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登记

2024-09-24

档案登记(共11篇)

档案登记 篇1

誚李玲

婚姻登记档案是婚姻关系的真实记录, 是重要的民生档案资源, 在为“三农”服务、办理购房贷款、出国定居与探亲、财产继承与分割、生育与独生子女费发放领取等方面的提供利用率逐年升高, 剖析婚姻登记档案提供利用的典型事例, 进一步认识婚姻登记档案的社会服务作用, 是做好婚姻登记档案工作的基本前提。

一、婚姻登记档案典型事例剖析

在实际工作中, 婚姻登记档案提供利用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 笔者仅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1. 为服务“三农”、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档案资源保障。

依据中央惠农贷款政策, 五户农户联保可以贷款15万元, 但必须提供身份证及婚姻证明。如果农民的结婚证丢失或内容与身份证不符, 就无法通过银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为此, 需要贷款的农民纷纷到档案馆查阅结婚登记档案, 几乎占到婚姻登记档案查档总量的70%~80%。例如, 2009年3月27日, 因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承包的农业种地上, 农民王某为办一个小型养殖基地需要贷款而发愁, 得知用结婚证可以申请小额养殖贷款, 心情无比激动, 但因结婚证丢失而不能办理贷款, 使王某陷入困境, 当得知档案馆可查阅婚姻登记档案时, 王某立即到档案馆查阅自己的婚姻登记档案, 不久便拿到了贷款。

2. 为房屋买卖交易提供依据。

2006年1月6日, 陈某夫妇将自己家的平房卖了, 买卖双方准备在合同上签字时, 买方要求看陈某夫妻的结婚证, 因结婚证丢失陈某夫妇无法证明是夫妻关系, 从而使买卖房屋交易被迫终止。为此, 陈某夫妇到档案馆查阅了自己的婚姻登记档案, 补办了结婚证, 顺利地完成了房屋交易。

3. 为出国定居、探亲、移民提供凭证。

2005年5月8日, 居民吕某因儿子在新加坡办理绿卡需要离婚证明, 前来档案馆查询, 在离婚档案中很快找到了其儿子当时离婚的协议书、申请书等原始材料, 开具了离婚证明, 为其儿子办理绿卡提供了重要依据。

4. 为财产继承与分割提供法律依据。

小王是老王与前妻所生的儿子, 后来老王再婚, 与现任妻子生育一女, 现在小王的生父 (老王) 已经去世, 小王因财产继承问题, 委托律师诉讼到法院, 律师拿着法院开具的诉讼证明材料到档案馆查阅了其生父与继母结婚时间是1988年2月, 而现住房中有一平房是1986年5月以其父亲的名字办理的房产证, 小王有继承权, 小王也因此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财产。

5. 为生育和独生子女费等事项的办理提供凭证依据。

2007年5月1日, 郑某与刘某结婚, 三年后二人协议离婚, 孩子判给男方郑某抚养。不久, 刘某与同学甲某结婚, 婚后想要孩子, 甲某与刘某都是再婚, 于是甲某到档案馆查阅了其离婚档案, 证明甲结婚后无子女, 这样, 甲某与刘某到计生委顺利办理了生育证。

二、加强婚姻登记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方法

通过典型事例透视, 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才能分发挥婚姻登记档案的依据和凭证作用, 有效维护婚姻登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此, 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实施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强化责任, 落实到位。要严格按照《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 强化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意识和依法利用意识, 确保婚姻登记档案的收集完整、整理规范、安全保管、合理利用, 推动婚姻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婚姻登记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 严格履行档案监管职能, 结合本地实际, 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的标准化的整理立卷。通过专业、系统的整理、分类、立卷、编目, 使婚姻登记档案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为婚姻登记档案提供利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最后要加大执法力度, 开展不定期的执法检查, 确保婚姻登记档案系统收集、规范管理、安全保管, 切实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目前, 婚姻登记档案利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利用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这迫切需要婚姻登记档案的查询检索手段实现信息化、现代化。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处理后, 提供利用的效率不仅大大地提高, 还大幅度减少了对婚姻登记档案纸质原件的损害。婚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是100年, 这给婚姻登记档案的保管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婚姻登记档案的数字化可有效延长婚姻登记档案的寿命。因此, 婚姻登记档案的现代化检索是婚姻登记档案提供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建立健全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制度是为了切实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的提供利用服务工作, 虽然《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对婚姻登记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各项工作做了相应的规定, 但要规范化管理婚姻登记档案工作必须要有具体的约束机制, 对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细化, 如制定《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制度》、《婚姻登记档案借阅制度》、《婚姻登记档案移交制度》等, 确保婚姻登记档案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按制度办事。

4. 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婚姻登记档案的内容涉及到婚姻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不宜对社会开放, 否则会损害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按照《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 在法定的规定范围内允许合理利用婚姻登记档案。因此, 婚姻登记档案保管部门要在强化社会责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 从简化婚姻登记档案利用手续、尊重个人隐私、维护社会稳定、杜绝犯罪漏洞出发, 满足各种对婚姻登记档案查阅的合法、合理的社会需求, 正确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更加周到、细致地做好婚姻登记档案提供利用工作。

[注:文章是2010年黑龙江省档案局科研课题结题论文之一]

档案登记 篇2

单位用地初始登记发证

一、出让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登记审批表

2、土地登记审核表

3、土地登记申请书

4、土地登记卡

5、地籍调查表

6、房产证

7、权属来源证明文件(批文、协议及用地证明)

8、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9、征收土地补偿合同

10、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划、计划建设等有关部门文件)

11、身份证明相关材料

12、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13、其他相关材料

14、契税交税单

15、全部土地出让金支付凭证

16、土地证签收簿

17、缴费单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登记审批表

2、土地登记审核表

3、土地登记申请书

4、土地登记卡

5、地籍调查表

6、房产证

7、权属来源证明文件(批文、协议及用地证明)

8、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划、计划建设等有关部门文件)

9、身份证明相关材料

10、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11、其他相关材料

12、土地证签收簿

13、缴费单

三、租赁,授权经营,作价人股等方式土地

登记发证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登记审批表

2、土地登记审核表

3、土地登记申请书

4、土地登记卡

5、地籍调查表

6、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授权经营证明或作价人股证明

7、身份相关证明

8、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9、其他相关材料

10、土地证签收簿

11、缴费单

单位用地变更登记发证

一、出让土地整宗转让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登记审批表

2、土地权属情况审核表

3、土地登记申请表

4、土地登记卡

5、地籍调查表

6、房产证(复印件)

7、权属来源证明(包括转让合同和其他批准文件)

8、身份证明

9、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10、其它相关材料

11、契税完税单

12、全部土地出让金支付凭证

13、土地证签收簿

14、缴费单

二、出让土地分割转让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登记审批表

2、土地权属情况审核表

3、土地登记申请表

4、土地登记卡

5、地籍调查表

6、房产证(复印件)

7、权属来源证明(转让合同和其他批准文件)

8、身份证明

9、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10、其它相关材料

11、契税完税单

12、土地证签收簿

13、缴费单

三、出让土地使用权用途变更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登记审批表

2、土地权属情况审核表

3、土地登记申请表

4、土地登记卡

5、地籍调查表

6、房产证(复印件)

7、权属来源证明(用途变更批准文件)

