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技术

2024-11-30

工作流技术(共12篇)

工作流技术 篇1

1. 应用背景

本文是以中海油研究总院科研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为背景, 集中讨论协同工作流技术在石油企业研究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中海油研究总院承担着本公司国内国际勘探开发研究、工程设计、新能源研发、技术研究等领域的科技研发任务;同时, 也承担着国家863、973, 总公司和有限公司科技攻关等研究课题。在公司业务迅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快捷、高效地为公司的决策者和业务发展提供科研成果和决策依据, 即如何提高科研项目的研发效率, 如何以创新的管理理念、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科学的实施方法、精细的管理环节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产出, 缩短科研周期、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创新研发, 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公司提供科技服务, 成为研究总院科研活动及科技项目管理中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的推动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者实现上述目标, 在进行了广泛调研和可性行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开发了基于SOA的综合协同工作系统, 该系统从研发项目启动、评审、研究设计书编写到成果验收、文件归档、完工通知 (结束) , 完全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高速度的全程管理和协同工作。其中, 协同工作流的应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系统的核心和纽带, 这也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2. 工作流技术简述

工作流 (Workflow) , 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和描述。工作流技术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并得以深入应用的今天, 人们自然会想到用一种自动化的工作模式来代替人工方式, 这就是协同工作流技术。

2.1 工作流实现的体系结构

工作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工作流建模阶段、工作流模型实例化阶段和工作流执行阶段。在工作流建模阶段, 主要通过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业务流程的模型建立, 将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转为计算机可模拟处理的工作流模型;在模型实例化阶段, 主要通过工作流引擎完成具体业务流程的实例化, 为具体业务流程办理流转提供相关数据;在工作流执行阶段, 主要完成业务流程的执行, 重点是完成人机交互和系统内外部应用程序的调用。如图1所示, 建立一个基于web的协同工作流的实际业务管理系统, 需要综合的环境和技术支撑。

2.2 协同工作流的优势与技术特点

协同工作流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优势是十分显著的, 包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改善企业资源整合和利用、提高业务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 推动流程划、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和高速度管理以及量化考核和监控业务处理的过程;在资源利用方面, 它能够通过网络互联集成应用各种系统资源, 减少资源浪费和闲置。工作流的实施将大大缩短业务处理过程, 改善、规范乃至再造河优化各种业务流程,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减少人为错误或者延误, 提高整个业务过程的处理效率, 其技术特点表现在如下方面:

图形化、可视化设计实现

复杂业务流程的处理能力

组织机构定义和权限分配

B/S结构设计, 纯Web应用

快速、准确、安全、可靠的流转机制

表单、模板、组件应用以及应用的可扩展性

业务代办、超时管理、多人会签、异步处理等

处理过程的动态监控

敏捷响应流程变化

处理过程可逆转并完整保存历史痕迹

集成应用、综合处理

3. 协同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实现

上文已经提到, 中海油研究总院是一个综合性的石油科技研究机构, 其研究范围从国内到国外, 研究领域涉及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研发、新能源研究等上、中、下游各业务领域。同时承担着国家和本公司的专题研究与技术攻关。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 研发项目逐年增加, 且大部分研发任务都属于短平快项目, 要求成果急切。而在每一类具体研究项目或研究课题的研发过程中, 都要按照业已确定的科研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完成研发。例如, 在设计文件形成过程中, 需要各专业紧密配合, 资料互提、信息共享和即时沟通, 审核、审批、流转等工序协同完成, 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对于每一类项目或课题而言, 都需要经过科学且严格的过程控制与管理, 以规范其研究过程, 一般都需要经过立项论证、任务评审、任务下达、项目启动、策划、实施、收尾和质量管理、成果归档等一系列管理流程。对于外委课题, 还需要进行外委课题立项审批、招投标管理、评标管理、合同管理、技术委托要求和承包商管理等管理流程。如果这些过程均按照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 首先会使工作效率低下, 管理过程无序;其次就是质量得不到完全保证, 继而会严重影响成果的产出。因此, 我们设计建立的基于工作流组件的信息化协同工作系统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使整个科研过程和管理都能在有序、规范、流畅、高效的环境中协同完成。

3.1 系统实现的目标定位

该系统建设的主要需求来源于本院科研项目研究过程的协同工作和过程化管理, 要求所有科研项目和课题都能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高效率的方式下完成整个研发过程。

建立以协同工作流为核心的合协同工作平台, 其重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企业业务发展、协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性科研生产协同工作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设涵盖科研生产协同工作、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行政管理与资源配置三个体系层面:

(1) 科研生产协同工作体系:建立以科研项目与课题为基础, 以协同工作为核心, 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各专业有效协作、资料互提与信息沟通、质量控制及优质高效的完成科研和设计任务为目的的协同工作环境。

(2) 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项目的宏观控制和过程管理, 在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的指导和约束下进行项目进度、研究设计质量、运行费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加强对科研产品形成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序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 实现对各个关键环节的有效掌控。

(3) 行政管理与资源配置协调体系:围绕科研业务和管理提供各种支持与服务, 建立以支持项目有效运行为核心、以实现行政办公过程的信息快速流转及有效定位、文件签署, 优化各种项目资源配置管理为目的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支持平台。

上述目标内容可归纳为:

实现科研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实现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约束下的过程化管理

实现各类科技研发项目的协同工作

实现项目研发过程的全程跟踪和质量监控

实现科研项目的综合管理和信息共享

3.2 协同工作流建模与实例化

工作流建模主要通过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业务流程的模型建立, 将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转为计算机可模拟处理的工作流模型。

下面以科技管理中的任务评审为例, 讨论项目任务评审流程中, 从流程建模到模型实例化的过程。在任务评审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确定该流程的参与者, 即创建者和各级审核审批人;其次需要分析确定业务节点以及每一个节点所要求的操作;第三, 要分析确定流转过程中的路径判别, 图2定义了计划任务项目评审流程的业务模型, 图3则是在该业务模型基础上建立的计算模型。当模型被实例化 (运行) 之后, 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按照自己的角色和权限实施相应操作 (系统在个人桌面上设置了代办工作项功能, 当流程流转至相应节点时, 代办工作项提醒功能会通知参与者进行操作) 。

计划任务评审流程的代码实现:

3.3 工作流程执行结果

上述流程实例化运行之后, 系统自动记录该审批过程的流程信息、审批信息和业务数据, 并按照要求输出相应表单, 如图4所示。

在流程运行过程中, 可以回退、中止 (或终止) 实例, 也可以改变路径, 实现流程的动态改变, 以适应来自用户的变更因素。流程执行的所有信息和业务数据都将按照事先定义好的类别类型存入数据库中, 以便实现诸如提醒、查询、统计等各种辅助功能之调用。工作流的动态可视化监控功能, 实现了研发项目进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 同时以图形和列表共存的方式监控于每一个流程实例的运行情况, 确保项目的研究进度和质量, 真正实现了以工作流为核心的、动态的、可控的、高效的项目协同工作和过程化管理。

4. 结论

通过上面的实际例证不难发现,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协同工作流技术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在线交流、消息共享、文件快速流转、在线审批签署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过程化管理和协同工作以及信息资源的集成应用;同时, 能够动态跟踪整个工作过程以及对质量的动态监控, 使得整个工作过程都能在可控的状态下进行。实践证明, 它在制度规范、精细处理、高效运行、节约资源、集成应用等方面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

本文所讨论内容和例证, 是在协同工作流中间件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应用开发, 系统通过多年的运行和完善, 已经成为本院科研综合管理中重要的信息化手段, 使得企业的信息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集成和应用, 充分体现了工作流技术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随着工作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例如以业务为核心的敏捷工作流的实现, 势必成为企业业务过程自动化的重要手段, 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彭靖灏、李智桦,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新一代工作流开发实务,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欧阳昱, 工作流与访问控制,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7

[3]阿斯特著、王建民译, 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杨浩雄, 供应链中跨组织工作流管理,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工作流技术 篇2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敢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拥护党的领导,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志,服从领导的分配,责任心较强,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这不仅仅影响想到班级和学校的利益,也是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也必需具备的,因此我在工作中处处起到了为人师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教学工作方面

我非常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每当我站在讲台上,把知识无私的传授给学生我的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因为我所从事的是人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不断在教学方面取得好成绩,我经常阅读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同时也虚心的向老教师和经验丰富的同行们求教,不耻下问。特别是本学期的教材改为实验教材在二年级语文识字不在作为教学重点,这样一来不但要求学生识字量增大而且要求认识的字也比较多大纲要求四百个生字必须会读会写,一百六十一个生字只要求会读就可以,另外二年级教学中还增加了看图说话,这样一来对学生和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都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为了上好一节课,经常把教案拿回家去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研究。对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揣摩模仿,怎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创新思维:怎样将才能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多方面的能力。为了能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中

我和同学们共同探索,发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课例。

三、树立良好的老师形象

在工作中我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刻以一名人民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学生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学生做出表帅。人们常常把老师比喻成妈妈和园丁,这话一点都不假。怎么样去做才会尽善尽美呢我觉得要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要想让一个班级有凝聚力,首先要对自己的学生付出你最大爱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当他们遇到了困难,你就一个像朋友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来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觉得你是爱他们的,这样你的学生才会喜欢你,才能愿意和你交朋友。

(二)要充分的信任学生即使你的学生真的是在骗你,请你也要善意的相信他一次,让他觉得你是充分的相信他,让他自己觉得欺骗了你是不对的,让他自己深感内疚,让他主动的向你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比你逼着他或者打他一顿效果要好的多吗?我觉得孩子有时候说谎也是很正常的,连我们大人还有犯错误的时候,更何况一个孩子了,最主要的是你怎么去面对你的学生所犯的错误,怎样来帮助他解决问题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在犯类似的错误。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

(三)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还告诉我们很多的做人道理,可能由于当时年纪太小有些话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但是老师说的“人字就一撇一捺,写起来非常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很难。”这句话这些年来我一直记忆犹新,我时刻把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时刻告诫自己。今天我面对自己的学生,我同样把当年我的老师讲给我的话讲给我的学生听,只不过在最后我加了一句:这句话是我当年上学时我的老师教导我的。所以我希望我能带给我的学生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我还要在我的言行上来影响我的学生,让他们从小就明白做人的道理。

老师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常人罢了。所以常对我的学生说:“在知识面前,我们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可以共同学习,当老师有错误的时候你们可以毫不留情的给我指出。”老师在读课文时偶尔也有读错的时候,让他们觉得只要认真人人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强者。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让学生真正觉得老师是

和他们是在共同学习。

(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这里所说的“因材施教”同教学上的“因材施教”是两种含义。不同点是,我要真正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性格,了解他的思想等。这样才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工作流技术 篇3

关键词:互联网广告;工作流;管理系统;JSP(Java Server Pages)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1

Ad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Based on Workflow Technology

Liang Dehua

(Jiangxi Tourism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Nanchang3300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clients and advertising company on Internet advertising management needs,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workflow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an Internet ad management system.Web ad management simplified,lower cost,safe and reliable.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key technology,including ad rotation,billing management.

