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空间要素

2024-08-31

特色空间要素(共10篇)

特色空间要素 篇1

“环境问题”与自然、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民族以及军事等等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对“环境”的理解, 也逐渐从“自然环境”拓展到“人文资源环境”。不少学者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出发, 探索有关“建筑与环境”的课题, 如建筑文化学、建筑社会学、建筑心理学、环境美学等, 极大地扩展了“建筑与环境”的内涵。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将逐渐呈现于21世纪。

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意念的延伸、拓展和再创造, 两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创作理念如何在环境设计中得到恰当体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仅需要从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 充分考虑自然地理和能源、资源等可再生能源利用, 还需要从徽州地域文化以及环境营造等多个视角加以评价和分析。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改善和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等等。

1、自然环境

人必须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 同时依照自然资源所赋予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医学之父西卜克内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将环境放在中心的位置,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舒适宜人的物质家园。

1.1. 尊重自然环境, 保护生态平衡

徽州民居村落是由宅居集合而成, 是生活的空间, 也是自然的空间。其自然伸长、自我调节的有效机制, 处处表现着有机和整体, 高低起伏, 参差离合, 大小斜正, 让人深深地体会到村落的生命力量, 使建筑产生动态的张势, 室内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 组成整体, 达到融合与共生。

1.1.1. 规划设计

皖南传统村落都选址在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所谓尚好的风水宝地之上。它坐北背山, 从根本上就挡住了寒冷的北风对住户区的侵袭;它面水朝南, 因此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住户区所有人家的朝向和用水问题。冬暖夏凉的大居住环境就自然而然得以形成。

1.1.2. 平面布局

传统的徽州民居多以三合院为基本建筑单元, 组合成不同类型的住宅群体。基本单元一进一进地向纵深方向发展, 形成二进堂、三进堂、四进堂甚至五进堂。后进高于前进, 一堂高于一堂。这样既有利于形成穿堂风,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也反映了主人“步步高升”的精神追求。

平面布局多作内向方形布局, 面阔三间, 明间厅堂, 次间卧室, 左右对称。围绕扁长形的天井构成三合院基本单元。三合院布局既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制约, 也反映了宗法伦理位序的空间概念和风水“蕴藏生气”的空间观念。

1.1.3. 天井布局

天井是徽州民居的核心之一, 皖南传统村落中的街巷和民居中的天井, 除其解决交通、组织通风和排水之外, 还起到遮阴和纳阳的作用。由于屋面檐口都内朝天井, 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明坑, 当地居民称之为“四水归堂”。这也是徽商“聚财气”思想在民居建筑上的体现。天井狭长, 这样的天井采光效果与方正的四合院不同, 它主要采自二次折射光, 这种光线比较柔和, 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同时由于天井狭小, 外墙的遮挡和天井上竹帘等遮阳措施, 形成阴影, 其地面、墙面和空气都不受阳光直射, 反射的热量也小, 再加上天井阴沟里低温空气将天井石板地面的热量吸收, 而天井石板地面再将空气的热量吸收, 因此门内天井里的空气温度就会比门外晒场上的空气温度自然要低2℃左右。

1.2. 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能源与资源

1993年, 在芝加哥举行了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9次代表大会, 通过了《芝加哥宣言——为争取持久未来的相互依赖》。宣言中指出, 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应提高到持久性设计标准, 综合考虑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这实际上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一种体现, 也是人类对自然的尊重。

利用传统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对自然资源和能源进行挖掘、开发使用, 同时遵循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去创造崭新的“生态”居住模式, 才能使居住在真正意义上走向“回归自然”的通途。

传统徽州民居,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能源, 在自然采光、卫生通风、隔热保温、选材构造等方面上所运用的技术, 充分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思想, 为现代生态节能住宅设计在提高居住环境的经济性、舒适性方面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经验。徽州民居有天井或院子, 人们在此进行日常生活起居活动并充分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天井和院子不仅利用太阳能, 同时还是种植植物的好场所。南向的院子冬天几乎处于“全天候”的日照, 直接利用太阳能并结合种植绿色植物, 具有改善环境和调节微气候的功能。利用植物的光合、蒸腾作用, 在夏季使遮挡面温度降低, 冬季植物的落叶残茎又能使构件保温。此外, 利用传统民居空斗墙保温隔热、种植绿化等生态节能理念, 利用建筑物周围合理布置树木, 不但可以冷却空气, 而且可导引风向。发展风能发电、地热采暖和沼气等生物质能也是民居利用生态持续性能源的有效措施。

2、文化环境

徽州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粹之一,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甚至在世界民居遗产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从广义的与环境共生的角度来看, 要求民居在设计思路上重视人文环境, 突出持续的发展性, 重构富于诗意的人类精神家园。

今天的民居不仅是徽州居民基本日常生活的物质载体, 还应该为徽州生活提供一定的客观环境。同时作为传统村落的基本细胞, 大量的民居理应体现传统村落总体风貌的设计与延续, 在不同深度和不同层次上进行创作。其深远意义集中于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并且从价值观念、社会性、可持续性、建筑美和建筑文化的角度体现出来。

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 (genius loci) 概念, 实际上指的就是一种历史延续的、当地人的精神, 它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认同感。建筑中的场所精神, 简单地说, 就是建筑的空间结构与当地的人们所认同的日常生活行为的结构相一致。这种“生活的结构”是在当地千百年来人与栖居空间的互动中形成的。因此其空间与行为结构上的一致性正是地方特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表现。尤其是作为民居, 延续了空间类型所体现的这种场所精神, 也就延续了传统村落的文化特色。相对于上一种方法而言, 这是一种求内在“神似”而不求外在“形似”的创作方法。

徽州民居外部轮廓比例和谐、尺度宜人, 一般都是青瓦、白墙, 给人以清新俊秀、淡雅明快的美感。造型上着重采用马头墙的建筑造型。由于运用广泛、组合形象丰富, 形成独特的风格, 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 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徽州民居外墙高大, 很少装饰, 重点部位一般在大门入口处, 显得富丽华贵。大门外框用大青石精细雕做成门罩或门坊, 紧贴在高大的素墙上, 疏密相映, 繁简相补, 重点突出, 体现了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3、社会环境

环境是为人服务的, 民居设计的好坏必然包括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与人的接触、交往等活动, 是构成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中指出:“我们深信人的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划与住房设计必须反映这一现实”。一个环境良好的民居设计应能满足居民对于安全感和私密性的要求, 使居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使居民真正关心和爱护他们自己的家园环境, 提高整个村落的精神文明程度。

从村落公共空间到住户的入户门, 经过住宅外部交往空间——半公共空间——住宅内部空间的过渡, 住户之间的相识程度逐渐加深, 空间领域性逐渐加强。这符合人的行为心理需求, 使人愿意驻足其间, 从而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 实现相互交流和交往, 达到促进邻里关系、增加安全感的目的。

4、结束语

我们面临着一个环境的时代。民居的建造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从传统的“以人为本”的、掠夺式的环境与资源开发方式逐步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的开发方式过渡。我们要以徽州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及气候、地理、资源为条件, 综合多种技术手段, 以多元文化为灵魂, 倡导新思想, 探索新领域和新途径, 来创造新模式, 来实现从“机器之居”到“自然之居”的历史性跨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徽州民居, 既是一种文化, 更是一种精神。

