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出血并发症

2024-06-22

拔牙后出血并发症(精选4篇)

拔牙后出血并发症 篇1

摘要:目的 探究扩大缝合范围对预防拔牙后出血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拔牙后出血患者共计60例, 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之后收治的拔牙患者中创口较大、渗血较多者进行预见性缝合, 预防术后出血。结果 进行过扩大缝合范围的拔牙患者, 术后无1例出现出血。结论 采取扩大缝合范围对预防拔牙后出血并发症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扩大缝合范围,预防,拔牙后出血并发症

拔牙后出血是拔牙术后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各医院口腔科常见的病症。若出血量较少, 属正常现象, 只需采取对应的止血步骤, 但是一旦出血量增加, 对患者的危险程度也就增加, 甚至可能出现休克现象, 对患者生命健康十分不利, 因此, 对拔牙术后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状况不容轻视[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拔牙术后出血复诊患者60例, 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出血原因, 并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拔牙后易出血患者采取扩大缝合范围的措施, 有效地预防拔牙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门诊部2012年3月-2013年3月记录统计的2530例各种类型拔牙患者, 其中60例拔牙后发生出血现象, 发生率约2.37%。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23~69岁。49例患者出现少量出血, 占81.7%, 11例患者出现较大量出血, 占18.3%。大量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 (1) 反复出血; (2) 出血量多; (3) 局部软组织肿胀或有血肿形成; (4) 局部处理多次后仍无效果; (5) 患者状况不佳, 甚至出现休克。

1.2 诊断标准

在拔牙手术结束后局部咬棉球半小时, 若半个小时后吐出棉球, 出血现象仍然明显, 则可诊断为拔牙术后出血。

1.3 原因分析

对拔牙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发现导致拔牙后出血的原因有多种, 可由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导致, 比如患有凝血障碍、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也可由于患者在拔牙后不注意护理而导致, 比如频繁吸允伤口、吐口水, 24 h内漱口、刷牙, 剧烈运动或进食热饮等;医源性损伤, 如拔牙过程中牙龈撕裂、牙周病牙槽窝大量炎性肉芽组织未刮除、拔牙创面大、连续拔除多牙等;外伤性多牙脱失等其他原因。

1.4 方法

本研究对拔牙患者进行积极治疗, 包括采集其病史及控制其他疾病。在拔牙手术中对拔牙创面较大和拔牙后渗血较多的患者进行预见性缝合, 预防拔牙后出血。拔牙过程中充分分离牙龈, 拒绝暴力拔牙, 防止牙龈撕裂。牙齿拔除后对创口进行修整, 刮除炎性肉芽组织和修整尖锐骨尖, 之后拉拢、缝合, 切忌缝合过紧, 在缝合中不需对位, 若为多牙拔除可以适当增加缝合针数, 再进行压迫处理, 术后7 d方可拆除缝线。

2 结果

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拔牙病患采取扩大缝合范围, 结果术后无病患出现出血现象, 有效预防了拔牙后出血并发症。

3 讨论

拔牙手术尽管只是一个小型手术, 但注意事项颇多。在拔牙之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例如是否患有肝硬化、高血压、心脏病或凝血障碍等疾病, 若患者为女性则要询问是否处在月经期, 若是属于以上情况则不能拔牙。在拔牙时牙龈和牙齿要充分分离, 防止牙龈撕伤过度[2]。若有轻微牙龈撕裂可压迫止血, 若牙龈撕裂严重则应马上予以缝合。连续拔除多颗相邻牙齿时, 由于牙槽窝扩大甚至牙槽骨骨折, 必须手法挤压复位牙槽窝, 修剪过高的牙槽间隔后拉拢缝合牙龈。拔牙术后至少需观察30 min, 若发生术后出血状况, 一定不能轻视, 应及时治疗[3]。拔牙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拔牙术后咬棉球30 min止血, 时间过长、过短均不利于拔牙窝内血凝块形成。 (2) 拔牙术后24 h内不能刷牙、漱口, 否则血凝块容易脱落; (3) 尽量不吃过冷、过热、过硬的东西, 多吃半流食; (4) 拔牙后禁止剧烈运动, 同时不能吸烟、饮酒, 不吮吸伤口,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待麻醉药的药性减弱直至消失后, 创口会有疼痛感, 属正常现象, 不需担心, 但若出现发热、肿胀、剧烈疼痛等不适情况则应及时诊治。

