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开发区(精选10篇)
某开发区 篇1
拆迁补偿农民究竟从拆迁中是否受益, 受益多少,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农房拆迁政策, 各地纷纷出台拆迁实施办法。浙江某开发区的政策, 农房拆迁的经济补偿分为6块:
一是农房评估价。以有资质的房屋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单为准, 一般平房的评估价300~400元/平方, 楼房的评估400~700元/平方, 彩钢房的评估价一般为150~280元/平方。
二是超面积补偿款。农房普遍面积较大, 而安置房是根据安置人口来计算, 每人50平方, 加上考虑结婚、生子等照顾因素, 一般三口之家可以安置200平方, 这就形成了农房面积远大于安置房面积的情况, 为了不让农民吃亏, 农房面积大于安置面积的部分的农房价值再按50%计算补偿款。实际上, 超面积补偿相当于该部分评估价的150%, 这也是农村违章建筑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三是装修评估价。以评估公司出具的装修评估单为准。
四是附属物。主要是指房屋周边的晒场、帮岸、水井植物等, 计算方法是先清点附属物, 根据区拆迁办的附属物补偿标准进行计算。
五是机械设备。根据区拆迁办的附属物补偿标准进行计算。
六是其他项。和签订协议相关的签约奖、腾空奖、搬家费。一般在补充协议内体现
拆迁补偿的计算方法:农房的评估价+农房装修评估价+附属物价值+机械设备价值+其他 (签约奖、腾空奖、搬家费) +超面积补偿价-安置房成本价。
需要说明的是, 农房的评估价被许多农民诟病, 认为和当地的商品房价相差太远, 但是, 安置房的成本价也远低于市场价, 仅为590元/平方。
实际签约过程中, 以平衡为主, 老百姓不太精通计算过程, 但对结果非常敏感, 他们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比较房子面积, 认为房子面积多的应该给补偿的多一些。
笔者选取某拆迁区块24户签约协议作一些分析。
一、整体性分析
不少老百姓根据补偿款除以房屋面积得出单位面积补偿额, 以此判断自己在拆迁补偿中是占便宜还是吃亏了, 这虽然有些片面, 但从宏观上能反映一个地块的拆迁签约补偿水平。表1是该区块某一时间段所签的协议的相关数据。
其中:单位面积补偿额= (主协议补偿金额+副协议补充金额) /总面积。
以上根据单位面积补偿额来判断一个地块的拆迁补偿水平的方法有很大的片面性, 主要表现在没有考虑农户安置的新房价值。
举个例子:
见表2从表面上看档案编号180号签约补偿高, 但实际不然。如果考虑安置面积因素, 结果就会有所不同见表3。
其中:单位面积补偿额= (主协议补偿金额+副协议补充金额+安置新房价值) /总面积
安置新房价值=安置人口*50*590
由此看出档案编号181号签约补偿水平远高于180号。
对于笔者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计算方法。
二、趋势性分析
笔者对某年度所签的协议按月分类, 尝试找出该区块拆迁补偿的趋势走向。以下图示, 是以单位面积补偿价为研究对象, 分别按月份用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核算。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该区块所签的协议, 总体水平是平稳下降的, 说明今年的谈判签约工作日趋谨慎、日趋规范。
三、单项分析
拆迁中, 旧房的价值以评估单为准, 装修的补偿以评估单为准, 超面积计算以旧房评估单和安置面积为依据, 搬家腾空等以人口和面积为依据进行计算, 这一部分是相对刚性的;政策考虑以房屋评估价和实际人头为依据计算, 政策考虑也是相对刚性的;弹性最大的是附属物和机械设备部分, 这一部分在赔偿金额中占比很大。图3是该区块签约协议中的汇总数据形成的占比图。
(一) 附属物
有人认为普通拆迁户的实际附属物不会超过2万。笔者也有同感, 该区块住宅密集, 房屋周边空地不多, 附属物有限。如果严格根据区出台的附属物补偿标准来计算, 附属物确实应在2万以内。笔者对该区块的协议进行疏理, 对其中附属物一项根据签约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对于一户家庭分开签约的进行合并, 得出如图4。
由图4可看出附属物今年所签协议中绝大部分附属物都超过2万, 有些甚至超过了10万。
(二)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以实地清点为准, 一户家庭到底有多少设备, 这些设备到底值多少钱, 恐怕只有资产评估公司最有发言权。我们现在的操作程序是由签约人员清点并对照相关文件定价, 这中间存在很大随意性。以下是
从表4可以看该区块的机械设备很多, 有2户的机械设备补偿超过了40万。
有人认为判断一户人家有多少设备、这些设备是否生产, 应该让农户出具电费通知单, 再进行判断。对于这一说法, 笔者不敢苟同, 因为其可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 如何对机械设备补偿进行控制将成为拆迁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机械设备的补偿应当进行复核制, 即:对机械设备补偿价超过5万的, 需要经进行复核 (最好由是上级拆迁办进行) , 以防舞弊。
某开发区 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7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就是要通报进度、盘点成绩、分析不足,明确下半年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动员全区上下鼓劲加压抓紧干,凝聚共识快行动,确保年底夺取全市科学跨越发展考核第一。刚才,某某部长、某某主任分别通报了半年目标考核、招商工作进展情况;
xxx、xxx等几家单位做了很好的发言。就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这里我再讲五个方面意见。
一、看成绩,增信心
一是发展有成效
排名靠前了。一季度全市考核排名第一,二季度有望继续蝉联。工业用电量、工业入库、固定资产购置进项税等重点指标,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增幅全市领先。
客商更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络绎不接;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西部材料等一批重点跟踪项目加快推进。
平台实体化步伐加快了。成功入股乐比环保、上行动力、干细胞检测等优质企业,乐比环保成功上市新三板,威力液压等股权投资也在加紧推进。
二是面貌有改善
建设氛围更浓了。某某电动汽车、某某机器人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
东日半导体、吉宏特等一批项目顺利嫁接或复工,红豆、明发等老大难项目也都有了实质性突破。
城市形象更好了。房屋征收加快推进;
文明城市创建、企业内部环境整治等初见成效,脏乱差等现象明显减少;
重点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等有大的提升。
三是状态有提升
精气神更足了。统一着装,运行oa平台,设立门禁系统,有效提振干部队伍的形象。
效率提高了。推行“大部制”“园办合一”改革,开展机关、园区、乡办、公司干部互派互挂,打通了干部交流渠道,搭建了干部成长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
干事热情明显高涨。成立考核奖励与惩戒委员会,实行“连续末位就待岗,连续待岗就下岗”,把全体人员绩效奖励,与目标考核结果紧密挂钩。
二、知不足、找根源
今年以来,尽管“八不问题”有所改善,但新的问题又有苗头,主要表现为四种现象——
一是视而不见。对存在的问题互相扯皮、推卸责任;
遇到事情不回应、不解决、不配合;
把企业和群众的实际困难不当回事、置若罔闻。大量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处于沉睡状态。物业管理、消防手续、安置房质量等问题一再反映,却总是一拖再拖,久拖不决。
二是麻木不仁。一些经常说、反复讲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改观;
安于现状,满足于得过且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遇事就要钱要人。比如村庄环境整治,钱也给了,人也给了,但排名还是全市倒数第一。
三是久推不动。对布置的任务说完就忘、没有下文;
办事拖拖拉拉,议而不决、效率低下;
