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复习方法

2024-08-30

政治课复习方法(精选11篇)

政治课复习方法 篇1

复习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继续和深化, 是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采取恰当的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效果, 值得一探。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谈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复习的做法和体会。

复习要“四忌”。一忌片面。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复习应抓好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克服片面性, 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同时还要抓住教材的中心和要点。这样便于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 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二忌题海。不能搞题海战术, 练习不能太多太滥, 这样做学生抓不住重点, 不能提纲挈领。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维特点, 精心设计题型, 既照顾数量, 又要照顾到质量, 做到精练巧练, 这样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三忌猜题。复习课不但可以加深巩固已有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而且也有利于查补知识缺漏, 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如果猜题押题, 就达不到复习的目的要求。四忌重复。初中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 意识不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价值, 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如果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一味重复讲解或重复训练, 学生势必感到枯燥无味, 进而失去学习信心。所以,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复习时要抓住要点, 攻克难点, 联系实际, 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复习通常分两步走。第一步, 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逐课复习;第二步, 是综合性复习。在这两个不同的而又相联系的环节中, 复习方法不应是单一的, 就是在同一阶段的复习中也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课文内容的特点, 灵活运用多种复习方法。

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我们可以采用学生的“自考”复习法。学生“自考”复习法, 即让学生模仿教师命题出试卷, 自问自答, 或互相回答, 或集体讨论进行复习。教师则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补充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供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复习、讨论去解决。“自考”式复习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活动, 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

“一对一”复习法。就是以同桌同学或前后桌同学为一组, 让他们用互相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这种提问题的方法, 有考查性或询问性。复习前, 要求同组学生根据复习内容, 准备好提问对方的题目。要求提出的问题要带有考查性 (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和询问性 (自己还没有掌握需要对方给予解答的题目) 。在复习中, 应指导学生双方互提问题。如果所提问题双方都无法回答, 就把问题交给老师, 然后老师把各组同学的问题汇总后在课堂里通过讨论、辨析、集中解决, 使学生在“提问、回答-讨论、辨析-补充、完善-、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提高复习效果。这种复习方法在思想政治课复习中既可避免学生个人复习产生的枯燥乏味, 又可以互相问答发现自己的不足, 有利于提高识记的广度。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在复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为学生有一种好胜心理, 在一起复习不甘心使对方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这种方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合复习阶段不同于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在综合复习阶段应采取相应的不同复习方法。“测试反馈法”和“基本观点解析法”则是两种较好的复习方法。

“测试反馈法”就是教师通过自己设计好的训练题, 对学生进行测试, 并把测试的结果, 即学生在测试中的成绩和暴露的问题及时告诉学生, 加以纠正, 并且在课堂上把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给学生听。经过几次测试训练和反馈, 可以使学生解决复习中的“遗漏”, 弄明白出现错误的原因。这种复习方法在思想政治课复习中, 有利于消除知识上的“漏洞”, 深入掌握教材。一般来说, 对在测试中暴露的问题学生都很重视, 因为测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 这个评价展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所以在老师对测试讲评时, 学生十分注意纠正自己在测试中暴露的问题, 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效果, 除了科学运用上述复习方法外, 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正确处理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目标、政治课复习教学, 不仅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运用基本知识、理论、观点去分析社会现象, 去解答疑难问题, 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 很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老是根据老师制定的标准答案死记硬背, 结果是学法太“死”, 记住的也是“死知识”, 灵活性差。因此, 在复习时应坚持以课本为本, 要求学生把书本上中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牢固掌握, 并形成纵横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 强化能力训练, 教给学生学习的“金钥匙”, 使学生学会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 也不同于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它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 不能只盯着“应试”两个字, 忽视了素质教育。而应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复习教学全过程, 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 受到启发和教益, 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政治课复习方法 篇2

古语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里的“切问近思”,就在提倡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高中政治的四本必修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经济、政治、文化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而哲学,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哲学方法的指导。

关于经济从多角度解读生活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的学问。

有限的经济资源,要用于发展商业住宅还是建一所公立学校?一个种梨的果农,如果暴雨减少了苹果的收成,增加了梨的收成,他该高兴吗?为什么北京商场里的服装比周边小城市的服装更容易打折促销?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人民币发行越多越好吗?我们将会了解价格、供给、需求、替代品、弹性、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经济现象,从经济学的视角解读生活问题。

关于政治深度把握教材

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政府的工作报告给人们带来创业新机遇,英法美宣布加入亚投行的消息给经济带来重大利好,股市因执政党的会议公报而全线上涨……我们置身于政治生活中。

政治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相对于经济,政治生活内容更多的涉及到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并为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根本经济利益服务的。政府的权力行使是否规范、社会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公民权益的保障是否完善,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政治模块包含着公民、政府、民主、国际政治等基本知识,是我们认识政治现象的钥匙。

关于文化以社会生活实际为载体

从人类第一次使用兽皮遮体、保存火种烘烤食物那一刻起,文化就诞生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活越是富足,有关文化的话题就越多。穿衣有“服饰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班级有“班级文化”,城市有“城市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反映的是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反映的是文化的区域特征。

我们将认识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理解文化的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懂得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文化模块的学习十分重视实践性活动,同学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文化实践活动中体会感悟多彩文化的魅力。