Keywords:Internet advertising;Workflow;Management system;JSP(Java Server Pages)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广告迅猛发展。截止2010年底,我国网站数量166.9万,上网用户4.5亿,网络广告收入达到42亿元。网络广告正在成为商家宣传产品、维护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潜力巨大。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有:横幅式广告,按钮式广告,弹出式广告等。本文就如何开发互联网广告管理系统进行研究,试图找出适合一般网站互联网广告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希望本文所做的探讨以及设计和实现的思路能够对国内互联网广告投放管理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一)需求分析。针对当前网络广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确定网络广告管理系统的目标是:

1.方便广告管理:广告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广告位置和广告条设置都能够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不需要进入数据库操作,保证数据的统一性。

2.实现广告轮播:用户添加了广告后,如果一个广告位有不止一个广告条目,它们将轮流显示。

3.系统应该计费准确,防止作弊。

(二)系统功能设计。网络广告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广告价格的设置:管理员对广告价格的添加、删除和修改。

2.广告位置的设置:管理员对具体广告位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3.广告条的管理:管理员添加、删除和修改广告条信息。以广告添加为例:首先选择广告价格和具体广告位置,然后进入广告添加界面,输入具体广告信息,比如:广告类型,广告的发布人,广告的链接网站,广告图片地址,广告的限制条件,广告播放方式,备注等。

4.广告信息的查询:通过不同的方式查看广告价格、广告位置、广告条信息。例如,根据广告ID或关键词进行搜索。

5.广告轮播功能;通过编写脚本函数,实现网页对添加的广告条的调用。

6.广告显示与点击的计数功能。可以统计广告点击次数,记录相应的IP地址。例如:统计点击率最高、最低的广告,正常广告列表,暂停广告列表,失效广告列表。

(三)系统工作流设计。随着工作流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作流产品需求不断扩大,许多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工作流产品。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支持的分布式、协同工作业务流程的软件系统。广告投放管理系统的流程可以设计成以下几方面:

1.取得竞价资格。首先,广告要与网页内容相关,至于如何分析网页、匹配关键字显然不是本文所能涵盖的,在此暂且跳过;其次,设定的内容出价应高于相应关键字的最低每次点击费用,这里的最低每次点击费用由系统根据关键字及广告的质量得分决定,而质量得分取决于关键字的点击率、关键字和广告文字与相应广告组的相关性、目标网页质量及其他相关因素。

2.竞价与广告排名。所谓的竞价过程,简单地说,便是按一定的算法为有资格竞争同一位置的广告排定顺序。同样地,广告排名(Ad Rank)由广告组的内容出价和质量得分决定。此处的质量得分由广告在相应网站以及类似网站上的既往效果、目标网页的质量及其他相关因素决定。

3.广告商支付的费用。这是系统最有趣的地方,虽然通常我们将其称为竞价广告系统,而事实上,广告商真正支付的费用基本上与其自身设定的内容出价无关——当然,可将其视为最高限价,即以支付费用不高出该价格为基础——而是由排名位列其后的广告商出价所决定。

从广告主进行广告计划开始到广告的制作,再到最后的广告费用结算和广告效果。广告主,广告商,广告制作商根据自己的角色不同,完成整个工作流的过程。

(四)数据库设计。根据数据实体之间联系以及关系规范化理论,本系统使用的主要数据库表包括:管理员表、广告价格表、广告位置表、广告条目表、点击IP记录表等。其中,广告条目表的组成较复杂,主要包含:广告标识、名称、广告投放人信息、广告状态、播放条件、显示类型、广告价格、广告链接地址、广告的有关属性描述、点击计数、广告添加时间、最后显示时间等。

三、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根据各个广告的显示等级,随机选择本次显示的广告;更新数据库中该广告的显示次数;输出标题广告的HTML代码;在数据库历史表中保存显示和点击历史纪录。实现算法如下:

(一)计算播放等级总和。广告选择算法:首先计算出当前所有可用广告的播放等级总和,然后根据这个值生成一个随机数,再根据这个随机数来确定本次显示的广告。

(二)选择可用广告记录。查询并提取所有可用广告记录。在遍历可用广告记录时,记录已读取记录的weight值总和nWeighCount,当nWeightCount大于等于前面生成的随机数nRandomNumber时,则找到本次要显示的广告。这样播放级别高的广告将获得较高的优先播放机会。

(三)更新当前广告的显示次数。在确定本次要显示的广告之后,程序就可以更新该广告记录的show字段。如果新的show值超过了显示次数限制(shows)或者新的click值超过了点击次数限制(clicks),该广告则不可再显示。

(四)生成HTML代码。接下来就可以输出显示广告的HTML代码。所输出的HTML代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重定向页面-->目标URL-->其他参数-->图片标记。这里没有直接链接到广告客户指定的URL,原因是我们希望能够记录广告的点击数量,通过在重定向页面就可以更新该广告的Click字段值。

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前景广阔,开发互联网广告管理系统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下一步的工作是完善本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计费管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健.基于OLAP的互联网广告投放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5

基于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研究 篇4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分布性、异构性和自治性特征越来越显著,这种特性对企业组织结构及组织中的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个企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强决策能力,必须要优化办公流程,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电子办公系统。工作流管理技术作为一种过程管理的核心技术,不仅强调某个环节的完成情况,而且还要求从整个流程的角度来看待该环节的义务管理过程,把完成最终的服务管理目标作为流程管理的目标。

1. 工作流与工作流管理系统

1.1 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是针对企业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的程序活动而提出。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其进行监控,达到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工作流是业务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将文档、信息在过程参与者中传递,最终完成业务的处理。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

1.2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支持企业业务过程高效执行并监控其执行过程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通常,工作流管理系统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被称为工作流机的软件上的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和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工作流管理系统为企业的业务系统运行提供一个软件支撑环境,非常类似于在单个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支撑下,通过集成具体的业务应用软件和操作人员的界面操作,才能够良好地完成对企业经营过程运行的支持。所以,工作流管理系统在一个企业或部门的经营过程中的应用过程是一个业务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与实施过程。

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功能,如图1所示。

(1)工作流定义:对业务处理过程的计算机定义,提供一种或多种分析、系统定义和建模技术。

(2)运行控制: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工作流管理控制软件,即工作流引擎。

(3)运行交互接口:提供与人员或IT应用程序工具进行交互接口来处理各种活动步骤。

2.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

工作流管理联盟推荐的工作流参考模型,描述了各个模块之间的相关接口,见图2所示。

工作流参考模型中涉及到几种数据。

(1)工作流控制数据: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引擎通过内部的工作流控制数据来辨别每个过程或活动实例的状态。

(2)工作流相关数据: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工作流相关数据确定过程实例状态转换的条件并选择下一个执行的活动。

(3)工作流应用数据:这种数据是指那些由应用程序操作的数据。它们是针对应用程序的,是企业完成具体的业务功能所需要的数据。

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施

工作流管理系统与ERP和普通的管理系统不同,ERP与普通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企业业务操作功能,提高事务处理的效率和水平。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是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其目标是在整个企业的业务层提高企业的业务处理水平、强化企业的市场意识以及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由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与普通事务处理系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别,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施方法上也与普通的事务处理系统不同。要实施工作流管理系统首先要在战略层次上对经营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战略目标和组织要求。

在完成了战略目标分析和工作流实施后,工作流管理系统才能够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一般分为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和模型行阶段。模型建立阶段通过利用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经营过程模型的建立,将实际经营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模型的实例化阶段完成为每个过程设定运行所需的参数,并分配每个活动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源、人员、应用)。模型执行阶段完成经营过程的执行,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是完成人机交互和应用的执行,并对过程与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跟踪。

4. 结束语

本文对工作流管理这个研究领域建立了一个全局的概述,对工作流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具体介绍了企业中工作流管理系统实施。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最佳的执行模式,利用不同的服务组件来构建一个异步分布、再生性强的系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摘要:本文针对工作流技术的起源,对工作流的概念、研究的技术内容及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了深入的介绍,对工作流管理这个研究领域建立了一个全局的概述,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并具体介绍了企业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工作流,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参考模型

参考文献

[1]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8-27.

[2]张琪.工作流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10.

工作流技术 篇5

财政决算编审工作是财政部门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核算内容的不同,财政决算编审分为财政总财政决算编审和部门财政决算编审两部分。财政总决算反映的是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状况;部门决算反映的是各部门收支状况。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既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反映,又是编制下预算的信息基础,也是研究调整有关政策和搞好财政管理的重要依据。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情况。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都非常重视财政决算编审工作,并不断在工

作中总结经验,寻求改进。自2014年以后,通州区财政决算编审工作,在市财政局的领导下,按照“全面、真实、准确、及时”的总要求,经过我局的积极组织,严格部署以及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各乡镇财政所财会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区财政决算编审工作完成情况较好。

一、领导重视是作好我区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的关键。

财政决算是我区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总结,也是我区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领导认真重视。我区历年来都把财政决算编审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市决算工作会后,局领导对财政决算编审工作格外重视,明确指示: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做好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的重要性,克服各种困难,按市财政局“五统一”的要求,完成财政决算编审工作;另一方面,局各有关科室要积极配合做好财政决算编审工作。

根据市财政局与我局领导的要求,做到认真布置,加强培训,在全区范围内召开决算动员及培训大会,对决算所增加的内容进行了重点学习,对如何编制好决算、提高决算编制质量及决算中的时间安排等具体事宜作了相应的安排。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任务,为财政决算编审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扎实地做好财政决算编审基础工作,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贯穿决算工作始末。

1、做好决算前的收支对账工作。首先,与各行政事业单位核对财政拨款数,确保总会计账、证、表之间核对衔接一致,以保证决算基础数字真实、准确,这是编制高质量决算的坚实基础;其次,财政与银行、税务部门核对收入,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确保财政报表、税务报表及国库报表的一致性。最后,与预算科核对预算指标,还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计算我区各项上解、返还及转移支付额。并在结算之前

与市财政局国库处、预算处核对有关数据,确保体制数字的真实、准确,避免遗漏和错误。

2、逐步完善财政决算编审系统,有利于财政决算编审质量的提高。财政决算编审工作不仅量大、琐碎、复杂,而且涉及范围广。决算报表系统的逐步完善对编审工作高效优质的完成十分有效。例如,2014年财政总决算报表系统将反映财政专户预算外收支数的报表并入财政总决算,使财政总决算成为包含预算内、外财政收支和基金预算收支的真正意义上的“总”决算,将大口径的预算外收支决算并入部门决算,使部门决算真正能真实、准确反映部门预算收支活动的全貌。同时,按照部门决算改进的四项基本原则:一是逐步满足向人大报送部门决算的要求;二是与部门预算相衔接并协调一致;三是与财政总决算既合理分工又互相衔接;四是重在实用,满足管理需要。2014年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将基建决算并入部门决算,基建拨款

