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系统(精选12篇)
农信系统 篇1
针对农信社信息数据库后台数据分散式的处理模式存在的隐患,日立JP1提出工厂运维管理解决方案,能有效规避风险,整合资源。
近日,由《新金融世界》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战略高峰年会在贵阳市隆重召开,参会人员对目前行业内人士较为关注的IT系统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目前,农信社信息系统数据库不断增大,海量数据在不同的业务系统及外部合作机构的系统之间流转,且一般通过人工编写脚本等方式来实现,这种后台数据分散式的处理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重大隐患。为此,日立JP1提出IT运维管理解决方案,将IT管理系统由人工向自动化转变,将许多分散维护的系统集中到统一平台上来管理,规避可能的操作风险,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和降低成本。
虽然各地农信社的IT系统基础建设都不尽相同,但日立JP1作业管理软件作为成熟IT运维管理工具,凭借在日本市场累积的深厚经验,专注细节设计,在运维管理和流程变更方面拥有众多经验模板可选,利于在不同情况、不同系统环境中的使用。
理光连续八年获富时社会责任指数认可
入选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系列的公司必须满足严格的社会、职业道德和环境标准。理光达到了该指数各项内容的标准要求,包括环境管理、气候变化、人权和劳工权、供应链劳工、公司治理以及反腐败工作。这些标准是通过大量的市场咨询、调研后制定出来,并经过独立专家委员会的批准。
今年,理光集团继续凭借其企业战略连续第八年荣获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的认可。理光的“环境经营”也同时被评选为“最佳实践奖”。另外,集团内部所有业务部门均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再次体现了理光在平衡经济效益与企业责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
理光集团董事兼副总裁Takashi Nakamura说:“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作为理光的经营之道,在企业内部已深深扎根。能够连续八年获得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系列的认可,我们深感荣幸。这一荣誉也向我们的客户传达了理光作为值得信赖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始终会致力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蓬勃发展的决心。”
联合国际2011苹果移动存储全国首次发布
此次发布的两款新品Apple mini iBox和Apple Shuffle Pack均具有高贵时尚的外观设计和强大的功能。
5月20日,联合国际携手苹果公司正式推出了引领移动存储行业发展、昭示未来信息存储的旗舰产品——Apple mini iBox,同时还推出了号称世上最小移动U盘Apple Shuffle Pack等新品,二者均是在中国大陆首次闪亮登场。前者不仅时尚简约,而且具有40 GB-250 GB的储存空间,可以储存多达55 000首歌曲、200小时的视频、40 000张照片,或是上述這些数字媒体文件的任意组合。而号称世界最小型移动U盘的Apple Shuffle Pack不仅具有亮眼的轻巧Mini外表,更具有接口不易磨损、防水、防静电、耐高温等超强功能,读写速度非常快,读取速度为30 MB/S,写入速度为10 MB/S。
拥有高端科技与技术的国际性品牌苹果,是高追求、高品味、高科技的代表,是自身形象地位的象征,能更好的提升个人的品味与魅力。
农信系统 篇2
构建灵活高效的农信银支付系统-访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副总裁刘永成
自国务院2003年启动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称“农信银机构”),同时,开始了省级机构范围内的数据大集中工程.截至目前,除广东、山西省联社正在建设省级综合业务系统外,其他省级农信银机构均建成综合业务系统并完成了数据集中工程.
作 者:杨洁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金融电脑英文刊名:FINANCIAL COMPUTER OF CHINA年,卷(期):2010“”(1)分类号:关键词:
农信系统 篇3
岳渡村杨某所诉说的只是灵宝市信用联社近年来打造智慧农信的一个缩影。为了最大限度为全市人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当前,灵宝市信用联社已在全市17各个乡镇的部分主要行政村中建成97处助农取款服务点,推广手机银行用户9400余户,开通网上银行用户4576户,安装商户pos602部,并在市区主要街道建设16个“警银亭,布放ATM、CRS等自助设备69台,将农信社的便捷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偏远山区和农民手中,使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众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即可实现转账结算、生活缴费、惠农资金支取等惠民服务,为农民节省了办理金融业务的时间,降低了在途风险,有效解决了农信社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为了满足部分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灵宝联社还积极推进精品网点打造工程,在社区精心装修了7个精品营业网点,在城市北区增设了金水、瑞金等两个信用社,为每个营业网点配备了产品广告机和电子填单台自动柜员等电子设备,客户走进信用社营业大厅,从广告机上就可了解业务种类和办公流程,并且手持居民身份证按提示操作,即可实现单据自动打印和预约叫号功能。办公自动化程度的升级,提高了客户信息的准确性及合法性,取代了传统的手写填单模式,提高了一线柜员和大堂经理的业务处理效率,缩短了客户柜面业务办理时间,为客户打造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模式。
目前,灵宝市信用联社的“智慧农信”覆盖面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了遍布城乡、便捷高效、安全畅通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突破了物理网点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提高了社会各阶层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农信系统 篇4
一、新系统的运行模式与特点
(一) 数据处理和开发集中化。
新系统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都集中在浙江省农信联社, 各县级法人机构保留渠道前置机, 或直接由地市办事处负责管理渠道前置机, 各网点终端通过渠道前置机与省联社核心主机进行交互。新系统的开发由浙江省农信联社科技处统一负责, 各县级法人机构没有直接开发和变更的权限, 新的功能需求和变更一般由各县级机构逐级向各地市办事处、浙江省农信联社业务管理部门上报审批, 经同意后由浙江省农信联社科技处统一实施开发。
(二) 系统功能需求个性化。
与大型银行分支机构不同, 每家农村合作银行、县联社都是独立的法人, 需要以法人为单位进行独立的产品开发、财务核算、业务统计、绩效考核等, 在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上也千差万别, 各有各的特色。因此, 新系统在开发时, 需要充分考虑满足各法人机构业务与管理的多种需求, 允许其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有自主权。目前, 新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法人机构的个性化需求, 但离真正的目标差距还很大。
二、数据大集中模式带来的好处
(一) 降低了各机构独立开发运维的投入和压力。
新系统的运行, 充分利用浙江省农信联社在科技人才、投入方面的优势, 联合全省农信机构的资源, 集中开发和维护核心业务系统, 从而降低了各机构各自独立开发的成本, 克服了各机构单兵作战的困难, 提高了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二) 统一开发提升了系统的功能。
新系统集中后在跨行结算业务清算、外联清算中心、中间业务外联等方面提供了统一的服务, 与原来相比, 拓展了机构外联的范围, 增加了业务交易的品种。新系统在跨地区交易方面也提高了交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三) 提高了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
新系统在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加强了控制力度, 实施全省统一的标准, 避免了单家机构管理混乱产生的风险。数据的集中对开展全面的事后监督和审计也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使监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更为有效。
三、数据大集中后产生的问题
(一) 农信系统业务规模巨大与性能容量不足的矛盾。
浙江省农信系统业务总量规模巨大, 而且增长迅猛, 系统日处理量已经接近了国内大中型银行的水平, 日交易峰值达到1 300万笔。但是新系统设计架构存在一定的缺陷, 缺乏前瞻性的性能容量规划, 对数据大集中后全省总体业务量的增长估计不足, 对应对突发情况的考虑不足, 造成新系统主机运行越来越不堪重负, 系统性能问题越来越突出。2009年春节, 由于交易量剧增导致系统运行缓慢, 部分业务交易发生阻塞, 事故持续了数天, 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二) 机构业务管理需求的多样与系统结构封闭的矛盾。
由于各法人机构业务规模、内部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参差不齐, 差异较大, 很难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在特色业务方面, 各机构由于地域的不同都有各自的特色业务, 因此新系统在内部管理和特色业务方面很难满足机构多样化的需求。而新系统的功能只能由浙江省农信联社科技处开发, 不能由各法人机构自行开发定制, 系统也没有针对各法人机构提供通用的数据接口, 缺乏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使得机构的个性化业务难以拓展, 特色管理难以有效实施。如调查中部分机构反映无法把原有的信贷风险控制、贷款利率定价、客户经理管理和金融产品营销等系统与新系统进行对接, 导致原有的系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 系统运行处理风险的集中与灾备建设滞后的矛盾。
新系统数据和处理都集中在浙江省农信联社数据中心机房, 随着业务量的日益膨胀和业务功能的日益丰富, 系统的负荷能力、稳定性和网络传输的安全性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数据中心的风险高度集中, 如果不做好灾难备份和应急管理, 一旦发生数据丢失、系统宕机甚至系统崩溃事故, 对全省农信系统都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调查发现, 省联社灾备中心建设相对滞后, 同城灾备中心今年刚刚建成投产, 有效性和可靠性未得到考验, 异地灾备中心还没有建立, 无法防范大范围的风险事件;灾难恢复应急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也较为薄弱, 仍有发生数据丢失和系统灾难的风险。
(四) 农信系统数据集中的高要求与服务模式不相适应的矛盾。
数据大集中后, 浙江省农信联社科技部门承担了全省80家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重要业务系统开发、网络安全维护、数据中心运维等重任, 就工作量与工作要求来言已经不亚于大中型银行总行的信息中心。但是浙江省农信联社作为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省级管理机构, 人员编制有限, 开发经费也难落实, 科技力量与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规模、网点数量不相适应, 科技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全省所有法人农合机构的业务发展需要。由于数据的大集中和系统开发权限的上收, 限制了基层法人机构自身数据利用和系统功能开发的能力, 束缚了机构业务创新和强化管理的空间, 成为部分先进县级法人机构发展的瓶颈。
四、对策与建议
(一) 在管理思路上解决好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新系统大集中后对规模小、力量薄弱的法人机构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 帮助他们建立了一套技术先进、功能全面、管理到位的综合业务系统。但对于业务规模较大、内控能力较强、具有一定业务创新能力的法人机构来说, 全省一盘棋的模式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如全省唯一一家未上线的机构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它不愿意加入全省统一的核心业务系统,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构需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和发展的空间。因此, 要考虑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规模和管理方面的差异性, 解决好系统集中和分散的关系, 研究一套既有利于推动全省农信机构信息化发展, 又有利于先进机构自由发展的系统开发模式。
(二) 完善系统架构设计, 提高系统的开放性。
要根据全省信息系统大集中和功能多元化的特点, 在系统架构设计上遵循微内核、外围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一是要精简系统内核, 浙江省农信联社负责完善内核的账务处理、会计核算、清算等功能, 加大内核运行的效率和吞吐能力, 避免系统运行缓慢问题的发生。二是允许各外围功能模块灵活加载, 要提供开放性的标准接口, 允许各法人机构通过这些接口开发自己的前端系统和特色功能, 开展本地化业务, 以适应快速的需求变更。三是要认真考虑部分机构数据库本地落地的要求, 解决好数据落地后数据同步等一系列问题, 满足机构自身管理的需要。
(三) 创新省联社对县级法人机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机制。