等靠要思想严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少数部门、单位,对党工委、管委会的一些部署决策,呼而不应、推而不动。
四是自高自大。听不得批评,听不进相反意见;
不懂装懂,经不起盘问、经不起推敲;
找理由头头是道、理直气壮。
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的懈怠。遇事不上心、不尽心;
缺乏大局观,主动协调、主动对接的意识不强;
缺乏责任心、主动性。
二是作风上的散漫。机关化作风仍然严重,自以为高人一等,优越感强,眼高手低;
自我放纵,缺乏组织性、原则性、纪律性。
三是能力上的欠缺。业务不精通,专业不过硬;
政策水平不高,对本条线、本部门的工作理解不深、研究不透。
三、顺形势,明思路
要抓得住机遇。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市格外重视开发区工作,陆续出台了多份重量级文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进一步把开发区体制理顺、机制搞活、权力下放。尤其是,6月底省政府正式公布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清单,赋予国家级开发区220项设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本周三省委、省政府专题召开了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出台了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三十条意见;
李强书记提出明确要求,要着力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实现“一特三提升”,即“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智能制造普及率”;
要求开发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特别强调了“园区整合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建设运营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件事。这些都为开发区加快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拓宽了空间、解除了束缚,同时也对我们的眼界思路、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主动对接,吃透政策精神,用足政策红利,全力抢抓机遇“窗口期”。
某开发区 篇3
(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1228)
近年来,节油、低排放等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指标,混合动力汽车适应这种节能与环保的要求,正日益成为汽车发展的前沿方向。
不同于传统汽车对发动机或者自动变速器进行冷却,混合动力汽车还需要对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等新增零部件进行冷却。由于同时装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装置,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两种动力装置运行的状态不同,对冷却的需求也不同。各个关键零部件对工作温度的要求不同,表1列出了各热源的目标工作温度。
按照表1所示,各大热源的目标控制温度相差较大,不能共用冷却系统,相比传统车而言,需要增加三套冷却系统,此外由于动力电池的冷却采用风冷,具有不同冷却原理。本文中将对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动力合成箱等冷却进行较为详细讨论,动力电池的冷却只做部分介绍。
1 深度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分析
1.1 车辆运行工况以及相应的冷却系统分析
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发动机和电动机双动力源的结构方案[1],典型工况包括正向行驶时,纯电动、发动机驱动、混合驱动、制动等动力模式;逆向行驶除电量不足时采用混合动力,一般为电动模式;滑行时,动能回收,具有为电池充电的动力模式;冷却系统工况分析如下。
(1)纯电动模式。在冷启动、怠速以及小负荷工况下,混合动力汽车以纯电动动力运行,发动机不参与驱动,不需要冷却;电机运行输出动能,控制器运行,需要进行冷却;动力合成箱传动输出能量,需要冷却。
(2)混合动力模式。中等负荷时,开始转变为混合动力驱动,发动机启动,耗散热能开始产生,冷却系统需要开始参与运行;电机持续运行输出能量,控制器部分需要冷却;动力合成箱传动输出能量,需要冷却。大负荷以及加速运行时,发动机与电机都有动力输出,动力合成箱传动输出能量,各部分都需要冷却。电量不足时,发动机输出动力,需要冷却;电机开始充电,电机控制器运行,需要冷却;动力合成箱传动输出能量,需要冷却。
(3)制动、滑行模式。制动、滑行时回收能量,发动机不输出动力,并将动能尽快转化为电能,不需要冷却;但是如果发动机不断油,则需要冷却。此时电机变为发电机,能量回收至电池,电机控制器需要冷却;动力合成箱传动输出能量,需要冷却。
实际车辆运行时,路况具有复杂性,热量的传导存在时间累积,运行模式会频繁转化,如果采用热量来进行计算将会很不方便,按照需要散热的功率来计算分析,问题将会得到简化。
1.2 系统特点
通过分析整车运行工况可以得出冷却系统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应该具有分别满足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动力合成箱等的冷却要求的冷却系统,这三个冷却系统具有独立的动力源(泵)和循环流。
(2)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动力合成箱各一套独立的冷却系统,各系统按需调节冷却流量,相对共用冷却系统更节能。
(3)多套系统控制难度增加。同时因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动力合成箱布置在整车机舱中,散热器集中在机舱前端布置,对机舱布置要求较高。
(4)电池系统因工作温度接近乘员舱温度,采用乘员舱抽风冷却,布置便利。
1.3 系统原理与组成
基于上述特点,可设计如图1所示的整车冷却系统原理图,将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动力合成箱的散热器通过可靠的连接组合成一个部件,布置在传统车辆散热器的位置。
图1所示发动机部分由发动机、散热器、水泵、水壶、压力阀、进出水管等构成一个独立的循环流,介质是按照体积比50:50配成的水和乙二醇的溶液。
电机控制器部分由电机控制器、散热器、电子水泵、膨胀水壶、进出水管等构成一个独立的循环流,介质是按照体积比50∶50配成的水和乙二醇的溶液。
动力合成箱部分由动力合成箱、散热器、油泵、进出油管等构成一个独立的循环流,介质是ATF(DX-Ⅵ)冷却油。
动力电池的冷却采用鼓风机风冷的方式,布置在后行李舱中。
2 设计计算
2.1 发动机部分的计算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模式的结构方案表明,它的发动机的运行只是在某些时候才需要散热,相比于传统车散热需求量应该是较小的,例如,对于某款1.8 L汽油发动机,当其使用在传统车上时散热需求是70 kW,而当其作为混合动力使用时,它的散热功率需求大约是51 kW。
2.1.1 冷却液总量的计算
发动机应用于混合动力时,散热器水室及管带中冷却液的体积应该能够完全满足极端工况下的热量交换需求以及水泵的最小循环水量,经过计算其体积大于3 L时能够满足要求,实际样件的水室容积在4 L,水壶的最小容积应达到900 ml。
2.1.2 水泵的设计计算
水泵是以发动机为动力源,运行情况取决于发动机的传动比,因此功耗是发动机的部分效能,此处计算的水泵的功耗大约是2 kW,流量范围可以调整,计算时取60 kW,其最低扬程应能够满足驱动最低要求,计算时取0.15 bar。
2.1.3 散热器的设计计算
管带式散热器管带结构如图2所示,散热的机理是当冷却液在循环的闭式管路中流动时,在外界的空气以及风扇的作用下,吹向散热器管片的冷却空气与需要冷却系统损耗的热量发生热交换[4],这个过程主要是在管带壁和散热片上进行。
散热器的散热能力[2]通过散热系数来评价,受散热器管片结构、水管中水流速度、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速、管片的材质及制造质量的影响,其值可以通过试验获得,实际散热器样件的管带宽度为18 mm,管带间距15 mm。
