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方向(共12篇)
探究方向 篇1
凡事要“胸有成竹”必“有备而来”。对于教师而言, 你要想上好课, 就必须要备好课。于是, 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课的前提。在实践中, 个人备课受到有限视角的局限, 因此集体备课应运而生。集体备课就是一个教研组或者一个备课组的成员集中在一起, 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完善教学流程, 研究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备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 做到群策群力, 资源共享,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但随着教改实践的逐步深入, 集体备课活动相当多地出现了形式化, 并开始暴露出一些令人堪忧的趋势。大多时候, 集体备课只是“专家”、“领导”的一言堂, 渐渐地即使有自己独到的“备”, 也被部分持“等、看、听、夸”的虚浮态度的老师耳濡目染了。要不无语, 要不泛泛空谈, 根本违背了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的初衷, 也不利于教师间教学相长, 更谈不上与时俱进了。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 笔者认为必须将一些新元素引入到集体备课中来。
一.引入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模式
集体的优势是固然的, 但集体备课不能替代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学习某备课人提供的教 (导学) 案, 自己再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个性特色的新教案来, 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只有把个性化的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 才能上出既有特色又受学生欢迎的好课来。
一方面, 个人备课的过程是使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熟悉、吸收和消化的过程, 只有通过消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己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 当你参照别人的教案讲课时, 即使在你上课之前已经读得很熟, 但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引你, 受别人思维限制时, 你会不时地去翻阅教案, 思维缺乏连贯性, 你的情感和价值观就很难表现自如。在备课中, 笔者认为先要认真研究教材, 自己设计教案, 仔细取舍集体备课上定夺的教案, 最后再制定具有自己风格的教案, 那样课堂教学才会游刃有余, 学生也会感觉到老师的“胸有成竹”, 反过来又会通过你的长期“有备而来”激励学生课前预习课本。
另一方面, 通过个人备课可以更多的融入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东西, 体现教学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学是极富激情和鲜明个性的行为, 所以个性是不能替代的。课堂教学要表现为个性的地方很多, 如课中语言表达的艺术, 导入课文, 总结课文学习和板书的设计, 还有与学生心灵沟通等等, 都是不可替代的, 那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不断体验和总结才能体现出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 同样的东西相互交换就会变成双份的东西, 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
其次, 教学对象的不同, 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通过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融合, 再加上独特的风格, 教学才能达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的教学目的。这种模式的引入刺激每位教师都要动脑动手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极大地克服了前面所谈的一些不良现象, 使备课方式变成开放的、合作的、发散的、多样的, 从而使学生更好、更丰富、更精彩地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二.把说课引入到集体备课中来
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教学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 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活动。
因而, 说课的引入可以促进集体备课实现两个目标, 即有目的性的备课和有针对性的备课。
教师备课的目的是熟悉教材, 熟悉学生, 找准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并做好预设, 在有所准备中构建高效课堂。因此, 在每次集体备课前要说好课, 每位教师就必须熟知本次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目的, 说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传统的“独白式”说课活动, 如果没有“专家”、“领导”在场, 常常不会针对学情、教情进行分析探究, 这种集体备课终究是流于形式, 收效甚微。要扭转这个局面, 一种说问结合的说课方式可以让集体备课有针对性。说问结合的方式, 可以是边说边问, 或者先问后说, 说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 向听者求教, 以得到问题的切实解决。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 听者可以真实地洞察说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理念等, 这就让说者有更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以利于说者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这种说问结合的方式, 始终把说者和听者置于主体地位, 能够消解话语霸权, 促进全体备课教师始终围绕话题展开对话, 能够使谈话向纵深推进,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际效果。
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无需探讨, 其形式不可随波逐流, 与时俱进方显其生命力。集体备课应不断充入新元素, 方能真正实现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的基本目标, 亦能更好地促使高效课堂的形成。
探究方向 篇2
----2014年青海大学大型招聘会知识学习
一. 青海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初步统计
(1)概述:截止2013年05月20日,省内外300余家企业提
供了10312个工作岗位,签约1054人。
(2)化工类企业招聘情况:
1.西部矿业:460个岗位(化工类32人),签约98人
2.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207个岗位,签约22人
3.青海平安高精铝业:75个岗位,签约8人
4.盐湖集团: 化工类25人
二. 本次招聘会与化工专业接近的企业部分统计
1.青海宜化
2.青海盐湖
3.青海桂鲁化工
4.青海盐业
5.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
三. 化工专业工作方向及招聘条件,薪酬,福利介绍
1方向:能源分(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技术分(分
析化验类,环保类,合成类,提纯类等)
2薪酬:试用期1800-2200元/月,转正后2500-4000/月(按
岗位)
3福利:按公司定(国有企业 五险一金,私有企业 五,均
有年终奖)。
备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4.招聘条件:成绩优异,丰富理论知识,较强实验操作能力,部分企业对英语语言,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一定
要求,沟通能力强
四. 化工学生在学校里该如何多方面,多层次学习
1.书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2.实验操作能力的学习(专业实验,课题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
3.交往、管理,应变能力的学习
让学生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篇3
笔者通过简易自制器材,可以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并自己获得如何标画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达到让学生探究体验的目的。
制作器材:用有机玻璃按照下图制作半圆形、4/5半圆形、3/5半圆形板,0点为圆心。注意弧形道要光滑。
教学片段设计:
教师:速度是一个矢量,它有方向性,那么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如何?我们一起研究。
1、粗略研究:(粗略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
教师演示摆球的圆周运动并放手,演示雨滴从转动的雨伞边缘飞出。让学生观察小球和雨滴飞离情况。演示砂轮上火星, 让砂轮的圆周平面朝不同方向,以便每个方向的同学都能观察到火星的大致方向。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周运动的小球、雨滴、砂轮火星运动的大致方向。刚才标出的速度方向都是粗略的,如何精确描述?