摘要:本文从以环境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 介绍了环境设计的必要性;从各种不同的角度, 提出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空间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来拓展“建筑与环境”的内涵, 并分析总结了在建筑设计中的各种手法和有效途径, 它们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的范围, 还与机械设备、生活科学、环境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旨在提供科学的创造方法来全面提高城市住宅的环境品质, 探讨和摸索新世纪城市住宅的创造。

关键词:环境,民居,可持续,建筑设计,创造

特色空间要素 篇2

一、植物景观空间的特征

植物材料性质有别于建筑物及其他人工构筑物,因此,其所界定的空间与建筑空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植物界定的空间有如下特点。

1材料软质性

园林植物是生命的有机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经历了发芽、生长、落叶等自然过程,即便经由人工修剪,仍然能够旺盛生长。柔软的枝条、横斜的疏影、曼妙的芳香,摇曳生姿中透露出生命的气息,故其所界定的空间,具有不同于人工建筑物的软质性。

2动态变化性

植物的生命周期中会在色彩和形象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构成四季分明的时序景观。当植物空间由落叶植物围合时,空间围合的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夏季,植物的生长会增加空间的封闭性,而秋冬随着植物的落叶,视线逐渐能延伸到限定空间以外。可见,园林植物空间景观是动态变化的,并非长久不变的。

3空间渗透性

植物形成的空间并不像建筑物构筑的砖墙那般密不透风,植物通过树干、枝叶限定一个空间,界面的不同处是疏密结合的,由于植物材料的软质性,部分光线、气流以及声音等能轻易地穿透植物构成的空间而渗透到相邻空间,使空间的整体富有层次而相互连通。

4自然意象性

植物虽然因其自然或人为的形态具有类似建筑物界定空间的功能,但是二者性质不同,所界定的空间亦相异其趣。植物所界定的空间并不像建筑物界定的空间那样真实、清晰,而是具有意象性。植物茂密的枝叶犹如室内空间的天花板;植物的树干、如同外部空间的支柱,修剪整齐的树墙、绿篱则如同建筑物的墙体;不同高度和种类的低矮的植物则暗示着园林空间的地平面。

二、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

1构成植物空间的形态要素

构成植物空间的形态限定要素主要有基面要素、立面要素和顶面要素,正是这3种限定要素以各种变化方式相互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空间的封闭程度随着围合植物的种类、高矮大小、种植密度以及观赏者与周围植物的相对位置而产生变化。

(1)基面要素

基面是最基本的空间范围暗示,保持着空间视线与其周边环境的通透与连续。园林植物空间中,常常用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低矮灌木形成的基面来暗示空间范围,表现形式有草坪、缀花草地、模纹花坛、花坛、花境、花台、低矮的地被植物等。植物虽不是以实在的材料表现形式来限制着空间,但也确实在较低的水平面上筑起了一道范围。如一块草地和一片地被植物之间的交界处,虽然没有实体的视线屏障,但由于材料的种类、质感不同,其空间的领域性是显而易见的(图1)。基面是园林植物表现的一种非直接性暗示空间的方式,如同建筑空间的硬质铺装,不同的低矮植物象征着不同的铺装材料、质地以及规格大小,其质感对比和色彩的微妙变化大大丰富了地平面的空间层次,从而形成园林地面空间的重要视觉信息。

(2)立面要素

立面是园林植物空间形成最重要的要素,形成了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强烈的空间围合感,在植物空间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强于基面。植物立面空间有绿篱、树墙、树群、丛林、格栅和棚架等表现形式,创造了植物空间的边界,给予人们一种方向感,或是形成如建筑物中的“套间”般的封闭空间,使游人产生“小中见大,别有洞天”之感。在垂直面上,植物通过树干及叶丛的组合变化影响着空间的视觉感受。树干如同直立于空间中的支柱,其空间封闭程度随树干的大小、种类、疏密程度及种植形式不同而不同[5]。树干粗壮、种植密度大,像自然界中的森林,其空间围合感就越强。植物的叶丛是影响空间感的第二因素,叶丛的疏密度和分枝点的高低影响着空间的闭合感,叶丛越浓密,体积越大,分枝点越低,其围合感越强烈(图2)。

(3)顶面要素

植物同样能够形成植物空间的顶平面。植物的枝叶犹如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天花板,当树冠枝叶相互覆盖,遮蔽阳光时,其顶平面的封闭感最强烈(图3)。另外由单独或成丛的树木、攀援植物结合的棚架、绿廊等也能创造植物空间的顶面。顶面的特征与季节、枝叶密度、分枝点高度以及种植形式密切相关,并且存在着空间感的变化。夏季枝叶繁茂,遮荫蔽日,封闭感最强烈,而冬季落叶植物则以枝条组成覆盖面,视线通透,封闭感最弱。

2构成植物空间的植物要素

(1)植物的形态

园林植物的形态表现为不同的形体大小和姿态,具体是指植物的树枝、树干、生长方向、树叶数量等因素的整体外观表象。不同形态的植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影响着植物空间景观的构图和布局。通常植物形态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圆球形、椭圆形、锥形、圆柱形、垂枝形、水平展开形和不规则形(图4)。圆球形、椭圆形轮廓主要由弧线构成,所以产生弧线的效应,具有愉快、温暖、柔和、湿润、迟钝等情调,此类型的植物对视线的引导没有方向性和倾向性,容易与多种要素协调;锥形、圆柱形植物具有由静而趋于动的意向,将人的视线或情感从地面导向高处或天空,突出了空间的垂直面,产生较强的高度感染力;垂枝形植物具有明显的下垂枝条,具有将人的视线或情感由高处导向低处的功能,成为水平景观的视线纽带;水平开展形以水平线为主,引导视线沿水平方向移动,使空间产生一种宽阔感和外延感,联系功能强,既可以与垂直方向形状产生对比,又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联系其他形态。

(2)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是指观赏者对于单株植物或群体植物外观或粗糙或光滑的心理感受,具有较强的空间感染力。质感受植物叶片的大小、枝条的长短、形状、排列形式、植物的综合生长习性以及植物的观赏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质感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粗质型植物组合的植物空间具有减小空间尺度的倾向,而细质型的植物则能使空间距离扩大。单纯的质感可以使植物空间具有统一感,而多样的质感可以使植物空间活跃变化或者杂乱无章。

(3)植物的色彩

园林植物的色彩千变万化,并且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特殊的颜色。色彩影响植物空间的距离感和尺度感,明艳的暖色使空间距离变短、尺度缩小,暗淡的冷色能增大空间的尺度感,低纯度明色使空间具有宽阔感,而高纯度暗色则使空间具有收缩感。因此,要使空间给人以宽阔感,就应选用低纯度的明色花系,如具白色或天蓝色的花卉;相反,对人少空间大的居室,宜选用高纯度暗色花卉植物布置。色彩会使空间产生一定的“感情”或“性格”。如在总体格调高雅、古朴的高级住宅的道路空间,可选用紫色调的植物来突出高贵、优雅、神秘的氛围;而在以销售黄金钻石为主的街道空间中,植物可选用黄色基调的树种如金叶女贞、金叶槐、银杏等来营造相同色系的空间,烘托其华贵、高雅的气氛。