关于哲学源于对生活的深思

据说每个人在童年时期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问题开始叩击头脑:世界是什么?我是谁?这种讶异和追问既激发了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和探寻,也触及了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的思考。

生活处处有哲学。知道水到零摄氏度会结冰,到100摄氏度会变成气,这是科学,但由此知道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并懂得防微杜渐、见微知著,这是哲学智慧;知道树叶有正面有背面,这是生活常识,而由此思考并从中引出“一分为二”,懂得全面看问题,这是哲学智慧。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追随哲人的足迹,用理性和智慧的明灯点亮生活,便是哲学的魅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复习方法 篇3

一、以课本为本法

学生开始高三政治总复习对,手中往往已有很多复习资料,这些资料上一般都有复习提纲,提纲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综合概括、系统归纳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往往将这些复习资料视为高考的灵丹妙药,把课本丢弃到一边儿。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同学们必须认识到提纲仅是复习的工具,课本才是复习的依据。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呈现出题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是题目设计始终不离课本。因此,在政治总复习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熟悉各部分知识,并从更高层次上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原理复习法

所谓原理复习法,就是以数学的思维方法复习政治,在熟练掌握政治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经济、哲学、政治等多个角度去分析一些重大热点问题。这样做的依据是:文科综合考试下政治高考试题的突出特点是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热点背景材料可以千变万化,但所考查的主干知识则相对稳定。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根据考试大纲集中精力和时间复习主干知识,以便形成更加简明清晰的主干知识体系。在复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辩证法,使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通盘考虑问题。在把握主干知识时,应注意不断总结、反思,结合大量的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去归纳高考出题规律,同时还要随时结合重大社会热点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对原理内容进行增删。

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区分基本概念、原理的方法,同时又是识记教学内容的复习方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对比,对客观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在复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对教材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会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进而灵活运用有关理论知识。比较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各类练习题的解答上,如比较题、分析判断题、理解题、说明题等。在练习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其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必要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比较分析法是一种具体的、实用的复习方法,在时间安排上没有明确规定,可同其他复习方法合并使用。

四、系统复习法

系统复习法要求学生全面复习,对学习内容进行总体分析,确定知识要点及其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展示教材整体结构。系统复习是在小结复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它把小结内容各部分贯穿起来,使之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系统复习法要求不应简单地再现过去的内容,而应深入揭示事物和现象间的联系,使知识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整体。由于系统性复习的范围广,总结时必须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难点、重点突出,必须制定复习计划并遵照执行。总之,力求形式灵活、方法得当,切忌单纯为了考试而进行猜题式的复习。

五、迁移知识、提高能力法

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热点专题复习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的生存空间。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篇4

高三第一轮复习时花费时间最长, 也是最为重要的复习阶段, 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后面复习的效果, 甚至决定着自己的高考成绩,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要做好第一轮复习,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比较辨析法。就是通过对知识专题中的概念或原理进行比较辨析研究, 弄清其本质区别以及适用范围, 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2.知识网络法。在理解考点的基础上, 学会自主归纳知识点, 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对应演练法。在第一轮复习中, 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试题, 以考点为线索, 从历年的高考试卷中找出相关的试题来练习, 做到有的放矢。

二、策略

在高三政治学科复习中, 如采用以下方法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哲学部分共有30个原理, 考生要对每一个原理从世界观、方法论、反对错误观点或错误做法、联系实际等环节进行梳理。

2.注重提高综合能力。考生要特别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三种能力:其一, 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 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的能力;其三, 根据理论的要求, 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

3.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关注现实热点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 要求考生:第一, 不仅要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 更要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习惯;第二, 对重大热点问题要进行多角度思考;第三, 关注热点要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其反映的微观而具体的深层次问题。

4.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考生要增强人文意识, 培养人文精神, 提高人文素质。

5.用哲学观点分析学科内的知识。考生在复习哲学知识时, 应重视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去分析、理解经济生活等有关理论和现象, 真正做到学科内综合。

三、心理

高考不但是知识和能力的较量, 更是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考验, 要想考出好成绩, 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要自我肯定, 树立自信。高三学生压力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信, 因此树立自信是扭转这种局面的关键。

其次, 要学会面对现实, 面对竞争。竞争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用平和的心态投入其中。

高三过重的学习任务、接连不断的考试和激烈的竞争往往会使学生陷入情绪的困境中难以自拔。那么应当如何调节和控制情绪呢?

高三政治复习的有效方法 篇5

一、细化知识要点,夯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细化知识,了解学习重难点,为接下来的腾飞夯实基础。

例如,在复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政府的性质以及基本职能。在探究每一种职能时,学生都要深刻理解,从职能的内容、目的上全面分析。例如,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通过学习学生要明确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候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等职能。它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了,在应用时就会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地进行选择。