8、身份证明

9、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10、其它相关材料

11、契税完税单

12、土地证签收簿

13、缴费单

四、出让土地使用权年限变更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登记审批表

2、土地权属情况审核表

3、土地登记申请表

4、土地登记卡

5、地籍调查表

6、房产证(复印件)

7、权属来源证明(用途变更批准文件)

8、身份证明

9、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10、其它相关材料

11、契税完税单

12、土地证签收簿

13、缴费单

个人独立宗地登记发证

1、土地登记审批表

2、土地登记审核表

3、土地登记申请书

4、土地登记卡

5、地籍调查表

6、房产证

7、权属来源证明文件(批文、村组证明)

8、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9、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划、计划建设等有关部门文件)

10、身份证明相关材料

11、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12、其他相关材料

13、契税交税单(征用土地)

14、全部土地出让金支付凭证(征用土地)

15、土地证签收簿

16、缴费单

成套住房分割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使用权转让变更登记申请书 审批表

2、宗地图

3、共用宗使用权登记卡

4、国有土地使用证(大证复印件)

5、购房合同或公证书

6、房屋所有权证(经收件人验证的复印件)

7、身份证明相关材料(身份证明、户口簿证明、结婚证明、法人代表证明)

8、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9、其它相关材料

10、土地证签收簿

11、收件单

12、缴费单

成套住房转让档案材料目录

1、使用权转让变更登记申请书 审批表

2、宗地图

3、共用宗使用权登记卡

4、公证书及继承、赠予、离婚、买卖、法院判决书执行书等

5、房地产转让合同

6、国有土地使用证(转让人的注销证)

7、房屋所有权证(经收件人验证的复印件)

8、身份证明相关材料(身份证明、户口簿证明、结婚证明、法人代表证明)

9、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10、其它相关材料

11、土地证签收簿

12、收件单

13、缴费单

土地他项权利登记发证

一、抵押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申请书 审批表

2、抵押合同

3、房地产抵押清单

4、借款合同

5、地价确认书(抵押贷款证明)

6、抵押双方营业执照

7、身份证明相关材料

8、委托代理相关材料(委托代理人附委托书、委托合同、介绍信、受托人代理资质及机构证明、身份证)

9、董事会决议(抵押人为股份有限公司或集体土地所有者同意抵押书面证明、划拨、储备土地要有政府批准的相关文件)

10、房屋所有权证、他项权证(经收人验证的复印件)

11、房地产评估报告(国土部门备案确认的土地出价金额)

12、抵押登记工作流程表

13、土地证签收簿

14、缴费单

二、土地使用权出租登记档案材料目录

1、土地登记审批表

2、土地登记审核表

3、土地登记申请书

4、土地登记卡

5、地籍调查表

6、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

7、身份相关证明

8、代办委托相关材料

9、土地证签收簿

房地产登记档案管理及其信息化 篇3

关键词:房地产 登记档案 管理信息化 意义

一、房地产登记档案管理的特点

房地产登记档案是指房地产管理机构在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图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是房地产物权登记的成果记载和原始凭证,它反映了房地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等情况,包括登记过程中产生的申请、审核、发证等原始资料,是房地产物权登记工作的真实记载和重要依据。

房地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政策性、专业性强

房地产登记档案是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对房地产物权从设立、变更、转让等全过程的记录,合法合规性是其首要特征。同时,登记档案信息要符合档案管理的相关专业特征和要求,内容上反映房地产权利状况和房地位置和面积大小,反映房地产权利状态的来龙去脉,因而又有很强的专业性。

2、动态性、时效性强

登记档案形成后,房地产权利和房地情况会随着产权人的变化、房屋的损坏倒塌以及房屋买卖、交换、继承、赠与等引起的房地产物权转移而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房屋的拆除、翻改、扩建、土地分割、合并等变更又不可避免,因而房地产处于不断转移和变更之中,具有极强的动态性。为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准确,档案登记信息必须及时有效地记录变更情况,从而确保房地产信息是动态的、真实的,使登记档案成为有效的可利用的“活”档案。

3、真实准确性强

登记档案是房地产物权状态的真实历史记录,这种记录必须与实际相符。记载的权利人、权利范围必须清楚,能在权利审核和排解权利纠纷中起凭证和参考作用。真实性是登记档案的生命,也是发挥档案现实效用的基础和前提。

二、房地产登记档案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数据失真、杂乱,准确性难以保证

真实准确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而房地产登记档案因为牵涉到房地产物权,关系公民的切身权益,也影响着公共管理水平和政府信用,其真实性更为重要。但我国当前房地产登记档案管理中数据不准确、信息过时、记录不完整、资料不清晰或档案管理无序等问题却较为严重。例如,由于两代个人身份证号码发生过调整,造成同一主体却有不同的身份证号码;或者以军官证、驾照、护照等其他证件代替身份证;姓名中的生僻字用代号代替等。

2、数据动态性差

数据更新严重滞后于实际权属变化,信息更新不及时,不仅影响登记档案的真实性,也严重影响其时效性。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地名、街道名等信息不断变化,房屋坐落名称的写法、称谓也在发生变化,如果房地产登记档案不及时更新,很容易造成地名冲突、房产冲突等。

3、信息化程度低

一些地区仍然以纸质档案记录为主,未能及时采用信息技术,不仅制约登记档案的录入与归档,也使得档案查询、管理效率很低,更为严重的是,难以实现数据联网和共享,无法在不同区域之间建立统一的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导致办公效率极低,也制约了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4、电子影像资料不完整

目前的登记档案介质以纸质为主,较为单一化、平面化,而大批量集中数字化扫描很容易造成一些工作失误,在实体档案和数字档案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协同。

上述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从客观方面来看,社会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制约着档案登记管理水平。从主观方面来看,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有待加强,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都有待提升。因此,要改善房地产档案登记管理现状,解决真实性差和动态性差、效率低、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实现高效、协同的信息化管理,就要加强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三、房地产登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信息化管理也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也是提高房产档案管理利用效率重要途径之一。登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房地产档案信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首先,做好已有房地产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和整理核查工作,再通过实施电脑化管理,将房产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其次,做好新旧档案信息之间的衔接与梳理,确保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是真实、准确、相互对应的。最后,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所有的数据信息都进行电脑数据和实物之间的同步与对应核准。

2、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规范电子建档标准。加强对房产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制度,是房产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完善档案制度建设,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3、转变观念,超前档案管理,掌握房产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缺乏超前管理的意识,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为了保证房产登记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我们档案人员将需要存档的各类房产资料建立了档案收件簿,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4、加强对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信息化管理客观上对房产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达到房产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要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升服务意识和职业精神。

5、做好信息安全工作。房地产档案信息涉及重要的个人信息,也是国家经济数据的重要来源,因而做好房地产档案登记信息的机密性,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房地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先进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和利用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房地产档案管理以手工处理为主、效率低下、查询时间长、共享信息差、差错率明显等缺陷。其次,能极大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大大减少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投入,缩短了大量事务的处理时限,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必将使房产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显著提高房产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再其次,能有效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提升行政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

在我国正在实施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新形势下,实施房地产登记档案管理信息化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首先,可以为物权确认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维护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翔实准确地记载房地产权利和房屋变更记录是审查并确认产权的重要依据。完备的、科学的产权产籍管理,是实施合法、规范的行政管理、物权管理的基础,为实施产权保护和维护个人权益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其次,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明晰的产权归属为前提,因而房地产登记档案管理成为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拥有房屋所有权使权利人在法律保障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上,房产交易双方才会有安全感,房地产市场才能安全有序。