迎风面积是散热器全部处于风扇的热交换区域的面积,试验获得的散热系数包含了散热表面积转化为迎风面积的比例因子,因此通过下式计算获得的值将是散热器实际散热迎风面积[2]:
式中:KR为散热系数,一般取 0.069~0.117 kJ/m2·s·℃;Δt为散热器中冷却液和冷却空气的平均温差。
式中:tw为冷却液的平均温度为冷却空气的平均温度为散热器的进水温度,取标定工况发动机的出水温度时82~95℃;ta1为散热器冷却空气的进口温度,取40℃;Δtw为散热器的进出口温差,也即冷却液在发动机中的允许温升,取6~12℃;Δta为散热器冷却空气的进出口温差,取10~30 ℃。
经过计算可知散热器极端工况下的迎风散热面积是0.003 2 m2。相比发动机应用于传统车时的散热面积缩小了0.001 2 m2,实际制作散热器时的几何面积则不应小于此面积值。
2.2 动力合成箱部分的计算
与传统发动机变速箱不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集成了电动机及变速传动机构。发动机模式动力输出时,动力经由发动机飞轮输入,在齿轮间变速传动,最后经由输出轴输出,传动的损失能量与输入能量按照传动级数降低,转化为热能,需要进行冷却。电动模式的动力输出时,电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经输出轴输出,同时释放部分热能,需要进行冷却;制动或者滑行时,机械能回收转变为电能存入动力电池,这个过程也存在热能损耗;需要进行冷却。
2.2.1 动力合成箱热量计算
对于动力合成箱需要散热的热量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计算需要冷却的热量,难度很大,但是另一方面所有的热量全部等效的传递给冷却油液,假设单位时间内冷却系统散热量Qh使得油液温度上升Δt。因此:
式中:qf为流量,试验中测得流量为即0.6 m2/h;Cf为油比热容, 计算时取 2.1 kJ/(kg·K);ρf为油密度,计算时取 0.865×108kg/m2;Δt为进出油口温差,试验中控制Δt为10℃。
这样得到的动力合成箱中需要散热的热量是需要满足流量和温差要求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得到是单位时间内需要散热的热量,即散热功率是3.028 kW。
2.2.2 油泵
油泵是动力合成箱部分冷却系统的动力源,电源是动力电池,其电压300 V,流量0.6 m3/h。
系统介质ATF(DX-Ⅵ)同时是润滑油,冷却时温差10℃以上可满足散热要求,入口压力0.15 MPa,扬程 0.5 MPa。
油泵功耗可以按照公式Ph=U·I计算,按照流量为0.6 m3/h时的电流计算,功耗是0.3 kW。
2.2.3 散热器的设计计算
动力合成箱冷却系统的散热器是以铜管作为介质进行热传导的,热导动力是散热器内的油与外部冷却液的温差,热传导进行时热量先传到散热器管筒,再传到外部的冷却液。这种散热方式要求其散热器具有较大的热传导系数 、表面积以及较小的厚度,对于实际零件厚度不变,在能够取得最佳的水浸冷却效果的情况下,其外径还必须小于电机控制器散热器水室截面。
关系式V=q·t表明液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流量和时间获得,假定一定时间内流动液体的热量全部传导到管筒上,即 C1V1ρ1=C2V2ρ2,那么:
式中:C1为铜的比热容,0.39 kJ/kg℃;ρ1为铜的密度,8.96×102kg/m2;C2为油的比热容,2.1 kJ/(kg·K);ρ2为油的密度,0.865×103kg/m2;q2为油的流量,计算时取10 L/min。
式(4)表明,以某一典型流量值在单位时间(取1分钟)内通过的体积值与铜管散热器的体积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计算得到铜管体积是0.005 2 m3,如果外径取φ16 mm,壁厚1 mm,铜管长度达到51 mm时,它的内径表面积达到0.002 2 m2,外径表面积达到0.002 6 m2。
事实上,铜的导热系数是401 w/m℃,在1分钟的时间内传导过1 mm的铜管时,如果长度超过51 mm,它即具有充分的散热能力。
2.3 电机控制器部分的计算
混合动力汽车增加的电机控制器是控制电动机的电机模式或者发电机的发电模式转换,即电能的输出与存储之间转换,存在瞬时极大电流,伴随产生热量,这一部分的热量对于电机控制器具有不良的影响,需要进行冷却。
2.3.1电机控制器的热量计算
混合动力汽车运行时动力模式的切换取决于路况。按照电学能量守恒原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时产生较大的热量损耗Q,是输入电能的部分转化效能,相对于输入电能存在损耗因子φ,大约是0.15~0.25;当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存入电池时也存在热量损耗,它是机械能的部分转化效能,相对于机械能存在损耗因子τ,大约是0.15~0.25;能量的转化都与路况表现出函数关系,冷却系统需要进行冷却的热量即:
散热器恶劣工况需要它具备能量储备,取储备系数ω为1.15~1.25,则此即为需要散热量:
按照上述关系式,以及车辆运行工况的功率要求,需要散热器的散热功率大于4.06 kW。
2.3.2 水壶储水量
这里可以通过热量平衡关系估算总的冷却液的体积[6]是 :
式中:Δte为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时的允许温升,一般取6~12℃;γw为冷却液的密度,取近似值1 000 kg/m2;Cw为冷却液的比热容,可取 4.2 kJ/(kg·℃)。
计算得到该系统的热平衡循环水流量是160 ml,系统最小储水量由此可以确定。
2.3.3 电子水泵
电子水泵的电压采用12 V电压 (电压范围8~12 V),流量21 L/min。水泵扬程应该达到0.6 bar。冷却剂是体积比50%水+50%乙二醇溶液,温度-40~128℃,功耗应该按照水泵功率来计算,大约是0.3 kW。
2.3.4 散热器面积
这部分的散热器的特点是其水室中夹带了动力合成箱的散热器,因此按照公式计算时,Qmax的值应该是电机控制器散热器需要耗散热量的功率和动力合成箱需要耗散热量的功率的总和。
计算所的散热器的面积大约是0.112 m2。
2.4 电子风扇的设计计算[2,3,5]
台架试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空气量与空气流速,按照SR=Va/μa来计算散热器的迎风面积SR,式中:Va为冷却空气的需要量m2;μa为散热器正面积的空气流速m/s,与前述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比较,校核散热器的面积是否满足要求。
计算时取冷却空气体积为100 L,空气流速10 m/s,得到散热面积0.01 m2。与之前计算值相比较可知,该电子风扇能够满足散热时的冷却空气需求量。
3 最终方案及试验验证
3.1总布置方案
混合动力汽车的总布置设计时需要满足上述的散热特点,各个零部件在机舱内布置时,安装、维护应该方便,不影响其他功能件的使用。
由于发动机运行工况改变,散热需求减少,散热器面积减少0.001 2 m2;而电机控制器新增需求0.112 m2,因此开发新的集成型散热器,如图1所示结构,布置在原散热器位置。散热器本身采用上下结构,上半部分水流横向流动,水室在左右两侧,下半部分纵向流动,水室在上下位置。
实际样车制作时将电机控制器散热器独立布置在发动机、动力合成箱散热器总成的前方,管路独立。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独立布置在后行李舱中。
3.2 试验验证
按上述方案搭建动力总成试验台架,并组装样车,进行标定及可靠性试验。如图3、图4所示。
目前已完成整套混合动力系统进行了400 h台架可靠性试验和整车实车运行15 000 km标定,冷却系统在试验中正常运行,能够满足各热源的散热要求。
4 结论
上述的设计过程提供了一种比较成功的设计方法,所得的相关数据已应用于某款混合动力汽车上,台架试验和路试表明,冷却系统能够满足整车运行要求。
[1] 陈家瑞.汽车构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张雯静.客车冷却系的设计与布置[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7,2:37-39.
[3]王问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风量的估算[J].汽车科技.2005,6:33-35.
[4]谢今明,钱锐,郑国胜.发动机冷却系的前端进风需求计算[J].制冷技术,2008,4:41-44.
[5]刘桂林.客车冷却系统的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2:32-35.