二、掌握解题方法,学会分析

通过复习掌握解题方法和策略也是复习过程中的要点和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进行科学思考和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潜能的爆发和实力的增强。授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找到解题线索,轻松地解决问题。措施类非选择题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此类试题一般通过结合具体事例,引申对这一事例的思考,通过设问指向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此类试题材料背景一般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类是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呈现一定的解决措施,让学生通过措施来总结和思考措施。另一类材料只给出问题的提出背景,让学生通过知识综合、发散思维,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解答这类试题一般要做到“一审、二看、三链接”。“一审”就是审设问,通過设问把握措施实施的主体,通过设问弄清问题指向与知识点。“二看”就是看材料,看材料的主旨含义,看材料中的具体措施,抽取关键词。“三链接”就是链接设问、材料,排除多余的知识点,整合问题答案。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策略,在面对问题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巧妙地与材料结合,思考分析,轻松应答。

三、梳理知识框架,胸有成竹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政治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提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变化角度和视角来分析解答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使其在大脑中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框架的清晰和完整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聚合知识,在应用时做到运筹帷幄、得心应手。

例如,当谈到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学生的大脑中就应该浮现出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个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还要理清两对关系就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资源配置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解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措施这四大措施。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导,学生会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探究和分析,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图,全面、深化理解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进行知识链接,开阔视野

知识链接也就是进行知识拓展。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拓展,把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拓宽,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知识会使学生大开眼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分析,提高学习能力。在政治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积累知识,以便在应用时可以信手拈来。

政治课复习方法 篇6

在多年的高三复习过程中,笔者发现,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和高三的一轮复习后,大多数学生对教材的单元、课题、框题、目标还是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试着改变一下课堂教学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例如,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去讲,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宏观框架。

1.让学生照着教材讲单元大标题和大标题下的小标题,讲完小标题,再讲每一个小标题下又有哪些框题,每一个框题中又有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说了什么。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全,可以找两个、三个学生来讲,直到学生把所有内容全部讲完整为止。刚开始这样做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耗时较多,但坚持做下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让学生照着每一个单元的管涌图讲。每个单元的管涌图都很好地描绘了该单元的知识梗概和知识脉络。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单元管涌图的讲解,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建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主要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

3.让学生围绕某一个知识专题来讲。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围绕知识专题进行内部整合,然后引导学生讲知识专题内及知识专题之间的关系,比较异同及联系,理清易混的、交叉的概念与原理之间的关系;然后将某一专题知识与其他模块的知识交汇点进行渗透。需要强调的是,在个别学生讲解知识专题内容时,需要同学合作,需要老师矫正、引导、点拨、总结、归纳。

二、用师生讨论的方法突破热点专题

1.热点材料的选取。在进行热点复习时,老师首先要精心筛选作为命题载体的情景材料。选取热点材料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中心,即以我国为主,选取影响范围大、人所共知、主流媒体发布的,能够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的,与中国关联度比较高的国际时事问题等。同时,还要坚持以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为主,坚持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主,坚持以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主,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突出问题。

2.热点专题的复习模式。首先,由老师确定时政主题后,师生共同收集整理有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共享搜集到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热点的全貌,概括材料内涵,领会复习意图,营造问题情境;其次,让学生思考材料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运用所学过的政治原理去揭示事实的本质,抓住问题的要害,准确捕捉材料涵盖的有效信息;最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领域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综合解读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三、用师生谈话的方法突破试卷讲评

政治课复习方法 篇7

一、全面梳理, 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考政治复习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内容整理成知识结构图。在第一轮复习中, 笔者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课本知识分成几个层次, 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 构建起知识体系。对于课本知识, 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 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 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第二轮复习中, 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 笔者将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 做好“知识整合”, 实施“立体复习”, 即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 优化组合知识, 对知识进行梳理。

另外,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准、全、活。“准”, 就是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全”, 就是要对知识点不加遗漏地掌握, 不仅要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提炼, 而且要通过资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 就是要把知识学活、用活, 会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二、重点整理, 把握主干知识

高考文综试题主要考查主干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中, 要把重点放在对主干知识的掌握上, 既不能有知识盲点, 又不能漫天撒网。因此, 笔者很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挖掘, 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 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 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 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弄懂弄透主干知识, 主要包括下面三点:一是知识点的来源;二是知识点自身的逻辑关系以及和其他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三是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和典型事例。例如, 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 可以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让学生重点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这部分的知识, 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三、围绕热点, 重新整合知识

近几年政治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迎着热点上”, 以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为背景, 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 弄清来龙去脉, 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析解决对策, 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因此, 学生对每个热点问题应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生活的真实情境中正确把握考点的具体要求, 归纳考点中相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 构建知识板块,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教材是高考复习的依据, “题在书外, 理在书内”是历年高考的命题思路。因此, 复习时教师应立足教材, 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重点突出主干知识, 联系热点材料, 针对现实问题重新整合知识, 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梳理, 提高复习效率。

政治课复习方法 篇8

传统的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的课堂结构以灌输知识为目的, 以教师讲授为手段, 教学程式刻板, 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低下的不良后果。为了改变上述状况, 在高三复习阶段, 教师应首先从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入手。

1. 在归纳整理时, 教师应先做示范, 可以重点分析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为学生作典型引路, 并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知识板块的贯通,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做到框框有归纳, 课课有提炼, 单元有总结, 进入能准确地识别和选择知识、准确地调动和表述知识的良好状态。

2. 在联系实际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各个模块的知识分析历史和现实, 得出合理的结论,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 实现生活性、应用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在答题中力求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3. 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大胆取舍, 如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或整理相关的内容,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不过分依赖教师、资料, 特别是不要机械地照抄照搬参考答案。