与支出通过基建类报表反映,进一步充实了部门决算报表体系,使部门决算更加完善。

3、做好决算的技术准备工作,及时对有关业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其掌握编审软件的使用方法,保证软件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正确提取,提高工作效率,为下一步数据汇总减少差错率打下良好基础。

4、严把审核环节,提高基层单位的决算编制质量。认真审查基层报表,严把质量关,与总会计的拨款数、上决算结余数进行核对,保证数字间逻辑关系的正确性。对各项数据反复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数字的真实准确。业务熟练、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保证了我区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的圆满完成

财政决算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每一个财政决算编审人员都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较强业务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否则就不可能编制

出高质量的决算。财政决算编审人员根据报表内容进行了分工,分别填制收支各种表格、预算调整表及乡镇财政的有关报表。最后审核所有表格的各项数字、表间逻辑关系及填报口径等事宜。各种表格填完后,再输入计算机进行重新审核,确保财政决算编审工作质量。

三、建议:

一是财政决算编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决算数据的

质量,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决算分析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充分利用决算数据这一宝贵资源,对政府财政经济活动、国家财政经济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是当前工作中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是制约决算分析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难点所在。决算分析不能单纯局限于数字的统计和汇总,还要将其与相关政策、经济形势相结合,深入分析财政经济活动的各种行为。三是结合2014年决算工作,有些具体工作内容

需要改进。

1、将基建决算并入部门决算,基建拨款与支出通过基建类报表反映是一个进步。但填报口径需要进一步的规范统一,不应该把部分资金剔除,如有偿基建资金等。另外,明细项目应当确定,不能摸棱两可,如基本建设收入支出总表中“其他资金”包括国债资金和其他资金,可以将“国债资金”单独列示,“其他资金”科目只反映其他资金,这样会有利于大家理解基建表中各个明细科目所包括的内容。还有决算软件中“到位资金”的概念和国库财政拨款中的概念不相符,口径不一样,使得在核对相关数字时有困难,二者很难一致。

2、部门决算报表中有些数字在表间填报重复。能否调整决算软件,使得一个数字在一个报表中填列后,其他各报表在涉及这个数据时就可以直接自动生成。如“基本数字表”中的人员学生数等。

3、预算外报表只填当年财政资金

专户收支,而部门决算报表中单位预算外收支数据不仅是当年数据还包括上年结余数,这样就会造成财政专户数据与单位预算外收支数据不一致。可否改变一下表间关系,单位填列专户拨付的核拨数和支出,但这些数据和预算外专户收支表没有勾稽关系。

4、决算编审工作中还存在些合理性错误,如“城市维护费”,每年都要求“城市维护费”必须填列在项目支出中,但实际中的确存在“城市维护费”属于基本支出的情况,因此,建议放开对“城市维护费”的检查核实,不要把“城市维护费”仅限制在项目支出中。

5、部门决算软件每年都有一个单独版本,相互孤立,不利于年间财政决算数据的核对与提取,进而影响财政决算的分析。建议决算软件形成一个整体体系,每年的决算工作都在该体系中进行,保持年间财政决算工作的衔接。

6、决算软件中的收费项目设置不全。如在“纳入预算外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收支分项明细表”中应填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土地出让金没有填列位置。

**市2014年财政总决算编审工作总结2014年我市按照省厅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总结以往决算编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筹划,精心安排,规范程序,狠抓落实,经过各级区县财政部门广大同志的共同努力,已圆满地完成了编制任务。现将工作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做好集中支付改革工作,为搞好决算奠定坚实基础2014年我们在认真学习、准备的基础上,结合我市预算执行工作的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认真做好会计记账工作,做好总会计科目衔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相关帐务的数据核对、新旧科目的衔接对比等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财政、税务和人民银行之间以及局内各业务处之间财政收支数据的核对,局内业务科与预算单位之间的数据核对等基础工作。二是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财政总会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和行政事

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调整变化情况以及会计科目使用、会计帐套设置和会计核算方式等情况进行了学习、...财政总决算作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对编审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实施和深化,以及财政总决算编审范围从11个市区扩大到所有的县区,决算编制的精细化科学化要求越来越高,决算编审工作涉及的财政业务更加繁杂,编审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积极探索,扎实工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确保决算工作的顺利完成。一是加强领导,为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为保证决算工作的顺利完成,我厅成立了由王范儒副厅长担任组长,国库处、预算处等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决算协调工作小组,明确国库处牵头、其他相关处室紧密配合的决算工作机制,确保了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周密布置,确

保决算工作协调有序进行。在与各相关业务处室充分协调沟通的基础上,国库处制定了决算编审工作流程,明确各处室、各单位在决算编审中的职责和任务,提出决算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时间规定。同时,多次召开处室和部门的专题会议,从对账到送审,到汇总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布置,确保了财政决算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三是创新方式,提高决算的利用率。根据我省实际,每年我们都在决算中增加相关资料表,将一些有利于决策分析和预算编制的数据纳入省补资料予以反映。同时,在决算编审中采用《决算表编审记录单》的方式,对决算编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记录,使决算编审工作有审核、有记录,出现的问题有说明,有解释,确保了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增强了决算资料的利用率。四是加强培训,提高决算编制水平。针对近年来财政决算变化的相关情况,每年举办多次业务和软件系统培训班,对决算

工作涉及的所有省级预算单位以及11个市区107个县区财政国库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采用现场模拟决算审核流程的方法,使每一名参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决算中不同数字的编列口径,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实际应用等,促进了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决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2014年在省、***市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决算编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八字方针,通过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广大财政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决算的编审任务,现将财政决算编审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财政决算的基础工作财政决算工作综合性强、政策性强、专业性强,而且涉及面广。财政决算是财政日常工作的总结和反映,它渗透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为财政决算的编审做准备,因此,只有

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日常的基础工作,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保证财政决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全面和及时。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我县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篇6

1 农机技术培训推动农村科技进步

作为生产力范畴的农机技术,其应用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是面向广大农村,面大、量广,是普及科学和知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通过富源县农机化技术学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农村,他们已成了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成为技能型农民的典型,已经成为一支庞大的农民科技骨干队伍,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认识和积极选择应用农机化新技术,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活跃了农村科技,在祖祖辈辈传统耕作的土地上点燃了科技之光。同时,在人们的心中积聚了实现向现代化农业跨越的希望,也就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热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他们手中得到了现实体现,树立了科技意识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理念。农机技术已经与农业、农村、农民紧密相连,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象征,并成为农村发展的推动力量,日益显现出其巨大的科技威力。

2 农机技术培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在农村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还体现在直接和间接、近期和长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农机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改善了劳动条件,为增加农民收入、抗御自然灾害、节约化肥良种、提高作业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人民人命及财产安全等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安全的保障手段。同时,通过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使农机替代出大批劳力,转移到其他产业,甚至有的农民通过运输机械的驾驶操作培训,彻底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从事道路运输行业,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和新亮点。农民掌握农机技术,伴随着先进工具的使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消耗,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

3 我县农机技术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负责全县农机技术培训的机构是富源县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农机化技术学校,编制6人,现有教职工6人,其中专技人员4人,工勤人员2人,是开展全县农机技术培训的主力军,从事我县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绿证”培训、农机操作手培训、农机修理工培训、农机管理干部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自学习成立以来,共培训农机教学人员220人次,拖拉机驾驶员5146名,农机操作人员8560名,农机维修人员477名。劳动力转移培训51034人。

经过深入的调查,总结了我县农机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参加农机技术培训的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得不到在我县农村全面推广,大多数农民不懂技术就操作农业机械,时常会发生不安全事故,造成农村经济损失。

(2)从事农机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太少,结构比例不合理,培训工作难于开展。我县是拥有7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几乎每家农户都拥有农机具,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3)各级政府对农机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机技术培训部门培训项目单一,如农机修理、农机实用技术、农机管理干部等多项培训项目无法得到开展。

(4)教学用具破旧、缺泛,教学设施设备得不到更新,嚴重影响教学质量。

(5)从事农机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到来,国内各种新机具、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产生,农业产业化调整,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等等的技术要求。如果我们从事农机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得不到新的技术知识,很难适应当前农村对农机技术的需要。

4 对我县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化意识,农业要现代化必需实现农业机械化,只有掌握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地操作农机具,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替代传统的耕作方式,才是农民增产、增收、增效的根本出路。

(2)壮大农机技术培训教师队伍。使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不仅能向农民传授农机操作技术,农机修理维护技术等,而且还能使农民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商品理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劳动者智力,为我具培养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素质优良、讲职业道德的劳动大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应用Agent技术的工作流研究 篇7

关键词:Agent,工作流管理系统

1 Agent技术应用到工作流管理的优点

Agent技术[1]为工作流过程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扩展和新的选择。Agent的自治性, 协作处理能力和智能属性是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最需要的属性[2,3]。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结合Agent技术以便能够使新的系统充分利用Agent技术的优点来解决传统工作流系统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应用agent到业务过程的优点包括:

·提供分布式系统架构:agent技术提供了分布式, 松耦合的的系统架构可以集成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

·自动化支持:agent本身的自治特性使它能完成人类用户完成的活动。另外, agent能够基于消息启动一个工作流实例或对环境变化采取复杂的反应。

·交互支持:软件agent使组织间能通过语义消息交换进行基于知识的交互, 而不是简单的方法/过程调用。

·资源管理:agent能够代理/表示组织资源。通过agent的协商能够完成优化的资源分配和任务安排。

·反应能力:agent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并能够生成其他可选的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一般需要用到agent的学习能力等智力特征。

·支持异构系统间的互操作:agent间通过语义消息交互来实现各自的目标规划和服务定义的交换。这种交互比通过API调用实现的互操作更具有优越性, 并且更容易实现。

·提供智能决策支持:agent的一些高级特性如学习, 对工作流系统也很有用。即使目前他们还不是很成熟的技术。

然而, 仅仅使用agent技术实现工作流管理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4]:

·缺少一种协调机制, 这将使系统不稳定和不可靠

·由于缺少对业务过程的明确定义和表示, 业务过程的优化比较困难。

·不太容易实现对操作进行跟踪, 而这在工作流系统中很容易实现。

2 集成agent和工作流技术的方案

一些商业工作流管理系统供应商声称在他们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中采用了agent技术, 但这些agent一般是最基本的, 用来实现自治活动。更多的研究者相信agent技术能通过提供系统架构来集成多个工作流系统。从系统的角度看, 大多数采用了agent技术实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多agent系统, 应用agent技术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一般可分为两类:agent增强的工作流系统和基于agent的工作流系统。agent增强的工作流系统是对Agent技术的初步运用, 基于agent的工作流系统是Agent在工作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应用, 是集成Agent到工作流系统的最终目标。这两种系统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清楚的, 因为很多使用了Agent技术的工作流系统都称自己是基于Agent的, 一些研究人员也笼统的把这两种都称为基于Agent的工作流。

2.1 Agent增强的工作流

Agent增强的工作流系统是应用agent技术到工作流系统中的一种基本形式。这种系统中存一个中心工作流引擎负责控制所有的活动的运行和调度。只是在执行一个工作项以完成确定的任务时, 系统调用相应的agent来执行这个工作项。工作流系统控制任务执行agent的生成和删除。这是当前商业工作流管理系统利用agent技术的主要形式。在这种系统中, agent能作为:

·人机接口:作为工作流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工作环境空间的一部分, Agent作为人类用户的助手。一些典型的应用模式包括, 邮件分类, 自动回复邮件, 获取工作项, 自动安排工作计划等。

·自治活动执行者:利用Agent自治特性来自动完成给定的任务而不需要用户干预。

·作为提供给其他应用的接口:对其他应用提供Agent作为接口而不用定义传统互操作所需要的API。因为agent能够提供更高层的语义消息交互, 所以作为应用接口的Agent能实现API不能实现的很多功能。这是设计接口给其他应用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工作流系统的建模过程和工作流引擎的功能并没有改变, 只是将Agent作为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的一种服务, 使用agent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流系统的自动化, 因为通过使用Agent能够完成许多不用用户干预的工作。

这种使用方式, 主要用到了Agent的自治性, 通讯能力和反应性。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观点来看, 这里的使用的Agent甚至没有使用到交互性和智能性这样的基本属性, 比如:

首先, agent间没有必要相互交互。因为工作流引擎负责在需要的时候生产它们, 在它完成任务后销毁它们, 并控制它们的动作, Agent间即使需要交换信息, 也是通过工作流引擎实现的。

其次, agent没必要是具有智能这样的agent最有力的特性。在大多数这种类型的WFMS产品中, agent更象一个一般的软件运用, 只是使用了Agent的名字而已, 比如IBM MQSeries Workflow和In Concert。

为了更好的利用Agent, 让它发挥作为Agent应当起的作用, 许多研究项目正研究怎样更充分的利用Agent的特性, 以让Agent发挥更强大的威力。也提出了一些发挥Agent作用的场合, 比如可以使用Agent的协商能力使工作流能够更好的进行Agent间工作项的分配问题, 在几个能完成相同功能的工作项中任选一个执行的时候, 执行这些工作项的Agent可以通过协商找到只需最少时间或者最少执行费用的Agent来完成这个工作项。对Agent来说, 使用合同网协议进行协商是Agent间进行工作项分派的常用方法。

其他包括可以使用Agent进行互操作, 让Agent进行任务执行前的需求准备, 提供执行结果的可视化显示以及结果验证, 以及利用Agent间的协同来进行实时例外处理等。

这些研究正使Agent在工作流中的应用从简单到复杂, 逐步朝着基于Agent的工作流的目标靠近。

Agent增长的工作流系统的一个典型例子是Andersen Consulting的Chang和Scott开发的TRP支持环境 (TSE) [8], 该系统包括一个作为工作引擎gent和一组作为个人助手的agent集合及通讯设施, 数据库连接管理器等。TSE不同于那些简单使用Agent作为任务执行者的Agent增强工作流系统, 它进一步利用Agent的更多特性。

2.2 基于agent的工作流

基于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由多个agent组成的分布式系统。这些agent相互独立, 负责系统中每一个过程的执行。在这种方式下, 所以的业务过程都可由这些agent通过协调, 协商来完成。而且没有显示的业务过程表示, 业务过程逻辑都已经嵌入到agent中。

在现实中, 这种模式非常有价值。在业务过程跨越一个公司的多个部门, 甚至跨越几个公司的时候, 中心化的工作流引擎由于不能得到整个过程的所有信息, 所以不能控制这些业务过程。但当每一个部门或组织都有工作引擎驻留时, 通过这些工作引擎间的交互, 就能使完整的业务过程得以实施。

在这种系统中, agent承担工作流系统的全部工作, 这意味着agent具有对工作流进行分析, 集成, 验证以及自动执行的能力。其次, agent需要具有相互间通讯和交互的方法, 第三, agent的高层能力, 如学习, 协商能力可以用来为工作流系统增值。

在这种模式下的agent比上一种模式下的agent更复杂。Agent主要的特点如自治, 通讯, 目标朝向, 对环境的反应能力都能用到, 而且其他高级特点如学习和协商能力也能用上, 虽然这些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但是很有前景。

在这种情形下使用agent有下面的优点:

提供分布式系统架构:在多agent系统中可存在多种架构, 它们可以用在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工作流管理系统。

提供通讯方法:可使用基于语义消息的agent通讯语言, 如KQML, FIPA ACL。这些语言使工作流系统, 特别是那些异构的系统能够互操作。

提供自治行为:agent具有不用用户干预自己执行任务的能力, 还具有根据目标作出决策的能力。

对环境作出反应:agent能调整自身, 如组成新的活动或新的路由路径。

高层特性能得到利用:可以利用学习, 协商, 规划能力等高层特点。

如上可看出Agent的很多特性都可以用上, 使得基于Agent的工作流系统能够解决一般工作流系统中的很多缺陷。

目前还没有采用这种模式的商业化产品。只是在研究领域存在好几个原型系统, 如ADEPT[5]和Fire Flow[7]系统。

3 展望

运用agent技术到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是提升当前工作流管理系统智能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考虑了agent的各种特性并将这些特性结合进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各种可能性做了相应探讨。下一步工作是进一步研究agent的学习, 协商, 规划等特性以解决当前工作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灵性性差, 缺乏事务性等缺点。

参考文献

[1]Matthias Klusch (Ed.) ,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gents", Spinger, 1998.

[2]P.D.O’Brien and W.E.Wiegand, "Agent based process management:applying intelligent agents to workflow", The Knowledge Engineering Review, Vol.13:2, 1998, 1-14.

[3]P.D.O’Brien and W.E.Wiegand, "Agents of Change in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T Technol J Vol14, No4, pp133140, 1996.

[4]N.R.Jennings, P.Faratin, M.J.Johnson, T.J.Norman, P.O’Brien and M.E.Wiegand, "Agent-Based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Int Journal of Cooperative Information Systems5 (2&3) 105-130, 1996.

[5]N.R.Jennings, P.Faratin, T.J.Norman, P.O’Brien, M.E.Wiegand, C.Voudouris, J.L.Alty, T.Miah, and E.H.Mamdani, "ADEPT:Managing Business Processes using Intelligent Agents".Proc.BCS Expert Systems96Conference (Intelligent Systems Integration Programme Track) , Cambridge, UK, 5-23, 1996.

[6]Nicholas R.Jennings, Timothy J.Norman, Peyman Faratin, P.O'Brien, Brian Odgers, ”Autonomous Agents for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14 (2) :145-189 (2000) .

[7]L.Yu, B.F.Schmi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gentoriented and role-based workflow modeling",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gent-Oriented Information Systems, G.Wagner and E.Yu eds., Heidelberg (D) , June1999.

信息管理平台中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篇8

1 工作流原理

工作流的实施基本上分为以下几步:

(1)定义活动。从实际的业务流程中提取出每个环节,将这些环节抽象为工作流的活动,包括的信息有:开始和结束的条件、参与该步骤的用户角色、完成此活动的数据、限制条件、外部程序等。

(2)指定路径。将活动衔接起来,及定义工作流的流经途径,即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顺序。

(3)绑定规则。定义一个活动按照一个指定路径转移的条件。

(4)执行流程实例。即工作流流程的一次执行。它首先解释相应的流程定义,生成有关的活动实例,并根据一定的限制条件和规则协调处理各个活动实例。流程实例的实质是用户调用相应的外部程序处理他负责完成的数据,然后由工作流系统根据处理结果激活后续流程。

2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的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1994年11月,工作流管理联盟发布了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的参考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一个基本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六个基本模块,并制定了各模块之间的接口标准。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见图1,其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

(1)过程定义工具:为用户提供一种对实际业务过程进行分析、建模的手段,并生成业务过程的可被计算机处理的形式化描述。

(2)工作流执行服务: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工作流机,激活并解释过程定义,并同外部的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完成工作流过程实例的创建、执行与管理,为工作流程提供一个运行环境。

(3)客户应用程序:处理过程实例运行中工作项列表,它表示当前需要该用户处理的所有任务。

(4)被调用的应用程序:在工作流执行服务的运行中,用来对应数据进行处理。

(5)管理及监控工具和其它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执行服务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而工作流引擎则是完成这个核心功能的实际软件载体。

3 工作流引擎Shark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Enhydra shark是由Lutris公司在其开源网站www.enhydra.org上发布的,用J a v a语言编写的工作流系统框架。Enhydra shark是源码公开的,不带盈利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它完全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提供标准接口以方便系统改进和功能扩展。任何人都可以对其改进后为己所用,也可以将自己的采用标准化设计的功能模块发送给w w w.enhvdra.org,若是被采纳将作为Enhydra shark的一部分公开到www.enhydra.com上。正如Linux系统一样,这种源码公开性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完善及应用的推广。

4 系统实现

4.1 Enhydra Ja WE建模工具定义工作流程

在包层次(流程层次)定义包名(过程名)并建立过程;在过程层次设置过程属性,包括过程名,工作流相关数据集,其中工作流相关数据集必设两个参数:P R O C_C O N T_A S S(活动参与者指派)和P R O C_N E X T_A C T(下一步活动),在活动属性里面设置活动名称,在衔接两个相互关联活动的转移属性里面设置后置条件。

上述流程及活动的相关属性设置完毕,一个流程定义就结束了。保存过后自动生成一个XPDL文件。图2为预开工申请流程的图形化表示。

(1)将X P D L过程定义文件发布到数据库

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工作流设置模块里面将制作好的XPDL过程定义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并加载到数据库。

4.2 工作流设置

(1)表和表单的设计:仍然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工作流设置模块里面,建立和每个流程相关的表,表经发布加载到数据库中;然后建立和流程相关的表单,绑定与之关联的表,表单用于活动参与者的填写工作,表单信息经保存写到与之相关联的表中。