第三,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随着房产价值的上升,房地产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债务纠纷、房产纠纷、刑事案件等呈上升趋势,通过登记档案部门出具的物权证明能减少纠纷,避免国家、个人财产受损失,又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最后,可以为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更为真实准确的依据。房地产政策是否科学有效的基础源于完整准确的房地产市场信息,而房地产登记档案信息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资料。通过真实、有效的房地产档案信息统计与分析利用,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了解我国居民真实的房产情况,从而为制定和实施调控政策提供更有力可靠的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产权登记档案管理的刑事责任研究 篇4

关键词:产权档案,产权档案管理,刑事责任

产权登记是指对不动产权属及其变动情况进行登记并保存在专门机构的制度。产权档案就是产权登记过程当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不动产主要包括房屋、土地以及其他附着在地面的如果移动会使其价值减少或者灭失的物。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房屋产权登记。产权登记留存在登记管理机关的材料就是产权登记档案, 它一方面是不动产权属的最为权威的记载, 又是从事不动产的商业活动时对权属进行确认的最有权威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 不动产产权登记情况就决定了不动产的归属情况, 因此, 在当今不动产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 与不动产权属相关的商业活动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 产权登记档案的管理也变得更加重要, 产权档案的管理责任也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商业贷款、商业抵押的增多, 在产权登记档案当中做手脚的情形也开始出现, 有些产权档案管理机关的管理人员也参与其中, 这样对产权登记档案的管理责任追究问题就更加突出。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和司法实践当中, 产权登记档案责任主要以行政责任为主。然而, 产权档案涉及到的价值如此之大, 涉及的社会问题如此之深, 仅仅依靠行政责任很难控制住这些违法行为的出现, 刑事责任的强化迫在眉睫。本文笔者就从房屋产权档案的管理责任为视角谈谈对加强产权登记档案的刑事责任的追究问题。

一、产权档案及其管理制度当中涉及到违法犯罪的环节

产权档案就是关于房屋产权的历史资料, 它是由房屋的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的保存场所予以保护。在内容上, 广义的产权档案包括产权来源、土地来源以及权属的变更情况等等相关资料。狭义的产权档案只是指房屋的所有权以及房屋的其他权利的来源和历史变更情况。由于我国房屋所有权人只能够取得房屋的所有权而只能取得房屋在建的土地的使用权, 这样反而使土地使用权变得更加重要, 比如现在在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小产权房就是不具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房屋进行的买卖, 这种买卖就是违法的, 因此在对产权档案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能够跳过土地使用权, 同样在产权档案当中土地的权利状况也最应该受到关注。鉴于此, 我国的相关法律当中对于房屋产权的档案的定义就包括了土地使用权情况, 《城市房屋产权档案管理办法》第三条将产权档案定义为“房地产权属档案是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房地产权属登记、调查、测绘、权属转移、变更等房地产权属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是城市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和重要依据, 是城市建设档案的组成部分。”该法规的第八条又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内容的范围:“ (1) 房地产权利人的身份证明、法人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2)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土地使用权证书或者土地来源证明, 房屋拆迁批件及补偿安置协议书, 联建或者统建合同, 翻改扩建及固定资产投资批准文件, 房屋竣工验收有关材料等; (3) 房地产买卖合同书、房产继承书、房产赠与书、房产析产协议书、房产交换协议书、房地产调拨凭证、有关房产转移的上级批件、有关房产的判决、裁决、仲裁文书及公证文书等; (4) 设定房地产他项权利的有关合同、文件等。”可见, 我国现有法律当中对产权档案的范围明确为房屋所有权的权属、权利状况和历史状况, 以及房屋所在的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及历史沿革状况。这种规定也是明确将房屋这种对于任何个人和家庭来说价值都极高的物的特别的关注。在作用上, 产权档案可以起到对房屋权利以及有关事项的证明作用, 有利于保护房屋权利、维护交易安全。

档案的登记又由五个环节构成, 包括登记收件、勘丈绘图、产权审查、绘制权证和收费发证等五个环节。登记收件是指收集房地产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规划许可证、房屋建设许可证、房产证、房屋购买过程的收据发票、房屋的流转过程的相关证据和房屋权利受限制的种种材料。这些材料要经过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的审查以后才能进入到档案材料的入档环节。在产权档案的登记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房屋产权的合法性和权利的范围和限制等出现不确定的法律状态, 从而影响到房屋的权利保护以及后来的房屋交易安全性。立卷归档、保存和定期检查与更新也是产权档案管理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工作和其他档案工作没有什么不同, 在技术上要求按照以权利人为立卷的权属单元, 档案卷内文件的排列是依照房地产权属变化情况、产权档案文件形成的时间以及档案权属文件主次关系为序。尤其要重视的是档案的变化情况, 一旦发生房屋产权变动就必须既是反映到案卷当中, 如果有些权利变动和权利受限制情况没有能够及时反映上来, 那么对后来的产权的档案的利用上就会产生风险, 而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在很多通过一房多次抵押骗取贷款的案件当中, 借贷方都是钻了这个空子或者是与档案管理人串通好在贷款人去查询房屋抵押情况之前不将房屋抵押情况反映在产权档案当中。

产权档案的利用在《房屋权属档案管理办法》当中也有所体现, 该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房地产权属档案, 及时为房地产权属登记、房地产交易、房地产纠纷仲裁、物业管理、房屋拆迁、住房制度改革、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从条文的本意可以理解为, 产权档案在房地产权属登记、房地产交易以及各种纠纷当中都起到证明作用, 其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在房地产权交易和房地产权属登记方面, 这些时候往往是房产交易一方和产权档案管理人沟通, 在其他人在查询的时候房屋产权的档案管理人各种刁难甚至直接拒绝查询, 使隐藏的房屋产权受限制情况和权利瑕疵无法让查询人得知而造成普遍的交易风险, 影响国家的经济秩序。

二、产权档案管理过程当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

房屋产权档案管理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在房地产权登记的审查和勘查测绘过程当中不尽职, 造成保存的档案与实际产权情况有出入;第二, 在产权档案的保存过程当中故意不及时将产权受限制及其变动情况反映在产权档案当中;第三, 在产权档案的利用过程当中与交易一方串通故意刁难或者阻止他人查询产权档案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多为行政上的不作为或者不履行, 档案管理人员和房管部门成为直接责任人而牵连其中, 其产生的法律责任多为行政责任。而在后两种情形,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没有尽到管理职责还与他人沟通造成第三人损失以及影响了正常的交易安全, 直接使国家设立房屋产权档案管理的制度的目的落空, 使国家的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已经不是通过行政责任的追究就可以弥补其中的损失, 因此, 追究刑事责任成为必要。

在当前的法律规范体系之下, 涉及到档案管理和产权档案管理的刑事责任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但是就目前的法律体系仍然可以找到相应的处理办法。我国的《刑法》当中的罪名是按照主客观一致的原则来确定的, 即要判断罪行与罪名要考察犯罪行为主体、犯罪行为客体、犯罪行为主观方面和犯罪行为客观方面。在上述的第二种情形和第三种情形, 档案管理人员在行为的这四个方面都是相同的, 在主体方面, 行为人都是负有档案管理职责的管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都是故意;在客体上都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并且都没有尽到法律赋予的职责, 因而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和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的双重客体;在客观方面都通过隐瞒事实真相、和不作为造成了他人损失并且使国家的经济秩序、交易安全和国家机关管理秩序受到破坏。因此, 就档案管理当中的这一行为来说, 它即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又符合了渎职罪当中的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之所以认定诈骗罪是因为档案管理人员在从事档案管理的过程当中与他人在贷款抵押和房屋交易等过程中通过隐瞒事实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产上具有共同的主观故意, 按照我国《刑法》的共同犯罪理论, 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在主观上形成共谋即构成共同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的两人或者多人在同谋部分的罪名相同。据此可以认定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构成了诈骗罪。

