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控制项目

2024-07-29

重难点控制项目(精选7篇)

重难点控制项目 篇1

隧道工程项目是一项涉及多个学科门类的复杂系统工程, 具有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工期长、建筑安装实物量大、项目涉及面广等特点。在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面临着大量的施工难点和不确定性, 这些难点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综合性、突发性、不可见性等特点[1]。该文以结合上海红梅南路~金海路越江隧道项目, 阐述大型越江隧道实施阶段 (重点介绍施工阶段) 难点分析和控制措施。通过对工程难点进行分析, 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控制要点, 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安全实施。

1 工程项目概况

虹梅南路越江隧道, 是上海市闵行区的第一条黄浦江越江隧道, 目前正在建设中, 有希望在2015年贯通。虹梅南路隧道途经闵行区和奉贤区, 全长5.26km, 起于浦西永德路北侧, 于剑川路北侧入地跨越黄浦江, 经西闸公路后出地面, 终于金海路。

根据《虹梅南路、金海路道路红线专项规划》, 该工程分为两段。一段是虹梅南路, 位于徐汇、闵行两区, 从上中路至东川路, 长约10.9km。原虹梅南路为地面道路, 现在规划为“高架+地面辅道”, 沿线设外环线、银都路、金都路、元江路、A 15、放鹤路6组匝道。另一段是金海路, 位于奉贤区, 从西闸公路至大叶公路, 长约3.4km, 仍为地面道路。盾构段隧道采用单圆双线隧道, 直径14.5m, 全长约3 400m, 盾构机采用德国海瑞克产Φ14.93m泥水气平衡盾构。隧道按东、西双线流水掘进, 首先进行西线隧道掘进施工 (奉贤段) , 西线掘进完成后, 盾构到达闵行工作井并完成掉头作业, 最后进行东线隧道掘进施工。盾构施工沿线将穿越奉贤施工区场内建筑、黄浦江及防汛墙、京滨电子厂、闵行段乙烯管、蒋家港河及桥梁[2]。

参考国内外隧道工程建设发展情况, 与虹梅南路越江隧道类似的国内工程主要包括:

1) 上海长江隧道 (单圆双线隧道, 直径15.43m, 全长8.95km) 。2) 武汉长江隧道 (单圆双线隧道, 直径11.38m, 全长3.63km) 。3) 上海延安东路隧道及复线隧道 (单圆双线隧道, 原隧道直径11.3 m, 全长2.26km, 复线隧道直径11.2m, 全长2.21km) 。4) 上海西藏南路越江隧道 (单圆双线隧道, 直径11.36m, 全长2.67km) 。5) 上海大连路越江隧道 (单圆双线隧道, 直径11.36m, 全长2.56km) 。

国外类似工程主要有:

1) 荷兰绿色心脏隧道 (高速铁路隧道, 直径14.9 m, 全长约7km) 。2) 日本东京湾公路隧道 (直径14.14m, 全长15km) 。3) 英法海底隧道 (两侧铁路隧道直径7.8 m、中间服务隧道直径4.8 m, 全长49km) 。4) 丹麦斯多贝尔特大海峡隧道 (主隧道直径8.5m, 全长7.9km) 等[3]。

与上述类似的越江隧道工程相比, 虹梅南路越江隧道主要特点包括:盾构直径大、软土地质、地下水位高 (尤其是黄浦江底地址条件复杂) 、穿越区域内市政管线保护要求高、工期紧等特点。

2 工程施工阶段难点分析

该文根据虹梅南路隧道工程结构特点、穿越土层的地质水文条件、特殊地理位置等, 结合前期拟定的相关工程实施方案, 分别从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人员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影响因素对其施工阶段的难点控制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给出相关控制措施及建议。同时, 在工程实施前, 进一步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隧道施工经验, 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项目施工难点和风险控制重点进行识别和分析。

通过分析, 得出虹梅南路隧道工程施工控制难点主要包括机械设备选择、操作控制、施工节点控制、基坑开挖等方面, 见表1。

2.1 风险评估矩阵

根据虹梅南路隧道相关勘察及设计文件, 并结合以往类似实际工程, 通过专家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方式对本隧道施工难点进行汇总分析,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权威性和广泛性, 调查对象只选择参见单位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中从事隧道工程建设管理年限超过5年的专业人士。其次, 通过风险矩阵表的方式对工程难点控制所能引发各种风险的频率进行归纳、分类。按照发生频率的大小分为“不可能”、“难得”、“偶尔地”、“可能频繁地”和“频繁地”五类;同时, 根据风险可能将引发灾难带来的后果威胁程度划分为“后果可忽略”、“后果较轻”、“后果严重”、和“灾难性后果”四种。据此可得出灾难风险评估矩阵, 见表2[4]。

2.2 施工风险评估

通过对虹梅南路隧道施工难点的分析 (表1) , 并对上述施工难点控制不当可能引发的各个环节潜在风险进行定性分析 (结合表2) , 通过综合评价方式得出虹梅南路隧道主要施工风险等级评价表, 见表3[4]。

3 施工难点控制方法

通过对盾构越江隧道工程施工的难点分析、并对其各项施工难点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 在此基础上, 结合本工程特点及国、内外已有实际工程案例, 作者对虹梅南路隧道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及其风险应对提出以下控制方法及对策、建议。

3.1 盾构机选型

盾构机选型一般在隧道前期策划阶段进行, 盾构机选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拟建隧道穿越的工程地质环境、水文条件。2) 拟建隧道设计参数。3) 拟建隧道工期计划。4) 拟建隧道造价制约。5) 隧道建设地区特殊的环境保护要求等。

虹梅南路隧道工程项目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隧道穿越地质为软土地层, 地下水位高。2) 红梅南路隧道设计为双线隧道, 单线隧道直径达14.5m, 约3 400m长。3) 拟建工期为5年。4) 隧道施工地区对周围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因此, 根据上述项目特点, 该工程盾构机选用原则为全封闭、机械自动化程度高的泥水气平衡盾构机。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盾构机械设备的耐久性及性能稳定性, 确保隧道掘进连续、顺利, 盾构机选择由世界知名盾构设备制造商德国海瑞克生产的直径14.93m泥水气平衡盾构, 以确保满足施工各方面的需要。

