企业能力, 是否充分履行了社会义务, 只有通过对现有企业功能的科学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答案。企业现有功能是企业功能定位的重要依据。企业不能脱离现有功能搞定位。因为现有功能是功能定位的基础;也不能执著于现有功能搞定位, 因为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变, 所以企业功能也应该跟着变。

三是对企业经营内容要作具体分析。许多企业经营内容似乎相同, 其实不同, 有的是来料加工, 有的是来样加工, 有的是独立制造等等。即使都是独立制造, 经营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别:有的是花钱买设计;有的是自己销售, 有的是委托代理商销售等等。

四是企业发展客观上需要有所取舍。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也就是要求专。再大再强的企业也不能什么都干, 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什么也干不好。很多企业都自不量力, 喜欢涉足许多经营领域, 好像自己什么都能干好, 这样的企业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企业不论经营什么都要精益求精, 而为了精益求精必须专益求专。求专就要定位。

二、中小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战略决策

战略管理决策是在企业管理发展到第三阶段才产生的, 在生产管理阶段、经营管理阶段之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企业与社会联系程度的加强, 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增强, 企业国际竞争的国内化等都非常迫切需要企业对战略决策进行管理。进一步推进企业战略管理是时代所需。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已经初步接触并深入了解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 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针对中小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科学的发展战略企业就会少走弯路, 不会停步不前。企业战略的制定能使企业发生较大变化,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有利于企业的整体、长期的发展。

一是集中的战略原则, 对于发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中小企业不能集中使用自己的资源, 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 特别是小企业只应有一个经营领域, 一个产品市场, 否则就会分散资源, 在一个产品市场中, 也应把重要力量放在某一价位上, 例如最高价位或最低价位上, 避开和大企业在价格强点上的竞争。《孙子兵法》有言:“强而避之”。在市场竞争中, 同样也要避开竞争者的强点和优势。特别是当竞争者拥有规模优势或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分销渠道等方面享有独占资源, 且它们是某一经营领域的成功关键因素时, 都应“强而避之”保存自己的实力, 避免与对手的市场决战。换句话说:当竞争对手筑起壁垒时, 应懂得“涂有所不由, 军有所不击”。既便是在即定的产品市场经营中, 必要的各种竞争手段, 也应只以一两项为主, 并要集中资源培植它们, 使其作为区别竞争者的个性。不可面面俱到, 这样做势必分散自身有限的资源, 不利于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二是“小生位”经营领域选择的战略选择, 是自身优势利用的捷径。“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有效地位。”这段话出自于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小生位”的概念也是他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著作中正式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和利用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 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大企业从正面交手, 遭受排挤或吞噬, 以获得经营资源的相对优势。中小企业经营领域选择的原则, 应是谋求“小生位”。选择小生位的经营领域, 实际上就是要垄断市场中的某一个小领域, 使自己免受竞争和挑战, 在大企业的边缘地带发挥自己独到的专长, 争取在一些特殊产品和技术水平上成为佼佼者, 逐渐积累经营资源, 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创造一些有利时机。小生位产品一般大型企业都不愿涉足参与竞争, 这就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很多中小企业正是选择自然小生位投入经营资源, 在与大企业不竞争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

在市场上居于显赫地位的大企业, 如果搞好了产品换代的技术储备, 预测并能把握产品更新换代的机会, 就能自己填补战略空白, 仍可在市场上居于主动地位。反之, 企业的产品已进入衰退期, 但没有及时更新换代, 就会加大市场战略空白。这时, 如果中小企业采取主动, 就可乘虚而入, 争得主动。尤其是两代产品间技术差异较大时, 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也难以将中小企业从该市场中驱逐出去。

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目前拥有数百万家中小企业, 为什么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发展很快, 一段时间以后发展缓慢甚至停止, 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些几年后就退出了市场不见了踪影。轰轰烈烈地开张几年以后消失;有些在停滞不前;有些改弦更张;还有些在维持现状苦苦挣扎;为什么大多会轰轰烈烈地开局悄无声息地收场呢?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能够发展壮大, 出现这样结果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战略的因素, 企业文化因素, 管理因素, 方向与目标因素, 战术方案的执行因素, 监督和总结因素, 用人机制因素, 员工激励的因素, 薪资待遇水平因素, 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因素等等。企业要发展要长久需要做得工作还有很多, 还有很多因素需要去挖掘和完善。成就一个世界冠军需要160多个因素, 一个企业要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成就百年企业需要多少因素, 很难说清楚。如果基础性的因素没有做好, 企业的发展就像镜中花、水中月、海市蜃楼, 企业又能走多远呢?

