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型禽流感(共7篇)
H9型禽流感 篇1
1 发病情况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规模鸡场, 蛋鸡存栏10000只, 产蛋期5000只, 300日龄, 从2009年9月20日开始发病, 产蛋率90%, 9月25日下降到60%。白皮蛋, 软皮蛋增多。有零星死亡。
2 临床症状
初期眼睑变形, 出现结膜炎、流眼泪现象, 伴有肿头、呼吸道症状, 畏寒聚堆, 排水样深绿色粪便, 采食量在发病2~3天后有所下降, 继而出现败血性大肠杆菌病
3 剖检变化
卵巢卵黄树枝状充血, 有个别死亡鸡只腹腔内有新鲜卵黄, 腿肌内侧脂肪出血, 胸、腿肌条纹状出血, 心脏冠状脂肪出血, 心肌出血, 肾脏肿大出血, 腺胃出血, 肌胃角质层下出血, 肠道黏膜出血, 气管黏膜出血, 有大量黏液渗出。如继发大肠杆菌病, 剖检时可见到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等变化。
通过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初步诊断为H9型温和性禽流感。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4 实验室诊断
发病后15天进行HI抗体水平检测, 结果H9抗体水平明显过高, 人工免疫是达不到12个以上滴度抗体水平的, 所以判断该鸡群遭受H9病毒野毒感染。
5 禽流感H9亚型的防制
禽流感H9病毒属于低致病力、低致死率的亚型禽流感病毒。鸡群发病后其死亡率和损失程度与继发大肠杆菌病的程度成正相关。
5.1 控制措施
5.1.1 接种H9亚型流感疫苗, 以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这对蛋鸡和种鸡尤为重要, 并且在开产前应接种3次H9亚型流感油乳苗, 在产蛋期至少还要加强免疫接种1次。
5.1.2 提高鸡舍温度。
当鸡群发病后, 会出现畏寒聚堆现象, 应提高鸡舍温度2℃~3℃。
5.1.3 提高鸡舍湿度。
当湿度提高后, 可降低鸡舍内的灰尘, 改善空气质量。
5.1.4 加强通风管理。
适当的通风可排除舍内有害气体, 减少舍内病原微生物数量。
5.1.5 带鸡喷雾消毒。
用含碘消毒剂每天带鸡喷雾消毒1~2次, 可有效的净化舍内小环境, 对疫情的控制有一定的帮助。
5.2 治疗方案
当鸡群中发现有眼睛变形, 流泪的鸡只时, 应对病鸡进行剖检, 当确诊为低致病性禽流感后, 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实践证明诊断越及时, 给药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 损失越小。
发病前期, 先用抗病毒药物金刚乙胺饮水, 连用三天控制病情恶化。中期使用抗病毒药加头孢类药物, 同时控制病毒和大肠杆菌, 如果鸡群精神差, 采食量低, 可以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氨基比林, 提高采食量, 降低死亡率。后期主要是淘汰严重的, 没有治疗价值的病鸡, 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的大肠杆菌和呼吸道疾病。
发病严重, 精神比较差, 采食量低的病鸡, 可以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进行联合注射, 效果很好。具体用量如下, 青霉素160万单位, 链霉素100万单位, 地塞米松2毫升, 生理盐水10毫升。这是20只鸡的用量, 每天注射1次, 连用3天。
6 小结
最近两年H9温和性禽流感发病严重, 造成的损失已经非常严重, 疫情呈现扩大趋势。笔者认为这和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6.1 H9亚型禽流感死亡率低, 一般以产蛋率下降, 采食量低为主, 养殖场没有充分认识到H9亚型禽流感造成的危害。容易造成防疫上的松懈。大多鸡场都少防疫甚至不防疫H9亚型禽流感。
6.2 H9亚型禽流感最近几年变异毒株比较多, 使用一般疫苗防疫效果不好, 有些疫苗防疫后虽然产生抗体, 但是鸡群仍然可以感染H9亚型禽流感。笔者推荐使用F株H9亚型禽流感灭活油苗进行防疫。
H9型禽流感与新城疫混感的诊治 篇2
280日龄产蛋鸡, 鸡群首先出现呼吸道症状, 随后病鸡采食量下降到正常量的三分之一以下, 鸡群有发热的表现, 精神委顿, 垂头缩翅, 呼吸困难, 喘气、张口伸颈、有呼噜喘鸣音、口腔中有黏液、不时咳嗽、摇头、啰音、流涎;粪便变化较为显著, 腹泻或有黄、白、绿粪便混合出现;产蛋迅速下降到50%以下, 蛋壳颜色变浅, 畸形蛋, 软壳蛋, 沙皮蛋增多。36小时内开始有鸡只死亡。
2 剖检变化
病死鸡胸腺肿胀出血、气管环出血, 气管内充满淡黄色黏液, 有的形成干酪样栓塞, 喉头有点状出血, 弥慢性出血并水肿, 呼吸道尤其是鼻窦出现卡他性、纤维蛋白性、浆液纤维素性、粘脓性或纤维素性脓性的炎症, 剖检15只中有9只有此症状;胰腺出血, 并有黄白相间的坏死灶;腺胃乳头点状出血、腺胃肿胀, 胃壁变厚, 乳头肿胀出血或有渗出物, 肌胃角质层出血, 10只有此症状;十二指肠有枣核状溃疡,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此症状明显的有8只;肾脏出血, 卵巢炎症、卵泡出血、变性和坏死, 输卵管水肿, 浆液性、干酪样渗出, 卵黄性腹膜炎;内脏器官肿大出血。
