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电影(精选9篇)
魔幻电影 篇1
带上魔法地图, 让我们一起探寻魔幻电影的奇妙历程, 开启神秘悬疑的梦幻之旅吧。
The Hobbit:An Unexpected Journey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
根据英国作家J.R.R·托尔金1937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又名《哈比特人历险记》或《去而复返——一个霍比特人的故事》。故事讲述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与巫师甘道夫和十三名矮人向东旅行横越中土大陆, 寻找被恶龙抢占的属于矮人珍贵宝物的探险故事。
经典台词:
Bilbo Baggins:Good morning.
Gandalf:What do you mean?Do you mean to wish me a good morning or are you saying it is a good morning whether I want it or not?Or perhaps you are saying that you feel good on this particular morning.Or maybe you are suggesting that it is a morning to be good on.
Galadriel:Mithrandir (灰袍巫师) ...Why the hafling (半身人) ?
Gandalf:Saruman believes it is only great power that can hold evil in check, but that is not what I have found.I found it is the small everyday deeds of ordinary folk that keep the darkness at bay, small acts of kindness and love.Why Bilbo Baggins?I don’t know;perhaps because I am afraid, and he gives me courage.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Part 2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下)
哈利·波特断定最后一件魂器藏在霍格沃茨, 于是和罗恩、赫敏一同返回阴云密布的学校。在好友们的帮助下, 他们成功驱逐了斯内普, 然而此时, 伏地魔已率领徒众向霍格沃茨逼近。
经典台词:
Neville Longbottom:Right then, so what’s the plan, Harry?
Harry Potter:Okay, there’s something we need to find, something hidden here in the castle, and it may help us defeat You-Know-Who.
Neville Longbottom:Right, what is it?
Harry Potter:We don’t know.Dean Thomas:Where is it?
Dean Thomas:Where is it?
Harry Potter:We don’t know that ei-ther.I realize that’s not much to go on.
Seamus Finnigan:That’s nothing to go on.
Professor Albus Dumbledore:Words are, in my not-so-humble opinion, our most inexhaustible (无穷尽的) source of magic, capable of both inflicting injury, and remedying it.
Twilight暮光之城
父母离异后, 贝拉随父来到小镇生活。在新学校, 贝拉遇到并渐渐喜欢上举止诡异的金发帅哥爱德华。与此同时, 贝拉的父亲负责调查小镇里接连发生的死亡事件。在一次意外中, 贝拉发现爱德华拥有异于常人的超能力, 开始怀疑他就是杀人凶手。在杀人凶案的羁绊中, 一场人鬼之恋由此展开……
经典台词:
Bella Swan:About three things I was absolutely certain.First, Edward was a vampire.Second, there was part of him...and I didn’t know how potent that part might be...that thirsted for my blood.And third, I was unconditionally and irrevocably (不可撤回地) in love with him.
Edward Cullen:I’m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predator, Bella.Every thing about me invites you in:my voice, my face, even my smell.As if I would need any of that...as if you could out run me...as if you could fight me off.I’m designed to kill.
Bella Swan:I don’t care.
Big Fish大鱼
父亲爱德华自称年轻时经历过许多光怪陆离、魔幻荒诞的事情。儿子威廉觉得父亲虚荣浮夸, 渐渐与其疏离。直到父亲得了癌症, 不久于人世, 威尔决定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病榻上的父亲又说起他早年的经历。然而从父亲病弱的气息里, 威尔仿佛领悟到从未有过的感受。父亲终于在儿子的理解和深爱下闭上眼睛。
经典台词:
Edward Bloom (young) :They say when you meet the love of your life, time stops, and that’s true.What they don’t tell you is that when it starts again, it moves extra fast to catch up.
Edward Bloom (senior) :Fate has a cruel way to play with us, and there is a time when a man must fight.And a moment when you must accept that he lost his destiny, which sailed the boat and that only a fool would...actually I’ve always been a fool.
William Bloom:A man tells his stories so many times that he becomes the stories.They live on after him, and in that way he becomes immortal (永恒的;不朽的) .
魔幻电影 篇2
看完这部电影,我便想当一名志愿者,像机器人班长一样,在别人失望的时候,送去一份信心;在别人悲伤的时候,送去一份关怀;在别人受冷落的时候,送去一份温暖;在别人伤心的时候,送去一份欢乐;在别人郁闷的时候,送去一份阳光……我一定会让善良发扬光大,我一定会把热心散播到世界各地;我一定会在善良中寻找新的自己,在善良中完善自己。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1.魔幻魅力观后感450字
2.魔幻魅力观后感作文450字
3.魔幻魅力电影观后感400字
4.魔幻魅力观后感800字
5.魔幻魅力观后感1000字
6.小学生魔幻魅力观后感300字
7.魔幻魅力观后感400字
“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表达 篇3
图01.02.
首先我们看看编剧是怎么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又颇为夸张的人物,黑仔和马路可。影片一开始这两位仁兄就开着枪撒着钞票,在嘈杂的乐队的簇拥下冲到了我们的眼前。
图03.04.
斯拉夫人那种热情、狂野、无所顾忌的蛮横赫然在目,也预示着这个故事中的人和事都不会按常理构建和发展。果然,这两个人传奇性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无论抗击法西斯还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游戏,无论是理想主义的骗局还是内战的兄弟相残,黑仔和马路可都用他们那种表面蛮横粗暴,内心却阴险毒辣的方式完成一个个荒诞的寓言。编剧不是让这样两个人来哗众取宠,实际上,这两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成了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几十年历史中两种人物的代表,就是野心家和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制造骗局,让黑仔几十年如一日在地下生产军火的马路可代表着前一类人,这种人往往用政治谎言和毫无逻辑的热情来为自己谋利益。而受了骗的黑仔代表了后一种人。这样的人在和平时期会是好勇斗狠的流氓,效忠或组织某一帮派,过着快意恩仇的生活。而一旦外敌入侵,这样的人又会是誓死抵抗的民族主义战士。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也会是内战的主力,他们从不吝惜暴力,也无视法律和规则,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一类人。
图05.
从编剧的角度看,这样两种人显然对于南斯拉夫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是联合操纵也不为过。同时,编剧还塑造了娜塔莉亚这样一个人物。娜塔莉亚同时被黑仔和马路可所爱着,然而本身力量弱小的她,要么成为玩物,要么成为帮凶,受害的同时往往又在伤害别人。
编剧用娜塔莉亚在影射一个国家中大部分的普通人,他们都有趋利避害的习性。编剧利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荒诞的人物,然而这些人物却象征着民族历史中最具典型性的性格,很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但是在《地下》这里,却是一种很具破坏性的手法,因为其中隐藏着作者清醒又无情的鞭挞,他会把历史的伤疤用戏谑的方法揭开,并且啐上几口,让它显得更加难看。
图06.
疯狂荒诞的人物造就了同样疯狂荒诞的历史,我们再来看看编剧怎么在影片中表现一个国家几十年荣誉与血泪交织的历史。前南斯拉夫地区民族成分复杂,所以历来各种势力混杂,秘密组织众多。影片开头,马路可就游说黑仔加入他们的组织,这个细节暗暗地呼应了影片“地下”这个名字。然而,一场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纳粹的侵略带来国家的灾难,马路可和黑仔立刻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去。由马路可一手导演,黑仔亲力亲为,在地下组织了一个小社会,所有人以反抗法西斯,生产军备为目标,在地下生活了几十年。
图07.