然而, 从行为角度来看, 毕竟档案管理人员在客观上只有一个行为, 即隐瞒事实或者帮助隐瞒事实的行为, 这一个行为侵害了两个犯罪客体, 分别构成了玩忽职守罪和诈骗罪。在我国的《刑法》当中有一个一般的原则, 就是一个行为只能构成一个罪, 对于一个行为触犯多个罪名的按照想象竞合犯处理, 即如果一个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就按照那个更重罪行处罚。而对于档案管理过程当中的这一类犯罪行为触犯的两个罪名当中的处罚在刑法上分别是这样规定的: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刑期为三到十年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而对于玩忽职守罪的刑事处罚则相对较轻, 分别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刑期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产权档案管理过程当中在产权登记、产权档案保存于更新以及产权档案的利用环节当中都可能滋生违法犯罪, 其中为他人谋私利而故意使产权档案上的信息与产权实际情况不一致或者故意阻碍他人准确获取产权档案当中的信息都触犯了诈骗罪和玩忽职守罪, 由于相对于玩忽职守罪来说, 诈骗罪是更重的罪行, 因此根据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应当按照诈骗罪定罪处罚。

参考文献

[1]文志敏.预测、实测与产权登记面积[J].房地产行政管理, 2012 (2) .

[2]张明楷.论诈骗罪的欺骗行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5 (5)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总结 篇5

望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和其他管理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事业单位服务。到目前我局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对登记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其总结如下:

一、增强专业性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由专人负责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支持档案员参加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目前,我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配备了1名事登局干部,具体负责356个事业单位的登记、变更、年检、网上办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和档案管理工作。

二、注重基础性工作。法人登记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体现档案利用价值的关键所在。档案归档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各个事业单位,我们登记管理部门需要从基础抓起。设置事业法人登记管理的档案室一个和档案柜四个。通过参加登记档案管理知识培训班、按照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标准和范本等形式,从源头规范了档案,提高了档案标准,便于后期年审、网上办公、集中进行归档等各项工作。

档案登记 篇6

摘要:本文以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北京市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地说明了下一阶段开展集约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以期为全面了解北京市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工作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档案分析

在当前国家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大背景下,2014年北京市不动产登记档案机构结合有关课题研究,对全市各类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的管理机制、制度建设、馆藏、馆库建设和查询利用情况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全面了解北京市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和建议提供了依据。现将有关情况整理成文,与各界同行交流。

一、工作概况

(一)管理机制概况

目前,北京市不动产登记主要涉及房屋、土地、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四项,分别由不同的登记部门负责,相应的档案也由各部门档案机构管理(如图1所示),且个部门之间互不隶属。

北京市房屋登记档案工作历经多次调整,2006年统一的业务登记信息系统启动后,初步形成了市、区两级分级管理方式。市级房屋权属登记事务中心负责起草、制定全市房屋登记档案工作规范标准,监督、指导区县房屋登记档案工作,并负责接待全国各地公检法机关依身份信息查询全市范围房屋登记信息工作。在区县级房屋权属登记事务中心里,11个区县设有档案科或档案中心,其他的区县则只配有人数不等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分别负责属地房屋登记档案管理及属地范围内的查询服务。市级房屋权属登记事务中心档案机构与区县相关机构之间属于业务监督、指导关系,并不负责人、财、物的管理。目前市区县级房屋权属登记事务中心专兼职档案人员共计141人,且单位人员编制、财政拨款方式各有不同。

北京市土地登记档案工作近年来实现了市、区两级垂直管理机制。市级土地权属登记中心在制定全市规范标准,监督、指导区县相应机构的工作之外,也对区县采用的信息系统建设、人员编制等直接进行规范管理。区县级土地权属登记中心设有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负责管理登记部门形成的土地登记档案,并对市级管理机构和区县登记部门负责,现有专兼职档案人员22人。

北京市林权登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处于试点阶段,档案数量较少,林权登记档案460余卷,专兼职档案人员14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仅60余卷,由兼职档案人员代管,均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

(二)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

总体来看,北京市各类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制度自成体系,在归档范围、标准、编目规则、查询利用等方面各具特色,发展水平也不一致。

房屋登记部门先后印发了《北京市房屋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京建发[2010]595号)》、《北京市房屋登记档案鉴定销毁管理暂行办法(京建发[2013]520号)》等规范性文件,分别明确了纸质、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标准和要求,以及操作流程、保管期限等内容。全市土地登记档案工作则主要沿用国土资源部2008年颁布的《土地登记办法》及相关工作规范。同时也会参考北京市园林局、市农委与市档案局合发的工作指导意见。

全市各类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大多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专业档案工作规范要求,实行统一归档,办结业务后,移交给档案人员完成整理、编目、数字化、入库等工作。在具体归档操作上,各区县由于实际情况和业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部分业务量大的区县,其数字化扫描工作主要采用外包方式,委托专业公司协助完成;另一部分区县则自行完成。有的区县在受理后即时扫描,办结业务后再合并归档;有的则在业务办结后一并归档。有的区县档案编目按业务办结顺序排列;有的按坐落地址排列。

(三)馆藏与馆库情况

北京市不动产登记馆藏档案和馆库主要以房屋和土地登记档案为主,其中房屋登记档案年均新增的档案约80万卷,这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相符。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18个房屋登记机构其馆藏累计达979万卷。为应对馆藏激增的情况,各区县近年改造及新增了9处库房,现有库房分散在24处,面积累计达14362平方米(其中含租用的7处库房,共计共7247平方米)。目前,全市土地登记档案总量42万余卷,馆库18处,面积达5898平方米(含租用的3260平方米)。林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因馆藏量较少,没有独立库房。

(四)查询利用服务

目前,北京市各类登记档案查询主要依据有《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近年来,北京市房屋和土地登记均已实现窗口查询,全市房屋登记查询窗口36个,应本市公检法、纪检监察、地税等部门要求,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房屋权属登记事务中心归市住建委管理)还先后为市高级法院、市高级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开通了远程查询权限,有关部门使用钥匙盘登录查询系统后即可查询部分信息,极大提高了查询效率。据统计,北京市房屋权属登记部门2014年接待查询19.81万人次,查询总量43.26万卷次,出具查询结果告知单42938份。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松散不一,影响工作落实和效率

本市土地登记档案工作实行垂直管理,而房屋、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工作采取分散式管理模式,即市级档案机构负责监督、指导,区县级档案机构负责实体档案的归档。从机构编制来看,有的区县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方式,有的是全额拨款事业编的管理方式,有的则属于临时内设机构。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各区县、各类档案管理机构人员编制、资金拨款方式不同,标准不统一,又缺少制约机制,影响工作的落实。二是各区县、各类档案工作发展不均衡,存在职责、层级不明,交叉管理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