3.2 盾构进出洞

该工程盾构出洞段 (100m) 施工中, 最小覆土厚度仅为9.2m, 约为0.63D (D为盾构直径) , 属于浅覆土盾构施工的范畴。盾构出洞阶段容易产生轴线上浮、盾构偏离隧道设计轴线较大现象。产生上述偏差的主要原因有进出洞洞口土体加固强度不均匀导致刀盘断面受力不均;盾构正面泥水平衡压力设定不合理导致盾构正面土体拱起变形, 引起盾构轴线上浮。

此阶段应主要控制进出洞范围土体加固方法、加固位置的排列方式, 确保出洞土体能够得到均匀加固, 同时应重点结合土体加固强度报告、盾构相关机械参数、泥水平衡计算公式等分析盾构正面泥水压力, 确保设定的正面泥水压力符合实际要求。

3.3 开挖面平衡

该工程隧道掘进盾构采用的是泥水气平衡盾构, 维持开挖面平衡主要通过气压控制膨润土悬胶液稳定, 水压可以精细调节, 使膨润土悬胶液在开挖面形成泥膜, 从而使开挖面土层保持相对稳定。盾构推进过程中应根据地质勘探数据, 提前计算掘进深度区域的静止水土压力, 并根据计算结果, 设定符合掘进压球的刀盘气泡仓压力, 一般情况下, 刀盘气泡仓压力设定值选定为1.2倍于刀盘前方静止水土压力 (P=1.2P0) 。刀盘气泡仓内的膨润土悬胶液应由空气压力进行控制, 通过对膨润土悬胶液的控制, 与刀盘正面压力的变化进行反向补偿。

盾构掘进时, 要及时补充刀盘的新鲜泥浆, 及时对刀盘开挖区的土体起到类似钻孔灌注桩中的泥浆护壁作用。其基本原理是, 当刀盘注入新鲜泥浆后, 泥浆可渗入开挖面土层一定深度, 并可以在较时间内在开挖面土层形成一道泥膜, 这种泥膜有助于提高开挖面土层的自稳性能。泥浆比重下限为1.05, 上限则可根据施工的特殊要求而定, 当盾构穿越浅覆土层时泥水比重不小于1.25。对透水性小的粘性土可用原状图造浆, 有效利用现场条件以节约成本。施工中严格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出土量和新鲜泥浆补给。如遇超浅覆土掘进区段 (覆土厚度小于0.5D, D为盾构直径) , 应随时关注盾构姿态与地表监测数据, 如果一旦出现盾构冒顶或冒浆现象, 应及时打开气压平衡系统, 维持刀盘土体稳定, 防止土体塌方造成严重后果。

3.4 盾尾密封

地下水、泥及同步注浆浆液从盾尾的密封装置渗漏进盾壳和隧道内, 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处理不好甚至对工程带来致命的灾难。该隧道长度约3.4km, 属于中长隧道, 按通常经验, 在盾尾应设3道盾尾刷。盾尾刷主要构成构件包括:紧急止水装置、集钢弹簧、钢丝刷、不锈钢金属网。因为盾构穿越地层属于软土地层, 地下水丰富, 水压较高, 地层透水系数较大, 盾构掘金过程中地下水对隧道盾尾的压力可达到1.2 MPa, 如果一旦盾尾密封控制不当, 引起地下水从盾尾渗入封闭的盾构内部, 将会给盾构掘金施工及人员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 对处于软土层高压水下的中长距离盾构隧道施工, 盾尾刷能否密封严密且发生意外时能否及时调换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此, 对于此项施工控制难点建议在盾尾增设一道应急盾尾刷。盾构出洞前应严格检查盾尾刷安装质量, 发现盾尾刷损坏或安装不到位时应及时进行更换、调整, 并在盾构出洞前进行首次盾尾油脂注入, 同时在钢弹簧和钢丝刷上涂防锈剂。盾构掘进过程中应经常向密封刷注油脂, 避免同步注浆浆液对钢丝刷的损坏;如在掘进过程中发现盾尾刷损坏或出现密封不严情况应及时停止隧道掘进工作, 并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更换、维修。

3.5 隧道掘进轴线

该工程隧道圆隧道长度约3.4km, 盾构推进轴线的控制难度较大, 根据规范要求隧道轴线偏差控制目标为隧道轴线平面±75mm, 隧道轴线高程±50mm。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测量误差累计导致的偏差、盾构纠偏不及时、到位导致的偏差、隧道沉降、上浮导致的偏差等。

施工中应定期做好盾构测量基站的复核工作, 减少测量误差导致隧道轴线控制偏差的概率及影响程度。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的轴线偏差复核频率应控制在每50m测量一次, 如果复核过程中发现轴线偏差或偏差趋势, 应安照连续、缓慢的原则进行轴线纠偏。

轴线复核应有可靠的轴线定位测量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面三角网。2) 工作井下引进导线系统。3) 激光向导系统。4) 陀螺仪定位系统。

与此同时, 应认真做好盾构掘进姿态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 分析其变化趋势, 及时采取纠偏准备;其次重点控制同步注浆质量, 确保隧道沉降幅度在可控范围之内。

3.6 隧道上浮

该隧道因下穿黄浦江, 江底地质条件尤为复杂, 且地下水压较大, 随着盾构的不断推进, 容易造成成环管片上浮, 引起结构安全隐患。同步注浆的效果及质量、管片拼装的质量均是造成管片上浮的潜在因素。

为此, 应严格控制同步注浆浆液的质量, 确保浆液各组成材料、配比满足设计要求, 不断调整注浆压力, 以确保同步注浆质量。加强对隧道内沉降监测的关注及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 做到可预见性。当发现隧道呈现较大上浮趋势时应及时采取补浆措施, 并重点检查成环管片连接件的安装质量。管处拼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具体见表4[5]。

参考文献

[1]胡昊, 张英隆, 范益群.隧道工程设计系统的风险管理[A].中国工程管理环顾与展望[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485-490.

[2]周骏, 何国军.上海市虹梅南路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上海: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0.

[3]季玉国.江海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价[J].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08, 36 (6) :76-79.

[4]王阳, 胡昊.南京长江越江盾构隧道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J].基建管理优化, 2010, 23 (3) :6-9.

[5]GB 50446—2008,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S].

