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方向(精选5篇)
拓展方向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断提高, 教育体制不断完善, 高等教育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民办高校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 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我国民办高校经过多年曲折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实地调研中, 接受调研的学校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民办高校面临的资金困境, 尤其是资金不足, 已经严重阻碍民办高校的发展。为了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解决筹资难的问题, 有必要对其筹资渠道进行探讨。
一、民办高校拓展筹资渠道的必要性分析
(一) 民办高校经费结构单一, 经费总量不足
大部分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基本上就是学生的学费, 通过以学养学使学校运转起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 绝大多数民办高校还处在资本积累的原始阶段, 9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学费收入, 很多学校更是100%的依靠学费收入。以学养学, 靠收取学生学费作为其财政的主要支柱不得不成为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无奈选择。
民办高校的人均学费远高于公立学校, 是一般大学的两倍以上, 但是, 由于学费收入受各种因素的限制, 筹集的资金量不可能无限扩大。在我国, 目前培养一个普通大学生, 每年成本约需10000元左右, 学生的学费收入仅能维持其支出, 难有节余;而民办教育由于在教学质量、学生生源、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不及公立学校, 若收取高额学费, 势必会导致生源流失。在计划生育的作用下, 生源的总体供应量逐年减少, 能保住原有的生源规模就已经不容易了, 要想扩大生源、吸引优质生源谈何容易。近二年, 在收费标准没有提高、资金原本不足的情况下, 物价飞涨, 用工成本不断提高, 办学成本不断攀升, 使原本捉襟见肘的资金面, 更是雪上加霜, 资金困难已经成为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民办高校贷款难
目前, 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生学费, 其次是银行贷款。民办高校的贷款事项政府一直没有参与, 完全是其自主行为。银行向民办高校贷款, 往往需要贷款者提供担保。我国《担保法》规定, 民办高校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相应资产不得用于担保, 故其只能依靠信用贷款, 但信用贷款额度普遍较低, 无法满足民办高校对资金的需求。从贷款的期限来看, 民办高校获得的多是一年期的短期贷款, 有的甚至只有几个月, 只有少量的中期贷款, 基本上没有长期贷款;从贷款用途来看, 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 用于校舍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不多。民办高校为了保证资金流, 不得不动用较多的力量去申请贷款, 以新贷还旧贷或增加贷款量, 从而增加了财务费用。
有了资金才能扩充师资力量, 添加教学设备, 提高办学质量, 而只有提高办学质量, 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 才能取得金融机构、民间资本以及其他投资者的信赖, 这两者形成了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因此,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以加大银行对民办高校的贷款支持, 应尽快修改完善担保法, 扩大民办高校的可抵押资产范围, 为民办高校融资创造条件。
二、民办高校筹资渠道拓展方向
(一) 争取政府资助与社会捐助
众所周知, 政府的公共财政经费来自于全民纳税, 因此, 对所有的纳税人及其子女, 不管其就读的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 均有享受教育经费的权利。政府对学校的资助, 可以减轻学校的财政压力, 使其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可以降低民办高校的收费, 利于扩大生源;还可以通过制定获取资助的条件, 对民办高校进行必要的管理。政府资助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来实现,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政府直接拨款显然不太切合实际, 但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 向就读于民办高校的学生予以资助。
民办高校在争取政府资助同时, 还应积极拓宽社会捐资渠道, 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和个人捐赠。可以采取:一是成立校友会。走上社会的优秀毕业生, 不仅是对学校的一种广告宣传, 更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建立优秀毕业生“档案跟踪制度”, 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 定期开展活动, 加强校友之间的交流, 争取获得创业成功的校友的捐赠。二是成立专门的筹资机构, 负责社会捐资活动, 通过制定筹资计划, 研究筹资技巧, 争取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最高额的使用资金。三是以某种名义成立基金会, 以吸收某些个人或机构的资金。
由于现行法规政策的不完善或缺位, 使得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在民办高校中微不足道。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社会捐赠方面做得很不够, 这不仅表现在筹资的数量差距上, 更表现在人们的观念和制度的保障上。我国的税制在捐赠事宜上还有待完善, 目前, 企业或个人对教育的捐赠还不能从税前利润中支付, 大大制约了捐赠的积极性。所以除了号召全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投入更大热情和支持以外, 民办高校自身也要加大吸收社会捐助的宣传力度。
(二) 鼓励员工参股
目前, 我国民办高校多为民营股份制性质, 通常由几个股东掌控, 在资金不足、银行贷款难的情况下, 民办高校的高管应当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积极尝试员工参股, 把减少银行贷款的利息费用作为股利让渡给职工。这样民办高校不仅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资金, 员工得到了实惠, 而且把学校的兴衰与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增强了凝聚力, 稳定了军心, 克服了民办高校教职员工流动性大的突出问题。但是, 具体实施起来不能操之过急, 需认真做好招股计划, 应逐步稳妥推进, 可以先在中层干部中试行, 成功后再向全校推广, 为实现民办高校最终上市、吸引社会和个人资本流向教育事业、实行股份制化奠定基础。一所民办高校的成功, 可以带动其他民办高校的改革, 其意义深远。
(三)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寻求“订单培养”