某住宅开发区冬期施工方案 篇4
关键词:冬期施工,测温,混凝土,施工质量
0 引言
本工程位于太原市千峰南路以东,纺织街以北。根据国家规范规定,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时,即进入冬季施工,结合太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近几年对太原市的气温统计表明,大致进入冬施时间为每年11月10日~15日,根据建设单位要求,2号,3号,4号,5号楼今年主体封顶,均要进行冬季施工,为了保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特编制本方案。根据各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进入冬施的时间为11月5日,2号楼顶层顶板、3号,4号,5号楼顶层砌体,根据现场测温记录执行冬季施工方案。
1 冬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从即日起成立现场冬施管理小组,设组长、副组长、温度统计员、安全员、材料员、质量检查员。
2)整修施工道路,平整施工场地,建设单位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的畅通。
3)由专人负责气温测量与记录,并与当地气象站联系,以便遇到突变天气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到现场,并做好防冻措施,测温于11月5日起着手进行,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日做好记录)。
4)由冬施组长主持,针对每周进行的冬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出现的问题指派专人进行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
5)物资准备:草帘7 000m 2,塑料薄膜5 000m 2,用于混凝土的覆盖与保温,彩条布5 000m 2用于外墙面全封闭,煤炭100t,用于冬施时生火与取暖,测温计100个,用于混凝土、砂浆与气温测量。
6)提前与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智海)联系,做好冬期施工时的混凝土配合比(分三个温度段,5℃~-5℃,-5℃~-10℃,-10℃~-15℃,如果气温连续5d低于-15℃。停止施工)。防冻剂的掺量,早强剂的掺量,单价等,水泥用狮头矿渣水泥32.5MPa。
7)组织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认真学习,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使冬施方案能落到实处。
2 冬季施工各分项工程技术措施(蓄热法养护混凝土)
根据今年的施工进度计划,冬施分三个温度段进行(第一段:5℃~-5℃;第二段:-5℃~-10℃;第三段:-10℃~-15℃)。冬施进入第三温度段时,砌筑砂浆和混凝土标号,均在原设计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2.1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根据气温与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早强防冻剂,水用50℃~70℃的热水。并保证混凝土到达工地的入模温度达到以上每车测温合格后才能浇筑。
2)混凝土的运输:现场采用汽车泵送,混凝土罐车必须外保温:罐体外可用保温棉套包裹保温,使其在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减少到最小,供应商在浇筑时派专人到施工现场指挥调度车辆,减少混凝土在罐体内等待时间,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3)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20±20)mm,要求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必须达到5℃以上。
4)在测量好混凝土坍落度与温度,合格后,立即进行混凝土浇筑。用振捣棒分层振捣密实,严格控制每层厚度,不得漏振和过振,使混凝土表面变得平坦并泛浆为好。在浇筑过程中,除按施工规范留置抗压试块外,还需增设留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一组用于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于检验在常温下养护28d的强度。
5)混凝土浇筑按正常施工进行振捣,在第二次抹压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层草帘子保温。按规范合理布置测温孔(见图1),未达到临界强度时,每2h测一次,达到后每6h测一次,并做好记录。柱模板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后及不损坏棱角时,方可拆除,在拆后及时包好塑料薄膜和草帘子。
6)根据热工计算,计算出达到设计强度的30%所需的天数,及时试压试块,检验现场的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撤去保温草帘子(塑料薄膜不拆除)。
7)为了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每层楼周边用一层彩条布,一层草帘子封闭,每个单元生三个火炉,提前一晚上生火,连续烧三昼夜(混凝土浇筑时保证室内温度)。
2.2 钢筋工程
钢筋的制作与绑扎均按常温进行。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负温下焊接除与常温条件下的步骤相同外,对焊接参数作适当的调整,增加焊接电流,加大通电时间,延长拆药盒时间,以保证焊接的接头质量,焊接好的接头在未冷却之前严禁碰到冰雪,雨雪严禁施焊。
2.3 模板工程
模板制安均按常温程序执行。安装时清理干净模板上的雨雪、杂物。
2.4 砌体工程
1)提前做好砂浆冬期施工配合比,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
2)砂浆用水,现场安三个2t热水锅炉或砌火炉上部安铁水箱,总之保证水的温度在50℃~60℃之间,方可使用。
3)冬施严禁浇砖。
4)砂浆中掺防冻剂(山西省建科所产8601防冻剂),掺量根据实验室配合比和现场温度记录执行。
3 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召开冬季施工专题会议,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冬季施工措施执行,要树立起抗风雪斗严寒的决心和信心,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2)对于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要严格控制,必须有合格证及复检报告,不合格的坚决不准进入施工现场(负责人,执行人,送检员)。
3)派专人测量大气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此外,还需测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并作好记录,每天向值班领导汇报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各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温度统计员)。
4)派专人经常检查混凝土表面情况,检查同条件养护试块是否与施工现场的养护条件一致,检查混凝土表面的覆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质量检查员)。
5)严格要求混凝土搅拌时的外加剂质量与掺量,随时抽检。
6)对施工操作人员做到责任到人,对所施工的分项工程现场记名,发现问题,第一次警告,改正;第二次进行罚款处理,并整改;第三次,坚决停用,清退出场。
7)特种工作人员要坚持持证上岗新工人上岗前要加强培训
4 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冬施前进行安全交底,并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增加安全意识。
2)保温材料、易燃品在安全地方码放,保持干燥通风,并有防风雪措施。必须保证消防水源的保温及供应,保证消防道路的畅通。
3)临时设施的取暖设施进行统一布置,要做通风措施,防止煤气中毒、炉具、烟囱齐全,有专人负责管理。
4)严禁私接电炉取暖,私接其他电源,不准擅动机械设备。
5)不得在现场采用明火取暖,防止发生火灾,现场使用明火时,必须有准用证。
6)上人通道裹草帘进行防滑,及时清扫积雪。
7)冬季施工天气较冷,但全体员工进入工地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8)现场有草帘、薄膜等易燃物品,必须严禁吸烟。
9)塔吊操作人员,必须注意操作时全神贯注,风力达到6级以上及大雪时不得操作。
10)搞好现场安全保卫工作,配备专职巡逻人员,禁止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
总之,冬季施工天寒路滑,施工不便。要求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都要有自我防护意识,同时注意他人的安全,严格按照下达的安全交底及安全规程施工。
本工程顺利实施达到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某开发区 篇5
XX开发区管委会以认真落实“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线,切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为工作重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了“安全生产月”和“龙山辽水安全行”活动方案,在开发区内广泛发动宣传,积极落实“活动”各项措施,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现将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
为认真落实县安委会文件精神,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了202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的“活动”小组,具体负责“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调度,同时要求各企业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企业的宣传组织活动。
二、确定了总体思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着眼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整治工作,推动各级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排查安全风险隐患,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通过开展教育培训、隐患曝光、问题整改、经验推广、案例警示、监督举报、知识普及等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促进开发区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工作。
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县安委办要求,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领导组织机构,以“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进行广泛宣传活动,要求企业强化组织领导,将“安全生产月”活动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层层建立活动领导机制。6月9日以召开会议形式,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同时召开第二次安全生产会议暨安全生产月启动和防汛工作会议。参加会议企业25户,参加人数25人。会后,企业现场学习观摩了“双重机制建设”和“应急预案”典型企业资料。通过会议及宣传教育培训,推动了安全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同时向25户企业发放了安全宣传资料175份。各企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其中3户企业利用LED电子牌匾宣传3幅;10户企业张贴或悬挂安全标语、横幅、挂图等23幅。在企业营造了关心安全生产、参与安全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附照片)。6月16日组织企业在线观看省暨长春市“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直播活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人观看直播;企业参加观看直播11户,参加人数22人(附照片)。
四、突出重点领域,迅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1、开发区管委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属地责任,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排查整治进行时”专题活动。安全月期间集中对2户企业(1家纺织企业和1家食品企业)进行排查,下达了检查记录2份。主要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完善教育培训台账,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
2、在安全月期间,企业职工参与隐患排查,从源头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其中9个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啄木鸟”“企业风险扫描仪”“隐患排查显微镜”等活动,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隐患7个。
五、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月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按照开发区202X年制定的演练计划,组织指导了一家企业实施了演练。在6月13日由金展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初级灭火演练和触电事故演练。本次参演人次66人次,企业在认真评估、总结的同时,查找演练中不足,达到了演练目的,形成了演练第一手资料(附应急演练照片)。六、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推动安全责任落实。
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安全监管干部和安全生产专家于6月28日走进1户企业(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向班组长开展现场宣讲,参与人数7人,主要宣传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应急逃生自救常识(附培训照片)。七、下步的工作重点
通过开展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结合开发区的实际,针对区内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着力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