然而在德国人被赶走,南斯拉夫成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之后,这些生活在地下的人仍是浑然不知,在坚决反抗法西斯,打好持久战的谎言中,以铁托为精神偶像,仍然在艰苦的地下生产军事物资。可是他们现在生产的枪炮不是拿去反抗敌人,而是被地上的马路可拿去换了钞票。
生活在地下的黑仔被马路可在地上社会塑造成了民族英雄和反法西斯烈士,还为其塑像和拍摄电影。编剧用这样一个荒诞而且黑色的故事象征国家的政治生活,表面义正言辞实际上谎言连篇,背后则是用牺牲者换来的利益。最终,谎言破灭了,到地上去的人却又卷入内战的泥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炮火连天中个人的悲剧渐渐演化为民族的悲剧。编剧在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讲述中,虽然都透着荒诞,却有着不同的意味。在遭受的德国侵略的时候,虽然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编剧一点不怀疑本民族反抗侵略的决心和智慧。但是到了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游戏之下的利益冲突最终让统一的国家面临着分崩离析危险,编剧告诉我们这个国家的人太过聪明也太过勇猛,内耗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最后内战的爆发,则是国家无可挽回地走向分裂,没有任何复兴的希望。从复杂混乱的故事背后,是编剧清晰而鲜明的态度,虽然用了荒诞的手法来呈现,却是无比的现实与沉重,这与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类似的效果。
图08.
最后,我们具体看看影片中的若干场景,它们也体现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编剧手法,从而配合故事情节体现出一种特殊的荒诞气息。影片在表现城市被纳粹飞机轰炸的事件中,将焦点放在了一个动物园中,我们看到了比人还要无辜的动物是怎么在人类的武器中血肉横飞,流离失所。
如果说对于这些动物已经显得非常残忍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不断的战争就显得更加残酷。因为与动物身体组织类似的老百姓们也会在少数强权者的铁血理论中血肉模糊。从一场动物园中动物的灾难来象征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编剧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小试牛刀。接下来,在影片的第三个段落中还有一处场景,被打死的马路可和娜塔莉亚坐在轮椅上被人浇了汽油点燃,成了火球的轮椅绕着十字架旋转,这时我们忽然发现这个十字架上的耶稣是头朝下的,这是颠倒的十字架,犹如现实中颠倒的善恶和道德。
图10.11.
这是一个荒诞的场景,却非常的震撼。而影片最后一个场景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运用。所有死去的亲人朋友全都复活,他们相聚在河边的草地上,所有人都冰释前嫌,所有人都满足于当下的美酒和音乐,然而在一片热烈的狂喜中,脚下的草地突然和陆地分离,所有的人像坐在船上一样飘向远方,却都浑然不觉。
这似乎是当时的编剧兼导演库斯图里卡对于南斯拉夫的一个预言,果然,在现在的世界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南斯拉夫了。一个奇特又沉重的结尾,荒诞中透着作者的某种绝望。
浅析魔幻电影与新神话主义 篇4
作为一种20世纪末期形成的文化潮流, “新神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世纪之交西方文化思想的一种价值动向。它既是现代性的文化工业与文化消费的产物, 又在价值观上体现出反叛西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生活, 要求回归和复兴神话、巫术、魔幻、童话等原始主义的幻想世界。”新神话主义的特征与当下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并且体现了诸多鲜明的时代要素, 如虚拟影像的泛滥, 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 以及各种传媒推动下多种价值观的拼贴重组等等。
当前的魔幻电影是最受人们瞩目的一个类别, 也是“新神话”元素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典范。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影像艺术, 魔幻电影融合了视听性的魔幻和故事性的魔幻于一体, 给人们超时空, 超经验的奇妙体验。魔幻电影始终站在现代科技的前沿, 用最先进的电脑数字加工和影像摄录技术将仅仅存在于人们脑海的影像变为震撼的视听, 竭力实现人类基于神话思维的想象力最大化。从电影类型上看, 带有魔幻性的电影的起源甚早, 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影类别则是近几年才渐渐为世人接受的。它曾与科幻片与儿童片混淆在一起, 被归为“非现实类”的幻想型电影。在幻想型电影的早期, 很多人认为这个类型的电影无非就是依靠着奇特的背景道具和一些“唬人”技法手段, 产生让人忘却现实的视听感受。这个观念随着电影技术的成熟和特技概念的引入被彻底改变。现在的观众们依然知道这些都是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发生的现象, 但是影像的逼真性和神话思维的吸引力都产生了难以抗拒的魅力。于是, 幻想电影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电影类型始终占据了电影市场的重要一部分。例如, 2001年, 由著名魔幻小说《魔戒》改编的电影《指环王:护戒使者》横空出世, 次年《指环王2:双塔奇兵》重写魔幻电影横扫影坛的盛况, 2003年上映的《指环王3:国王归来》更是赢得了第76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同一时期, 英国女作家罗琳的畅销现代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也被改编为电影, 并于2001年到2005年分别推出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四部影片。
至此, 魔幻电影漫长而又起伏的发展史终于奏响了第一个高音, 其神话般的崛起也成为了“新神话主义”现象的一个经典范例, 映射出现代人对于现实主义的价值观的重审, 并且渴望用神话思维的复兴来克制现代社会对于物欲的痴迷。
二、魔幻电影与新神话主义的思维解读
戴锦华在《解读电影》的序言里论及到电影对于人类长久以来情感与智慧的一种启蒙式影响, 这种影响如今看来尤其适合于对魔幻电影的重新审视。“从杂耍场的余兴节目起, 电影不仅复活了‘可见的人类’ (贝拉·巴拉兹) , 不仅以‘闪闪发光的生活之轮’拯救了物质世界 (克拉考尔) , 不仅满足了人类古老的, 尝试超越死亡和腐朽的‘木乃伊情结’ (安德烈·巴赞) , 而且开启了一个电影大师的时代, 一个电影自如地处理人类全部高深玄妙谜题的时代。”
可以说, 由于影像文化本身的特殊性, 其一诞生就己深深地烙有一种超越现实的神话属性, 而在魔幻电影中, 这种神话属性则以更为炫目的姿态被释放出来, 堂而皇之地于现代物欲至上的理性面前, 表演一场“神话思维”的翩舞。
近几年来, 魔幻电影成为票房的“宠儿”意味着大众心理对于这种娱乐方式的充分认可, 其发展越来越走向成熟, 不再是单纯地以满足观众猎奇心理而制作的奇幻式“风景画”, 而更注重内容情节, 突出魔幻性、故事性, 甚至史诗性。利用神话故事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已经远离神话熏陶的现实人生, 给予人们一个温暖的心灵家园。在魔幻电影的奇特旅程中, 观众“可以消除现存社会赖以维系和生存的理性、道德、法律、习俗等各种压抑的源泉, 让人的生命冲动得以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
魔幻影像强化的神话思维使人摆脱对于金钱物质的过度依赖;祛除作为人类过分的自尊自傲, 重新认识周围的万物生灵;学会以一种生物的状态回归自然的怀抱;释放对于天空星辰的美好遐想;从自然获取生存物质的同时, 心怀感恩与敬畏……
无论是《指环王》系列中的对于善与爱的信念的坚持, 《哈利波特》系列中与自然万物的真诚交流, 还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童话般绚丽的世界, 以及《纳尼亚传奇》中人性化与神性化交织的奇妙生灵, 都能让观众那双疲惫于追车、暴力、金钱和情欲的眼睛获得一次清新脱俗的芬芳之旅。
三、新神话主义精神的现代意义思考
“新神话主义”从现象与本质都与传统的神话主义相区别,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体现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态关怀与神圣信仰。从其文化属性的归属问题上看, 魔幻电影作为现代“新神话主义”的一个典范, 给予我们大众文化与传统民间文化的融合与互利的实例。