2、精细研究:(精确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
教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就是等同位移轨迹方向。如果曲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曲线运动末速度的方向和直线方向一致。
演示投影(分组实验):把小钢珠放在黑墨水瓶盖里转一下(内有些墨水),再放在半圆形有机玻璃中运动,并飞出,让钢珠在白纸上留下痕迹,同时标出圆心和飞出点位置,同样在3/5半圆周,4/5半圆周上运动飞出,小钢球飞离圆周后作直线运动,直线方向就是小钢球在飞离点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让学生猜测飞出方向由什么特点?该直线和圆周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提出:切线方向
教师:如果假设是正确的,如何通过平面几何知识验证?
学生:标出飞出点,做圆心和飞出点的连线,用量角尺量出该连线和飞出轨迹直线的夹角,是否90度。
学生作图验证。教师投影展示。师生一起下结论。
3、如何画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
如何在曲线运动的轨迹上标注速度方向?要求学生在刚才三个图中任意找1个位置画该位置的速度方向。
学生:找出圆心,做圆心和某点连线,再做连线的垂线,标出箭头方向。
教学补充:
煤矿开采技术发展方向探究 篇4
关键词:煤矿资源,开采技术,发展方向
一、我国煤矿资源概况
通过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过去在2010年的最低煤炭需求量在1, 800Mt左右, 再纵观我国近年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保守估值我国在2020年的煤炭需求量将会达到2, 000Mt, 2050年则将会达到2, 800Mt。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十年内, 在我国应用的一次性能源需求比例当中煤炭的使用量将会占到一半以上, 届时石油供应缺口将会增大。由此看来, 煤炭将会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能源物质资源。基于我国广阔的地域优势, 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总量十分丰富, 但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使得我国的煤炭资源在不断开采的过程中正逐年减少。根据一份对我国1990年煤炭资源储量的经济评价, 可将我国的煤炭资源大致分为五类, 其中一类占10%, 二类为30%, 三类则占到了50%, 其余的四类、五类则属于非经济和准经济资源,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我国的煤炭资源可利用的极为贫乏。同时, 就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情况来看, 无论是在煤炭的蕴藏、储存条件还是管理、开采技术等方面都较为落后, 违规开采、乱挖滥采、私设小煤窑等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另外, 较低的煤炭资源回采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的煤炭资源总量的降低。因此, 就我国煤矿资源现状来看, 尽早实现我国煤矿资源的整合, 实行清洁煤矿开采以及深部开采, 积极推进煤炭企业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煤矿企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煤矿开采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进展。我国众多从事煤矿开采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 在高新科技的引导下, 结合当代新兴开采技术, 对于煤矿开采相关的技术、设备以及监控管理系统进行了不断研发, 大大增强了我国煤矿开采的安全性、耐用性、可靠性, 使我国的煤矿开采在力度得以增强的基础上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逐步迈进。同时, 国外新型煤矿开采方法以及技术的引进, 也为提高我国煤矿开采的高安全性、高效、高产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进而使我国的煤矿开采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为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煤矿开采理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就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发展来看, 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主要经历了手采、炮采、普采、综采四个阶段, 进而逐渐形成了如今各项技艺共存的局面,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气化开采技术、绿色开采技术、旋转开采技术以及水力开采技术等。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与以往相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与众多发达国家相比, 在一些方面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以真正构建起具极具我国特色的煤矿开采体系。
三、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 深矿井煤矿开采技术。
深矿井煤矿开采技术即针对与地表具有一定距离的煤层进行开采的技术。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 社会对煤炭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煤矿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要对煤矿开采深度进行适当的增加, 以使采煤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支持。而这也正是未来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作为煤矿开采技术人员必须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研究力度, 以在熟练掌握深矿井煤矿开采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对采矿工人的施工工作展开科学的指导。在对深矿井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矿井通风、瓦斯治理、矿压控制等关键因素, 同时还要对矿井工作场地的变化以及应力场、围岩状况的研究与分析进行强调, 以保障深矿井煤矿开采的顺利实施。
(二) “三下”煤矿开采技术。
在应用“三下”技术对煤矿进行开采前, 我们需要对与所开采煤矿相关的材料以及各种数据进行模拟, 以进一步掌握所开采煤区围岩具体的形成过程、原因以及地面沉降形成的原因与时间, 进而在掌握这些数据及规律的基础上, 对矿区进行更好的开采。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开采前对所开采煤矿区域附近的水源、地理、地域情况作出充分的研究, 在不对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基础上, 制定出一套详细的煤矿开采计划以及环境保护方案。此外, 我们还需要针对煤矿在开采过后的回填情况进行研究, 以降低煤矿在开采过后对当地原有地形、地势的影响, 同时还要对当地的房屋进行加固处理。从技术的安全性角度出发, “三下”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煤矿开采区域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
(三) 地下气化煤矿开采技术。
地下气化煤矿开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技术, 它主要是在凭借地下气化炉的作用下来进行煤矿的开采和气化。当前地下气化煤矿开采技术应用最广也最为常用的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地下气化炉钻井式技术, 早在2005年我国的辽河油田就已经建立了我国第一座地下钻井式气化炉。另一种是地下气化炉巷道式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在煤层当中采取人工的掘进的方式建立起气化所需的巷道, 并在已经废弃或是开采过的矿井中建造地下气化炉。与传统煤矿开采方式相比地下气化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避免了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对大气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使煤矿开采过后的剩余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这就使煤矿开采企业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又兼具了循环经济的特点, 进而提高了企业产业结构的综合性。
(四) 绿色煤矿开采技术。
我国近年来有关煤矿开采对当地的水源、土壤、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 这些情况在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造成恶略影响的同时也严重违背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所倡导的绿色经济理念, 因此,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大力倡导绿色开采理念, 推进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是煤矿开采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煤矿开采人员在应用绿色开采技术的过程当中, 首先要根据开采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开采经验, 对各种条件下的巷道布置选择及掘进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 以更好地实现煤矿开采方法、煤层条件、设备布置及选择的优化结合, 如将煤矿的开采与填埋同时进行, 就能够使矸石在地下直接被处理, 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煤矿开采流程, 使煤矿开采实现了真正的一条龙式生产。同时综合开掘及开采的同步实施, 也大大提高了煤矿的开采效率, 节省了开采时间。矿井、巷道开掘技术以及矿井工作面、开采区参数的优化, 煤矿的集中开采、准备、回采等绿色开采技术使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得以降低, 使煤矿生产系统得以简化, 大大提高了煤矿开采效率。
(五) 加快资源整合。
煤矿资源整合即在现存符合法律规定的煤矿的基础上, 对多于两座的矿井进行合并, 对其它零星的资源及已关闭的资源进行合并, 以实现对煤矿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 进而使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技术水平及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同时还要对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不合理布局的煤矿实行停业整顿以及关闭处理, 以此达到彻底整顿煤矿开采业私设小煤窑、滥采滥伐等违纪违法乱象。
四、结语
总之, 从我国煤矿资源现状来看, 尽早实现我国煤矿资源的整合, 实行清洁煤矿开采以及深部开采, 积极推进煤炭企业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煤矿企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深井开采、“三下”开采、地下气化开采、绿色开采等煤矿开采技术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殿君.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向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1
[2] .王姣雯.浅谈煤矿开采区的水土流失与防治[J].污染防治技术, 2010
[3] .付振祥.益新煤矿老副井地面排矸线的改造[J].科技与企业, 2013