(4)植物的气味

植物的气味是植物组织器官中含有香精油、挥发油或难挥发树胶类的化学物质以分子的状态漂浮在空气中,刺激人的嗅觉而引起的。以芳香为主题的植物空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例拙政园“远香堂”,南临荷池,每当夏日,荷风扑面,清香满堂,“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雪香云蔚亭丛植的梅花,清香悠远,意境空灵,道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玄妙所在,从而造就了两处空间的不同氛围。芳香空间的创造应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并考虑环境的郁闭度和风向作用。露天环境中的空气流动较快,香气易扩散,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需通过地形或建筑物的围合,来创造封闭的环境,维持一定的香气浓度,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应注意将芳香植物布置在上风向,以便于香味的流动与扩散。

(5)植物的季相变化

季相变化是园林植物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春花、夏荫、秋叶和冬枯形成了植物丰富的季相变化,在不同季节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首先,季相变化影响植物空间的闭合程度,尤其是当植物空间由落叶植物围合时,空间围合的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具有浓密树叶的树丛能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视线被阻隔,而随着植物的落叶,视线逐渐能延伸到限定空间以外,空间产生流动,显得更大、更空旷(图5)。其次,植物季相在其变化的过程中会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在植物空间中游览观赏,行在其间,不会感到强制性的约束,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光影的明暗变化,给人视线留有余地,引起观赏者自由的联想和情感变化。这在景观连贯性和整体性上提供了一个时间序列上的美感,形成了动态的三维空间性与时序性相统一的四维空间效果。

(6)植物的文化内涵

植物蕴涵着不同的精神意蕴。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欣赏大自然植物美的同时,逐渐将植物的形象美“拟人化”,赋予其特殊的精神品质。如《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赋予松柏虽经严冬霜雪仍能挺立风寒之中的坚强品质;《诗经周南》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述,誉桃花之艳丽;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习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等。植物的文化内涵直接影响了空间的立意和人们的心理感受。如北京皇家园林的植物配植,讲究“玉堂春富贵”,即在庭院中对植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和盆栽桂花;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景区,运用松叶细长成针状,经风吹拂易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特点,创造出具有万马奔腾、翻江倒海之势的“松涛”主题空间;再如苏州拙政园中部主体建筑“远香堂”,南临荷池,夏日芙蕖满池,闲立堂前远眺,翠亭华盖,荷香四溢,能真切体会到园主人王献臣自喻脱离尘嚣世俗、理想高洁的意境空间。

三、结语

论行政法的空间要素 篇3

【关键词】行政行为;行政监督;行政诉讼

行政法主要由行政行为法、行政组织法、行政监督法、行政诉讼法等构成。而行政行为法无疑是行政法的核心分支。首先,来探讨行政行为法的空间要素。

一、行政行为法的空间要素

(一)行政行为的主体的空间要素

行政主体的空间要素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行政主体必须是合法主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主体要件。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的职能部门部、委、厅、局,其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第二个要素就是必须要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活动。在实际的行政活动中,由于行政机关、行政组织是非常庞大复杂的组织系统,到底谁具有主体资格,要看谁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为。第三,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权限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为,这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权限方面的要件。要确认某个组织是否享有行政主体资格,主要在于看它是否具有行政职权。

(二)行政行为内容的空间要素

行政行为内容的空间要素即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适当。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是指行为所涉及到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行政行为内容适当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明确、适当,而且应当公正、合理。这类事例在一些行政处罚决定书写的档案中,经常可以看到,在监督记录中描述的所谓违法事实,从法律、法规中找不到相应违法条款,在法规中也没有。实际上就是没有违法的法律依据。就是俗语说的:“犯了哪条法不知道。”监督员只管记录事实,不知道这事实是违反法律中或法规中的哪一条。就随便牵强附会的安了一条,结果一审查,是错误的适用法律,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

(三)行政行为程序的空间要素

行政行为程序的空间要素即行政行为应遵循正当的行政程序。所谓程序是指行政行为的实施所要经过的步骤、方式、顺序以及时限。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定程序,任意作出某种行为。如行政主体在执法监督过程中,没有按法定程序执法监督。如食品卫生监督员判定某食品经营单位商品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予以没收或销毁的行政处罚,但是,监督员在采样时没有按法定的随机抽样原则进行,只是从大宗商品中选择几个变质的样品作的检验,不能代表大宗商品质量。对方对没收或销毁的行政处罚不服,就提起诉讼,经人民法院审查,监督员采样违反法定程序,其行政行为是违法的。

二、行政诉讼法的空间要素仲裁庭与仲裁机构之间的权力配置

(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空间要素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即其应在行政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诉讼主体的构成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有行政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空间要素由于行政诉讼中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所起作用是不同,从而使其空间要素也有差异。也由于其权利义务不同,他们的诉讼地位就不同。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地位相同的人,如第三人、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代理人,他们的诉讼行为对行政诉讼程序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会产生决定性影响,显然他们在诉讼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这些人被称为诉讼主体;而另一些诉讼参与人由于同行政案件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们参加诉讼仅仅是协助人民法院查明案情。他们虽然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但他们的诉讼行为不会对行政诉讼的发生、变更和消灭产生直接影响,这些人被称为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客体的空间要素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对于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空间要素另外一个重要方面的把握,是要区分行政诉讼的空间要素和行政复议的空间要素。如有一些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这些排除事项包括:国家行为案件,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等。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包括:内部行政行为;对民事争议的处理,这里仅指调解与仲裁两种争议解决方式,对于裁决,可以诉讼也可以复议,例外是专利行政裁决不得申请复议,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以及行政指导等其他非具体行政行为。同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空间要素存在紧密的联系:如复议诉讼自由选择,即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选择对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或者提起行政复议。第二种是复议前置,包括在治安处罚、纳税争议和侵犯自然资源权利的行政行为中,当事人必须先经复议,对复议不服,才能提起行政诉讼。第三种是情况是复议诉讼自由选择,但复议终局。包括两种情况:出入境处罚与国务院的裁决。

(三)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内容的空间要素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其空间要素存在于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设定权利和义务。设定权利指行政行为的内容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新的法律上的权利和权能。第二,变更权利和义务。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改变相对人原有的权利和义务或使相对人原有的权利和义务发生变化。第三,消灭权利和义务。消灭权利指行政行为的内容是行政主体依法消灭相对人已有的某种权利和权能。如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之撤销。

参考文献:

[1]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杨海坤.中国行政法学新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浅析办公空间的设计要素 篇4

关键词:空间,人性化,采光,绿色环保,智能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而员工则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如何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已成为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的问题。

办公空间作为员工在工作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 对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及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越的办公空间设计能顾及每个员工的工作活动, 使每个人的自我表现能力, 创意发挥能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同时也能够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

以往的办公空间只是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空间, 并没有从人性化的角度去考虑员工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性化的管理逐步的走到了社会的前沿, 办公空间设计也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办公空间的布局、采光、色彩、科技智能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使员工能体会到设计带给他们的振奋。怎样打造优越的办公空间,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办公空间设计要素。

一、了解企业类型, 感受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理念, 只有充分的了解企业理念, 才能够贴近企业员工的办公环境与心理, 设计出符合本企业的风格与特征的办公环境!