(2)表单绑定:每个活动环节都有与之相关的将要填写的表单,根据需求将相应的表单与活动关联起来。

(3)活动参与者指派:关联和每个活动相关的参与者,有三种指派方式——手动设置,自动设置,动态设置。

(4)表单字段权限设置:表单在流程的传递过程中,对于不同活动的参与者有不同的填写和审批项,因此有必要指定每个参与者对表单各个填写项的可见及读写权限。

5 Enhydra Shark工作流引擎解释并执行流程

将上述设置完毕的工作流上传到Shark工作流引擎中,Shark自动解释工作流,当一个流程被一个指定参与者发起的时候,工作流引擎自动创建一个流程实例,这个流程实例根据不同参与者的决策(在流程图中体现为箭头,即转移活动;在平台界面上则体现为决策按钮)判断流程的走向,直到最后一个参与者办结使流程结束。

6 工作流的优化

现存的企业中信息管理平台中普遍存在一下缺点:

(1)企业内部的一些业务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规范,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不规范的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存在,增加了流程运转的难度。

(2)一些部门的办公人员的操作意识水平有限,对电子办公不熟悉,领导外出出差的机会也很多,往往会造成流程运转到领导这个节点,由于领导不能及时登录系统处理待办事宜造成流程的等待。

(3)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工作流程是固定模式的,企业不希望用户对工作流程的配置进行干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企业的业务流程经常会进行调整,工作流的配置和维护都交给开发人员来完成会加大后期的维护成本。

下面分别对这几个缺点提出改进思路:

(1)业务的不规范导致流程运转困难,改进的方案是从小的范围开始做起,并随着工作流的成长儿逐步做大。阶段性实施提供了转换到新的流程的平稳方法,只有用户看到了效益,才能使用户更易于接纳新的工作流程。阶段性实施的另一个原因,是用户不能承受一下子丢弃原有的全部流程,从零开始。组织机构在当前业务过程中最没有效率的地方,集中寻找他们的痛处,然后利用案例驱动原则影响他们。

(2)针对流程等待的问题,用三种方式进行改进:第一种方式是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办理期限,如果到期未办理则流程启动自动流转,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规则流向下一节点,推动流程的继续运转;第二种方式是到期自动催办,启动短信模块发送待办信息到待办人手机,待办人可以及时登录系统进行办理,或者根据提示回复短信进行办理来推动流程的继续运转;第三种方式是通过领导对流程查看,督促所到环节的待办人员完成工作。

(3)针对企业中一些重复性不是很强或一些流程不太规范的工作,固定的流程定义显得很死板,改进的措施是,采用即时模式,即流程的下一个步骤事先无法确定,而必须推迟到过程实例运行时才能确定。比如领导签批完一个表单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工作的具体需求动态决定工作的流转,这里的选择不是指工作流事先定义好的条件选择,而是领导可以随时进行超越流程的选择。

7 结语

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已经在多个企业中正式启用,该系统实现了中小企业中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办公效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今后,如何提高工作流的灵活性将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摘要:工作流技术是解决诸多传统办公难题的关键技术,它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本文介绍了工作流的原理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结构,并重点描述了信息管理平台中工作流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工作流,工作流引擎,信息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

参考文献

[1]杜传业,李茹.面向电子政务的轻量级工作了引擎.计算机应用,2008.6Vol.28.

[2]谭汉松,王颖,张海军.一个基于工作流的OA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机电工程技术,2006Vol.35(3):82-84.

[3]司徒伟俊.工作流引擎Shark的技术分析与改进探讨.S C I E N C E&TECNOLOGY INFORMATION,2008年第15期:388-392.

[4]吴朝晖,邓水光.工作流系统设计与关键实现.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

[5]Agaiwal R,Bruno G,Torchiano M.An Operational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Workflow.Systems Information andSoftware Technology,2000,42(8).

工作流技术 篇9

关键词:工作流引擎,Agent,引擎结构

根据WfMC的定义, 工作流 (Workflow) 就是指整个或部分经营过程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化。表现为参与者对文件、信息或任务按照规程采取行动, 并令其在参与者之间传递。工作流管理系统与Agent系统都是需要具有自适应和自动性的分布式协同工作系统, Agent技术具有自主、协作、通信、协商、推理、等能力特点。为便于工作流技术能够动态地处理复杂活动, 提高工作流引擎运行效率, 我们将Agent技术应用于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工作流管理系统中, 尤其是设计分布式工作流控制结构中, 解决业务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1. 传统的分布式工作流引擎及其缺点

WfMC定义的标准工作流产品由三层组成, 分别是过程定义和建模层、过程执行和控制层、应用层。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过程执行和控制层的核心, 工作流引擎包括5个部分:活动执行器、条件判定器、过程控制管理器、资源存储器和客户端应用接口。

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和控制结构可以是集中式, 也可以是分布式。

集中式结构主要由一个工作流引擎和多个客户应用组成, 另外还有其它部件如建模工具、管理和监控工具等, 这种控制结构较为简单, 适用于小规模的群体协作活动。

分布式结构是由分布在不同站点的多个工作流引擎组成, 多个工作流引擎共同解释执行一个过程定义。总控工作流引擎负责过程实例的生成、启动, 在工作流过程实例的执行过程中, 由总控工作流引擎将过程实例的活动分配给各个执行工作流引擎执行。当分片管理器将访问引擎的工作流按照活动进行分片后, 每个活动按照顺序执行。

传统的分布式工作流引擎通常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缺点:

(1) 工作流的生成柔性比较差。在工作流的生成上, 确定工作流的具体流程, 组织和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 还是依靠人机交互, 协调它们根据任务自动生成需要的具体工作流比较困难, 而当一条工作流是日常的重复工作时, 这种人的参与就显得繁重和没有必要。

(2) 适用范围窄、灵活性差, 扩展能力不足。虽然有些工作流管理系统采用流程库的概念, 将已有的工作流保存在指定的库中, 当企业中有相关的工作流要建立时, 工作流管理系统会调用现有库中的工作流, 供人机交互修改后使用。可往往每一条工作流的产生都有它的特性, 不可能总是找到相似的工作流, 同时, 这种工作流的应付异常处理的柔性也很差。

(3) 工作流引擎之间在执行过程中要交换应用数据和控制信息, 当数据分布存储于不同地点时涉及到数据表示和数据一致性维护问题。系统中不可能是一条工作流在运行, 当多条工作流在运行时, 我们对工作流之问的协调和监控对于现有的大多数工作流作流管理系统来说就很困难, 同时, 动态的修改这些工作流也很困难。

2. 基于多Agent的工作流引擎模型

关于Agent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明确定义, 一般来说, Agent是指可以代替用户完成简单、重复的操作, 具有一定代理性的智能化软件。由于Agent具有自主性、交互性、主动性等智能特点, 利用A-gent可以有效地解决工作流系统中的资源冲突、执行中的模式僵化, 以及用户被动地处理工作项问题。非常适合构造结构复杂、灵活、智能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基于多Agent的工作流引擎建立在分布式工作流引擎基础之上。将工作流执行过程转化为Agent可以认知的抽象结构, 通过Agent的交互和协调机制完成工作流的执行, 完成资源的协调和控制。

基于Agent技术的工作流引擎结构如图所示。Agent的具体组成结构为:

(1) 活动规则库:存储各种规则, 工作流引擎调用这些规则建立具体的流程。其中规则包括3类:定义规则, 条件规则和权限规则。规则库通过人机交互更新规则。

(2) 实例Agent:主要负责模型实例的创建、激活、挂起、终止等操作, 多个实例Agent按业务流程构成任务Agent。

(3) 任务Agent:其主要功能是解释工作流过程定义, 控制过程实例的运行状态。

(4) 资源Agent:存储和管理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数据库等。

(5) 模型解析服务Agent:主要是对工作流建模工具生成的文件 (如WPDL) 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 通过从活动规则库中选取任务集合让具体操作人员修改根据规则建立的工作流, 构成任务有向图, 将解析结果写入数据库, 产生具体的工作流实例用于执行。

(6) 任务分配服务Agent:该Agent具有多Agent的社会性, 充分利用了多Agent技术通信协商机制, 对任务和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安排, 以避免资源利用的冲突, 提高资源利用率。计算任务图的关键路径值, 通过关键路径值的大小来决定任务执行的路径, 实现路径的智能生成。

(7) 流程管理服务Agent:主要负责流程的启动、挂起、恢复、终止等操作, 并提供所有与流程相关的实例信息。流程是过程定义实例化产生的实例, 是工作流引擎主要管理的对象。

(8) 监控管理服务Agent:监控过程实例的执行情况。主要监视流程的执行超时, 中断, 负载过重等。将监控日志写入监控信息库。同时对活动库进行跟踪。

(9) 通信接口:传送、返回各种参数, 流程执行的结果, 与人的交互, 与其它Agent的协同。如图所示。

工作流在执行的过程中, 始终处在Agent与人的双重监控下。Agent根据活动规则库中的规则指导, 实时监控工作流中资源变化情况, 动态的改变执行中的工作流。

3. Agent的通信机制

区别于传统的分布式计算中各计算实体间的通信, Agent通信语言是建立在知识级别的, 各Agent间的通信效率大幅度提高。其中, 可选用KQML (Knowledge Query and Manipulation Language) 作为Agent间的通信方式。KQML是一种用于信息和知识交换的语言和协议, 它无论从形式、内容、语义、实现还是可靠性等方面对Agent间通信给予保证, 在Agent间交换含有语义的控制信息和知识, 从而在基于知识的层次上描述访问请求, 提高了对象的定址方式和能力。目前, KQML是获得最为广泛应用的Agent通信语言, 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供应链系统建模 篇10

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概念给出了比较权威的解释:“供应链,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 它囊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 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备品与备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物件的存放及库存查询、订单的录入与管理、渠道的分销及最终交付用户[1]。”供应链管理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重要业务的控制, 从原材料购买、制成中间产品, 到最终产品、销售网络, 最终到消费者, 把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零售商, 最终客户链接成为一个链结构。它是连接供应商到最终使用者的信息链、物流链、资金链, 同样也是一种价值增值链, 通过在加工、包装和运输等供应链环节来增加其价值的业务收入。它把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相关信息融合, 通过高品质、低成本而快捷的方式转化成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 在供应链研究方向上, 行业内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对供应链管理模式、理念及范畴等理论方面的研究, 强调理论研究; (2) 对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实现技术等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 强调技术实现[2]。