浙江省农信联社在科技服务上要探索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打破机制的束缚, 提高自身信息服务的能力, 使省联社科技部门真正成为全省农信机构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同时要建立一支与全省业务规模和发展要求相匹配的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核心系统开发与维护上, 要重点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 使他们能够掌握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环节, 避免出现问题时受制于人, 降低对外包公司的过度依赖。另外, 可以尝试建立更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体制, 以市场化的运行方式满足各法人机构的需求。
(四) 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 注重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有效性。
农信系统网点负责人培训心得体会 篇5
这8天的日子里,有人觉得是酸甜苦辣结合,而我认为这更是对我们的一种磨炼。军营的生活好比磨刀石,而我们则是一把把待磨的刀,只有经过磨刀石反复的打磨,我们才能变成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利刃。8天的学习,我受益良多,同时也觉得肩膀上的任务重。下面我结合这段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1、内务
8天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要重复着整理内务,每天都要把被子折叠好,捋平。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很不理解,觉得很费事很烦人很形式。但是慢慢地我开始发觉这是在磨炼我们的耐性。试想一下,网点负责人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要处理很多事情,甚至是棘手的事情,同时还有解答客户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没耐性,就无法让客户满意,这样肯定会影响到工作。另外基层网点的事情比较琐碎,大到营业网点装修,小到更换灯泡,都需要我们去处理。如果我们缺乏耐性,我们是无法胜任负责人这个岗位的。俗话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农信事业不仅需要能力强的人,更需要有坚忍不拔意志的人。所以别小看折被子,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忍耐度的一种提升。
2、学习
8天的日子里,一共有5位老师为我们授课。通过学习,我看到了我们与大中型银行之间不小的差距,不仅是在管理上,同样也存在于服务意识上,这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紧迫感。农信的底子薄,起步晚,造就了我们今天落后了同行的局面。然后在省联社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全体农信人的学习和努力,我们的农信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电子产品的出现缩小了与同行之间的差距,并且发展了具有农信特色的电子产品,比如居家银行。虽然我们还是存在一些薄弱的地方,但是通过学习和借鉴,我们就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环境中,如果你不努力进步,必然加剧与同行间的差距。
3、宿舍安排
半军事化的培训不光是磨炼了我们个人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的意识。我的宿舍10个人刚好来自福建各个不同地市,刚开始几天挺压抑的,感觉很生疏,也缺少交流。慢慢地我们开始了从生疏逐渐走向熟悉,慢慢我们变得了默契,通过宿舍内务评比,我们学会了团结协作。我终于明白了后勤组在宿舍安排上的良苦用心,因为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我们都不是独立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集体,我们需要团队协作。宿舍的安排培养了我们之间的默契,这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后勤组
本次培训,后勤部做到了统筹兼顾。从我们报名开始,后勤组就忙里忙外了。不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我们可以从容地学习。而且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们马上就帮我们解决了。负责200多号人的起居和学习也是比较繁重的工作,然后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棒,也让我们学习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5、课程安排
省联社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安排课程非常到位。首先鄢理事长的开班动员讲话大大激励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同时要求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更好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开班第一天,来至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培训中心的资深领导、高级培训师——舒坦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而又生动的课——如何提升农信营业网点的核心竞争力。这位兼具优雅气质与智慧的女性,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和坦荡为人、处事的人生态度,感染着每一位在场的学员,她对人生的视角,不断完善自我的诉求,不断勾画出与我们福建省农信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不谋而合的蓝图——培养出领导信任、员工信任、客户信任的网点负责人。“品格+能力=信任”,信任不仅是一种无形的社会美德,更是一个有形的经济推动力。“客户发展,银行发展,个人发展”让我们明白了客户、银行、员工是共存共赢的关系。客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员工的发展是建立在银行的发展的平台上。
接着,来至上海明鸿中小银行培训中心朱毓琼老师跟我们分享了《贷款定价》。如何合理定价是银行长期以来颇感困扰的问题。定价过高,会驱使客户从事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以应付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或是抑制客户的借款需求,使
之转向其他银行或通过公开市场直接筹资;定价过低,银行无法实现盈利目标,甚至不能补偿银行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朱老师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分析目前贷款定价主要的四种模式等内容。课后朱老师很耐心地解答了学员们提出的各种疑问。
然后,来至上海明鸿中小银行培训中心蔡玉老师给我们分享如何开好晨会。外表纤弱的蔡老师在讲台上从头到尾都是充满激情,在她的带动下,课堂的气氛相当活跃。蔡老师的课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特别是结合晨会的表演讲解晨会的重要性,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来至省联社卡中心的李茹辛经理和张必胜经理结合农信社的实际给我们讲解了电子银行及中间业务推广,通俗易懂,让我们对卡业务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青春在“农信” 篇6
7月15日的东川县城烟雨蒙蒙,开车的杨师傅说,这场雨从头天晚上开始下,一直下到现在,从县城到因民信用社的山路遇到暴雨会有泥石流。上山的路确实不好走,路上一场小型泥石流阻断了往日的道路,我们不得不选择一条更为狭窄的土路,一路避开因雨落下的石块,缓慢地在盘山路上绕行180°的大弯。当我们终于到达因民镇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镇——几栋红砖的矮楼、一些废旧的木板房、铁皮房,满是坑洼的道路积着黄褐色的泥水……这里仿佛与外面的繁华世界隔绝开来,只有两旁青山守护着一片宁静。
因民信用社就在一栋两层的小楼里,外面贴着的白色瓷砖已然发黄,一道陈旧的铁门门头上挂着醒目的“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标识,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这里唯一的一家金融机构。
停车、下车,尽管是酷暑的7月,但这里3000多米的海拔和阴雨,让室外的气温降到了12℃,出门要穿上外衣御寒。
“冬天,这里气温多在零度以下,要烤火取暖。水管经常冻裂或管内藏冰无水可用,我们会用稻草把水管包裹起来防止结冰。”说起因民的恶劣环境,杨发波已然习惯,“洗脸的水、洗菜的水在这里都特别珍贵,用完舍不得直接倒掉,要留着洗拖把、冲厕所。洗澡也不是问题,虽然热水器坏了,但烧一桶水、打两遍香皂就能洗得干净。”
1985年出生的杨发波,2009年8月来到因民信用社,一待就是5年。“为什么不离开,去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工作?”杨发波曾经有机会离开因民,但他最终选择了留下,当时很多人都十分不理解这个决定。“我就想在这个地方多锻炼锻炼。”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他回答得有些腼腆,但话语中却透露着坚定——他始终坚信恶劣的环境更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因民信用社是因民镇和舍块乡唯一的一家金融机构,周边十来个村子、7200户村民的存取款和其他业务都集中在这,最远的炉灯村距离因民开车要3个小时。社里除了主任陈云东和副主任杨发波外还有7名职工,清一色的男性,最年轻的今年才24岁,最年长的51岁,平日里,9个人维持着基社的正常运转。为了方便村民,2010年12月,农信社在舍块乡设立了流动服务站,每月9日—12日营业,9个人轮流到服务点办理业务,此外,农信社在周边村里也设立了惠农支付点,可以为村民办理简单的小额取款、缴费等业务。
恶劣的自然环境是这里最大的标签,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养儿不用教,因民落雪走一遭”,形容的就是因民镇和落雪镇两个地方条件的艰苦。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农信社的服务依旧能惠及村民百姓,而能坚持在这里工作的信合员工,更是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信念。
“一个社、9个人,大家吃住都在一起,除了同甘共苦的工作感情外,生活中互相照顾、互相体谅还让我们多了一份家的温暖。”也许在这9个人心中,都曾有“跨过山和大海”的豪迈理想,但为了让百姓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他们都选择了枯燥和清苦,没有人抱怨,他们用最乐观的态度寻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在这5年里,我始终保持着一份热情,竭尽所能为客户提供帮助。每当看到那些皱巴巴的手,冻得通红的脸,深陷的眼睛,佝偻的身体,我都会心怀一份敬畏之情,他们的一声感谢、一个笑容、一个感激的眼神,都能让一天的繁忙和劳累烟消云散。”在一个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夜里,杨发波领会了这份坚守的内涵,也是支撑他一直留在这里的动力。离开时,我们留下了一张因民信用社全体员工的合影,原本阴霾的天空也开始放晴,阳光穿过云层照耀着小镇,一如农信社的服务温暖着人心,这么多年来,正是他们这样的一代代信合人前赴后继,一个个日夜的无私奉献,才为这一方百姓撑起这片晴朗的天空。
在农信社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大学毕业朝气蓬勃,在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用自己的坚韧和信念谱写出信合人的热血青春。
生于1990年的付学非是农信社年轻一代里的佼佼者,2012年从云南财经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农信社工作,成为寻甸县倘甸信用社的一名员工。进入农信社工作,是付学非家人和她自己的愿望:“家那边只有农信社一家银行,大家对农信社的口碑很好,能进去觉得很幸运。”带着愿望实现后的满足,付学非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一开始我做的是现金柜员,业务比较单一,但却是非常繁忙,一个人一天基本要办300笔业务。”她说道,倘甸信用社位于乡镇,客流量大、客户需求多样化,业务品种多,现金柜员压力比较大,“我们代发低保、养老保险,虽然只是几十块钱,但很多老人都十分在意,我们要帮他们快速的办好,他们有不懂的地方,也需要我们耐心的指导。”
女孩子的耐心和细心让她在业务中逐渐熟练起来,这时,付学非希望能学习更多的东西。“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学习银行的各项基本制度、操作规程和新业务。”除了看书,学习理论知识外,她还经常走出营业室,去到村镇上到各家各户“串门子”,推销农信社的业务、宣传金融知识,这一点不仅让她对农信社的业务有了更多了解,也让她赢得了客户的肯定。
勤奋的态度让付学非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单位的推荐下,她连续几年参加了农信社多项业务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如今才工作两年,她的简历上却有多个荣誉:昆明市2012—2013年度农村信用社系统市级青年岗位能手,寻甸县2012—2013年度农村信用社系统县级青年岗位能手,2013年8月荣获寻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五届业务技能比赛翻打百张传票项目第一名,2013年9月荣获昆明市农村信用社第七届职工业务技能比赛翻打百张传票项目第三名……
荣誉离不开努力,在参加比赛期间,付学非每天下班后都要花时间练习,“有时候是半小时,有时候是1个多小时,前前后后练了几个月。”她说。
今年3月,付学非离开一线柜台,调至寻甸县农信社办公室工作。面对全新的岗位,小姑娘显得有些生疏:“也许我新来,很多事情都做的不顺手,而且办公室的工作比以前要复杂很多,需要考虑的事也很多,我经常要向其他老师请教。”
不过,对于才24岁的付学非来说,一切困难都能在勤奋中化解,一步一步踏实努力,成功也就越来越近。她现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也有了明确的规划:“我还要多学点其他东西,主要是信贷方面的知识,现在我已经开始了解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后有机会要申请到基社上边学边做。”
农信系统 篇7
10月27日上午8时30分, 中山联社各营业网点管理人员和柜员到岗整齐, 晨曦中, 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数据大集中系统全新的操作界面下, 营业员按照规范的流程处理业务, 让每一位客户满意而归。当天, 系统共发生交易笔数581 390笔, 交易正常, 账务正确。截至10月30日, 整个系统运作畅通、稳定, 营业网点秩序良好, 结算渠道畅通, 月结账目准确, 这标志着数据大集中系统在中山联社试点上线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系统上线成功!
