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防治论文(共12篇)
禽流感防治论文 篇1
近年来肉鸡流行的禽流感多为温和型, 血清亚型为H9N2。H9病毒属于低致病力, 低致死率的亚型流感病毒。鸡群发病后, 其死亡率和损失程度与继发大肠杆菌病的程度相关。主要通过水平传播, 特别是接触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多发于秋冬季节, 10月份至来年5月份是高发期, 但区域间流行严重程度有差异。多发生在饲养管理差的鸡场, 往往与天气突然变化, 受风着凉有关, 特别是忽冷忽热、干旱少雨、暴风骤雨等天气;鸡群饲养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 有害气体过多, 都易诱发本病。多发于21日龄防疫后及32日龄之前。一旦在鸡场发生, 以后很难消除和净化。
一、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肉鸡发生禽流感后, 精神不振, 或闭眼沉郁, 扎堆靠近热源, 体温升高, 发烧严重鸡将头插入翅内或双腿之间。拉黄白色稀便或绿色粪便, 有时肛门处粘附淡绿色或白色粪便。呼吸困难, 打呼噜, 呼噜声如蛙鸣叫, 有的鸡咳嗽时有尖叫声, 甩鼻, 流泪, 肿眼或肿头。鸡冠和肉垂发绀, 腿部鳞片发红或发紫, 鳞片下层出血。无并发症时死亡率一般为2%~20%, 并发其他疾病时可达30%~80%, 甚至更高。
剖检,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气管栓塞。肺脏瘀血、水肿、发黑;气囊混浊, 严重者可见炒鸡蛋样黄色干酪样物;鼻腔黏膜充血、出血, 气管环出血, 内有灰白色黏液或干酪样物;支气管、细支气管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病鸡多因窒息蹦高而死亡。二是引起肾肿、花斑肾和严重肾出血, 使用通肾药物效果不明显。三是引发气囊炎, 气囊中出现干酪样物。四是引起肺脏大面积坏死。此外, 病鸡头部皮下胶冻样水肿, 颈部皮下、大腿内侧皮下、腹部皮下脂肪等处, 常见针尖状或点状出血。胸腺肿胀, 有细小出血点。
二、控制措施
1.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给鸡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批肉鸡出栏后, 要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清除粪便杂物, 用消毒液涮洗, 待干燥后, 每立方米空间用42毫升福尔马林、21毫克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 空舍30~60天后再熏蒸一次, 方可进下一批肉鸡。
鸡群在整个饲养过程中, 要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 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温, 粪便要及时清理, 经常进行带鸡消毒, 水槽、料槽定时用消毒液涮洗。
2. 疫苗免疫
市场上有标准株流感疫苗, 如H9单苗, 新流、新支流等联苗。H9型禽流感标准株单苗在蛋鸡上应用效果很好, 在现代化、标准化完全封闭的鸡场应用效果也明显, 但如果用在靠自然通风为主的普通鸡舍, 这种疫苗就体现不了任何价值。因为, 这种标准株的疫苗对当地流行株和变异株几乎没有任何保护率。大型规模化鸡场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 使用适合本场实际的疫苗进行免疫, 才能真正有效。
3. 加强免疫空白期的鸡群保健
提前用中药 (如黄芪多糖等) 提高免疫力, 尽量选用质量好的维生素、鱼肝油。当鸡群中发现有眼睛变形、流眼泪等现象时, 应对病鸡剖检, 确诊后, 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实践证明诊断越及时给药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 损失越小。中药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生地黄、连翘、栀子、生石膏、玄参、黄芩、龙胆、甜地丁、知母、麦冬等, 配合黄芪多糖, 一般有较好效果。
4. 控制继发感染
加强对大肠杆菌、霉形体等细菌病的防治。在选购优质鸡苗的同时, 合理使用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与霉形体的敏感药物, 减少或延迟呼吸道病的发病时间;在每次免疫前后要注意使用维生素与药物。
禽流感防治论文 篇2
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应急预案
近来我国也出现禽流感病例,根据我校现实情况,防范可能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并认真做好应对工作,特制定禽流感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开展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疫情;强化与农林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协助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控制工作,认真做好应对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各项准备,有序高效地落实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采取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