探究方向 篇5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授和学习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围绕一个给定的教学活动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推动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任务和教学情境,把学生引领到教学实践情境中,使数学知识更加具有实践意义。任务驱动式教学体现了教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它是一种开放型、互动性的课堂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实现新的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主要包括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情境创设、任务过程分析以及任务实践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教师将课堂设计成满溢自由协作氛围的任务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其应用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设预习任务,打好探究基础
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当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有个初步的理解,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好预习任务,为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例如,在教学“扇形面积的计算”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在课前这样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把纸扇子,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张?(允许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因为有了课前预习任务的设置,在课堂上教师只需层层引导学生,就能推算出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需要明确的是,设置的.预习任务必须基于现实生活,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自主探究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利息与利率》时,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笔者结合现实生活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现有存款1000元,想把这1000元存储到银行中,准备定期,目前的银行利息为4.5%,请问存款到期之日,小明会收到多少钱?这类结合实际生活的题目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二、创设情境任务,引导教学探索
任务是激发和引领课堂教学的重要动因,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和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力求发挥出“任务”的重要作用,进而将知识、情感与之结合起来。当然,教师在创设任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不仅要重点考虑教学的效果,还要立于新课标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够在任务的情境之中自主学习与探究。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笔者首先通过讲述、多媒体播放及实物演示的方式设定了一个情境:小明买了一个正方形的手帕,这个手帕的边长是3分米。接着,给学生设定一个“任务”:要想把手帕的四边用花边装饰起来,需要多长的花边?最后,引导学生帮助小明完成这个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任务的提出要找准切入点,从这一切入点出发,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具体情境引出诸如“6+5=5+6”这样一个等式,并提出任务:“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认真观察后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交换5和6的位置和不变”“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虽然观察活动也是一种探究性活动,但如果仅满足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探究活动就没有真正深入到数学学习的本质。所以,当学生得出观察结论后,教师不要立即肯定,而是进一步提出新的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请比较一下这两个结论,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个结论更科学?”作这样的比较探究,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从个别结论中提炼出一般结论,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显然,这事实上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机会。
三、强化任务分析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在完成任务情境设置之后,学生进入到任务情境的探索过程之中,开始进行自身的思考与认知过程。为了尽可能地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不能急于进行任务的分析与讲解,而是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对问题进行基本的思考,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提升进行未知知识的自主探究与学习,从而发现新的知识,这也正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例如,在进行《小数点运算》的教学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有四位小朋友要排队做游戏,他们的身高分别是0.8米、1.43米、95厘米、1米32厘米,请问如何排队合适?在这个问题之中包含了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对计量单位的统一,二是对同级别单位的数字排列。在进行这一问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分析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两个教学要点,使自身的思考轨迹与教师的讲解同步。
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享受知识,体会乐趣,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及方向探究 篇6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三农问题;方向
县域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属于核心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为着手点,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及其方向进行了一番分析研究。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一)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两部分就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只有县域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具备一套完善有效的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才会让农业发展朝着产业化方向不断迈进,奠定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的商业、生活服务业持续健康的前行,从而保证农村经济大幅提升。
(二)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核心渠道
一直以来,怎样有效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可以使这一重要问题得到解决。县城与小城镇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场所。只有不断加强县域经济发展,本地的富余劳动力就能拥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将城镇作为务工经商农民新的就业平台。及时合理地转移当地农村劳动力不仅防止了农村人口全部集中于大中城市,而且还适当的降低了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压力。
(三)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在我国农村区域中人多地少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促使农村劳动力朝着非农产业和城镇产业方向转移,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当前,务工收入已经是农民增收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所以对于农民而言,要想增加自身收入就应及时转移到城镇或非农产业中,而这样一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就很好地保障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将大量的就业渠道与就业机会渗透到农村中,从而帮助农村实现预期的增收效益。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及方向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推进模式
该模式在传统农业大县中应用十分理想,其主要遵循的是农业产业化理论。要想保证农业良好发展,就必须实现产业化目标,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与保证市场经济有效对接中的最佳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大县一般处于平原农区中,而这些区域怎样才能避免经济与财政困境一直是难解之题。大部分平原农区县纷纷对自身的农业结构进行改进完善。首先,进一步促进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其次,摒弃以往使用的单一的粮食生产方式,将发展工业的理念贯穿于农业领域中,去弊趋利,将其功能作用全面发挥,积极朝着规模化和基地化特色农业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目标。此外,遵循工业化理念加快农业发展,全面体现龙头带动作用,构建专门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保证农产品生产做到标准化、基地化,力争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
