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精选12篇)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篇1
1978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兰卡斯特发表了《走向无纸的时代》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两部论著, 揭开了数字图书馆构想的序幕。30多年过去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 数字图书馆从构想成为现实,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校校通”工程的触角深入到我国大中城市的每一所中小学, 发展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成为时代的召唤。
数字图书馆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事物。数字图书馆是运用信息技术以数据库为基本方式组织数字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存取服务的信息系统, 是图书与数字技术走向大众的产物。数字图书馆基于知识共享的现状, 通过创新理念与产品引领阅读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图书检索、视频点播和文献资料的搜索方面数字图书馆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以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及读者服务模式, 实现从文献中心到信息中心, 再向教育服务中心的转变, 对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2005年建成开通的。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基础教育城域网数字图书馆项目之一, 它收藏了来自300多家出版社的正版电子图书89738种, 共1013456册, 分小学、中学、教师和通用4个主要图书库, 分别面向全市范围内1800多所中小学的100多万名中小学师生提供适用的图书资源。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把技术开发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应用与研究紧密结合, 有力推动了教学与阅读。
一、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如何助推教学与阅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同时也促进图书馆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数字图书馆具有藏书量大、检索方便, 不受藏书册数、不受阅读时间地点、借阅人数的限制, 不会磨损, 不会遗失的特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基本特征可以简单地归纳为6个方面:数字化存在、网络化传递、开放化共享、知识化提供、个性化服务、集约化管理。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 数字图书馆走进中小学校园,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图书资源, 根据师生需求为其提供教育资源的专业分类以及友好性交互, 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手段, 为开展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化学习, 促进个性化学习提供了重要资源条件;促进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精确定位, 培养数字阅读和主动求知习惯, 对校园教学与阅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带来了师生“阅读介质”的变化
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了阅读方式的革命, 这种“无纸化阅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对人们的传统阅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对阅读方式最大的改变就是“纸质”读物将被进一步弱化, 虽然数字阅读短期内不能完全替代纸质的书, 但纸质的书已经无法承载今天的海量信息。从承载的信息量和传播速度说, 网络在今天无疑是纸张最好的替代物。
图书资源无论从其内容、数量, 还是从其存储、传递和提取的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教育来说, 数字图书取代纸张不是一个简单的阅读载体的变化, 而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它意味着, 将从技术上全面冲击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在依托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数字阅读将打造出一批全新的教育管理者、全新的教师和全新的学生。
未来, 一种电子阅读器也许就像一个小型“数字图书馆”, 通过网络下载, 能不断扩容, 进行图书更新。如果用这种电子书预存中小学生的课本、电子课件和各种学习复习资料, 或各种课本和教材将全部从网络上调阅, 也许学生们将可以告别沉重的书包时代。
2. 带来了师生个体“阅读习惯”的变化
古人说, “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数字时代, 传统的纸本阅读中的在图书上墨笔勾画、圈圈点点、重点批注, 加强记忆, 将被鼠标键盘的敲击所代替。
在数字阅读时代, 只要轻轻点击鼠标或键盘, 传统阅读中, 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抄写、记录或复印的华文乐章都可以轻松保留、随时查阅和记诵。数字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数字图书将成为学生们的外脑和知识宝库, 最大限度地改变阅读习惯, 减轻学生的各种学习负担。
3. 带来了师生个体“阅读时空”的变化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师生传统阅读的重要实体, 开辟了一条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文化传播渠道。数字图书馆使图书馆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使图书的利用率成倍提高。哪里有电脑哪里就有图书馆, 哪里就有阅读。
4. 带来了师生个体“阅读管理方式”的变化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然而, 海量信息自由阅读不再有传统纸介阅读单书单页手工翻阅的确定性, 容易使学习者在网络选择产生“多撷”与“迷失”。在数字阅读中, 学生要学会学习, 学会对多频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加工和整合;学会用阅读目标调控自己可能被引起的多样化兴趣, 学会自我管理, 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内化, 由此带来了自己阅读管理方式的变化。
5. 带来了学校、教师、学生阅读与使用新的发展空间
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图书馆, 藏书占据空间大, 信息周转慢, 读者利用受复本数的影响, 资料检索获取率低, 数字图书馆相对于借阅纸质图书手续较复杂而言, 数字阅读简洁快捷, 统一购买, 开放共享, 不需要重复备置复本, 经济节约、低碳。
教师的备课方便了, 原来要借一大摞的参考书, 现在只要输入相关章节的主题词, 就能找到大量的有关资料;用于科学资料的查阅, 不需要跑遍全馆找全几大类, 只要输入学科名或主题词便能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或章节。
新课程背景下, 研究型学习要求学生要养成自主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其中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日益完善的数据库是研究型课程极好的资料库。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图书都是经过精选, 针对中小学师生课内外教学、阅读、研究的, 有着较高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精品图书用于学生的集体课堂阅读, 只要网上轻轻一点, 全班每个人都能读到。
6. 带来“教与学的组织方式”的变化
在数字阅读时代, 通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 改革教师的教材教学教法, 实现缩短学习时间、加快学习理解进程的学习目标, 让网上阅读成为一件乐事, 让网上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效率提高了,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不用跟着老师的进度走, 可以大量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阅读, 各取所需, 使个性化学习获得充分发展的余地。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在数字阅读时代, 网络能创造出“一对一”的教学环境, 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教师不再苦于班上同学的程度不一, 可以和班上的每名同学实现即时辅导、即时在线交流。而“一对一”的教学环境, 不仅向学生们提出了很高的网上阅读要求, 还向教师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们能在最短的时间, 采取最适合的数字教材, 实现教学上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依托北京教育信息网, 面向全市中小学建设的统一的数字图书服务平台。它提供校内I P认证和校外身份认证两种认证方式, 保证广大师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数字图书资源;同时还实现了与北京教育资源网、数字德育平台等重点应用项目的资源共享与融通, 新增了服务于师生个性化需求及用户参与的诸多功能, 如:最新推荐、好书导读、主题图书推荐、图书荐购、图书排行榜、热门标签、读书圈子等。
统计显示:2008年3月~2009年底,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站点击量1081371人次, 共有157780人次登录访问了数字图书馆, 共进行了18545次检索, 借阅电子资源8251册, 在线浏览14605人次。馆藏图书中最受欢迎的图书类别为:文学、文化、科学和教育。
二、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工作重点
北京市在中小学范围内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数字图书馆, 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提供重要资源, 但一直以来由于场地、经费、人员、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 图书馆在广大的中小学没有起到相应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 一些学校购置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大部分仿照公共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的结构, 在功能设计方面比较强调它的资源存储的功能, 成为了“静态性资源”, 内容比较单一, 时效性不够, 更新缓慢。
(2)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性结合模式欠科学, 适用性不强, 常常是, 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特别是师生的当前教和学的资源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 没有充分结合学科教学的要求, 因此, 使用效益达不到期望水平。
(3) 管理方式主要停留在传统图书馆分类管理上, 对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活动发生经常性、实质性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4) 由于学校之间各自为政, 自行投资, 校际间相互隔绝, 数字图书资源不能开放共享, 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要更好地服务于全市师生的学习和生活, 助推数字生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相关工作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丰富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内容, 进一步弥补各中小学校传统图书馆的藏书不足, 吸收更多图书资源。增加适用资源, 让广大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和掌握更广泛的知识, 拓宽视野, 推进教学与阅读的方式变革。
(2) 加强统筹, 简化使用程序, 借助网络优势, 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 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为全市各中小学校及相关教育教学单位提供图书资源的服务, 使原来没有条件享受图书服务的学校和个人, 尤其是远郊的学校和师生获得平等使用图书资源的机会, 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3) 集中力量, 统一规划和建设数字图书馆, 避免各自为战造成的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问题, 保证数字图书馆的书目可以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更新, 使数字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 逐步面向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探索和完善教育教学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篇2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人类正迈入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充;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人们要想在信息海洋中能够正确地把握自我、不迷失方向,就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检索、信息判断和信息利用的能力.