(二)制度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口径不同

多年来,各类、各级不动产登记档案部门出台多项规章、制度,但大多内容庞杂,专业术语也不尽相同,部分档案操作规范、标准及时限要求大相径庭;有的直接延用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有的只是形成工作口径;有些内容订立不科学,有的甚至违反档案基本操作规律,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登记档案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影响各类数据资源整合和查询共享,进而影响登记部门的形象。

(三)馆藏、库房资源配置不均,库容紧张

从全市馆藏、库房资源来看,截至2014年底,全市不动产登记档案库房面积达20620平方米,馆藏突破1000万卷。相较而言,房屋和土地登记档案馆藏、库房占比较大,各区县、各类档案库房大多建成年代久远,没有集中库房,且库容较小,加之近年来馆藏激增,不少区县只好临时租用(占总面积的51%)库房。可以说,目前各类档案分散存放于多处,部分临时库房不符合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安全隐患严重,而且已近饱和,远不能满足需要。

(四)查询服务水平不高,历史数据仍在整合

受管理机制不同,历史数据仍在整合等因素影响,本市各级、各类不动产登记档案查询水平不一,落后于先进省市,且自动化程度不高,部分还需要人工辅助查询,尚未全面实现远程异地查询和自助查询。同时查询依据、查询口径不一致,查询人员的素质和窗口设置的不一致,使得查询的便利性受到极大的影响,进而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查询需求。

三、对策

北京市不动产登记档案机构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集约化管理思路,通过“要素投入的集中”和“要素组合的优化”理顺登记管理思路,统一标准,促进现有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全市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因课题组关于集约化管理思路另有专文呈现,本文仅就重点内容进行阐述。

首先,理顺登记管理思路,构建市、区两级协调发展机制,设立市级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机构,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开展业务监督、指导,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健全和优化现有区县级档案机构,就近服务,方便群众,与市级机构各尽其责,形成互补,共同进步。

其次,根据不动产登记工作和档案工作特点,统一各类档案工作和信息化标准,合理运用二维码、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梳理各项档案业务流程,与业务系统步调一致,简化程序,形成高效的流水线归档机制,提高归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兼顾市、区两级现有的各类资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优化馆藏、人力、物力资源,集中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库房,使其成为全市不动产登记档案工作的保管基地、数字化处理中心和查询中心,缓解各区县现有库容压力,降低运行成本,完善运营管理。

最后,加强历史档案数据整合,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平台,分类、分层次向公众提供查询服务,逐步实现网络自助查询和远程调阅,疏解窗口查询量,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

档案登记 篇7

一、土地登记档案重要性及其特点

基层的土地登记不仅承担了较大的业务工作量,也积存了大量的一线档案和信息资料,这些资料是基层工作人员的劳动结晶,也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成果体现。土地档案是一种根本性的依据,对土地的所属权等问题利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违法处理材料、土地登记档案等,这些都能够成为促进土地管理的依据。在当今社会中,常常会出现土地纠纷的现象,而解决此类现象的最佳途径就是对原始的档案记录进行查阅。现实生活中,在对占地建设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现象进行判断时,若当事人不予以配合,可以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查阅以便进行正确的判断。所以,土地登记档案在对群众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作为处理产权纠纷时的理论依据和法律凭证,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技术资源中的一种,其能够对土地的实际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不仅为过去服务,也为将来的工作服务。所以,各级土地资源部门都要对土地档案进行相应的管理,并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

土地的登记档案是登记制度的另一种形式体现,是相关的管理部门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土地的面积、地理位置、适于用途进行明确的记录,并附上其相关的图纸等材料,具有一定的公正性、政策性、区域性、可变性以及不可移动性。公正性:在进行档案登记时,需要申请人出示表达明确的书面申请,经办人也要联合签字,向土地管理的相关机构进行申请,在经过官方的一系列实地调查和测量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并公布审核的结果。政策性,人类生存的根本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土地,土地档案是土地管理人员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将相关的土地政策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实际应用的成果,也就是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区域性:土地登记有两个主要的内容,分别是土地的归属权问题和相邻土地之间的关系,换而言之,就是土地管理部门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土地登记档案,根据区域的编码将相关的资料和档案进行装订。可变性:相较于其他的档案文件,土地登记档案会随着土地的归属和实际用途而进行内容的变更,若没有进行及时地变更,则易导致国土资源资料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和用途。不可移动性:土地是不动产中的一种,不能对其进行随意的搬运和挪动,档案中记录了土地权的主体和客体,土地所有人必须在法定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自主权的行使,不能将主观的意向实施与邻近的土地。

二、有效地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开发和利用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遵循保密条例的基础上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积极地公开查询,将公信度较高的土地相关信息提供给社会各界。近几年来,通过原件和复印进行档案查看、目录查询的形式,土地登记每年供律师事务所和公检法机关进行查询和利用100次以上,通常情况下都是用于解决土地纠纷和经济纠纷等问题。在对土地档案进行查询和利用的过程当中,要对土地档案的相关知识进行积极地宣传,帮助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进行提升。在查询土地档案的众多人员当中,多数人都是由于对土地的界址不明确、土地归属不明、相邻之间出现纷争和冲突以及土地证件遗失等原因。档案管理人员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帮助其对相关的土地档案进行查询,并根据登记档案上的相关内容,对档案记录的归属、位置、规模、用途和边界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向其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即当土地登记档案成立后便具有了法律效应,受到我国相关法律的保护,就算土地所有者的相关证件遗失,登记档案也能够对土地归属问题进行证明,帮着土地拥有者解决难题,也从侧面让其了解到土地登记档案的功能和重要性。

对于土地登记档案,要进行专门的专题编制,为全区域的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和建设、拆迁重建等工作所服务,促进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保证城市建设的科学合理性。近些年,我国大力招商引资,对开发区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而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需要土地管理机关进行积极地协调和配合。土地档案的工作人员要将当前全局工作的整体趋势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充分地利用,对各区域的土地面积、用途等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并根据具体的需要对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二次加工,进行土地专题的编制,为领导的决策提高准确无误、有效的参考资料。近几年来,各地的土地资源局每年都会为大量的土地所有者提供相关的登记档案查看服务,在城市规划的工作进程中,土地档案能够为相关的拆迁和收购工作提供准确的土地用途、面积和地理位置等。在进行大范围的违法土地清查中,土地档案能够作为理论依据对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结语

档案管理是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登记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对其开发和利用进行有效地提升,促进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进行,保护我国的国土资源和土地所有人的个人权益。

摘要:土地登记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地籍档案管理,本文对其重要性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有效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基层土地,档案登记,实践及开发

参考文献

[1]徐跃英,韩英.浅谈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J].档案与建设,2014(04).

[2]权承珍.完善基层土地登记档案管理保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J].吉林农业,2015(11).

[3]王松静.土地登记档案数字化的实现[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2(01).

[4]吴玉萍.土地登记档案在基层土地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J].才智,2013(17).