在魔幻电影中, “新神话主义”更广泛的题材包容性与丰富的影像呈现方式使得电影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拓展, 也充分实现了电影作为梦境再现方式的镜像功能。与此同时, 民间文化的智慧内涵也通过大众媒体手段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与认同, 神话传说也渐渐走出迷信封建的传统误解。魔幻电影风靡全球的文化现象, 让我们看到“新神话主义”现象已经牵引了更多领域的共同关注, 从中也进一步展现了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表象对立与深层联系。如果说, 21世纪的魔幻电影弥合了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鸿沟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偶然, 而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握手共生则是文化自身发展与开拓的必要要求。
伴随着大众传媒手段的自我完善, 大众文化的普及率与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它可以在短时期内得到迅速传播和普遍接受, 其突出特点是能迅速、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 并把这种变化以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通过其强势媒体和广泛、快捷、大量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 实现了对大众生活空间的占有与渗透。
在此社会背景下, 我们更容易理解“新神话主义”现象出现的重要意义:日渐式微的魔幻民间文化与神话野性思维方式, 以及被人们渐渐遗忘或忽视的原始生存智慧在“大众化”的媒体推广过程中, 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认同。
“新神话主义”现象的复兴很大程度上正是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次双赢的“合作”。“新神话主义”基于民间文化的传统神话思维元素, 利用大众文化的传播空间与传播方式, 结合现代人的全新价值理念, 实现了民间文化对于大众文化的价值提升与内涵注入, 也给予大众重新审视民间文化的良好机缘。据此, 我们相信大众文化向民间文化“取经”的时代己经到来, 而且必须到来。由于两者先天的本质区别, 所以大众文化不可能从文化内涵上取代民间文化的存在。取大众文化的传播手段之长, 与民间文化古老智慧之长, 共同营造富有娱乐性、智慧性, 具有审美导向与价值整合功能的多质性新文化。这是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自身发展的诉求, 也是社会发展, 价值重审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谢迪南.当“新神话主义”成为浪潮[N].中国图书商报, 2004-10-08.
[2]叶舒宪.人类学想象与新神话主义[G]//文学理论前沿:第二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魔幻魅力电影六年级观后感 篇5
这个电影主要讲述了伊豪的一个梦。在梦里,他变成了一个机器人。他的爸爸是以为专门研究机器人的博士。伊豪为了管理“牛一班”多次受到伤害,经过爸爸一次又一次的改装。最后他变成了一个有感情的机器人。最让我感动的是,同学们在外边玩的时候,谢蒙奇不小心掉到了水中。伊豪奋不顾身的跳入水中救起谢蒙奇。谢蒙奇得救了,他自己却不得不被送进去修理。这件事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机器人尚且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另一个人。假如是你呢?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难道我们的同学之间就不能互相帮助吗?
看了这个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们的日常学校生活中,经常因为一点点的小矛盾和同学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难道作为一个感情完整丰富的人类,我们还不如一个机器人吗?我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以后的日子里定要热爱同学,更不能和同学打闹、吵架,伤害同学的身体。
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伊豪要和同学们分别了,他竟然流下了只有人类才有的泪水。我猜想他一定不舍得离开,他也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和同学们一起快乐的生活。这是他的梦想,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只要坚持不懈,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魔幻电影 篇6
《无极》无论在主题、叙事、人物形象还是时空设置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有专家认为:“《无极》这部影片的国际空间非常大。它的场景空间是非常东方和中国的,奇观效应比比皆是,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其人物关系,尤其是精神内质非常国际化,其中有许多莎士比亚和希腊神话的感觉,很容易和西方文化达成沟通《无极》创造了一种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类型”。还有专家认为,《无极》是百年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人性史诗。震撼人心的视听语言和俯视苍穹的人生襟怀能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将好莱坞英雄救美的经典桥段与王子和灰姑娘的传奇故事进行巧妙的置换与缝合,在演绎无极世界万劫不复的生死宿命的同时,最终赋予一个奴隶至爱的情怀与做人的尊严。非常具有世界性。对于这些溢美之词,我认为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无极》尽管主题深刻,立意高远,但是在对这个主题的表达上,却不是完美的。由于存在的诸多问题,这部豪奢而华丽的大片未能做到尽善尽美,成了一个陈凯歌式的跛足巨人。
诚信主题:直指当代社会信任危机
作为一部史诗性的大片,主题应该是丰厚和多义的。这个主题可以是人类永恒存在的。比如对永恒爱情的歌颂,对正义和英雄行为的赞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可以是当代人最为痛切的生命感受,比如人性异化、技术的负面作用、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主题越和当代人生存体验贴得越紧,越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说《天地英雄》和《七剑》中单纯的正邪之战,《英雄》中空洞牵强的天下统一、《十面埋伏》中近乎无厘头的反英雄的情欲之争,都因疏离于当代人的生命体验而流于空泛、简单和轻薄的话,那么,《无极》(英文翻译是《The Promiss》诺言)试图通过一个具有因果报应的多角恋故事批判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尔虞我诈,保持了陈凯歌《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和《荆轲刺秦王》中一贯的主题——背叛和欺骗,矛头直指当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无极》在豪奢华丽的商业大片外衣下包裹当代人最为痛切的生命感受,这种立意是高远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一个人童年所受的精神伤害往往对以后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北公爵无欢小时候碰到饥饿的倾城,被骗走了一个馒头。纯真受到伤害,对以后的诡诈阴毒的人格形成至关重要。而他与大将军光明、奴隶昆仑之间的关系也充满着欺骗与被欺骗,最终他为自己的这种变态人格付出了生命。作为倾城,当她欺骗小无欢得到馒头后,立即受到命运女神满神的惩罚:永世得不到真爱。除非时光倒逝,人死复生,否则即使得到也会立即消失。在影片中。倾城贵为王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谓一顾倾入城,再顾倾人国,其万种风情可以使无欢的千军万马放下兵刃,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倾城同时也受到大将军光明、北公爵无欢喜欢,两人为此结怨,兵戈相向,因此而使王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昆仑的剑下。在此,诚信主题中又加进了爱情和命运的主题,而后两者又统摄于前者之中《无极》在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寓言故事当中,试图对当代社会中的诚信问题作以探讨,从一个“馒头故事”所导致的悲剧故事中。力图阐明诚信对人类建立友爱和谐生活的重要性。开始的“馒头故事”既是全片的引子,也为整个故事的主题定下了整体基调。当最终无欢拿出一个馒头痛苦的向倾城诉说他当年所受到的伤害时,这个令人惧怕和厌恶的反面角色不得不让人生出一些怜悯和同情,因为他之所以害人,是因为别人先欺骗了他。在这里,影片的主题就得到又一次强调,我认为影片的主题立意是高远的。