3 实验室诊断与分析
接种病死鸡心、肝、脾于麦康凯琼脂培养未见有细菌生长;分别检测新城疫和H9亚型禽流感抗体, 抗体检测结果整齐度不好, log值高低相差很大, 12份样品中, 新城疫抗体有1份为10, 2份为9, 5份为4, 其余均在3以下;H9抗体有1份为6, 1份为4, 其余均在2以下;分析上述情况, 新城疫抗体高低反差较大, 不排除有强毒攻击;H9抗体普遍较低, 该户主证实只在开产前防过一次H5H9联苗。没有再单防过H9型流感疫苗, 抗体水平已不能有效防御病毒攻击。
4 防治措施
这两种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果单是感染新城疫可以进行新城疫I系苗紧急免疫接种, 或注射鸡新城疫精制卵黄抗体, 而在混合感染的情况下, 紧急接种新城疫疫苗, 则会加剧发病鸡群的死亡, 因此说这种情况关键是在于防:
4.1 加强封锁、隔离和消毒;
对发病鸡舍进行紧急封锁隔离, 进出人员和物品严格消毒;对粪便等污物及时消毒;全场环境消毒, 实行科学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严格做好隔离、消毒、卫生、防疫、管理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的执行;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鸡群抵抗力;多使用中药防治流感的复方药物;防好其他疫病。
4.2 加强抗体检测, 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有条件的鸡场应当根据当地疫情、鸡群的免疫状态、本场饲养管理等实际情况, 调整和制定新城疫的免疫程序。
4.2.1 要做好鸡新城疫母源抗体水平监测, 以确定首免时间。
定期监测鸡群新城疫抗体 (常用HI试验) , 以确定鸡群群体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况, 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依据。建议在首免时使用新城疫灭活油苗皮下注射的同时, 用Ⅳ系疫苗点眼、滴鼻。这样在油苗的免疫应答前, 可在上呼吸道形成坚实的局部免疫屏障, 防止病毒由呼吸系统入侵。
4.2.2 部分兽医和养禽户错误的认为:
H9亚型禽流感只感染产蛋鸡, 只要在蛋鸡开产前进行1次H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就能预防该病, 我们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部分30~80日龄的鸡群亦有H9亚型禽流感感染, 且发病后有一定的死亡率, 如果并发新城疫、大肠杆菌等疾病, 则会出现很高的死亡率 (超过50%) 。所以蛋鸡在育雏阶段就要做好H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工作。
4.3 温和性流感和新城疫混合感染的治疗。
H9型禽流感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药与仪器
甲醛 (含量36.0%) ;醋酸、醋酸铵、乙酰丙酮、无水乙醇、UV2501分光光度计 (岛津公司) 。中空纤维超滤膜截留分子量10KD (北京旭邦膜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1.2 样品
禽流感 (H9N1) 病毒液三批:20110203、20110204、20110205, 分别加0.1%、0.2%、0.3%病毒液灭活后, 用北京旭邦截留分子量为10KD的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4倍浓缩, 取浓缩前、浓缩中、浓缩后、流出液前段、流出液中、流出液后共18个样品。
2 试验方法
(1) 试验原理:甲醛与乙酰丙酮及氨作用, 生成黄色化合物二乙酰基二氢吡啶后, 410nm下进行分光光度比色定量。 (2) 供试品溶液:用5.0ml移液管取供试品5.0ml, 置50ml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对照品溶液:准确称取含量为35.9%的甲醛溶液0.2786g置100ml容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3) 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0.5ml, 分别加醋酸-醋酸铵缓冲液10ml, 置60℃恒温水浴15min, 冷水冷却5min, 放置20min后, 在4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按照下式计算:
3 试验结果
见附表。
(%)
4 讨论
中空纤维超滤膜是超滤技术中最为成熟与先进的一种技术。孔径以能截留物质的分子量表达, 截留分子量可达几千至几十万。被过滤液在中空纤维外侧或内腔加压流动, 分别构成外压式与内压式。超滤是动态过滤过程, 被截留物质可随浓缩排除, 不致堵塞膜表面, 可长期连续运行。广泛用于净水、溶液分离和浓缩等领域。
甲醛分子量为30, 和水分子量相差不多, 均属于小分子物质, 远远小于10KD的截留分子量, 和水分子一样在溶液中呈随机分布:一部分留在浓缩液中, 一部分随流出液排出。因此浓缩前后甲醛含量差异不大。
5 结论
