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足迹

2024-08-18

实践的足迹(通用6篇)

实践的足迹 篇1

一、足迹检验的重要性

足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身体特征, 比如赤足、鞋袜等方面。另外一方面, 根据足迹还能够反映犯罪活动中罪犯的心理状态。足迹检验第一次运用于刑事案件中开始于1786年, 由苏格兰的一名警官首先使用, 足迹检验立刻成为刑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芬兰国家调查局在1996年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活动, 他们向多个法庭发放问卷, 涉及到欧洲27个国家和亚洲6个国家,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设有足迹实验室的法庭每年办理案件总量为79775件, 穿鞋足迹相关的检验是其中排名第一的案件, 达到28093件, 则足以说明足迹检验在法庭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以及人们对足迹检验的重要性认识。

二、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在足迹检验中的应用

(一) 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在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 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人的足底与年龄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 所以通过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能够分析人的年龄等信息, 从而为这一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首先需要提取样本。利用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配合专业软件提取20位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男性, 并且穿皮鞋行走, 留下左右立体足迹各2枚。然后进行踏痕相关实验操作。利用立体足迹提取系统及配套图像处理软件提取立体足迹数据, 通过“基面准基”、“垂直旋转”等操作进行足迹检验, 通过足迹反映的踏痕跃变点来量取赤足的踏痕。一般公式为, 年龄=踏痕半径 (cm) x10, 但是这一经验公式存在结果误差大、人为因素多、掌握困难等因素, 所以在实验中应该将测量的数据定为足迹本身反应的外跃变点至落足点的长度。为了提高实验的正确性, 可以取每个测试者测量两枚同侧足迹值的平均值, 通过三维模拟形成伪彩色图, 这样就能够比较直观反映足与承痕体的接触点压力状态, 观察出跃变点的位置, 降低采集经验性的要求。通过以上利用立体足迹提取系统, 并且操作三维测量、压力显示和基面校准, 这样就可以通过模拟重压运算, 得出模拟赤足足底压力面的范围。在实验数据分析中, 可以利用回归法分析样本。因变量为年龄, 可以用Y表示, 自变量为踏痕半径, 可以用X表示, 最后通过绘制散点图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清晰形状, 确定足迹。

(二) 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列举两个案例, 分析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案例一:2015年6月9日, 山西省杏花岭区某连锁酒店发生爆炸案, 造成该家酒店服务员张默 (化名) 死亡, 通过侦察, 在现场提取立体足迹一枚, 然后民警侦察发现该家酒店719室住户有重大嫌疑, 并提取该名住户左脚鞋一只, 利用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进行足迹检验。检验材料和样本都属于立体石膏模型, 能够清晰判断立体足迹的痕底凸凹变化, 检验人员就可以利用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对立体石膏模型进行了二次提取, 使用3D数据离散度比对。通过足迹检验发现, 检材与样本踢区、跟区等形成足迹的区域80%分布在离散度认可范围内, 那么就明显提高了侦察结果的准确度。为同一人遗留概率较高。

案例二: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某村委会被盗现金100万元, 并通过侦察现场提取立体足迹两枚。经过大量调查发现, 该村张某的嫌疑性比较大, 并提取张某左右脚立体足迹石膏模型各一枚, 然后利用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进行足迹检验。与案例一相似检材与样本均为立体石膏模型, 能够比较清晰反映足迹的痕底凸凹变化, 这样就需要利用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进行二次提取, 使用3D数据离散度比对。通过足迹检验发现, 检材与样本踢区、跟区等形成足迹的区域80%分布在离散度认可范围内, 因此可以说明张某具有很大的嫌疑性, 为同一人遗留概率较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 利用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进行足迹检验, 能够较大幅度确定侦查人员的侦查方向, 严厉打击嫌疑犯的侥幸心理, 也为侦破案例提供了有利证据, 为侦察人员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 我们能够认为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能适应各种复杂条件和变化, 比对结论明确、可靠性高, 对基层立体足迹提取和比对检验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袁胜, 王阳.中国足迹检验技术沿革及其展望[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1, 02:119-121.

[2]林维业.我国当代足迹检验技术的反思[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1:51-54.