作 者:侯健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2009”"(7)分类号:G25关键词: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存储;SAN
引言
随着中小型数字图书馆发展步伐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图书资料、多媒体资料的存储和发布已成为数字图书馆应用的核心,对系统的服务能力和存储容量、存储管理、集中备份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系统的扩容和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如何解决这种制约条件,就成为设计存储、备份方案的重点。数字图书馆的硬件平台不仅要求存储系统具有超大容量,而且需要具有高稳定可、易扩展、便于维护和管理能力。拥有一套或多套大容量的存储系统是保证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连续性的关键。
1.中小型数字图书馆存储建设现状
目前,中小型图书馆使用本地存储设备(硬盘),其制约着在不同系统之间动态协调分配空间和性能的可能性,由于每种应用对性能的要求和数据量增长速度不同,从而导致需要分别针对各个应用系统配置不同容量、类型的存储设备,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和设备利用率低下,制约了系统对服务器的扩容和对存储设备的扩容才能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数据的分散造成管理的负担和成本大幅增加,各设备之间存储资源不能共享,而且不利于集中备份。
2.存储区域网SAN架构
2.1 SAN的概念
SAN(Storage Area Network)是共享存储设备(如磁盘存储阵列和磁带自动化系统)网络。SAN由三个基本的组件构成:接口(如SCSI、光纤通道、ESCON等)、连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等)和通信控制协议(如IP和SCSI等)[1]。这三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独立的SAN服务器,就构成一个SAN系统。
SAN提供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基于光通道的存储网络,SAN允许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更加简化。
借助SAN体系结构,连接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的多台服务器均可获得存储资源,由于存储数据不是直接驻留在任何网络服务器上、处理能力针对企业应用程序进行了优化并且服务器上的存储容量被配置在最需要的位置。与诸如直接连接存储(DAS)等其他选项相比,SAN存储还可减少管理时间和数据备份需求。而且SAN存储可以简化数据分层、形成更好的资源利用率并且通常可以随着存储需求的增长而轻松扩展。以其突出的优势,逐渐为大家所了解并采用。
2.2 SAN特性
2.2.1 高可用性和故障切换环境可以确保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应用水平
针对分布式的设备,包括服务器系统、磁盘阵列存储子系统、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光纤主机总线适配器HBA等,SAN均可以集中管理。整个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也可以统一集中控制,SAN把存储系统作和设备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来实现[2]。如建立一个n个TB的数据存储中心设备,可将存储空间资源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来分配,管理上只要针对一个存储系统来进行管理、维护及升级。
2.2.2 存储、备份的集中式管理企业备份
SAN与以太网独立连接,数据量大大超过网络的范围。目前工业标准的SAN结构是200MB光纤通道技术,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来连接,光纤通道磁盘阵列系统到主机的吞吐量非常大(SCSI最大为Ultra 3 SCSI 160MB,而SAN为每通道200MB,双通道400MB)。这样无论是对于磁盘还是备份应用都做到了LAN-Free,不占用有限的网络服务带宽。
2.2.3 SAN采用开放式结构,支持不同平台的需求
SAN是一个开放系统,目前可以支持的有Windows 2000 Server、UNIX以及Linux共享存储资源。如果用户拥有其他厂商平台的服务器系统如Linux、UNIX,能够使用户迅速、方便地建立、整合和管理其多平台的存储环境,让用户对其异构存储局域网拥有无限的扩展能力、管理能力和可用性[3]。
2.2.4 性能、数据一致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
备份程序得到简化,磁带库子系统可以被多个主机服务器所共享,而且备份时可以不占用局域网LAN的带宽,即所谓LAN-Free备份。而电子图书数据流量通常比较大,自身的图书库也非常巨大,文件量往往能够达到亿计,LAN-Free的备份可以极大的减少网络备份的负担,做到整个网络系统不会被阻塞。
2.2.5 SAN具有出色的可扩展性
SAN克服了传统上与SCSI相连的线缆限制,极大地拓展了服务器和存储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更多连接的可能性;改进的扩展性还简化了服务器的部署和升级,SAN中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没有一对一的限制,可以任意的增加或减少,保护了原有硬件设备的投资。
可扩展的存储虚拟化,可使存储与直接主机连接相分离,并确保动态存储分区。通过实施SAN架构可以建立许多存储增值应用,如数据复制管理、容灾、虚拟复制、克隆与快照、虚拟卷管理、集中备份等[4]。
2.2.6 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
可以在多台服务器、交换机、磁盘阵列存储设备上建立任意两点间的连接。能形成一个被多个服务器通过多条路径访问的共享存储池,从而具有更高的可用性,保证服务业务的不间断。改进的灾难容错特性,在主机服务器及其连接设备之间提供光纤通道高性能和扩展的距离。
2.3 SAN存储的2种部署协议
光纤通道(FC)SAN-具备光纤通道连接性的磁盘存储阵列,由服务器、光钎通道卡、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光纤通道存储阵列组成。光通道SAN 的配置复杂、高成本管理费用使得很多网络对它望而却步。
互联网SCSI(iSCSI)SAN-具备IP连接性的磁盘存储阵列,使用iSCSI标准协议连接网络接口卡(NIC)和以太网交换机[5]。这种SAN架构简洁、成本低廉、使用范围广泛。
3.存储区域网SAN架构的关键设备
实现SAN的硬件基础设施是光纤通道,用光纤通道技术构筑的SAN,主要由3部分构成:存储和备份设备,包括磁带库、磁盘阵列子系统等;光纤通道网络连接部件,包括主机总线适配卡(HBA:Host Bus Adapter)和驱动程序、光缆(线)、光纤通道集线器、光纤通道交换机、光纤通道与SCSI间的桥接器(Bridge)等;应用和管理软件,包括备份软件、存储资源管理软件、设备管理软件等。实际上在SAN存储应用架构中,光纤通道磁盘阵列、光纤通道交换机、主机总线适配器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硬件。
结语
对于中小型图书馆,采用存储区域网SAN架构,在整个系统有海量数据的存取需求时,数据完全可以通过SAN网络在相关服务器和后台的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SAN架构很好地解决数字图书馆目前所遇到的困扰,集中统一的数据存储可以极大的简化管理,动态分配存储空间需求,提高设备利用率,解决集中备份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培培.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研究[J].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2011(02):12-13.
[2]李翠侠.基于混合云的高校图书馆存储方案研究[J].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2011(05):20.
[3]胡朝晖.严世同.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储系统选型与整合——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1):23-24.
[4]黄燕.云存储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11(04):10-11.
[5]严庄.高校数字图书馆存储整合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03):24-25.