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前文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自我定位和风险评估, 笔者认为, 中小企业要想实现持续有效发展, 必须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要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逐步克服初创时期小作坊式的家族管理的弊端, 为做强做优做大奠定体制基础。二是要开拓发展新领域。新行业、新产业、新产品常常是快速发展的制高点, 中小企业要保持创新开拓的敏锐性, 善于在新领域“开疆拓土”。三是要提高发展组织度。政府部门要制定计划, 扶持中小企业按业务领域建立自律、自治的行业协会和商会。中小企业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克服单打独斗的狭隘观念。四是要强化自主创新。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 要通过创新拥有自己的“一招鲜”。五是要加强协作配套。要改变产业“小、散、弱”的状况, 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不同中小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套。

具体分析, 中小企业可以走“专精新特”之路, 坚持有所舍、有所取, 有所为、有所不为;走与大企业配套之路, 这既是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做法, 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不仅当前有着巨大市场空间, 而且也是一个永不衰落的常青产业, 中小企业投身其中天地广阔, 大有可为;走劳动密集型发展之路, 就中小企业来说, 大部分企业自身资本积累不够雄厚, 人才比较匮乏, 应充分利用劳动力价格低这一优势,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走科技进步之路,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 坚持科技强企, 走出一条从制造到“智造”、创造之路;走外向型发展之路, 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技术, 大力运用国外智力成果, 多渠道引进域外资金, 主动开展跨区域合资合作, 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走现代服务之路, 要适应变化, 更新观念, 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物流、旅游、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走产业集群之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可以较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 相互依存、相互协作, 共担风险, 共拓市场, 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摘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发挥优势, 规避风险,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直是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热议的话题。文章从企业管理人员的角度, 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 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优势,定位,发展预测

参考文献

[1].刘世权.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2006

[2].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2 (6)

[3].林书民.中小企业分析.财经科学, 1999 (4)

定位方向 篇10

首先一个特点是绿色环保。位于观众入口处的奇瑞重工展台抢得展示先机,但凡通过东区入口进入展场的观众都将首先注意到奇瑞重工的展台。在奇瑞重工的展台上,可以看到的“绿色”元素非常多,展位上到处都装点了绿色植物,在展位的广告牌上也可以看到一台由树叶组成的挖掘机图案。这充分体现出奇瑞重工今后的产品发展方向——节能环保。这个紧扣时代的发展主题,为奇瑞重工明确了未来竞争的优势所在。

其次,明确了大型挖掘机为发展方向。许多刚刚进入挖掘机行业的企业,往往都是从小型挖掘机做起,布局大型挖掘机要在其小型挖掘机和中型挖掘机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敢发力。然而,奇瑞重工的首度参展便展示了36t级挖掘机,这在行业内实属罕见。由此可见,奇瑞重工对产品的定位非常明确,特别是挖掘机产品,要快速研发出全系列的、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

再者,同时展出大型挖掘机和矿用车。这是一个积极而明确的定位,充分体现出奇瑞重工将矿山机械作为其市场定位的一个重点领域。BICES 2011上,奇瑞重工展出的QRZ48型矿用车,装载质量达到48 t,是目前市场上较为主流的矿山用宽体自卸车。目前,该产品系列的研发人员已经到位,随后将有一系列产品推出。挖掘机方面,吨位也将持续向上延伸,形成更广阔的产品吨位范围,以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

最后,海外客户极为关注。对于许多刚进入工程机械行业的企业来讲,海外业务的开拓往往要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形成稳定的行业地位之后才开展,但奇瑞重工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市场定位局限于国内,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业务。开展第一天,便有土耳其、乌克兰、英国及巴西等国的客户到奇瑞重工的展台进行参观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记者现场采访期间,又有一家印度客户与奇瑞重工达成了批量购买系列奇瑞叉车的意向,充分证明了奇瑞重工的产品魅力。