4. 在讲评作业 (试卷) 时, 教师的讲解不必按部就班, 而应对批改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作重点讲解, 并且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分析, 因为“教师讲清楚不一定等于学生听明白”。同时, 可以让学生对试题及答案进行评价, 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也可以将优秀、一般及较差的答卷通过计算机扫描进行展示, 促使学生对照自己的答题情况, 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水平。

二、研读《考试说明》, 及时调整复习内容

《考试说明》是依据教育部新课程考试大纲、浙江省高中新课程相关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浙江省实际编制的, 对2010年高考相关科目的考试内容、要求、形式等作了具体解释, 细化了教育部新课程考试大纲对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的要求, 并提供参考卷, 它既是我省高考自主命题的依据, 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因此, 我们要十分重视《考试说明》, 认真地研读和对照《考试说明》, 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研读《考试说明》中关于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试题结构与题型、分值比例、考核目标、要求和范围等相关信息, 找准知识的薄弱点和复习的主攻方向, 及时地在平时的复习、作业、改卷、反馈等环节中调整复习的重点、方法和策略。

2.2010年《考试说明》 (文综政治部分) 中规定的考试范围与2009年相比, 基本稳定, 但也有一些考点发生了变化,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 《经济生活》中的知识点变化。

(1) 删去了“ (货币的) 结算方式”。 (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改为“正确的消费观”。 (3)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改为“现代企业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的法定形式”改为“我国公司的法定形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改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维护劳动者权益”改为“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利息、利率与本金”改为“存款利息及其计算”。 (4) “效率与公平”改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改为“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改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改为“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种情况”;“违反税法的现象”改为“违反税法的行为”。 (5) “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改为“市场秩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改为“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举措”改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政治生活》中的知识点变化。

(1)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改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改为“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改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改为“我国政府权威的树立”。 (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改为“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改为“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改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立场”。

(3) 《文化生活》中的知识点变化。

(1) 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 删去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 “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改为“文化塑造人生”。 (4)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改为“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5) “灿烂的中华文化”改为“中华文化”。 (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改为“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改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改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改为“思想道德建设在发展文化中的地位”。

(4) 《生活与哲学》中的知识点变化只有一处:

删去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及其根本观点”。

(5)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知识点变化。

(1) 增加了“国际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2) 删去了“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的主要机构”。

3.2010年文科综合参考试卷 (政治部分) 与2009年文科综合高考试卷 (政治部分) 相比较, 主要有以下变化。

(1) 第Ⅰ卷:《经济生活》由5题变为3题;《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仍各为1题;《生活与哲学》仍是4题;《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由1题变为3题。

(2) 第Ⅱ卷:2009年的参考卷共5小题, 每个模块1小题;2010年的参考卷中取消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题目, 《经济生活》由1题改为2题。

(3) 2010年的参考卷中的题型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次出现了评论 (辨析) 题和答案开放型试题。

三、整合所学内容, 实现知识体系化

教材内容是学生复习的主要依据, 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将学生所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 对所学知识的整合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知识整合就是要求我们打破教科书中框、课、单元的条块分割, 实现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合, 努力构建起以主干知识为中心, 辐射四周, 联系实际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知识整合的方法很多, 对一个主干知识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 并联系时政热点、社会现实, 达到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四个高考文综考试中所要求的主要目标, 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例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考点可以作如下整合。

(1) 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基本标志,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 为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因) 。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多层次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决定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我国经济体制,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 (3) 在任何社会中, 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各种有限的资源, 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配置, 辅以一定的宏观调控, 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 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 (5)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 怎么办 (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遵循价值规律, 按价值规律办事。明确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实现的, 懂得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了解市场调节的优点与弊端、市场规则等。 (2) 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明确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主要手段和主要内容。现阶段我国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当然, 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3)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现表述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主要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扩大内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四、归纳解题方法, 力求答案系统化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答题的正确率, 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 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积累。

分析说明题常见的设问类型及答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什么”型。

这种题型以“揭示了……信息”“反映了……现象”“说明了……问题”“蕴涵了……道理”为设问要求, 要求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去分析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所以, 要求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材料呈现给我们的信息。其次, 要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知识点, 并能随时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第三, 要坚持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方法, 将现象与本质、材料与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全面的分析。另外, 当教材的表述与当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表述不一致时, 应以当前的表述为准。

例【2010年·浙江文综参考卷第41 (2) 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浙江省纺织行业出口曾严重受阻, 经营困境日益凸显。面对严峻考验, 该行业众多中小企业积极应对, 逆势而上, A企业就是其中的一家。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略)

材料二:A企业2008、2009年第四季度生产经营状况比较

分析材料二, 指出A企业的变化所蕴涵的《经济生活》的道理。

解答上述问题时, 首先, 要坚持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方法, 分析比较A企业2008、2009年第四季度生产经营状况的每一项数据的变化及其影响。其次, 要调动和运用《经济生活》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这一知识点, 将材料中数据的变化与上述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得出相应的结论。

【参考答案】 (1) 面对出口受阻, A企业适时作出相应调整并取得明显成效, 说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2) A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变贴牌生产为主为自主品牌生产为主, 使利润显著提高, 说明企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3) A企业增加产品种类, 开拓国外新市场, 提高内销比重, 使企业产值不减反增, 说明调整产品结构,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商机。