作者简介:张小霞(1979—),女,陕西洛南人,硕士,工程师,现供职于西安医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网络管理与数据库。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篇4
中小学图书馆从传统的图书馆到自动化的图书馆,在管理手段甚至管理理念上发生了变化,直接导致读者享有图书馆的服务的便捷性增强,文献利用率显著提高。而自动化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更是一个从渐进演变到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一、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资金投入不足。
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设备的增添,图书资料的配备等都离不开资金。多数学校公用经费一直十分拮据,只能用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用来建设图书馆的专用资金得不到落实,导致图书馆设备陈旧设施简陋,现代化办公系统不能建配,采购的是价格便宜、质量偏差或者是盗版的书籍,馆藏质量不高,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真正发挥。
2. 教育观念没有更新。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有些学校领导长期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只抓课堂教学,忽视素质教育。学生课业繁重,抽不出时间到图书馆进行借阅活动。对图书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图书馆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有些学校只将图书馆的建设作为应付上级检查和评估,没能将创建图书馆作为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甚至认为,图书馆只是藏书借书的地方,图书管理人员是仓库保管员,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图书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图书流通率低下,阅览室到馆率偏少,阅读指导课很少开展。
3. 缺乏政策支持。
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必须有相应的人员作保障,图书馆人员的在职学习、进修培训、生活待遇没能与教师一视同仁,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工作已从单纯服务型向为读者提供借阅,阅读指导,馆际资源交流管理等主动服务型转化,图书馆的开放也由以前的2小时提高至每日8小时以上,学校的文献资料如音像、论文、教材、长卷收集、课件资料等也纳入图书馆管理的范畴,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目前,多数学校图书馆人员的待遇与后勤人员同等对待,馆长没有教研组长的待遇。在职称方面,规程规定允许图书馆职务与教师职务并存,中学图书馆高、中级职务与初级职务比应保持在1∶1。而目前大多数学校还达不到要求。
4. 用户信息利用能力较低。
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对用户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是中小学生和老师,部分老师尤其是中小学生还没有习惯在网络中获取信息并且受条件的限制,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不高,用户信息利用能力较低。
二、今后的发展与对策
1. 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全面实施新《规程》。
图书馆是中小学书刊资料信息中心,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图书馆更具魅力和作用。它可以利用馆藏文献和馆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信息服务,扩大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书和喜欢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借助图书馆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信息和人文素养。这些恰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说明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注重传播知识的倾向,强调学生达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职能的同时,学会自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必须大力宣传,达成共识。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努力将图书馆办成实施素质教育的绿洲。
2. 解决资金的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图书馆在中小学充分应用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资金问题、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中小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国家应制定政策,对农村等基础条件薄弱的中小学使用譬如《中国教育知识仓库》等大型基础性数字图书馆实施免费制,甚至由教育部门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以供系统内的学校共同使用。
3. 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增加工作效益。
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构件的组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质量和效益的发挥。新规程要求,管理人员除了要进行常规管理以外,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工作不能因循守旧,才能跟上现代化管理要求。事实证明,凡经过培训的人员,其业务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取得不错的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图书馆人员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加强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掌握藏书建设,图书分类、编目工作、读者工作和图书馆管理软件的使用等工作技能。
要根据多数人员兼职又经常变动工作,掌握图书馆管理知识少,工作负担过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一是要求管理人员不能经常变动;二要鼓励和支持学校培养一批学生管理员,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三是通过学生管理员作为桥梁,传递信息,反馈读者意见,随时改进和加强图书馆的工作。
4. 严格要求,规范采购,提高馆藏质量。
馆藏文献质量,主要取决于图书的采购途径。学校必须严格要求,按教育部门推荐的图书采购。采集新书要遵循“实用性、系统性、节约性、剔旧性”四个原则,保证数量和质量,避免复本数过多、不健康或盗版图书进入图书馆。学校平时注意收集一些与现行教材同步的教学参考书、纪念性专题类、人文科学、思想品德类、工具书类等图书,尽量使藏书结构和质量符合要求,达到提高藏书质量的目的。
5. 加强图书馆用户教育。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读者对数字图书馆的利用又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目的。针对图书馆用户信息利用能力较低的问题,学校可制定不同层次读者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具体的形式主要有开设文献检索课,加强计算机信息检索教育,举办数字图书馆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材料、宣传专栏等,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主页和读者形成互动关系,发挥主页的宣传作用。
总的来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整个中小学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采用科学的应对策略,同时加速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就能实现中小学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质的转变,为广大的中小学读者提供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思考.图书馆论坛, 2005, (6) .
[2]周卫文.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5, (1) .
[3]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篇5
摘要:
中小城市的传统的图书资料室,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完全依赖于单一的查询形式书籍,由于馆藏能力、购买能力、传统图书馆机制和信息知识传播方式等原因都严重地阻碍了图书作用的充分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数字化的电子阅览形式,改变落后现状,顺应时代和技术发展的要求,网络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小城市信息获取必不可少基本设施与服务手段。电子数字化图书馆的成立使中小城市也能拥有一个从专业要求出发,力求内部空间、设施、样式、规格与配置全面细化了图书馆,使之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图书馆建设以人为本的目的,满足中小城市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篇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机构;合作机制
【作者单位】何晓刚,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
【基金项目】吉林省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48。
要研究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的合作机制,首先要明确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概念。数字图书馆又称虚拟图书馆,是大规模、分布式、没有时空限制、可以实现跨库无缝对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出版是融合了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出版形态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出版主要运营内容包括电子书籍、音频、视频的创作生产及版权发行等;整个出版流程采用数字化形式,成品存储于电子设备中,信息的处理与接收则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在存储设备和阅读软件的支撑下,数字出版的优势得到了发挥,但同时也动摇了数字图书馆在数字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数字图书馆要寻求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探寻与数字出版机构的合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
二、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内在关系
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两者相互依托,不可分割。数字出版机构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十分重要,它是数字图书馆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是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数字图书馆则是数字出版的主要用户,是数字出版机构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数字出版产品的主要展示平台。
数字环境下,人们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文献、下载电子书。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和长远发展,许多数字出版机构推出了数字信息资源搜索引擎,同时,基于自身的数字出版资源,搭建数字信息资源库和阅览平台,实现了出版、存储、借阅的一体化。用户可以直接登录数字信息资源库,购买信息资源。数字出版机构的这种运行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数字图书馆的地位并抢占其用户。
数字图书馆为了共享数字出版机构的数字信息,不得不花高价购买数字信息资源。近几年,国内外多次出现数字出版商利用自身的版权所有者优势,提高数字信息资源价格的事例,这加大了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成本。数字图书馆为了降低成本,办出特色,只能积极寻求出路,依托自身资源,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如高校图书馆将校内科研成果通过开放存取等形式进行数字出版,然后通过校内数字图书馆发布出来,以免费阅读的方式供有需要的用户查阅、下载;或将版权卖给其他数字图书馆,获取版权费用,以此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馆内收益,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此外,数字出版是商业行为,其搭建的数字资源库是付费使用的;数字图书馆带有公益性质,它的很多资源是免费共享的,这就给数字出版机构的功能延伸带来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出版机构和图书馆传统的合作模式被打破 [1]。
三、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的必要性
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数字出版业的长远发展,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出版机构需要有效转化竞争关系,寻求一种新的合作模式。
第一,市场环境的需求。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信息资源数量增多,用户的阅读理念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新需求不断产生,从最初的简单分类提取、主体划分等精细化检索,上升到更高级的个性化服务,这对数字出版机构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只有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2]。