(二)实施劳务经济主导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边远的贫困区,其主要遵循城市化及劳动力转移理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应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区域中的富余劳动力及时的转移到城市,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打工的农民在城市赚取到一定的资金与学习到有关技术后回乡创业,能够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的贫困县的资源、资本及产业等均处于劣势,而其优势较大的就是富余劳动力,因此,应不断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积极安排组织本地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或者发达区域转移,走出农村来发展农村,踏上迂回发展和曲线致富的道路。当前,有的贫困县已经缓解了资源与资本的不足问题,将本地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全面发挥,加快劳务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首先,科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朝着发达区域转移,并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活动,构建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其次,编制详细的优惠政策,让资本充足、技术水平高、有管理头脑的人回乡创业。此外,对于涉外劳务输出,应通过将走出去、走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广与宣传劳务经济,构建涵盖招工报名、选拔培训到跟踪管理的作业流程,利用劳务经济水平的提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发展方向
首先,朝着开放型经济方向发展。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应将市场作为导向,由于县域经济属于现代经济,所以要在更大的区域中开展资源配置工作,走出县域范围发展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应紧密综合培育支柱产业、培育专业市场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紧跟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趋势,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及开放型经济的理念推动区域块状经济不断前行。其次,朝着民营化经济方向发展。在民营经济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灵活性、多元性、竞争性、广泛性。民营化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县域经济民营化是一种机制灵活、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加快生产力,保障良好的县域经济水平。实现县域经济民营化过程中应注重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社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等。最后,朝着现代化经济方向发展。当前,在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县域已经成为了生产生活资料最佳的环境与基地。县域经济水平、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构建理想的投资环境与人居环境将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宗旨。所以应通过现代化的眼光分析考虑县域经济整体发展。一方面,增强县域经济市场化程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块块经济,培育高效益的农业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开发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模式。另一方面,转变政府部门职能,提高其规划、服务、经营意识,保持独立性,严抓自主权,创造性地选择发展道路,加强县域经济总量,提高县级财政实力,促进县域经济现代化,保证县域人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县域经济共涵盖了生产、消费、投资、分配等各类经济过程,与“农”和“非农”等行业部门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还牵涉到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等主体。要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应了解其重要性,采用合理有效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罗必良.增城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储东涛.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创新[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宋效中,贾谋,骆宏伟.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J].河北学刊,2010(03).
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探究 篇7
随着我国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 这也给我国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例如我国重庆江津聚奎中学、山西省新绛中学、上海古美高中、温州市第二中学等校积极实践教学改革, 并且提出了新颖的教学课堂模式如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但此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效果”是否有明显的效果, 还需要进行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究。基于此, 本文分析了大学课堂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了大学课堂改革目标。
二、大学课堂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
目前需对大学对与师范生的教学与实际教学目标严重脱节, 在实际教学课堂里还未能普遍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原因在于师范生并不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试想, 一个师范生从未亲自体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 即使在教学书中强调这类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实际教学效果不会太明显。师范生在以后的教学职业生涯中, 绝大多数会采用传统的或者已经固有的教学法, 不去尝试并且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新的具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几乎都没有推出来。此外, 教师们的教学方式是自己学习方式的“翻版”, 并且大多数师范生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成为遵循的习惯, 这使得师范生的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严重脱节。
(二) 大学生缺乏学习权利和责任意识
教学堪忧最为突出的行为在现行教学模式中最突出的问题是,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与教学以及教育事业的责任意识。当然, 这与我们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有密切联系。当前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是中心, 所有学生围绕着老师转, 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和随意性增强, 严重阻碍了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日常课堂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讲得非常精彩而又生动, 学生们会以相应的笑声、掌声与之相应和;教师如果讲得很抽象, 或者讲得枯燥无味, 那么会有很多学生开始分散注意力, 进而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此, 我们非常堪忧, 那么学习到底是谁的责任呢?据我们长期研究发现, 很多课堂存在这样的问题:从教师角度来看, 讲的很仔细, 内容也比较充实, 而学生根本不在状态, 学得不认真, 课堂氛围不活跃, 有时还显得呆板。在课堂上, 就算学生对于本节课堂非常有兴趣, 但教学方式就那么两种:一是老师讲学生听;二是老师问学生答。这种学习状态和方式是很难有学习成果的。
三、大学课堂改革的目标
(一) 从“孤立性学习”变为“交往性学习”
学习可以是获得知识的阶段, 也可以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桥梁。对交往的理解表现于两种方面。第一, 可以使学者丰富知识即“知识在对话中体现, 在共享中倍增”。人们可以通过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新的发现。第二, 活跃学生的思维, 马克思曾说,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同理, 学生学习中会产生新观点、新思路, 只有基于交往学习和合作学习, 并在互动中产生新思维, 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二) 从“知识性学习”变为“问题性学习”
“问题性学习”是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如果没有问题的存在也就没有了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由此可以将这里的问题定义为知识、思想和发展的逻辑力量, 是开扩新思路、新方法的苗头。没有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激发求知欲, 因此, 当前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重视“问题性学习”的重要性。首先, 应该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索来进行学习, 把问题当作学习的动力;其次, 通过学习过程来提出问题, 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同时, “问题性学习”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变成学生问问题, 老师来回来,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在过去,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讲授者、是裁判。而现在, 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是同伴。现在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教师的角色是导游而不是领导。21世纪的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名顾问, 一名交换思想的同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学生。
(三) 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驱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及外部动力。其中, 内部动力来自于个人对学习的需求, 是一种主观性的即为“我要学”;外部动力来自于外界压力下的学习需求, 是一种客观性的即为“要我学”。这内外部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外在动力“要我学”。学习毅力是指学习的持久力, 这要看个人的自觉性。学习毅力对学生性格、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年龄的影响很大, 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而言, 这是很难达成的事情。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掌握了学习方法, 提高了学习能力, 并长期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 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212
[2]张楚廷.大学里, 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03) .