[3]孙传森.浅议犯罪现场足迹检验[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08:253-254.

实践的足迹 篇2

活动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进行开展的。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时,确定主题很重要,应选择同学们感兴趣,贴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又可以亲自去体验的活动,就可以吸引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个好的主题直接决定着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根据四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热情高,但是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却比较低的特点,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点呢?我发现,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天气变暖了,树绿了,花开了,小草也偷偷地钻出了地面。孩子们也被这种变化感染着,他们变得活泼好动了,更加喜爱大自然了。面对这些天真的孩子们,我萌生了这样一个主题,我要带着他们一同走进春的世界,一起去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一、活动主题 年级主题:自然

班级子主题:寻找春天的足迹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春游、搜集阅读资料、绘画、唱歌、吟诗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春天的美丽,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与主题有关的材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2、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3、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了解春天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如美术、音乐、自然老师),请他们协助教学有关的内容。

2.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知晓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操作,保证孩子能充分地参加活动。

四、活动人员:四年级一班全体师生

五、时间安排:2013年3月至6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2013年3月上旬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2013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201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六、活动过程设计

(一)活动准备阶段:

阶段目标:

明确此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过程、预期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阶段活动设计:

一、教师导入

桃花开了,燕子来了,草儿绿了,站在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感受和风细雨漫天无际的温柔,我们听见有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快乐地叫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揭示主题,制定方案

1、出示主题及子主题,教师给与适当的提示。(括号中是提示)主题:寻找春天

子主题:⑴ 赏春(春天的景色、花草树木的变化)

⑵ 吃春(春天可以吃到哪些蔬菜或野菜)

⑶ 玩春(春天有哪些户外活动如,放风筝等)

⑷ 搜春(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名篇、名段)⑸ 写春(写一写春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⑹ 画春(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景色)⑺ 唱春(唱一唱有关春天的歌曲)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组,从七个子主题中自由选题,推选组长。

4、根据所选子主题由组长组织分析、制定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倾听与合作能力。】

4、师生共同讨论各组的活动方案,指出方案的亮点与不足,交流意见与建议,使方案更完善,更具可行性。

5、教师提出要求和外出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教师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除了可以指导学生外,还可以使学生认为他正在和老师一起完成一件事情,兴趣会很高。】

(二)实践体验阶段 阶段目标:

1、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春的诗词、名句、名篇。

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与主题有关的材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4、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阶段活动设计:自然中的春天

1、读春

[操作构想] 阅读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优美词句和诗歌。古诗中的春天

(1)信息来源:一是老师、家长推荐,把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作品打印分发给每个学生。二是同学互相交流,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品推荐给自己的同桌、好朋友或同组的同学。

(2)阅读方式:一是学生自由阅读,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课余的时间进行阅读。二是老师辅导阅读,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够,老师可利用信息课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词句的意思,还可适当引导学生背诵部分重点段落、词句。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句式,拥有了一些词汇,但因为“肚中货不多”,常常感到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词不达意。怎么办呢?扩展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无疑是个好办法。根据“寻找春天”这一主题,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成语、诗歌、优美词句,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词汇丰富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累信息的能力。(3)此外,学生还可搜集并学唱一些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如《郊游》、《春天在哪里》、《布谷》、《柳树姑娘》等。

2、赏春

(1)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带领学生去春游,允许学生带照相机、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同时最好请电教老师配合随行摄像。(2)春游过程中,老师要相机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鼓励他们用活动前阅读时学会的成语、优美词句,带领他们唱唱歌曲、吟吟诗歌。

(3)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景色拍下来,还可师生留影。[设计意图] :大自然是个大课堂,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素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次们应该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让美丽的春景映入他们的脑海,丰富感性经验,激发他们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课堂上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自然就能说出心中的真实感受了。

3、各个小组按照自己的活动主题去搜集、整理资料,体验生活。

(三)活动总结阶段 阶段目标:

1、通过唱春天、画春天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成果展示,交流收获与心得体会。

3、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阶段活动设计:课堂里的春天与社会里的春天

一、说成果

1、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说本组活动的过程,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怎样解决的,以及有哪些收获。

2、其他小组可以根据发言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既锻炼了发言人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二、展示成果

1、“ 赏春组”展示成果

展示自己在游玩时拍摄的照片或短片,来展示春天的景色、花草树木的变化,并且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2、吃春 把春天里可以吃到的蔬菜、野菜或水果,利用食物、图片等形式展示给同学们,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同学们现场尝吃。

3、玩春(春天有哪些户外活动如,放风筝等)

介绍在春天里可以有哪些户外活动,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感受如何?