第二,技术标准统一的需要。电子图书存在不同的格式,只有与之兼容的终端设备才能打开,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电子书的格式,只有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相互合作,统一文档格式,实现产品、平台、服务相配套,为用户带来便利,才能赢得更多的忠实用户,提升综合竞争力[3]。
第三,数字版权保护的需要。资料文献数字化以后,虽然给用户保存、获取资料文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侵犯版权的行为更加猖獗。数字出版机构只有和数字图书馆合作,才能充分利用双方的版权保护经验,丰富版权保护手段,共同承担版权保护的责任。
2.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的可行性
第一,两者之间存在合作的基础。传统图书馆和传统出版机构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出版机构为图书馆提供馆配书目,图书馆则是出版机构的图书的重要销售渠道。数字环境下,出版机构和图书馆的职能出现了转变,关系更加复杂,但在很多方面双方仍保持着资源共享的关系。这为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合作机制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两者存在共同的初级目标。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的最终目标存在差异,数字出版机构的最终目标是出售数字信息资源,拓展利润空间,而数字图书馆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是为了履行其社会职能。然而,两者的初级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和传播。统一的目标和利益方向为两者的初步合作提供了前提,也为两者的长期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四、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合作机制构建策略
1.签订平台互惠协议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可以通过签订互惠协议来形成互补的合作机制。数字出版机构以优惠的价格向数字图书馆提供电子书、期刊数据库等,降低数字图书馆的采购成本,使数字图书馆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能购买更多的数字信息资源,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数字图书馆则依托自身平台免费给数字出版机构进行广告宣传,提高数字出版机构数字资源库的知名度,从而拓宽数字出版机构产品的销售渠道。这种合作模式,既互通了资源,又保持了双方的独立性,是适合数字出版机构和数字图书馆初期合作的机制。这种合作机制在国外已被广泛使用。2012年英国大学图书馆与网络数字出版服务机构以科学专著电子书推广计划为目标签订协议,英国大学图书馆用户能够用自由访问网络数字出版服务机构出版的最新数字资源,英国大学图书馆则将大学内部的科学专著、期刊的数字版权以很低的价格出售给该网络数字出版服务机构,同时还帮助该网络数字出版服务机构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用户能够通过线上平台在线阅览和下载数字化的科学专著、期刊。我国的数字出版机构,如中国知网、Elsevier Science Direct 数据库等,已经搭建了较完善的电子信息资源检索平台。这些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以具体项目为目标,签订相关协议,积极构建合作关系,这样既能够降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又能够拓展数字出版机构的销售渠道,为数字出版机构带来长远的利益[4]。
nlc202309082330
2.构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构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是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实现进一步资源共享、最大化优化双方资源配置的合作机制。相对于签订互惠协议,构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合作项目的谈判周期往往更长,而一旦达成,双方不仅资源共享,利润也在某种程度上要进行共同分配。构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是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的深度融合,是在双方进行了一次或几次的互惠合作,彼此建立了信任基础后再开展合作的机制。从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视角来看,构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能够节省行业资源,解决数字资源平台重复建设的问题。对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来说,这不仅能够节省双方资源,更加能够使双方将人力物力集中在自身的优势业务上,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所创新,推进数字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数字出版机构能够在现有电子书编辑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而数字图书馆则能够在书籍整理、归类、借阅服务等方面,完善和增强用户体验,提升服务品质,发挥其公益职能。
3.技术上的互补与合作
在技术层面,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出版机构专业领域不同,因此各自的技术优势也不相同。技术的研发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双方实现技术上的互补与合作,能够大幅降低双方的业务开展成本,提高双方的业务开展效率。如数字图书馆在数字信息资源标引、分编、典藏等方面的技术相对成熟,而数字出版机构在数字挖掘、压缩技术、存储技术等方面技术更加成熟,这样就形成了互补。有些图书馆自身拥有一些经典典藏和内部版权资源,想要构建特色数据库,但苦于技术方面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与数字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完成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此外,两者应该达成技术上的合作,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技术标准统一、数字版权保护等方面的进程。
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数字出版业的长远发展,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出版机构需要通过签订平台互惠协议、构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形成技术上互补与合作等合作机制有效转化这种竞争关系,构建全新、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
[1]杨琳. 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J]. 出版发行研究,2012(3).
[2]陈静,张凌. 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竞争关系及相互合作的探索[J]. 图书馆,2015(4).
[3]牛晓宏. 基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数字出版机构与图书馆合作策略研究[J]. 现代情报,2013(11).
[4]牛晓宏. 论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竞争与合作[J]. 情报资料工作,2015(4).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篇7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校校通工程已经深入到我国大中城市的每一个中小学,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引起关注,并在中小学开始广泛推广使用。2003年5月1日,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规程》的颁布把数字图书馆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有别于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它是针对中小学师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为中小学师生量身定做和服务的,是众多信息化学习资源中的一种。它是指一种以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为基本特征,以经过组织和序化的海量数字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智能化、个性化的用户服务为中心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其主要特点有资源的针对性、规范性、合法性和持续性,以及借助网络环境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二、阅读共同体
阅读是传统教育中的四大基石之一,朱永新教授曾指出: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认为人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以及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等一切教育内容必须在中小学阶段养成。[1]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内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广大中小学的师生提供了阅读条件,同时也为阅读共同体的构建搭好了平台。
阅读共同体是指以阅读为主题的学习共同体。有关学习共同体,在国际上是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特别是英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一定的理论探讨。在美国,学习共同体被作为一种革新传统课程的新选择而受到全国上下的关注。几乎每个州都有一些正在进行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和实践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或社会机构。日本等一些国家也非常关注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2004年底,东京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佐藤学教授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做了题为“转折期的学校改革——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的学术报告。学习共同体自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大部分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一些探讨,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关注了一门课程或基于主题学习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本文探讨利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及共享化等特点,以及数字图书馆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来构建基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和家校阅读共同体,以此来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提倡师生读书,促进共同发展。
三、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阅读共同体
数字图书馆平台本身具有的一些功能及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一些基础要素,另外数字图书馆中的阅读器、个人图书馆的功能及各种不同的异步交流形式为阅读共同体核心要素和形成要素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基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议题之一,在信息时代教师如何实现专业的发展,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给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了一些新的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很多研究者认为,阅读是任何一个教师专业发展都绕不过去的坎,你必须要跨越,你不跨越就很难发展。[2]由此看来,在众多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读书、思考。[3]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有一条: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说:“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4]在提倡教师阅读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应该去阅读哪些书目,以及如何为教师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中小学师生这一特殊的阅读群体提供了大量的、精品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的阅读资料,为教师的阅读创设了环境,提供了阅读的条件。另外,研究也表明,最成功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那些长期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受到鼓舞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这一特殊的环境,来尝试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为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创设新的途径。基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是指一些拥有共同愿景的中小学教师,来借助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和平台组成的一个阅读的团体,共享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的教学资源,分享知识和经验,一起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环境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阅读共同体的过程如下:
(1)确定主题,制订规范。