[3]卢志文.理想课堂中的师生关系[N].现代教育报, 2001-12-08.
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方向探究 篇8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教育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 所以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美术, 更需要美术教师抓住学生内心的真实学习需求, 增强教学过程的创新意识, 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并通过美术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
二、学习美术的重要性
1.美术能够鼓励学生培养审美个性和审美意识。 对同一审美对象, 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心境, 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 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 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 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 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 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2.美术能够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培养学生的手脑合作能力。 对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触碰到的事物, 都可以用绘画、手工、泥塑等方式表现出来, 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性、积极性、自主性, 又可以发展他们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既动手又动脑地培养他们手、眼、脑的协调运作能力。
3.美术能够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让教师家长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通过美术的结果, 其形状、造型、色彩呈现给大家孩子的性格、爱好、感受。 毕竟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比较单纯, 不复杂, 可以通过这样的艺术行为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 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 以便他们之间相互沟通。
三、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因为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美术并不参与重要考试, 所以部分学校对美术的教育不是很重视, 课程设置时间较少, 甚至有的学校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间, 将美术课临时改换为其他主门课程, 这样教师对美术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美术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学生渐渐认为美术不是很重要, 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会影响我的成绩, 学不学也就这样, 最终美术教育真的就失去真正的教育目的。
2.也有可能因为学校不予以重视或者学校资金的问题, 部分学校应聘的美术教师并不是美术专业的教师, 或者可能是其他学科教师替代的美术教师。 这样美术课程的学习必然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美术教师的不专业导致教学方法的不正确, 教学重点不准确, 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这样的教学交流和备课都是存在局限的。
3.目前在一些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还会出现美术教师的授课形式较单调, 教学用具较为单一。 有的课堂中美术老师只是简单地通过自己的口述、理论的讲解, 有时候可能直接展示自己的完工作品, 只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讲授课程, 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安排完成美术作业, 也就不在与学生沟通。 这样教师并不能在学生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 纠正他们作品中的不足。
四、面对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状况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1.对于美术的教育, 首先学校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也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美术的重要意义, 让他们了解到美术对于他们以后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受到真正的美术的熏陶,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 也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以设计一定的课程环节。 例如教师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技术, 不断可以用常规的视觉方式欣赏美术作品的内部构造, 也可以做出动感掩饰, 让美术作品展现出各个角度的不同形状, 让学生美术的神奇之处, 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拓展空间想象能力, 激发创造能力。
2.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增强自身对美术的理解和讲解能力, 跟学生多多沟通, 了解学生内心对美术知识的真正需求, 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学习的教学方案, 活跃美术教学氛围, 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美术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讲解知识之后可以展开一定游戏环节, 设计一定的游戏与课题相辅相成, 例如介绍完如何用画笔描绘出各种动物的形态之后, 让学生实践, 完成自己要绘画出的动物, 并将让学生自由结组, 各自展现自己的作品, 并让其他学生猜一猜。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 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把美术知识、 美术活动与创新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美术的学习, 需要校方的大力支持, 所以要将美术课程学时的增加及取消其他课程对美术课程的替代。 同时学校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对美术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 或者可以与同级学校建立的一定的合作关系, 让双方学校的教师多多进行学术交流, 或者到对方的课堂旁听, 吸取其他学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
总之, 对于小学美术教育, 一定需要教师不断努力进行教学创新, 通过不断地改善学习, 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拓展思维发育, 让他们感受到美术课程的焕然改变, 最终实现美术学科教育的教学目标。 美术教学的发展方向, 是要让学生想学、敢学、会学。 美术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才能真正掌握美术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 才能帮助学生领略美术这门艺术的真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章新.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 (1) .
[2]徐洪楼.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J].未来英才, 2015 (20) .
[3]李巧会.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建设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12) .