数据大集中系统在中山成功上线, 是广东农信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标志着广东农信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标志着广东农信在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进程中取得了新的突破, 标志着广东农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10月27日这一天, 见证历史, 开创未来。它宣告了广东农信历经近1 000个日夜的数据大集中第一阶段攻坚战取得圆满胜利, 将永远地载入广东农信的史册。
10月那片蔚蓝的天空, 俯瞰着金色的丰收大地。夏季那炎炎的烈日, 使我们体会到了播种的艰辛, 而今, 我们终于绽放了收获的笑容。回首这近1000个日日夜夜的历程, 我们感慨万千。这一路上的艰辛、坚持、耕耘、快乐和感动, 广东农信不会忘记, 历史不会忘记。
扬帆起航
“大而不强、体胖内虚”的现实, 让希望步入“现代金融强企”的广东农信开始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于是, 广东农信驾驶着寻求强身健体良方的航船正式扬帆起航!
困境催生破题之术
寻求解困之道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 每天早晨, 狮子和羚羊睁开眼后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 我一定要比对方跑得快, 否则狮子将会挨饿而羚羊则会变为别人的美餐。物竞天择, 世界只会向那些有目标有远见的企业让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及《广东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精神,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交由省政府管理, 在此政策背景下,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下称广东农信) 作为省政府履行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管理职能的载体和平台, 于2005年8月正式成立。广东农信根据省政府授权, 承担起对辖内99家联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由于历史的原因, 广东农信整体“大而不强, 体胖内虚”, 存在地区发展明显失衡、历史包袱沉重、创新能力不足、人员素质较差、经营理念陈旧、内控不健全等问题。与此同时, 管理创新与体制创新不同步、管理水平与效益增长不同步、科技进步与实力增强不同步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广东农信发展的难题。要履行好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省联社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
面对发展中的难题, 广东农信党委认为, 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广东农信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步伐, 是广东农信甩掉落后的帽子、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破题之术, 是促进广东农信进一步发展、步入“现代金融强企”之列的必由之路。为此, 广东农信确定了自己的IT发展战略: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银行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最佳实践的前提下, 高起点地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 既要满足广东农信现有的业务种类和特色业务, 又要在管理理念和业务功能上逐步完善, 具备很强的产品创新和安全防范能力, 努力达到或接近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的水平, 并逐步做到与国际接轨, 具备与外资银行进行正面竞争的能力。这些想法和目标, 折射出广东农信对信息化建设前所未有的重视, 也折射出了全体广东农信人的期盼。
数据大集中应运而生
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论断, “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物种, 不是那些最强大的, 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 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要想依托科技的手段, 使广东农信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事实上, 早在1997年与农业银行“行社脱钩”之后, 广东农信信息化建设就已起步。截至目前, 全省已建立了28个地区数据网络中心, 1个省清算中心, 全省农村信用社所有的营业网点实现了网络化, 在全省形成了一个覆盖所有营业网点的业务通信网络。之后, 陆续开展了全省储蓄通存通兑和与重庆、苏州之间的跨省通存通兑、实时省辖电子汇兑、全省对公通存、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以及各种中间业务, 部分联社还开办了外汇业务和储蓄卡业务, 全省农村信用社通过信息化手段拓展了业务功能, 增加了多种结算渠道, 加快了资金的结算速度, 促进了全省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快速发展。
然而, 由于我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99家联社运行着6家不同开发公司的28套计算机系统, 与国内其他银行以及兄弟省 (市) 联社相比, 这样各自为政的局面却存在着先天不足, 昨天的技术优势转眼之间变成了今天前进道路上的沉重负担。简单说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计算机系统比较落后, 人才缺乏, 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较差, 技术措施不到位, 系统隐患大, 极易发生系统事故;二是各地系统技术架构陈旧 (大部分是10年前的设计) , 业务功能单一, 业务处理流程缺乏规范性, 安全漏洞大, 案件防范的技术水平低, 风险控制不严密;三是各地各自为政, 单个看投资严重不足, 整体看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严重, 造成全省IT资源的极大浪费 (每建一个项目都要开发28套软件, 并购买28套相应的硬件) ;四是缺乏统一品牌和形象, 不利于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发展。
在今天看来, 广东农信现有的很多业务系统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理念和技术潮流下的产物, 并建立在不同的数据平台和硬件平台上, 都是离散的、不统一、不规范的“信息孤岛”, 严重影响广东农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和业务的开展, 极大地削弱了广东农信的市场竞争力。要解决这类“信息孤岛”问题, 是集中还是集成, 业界争论已久。就广东农信信息化的现状而言, 集中, 就是换掉企业现有系统, 重新上一个全新的集中架构;集成, 就是整合企业现有系统, 把各地分散的系统通过各种技术连在一起。系统集成就好比要用各种不同质地的布料 (如涤纶、麻、羊毛、棉织物) 去拼出一件西装, 结果可想而知!首先, 各地使用的系统在不断升级, 相应的接口也要不断改变, 其次, 不同的系统输出的数据不一致, 同一个数据在不同的系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弄不清楚哪个系统的结果是正确的, 再次, 维护成本非常高, 每个系统和每个程序都需要一帮人去维护, 在硬件、机房等设备上的成本也非常高。由此, 大家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走出困境, 只能靠变革, 这变革不是指对原有系统的“小修小补”, 而是大刀阔斧、改头换面的大变革。广东农信要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合力应付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数据大集中就必不可少, 没有数据的集中, 其他再先进的集成也只能徒有其表。这就好比人只有一个大脑, 如果患了脑裂症, 身体其他器官机能再好也无济于事。因此, 要摆脱、克服上述弊端, 真正做到“科技兴社”, 走完全的“大集中”之路将是一条必由之路、创新之路。
我们知道,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中国银行业各类客户的经济活动方式和地域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结算半径的扩大, 要求银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结算和支付手段。这就需要银行打破传统的地域界限, 依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 为客户提供实时、全方位的金融产品服务和多样性、个性化的新型服务渠道, 尽快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数据集中处理环境。而当前广东农信共建设有28个计算机网络中心, 这种分布式的网络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当前业务发展的瓶颈, 而“数据大集中”代表了广东农信进行集约化管理、控制内部风险、节约科技成本的美好愿望, 因此, 尽快进行全省数据大集中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至此, “数据大集中”这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应运而生, 正式走入公众的视野, 并肩负起破解广东农信发展难题的光荣使命。这个广东农信发展历程上的新生事物, 犹如阵阵清风, 吹开浓雾低霭, 将为广东农信带来盎然生机。
描绘蓝图
经过一番探索, 广东农信给自己开出了“数据大集中”的良方。为了说明数据大集中的有效性, 领航员条分缕析地向全体船员讲解了数据集中的特性, 并描绘了今后的发展蓝图。
数据大集中的美好前景
数据大集中, 顾名思义, 就是将分布在各个机构和网点的业务数据及相关的数据统一集中到一个核心中去。简单来说, 就是依靠科技手段, 实现数据的集中和整合, 并通过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 对客户数据、业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 推动企业向决策科学化方向迈进。
“讲起来可能有些枯燥, 但用起来却是一种新奇的享受。因为数据大集中项目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 使我们在信息化、科技化的起跑线上站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数据大集中系统, 在技术架构上具有专业化、平台化、产品化、参数化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如果能让它为我所用, 我省农信社将如虎添翼。”广东农信数据大集中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肖焕阳同志向记者描绘了数据大集中在全省上线后的美好前景, 并简要分析了数据大集中系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从软件角度来说, 数据大集中系统具有专业化、平台化、产品化、参数化等特性。“专业化”是指将不同的业务种类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随着业务分类越来越细,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平台去做是必然的趋势。数据大集中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专一、各司其职, “用专注实现高效”。“平台化”就是根据不同种类业务的技术要求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 能够高效地处理同类的业务。如中间业务平台是根据中间业务的特点专门处理中间业务的平台。“产品化”, 即数据大集中系统可兼容不同的模块化单元, 我们可以对这些模块化单元进行标准化操作, 再依据客户的应用场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户化设计。如各地目前很多业务系统的信贷业务只能按工商业贷款、农户贷款等分类, 而不支持产品化。大集中的信贷业务就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贷款中很方便地设置多种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 如个人贷款中的创业贷款、消费贷款以及循环贷款等。“参数化”是指系统支持产品的开发无需大量的程序开发, 只需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以便于快速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种创新产品。