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有别于其他的共同体,在共同体形成初始,就要确定好一个阅读的主题,也是共同体发展的方向,有了阅读的主题,也就会将参与者紧紧结合起来。在中小学中,借助一些教研活动,确定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这个阅读主题可以和学校的发展结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科组或年级组自己确定。为了保证教师专业发展阅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持,在确定主题之后就要制订相应的规范,如需要教师读多少书,定期浏览交流的平台,每周限定发帖和回复的数量,任何情况下不得发表侮辱其他教师的言论等等。在这一阶段,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平台上的公告和交流模块的功能,在公告一栏中公布本期教研活动中阅读的主题,只要教师登陆到平台上之后,就会在醒目的位置上,看到公布的阅读主题,以便及时提醒共同体成员进行阅读。在数字图书馆中的论坛上,将制订的一些规范公布,共同体的成员在每次阅读论坛上的帖子或发表一些信息的时候,都会看到这些规范,随时对共同体的成员进行约束。
(2)数字图书馆检索,相互推荐。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还需要有共同的阅读资料,甚至在很多时候,需要共同体的成员来共读一本书。据调查,很多中小学的传统图书馆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纸质的书籍非常有限,很难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专门有一个教师书库,提供了丰富的针对中小学教师教研需求的书籍。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上提供的多种检索方式,检索到与阅读主题相关的书籍,并且可以通过查看平台上专家和一些读者撰写的书评大致了解书籍并进行初步的筛选。教师同时也将筛选出的书籍在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上对其他成员进行推荐,并简要说明一些推荐的理由,通过相互的推荐,最后筛选出一些比较好的书籍,同时将这些书籍添加到数字图书馆的收藏栏目中或个人图书馆中,这样就非常集中和方便地给阅读共同体成员提供了阅读和研讨的资料。数字图书馆中提供的丰富资源,以及对于资源的管理,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了共同的学习资源,也为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有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基础。在这一阶段,学科组或年级组的负责人,要根据情况对教师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培训,精心组织教师去检索书籍、推荐书籍,如果遇到平台使用的问题,要及时地与技术人员联系,提供帮助,要切实担当起组织者和助学者的角色。
(3)阅读批注,撰写体会。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阅读共同体提供了共同的学习资源。由于数字图书馆中数字化图书不受副本的限制,可以满足共同体的成员同时去阅读一本书。在教师的自主阅读中,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专门的阅读器,这个阅读器的功能非常强大,模拟了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添加书签、随意翻阅书籍,进行基本的画、批、写、注,就像在传统的纸质书籍上做批注一样。并且,这些基本的批注可以随时导出保存,共同体成员在阅读同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导入其他成员的批注,相互间共享批注,分享阅读的感悟。数字图书馆提供专门的阅读器,使共同体成员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统一的标注,有了共同的阅读历程,共同体的成员就会有更多共同交流的话题,这将有助于在阅读共同体中进行交流、分享和协作,这也是阅读共同体形成的核心要素。
(4)交流分享,共同提高。
共同体形成的关键是成员间要有交流、共享、协作等行为,在共同体成员间要有信息的流动。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中,教师在利用阅读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将阅读的一些批注和阅读的感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通过定期的组织研讨或汇报进行。另外,也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上的交流模块,随时进行异步交流。阅读共同体的成员可按照制订的规范,定期在平台上发布和阅读信息,学科组或年级组的组长要及时回复这些帖子,激励成员,以便调动阅读共同体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定期在平台上组织一些讨论,引发争论,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对话与协商,共同体的成员可以了解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获得丰富、全面的认识。教师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的发展得益于共同创造的机会,共享集体的智慧。数字图书馆为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搭建起了一个集中交流的场所,共同体的成员有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逐渐形成共同体的文化氛围,使成员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教师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成长。
2.基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家校阅读共同体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没有阅读的本领就不能自觉地选择生活道路”,中小学阶段处于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学校的培养,也有赖于家庭的培育。朱永新教授说过:大家不要以为阅读就是孩子的事情,实际上很多书父母亲和孩子一起阅读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只有共同的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生活的语言,才能拥有共同生活的密码。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交流的语言中就开始有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概念、书中的理念,那时候的家庭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所以我们提倡共读、共写、共生活。[1]目前,很多中小学校也意识到了家校共同阅读的重要性,开展了很多活动。但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家庭没有很认真参与进来,据后期调查发现,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部分家庭的书本拥有量不多,甚至根本没有书可读,也就是受到了资源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中小学阅读的数字化的资源,可以方便地随时找到所需的阅读资料,它为家校共同阅读创造了条件,同时它也是一个家校交流的平台。利用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构建家校阅读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如下:
(1)家长参与,走进数字图书馆。
对于中小学这一特殊的阶段,教师和家长对于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帮助不可缺少。有研究表明,家庭的阅读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可产生四个方面的影响:“家庭中所拥有的阅读材料的数量;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次数;父母进行阅读指导和鼓励的次数;父母作为榜样并参加到阅读中去的程度。”[5]因此,学校要和家长沟通,利用开家长会或专门组织对家长培训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让他们接受这一新生的事物,逐步地认识数字图书馆,走进数字图书馆,领略数字化阅读,充分感受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并且告知学校将要组织家校共读活动的意义及阅读对孩子的重大影响。通过数字图书馆的桥梁作用,积极吸收家长成为阅读共同体的成员,让家长、教师、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这是家校阅读共同体创建的关键一步。
(2)精选图书,制订计划。
在经过必要的培训,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掌握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一些主题活动、课文相关的阅读活动及一些主题班会,确定一个阅读的主题,例如:名著、环境、地理、旅游等方面。在有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家长、学生一起通过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检索方式,找出相关的书籍。将这些书籍发布在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上,教师、家长、学生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选择书籍的,在推荐书籍的同时也要简要写明理由,在经过相互推荐之后,可以精选出部分书籍。有了阅读的书籍,这个阅读共同体也就有了共同学习的资源。另外,为了保证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将制订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例如:阅读的时间、页数等等,并将其公布在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以便随时提醒。共同的阅读资源、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功能及教师制订的阅读计划都为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基础。
(3)教会方法,阅读批注。
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家校阅读共同体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家长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主要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阅读的指导者,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和顺序,教会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自带的阅读器在阅读的过程进行画、批、写、注,对一些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对一些好的词语和语句进行画线和加亮显示等等。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对同一本书进行批注,还可以将批注导出和导入,这样教师、家长、学生彼此可以看到各自的批注,由于各自的知识经验不同,家长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孩子也领悟了家长的观点,彼此之间就有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由于受到限制,家长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就阅读的体会及孩子的阅读情况,随时进行交流,教师也能随时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情况,适当地给予一些指导。教师、家长、学生都利用数字图书馆的阅读器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基本批注,这将有助于在这个共同体中产生出更多的话题,利用交流平台进行相互的分享和交流,加强共同体的凝聚力。
(4)组建家庭图书馆,阅读成长。
在阅读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成员之间持续地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共同的话题主要是依靠所共同阅读的书籍来提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图书馆中的个人图书馆功能,将阅读过的和即将要阅读的书籍进行归类,这样在每一次阅读的时候就能非常快捷地找到所要读的书籍。在这个家校共读的过程中,也就组建了一个家庭的图书馆,并将它与教师以及其他家庭进行分享。家庭图书馆的组建可以逐步形成一个家庭的阅读氛围,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形成“家家飘书香、处处书声朗”的读书氛围,逐渐形成一种家庭阅读连着校园阅读的文化气息。利用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组建家庭图书馆,使家长和学生逐渐的有了阅读的需要,在彼此的交流中,这个阅读共同体将使成员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也是共同体形成的最基本的标志。
四、结束语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走进中小学,也将会给中小学带来数字化阅读的浪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中小学的师生带来了丰富的数字化阅读资料,也成为中小学师生的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这都为构建阅读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不但可以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共同体和家校的阅读共同体,还可以构建班级阅读共同体,甚至是整个学校的阅读共同体,营造书香校园,将学校创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但是,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有很多的要素参与,在数字图书馆环境的有力支撑下,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其他一些要素的形成,甚至采取一些必要的策略,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阅读文化氛围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EB/OL].http://dongtun.furongedu.com/AreaInfo/Upfiles/InfoAttachFile/Info20070428_47171.doc,2007.
[2]朱永新.关于教师专业发展[EB/OL].http://www.weihaiedu.cn/weihaijiaoyu/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5,2006.