2.“为什么”型。

这种题型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理由”“……必要性”“……依据”“……原因”等为设问要求。在解答时, 首先, 要看清楚答题的角度, 找准主体。《经济生活》的主体主要有:企业 (公司) 、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国家 (政府) 、国际组织、地区等。《政治生活》的主体主要有:公民 (人民) 、我国政府、人大、政党、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文化生活》的主体主要有:社会、人、中国、世界等。《生活与哲学》主要可以从原理的内容和方法论的角度去考虑。《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主体主要有:国家 (应主要掌握中国、英国、法国、美国等) 、国际组织 (应主要掌握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 。第二, 甄选出与上述主体相关的知识点。第三, 将有用的知识点与材料、当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 组织并运用到解答问题中去。

例【2009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41 (1) 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 就业压力大, 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订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 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 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 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 待得住, 干得好, 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 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 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 小杨打破传统观念, 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 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 她走访农户, 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 传授农业科技知识, 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 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 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 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 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 “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一、二,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

解答上述问题时, 首先, 要看清楚答题的角度, 一是《政治生活》模块, 二是找准党和政府两个主体, 并写出“与党和政府有关的”知识点。第二, 分析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村官”工作的原因, 如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 解决“三农”、就业等问题等, 这样就比较完整了。

【参考答案】 (1)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2) 面对我国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和人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执政党和人民政府有义务和责任, 践行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行动计划。 (3) 这一行动计划既可以为农村输送更多的人才,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又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成长, 也为农村干部的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3.“怎么办”型。

这种题型一般以“如何 (怎样) 体现……道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发) ”“提出……对策 (办法、措施) ”等字眼来设问, 所以解答此类题目时, 首先, 要归纳出材料给出的几层意思, 有时也可以看一下标点符号。第二, 根据材料各层次的中心, 找出相关的道 (哲) 理。第三, 调用所学知识, 结合时政, 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办法, 但必须言之有理, 理在教材或当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

例【2009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41 (3) 题】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 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解答上述问题时, 首先, 要归纳出材料给出的三层意思, 乡村的变化, 小杨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关系, 小杨自身的努力。其次, 将上述三层意思与教材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答好该题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答案】 (1) 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 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自己也得到了好评, 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 (2) 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 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 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3) 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 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4.“评论 (辨析) ”型。

这种题型以我们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做法、措施等为背景, 要求考生如何认识、如何看待之为设问要求, 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和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 以及解读信息、运用知识、探究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掌握。答题时要坚持以辩证的观点 (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为指导, 遵循“现象→本质或问题→对策”的原则。答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 判断、描述事物, 若把握不大, 先不要下结论;第二步, 阐述事物, 通过思维过程去把握事物的本质, 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以小见大;第三步, 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得出相关的结论。

例【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第37 (1) 题】今年 (2009年) 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 (2) 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 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 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 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 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 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 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 并跟帖展开讨论。

有同学跟帖认为, “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这是一道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辨析题, 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结合实际对之进行评价。答题时只要我们运用辩证的观点对之作一全面的分析, 得出结论应该是不难的。

【参考答案】 (1)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 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 (2) 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 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 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3)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5.“答案开放”型。

2010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参考试卷中首次出现了“答案开放”型试题, 这是一个题型改革的信号, 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备考复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熟悉各种题型。

“答案开放”型的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所给问题或观点提出相应的方法、对策、措施等, 既要有理论依据, 又要有现实的可能性, 将理论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2010年·浙江文综参考卷第41 (3) 题】鉴于A企业成功摆脱困境的事实, 有人说“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在于自身的良好经营”。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指出这一观点的偏颇所在, 并举两例加以说明。

解答此题时, 首先, 要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在于自身的良好经营”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这一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看到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其他因素, 如国家。其次, 是在此基础上调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国家的宏观调控, 进行具体的举例说明。例子必须是有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且符合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求的, 当然不能出现具体的人和企业等。

政治课复习方法 篇9

一、以纲为纲, 胸有成竹, 把握正确复习方向

《考试说明》是考试的法律性文件, 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用好《考试说明》可以避免出现方向性错误。要特别重视《考试说明》所提出的“能力要求”和“考查的知识范围”, 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要将《考试说明》的知识条目与往年的加以比较, 发现它的变化, 明白哪些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哪些是非重点考查的内容, 哪些是已经不需要复习的内容;要关注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 通过示例掌握高考试题是怎样考查能力的。

为使2013年高考政治学科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我认真研读考纲, 把握命题特点和规律, 提高复习实效性;明确把握2013年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等, 特别认真研读考点范围, 尽可能做到考点研究具体化, 真正明确每一个考点所包含的内容和要素, 既剔除考查范围以外的内容, 减少无效的复习, 又使《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考查知识点得到符合高考要求和特点的落实。下面以《生活与哲学》为例, 2013年考纲与2012年相比, 有几个地方的知识范围发生了变化, 删除两个知识点:一是哲学与时代精神, 二是规律的概念;新增加两个知识点, 即“创新意识”和“认识和利用规律”。修改 (1) “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合并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2)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改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等12个知识点。对于删除的知识点尽管有时会在练习卷中出现, 但我们都给予了大胆的舍弃;对于新增加和修改的知识点给予了足够重视, 不仅研究了一级层面, 还对二级层面“为什么”知识做了深入的解读, 避免学生忽视与遗忘。

