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禽流感问答

2024-10-07

防治禽流感问答(精选2篇)

防治禽流感问答 篇1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 (家禽和野禽) 传染病。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不同, 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 和低致病性禽流感 (LPAI) 。HPAI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 死亡率较高;LPAI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 产蛋下降, 死亡率较低。高致病性禽流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定为A类传染病, 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文仅就禽流感病毒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技术及疫苗研发现状和综合防治措施问题等以科普知识问答形式介绍如下, 希望能够对广大基层养殖户有所帮助。

1 什么是流感?什么是禽流感?

流感是由一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症或疾病综合征, 流感病毒感染人称作人流感, 感染禽类称作禽流感, 还有猪流感和马流感等。

流感病毒是一种属于正粘病毒科的负链RNA病毒, 其基因组由8个单股RNA片段构成, 共编码10个与病毒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其中的病毒粒子内部蛋白核蛋白 (NP) 和基质蛋白 (M) 属于比较保守的病毒结构蛋白, 依其可将流感病毒分成A、B和C三个型, B和C型流感仅存在于人类。

A型流感依据病毒表面结构蛋白血凝素 (HA) 和神经胺酸酶 (NA) 抗原性的不同, 分为不同的血清亚型。现已发现16种不同的H抗原型和9种不同的N抗原型, 故理论上共有144种亚型组合。

16种H型和9个N型均可以在禽体内发现, 但大多数禽病毒对鸡是低致病性的, 只有H5和H7两个亚型被高度重视, 这是因为历史上世界各国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均是由H5或H7亚型病毒所致, 当然, 不是所有的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都表现出高致病性。可以感染人的流感病毒, 以前仅发现H1、H2和H3 3个H型, 近几年, 发现H5、H7和H9亚型也可以感染少量人群, 特别是H5亚型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严重发病甚至死亡。

通常认为禽流感病毒是人流感病毒的庞大基因库, 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的来源, 这种联系是通过中间宿主 (如猪) 来实现的。因为人和禽流感病毒均可感染猪, 对于两者来讲, 猪就成了一个混合器, 由此可能产生出能感染人的新流感病毒, 例如2009年袭击全球的人H1N1流感病毒就与猪、禽流感病毒关系密切。

2 禽流感有哪些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 根据感染禽的种类 (鸡、火鸡、鸭、鹅等) 、年龄、性别以及感染病毒亚型类别的不同, 表现出的症状多种多样。症状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根据感染病毒致病性高低、传播途径、禽种类的不同, 禽流感感染的潜伏期短到几个小时, 长到几天不等, HPAI潜伏期较短或无潜伏期, 以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 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头和面部水肿, 冠和肉垂发绀, 脚鳞出血等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可达100%。剖检以出血性病变为主, 常见的有喉头气管出血, 心冠脂肪出血, 直肠、泄殖腔出血, 扁桃体出血;另外, 腺胃乳头出血、溃疡, 肝、脾、肾肿大, 头部、眼睑浮肿, 肉冠、肉垂发绪、充血、坏死。蛋鸡的卵泡畸形, 甚至萎缩。组织学病变为水肿、充血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管套的形成, 主要表现在心、脾、肾、脑及肉垂、消化道、卵巢等脏器和组织。心、脾、肾有实质性变化和坏死。脑的病变为坏死灶、血管套、神经胶质化等一系列非化脓性脑炎的变化。

3 禽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感染禽可从呼吸道、眼结膜和泄殖腔排毒, 病毒可通过感染禽和易感鸟的直接接触和/或间接接触而传播。感染禽可从泄殖腔排毒, 并通过接触媒介物来传播病毒, 与病禽接触的鸟类、哺乳动物、饲料、饮水、设备、补给品、笼子、衣服、运输车、昆虫、共用设备、运输的人、活鸟市场本身等都可能成为携带者。有大量证据表明AIV可水平传播, 但没有证据显示AIV能垂直传播, 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当母鸡被感染时, 病毒可在蛋的表面和内部存在。

4 对禽流感病毒病的诊断技术有哪几种?

禽流感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变化较大且无特征性, 并与新城疫症状极为类似, 因此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很难做出准确诊断, 所以多年来禽流感的确诊一直依赖于病毒的分离鉴定, 但是为防止病毒扩散, 该工作需要在P3级实验室内完成。其它常用的实验室诊断包括检测病原的RT-PCR、荧光定量RT-PCR试验, 检测血清抗体的血凝抑制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 以及胶体金、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等。

5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有哪些?