民办高等教育, 在专业结构的调整方面比公立高校具备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可以更直接面向市场需求, 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调整自身的专业结构、学科体系, 可以针对企业的需求动态设置专业, 积极推行与企业相关的重点课程建设, 为培养“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提供保证, 为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近年来, 家用轿车的快速普及、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高星级豪华酒店的不断涌现、人们对养生健身的重视等, 必然引起相关行业对专门人才需求的倍增, 民办高校应把握机遇不放松, 积极走出去, 请进来, 找生源, 签订单, 最大限度地开展校企合作, 既可以争取到企业的经费支持, 又可以使企业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实训基地, 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增强学校的社会吸引力, 是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的一种教育模式。
(四) 寻求商机, 扩大自创收益
我国民办高校与西方发达国家私立高校的资金来源相比较, 除了社会捐赠存在较大差异外, 国外私立高校的自创收益所占资金来源的比例之高, 不仅与我国公办高校存在较大差距, 对民办高校而言更无法比拟。因此, 我国民办高校应在现有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下, 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 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大力开展“生产自救”, 扩大自创收益。自创收益的渠道细分起来很多, 作者在此仅探讨校内商机的自创收益。
众所周知, 一所高校的所在地, 其周边街区的商业极为发达。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消费资源、劳动力 (学生) 资源、场地资源以及专业技术资源等, 把部分或者大部分的商机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餐饮、超市、文印、音像、图书、通讯、电子、维修等, 以学生教学实训基地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 不仅可以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 为学校增加一定的资金来源, 并以低于社会平均价格为学生提供各项服务, 减轻学生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尤其是为毕业生将来就业、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举多得。
笔者建议, 自创收益的经营活动, 可采取“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模式。由学校组织的自创收益专门班子负责对内对外、全面协调管理, 由各专业系 (部) 负责筹划, 建立与本专业教学对口 (或相近) 的实训项目基地, 选派项目负责人, 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日常管理。诚然, 要想做好自创收益这项艰巨的工作, 需要解放思想, 勇于探索, 努力就会有收获。
尽管各民办高校之间发展情况各异, 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大多数民办高校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建设历程。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招生规模, 这是资金来源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若想不断发展壮大, 必须立足自身, 以其内部灵活的运行机制, 多方开拓筹资渠道, 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教育部、财政部[2004]18号:《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2]教育部、财政部[2004]18号:《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
[3]武德昆:《高等学校筹资对策分析》, 《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5期。[3]武德昆:《高等学校筹资对策分析》, 《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5期。
[4]陈艳:《国外高校筹资的主要方式与启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4]陈艳:《国外高校筹资的主要方式与启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阎凤桥:《民办教育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5]阎凤桥:《民办教育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拓展方向 篇2
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全新视角探索中,介绍教育心理学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及理论,将学生人格特征以及人格构建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根本出发点,引导学生社会人格的建立,为高校学生社会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学生社会人格形成的一般规律角度为根本突破口,强调社会独立人格以及社会民主人格构建的重要作用,突出高校学生社会独立人格与社会民主人格构建的重要因素,并积极优化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确保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健康程度能够不断提升,体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构建方向。
一、以性格特征为引导的高校教育心理学人格构建方向
1. 立足一般人格形成规律研究,展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信息爆炸引发各种思潮进入校园,在促进校园革新的同时,也引发各种问题。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心理理论。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性拓展与研究中创新点在于将学生人格构建与发展为切入点,以人格特征的一般形成规律为基础,积极构建学生社会心理,促使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适应性能够全面提升。学生一般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具有阶段性特征,分别是人格意识的构建、人格动机的形成以及人格行为的体现等三个阶段性条件。人格意识的构建包含独立人格与民主人格意识的构建过程,人格动机的形成是学生社会发展心理产生的前提条件,而人格行为的产生是学生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直观体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的拓展与创新,结合学生一般人格构成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教育心理学引导过程中渗透,促使研究方向与研究视角的创新性得到充分表达。