浓缩前后病毒液中甲醛含量基本不变。浓缩不会造成病毒液中甲醛含量大幅上升, 对于高倍浓缩疫苗或多联苗的制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摘要:采用UV法测定了不同甲醛浓度灭活后禽流感 (H9N1) 病毒液浓缩前、中、后的甲醛含量。结果表明:浓缩对病毒液中甲醛含量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浅谈H9亚型禽流感的疫苗免疫 篇4
2013年11月5日, 一养殖户来笔者所在站咨询诊断疾病, 具体症状如下:8000只200日龄海兰褐蛋鸡, 发病前产蛋率95%, 日均采食120克, 日均产蛋60克, 鸡群状况非常好。11月2日突然发病, 鸡感染初期, 以呼吸道症状、拉黄绿稀便、减蛋为主, 高峰期产蛋下降严重, 下降幅度为80%, 仅剩15%产蛋率, 破损蛋增多, 地上有鸡蛋样排泄物。11月5日出现肿头现象、鸡只出现零星死亡, 11月20日采食量基本恢复正常, 死鸡停止, 产蛋也不再下降。
1 病理变化
气管黏膜充血、出血;皮下、腹腔、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腺胃出血不常见, 共性病变主要集中在生殖系统:卵泡充血、出血、变形或变性, 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输卵管内有白色胶冻样或干酪样物。初步怀疑为H9型禽流感, 准确诊断需要送检国家级实验室确诊。
2 主要疫病区别
新城疫对输卵管的侵害程度小;H9对输卵管的损伤程度较大, 发病鸡输卵管出血、狭窄和白色分泌物较多;免疫鸡由新城疫引起的降蛋幅度相对H9较小, 且下降速度相对较慢, 若与H9混感的, 则较为严重;H9则在数日内可由90%以上降至30%以下, 甚至绝产;在疾病康复后, 两者恢复程度相差较大, 由新城疫引起的产蛋下降, 治疗及时正确, 能够恢复原来的80%~90%, 而流感则不确定, 要依输卵管的损伤程度来确定。
抗体检测结果:采血检测发病前后鸡群的抗体水平, 发现发病早期H9亚型禽流感抗体水平低, 大部分鸡只抗体水平在保护值以下, 抗体滴度离散度>3, 病情恢复后H9亚型禽流感的抗体上升3~5个滴度, 且高于免疫产生的抗体;H5亚型禽流感的抗体和新城疫抗体在发病前后没有明显变化。
3 流行原因分析
从上述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抗体检测数据分析, 所发生的疾病为低致病性禽流感H9亚型, 并且以混感居多。其原因如下:
忽视H9的免疫:主要有三种心理和行为:一是只免疫H5亚型禽流感, 认为免了H5N1, 也就免了H9;二是认为H5比H9重要, 免疫了H5不死鸡, 而忽视了与产蛋和鸡体健康更为直接相关的H9;三是H9亚型免疫次数少, 只在产蛋前免疫1~2次, 而产蛋后怕影响产量就不再免疫, 造成抗体水平低, 保护力不够。
另一方面原因是, 相关部门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高度重视并大力宣传, 造成部分养殖户产生误解, 认为H9的免疫不重要而忽视。此外, 有些地区甚至买不到禽流感H9单苗。
4 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 仍然是在疫病流行阶段, 降低疾病损失的主要手段, 还要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与营养, 这里主要分析免疫方面:
4.1
禽流感的预防, 要提高对H9亚型禽流感的重视, 对未用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或抗体水平较低的鸡群补充免疫。笔者根据最近几年研究抗体水平和H9型禽流感发病规律, 认为H9抗体滴度在7以上保护率可以达到控制疾病的要求。
4.2 参考免疫程序:
20日龄内用新流二联苗首免;40~70日龄内进行二免;120~130日龄用H9单苗三免;以后每隔3~4个月用H9单苗免疫一次。
4.3 当下H9亚型的禽流感疫苗毒株
SS株于1994年在广东分离, 并作出灭活疫苗。
F株于1998年在上海分离并作出灭活疫苗。
地方毒株和变异毒株
山东的H9亚型SD696、齐鲁动保的H9亚型LG1株、哈兽研的H9亚型H9N2 (re-2) 株。
2007年河南的普莱柯H9亚型HL株、2010年保定瑞普的H9亚型HP株。
2010年优帮、哈药的H9亚型JY株。
北京兽医生物H9亚型HN106株、上海海利、乾元浩的H9亚型WD株。
南京天邦、江苏的H9亚型NJ02株。
青岛易邦的H9亚型YBF003株。
青岛奥兰百特的H9亚型L株。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篇5
2007年11月,福建省某鸡场发现80~90日龄的大鸡出现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并伴有啰音为特征的病例,并很快地传染给小鸡,2 000羽鸡1周内连续死亡200羽。死亡鸡病理剖检可见肺部和支气管里有许多黄色干酪样栓塞,部分死亡鸡支气管剖开有白色分泌物。通过病毒分离、电镜观察、血清学和RT-PCR鉴定确定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胚及动物
番鸭胚、鸡胚、30日龄无母源抗体雏鸡等均来自非疫区。
1.2 标准阳性血清及单克隆抗体
抗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购于中国兽药监察所;抗减蛋综合征(EDSV76)阳性血清和抗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均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抗新城疫病毒(NDV)单抗和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抗均由实验室保存。