“刚柔并济”才是大道。“柔性”的背后其实是“刚性”的硬件, 后者的优越性则主要体现在省联社数据中心在品质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省联社数据中心按高标准、高起点设计, 具有“六高”优势, 即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灵活性、高兼容性、高容错性、高可维护性, 这些特性可为数据大集中系统发挥妙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数据大集中应用模式是大势所趋, 这个“一个数据库、一套程序、一个机房、一个网络平台、一班人马”的“五个一”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化协同应用平台。但是, 对广东农信而言, 数据大集中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平台, 它的建成和应用, 无异于广东农信的一次科技革命。在我们设计的蓝图里, 它能帮助我们实现在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知识、工作流程等领域的华丽转身, 它能带领我们向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更高的层次进发, 它能支撑起广东农信腾飞的脊梁。简单说来, 其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实现全省农村信用社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实现全省农村信用社业务的集中监控和风险防范, 有利于完善全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 实现资源共享, 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大集中将带来一场信息管理决策层的革命。原来我们的信息是分散的, 数据要层层上报, 这样实际所得到的数据不仅时间滞后, 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但大集中完成以后, 我们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信息存储容量, 而且还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基础信息, 方便决策层快速地根据这些基础信息作出科学的决策。毋庸置疑, 通过数据大集中, 我们将探索出一套宽领域、多方位、多层次、零距离的“多维管理”模式, 基本建立起全面、准确、量化的管理体系, 实现管理模式从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事中、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此外, 在大集中数据平台上, 每开发出一个新产品, 系统内的其他机构都可以互联互用, 资源共享。通过这个平台, 任何一笔存、贷款或其他业务往来均呈现其中, 数据极具真实性和完整性, 我们可以做到预先控制, 集中管理, 从技术手段上为构建案件防控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
(2) 有利于培养全省农村信用社先进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实现稳健经营和深度效益的挖掘, 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金融服务, 促进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缩短金融产品的创新周期。大集中后, 只需轻点鼠标, 相关客户信息就会一一呈现在眼前, 让人一目了然。掌握这些信息后, 我们将可以做到对不同客户的信誉、品质和贡献度进行分析, 并可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将对农信社的客户服务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我们更合理、更充分地调动资源去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此外, 大集中后, 广东农信可以成立新产品创新中心, 学习和吸收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甚至外资银行的先进理念和金融产品, 紧跟时代的潮流, 快速不断地研发和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通过大集中系统更快捷地在全省各地进行部署, 包括地方特色的产品, 满足市场需要, 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 有利于加强全省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和资金使用效率, 节约生产成本,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最终实现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双赢。从开发角度来看, 数据大集中统一开发、统一部署, 将全面改善各地农信社各自为政、IT项目重复投资和建设的情况, 大大提高全省农信社系统软硬件采购的议价能力, 可有效减轻各地的费用负担。此外, 系统建成后, 广东各地农信社将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 无需再利用第三方开发的平台实现数据传输。这种无缝对接的数据传输方式, 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的中间环节和运行成本, 提升了全省农信社营业员为客户服务的工作效率。如农信社某一客户将一笔资金从韶关转到中山另一客户账上只需几秒钟即可实现, 而无须再借助农信银系统这一外部平台, 因为这一交易可以在广东农信数据中心平台上瞬间完成。
(4) 有利于集中、引进和保持优秀的技术资源, 加强技术、业务和生产运营的统一、规范化管理, 提高软件开发和系统运行的质量。大集中后, 各地市不需要再建设各自的数据处理中心, 也不需要维护数据中心的技术人员。90%的运维任务 (软件、数据库、主机、核心网络的维护) 都由省数据中心的IT技术人员承担, 各地市只要管好自己的网络设备及客户端电脑即可, 大大减轻了各地维护工作量, 也缓解了欠发达地区技术人才不足的矛盾。大集中后, 省数据中心将面临着巨大的运维压力, 核心主机、数据库、中间件、核心网络设备等的维护和监控, 以及应用系统的推广应用和优化完善都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技术力量, 大集中后技术人才的需求结构凸现“倒金字塔”形, 相比各地区各自招揽人马的局面, 广东农信的优势在于, 可有效地集中、引进、配置和保持优秀的技术资源, 实现技术、业务和生产运营的统一、规范化管理, 软件开发和系统运行的质量将可得到大大的提高。
(5) 有利于实现电子化建设的规模效益, 树立金融产品的品牌形象, 为社会提供统一、规范、高效的金融服务。“珠江平安卡”业务在全省的蓬勃发展, 就是“统一创造价值”的成功范例。数据大集中可为各地农信社拓展业务提供空间, 也可减少各地为拓展业务所付出的代价。像省国税、地税、烟草等都实现了大集中, 如果与广东农信合作, 意味着要与现有各地农信开发28个接口程序, 而大集中后, 只需要开发统一接口, 就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了。另外, 大集中可以提供建立满足全省农信社业务需求的强大业务功能 (如建立全省强大的卡积分功能, 支持各种卡业务的市场营销) , 甚至包括国外银行的先进业务功能 (如集团客户现金管理等功能, 帮助客户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资金收益) , 这些, 均对我省农信社建立统一品牌形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6) 有利于实现全系统经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访问性, 奠定客户关系管理的数据基础, 挖掘客户关系及其价值, 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实施大集中后, 各地市发生的每一笔业务数据, 都实时地通过网络传输到大集中主机上完成, 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访问性, 使系统作为业务“晴雨表”的作用不会产生失真, 为及时科学决策提供了基本保证。众所周知, 及时获得数据对决策分析非常有帮助, 对新业务推广和开发也都很有好处。我们通过统一管理客户信息和账户数据, 深入分析、挖掘客户关系及其价值, 可迅速创新业务, 不仅能更好地留住现有客户, 还能实现用户规模的增加和交易数额的增长。此外, 数据大集中工程的核心业务系统是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设计的, 比之原来“以账户为中心”设计的系统, 它的应用和推广对农信社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相信, 被金融界权威机构称为“银行的一次革命”的“数据大集中系统”, 可为广东农信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期待着数据大集中系统尽显科技的魅力, 强有力地支撑广东农信的快速发展。
突破误区
听了讲解后, 船员们为数据大集中的美好前景而欢呼雀跃, 开始返航。但领航员心里清楚, 船员们对数据大集中还有疑惑。为了让船员们深入理解数据大集中, 领航员利用返航这段时间一一解除了大家的疑惑。
数据大集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很多人可能还对“大集中”存在不理解或理解上的误区。为此, 项目组成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集中”工程作了深入的剖析。
误区之一:大集中要“花大钱”
“大集中要花大钱”,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大集中的意义和好处, 其中之一, 是大集中可以减少各地机房的重复建设、硬件设备的重复投资和软件的重复开发, 实现全省资源共享。很长一段时间, 各地各自为政, 重复投资, 重复建设, IT浪费极大。广东农信成立后, 由于没有数据大集中, 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 每个地区都开发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项目, 每个项目少则几万至十几万, 多则几十至上百万。大部分项目都是重复建设的, 如大小额、农信银、银行卡、企业征信等。假如每个中心每个项目平均按20万来计, 28个中心总数是560万, 如果开发20个项目全省总额就高达1.12亿元。而数据大集中系统只需开发一套, 也就是400万左右, 将节约上亿的资金。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深化, 如果各地都自行开发各种系统 (如OA系统、财务系统、网上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等) , 这些系统加起来的费用同样会是惊人的。对于每个地区而言也要支出成百上千万的费用。这对于大部分地区的农信社 (特别欠发达地区农信社) 而言无疑会是一个很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 数据大集中能大大提高了全省农信社系统软硬件采购的议价能力, 使得采购成本大幅下降, 也极大地减轻了各地的费用负担。例如, 广东农信统一采购数据大集中硬件平台比按地市联社的折扣去采购节约了14564万元;大集中柜面和办公均要使用微软产品, 广东农信集中采购比各地市分散购买, 平均采购成本可降约30万元;再如, 柜员机的采购, 广东农信统一招标后, 每台取款机的单价平均下降了2万元。去年全省取款机采购总数是488台, 全省ATM机采购总费用仅取款机一项就节省了接近1000万元。加之, 建立全省集中的数据中心, 避免各数据网络中心进行重复运营投资, 也可大大降低数据网络中心的整体运营成本。因此, 数据大集中通过集中人才, 集中开发, 集中管理, 可以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从而有利于减轻部分地区联社的经营包袱及改善经营效益低下的状况。数据大集中上线后, 维护成本主要集中在省数据中心, 这部分维护成本远远低于之前各地计算机中心的维护成本的总和。
误区之二:大集中后各地缺少自主权, 影响积极性的发挥, 可能还会影响精细化管理
这一担心乍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 一味强调大集中, 各地市的“手脚”岂不完全被束缚, 积极性难以发挥?其实, 产生此种担忧的原因, 还是因缺乏对大集中真正含义的了解所致。从大集中真正含意和定位可知, 大集中系统提供的种种业务功能, 各地市都是可以共享的, 即系统虽然是集中的, 但是操作使用的客户端 (在IT界称为“神经末端”地带) 还是分散在各地, 掌握在使用人员手中。各用户根据自己的操作权限, 进行相应业务功能模块的使用操作。对于各个层次的操作使用人员来说, 不必去关心主机系统是放在你隔壁办公室还是放在数百公里外的省数据中心, 该有什么操作权限就怎么操作, 因此, 在规范化的前提下一点也不会束缚使用者的手脚。至于是否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那是由软件的功能来决定的。我们只要在大集中系统中开发相应的精细化管理的软件, 供各地使用, 就能达到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误区之三:因各地的业务差异大, 工作流程不一致, 所以不能全省共用一套软件