1996年4月, 由美国先进制造研究 (AMR) 公司和Pittiglio Rabin Todd&McGrath (PRTM) 国际咨询公司共同联合成立了供应链委员会, 为委员会成员提供有关于供应链方面的咨询服务与技术支持, 目前已有多家制造企业加入了该委员会, 共享资源并获取支持。专门研究供应链管理技术的还有爱尔兰的“AMT Ireland”先进制造技术咨询服务机构, 荷兰的技术、科学与管理商业学院的供应链管理中心。美国的一些大公司, 如HP、IBM、AT&T、Bayer、Rockwell、Lockheed Martin和Allied Signal等纷纷采用供应链管理技术, 并取得了显著效益[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丰富的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用户的终端和业务使用习惯, 手机早已不是仅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设备, 它已成为用户使用增值业务的直接入口, “智能终端+应用服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典型的商务模式[4], 终端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关注并成为产业共识。手机终端流通行业市场近几年竞争激烈, 产品升级换代加速, 消费者更为关注终端所提供的多种增值服务体验。同时流通环节渠道进一步呈现出扁平化、多元化、集中化的趋势, 流通商进一步整合, 包括手机厂商、运营商将会更多地介入终端业务, 未来的流通渠道会更加集中。

本文使用工作流技术, 对某移动公司终端供应链系统三大业务功能端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和销售管理进行业务流程建模。该供应链系统能够辅助移动公司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 使整体价值最大化。

1 供应链系统需求建模分析

作为移动公司ERP系统的核心, 供应链系统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 集中管控。统一建设, 实现终端公司总部和省公司的集中管理, 统一数据及核算规范的目标。

(2)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通过ERP系统的上线, 满足终端公司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核算目标, 打通财务业务的数据传输通道, 提高管理效率。

(3) 全网库存分析。实现对终端总部和省分全网的库存管理和分析, 同时实现对铺货至移动营业厅的终端库存数据的管理, 可以进行全网库存分析、销量预测, 从而提高库存周转率, 降低库存成本。

移动终端公司供应链系统主要是围绕移动公司供销存以及物流的过程来运作, 因此终端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以及物流管理成为供应链系统的主要功能。供应链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终端采购管理是对采购业务过程进行组织、实施与控制的管理过程。终端采购管理模块与终端产品需求计划、库存、应付账管理等模块有密切关系。

仓储管理是移动公司物资管理的核心, 包括:对存储物品进行接受、发放、存储保管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通过对库存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帮助仓库管理人员管理库存物品, 以达到降低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保证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

销售分销是在供应链系统中处于市场与移动公司的供应接口位置, 主要职责是为客户与最终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 从而实现移动公司的资金转化并获取利润, 为移动公司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泉, 实现公司的社会价值。

供应链系统中, 终端采购管理模块将采购订单发送仓储管理员, 然后, 仓储管理模块根据采购订单进行入库管理;销售管理模块是将销售出库单发送给仓储管理员, 然后, 仓储管理员根据权限批准产品出库, 进行出库管理。因此, 供应链三大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仓储管理模型是链接供应链系统功能模块的桥梁。整个系统模块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2 供应链系统功能建模

采购需求管理交互如图3所示, 描述如下: (1) 门店用户填写需求申请单, 向市终端公司提交需求申请; (2) 市终端公司汇总本市需求, 并确认本市的需求, 向省终端公司提交需求申请; (3) 省终端公司汇总本省需求, 并确认本省的需求形成本省需求计划, 向终端公司总部提交; (4) 终端公司总部汇总各省需求, 形成总需求。

需求申请单上描述需求公司、需求库存组织、需求终端、需求数量、需求日期信息。需求申请单审批通过后, 提交需求单位所属的上级单位进行需求汇总, 上级单位汇总需求申请单, 并确定本次提交申请的数量, 生成本级需求申请单。可以对需求申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审批、弃审、关闭等操作。

入口管理功能供终端厂家和终端管理人员使用。厂家可通过该功能增加、更新或者查询自有产品入库计划。终端管理人员通过该功能可以审核、调整、查询厂商的产品入库计划。厂商可在每季度初填报入库计划, 入库计划为从下季度起半年内的产品。填报、审核完成后的入库计划除非提出撤销申请, 否则厂商无法删除计划内产品。产品入库管理活动如图4所示。

对于每一个物理仓库, 会有各种不同的单据触发出库操作, 如:销售单、补货单、调拨单等。对于仓库管理人员而言, 这些单据都会被转成相对应的出库单, 一张完整的出库单需要包括以下完整信息:原单据号、出库发起人或是单位、出库的对象仓库、详细的货物信息、提货人或是提货单位信息等。出库单对仓库管理人员产生出库指令, 触发出库流程, 出库管理员出库活动如图5所示。

摘要:工作流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所有业务流程的统一、有效管理, 同时能够满足流程频繁变更和流程快速重组。以某移动公司供应链业务为例, 基于工作流技术对其供应链系统主要业务进行建模。

关键词:供应链系统,建模技术,工作流技术

参考文献

[1]朱永鑫.SCM供应链管理[J].企业管理信息化, 2005 (8) :20-21.

[2]谯斯允.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及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6.

[3]STEVENS G.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89 (19) :3-8.

工作流技术 篇11

有句话说得很对:“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存在完美的团队。”这句话对我的激励很大,也很受它的鼓舞。个人的能力永远都是有限的,也是很大程度上存在各种不足的。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团队而言,它完全可以追求并实现一种完美性。那就是绝对各自分工以及胜任强度分工的能力。这就是“团队精神”的一种体现,而并非仅仅是管理与制度的问题。这完全是建立团队的不同理念带来的巨大差别,当然,它必然带来不同的团队文化以及团队魅力。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团队的“灵魂”,也可以说:做一个有“灵魂”的团队。

团队的核心法则

团队相对应的就是个人的奋战。很简单的道理:团队的力量一定要远远的大于个人的能力。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其实就是说团队的力量大无边。它一定是最有力量的。尤其面对当下的这个社会结构以及经济运作的模式与规律,必然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个人的能力所能及的。即使是非常有名的个人成功者,那也肯定是依靠团队的力量,或者说个人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团队来继续攀登,否则:一定停滞不前。毛主席打江山的时候,不一样是靠团队的力量吗?小米加步枪,那可不是一碗米一杆枪啊!

其实不论成功与否,都不能否定一个团队创立的不易与艰辛。同时更加不能否认这其中的机缘巧合与老天安排的缘分。我是非常认真的这么认为的。因为世界之大,为何就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这些兄弟们愿意与你一同奋战?这不是缘分和机遇,又该算什么呢?所以一个团队的创立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不是钱,也不是公司的办公地点,更不是本身的技术有多么的过硬,而是缘分!如果真的能够相信缘分,我相信任何领导都一定会认认真真地对待跟随他一同奋战,一同组建团队的这帮弟兄们。缘分是最重要的,珍惜缘分更为重要,其实任何创建团队的人都拥有过这样的机会,都被某些加入的成员欣赏过,追随过。但是也许很可惜,有人失败了,最惨的就是失败在团队不是因为金钱而解散,而是因为没有灵魂而无法继续奋战下去。其实,大家为什么要选择凑到一起,并且同甘共苦?钱并不是第一,而是梦想。能够给团队,给品牌树立梦想,是一个领导者创建团队的时候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当然:这不是刻意的,而是领导者本身就具备或者渴望梦想。

团队建立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钱”!穷到跟收养的狗狗一起睡地板。钱哪有那么好赚,尤其在团队创立之初,处处都要花钱,而对于并不富裕的我们而言,更没有钱。我记得2011年创业之初,成员大约有5人,大家一个月的工资基本在1000左右,没有任何提成。对于这个价钱,在北京二环内的租房的钱几乎都不够。更不用谈别的了。所以我们自己做饭一起吃,团队的成员没有几个会做饭的,都是在团队里学会的。我们轮班做饭,为了节省住房的开支,夏天我们就直接睡在屋子里地板上,铺上一层褥子,盖个薄被子就这样过一夜,几个人都挤在地上,这种感觉挺过瘾的。我想现在再也回不去了,剩下的只有回忆了。

我们收养的流浪狗便与我们睡在一个被窝里,有的时候,会很糗,那就是狗狗会直接尿在被窝里,有的时候还会直接在我们睡觉的枕头旁便臭臭,第二天醒来发现的时候,大家才惊呼:“哈特(狗狗名字),你大爷”。然后就是一阵大笑。结果当天晚上,为了不让它孤单,我们还是允许了哈特跟我们同床共枕。其实,中国有无数的小团队都是一样的,(这里指的是“白手起家”不包括“富二代”创业哦)。经历的各种孤独与难堪都是数不胜数的,也许遇到问题样式不同,但是问题本质几乎是一样的。建立团队是为能够获得更多的价值和更高的层次,然而,在建立团队的初期阶段一定是如此的:没钱,缺钱,钱不够用。艰苦,辛苦,苦不堪言。

这就是我说的缘分与恩赐的力量,也是珍惜这份机遇的结果。其实:能够在你没有钱的时候加入到你团队中的那些成员,他们看重的并不是眼前,他们年轻,有活力,有梦想,甚至在他们选择来面试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一定是失望的,因为没有一个正规的办公区域以及生活区域,有的就是一个再也不能简单的房间。我相信这些成员们选择过来面试的时候一定不知道会如此简陋。那么为何还会有人愿意留下来与你一起奋斗,这是最为关键的地方。也是最为重要的地方,那就是领导的个人魅力。这里千万要注意:领导的个人魅力一定不是空口的忽悠,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是傻子,也许有人可以通过口才或者修辞的力量,做到对一些年轻无知的出来打拼的年轻人进行一番鸡血化刺激,或者一些所谓的“画饼”技法。然而,我认为这并不能长久。真正将心比心,真诚、厚道的沟通与交流才是唯一可以换来长久信任的方式和前提。然而我们就是这样谈的,谈彼此的梦想,谈彼此对专业的认识,谈最真实的团队情况,谈彼此的家庭与生活。谈我们现在的苦处与能力不足。当然,我们也必须谈到工资及待遇。然而,在真切的这份热诚后面,金钱的力量太小了。没有哪个年轻人选择加入小团队的时候去在乎眼前的利益,否则就不会加入了。大家能够一起就是看的远方,是希望,是团队的核心精神。结果,我们团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不好意思,加一句:团队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就是同甘共苦,不拉下任何一个努力上进的成员。即使他进步的很慢。我认为,任何团队的建立,首先要的不一定是盈利,而是一种态度和追求,“建立平等、民主、自由的一个共同体”。

分配法则

建立一个平等、民主、自由的一个团队共同体,难道赚到的钱也是AA制吗?当然不是AA制。也不可能是AA制。这并不符合民主和平等的原则。因为建立这个团队的一切投入都是领导者一个人付出的,那么他应该多得。这个毫无疑问。这不会与我们的团队追去发生矛盾。真正的一个平等,民主,自由的团队,一定是精神的、态度的、原则的,而不是物质的。如果是物质的,那么恰恰不能追去平等,因为懒惰是任何一个人的天性,这种物质的大统一只会纵容懒惰的欲望。

nlc202309051433

梦想和财富的融合原则

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我们首先不能因为一个非常认真努力的同事只是为了能够多领一些工资,就受到团队的拒绝,我觉得这是不对了。有多少人不是为了能够多领到一些物质奖励而在不断的拼搏呢?那么同时,我们也不能看着一个非常注重艺术追求的成员,因为永远无法自己去创作自己想要拍摄的作品而苦闷不堪,如果真的这样,那么这个团队一定是一部赚钱的机器。而彻底丧失艺术追求的灵魂以及团队的核心精神。所以二者我们需要兼顾。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比没有钱还要苦。