棉球、纱布压迫法是常规的拔牙术后止血的方法, 压迫半个小时后拔牙创面有新鲜的血凝块形成, 于是自身生成凝血机制, 开始进入愈合期。在拔牙后的1 d之内创口的血管非常活跃, 渗血较多, 若患者此时因局部或全身因素以及术后护理不当, 进而导致拔牙窝内血凝块被破坏或脱出, 激活了创口附近组织内的血管, 最终造成术后出血。而在拔牙术中进行预见性缝合, 可使创内血凝块难以脱出, 此外, 创周组织经拉拢缝合后合拢, 压迫组织内的血管, 从而使渗血量减少, 有效防止出现术后出血并发症[4]。另一方面, 此法对患者术后护理的要求较低, 消除了患者术后生活上的不便。对患者采用缝合法, 牙槽骨吸收更快, 创口对位愈合, 组织迅速生长且生长良好, 创造了修复义齿的条件, 大大减少了修复时间。

综上所述, 扩大缝合范围法简单易行, 容易掌握, 且能有效预防拔牙后出血并发症, 避免二次复诊而对患者造成痛苦, 同时创口感染概率大大降低,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波.老年人拔牙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6:120.

[2]马全宁.拔牙的并发症与防治[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2) :384-385.

[3]邹永.拔牙后出血125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 2012, 43 (2) :44-46.

[4]王津惠, 赵忱光, 宋翠, 等.216例老年人拔牙后出血临床分析与预防[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2, 10 (3) :153-154.

老年人拔牙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篇2

关键词:拔牙,出血,临床分析

随着我国越来越迈向老年化社会, 老年人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对牙齿的保护及治疗也越来越重视[1]。老年人的口腔牙齿问题会比较明显, 尤其是拔牙问题更是常见。而给口腔医师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等, 给拔牙增加了很多风险。拔牙常会给患者带来紧张的情绪, 老年人受到这样的情绪影响就更容易诱发心血管等疾病, 给口腔科医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口腔门诊拔牙后出血的106例老年患者, 其中男66例, 女40例, 年龄在65~88岁, 平均年龄 (71±4.5) 岁。多数患者的牙齿形成严重的龋齿, 多数仅剩残根。其中单纯性高血压76例, 冠心病17例, 心脏支架患者11例。

1.2 拔牙后出血判断标准

(1) 拔牙后, 用纱布等压迫约40 min后即可拿出, 待8 h后若在拔牙的牙窝处有出血者; (2) 拔牙的牙窝处存在活动性出血, 如不给予止血措施不能自行停止者。

1.3 出血原因分析

老年人拔牙后的出血的主要原因就是局部的软组织撕裂、拔牙窝内组织残留、牙槽骨骨折、拔牙窝内血管破裂等因素引起。出血原因分析如下: (1) 有研究显示[2], 牙龈黏膜出血是局部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大多因为操作中没有彻底地分离牙龈组织、误夹牙龈或不当应用牙挺等因素引起。 (2) 拔牙后在牙槽窝内留有牙碎片、牙结石等引起。 (3) 拔牙后患者过多漱口或吸吮牙槽内的血凝块导致出血等。 (4) 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的拔牙后出血等。

1.4 拔牙后出血的治疗方法

1.4.1 健康教育

口腔医务工作者要在老年患者就诊前对其进行口腔知识的健康教育, 让其了解口腔疾病的知识及拔牙后的相关并发症。同时, 要关爱患者, 使患者的精神放松, 得到老年患者的信任, 获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1.4.2 局部出血的处理

大部分局部因素导致的拔牙后出血给予再次的压迫后出血能够自行停止, 可以应用无菌棉球放在拔牙的创面, 加纱布压迫;若出血是牙槽骨骨折或血管损伤导致的, 就会导致较大的出血量, 用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的效果不佳, 此时对于较小的创口可以应用明胶海绵等填塞止血, 较大的需要用到碘仿纱条进行填塞止血;若牙槽窝内有残留的异物引发的出血, 给患者进行局麻, 清除异物后压迫止血。

1.4.3 全身性出血的处理

老年患者往往多发多种疾病, 因此要针对老年患者的病因进行全身性的处理: (1)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 除了要进行局部止血处理外, 要嘱患者注意休息, 降压、镇静, 并进一步观察是否有进一步出血; (2)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 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严格掌握拔牙的适应证, 拔牙时间选择在餐后1~2 h为宜, 以免引起术后血糖的波动,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降糖药等降糖措施[3]。 (3) 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请相关科室会诊, 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拔牙后出血时间观察