其实, 这牵涉到这么一个问题:是等到各地业务差异消灭、流程统一以后搞大集中?还是通过大集中来促进业务的规范和流程的统一?我们的做法是后者。数据大集中使各地市共享一个大集中平台, 使大家的信息化应用手段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下子大大缩小了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与粤北、粤东、粤西地市的“数字鸿沟”, 基于大集中平台的经营管理水平渐趋一致, 有利于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其实, 不管那个行业, 其业务规程和工作流程, 各地市之间大部分是相同的, 差异和本地化的东西应是小部分。实施大集中后, 各地一些“本地化”的业务功能需求, 还可以有另外的解决办法, 即通过各地的“前置和柜面系统”来解决, 完全不影响各地发展特色业务。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全国大集中后其所有客户的存取款数据都集中在上海数据中心, 各地不存放这些数据, 各地的前置与柜面系统中只存放一些横向业务所需的信息, 应对办理本土化特色业务的需要。我们实现省级大集中后, 各地也保留了类似的前置机系统, 来解决本地一些横向业务, 如与社保、工商、银行、国库的数据交换。
误区之四:“数据集中”后, 风险会更大
在过去, 全省各地网络中心绝大部分地区系统比较落后, 人才缺乏, 人员素质不高, 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差, 措施不到位, 系统隐患大, 极易引发系统事故。
一是管理层对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措施掌握不够, 不知道怎样管、如何管, 导致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仍很不够, 安全教育不到位, 管理也难到位, 存在较明显的安全管理疏漏。
二是重要岗位混岗现象严重。一些数据网络中心的系统管理、网络管理、应用开发和应用维护完全只靠几个人“包打天下”, 这必然导致职责不清, 人员之间互相制约和备份机制难以实质上保证等问题, 客观上为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作案提供了方便。此外, 一旦核心人员发生变动也会对整个网络中心产生较大的系统风险和隐患。
三是技术人员对综合业务系统的应用技术掌握深度不够。大多数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只能处理一些表面上的应用问题, 不具备解决核心技术问题的能力, 不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而是高度依赖开发商。一旦随着业务量增大而不断暴露出应用和系统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 会给信用社业务带来极大的风险。
四是电子化建设的资源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受到地域经济的限制和市办体制的制约等原因, 一些数据网络中心的资源 (包括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 投入十分缺乏, 不能保证综合业务系统有充分的、先进的和完备的技术安全保障。
五是制度建设大多数还是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显得比较零散, 也没有建立随着业务的变化及时更新有关制度的机制;大多数据网络中心对业务操作和系统操作的管理措施比较多, 而对安全管理、项目管理、应用开发测试规范、源代码与版本控制管理和技术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比较少, 漏洞较大。而且, 由于人员的不足, 很多制度就算制定出来也难以执行。
六是应用系统运行普遍缺乏有效的实时预警报警手段, 对应用系统服务的持续性造成影响。当生产主机硬盘空间不够、数据库空间不够、CPU利用率100%等系统性问题发生, 马上会造成整个数据网络中心范围的业务停顿。加之, 对系统性问题的确认和处理有时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会严重影响应用系统服务的持续性, 成为可能影响当地经济活动和社会政治稳定进而有损农村信用社形象的不利因素。
七是应急计划不够全面, 可操作性不强, 一般只有简单的技术上的应急处理措施, 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欠缺全面性、详尽性和可操作性, 重视技术, 轻视业务, 重视操作处理方法, 轻视流程和沟通机制。
数据大集中并不必然能根除上述问题, 但却可以将上述风险降到一个较低水平。过去的综合业务系统是一个平面式的系统, 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数据大集中系统的多层次新型架构, 可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牵连但同时又将具有高度独立性, 每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均不会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转。建立全省大集中数据中心, 可聚集优秀的专业人才, 采用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高水平的技术手段, 建设完备的硬件设施, 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有效地避免因管理不善、措施缺失、系统隐患大、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低等引发的重大系统事故的发生。
上面我们强调了大集中的意义与好处, 但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大集中”对银行来说是一剂良药, 然而, 这剂药却是苦的。“大集中”是对过去陈旧观念的一种冲击, 在实现的过程中, 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克服。银行在集中数据、提高效率的同时, 也意味着把所有分散的风险集中到了一起。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呢?除了提高大集中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健壮性外, 其根本的出路要建立规避风险的应对策略。其中,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异地灾备系统:平时将生产系统的数据实时地复制存储到灾备系统中, 一旦生产系统的数据遭到破坏 (或存储设备失灵) , 就启用灾备系统的数据。如果灾难来临, 使生产系统的应用软件和主机发生故障不能恢复, 就要将整个应用系统切换到灾备中心的应用系统上去。此外, 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之间平时作定期的切换演练, 也可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广东农信数据大集中项目一起步, 就将“风险”的利剑悬于头顶, 项目组在开发的同时, 时刻关注和高度重视防范风险, 力求将系统风险降到最低。
系统上线
探索归来之后, 船员们放弃了休息, 立即投入到数据大集中的各项工作中。其中系统开发小组以“洋核心+本土前置”组合拉开了广东农信数据大集中的创新序幕。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系统架构和系统选型
信息系统的改造往往具有后发优势,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广东农信注定要走一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大集中之路。不难预见, 我们实施大集中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思考、所经历的各种碰撞和所预见的未来远景, 都将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业大集中之路上的历史缩影。
今天, “大集中”已成为中国金融界所共识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原有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还是招商、光大、民生等十余家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都在紧锣密鼓地走上一条殊途同归的大集中之路。不久前, 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采用了TCSFS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 这套海外先进的核心业务系统首次在中国落地, 并将在金融业务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现代社会, 银行业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几乎被淘汰殆尽, 先进科技系统的支撑, 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动力。无数的实例也告诉我们, 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在金融业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实施数据大集中工程, 搭建良好的系统架构和选对核心系统非常关键。对于刚刚成立4年多的广东农信而言, 要实施数据大集中工程, 在金融IT业很多人看来, 是一项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实施此项目过程中, 科技力量并不算雄厚的广东农信计划招标“洋核心”, 在很多人眼里, 更是天方夜谭。要知道, “洋核心”在中国落地, 国内不乏因“水土不服”而失败的案例。2005年, 备受业内关注的首家引进国外核心系统的中信银行, 在实施数据大集中工程中, 因高管层意外变动, 导致第三代核心系统刚刚完成总账上线便突然陷于基本停顿状态。中国银行引进国外的核心系统实施数据大集中项目, 却在追求“神似”过程中承受了细节打磨之苦, 且其辛苦和曲折程度远远超出了该行决策层最初做决定时的想象。同时, 在2004年到2005年相继上线国外核心系统的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商业银行和上海银行内部, 都不同程度地爆发了中外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冲突, 惹得当时全行业大有谈引进色变之恐慌。有人形容当时的情形是“中信发烧, 同伙感冒, 全行业咳嗽”。到了2005年, 当人们谈论起一年前还显得活力四射的引进创新之举时, 语气竟陡然变得悲壮起来。
“人吃一堑, 我长一智”。为尽量避免少走弯路, 项目组在考察、学习、借鉴多家商业银行数据大集中成功经验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后, 邀请银行业有实力的六家咨询公司进行了先后两轮交流活动, 最终确定了资历深厚的源讯公司作为数据大集中项目的咨询与监理公司, 协助项目组做好数据大集中的前期规划, 制定全省农信业务需求建议书, 评估针对核心业务系统产品供应商和集成商的实施方案、为数据大集中建设的第一阶段提供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的业务和技术咨询。
经过多次的分析、讨论以及百转千回的“否定-确定-再否定-再确定”的过程, 结合广东农信的实际和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项目组创新性地设计出一套全新的系统架构, 并确定了项目五年实施路线。
数据大集中项目主要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综合前置及柜面系统、总账及财务这三大系统, 该系统架构的优越性在于:可有效发挥核心系统处理数据的特长, 发挥其作为“神经中枢”的作用;“小核心, 大前置”的系统架构可充分发挥前置与柜面系统作为“四肢”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专长。此外, 三层系统架构, 便于实现数据大集中系统产品化、平台化、参数化、业务处理分工专业化等技术特点, 相对于国内传统的综合业务系统,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尝试搭建这样“小核心, 大前置”的创新性系统架构在国内金融界尚属首次, 这套系统架构一出世便以其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更高扩展性在业界激起涟漪。可以说, 广东农信在实施数据大集中工程中创新出这样的系统架构, 是金融IT界一次小小的科技革命!