某开发项目的过程管理探析 篇6
1.1 项目管理现状
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项目管理与常规的企业管理工作对比是有其特殊性的。常规企业管理的对象是各式各样的可操控和多次重复的生产和运营活动。然而,项目管理的对象一般是一次性产生的项目和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当前,对于项目管理的对象来说,一般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从项目管理的特征来看,项目内容的多元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的不规则性以及复杂性等使得整个项目的运行寿命周期都有风险等特征,使项目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1.2 过程管理简介
从项目过程管理的内容来看,项目的过程管理主要是在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吸收项目管理的思想形成的一个基于过程的项目管理办法。在项目过程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项目实施的过程作为项目管理的中心,包括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描述、诊断、设计、实施以及改进等工作的管理。在项目过程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项目过程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2 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从项目管理各个阶段的目标以及成果等出发来将项目划分成各个不同阶段的过程进行管理。通过对项目的各个进程进行划分,能够有效的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帮助项目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实施项目管理工作。但是在对项目各个阶段划分的过程中,需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划分,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从而避免因资源浪费产生的项目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3 开发项目的过程管理分析
3.1 立项阶段管理
在开发项目立项阶段的管理来说,主要是对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对开发项目的产品以及服务进行市场预测,同时对项目的产品方案、经济效益以及投资效益等进行论证分析。在项目论证过程中,主要是对项目的开发团队以及技术方案和路线进行综合开发研究。同时,在对项目开发成本进行预估时,需要专门的评估机构来对项目成本进行估计,然后由项目团队进行评审。
3.2 启动阶段管理
本文认为,在这个过程应该改变传统的专业分工,同时在项目的启动阶段需要成立与各个项目部门相对应的项目科室,同时应该建立项目管理部门以及控制部门。在项目管理部门中,应该以控制部门为核心,并且将各个专业的科室部门作为基础,同时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从而依据这样的项目管理机制来促进项目工程管理的顺利实施。
3.3 设计阶段管理
在开发项目的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对于开发项目的设计工作来说,由于其自身的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前,人们对于开发项目设计阶段的工作不是特别重视。但是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项目管理人员意识到开发项目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开发项目的设计经理来说,需要按时向项目控制部门总经理以及项目业主提交设计阶段的工作报告,从设计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设计所处的各个阶段、项目设计内容以及业主变更对项目设计开发的影响、本月拟发出的图纸清单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影响进度的问题等。同时在开发项目的设计阶段管理中,应该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最后,在项目设计阶段的末期,需要明确项目管理目标,通过量化的方式来明确项目管理的内容,从而使得开发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应用的效果。
3.4 实施阶段管理
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项目实施阶段的过程管理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开发项目的实施阶段管理中,不仅仅需要对项目实施阶段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项目过程中的项目进度、项目质量以及项目成本等进行管理。为了保证项目实施阶段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管理部门可以安排多个项目负责人,然后从这些负责人中选择一个人作为总领导。项目管理的总负责人主要是对项目时间、项目的质量来进行管理。当确定项目的实施时间之后,需要对项目各个阶段的实施时间进行安排和确定,从而实现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5 验收阶段管理
在开发项目的验收阶段,一般需要委托第三方专家验收组对项目进行验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工作的完成情况、项目共走的绩效以及组织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在验收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及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从而为后期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及借鉴。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开发项目的项目特点,并且以项目管理等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挖掘以及剖析开发项目的过程管理重要性,以期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为后期开发项目的项目过程管理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及借鉴,从而实现高效以及优质的项目过程管理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某开发区 篇7
1 需求分析
从开发区园区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 系统能够对新园区地形、建筑物、管线等数据进行统筹管理, 记录新园区从规划初期到竣工建成的整个建设过程;提高园区设施管理的效率, 便于查询和分析, 对今后日常维护、资产管理、各种资料的保存及新园区改造提供依据, 并可直观地展现三维立体的园区景观。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 (C li en t/Server) 的体系结构。服务器端存储系统空间数据库, 应客户端请求发送不同用途的数据, 由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客户端只需要安装ArcGIS Engine R untime (运行时) 即可。
系统以目前在世界上占主流地位的开放型GIS软件——ArcGIS地理信息处理平台为基础, 采用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2000和ArcSDE 9.2相结合的技术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确保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存储, 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及数据的深层次挖掘问题, 为前端GIS应用功能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2 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需求分析, 将系统设计为10个功能模块来实现, 分别为数据加载模块、数据编辑模块、地图浏览模块、影像播放模块、查询检索模块、三维显示模块、空间量算模块、三维分析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地图打印模块。
3 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构成
本系统的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重要和基础性的工作, 数据库中包括地形、规划和工程勘察数据以及系统配置数据, 构成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能力的园区空间数据中心。
3.2 基于Geodatabase的空间数据组织模式
本系统需要对园区建筑物、地下管线、运动场等多种地理要素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管理, 涉及的数据种类多, 数据量大, 且各类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 为了实现统一管理, 采用新型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Geodatabase来设计和管理系统的地理数据库。系统Geodatabase中的矢量数据包含要素数据集 (Feature Dataset) 和要素类 (Feature Class) 两种数据结构, 要素数据集是具有相同空间参考系统的要素类的集合, 如基础地形要素数据集;要素类是存储相同几何类型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 要素类是各要素数据集中具有点、线或面几何特征的地理实体, 如道路线要素类。栅格数据集包含表达连续地理对象的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集能够表示一副影像图、一个表面、一个以格网采样的环境属性, 或者有关特征的对象图片, 开发区园区用地的遥感影像图 (QuikBird卫星数据) 是采用栅格数据集管理。关系表中的表文件是记录的集合, 本系统地理数据库中的关系表为项目设计方案信息表。
4 系统开发与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采用Visual studio 2005+ArcGIS Engine 9.2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 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 通过Visual C#开发语言调用ArcGIS Engine组件库的组件, 利用相关接口和函数开发系统功能, 实现了数据加载、数据编辑、地图浏览、影像播放、查询检索、三维显示、空间量算、三维分析、系统管理和地图打印功能。
4.2 主要功能实现
以地图浏览、三维显示和三维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1) 地图浏览。
地图浏览界面主要由地图显示区、图层控制区、菜单栏和工具栏组成。地图浏览功能可进行视图控制和图层控制操作, 主要是利用ArcGIS Engine中己封装的工具条控件 (T ool bar C ont rol) 和目录树控件 (TOCControl) 实现, 使用工具按钮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移动等操作, 方便用户观察目标和快速定位。图层控制窗口用来显示地图的图层, 可以控制图层的显隐以及图层在上层或下层的控制, 便于用户选择感兴趣的图层和显示方式进行地图浏览和查询分析, 提高查找效率。
(2) 三维显示。
通过显示园区三维地形模型和地物模型, 可以为开发区管理人员提供对园区布局和资源的可视化预览, 提供可视化的分析和决策环境, 以地形表面模型建立为例进行说明。
(1) 创建TIN (不规则三角网) 。
从1∶500园区用地现状地形图中提取出测量点, 测量点数据含有高程信息, 使用测量点创建TIN。TIN用不规则三角网表达地形表面, 三角形的网点存储Z值 (高程值) , 从而建立了园区用地现状的地形表面模型。
(2) 在TIN上叠加建筑物的高度。
在TIN上分别叠加用地现状地形图上的居民地和规划园区单体建筑的建筑高度, 从而得到叠加居民地的地形表面模型和叠加园区单体建筑的地形表面模型, 按照不同的高程段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展示了园区不同时期的三维地形景观, 如(图1)。
(3) 三维分析。
三维分析是在创建了表面模型数据基础上的分析, 基于ArcEngine的接口和函数二次开发实现, 三维分析功能可以为用地规划和建筑选址提供决策依据。
5 结语
本文结合贺州某开发区园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 探讨了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在园区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法, 在开发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1) 为了便于设计开发和维护管理, 需要采用合理的GIS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组织结构, 建立比较完善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关联的GIS数据库, 这是实现GIS功能的前提条件和系统开发成败的关键。 (2) 选择Arc GIS Engine作为系统的GIS开发平台, 能够满足新园区信息管理对GIS功能的需要, 较好地实现系统集成。利用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 C#进行开发集成, 能够方便灵活地实现GIS大部分功能。
摘要:文以贺州某开发区园区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为研究背景, 对GIS技术在园区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阐述系统总体结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 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平台, 结合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 C#进行集成二次开发, 实现了显示、查询、编辑等GIS常用功能以及三维显示和三维分析功能, 为开发区管理部门提供多层次园区地理数据与决策依据。
关键词:园区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Engine,三维分析
参考文献
[1]董娜.基于ArcGIS Engine的××大学新园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08.