档案登记 篇8

一、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指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对婚姻登记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管理方式。在现阶段, 虽然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便捷, 但其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有的领导片面地强调婚姻登记窗口的服务态度、工作秩序、业务数量、工作质量等场面工作, 确保不出纰漏, 不被投诉, 认为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后台工作, 是其他工作的附属工作, 对于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的改革和创新不够重视, 导致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虽没什么纰漏, 但也没有大的开展。

二是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当今, 随着各项工作日益规范, 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实际情况却有偏差。如平度市的婚姻登记档案于1987年建档, 但电子档案信息只补录到1997年, 而1987—1996年这10年的婚姻登记档案却一直未录入信息库, 管理不到位。这里有个现实原因, 平度市137.6万人口, 按照“辖区户籍人口30万以下的, 至少配4名婚姻登记员, 30万以上的县级市, 每增加10万户籍人口增配1名婚姻登记员”的规定, 平度市137.6万人口至少配备12名婚姻登记员, 可婚姻登记处实有编制仅5人, 每年结婚登记1万多对, 离婚登记接近3000对, 补领婚姻登记证2000多对, 一年下来, 每人的工作量都在3000多对, 因此补录历史档案的时间很少, 而争取社会人员帮忙录入, 争取财政资金还有一定难度。

三是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覆盖面不到位。我国婚姻登记信息还没有实现全国联网, 目前, 山东省婚姻登记信息实现了全省联网, 前来登记的当事人都是山东省内的可全省联网核查, 若有一方为外省的, 当事人声明虚假的, 计算机核查不出来, 信息化管理不到位, 就容易造成重婚或者骗婚现象的发生。此外, 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 做到信息共享。如我国离婚有法院和民政两个渠道, 这两大部门是各自独立执法。去年底就有一对这么有趣的当事人, 两人于2013年在平度法院判决离婚了, 去年12月两人来到婚姻登记处本来是办理复婚登记的, 结果两人脸皮“薄”, 不承认在法院离婚了, 提出补领结婚证的申请, 因两人提供的证件合格齐全, 登记员就依法为两人补领了结婚证, 结果今年2月底, 男方来到婚姻登记处, 要求把结婚证的时间给改了, 说他于2014年买的一套房子是他婚前财产, 二人复婚后还是吵吵闹闹的, 心里不踏实, 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这才被告知二人曾在法院离过婚。如果民政跟法院能做到信息共享, 就不会造成执法错误。

二、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传统婚姻登记档案主要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 不仅工作人员查阅极不方便, 档案本身还会因为环境因素和存储因素, 而出现损坏、丢失等问题, 管理起来比较复杂和繁琐。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将登记资料和信息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方式, 成为当前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向。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 信息化管理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 储存量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 婚姻登记档案信息越来越多, 传统对纸质资源分类、整理等管理方式, 难以处理越来越庞大的信息内容, 而且需要更大的档案室进行存储。平度市每年形成1.5万份婚姻登记档案, 普通档案橱就得7组, 使用密集档案架也要5组。按照档案满10年移交的规定, 15万份婚姻档案也要50组档案密集架。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主要是利用硬盘、光盘等方式进行存储, 不仅具有存储量大的优势, 且其体积小, 不会占用太多的地方。

(二) 操作优势。采用档案信息化管理, 电子文档在使用后可以随时进行归档, 档案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的查阅时, 只需一个身份证号码, 就可以迅速查阅到需要的电子文档,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平度市婚姻登记档案较多, 每年接待档案利用者3000多人, 有办理户口迁移、买房子办贷款、批生育需要查阅离婚协议书的, 有感情不和需要调用结婚档案的, 有办理出国手续确认婚姻关系的, 等等, 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 使调档更加准确及时, 很好地满足了当事人急用的心态。

三、加强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 提高对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将其应用在婚姻登记档案管理中, 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随着时代的进步, 如今结婚登记、离婚登记每年登记数量越来越多, 产生了众多的档案信息, 查阅婚姻档案的人也越来越多, 给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这就需要领导及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建立了全国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 但该网络平台因各种原因暂时还无法实现对较为前期的婚姻登记档案的查阅和共享。因此, 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公众、保证安全的原则, 进一步提高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真正使信息化成果惠及婚姻当事人。

(二) 加大对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的投入。婚姻登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因此需要加大对该工作资金的投入, 实现相应设备和设施的全新化, 从而保障管理工作更加快捷方便。首先要加强对婚姻登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实现档案信息的查阅、共享、整理和归档等。另外还需要结合婚姻登记档案信息管理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 保障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要加强对婚姻登记档案信息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满足婚姻当事人的需要。

(三) 保障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虽然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多优势, 但其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的工作, 因此需要注重计算机和网络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 如黑客、病毒、硬件等, 都会给婚姻登记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影响。为了保障婚姻登记档案的安全性, 首先需保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质量过关, 并加强计算计设备的防御措施。同时还需要注重杀毒防入侵技术的利用, 应用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和数据加密技术, 保障网络的安全性。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警惕, 增强安全意识, 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 注重全文扫描和数据衔接。为了保障纸质档案信息能够全面转换为电子文档, 且信息没有任何错误, 应当采用彩色扫描模式进行扫描工作。对于清晰度较差的档案, 可以采用数码相机拍照的方式进行储存, 主要以JPG格式存储。另外还需要实现资源共享, 即让婚姻登记档案信息与其他部门的档案信息进行资源共享, 从而可以让工作人员查阅档案时更加便捷。

摘要:婚姻登记档案作为记录婚姻登记过程中所产生的凭证记录载体,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所以对其管理应当优化工作手段, 加快信息化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阐述了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并对加强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化,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富忠, 张善涛, 李凤丽.濮阳县档案馆馆藏婚姻登记档案利用情况统计与思考[J].档案管理, 2015 (06) :68-70.

[2]孙伟.区级档案馆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婚姻档案管理[J].档案与建设, 2013 (07) :60-61.

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和集约化管理 篇9

2014年8月15日,我国首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由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一年来,社会各界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机构整合、职责整合、登记程序整合以及登记信息查询等问题的关注较多,但却鲜有论及不动产登记档案的整合问题。笔者认为,不动产登记档案的整合问题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登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登记信息能否方便查询,相较机构、职责的整合,档案整合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一、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的必要性

1.整合依据

我国《物权法》第16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第18条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登记机构应当提供。”《条例》第11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由不动产登记机构永久保存。不动产登记簿损毁、灭失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依据原有登记资料予以重建。”“行政区域变更或者不动产登记机构职能调整的,应当及时将不动产登记簿移交相应的不动产登记机构。”根据上述法律条文规定,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登记资料均应当由登记机构保管、利用。

2014年1月,中央编办发布的《中央编办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3〕134号)特别强调,“要做好不动产登记资料整理、移交等具体工作,保证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工作顺利实施,确保实现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物权登记离不开档案

不动产登记档案是登记机构在不动产物权登记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不动产登记簿、登记机构登记审核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和申请人提交的原始凭证。不动产登记档案是登记机构对不动产物权进行动态管理的工具,同时也是开展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基础和依据。离开不动产登记档案,物权登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后,登记职责整合到一个部门,要实行高效、快捷的“一站式、一条龙”登记服务,离不开不动产登记档案的整合、集中保管。

3.便民服务离不开档案

国家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一个重要目的是方便群众办事,减轻群众负担。比如《条例》开篇点明的立法宗旨是“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规范登记行为,方便群众申请登记,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不动产登记档案的主要作用是为物权归属提供依据,为社会提供不动产权属证明,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从而保护权利人的物权,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其档案数量和利用率,在所有档案中是最高的。如果档案不整合、不集中,仍然存放于原登记部门,那么群众查询利用档案将极不方便,需要跑多个部门。因此,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登记档案整合、集中保管,有利于统一对外提供利用,方便群众查询利用,有效减轻群众负担。