二、分析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其相互的联系

分析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其相互的联系, 来确定每个部门的位置及使用面积, 规划好人流线路。随着科技的进步, 网络的发展, 新型的企业诞生。办公空间已不是由传统的接待厅、通道、办公区、会议室、经理室、茶水间、储物室等空间组成, 而是发展为多功能的空间等多种形式。分析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其相互的联系, 合理的分配每一个使用空间, 使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避免不必要的变动办公室流线。

三、办公空间设计的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后, 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自身的生活方式, 生活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加强了对人类自身的关注, 使生活环境更具有人情味儿。这也无形的要求办公空间设计要围绕着人性化的需求来展开。在满足人性化的需求条件下, 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率、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办公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主要受到色彩、光、绿化、家具、休闲环境和私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 分析以上几点设计的基本要素:

1. 色彩的巧妙运用

色彩是一种无形的言语, 合理的搭配与运用, 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打造出特别的空间环境。如在SOHO模式 (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小型家庭办公空间) 中, 可以使用暖色调来营造温馨舒适的休闲环境, 用明快的色调营造欢快、冲满活力的氛围, 从而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灯光的合理布局

近年来低碳生活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 企业在节能的方面有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节能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 办公空间的灯光就是其中的一点。

自然光的大量使用可以节约能源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现代办公空间的照明趋势就是在有利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是自然光线充分的摄入, 办公室内配备高大的窗户、天窗。夜晚的采光可以使用节能效果较好的LED照明。在设计方面应注意灯光的强度, 避免眩光的出现。

3. 绿色环保的需求

说到环保一定都不陌生, 尤其近几年, 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使人类吃到了破坏生态平衡的苦头, 也开始了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环保绿色的设计理念已经渗入到了每个设计师的脑中, 可持续发展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共识。

要实现办公空间的环保设计, 可以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设计, 充分的引入自然光源及自然通风设施, 通过技术手段尽量的减少能源的消耗, 减少热能的排除, 实现低碳的办公模式。其次, 办公空间装饰材料的环保也十分重要如:达到E0标准的板材材料、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石材、健康环保的涂料等。人性化的设计不仅仅体现在空间设计的方面, 还应该从员工的健康出发, 切身实地的考虑员工的基本利益。CIAM国际建筑师协会在《雅典宪章》中曾经将人类社会基本活动归纳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类。办公是人类工作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 人们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办公空间中度过。绿色环保的设计可以使员工的环境质量得到保证, 使员工能够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 从而更努力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最后是绿色植物的运用, 合理的运用可以使空间的布局更加人性化, 同时可以融入灯光设计, 从员工从视觉, 听觉, 触觉、嗅觉乃至心理的愉悦程度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品, 从而彻底的实现以人为核心的人性化设计。

4. 舒适的办公家具

办公家具在满足环保的前提下,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具仍然是现代企业的首选, 因为它降低了员工的压力增强了舒适感。办公家具颜色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目前市场上的家具颜色大体分为5种色调:黑色、灰色、棕色、暗红和素蓝色。通常, 灰色系多用于办公桌;黑、棕色用于老板椅和会客室桌椅;素蓝和暗红多作办公室用椅。家具色调的运用可以根据公司的性质及其员工的年龄进行不同的搭配。

5. 休闲娱乐空间

工作累了, 可以到办公室的某个地方喝杯咖啡甚至还可以在按摩椅上小憩一会儿。随着人性化管理的深入, 有的企业已经允许员工在工作期间进行网上聊天, 可以带孩子上班。这在无形中已经说明办公空间多样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休闲娱乐空间的设计已走到了日程上。在设计休闲娱乐空间时, 除了满足放松的需要以外, 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的注意保护员工个人隐私。可以加设小型封闭的空间来实现这一点。

6. 智能化技术的融合

智能化技术除了办公时的科技运用外, 还包括安保方面的科技。数字E时代的的来临推动着商业通讯设施的发展, 光纤电缆和宽带互联网以及3G网络的不断延伸加速了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和下载传输数据的速度。计算机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其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

近几年恐怖袭击频频发生, 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安全非常谨慎。许多企业的办公场所都配备了先进的保安系统, 从迷你摄像头、通行卡和超敏感报警系统到X光扫描和扫描站等。充分的利用先进技术来确保公司及员工的安全。

四、结论

在新新时代, 办公空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办公空间设计将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需要不断地进行着变革, 但是无论怎样目的只有一个:为每一个员工打造出高效、舒适、愉悦、休闲、健康的工作环境。使人们在工作中享受乐趣, 在工作中感受温馨, 在工作中体会人生。

参考文献

[1]姚美康.办公空间设计ABC[J].家具与室内装饰

[2]俞坚.理想的办公空间[J].建筑与文化

[3]苗国青, 朱敏芳.室内设计理论及运用[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罗亚当.名建筑师诠释办公空间新概念[J].北京晨报

特色空间要素 篇5

空间数据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设计

总结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的`处理流程与方法,设计各种数据结构、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接口,给出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且实现原型系统.

作 者:雷伟刚 童小华 刘大杰 LEI Wei-gang TONG Xiao-hua LIU Da-jie  作者单位:雷伟刚,LEI Wei-ga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勘测部,广东,广州,510600)

童小华,刘大杰,TONG Xiao-hua,LIU Da-jie(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上海,200092)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6 “”(7) 分类号:P2 关键词:线要素综合   数据处理   条件方程   原型系统  

空间想象能力形成的三要素 篇6

一识图能力

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 不论是图形还是概念的拓展变化, 对学生来讲都是难点。学生空间概念建立不好, 在头脑中就难以形成准确、直观的几何形象, 而在立体几何的概念、性质、定理的教学中, 教师常需要大量的基本图形或基本例子, 来展示立体几何的概念或定理的内涵。所以, 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即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基本图形, 弄清楚其中的基本量和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 再借助基本图形来认识复杂图形的空间形状、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具体做法可以用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 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一些模型, 如空间四边形、正三棱锥、正方体、正六棱柱等特殊模型, 这样学生可通过眼看、手摸、脑想, 直观地看清楚各种“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及它们所成的角和距离, 在头脑中获得一个清晰、直观、准确的印象。这样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实物模型制作, 化抽象为直观, 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为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绘图能力

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图形, 为了研究的需要, 我们常把空间图形画在纸上或白板上, 由于纸和白板可以看作是平面, 于是就要练好空间图形直观图的画法。画直观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立体几何中有关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会、掌握绘制直观图的一般方法, 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绘图能力。例如, 练习画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几个部分的各种图形;练习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 先说明其位置关系:在面内、相交、平行, 再让学生用适当的直观图将这些位置关系画出来。在训练画图的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会画直观图, 还应要求画出的直观图要有很强的立体感;在画两条异面直线的图形时, 要他们来判断哪些直观图最具有立体感。通过这些训练,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会慢慢增强。特别是当想象不全图形样子的时候, 更要准确地画出其直观图, 能从直观图中找出各个元素在空间的实际位置, 以达到图形与推理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的理想效果。另外, 借助图形的推理论证,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解题习惯也很重要。实践证明, 教师精准的图形以及精湛的作图艺术, 能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喜爱, 而严格的逻辑推理、论证, 则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立体几何的本质特征。所以, 几何图形的视觉化、形象化, 不仅有助于促进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有助于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所以我们常把几何的形象化、直观化, 看作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它在几何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转化能力

