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作品(精选3篇)
播音作品 篇1
2004年,我的作品《光阴的故事》获省级政府广播播音二等奖;2005年,文学作品《送出心中暖暖的阳光》获得全省广播文艺类三等奖;2009年,文学播音作品《地震废墟中崛起师魂的丰碑》获省级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看着一叠叠红红的获奖证书,欣喜之余,忽觉眼前又一一浮现出当初对这些文学播音作品备稿时的全身心投入、寻找恰如气氛音乐时的纠结、后期制作时的那份精益求精,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在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中,文学节目是最显现播音个性特色魅力、最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让听众如临其境地体味如诗如画的文学之美、如怨如慕的心灵交流和如痴如醉的听觉享受的节目,也是最考验播音员准确把握作品情感、播音技巧以及如何让音乐渲染、烘托作品,使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节目。文学之美常常在播读中能够得到最好的表达,优美者令人陶醉,壮美者令人激昂,凄美者令人为之心碎神伤。在文学播音中,能否准确表达播读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备稿至关重要。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决定了文学作品播音的层次划分形式多于普通播音稿件。面对文学播音作品,首先要整理层次,对其句、段进行整理,其次是找出重点,找出直接表现主题、体现目的、抒发感情、感染听众的地方,抓住动情点,渲染到位,表达自然流畅,生动朴实。
二十多年的播音生涯让我深刻领悟到,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有这样的特点:在统一的基调上,感情一步步铺垫、酝酿,在感情积累达到自然勃发的动情点时,必须抓住这个动情点,采用贴切的声音形式充分表现,但动情点的表达一定不能夸张,不能使“拙劲”。以2003年度我参加全省政府奖参评节目,获四川省广播文艺类节目三等奖的《雨中回首》为例。在对该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设想自己就是文章中的“我”,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一个女孩心底的律动,情感深处的沉吟。这份回忆,这份感情,这份所思所悟,虽不那么辉煌深刻却毕竟是印有自己特色的轨迹。“……终于在一个雨后的黄昏,我搬出了所有在我抽屉中他的信件、图册、书籍,以及属于他的每一丝,每一点,堆了一小堆在庭院的空地上。不记得那天是否有雨后的彩虹,也忽略了被雨水冲洗后的青山绿树是如何的清灵醒目。只记得依在门框的我是以怎样的悲怆和凄凉颤抖着的手去划燃火柴,雨丝轻轻飘洒,湿漉漉的风拂乱我的头发,却也一下一下地撕裂着我的心。在山边、在河堤、在路口,在所有苍白的日子里,我自语:以后的路要靠自己的两条腿走下去了,我要爱惜自己。我迅速脱胎换骨,我迅速长大……”这是其中的一段,这一段也是文章的真正内涵所在,所以一般要着重处理。特别是“终于、所有、雨后的彩虹、划燃火柴、撕裂、靠自己、脱胎换骨、长大”这些词通过重音的表达体现词语的目的;播读时的二度再创作通过语调变化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低沉型的节奏进行表情达意。因为有声语言的恰当展示,准确、出色地体现了作品的思想、风格。播音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对作品的艺术处理。使其颇具感染力和艺术欣赏力。
既然是说播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那就离不开音乐。音乐素养是广播文学播音的必备。无论是从地域角度考虑的国内外,还是从时代的角度去考虑的人类远古时代到现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音乐和文学一直是相互融合,浑然一体。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文学是凝固的音乐,在文学节目的创作中,音乐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合适的音乐不仅可以美化作品、深化主题,甚至可以洞隐烛微,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大大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历史不会忘记,“5·12”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山河破碎的震撼和骨肉分离的痛苦。作品《地震废墟中崛起师魂的丰碑》,讲述了汶川大地震中,在众多教学楼倒塌的一瞬间,一个个平时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些许的闪念,毅然决然地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的故事。文章感人肺腑,充满了大爱无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让我们再一次读懂了“师德”二字的博大与崇高!