探究方向 篇9
流体动力回路中的方向控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液压系统的运行质量, 流体动力回路中的方向控制阀具有对流束的开、关和方向改变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开关理论观点, 将其与液体动力回路中的方向控制作用联系起来, 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1 开关理论的观点
开关理论是以布尔代数为基础的, 布尔代数能提供一种方法将逻辑回路简化成最简单的形式, 并由布尔方程式可以很快地组成一个回路, 以进行所需逻辑运算。在布尔代数中, “乘”被专门用来表示“与”功能, 符号AB的正确读法为“A与B”。函数AB=P的意义是说只有当A与B都存在时, 输出P才存在。“加”被专门用来表示“或”功能, 符合A+B的正确读法为A“或”B。函数A+B=P的意义是说A或B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存在, 就有一个输出P。开关理论涉及的是两个状态的变量, 该变量不是处在这种状态下, 就是处在另一种状态下。这里把一个量的存在状态用“1”表示, 另外一种状态 (即意味着非1) 用“0”表示。
在流体动力回路中, 一个两通阀类似于一个流体开关, 阀芯有两个位置:一个位置是关闭流体经过阀的通道, 回路断开;另一个位置是使流体通过阀, 回路接通。则用布尔代数语言, 接通回路的情况以1表示, 未接通回路的情况以0表示, 该规定适用于任何阀的连接口状态。这两种状态是互不相容的, 即一个阀的连接口不是断开状态就是接通状态, 但不能既断开又接通。
这里指出, 只要信号大的足以完成其工作, 开关理论是不考虑信号的强度的, 当信号 (例如压力) 等于或超过临界值 (即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最小值) 的任何强度时, 就表示接通;当信号不存在或低于其临界值时, 就表示断开。
2 用布尔方程表示方向控制作用
这里用字母P代表一个二通阀下游管路中的信号 (压力) , 字母A代表阀的状态。例如, 在常闭式二通阀中当无操纵信号时, 其状态是0 (阀的连接口被关闭) , 因而如有输出P, 就必须有一个操纵信号。于是方程式P=A或“P对应于A”就描绘了阀的功能。换句话说, 当一个操纵信号加到阀上时, 在阀的出口就有压力存在。符号“=”不含有相等的意义, 它读作“对应于”, 表示方程左边项是右边项的体现。为加深理解, 我们用图1所示的几个阀进行说明。
图1 (a) 中, 常开二通阀没有动作时 (当A断开或A=0时) , 阀的连接口处有一压力P, 该状态的方程式为, 意味着P对应于“非A”。即表示:当阀的操纵装置上没有信号作用时, 阀的出口处有压力, 系统工作。
同理, 图1 (b) 是一个常闭二通阀, 状态方程式可表示为P=A;图1 (c) 是一个常闭三通阀, 状态方程式可表示为P=A;图1 (d) 是一个常开三通阀, 状态方程式可表示为。
图1 (e) 是一个二位四通阀, 是一个能“保持位置”的阀, 阀芯能保留在原来的位置, 直到有信号将它换向为止 (这类阀也叫存储元件, 因它能记忆最后一个信号的来源) 。对于图1 (e) 有: (1) 当电磁铁A通电而电磁铁B不通电时, 有一个压力输出P1; (2) 无论A发生什么变化, 只要B不通电, 就继续有压力输出; (3) 无论B发生什么变化, 只要A接通 (P1A) , 就继续有压力P1。用布尔方程式可表示为
图1 (f) 是一个三位四通弹簧对中中开式阀。对于图1 (f) 有: (1) 当电磁铁A通电而电磁铁B不通电时, 有一个压力输出P1, 用布尔方程式表示为 (2) 当电磁铁B通电而电磁铁A不通电时, 有一个压力输出P2, 用布尔方程式表示为; (3) 当两个电磁铁都不通电时, 既无P1也无P2, 用布尔方程式表示为。
3 开关理论与方向控制作用的联系
3.1 用布尔方程反映流体动力回路的工作状态
图2为三位四通阀与缸直接连接。图2中, 若将与缸相连接的三位四通阀通到缸活塞端的压力记作P, 到缸杆端的压力记作。阀移动时, P和是互补的并且同时变化, 只要滑阀不控制其他元件只控制一个缸, 布尔方程式就可以这样表示:
图3为两个常闭二通阀控制活塞杆伸出和缩回, 是在图2的基础上改进的, 用限位阀 (或开关) 控制活塞杆伸出和缩回的终端位置。图3中用了两个凸轮控制的常闭两通阀, 缸的伸出和缩回的布尔方程式可以用图2所用的方法来列出。现在信号C对应于缸的缩回位置, 除了缸缩回之外的全部状态都为。同理, D对应于缸的伸出位置, 所有其他状态都为。这样, 就可以说D=P和。于是就可以严格地根据开关信号写为:
3.2 用布尔方程对复杂流体动力回路简化表述
假定有一个多缸回路, 在此回路中, 必须维持缸A的伸出位置, 而缸B、C和D可变化。我们用图4的表格表示这些状态, 其中, 1=缸伸出状态, 0=缸缩回状态。
根据布尔代数基本原则分析, 开关方程式可写成:。依据开关代数法则即。这样便把一个回路简化成用布尔方程表示的最简单形式。
3.3 用布尔方程优化流体动力回路逻辑设计
图5是一个流体动力回路图, 根据开关理论布尔代数原则, 方程式可表示为:P=A (A+B) 。接通此通路, 必须将阀1通电, 并使阀2和阀3之一通电, 而使阀1通电的同一信号A也使阀2通电, 这样就完全不需要阀3了, 开关代数法则A (A+B) =A就说明了这一点, 它能提供一种流体动力回路逻辑设计的系统方法。
4 结语
通过分析, 我们在具有流体动力回路的基础知识上, 合理地将开关理论与流体动力回路中方向控制作用联系起来, 为流体动力回路的设计和系统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并可更直观地用来解决流体动力回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拉塞尔W亨克.流体动力回路及系统导论[M].河北机电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教研室,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
探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发展方向 篇10
一、存在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目的不明
通过近些年的考试内容不难看出,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着重突出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 而往往忽略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能力的检验, 这样就使得很多考生利用简单的记忆方法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结果导致很多考生只是取得了资格,却不能将其实际运用到会计从业中去。 目前,我国的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在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广度和深度上不全面的问题。 而对于高级会计资格的取得,还存在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评定结果的不真实性,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编写的局限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历年来的试题编写, 是通过集中每个科目的命题人、审题人在一定的时间、具体的地点进行集中式、封闭式命题。 这样所带来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由于不利于专家集思广益,参考资料,导致命题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大增,而命题人的数量和组成结构的局限, 使得这样的命题方式不符合科学逻辑,进而影响了考试试题的质量。
(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教材良莠不齐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教材编写是由各级省级主管部门负责, 在编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由于相关编写人员时间有限,而产生较多错误的情况,在得不到及时修正的情况下,一些专家给出的所谓“正确”的错误答案也被编入考试题库之中, 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很多考生的正确答案由于不符合题库答案,而得不到分数。
(四)考试软件的选择脱离实际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所使用的软件与各企业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软件完全不一样, 这就使得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很好的将知识进行实践能力的转化,考生只要按照考试要求将正确答案输入计算机,就可以通过考试,对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和内容完全不了解。 另一方面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所使用的考试软件, 也会使得考生不能真正接触到普及化的财务软件,从而影响了考生对财务软件的认识。
(五)考生素质、学习目的、态度差异大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相较其他领域不是很严格,对学历、 工作、 年龄等要求不是很高, 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考生素质的参差不齐,而要在短时间内将会计知识学精、学透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考生只是为了取得资格而进行学习, 而不是为了很好的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来学习。 这就导致很多即便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却不无法将其和从业联系到一起的情况出现。 这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从业资格的实效性,也无法通过考试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