1.3 试验试剂
Tri Zol LS Reagent,RNasin,M-MLV购自Invitrogen公司,r Taq聚合酶、d NTPs、p MD18-T、感受态细胞DH5α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公司。
1.4 病毒分离
1.4.1 病料采集及处理。
无菌采集死亡鸡的心、肝、脾、肺、肾,剪碎研磨,以Hank’s液制成1∶5匀浆,加双抗各1 000U,4℃过夜,冻融3次,7 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供接种病料。
1.4.2 病毒分离。
取处理的病料上清液经尿囊腔接种9日龄鸡胚3枚,0.1m L/枚,37℃孵化,观察2次/d,弃去24h内的死胚,收取24~120h的死胚或活胚,置4℃过夜后,收获鸡胚尿囊液,并观察胚胎病变。
1.5 血清学鉴定
1.5.1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试验。
取死胚的心脏冷冻切片,冷丙酮固定后,按常规方法[1]用抗NDV和IBDV单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5.2 血凝价(HA)测定。
参照Allan等[2]的报道,测定鸡胚尿囊液的HA价。
1.5.3 血凝抑制试验(HI)。
用4个血凝单位的分离毒(第3代胚液毒)分别与抗新城疫、抗EDSV76和AIV H5、H7、H9等标准阳性血清,按微量法进行HI试验[3]。
1.6 分离毒生物学特性
1.6.1 血球凝集(HA)试验。
采集小白鼠、鸽、鸭和鸡的红细胞,按常规方法进行HA试验。
1.6.2 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
将第3代胚液毒(YD3)分装于灭菌离心管,于56℃水浴分别作用0min、5min、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70min,测定各自的HA效价。
1.6.3耐热性试验。
将第3代胚液毒分装于灭菌离心管,于50℃水浴分别作用10min、20min、30min、60min,60℃水浴分别作用10min、20min、30min后,分别接5枚非免疫鸡胚,37℃培养,收集鸡胚尿囊液测定HA效价。
1.6.4 对鸡胚、番鸭胚的ELD50和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的测定。
将分离毒用Hank’s液作连续10倍倍比稀释,每个稀释度接种4枚9日龄鸡胚或12日龄番鸭胚,0.1m L/枚,37℃孵化,弃去24h内的死胚,以后每2h照蛋1次,记录胚胎死亡情况,按Karber氏法计算ELD50。根据文献计算全部胚胎死亡的最高稀释度MDT[4]。
1.7 RT-PCR鉴定
1.7.1 病毒RNA的提取。
取感染AIV H9N2鸡胚尿囊液250μL,加入750μL Tri Zol LS Reagent RNA提取液,混匀,室温放置15min,加入200μL氯仿,振荡混匀,4℃12 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加入500μL异丙醇,室温放置10min后12 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75%乙醇除盐,倒置滤纸上吸掉剩余液体,干燥后悬于25μL的DEPC水中,备用。
1.7.2 引物设计。
根据禽流感M基因全长序列,用Oligo 6软件设计1对引物如下:上游引物P1为5′-AGCAAAAGCA GGTAGATG-3′,下游引物P2为5′-AGTAGAAACAAGGTA GTTTTTTAC-3′,以上引物由大连宝生物TAKARA公司合成。
1.7.3 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1)RT采用20μL体系,在PCR反应管中分别加入7μL已制备的RNA,加入1μL下游引物(20pmo L),70℃热吸附10min,冰浴10min,继续加入5×First Standing Buffer 4μL,10m M d NTPs 2μL,0.5μL反转录酶(M-MLV)5U/μL,0.25μL RNA酶抑制剂(40U),用无RNA酶水调至总体积20μL,瞬时离心混匀。反应程序:30℃10min,42℃60min,99℃5min。(2)M基因的扩增用50μL体系。以制备好的c DNA 2μL作模版,加入相应的上、下游引物(20pmo L)各1μL,2.5m M d NTPs 4μL,10×Buffer 5μL,r Taq 1μL,灭菌水36μL,反应体系50μL。在PCR扩增仪内进行扩增,扩增条件为95℃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1min、53℃变性1min、72℃延伸2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结束后取PCR产物4μL,在1%琼脂凝胶上电泳检查,然后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自动凝胶成像扫描仪拍照及处理。
1.8 人工感染试验