2. 着眼社会人格构建主体思路,表征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观点。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探索的方向性创新要素中确立学生社会人格构建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人格形成与发展,充分明确学生社会心理所产生的带动作用。从学生社会人格构建的基本思路中将学生社会思想、意识、观念、思维的形成过程为根本主体,积极构建学生社会发展主观能动心理,从思想、意识、观念以及思维层面正确引导学生社会发展心理,进而积极转变高校学生心理。这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立足人才社会发展,深层探究社会人格构建所具有的作用性的根本表现,促使社会人格构建的一般规律中能够渗透出人才社会发展心理所具有的影响与指导作用,为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方向的转型提供必然推动力。
3. 以利他人格培养客观路径,表达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全新切入点。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为了得到良好的结果而灵活自我调节的能力,即积极力量。利他人格的形成作为人的社会人格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的社会发展心理深层优化的具体表现。从利他人格的基本特征来看,关键点在于以他人利益为中心,并且将满足他人利益为根本立足点,体现出人的社会人格、心理发展的成熟度。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中针对学生社会人格的构建与发展一般规律,将利他人格培养的侧重方向进行具体挖掘,突出以他人利益为中心的人格引导过程,同时积极构建学生满足他人需要的社会发展心理,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社会人格能够逐渐完善,从社会客观层面深层引导学生社会发展心理。这既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全新切入点,也突显立足学生人格构建规律,为学生社会发展心理形成积极优化,促使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健康度、成熟度达到充分保证。这是体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思想创新的重要因素,利他人格的培养路径能够积极优化学生社会发展的心理意识,推动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保证学生社会人格、社会心理、社会思想、社会思维的正确树立。
二、以社会独立人格形成规律,探究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新视角
1. 以思想独立性为根本,形成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社会人格化影响。从人的社会思想形成所具备的一般特征进行具体探究,思想的独立性最为明显,表征出的社会人格更加具体,影响人的社会心理发展。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集成中针对社会思想的独立性,将社会独立人格形成产生的必然作用进行具体分析,探究教育心理学中高校学生的社会人格引导,并最终准确建立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从思想的独立性角度出发,思想的独立性特征的形成源于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以及看待事物角度的`不同观点。而思想的独立性中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人格发展特征的不同性,为此在进行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中,尊重学生社会思想的独立性发展方向,总结出影响学生社会人格的不同思想作用,对动物本能取向和共同人性观点进行激烈的批判,并为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积极优化进行思想保证。这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探索中从思想特征角度分析学生社会人格形成的客观作用,得出教育心理学研究社会人格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2. 以意识独立性为重点,体现高校教育心理学的社会人格研究新方向。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尊重学生社会人格发展的必然过程,将社会意识的独立性研究作为重要的切入点,以社会人格构建与发展为突破口,正确引导和指向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从高校学生意识的独立性角度进行具体探究,将学生社会意识、责任意识作为重要构成因素,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社会发展意识能够体现出高校学生社会人格发展的主观方向。然而在高校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所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发展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认知观点存在一定的不同,产生高校学生社会人格形成的基本方向的方向性作用力,形成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带动作用的不同作用及影响。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针对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进行系统深化,将责任意识、社会意识的引导方向进行准确探究,以意识的独立性全面分析为侧重点。突出学生社会人格构建的方向性引导要素广泛探究,明确高校教育心理学的学生心理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社会人格研究新方向由此更为明显。
3. 以观念独立性为关键,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学社会人格化研究新目标。社会独立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观念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影响人的社会发展心理。从人的社会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中可以总结出,观念的独立性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明显影响人的社会发展心理。在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中,针对学生的社会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人格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观念的独立性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策略和课程设置、教育评估和特殊群体教育、学校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学校中的健康关怀与心理健康服务、校外早期干预和改革推动者角色等五个方面体现心理学对学校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针对观念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的独立性、人生观念的独立性、社会观念的独立性等三个方面。由于高校学生所处的生长环境存在较大的区别,具有较为复杂的基本特征,社会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看待人生发展的观念也存在相应的区别,作用于高校学生社会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存在明显不同。将这一方面作为重要出发点,总结和归纳高校学生社会发展的观念独立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独立人格,在观念引导路径存在相应的具体性的同时,促使高校学生社会心理构建的目标、方向能够保持高度统一,最终实现高校教育心理学面向学生社会人格化发展新领域,构建有时代特色的研究新目标。