奇瑞重工起步于2010年,是一家涉足海洋装备、工程机械、重型装备、农业装备及与之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集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在北京设有经济技术研究院和海外事业部,并在芜湖和河南省开封市设有制造基地。

定位方向 篇11

1. 自身独有特征的影响

产生经济责任审计行为要求在自身独有特征基础上建立, 相比财务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独有之处表现在:第一,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财务审计的对象是财务会计信息资料,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受托行为人的履责情况。第二, 审计目标。财务审计目标是财务表达的可行性、真实性以及公允性, 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受托行为人履行责任是否满足审计部门规定要求。第三, 审计方法。经济责任审计适合常规的财务审计, 另外, 还包含了观察对象、干部管理部门访问、复制技术以及案件侦查等独有的审计方法。第四, 处理审计结果。财务审计结果处理上拥有一定的可选择性, 但是经济责任审计拥有强制性要求。

2. 审计产生之历史本原的回归

经济责任审计在早期社会就存在, 通过早期与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比较, 发现两者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作为早期的经济责任审计, 是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萌芽, 通过下述的资料, 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化就是历史本原的回归:第一, 在《周礼》中有大宰岁终, 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 受其会, 听其致事, 而诏王废置;小宰以官府之六叙, 正群吏以及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 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的记载;第二, 在《蒙哥马利审计》中主要是针对公元前500年的雅典、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中国以及17世纪之前的英国等经济责任审计做出相应的阐述;第三, 在《会计理论结构》 (利特尔顿) 中阐述了英国的赋税征收官、经济管理员、城镇司库都应该接收检测, 并且还需要定期上报账面报告给核心委员会。

二、经济责任审计应处理好的关系

1. 全面性与重要性

按照审计资源和制度要求的现状, 经济责任审计还应该考虑到全面性和重要性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兼顾全面, 还要懂得沿着责任落实和权力行使的轨迹, 在领导干部的管理重要资金与重要事项中开展审计。所以, 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离不开全面性与重要性相互结合这一项原则。

2. 宏观性与关联性

按照被审计者实际情况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 就应该明确宏观性和关联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该把握宏观, 站在全局的角度上, 推动依法行政、推动科学发展, 能够理清思路, 正确选择角度, 做好审计内容、评价以及结果运用问题的解决。审计的结果应该反映出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 对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与执行, 同时还应该揭露社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之中存在的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 最终提出针对性建议, 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 这样才可以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宏观性, 同时, 注意针对性与关联性的增强, 就能够让经济责任审计紧扣主题, 围绕经济与责任两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处理。

3. 合法性与效益性

按照审计的目的与职责,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中, 还应该考虑到合法性与效益性的相互关系。合法性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能力履行的基本原则, 也是施政的基本底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不仅要鉴证与评价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同时还应该分析与判断资金和项目安排的效益性, 只有两者相互结合, 才能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4. 批判性与建设性

按照审计工作的目标与功能, 就应该注重批判性与建设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不仅要对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 同时还应该对领导干部所取得的成绩给出建设性地肯定;不仅要对地区与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批判性的揭示, 同时还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治理与预防方面的建设性建议。因此, 将批判性和建设性充分结合, 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三、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

1. 以审结果为主, 转向与动机、行为、过程并重

在进入新常态模式下, 我国的经济增长从原本的高速降低到中高速的状态, 作为领导干部, 在高速挡的投入很难获取客观的可成果。再加上对于体制机制的弊端以及结构型矛盾的解决, 领导干部也难以付出显性的、同比例的产出, 再加上在一个任期之间很难显现其成效与产出。所以, 在任职期间进行领导干部的成果与业绩的审计中, 就应该注重转向与动机、行为和过程相互并重的审计方向。

审计实践表明, 只关注审计结果很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只有实施动态的过程审查控制, 对其动机、行为进行审查, 才能让审计的结果进一步深化, 也才可以对领导干部的业绩以及经济责任给予客观的评价, 作为领导干部的核心参考依据, 并且也可以当作下一任继任者的一个起点标准。