将分离毒鸡胚尿囊液毒原液经腿肌注射30日龄雏鸡3羽,每羽0.5m L;另取3羽,注射生理盐水,每羽0.5m L,隔离饲养。观察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并从病死鸡中进行病毒分离或测定耐过鸡血清抗体。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毒分离
鸡胚接种病料96h后开始死亡,死胚的胚体呈弥漫性充血、出血,其HA效价为27。连续盲传3代,病毒增殖趋于稳定,接种分离毒36h开始死亡,其HA效价为29。分离毒按Karber氏法计算对鸡胚的ELD50为10-5.5。
2.2 血清学鉴定
2.2.1 IFA试验。
死胚心脏冷冻切片,经抗NDV和IBDV单抗染色后,均未发现有荧光病灶。
2.2.2 血凝抑制试验(HI)。
分离毒的血凝特性能被AIV H9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但不被新城疫、减蛋综合征和AIV H5、H7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
2.3 分离毒生物学特性
2.3.1 血球凝集(HA)试验。
分离毒YD3对小白鼠、鸽、鸭和鸡的红细胞均有凝集作用。其HA效价为小白鼠27、鸽29、鸭27、鸡28。
2.3.2 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和耐热性试验。
从表1可以看出,该分离株在56℃水浴处理10min,其HA效价下降2个滴度;在60℃处理30min后,具有HA效价的鸡胚数下降2枚。表明该分离株对热不稳定性。
注:分子表示尿囊液具有HA活性的鸡胚数,分母为试验鸡胚数。
2.3.3 ELD50和MDT的测定。
从表2可知,鸡胚尿囊液毒的HA效价和鸡胚半数感染量明显高于番鸭胚尿囊液毒;分离毒对鸡胚和番鸭胚的MDT分别为78h和70h,其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7和10-6。
2.4 RT-PCR鉴定
从分离毒的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1 027bp片段,见图1。
2.5 人工感染试验
3羽30日龄雏鸡经腿肌注射分离毒后,在20d观察期内均未发现异常。血清HI抗体测定结果表明,攻毒前HI为阴性,攻毒10d后抗H9亚型HI均在28以上(见表3)。
3 结论与讨论
从肺部有黄色干酪样栓塞和支气管有白色分泌物的病死鸡肝、脾、肺、肾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鉴定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IV-YD株。该分离毒AIV-YD具有血凝活性,并能被AIV 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但不被新城疫、减蛋综合征和AIV H5、H7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生物学试验表明:该分离毒具热不稳定性且对热敏感;分离毒在鸡胚尿囊液的HA效价和鸡胚半数感染量明显高于番鸭胚尿囊液;鸡胚和番鸭胚的MDT分别为78h和70h;而且分离毒YD3对鸡胚和番鸭胚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7和10-6;PCR结果表明,所扩增出的片段大小约为1 027bp,与预期长度相符。这些结果表明分离毒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
陈伯伦等[5]于1994年首次从鸡中分离到了AIV H9亚型。Alexander[6]认为目前H9亚型流感病毒广泛存在于家禽中,对养禽业构成严重威胁,而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之后Peiris等[7]从类似流感症状的病人中分离到H9N2亚型流感病毒。近年来AIV H9亚型对全世界的威胁已经越来越严重,应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
摘要:从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并伴有啰音、肺部和支气管黄色干酪样栓塞为特征的病鸡肝脾肺混合匀浆中分离到1株病毒(YD株),该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被AIV 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对热不稳定且对热敏感;对鸡胚和番鸭胚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7和10-6,其MDT分别为78h和70h;鸡胚尿囊液毒的HA效价和EID50明显高于番鸭胚尿囊液毒;能扩增出大小约为1 027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
关键词: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鉴定
参考文献
[1]程由铨,林天龙,胡奇林,等.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分离与鉴定[J].病毒学报,1993,9(3):228-235.