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坚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积极协调各地、各部门落实流感防治的各项工作。
提高能力,强化协作。加强人员、技术和物资准备,强化与其它部门的信息交流和防控协作。
加强监测,科学应对。提高流感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依靠科学技术,及时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
成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领导小组和技术领导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
禽流感防控工作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廖添雄 刘福茂 成员:XXX 记
录:XXX XXX负责全面领导工作,XXX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XXX负责疾病控制工作,小组成员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四、控制措施
(一)建立预防控制合作机制
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与农林部门的防治合作机制,建立疫情互通电话;同时要主动加强与检验检疫、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协作,沟通疫情信息,形成及时会商、协同行动的长效合作机制。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强禽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病死家禽疫情,做到不宰杀、不销售、不贩运、不食用病、死家禽,尤其要避免少年儿童接触病死禽类。
(三)做好学生的晨、午检工作,要求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及时做好记录(教室日志)和上报学校主管行政领导。
禽流感的防治经验总结 篇3
【关键词】禽流感;防治
由于禽流感病毒在国内许多鸡场和地区普遍存在,常见多发,年年都会局部发病或流行。但因其基因类型较多,毒株也经常发生变异,即使按时防疫,也很难控制发病。每年发病或同一鸡群每次发病,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便于更好地防控和应对本病,笔者试着从临床一线的角度谈一谈对重症禽流感的认识和防治体会。
1 发病特点
(1)刚开产或高峰期的蛋鸡易感。
(2)发病速度、死亡率、病程长短、愈后产蛋恢复快慢,淘汰残鸡数量。产蛋恢复高度与注射H5疫苗次数及最后一次注射与发病时间间隔长短有关。
(3)防疫不确实或毒株有变异的鸡群发病猛,传播速度快,往往3~5d从局部蔓延至全群。
(4)一般发病3日后出现典型症状及死亡高峰。
2 发病规律
(1)早期症状:鸡群一开始出现黄白稀绿散状粪便,个别鸡站着闭眼(发烧),鸡冠发紫,蛋壳颜色变淡或成白色,个别笼位采食量下降,剩料,一般从一头开始继而出现零星死亡。防疫不好的鸡群同时伴有神经症状病鸡出现。解剖胰脏边缘无变化或轻微出现出血点、出血线,腺胃乳头水肿,个别出血,尖上出脓,有卵黄性腹膜炎或卵泡变形液化。日死亡少于1%,这是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期,损失最小。
(2)中期症状:初期病情未得到有效遏制,日死亡率高于1%。免疫不到位的或毒株不对型的、养殖环境差的死亡会翻倍增长,采食量、产蛋率明显下降甚至降到一半以上,有的接近绝食、绝产。解剖典型症状出现:冠子发紫,胰脏边缘处血线长而鲜红,腺胃乳头基部出血,尖上出脓,输卵管内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腹膜炎及全身败血症状明显显现。严重的日死亡达5%左右,甚至更高。
(3)恢复期:病鸡死亡开始下降,产蛋降到最低点并稳住精神开始恢复,采食量回升;黄白稀绿粪减少。解剖胰脏出现线变暗或发黑,腺胃乳头出血症状减少,死亡的鸡主要因大肠杆菌腹膜炎致死。
3 病情病程预后
(三治三不治原则)这是你成为高手的关键,也是赢得养殖户信赖的法宝。
(1)注射H5-4-6三次以上,且最后一次注射不超过3个月的,发病初期治疗,鸡群营养状况良好,一般投药4d可愈。
(2)发病初期,但疫苗接种时间已超过3个月(接种3次以上),一般投药6d。
(3)发病初期,H5疫苗接种3次以下,一般在4~6d出现死亡高峰,总死亡率约10%,疗程8~9d。以上三期死亡率不同, 1%~10%,但治愈后产蛋均可在10~30d内恢复高峰,与病前差不多。
(4)发病中期死亡率迅速上升,接种疫苗3次以上,6~8d治住,死亡率可达10%。
(5)发病中期,死亡率上升,接种疫苗3次以下,6~8d治好,死亡率15%~30%(视防疫次数,鸡群状况,前期投药情况而定)。
(6)发病中期(超过6d),死亡多,但已稳定,4~6d治住。
(7)發病恢复期,一般4d。
以上阶段治疗要侧重对症,增食和腹膜炎,治疗难度不太大,要鼓励养殖户抗住2~3d的死亡高峰。此阶段治疗,治愈后产蛋回升慢,约2个月回升到70-8-,需要挑不下蛋的鸡。淘汰多少、恢复快慢与发病前6d是否用好的抗菌药有关。
4 三治三不治原则
(1)发病初期或恢复期,日龄小,行情好,治。刚进中期,日龄大,行情不好,不治。
(2)H5N1单苗注射2次以上,且最后一次不超过3个月的,治。没注射过或注射2 次以下相隔时间过长的,不治。
(3)养殖户态度明朗的治。求治欲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不治。
以上是根据治疗难易程度及损失大小而言。具体可根据养殖户态度要求及经济价值而定。重症禽流感与其他病毒病性疾病一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发病时期,治疗原则不同,治疗方案不和应对措施也不一样。
5 治疗原则
(1)总体原则:扶正祛邪,提高抵抗力、免疫力,缓解症状,防止继发感染。
