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秘密日记

2024-10-11

语文老师的秘密日记(精选4篇)

语文老师的秘密日记 篇1

我生长在一个渔农村, 从记事起, 我的父母就整天在海上, 脚踏帆船, 手握潮汐, 挣闯着波澜壮阔的命运。那时我的周围又少有同辈伙伴, 读初中时, 得到了一本带锁的日记本, 从此, 我就有了向这本子涂鸦的欲望。这些被称为“日记”的心情故事, 也不是什么鸿篇大论, 也没有什么妙语警言, 只是写着写着, 如今近三十册的日记本就勾出了一条生活的弧线, 也印出了心灵蜗行的轨迹。

工作后, 我也一直写, 并鼓励没有写日记习惯的学生也开始写, 还不时跟他们讲述自己日记生活的感受。

一、我们的“日记交流课”

其实写日记是一件很自我、很自由的事。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你想写得长一点就长一点, 你想给别人看就给别人看。“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因此, 学生也多半乐意为之。每到周末由我检查日记本, 其实并不看日记内容, 主要是督促学生养成天天写的习惯。每过一月我们上一节“日记交流课”, 包括老师, 每人遴选出近月日记中愿意公开的篇什上前朗读交流。下面就是一次“日记交流课”的剪影。

●我在新家已经住了快三年了, 对老家的记忆已经有所模糊。老家是六面三层的房子合在一起的, 内部是打通的, 小时候常常和堂哥、堂弟、堂妹在房子里上串下跳, 从东家跑到西家。后门还有一个小院子, 爷爷种着各种花花草草。现在大家都各奔东西了, 住进了套房、楼房。而老家该出租的屋子也都租了, 想进去看看都难, 即使进去了, 或许也找不到原来的模样了。

我终于明白了, 爷爷为什么舍不得那快要拆迁的破房子, 并不是像父母猜测的那样, 他舍不得自家后院杂七杂八的东西, 他舍不得的应是那九十年的回忆。只是常常以来, 爷爷怕难为情, 说不出口罢了。

(金凯丝, 2010年2月22日)

●学校响应上级的号召举行了“千校万人同栽千万棵树”活动。看看操场旁的那几棵颤悠悠的小树苗, 又看看手中人手一份印刷精美的倡导书, 这些纸又该用掉多少棵树呢?“千校万人同栽千万棵树”真怕又是栽下形式主义的几棵树。

(陈伟力, 2010年3月12日)

●朗儿 (注:笔者儿子) 只有18个月, 但许多时候我总把他当18岁来养。“摔倒了, 自己爬起来……”“被大声音吓着了, 不许哭……”一直以来, 我是秉持着“男孩子应该贱养”的观点来雕刻孩子的。

昨天看《阿凡达》, 片中杰克化身的“阿凡达”看到潘多拉星球上奇特绚丽的花朵时, 极为惊艳, 总喜欢这里碰碰, 那里打打。到了深夜就打起火把照明, 于是惊扰了许多野狼, 好在遇见了纳米族女儿妮特丽才躲过了杀身之祸。妮特丽气愤地说:“杰克, 在这里, 你简直像一个婴儿。”这是影片中意蕴深长的一句话, 暗指人类根本就不懂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生息息的依存规则, 肆意破坏着自然。

今天从大众图书《图解养育男孩》看到这样的一句话:“男婴的情感要比女婴脆弱, 当他们哭泣时, 一般都是某种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时, 我突然感觉, 孩子其实也是来自于另一个完全不同于大人“星球”的纳米人, 他们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 如果大人不能体味孩子独特而细腻的感受与表达, 而以自己的思维肆意雕塑, 那无异于也是闯入潘多拉星球的白痴。

(笔者, 2010年2月12日)

这样, 每个人交流的时间在一分钟左右。每次“日记交流课”, 我们都是倍加珍惜地度过。

二、每天进步一点点

对于这些日记篇什, 其实我和学生都无意为文, 但读着倒更觉是真文。其间有对学校生活、高中学业的嘘唏感慨, 有对自我人性、亲人温情的拷问发现, 有阅读体验的浸润, 有社会现状的批判。这种日记因“真”而贵。