如表1所示, 老年患者拔牙后出现时间以<8 h多见。

2.2 拔牙后出血原因分析

如表2所示, 拔牙后出血原因主要为牙龈撕裂、拔牙窝内组织残留、牙槽骨骨折、拔牙窝内血管破裂、术后处理不当及全身因素等。

经过健康教育、局部及全身性的止血治疗后, 106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止血。

3 讨论

拔牙后出血可谓是拔牙后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情况下的拔牙后出血不会出现较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拔牙后出血情绪紧张, 给患者很大的心理压力。少数患者出血较多, 不经及时处理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4]。由于拔牙本身是对口腔组织的有创性操作, 尤其是老年人, 往往合并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对于老年人拔牙后出血要更为重视, 及时处理[5]。给老年人拔牙前, 要对老年患者的并发疾病进行充分的了解, 根据病情决定拔牙的时机。拔牙前后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与药物,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显示, 对于老年拔牙后出血的患者以健康教育、局部及全身性止血后, 患者的恢复较好。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的拔牙患者要在术前给予拔牙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 做好心理疏导, 口腔医师要严格掌握拔牙适应证及禁忌证, 做好术前检查完善拔牙技术。尽量减少老年患者拔牙术后出血, 一旦有出血情况, 要给予及时处理, 促进老年患者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周凤德.150例低危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安全性的临床分析[J].口腔领面外科杂志, 2012, 22 (2) :99-101.

[2]刘景文, 黄雅南, 范勇斌.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后出血4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 2009, 20 (12) :131-132.

[3]Pototsk IM, Amenabar JM.Dent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receiving anticoagulation or antiplatlet treatment[J].Joral Sci, 2007, 49 (4) :253-258.

[4]徐正耘, 高明津, 黄懿育, 等.心理护理在心电监护拔牙术中的作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 (5) :341-342.

拔牙后出血并发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拔牙的患者100例, 其中男61例, 女39例;年龄17~53岁, 平均年龄 (34.6±10.1) 岁。

1.2 拔牙方法

对第三磨牙进行常规消毒, 给予麻醉, 术前评估拔牙手术的难度, 对于难度较小的手术一般采用2%的利多卡因 (湖南天鑫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0263) 进行局部阻滞麻醉, 对于难度较大的手术加用阿替卡因 (蚌埠丰原涂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5881) 行局部浸润麻醉。等到麻醉起效后进行拔牙, 根据第三磨牙的具体情况选择拔牙方法: (1) 行常规分离牙龈, 拔除患牙; (2) 将智齿劈开, 解除阻力后, 拔出牙齿; (3) 切开牙龈, 根据牙根具体情况劈开牙或去部分骨质, 拔除牙齿, 清理创面, 对牙槽骨进行复位, 缝合创面。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及止痛药, 避免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不同牙位的术后并发症比较;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 (±s) 表示, t检验, 计数资料n (%) 表示,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拔牙时间

100例患者拔牙所用时间为5~93min, 平均拔牙时间为 (45.9±13.5) min。

2.2 牙位分布情况

根据X光牙片及曲面全景片进行分类, 100例患者中有25例 (25.00%) 垂直位阻生, 有48例 (48.00%) 近中阻生, 有24例 (24.00%) 水平位阻生, 3例 (3.00%) 舌向位。近中阻生拔牙率明显高于垂直阻生、水平阻生及舌向位阻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舌向位阻生拔牙率明显低于垂直阻生、水平阻生及近中阻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牙位与术后并发症关系

100例患者中共有28例 (28.00%) 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水平位阻生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垂直位阻生、近中阻生、舌向位阻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舌向位阻生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垂直位阻生、水平阻生及近中阻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4 术后并发症

注, 与水平位相比, *P<0.05;与舌向位相比, #P<0.05。

100例患者中共有28例 (28.00%) 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牙冠折断、根折、第二磨牙松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干糟症、舌侧骨板骨折、半侧下唇麻木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第二磨牙松动、牙冠折断和根折的发生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糟症、舌侧骨板骨折、半侧下唇麻木的发生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 与牙冠折断相比, *P<0.05;与根折相比, #P<0.05;与第二磨牙松动相比, △P>0.05。