某开发区 篇8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 可导致死亡[1]。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和管理。为进一步了解我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对中山火炬开发区2009年~2012年发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来源于2009年~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中现住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临床确诊和实验室确诊病例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山市统计局。
1.2 病例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10年版) 》将病例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
1.3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例粪便和 (或) 肛拭子、咽拭子标本,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进行Cox A16、EV71等肠道病毒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将网络直报信息导入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9年~2012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146例, 其中2009年371例, 2010年560例, 2011年532例, 2012年683例, 年发病例率分别为22.56/万 (371/164464) 、24.35/万 (560/229997) 、23.12 (532/230134) 、28.82/万 (683/237006) 。临床病例2073例, 占发病96.60%, 实验室病例73例, 占发病3.40%。重症病例35例, 其中2009年6例、2010年14例、2011年7例、2012年8例, 无死亡病例。
2.2 流行特征:
①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呈双峰型, 4~7月为发病高峰, 2010年、2012年9月出现小高峰、2011年11月出现小高峰 (图1) 。②地区分布:全区7个社区均有病例报告, 其中连续4年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为张家边社区, 共报告758例, 占病例35.29% (表1) 。③人群分布:发病年龄最小26 d, 最大37岁;以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为主, 5岁及3岁以下儿童分别占病例96.60%及83.22%, 见表2。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共报告男性1379例, 女性767例, 男女比例1.8∶1。报告病例以散居儿童为首位共1552例, 占72.32%, 幼托儿童其次, 共548例, 占病例25.54%。
2.3 病原性分类
①诊断类型:以临床诊断为主, 占2073例, 实验室确诊73例, 占病例3.70%, 其中EV71病毒感染34例、Cox A16病毒感染12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26例, 另有1例病例同时感染EV71病毒及Cox A16病毒。②重症病例:重症病例35例, 占发病1.63%, 重症病例中EV71病毒感染25例、Cox16感染1例, 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例, 未做病原体检测4例。
3 讨论
资料显示, 我区2009年~2012年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4.91/万, 与朱琦等[2]报道的广东省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手足口病总发病率相近, 而低于中山市古镇手足口病发病率[3]。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集中在4~7月, 9~11月有一小高峰, 4~7月高峰考虑与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环境下生存有关, 该时期中山市处于雨季时期, 气候闷热潮湿, 9~11月天气仍比较炎热, 该时期的病例高峰估计与幼托机构开学, 幼儿接触密切, 加上幼儿可能把病毒从幼托机构带回家中, 传染给其他非幼托儿童, 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引起病例增多有关。
分析结果显示:我区7个行政社区均有病例出现, 其中张家边社区病例数连续4年均居于首位, 这考虑与张家边社区人群特点有关, 该社区人口数量大, 人口密集, 流动人口较多, 流动性大, 且以农村务工人员为主, 家长传染病防控意识薄弱。
人群分布资料显示:我区手足口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5岁及3岁以下儿童分别占病例96.60%及83.22%。男孩发病多于女孩, 职业以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为主, 分别占72.32%及25.54%。主要原因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较为活跃、接触手足口病的概率较大、而幼儿自身抵抗力又低下等因素有关。男孩发病多于女孩的原因可能与男孩较女孩活跃而男孩相对于女孩卫生习惯较差、感染手足口病病毒的机会较多有关[4]。
病原学检测资料显示, 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EV71病毒感染, 其次为其他肠道病毒, 这与任敏等[5]报道的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EV71型及Cox16型有所不同;重症病例35例, 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 与相关报道的EV71感染引起重症的比例较大、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增大结论相符合[6]。
由于手足口病暂无疫苗预防、人群普遍易感, 估计今后一段时间仍可能发生较高水平的手足口病疫情。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在季节、人群、地区分布方面有之显著的差异, 因此必须根据手足口病疫情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找出适合我区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对策:①重点加强散居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 可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小区村委、人口流动办、工厂、媒体宣传等部门, 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②加强对幼托机构的疫情防控督导, 要求托幼机构认真落实晨检制度, 及时发现报告病例, 及早隔离治疗并及时进行疫点消毒, 防止疫情扩散, 减少聚集性病例的发生。③提高临床医师诊治水平及传染病报告水平, 避免误诊误报瞒报现象。④疾控部门应做好疫情监测, 掌握流行病学资料, 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地区的防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
[2]朱琦, 郝元涛, 于石成.广东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0) :1824-1826.
[3]唐军.2009-2011年中山市古镇镇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26 (10) :57-58.
[4]蒋庭魁, 王臻, 陈慧萍, 等.浙江省2008—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2) :23-27.
[5]任敏, 张凯.2008~2010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 (8) :568-570.