为了使这篇文章成为一个好的配乐文学作品,不仅能完美准确的表达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给人很强的听觉冲击力,使作品更加丰满,更加完善,更具影响,我为音乐设计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选用了地震场面的一些音效和《天空之城》作为主要背景音乐渲染作品。选用《天空之城》,是因为这个音乐带着淡淡的哀伤,在凄美中,充满憧憬、向往、奋进、不掘不挠,明知悲剧的结果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忧伤中总是带着那种不言放弃的信念,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的祭奠与对爱的呼唤。确实,在后期精心制作的过程中,当听到播音文字与这些音效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部完美的作品时,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是一种让你于静默中逐渐忘我的情感。所以,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可以增添节目的艺术魅力和语言表现力,抒发和渲染语言的感情色彩,弥补语言无法表述的空间。由此看来,在选配作品的配乐时,必须切合作品的内容、意境、情绪和情感。音乐有天籁之音,文学有神来之笔,广播文学的播音与配乐应该是两者的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只要多积累、多实践,制作的作品一定会越来越饱满和充满艺术欣赏性。
播音作品 篇2
(一)选好作品
作品的选择对朗诵的成功非常重要。艺考星上海播音主持培训班总结以下几点。第一,作品必须是自己喜欢的、很感兴趣的,别人认为好的,推荐的作品,如果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即使再好,也不能作为自己朗诵的作品。第二,选择的作品最好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情节,而且最好是感人的情节,如表现母爱、父爱、兄弟情、师生情、纯洁的友谊、高尚的品行、难忘的一段往事……这样的内容既容易调动朗诵者的感情,也容易感动人、感染人。第三,如果平时缺少朗诵的基础和一定的把握,不一定非要选择名家名篇。因为名家名篇的作品虽堪称经典,但也多“博大精深”,朗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这样的作品,主考老师一般也比较熟悉,考生朗诵名家名篇,可能会诱使主考在无意中增高心理的期待值,同时也容易暴露朗诵者的不足和问题。第四,选择的作品其内容感情起伏变化的幅度不宜太大。
(二)能够脱稿朗诵
脱稿意味着熟练,熟练意味着用心。如果事先可以充分准备熟练的一个600字左右的作品,应考者还手不离稿,“照本宣科”,这是否会给主考留下一个“不用心、不重视、能力素质不强”的印象呢?另外,熟练地脱稿朗诵会使应考者更加自如地发挥,更好地与主考交流。
(三)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动作感
文学作品是靠形象取胜的,这是它与叙述性的、议论性的稿件很大的不同之处。朗诵时就不能“平铺直叙”,语言干巴呆板,而要善于绘声绘色毁形和抒发感情。艺考星上海播音主持培训班的老师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朗诵者自己首先要心中有形象,心中起波澜,富于想象联想,并且敢于强调、敢于表现。
(四)善于把握高潮
高潮即作品感情的制高点、凝聚点。文学作品的朗诵是要讲究高潮的。高潮也是全篇的重点,是感情最为浓重之处,表达得最为生动。震撼人心之处。艺考星上海播音主持培训班的老师提醒朗诵者在预先准备时,应注意挖掘、设计、感受这感情的制高点,才能使朗诵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
(五)善于控制感情和声音
文学作品朗诵感情表达的幅度有时会很大,色彩也较为丰富,表达时要注意留有余地,避免到达极限。感情的酝酿可以充分些,但声音运用要收一些,特别是一些高亢、激昂的句、段,更应注意以情带声,防止用声过高过强。为了使这样的句、段的表达更为生动、贴切,要做好铺垫,调整好气息,一定要防止出现无感情依托的高声喊叫。这种情况在一些诗歌的朗诵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为了使感情的表达和声音的运用更有弹性,在朗诵开始时起调不宜太高,并且朗诵过程中要调整好节奏:欲扬先抑、欲慢先快、欲重先轻、欲强先弱、欲放先收、欲高先低,反之亦然。
(六)适当运用身态语言
身态语言是指除言语以外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副语言表情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对言语表达起到补充、辅助、强化的作用。运用的原则是协调、自然、一致。副语言手段的运用对朗读应是“锦上添花”、“画龙点晴”,而不是“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选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诵者本人没感觉,调动不起朗诵的愿望,那也不适合来朗诵。
第二, 作品内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奥难懂。看着都费解的,朗诵出来效果也不会好。
第三,语言要琅琅上口,诗作本身韵律感强,有较鲜明的节奏起伏变化,形象生动,容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第四,感情挚烈,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和对比。