三、以人格民主性构建为目标,把握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新趋势
1. 以民主心理构建规律为契机,呈现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研究新动态。民主心理构建的一般规律作为人的社会民主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能够影响和促进其社会民主心理的发展。从民主心理构建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内在必然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民主动机与民主行为。民主动机的形成主要体现于激发民主心理形成的作用点,民主行为的形成直观体现民主心理发展方向。通过两方面必然要素,积极构建人的社会民主人格,进而深层优化人的社会发展心理。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针对民主人格形成与构建的基本要素,突出民主心理构建规律所具有的根本性。结合民主动机以及民主行为产生的必然条件进行深层探究与分析,促使高校学生民主心理构建要素能够形成深层补充,为构建学生民主人格提供强有力的作用因素。这既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立足社会人格构建的基本方向,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以及研究目标进行实质性转变的根本,推动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研究侧重点能够得到充分呈现,表征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具有的方向性创新要素,构建民主人格研究与发展新动态。
2. 以民主意识引导为侧重方向,形成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发展新理念。人格的民主性特征中能够反映出人的民主心理以及民主思想。而在人格的民主性特征中民主意识作为重要构成因素,直接促进人的民主发展思想的构成,促使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以及思想特征发生转变。在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深化探索过程中,以教育现实情境为基本研究取向,以学习者心理研究为中心,以量化研究为主并注重多方法结合,凸现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同时应明确民主意识引导具有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民主意识引导,指引学生民主人格的构建方向确立。从民主意识引导路径角度分析,将观念意识的强化为基本条件,促使高校学生民主发展观念能够得到有效确立,有机带动社会人格的民主性方向发展。深层引导学生民主思想,促使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思维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形成人格特征的民主化构建,为构建学生社会民主发展心理产生重要的思想意识推动作用。这是高校教育心理学立足民主意识引导为关键点,将民主人格构建为侧重方向,促使高校学生社会心理的构建与形成具有较强的民主性特征,突出高校教育心理学民主人格构建与新理念,成为优化高校学生社会发展心理的重要着力点。
拓展方向 篇3
【关键词】拓展 课程 陆上 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38-02
近些年来随着各地航海院校及船舶驾驶专业、轮机工程专业的蓬勃发展,一代又一代优秀船舶驾驶、轮机工程学子从事航海事业工作,为祖国乃至世界的航海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目前在各院校中(特别是中专、高职高专院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客观现象对驾驶专业、轮机工程专业的海上就业有不利影响,导致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招生、就业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以适应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不从事船上工作时,可以从事与船舶相关的专业,仍然可以将所学知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的几种情况分析
首先是想上船但不具备条件的: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证书考不出来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要上船工作必须考取相关证书,在这些证书中三副,三管轮证书是国家海事局统一命题考试的,难度最大,每年每个班级总是有几个学生考不出来,有的同学干脆选择不考了,有的同学连续几次考不出来最后还是放弃了。第二种是未被船务公司录用的,证书虽考出来但因其他方面原因如不善交际、胆小怕事、怯弱无比、气质不佳的学生,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录用他、安排他上船的。
其次是不愿意上船工作的:也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生子的家庭原因的、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中总是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如独生子(目前在中国独生子已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每个班级里独生子几乎半数以上)、家庭条件太优越了等,这些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差,即使考取三副,三管轮证书也不想从事航海事业;另一种是有些学生顺利考取证书,但对航海事业产生恐惧、厌烦心理不愿意上船工作的。
再次是上船后不想继续在船上工作的。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学生考取证书后顺利上船工作,可是就是适应不了船上的生活,晕船、生活规律差等,非得到陆上工作不可的,二是、有些同学上船工作,可是由于特殊的海上经历(如海难事故,责任事故等),致使这些同学不想再在船上工作,想到陆上工作。三是有些同学上船工作,本人也很适合船上工作的,可是随着岁月的增添,为方便照顾老人(独生子的老人更是需要孩子在身边)和家室,急需到陆上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国办高职高专院校中,仅想上船但不具备条件的和不愿意上船工作的这两种情况的就占毕业生25%,而在一些民办航海院校中这个比例还要高的多。上船后不想继续在船上工作的(包括有一定资历后下陆地工作的)比例将陆续增高,那么他们该如何就业呢?
二、为方便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陆上就业,可考虑开设的课程
鉴于以上几种情况,为方便这些学生陆上就业,也为把学了几年的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我认为在保证学习考证课时,应该再开设几门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的相关陆上专业的考试或选修课程,以下简称新课程:《货物代理》、《船舶代理》、《船舶检验》、《轮机修理》、《轮机安装与调试》、《精通焊工》、《精通车工》、《机务管理常识》《船舶供应》并安排参加劳动局举办的车工、焊工等技术等级的相应考试,要求毕业生至少考出4级车工、焊工等证书。