重难点控制项目 篇2

关键词:暗挖法,地铁隧道,重点,难点,质量控制

1 项目概述

1.1 工程概况

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汽车东站是2号线与4号线换乘站, 车站站址位于辽阳东路与深圳路交叉口, 总长204.8m, 采用半明挖半暗挖施工, 北侧明挖长度约117.71m, 南侧暗挖长度约87.09m。暗挖段为拱顶曲墙加仰拱的结构形式, 明挖段为两层两跨及局部三层两跨框架结构体系。南端暗挖车站采用矿山法暗挖施工, 结构为单拱曲墙大跨断面, 总长度为87.09m, 开挖宽度23.956m, 高度17.988m, 复合式衬砌结构。南端暗挖车站埋深10~11m, 开挖工法为双侧壁导坑法。车站周边地下管线复杂, 电力管廊埋深1.3m, 与车站主体结构水平距离为4m;中压然气埋深1.5m, 与车站主体结构水平距离为8.5m;通信管线埋深1m, 与车站主体结构水平距离10m;给水管线埋深2m, 与车站水平距离11.5m;雨水管道埋深3m, 与车站主体结构水平距离为15.6m。

1.2 设计概述

南端暗挖段结构为双柱三跨椭圆形断面, 复合式衬砌结构。暗挖工法为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初期支护采用格栅钢架配合超前小导管和中空注浆锚杆及锚网喷支护, 衬砌为70cm厚C45, P10混凝土。防水等级为一级, 不允许渗水, 结构表面无湿渍。结构以自防水为主, 二次衬砌采用C45、P10防水钢筋混凝土, 在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衬砌之间采用2mm厚ECB塑料防水板进行全包防水。防水板与基层间设置300g/m2的无纺布缓冲层, 底板平面部位的防水层上表面设置300g/m2的无纺布缓冲层并浇筑5c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二衬混凝土浇筑前, 设置防水层表面注浆系统, 在二衬施做完毕后注浆填充防水板与二衬之间的空隙。施工缝表面涂刷双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变形缝采用宽度350mm的中孔型钢边橡胶止水带和宽度350mm的中孔型外贴式橡胶止水带进行防水处理。

1.3 工程地质条件

地势起伏较大, 总体从北向南、从西向东缓倾。地貌类型主要为剥蚀地貌, 地貌形态为剥蚀残丘, 局部为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形成山前准平原。南端暗挖段围岩级别以Ⅱ~Ⅲ级为主, 右线部分为Ⅳ级围岩, 位于中~微风化花岗岩层中, 拱顶埋深约10~11m,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主要含水层为强、中风化岩带基岩风化裂隙水, 属弱透水性地层。场地地下水埋深1.90m~10.30m, 稳定水位标高为36.99~45.90m。

2 工程重难点分析

汽车东站南端暗挖车站长度87.09m, 围岩级别以Ⅱ~Ⅲ级为主, 部分Ⅳ级围岩, 拱部埋深10~11m, 主要难点是:暗挖车站跨度大, 隧道开挖宽度23.956m, 高度17.988.3m, 采用双侧壁法施工, 开挖步骤多, 工序转换风险大。

针对以上难点主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采用双侧壁法分部开挖, 减小开挖跨度。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 早封闭、勤量测、速反馈、控沉陷”原则施工, 在施工中减少工序转换时间, 降低因工序转换造成风险的概率。

(2) 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1.0~1.5m, 根据爆破振动监测数据, 对每循环爆破参数进行调整, 控制单段最大装药量, 当雷管段数量不够时, 采用多次起爆或分组串联起爆的方法达到减少单段最大用药量的目的。

(3) 在爆破振动方面采用多级毫秒微差控制爆破, 优化掌子面上的掏槽方式, 控制爆破进尺, 减小孔排距, 增加炮孔数量, 降低单孔装药量, 控制单段最大药量等措施, 降低爆破产生的地面振动速度。

(4) 在双侧壁导坑开挖支护时, 加强导洞拱架安装和拼接质量。一方面加强拱架制作过程的控制, 制作标准模具, 安装前做好试拼和验收工作;另一方面安装时要对拱架进行测量定位, 确保断面位置, 保证净宽, 同时对每榀拱架的平整度进行调整, 确保拱架链接密贴。拱架安装要保证拱脚落到岩石上, 并用锁脚锚杆固定牢固。

(5) 组织信息化施工, 严格根据量测监控数据, 分析判断现状及预测变化趋势, 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必要时对拱部实施超前预支护。

(6) 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工艺进行初期支护的施工, 加强爆破施工过程中对临时支撑的保护。

3 质量控制措施

3.1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设置现场工程质量控制机构, 配备足够的有经验的材料员、试验员等。所有工程材料应事先进行检查, 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 不合格材料不准验收, 保证使用的材料全部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每项材料到工地应有出厂检验单, 同时在再现场进行抽查, 来历不明的材料不用, 过期变质的材料不用, 消除外来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3.2 钢筋施工保证措施

钢材进场后, 按批量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报告报监理审查, 经审查合格再使用。不合格产品立即清理出场, 记录存档。钢筋加工制作时保持平直, 无局部曲折。如遇有死弯时, 将其切除。保证所使用钢筋表面洁净, 无损伤、油漆和锈蚀。在常温下进行钢筋弯曲成型, 不进行热弯曲, 不用捶击或尖角弯折。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 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 错开距离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为:受拉区不超过50%;受压区和装配构件边界处不限制。钢筋绑扎的交叉点用铁丝全部绑扎牢固, 至少不少于90%。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及误差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办理。

3.3 模板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模板体系制作时, 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木工翻样图要求进行加工, 运至现场后, 必须加强验收环节, 进行预拼装工序以确保模板就位前的平整度和刚度。所有的定型模板都必须分区域进行分别编号, 加以区别, 有利于模板的安拆工作快速、便捷进行。模板和混凝土粘着力要小, 接缝严密, 不漏浆, 预留孔和预埋件位置准确, 固定可靠。浇筑混凝土时随时观察模板与支架变形情况, 防止跑模。

3.4 混凝土施工保证措施

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形成过程分为:原材料选定及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合及运输→浇注前的准备→混凝土浇注、捣固→混凝土养护。这几个阶段中原材料选定及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本身质量及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 通过采取科学化的、严格的试验手段和管理措施, 使混凝土品质较容易得到控制, 而其余几阶段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 亦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

3.5 初支质量保证措施

开挖前采用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预加固地层, 为保证注浆质量, 对超前注浆效果进行定时抽查。初期支护的钢格栅, 其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架立前进行试拼, 连接螺栓必须拧紧, 数量符合设计, 节点板密贴对正, 钢格栅连接应圆顺。对喷射混凝土的结构, 不得出现脱落和露筋现象。钢格栅间喷射混凝土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无大的起伏凹凸, 表面应平整圆顺。

3.6 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测点布置力求合理, 应能反映出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和应力情况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测点埋设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并做到位置准确, 安全稳固, 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 一般情况下, 应每周报一次, 特殊情况下, 每天报送一次。监测报告应包括阶段变形值、变形速率、累计值, 并绘制沉降槽曲线、历时曲线等, 作必要的回规分析, 及时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 应立即复测, 并检查监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 确认无误后, 立即上报给甲方、监理及单位主管, 以便采取措施。

4 结语

暗挖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总的原则是做好“超前支护、隧道开挖、控制爆破、防水衬砌”等几个关键工序, 以科学管理、合理组织为手段, 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等各项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昆, 浅谈地铁车站的浅埋暗挖施工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01) .