某开发区 篇9
在扩建工程中, 新建构筑物与原有构筑物的毗邻布置, 其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自身与原有构筑物的安危, 合理选择基础型式是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仔细分析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 了解地基土特性, 是结构基础合理选型的先决条件, 而结合原有构筑物结构特征, 合理选择基础型式, 准确把握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及影响, 对提高整个工程的可靠性, 降低工程造价, 保证施工工期,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工程概况
本开发区位于福建省漳州, 九龙江入海口以南, 区内存在大量填海造地形成的建筑场地, 本工程正是位于此类建筑场地, 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拟建清水池 (以下称清水池②) 平面尺寸为14.6m×126.0m长方形, 设计基础底面标高为黄海高程4.20m。其北侧相距约5m为已建清水池 (以下称清水池①) , 清水池①于199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其基础底标高为黄海高程4.20m, 地基采用砂垫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拟建清水池②东面和南面紧临厂区道路, 西面为空地, 并且其东、南、西三面均分布有使用中的工艺管, 且距离较近, 其平面位置详见图1。
2 工程地质情况
本场地位于海陆交互地带, 后经人工堆填整平, 现地面标高为黄海高程7.40~8.00m, 平均约7.60m。场地内分布主要土层有碎石填土①、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②、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③, 其中碎石填土①为本开发区典型地层, 其成份主要为碎块石、花岗岩风化而成的残积粘性土及中粗砂;碎石粒径一般为10~45cm, 局部为块石, 粒径超过3m;碎块石含量一般为45%~60%, 该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 层厚3.5~8.7m, 平均厚度5.7m。碎石填土①堆填时间约3年, 未经系统压实, 密实度差, 均匀性差, 不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②及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③工程地质性能均较好, 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400k Pa、550k Pa。本场地内主要土层均分布有较多中微风化花岗岩球状风化体 (孤石) , 此亦为本区地层的典型特点。另外土状强风化花岗岩泡水易软化。
拟建场地土层均为中等透水土层, 地下水主要为孔隙 (裂隙) 潜水, 赋存于碎石填土层和花岗岩风化层中, 水量较为丰富, 地下水位为黄海高程4.34~4.50m, 对基础施工影响较大。场地典型地质剖面图详见图2, 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1, 桩基设计参数详见表2。
3 基础方案比较
拟建清水池基础底面标高为黄海高程4.20m, 按主体结构荷载计算,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需达280k Pa。根据场地地层分布情况, 碎石填土①平均厚度5.7m, 层底标高为黄海高程0.60~4.11m, 多数地段低于基础底标高, 故基础方案可考虑地基处理方案或桩基础方案[1,2]。
地基处理方案可采用换垫层法, 挖去碎石填土①, 采用砂石填料分层碾压夯实。当采用换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时, 挖土碎石填土①将形成局部深度达7m的基坑, 这对工程建设非常不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清水池①与拟建物平面距离仅5.0m, 基坑开挖将威胁使用中的清水池①的安全, 一旦基坑失稳或产生过大变形都可能破坏清水池①的结构。第二, 碎石填土①渗透系数较大, 而现地下水位标高位于黄海高程4.30m, 高于清水池①的砂垫层顶面, 基坑局部降水可能使清水池①的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当地下水控制采用隔水措施时, 基坑侧壁的局部渗漏可能影响清水池①砂垫层的稳定。第三, 深基坑支护费用较大。综上, 采用换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的基础方案对周边建 (构) 筑物影响较大。
桩基础方案可考虑采用冲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 前者宜采用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③作为桩端持力层, 后者可采用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②或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③作为桩端持力层, 单桩承载力均容易达到要求。两种桩型各有优点和缺点, 在本地区均被大量地采用。对于本场地, 冲孔灌注桩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施工机械穿透岩土能力较强, 可穿过本区土层中大量存在的中微风化花岗岩孤石;其施工过程中对已经建成使用的清水池①及周边的管道线路影响较小。冲孔灌注桩的施工难点在于控制孔底沉渣厚度和确保水下灌注混凝土质量, 另外其施工工期相对较长, 造价相对较高。对比冲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桩的优势在于其工期短, 造价低。对于土层中大量存地的中微风化花岗岩孤石本地区采用静态爆破技术给予解决。人工挖孔桩需保持干作业施工, 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地下水控制, 降水或止水的不利因素与地基处理方案中所作的分析大致相同, 而且保持人工挖孔桩干作业的要求还在于防止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②泡水软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 对于本工程的基础选择, 桩基础方案优于地基处理方案, 而桩型选择, 笔者倾向于采用冲孔灌注桩的地基方案, 其优势明显, 另外可采取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减小孔底沉渣的不利影响。
出于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 本工程最终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案, 以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②作为桩端持力层, 设计桩径900mm, 桩端扩大头直径2000mm, 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1000mm, 有效桩长6000mm, 单桩垂直极限承载力标准值3450k N。在工期很紧的前提下, 为保证工程如期完成, 施工组织设计考虑先将场地高程整平至拟建物基础垫层底面, 即黄海高程4.00m, 以减少部分挖孔桩工作量, 为其它工序争取时间。将场整平至黄海高程4.00m后将形成深度为3.6m的基坑, 基坑支护形式以放坡开挖为主。采用管井降水进行地下水控制, 并在基坑北侧和西侧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设置止水帷幕, 以减小地下水对已建工程的不利影响。人工挖孔桩及基坑支护平面布置详见图3, 基坑支护典型剖面图详见图4。
4 基础施工效果
本工程于2009年4月下旬正式动工, 于同年8月中旬完成桩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期间的监测数据显示, 基坑周围已建建 (构) 筑物沉降和位移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根据桩基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基沉降变形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5 小结
从施工的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和对比各种基础型式的工程造价、工期及基础施工对周边建 (构) 筑物的影响, 并结合工程场地的区域经验, 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 不失为基础设计选型的一种好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扩建工程中新建与原有构筑物相邻的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法, 显示了基础设计方案与处理方式对保证工程安全性的重要作用, 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岩土工程,扩建,毗邻布置,设计思路,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某开发区 篇10
关键词:屋面雨水工程,虹吸,渗漏,暴雨强度
屋面雨水工程是房屋建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分项工程。建筑屋面需要设置高效的雨水排水系统, 能够有组织、有系统、快速地将屋面雨水排除, 否则会对建筑屋面结构形成很大威胁, 同时造成四处溢水, 屋面渗漏等问题, 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及建筑内人群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近些年来, 我国雨水排水技术、屋面防水防漏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设计、施工、原材料质量、工程管理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内一些建筑仍存在雨水不能顺利排出, 屋面渗漏等问题。
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工厂出现屋面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阐述了屋面雨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的原理及解决方案。
1 天津经济开发区某工厂屋面雨水工程分析
该工厂建筑面积19 161 m2, 建筑屋面13 985 m2, 屋面防水等级为2级。建筑屋面东西长140 m, 南北长97 m, 整个屋面由银灰色横纹小波纹彩钢板拼接组成。建筑两侧采用传统的重力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中间部分采用3组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3组系统共计18个虹吸雨水斗 (全部采用25虹吸雨水斗) , 系统最大高差约7 m, 屋面内天沟深度不足200 m。暴雨发生时, 天沟内的实际水位超过设计水位, 积水经屋面彩钢板与天沟搭接处的缝隙溢入车间内。工程建成后曾多次发生雨水溢入生产车间的渗漏事故。
1.1 渗漏部位调查
屋面渗漏部位主要是屋面上的女儿墙根部、天沟、檐沟、泛水、落水口、檐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的管道根部等。这些地方是屋面工程中最容易出现渗漏的薄弱环节。据调查表明, 有70%的屋面渗漏问题都是由于屋面节点部位的防水处理不当引起的。经过实地调查, 该工厂渗漏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部位。
1.1.1 屋面彩钢板板间接缝处
该建筑屋面由彩钢板拼接组成, 板间搭接拼缝处采用咬合式接缝构造方式。这种方式是利用咬边机将板材的两搭接边咬合在一起 (见图1) 。该连接方式在实际工程中较为常见。现场发现钢板板间搭接拼缝处有一定程度的变形。
1.1.2 内天沟与屋面彩钢板搭接处