在对外围系统和核心系统进行选型时, 项目组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国内的核心系统因为其价格低廉、用户多且系统理念与中国银行业基本没有根本冲突, 几乎没有理由不选它们。但是, 大多数国内的核心系统无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无法实现数据大集中项目的美好前景。为实现“花最少的钱办成最牛的事儿”, 项目组转而挥别国内厂商, 最终牵手难度大但产品理念更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国外成熟产品。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 具备在中国本土核心业务系统开发经验的、印度软件巨头塔塔集团旗下的金融讯公司 (FNS) 承接了核心系统开发业务。由于国外的前置与柜面系统产品不符合中国国情, 落地中国后曾出现过多个“水土不服”的先例, 给项目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项目组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 决定采用国内系统开发商的产品, 因为国内的系统开发商更为熟悉中国金融法律法规和中国金融市场规律、深谙国内客户心理、了解国内银行管理层和营业员的操作习惯。经严格的招投标程序, 为国内多家银行开发过信息系统的北京先进数通公司承接了前置和柜面系统开发业务。“洋核心+本土前置”的组合, 又是一个创新, 在国内也属首次, 广东农信在实施数据大集中工程过程中可谓频现亮点!
另外, 经严格招标, 美国甲骨文公司承接了财务系统开发业务。至此, 广东农信数据大集中的开发大幕终于被缓缓拉开……
张学军总经理在谈及这段往事时, 仍对几年前中信银行敢于在中国开引进国外核心系统之先河的胆识, 由衷地充满敬意。当问到为何广东农信也敢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核心业务系统, 甚至敢开同业之先河在系统选型时采用“洋核心+本土前置”组合的最终理由时, 张学军总经理说, 认定这个理由的过程漫长而又曲折。如果说, 以华夏银行、中国银行为代表的第一方阵在撬动“引进创新”战略时多少还凭着些热情, 到广东农信这一方阵出发时, 更多地就是要拼理智了。在确定使用FNS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后, 由于FNS公司未能提供相关文档, 双方在沟通上出了点问题, 项目组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洋系统束手无策。时间一天天地流逝, 但项目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所有人焦头烂额。如果不是亲历这个过程, 大家一定很难想象, 所有的大集中人是怎样度过了那一段“在黑暗中摸着石头过河”的焦虑时光。好在, 最后我们都一步步走过来了。现在回头想想项目初期的艰难, 我们觉得这样的摸索是值得的, 在那段时间里, 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如果没有那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光, 就不会有后来的上线。末了, 他加了一句:“全省农信社耗资几个亿搞这么大一个工程, 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 使系统建设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这一干人就成了广东农信的千古罪人!要知道, 我们走多一步弯路, 会让本来底子就薄弱的广东农信付出不小的代价”。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 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 则真理可明, 以此态度作事, 则功业可就”。数据大集中系统建设由于时间紧、涉及面广, 工作量十分巨大, 是广东农信成立以来最大的业务支持系统建设工程。为了数据大集中系统的上线, 李大钊“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这句名言便成为了大集中人最多的口头禅。为了新系统平稳上线, 干部和员工们克服时间短、任务重、人手少等问题, 听从指挥, 不等不靠, 全力以赴地进行系统建设。
10月27日, 备受瞩目的数据大集中系统在中山联社成功上线, 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广东农信人终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庄严的承诺。如今, 当你听项目组成员说起搭建系统架构、实施系统选型、实现几大系统的对接、系统上线前开发测试等过程, 即便他们说得多么轻描淡写, 也不难想象这个过程有多么惊心动魄、艰辛曲折, 这个结果来得多么不容易!
攻坚克难迎挑战运筹帷幄保上线
省级数据大集中的上线与推广, 既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 又是一场思想、观念和管理上的变革, 也是广东农信进一步解放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这项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涉及面广, 工作量和工程的难度巨大, 涉及千千万万的客户, 关系到农信社的切身利益, 可以说,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硬仗。打胜这一仗, 需要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农信和试点联社的紧密配合, 咨询公司、硬件厂商、系统供应商等的通力协作, 全体项目建设者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才能完成。
2007年1月, 全省数据大集中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广东农信立即成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 并制定了详细的工程建设计划及项目管理制度, 确保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项目组成员主动放弃休假, 进入了高速、高强度“运转”状态, 力求早日完成上线, 用“热火朝天”来形容该系统的建设氛围十分贴切。
在项目的建设阶段, 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 项目组也遇到了很多以前不曾遇到过的难题。面对困难, 大集中人并没有退缩, 在责任感的驱使下, 应用系统项目经理潘维刚同志带领全体项目人员采取了各种手段克服了若干困难, 解决了若干问题。首先是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先进银行核心系统建设的经验。成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 (PMO) , 专门监控整体项目进展状况;把大集中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进行控制和管理, 协调和支持各子项目间的问题解决;制定了明确的项目管理制度, 周报制度, 问题反馈、仲裁与解决机制。其次是针对业务差异, 成立了业务流程再造小组 (BPR) 。BPR专门分析新核心业务系统处理流程与广东农信传统的业务系统处理流程之间的差异, 制定新系统下的业务处理流程、业务授权流程;同时, 负责编写新系统业务操作手册, 并负责上线联社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等。此外, 成立了产品参数组, 专门负责分析如何将农信现有的业务品种转换成新系统中的业务产品。毋庸置疑, 数据大集中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这些宝贵经验, 足以使广东农信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如虎添翼。
如何在短时间内开发出适合广东农信的柜面系统, 并和FNS公司的BANCS这个“洋核心”成功连接, 这道难题就一直困扰着项目组人员。既无作业先例, 也无经验可以借鉴。项目部发动员工们开动脑筋, 设法解题。在周丹同志的带领下, 项目组成员群策群力, 畅所欲言, 纷纷提出自己的计划, 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一个月开发时间里, 柜面组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 平均每人每天连续工作时间达到14~16个小时, 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以后, 工作很辛苦但没有一丝怨言。功夫不负有心人, 柜面组的努力得到回报, 开发任务提前完成。
为保证系统及时上线, 全体人员争分夺秒抢进度。如为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功能规格说明书的编写、柜面需求整理以及产品参数配置等工作, 全体项目组成员, 除正常的工作时间外, 还每晚加班加点, 在规定的时间内整理出1 000多个柜面交易需求, 近200个核心功能规格说明书, 以及开展了公共、存款、贷款有关产品近80%参数的配置工作, 保证了整体项目进度的正常进行。此外, 为保证系统顺利、平稳的上线, 项目组进行了五轮测试, 一发现问题就立马解决。直至第四轮测试完成, 才完全解决了系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瑕疵和问题, 并敲定了上线日期。为确保万无一失, 项目组又于系统上线前一个月进行了五轮并行测试。至此, 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充并日趋完善, 柜员对业务操作不断熟悉, 达到了正式上线运行的要求, 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数据大集中项目的“门外汉”, 我们很难向读者解释清楚, 项目组是如何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 如何群策群力、齐心协力走过这些艰难的历程。我们只知道, 为了系统上线这一天, 所有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
“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看看系统上线前大集中人向终点冲刺的身影, 我们便不难想象:为了系统上线,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 大集中人为此花费了多少心力。
上线前几天, 数据大集中项目总指挥部里昼夜灯火通明, 上线工作示意图和上线进度表张贴在墙上, 每完成一项任务, 工作人员便在上线进度表上打一个勾。总指挥部里的气氛紧张而热烈,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当系统出现了新的问题时, 项目组和合作公司立马召开圆桌会议, 共同商讨解决对策。
与此同时, 中山联社科技部和五桂山测试需求中心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员有的紧盯屏幕, 有的互相商量着突发的难题, 有的与中山联社电话联系。
迎着秋日的阳光, 数据大集中项目建设在冲过了一道道难关之后, 终于宣告上线成功!数据大集中系统的建设涉及面广, 工程量大, 技术复杂, 这样基础薄弱、项目工作量巨大的情况下, 广东农信数据大集中系统在试点联社上线速度可谓惊人!从2007年4月末启动数据大集中系统建设, 到2009年10月27日系统在中山联社系成功上线, 用时仅仅不到两年半, 参与该项目的200余名建设者用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这个硕果!