[2]王寒松,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传播, 2013 (15) .

重难点控制项目 篇3

关键词:地铁区间隧道,矿山法施工,重点,难点,控制措施

1 工程概述

无锡地铁2号线梅园站~荣巷站区间起自环太湖公路与军民路交叉口处的梅园站,出梅园站后沿环太湖公路向东,至梅园立交左转至梁溪路,沿梁溪路前行至荣巷站。线路基本位于环太湖公路和梁溪路下方,区间隧道穿越地段主要为现状道路、梅园人行天桥及五谷桥等。

本区间有4段基岩突起,采用先矿山法,后盾构空推拼管片,其余地段为盾构法施工,4段矿山法分别由梅园站东端头、1#、2#、3#竖井为通道施工。区间矿山法施工隧道只施做初期支护,隧底设置C30混凝土盾构机导台,最后盾构机空推拼装管片通过、壁后回填豆粒石并注浆。

矿山法隧道采用近似圆形断面,断面内净空宽6.8m,内净高6.9m。采用喷锚构筑法进行设计。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梅园站~荣巷站区间沿线基本为道路,地面标高约在3.9~6.4m之间;该区域地形基本平坦,地貌单元属太湖冲积平原区。地面道路为环太湖公路及梁溪路,环太湖公路规划红线42m,双向6车道,为城市主干道;梁溪路规划红线宽度50m,双向6车道,为城市主干道。施工场地均在交通干道边绿地内。据现场调查,矿山法隧道施工区域涉及通信光缆、军用光缆、电力线、雨水、污水、上水管线、燃气管线共计38处,特别是梅荣区间3#施工竖井东北侧距离竖井口14.5m处为1根DN 600mm高压燃气管线,管线压力为0.26MPa。

2.2 地层与岩性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1],矿山隧道主要穿越⑧4层残积土、⑨2强风化石英砂岩层、⑨3中等风化石英砂岩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⑧4层残积土:棕红色,以黏性土为主,硬塑,具氧化铁染斑块,夹岩石碎块,粒径大小不一,多在10mm以上,最大粒径80mm,碎石成分以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砂岩为主,颗粒含量为总质量的20%。层厚0.50~8.40m,层底标高-34.96~0.64m。场区内局部分布。

⑨层泥盆系中下统茅山组(D1-2m),岩性以灰白、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多层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⑨2、⑨3两个亚层。

⑨2层强风化:灰白~棕红色,有暗褐色铁锰质渲染,大部分矿物严重风化变质,失去光泽。有的已变为黏土矿物,局部为泥岩。原岩结构构造清晰,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风化裂隙发育,将岩体切割成2~20cm的块体,呈干砌块石状,沿裂隙面风化严重,块球体核心风化轻微,具明显的不均一性。为硬质岩,岩石质量为很差,岩石质量指标(RQD)约为20%,岩体完整性为破碎。层厚1.70~13.40m,层底标高-37.06~0.64m。

⑨3层中等风化:棕红色,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有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局部为泥岩。干钻不易钻进,柱、块体长度5~20mm,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节理、裂隙较发育。为硬~极硬质岩,RQD约为60%,岩石质量为一般,岩体完整性为较破碎。

2.3 水文地质条件

本隧道区间无地表水分布。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残积土中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砂岩风化裂隙中的基岩裂隙水,具承压水性质。经计算,隧道涌水量为63.6m3/d。

3 工程特点

3.1 点多面广,平行作业面多,管理跨度大

本区间由4段矿山法隧道和4段盾构隧道组成,其中矿山法隧道合计1 256.548m,设置3座竖井承担施工,每个竖井段需进行左右线东口、西口4个隧洞施工开挖,梅园站东端段进行两个隧洞开挖(见图1),单个隧道开挖长度27.751~195.78m不等,工作面多达14个,资源投入大,施工管理跨度大。

3.2 施工区位于交通干道,车流量集中

区间线路基本位于环太湖公路和梁溪路下方,环太湖公路规划红线42m,双向6车道,为城市主干道;梁溪路规划红线宽度50m,双向6车道,为城市主干道,施工期间需进行局部交通疏解。车流量集中,上下班高峰期间常拥堵。

3.3 隧道埋深浅,岩面起伏变化较大,围岩具有上软下硬的特点

区间隧道拱顶埋深为9.3~15.5m,属浅埋或超浅埋(局部地段)隧道,区间主要穿越⑧4层残积土、⑨2强风化石英砂岩层、⑨3中等风化石英砂岩层,隧道开挖上部为土质,下部为石质,上软下硬,围岩以Ⅳ、Ⅴ级为主(Ⅴ级围岩占58.8%,Ⅳ级围岩占36.8%,Ⅲ级围岩占4.4%),地质勘察资料表明围岩岩面起伏变化较大。

3.4 隧道距相邻建(构)筑物近,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

区间隧道拱顶距梅园人行天桥桩基础水平最小净距为2.06m,距五谷桥桥台基础高差3.67m,距梁溪路下穿通道桥台基础高差约7m,距DN600mm高压燃气管最小3.6m。

设计图纸中对周边重要建(构)筑物沉降值要求为:排洪渠、梅园人行天桥、五谷桥、梁溪路下穿通道沉降控制值30mm,高压燃气管线沉降控制值20mm。

3.5 市政管线繁多,隧道下穿DN600高压燃气管线,沉降控制要求高

据现场调查,矿山法隧道施工区域涉及通信光缆、军用光缆、电力线、雨水、污水、上水管线、燃气管线共计38处,特别是梅荣区间3号施工竖井东北侧距离竖井口22.0m处为一根DN 600mm高压燃气管线(管线压力为0.26MPa),该管道防沉降要求高,是管线保护的重中之重。