该建筑屋面板与天沟两侧搭接的部位, 尤其是两彩钢板咬合接缝而形成的凸起部位与天沟搭接处, 用来封堵屋面板与天沟之间缝隙的防水材料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个别地方出现较大空隙。
1.2 渗漏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1.2.1 环境温度变化等自然原因
虽然彩钢板本身防水性能良好, 彩钢板与天沟的搭接部位缝隙也用密封材料填实, 但受环境、温度变化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厂房内大型机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屋面彩钢板易发生收缩变形, 板间咬合接缝处、屋面板与天沟搭接等部位易产生相对位移。而用于填充屋面板与天沟间缝隙的防水密封填料 (如普通的密封胶条、泡沫堵头或硅酮胶等) 质量问题也是造成渗漏的原因之一。
1.2.2 原屋面雨水系统排水能力不足
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除了与虹吸斗有较大关系之外, 更是由整个系统的构造搭配及管径管长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该工程原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采用设计重现期5年、降雨历时5分钟的暴雨强度进行设计。根据天津市排水管理处编制的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当暴雨强度为0.0 442 L/s·m2时, 如采用18个虹吸斗排水, 单斗的排水能力应该在25 L/s以上。
但根据系统实际雨水斗及管道尺寸 (系统最大高差约7 m, 系统尾管高度约2 m, 系统悬吊管长度约80 m) , 进行复核计算, 该系统单斗的实际排水能力仅为18.90 L/s, 远小于要求的25 L/s。因此无法快速有效排出设计重现期5年及5以上降雨量的暴雨。
1.2.3 天沟深度过浅
长期以来, 由于国内缺乏与天沟相关的标准规范, 所以天沟的设计往往被人忽视。该工程虽然采用虹吸雨水排水系统, 但天沟深度过浅。虹吸满管流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充满时间, 在排水初期虹吸系统的排量低于设计流量, 这样来不及排放的雨水会在屋面或天沟内积蓄起来, 当系统达到设计排量, 则进入稳定的满管流状态, 屋面或天沟内的水位不再上升, 而这个水位就是虹吸系统所需要的最低水深。同时, 由于该工程虹吸系统尾管高度较高, 悬吊管较长也导致虹吸满管流状态形成所需时间的增加, 天沟水深也随之加高。该虹吸系统为多斗单立管系统, 立管位于悬吊管最下游, 天沟局部区域雍水过高;再由于该系统排水能力不足, 天沟所需深度, 更是超过原设计高度。
该工程屋面内、外天沟的实际深度不足200 mm, 而按欧洲标准 (EN12056-3:2000) 对该工程进行计算, 结果为建议天沟最小设计高度不宜小于215 mm。
1.2.4 设计重现期取值偏小
根据《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CECS183:2005) 规定: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采用的设计重现期, 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汇水区域性质、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对一般性建筑物屋面, 其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2~5年;对重要公共建筑物、生产工艺不允许渗漏的工业厂房屋面, 其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和溢流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 不宜小于10年。还规定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设溢流口或溢流系统,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与溢流口或溢流系统的总排水能力不宜小于设计重现期为50年、降雨历时5 min时的设计雨水流量。
显然, 规范中强调设置溢流口, 是为了排除超过设计重现期的雨水。
该工程采用设计重现期为5年时的暴雨强度进行设计计算, 且未设置溢流系统。
1.2.5 同一组系统中的各雨水斗之间相互影响较大
该屋面虹吸雨水系统为三组多斗单立管系统, 每组系统6个雨水斗串联在一根长约80 m的悬吊管上, 立管在悬吊管的最下游。原设计中, 未对每个雨水斗至过渡段的水头损失作平衡计算, 且部分雨水斗充满度较低, 导致每个雨水斗的排水量不均匀, 部分雨水斗进气量较大, 悬吊管内的负压被破坏, 系统内虹吸满管流流态不稳定。
1.3 改进措施
1.3.1 改造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由于现场条件限制, 原虹吸系统较难改动, 只是在三道内天沟增加三组同样的虹吸雨水排水系统, 整个屋面由原来的3组系统增加到6组, 同时还在每道天沟两端增加溢流口。改造后的排水能力可达当地设计重现期为50年暴雨强度的等级 (0.0677) 。
1.3.2 对屋面板与天沟搭接处的密封填料进行修补
对屋面彩钢板与天沟搭接处的密封填料进行普查, 对老化、变形、破损的部位进行及时修补, 保证其在短时间遇水时无明显渗水。该项检查修补工程应在每年春季雨季前进行。
2 总结与建议
屋面雨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工程设计、施工、材料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设计阶段, 涉及到建筑、结构、给排水工种的配合与协调;施工阶段, 有设计单位、建筑主体施工单位与屋面结构供应商、雨水系统承包商之间的配合, 还有监理单位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督;使用阶段, 涉及到物业管理部门的保养与维护质量。在其生命周期内,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 甚至危及人身财产安全。
2.1 设计环节中
2.1.1 暴雨强度计算与选择合理的设计重现期
如何在工程安全度与工程造价之间取得平衡, 选择合理的设计重现期显得尤为重要。设计重现期选择过小, 系统无法高效排除积水, 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设计重现期选择过高会使系统设计的管径偏大, 增加不必要的额外投资。同时, 过大的管径会使得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绝大部分时间内都处在传统的重力排水状态而形成不了虹吸排水, 由于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水平悬吊管没有坡度, 悬吊管内的流速长期达不到自清流速, 垃圾易在悬吊管内沉积。因此, 建议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应按设计重现期1年的设计流量, 校核其流速不小于0.70 m/s。
2.1.2 雨水排水系统的计算
雨水排水系统尤其是虹吸雨水系统的设计计算应由设计部门内部各工种及产品供应商配合进行, 使计算环节准确、全面, 做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高效、稳定的运行, 使屋面雨水能够及时的排除, 减少渗漏等事故产生的可能。
由于虹吸系统的水力计算非常复杂, 计算公式不少是经验公式或半经验公式。软件虽然经过鉴定, 但仍可能与实际工程有较大的误差。
2.1.3 天沟和溢流系统的设计
国内目前尚无天沟的设计规范标准, 所以虹吸系统中天沟计算比较流行的方法是采用欧洲标准 (EN12056-3:2000) 的算法。
溢流系统的设计在钢结构屋面尤其需要引起重视。溢流系统的设计可按《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CECS185:2005) 执行。但是溢流口底应不低于天沟的安全高度, 溢流口的有效水深应避免高出可能产生雨水溢入室内的标高。溢流口的形式以矩形较为合理, 不推荐圆形, 因为在相同的高度下其过水断面偏小。
2.1.4 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设计人员应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素养, 精通雨水工程的设计要点, 了解造成渗漏等事故的各种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屋面雨水及防水工程设计, 从设计环节便将各种潜在问题解决。同时, 设计单位各工种的相互配合相当重要, 往往事故发生的原因就在于工种间配合出现问题。
2.2 招标、施工环节中的建议
2.2.1 雨水系统产品招标
系统招标的目的是得到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好产品。虹吸系统的招标除满足一般的招标程序外, 还应注意雨水斗的一下特殊的技术要求:
雨水斗应按国家行业标准《虹吸雨水斗》CJ/T254-2007标准生产。所有型号的雨水斗应经权威部门的产品鉴定和水力测试, 测试程序应符合《虹吸雨水斗》CJ/T254-2007附录的相关要求。
虹吸管道的安装会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管道走向、长度的变化会影响水头损失的平衡计算结果。所以《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CECS185:2005) 要求这些变化均需经过原设计方 (一般是虹吸系统供应商) 校核计算无误后, 方可施工。因此要求供应商有较强的技术支持能力和技术响应能力。
2.2.2 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虹吸式雨水系统一般由专业单位承包 (包括深化设计、安装施工和测试等) 。因此对其系统安装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责任明确。工程施工必须选择具有施工资质、业务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
施工验收除按《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CECS185:2005) 的要求进行验收外, 重要的建筑、系统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项目建议做系统整体排水能力测试。
2.3 维护与保养环节中的建议
虹吸式雨水系统应定期保养, 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环节应在每年雨季前进行, 日常检查和保养一般包括:检查雨水斗上格栅及气水分离装置是否固定牢固到位;检查雨水斗、管道是否畅通, 有无被其他杂物堵塞, 及时清除屋面、天沟、雨水斗及管道中的砂石、污泥和树叶等杂质;检查雨水是否能沿屋面自由径流到雨水斗中;检查虹吸系统的水密性和气密性;检查系统的牢固程度, 固定螺丝和螺栓的结合是否紧密。系统的检查维护周期和检查内容见表1。
我国地域广阔, 年降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全年雨水绝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由于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普遍增大, 近年来, 我国各地区特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较以往更为频繁。因此, 屋面雨水工程的设计, 必须做到一般暴雨不积水, 特大暴雨、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 即使积水, 也能在较短时间内退水排除。
参考文献
[1]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某开发区】推荐阅读:
某开发区节能评估报告05-16
某开发区木业外来农民工劳动保障...11-10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部资料员岗位职责05-12
滨海开发区10-16
宁夏开发区09-24
旅游开发区11-01
禁止开发区11-29
开发区管理01-07
湛江开发区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