4.档案管理需要整合集约

对原有不动产登记档案进行整合、集中保管,不仅是登记工作的需要、查询利用的需要,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要求。散存于国土、房管、林业、农业、海洋等部门的登记档案,都是物权登记的成果性资料,而随着登记职责的整合剥离,这些档案显然已不适合存放在原登记部门,因为不利于档案保护保管。因此,必须对分散在各部门的不动产登记档案进行整合并实行统一的集约化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能,还可节约成本,减少重复投入。

二、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的内容

1.档案部门整合

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后,可组建不动产登记档案馆,归口不动产登记机构管理。不动产登记档案馆可根据需要分设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档案业务科室,也可探索基于登记簿管理的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模式。实行统一业务规范、技术标准,统一实施档案信息化工作,统一对外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2.档案人员整合

根据“人随事走”的原则,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初期,可考虑让原档案管理人员参与,直至整合后的档案管理,以老带新,逐步过渡。同时,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特别是加强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学习。登记档案是不动产登记、动态管理的基础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管理需要一支既懂登记业务、又熟悉档案业务、具有奉献精神的档案管理队伍。

3.档案集约化整合

不动产登记档案的集约化管理是集中下的优化。将不同类别的登记档案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有利于档案馆库、人员、设备集约化配备;有利于统一规范、统一标准;有利于改善档案管理条件,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不动产登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的难点

1.档案移交前的整理和交接

档案整理、移交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登记管理、档案利用工作。原先分散在各个登记部门的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模式、管理规范不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将这些档案整理、核对、装订、登记、造册、交接,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庞大工程,且十分重要。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详细可操作的整理移交方案和有一批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

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审定相关工作方案并负责监督实施。其次,要事先调研,分别对不同类别档案制订详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要明确现有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再次,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先整理交接权属清晰、资料完整的登记档案,再处理疑难问题。最后,建立疑难问题档案会商、处理机制,确保档案移交顺利进行。

2.档案接收后的整合入库

档案接收后的集约化整合工作,也是一项细致、艰巨的系统性工作,大体分五步完成。第一步,做好分类工作。按不动产类型分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档案类型。第二步,补建(录)不动产电子登记信息。根据登记簿或实物档案资料,录入对应电子信息,与登记机构登记系统对接,导入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第三步,编写实物档案库位号,并利用条码或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与电子登记信息形成唯一关联。第四步,档案信息化。对每卷实物档案进行扫描,建立影像档案上传数据库,并与登记系统形成链接,方便档案查询利用和登记部门业务查核、比对。第五步,装订、检查、入库。

3.档案馆库容量压力巨大

就笔者从事的房屋登记档案而言,相较其他类型不动产登记档案,数量最多,库房面积最大,却普遍存在档案馆库面积不足、库容紧张等问题。如果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到一起,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近年来,已有部分城市建设符合远期规划的档案馆库。比如,江苏省各省辖市城建档案馆,建设标准及库房面积都很高。笔者建议,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到位后,登记机构应当首先将建设大面积、高标准档案馆库列入议事日程,以解决即将面临的库容压力。

四、不动产登记档案整合的愿景

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全面展开,不动产登记档案种类、数量将大幅增加。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档案整合集中后,市区不动产登记档案将达到120万卷左右,预计还将以每年10-20万卷的速度递增,而每年不动产登记信息(档案)查询利用将达到10万件以上。要管理好、利用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必须要在巩固和提升数字档案馆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主动跟进和融入智慧城市、智慧中国建设的大趋势,瞄准智慧档案馆的新目标,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利用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给每卷实物档案粘贴“二代身份证”,让“身份证”里的芯片能自动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关联,还可起到自动定位、自动统计、智能监管等作用,不用担心纸质档案“失联”,让库房工作更加高效。

二是,利用好日益普及的移动通信技术,推广利用移动通信端终,自助查询登记簿信息。

档案登记 篇10

一、数字档案馆登记备份的价值

第一,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档案逐步的取代了纸质档案,这也使得信息的完整真实性很难得到保证,在数据采集、保存的过程当中,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是在保管和维护的过程当中,由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缺乏,导致了许多档案数据没有办法读出,因此,数据备份就成为了保证数据安全的必要措施。

第二,确保数字档案的连续性和共享。在档案馆运行的过程当中,一旦数据遭到破坏,对于档案馆的业务的损伤是无法弥补的,因而,档案备份对于档案馆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旦主数据中心遭到破坏,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转移到备份系统上,以确保业务连续的进行下去。由于档案中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其中有一些涉密的信息,这样在提取档案的过程当中,既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要保障档案的安全,数字备份恰好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冲突,通过对不同的信息加密,设置权限,以保证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共享。

第三,数据恢复。数据恢复是数据备份的终极目的,在出现难以预料的灾害时,数据备份能做到在最短时间恢复这些数据,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由于灾难的不可预知性,就愈发凸显了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二、高等院校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体系构建的要素

1.构建的资源要素。在高等院校当中,资源要素指的是选取何种档案资源进行备份,资源要素是登记备份体系当中最重要的要素。具体的说,资源要素的核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学校各部门、机关所形成的数字档案,这些数字档案能够准确的反映出高校的历史以及各部门的基本职能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各资源要素的基础;重大活动的数字档案,高校举办或参与的文化、体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活动的档案,是对于活动过程的全部记录,对日后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民生领域的档案,档案涉及了教育、劳动保障、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重大变革,对民生方面的档案备份,对于解决学校教师、职工、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有极强的参考价值,能够更好的为教职工以及学生服务;个人、团体档案,在档案登记备份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引导个人的档案备份,尤其是一些对于学校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进行档案备份,一方面保障了这些档案的传承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的恢复档案。

2.构建的技术要素。在档案备份的过程当中,涉及到了许多与技术相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数字档案的真实性、长期有效性进行保障的技术,主要包括:第一,合理的系统平台。对于高校档案不同的备份单位,档案备份的过程当中接受了海量的档案信息,在登记的过程当中,申请、审核、储存等过程都十分繁琐,故而需要建立一个有效高速的系统平台。第二,元数据。元数据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工具,元数据是数据档案标准化必不可少的,它规定了元素的名称、作用等,能够全面完善的描述档案资料的各方面特征,从而维护数字档案的原始性。第三,备份方式。档案的备份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数据格式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信息的绒料等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备份过程当中要用不同的备份方式,在实际的备份过程当中主要有全备份与增量备份、在线与离线备份、联机与脱机备份等几种重要方式。第四,安全保障。由于在备份过程当中,主要的信息安全问题出现在密码、口令保密不严格或是对数字档案制作人员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等,因此要对备份过程采取一定的政策以及技术措施从而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第五,数据存储。在备份的过程当中,如何科学、有效的保存这些数据,是备份过程当中的重点。

三、高等院校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体系的具体构建

1.存储系统方案设计。随着存储档案越来越多,原有的基于本地磁盘的存储已经逐渐被取缔,相应的数据存储管理变的越来越复杂,数据的集中存储需求越来越重要。数据的集中存储指的就是把业务和数据两大系统分开,对于这两个系统进行独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采用数据集中存储方式有以下的优势:只对少量的存储设备进行维修,从而减少了对于每台服务器存储设备单独维修管理的工作量;不需要针对每台服务器均购进存储设备,减少了投资;如果需要新增加服务器时,仅仅需要进行一些设置就可以投入使用,使得扩展变得方便快捷;可以随时增加新的不同的存储设备,可扩展性好。