这里也不妨更大家交流一下,同时也更能体现我本期要与大家分享的最重要的核心:“什么是团队的灵魂”。为什么要做一个不追求技术的技术团队?对于我自己而言,可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想要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并不是献给我自己,而是献给所有人。这就是一个艺术导演内心最迫切也是梦寐以求的一种呼唤。我相信每一个艺术导演甚至无数的人都有这样的夙愿。甚至说一部电影根本不够,而是自己的一生都能够活在这个其中。然而,现实的困境是每一个人都要考虑的,它并不是似是而非,而是非常关键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由于各种原因,总结起来就是没有资金实力的原因,我并不能实现我的这个梦想,我是大学退学的学生,我的家庭条件也非常的普通,甚至再普通不过了,相信跟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在我们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资金的时候,难道梦想就不存在了吗?不是的,她依然存在,只是眼前无法实现,也没有能力去追求实现。因为我选择了稍微距离梦想近一些的一种方式:影像。其实说句实在话,既然是一个接拍商业宣传片、微电影、商品广告的一个团队,那么又怎么可能绝对的追去艺术呢?虽然我们似乎在做着一个看似接近于梦想的事情,然而实际上,我们可能恰恰在远离梦想。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体会。

当距离自己真正的创作梦想越来越远,甚至越来越商业的时候,其实我的心内是非常的空虚的,我相信跟我一起的兄弟们也一样有这种体会(当然,也有单纯为了赚钱的,无所谓,既然他就为了赚钱而去做一件事情,我相信真的有强烈的这个冲动,他一样会努力的把事情做的很好)。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建立团队的一种更高的追求呢?仅仅满足影像的漂亮,还是仅仅去挖掘一种剪辑的华彩?我觉得这些都远远不是我说认为的精神核心。我认为一个团队真正的一种精神核心必须是内在的,一种灵魂的,一种更为广袤的。所以,我选择了创造一种团队的生活方式。它是自由的,也是严肃的,是认真的思考,也必须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它需要多方面认识艺术,它一定不能离开心灵,它需要音乐、戏剧、绘画、电影的多重熏陶,它应该在大自然中得到一种释放,一种体味,一种生命敞开的快乐。

集体的艺术化生活方式法则

我追求的是这一个集体的生活方式。我下面具体说明你就一下子清楚了。

首先,我们有大量的电影赏析的课程。然而被我们所赏析的电影全部都是世界一流的电影,无论是优秀的“金狮奖”、“金熊奖”、“奥斯卡外语片”、“金棕榈奖”等获奖大片,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一些禁播电影。其中有:贾樟柯导演,娄烨导演,包括陆川导演的一些作品等。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影片就是因为他们的艺术价值以及影片中的哲学思想可以给我们大家带来内在的充实和对生活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除了电影,我们还会组织观看话剧、看芭蕾舞剧、欣赏画展等等的活动。这些事情都是为了丰富我们的艺术认识,同时提高我们对艺术更高一层的认识。其实除了这些艺术情趣的培养以外,我们还有我们的生活,为了不在地铁上浪费每天几个小时的拥挤,为了可以不在写字楼的西装笔挺中麻木、世故,我们一直都选择在胡同里生活,在胡同深处的宅子里办公,同时在附近的胡同周边选择住房。这种生活的节奏,让我们每一天都不至于因为赶时间和挤地铁换公交车而倍感疲惫和焦躁。每逢夏天,团队都有游泳的活动和比赛,不是去游泳馆,而是在我们附近的天然游泳场所“北京什刹海”里进行淋漓尽致地畅玩,我希望大家能够多一些业余的生活与爱好,这是一个做艺术的文艺青年最起码的一种爱好:投入自然的生活。

所以很多成员进了团队以后才慢慢的学会了游泳,勇敢地在什刹海中跟那些60多岁的大爷们一起野泳。这难道不是团队更好的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我相信它一定是独特的,富有活力的。冬季大雪后的雪仗,溜冰,自然是我们冬季的一种运动选择。回归到一种童真般的快乐中,去体味来自于青春的那种诉求与激情。飞镖比赛、五子棋比赛,甚至还有“小霸王”游戏机的对打PK赛等。这就是我们的团队生活,这与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时刻都要有一种鲜活的力量去投入我们的生活,享受我们的生活,完成我们的工作,融入我们的创作。这就是一个集体的生活方式,而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追求。我非常相信这一点:这样活着我们很快乐。我们没有在挥霍青春,而是在北京这个大都市中,体味一种奢侈的幸福。

其实我们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很多时候我们也一样地各种加班、熬夜、赶进度,这些事情是任何制作团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当然,随着成员的增多,我们实现这种生活模式的可能也越来越少,然而我们又不能拒绝创造更多利润价值的机会,同时,我们更不愿意改变原有的那种快乐和自在,成为一个编程般的流水加工厂。怎么办?

培养核心的传承法则

只有一个办法,必须培养团队的核心成员,将这种精神和团队理念传承下去。一个普通的成员加入,经过了几年的训练和模式,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以及生活体验,足以让他成为一种优秀的可能,或者说建立一种团队理念影响后的一种态度和价值观。这种观念是深深印在灵魂里的,那么,他就具有了一种能力,影响和感染别人的能力。我相信一个热爱的生活的人,一个敢于去体尝生活的人,一定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的核心成员,当被培养起来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富有了一种传承的责任。所以,想要团队的灵魂不变,那就必须培养能够传承这种团队精神的成员。光有这个还不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和专业程度。我之所以我怕团队的成员因为热爱生活,爱玩而影响他们的专业和能力,其实是因为能够玩起来也是需要想象力的。就像艺术创作离不开想象力一样,二者密不可分。然而,任何团队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与工作宗旨,我们也不例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跟我们所追求的生活没有任何冲突。真正自由的生活方式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而是在一个大家公认的一个标准和前提下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共同选择了一个团队,那么就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相处和工作契约,但万万不能成为工作的奴隶,丧失自己的青春活力和创造快乐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团队所奉守的一种理念追求。培养一种自主的精神,培养一种承担的能力,培养一个个青春鲜活的生命力,培养一种如何更好生活的幸福感。

nlc202309051433

不追求技术的技术法则

努力追求技术其实并没有什么长久性,一个新团队的建立必然会闷着头去学习技术,不断更新技术,这没有问题。但是并不明智,因为技术的问题实际上最容易完成和实现的,假如你愿意去努力就一定可以练就很好的技术能力。但是培养一种对影像,对艺术的审美却远远比技术难得多。无论技术怎么更新,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离不开它固有的核心思考和价值,这是永恒不变的。而技术是一直在变化的,所以,好比一个人一样,最重要的是大脑,而不是四肢,英国科学家霍金就是一个伟大的证明。而对于一个团队而言,更是如此,技术发达就好比四肢,而理念和灵魂才是最最重要的大脑部分。既然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的人的象征,那么就需要更加的健康快乐,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而且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更高一步,可以更高地实现人生的梦想和价值。这才是人更高的追求,也是团队更高的追求。它之所以艰难就艰难在它的集体性上升,而它的快乐也同时快乐在它的创造性和整体能够提高的一种成就感。

那么在团队灵魂的整体呼应下,我们定加会有更好的心情、更多的希望、更有持久力的精神去面对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去解决我们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去面对我们每一步都会遇到坎坷的现实状况。一个拥有内在精神支柱的团队才是一个真正可以面对战场的团队,一个真正拥有灵魂价值的团队才能够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在其中得以力量和勇气,培养承担与奉献的一种美德。一个不追求技术的技术团队,一定不是不在乎技术的团队,而恰恰需要更深刻地去认识技术的一个团队,这样才能满足于我们内在的一种表达,创造的多种表现方式。这就是我要跟大家一同交流的一种幸福的体验:让灵魂给予我们走下去的动力,让自然和童真给予我们更多的创造动力与空间,让团队精神给予我们并肩作战的力量,让爱能够一直延续在这个大家庭中,去给予每一个信任它的年轻人,去给予每一个富有梦想且愿意为梦想负责的年轻人。

现在再回头看看所谓的技术问题还是问题吗? 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出现,但是任何问题一定都可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一定不是问题,而是天命。所以,我还是要真诚地感谢选择信任时间电影工作室的这群富有梦想的年轻的兄弟们,感恩这一路走来的陪伴与相互支持,也感谢大家给了我一个去让彼此生活得更幸福与更快乐的机会。这是我们之间莫名的缘分,也是属于彼此最最真挚的一份情谊。

时间电影工作室一定是属于每一个为它付出汗水、付出青春年华的同事们,她(时间电影工作室)的未来一定不是高架上红透的葡萄,而是一个供大家品尝的甜品蛋糕,任何一个为了她的成长去耕耘、去付出的灵魂,都有权利获取来自她成熟后的硕果累累。这是我组建团队的初衷,也是我对团队最大的一个梦想:给予我们注定的这一路相伴一个最好的报答。我愿意为此继续努力下去,继续大胆地爱下去。

工作流技术 篇12

伴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软件需求量迅猛增加,随之带来的是软件系统规模日渐增长。而软件规模的增长意味着软件的复杂度也大大增加,这种复杂度除了代码的量以外,还包括代码段之间的关系。要想获得高可靠性、高质量的软件,必须严格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为软件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近些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软件在功能设置、开发周期和生产成本三个方面又有了新的要求,即为不同用户提供特色定制功能,在最短的周期内、低成本地完成软件维护和扩展,还要考虑到继承和兼容用户现有软件系统和历史数据。而软件开发所采用的过程管理也慢慢向软件开发产品化过渡,更加注重新的开发模型和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此同时,软件产品开发的智能化、自动化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软件在短周期、低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敏捷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传统的以功能分解为主导的分析设计思想已成为软件系统开发的瓶颈,软件的功能实现也不再是一成不变,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生产效率,并迅速占领市场。

1 软件柔性概念

为增加软件功能的灵活性,降低软件开发中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采用柔性思想成为一种选择。“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软件开发是建立在静态功能模型的基础上,一旦软件开发完成,用户必须在已有功能的限定范围内操作,其优点是软件开发的成功率高,功能实现的固定,设备利用率也很固定,可以迅速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其存在的缺点是无法应对用户需求不明确或者隐性需求发现较晚的情况,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弱,用户只能维持在软件已有的功能基础之上工作,新需求、新变更只能在软件升级或者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重新提出,这样导致了用户的工作受到软件功能的限制,甚至产品根本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无形中增加了用户对软件产品的抵制。