转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在立体几何中这一思想显得尤为突出, 它也是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所在。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三个转化: (1) 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互相转化。因为定理和性质都是以文字形式给出的, 证明之前必须先把它们转化为图形语言, 再转化为符号语言, 这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功。 (2) 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互相转化。要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往往需先转化为平面问题, 要注意积累转化的手段, 如通过展开、截面、翻转、射影、分解、组合的手段, 将空间中分散的条件转化到同一平面上来。 (3) “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互相转化。在立体几何问题的证明中, “线面垂直”通常转化为“线线垂直”, “面面垂直”通常转化为“线面垂直”, “二面角”和“线面角”通常转化为“线线角”, 而“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通常转化为“点面距离”。

论影响中国民歌特色的要素 篇7

关键词:中国民歌;特色;地域;要素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于汉族人口众多, 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汉族来说较少, 所以习惯上把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的总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然而我国少数民族国土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70%, 而且地形、地貌相当丰富, 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草原等。这种复杂丰富的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中国音乐的特色。可以这样说, 中国音乐在依民族而各呈异彩的同时, 更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彩的风貌。虽然我们不完全赞同环境决定论, 但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歌的巨大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加以认真全面的研究。

一、民歌的渊源及分类

民歌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 通过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并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们的生活, 反映人民的生活, 同时也广泛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民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它没有确切具体的作者, 是历代劳动人民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因此, 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中国民歌按体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小调。特别是号子这种形式, 最能体现民歌所具有的劳动性特点。同时由于地域的差异, 不同的气候环境造就了高原、平原、草原和山地, 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山歌。

如云南的《放马山歌》歌词非常简朴, 七言两句为一段, 反映了牧童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 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 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 手法洗练。歌词中夹以“喔噜噜的”方言作为衬腔, 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 极具生活气息。同时也表现出中国西南音乐的地域风情。又如陕北信天游《脚夫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音调, 深刻地抒发了一个被地主老财逼出门外, 有家不能归的脚夫的愤懑心情, 和对家乡、妻子的深切怀念。歌曲运用了连续上四度的音调, 既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 又表现了他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整首歌曲富有粗犷豪放的大西北音乐风格。再如蒙古族长调, 由于所处的独特草原地域特点, 形成了辽阔宽广的草原山歌特色, 代表曲目有《辽阔的草原》《小江苏宿迁●彭丽丽黄马》等。

小调则因为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而形态各异。如:江苏无锡小调《无锡景》, 表现了在江苏无锡的一个茶亭里, 游客面对着万顷碧波, 憩歇品茶, 一位少女在一把二胡的伴奏下唱着:“我有一段情, 唱拨拉诸公听……”幽雅清脆的歌声为游客们助兴, 也为迷人的太湖胜景增添了美色。全曲生动地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 旋律细腻秀美, 富有江南特色。又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也称《十二月调》, 歌曲曲调与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骨架有些相同。整首歌曲极具山东本地的旋律特色, 方言味很浓。表现了沂蒙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地理环境的不同致使南北音乐形成巨大差异

南北音乐风格历来是有较大区别的, 南方的歌曲如同柳永的婉约词派, 温婉细腻、含蓄优美;北方的歌曲则更像是李白笔下的唐诗, 宽宏大气、豪放恣意。分析一下陕北信天游和江南小调的旋律特点, 可以看出二者的曲调构成有巨大差异。陕北信天游《三十里铺》是北方音乐的典型曲调, 其形式特点为:对应性的三上一下四句体 (二句体的变体) , 带FA偏音的六声音阶, 宽宫声韵结构512, 旋法多用五度跳进。歌词“我”的方言读音为E, 曲情苍郁凄凉。同样是体现北方音乐色彩的信天游《红军哥哥回来了》一曲, 其形态与《三十里铺》雷同:上下句体, 带FA、SI两个偏音的七声音阶, 宽商声韵623, 多跳进, 旋法多用七度大跳。方言词汇有“鸡娃子, 狗娃子”等;“了、来、咬”等字具有方言声韵的发音特点, 如“来”字读为“le”。曲情开阔慷慨、粗犷豪放。江南小调属于南音民歌作品, 其风格韵味就截然不同了。江南小调《无锡景》为典型的南音色彩。其形式要素特点为:五声音阶, 窄徵声韵561、653和小声韵123的综合运用。级进为主的旋法, 连续发展、渐层下移的四句体结构, 旋律修饰细腻华丽, 曲风小轻细雅、柔婉妩媚。江苏民歌《茉莉花》所表现的曲风, 也充分体现出江南小曲所要表现的亭台轩榭和小桥流水。

三、由于地域差异带来语言差异和风俗习惯的差异, 使民歌具有不同的地方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 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现象日益普遍。尽管如此, 但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才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音乐概念。如青藏高原和荆楚平原, 它们的音乐风格永远是各有其个性的。东北二人转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成广东音乐的岭南风格。我们应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关注所有富有个性的民歌, 以我们的热忱和责任去发扬和传承。

医疗建筑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素 篇8

医疗空间在设计时应按使用者的行为模式来界定, 人的行为模式是将人在环境中的主要行为过程具相化, 使其成为空间设计的量化标准。室内的空间设计是做好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环节, 是体现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设计语言的重点部位。医疗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追求的目标是完美的功能性与舒适宜人空间的结合, 放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 追求空间的纯净。以下通过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协和医院门诊楼工程、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装修改造工程等多个室内工程设计实践, 对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材料

在室内设计中, 不同材质的材料应用极为重要, 它是表达设计语言、界定空间性质、满足使用环境氛围的重要表达方式。材料是室内空间的“皮肤”, 直接与其环境中的人发生视觉、触觉关系。材料搭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间的功能和品质, 只有把握好材料的特性, 将其运用到恰当的位置才是最适用的设计, 切忌盲目堆彻高档材料。

医疗建筑室内材料的选择是一个严格、理性的思考过程, 应从医院实际需求出发, 根据投资情况、使用者的行为需求, 再辅以设计师的个性审美综合而得。医疗建筑室内设计对材料品质的要求比一般室内设计更加严格, 尤其是功能性强的封闭空间, 对材料的质感、耐久性、抗菌性、抗污性、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等要求更高。材料尽量采用预制成品现场安装, 施工现场减少湿作业, 严格控制材料在施工中带来的污染。现在医疗建筑室内常用的装饰材料, 用在墙面的如树脂板、耐擦洗的布基壁纸、墙革, 用在地面的有PVC和橡胶地板, 以及多种抑菌天花材料, 都有多种表面质感和色彩效果。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搭配, 利用材料的质地特性, 才能创造出舒适的医疗空间。例如在病房有医疗槽的背墙上安装干挂树脂板 (或抗倍特板, 病房内一般8mm厚) , 其他墙面搭配布基壁纸等相对经济的材料, 既可达到装饰效果, 又可满足使用要求。