4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施工对策

4.1 工程重难点分析

4.1.1 穿越Ⅳ、Ⅴ级破碎围岩地层防坍塌及过大变形是施工安全控制重点

本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围岩破碎~极破碎,开挖时容易掉块、坍塌,稳定性差。由于穿越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防坍塌、防过大变形是施工安全控制重点所在。因此,在施工期间,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报,针对不同级别的围岩类型采取相应的预支护方式及开挖方法,开挖采用光面或预裂爆破技术,控制超挖,杜绝欠挖。按“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原则进行作业,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处理数据,及时反馈各相关单位,以确立和修正设计施工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4.1.2 穿越重要临近建(构)筑物、高压燃气管线,确保防沉及控制爆破是施工重点

设计要求地表临近建(构)筑物沉降控制警戒值30mm,高压燃气管线沉降控制警戒值20mm,临近建(构)筑物的质量可能存在偏差,特别是3号施工竖井东北侧距离竖井口14.5m处为一根DN600高压燃气管线,管线压力为0.26MPa/cm2。根据无锡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告知函的要求:严禁在燃气管线中心线两侧各50m范围内,爆破、开山和修筑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工程。

4.1.3 盾构与矿山法隧道接口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

该隧道矿山法施工是专为盾构通过而设计的,因此,隧道初支后内净空要求尤为重要,根据盾构设计,盾构机刀盘直径为6 440mm,直线段矿山法隧道内径为6 700mm,曲线直线段矿山法隧道内径为6800mm。矿山法隧道初支后净空与盾构机刀盘间隙仅为260~360mm,这就要求矿山法开挖初支施工中严格杜绝欠挖,保证初支后净空不能侵限,否则极容易造成盾构机无法正常,因此,在矿山法与盾构接口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盾构导向台施工精度、竖井与横通道后期回填、矿山段与盾构段交界处端头墙的稳定性是施工控制重点。

4.2 施工对策

在施工期间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报,针对不同级别的围岩类型采取相应的预支护方式及开挖方法,开挖采用光面或预裂爆破技术,控制超挖,杜绝欠挖。按“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原则进行作业,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处理数据,及时反馈各相关单位,以确立和修正设计施工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对于过重要建构筑物及高压燃气管线采取以下措施。

4.2.1 穿越重要建(构)筑物的隧道设计

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地面及重要管线沉降,满足设计要求的警戒值,避免发生事故,综合考虑,在隧道顶部150°范围内设置双排42超前小导管,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3m,纵向间距1.5m,边墙设置25砂浆锚杆,锚杆长为3.5m,拱架采用工22a型钢拱架,间距为0.5m。具体见图2所示。

4.2.2 隧道开挖及技术措施

1)针对隧道围岩“上软下硬”的区间及过重要建(构)筑物隧道开挖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进行施工,具体图3所示。

2)为了有效控制振动,保证建(构)筑物安全,特别是穿越DN600高压燃气管,施工采用静态爆破法进行岩石开挖。静态爆破法也称“膨胀剂法”,其实质是在岩体上钻孔,在钻孔中灌装膨胀剂,依靠膨胀力使岩石产生裂隙或裂缝,从而达到破碎岩石的目的。

3)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建(构)筑物及管线的监测,及时处理数据,及时反馈各相关单位,以确立和修正设计施工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4)必要时进行地跟踪地表注浆。

5 现场实施效果

梅荣区间矿山法施工期间采用常规的监测方法对地表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进行监测,确保周边环境安全,梅荣区间矿山法开完成后,通过现场监测数据显示,各项重点监测项目均未超过控制值,既有的管线及建构筑物最大累计变化量-18.60mm,满足控制值要求,周边环境安全。

6 结语

在盾构区间隧道硬岩侵入段,采用矿山法施工具有安全、经济、快速等特点。无锡地铁2号线针对局部高强度基岩突起,采用盾构法与矿山法相结合施工区间隧道的施工技术,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保证了工期、节约了工程成本、满足了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工程质量优良,同时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江苏中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地铁2号线梅园站-荣巷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R].2011。

[2]郭陕云.再议隧道工程新奥法[J].隧道建设,2007(8):1-4.

信息系统项目监理重点和难点探析 篇4

目前, 国内信息系统项目监理涵盖了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结构化综合布线工程、智能大厦建设、软件工程、系统集成等与计算机和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几乎所有领域, 这就对监理机构及监理人员的资质和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需要同时具备项目管理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相关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 又要求监理机构及监理人员能够把握监理项目的特点, 做到普遍性的监理方法与独特性监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因此, 对监理项目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洞察、分析和掌控能力, 是衡量监理机构及监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高低, 以及判断其能否有效开展监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项目概况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是公共安全领域重要的基础性建设, 它由省级指纹中心系统和指纹远程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具备指纹信息的录入、查询、比对和管理等功能, 是一个覆盖全省各市县的应用系统。该系统不仅涉及应用软件的开发, 还涉及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较为专业性的比对技术。

通过调研发现项目有两大特点:一是涉及产品众多, 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业主要求监理机构要有较强的技术能力, 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原厂商认证工程师, 具备系统和数据库故障分析、升级改造等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独立完成对所有产品安装和实施的监理工作;二是监理服务范围广、难度大、工期长。项目覆盖全省各市县的相关机构, 由省级指纹中心系统和指纹远程系统组成, 涉及部门众多。项目需要完成众多产品的部署、系统升级改造、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 采取分阶段在不同地点实施, 加大了监理服务难度。另外, 监理服务期限不少于一年, 工期较长。

根据业主的监理需要, 该项目采取全程监理方式, 监理范围包括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培训、系统试运行、测试和验收等全程的监督管理。监理机构需要从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3个方面采取确实有效的监理方法、方式和手段达到业主所要求的监理广度和深度, 最终实现项目的监理目标。对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合同和文档进行管理, 并协助承建方落实“三控二管一协调”的监理职责, 及时指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偏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督促承建方采取纠正措施。