[2]LANG G,FERGUSON A E,CONNELL M C,et al.Isolation of an unidentified hernagglutination from the respiratory tract of turkeys[J].Avian Dis,1964(8):495-504.
[3]ALLAN W H,GAUG R E.A standard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ton test for Newcastle disease:(1)A comparison of micro and micro methods[J].Vet Rec,1974(95):120-123.
[4]ALEXANDER D J.Newcastle Disease In:A Laboratory Manual f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vian Pathogens[M].Iowa:Kendall/Hunt Pubilshing Company,1989.
[5]陈伯伦,张泽纪,陈伟斌.鸡A型流感病毒的分离与血清学初步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1994,20(10):3-5.
[6]TAISUKE H,YOSHIHIRO K.Andemic threat pose by avain influenza A virus[J].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01(14):126-149.
H9型禽流感 篇6
1 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
不同种类禽流感 (H9) 亚型疫苗免疫商品蛋鸡抗体消长规律研究试验。
1.1 目的
筛选适合锦州地区使用的最佳禽流感 (H9) 亚型疫苗,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1.2 材料与方法
1.2.1 试验鸡的选择和分组
2010年从北宁市大市养鸡场新购入的蛋鸡中, 随机挑选1000只1日龄雏鸡, 雏鸡健康状况良好, 将1000只雏鸡随机分成A、B、C、D、E5组, 每组200只, 其中A组为鸡禽流感 (H9) 亚型灭活苗免疫组, B组为鸡新城疫禽流感 (H9) 亚型二联灭活苗免疫组, C组为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 (H9) 亚型三联灭活苗免疫组, D组为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和禽流感 (H9) 亚型四联灭活苗联合免疫组, E组为鸡禽流感 (H9) 亚型免疫空白对照组。
1.2.2 检验试剂
鸡禽流感 (H9) 亚型血凝与血凝抑制抗原 (Ag) ,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 批号:2010003
1.2.3 被检血清
试验鸡翅下静脉采血2m L, 分离血清备用。
1.2.4 抗体检测
参照鸡禽流感 (H9) 亚型诊断技术 (GB18936-2003) 。判定标准, 当HI抗体水平低于或等于4log2时, 判定为免疫效果低下, 当HI抗体水平高于4log2时, 判定为免疫效果良好。
HI抗体平均效价 (log2) =∑xn/∑n (x表示HI抗体效价, n表示该效价的血清份数)
1.2.5 方法
A、B、C、D、E五组雏鸡在同一条件下饲养, 饲料使用大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价饲料。
7日龄时检测所有实验鸡禽流感 (H9) 亚型抗体, 抗体水平低于4log2时进行免疫。
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每间隔7d采血2m L, 分离血清, 检测禽流感 (H9) 亚型抗体水平。当禽流感 (H9) 亚型HI抗体低于4 log2滴度时进行重新免疫。
1.3 实验结果
通过对A、B、C、D、E五组试验鸡禽流感 (H9) 亚型HI抗体的检测, 其结果显示:
1.3.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A组禽流感 (H9) 亚型油苗能诱导机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 机体免疫后抗体滴度显著提高, 上升速度快, 维持时间较长, 而且鸡群整体抗体水平离散度不大, 比较整齐, 能较快产生坚强保护力。因此确定A组禽流感 (H9) 亚型油苗为最佳使用疫苗。
1.3.2根据抗体消长规律综合分析, 科学的禽流感 (H9) 亚型免疫程序应为:8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120日龄三免→以后每隔三个月免疫一次。
2 禽流感 (H9) 亚型最佳免疫程序田间试验
2.1 试验目的
检验实际生产中, 在有法氏囊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其它多种疫苗共用情况下, 可能对该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造成影响,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 给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课题组进行了常规免疫过程中一个生产周期中禽流感 (H9) 亚型免疫抗体检测田间试验。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鸡的选择和分组