奉献之歌谱写企业发展新篇章
没有勇往直前的敬业精神, 没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没有必胜的自信心, 在短时期内完成数据大集中系统的上线断难成功。在整个上线会战期间, 所有参与系统上线的员工都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他们以高昂的斗志、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身心地投入到系统上线的大会战中, 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成功的果实。
步入广东农信计算机中心,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祝数据大集中系统成功上线”的红色条幅。上线前两个月, 一般要到晚上十点、十一点以后, 你才有机会看到工作人员赶回家的身影, 部分成员更是常常通宵奋战, 平均睡眠不到三个小时。在中山联社科技部和位于中山联社五桂山培训中心的测试需求现场, 每个办公室门口清楚地写着晚上的上下班时间。在每一个项目实施现场, 一盏盏灯光在夜幕中闪亮, 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 键盘的敲击声和鼠标的点击声不绝于耳……这些, 都只是大集中人一个很平常的工作场景。
从2008年6月开始, “忙碌”就写在了参与数据大集中建设的每个工作人员的脸上。特别是在系统上线前2个月, 加班, 没日没夜的加班, 便成了大集中人的家常便饭。今年10月1日至8日誉为史上最长的黄金周。这个假期, 正处于秋高气爽, 云淡风轻的时节, 人们悠闲地携友出游, 但是, 我们可爱的大集中人在休了4天假以后, 却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两个月来, 参与项目建设的干部员工主动放弃休息日, 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 特别是在上线前几天, 很多工作人员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有的工作人员感慨万端地回忆道:“系统上线前,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在那段非常时期, 我们没有下班时间, 没有星期天, 没有一切娱乐, 深夜闭上眼睛, 上线的问题还在脑海中萦绕, 真是苦不堪言, 可每当想象上线成功的喜悦, 想起领导的殷切嘱托、同事之间的团结互助和其他同事的关心支持, 我们又充满了感动和自豪”。
为了上线, 从9月份以来, 没有一个人休过一个节假日, 睡过一个安心的觉。在上线工作进行到最紧张的10天内, 大家就把自己“锁”在办公室了, 困了就地打个盹, 醒来接着干, 没有人发一句牢骚, 更没有人提条件、要补助。后勤部门更是从生活上给予了“贴心”的关心, 指派专车24小时在楼下等候, 甚至在半夜时分送上热腾腾的夜宵。
为了上线, 我们这些可敬可爱的大集中人放弃了太多太多。有人将婚期一拖再拖;有人匆匆举办了婚礼却放弃了温馨的婚假;有人身怀六甲还坚守岗位;有人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的成员放弃了新婚度蜜月的计划;有的成员无暇照顾刚出生的孩子;有的成员带病坚持工作;有的成员没有时间照顾生病的父母。他们将遗憾给了自己和亲人。在整个系统上线的关键期间, 无一人休假……这是一群“舍小家、顾大家”的人, 他们为了系统的成功上线, 顾不上升学的小孩、顾不上年迈的父母、顾不上中秋的团圆, 他们在关键时期, 为系统上线做出了突出的奉献。这是一个先进的群体, 他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团结协作, 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拼搏之歌、奉献之歌。
数据大集中系统的成功上线, 凝聚着广大一线员工不辞辛劳、日夜奋战的心血和汗水, 是全省农信社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更是200余名直接参与数据大集中项目的干部员工敬业、奉献、智慧、品质的结晶。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干部员工拧成一条绳, 鼓足干劲、大干苦干, 涌现出一大批工作积极、吃苦能干、业务技术水平优秀的员工。当记者提出要找几个在自己岗位上贡献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重点报道时, 几乎所有人都拒绝了。他们几乎众口一词:“数据大集中系统能成功上线, 不是单凭哪一个人的力量就能促成的。如果是数据大集中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机器, 那我们都只是这部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钉”。可以说, 数据大集中系统凝聚了所有参与者的智慧和心血, 也浸透了所有参与者的辛劳和汗水。数据大集中系统上线成功靠的是集体的智慧, 靠的是项目团队的良好合作, 靠的是大集中人在困难面前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在这场广东农信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技术变革中, 很多参与数据大集中项目的员工也从中得到了锻炼。一个今年刚毕业就进入农信社参与数据大集中项目的员工告诉记者:“参与广东农信数据大集中项目让我们感到很荣幸, 这一年多的锻炼, 让我们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大为提升。刚毕业就能得到像这样的锻炼和成长, 换作进入其它的企业, 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数据大集中, 让我与农信共成长, 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张学军总经理更是感慨:“参与数据大集中项目建设的每一个人, 都是钢铁战士!项目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 这一部分可贵的人力资源是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的”。
(未完待续)
农信系统 篇8
记者从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的“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三农’服务惠民工程实施研讨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 北京中农信科技中心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积极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设身处地地为我国“三农”事业向前发展发挥作用。
据悉, 北京中农信网络系统是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网合一”全套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 以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为依托, 借助现代通信技术, 整合涉农机构、软件开发商, 建立信息互通渠道, 将庞大的农业信息资源, 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平台直接传递给农民朋友, 以高水准的移动商务平台技术打开第五媒体 (手机) 的突破口, 使广大农民不受时间、地点、经济等条件的限制, 更及时、更有效、更省钱地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享受到顶级的农业信息服务。
北京中农信无线网络平台有以下优势——
1、三网合一优势
三网合一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在国内通信系统以上三网占市场的90%, 不管农民使用的是移动、联通还是电信, 都可进行操作, 农民手机不受网络限制,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2、短信互动, 即时回复, 精准快捷
农业科技信息能够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这些信息能满足农业实施者 (特别是指农民) 的需要, 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就是希望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将农业科技知识送到农业实施者的手里,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电视、广播、下乡宣传等方式, 但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使以上形式不能快速精准地让农民所掌握。随着农民手机的普及应用,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农民最直接的交流工具。但传统模式农业科技推广的手机短信, 只是编好固定模式, 下发到农民手中, 不管这条短信是否对农民有用, 农民都得接受, 具有强制性, 但实际成效不大, 甚至给农民带来反感, 称这些短信为垃圾短信。但北京中农信不同, 北京中农信是根据农民的请求, 具有针对性地根据农民请求的问题而下发的答案, 这是农民朋友迫切需求的, 甚至是花钱都买不来的, 所以北京中农信无线网络平台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北京中农信的数据是电脑系统自动整理, 内容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农用物资流通使用、农产品加工、农村节能减排、畜牧、水产、林木园艺、农民生活、法律法规等各方面技术, 农民需要什么, 北京中农信就能给他 (她) 什么, 而且可在一分钟之内得到所问答案, 北京中农信把手机短信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需求。
3、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地编写当地特色农业题纲
北京中农信手机短信平台可为当地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种植作物、病虫害等) 、量身定做地编写适合当地农业特色的题纲。农民查询问题系统可以在一分钟内答案自动回复。
原国家人事部常务副部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程连昌, 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会长韩德乾, 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三、四届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潮, 原国家铁道部副部长国林,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长、中国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王治国、原国家电子部军工司原正司级巡视员、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电子工业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书训, 原国家电子部科技司原司长,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电子工业分会副理事长徐顺成等有关单位领导及《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100多人出席了会议。本刊执行主编陈家忠作为会议主持人, 圆满地完成了会议既定议程。
农信社改制小议 篇9
一、以加快转型发展为重点, 推进农商行改革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始终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稳中求进, 在稳的基础上提高发展速度, 真正把业务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一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抓好对公存款等低成本的突破的同时,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确保有资金、有能力对接优质项目客户。二是加快有效信贷投放。以三农、消费、中小微企业信贷重点, 做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做宽消费、零售信贷市场, 做强中小微企业贷款, 做优政府重点大项目贷款, 抓住一切有效益的信贷机会。三是加大资金及中间业务的拓展。加大债券投资及以贴现为主的票据业务, 做大做强资金业务, 提高资金业务比重和综合收益水平;加大电子银行业务的营销,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
二、全面落实“三个全面管理”, 为农商行改革固本强基
一是落实全面客户管理, 建立市场对接机制, 以组建三农事业部、提升小微事业部、大客户服务部为契机, 提升客户营销服务水平。建立需求调查常态机制, 充分掌握各类客户的有效需求及资金使用安排, 制定投放规划。建立健全客户营销考核机制, 定期对客户经理的客户营销业绩进行考核, 促进客户经理扎实做好客户营销和维护工作。二是落实全面绩效管理, 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通过激励杠杆来调动员工“奋发向上、争做贡献”的工作热情;大力培养业绩突出的员工, 将品德优、干实事、做人实、作风实的员工推荐到适合岗位。三落实全面风险管理, 确保各项风险指标全面达到现代银行监管要求;建立合规性检查常态机制, 加大对信贷、电子银行、资金和中间业务等重点领域的稽核力度, 严格防控重点业务风险。
三、严把信贷关口、加强清收力度, 为农商行改革保驾护航
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是农信社生存发展的命脉,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必须严格把控信贷关口, 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一是加强新增贷款管理, 优化信贷结构;缩小信用贷款规模, 加大保证及抵质押贷款力度;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 把客户的第一还款能力、信用记录、行业风险以及抵押担保作为贷款的主要条件, 切实纠正只注重抵押物不考虑客户偿还能力的错误认识。二是加强存量贷款的清收力度。要从思想上充分意识到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重要性, 积极寻求与政府合作, 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持续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力度, 实现不良贷款占比、余额的双降, 实现资产质量的大幅上升。
四、牢固树立文明规范服务意识, 抓好作风转变工作, 为农商行改革树立良好形象
当前市场的竞争就是客户的竞争, 核心就是服务的竞争, 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发狠劲, 在作风上求转变。一是持续推进文明规范服务, 提升形象。进一步巩固文明规范服务导入成果, 明确规范服务标准, 建立文明规范服务检查、评比、处罚常态化考核机制;同时加强职场管理, 继续开展网点“洗脸、亮化、治乱、样板”四大工程, 全面实行员工挂牌上岗、岗位监督牌公示上墙, 不断改善网点形象, 提升柜面服务水平。二是深入开展作风整顿, 提升效能。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守纪律、讲规矩”要求, 深入开展以“高效履职、廉洁从业”为主题的作风整顿活动, 建立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公务接待标准及定期学习等制度, 多学习、勤调研、说实话、办实事、办好事。同时, 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 切实促进作风转变和工作效能提升。
五、把提升经济贡献度作为推进农商行改革的品牌工程来抓
认真贯彻落实宏观政策, 紧跟经济发展脉搏, 大力实施“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 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和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确保涉农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幅、增量。一是倾力扶持“难点”, 打造好涉农贷款品牌。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 以推广百福惠民卡授信、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 扎实开展信用评定工作, 做强小额农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贷款业务, 把涉农贷款真正打造成“亲民和富民”工程, 全力提升涉农贷款品牌。二是突出支持重点, 对接好中小微企业需求。密切关注招商引资和企业经营的动态, 成立专门的营销团队, 加强联系, 争取做到每月至少对接一次, 不错过一个优质客户, 支持一切有效需求。三是关注民生“热点”, 支持好民生工程建设。本着为地方政府分忧, 为创业青年、返乡农民工及下岗失业等弱势人群解难的指导思想, 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使命, 切实加大队弱势群体及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李勇.农信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6) :105-106.