1.韩国汉城三星医疗院医疗主街

而医疗建筑室内的开敞式空间对材料的选择范围相对要宽泛, 设计时应尽量与建筑外立面的材质和风格相统一, 避免生硬突兀。开敞空间人流比较集中、流动性大, 因此对材料耐久性、抗磨性具有严格的要求, 如墙面干挂石材应比普通空间石材要厚 (达到25mm) 。公共空间内的选材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和使用方式尽量简单、统一, 避免材料种类繁多带来高成本并缩短材料定货周期。公共区域的等候空间, 如候诊区, 应局部设计软性材质 (如壁纸、壁布等材料) 给人以亲切感。此外, 材料的细部处理应避免出现尖角在转角处安装专用护角或做弧形处理, 防止碰撞刮擦。因此, 医疗建筑室内的公共空间材料选用应以满足使用要求为主, 具有一定审美性即可, 避免大量使用高档材料, 好的设计应是最适用的设计。

二、色彩设计

色彩通过人的视觉系统对人的心理产生冲击, 色彩本身只是物理性的客观存在, 而人是通过对世界的认知后对色彩产生特定的感受, 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 如色彩的冷暖变化对人的心理可产生不同的生理暗示, 因此在医疗建筑室内这个特殊空间内, 色彩的运用和变化对使用者可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很多医疗建筑室内色彩设计抛弃原有单一、冷漠的色调向家庭化的温馨色调转变, 以稳定就医者的心理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

医疗建筑室内色彩设计原则应是整体统一、局部变化, 根据医疗空间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确定整体的色彩基调。例如病房楼内适合于偏暖的色调, 而肝、胆病或传染类医疗空间则可用偏冷的色调 (色彩的冷暖变化实际是相对而言, 依据心理感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 , 精神类疾病室内色彩更讲究宁静、松弛的氛围。而在妇产和儿童科室, 则要讲究色彩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与精神暗示, 让患者就诊时能够分散其焦虑的心情。

2.树脂板、橡胶地板和抑菌天花材料的应用实例

3.候诊区内运用暖色调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4.色彩在功能区域的运用

用色彩的变化赋于空间变化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达到空间与色彩的和谐是色彩设计的重点。空间内颜色可根据功能需求选择色调, 应尽量统一, 避免杂乱无章。在设计中若使用多种色彩搭配时, 应尽量选择色调、冷暖接近的色彩 (如淡米色、浅木色、浅绿色) , 少用补色和对比色 (如蓝和橙、黄和红, 黑色、熟褐等黯淡压抑的重色) , 减少对患者的心理刺激。

三、光线设计

光线是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 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两者相辅相成。由于医疗空间的使用人群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 因此在光线的设计上应把握好“度”, 即光线的亮度, 应始终营造出柔和、自然的亲切感, 平衡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公共空间内可适当增加艺术性的光线效果, 如利用采光顶和透光材质, 表现室外化的采光效果, 既亲近自然, 又节能环保;在走廊、电梯厅、护士站可采用反射光、漫射光, 避免直射光, 减少光线对患者的视觉刺激。

除选择带遮光片或挡光板的灯具外, 灯具的平面布置也极为重要。如将走廊的光源置于靠近病房的一侧, 既便于患者找寻方向, 又避免在病床周转过程中光线直接对患者视觉的刺激。在病房、ICU等空间中, 光线的布置更为重要, 不仅要选择专业的灯具而且对光源的位置也十分讲究, 主光源应避开病床正上方位置, 可依靠背墙上医疗槽的专用灯补光。病房内若有大面积采光窗, 应选择遮阳性好易于开启的窗帘便于随时调节光线强弱, 使患者始终处在柔和宁静的光环境中。

四、家具和陈设设计

家具和陈设设计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与人关系最为密切。而医疗建筑室内设计中, 尤其以病房内的家具为重, 除美观外, 更主要的是可满足患者活动行为的需要。家具造型尽量简洁, 便于擦洗、消毒, 活动家具应便于搬运且摆放合理, 预留足够的转移空间, 方便医护人员施救时, 快速移动相关设施, 放置各种医疗设备。

医疗建筑室内陈设起到点缀的辅助作用即可, 装饰物的样式、色彩、造型应与室内整体风格一致, 避免过于夸张、跳跃的装饰物品。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文化品味和艺术情趣兼备的陈设物品, 则能从细节处体现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

五、绿化组织

室内绿化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医疗空间内,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观赏性。在大型公共空间内, 如大堂、中厅等空间, 尽量利用高仿真植物和少量真实绿化相结合, 根据空间形式设计出高低搭配层次分明的景观绿化。仿真植物的运用, 避免因种植带来的养护成本高和滋生病菌虫害的问题, 种植绿化宜选用盆栽式, 便于更换保养, 品种应选择无异味、无刺激、对人体无害可触摸的植物种类, 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

5.北京医院门诊楼运用自然采光丰富室内空间

6.病房内人工照明方式

9.护士站宜设置高低台面

六、无障碍设计

在医疗空间内, 无障碍设计是体现医疗空间人性化的重要因素。除无障碍专用坡道、专用卫生间等, 在公共空间的各个环节内也应处处体现。如在公共电梯设置专用按钮和引导系统、设置无障碍专用公共电话, 在护士站、接诊台和问询处等局部设置低台面 (低台高750mm) , 或设置专用空间存放轮椅和活动病床。

七、声学设计

与以上6个室内设计内容相比, 声学设计相对比较抽象, 但随着医疗空间品质的逐步提升, 以及就诊人群对就医环境品质要求的越来越高, 很多综合性医院开始注重公共空间的声学设计, 利用天花、墙面吸声材料的处理来缓解问题, 降低就医者就诊时的心理、生理压力。如多用亚麻、PVC等软性环保材料替代石材、墙砖等硬性材料;在诊室、病房的隔墙、隔声上设计结构板顶, 避免声音的交叉污染;在妇产、儿童医院的公共及病房空间设计中, 设计师更要按高于国家设计标准的要求来进行设计, 从而保证医疗空间的软性品质。

10.楼梯间内无障碍引导系统

八、结束语

医疗建筑室内设计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室内空间设计, 不仅要做到以上7项内容, 综合考虑、统一设计, 并且要与建筑、水、暖、电、气体等相关专业密切配合, 要求设计者既要秉承理性、严谨的设计态度, 又应注重细节设计。医疗建筑室内设计不仅要营造一个简洁、宜人的人性化空间, 也要逐渐向个性化发展, 这对从业设计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把握住设计的尺度是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的关键。医疗室内空间设计看似平淡无奇, 但每个空间、材质、色彩、灯光都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并精心推敲, 这才是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真正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国兰.室内空间设计与家具造型[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0)

[2]朱毅, 闫爽.软装饰在室内空间中的美学价值[J].设计艺术研究.2014 (06)

[3]沈小庆, 许屹中, 黄昕.医院人性化设计与建设[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 (07)

特色空间要素 篇9

气象要素是多种地学模型和气候学模型建模的基础[1]。为了获取准确的气象要素数据,通常需要建立高密度的气象观测站点。然而,由于地形条件、技术手段和经济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很多地方的气象要素数据获取比较困难。为了获取站点外区域的气象要素数据,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基于已有站点的观测值进行估算,即气象要素空间插值,进而获得全局空间范围内各个空间位置的气象要素数据。目前,常用的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法、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样条函数法、克里金插值法、多项式法、趋势面法等[2]。在各种插值方法中,并没有适合任意插值对象的最佳插值方法。通常,同一种插值方法对不同对象进行插值,插值误差可能千差万别。本文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反距离加权法、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样条函数法、趋势面法、普通克里金法等六种空间插值方法对全国187个气象站49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进行空间插值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了全国气象要素大尺度范围插值的优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该数据为全国187个气象站49年(1960~2008)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量、经度、纬度和海拔高程数据。