[3]汤飞平.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聚焦教师阅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70.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 篇8
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要领导重视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 由校长主管, 还有教导主任分管, 把图书馆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当做学校的一件实事来抓, 为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12年10月, 学校启用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 并为图书馆添加两台联网电脑、一台激光打印机、一台条码打印机、两台扫描仪及音响等数字化设备, 方便师生学习并保存学习成果。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编目和读者管理工作
1.数字化图书馆编目工作
首先, 将新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盖章、贴条形码。接着进入“采、编、典”界面, 点击“增加新记录”, 进入书目信息著录界面, 编辑完信息点击“保存”, 之后点击“高级编辑”, 进一步著录其他信息。点击所查询出来数据的书名进入书目信息界面, 点击“索书号”进入“索书号”界面。只填“分类号”和“种次号” (著者号) 两个字段, 分类号会自动获取共享数据中分类号 (按中图法第四版分类) , 种次号会根据分类号自动生成。当鼠标光标在分类号的编辑框内闪动时, 按Enter键 (回车) , 会自动生成种次号。在“确认分类号正确”的情况下, 点击“保存”, 生成索书号记录, 在“索书号”界面点击“保存”, 系统自动切换到“典藏数据”的界面。最后, 书录入系统后要打印书标, 贴在书脊正中离底部2 cm的地方, 贴之前可对录入完毕的书进行“画线”, 方便贴书标。图书录入完毕后, 按照“中图法”分类号的顺序排架。
2.读者管理工作
管理员登录系统, 进入“系统管理”→“读者管理”, 点击“增加新读者”, 填写新读者的基本信息后保存。其中读者条码、读者姓名、登录名、密码和可外借五项是必填项。个别读者的添加主要用于中途来的教师或转学来的学生。
批量读者:可将读者信息做成表1模式, 在“系统管理”→“读者工作区”中批量导入。
点击读者的“内部编号”, 进入读者信息界面, 点击“修改”按钮, 对变更的信息进行编辑, 点击“删除”按钮可删除该读者。
三、数字化图书馆面向师生开放
为师生服务是图书管理员的首要工作。每学期开学, 管理员都要制订工作计划, 然后按照安排工作。期末写总结, 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为了做好图书馆的开放工作, 采取多种开放形式:
对教师开放方面, 随时为全校教师服务, 满足他们教育教学的需要。
对学生开放方面, 采取学生外借与室内阅览相结合的方式, 针对低段的学生采取室内阅读的管理方式, 由管理员为学生统一配书, 统一发书;高段学生采取刷卡借阅方式, 学生凭卡向图书馆借书, 整个借还书过程非常快速, 高效。
通过借阅活动的有效开展,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图书管理员应努力为师生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 主动向师生推荐好书, 不但做到为人找书, 还要为书找人, 以更好地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图书的修补工作
图书修补要及时, 要在图书没受到损害之前就采取措施, 不要等到图书破损, 修补极为困难或根本不能修补时, 才想起修补。要挖掘图书室现有资源, 充分利用资源, 发挥资源优势, 反对浪费, 主张节约, 做好图书的修补工作。
五、结束语
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探微 篇9
一、书目数据建设
图书馆书目数据的建设为文献信息和书目的检索提供了便利。首先, 要整理文献信息, 然后使用图书馆管理软件建设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 这样图书馆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帮学生找到图书的数据资料和位置。书目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有助于完善图书馆书目数据库, 为联机搜索提供了可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图书馆书目建设是基础, 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专题数据库建设
专题数据库建设为小学生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 使小学生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 英语教学数据库。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置“英语角”,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英语,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便利, 丰富的多媒体资料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 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互联网成为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了解西方文化、风俗习惯等, 开阔学生视野, 使学生的英语表达更加准确。第二, 名师名法教学数据库。本数据库累积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高效学习方法,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数据库会随时更新国内外教育教学动态和教学成果, 教师可以随时学习相关内容,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三, 课题成果数据库。主要是将国家课堂或地市课题进行整理汇总, 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 为师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第四, 研究性学习数据库。学校重要的研究资料, 如结题报告、信息资料、学术报告、研究成果等都会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下来, 保证重要资料的完整性, 同时为年轻教师的借鉴与学习提供了便利, 从而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五, 云课堂资源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将本校的优秀教育成果和经验保存下来, 提升学校知名度, 扩大名师效应, 使更多的学生慕名前来, 让更多得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第六, 大语文数据库。将教师和学生得研究成果, 如结题报告、探究资料以及其他资料等, 保存到数据库中, 学生与教师可以随时查阅, 这里见证了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和成功。
专题数据库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快速查找资料, 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了大量时间。同时数据库的专题资料使师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重点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提升教学水平, 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专项数据库的建立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将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主要是通过数据库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效果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整理,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资料的作用, 实现其价值。图书馆管理员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置国学、诗歌、科技、舞蹈、美术、音乐等多个版块, 采用小学生都喜欢的多媒体表现形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使其全面发展。此外, 管理员要做好准备工作, 尽量上传小学生喜欢的形式的学习资料,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化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学生学与乐的结合, 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变革, 其不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 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生动有趣。同时, 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资料的随时更新, 保证教师查阅到最新教育教学资讯, 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 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例如:在图书简介中插入图像、图形或者声音, 并辅助以显示介质, 如, 光盘、磁带、录像带等, 从而使图书更加形象生动, 具有立体性, 能够直观的获取图书内容, 降低学习难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此外, 学校可以在服务器中放置一些网络点击率比较高的教师的讲课, 实现资源共享, 使学生快速获取学习资料,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学校电脑中获得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顺应时代的潮流, 才能不被时代遗弃。通过借书证将数字技术与图书馆的借阅系统结合起来, 减少错误率, 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同时, 图书馆的海量资源帮助教师不断进步, 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成长对国家有用的人, 真正成长为祖国的建设者。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借阅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于是图书馆开始走向数字化管理。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一些策略, 以供参考。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篇10
北京市教委于2005年12月开通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基础教育城域网数字图书馆项目之一,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面向全市范围内1900多所中小学的100多万名师生, 提供丰富、优质、正版的图书近70万册, (现在已达到100万册) 同时保证资源的持续更新。
受北京市教委委托, 北京教育学院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推广任务, 成立了以主管院领导任组长、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及我院图书馆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 同时成立了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工作小组。
为了落实该项目的培训与推广工作, 我院于2005年8月、12月和2006年1月先后召开了研究会骨干会员、部分城区中小学图书馆代表、各城区装备中心人员的研讨会, 最后将培训定位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骨干教师培训, 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 培训区县骨干人员, 由各区县再组织二次培训;以培训成果为基础, 由我院借助北京市中小学教育文献信息研究会的骨干力量, 组织推广活动。推广活动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培训区县骨干, 以点带面
2006年3月22日,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推广应用骨干人员培训班举行了开班典礼。来自各区县的11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经过为期3天的集中授课、分班实操和下校参观考察, 此次培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加集中培训的学员经过考核获得了教育学院短期培训的结业证书。绝大部分学员回到区县和学校以后担当起二级培训的任务, 为“数图”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2. 开展“数字图书馆校园行”活动
2006年4月17日,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校园行”活动在北京市四中正式启动, 市教委、西城区教委、市装备中心、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教育学院相关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各区县教委主管领导、数字图书馆应用推广骨干人员代表参加会议。
启动仪式后, 各中小学于2006年4月底前组织师生完成用户注册工作, 广泛开始应用。2006年的下半年开展了网站徽标设计大赛和“我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读书月等系列活动。
3. 深入区县、宣传推广
从2006年6月开始, 数字图书馆项目组成员分别到密云、平谷、怀柔、顺义、崇文、宣武、大兴、东城、海淀、昌平、延庆、门头沟、丰台、石景山区发放数字图书馆宣传海报和数图宣传彩页, 发出海报3000多张, 宣传彩页15000多张。