高中生活乃至人的一生, 每走一步, 逝去的日子没有痕迹也就过去了。我想, 让学生过一种有日记的生活, 就是促使学生“心有所想”, 做一个懂得坦然面对自己、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

曾有一博文对学生日记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批评。其实这些问题也是大多数高中生的生活现状。相对单纯的学校和家庭生活勾勒了他们的生活圈, 日益纵深的考试和日常阅读构筑了他们的阅读积累。单色、单调、单一是事实。学生日记呈现的单纯正是他们生活的本真。

看看这简短的“语录”, 谁说不会续写思想的乐章?

黑夜:点灯, 屋内亮了, 屋外就暗了;关上灯, 屋暗了, 心却亮了。

(董晓斌, 2010年4月23日)

又如下面的篇什, 谁又体会不到那不舍光阴的切肤之痛?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其实光阴何尝不是这样一条河, 河水从身边流过。我又留着了什么?学校晚上熄灯后不允许开小灯, 我总在惶惶中暗自埋怨:灯熄得那么快, 我多么恨那只拉灯的手, 咔嚓一声, 又从我的生命线上割走了一天。回想今天, 却始终觉得缺少什么。我是多么希望能用一段我喜欢的散文或小说来画上今天的句号。但黑暗就这么剥夺了我阅读的权利。时间走得太快了, 而我又拥有什么?

(叶文雯, 2010年5月11日)

从这些零碎、片段、随意的日记篇章中, 我好像又看到我学生时代的狂欢、窃喜, 苦恼、困惑, 又看到自己从单薄到丰厚的生活弧线, 心灵在成长中渐渐成熟的蜗行轨迹。

周国平在回忆“我”的发现历程时写道:“在我身上, 自我意识的觉醒伴随着一个现象, 就是逐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一开始是断断续续的, 从高中一年级起, 便每天都记, 乐此不疲, 在我的生活中成了比一切功课重要无数倍的真正的主课。日记的存在使我觉得, 我的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没有白白流失, 它们将以某种方式永远与我相伴。写日记还使我有机会经常与自己交流, 而一个人的灵魂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日益丰富而完整。” (周国平《发现的时代》) 看来, 不是因为日记本身, 而是因为普遍的情感让我们做起了同一件事。

三、日记生活是美好的

语文课堂当然不是心理咨询室, 交流日记也不能等同于网上所风行的“晒秘密”。我们愿意交流, 那是因为我们有着一个月的百感交集, 更因为在一个月的成长打磨中, 我们对某些“秘密”也会有重新审视和掂量的可能。我们在交流中交往, 生生、师生之间差异性的认知风格和认知视角成了我们的精神对话、经验共享和心灵沟通的可贵资源。我们在交流中丰富了自身的体验, 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丰厚了对生活的体味。此时, “日记交流课”呈现的不仅仅是个体“心有所想”, 而且是群体的“学有所长”了。因此, 我特意给每一节“日记交流课”录了音, 有时翻出来听听, 个中滋味, 自有体会。

慢慢地, 学生明白了写日记已不是一项等待完成的任务, 它是生活中喜、怒、哀、乐、思考着的“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 一个学期未结束, 有的学生就要续本, 结束了还要给这些日记画上插图, 多的还要编册。最后大多数学生写日记真的是“一旦养成习惯, 上瘾了, 你要不写不记, 还真连一天也难以办到。” (王尚文先生语) 而几年下来, 我的日记也开了连锁店, 不仅有生活日记 (《生活感言》《育儿心经》《生活随笔》) , 还有教学日记 (《寸园耕耘录》) 等。日记的写法也跨越了“涂鸦”的阶段, 更接近于生活叙事和教学叙事, 学会用钢笔录下我的生活, 学会带着情感和思考关注生活的过程。