二、监理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项目的调研及与业主的沟通, 要达到业主的监理要求, 需要监理机构以第三方独立的角色, 依据国家相关的法规、标准及与业主签订的合同, 遵循守法、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 对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和资金进行规范的监督管理, 协调理顺各方关系。为此, 抓住监理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监理重点

1. 提供规范的服务

监理机构从项目的目标、合同签订、承建方提供的方案、实施进度计划、项目验收、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细化监督控制, 管理合同的执行。监理机构既要协助业主准确实现项目目标, 又要客观、合理地要求承建方全面完成项目建设的各项内容, 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规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提供确实可靠的技术咨询

监理机构可凭借其具有的监理资质, 以及对系统建设所用到的信息技术及产品价位, 对信息工程的管理技术、过程和检测手段等方面具有监理经验的优势, 弥补业主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专业技术人才和经验方面的不足, 为业主排忧解难, 成为业主完全信赖的中介力量。

3. 提供有力的组织协调服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由于业主与承建方利益取向不同, 各自期望的目标、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等存在差异, 产生矛盾在所难免, 加之项目变更亦不可避免, 双方争持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监理机构可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根据法规, 结合实际对业主和承建方之间出现的各种分歧和矛盾做出公正、恰当、权威的判断, 平衡利益、理顺关系, 促使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并最终圆满完成。

4. 提供完备的信息管理服务

信息系统项目从调研立项到投入使用, 一般要经过方案设计与审定、合同草拟与签署、施工操作与指导、变更事由与共识、竣工检测与验收、系统运行与维护等过程。这期间会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是项目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监理机构可凭借其较为全面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借助成熟的项目管理工具, 为项目建设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管理与服务, 为项目建设积累起完备的信息资料, 做到日后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5. 落实艰巨的控制任务

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资金控制 (“三控”) 是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质量控制是对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质量检查和确认的过程, 其贯穿于项目招投标、需求确认、设计、实施、验收、系统运行的全过程;进度控制是对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次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调整等一系列活动的控制, 及时调整处理变更, 使项目能够按预订的计划完成;资金控制是指协助业主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 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资源消耗和费用支出, 及时纠偏, 合理控制项目费用, 保证投资不超出预算。

6. 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而言, 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按阶段可划分为项目招投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4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有许多关键环节, 且各个环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又相互交叉, 每个环节都会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构成重要影响, 因而是监理工作中重要的监督检查环节。例如在招投标阶段要准确界定项目目标、选择合适的承建方和签订承建合同;在项目验收阶段, 要审查所有项目文档、评价项目的实施完成情况, 审查初验和终验方案、协助业主完成工程的验收等等。

(二) 监理难点

1.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 其设计的水平、质量和思路将影响到项目后续的建设。承建方在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 一般都要进行实地调研, 但主要还是依据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以及国家有关的规范和标准。所谓设计任务书是指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 将应用系统应具有的总体功能、性能和指标等方面的要求以书面形式提供给承建方。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 项目建设中既要对原有系统进行继承又要对新系统进行建设, 仅凭业主对系统的理解程度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撰写出较为全面、准确的任务书是比较困难的。监理机构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监理经验, 一方面协助业主完成全面、准确的设计任务书, 另一方面为承建方在应用系统设计过程中提供关键性的咨询, 以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总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 监理机构还要根据业主的要求, 编写出相关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并撰写招标需求。

2. 进度管理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涉及全省各个市县相关机构, 地域范围广, 不同市县的实施环境存在差异, 且项目包含多个子系统, 软硬件供应商亦较多。这些实际情况使得项目实施过程复杂, 相关性工作之间约束性较强, 协同开展工作难度大, 对项目的整体推进会造成影响, 项目整体进度管理的难度大。

3. 规范化管理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资金都比较大, 给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带来考验。有必要建立和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制度, 按照规定对项目的立项、招投标、采购、实施等进行规范管理, 尤其是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4. 变更控制

变更可以由业主、承建方或者监理机构发起。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不可避免, 变更既有利于项目成功, 也会造成项目的进度和成本变得难以控制。因而, 不论是由哪一方发起的变更, 都必须遵循变更的审核审批手续以及费用审批流程, 使变更引起的风险和费用可控制、可管理, 以保证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三、监理对策

通过对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 可见要圆满完成业主委托的监理工作实属不易,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理措施和树立正确的监理工作思路。

(一) 健全监理队伍, 确保监理资源到位

监理机构按照惯例先要为承接的项目成立监理项目部, 鉴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涉及数据通信、网络和应用系统等专业技术领域, 监理机构应为项目部派遣具有相应技术背景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工程师, 担当监理项目部相应的管理工作, 承担起日常的监理和联系沟通工作;其次, 监理机构还要由一名分管领导、一名法律顾问和多名咨询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 在机构层面上协调、监督项目的监理工作和提供监理咨询;再者, 监理机构还要按照ISO 9001的要求, 挑选一名有经验的专业工程师作为项目的内审委员, 负责对监理项目部的工作进行抽查, 并收集业主和承建方对监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 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监理流程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内部培训。监理机构定期对监理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项目的规模、特点, 涉及的领域, 监理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监理例会的召开、主持和控制等;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主要有要求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进行保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公平、公正、科学、守法地开展监理, 做好监理日志、周报、月报文档等;三是规范工作流程。这些工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建立起一套实用的文档管理制度, 例如文档的收发、审核和归档, 会议纪要、技术文档、监理建议书等管理工作;完善工作汇报制度, 如每天的汇报机制以及周例会的召开汇报制度等;构建高效的沟通机制, 不仅要建立监理项目部内部的沟通机制, 还要特别重视建立监理项目部对外的沟通途径, 确定与业主及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责任人。

(三) 以质量控制为核心, 强化项目监理

重点是抓好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做好实施方案的评审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事中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监理人员到位, 每位监理工程师各司其职, 把好设备、材料和软件的质量关, 期间采用的监理手段有定期抽查和全检, 对关键工序采取旁站和巡视, 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等;事后控制包括督促承建方按照合同规范和合同规定整理好各种文档, 参与项目的测试、初验和终验等工作。

(四) 重视监理内审, 规范现场监理

监理机构向监理项目部委派内审委员, 其职责主要是对监理项目部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理现场和各种监理文档的管理情况, 定期走访业主和承建方有关人员, 听取他们对项目监理部及监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工程项目口译难点及策略析论 篇5