项目组分别到部分中小学校进行追踪指导, 走访了北京二中、广渠门中学、北京十二中、育英学校、101中学、延庆西屯小学、门头沟妙峰山等学校, 了解学校教师及学生培训的情况及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同时, 项目组成员给各区县单位送去了印有数字图书馆网址的宣传用笔及印有数字图书馆详细使用方法的活动手册。
2006年7月10日至11日, 北京教育学院在延庆召开“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推广区县座谈会”。
为加大宣传交流力度, 数字图书馆应用推广项目组从2006年7月起不定期编辑《“数图”应用推广活动简报》, 报导区县活动情况。
4. 参观、学习和考察
为了学习、借鉴兄弟省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使用和推广经验, 更好地推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加强不同省市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沟能与合作, 项目组还组织了区县“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推广活动主管人员和部分骨干校老师前往上海和江浙地区相关部门及学校考察学习。分别参观考察了上海徐汇区教委信息中心、徐汇区教育学院、杭州市桐庐县教育局、上海七宝中学、苏州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等单位。回来后结合考察成果, 也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推广和研讨活动的开展。
5. 开展“读书月活动”
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推广活动项目组2008年4月发布的《关于在各区县开展“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2008年度应用推广活动的通知》要求, 各区县和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多项读书竞赛活动。
6. 以数字图书馆网站为平台开展各项活动
主要有:积极开展“主题图书推荐”活动, 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建立读书圈, 促进读者交流;活动成果交流与展示。
7. 举办专题讲座及报告会
2008年5月, 项目组在育英学校图书馆举办了“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推广讲座”。来自海淀、西城、丰台、石景山等区县的150名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参加了活动。邀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室主任吕卫真、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申军霞老师分别做了题为《电子出版物的发展趋势》和《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2.0的特点及使用》的报告, 育英学校图书馆馆长张克静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图书馆工作经验。
8. 巩固成果, 举办城区骨干培训
2008年11月, 在北京教育学院报告厅召开了数字图书馆专题学术报告会, 由各区县近两百名图书馆老师参加。会上邀请北京九中宁红红老师做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报告, 还邀请了北京大学王波教授做了主题为《阅读疗法—中小学德育创新》的报告。
2009年12月, 项目组在昌平举办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城区骨干教师培训。会议邀请了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顾忆岚老师做了题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新版功能介绍》的讲座。
二、取得的成果
1.“数字图书馆校园行”的活动成果
“数字图书馆校园行”活动共收到网站徽标作品1000件, 其中手绘作品387件, 电脑绘画及电脑动画作品共613件;读书月征文568件, 含教师征文269件, 学生征文299件;36个单位提交活动组织奖材料。参加单位覆盖全市11个区县。
2007年4月4日, 由市教委基教处、北京教育学院、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办, 在市教委报告厅召开了“北京市中小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表彰会”, 会上表彰了在数字图书馆应用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起到了良好的先进示范作用。
2. 开展数字图书馆读书月活动成果
截至2009年3月, 项目组共收到“读书月活动”读书成果1473篇, 包括读后感、读书心得体会、教学设计、课堂实录、PPT、绘画等多种形式。其中教师征文951篇 (教学设计235篇, 读后感、心得体会716篇) , 学生522篇 (中学生206篇, 小学生316篇) 。
2009年6月在大兴一中召开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2008年度读书活动表彰大会”, 各级领导分别为获奖的区县及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颁奖。大兴一中、大兴三小及信息中心的代表分别向与会的领导和师生们汇报了学校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果和经验。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邢宝民、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祁昕、北京市教委基教处王雪青也针对本次活动分别作了总结讲话, 对2009年数字图书馆应用推广工作提出了殷切地期望和要求, 要求广大师生深入而广泛地挖掘数字图书资源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和新课改中的作用, 真正使“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成为广大师生的读书天堂。
3. 利用数字图书馆开发校本资源
为推动中学图书馆工作与时俱进, 更好地为新课程教学服务, 2010年1月, 项目组与北京市第九中学联合举办“北京九中校本资源中心建设与应用交流会”。参加交流会的有北京市各区县装备站负责人及中学图书馆馆长, 由北京九中宁红红老师与张妮老师分别做了《九中课程资源建设情况介绍》与《校本课程资源中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会上探讨了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学校新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及挖掘、建设、保护、应用学校自己的校本资源使其成为课程资源最适合本校的一部分等问题。
三、工作思考与设想
1. 中小学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协作。从北京市的层面看, 这项工作在市教委的领导下, 每一个阶段都是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与北京教育学院三家单位通力合作;从区一级来看, 凡是搞得好的区县和学校也都反映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信息技术教师 (网管) 、图书馆教师、任课教师等方面的配合。
2. 中小学数图资源的有效应用也需要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 还有部分区县和学校因为经济条件、人力、观念等各方面的原因, 没有完全铺开, 这就需要通过一方面改进资源的结构和质量, 一方面继续加强工作, 取得师生的认同。
3. 中小学图书馆员现况堪忧。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存在队伍老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职称问题较为突出、人员队伍不稳定的状况,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数图这项工作的应用和推广。
4. 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 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是搞好图书资料工作的重要条件; (2) 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有力保证; (3) 学校教育深化改革, 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发展的需要。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篇11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发展历程 数字图书馆优点及面临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信息的处理、存储、查询、利用等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网络技术、数字存储和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它是下一代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互联网上信息分散、无序的现状,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不断完善中的新鲜事物。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其它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有效、经济地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
2 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的迅速普及,internet的疯狂膨胀,信息也随之铺天盖地的涌来。而作为信息的聚集地——图书馆,也开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加快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高校也必须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我国的高等教育从1997年7月开始到现在十几年时间,经过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实施,以及文化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建成了CNKI中国知网、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图书馆,部分重点院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提供了经验。
当前,我国几个主要的数字图书馆概括如下:
2.1 CNKI中国知网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在全国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等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和清华大学的直接领导下,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
2.2 超星数字图书馆 超星数字图书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阅读,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数十万册电子图书,300万篇论文,全文总量4亿余页,数据总量30000GB,大量免费电子图书,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并且每天仍在不断的增加与更新。而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们现在看到了数字图书馆越来越多的优点,也体味着数字图书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便利。
2.3 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是中国学术期刊协会的官方网站,拥有CN刊号的正规期刊会员1200多家,是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期刊网所有的数字出版平台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工程。它提供了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平台由个人数字图书馆、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学习平台等组成。采用有偿服务的方式,为人们提供资料和大量的信息。
2.4 中国数字图书馆 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数字图书馆,充分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宏富馆藏资源,借助遍布全国的知识组织与服务网络,这是以国家巨额财政投入建立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为基础,利用公司在技术和运营方面的经验和领先优势,为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商业机构、社会公众提供专业、系统、主动的技术支持和数字内容服务而建立起来的数字图书馆。
3 数字图书馆的优点
3.1 同一信息可多人同时使用 一本“书”通过服务器可以同时借给多个人查阅,在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众所周知,以前都是一本书一次只可以借给一个人使用,这样做就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3.2 远程迅速传递信息 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传统图书馆读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图书馆的建设是有限的,传统型图书馆位置固定。读者只要登陆网站,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这种便捷是以往的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读者可以在几秒钟内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即使和图书馆所在地相隔千山万水也都无所谓。