3 讨论

第三磨牙一般在18~25岁才萌出, 是人体口腔中萌出最晚的一颗牙, 不仅无功能反而有害, 应该尽早拔除, 能有效的减少炎症发生率, 减轻患者痛苦[4]。第三磨牙与周围组织的解剖较复杂, 如果拔牙手术处理不当, 会引发术后并发症, 增加患者痛苦。有报告显示, 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存在明显关系[5]。通过大量临床报告显示第三磨牙牙位包括:垂直位阻生、近中阻生、水平位阻生、舌向位, 其中以近中阻生拔牙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包括第二磨牙松动、牙冠折断、根折、舌侧骨板骨折、干糟症、半侧下唇麻木, 其中以牙冠折断的发生率较高[6]。本文主要分析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存在的关系, 寻找合适的拔牙方法, 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本文结果可以发现, 近中阻生的拔牙率最高, 牙冠折断的发生率最高, 与有关报告相一致。通过本文可以发现, 水平位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7], 主要由于水平位阻生齿的异常根尖向近中弯曲导致水平位阻生齿最难拔。舌向位阻生拔牙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 主要由于舌向位阻生齿因牙根尖较短及舌侧骨板缺失, 在拔牙时阻力较小。临床医生在拔除第三磨牙前应该进行X线片检查, 分析牙冠部骨阻力、邻牙阻力、牙根部骨阻力及软组织阻力,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避开最大的阻力部位。比如拔近中阻生齿及水平阻生齿时, 用力方向应该向近中旋转, 避免牙冠折断及断根;拔垂直阻生齿时, 应该向远中旋转用力, 用力方向与牙根弯曲方向一致, 避免牙冠折断及断根, 医生在拔牙时应该避开最大的阻力部位, 从阻力较小的部位进行手术, 并且应该做好保护措施, 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8]。

综上所述, 下颌第三磨牙牙位与拔牙后并发症之间有明显关系, 临床医生在拔牙时应该根据患者牙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 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邓天阁.应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对比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解剖关系〔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13.

[2]杨擎天.微创技术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相关临床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10.

[3]马江敏.第三磨牙萌出年龄及缺失、阻生的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07.

[4]张宗敏.拔除与下颌神经管关系密切的下颌第三磨牙时对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预防性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15.

[5]魏宁.拔牙创不同处理方式对其牙槽骨变化影响的比较〔D〕.遵义:遵义医学院, 2009.

[6]周宏志.拔牙并发症预防及处理〔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 (11) :650-655.

[7]王颖.正畸牙在拔牙创不同愈合期移动特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04.

拔牙后出血并发症 篇4

1 一般资料

选自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011~2013年期间的手术治疗脑出血病例60例临床资料, 其中男4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55±6.7) 岁, 在38~80岁, 单纯性脑内血肿25例, 伴破入脑室15例, 脑室出血12例, 病程20 d~90 d, 术前昏迷48例, 嗜睡10例, 清醒2例, 术前均有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术前均有CT检查结果, 术后复查均有MRI、CT或CTA、DSA等, 有血管畸形、动脉瘤等不在本次病例之列。脑内血肿清除28例, 小骨窗引流20例, 单侧脑室引流10例, 双侧脑室引流2例, 手术成功率99%, 术后伤口感染2例, 肺部感染10例, 脑脊液漏2例, 尿路感染1例, 癫痫发作6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5.00%, 死亡4例, 死亡率6.67%。

2 护理方法

2.1 癫痫护理

护理过程中仔细认真观察病情各种细微变化, 通过细节及时发现癫痫发作, 积极掌握癫痫前驱病状除明显特异性全身症状表现外, 可能出现的进一步意识障碍加重, 言语错乱或沉默寡言, 反应较前变化大, 积极做好预防癫痫发作以及及时抢救大发作, 而在术后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时, 保持呼吸道通畅, 积极防治误吸, 防治坠床以及对自身或他人的伤害行为, 立即配合医师积极治疗癫痫,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细微的变化等, 吸氧以及准确的记录过程,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用药后的各种改变, 每次发作的表现有何异常, 为医疗准确诊断、鉴别以及预防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2.2 肺部感染护理