从2013年考纲的样卷来看, 《生活与哲学》题型、分值相对稳定;漫画题成为常规题型, 但漫画又变回原来的四幅图, 这是一个很大的信息;组合式选择题都是四选二, 难度比四选三的大了;非选择题设问采用“大热点小切口”指向明确, 仍然没有出现以整个模块的知识作为答题的范围的设问, 但是设问方式有所变化, 2011和2012样卷都是“如何体现类”, 2013样卷是“分析原因类”。教师透彻了解《考试说明》, 足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把握上游刃有余, 大胆有选择地做各地的交流试卷, 排除偏、难、怪的试题, 避免做无用功。

二、以本为本, 查漏补缺,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以能力立意, 考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能力和觉悟的基础, 能力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没有基础, 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 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 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主观题, 稍加分析, 其答案就在教材中, 就在大家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中。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读通读透教材, 狠抓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落实, 做到融会贯通, 准确理解每一个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规定性, 做到烂熟于心, 犹如电脑一般, 鼠标一点, “记”上心来。平时学生丢分, 尤其是选择题失分, 往往是因为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比如针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因此, 有些联系是主观的”这一句话, 很多学生都搞不清楚是对还是错。其实, 由教材知识可以分析得出, 事物状态的变化是新的联系出现和联系的具体形式变化的结果, 不是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发生的变化, 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不是随心所欲的, 而是尊重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并非改变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因此, “有些联系是主观的”说法是错误的。

又比如, 对于以下三道题目学生的认识总是模棱两可。

1.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 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其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是 ()

(1)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 树立全局观念,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4) 改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A. (1) (2) B. (3) (4) C. (1) (3) D. (2) (4)

2.2013年1月1日, 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执行。驾驶新规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加大了惩处力度, 多种行为将一次记满12分, 并修改了多项申领驾驶证的考试科目内容, 小型车驾驶证考试项目将突出实用性。这次驾驶新规修订反映的哲理是 ()

A.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B.政治制度决定制定法规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这反映了 ()

(1) 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3) 社会意识能正确反映社会存在

(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以上三道题目的知识点都是围绕教材P89“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个知识点而展开的。对于“上层建筑”这个概念, 很多学生不理解, 通过阅读教材明确了上层建筑就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而不包括经济制度。总之, 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一定要把注意的重点转移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

为了达到高效复习的目标, 我在基础知识复习课上, 还要求学生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深刻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将复习内容编成网络式知识系统图表。试图加强学生知识整合与建构能力的培养, 建立起知识网络, 培养灵活准确调用知识的能力。要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 做到“宏观在胸、中观在线、微观在握”, 点、线、面有机结合, 细读不是一遍遍简单重复教材, 而是在读字读词读句子、读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知识的构建, 多层面地整理教材的知识脉络, 使主干知识从多个角度实现条理化、板块化、网络化。引导学生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挖掘, 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特别要弄清主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盘活教材知识。只有这样, 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才能从不同角度加以灵活调动与应用, 保证赢得的分数不失分。

三、科学训练, 关注技巧, 不断强化学科能力

近年来, 新课程《生活与哲学》模块高考坚持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 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特别是强调考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上述哲学高考所要求的能力不是考生一朝一夕便能形成的, 而且不是教师能“教”出来的, 而是考生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悟”出来的。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通过培养思维能力、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实现培养能力这一目标。

要重视进入高三以来的每一次考试, 特别是各地的模拟试题, 凡是做过的都要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做错的题目。错题所涉及的考点暴露了学生复习的盲区, 抓住这些错题复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要收集错误、积累错误、整理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 确保不再重犯错误。

复习中学生要把好训练关, 切实抓好“精讲、精练、精考、精评”四个环节。切记搞题海战术, 要积极关注高考试卷, 增强试题的敏感性, 提高训练质量。科学的训练建立在对高考命题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反对机械重复式训练。平时练习要遵循三多原则: (1) 多练习贴近现实生活的题; (2) 多练习联系热点的题目; (3) 多练习常规的题目。比如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新课程高考政治试题的取材内容。哲学漫画题是近几年浙江高考中的稳定题型, 我们可以通过答题技巧的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漫画题一般采用的答题模式一是读懂漫画信息, 二是分析题肢确定原本就是错误的答案, 三是联系题干的要求。对于哲学综合题的解题要求是:首先, 审设问, 弄清命题的限定性如知识范围的限定 (是单元题、课题、框体还是知识点) 、方向设定 (是什么还是为什么还是怎么样) 、材料设定 (是否要结合材料、结合哪些材料) 、主体设定 (要求对什么进行分析) 。其次, 要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与该题相关的知识点, 越全面越好。最后, 整理答题思路时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分值确定详写还是略写, 猜测答案的要点有几个, 一般来说, 分值越大要点越多, 12分的分数基本有4点或者3点, 一般的答案点数不会超过5点;在书写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序号化和段落化, 不要出现首尾相接;避免出现思路不清, 观点游离散乱, 知识、材料与落脚点之间不能形成有机联系, 理论与材料“两张皮”, 有观点没有材料分析或者纯材料没有理论的答案的现象。