口译是指“对口头表达的信息及文本进行的口头翻译”。工程项目口译并非单纯的口头翻译, 这类口译通常包含着大量的术语, 行话以及专业背景知识, 专业性极强。除了专业性和跨学科性这两大显著特征外, 工程项目口译还有简洁性, 系统性和客观性等特点。

鉴于工程项目口译所具备的种种特征, 译员在执行口译任务时也应当遵循一定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大标准:一是准确。这是基本和主要要求。二是流畅。不连贯流畅的表达既会破坏双方的交流氛围, 也会影响口译质量耽误双方的时间。三是专业。译员在措辞和表达时应尽量使用术语和行话。例如“Those two detectors can’t talk to this RTU.”这句话, 如果译员将“talk to”翻译成“交流”而不是“发送信号”的意思就会影响双方的理解和交流。

二、工程项目口译的三大难点

1.缺乏术语储备和专业背景。术语 (terminology) 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 是思想和交流的工具。术语可以是词, 也可以是词组, 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普通的词汇专业化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仪表盘“断电”, 他们会使用“get power down”而不是“turn off power”。再例如, “contact close”是“触点闭合”而不是“关闭接触”。另外, 译员若不了解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工程项目的方案或技术设计, 就无法做到随机应变, 思维同步, 举一反三。

2.语言基础不扎实。语言基础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大部分。其中听力障碍是译员的一大难题。工作中, 译员既会听到一般的日常表达, 也会听到深奥难懂的专业知识, 再加上听辨的及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都会给译员带来压力。

作为口译员, 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双语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会导致口译中出现一些漏译和错译的现象。

3.译员角色认知。译员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充当信息传递者的角色, 还担任着协调员的角色。通常, 工程项目口译大多是以现场陪同口译的形式进行的。这就要求译员承担更多的沟通和服务的工作。

三、应对工程项目口译难点的三大策略

1.积累术语和专业知识。术语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不在一朝一夕, 需要持续性的学习和储备。这要求译员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同时, 也可以通过阅读项目资料, 向技术人员或其他译员问询, 阅读书籍, 网上搜索等多种方式补充工程技术专业的背景知识。

2.合理运用翻译策略。在工程项目口译中, 笔者初步将译员频繁使用的翻译策略分为三点, 即增补、省略、替换或滞后调整。

(1) 增补。为了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 译者往往需要对译文作一些增添或删减, 把原文隐含的一些东西适当增补出来。例如, “The best cond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the greatest.”这句话为方便中方人员的理解, 译员应补充翻译成“最好的导体电阻最小, 最差的导体电阻最大。”

(2) 省略。省略的主要目的是省去一些可有可无的冗词赘语, 删去一些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词语。此外, 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客户有着重复啰嗦的表达习惯, 为了译文的简练和节约双方时间, 也可以采用省略的对策。例如“When the pressure gets down, the pilot light is on.”可省略翻译为“气压低, 指示灯亮”。

(3) 替换。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译员也难免会在口译的过程中遇到难翻译或不会翻译的地方。遇到陌生的术语, 译员可请求发言人解释术语的含义, 作替代说明。例如, 在遇到“无功功率”一词时, 可向中方人员虚心请教了其含义, 得到“它的功率不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的解释, 再将其描述为“The power cannot be transformed to heat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ergy”。外方电气工程师很快就理解译员指的是“reactive power”。

3.发挥译员的主观能动性。“所谓译者主体意识, 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否, 强与弱, 直接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 并影响着翻译的最终结果, 即译文的价值”。译员在工程项目口译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为中外双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沟通和服务工作,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 译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承担沟通和服务的工作。其次, 译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双方因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宗教、习俗等产生的冲突。译员“处理的是个别的词, 而他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最后, 译员应同工程师充分沟通以对其发音, 说话的习惯和节奏有大致了解。总之, 工程项目口译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需要口译人员有术语及专业知识的积累, 扎实的双语基础, 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译员顺利完成口译任务的保障。

参考文献

重难点控制项目 篇6

1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概况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作为支持, 以及常态化的制度作为保障, 实现对建设项目竣工时的环境监测, 其主要意义在于保障建设项目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既定范围内, 保障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而言, 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技术上都需要有可操作性。但是目前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 以及建设项目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 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的技术上如何结合项目的特点和特征进行有效的环境评价则显得尤为重要。

2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难点分析

2.1 现场勘察及法律配套不足

针对目前我国错综复杂的建设项目而言, 要制定对应的环境监测方案并付诸实施, 首先就需要进行详尽的现场勘察。对于建设项目涉及到的周围环境进行统计和调查, 对于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 包括建设项目存在的污染源以及对应的法律法规项目等。例如常见的水质和土壤的检测, 就应当针对导致水污染或者环境污染的污染源进行考察和统计, 划分对应的污染区域。例如水污染造成的酸碱度变化、油污导致的水质变化、大量排放有机物导致的水质富氧污染以及排放金属粉尘造成的重金属勿扰等等, 在勘察过程中则需要根据建设项目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污染源进行统计和划分, 并加强潜在污染源的检测工作。

但是目前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相关制度制定的不完善, 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不强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的现场勘察过程中往往存在疏漏或是慵懒情况导致的现场勘察失误情况, 对于潜在的污染源以及关键的检测因素也存在疏漏。

2.2 环境监测技术

在建设项目竣工时对环境监测需要对应的设备和监测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对容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和对象进行监测, 其过程是建立在环境勘察的基础上的。经过环境的勘察后, 针对勘察的环境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监测。可以认为环境勘测是对建设项目周遭环境和容易受到污染对象的初步判断和排查, 而环境监测则是在其基础上的深入和细化。与现场勘察的关键点基本相同, 环境监测技术也主要限制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其具体表现如表1、表2所示。表1、表2分别为土壤与水质监测中对于不同污染物的主要处理流程。

由表1可以发现, 在对水质类的污染进行监测时, 目前对于酸碱度变化以及重金属的污染监测有相应的流程在进行执行, 但是在进行重金属的污染监测时, 重金属的监测和样品保留方面做的并不好, 因此对于被污染区域的长期历史数据分析和被污染的原因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对于环境的治理和给出对策并不具备积极的意义。并且在BOD和石油类的污染上并不注重, 但是目前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 其污染常常具有潜伏性和更强的破坏性, 而在该方面的处理程序还没有给出对应的监测标准和流程, 因此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加强空间。