三、增开新课程后,学生增加的就业岗位及其待遇分析
有了这些新课程,再加上考证课,学生择业的机会就多了,就业面就广了。愿意考证(干部船员证书)的可以到船上去做轮机员、轮机长驾驶员、船长等,不愿意考证的可以去船厂或航修队做焊工、车工和机械修理工,去船厂做机械安装调试的工程师,也可以去船务公司做机务主管、机务经理等, 还可以去做船代、货代、船供等,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步积累,某些专业还可以继续考试晋升为工程师、验船师,PSCO等。
要说起经济收入,即使去船厂做个焊工、车工、修理工,每月也在4000元左右,如果能做机械安装调试的工程师,月薪要在6000—8000元左右,当然如果做机务经理即使是一般的个体公司月薪也在10000元左右,如果能做验船师,或者PSCO将会更好。
至于做船代、货代、船供等即使做个职员月薪3000—5000不等,要是自己开个船代、货代或船供公司,自己做老板,那收入更是相当可观。
四、新开课程在师资方面的投入
从师资方面来讲,凡航海类院校,可以胜任新开设专业课程的教师学校基本就有的,如来有航海资历的船长、轮机长,以及焊工、车工、物流、货运等教师,而主要实训教学设备也是齐全,如轮机实训设备、电气实训设备,钳工实训设备等等,需要做的工作是选取或编写有关教材,适当补充实训设备,开拓相应用人单位(可参考船舶电气陆上专业的有关用人单位)。
五、结论
诚如上述情况,我们的毕业生,不仅可以上船做震撼大海轮机员、轮机长,驾驶员、船长,收入高、游世界,扬国威,还可以在陆地做工人、工程师、验船师、PSCO,做职员、老板,收入稳定,照顾老人照顾家等忠孝两全的有用人才。这样我们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招生就会变得可挑可选了。
所以为增大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陆上就业机会,对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开设几门与船舶相关的考试或选修课,是大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跃文,船舶管理,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2014.6重任)
拓展方向 篇4
关键词:质疑点,教学聚焦,地理教学
针对学生的质疑点,传统教学侧重点在于“释疑”,并将学生的质疑置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笔者称其为“专家的课程”)的框架下,不敢逾越雷池。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应将学生质疑视为学生参与建构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充分重视学生的每一个质疑,并结合质疑审视教学聚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聚焦“主干”,也要聚焦“细节”
案例一:“雪壁公路”景观图辨析
1. 情景再现
在地理教学中,常常运用景观图来分析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如在分析“日本本州岛西部沿海冬季多雪”的问题时,笔者结合“雪壁公路”景观图(图1)来引入问题,先让学生判断“这种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何地”,并进一步分析该景观形成的原因(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雪充沛)。但在教学中,一位学生对教师的解析提出了质疑,认为“该地不应该是日本!因为日本的汽车都应该是左行,而图片显示该地汽车为右行”。
2. 教学反思
学生的这一质疑,对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组织方面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因为学生充分运用了“日本汽车左行”这一常识来进行分析判断,我们没有理由将其推翻。因此,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组织中既要聚焦“主干”,也要聚焦“细节”,尽量减少信息干扰,让学生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习的关键点。同样,在地理教学的其他环节中,也须处理好“主干”与“细节”的关系。对此,笔者首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观察力,同时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重新选择信息干扰更小的一张图片(图2)。
二、聚焦“规律”,也要聚焦“逻辑起点”
案例二:唐代的“坊市分离”与城市功能分区
1. 情景再现
“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是近现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一次教学中,笔者提到“古代的城市,生产区、住宅区和商业区往往互不分离,形成一种‘前店后场(作坊)’的格局。但现代城市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功能分区,这是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有同学对此提出质疑:“在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当时的居住区(坊)和商业区(市)之间有严格的区分,而到了宋代,‘坊’与‘市’才融合。由唐至宋,反映出的是城市的功能分区越来越不明显,所以我认为这个规律并不正确”。
2. 教学反思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学聚焦的核心,但在阐述这些规律时,教师往往忽视规律研究的“逻辑起点”。以“城市功能分区”为例,我们只是强调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这一规律,但却忽视了“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坊市分离”客观上加强了封建统治(强化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却也压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坊市制度”达到顶峰,与此同时商品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坊市融合”能够便利居民生产生活,并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因此到了宋代,“坊市制度”最终瓦解,城市走向“坊市融合”[1]。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城市,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方面。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城市功能分区就会越来越明显。可见,抓住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地理教学才能更好地阐释地理规律。
三、聚焦“模型”,也要聚焦“事物的内在联系”
案例三:沙尘暴与黄河含沙量
1. 情景再现
在一次答疑中,一位学生提问:“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能不能用‘黄河流域沙尘暴频发’来解释?”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认可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与“黄土土质疏松,流域内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有关,笔者没预料到有学生会从沙尘暴的角度来解释。对此,笔者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反问:“你为什么会认为与沙尘暴有关?”该学生解释道:“沙尘暴携带的沙尘物质沉降于黄河河面,黄河含沙量不就增大了吗?”