(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地域管理不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目前是采取各个省市的财政厅来统一组织安排的,所以在教材的编写和实物考试软件的使用上也都不尽相同,因此产生了外地从业资格证书在当地很难得到认可的情况, 并出现了对外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持有者不予进行注册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产生无非就是地域差异导致的对持证者能力的不认可, 以及对自身利益等诸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这就大大限制了会计从业资格人员的就业条件,非常不利于会计人员的从业。
二、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问题解决思路
通过对上诉问题的分析、思考,究其症结所在,为了达到改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现状,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得以实现。
(一)规范全国管理口径
通过国家财政部会计司或由全国性质的会计管理单位来组织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也可以交由国家教育部门来组织,实施全国统一的出题模式,各个地方统一进行注册及年检,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地方管理的弊端出现,也同时实现了考生公平竞争的可能性。 也就从另一方面实现了公平就业的可能性,并且防止了利用地方组织的相互舞弊,减少腐败问题的产生。 就目前情况来看,亦可先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全国有效性,不能因为地域的问题对持证者给予差别待遇。
(二)培训开展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培训针对的是不具备专业知识、 学历不高的一部分考生, 大部分通过科班学习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就不需要再重复考取从业资格,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就业效率。 同时,培训要系统而具体, 不能单单只是为了盈利而进行培训, 要对培训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从而有效的实现培训的最终目的,使培训真正的起到互惠双赢的作用。 并且要根据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断更新和完善培训的体系,让培训更好的服务于有需要的人群,使接收培训的人员不仅仅只是学习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具备了会计从业的各项技能,这样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将传统的会计更好的与实际相接轨,更好的服务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也是会计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严加规范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
会计从业资格培训机构,作为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办学机构,不能任意妄为,必须要通过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学校(院)来组织培训,而且要保证师资的来源, 要求任课老师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或在大学的相关会计专业具有高级会计职称的教授来担任。 从而保证学员能从根本上, 通过培训学到真正的能学以致用的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1]梁文宇.中职学生素质分析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9.04.P37-39
行政法逻辑起点及学科方向探究 篇11
关键词:逻辑起点;行政;行政权;市场;发展方向
一、行政法的逻辑起点
(一)逻辑起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论体系,每一种体系都有各自的逻辑结构,而要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或体系,必须要有一个逻辑起点。所谓逻辑起点既是一个体系、一种理论、一个学科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作为出发点,该体系的所有命题都能从逻辑起点推导出来,它决定该体系的逻辑结构;作为落脚点,该体系的所有结论都最终能归结到逻辑起点,这是逻辑起点的形式要求。另外,更重要的是逻辑起点决定体系的实质内容、价值目标、理论基础、学术导向和理论功能,这是逻辑起点的实质要求。
行政法的逻辑起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行政法的逻辑顺序、逻辑结构,而且关系到行政法的目标模式、实质内容、制度结构,关系到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所谓行政法逻辑起点,是指行政法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最基本的、可以统帅和建构行政法理论体系的范畴或概念。
(二)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各论
关于行政法的逻辑起点,理论界少有论述,就各类资料而言,有下列几种关于行政法逻辑起点的观点:①行政论,这是行政法学界的主流观点,“翻开国内任何一本行政法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行政法学的研究必然都是先从弄清行政的意义与范围入手的。”,代表学者为李健顺、杨解君、任中杰等;②行政权论,胡建淼在2003年版的《行政法学》中指出,“没有行政就没有行政法,但没有行政权就不可能存在行政”。持有行政权论的学者还包括沈荣华、金国坤、杨海坤、章剑生等;③市场论,袁曙宏、宋功德指出,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可以归结为“政府、社会、市场”,而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可以归结为“市场、社会、政府”;④人权伦,曾祥华提出“人权才是行政法的逻辑起点”。
(三)行政法逻辑起点的标准
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一书中曾为逻辑起点提出三条质的规定性:第一,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的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第三,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的起点相符合。
参照此规定性来考察上述诸观点,笔者认为,行政法的逻辑起点应当是行政权,而不能是其他概念和范畴。行政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对公共行政事务进行直接管理或主动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利。行政权能够满足作为行政法的逻辑起点所应具备的所有条件,作为行政的逻辑起点是能够成立的。首先,行政权是行政法理论体系中最具有高度浓缩性和抽象性的概念。其次,行政权可以统领和建构整个行政法的理论体系,行政法及行政法学上的每一个原理、原则几乎都可以在行政权上找到它的起因和归属。第三,行政权与行政法的“历史起点”具有同步性。正是由于行政权的独立化及广泛运用,才使得对行政权的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求,于是,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应运而生,可见行政权的独立化标志着行政法的产生,行政权与行政法产生的起点具有同步性。
二、行政法的学科发展方向
行政权概念科学地揭示了行政法赖以存在的逻辑基础及其内在矛盾运动的起点,又以此为开端,科学地揭示了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内涵和外延,本质和功能等问题:既为行政法诸现象的阐释奠定了科学地理论前提,又为指导行政法学研究和行政法制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因而能够而且应当作为行政法的逻辑起点。
(一)行政法学理论基础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是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开场时期。为制定行政诉讼法作理论準备,我国行政法学界曾围绕行政法与行政权的关系、行政法的性质和功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等问题,展开一场关于行政法要“控权”、“保权”,还是“既要保权又要控权”的争论。平衡论的提出,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对曾经的这场争论以及制度实践的积极反思和抽象整理。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至本世纪初,是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系统化论证阶段。开创时期确立的整体观、类型论和历史学的进路,在行政法理论基础的疆域上不断延伸,沿路持续地收获成果。平衡论、新控权论、政府法治论、公共利益本位论、新服务论等,都在致力于完善自己的学说,强化理论的解释性、规范性和逻辑自洽性。其中,尤以平衡论为典型。