反英雄人物:解构了悲尉的崇高感
作为一部表现命运悲剧,具有史诗格局的大片,人物形象应该是高度典型化和个性化的。应该和他所处的环境相一致,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遵循事理和情理上的合理性。而不应是《英雄》和《十面埋伏》中互不关联的布景式的环境和符号化的人物。或者如《天地英雄》和《七剑》中环境是典型的,但人物却是类型化和平面化的。与此相关,人物的台词应该是和人物身份高度统一的。绝对不能是穿古人衣冠的现代人,大搞无厘头和后现代,自行消解苦心经营起来的庄严和宏大。
在《无极》中,编导力图把人物塑造的丰满可信,成为多侧面的“圆形人物”,使每个人都有性格形成的依据。昆仑由一个只会服从主人命令的奴隶到心中充满渴望,明辨是非,敢于抗争命运的觉醒者:鬼狼由一个忍辱苟存者转变为一个牺牲自己找回尊严的人:大将军光明由一个不可一世的征服者。到一个自欺欺人的孤家寡人:无欢由一个纯真的小孩最终成为一个阴谋家:而倾城始终生活在几个男人的欲望中……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编导始终力求对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和转化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
命运悲剧一定要塑造充满悲剧感的人物,表现与命运抗争中人性的光辉与崇高。因此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就应该充满尊严感的,人格是高贵的,品德是令人敬仰的。如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哈姆莱特一样,“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军人的利剑、学者的辩舌,国家所瞩目的一朵娇花。”但是由于本身性格的弱点。或者命运的戏弄。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中,主人公挣扎的愈厉害,命运的冰冷绳索就愈套紧他的脖子,而人在抗击命运的过程中显示出本质力量的伟大,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永恒的光辉就在于此。《无极》试图讲述人性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每人角色都有悲剧性,但是却未能赋予他们人格的高贵感和英雄感。有人因此讽刺说:“曾经编剧过《春光灿烂猪八戒》的张炭同学,把故事编成了由放荡女、娘娘腔、同性恋、低能儿合成的猪八戒,让影院里充满了灿烂的笑声。”所谓“英雄”,一般来说就是完成了一番伟业的人。他们除了有过人的意志和本领,还拥有高尚的美德,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一件别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这类英雄远到《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近到《指环王》中的弗拉多等。大将军光明一出场,编导力图给他一个“英雄”的形象。他以三千人打败蛮人二万。受到将士的顶礼膜拜,声称“从来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救不了的人。”但是观众很快发现他的武功实在是非常有限的。不但逊色于杀手鬼狼,更不用说昆仑和无欢了,那么,无欢有何理由怕他?尽管电影也表现了他力敌万夫
的神勇,但他的胜利是建立在欺骗、血腥杀戮和贪人之功的基础上,后来还盗用杀王的名声骗取倾城的爱情。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由于他本身龌龊和人格低下,类乎“反英雄”,那么他最终的毁灭就很难产生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倾城的放浪和情感不专、无欢的乖戾、鬼狼的猥琐,由于这些悲剧人物令人厌恶的一面远远胜过其让人尊敬和仰慕的一面,因此他们的毁灭尽管令人同情,但很难产生悲剧震撼力。因此我认为,由于编导对悲剧人物产生悲剧力量的来源认识不清,从而自行解构了苦心经营的感染力。
《无极》的主题是通过命运的悲剧批判人性的黑暗。这是一个庄严的主题。编剧张炭说,《无极》的主题是表现人和命运的抗争,古今中外有无数电影表现这一主题,但很少有片子用荒谬性的思路来表述这个故事。这正是陈凯歌的大胆和过人之处。“当初我还以为导演要做一个史诗作品,本以为是要和司马迁合作,但是没想到是在和关汉卿合作。本来以为是要去电影教堂做一次弥撒,想不到是到了一个大戏棚看马戏,其中有贩夫走卒,有非常世俗的生活场景。”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影片处处充满着戏谑和玩闹的成分:光明告诉昆仑王是不拿剑的人,这肯定是他对王非常了解的经验之谈。但是王一出场,就手里拿着剑,缺乏王者应有的气度和尊贵,如小丑一样胡闹。而本应受着重重约束的王妃倾城一出场,就站在房顶面对万千士兵放浪形骸,这种轻狂和夸张怎么也无法让观众产生好感,进入到剧情中去。穿鲜花盔甲的昆仑飞骑而至,无欢的军士竟然乖乖的让开了一条道,让他轻松的杀了王。所有这些让一本正经的和王对峙的无欢以及为情悲壮而死的昆仑显得没有庄重感。影片一方面在经营着悲壮:另一方面又让悲剧人物没由头的不符合常理的胡闹,这种矛盾的做法始终让观众的悲悯之情无从产生。
时空杂糅:破坏了故事氛围
魔幻电影时空可以交错,但绝对不可以杂糅。时空应该是自足的,而不应该是自我颠覆和自相矛盾的。但是恰恰在这点上。编导的认识存在着问题,陈凯歌说:“《无极》是个无边界电影,不需要通行证就能进去,谁也别带着什么条条框框去看。现在的年轻人从来不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里面,我常说这是一个电子游戏的时代,年轻人看电影不会关心什么朝代,什么善恶,他所获得的快感不是从观念里来的,而是从感受里来的。”但事实是,当代年轻人大都受过较好的教育,对朝代和善恶都有极强的辨析能力。而所谓“无边界”电影,其实已经成了当代后现代无厘头电影一种最为常用的表现形式,其荒诞而又疯狂的破环时空常识,混淆古往今来,大众狂欢的闹剧性质体现着后现代艺术精神。
《无极》的定位是一部悲剧色彩浓厚的魔幻电影,而非后现代无厘头电影。从影片开头的字幕交待来看,时空定位在充满神话传说的上古时代,而命运女神满神充满宿命性的预言,元老院公审将军光明的情景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充满命运悲剧的古希腊神话时代和城邦制时代,但是奴隶、主人、王、北公爵、满神、雪国、极北之地则让人更容易联想到东方民族如日本和韩国的奴隶制时代。而类似于铁面人装饰的鲜花盔甲,则让人更容易联想到充满神秘感的西方中世纪。那件具有神异色彩的“黑袍子”,鬼狼带昆仑回到过去目睹同族被灭的段落让人想到充满巫术的西方《指环王》和《哈里·波特》时代。但从影片的整个基调我们无疑会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浓郁的中国武侠色彩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在陈凯歌这部号称“无边界”的魔幻电影中。由于多重时空的随意叠加和互相解构,观众很难进入到故事所讲述的时代中去,从而破坏了主题的表达。
要把一个虚幻的故事讲得像真的一样,就必须让观众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相信,影片所设置的故事氛围,在情理和事例上都是自足的,可以自圆其说的。因为凭生活常识,人们都愿意相信一定的故事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中,故事的主人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到不同的时空中,但是不同的时空是不能共存于一个环境中,时空可以交错。就像当代许多电影中常出现的那样。但时空绝不可以混乱和杂糅。
叙事不严谨:影响了整体统一感