2. 教学反思
尽管学生的上述观点有失偏颇,但还是值得认真反思。由于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和时代性等诸多特性,使得地理学中的许多理论可能存在诸多解释。地理学家大卫·哈维认为,一种模型可以是一种理论范围内的一小部分,它作为一种设计的程序,将这一部分所包括的事实进行概括和抽象[2]。一种模型是一种理论许多可能解释当中的一种。而中学地理作为一种普及性教育,不可能对各种地理理论进行全面阐释,只能选择其中的典型进行介绍。因此,在中学地理原理的教学中,主要是对地理模型的建构与理解,这也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主要聚焦方向。以“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分析为例,教学中着力建构以下分析模型:从“沙源”角度来看,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关系最密切,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又主要分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由“气候(夏季多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植被(稀疏)”等构成;人为因素主要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表土裸露”构成。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是多元而无序的。即相关现象的成因不一定与教学中所建构的“模型”相一致,因此教学中还须充分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仍以“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分析为例,黄河含沙量大与“沙源”充足有关,但“沙源”并不仅仅限于水土流失,其与区域风沙活动等因素也密不可分。如黄河上游西岸的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因风沙活动向黄河输送的泥沙就达3000万吨。又如黄河流域部分河流的含沙量增大与沙尘暴关系密切,一般在沙尘暴过后的首次大雨往往会形成一次含沙量高峰,这与疏松的沙尘物质在地表沉积而被雨水冲刷带入河流有关[3]。
四、聚焦“地理应用”,也要聚焦“地理观念”
案例四:环境污染与工业布局
1. 情景再现
在教学中,往往会有学生提出质疑:“在城区河流的下游布局工厂,其污水会导致更下游的城市污染加剧;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布局工厂,也会加剧更下风向城市的污染。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工业布局时应如何解决呢?”
2. 教学反思
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反映了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自觉性。有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这类质疑,往往不置可否,但这是地理教学必须正面解决的问题。传统地理教学在部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教学中,更注重聚焦“地理应用”而忽视“地理观念”。以工业布局为例,地理学重点研究如何合理布局来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区域环境,这其中环境保护往往是作为一种工业布局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且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减轻对区域环境的污染。由于过于强调地理学在生产布局中的应用价值(聚焦“如何合理布局以避免区域的环境污染”,而较少聚焦“环境保护也是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才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根本”),这就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错觉”,即通过“合理布局”可以规避相关的环境保护义务。而在发达国家,由于把环境保护成本上升到很高的地位,因此大量落后产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些传统印象中的高污染工业也通过技术改造和严格的排污限制(如钢铁、石油化工等),使得环境污染大大减轻。如日本、瑞典等国家的垃圾焚烧电厂,往往与居民区仅数百米之隔,有的甚至就建在政府办公区旁,这和政府、企业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密不可分[4,5]。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由于“环境保护是生产成本”观念的深入人心,民众对企业污染排放问题高度关注,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严加管控,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污染型工业布局并不一定完全与目前地理教学中所聚焦的相一致。
五、聚焦教师“创生”,也要聚焦学生“创生”
案例五:种植业结构改变的原因分析
1. 情景再现
在一次“农业区位因素”的公开课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讲述“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时,设计了以下案例供学生探究:
8月初,老师乘火车经过湖南省西部某县境内,原来以种植水稻的农田,现在却有不少改种了玉米(对比图略)。请同学们探究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经过讨论后,纷纷发言。
生1:“近年来该区域水源短缺,部分水田改为旱地。”
师:“玉米地周围地区都种植水稻,说明该地区不缺水源。”
生2:“我觉得这种玉米可能是以鲜玉米的方式在市场销售,目前鲜玉米售价高于大米,种玉米的单位面积产值高于水稻。”
师:“如果是因为单位面积产值较高,那周围地区应该大量种植玉米啊。”
生3:“从图中可以发现玉米已经成熟,可能是为了和其他农作物轮作的需要,这种变化应该是受农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师:“水稻是一种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活动,玉米则对劳动力需求较低。湖南西部地区由于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传统上该地本应该种植双季稻,8月份是双抢季节(收割早稻,播种晚稻),但图中表现出来的水稻在8月份仍一片葱绿,说明该地区目前农业劳动力短缺。所以,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原因应该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
2. 教学反思
在多年的新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课程实施正在由“专家的课程”转向“教师的课程”,即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课程实施需要加入自己的创造,积极主动地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体现教师“创生”的同时,学生的“创生”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上述教学活动的审视,可以发现教师尽管从外在形式上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案例教学、重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等理念,但从本质上来讲仍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羁绊。新课程还倡导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建构,采取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尽管学生的回答与自身预设有一定出入,但是也言之有理,从创生取向的理念来看,教师应该积极吸纳学生的观点以充实自身的预设,使得教学过程“不再是原初的课程计划按图索骥的过程或稍事修改的过程,而是一个真正的创造过程”[6]。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质疑点,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敢于和乐于接近教师,把教师当作学习的向导,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共同建构课程资源,才能从本质上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J].社会科学,2007(12).
[2]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黄河上游973项目组.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R].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材料,2011.
[4]谢云巍,等.垃圾焚烧,我们该向日本学什么[J/OL].网易,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lajifenshao091128.html.
[5]廖雪梅,等.垃圾发电重庆VS瑞典[N].重庆日报,2013-4-2.