1.2 插值方法

泰森多边形法(Thiessen)由荷兰气象学家Thiessen[3]提出,其采用泰森多边形内所包含的气象站的气象要素值来代表该区域内的气象要素值。反距离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是一种以待插点与实际观测样本点之间的距离为权重的一种加权平均方法,离插值点越近的样本点赋予的权重越大[4]。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radient Plus Inverse Distance Squared,GIDS)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的基础上,考虑了气象要素随经度、纬度和海拔高程的梯度变化[5]。样条函数法针对一些特征节点,通过控制估计方差的策略,适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来产生平滑的插值曲线,分为张力样条函数法(TensionSpline)和规则样条函数法(Regularized Spline)[6]。趋势面法(Trend)是根据样本点的属性值与地理坐标的关系,采用多项式回归方法得到平滑数学平面方程,再根据该平面方程计算待插点的属性值[7]。普通克里金插值法(Ordinary Kriging,OK)由南非矿山工程师Krige在1951提出,法国地理数学家Matheron将其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普通克里金插值法是在空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相关范围内的采样点来评估未知点的属性值[8]。针对各种算法的具体介绍可参照文献[2~5]。

1.3 检验方法

评价空间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是非常困难的,除了克里金插值法可以对误差进行逐点的理论估计之外,其它插值方法都无法对误差进行理论估计[9]。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通常采用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来验证插值的精度[10],即依次假定每一个站点的气象要素值未知,用周围站点的气象要素值来进行插值估计,通过计算所有站点的实际观测值与估计值的误差来评估空间插值方法的精度。通常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插值平均误差平方的平方根(Root Mean Squared Interpolation Error,RMSIE)作为评估不同插值方法的标准,值越接近0,插值精度越高。MAE可以评估估算值可能的误差范围,RMSIE可以反映估算灵敏度和极值效应[11],MAE和RMSIE的表达式分别为:

式中:Zo,i为第i个站点的实际观测值;Ze,i为第i个站点的插值估算值;m为用于参与验证的站点的数目。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插值方法的参数设置

除了泰森多边形法,其它的插值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参数设置。反距离加权法、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样条函数法、普通克里金法都涉及到邻近点的选择问题,即用待插点周围多少个样本点进行插值。邻近点的选择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2]:(1)固定数目选择法,即选择离待插点最近的n个点,n需要预先设定。(2)固定距离选择法,即选择以待插点为圆心,预先设定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区域内所包含的所有点。(3)象限搜索法,即给定一个门限值,若某象限的点少于门限值则全部采用,若超过门限值就选择最近的点。本文采用固定数目点选择方法,选择待插点周围15个样本点进行插值。反距离加权法、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的幂指数取值为2。样条函数法采用薄板样条函数,趋势面法采用三次趋势面方程,普通克里金法的拟合半方差模型采用球状模型。在进行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插值时,首先计算了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程的偏回归系数以及复相关系数(见表1)。其中:R为复相关系数,C-X、C-Y、C-U分别为气温或降雨量对经度、纬度和海拔高程的偏回归系数。从表1可以看出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程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9,气温与经纬度和海拔高程均表现为负相关,降雨量与经度表现为正相关,与纬度和海拔高程表现为负相关。

2.2 插值精度比较

交叉验证结果见表2。在6种插值方法中,年平均气温插值的MAE排序为GIDS<OK<IDW<Spline<Thiessen<Trend。RMSIE的排序为GIDS<IDW<OK<Spline<Trend<Thiessen。GIDS法获得了最低的MAE和RMSIE,从温度与经纬度和海拔高程的相关性研究可知,温度与这些因子有很强的相关性,其复相关系数为0.947,将这些因子考虑进来大大提高了插值精度。对于年平均降雨量,6种插值方法的MAE排序为IDW<OK<Spline<GIDS<Trend<Thiessen。RMSIE的排序为IDW<OK<GIDS<Trend<Spline<Thiessen。IDW法获得了最低的MAE和RMSIE,而GIDS方法插值效果较差,可以推断,降雨除受经纬度等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GIDS法可能不适合降雨量插值。

MAE和RMSIE可以反映插值方法的总体精度。每一个站点的插值精度可以用相对误差(插值估算值与实际观测值之差的绝对值占实际观测值的绝对值的百分比表示)来评估。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插值后站点的相对误差分布见表3、表4,每种插值方法在每个误差范围内的百分数为该误差范围内站点的个数与站点总数的百分比。通过比较相对误差也可以得出:对于年平均气温插值,GIDS法明显优于其它插值方法。对于年平均降雨量插值,IDW法略微优于其它5种插值方法。

3 结论

特色空间要素 篇10

日本庭院的寂静幽美人所共知,其营造出的独特意境为世人所称道。日本庭院的形成早期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经过长期的独立发展后,便自成一格。 这些独具风格多种形式的日本庭院,受到由中国传入的禅宗佛教、茶道和山水画等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洗练、素雅、清幽的特有风格。日本庭院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集中再现大自然的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庭院的构成要素众多,但作为一种空间艺术,空间营造是庭园艺术的核心,本文着重解析日本著名庭院中门,院墙,篱笆,园路,飞石等日本庭院中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营造手法。造园者充分利用以上要素对空间进行限定,引导和分割, 营造出富有韵律感的空间关系,演绎出富有诗意的景观环境。

院门

根据《古事记》(注1)等文献资料推断,上古时代的院门的形式类似于日本神社的鸟居。但日本真正大量使用院门这一形式是在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受到寺院等佛教建筑的影响,在平城京(现奈良)、平安京(现京都)的都城内,各处修建了带有屋顶的华丽的院门。此外,院门也成为贵族彰显权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当时,如果没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或权力,在自家建筑中是不允许单独建造院门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制约逐步缓和,到了江户时代,只要具有一定的身份, 在自家建造院门这一行为就会被许可。从平安时代贵族的寝殿造到江户时代武家的书院造,院门在各种功能要求和社会要求的推动之下,发展衍生出了多种形式,形成了现在和风建筑传统意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数寄屋建筑(注2)将松散的自然景观以人工再造的方式进行紧凑的组合,利用推拉门的帐子获得柔和的光线,数寄屋建筑极力追求与自然的联系,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数寄屋建筑极具日本艺术特点,甚至可以称之为日本美学的象征。在数寄屋建筑和庭院中,院门是空间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美学组成部分。

以千利休为首的茶道创始者们,相对于桃山时代的书院造风格建筑,更愿意尝试在茶室和院子修建看上去具有山间恬静旨趣的院门,使院门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采用圆木柱子、竹椽、茅草顶等素材,酝酿简单朴素中深藏玄奥的美。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桂离宫(京都市)的御幸门(图1)。御幸门位于通往中心庭院的重要位置。门柱采用带树皮的粗圆木,椽采用直径较粗的竹子,屋顶采用茅草,这些都与园内的松琴亭一致统一,柱子的做工,木结构的组合,茅草的铺设方式等则无处不体现出工匠的精湛技艺,数寄的精髓沁入其中。这既是数寄屋风格的院门的原点,甚至也可以说是顶点。