从表2可知, 目前在土壤污染的监测方面, 主要是针对无机物的污染和重金属的污染, 其中无机物的污染包括固体废物和废水的污染, 在这方面的监测流程中由于污染源比较明显, 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也具有显性特征, 因此在监测的环节上也相对规范和易操作。但是对于有机物的污染, 例如DDT的污染等则较为忽视。另外, 在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方面, 对于其监测只是做初步的化验和监测, 对于具体的重金属污染元素则没有明确的辨析, 对于其中的含量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采样和加标保存等方面做的较差。

3 解决方案

以土壤和水质污染为例分析了我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的主要难点和成因, 即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制度建设落后是导致我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困难的间接因素, 其直接因素则是技术水平、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手段。鉴于此, 为加强我国建设项目竣工的环境监测,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

第一、加强专业技术水平, 对于不同污染源和污染物质的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法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 并且在监测方法和作业过程上形成对应的标准, 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

第二、加强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环境监测的相关从业人员强调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并将该部分内容作为企业文化进行宣传, 强化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开展技术学习的研讨组织, 以点带面让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第三、提升管理水平。将现场勘察和环境监测技术有机结合, 注重现场勘察。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管理和处置流程, 对于潜在的污染源和被污染对象进行梳理。并且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进行区别对待, 形成一套具备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流程。

参考文献

[1]王青云.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难点及解决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11) :15-17.

[2]李文超.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难点与解决方法[J].北京农业, 2015, (30) :28-29.

[3]王丽君.浅谈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难点及解决方案[J].科技风, 2015, (21) :18-19.

混凝土裂缝控制难点解析 篇7

1. 设计措施

(1) 根据计算结果, 对梁柱采取加强措施, 特别是边柱和中部横梁, 按计算结果加强了配筋。

(2) 控制应力集中裂缝, 对孔洞周边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3) 楼板配筋时考虑温度和收缩应力, 将这部分配筋与受力钢筋叠加, 沿长度方向中间1/3区域上部钢筋有50%钢筋拉通。

(4) 采取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 如屋面保温隔热层和外围护墙选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等。

(5) 在超长结构设计时, 首先应从结构布置上进行控制, 避免受力构件的主要收缩方向与建筑物长向一致, 如单向板的短向宜与建筑物长向平行。

2.施工措施

(1) 严格控制砼原材料的质量, 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在保证强度前提下, 掺入适量粉煤灰, 既增加和易性, 又降低水化热, 特别是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

(2) 现在商品混凝土应用较为广泛, 虽然强度有保证, 但由于水灰比大, 流动性大, 混凝土体积收缩增大而导致裂缝产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施工阶段应采取措施, 严格控品混凝土的水灰比, 从而大大减少了砼的干缩;

(3) 砼的养护一定要十分注意, 否则有可能前功尽弃。砼浇捣完毕后, 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平均气温低于5℃时, 不得浇水, 应采取保温措施, 如加盖稻草及旧棉被以达到保温的效果。

(4) 砼拆模时间要掌握好, 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 根据不同的受力形式一定要保证科学合理的拆模。

(5) 关于后浇带的设置, 应该讲是我国的一种施工阶段采取的常用防裂措施, 但影响工期, 且施工处理不好, 往往会成为一种质量隐患, 新的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说明, 后浇带不能代替设缝。如有可能, 后浇带应尽量不设置, 但如设置, 后浇带间距不宜大于30m, 且施工中应有专门技术措施并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中应重视采取正确的施工浇筑顺序, 严格禁止违反操作规程的浇筑和振捣方式, 重要工程应有测定混凝土温度和应力的措施, 根据实测结果调整养护措施。夏季要注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并尽量提前在混凝土处于塑性的阶段开始采取降温措施, 避免横跨断面的温差;在混凝土降温阶段, 无论夏季、冬季, 都要注意采取合理保温制度, 避免混凝土内部降温太快。避免拆模时产生热冲击。要尽早开始湿养护, 并避免间断浇水, 不得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达高峰时开始浇水。湿养护周期要足够。

再一个就是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也是一个难点,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笔者更倾向于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达到25℃的定性的解释,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是防止混凝土开裂, 主要措施如下:

1.配制混凝土时, 采取双掺技术

设加强带, 在收缩比较大的部位加强措施, 在加强带处微膨胀剂掺量增加为15%。

2. 保温、保湿及补偿措施

(1) 在无剪力墙部位, 四周用塑料编织布作围护, 使板下形成一温棚, 以减少空气流动, 达到保温作用。

(2) 在浇筑混凝土表面12小时后, 加塑料薄膜一层、稻草一层覆盖, 并设温度测试点, 在有代表性的位置设测温点, 随时了解混凝土浇筑后 (特别是第二天) 开始升、降温情况, 随时准备增、减覆盖物。

(3) 底模:除满铺木枋外, 在木模板上满铺一层塑料薄膜, 再铺一层竹胶板。在浇筑前三天, 浇水湿透。

3 控制膨胀剂的用量、使用方法及品种确定

(1) 控制膨胀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难点, 因为在大多数混凝土公司, 膨胀剂由人工加入, 操作者的疏忽将使我们前期的试验工作全部作废。所以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2)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要特别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工程实践表明, 因混凝土3~5天开始降温, 而此时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 如果早拆模板, 大梁内外温差较大容易开裂。因此, 模板拆除时间宜不少于7天, 模板拆除后继续养护至14天。

(3)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技术要求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 考虑结构要达到抗裂要求, 应避免出现冷缝。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密实, 不得漏振、欠振和过振。在混凝土终凝以前, 要用人工或机械多次抹压, 防止表面沉缩裂缝和收缩裂缝的产生, 以免影响外观质量。

(4) 应用于结构工程的膨胀剂应符合《混凝土膨胀剂》 (JC476-1998) 标准规定。必须指出, 近年我国膨胀剂的牌号较多, 标准掺量也大小不一, 还有假冒伪劣的膨胀剂也流入市场, 用户难断真伪, 有些工程用了膨胀剂却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 加强对膨胀剂的质量检测非常必要。由于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不同, 它与水泥、化学外加剂及掺和料存在适应性问题。因此, 要通过混凝土试配, 确定各种原材料的选用。

摘要: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复杂多相混合材料, 在其微观结构相组成之间主要的结合力是范德华力。因此其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当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 就会产生裂缝。。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叶琳昌, 沈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1987.

[2]赵志缙.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1986.

上一篇:某开发区下一篇:倍他乐克缓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