上述复习过程中的三条途径是一个系统工程, 唯有抓好这三点, 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方法略谈 篇10

关键词:政治;复习课;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复习课内容多、知识点多,这一学科的理论性较强、灵活性较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就要选择效率较高的复习方法。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了“面、线、点”的复习法,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下面和大家一起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全面复习高中政治基础知识,坚持系统性

“面”是最终的复习目的,面是以综合分析为基础的,我们要对政治教材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梳理,以便使政治知识清晰再现,使每个知识点与每条知识链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完成点、线、面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联系。

因为高中政治课内容较多,各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要想做全面、系统的掌握不是很容易。所以,我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进行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让学生在整体上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并对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做成知识网络图,然后根据要点进行巩固训练。为抓牢基础,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结合政治教学大纲,由学生自己复习教材,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了全面而又的具体认识

如:教材讲了哪几章?每章有几节?每节有几框?每框中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以及基本事实?各章节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重难点问题有哪些,哪些问题难以区分?等等。这些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区分,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教师引领学生通读教材,并在些基础上依次列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图,进行全面的复习

这样,整理零碎的知识便形成了知识网络,学科知识更加系统化、序列化。在这一环节师生要共同进行,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

3.结合内容进行训练,并进行巩固和运用

政治的题型训练通常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进行训练的题型要广,题量要大;第二阶段注重了重难点的分析以及能力的培养。对训练的内容要进行精心设计与筛选,要考虑内容的层次性与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课本内容在结构上遵循着“形散神聚”的原则,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政治的课本内容《生活与哲学》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为例,这一课共有2课时,即两个部分,主要讲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问题。许多老师在讲这一课时,差不多是对每个内容进行了仔细的讲解,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学习,没有把这些知识做成一个知识体系,也就是在进行复习时,没有对单个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体。由于老师在复习时没有及时归纳,在学生头脑里形成的知识也就是零散的,没有联系的,这样是不起作用的。如果老师在讲课时,对知识点做系统化的整理,在学生头脑中的零碎点也会变成一个完整体。

二、对高中政治知识进行归类,坚持综合训练

“线”是环节,可以不按教材编写顺序,以一定的线索关系独立划分知识的连接,这样可以形成独有的知识链条,学生在复习时从链条的核心向外拓展,全部链条上的重难点就不难解决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通过给学生讲复习时按链条进行的方式,以后遇到的一些知识点,学生会自己进行总结,并串成知识链条。所以说,教师没必要全部作总结,教给了学生这种思路,就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教师给予适当点评,有助于学生搞好复习。

1.具体的做法

(1)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相关“原由”“现象”“意义”“作用”“不同”“实质”“联系”等有代表性的问题做好归类与整理,串成知识链。然后以归类整理的知识链做好相关题型的设计,再做综合练习,可通过基本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的题型进行训练。

(2)分类综合训练将所学的知识以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做综合性的练习。以填空、选择、简答、说明、辨析题等题型进行训练。训练内容不仅是基础知识,还有重难点知识。

2.对高考题型进行归类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题型的解答思路、做题方法及技巧,以减少失误。

例如:有些学生对于阅读理解题、辨析说明题、理解分析题审题很难明确答案,做题无把握。平时要对学生进行开拓思路的训练,列举和本题目有关的内容,再进行适当地选择,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

(2)教师要和学生分析题型变化特点,使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宽,开阔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近几年,政治考试不仅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加大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一学科是灵活多变的。主要表现为“一题多型”,也就是一个问题可变化为多种形式的考题。比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可以用于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判断说明题、阅读理解等多种题型进行考查:“一题多型”,就是将多个问题结合起来看作一个综合应用题。比如:“有人认为虽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就不能讲公有制的主导地位”。这个问题涵盖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为何坚持公有制这一主体地位,并且不动摇?第二,非公有制经济有怎样的积极作用?第三,如何恰当解决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三、对高中政治重难点进行复习,做好训练

“点”是关键,尤其是进行第一轮复习,要根据教材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对各项知识点进行分析、探讨,把基础打牢,做到重难点突出,对于易出错、易弄混的知识点以及陌生点,要在“细”和“全”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养成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要对知识点做到全面理解,深入准确地把握,克服一知半解和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以上是搞好复习的关键所在,要达到以上要求,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重点和难点

教师对每课中的重点难点要做到整体把握,在进行复习时要反复强调与训练,指导学生对重难点要高度重视。如:教材内容所涉及的重难点,引导学生也在整体上把握。

2.对重难点问题要做透彻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杜绝机械记忆

例如:对“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时,我通过比较及列图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讲解,学生很快理解了宪法与普通法的异同,从中推出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一结论。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原理,并且让学生对现代的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要多关心、多了解,尤其是对引导学生对所学观点及原理加以利用,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分析,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高考政治反映了国家的政治方向,同时对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有所反映,使教师在教学时以现实为主,在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政治学科具有实践性,在命题时,注重引导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反映,对社会变化及现象进行观察,对社会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后果做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办法。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面”是进行高考复习的基础,“线”是做好复习的中心环节,“点”是进行有效复习的关键。三者联系密切,缺一不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这三个环节,使复习效果达到最高的程度,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