2. 以审财务为主, 转向与机制、内控、风险并重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 才是支撑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以, 财政收支的审计应该保证其合法性与真实性, 同时还要在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的基础上, 进行内控的先审。内控作为一个系统, 属于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主动的控制过程, 也是内在的风险防范能力。内控同治理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属于三位一体的, 开展内控就是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 而内控体系夜市治理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所以, 在内控审计中, 应该将内控活动有效性检查作为主线, 将风险控制作为导向, 这样才能够提高风险控制目标, 将治理机制作为发展的支撑来开展审计。

在新常态下, 领导干部应该做好结构型矛盾以及体制机制弊端的处理, 完成促改革、稳增长、防风险等核心任务, 同时还要落实管理、执行、经营、提升等多方面责任, 而这一切的实现, 就应该做好全员主观能动性的体制调动, 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实施风险管理能力。因此, 审机制、审内控、审风险才能够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责任以及主要的问题。

3. 以评价会计责任为主, 转向与受托责任、角色责任和社会责任并重

对于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要求较高, 并且作用大, 因为其处于特殊的地位, 肩负了不同层次的领导责任, 他们一切的职业活动都是国家权力、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的代表, 将教育、组织、决策、执行与引导等集于一身。正是因为领导干部本身特殊性, 也就决定其角色责任的社会性特征以及超越社会的个体属性。人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认识, 首先是从对干部的接触中了解的。所以, 领导干部需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定位, 认真执行, 就能够让人民群众心中产生对党和国家的崇拜, 提升其威望与地位。这样的职业特点就要求了领导干部会受到社会视觉规范和自身角色的制约, 拥有极高的标准, 所以, 在对领导干部会计责任评价中, 就应该对受托、角色以及社会三方面责任加以评价。

4. 以经济指标评价为主, 转向与生态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评价并重

生态指标评价体系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系统活力的基础上, 通过感官舒适度、生态效益以及活动舒适度等指标, 对领导干部在环境质量、生态活力、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环境指标则指的是生态、工业污染源、地表水、环境空气、土壤以及生物等环境方面的要素, 从而构成了环境效应、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源治理三个方面的评价, 其核心在于通过环境变化的生态学效应和环境物质地球化学循环来对环境质量加以评价, 再以此为基础对领导干部在污染治理、效益提升、环境质量提升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指标评价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社会责任履行的能力与效果进行评价, 进而从与管理以及决策相关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这样才能够设置出社会发展贡献度、自然资源利用以及民生改善实惠等方面的指标评价。

5. 以常规审计为主, 转向与政策审计、民生审计并重

民生改善是国家政策的出发点, 同样也是其落脚点。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国梦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指标。在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 就应该强化民生审计, 尤其是关系到群总利益的民生资金、民生工程以及民生项目等多方面事项的审计。在具体的审计中, 应该将关系国计民生、资金投入多、影响范围广的重点项目纳入审计, 并且关注三公经费、培训费以及会议费等费用的支出情况, 反映并揭露其中的奢侈浪费、效益不佳、运转不畅以及挪用挤占等问题, 这样才可以对改进作风、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等多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综合的评价。

四、结语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 创新审计方法, 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 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方式, 才能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虽然本文探讨了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及方向, 但是不可能做到所有问题的研究都能面面俱到, 只有今后的继续努力, 深入研究, 才能将其研究透彻, 最终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与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春, 田秋蓉, 刘雷.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审计研究, 2011 (02) .

[2] .李江涛, 苗连琦, 梁耀辉.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效果实证研究.审计研究, 2011 (03) .

[3] .周曦.基于经济责任的环境审计路径选择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审计研究, 2011 (05) .

[4] .黄溶冰.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发现与问责悖论.中国软科学, 2012 (05) .

【定位方向】推荐阅读:

新型方向05-09

培育方向05-17

改变方向05-18

投资方向05-20

明晰方向05-24

岗位方向06-02

办学方向06-02

运动方向06-19

实现方向06-25

作用方向06-25

上一篇:餐饮从业人员的流失下一篇:电子水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