对于史诗性大片,人们希望叙事应该是流畅和波澜层出的,而不应该是《英雄》般的晦涩、《天地英雄》、《十面埋伏》、《七剑》流畅却疏于简单《无极》虽然有所改观。但并非无懈可击。
命运悲剧叙事核心是,你越想摆脱不幸的命运。命运之绳就会把你勒得越紧。悲剧的张力就越能打动人和吸引人。大将军光明受到命运之神的诅咒,试图摆脱命运,在自己迷路负伤的情况下,派奴隶昆仑去救王。结果昆仑却干净利落的杀了王。如果说满神给与倾城的得不到真爱的可悲命运是因她欺骗了小无欢,那么满神给与光明的不幸命运是因为他的残暴和骄横,但是由于满神没有明白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他们自己人格的污点而导致的,只能由观众去揣测,因此满神的命运之咒显得是空穴来风,失去了依附。而且,光明和满神的人神之赌就应该是人和命运抗争的过程,但是由于这个赌博的结果来的太快,这在叙事上明显就将光明摆脱命运的过程给简化了。叙述的重心很快就转移到倾城与命运之争,由于倾城最终也没有显示出她抗击命运的努力,而只是几个男性的欲望核心,因此倾城这个命运悲剧的重心就根本立不起来。影片按照叙事逻辑应该讲述她无法得到真爱,及时得到也会马上消失,但她实际上却一直都拥有真爱!“除了昏庸无能的王视她为玩物外,她身边的三个男人都对她情深似海:昆仑为了她。先是舍身跳崖,后又多次搏命相护:光明为了她,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担起杀王之罪名,最终为了救她,牺牲了自己:即使那看似阴险乖张、反复无常的无欢,他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抢夺她,并想尽各种办法折磨她,说到底何尝不是一种爱到极端的另类表现?在这场爱情角力里,光明爱的虚荣自私,无欢更是爱的扭曲,甚至有些变态,他们都远不及昆仑爱的那般无私纯粹,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各自性格上的缺点或采取的方式的极端就否认他们的爱情!在这个层面上。满神之咒成了无稽之谈,命运悲剧缺乏力量感,遑称悲剧?悲从何来?由此,又扯出了鬼狼苟且偷生的故事,并对其大加铺陈和渲染,由于鬼狼故事的叙述偏离了人神之赌的命运悲剧的主题,使得电影叙事结构涣散,人物庞杂,主次不分,给观众没有整体统一感。
结语
一般人而言,表现命运悲剧的大片的主题应该是宏大的,对人性光明和阴暗两面的有着深刻的洞察,人物应该人品高尚,有高贵和尊严感,他的毁灭必须有崇高感。影片叙事严谨。结构紧凑,可以有幽默和喜剧,但绝不能是没有规则的无厘头。观众对史诗性大片的渴望实际反映了潜藏在无意识中的心理完型的情结,对理想的侠义世界的渴望,对东拉西扯,疯狂颠覆神圣,随意戏仿经典的“大话”形式的厌倦,体现着重新树立理想与信仰,希望回归典雅艺术的愿望。从《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七剑》到《魔比斯环》、《无极》,这些电影中屡屡受批判的往往是把观众定位在艺术修养不高而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诸如过于当代化的情欲放纵,自相矛盾的对白。与时代不符的衣饰、故事情节的不连贯、情理事理上的不可能等。张艺谋、何平、徐克、陈凯歌都是拍摄过经典电影的导演,之所以招致物议,我认为是他们抛开文学性极强的小说改编,亲自构思原创故事,充任第一编剧,对观众艺术审美水准的提高认识不足,一味媚俗所致。
魔幻电影 篇7
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流派产生的基础可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源于拉美原住民的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以及拉丁美洲被殖民的历史。这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烙上了拉美的民族色彩。另一方面,20世纪的欧洲,文艺界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超现实主义运动。许多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都参与了这场革命性的运动,这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呈现出的非线性时间、破碎的空间等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与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超现实主义是达达主义的延续,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弗洛伊德关于梦和潜意识的学说,常常表现赤裸裸的暴力、让人不适的幽默以及无处不在的性欲。“而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则是以具体的事实、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依据。”融入了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道德观念、神话传说,是一种根植于现实的创作流派。
魔幻现实主义不仅在文学领域蓬勃发展,在一些电影中也呈现出这种独特而别致的风格。美国学者弗·R·杰姆逊以《狂热》(波兰)、《水房》(委内瑞拉)、《杀凡鸟易、射神鹰难》(哥伦比亚)三部影片为例,离析出魔幻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的三个特征。
根据弗·R·杰姆逊的表述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格。“首先,它们应该是关乎历史的,应在历史片这一大类之中。其次,影片的色彩处理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补充, 而且各自的快感之源、迷人之处或使观众达到愉悦都有其根据。最后,影片中由于对暴力和性的关注叙事动力多少有点萎减、集中和简化了。”根据以上特征的表述,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以及革命特点各有不同,这种历史发展的不同也造成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的不同。再者各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也千差万别,所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作品不可避免的会烙上本国的特色。(例如它的诞生就烙上了拉美文化和黑人文化)在不同的国家,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有着其独特的特征。
在中国,最接近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和气质的导演应该是姜文。万传法在《姜文:导演身份与导演风格研究》 中对姜文电影风格概括为“奇诡、神秘、浪漫、怀旧、痴癫、 飘逸,这不仅使得姜文常被冠以魔幻之名,更常被贴上先锋、另类的标签”。而万传法将这种电影风格追本溯源, 归纳为姜文的“洞穴原型”“红小兵情节”和“北京精神”。 这种精神分析式的读解,似乎只能说明艺术家在创作时选材及美学倾向上有着自身的偏好,反而忽略和淡化了艺术家创作前所做的努力和精心布置。而且不免落于概念化和可能性的虚无。本文将以姜文电影为对象探讨姜文电影中哪些剧作技巧或元素帮助这种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生成。
一、以戏剧的夸张彰显生活的荒诞:“大动作” 和“喊台词”
姜文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对姜文电影的影响尤为深刻。这就要从戏剧与电影的不同表现方式说起。 戏剧因为是在剧场上演,要照顾到剧场最后一排的观众, 所以在剧作阶段,设计人物外部形体动作或者人物调度走位时往往会非常“剧烈”,情感宣泄的方式也十分的夸张。这样,后排的观众才知道舞台上发生了什么,才能成功的实现情感传递。而电影因为有景别的切换,所以人物的动作设计和调度要生活化一些。一个眼神的特写镜头往往能包含十分丰富的含义,即使是影院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十分容易的领略到。所以,电影的动作设计、 事件选择和传递情感与戏剧相比要平静自然得多。多了些“真实”却少了那份“强烈”。这是在电影剧作阶段就必须考虑的。
但是,我们永远能感受到姜文电影的激情四射、霸道狂热,感受到电影里所洋溢出来的狂欢气息。因为, 姜文电影在剧作时选取的事件素材,设计的人物动作以及走位调度都动感十足,完全是以戏剧的思维在创作故事。运动幅度很大,极赋“戏剧感”。有时候甚至会有夸张做作之嫌。例如《鬼子来了》中六爷受邀来杀日本子和翻译官的段落,《太阳照常升起》里的奔跑(打猎、 找疯妈),《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飞奔的自行车,《让子弹飞》 里的开篇劫马拉火车,以及“鸿门宴“里的段落。有些大动作戏剧舞台是无法完成的,加上电影镜头的运动、 剪辑的运动,使得姜文电影外部节奏异乎寻常的快。