余华曾有一段经典表述来形容阅读伟大作品的体验, 我以为它也恰恰说出我对日记生活的体验。“我就像一个胆怯的孩子, 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 模仿着它们的步伐, 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 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它们将我带走, 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 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时至今日, 我也分不清, 是日记因我的人生追问而生, 还是我因日记生活而活了。但我能深深感到这是值得过或者应该追求的美好生活。

所以, 身为教师, 我就要领着学生朝着那美好的生活走去。我一直这样想:我带学生过上了日记生活, 学生殷富的将是一生。

语文老师的秘密日记 篇2

早读的时候,我与队友陈晓维踏入了高一11班——我们即将负责的班级。我忐忑不安的心境难以言表,可以说,我是第一次这么正式地面对这么多学生,以老师自称的方式令我深切地感受到责任的重量。其实,在前一天晚上,我默默地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自我介绍,可惜到了真正的场合,我还是以最朴素最轻松方式向学生们打了招呼。之后,我们开始忙碌的一天。

早上,我与晓维帮曾老师发放校服。站在讲台上,我念名字让学生上来拿。果,我出丑了。有些学生的名字我实在没办法用潮汕话讲出来,讲错了就用普通话,学生在下面哄堂大笑,我窘得不行。幸好,我的脸皮比较厚,学生的笑声也是善意,我镇定地坚持下去,总算圆满地完成任务。之后,我一直都在帮杨老师改作文。其实我挺激动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过,通过学生的本,你可以看到这班学生的学习。我深以为意,坐定办公室之内,我认真地批改作文,总经验。

下午第三节,信息技术的老师有事不能上课,于是将这节自习课托付给我们。我们在课室里转来转去,以便学生提问请教。令我失望的是,即使我们两个实习老师就站在那里,但课室里依然乱哄哄的。我站在讲台上观察他们,我发现,学生们大约分为两种群体,一种是抓着课本讲话,一种是埋头不闻身边事。对于那种身处乱境却依然勤学不辍的——曾老师也发怒了,我们两个挺尴尬的,毕竟因为是在我们的管教不当下造成的。我们之前的心理是什么呢?第一,我们不想在第一天就得罪学生,免得以后的教学工作无法顺利进展;第二,主任站在那里,我们觉得越俎代庖去教训学生有点不妥。所以,学生在吵闹,我们却沉默了。

学舞日记里的秘密 篇3

情景一“文化课真没劲。”

珂遥在专业的体育舞蹈学校上学,他的身体条件非常好,在舞蹈方面很有天赋,多次参加国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父母和老师都希望他将来能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可是珂遥就是提不起对文化课的兴趣,他宁愿从早到晚都待在练功房里,也不愿意和课本、作业本打交道。

●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其实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珂遥之所以能在练习体育舞蹈的时候专心致志、充满活力,说明他是认可并且热爱这门艺术的,所以家长不妨从孩子的角度来引导。比如,“以后考上专业的大学,你肯定会遇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但你不学好文化知识,怎么和他们沟通、交流,表达自己对舞蹈的理解?没有沟通、交流,你又如何提高自己这方面的造诣呢?”同理,对于已经进入体育舞蹈专业的青少年来说,专业课偏科也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引导,“如果你不多了解其他的舞种,怎么会有舞蹈的底蕴?思维单一,没有辨别能力,又怎么能把舞蹈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更何况以后当了老师,也需要用语言来诠释它的内涵吧?”