政治课复习方法 篇11

一忌舍本逐末, 放弃基础

首先, 高中政治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高一经济学常识上、下册, 高二哲学常识上、下册及高三政治学常识全一册, 为了应对高二下学期的政治会考, 也为了尽早投入高三复习, 一般在高二学期结束时教师便已完成了所有的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教学, 这样在高三开始就进入第一轮复习。

其次,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基础, 包括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 最好不要过早把重心放在做题训练上。当然, 适当的做题训练是必要的, 但主要目的应是为夯实基础服务。

另外,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数量大, 而在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中, 由于课时少, 教学内容多, 造成很多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 一知半解, 所以第一轮复习时巩固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定要固好这个“本”, 千万不可舍本逐末, 放弃基础。

二忌分而不联, 缺乏综合

虽然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基础, 但复习毕竟不等于学习新课, 这次复习应该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以便建构知识体系。我们知道, 无论哪一学科,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是很紧密的:经济学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环相扣;哲学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政治学中国家的内政、外交、民族、宗教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知识复习时是该给它们整合了。如果这时的复习仍然是只分不联, 没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 那再讲几遍也是徒劳。比如一个“就业”问题, 增加就业需要多方面措施, 但在课本上却没有一节是专门讲就业问题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第二课的宏观调控、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课的企业, 第四课的劳动者素质等, 都应该充分讲透。

另外, 从高考的角度来看, 现在的高考试题不仅要求专业性, 也要求一定的综合性, 在复习中没有综合, 学生答题的视野和思路就无法拓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复习中的知识点的综合。

三忌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复习中要有综合性, 而层次性和深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材料型的试题, 学生往往答题时不能全面, 有的找不到要点, 有的看不懂材料, 有的找不到答题的方向, 这当然跟我们的复习是有一定关系的。试题所用材料不会是课本上的内容, 甚至可能是从未见过的, 但无论何种材料, 我们都可以去做出正确的概括和分析, 这就要求复习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材料能力, 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 而且还要能够从深度去研究“这是什么”、“它会怎样”、“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例如经济常识考查, 给了我们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正当经济行为的材料,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呢? (1) 这是什么———不正当经济行为或不正当竞争; (2) 为什么——市场调节的缺陷; (3) 会怎样———违背市场交易原则, 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4) 怎么办———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这样, 对教材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就有了一个综合性的把握。

四忌脱离学生, 自娱自乐

曾有一个同事向我诉苦:学生上课挺认真的, 但成绩老是上不去。我就去听了同事的课, 他思维很敏捷, 条理也很清楚, 整堂课都讲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中间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直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未尽。而学生们也全神贯注, 听得津津有味。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对他说:“你的讲解没有问题, 但是学生们整堂课都在看你表演了, 他们连动脑的时间都没有!”

讲课要有一定的演说技巧, 才能调动学生, 吸引学生, 但讲课毕竟不等于演说, 教师还得注意引导启发学生, 增强针对性。我们不妨常常问自己几个问题:学生们的思维在跟着我吗?我讲的内容他们已经懂了吗?他们的疑问已完全消除了吗?他们受到启发, 有所收获了吗?

五忌为考而考, 以考代讲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 每个月都会有测试或考试。一是为了随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了解存在的问题;二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但是, 如果考得过多, 反而会适得其反, 事倍功半, 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好考试的话, 我们除了得到一个成绩之外, 往往收效甚微。所以, 每一次考试, 我们都应该做好所用试卷的选择, 考试时间的安排, 阅卷工作的组织, 以及考后试卷的分析等。

这里重点说说考后试卷分析这一环节。

首先, 客观题易错点的分析。不仅要找到这套试卷中学生易错的那几题, 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在这些题中学生容易误选的那几个选项, 为什么会误选这个选项?它和正确选项的区分在哪?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找出病因, 才能对症下药, 避免重蹈覆辙。

其次, 主观题丢分的原因。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答题的习惯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是设问方向把握不准, 还是材料分析能力差?是结合材料不够, 还是答题格式有误?教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 再有针对性地在试卷讲析中解决好这些问题。

再次, 试卷分析还应注意纵向分析, 既要分析这一次的问题, 还应把几次的问题作一个比较和综合, 几次考试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问题?几次考试下来, 表现比较集中的是哪一类错误或者哪一板块的知识?只有充分汇集、综合把握了这些信息, 在以后的复习中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避免无的放矢。

六忌各自为政, 闭门造车

高考的文科综合考试已经开始很多年了, 考生们也已经适应了这种考试方式, 然而, 由于文综各科老师的知识水平限制和其他客观原因, 所以综合仍然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综合, 在教学中各科任老师也只能是各自为政, 各自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 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交流是高考复习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是同校教师间的交流。既包括同科目任课老师间的交流, 也包括与其他科目任课老师的交流。以政治学科为例, 如果老师缺乏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那又如何讲好“区域经济”、“中部崛起”?又如何让学生理解“国际关系”、“外交政策”?

二是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虽然各地区, 各学校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 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点, 但同样是高中政治教学, 有很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 所以通过校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是完全有可能且完全必要的。

七忌照本宣科, 不闻世事

上一篇:儿童生活教育误区谈下一篇:自动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