这种以戏剧的思维去创作电影故事的方法,一方面, 使电影运动感强、外部节奏快、情感释放强烈。另一方面, 使得电影的台词短促有力、戏剧冲突强烈,影片的内部节奏也相当的快,有时候还会因刻意或做作而显得滑稽。 因为戏剧较之于电影表现方式十分局限,戏剧中大部分冲突的表现都是由台词来完成的,要顾及到每个观众, 所以剧场里演员的台词几乎都是吼出来或朗诵出来的。 台词的内容也要书面化或者形式化一些。这样的人物状态和台词考究放在电影里,就会显得情绪过于饱满,呈现出疯癫的状态。正是这种人物疯癫的状态给姜文电影添上了一种奇诡、神秘的色彩。《让子弹飞》里对“惊喜” 的纠结。《太阳照常升起》的疯妈:“阿辽沙,别害怕, 火车在上面停下啦,他一笑天就亮啦.”还有《鬼子来了》 里翻译官的谎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老师追究拿煤压帽子的同学,以及与逃课同学的对话。
这种人物状态和台词的设计,有的在戏剧冲突的点上,有的则显得夸张和做作,使人物显得疯癫,人物的疯癫就使影片渲染着一种奇诡、神秘的气质。姜文许多时候干脆设计一个疯子的人物在故事里,让这种痴癫, 这种戏剧的夸张,这种情感的强烈释放来得更彻底。因此,有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的古伦木,有了《太阳照常升起》里面的疯妈,有了《鬼子来了》里面的六爷, 还有《让子弹飞》中的傻儿子。而这种戏剧式的夸张在电影这条现实的渐近线里呈现出来就好像是一场无理性的狂欢。进而观众就会觉得电影里所反映或描绘的现实显得十分的荒诞。
变现实为荒诞的美学追求正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独特气质,只是姜文电影的剧作不像《百年孤独》里那样充斥着许多神秘和怪异,也不想《交叉小径的花园》 里蕴含着深层的奥秘,他是以戏剧的思维来创作电影剧本。以戏剧式的夸张来设计人物动作和拿腔拿调的台词, 以疯癫式的人物彰显荒诞的现实。从而使得电影蒙上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二、对缺席历史的关照和书写:“全新视点”和“真空背景”
弗·R·杰姆逊在文中提到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一定首先是关于历史的,但它吸引观众的是大历史,是有空可钻的历史。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之所以光怪陆离,不是幻想或臆造而来,是来自于现实本身的神奇,是诞生于拉美本土文化和本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上的。正式因为这个原因,被人们追捧为魔幻现实主义大师的胡安·鲁尔福和加西亚·马尔克斯都一度否认自己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而坚持自己是神奇现实的书写者,是缺席历史的书写者。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书写的历史颠覆了以往殖民者所书写的历史,回归到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的语境中。在以往叙事中缺席的独立战争、殖民地时代、专制制度和美国统治时代都在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中重新回到了历史的坐标中。这种对本土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的寻根情结使许多学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与中国的寻根文学的比较上。无疑是发现了两者在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上的共同点,是历史重新照进现实的投影,我们在这束投影里重新认识历史认同历史。
因为从不同的视点从新审视历史,寻找历史中缺席的片段。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有一个普遍的特征即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陌生化,并以一种陌生的眼光和角度从新加以关照和传达,这就使得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拥有了一种猎奇的魅力和幽默的效果。主要是作者们以非洲黑人或印第安人的角度,以他们原始的宗教习俗和古老的传统观念去理解自然、理解生活、理解现代文明。这是对这段历史采取了一种全新的书写方式,这和姜文电影里对历史的态度不谋而合。他同样是把我们熟知的那段历史陌生化,以全新的视点去接触以往叙事中缺席的部分。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没有去书写那个风风火火的岁月里的阶级斗争,没有去描写人民的盲目和疾苦。而是从军队大院里一群孩子的视点出发,去触摸那段似是而非的历史。在孩子们眼里,那段时光就永远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永远有无拘无束的自由,也同样有青春懵懂和叛逆的苦涩。成长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并没有被淹没在滚滚翻腾的历史浪潮中。而《鬼子来了》是故事背景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被日军占领的偏僻村庄里。故事没有像其他描写同时期的作品那样表现两个民族的武装战争,而是以一个最普通的农民视点出发描写两个民族骨子里观念和文化的差别。要不是因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翻译官被莫名其妙的扔给了村民,他们之间可能就不会有矛盾。这和我们了解到的那个时期妇孺皆兵的故事有所出入。以至于我们看到片中人物不同于以往故事的反应,甚至会有黑色幽默的误解。但谁能否认这是属于那段历史的呢?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神奇现实的书写者”。《太阳照常升起》着重讲述几个“神奇的故事”和这几个故事间“神奇的巧合”设计,以及这种巧合背后的深层含义表述。例如疯妈在铁轨上生下儿子、疯妈的呐喊、疯妈的消失、学校里的摸屁股事件、 梁老师的自杀、路的尽头、天鹅绒、火屁股等等。影片的叙事系统已被打烂得千疮百孔,但影片的表意系统却浑然天成。他以小队长、中国传统女性(疯妈)、知识分子(唐老师和梁老师)几个不同的视点在讲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神奇的故事”或“神奇的现实”。在《让子弹飞》里故事背景是中国北洋军阀时期,同样是一个硝烟弥漫、战火连天的岁月,故事回避了那个时期中国的热血青年的探索和牺牲,回避了列强们对中国的剥削和压迫,回避了军阀间的混战和掠夺。而这些就是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认识,是以往的叙事中对那一时期的所有描述。但《让子弹飞》的镜头却对准了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小县城——鹅城。从一个半痞半匪半侠半兵的张麻子的视点讲述了一个兵贼的“神奇故事”。展示出不同于以往叙事中的“神奇现实”和“神奇人物”。弥补了那段历史中未曾出现过的残忍、仗义、无奈、堕落、坚毅的有志青年。但是有可能这正是那一时期大多数有志青年的共同处境。
姜文电影魔幻现实主义气质的生成,从剧作技巧的角度分析,一方面,是上文提及的以独特视点切入那段历史。另一方面,四部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空环境的拟定”。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的大院, 还是《鬼子来了》里面的村庄,无论是《太阳照常升起》 里面的学校,还是《让子弹飞》里面的鹅城。故事的发生似乎都在一个大的密闭的空间里,历史的波涛只是一个故事的背景,但历史的记号却是烙在每个人身上。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比马小军们大几岁的如果没有去农村和部队,北京城也不会是“属于”他们的。《鬼子来了》如果不是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那片地区马大山等村民也不会怕日本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故事是关于历史的,也只有这种“真空环境的拟定”才能避免重复以往的叙事,才能使“神奇故事”有它发生的可能性, 试想如果《鬼子来了》的村庄里有一支中国军队,那和我们熟知的历史就无异了。