拓展方向 篇5
1 阅读治疗服务的概况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步伐的加快,人们获得信息愈来愈方便快捷。作为提供信息的图书馆面临着严峻挑战,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各类读者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并为今后业务的发展打下基础,已成为医学图书馆首要任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和防病治病的日益重视,患者已不甘心于对自身疾病的一知半解,他们除了与医师沟通,充分享受对自身疾病的知情权外,还渴望通过阅读有关书刊、文献去进一步了解病因、病程、治法乃至预后等情况。广大的住院病人渴望给他们提供医学文献服务。这种社会需求就为我们医学图书馆开展阅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且医学图书馆是专门性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书刊资源,其收藏的医学书刊在数量、年代、学科等都具有极大的优势,也是顺应潮流的服务方式之一。
1.1 阅读治疗的概念
"阅读治疗"在西文中,一般使用"bibliothreapy"或"readingtherapy"来指"阅读治疗",同时又被翻译成阅读疗法、书目疗法、读书疗法等。台湾地区称为"读书疗法",日本称为"病人图书馆"。它是医学、心理学、图书馆学的交叉学科。1961年在《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中readingtherapy有两条释义:(1)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和精神病学的治疗;(2)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用图书来缓解情绪问题相当普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心情烦躁或不稳定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找一些读物来阅读,而阅读后也往往会有心情平静或愉悦的感受。但在阅读治疗的治疗计划中,必须是精心设计和更具一定的针对性,如对忧郁症、心理障碍等,在阅读之外还安排谈心等心理辅导,有意识地引导治疗者的认识,尤其是用于临床方面的阅读治疗,读物往往经过精心的选择与安排。这与普通的阅读行为存在根本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品的情感内涵发出共鸣的过程,读者在作者设定的情景中体验喜悦、愤怒、焦虑、忧伤、恐惧,使内心的冲突外向化,使情感得以发泄和净化,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通过深层次的领悟完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起到许多药物难以达到的疗效。
研究表明,书籍对患者发挥着暗示、投射的作用。书中的文字具有调节情绪,解除烦恼,淡化抑郁,宽敞胸怀,甚至能修身养性,健身益寿,特别表现在解答困惑,增进自信,培养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强化自我意识,改变行为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图书馆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1.2 阅读治疗的研究概况
1.2.1国外阅读治疗研究情况
据文献记载和报道,早在18世纪苏格兰克里奇顿精神病院就已经开始应用"处方本与图书目录是医疗人员常带的两件东西"的治疗原则。1810年美国的拉什是第一位有意识利用书刊治疗疾病的精神科医师,他呼吁精神病院不仅要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而且要提供有益于精神健康的读物。通过阅读矫正病理情绪状态。费什拜因在《精神病学基础》一书中指出,愉悦身心是治疗精神病的良方,而达到这一效果的工具就是图书和语言,并呼吁为病人建立内容生动丰富的图书馆。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称早在非洲波尔战争期间的战地图书馆为现在病人图书馆的前身。当时有很多的伤兵在战地医院中因为有书看而得到慰籍,使医生和护士受到启发。美国政府根据英国的经验,为提高军人的生活质量,在退伍军人医院中做为医疗方式之一,决定设置病人使用图书馆。这样医院病人图书馆系统得以正式建立。二次大战后,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开始扩展业务,也开展了在医院为病人借书的业务。在日本医院病人图书馆最早也是由志愿者提供而形成的。以后图书馆专家认识到了其重要性,而逐渐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1974年日本进行了最初的"病人用图书馆全国情况调查",当时只是病人间的相互借阅及妇女志愿者提供;1984年已经主要由公共图书馆负责提供借阅服务了;1994年第三次调查时,医院本身的图书馆已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为病人提供大量的书籍。
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在西方图书馆学界和日本等国家已形成了阅读治疗的研究热潮。1.2.2国内阅读治疗的研究情况史籍上记载"读书养生"之说,而中医的"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可以说是阅读治疗调适的原理,但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却少有应用和研究的报道。直到近两年,关于阅读治疗的研究才慢慢得到图书馆情报学界的广泛承认和重视。
1995年,中国药科大学凌珊等人首次将"阅读疗法"作为治疗情感障碍性疾病的辅助疗法介绍给精神医学界。1997年深圳市康宁医院尝试对病人进行阅读治疗,各病区相继为病人提供了书刊服务。心理门诊、儿童孤独症训练中心、康复科和神经症病区分别为病人订阅了数十种供病人阅读的报刊。正式开始为病人治疗服务的工作。
2 阅读治疗服务是医学图书馆业务延伸和拓展的方向
2.1 他是图书馆业务延伸和拓展的方向