无菌操作技术是目前医院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一项极为重要护理操作技术, 要求严格且操作到位, 科学性很强, 且受到目前大小医院的重视, 是关乎到肺部感染防止以及感染控制以及蔓延或扩算的关键点的扩散。对清醒患者, 主要以鼓励患者自行咳嗽辅以拍背祛痰的方法帮助其清除出呼吸道的分泌物, 缓解气道的刺激, 减少气管痉挛, 而目前对昏迷患者定时吸痰是必要的的措施, 辅以被动排痰, 定期定时翻身拍背或排痰仪机械排痰, 呼吸不稳定者, 必要时辅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且严格掌握指针, 把握早上机、早撤离、早拔管的原则。护理人员应提高手卫生意识, 在必要或可能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气管插管的护理操作, 需做到一人一操作一洁手的意识, 而对于接触有气管切开患者前后均要严格洗手且消毒。应避免人员过多走动, 减少陪护人员, 必要时行隔窗探视或限制探视, 每日3、4次紫外线消毒, 每4 h进行一次空气消毒, 把检测细菌数控制在10~100个/m3, 重视吸痰的细节, 掌握吸痰的时机及吸痰到位, 减少气道刺激以及减少气道黏膜损伤等。必要的口腔护理操作也是减少肺部感染的必要操作, 由于患者病后体质弱, 免疫力差, 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或大量应用, 二重感染或移位感染几率大大增加, 保持口腔清洁是必要的, 但需要严格的掌握细节, 必要时3次/d口腔护理。

2.3 伤口敷料、引流管护理

脑室引流管主要目的: (1) 减轻因脑脊液回流受阻所致急性颅内压升高所致脑积水。 (2) 检查颅内内环境情况; (3) 防止蛛网膜粘连及控制颅内压; (4) 颅内脑室系统血块脑室主要, 溶栓药物的适当应用。护理: (1) 取平卧位, 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者, 应予约束, 固定好引流管的位置, 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 (2) 引流管的高度适宜, 不可快或过慢, 成人一般200ml/d为宜; (3) 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 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 (4) 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 如发现敷料潮湿, 应立即查明原因, 并及时更换。 (5) 无菌引流瓶定时更换, 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 (6) 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现堵塞, 应及时查找原因, 及时处理。 (7) 脑室引流时间一般≤7~10 d, 拔管前1 d, 夹闭引流管, 24 h后复查CT, 了解颅内情况, 以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 要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 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2.4 尿管以及防失禁性皮炎护理

传统方法涂氧化锌等油剂保护或烤灯治疗, 但效果不显著, 患者感觉不舒适, 并需经常更换敷料或局部清洁, 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因此, 采用有效而省时的护理方法是临床护理人员的研究目标。

3 结果

脑内血肿清除28例, 小骨窗引流20例, 单侧脑室引流10例, 双侧脑室引流2例, 手术成功率99%, 术后伤口感染2例, 肺部感染10例, 脑脊液漏2例, 尿路感染1例, 癫痫发作6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5.00%, 死亡4例, 死亡率6.67%。经过治疗及严格正规护理后, 随访6~10月, 癫痫未再发作4例, 1例癫痫小发作约2月1次, 未正规服药, 1例频繁发作, 未遵医嘱服药, 肺部感染均痊愈出院, 伤口感染均痊愈出院, 脑脊液漏二次手术痊愈出院。

4 讨论

脑出血病情严重、危急, 出血死亡率约为40%左右,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有无并发症有关。脑干、丘脑和大量脑室出血预后较差等, 但抢救及时, 积极治疗, 对症的术后护理, 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4]。本实验研究发现对症的护理如癫痫预防与护理以及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失禁性皮炎的正确护理, 经过治疗及严格正规护理后, 随访6~10月, 癫痫未再发作4例, 1例癫痫小发作约2月1次, 未正规服药, 1例频繁发作, 未遵医嘱服药, 肺部感染均痊愈出院, 伤口感染均痊愈出院, 脑脊液漏二次手术痊愈出院, 从术后病历分析, 及时就诊, 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及对症专业的护理措施, 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脑出血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0112013年期间的手术治疗脑出血病例60例临床资料。结果 脑内血肿清除28例, 小骨窗引流20例, 单侧脑室引流10例, 双侧脑室引流2例, 手术成功率99%, 术后伤口感染2例, 肺部感染10例, 脑脊液漏2例, 尿路感染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5.00%, 死亡4例, 死亡率6.67%。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工程当中, 熟练掌握脑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 加强术后护理观察, 对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康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脑出血,手术并发症,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433-2435.

[2]郭峥嵘, 代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护理.中华医护杂志, 2007, 4 (10) :927.

[3]赵军萍.微刨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现代护理, 2008, 25 (5) :142.

上一篇:基底细胞癌下一篇:助跑技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