3.3 信息查阅检索方便 以往图书资料的查阅,繁琐而不便。而现代图书馆读者通过检索一些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不需要再经过检索、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等多道工序,现在数字图书馆大多配备有电脑查阅系统。
3.4 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 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料多次查阅后就会磨损,现在一般储存在电脑光盘里,与过去的纸质资料相比占地很小,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资料,现在数字图书馆也可以看到。这样方便了作者的查阅。
4 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技术层)
4.1 数字图书馆技术层上的问题
①灵活端到端管理(可管理性)。图书馆数据中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案来实现对所有元素的统一,它涉及到从客户端、网络、服务器到应用系统一系列复杂的体系,能够在一点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工作,实现管理方式和一致的管理手段的統一。②数据的安全性。为实现针对目标的安全性控制,实施不同的安全管理控制等级,针对不同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数据中心涉及到图书馆复杂的全局业务模式。③海量数据存储容量(可扩展性)。必须能够根据用户对存储容量的需求随意的扩展,数据中心必须能够支付用户任意的数据容量的要求,它是图书馆数据存储处理的集中场合。④高可靠性(连续可用性)。图书馆数据中心的高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每天24小时提供不间断服务,能每周7天,永不停顿地运行。
以上几点是做数字图书馆必需要保证的最基本的几个方面,如果这几个方面都不能很好的做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许只是“空中楼阁”。
4.2 解决技术层上的问题需面对的问题
①资金问题。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资金的运作,像电子图书的采购、数据库的引入、相关的硬件设备的购买等等,都离不开资金的介入。高可靠性、海量数据存储容量都是在有充足的资金条件下才能保证的。而图书馆是一个服务部门,不带有任何营利性质,所以如何处理好资金链问题和图书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成了现在大部分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难题!②数字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中有大量混乱的、迅速增长的数字化资源,如电子书刊、自建数据库、引文索引、数字化文本和图像、数字化照片以及声音和视频文档。按逻辑关系将这些资源集成并以方便使用的方式系统地管理这些资源便成为关键。图书馆非常希望能够将丰富的印本资源、数字资源以及那些授权的、免费的Web资源集成在一个数据仓库中,并且通过一个统一的界面来检索这些资源。而这也正是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③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数字图书馆无法正常运转,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捕捉、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要融合信息技术专家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要融合图书馆情报领域的专业知识。他们除了能从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上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外,还要分门别类的加以归纳,使之成为本馆虚拟馆藏的一部分,使人在眼花缭乱的知识海洋中筛选出对用户有用的信息,为保证数字图书馆不断地完善,图书馆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知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数字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主流,因特网将成为本馆虚拟馆藏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晓波.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内涵,中国科技信息,2007-
12-15.
[2]穆疆萍.试论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11-15.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数字化阅读蓬勃发展, 信息时代也是数字化阅读时代。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 建设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举措, 也是中小学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
1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
1.1 数字图书馆的含义
数字图书馆是对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发布和利用的实体, 其形式可以是具体的社会机构或组织, 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站或者任何数字信息资源集合。通俗地说, 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
1.2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数字化图书馆。将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文献, 购买电子数据库, 自助扫描并典藏校本特色资源。二是, 数字图书管理系统。即储存、交换、流通电子文献的软硬件设施。
2 中小学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数字化阅读、网络阅读越来越普及, 也越来越受欢迎。传统的图书馆、纸质图书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 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势在必行。中小学有必要建设数字图书馆, 还因为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2.1 信息储存空间小且不易损坏
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 资料多次查阅后就会磨损, 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资料, 一般读者很难看到。数字图书馆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 与过去的纸制资料相比占地很小而且可以永久保存。
2.2 文献信息加工方便
传统的纸质图书需要采访、编目才能上架流通, 且需要定期整理书架, 这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而数字图书可以略去编目、上架、整架、踢旧等环节, 基本上可以说是即买即用。
2.3 信息查阅检索方便
数字图书馆都配备电脑查阅系统, 读者通过检索一些关键词, 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 且检索途径多、速度快。而以往图书资料的查阅, 都需要经过检索、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等多道工序, 繁琐而不便。
2.4 无时空限制
传统型图书馆位置固定, 读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去书馆的路上。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 读者只要登陆管理系统, 即使和图书馆所在地相隔千山万水, 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 不存在过了时间就借不到, 或看不到书的遗憾, 随时可以进行对数字信息的查询或获取, 这种便捷是以往的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
3 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难题
3.1 资金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一大笔经费。大多数中小学经费比较紧张, 无法保证收集尽可能多与新的数字图书, 也难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配备现代化的软硬件设备。
3.2 资源问题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原有馆藏资料的数字化;二是, 网络资源。如何快速、有效、合法地把各种媒体资源数字化后放入数字图书馆, 而不导致侵权, 是涉及技术、管理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人员技术力量有限, 数字资源的管理维护也是一个问题。
3.3 人员问题
目前我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都是教师转岗, 图书馆专业知识不足, 对数字图书馆了解不多。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 虽说有众多学校都加强了对图书馆人员的进修与培训, 但是人员的图书馆专业素质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总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 数字图书馆建设措施
中小学图书馆资金有限, 资源单一, 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针对这种情况, 我校重点建设具有基础教育特色的数字资源,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4.1 调整图书馆经费结构
在纸质藏书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还是应该优先补充纸质图书, 但电子图书的采购和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必须提上日程, 尽量留一部分资金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当纸质藏书基本上能满足传统读者的需求时, 建设数字图书馆, 提供电子图书, 满足喜欢数字化阅读的读者的需求, 就变得非常必要。图书馆应调整购书经费结构, 把大部分经费投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中。
4.2 加强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培训
中小学图书馆应重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学校尽可能引进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让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特别是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应重视用户教育培训。各中小学应结合信息技术课对每个学生读者进行教育, 逐步改变用户获取、利用信息的传统习惯, 向他们介绍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获取技术、讲解数字图书馆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同时图书馆应定期为用户举办上机培训, 只有考试合格才允许上机操作。用户的观念跟上了, 才可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4.3 加强合作, 共建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些事情, 如果靠一个学校的力量解决不了, 我们可以联合一个区、一个市的力量来做。例如在订阅数字资源的问题上, 就可以集合整个区, 甚至整个市的力量来完成, 用整个区甚至整个市的部分图书经费来购买数字资源, 然后建设一个连接各个中小学的局域网来实现共享。
4.4 建设新形式数字图书馆
由于中小学图书馆经费大多有限, 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先从最省钱的方法开始考虑。随着微信的普及的流行, 通过微信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微信服务进一步丰富了图书馆推送服务的渠道, 信息化服务不再由电脑操作系统掌控, 一对一的信息传递将图书馆从根本上的被动转为主动。通过消息推送、图书检索、查阅个人信息、在线互动, 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应用体验。
摘要:本文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阐述中小学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 分析目前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普遍难题, 提出解决这些难题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参考文献
[1]沈洪.论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J].实践探索, 2010 (4) .
[2]周戊香.浅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J].考试周刊, 2008 (52) .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推荐阅读:
中小学数字教学07-05
中小学图书馆计划11-15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工作11-29
中小学图书管理05-24
中小学图书室06-09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08-25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岗位职责11-25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10-18
高校中小型图书馆06-15
14杭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制度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