4、“搜春组”展示成果。

小组成员大声朗读搜集的诗词、名句、名篇,可以就一些知识点适当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但不能中途打断,保持文章的完整性,教师也要适当参与。

5、“写春组”展示成果

每人写一篇以“春来了”为题的小片段,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色。

[操作构想] 导入 :同学们,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前几天,老师带大家去和春姑娘见过面啦!春姑娘美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美好的时光吧!播放春游时拍摄的录像带,老师声情并茂地进行配音。

[设计意图] :播放录像带,让学生回到了春游的时刻,他们会在录像中寻找自己的身影,聆听自己的声音,说话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由小组成员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人发表听后感,也可以谈谈如果自己写怎样写。

6、“唱春组”展示成果

小组成员或独唱或合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如,《春天来的时候》

7、“画春组”展示成果

办一次以“春来了”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展示同学们的绘画、摄影作品。春天迷人的景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美术课,请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春天画下来,可以是一样事物,可以是一处景色,也可以把看到的全画下来。

[设计意图]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综合化的,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各学科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沟通原有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在重组中超越,在重组中实现“综合化”。围绕“春天’这一主题,以“语文”为主导学科,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诗文、成语的同时,还演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自己动手画一幅画,通过春游了解春天的一些特征,将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融合进来。学生围绕“春天”,用各门学科不同的方式去表现春天,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画,说说画中的内容及内涵。

4、把教室当做展厅,张贴展示学生的成果,师生一起参观浏览。

5、评选“最佳小诗人”,“最佳小画家”,“最佳小歌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成果汇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社会里的春天 惜春 [操作构想] 1.出示在春游过程中老师有意拍摄的一些镜头:马路边的花坛内花草被踩烂了,形成了一条条小道;路边废纸、杂物很多;一些同学随手摘花„„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以后我们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 生动的画面把学生的情感引向“如何保护周围环境,让春天更美丽”,使活动的主题得到升华。

追寻早春的足迹 篇3

东方

1. 2月21日的早上6点59分,天已亮了。(北京)

2. 春从海上来。到吴淞口去看白鸥(bái ōu)飞翔。(上海)

3. 春回暖(nuǎn)早,湖光山色都是绿(lǜ)。(杭州)

南方

1. 春从北(běi)往南(nán)而来。3月26日,市外北郊的草坪(cǎo píng)绿了。(乌鲁木齐)

2. 3月里,青海湖湿(shī)地鸟岛上,成(chéng)群结(jié)队地降落(jiàng luò)下从印度洋各岛飞来的鸟。(西宁)

北 方

1. 看街道两旁的冰凌(bīng líng)融化加快了,听(tīng)松花江上的冰板断裂声喀嚓(kā chā)响。(哈尔滨)

2. 风尘大作,沙尘暴(shā chén bào)向南进军。可是,被河北的防风林带给截(jié)住了不少。

提 示:

“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周日上午,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具体活动内容是去四平参观西平战役纪念馆和四平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炎热的天气如同同学的热情一样澎湃。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有欢声笑语,也高速路上堵车等待的小插曲。