医学图书馆地处各大医院内,一直以来为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的医学信息服务,检索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资料,了解医学最新进展、动态等。给患者提供阅读治疗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实时、快捷、全方位的服务。阅读治疗是图书馆业务延伸拓展的原因是:其一,书刊所记载的是人类思想知识和智慧的精华,对疾病心理精神的治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阅读心理的调节以消除或减轻生理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负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其二,阅读治疗服务可以通过阅读,病人可获得有关疾病的医疗信息,掌握自己的病情,寻求好的治疗方案,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早日得到康复。其三,医学图书馆的书刊是以文字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书刊也有明确的分类,故其治疗的针对性强,疗效也好于那些针对性不强的方法。阅读者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理论,同时在具体治疗实践中也有较强的可操性。古人云:"三分药物,七分调理。"而自身调节的最佳手段就是阅读书刊,"书犹如药也,常读之可以医患。"因此重视阅读治疗,提倡阅读治疗,应该是医学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独特之处和业务延伸和拓展的好方法。其四,日常生活中,阅读书刊是人们活动之一。没有精神负担和压力不会伤自尊。广大读者都能接受,患者同样能接受。况且阅读治疗费用低,也不受场地和时间的约束等。在阅读治疗中,病人不但能得到治疗,而且也可以从书刊中汲取各种有益的知识,明辨是非,懂得科学,达观向上,趋利避害。其五,书刊文字语言本身具有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淡化抑郁的功能,可使病人在悠闲、平静、愉快的心境中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图书馆书刊又进一步扩大读者群,充分提高书刊利用率,使图书馆社会性、教育性、专用性和治疗性等功能更完善、更扩大。
2.2 开展阅读治疗服务必须要有"全能"的馆员
阅读治疗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咨询馆员对患者阅读行为的正确引导,因此必须有"全能"的馆员。医学图书馆包括医学院校图书馆、卫生系统各医院图书馆,他们长期以来担负着为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服务的重任,其中不少馆员就是临床医师、护士改行而来的。医学图书馆这个特殊的学科馆员群体就是开展阅读治疗的业务骨干,他们有良好的自身修养,不但具有图书馆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哲学、心理学、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从知识结构上具备实施阅读治疗的能力。工作人员还利用他们自身广博的知识,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咨询,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书刊资料,在精神上和学习上为他们提供指导性服务,这也是开展阅读治疗服务必须具备的人才优势,有了这一优势,才能保证这项业务工作开展顺利,收到好的效果。
2.3 如何做好阅读治疗服务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是医院图书馆服务的宗旨。由医院图书馆选择具有娴熟医学及医学心理学知识的医护人员专人负责管理。其一,选好书刊,根据病区特点选择手术、治疗及自我康复疗法丛书等有关书籍。考虑到病人的心情,可订阅一些小说及时事政治类刊物,并设置图书馆推荐栏,为病人选择读物,指导阅读;其二,方便病人,注重多种形式。如配制录音、录像、电视设备,根据不同病人需要定期把图书、报纸送到病人床前,使不能下地的病人不出病房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书,在病区里创造一种优雅舒适的就医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氛围;其三,加强宣传,定期进行科普讲座,举办展览,并介绍医院概况,专家的特长,科室的特色以及各种医疗设备的情况,在病人需要的医院得到最大的满足。阅读治疗服务也可称为"病区图书馆",是一座心智药房,存储着各类病人治疗的"药物",同时也是病人闲暇、娱乐,吸取营养,获得信息的好去处。做好服务时应针对病区疾病的特点以及病人需求,开办图书外借,报刊阅览,图书出租等业务,并注意病区图书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以书育人。以病区的丰富的医疗资源服务于病人,营造一种浓厚科学的医疗氛围,把病区的精神文明小气候融于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气候,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愚昧的良好氛围。这对于提高整体民族的道德文化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2.4 阅读治疗服务或称病人图书馆的作用明显
从文献记载、报道及从我国史籍和文献资料来看,这种服务这种做法为病人的治疗康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我国的医院管理者是一个有益的提示,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开设阅读治疗服务,病人书刊借阅并逐渐加以完善,是今后医院管理界,图书馆界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2.5 医学图书馆也必须体现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
人生下来是平等的。残疾人虽然在身体上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但他们有权利获得与正常人一样的文化熏陶。建立多类型的便于残疾人使用的图书馆正是满足了这一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在以教育为本的信息时代,每一个图书馆工作者有责任帮助残疾人朋友去迎接这个时代的挑战,去认识这个声色并存的世界,以实现残疾人的人生价值。
阅读疗法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课题,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有前途、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阅读治疗的开展是医学图书馆今后业务延伸拓展的方向。
摘要:介绍阅读治疗及其国内外发展概况,提出阅读治疗服务是今后医学图书馆业务延伸和拓展的方向。
关键词:阅读治疗,医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赵丰丰.阅读治疗--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域[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99(3):53.
[2]项滨.阅读治疗--医学图书馆不可忽视的职能.
[3]张薇.日本医院的病人图书馆[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8(1):8-9.
[4]童书凯.筹建适宜残疾人利用的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9(3):16-17.
[5]江珍."病区图书馆"建设的设想[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