笔者将在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对于行政法学科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释与梳理。
(二)行政法学学科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行政理念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①从管制行政理念向服务行政理念的转变;②从权威行政理念向民主行政理念的转变;③从人治行政理念向法治理念的转变;④从经验行政理念向科学行政理念的转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法研究的新视野、新进路、新方法的讨论,对于拓展中国行政法学的研究角度和领域、提升中国行政法学的研究水准和质量、提高中国行政法学回应现实世界中真实问题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中国行政法学的未来发展,应将规制国和福利国的相关理论和制度作为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此相关的是在一般行政法之外,深入到部门行政法领域之中,在其中,不再以司法为中心,视野仅及于行政的边缘;而是要深入政府活动的核心,与经济学家、公共行政学家一起,探究提高行政效率、效能、保障公共利益、进行利益协调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章剑生:“现代行政法面临的挑战及其回应”,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6期。
[2]曾祥华:人权:行政法的逻辑起点[J]政法论丛.2004(4).
[3]张成福,余凌云.行政法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3.
[4]胡建淼.行政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
[5]袁曙宏,宋功德.WTO与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38-341.
[6]曾祥华.人权:行政法的逻辑起点[J].政法论丛.2004(4).
作者简介: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向探究 篇12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局限,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推崇.因为行为主义是通过不断强化而获得知识, 构建主义是通过学生已有的图式再创造和接受新的知识, 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这需要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也要懂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新, 要让学生在自身的学习与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 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 而不是单纯的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
例如,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 可以先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 这个知识点就成了学生创造新知识的基础,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们不难得出: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继续提问: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含三角形的图形呢?学生也可以立即想到用画对角线的方法.继续问: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通过这些提问,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就能找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 又获得了知识, 也形成了一种探究分析的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 发扬民主教学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 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学生, 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能够亲自去探究和体验, 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 提升能力.
三、联系现实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 成绩也上不去, 很大原因是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一点不假, 如果一名学生对一门课程有了兴趣, 那他就会很投入地去学习, 成绩好自然不在话下.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毕竟数学不同文科类, 数学的那些公式、定理、法则等都属于比较枯燥的, 教师如何在枯燥的公式、定理中寻求出真正让学生觉得有兴趣的东西呢?这就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 可以提前让学生到家里附近的银行去调查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 然后做好相关的记录.教学中, 先让每名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 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成果展示出来, 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 最后请一些代表做总结, 总结这次活动的益处和局限等, 反思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最后老师加以点评, 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不但要促进每名学生的发展, 而且要促进每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每名学生的性格不一样, 其学习能力和水平也不一样, 教学不能要求每名学生都能达到同样的能力, 但要求每名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最大能力, 获得自己最大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从学生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让他们获得相对自己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新教材正体现了这种人本思想, 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一些来思考, 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来组织小组学习, 适当地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上, 让成绩好的可以帮助到成绩差的, 在交流合作中形成学生们的感情.对于这类题目, 教师不能吝啬课堂上的时间, 应该给足时间, 让学生自行去探索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 教师可以另外再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题目来让他们思考, 真正做到人人都发展, 人人都有最好发展.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 充实自己, 不断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 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精彩更高效的课堂, 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 我们要认清新课改的方向, 把握好新课改的关键, 坚持用新课改的理念来上好每一堂课, 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 善于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 主动学习.这样, 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 而不只是一句口号.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 新课改应运而生, 只有把握好新课改的方向, 抓住新课改的精髓, 转变观念, 发挥新教材特点, 才能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要利用好新教材, 教师就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多领会、多揣摩, 才能真正体会到新教材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