选择北宁市大市养鸡场新进的1000只蛋鸡雏, 按以往饲养方式, 用我们制定的最佳禽流感 (H9) 亚型免疫程序进行田间试验。
2.2.2 方法
在同一条件下饲养, 饲料使用大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价饲料。鸡群全程用我们制定的最佳禽流感 (H9) 亚型免疫程序加入其它疫苗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具体免疫程序如下:
分别于免疫后每隔7d, 随机抽检30只鸡, 采血2m L, 分离血清;60日龄后在每次免疫后14d采血检测一次, 以后每间隔一个月采血检测一次, 检测H9抗体水平。对照在其他疫病疫苗的干扰下, HI抗体的变化情况。
2.3 结果
从折线图上看出, 前147d之前按最佳免疫程序, 免疫实验组与田间实验组禽流感 (H9) 亚型抗体消长规律相近。经统计学分析, 免疫实验组与田间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说明免疫实验组与田间实验组两种情况下具有相近的免疫效果。
结果证明, 该免疫程序加入常规免疫程序中, 对免疫效果不构成影响, 免疫力依然坚强, 此项研究结果, 为大面积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
3 小区域应用实验
3.1 实验目的
进一步检验该项免疫技术在锦州市不同养鸡地区的应用效果, 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鸡场的选择和分组
A组:黑山县镇安乡养殖场, 2000只鸡;B组:北宁市青堆子镇青堆子村养殖场1500只鸡;C组:凌海市养鸡场2000只鸡;D组:义县七里河养殖场2200只鸡;E组:松山新区东山村养殖场1800只鸡。新购入的鸡只健康状况良好, 分别在个自饲养条件下饲养。
3.2.2 方法
五个鸡场在个自的饲养条件下饲养, 鸡群全程用我们制定的最佳禽流感 (H9) 亚型免疫程序加入其它疫苗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具体免疫程序同上。
每次免疫后14d采血, 以后每间隔30d采血一次, 每次每场抽检30只血, 检测H9抗体水平。
3.2.3 通过试验鸡禽流感 (H9) 亚型HI抗体的检测 (见表) , 其结果如下:
从5个鸡场抗体消长规律统计表和抗体消长规律折线图可以看出, 在整个生长期内, 免疫鸡抗体均达4log2以上, 均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从折线图上可以看出, 五个鸡场按最佳免疫程序免疫, 禽流感 (H9) 亚型抗体消长规律差异不显著。
3总结
(1) 通过不同种类禽流感 (H9) 亚型疫苗筛选试验, 确立了禽流感 (H9) 亚型灭活苗为商品蛋鸡首选使用疫苗。
(2) 通过不同种类禽流感 (H9) 亚型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明确了禽流感 (H9) 亚型、新城疫禽流感 (H9) 亚型二联灭活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 (H9) 亚型三联灭活苗和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禽流感 (H9) 亚型四联灭活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
(3) 完成最佳免疫程序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按此免疫程序免疫, 免疫效果基本不受其它疫苗免疫等因素干扰。
(4) 根据疫苗筛选试验、免疫效果试验和田间试验, 制定了最佳免疫程序:8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120日龄三免→以后每隔3个月免疫一次。
(5) 通过小区试验, 证明在不同地区不同养鸡场实施该免疫程序, 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 可以在较大区域内推广应用。
摘要:为有效控制锦州市商品蛋鸡低致病性禽流感 (H9) 亚型疫病的发生, 提高产蛋率, 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010~2013年锦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4000万只鸡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 (H9) 亚型免疫。结果表明, H9亚型禽流感的发病率、病死率都有了明显下降, 产蛋率有了明显提高, 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H9型禽流感 篇7
1 发病经过