2.集中存储功能。(1)技术支持。由于备份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恢复,如果备份的成功率无法提前预测,并且不能保证及时的恢复数据,那么备份系统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如果备份系统的硬件或者软件发生了问题,在缺少回复流程的情况下,系统的可用性就会被贬低。故而,应当对备份系统的每个部分都进行功能科学的分析和计算,并通过时间、系统负荷等的安全测算,提供自动定时的自动备份策略,并且在自动备份的过程当中,应该发展日志记录功能,出现异常自动报警。对于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备份系统,应运而生了直观、操作简单的用户界面,缩短了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减轻工作压力。对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备份过程,能够实时查看文件的大小,对备份过程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保证正确备份所有的软件。对于需要安全防护较强的数据信息,在设计备份网络的时候就要充分的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隐患,通过网络隔离分层防护等手段,保证安全。在高校数字档案登记备份系统的构建当中,用户建设环境氛围内外网环境,并实现物理隔离,两大网络分别为外网环境,和校内网办公环境,两个网络均采用档案部门骨干交换机扩展实现接入。(2)集中存储方案。集中存储方案当中,内外网均通过部署华赛S2600存储系统来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这一系统的优势在于使用灵活快捷,关键部件采用了冗余模块化设计,满足了数据库等应用系统、备份、数据中心等不同的存储资源部署的要求。在这一系统的设计中,有完全的缓存掉电保护装置,在电力故障之后,缓存数据可以写入数据保险箱,不必担心断电导致数据丢失。同时,系统拥有的磁盘预拷贝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磁盘状态,有效避免影响。在系统建设过程当中,可以采用辈分服务器结合备份软件,通过虚拟的磁盘库来保护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数字资料的安全。

3. 数据备份过程。对于高校的数据管理系统,部署相应的Backup Exec代理软件模块,在定义好了备份系统的资源与策略之后,在约定的时间,备份系统就能够自动的将所有的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从服务器上备份到S2600中。在备份结束之后,系统就会发送备份报告,这时候,管理员就可以在管理界面上清楚的看到已经备份的资料的相关信息。备份系统采用的是在线备份,通过BackupExec,能够做到在不停止数据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全备份、累计增量备份或增量备份,保证了7*24h的运行。

4.数据恢复过程。一旦数据发生了损毁,我们就需要从备份系统中快速的恢复数据。如果是在服务器不能启动的情况下丢失数据,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快速恢复功能,恢复数据,然后通过Backup Exec管理界面,选定相应的数据恢复项目,进行恢复。选择恢复项目的时候,首先选定最近一次的全备份进行恢复,然后选定最近差量备份,按时间数据进行恢复即可。

四、以某高等院校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为例分析

1.登记备份模式的开展。2012年4月16日—18日,全国登记备份现场会在杭州萧山召开,要求全面开展人力社保、建设、教育、民政、农业、林业、环保、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国土等系统的电子数据业务的登记备份,要建立起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建立档案与电子文件灾害应急机制,加强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理论研究等。登记备份是由各级管理部门对本地区内形成的数字档案,依照一定的程序,对于其完整和真实性进行验证,并由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对经过认证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进行数据备份。

2.系统体系的构建。该高校备份中心为档案馆和各级档案馆提供备份的平台,系统主要通过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实现了在线备份以及数据恢复的功能。主要是用于数据备份和容灾恢复,前者能够保证数据安全、稳定、长期的储存,防止丢失损失;后者则是当发生了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或系统故障,及时的恢复数据以及业务系统。

3.实施的情况。以DBF文件方式进行归档,利用彩色模式,分辨率150dpi以上,以多页或单页的TIFF格式保存(一个单位的同一登记备份批次只能选择一种格式,TIFF格式采用LZW压缩或不压缩),目录数据库及全文挂接均应符合本区域内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为确保数字化成果能准确、完整反映原始档案内容,应将定稿与原稿(包括收发文处理单及留痕稿)一并扫描。针对电子公文则根据实际电子公文文档管理要求进行归档与备份。电子业务数据,按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确定的备份方案,按照灾难备份的要求进行周期性备份。备份数据应真实、完整、有效,能通过一定的措施还原到原始备份时的状态。

档案登记 篇11

一、我国婚姻登记档案的主要特点分析

(一) 婚姻登记档案构建对象均为“一对”。婚姻登记档案的形成, 主要是在婚姻登记部门的各项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中, 比如补办婚姻登记、离婚登记、撤销婚姻、结婚登记中所构建、形成的, 其档案构建所涉及到的主要对象为具有或是曾经具有婚姻关系的人, 不论是补办、离婚、撤销还是结婚, 档案构建对象均为“一对”, 而绝不可能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对象, 也不可能如同人事档案或其他档案一般, 为每一个人单独建档。

(二) 婚姻登记档案的内容具有专指性。婚姻登记档案是一种专门性的档案, 它是婚姻活动主体在补办、离婚、撤销或是结婚过程中所形成的, 而档案中所涵括的内容, 通常都是针对当事人的婚姻状况而收集、整理的各类信息、资料。这些资料的来源有可能是当事人自身所出示的材料, 也有可能是法院副本材料或是婚姻登记部门在处理当事人事宜的过程当中所累积、形成的材料。但不论如何, 这些材料内容针对的都是当事人的实际婚姻状况, 除此之外的内容都不会牵涉到, 所以具有非常强的专指性。

(三) 婚姻登记档案的形成具有动态性。婚姻登记档案与当事人的实际婚姻状况是相关联的, 如果其婚姻出现了变动, 那么婚姻登记档案的内容也就会做出相应的变动, 婚姻登记档案内容的形成具有动态性。

(四) 婚姻登记档案具有保密性与保管期限一致的特性。在婚姻登记档案的内容中, 包括了许多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内容, 而这些信息内容都是当事人的隐私, 所以必须要对外进行保密。如果由于某些特殊情况, 需要对档案进行利用, 则需要完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防止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确保婚姻登记档案利用的合法性。其次, 与其他的档案管理有所不同, 婚姻登记档案没有分段的“时长”或是“年限”这样的概念, 所有婚姻登记档案的保管期限都是统一的。

二、对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增强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应当增强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 使婚姻登记档案管理能够得到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为实质性的管理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这是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二) 加大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力度。为规范婚姻登记档案管理, 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婚姻登记条例》于2006年1月23日颁布了《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的出现, 说明了我国对于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 同时也使我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能够有权威的规章、制度可依, 越来越规范。所以要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加大对《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力度, 同时强化广大市民依法利用婚姻登记档案的意识, 这是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三) 实现档案规范化。婚姻登记档案随时归档立卷, 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 还要对婚姻登记处成立前的婚姻登记档案进行系统整理, 实行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制”保管, 档案管理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并且要逐年集中保管婚姻登记档案。针对目前婚姻登记档案多处分散保管的现状, 本人认为, 为确保婚姻登记档案的安全、完整, 方便社会利用, 应将散存在各处的婚姻登记档案逐年纳入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 为婚姻登记档案的保管保护及利用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 创新管理队伍建设。创新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要认识到管理人才开发的重要性, 提升对人才的引用和开发的力度, 让婚姻登记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 积极学习先进知识理念, 在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同时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其次是要建立起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最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 逐步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综合能力的管理人才队伍。第三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系统之后, 应该严格地将其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落实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当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出责任人, 减少和避免管理人员推卸责任。最后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软素质建设, 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做到佩证上岗, 实行文明用语, 微笑服务, 具体做到办事细一点, 微笑多一点, 效率快一点, 态度好一点, 力求给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上一篇:武术赛事下一篇: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