1.1 柔性软件系统的概念

对于软件系统来讲,运行环境和用户需求可以看作是外界影响,外界的作用力。所谓柔性软件系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满足和适应外界作用力影响软件系统,当这样的影响产生时,对现有的系统能够不修改或仅施加参数修改就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软件的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界作用力的能力,可通过软件系统满足不同运行环境、不同用户乃至于不同行业新需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通过在有变更情况下软件的工作效率与无变更情况下的工作效率期望值之比来衡量。

1.2 柔性软件系统的内容

目前软件开发正从针对用户需求逐步向适应市场动态变化过渡,一个软件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演变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因此柔性思想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软件系统的柔性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软件功能的柔性实现,即要求处理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事务时,软件系统功能变化的难易程度。

(2) 许多事务流程本身就具有相当的柔性,一方面是指处理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流程内部各个工作环节调整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软件系统内为工作流程变更而改变相应流程的难易程度。

(3) 软件系统的柔性,首先是事务处理流程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应对新变化;其次是软件更新后,对旧系统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4) 软件系统维护的柔性,无论用户还是开发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软件故障,保障系统的可靠性。

(5) 软件系统扩展的柔性,当环境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使得软件具有相当迅捷的扩展能力。

(6) 软件系统运行的柔性,可以利用不同的手段、技术、流程来处理一系列事务的能力,或者对同样的事务换用不同流程处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软件系统的柔性技术是对各种不同流程的事务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加工处理的各种技术的综合。

1.3 软件系统柔性实现的层次

软件的柔性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可操控性上,为方便软件使用者按照既定目标构造功能、界面、数据等模型,通常将软件系统实现的柔性分为三个层次:

(1)面向用户的柔性,即用户可以根据软件提供的功能,对工作需要或者流程的变更等因素影响来适时调整软件,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用户可以区分对待。但是这样的开发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毕竟用户使用软件来处理日常事务就已经是一种障碍了,若用户还需掌握调整软件系统,过大的压力会导致用户的抵触心理。通常情况下,针对用户的柔性可以集中在一些经常需要变化的方面,比如界面调整、报表格式、数据信息收集、简单业务处理流程调整等。

(2)面向开发者的柔性,开发者通过调研分析,建立一个完备的组件库,通过组件拼装可以实现软件的构建。这样,无论是用户需求发生变更,还是系统因环境等因素被迫需要调整,都可以快速根据要求构建一个新的软件系统。这个层次的柔性通常需要开发者编写或者修改一些程序,所以不管是从技术上考虑还是安全上考虑用户都无法胜任。

(3)软件自身柔性,即软件在运行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用户喜好变化、用户行为习惯等因素,适当进行自我调整,方便用户使用,这种方法对用户来讲是透明的,即用户不知道调整的过程,但是可以感知调整以后的结果,这在技术上要求更加高,从目前的软件开发水平来讲,无法完全感知到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所以在开发实现上有很大的困难。

2 影响软件柔性的要素

2.1 软件系统的柔点

软件的柔性开发主要体现在分析、设置软件柔点,所谓柔点是指软件形态的变化点,也是软件系统中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变更的因素。对于软件柔点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柔点的范围控制,即受影响的柔点不能无限制多、无限制大、无限制变更;另一个是柔点的粒度控制,即柔点的粒度规模越小,影响柔点变更的因素相对要少,柔性实现就越简单,软件系统越容易适应变化,但是粒度太小又会导致柔点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反而难于实现。软件系统正是由上述定义的柔点组成,柔点是构成软件系统的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软件系统的基本构件。柔点可以是特定功能的代码段,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数据类型,还可以是人机界面的某个组成部件。

2.2 柔点之间的关系

因为软件系统是由这样的柔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所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实际变成了软件构件柔性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柔点自身,柔点之间的关系也是系统开发关键,因为柔点的存在是依托于系统或者是系统中的其他柔点。根据系统中柔点之间的关系,柔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孤立柔点,该柔点孤立存在,所实现的功能相对比较独立、单一,并且该柔点与系统其他柔点接口也非常固定,相互之间不通过数据变换或者代码共享产生联系。一旦受到外界影响,孤立柔点的形态变化对其他柔点的形态不产生影响,或者影响非常微弱,在软件系统中可以忽略不计。

(2)单一关联柔点集合,即当外界变化影响到一个柔点形态的时候,会同时激发另一个柔点的形态变换。这种关系从作用方向上来讲又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所谓对称是指任何一方形态的变换都会影响到对方,假设X为柔点集合,R为定义在X之上的关联关系,对每个属于X的元素a和b,若存在aRb,则必然存在bRa,这种关系R称作对称关联关系;而非对称是指两个关联着的柔点形态变换影响只是单向的,这种作用力是不可逆,即对于柔点集合Y,R为定义在Y上的关联关系,对任何属于Y的元素c和d,若存在cRd,必然不存在dRc,则这种关系称作非对称关联关系。

(3)集群关联柔点集合,这样的柔点变化性能比较活跃,属于软件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受外力作用影响某个柔点形态变化,而该柔点的形态变化又会激发系统其他多个柔点的形态发生改变;另一种是系统受到外界某个特定影响的时候,发生形变的不只是某个特定柔点,而是某个子系统中所有关联柔点的形态都会发生改变,并且这些柔点的形态变化会导致更多的柔点形态产生变化,也是系统实现柔性化的关键所在。

2.3 柔点柔性的度量

在柔性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影响软件柔性的要素的除了柔点、柔点之间的关系以外,另一个要素就是柔点一旦承受外力作用时所变化量的度量,或者是柔点形态变化的体现方式和规则,最简单的变化是通过接口参数调整实现,比如人机界面中控件的位置、颜色等等;其次是在柔点的实现形式上提供多种样式,比如柔点代码的执行流程、算法选择都属于这一类;最好的也是最复杂的方式是利用操作平台或者公共数据区域对柔点的形态进行控制,系统需要调整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操作平台对柔点进行修改和装配,无须修改源代码。对于不同的柔点其形态变化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在遵从用户和市场约束的前提下,在既定周期和成本内为软件系统的结构和形态选择一种合适的实现方式。

3 软件柔性的实现

3.1 柔性工作流系统的概念

柔性软件系统结构的建模方式有很多种,在选择时必须考虑模型的成熟度、复杂性和表达能力。柔性工作流技术是为了解决现代企业中流程的动态性问题而提出的。因为企业的许多业务流程事先无法给出每个环节准确的、完整的定义,也无法精确描述流程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能在流程实例的运行过程中,根据运行时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不同实例运行的路径和执行的环节可能不同,通过柔性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柔性工作流模型已经日臻成熟,而且工作流系统本身就是一种为支持企业经营过程高效地执行并监控执行过程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可直接移植于软件产品开发中。

柔性工作流技术是将建模对象进行分层,模型分为多个执行流程,每个流程又有活动节点和连接弧两类元素组成,活动结点在系统中承担了不同性质的执行任务,按照其任务类型总共有十五种不同的活动节点,可以方便表达事务处理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活动和任务。连接弧有三种,分别是普通控制连接弧、条件连接弧和条件设定连接弧,前两种连接弧是针对活动结点间关系和执行过程非常固定的事务处理流程,而条件设定连接弧只能由条件设定节点出发,通过动态定制活动执行条件、完成条件和时间要求等因素,实现事务处理流程,大大提高了流程执行的柔性。

3.2 柔性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

在柔性软件开发过程中,将柔性工作流的建模思想与软件分析设计过程和模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关键。在现有的标准软件过程中,将需求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和设计实施过程进行重新整合,为实现软件柔性化服务。新的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

(1)抽象阶段(Abstraction Phase):

这个阶段完成传统的需求分析和建模两个任务,可以采用现有的分析、建模工作方法和流程,主要对软件要实现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以及性能限制进行描述,毕竟满足市场和用户对软件的需求才是软件开发的基本出发点。

(2)转移阶段(Transfer Phase):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只有一个,即对软件功能模型进行分解细化。细化的目标不再采用传统的功能分解方式,而是参考用户实际的工作过程和计算机执行流程,使用工作流技术中某种类型的活动节点,描述功能执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个活动节点完成特定的功能,由不同的角色控制活动节点的启动、执行和检查。活动节点之间的关系先通过普通控制连接弧和条件连接弧进行预制,建立一个可以执行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构造功能原型,进行仿真迭代,逐步完善软件的功能模型。

(3)重构阶段(Rebuild Phase):

重构阶段的工作基础是转移阶段的工作结果。在前一阶段,已经建立了固定的流程执行过程,但这个执行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适应外界作用力的影响,对每个流程的各个活动节点进行重新评估,去除人为设定的活动节点之间的关系,保持活动节点独立执行能力,并将可变的因素引入受影响的活动节点中,兼顾到用户需求发生变更时流程或者执行活动节点可能的变化。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完成事务处理流程和活动节点的可柔化操控,引入条件设定连接弧,供用户或者开发者对流程的活动节点进行重新设定,并通过工作流引擎的解释和执行,实现软件的柔性。

上述过程也适用于软件系统非功能性部件的开发,比如人机界面、数据访问等等。在开发过程中只需遵循抽象、转移和重构三个阶段的工作,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区别对待,寻找软件系统的柔点,有效实现软件的柔性。

4 结束语

虽然软件的柔性化思想提出已经十多年了,但是目前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且在初次开发的时候不但不能减轻开发者的工作量,相反可能会大大增加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难度。如果开发成功,其直接作用是增强了软件的适应能力,延长了软件的生命期,为各种商业开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柔性化思想并不是软件行业的灵丹妙药,但是在解决软件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问题上完全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摘要:软件柔性技术是目前软件开发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软件系统中柔性要素的分析,引入柔性工作流技术模型,建立了一个柔性软件开发过程,即通过抽象、转移和重构三个阶段对软件的系统进行柔性开发,并结合多年实际开发工作,对软件系统的柔性化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柔性,工作流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申利民.柔性软件开发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申利民,穆运峰.软件柔性的概念和度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0):1314-1318.

[4]范玉顺,吴澄.一种提高系统柔性的工作流建模方法研究[J].软件学报,2002,13(4):833-839.

[5]赵庆水,申利民.面向对象软件柔性的度量[J].计算机工程,2006,32(13):82-84.

[6]朱文华,王茜.企业动态联盟中柔性工作流的研究与实现[J].小型计算机系统,2003,24(4):758-762.

[7]阮观润,卢正鼎.基于C/S模式的MIS柔性化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04,25(2):170-176.

上一篇: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下一篇:条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