以一个全新的独特的视点叙述一段我们熟知的历史, 的确会将我们熟知的那段历史陌生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那段历史中未曾触及到的“神奇的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幻”并非臆造或虚构,而在于现实本身的神奇。 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剧作也只有全新“视点”的选择才能触及到在以往叙述中缺席的“神奇现实”。为了使得“神奇故事”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剧作者需要给故事拟定一个真空的环境。这就是姜文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得以合理构建的两个剧作技巧。
三、把形式上升为内容:“打破时空”和“手法创新”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它光怪陆离的内容之外还有许多欧美现代派小说中的写作手法,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作小说的形式。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往往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遵循的是一种“主观的真实” 或“心理的真实”。故事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在现实和回忆中自由的穿梭。甚至有时拓展了三维空间,将真实的具体空间与幻想的精神空间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今天,很多人抱怨故事已经被电影拍完了,我们正处在一个故事枯竭的时代。其实,故事的母题本来就是有限的,普罗普就曾经总结过36种剧情模式。但是, 我们要分清“故事”和“叙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同一个故事有成百上千种讲述形式,而每一种讲述形式都会附带着各自的与内容无关的信息。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电影发展到今天故事已经匮乏,是因为一些创作者永无休止的重复前人已经运用成功的叙述方式。而姜文电影就是一个敢于叙事创新或形式创新的范例。
《阳光灿烂的日子》,讲一个小孩儿成长的故事。 但是剧作者将它设计成主人公的一段回忆,而这种回忆遵循的却不是客观的现实,是主人公记忆里的主观的现实。故事当中渗透着主人公的强烈愿望,当它和模糊的记忆混合到一起时,这个故事也就显得似是而非。例如, 在莫斯科餐厅庆生日的场景,马小军觉得米兰渐渐远离自己而慢慢走近刘忆苦,心中压抑已久的愤恨终于爆发了,他操起敲碎的啤酒瓶朝刘忆苦胸前插去。这时候镜头升格慢放,马小军手里的破啤酒瓶神奇的消失了,刘忆苦被猛插的胸部也丝毫未损,画面定格。接着画外音出来了:“哈哈哈,千万别相信这个,我从来就没有这样勇敢过,这样壮烈过,我不断发誓要老老实实讲故事, 可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么强烈,收到的各种干扰就有多么大,我悲哀的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在这段影像中,时间的线性发展被打破了,时间凝滞了,真实的具体空间与幻想的精神空间融合在一起。随着画外音,我们了解到他那勇气不能负荷的愿望,了解到他在现实和幻想之间的挣扎。这种影像的处理形式,不仅完成了叙事,而且把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很形象的表达出来。 而《鬼子来了》将色彩表现形式上升到主题表达。当电影已经能够还原现实色彩时,如果影像被处理成黑白效果就说明它有表意作用。就像在有生声时代,无声被视作一种特殊音效是一个道理。《鬼子来了》的黑白效果主要是想更好的渲染这种现实的荒诞性,马大山在被砍下头颅后影像还原了现实本来的色彩,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反讽。《太阳照常升起》中,剧作者又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又加入了倒叙、补叙以及时间在不同视点的重叠。其实《太阳照常升起》已不是在讲一个故事,整个影片的大故事已经支离破碎,不能传达影片的意义,而影片的意义更多的是由这种叙事的形式和这些小事件之间的关系来承载的。
魔幻电影 篇8
关键词:欲望,创伤,救赎
一、彼岸花的幻想——激发欲望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遵从的是快乐原则,主张自我满足欲望;超我遵从的是至善原则,主张自我约束,压抑欲望;自我则协调本我与超我,遵从的是现实原则,主张用适当的方式来满足内心的冲动。胡八一与王凯旋的自我防御方法是把20年前的那段创伤记忆排遣到潜意识中去,于是他们来到了美国,想金盆洗手,开始新的生活。但是,作为地下世界高手的他们,来到纽约后却无计可施,只能当街倒卖古董,同时因为没有签证而被警察追得满街跑。于是,在这个格格不入的西方世界,他们对昨日旧梦有了更多的幻想,幻想回到能大展身手的地下世界,幻想见到二十年前的“初恋”丁思甜,幻想帮助丁思甜找到彼岸花。彼岸花,曼珠沙华,恶魔的温柔,据说能够唤醒逝者生前的回忆。胡八一和王凯旋的“本我”显然已被激发出来,潜意识里的本能欲望和冲动被挖掘出来。对于寻找彼岸花的幻想以及解锁尘封记忆的幻想,它们正符合弗洛伊德理论的最终指向结果。人是被欲望驱使的,欲望是一切行动的根本原因,因为被彼岸花激发出来的欲望,摸金校尉回到阔别了20多年的内蒙古,开始了一段寻找与救赎之旅。
二、彼岸花的梦境——面对创伤
弗洛伊德认为“形成梦的内容的愿望从来不是人们自己公开承认的期望,而是因其伤害性特征被压抑的期望;由于它们被清醒状态的意识的反思排斥,所以间接地在梦中浮现。”[1]当胡八一与王凯旋一层层地进入地下世界,关于丁思甜的记忆越来越清晰,午夜梦回,当彼岸花盛开,发出一种红色的光,使人产生幻觉,本我的欲望逃出超我的控制,人的情绪记忆被唤起,内心的恐惧与执念也被唤醒。彼岸花的梦境产生,人不得不面对自己潜意识中的创伤,当他们逐渐进入越来越深的自我情感空间中时,也就要面对内心的愧疚与恐惧。
在地下世界中,每个人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幻象,都是最不愿面对而又最深刻的幻象、创伤。比如应彩虹面对的创伤是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她要不择一切手段来获得重生;而王凯旋、胡八一的幻象是丁思甜——为救自己而死的“初恋”,他们的梦境中只有她以及那段不愿意忘却的创伤。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梦是愿望经过扭曲而达成的,而这种愿望在这之前一直是被压抑的。“在睡眠时,来自于超我的自控力和监督力慢慢松懈,本我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闯入意识形成梦境。”[2]现实世界中个体的创伤性生命体验是与梦中的情境相呼应的,人最不愿意面对的创伤都会出现在梦里。因此,彼岸花让胡八一和王凯旋产生了关于丁思甜的梦境,他们又一次见到了救自己而死的丁思甜,内心被压抑的愧疚被释放了,他们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创伤。
三、彼岸花的破碎——自我救赎
《寻龙诀》的主题是自我救赎,如何遗忘过去,如何重新面对未来。影片将道家的风水、佛教的奈何桥和鬼门关以及萨满文化在内蒙辽阔的草原下融为一体。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人类的始祖把自己的罪过传至后代,因此人类自出生起就带有原罪,人间充满了各种罪恶,人类只有通过救赎,才能减轻原罪。
“梦并不是梦的忠实译文,也不是它原封不动的投射,而是近似它不完整的、支离破碎的复制。”[3]弗洛伊德认为,有些事物是梦工作中的二次加工没有缝合梦境中的毛边,冒犯或刺激了超我的审查机制,从而使得主人公走出梦的边境。所以,彼岸花梦境破碎的关键在于丁思甜胸前的像章:毛主席的头像和“为人民服务”的字样是反的,这是胡八一判断出一切是幻觉的关键素材。因此,超我的认知不断超越幻觉,最终理智战胜了彼岸花的幻象。彼岸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打碎它,象征着记忆破灭。最终,胡八一打碎了彼岸花,丁思甜的幻象消失了,他最终也解开了心结,放下了对丁思甜的感情,从而也获得了救赎。我们的过去有许多不想表达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那是抹不去的创伤,能做的只有放下过去。每个人都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执念,战胜内心世界的恐惧与匮乏,勇敢地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荣格文集第一卷)[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21.
[2]张丽君,高力.套层表述与堆栈递归:《寻龙诀》叙事模态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6,(3):35.