该养禽专业户饲养的红宝品种的黄羽肉鸡, 一般于90~110日龄左右上市销售。2010年12月上旬, 该专业户共圈存20~40日龄3个不同批次肉鸡5000羽。鸡群均已经免疫过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Re4+Re5双价苗) 和新城疫等常规疫苗, 但未免疫H9亚型禽流感疫苗。自中旬开始, 鸡群陆续出现发病和死亡, 至流行结束共死亡鸡只1335羽, 死亡率约27%。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发生于30~50日龄肉鸡, 发病初期仅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或无任何症状。随后出现减食或厌食, 精神沉郁, 咳嗽, 流鼻汁, 鼻窦肿胀, 甩鼻, 呼吸困难, 发出咯咯叫声或呼噜声, 有的拉黄白绿稀粪。剖检病死鸡可见颜面部皮下水肿, 气管、肺、鼻窦充血、出血和水肿, 有的内含黄白色粘液及栓塞物, 气囊浑浊, 皮下、胰腺、腹腔、心冠脂肪、法氏囊有出血点, 腺胃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1) 采集病鸡心血, 涂片、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经麦康凯培养基培养及生化试验鉴定, 确认是大肠杆菌。
(2) 采集病鸡血样30份, 通过HA和HI试验, H5亚型抗体效价高且整齐 (7~8 Log2) , H9亚型抗体效价在3~8 Log2之间, 抗体滴度分散, 离散度高。
(3) 采集病死鸡内脏组织样品6份, 采用RT-PCR方法进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结果检出4份为阳性。
4 防控措施
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与H9亚型禽流感混合感染。由此确定如下防控措施:选用敏感药物进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并防止继发感染;建议后续鸡群采用H9亚型禽流感灭活苗进行常规免疫;加强饲养管理, 强化消毒卫生工作, 提高鸡群整体抗病力。
5 小结与讨论
(1) 本病例中由于上海正处冬季, 气候比较寒冷, 昼夜温差变化大, 疫病高发季节加之未及时免疫H9亚型禽流感疫苗, 给H9亚型禽流感病毒以可乘之机, 造成H9亚型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2) 我国在1994年陈伯伦、张泽纪等首次报道从鸡群中分离到H9亚型禽流感病毒以来, 陆续在国内不断蔓延和流行, 因其毒力较弱, 死亡率没有H5N1亚型禽流感高, 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政府要求使用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亚型) 疫苗对所有家禽进行强制免疫, 免疫密度要求高达100%, 此举能有效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 (H5亚型) 疫情发生, 但不能防止H9亚型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许多肉鸡饲养户对H9亚型禽流感认识不够, 认为肉鸡饲养周期短, 无需开展该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 导致H9亚型禽流感在我国肉鸡群中普遍存在。且近几年其致病性不断增强, 感染宿主谱不断扩大, 死亡率也明显攀升 (特别是与大肠杆菌等病原混合感染时) , 是造成当前家禽养殖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 严重影响到我国家禽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切实做好H9亚型禽流感的综合防控工作。
(3) 目前临床上很难观察到鸡群H9亚型禽流感单纯感染, 在临床见到更多的是与其它病原体的混合或继发感染, 如与大肠杆菌、鸡毒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的混合感染, 从而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综合治理, 多病合治联防。
(4)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H9N2, Re-2株) 制备的灭活疫苗可以抵抗目前我国H9亚型禽流感流行毒株的攻击, 是目前预防H9亚型禽流感经济、有效的疫苗。根据本地区该病的流行特点, 我们为不同养禽户制定了对应H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程序, 使该病在本地区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
摘要:H9亚型禽流感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 但近几年其致病性、感染宿主谱等特性都发生了明显增强的趋势, 并且由于不是强制免疫的疫病病种, 养禽户疏于免疫防范, 造成疫情发生和流行的威胁性日益加大。2010年12月在上海浦东新区诊治了一起黄羽肉鸡的H9亚型禽流感, 笔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H9型禽流感】推荐阅读:
H9亚型禽流感09-27
H9亚型禽流感病毒06-23
H7N9型禽流感医院预防措施09-02
蛋鸡温和型流感防治10-25
流感病毒B型02-02
温和型流感的鉴别诊断07-25
H1N1型流感10-18
禽流感与猪流感01-06
禽流感病毒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