(2)处方原则:①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早期加大治本药物,中期重视治标,缓解症状。后期重视继发感染。②大群治疗和个体治疗相结合。开始要重视个别治疗,把个别病重的鸡挑出来打针喂药,把死亡降下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③集中用药,大剂量,短疗程。④恢复期后要修复输卵管,提高营养。
6 治疗方案与防控措施
(1)全面消毒,用宝典(主要成分:聚维酮典)或菌毒克星(主要成分:戊二醛)每天两次消毒,鸡粪每天清理一次,用宝典带鸡消毒,用菌毒克星对鸡粪,墙壁、鸡舍的周围15m内,地面等部分全面消毒。连消毒4d。消毒液的用量要加到20倍使用。
(2)免疫接种,免疫日龄的选择要科学,建议蛋鸡流感防疫:①冬春季节对禽流感(H5N1)的免疫一般可在12~14、35~42、85~90、140~150日龄,即在开产前后免疫H5N1(Re-4)和 H5N1(Re-6)均在四次以上针对当前禽流感流行血清亚型,必须有针对性免疫(因为存在病毒变异)。即首免和二免间隔1个月,二免和三免间隔1.5~2个月。只有这样免疫才有保护力; ②270d左右,用IV系或CO30系等新城疫弱毒苗饮水免疫,用量4以上倍量,同时注射新城疫油苗,以后每隔2~2.5个月免疫一次,注意弱毒疫苗用量要梯度上升。
(3)药物预防,选用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功能的中药方剂,比如:银翘散、荆防败毒散、清瘟败毒散等平时定期预防保健使用。
(4)个别严重的鸡,与大群分开,单独饲喂,每天肌注2次,金根注射液1瓶(100ml)+解热感支康(10支10ml)+黄芪多糖注射液(10支10ml)+地米(1盒10支2ml)+头孢曲松钠(1g 10支)+200ml注射用水,每只发病鸡肌注2ml,连用3d。
7 总结
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治 篇4
现已证实, 禽流感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家禽和野禽, 对养禽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AI的爆发全球都采取严格的措施, 为控制AI的蔓延和流行所做的许多善后工作, 使得时间损失往往大于直接损失。例如1983年—198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灭源措施耗费6000万美元, 农民承担损失达1 500万美元, 由此引起食品涨价, 使消费者损失4 900万美元。如果不采取灭源措施, 农民的损失将会达到15亿美元, 消费者会损失55亿美元。由于禽流感对养禽业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此病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近年来, 事实证明禽流感病毒能直接传播给哺乳动物, 特别是人类。尤其最近几年我国频繁爆发, 感染人以及导致人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确认在香港分离的流感病毒H5N1毒株为侵袭人类的新变异株, 禽流感已成为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传染病。近年来, 我国农业部已将禽流感列为一类烈性传染病。该病具有发生突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等特点。鉴于AIV的危害及对我国养禽业的严重威胁, 研究、监测、预防AI已成为当务之急。
1 病原
AIV属正黏病毒科, 流感病毒属。典型的病毒粒子呈球状, 直径80~120 nm, 平均100 nm。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 (NP) 和基质蛋白 (MS) 抗原性的不同, 将其分为A、B、C三个血清型, AIV全部属于A型。根据流感病毒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抗原性的差异, 又可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迄今为止, A型流感病毒的HA已发现15种, 即H1~H15;NA已发现9种, 即N1~N9;有报道称目前已分离到H16和N10。由于一个病毒粒子上的HA和NA的变异是独立的, 因此通过两者各自的变异, 可以产生许多不同亚型的的毒株。这是AIV易发生变异的基础, 根据NA分出的9个亚型与致病力似乎并无关联, 目前此分类仅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而根据HA分类的意义很大。目前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PAIV) 只有H5和H7亚型, 而这种亚型中的绝大多数毒株又是非致病性的。OIE采用以下方法鉴定HPAIV。
取8只4~6周龄易感鸡, 静脉接种10倍稀释的感染性尿囊液0.2 m L, 10 d内死亡率大于等于75%, 即致死亡6~8只的任何禽流感病毒。对在致病力试验中致死率不足75%, 即致死1~5只鸡 (在8只鸡中) , 或血凝素为H5或H7的病毒都需进一步试验和验证。
如果分离到禽流感病毒在8只鸡中只能1~5只接种鸡, 而且不加胰酶能够在细胞上生长并形成蚀斑, 则必须先测定其HA相关多肽的氨基酸序列, 才能确定分离物是否为HPAIV。很显然, 氨基酸序列才是HPAIV和潜在HPAIV的一个重要标志。
禽流感病毒可在鸡胚 (SPF鸡胚) 和犬肾传代细胞系 (MDCK) 中生长, 病毒存在于病禽所有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 常用消毒药容易将其灭活。病毒对热液比较敏感, 56℃加热30 min, 60℃加热10 min, 65℃~70℃加热数分钟即丧失活性;直射阳光下40~48 h即可灭活该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 可迅速破坏其感染性。低温冻干或甘油保存可使病毒存活多年。