情景二“舞蹈老师真可怕。”

天朔所在的学校有很多同学都在学习拉丁舞,一次文艺汇演,妈妈看到了孩子们精彩的演出,也鼓动天朔去学,还给他报了一个拉丁舞培训班。天朔自己对拉丁舞并不是很感兴趣,不巧又碰上了—个严肃的带课老师,他每次上课都战战兢兢。

●业余学习体育舞蹈的小孩,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孩子自身身体灵活性不是很好,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种现象需要带课老师多加留意,在课堂上以关心和鼓励孩子为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现在业余班的带课老师多是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很负责任,对学生在技术方面的要求往往也很高,但是忽略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身为老师,如果能够理解业余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舞蹈的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情景三“我才不想和你搭伴。”

妍妍今年16岁,舞伴小驰比她大2岁,两人一直相处得很好,情同手足。最近,妍妍发现小驰看自己的眼神怪怪的。一次妍妍在外面和朋友玩,不小心弄伤了腿,她打电话告诉小驰下午不能去训练了,没想到小驰千里迢迢给她送来了创可贴,妍妍感动之余也觉得非常别扭,她并不想接受小驰超越友情的暗示。

●遇到这样的事情,女孩往往会因为不喜欢男孩而惧怕训练,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舞蹈当中,男孩也会因为女孩的敏感产生种种担忧。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青少年中,很多成年选手也坦言,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舞伴之间的关系。对此,专业老师认为,青少年应该逐渐学会“将舞蹈与生活分离开”,不要让它们互相影响。面对感情上的分歧,双方都需要忍耐,因为想要成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背负更多的东西。而体育舞蹈又是在合作中完成的,两个人缺一不可,所以不要让感情阻碍事业。在适当的时候,衡量自己到底要什么,到底愿意为了舞蹈去背负感情上的分歧,还是选择为了感情放弃舞蹈。另外,专业老师也不主张舞伴之间发展超越友谊的感情,夹杂太多个人情感,会影响日后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导致不理性的行为。

情景四“我讨厌芭蕾基训。”

小叶今年12岁,刚刚升入一所专业的体育舞蹈学校接受训练。可是高强度、高密度的芭蕾基训让她苦不堪言,她不明白,为什么作为一个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芭蕾。就算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优雅的气质,小叶依然无法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在专业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中,这的确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状况,老师们表示,芭蕾基训确实比体育舞蹈专业课还要枯燥,而且短时间内效果并不明显,通常需要经过五六年潜心的训练,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他们非常理解学生的想法。但是既然热爱体育舞蹈,选择以体育舞蹈为专业,就要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汗水,这才是一个追寻理想的人应有的态度。家长在开导孩子的时候,还可以以强调芭蕾基训的益处为主。比如,芭蕾在舞蹈的塑造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提升舞蹈动作的美感。

情景五“我真想马上变身大明星。”

最近,子雄有点焦躁,他发现自己越想跳出好成绩,就越跳不出好成绩。赛场上,他还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被裁判扣分。尽管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子雄却无论如何也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去改。他恨不得一觉睡醒就能站在黑池的领奖台上,以体育舞蹈明星的身份接受大家的注目礼。

●有梦想,是好事,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但由于舞蹈本身是一门艺术性强的学科,而以体育舞蹈为专业的孩子文化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对自我塑造的要求也不高,这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得更为明显。知识面的狭隘,进而导致了他们认不清现实,眼高手低的情况。身为家长,应该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入手,多带他们参加社会实践,让孩子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活。老师则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开阔视野,避免单方面发展。

情景六“怀念以前的老师。”

小雅跟着张老师学习拉丁舞有一阵子了,虽然只是周末去上课,但她非常喜欢张老师。在张老师的影响下,小雅甚至决定要考专业的体育舞蹈学校,毕业后从事舞蹈教学工作。可是最近,张老师被学校安排到了其他的班级,新老师的教学风格又令她难以接受,每次去上课她都很不开心。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主动适应老师是比较困难的,反而是新一任的老师应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首先,新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多关心学生,课下主动和他们沟通交流,在感情上拉近距离之后,再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学习。由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模式,对舞蹈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对于青少年来说,频繁地更换老师不仅会影响学习兴趣,还会妨碍他们建立、完善自己的舞蹈体系,所以学校也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情景七“妈妈,让我去英国比赛吧!”