魔幻电影 篇9
《博物馆奇妙夜》是一部关于一个被下咒的古埃及金牌导致博物馆的藏品在夜间会幻化成真人的系列电影。
从第一部中看到蜡像变成真人会尖叫的菜鸟管理员,到第三部中和蜡像们并肩作战的“老手”,本·斯蒂勒依然用他小人物式的严肃搞笑方式逗乐大家。只不过,这一次的博物馆,我们似乎可以读到点别的什么。
这一次,博物馆真正遇到了危机。
由于一个诅咒,可以让所有展品变成活物的古埃及金牌开始生出青色的锈斑,直接的后果是展品“内分泌紊乱”,做出难以想象的举动。这一现象出现在电影开始的一场庆祝会上。
原本为大家致开场辞的罗斯福总统蜡像开始继发性胡言乱语,之后,礼堂上空出现的烟花人物开始发生暴动。此时,坐在嘉宾席上的恰恰都是博物馆的上级领导,一夜哄乱后,博物馆馆长被要求下课——不过,这倒符合好莱坞的一贯思想——挑战权威。
一群明摆着要受到摆布的蜡像,却让原本代表着权力和绝对掌控力的表演变成了历史文物的狂欢,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宣扬自由的精神表率。人类的现代是踩在无数历史创造者的肩膀之上的,掌控着话语权的现代人类,拥有最先进的科技布局世界,但在魔法的世界里,权力的拥有者通常都被当作调侃的对象,自由和狂欢才是一切。
对权力的颠覆,这是一切电影题材均可以拿来使用的经典桥段。这或许是人类最无法预约的欲望鸿沟——期待咸鱼翻身、屌丝逆袭、麻雀变凤凰。而当一个底层人成功翻身、逆袭、变凤凰之后,他就成了新的权力。自然会有下一波颠覆的力量不期而至。
同样和《博物馆奇妙夜》一样经历十年蜕变的,是那部伴随了一代人的《哈利波特》。这就是一部赤裸裸向权威挑战的翻身剧。
幼小的哈利因为父母牺牲自己而获得不可知的力量,杀人无数的伏地魔因咒语反弹搞成重伤,伤到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才复原真身。至此,哈利与伏地魔的正面搏斗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从第一部“魔法石”开始,哈利和他的死对头就有或多或少的不期而遇,但每次总能因为哈利不同凡人的能力和朋友的帮助而免遭厄运。
随着剧情展开,不期而遇变成不得不遇,慢慢地我们开始发现,哈利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要为巫师界复仇。所有正义的巫师高手都对伏地魔束手无策,独独这个咒语还没学全的小巫师成了所有人的希望。
试问,当看到第一部中小哈利第一次踏足魔法世界就被众人认出并握手致意,第二部中被空有皮囊的美男巫师哈洛特当做上头条的幌子,以及每一部中哈利的救世主形象,难道屏幕前的你没有过一丝幻想,期望做一个众星拱月的哈利波特,哪怕只有那么一会儿?
每一段魔幻史的诞生,都蕴藏其创作时代的创痕
事实上,《博物馆奇妙夜》之所以让看客爱不释手还在于其借用展品不同的时代特征,在面对当今时代各种事物时的不知所措、惶恐达到笑果。换句话说,借古讽今。
第三部中,在史前展区,一个和男主角颇为相似的原始人出现(事实上就是男主角扮演),可乐的是,原始人对男主角“一见钟情”,他们发现了彼此的相似点,虽然原始人想认男主角做父亲,但男主角百般不从。在后来的发展中,原始人对男主角以“Da,Da”相称,自认父亲,并百依百顺。动物性的忠诚可见一斑,这或许是编剧故意用来嘲讽拥有高级智商的现代人类。
原始人单纯、简单,只看到想看到的,做心里想做的事情,这一点与男主角对原始人的不耐烦形成鲜明对比。倒是处于底层边缘人物的肥胖女管理员,在常人眼里是个惹人无奈的累赘,却因为原始人的四目相对而爱上原始人,也在原始人那里获得理解和真爱。
罗斯福总统和女印第安人的恋情是对历史最美好的曲解。
据学者推算,哥伦布新大陆时,在现在美国境内的印地安人约有几千万人,而今天,只剩下不到80万人散居在贫瘠的“保留地”里。从建国起,美国政府就制定了政策,无偿侵占印第安人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矿产,罗斯福作为美国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也是强烈推行残杀印第安人政策的总统之一,但在《博物馆奇妙夜》,罗斯福总统却爱上了一名女印第安人,这是违背历史的,却在魔法的世界里将通过“相爱”这件事弥补了这种带来种族灭绝的政治错误。这段恋情,也嘲讽了种族高低论,将强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事实娱乐化表现了出来。
这种艺术表达或许是人类创造出最巧妙的指桑骂槐:既不触动当局,还让当局如坐针毡。
每一段魔幻史的诞生,都蕴藏其创作时代的创痕。魔幻的好处是,它可以回到过去,让故去的社会“随便”说话。
托尔金的史诗巨著《指环王》问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来由导演彼得·杰克逊搬上大银幕变成《魔戒再现》、《双塔奇兵》和《王者无敌》三部曲,后来又出现《霍比特人》系列。
其实,这部电影也暗藏小人物逆袭的思想,而托尔金更想表达的,是对自然环境的堪忧。其笔下霍尔特人居住的霞尔是一个绿树成荫的前工业社会,霍比特人怡然自得地享受美食和烟草。然而在遥远的莫都,那是一个乌烟瘴气的工业社会,黑暗骑士和肮脏的半兽人没有情感,依令办事。托尔金想表达的是对一个没有污染、没有诱惑的纯净社会的向往。
同样对洁净世界产生向往的还有拍摄《阿凡达》的卡梅隆,只不过这个美好的愿景没有回到历史,而是构建在一个或许是与地球平行存在的遥远星系的某个角落。
重读善恶:对人性的重构是艺术家永远的表达行为通则
国产宫斗剧《甄嬛传》的大获全胜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银幕作品,永远需要灵魂有层次的角色。
这便是现代影视创作者正在解构的课题——安徒生式的平面童话甚至连孩子都看腻了。
于是,《博物馆奇妙夜》第三部给了我们又一种选择的可能。——圆桌骑士兰斯洛特因为武艺高强,聪明英雄,成为了亚瑟王伟大而最受信任的骑士,同样,也是因为他技压群雄,赢得了王后的芳心,成为了王后的秘密情人。爱情让这位勇士曾接受了寻找圣杯这个任务,但没能完成,原因是他与王后的恋情使他无缘一睹圣杯。
《博物馆奇妙夜》复活的兰斯洛特依旧英勇,但被处理得有点愣头青的模样,整体来说,复活的兰斯洛特是“被黑”的对象,话唠、自私、任性,基本就是胸大无脑型。魔法的世界里,兰斯洛特自以为是找回了圣杯,在爱情上却被将了一军。虽然真爱无敌,在魔法的世界里也是不被恭喜的。甚至在最后,由于金牌失效,由蜡制成的兰斯洛特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偶像危机——鼻子融化,像鼻涕般摆动欲滴。
瞧瞧,一个英雄人物就这样被抹黑。
魔幻世界里,被黑的不止一个兰斯洛特。《冰雪奇缘》中,帅气英俊的王子因为权力的欲望而企图谋杀冰雪女王和她妹妹安娜,反而在传统童话中代表邪恶的冰雪女王成为正义的化身。
无独有偶,由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沉睡魔咒》取材于著名童话《睡美人》。电影塑造了新的女巫形象:事实上,女巫的坏,是由睡美人的父亲,国王一手造成。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每一个反面角色都不像狗血的言情剧中的反派,坏得毫无来由。这一点,美剧《童话镇》给了更详细的解答。
这部美剧简直可以说是一部黑暗童话,白雪公主曾杀过人,小红帽其实可以变成吃人的狼,匹诺曹仍然是个撒谎成性的家伙,而邪恶的铁钩船长则是个为情所困的痴情种,给白雪公主吃毒苹果的坏皇后其实是曾经缺乏母爱的纯真公主。
所有一切都在说明,世界不是平面的,人的内心是可以剥离剖析的。王子和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能在孩童那里获得圆满的结尾,那么婚后的油盐酱醋,乃至七年之痒,王子和公主将如何度过呢?
没关系,魔幻电影为你提供了一切可能,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