播音作品 篇3
关键词:情景再现,内在语,播音创作
播音员除了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外,还要在业务功底上艰苦磨练,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还要经常深入一线,在“走转改”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的“声”和“情”完全融入到新闻事件和节目播音中。
1 深入一线,“走”来一篇好作品
广播播音作品《高速路上写大爱》获得了2012年度河南省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二等奖。作为一名县级台播音员,能获得如此奖励,觉得既无上光荣,又来之不易。这不仅是长期历练、业务积累的结果,更得益于我个人始终深入一线、跟踪采访、参与写稿、播音和录制。同行们说,这是播音员和大家一起走基层“走”出来的一篇好作品。
2012年3月,濮阳市清丰县新华书店职工喜兆军在南林高速上主动停车营救了内黄县两名中毒儿童,为两名中毒儿童的抢救争取了最宝贵时间。事后他悄悄离开,被救儿童的父母通过多种途径终于找到他,想当面感谢,他却总是躲,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不值一提。笔者在获得这一消息后,便与编采人员多次前往内黄县受救孩子家中、学校、安阳人民医院、南林高速现场、濮阳市、清丰县交警队,以及清丰县喜兆军工作单位等地进行采访,与整个事件有关联的人积极沟通、交流,挖掘被采访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回来后认真整理录音,听同期声,为稿件的一度创作和播音的二度创作打好基础。
2 身临其境,“转”掉坐等读稿型
由于播音员的岗位特殊,下基层的机会很少。通常只要拿来值班编辑编好的稿件,按要求及时播出就行了。这在业内叫做“按部就班读稿型”。至于下多大工夫去播读,其他人也很少挑剔。这件作品的创作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要想在本行业中书写出重笔浓彩,播音员必须摒弃“读稿型”这种传统陋习,扑下身子到新闻一线去磨练自己,让自己的声音和感情在平凡的岗位上频频出彩。
稿件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提炼,是“一度创作”,而播音作品是基于播音员对生活的理解,把稿件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直接可感的声音符号的“二度创作”。要想把作品的情绪贴切地表达出来,光靠“坐等读稿”是万万不行的。要使播音技巧与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必须讲究情动声发。情感的真情流露是语言外部表达技巧的动力和源泉。
要想情动,情景再现和内在语是很重要的内部技巧。情景再现主要是指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高速路上写大爱》中我就充分运用这一技巧,如播讲到“喜兆军刚从车上下来,就见拦车的张红娟跪在了自己面前:‘赶快救救我的两个孩子吧!’”时,此时,我设身处地把母亲那份撕心裂肺的恳求与呼救融入其中,让听众感受到孩子母亲张红娟当时想拼命抓住生命稻草般的无助和希望。
要充分调动情感,内在语的挖掘必不可少。内在语,是指稿件作品文字语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者没有完全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言本质。内在语的挖掘在《高速路上写大爱》的播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采访中,我和同事以及孩子的母亲、舅舅赶到南林高速出事地点。那里有一个53公里的标牌,在平时,53公里不算长,但在那天,53公里却仿佛是两个孩子第二次生命的起点。所以当播讲到:“行驶了大约15分钟后,由于突如其来的故障,救护车无法行驶了。停车的地方距离安阳还有53公里。”时,内在语是,这个数字更是决定危难中孩子生命的长度。有了采访时奠定的感受和理解,会让听众感受到真实的感人之情,并为之吸引和感动。
3 千锤百炼,“改”出声情一片天
改文风不仅是采编人员的事,更是播音员播音创作的一项重要责任,必须在“改”字上狠下功夫。究竟该怎样去改,有着很深的学问。通过“走转改”我坚持做到:在充分调动了内心的播讲情感后,巧妙运用语言表达外部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来演播,包括语句的停连;语调的起伏、转折;音色的明暗变化;语气的强弱以及节奏的轻、重、缓、急等。比如在《高速路上写大爱》中讲到:“当大多数人还继续沉浸在过年氛围中的时候,内黄县东庄镇渡店村农民杨铁林、张红娟夫妇一家却度过了一个无比揪心、万般痛苦、终生难忘的一天。”时,“无比揪心、万般痛苦、终生难忘”语气应是沉重、语速应是缓慢的。语言节奏处理的是否到位,既是播音员感情的表露,也是播音员思想水平和涵养的体现。这也需要播音员从文中的人物特性塑造的细节人手。
【播音作品】推荐阅读:
播音员播音风格创新05-17
《播音与主持语音基础知识与播音发声教程》07-05
【播音与主持】:新闻播音中怎么把握情感?有哪些技巧?05-18
广播播音10-14
播音腔05-09
播音方式06-16
播音实践09-05
播音专业11-05
播音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