思洋今年15岁,在国内一家知名的体育舞蹈学校读中专。五月份的黑池比赛,他很想参加,可是家里难以承担高昂的出国比赛费用。为此,思洋和妈妈吵过很多次。由于不能帮他实现梦想,妈妈也觉得内疚,担心这件事会影响他学习的热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蛮横地阻拦肯定无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最好的做法是由老师出面劝导孩子,比如,问问他们为什么要出国比赛。是为了提高水平、积累经验,还是为了取得光彩夺目的比赛成绩?一方面,提高水平、积累经验的方式有很多,在国内参加比赛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而没有必要在舞蹈水平还不成熟的时候,花费大量的金钱频繁地出国比赛;另一方面,对于初学体育舞蹈的青少年来说,也不宜过于看重比赛成绩,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打好基础,等有了一定的实力和阅历,自己挣了钱,再出国比赛也不迟。

情景八“我有我的想法,你管不着。”

小卉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师从国内一位知名的体育舞蹈老师。第一次上课,老师对她的舞蹈姿态和舞蹈感觉赞赏有加。没想到从这以后,小卉就变得越来越心高气傲了,对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不屑一顾,总认为自己有自己的风格,别人无权干涉。

●学艺术的人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也渴望彰显个性。在专业老师眼中,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没有个性、习惯言听计从的孩子是不适合搞艺术的。然而,太过于个性化,也会阻碍他们吸收艺术的养分。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即便有闪光点,这种闪光点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框架之中,不能泛滥。特别是面对老师的指导,应该多加思考和接纳,才能不至于让自己的舞蹈过于狭隘。实际上,老师们也希望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关系,在平等的交流中敞开心扉,畅谈对艺术的不同理解,碰撞出新的艺术灵感。

情景九“同学说我胖,真的好伤心。”

翰文今年6岁,活泼好动的他被爸爸送进了一家标准舞培训班。爸爸认为,舞蹈训练有助于提升儿子的艺术修养,说不定还能培养出特长和兴趣爱好来。翰文自己也非常喜欢跳舞,一下子就被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了。可是,由于他身材偏胖,动作也不太协调,经常被班里的同学笑话。

虞老师的秘密 篇4

今天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是一个关于我们班主任――虞老师的秘密,记住千万别告诉别人哦,故事是这样的:

由于隔壁甲班他们的班主任王老师的老公生病了,理所当然,王老师也必须入下自己的工作去丽水陪他的老公,然而甲班的课也应当由虞老师来代,多么辛苦啊!

这天是星期二,,总共有两节语文课,第一节是早自修,津津有味地给我们上完了一节课,下课了,虞老师走向办公室,喝了几口茶,又向甲班走去,因为她要为甲班上一节语文课呢!虞老师好不容易上完了两节课,便拎着菜,拖着疲惫的身子,慢吞吞地向回家的路上走去虞老师终于回到了家,放下菜,瞟了一眼钟,啊!11:18了,于是就马上开始烧饭。虞老师把饭调到“快速”,就立即开始烧菜。快烧好了,咦?虞老师越想越不对劲,今儿个怎么这么安静?平时他们缙云中学应该放学了呀,再说了……虞老师便走出厨 房,看了看钟,啊!怎么才11:15呀,难道时间还会倒退?还是钟有毛病?……虞老师被搞糊涂了,拍了拍脑门儿,想:早上第一节自修课我给自己班上了一节,然后又给甲班上了一节,接着我就回来了,哎呀,糟糕了,我忘了自己班上第三节课了!怎么办?怎么办?现在班正在上体肓课,回去也不行,第三节课,班里肯定大闹天宫了!万一……时间总算过去了,丁凡媚回到了虞老师家,虞老师连忙问:“第3节课,班里的纪律怎么样?”“挺好的呀!对了,虞老师,你怎么没去给我们上课呀!”丁凡媚疑惑不解地问。“啊,我那个去开会了!”虞老师撒了一个谎,她怕丁凡媚会嘲笑她什么。这件事就这样瞒天过海。可最后虞老师还是“招”了!

上一篇:战略挑战下一篇:中西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