自从1996年从广东省鹅体内分离到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后, 研究人员就开始疫苗研发工作。近几年, 先后成功研制出多种疫苗, 包括H5N2亚型灭活疫苗、重组H5N1亚型灭活疫苗、H5N1亚型禽痘重组活载体疫苗和新城疫载体禽流感活疫苗。

H5N2亚型灭活疫苗是最早开始研制的疫苗, 该疫苗的种毒株是自然分离到的H5亚型弱毒株。2004年禽流感流行时期, 我国用该疫苗对家禽进行强制免疫, 很快控制了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但是由于该疫苗毒株在鸡胚上生长能力不够理想,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很快又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得到新的具有低致病性和高生长能力的理想疫苗毒株, 研制出重组H5N1亚型灭活疫苗。该疫苗包含GS/GD/1/96的HA和NA基因, 抗原性与现地流行毒株更加匹配, 免疫后产生的HI效价和抗体持续期都明显好于H5N2亚型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性更好。重组H5N1亚型灭活疫苗从2004年末开始在现地广泛使用, 并且出口越南、蒙古、埃及等地。

除灭活疫苗外,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还研制出两种活载体疫苗, 一种是用禽痘病毒作为载体, 插入禽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 通过禽痘病毒在家禽体内复制, 表达HA和NA蛋白, 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抗体;一种是用新城疫La Sota毒株病毒作为载体, 通过反向遗传操作, 插入流感病毒HA基因, 构建的新城疫活载体禽流感疫苗。新城疫作载体的抗禽流感疫苗具有很多优点, 如生产工艺简单, 免疫接种容易, 可以同时预防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重要传染病等。除此以外, 还有一种处在研制阶段的抗禽流感新型疫苗———DNA疫苗, 又称基因疫苗或者核酸疫苗, 是将携带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通过肌肉注射或基因枪直接导入机体细胞, 使外源基因借助于机体内源性表达系统表达并提呈给宿主免疫系统, 诱导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 从而达到免疫目的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同其它疫苗相比较有以下优点:核酸疫苗的免疫原单一, 只有编码所需抗原的血凝素基因被导入细胞得到表达, 载体本身没有抗原性, 无散毒和病原毒力返强的威胁;与传统的全病毒灭活疫苗相比, DNA疫苗防制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具有免疫保护期长、不干扰常规血清学免疫监测的突出优点。

6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措施有哪些?

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实行的是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政策, 根据这一策略国家制订了一系列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 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这些措施被相关国际组织和大多数国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

养殖场要注意的防范措施有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 孵化厅, 孵化器, 鸡舍笼具, 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 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在受高致病力流感威胁的地区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 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家禽不应与猪一起混养, 因为家禽的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给猪, 而人的流感病毒也能传染给猪。当这两种不同的病毒粒子共同感染一个细胞时, 容易产生新型流感病毒粒子, 这种新型流感病毒常能形成大的流行, 而造成很大的危害。另外, 鸡也不宜与鸭鹅等水禽混养, 因此水禽中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的携带率很高, 有的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 其粪便中的病毒感染鸡只后, 可造成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 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防治禽流感问答 篇2

人们对禽流感的研究历史悠久,第一次禽流感发现于1878年。全世界已经历了十余次大流行。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人们已经掌握了控制禽流感的有效方法。

2、国家预防和扑灭禽流感的措施是什么?

国家制订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一旦发生疫情,国家启动紧急应急系统,疫情将很快得到控制和消灭。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养殖户不得自行处理。

3、为什么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封锁?

尽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隔离封锁,以限制禽类、人员和运输车辆等的流动,从而阻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减少因高致病性禽流感所带来的大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

4、解除封锁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21天,在潜伏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只有在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期内没有新的感染个例,才能证明没有禽流感病毒存在。因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疫区的封锁在扑杀了最后一只家禽后经过至少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间才能解除。

5、为什么要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所有家禽扑杀?

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划为疫区,因为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禽是最易受到感染的。为了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能够得到完全彻底扑灭,将疫点及其周围3公里的家禽全部扑杀是完全必要的。这将有利于控制病禽及其粪便、污水等污染源造成的病原传播。这是控制烈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做法,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6、为什么要将扑杀的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为被扑杀的家禽体内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果不将这些病原根除,让病禽扩散流入市场,势必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扩散,同时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对扑杀的家禽做焚烧深埋后的无害化处理。

7、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为什么要追踪疫源?

因为及时彻底地消灭疫源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应及时上报疫情,尽快找到疫源点,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疫点进行封锁,对家禽进行扑杀,可有效防止禽流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8、为什么要对候鸟进行疫情监测?

禽流感病毒能感染许多种野生鸟类,特别是迁徙的水禽。已有证据表明,候鸟往往是禽流感病原传播的真正来源。因此,加强对候鸟的疫情监测,对寻找禽流感疫源是非常有用的。最近亚洲地区禽流感大面积、多国家同时爆发与候鸟的迁徙散毒不无关系。

9、如何处理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废弃物?

对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废弃物,要按规定做无害化处理。能焚烧的地方,必须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不能焚烧的,则采取深埋的方式处理。同时对所处环境做彻底消毒。

10、普通市民应该怎样预防禽流感?

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等家禽及鸟类;

加强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提高机体免疫力;

上一篇:改质技术下一篇:创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