上午,我们参观了期待已久的四平战役纪念馆,看着那一幅幅黑白照片,那一件件破旧的军装,那一枚枚依旧闪亮的勋章,那一面面战斗锦旗,那一挺挺旧机枪,听着那炮火隆隆的枪弹声,仿佛回到了战斗时刻,那血水和汗水凝聚而成的英雄事迹,一幕幕前仆后继的牺牲,这一切的一切,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经过讲解员得解说,我对闻名中外的四平战役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同时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又增添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让我更加深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把战争年代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革命先烈厅里,我的心情无比沉重,那一个个名字,都是一个一个年轻的生命啊。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共计伤亡4万余人,其中牺牲近2万人,约占东北解放战争牺牲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二。在牺牲者中,有师长1人、团级干部72人、营级干部180人。他们多是从雪山草地中走出来的老红军、抗日烽火中身经百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牺牲者中最多的是普通的年轻战士,他们大多是农民子弟,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黑暗将他们推上了义无反顾的革命之路,他们的爱国理想朴素而简单,为了民众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了不再有饥寒与压迫,他们在狂风暴雨般的枪炮声中义无返顾地冲

向了血战四平的沙场,许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最后参观四战四平半景画厅,给我极大的震撼。四战四平半景画气势恢宏,刻画逼真。它运用特有的造型手段和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将东北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的历史瞬间凝固在长44米,高14米的画面上。在特定的灯光、音响以及逼真的地面塑形、仿真道具的烘托下,半景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觉置身于逼真的战争氛围中,揭示出四战四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出这段历史的时代氛围和特定意境。它以强烈、逼真的感染力、震撼力与视觉冲击力消解观众与历史之间的时空距离感,将其带入历史情境中。这幅热血与烈火交织的革命战争画卷,表达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仿佛从这里走进历史的天空,重新回眸四平之战那壮阔惨烈、血火交织的战斗场景。

我们的解放军,我们的革命前辈们,为了我们祖国的独立,为了我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永远的躺在了四平的地下,你们的功绩我们会永远铭记,你们的名字会万古流芳。伟大的人民解放军!伟大的中华儿女!

从纪念馆出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沉浸在战斗的场景中,我想四战四平并不只是留在展板上面的的文字和照片,更是一种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英雄城迎来了他崛起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时期的英城儿女终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四平烈士陵园,陵园居高临下,站在陵园向南眺望,市区的全景清晰可见。陵园占地20余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革命公墓,197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四平烈士陵园。陵园的主轴线正中是一座由四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在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彭真提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四平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军事重镇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了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又以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作战时间长、投入兵力多、伤亡数量大而著称于世。四平战役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整个四平战役,东北民主联军伤亡3万余人,击毙击伤敌人5万余人,英雄们用年轻的生命赋予四平这座城市以“英雄城”的美誉。

初三的足迹 篇5

妈妈问我:“你现在最想要什么?”“时间。”我毫不犹豫地回答,然后又叹了口气。

时间,一个简单明了又意味深长的回答。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的渴求,像一位垂危的病人对生命的呼唤。我似乎老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曾经思绪如飘絮般漫天飞舞,心灵如山涧般欢快歌唱的我,而今,思绪却只是雨。承受着上天、大地的命令,沿着自己的轨迹奔跑,永远无法摆脱这束缚的力量。这,大概就是雨的命运。

我已不敢对着镜子诉说花季的心思。心里的我,怕是早已两鬓斑白,额头上布满皱纹,眼皮重重地垂下。一个疲惫不堪的我,一个伤痕累累的我。

这就是初三,分不清生活在忙碌之中,还是忙碌在生活之中。

记得从前的我可是无拘无束:可以体味三月阳光普照,可以感受五月暴雨突袭,可以欣赏九月枫叶漫天;敢在彩虹下奔跑,敢在黑夜里放歌。我欣赏那时的我的勇气,拥有着最纯真的快乐,我会安心地入睡,再快乐地醒来。

我发觉疲惫已经让我变得迟钝而麻木,我已无法感知季节的变迁,只是当秋风掠过我的发尖,当秋叶落在我的肩头,当满园田圃都已枯黄,当小鸟儿不再歌唱,我仍坐在孤独的教室,没有闲暇,没有呼唤,直到神经开始抽搐,才无奈眺望远方。“啊,原来秋天已经悄悄地来了!”

2005年9月23日

今天是Gerry的生日,唉,又老了一岁,真是麻烦,好不容易从父母那里剥削过来的钱又被她榨取了15块。不过看着她满脸欣慰的笑容,心里也挺高兴的,而且还得到了她千载难逢的激情一吻呢!当然,这也说明本人魅力难挡啊!