2 流行病学
禽流感易感染动物包括鸡、火鸡、各种家禽及野鸡, 禽类感染AIV的症状, 严重程度与感染毒株的性质及宿主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证实, 水禽, 特别是鸭 (家鸭、野鸡) 是AIV的天然宿主。鸭感染AIV均为无症状型, 普遍为肠道感染, 但对鸭并不造成损害 (肠道无毒性力性感染)
对于AIV的传播机理尚不明确, 有时令人费解。因为一些病毒在一个鸡场群中传播很快, 而另一个可能很慢。但一般认为主要是通过横向传播, 即通过易感染禽类与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例如, 因被污染的饮水、飞沫、饲料和其他一切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其中飞禽和候鸟对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播病毒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 规模化养鸡场不注重隔离消毒和引种工作, 感染AIV的可能性更大。AIV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 但Cappuni从自然感染AIV的鸡蛋黄、蛋清及蛋壳中均分离到病毒, 因此不排除垂直感染的可能性。
由于不同血清亚型毒力差异极大, 故AIV发生时其发病率可以从0~100%, 死亡率也可从0~100%, 有致病力的AIV引起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千差万变, 给现场诊断及防治带来极大困难。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几乎所有禽类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对AIV易感, 其感染的病理变化因感染病毒株毒力的强弱、病程长短和禽种的不同而变化不一。通常表现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消瘦, 母鸡产蛋量下降, 咳嗽、喷嚏、呼吸啰音, 甚至呼吸困难, 病禽流泪、羽毛松乱、颜面水肿、皮肤发绀, 有神经症状及下痢。低致病力毒株可以引起轻度到中度的气管炎、结膜炎和气囊炎;产蛋母鸡呈现卵巢萎缩和输卵管退化症状。高致病性AIV的主要特征是爆发时的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 病变广泛而严重。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水肿、充血、出血和“血管套” (血管周围淋巴细胞聚积) 的形成, 主要表现在心肌、肺、脑、脾等。肝、脾、及肾有实质性病变和坏死, 脑的变化包括坏死灶、血管套、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从轻微到严重的非化脓性脑炎, 此外还伴有严重的胰腺炎和心肌炎。
4 诊断和防制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综合分析, 可做到初步诊断, 但由于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大且无典型性, 所以要依靠病原分离及病毒血清型和亚型鉴定来确认。
通常用于病毒分离的材料是鸡胚 (SPF鸡胚) , 此外犬肾传代细胞系 (MDCK) 也适合流感病毒生长。
采集检测AIV的样品种类应包括泄殖腔棉试子和粪便, 如果怀疑为HPAIV感染, 还应采集有代表性的脏器, 如脑、脾、心、肺、胰腺、肝、肾, 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的样品。采集的病料应放在冰浴中, 在1~2 h内进行样品处理, 如样品不能在48~72 h内处理, 应冷冻在-70℃或以下。病毒分离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对病毒做进一步的抗原特性分析和基因特点的研究, 同时可用于疫苗制备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目前世界上普遍接受的诊断AIV的标准方法有:病毒的分离培养,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AGP) 和血凝 (HA) 、血凝抑制试验 (HI) 。IFA和ELISA方法检测抗原或抗体, PCR技术直接检测AIV, 这些方法都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 虽然已在世界很多实验室开展, 但都还未被作为标准方法接受。美国国家兽医服务实验室、美国禽病理学会、欧盟及OIE均发表了自己的诊断标准、方法, 其内容基本相似。
对于AI, 特别是HPAI, 目前尚无治疗手段和措施。由于AIV血清型多, 毒力差异很大, 又容易发生变异, 目前也无高效的禽流感疫苗问世。根据我国防疫法, 一旦发生AI, 应尽快做出诊断, 划定疫区, 严密封锁, 捕杀受感染的所有禽类, 以防疫情扩散。所以对于规模化的养禽场, 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是目前预防AI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措施。
由于AI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 对AI的控制有必要采取广泛的国际合作。应在检疫方法和防制措施上取得国际共识, 有关国家应相互协调, 并且相互通报各国疫情, 加强学术交流, 不断探索有效的诊断和防治AI的办法, 最终达到控制AI的发生, 以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养禽业的正常发展。