科技助力河南农信腾飞 篇10
站在科技兴社的战略高度,河南省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以下简称:省农信社)经过科学论证,制定了农信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蓝图。新一代IT系统建设严格按照业务发展规划要求,坚持以整体推进为原则、以整合与统一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促进和满足业务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的总方针,秉承“安全第一、稳健经营”的理念,将新一代IT系统建设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目前,建设中的一期工程主要任务是完成“一条总线、五大平台、十大系统”的建设,以替代现有核心及外围系统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省农信社新一代IT系统建设规划,项目组精心筹备,于2014年7月10日在新郑组织举办了全省农信社新一代IT系统业务操作培训班。这次培训参与人数之多、学习任务之重、师资力量之强堪称河南农信史上之最。培训人数累计达到3000余人,培训时间先后持续40余天。培训目的在于使每一位省农信人都要明确新一代IT系统上线工作的战略重要性,全面掌握业务操作知识,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参训人员不负厚望,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氛围浓厚热烈。白天课业繁重,大家便充分利用晚上时间来集中进行业务演练,及时梳理业务操作流程,保证了课堂培训和演练测试的有机统一。全社上下一心、密切配合、攻坚克难,为确保新一代IT系统顺利上线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省农信社在依靠信息技术,谋求科学高位发展所展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
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精益求精、主动求变,新系统助推融入信息化金融浪潮
新一代IT系统在设计理念、业务功能、操作便捷性和管理模式方面,较原综合业务系统均有较大提升,将推动河南农信顺利融入信息化金融浪潮,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设计理念更加先进。从“以账户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系统架构的转变是新一代核心IT系统与传统业务系统的主要区别所在。新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构建的有利于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平台,能够实现系统融合和信息资源共享,为河南农信业务的发展提供持续技术支撑。所谓以客户为中心,是指将“客户为唯一标识”的理念融入新系统,在细分客户、分层服务的前提下,为优质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承担着客户管理职能的ECIF系统(即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是实现客户分级、精细化营销管理的基础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对河南农信所有业务系统的客户信息进行整合,为不同业务系统提供一致的客户数据,进而为全行级客户评价与管理提供基础,实现跨业务渠道的客户信息共享。这将促使银行业务流程改善,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管理流程支持,优化客户信息从采集到删除的生命周期信息维护管理。从优化客户管理体系角度出发,ECIF系统则可以为实现客户的差异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最终实现兼顾风险规避与效率效益最大化。
2.业务功能更加完善。新一代IT系统将全面替代现有综合业务系统,并满足未来5~8年业务发展需要。尤其是加大电子化建设力度,形成功能相对齐全的电子银行体系,将充分利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大幅提升自身营销和服务能力,扩展业务营销渠道。以郑州市市区联社为例,自2014年年初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以来,已实现7×24小时满足个人和企业客户账户查询、转账汇款、定期存款、打印电子回单、通知存款等业务需求。8月份郑州市区联社微信银行业务上线,更具备了网点查询、预约取款、一键上网等功能,极大方便了客户了解市区联社网点分布、实现了客户大额取现一键预约、拓宽了市区联社电子营销渠道。例如,利用微信银行发布的联社金融动态消息,可以更好地推广安全、便捷、安心的金燕IC卡,传播电子银行操作、个人贷款、银行理财等知识,防范诈骗、非法集资陷阱,为客户提供全面贴心的金融服务。新系统中的手机银行业务则采用手机贴片卡和客户端两种方式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手机话费充值、转账汇款等服务。手机银行的优势在于,作为一种与移动通信相结合的崭新业务,不仅使客户不受时空限制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河南农信的服务内涵,实现以新渠道提供更便利、安全、高效的传统银行服务。
为了发展需要,还新增了代理银行间业务关系。如代理村镇银行、签发银行票据、代理库存和代理同城票交等,支持村镇银行的接入,并且可以实现对村镇银行业务和农信社业务进行隔离。管理模式也更加灵活,支持多法人体制、各种关系和多级组织架构的灵活配置,控制跨法人信息查询,充分满足河南农信组织变革和运营模式变革的需求。
3.管理功能更加全面。优化并完善了系统约定扣划、批量扣息差异化功能,新增了支持存贷款产品定制的参数化产品管理、行内利率定价等管理功能。同时加强柜员管理,以往登陆老核心系统时,仅可以看到相同的交易界面和交易码,待提交时才提示是否具有该交易的操作权限,而新一代IT系统通过柜面系统配置,可以实现不同的柜员看到不同的交易界面、交易码,实现对柜员交易范围的有效控制。此外,新系统可以通过参数设置对未处理事项是否影响日终平账进行控制。例如,将“在途现金”设定为影响平账,那么,如果当日一机构存在未入库的在途现金时,系统就不会允许柜员进行日终平账。这样一来,既有利制度执行,又有利于风险防控。
总之,新一代IT系统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化工程。它的技术体系架构能够满足大数据时代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方便、灵活、迅速地支持新业务拓展和新产品开发,为未来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河南农信主动求变,积极利用新系统应对信息化挑战,必将在未来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中占得先机。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全面渗入传统金融的基础业务、中间业务和增值服务等各个领域。河南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空前激烈的竞争已由线下延伸至线上,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以往依赖规模、行政优惠政策和利差驱动的“重规模,轻管理”粗放式经营模式也只能实现量的增长,只有依靠强大数据和技术优势,不断加快业务创新速度,提升服务效率,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先进、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的新一代IT系统,才能实现质的飞越。
农信系统 篇11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履行农商行组建的法律程序,审议通过改制的10个决议及联社经营管理方面的3个议案。
会上,联社理事长林许初同志代表第三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他说,2014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坚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改革、创新、发展”三大主线,调结构,提质量,转机制,强队伍,实现了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经营任务。尤其是存款净增突破6亿元、经营利润达到7549亿元,均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
他要求,2015年全县农村信用社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农信社的重要影响,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准备,提振信心,全力以赴,为组建新宁农商行而奋斗。一是将筹建农商行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继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力争在6月底之前再清收处置不良贷款6000万元。同时,加强同县委、县政府的沟通和汇报,确保政府用于购买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l亿元在6月底之前现金到账。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化企业经营需要的员工队伍。借助改革的契机, 强化对不良贷款责任的追责,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整顿力度,对问题多、能力差并在限定时间内不能整改到位的员工要逐步淘汰;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强化依法台规的经营意识。三是做大做强主营业务。要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全员出击、全员营销,全面完成存款净增6亿元、贷款净增3亿元的年度工作目标。四是强化案件防控,实现稳健经营。
县联社监事长沈忠辉同志代表第二届监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他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联社监事会紧紧围绕农商行改革和第二届监事会规划,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实现了全县农村信用社规范管理与稳健发展,尤其是各项业务指标发展良好,经营效益大幅提升,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对2015年工作,他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各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对贷款规范管理的检查和指导。二是进一步加大违规追责力度,特别是对明知故犯、恶意违规的现象要严加惩处。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临柜人员的培训,夯实会计基础。他要求,2015年监事会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六项监督;二是重点开展五项检查;三是着力思想措施提高队伍素质;四是加强整体移位稽核;五是做好监事会日常工作。
农信社财务管理初探 篇12
一、农信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管理方法不完善。
目前农信社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围绕存贷款、财务收支、利润这三个方面展开, 其财务管理以核算功能为主, 而财务核算属于事后反应, 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资金控制失灵、预算控制体系不健全。这种管理方式下, 财务机构臃肿, 财务管理分散, 财务业务欠集成, 监控机制不完善, 以及中间环节过多形成信息流不畅和资源浪费。这不仅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延误了决策, 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信社的竞争力。
(二) 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客观上说, 由于货币形态的特点必然会带来农信社业务财务风险的产生。农信社采取贷款责任到人的形式对贷款进行管理, 这种措施的目的是明确责任, 便于管理。但是对于贷款责任人调离原工作岗位, 拖欠年数较长的贷款却无人问津, 从而造成农信社不良贷款难降的局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也是管理力度弱化引发的。
(三) 财务管理范围狭窄。
农信社于2006年才开始办理银行卡业务并实现全省范围内的通存通兑, 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 其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信息系统规模小、功能单一, 这与迅速发展的服务需求是极其不相符的。
(四) 财务管理人员不足。
农信社主要存在着资金来源不足与资金局部运用不充分并存、不良贷款难降与信贷粗放经营并存、历年亏损难消与节支降耗乏力并存、内控约束刚性与管理力度弱化并存、服务手段落后与旺盛服务需求并存、人才资源短缺与人力资源浪费并存、“三农”界定过窄与信贷投放局限并存、承担社会责任过多与政策支持不够并存的几大问题。
二、加强农信社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 促进财务管理方法创新, 提高管理科学性。
一是制定目标, 编制财务预算。改变以往针对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下达的指标为考核依据, 只注重事后核算的管理方法。农信社根据由财务部门对存贷款, 成本, 利息收支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的数据, 结合农信社内外部情况, 确定总体的经营目标。再对总体目标进行逐层分析,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 以保证经营目标的完成。二是落实目标管理制度, 提高财务预算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审计部门对农信社业务进行深入的调查, 发现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将其解决。三是费用限额控制。费用限额控制主要是采取节约奖励、超支惩罚的管理制度。对较大金额的费用实行审批制度, 年末对费用进行公开化, 避免在经营方面的违规行为。
(二) 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如何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由于农信社业务的特殊性, 导致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尤为重要。为此, 农信社应强化其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 以增强整个系统的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在对风险的管理过程中, 要将管理渗透在有关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中, 要做到“细致入微, 面面俱到”。
(三) 大力推进农信社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农信社应当确立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 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的发展战略, 尽快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农信社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领导小组, 组织各有关部门和技术支持单位就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关键技术、系统框架结构、应遵循的标准、数据采集体系、财务信息管理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因素, 使得建设中的财务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四) 注重人才培养。
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复杂的性质决定需要一支有责任心、素质高的财务管理队伍。我而目前农信社财务管理人员, 尤其是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多陷于日常事务的操作和管理, 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 不能适应农信社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此, 要抓紧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首先, 要提高行业准入标准, 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结论
财务管理是农信社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财务管理体制是否健全、财务管理内容是否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生存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目前农信社财务管理在决策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种种缺陷, 这些缺陷对其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农信社应从财务管理实际入手, 既要从财务管理模式出发, 还应注意财务管理方法的探索, 着重关注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深化内控制度建设。
摘要: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 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农信社所面临的形势也日趋严重。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农信社势必要加强其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信合内部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其财务管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