一个中午过了,我才越发觉得我的礼物太重要了,因为直到现在Gerry也没有收到第二份礼物,看着她抱着我送的小白狗伤感的眼神,心里不免有一些怜惜。可是这能怪谁呢?初三的忙碌早已让我们忘了本该记得很清楚的东西。生日应该有涂满奶油的蛋糕,盈动的烛光,还有被烛光映照着的兴奋的脸庞,再许上一个属于自己的愿望,这才算完整。然而现在已是残缺。

还好,终于到放学的时候,在Gerry的期盼中又到达了两份礼物,送礼物的是两位哥们儿。真是的,亏他们还记得,不然我们家Gerry还不得伤心死啊!不过看着他们满脸歉意又滑稽可笑的表情,Gerry总算又笑了起来,好似秋天成熟了的大苹果。只是这苹果永远也逃不了离开昔日伙伴的命运,她的内心一定也隐藏着离别的悲哀。谁不是呢?三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足以让我们把某些人的名字刻在心上……

2005年9月26日

一刻也不敢停息,虽然还有足足六个月的时间,但谁敢说这六个月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都有自己的抱负,自己的理想,我们不能让它成为幻影。

今天老师问:“有谁想考华附?”有人随声说出我的名字。“她啊?”班主任说,“她可能有这个想法,只是不敢大声说一句‘我的目标是华附’。”

想法?不,曾几何时,那已经成为一个梦想。华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那个无数次把我从懒惰中吵醒的动力,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人家都说我似男儿,很擅长抒发志向,讲豪言壮语。不,其实我不是,我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所以我从来没有表露过我对华附的任何奢望。可是为什么老师会知道?我不敢想那么多,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站起来说“我的目标是华附”,要么坐在那里默默忍受着心灵的绞痛。

只有两秒而已,我选择了前者。是不是太莽撞?我很清楚,那不是莽撞,只是我胸怀的袒露。我知道,我可以,我一定可以踏进华附那个神圣的殿堂,但还需要自己的——激励!

心中的足迹 篇6

那时家里穷,冬天的时候,爸爸便去村外的野地里割那些干草,一干就是一天。中午时妈妈做好了饭让她给爸爸送去。村里去野外打草的人很多,可她每次都能很快地找到爸爸。因为,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爸爸的足迹是和别人不一样的。那两行脚印一横一竖,沿着走下去,总能看见爸爸忙碌的身影。

总有小朋友嘲笑她,说她有个残疾的爸爸,还夸张地学着她爸爸走路的样子。可她一点都不自卑,在她心中,爸爸是无人能比的。相反的,她觉得爸爸的脚印是一个特殊的标记,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能找到他。

后来,她渐渐地长大了,爸爸在她眼中越来越憔悴低矮了。爸爸从不对她讲什么大道理,只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她做人的道理。那年村里的养鱼池坝口开了,水连同鱼都,漫到了周围的大地上。村里人都争相去捡鱼,而爸爸却没有去,虽然家里快一年没有尝到鱼腥了。从那以后她就知道,不该拿的东西就不要去拿,虽然诱惑是那样的大。

那年她在镇里读中学,每周回一次家。有一次回家稍晚了点儿,快到村子时天要黑了。正是冬天,她忽然就在雪地上看见了爸爸的脚印,来来回回的有好几行。她加快了脚步,爸爸果然在不远处向这边走来。那一刻她的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爸爸不知在这路上走了多少趟!

多年以后,她已在一个遥远的城市工作生活,回首往事,爸爸的足迹在记忆的雪野中是那样的清晰而刻骨铭心。而此时的爸爸已经长眠在故乡的田野里,他人生的履痕终于延伸到了生命的尽头。向着家乡的方向,她在心底默默地说:爸爸,你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再不能留下独特的脚印,可是我依然能时时与你相遇,因为这么多年里,我已知道了你所走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会沿着您的足迹永远走下去!

[点评]

这篇散文以“足迹”为线索,选取几个与“足迹”有关的生活片断,由独特的“足迹”,描写了父亲独特的人生履痕和父亲对女儿独特的爱。

上一篇:胆囊切除论文下一篇:农村金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