将数寄的精神通过造型来反映出来,其实是如何将固定化的样式分解,把固化僵硬的部分打破,将形式中的“楷·行·草”中的“楷”变化为“草”,淡化它形式上的严格性,充分表现出恬静、质朴、寂寥的美。

里千家(京都市)的正门(图2),虽然是普通的入口形式,但屋顶采用丝柏树皮葺顶,巧妙的通过屋顶的草体化方式,使其与庭院环境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出了茶室庭院门的风情。与此相对照,表千家(京2都市)则是规模较大,具有威严的楼门(图3)。堂堂正正看似对称的立面之上,将左右侧窗的意匠稍作改变, 数寄的心境渗透其中。

围墙

与欧美国家住宅门前拥有广阔开放的空间相比,日本住宅则是利用围墙将基地包围,构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日本夏季高温多湿,因此住宅的通风就成了必须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与很多国家的住宅相比,建筑自身的开放性便成了日本住宅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确保住户的隐私及安全,在住宅基地外围设置围墙是非常有必要的。

围墙的种类很多,寺院的围墙则从古代开始大多采用土墙和筑地墙。土墙是由粘土砌筑而成,筑地墙则是在土墙的上面加屋顶,一般墙面涂成白色(图4、5)。 在筑地墙中经常能看到墙面带有横向线条,这种围墙称之为筋墙(图6)。

另外,在数寄风格的建筑中,为了呈现出悠闲恬静的趣旨,墙面保留土的本色,墙下部基础为乱石堆砌的手法也是非常多的。(图7)在大德寺(京都市)内塔头(注3)龙光院的筑地墙(图8),在土墙上埋入瓦片,形成具有趣味性的线条,体现出一种玄奥的美。

总之,围墙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区分内外空间,对于内部来说,它有必要与建筑及庭院相互呼应,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外部来看,它是街道空间构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现在,在京都的屋敷町仍能看到大量漂亮的围墙,这些围墙构成了本地区所独有的街道风景。

竹篱

在庭院中,竹篱原本是用来分隔空间的道具,但由于竹篱具有手工编织出来的独特美感,与石灯笼、蹲踞(注4)一样,起到了景观小品的作用。纵观历史,从平安、镰仓时代开始,在书画卷轴中便能看到用树枝及竹子编织的篱笆,但是竹篱笆真正的发展是在茶道文化成立的桃山时代。竹篱恬静质朴的风情,在庭院景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外庭院的界篱,到茶室旁的侧篱, 在各个场所把庭院的景观情趣纤细地演绎出来。

在江户时代后期的一八七二年,被称为石组及竹篱的教科书的《石组园生八重垣传》问世了。它的作者正是编著《都林泉名胜图会》及《筑山庭造传后篇》的篱岛轩秋里,书中以四目垣及建仁寺垣为中心,用图解的形式详细的归纳了九种竹篱和八种侧篱,迎合了当时的需要。竹篱的意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分为栅栏状的透垣(通透可看到后面)和屏风状的遮蔽垣(不可看到后面)。透垣得代表有四目垣(图9)、金阁寺垣、龙安寺垣、光悦寺垣(图10)和失来垣(图11)等,遮蔽垣代表有建仁寺垣(图12)、银阁寺垣(图13)、木賊垣(图14)、铁炮垣(图15)和御簾垣等。用竹子编织而成的有大津垣(图16)和沼津垣等。另外,用树枝来代替竹子制成的有柴垣(图17)、竹穗垣(图18)、桂垣(图19)、蓑垣、松明垣(图20)和立会垣等。

院路

庭路连接院门与玄关,即由外向内,由公共到私密,在寺庙或神社上则是由世俗到神圣的一个过渡空间。随着人的行走,建筑物及庭院景观逐渐呈现在眼前,行走时变换的的庭院景观如同空间的前奏曲使人产生对未来空间的期待感。

根据各栋建筑基地情况,建筑布置的不同。庭路有长有短,平面上的庭路由飞石、敷石及延段所构成。庭路平面形式多样,有直线的,更多的是故意曲折蜿蜒, 相应设置景墙、竹篱、栽植等景观小品,强调空间的层次和分隔,充分演绎出庭院的幽深感。

接下来解析庭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飞石、敷石及延段。

飞石

即采用较为平整的天然石材,将其铺设在泥泞的道路上,使道路变得易于通行,这种做法统称为飞石,飞石用在庭院之内还是起源于千利休以后。举行茶会的时候,大家要经过庭院来到茶室,为了避免弄脏鞋而把泥土带进茶室,从实用性考虑在庭院内铺设飞石。

飞石的基本铺设方式为右、左、右、左、一步一石。这种基本的铺设方式被称为千鸟打。除此之外飞石的铺设方式还有很多,但是一定要以人的行走路线为基本,不可随意铺设。(图21、22)

飞石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同时通过铺设方法可呈现出非常独特的风情。这种实用与美学并重的庭院手法与茶道文化的内涵深度契合。随着时代的变迁,千利休所主张的实用六分美学四分的思想,已经逐渐演变为其弟子古田织部和小堀远州所主张的实用四分美学六分。

虽然,现在已看不到千利休和古田织部实际设计铺设的飞石,但是通过表千家、里千家、薮内宗家院子,还有桂离宫庭园(京都市)等铺设的飞石来看,两者所主张的实用与美学的思想还是可以看出有一定的差别。

庭院内部的构成是有规矩的,飞石的设置也隐含着一定的规矩。主人邀请客人来家里做客时,客人需要服从主人家的习惯。 一步或半步的自由也没有,必须按照飞石的铺设位置前行,调整呼吸,领会主人的时间与节奏。主人利用庭院里的飞石,通过飞石的大小,质感,节奏以及立于飞石之上所观察的周边景观,将自己的自然观以及沉静寂寥的美学世界投射于客人,无需语言便使其铭记于客人之心。

桂离宫庭园(京都市)内的真飞石, 其意匠是非常杰出的(图23)。

敷石·延段

敷石的使用起源于上古时代,通过在庭院内的使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敷石并无像飞石那样一步半步的铺设规制,铺设范围内行人的行走范围相对自由,也相对安全。

敷石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切石敷、玉石敷和寄石敷。

切石敷是将板石切割拼凑铺设而成, 主要用于玄关或门的周围,代表“楷·行· 草”中的“楷”。采用炼瓦敷、市松敷、四半敷、网代敷、短册敷、色纸敷、鳞敷及龟甲敷等几何学敷设形式,冰纹敷则是一种不定形的敷设方式。(图24)

玉石敷是将卵石自然的铺设而成,这种方式也被称为“霰洒”,代表“楷·行· 草”中的“草”,根据卵石的大小分为大霰敷和小霰敷,根据疏密特点还有大洒等种类。玉石敷因其自然随意的特点,是最多常用于自然风情的庭院内。(图25、26)

寄石敷是将不同大小的切石与卵石混合铺设而成,代表“楷·行·草”中的 “行”,具有很强的设计感,设计精湛的寄石敷较为多见。

另外,敷石中用石头铺设成带状的被称之为延段,在庭院中多与建筑平行布置使用。(图27、28)

结语

上一篇:阶段性持续下一篇:数字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