摘要:禽流感是一种禽类的感染和疾病综合症, 通过对该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的调查研究、分析, 总结出它是由A型流感病菌引起的;由于它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 对它的控制应采取广泛的国际合作, 以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养殖业的正常发展。
禽流感防治论文 篇5
为了做好人禽流感、非典、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广东省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广东省流行性感冒监测方案》以及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全省人禽流感、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人禽流感、非典、流感防治预案。现因人员变动,特作如下相应改动:。
一、领导机构
成立防治领导小组:
下设综合办公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消杀、隔离、防控组,由文飞球副院长具体负责。
(一)综合办公组
职责:全面负责人禽流感、非典、流感防治措施的部署安排,负责协调和联系工作,组织重大疫情的救治及上报工作,根据疫情情况组织调配医护人员,组织医务人员防治知识培训工作。
(二)医疗救护组
职责:负责人禽流感、非典、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诊断、治疗,制定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防治。
(三)消杀、隔离、防控组
职责:负责消毒、隔离指导工作;负责流行病学、重大疫情的调查处理及上报工作,防止院内感染;负责病原学标本采集、上送工作;制定消毒隔离预防细则;负责指导我院工作人员预防人禽流感、非典、流感感染;负责预防疫苗接种工作。
(四)后勤保障组
职责:负责感染科监护病房呼吸机及抢救设施的配置、调试、保养培训;消毒、隔离物品准备;负责流感和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应急物资储备,储备达菲、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用品等。本预案自发布之日执行
禽流感防治论文 篇6
为北京防控禽流感
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已有46年历史,在禽病研究上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研究水平,现有兽医研发人员64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7人。先后承担国家、北京市研究项目近百项,各种成果7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目前该所已具备一流的研究条件和符合农业部GMP标准的生产车间,具有经农业部批准的8个禽用新兽药证书和生产批准文号,每年生产推广近15亿羽份的禽用疫苗。
在禽流感研究方面,畜牧所于1998年就开始进行禽流感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在市科委大力支持下,2000年,畜牧所对5个有关禽流感的课题立项。围绕这些课题开展了有关禽流感的一系列预研工作,取得了一批禽流感方面的研究成果。
1月17日,该院畜牧所禽流感专家刘月焕研究员,作为惟一的兽医界代表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禽流感防治专家组会议,提出了禽流感传播途径的调查研究方案。周蛟研究员参与了国家专家攻关组,宋维平所长和刘月焕研究员被列为北京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认定组成员。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参与了论证,并积极筹备抗原生产,同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积极准备H5亚型抗原和3种疫苗的申报材料。
构建京郊防治禽流感
立体网络
在去年成功抗击“非典”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又一次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有机结合、有效对接,组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向京郊传播、宣传普及防治禽流感知识的立体网络。在李云伏院长的统一部署下,信息所在我国疫情公布当晚开启了北京农村远程教育平台,邀请禽流感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有关预防知识的讲座。在北京农业信息网上开设了“禽流感科技在线”专栏,专栏下设7个栏目,界面友好、通俗易懂,通过“视频点播”,用户可在线浏览“禽流感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等多媒体课件。
该所开通了农业110语音服务,及时为农民朋友送去禽流感的信息,农民只要拨通电话,就可直接收听最新信息。利用丰富的信息和技术资源,用最快的时间拍摄了一系列的科普宣传片,这些宣传片分别通过中央七台的《星火科技30分》栏目和中国教育台等媒体播放。同时畜牧所的禽流感专家与信息所的编辑人员共同策划、合作编辑了《禽流感防治手册》,已印刷3万册发放到北京各郊区县,使得农民朋友一册在手,防治禽流感知识全知道。
快速反应 积极沟通
市科委马林主任、杨伟光副主任、农村处张光连处长、马金旺副处长先后到市农科院听取了有关禽流感防治工作汇报,市农科院秦树福书记、李云伏院长、王金洛副院长、科研处和畜牧所的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周蛟研究员通报了农业部紧急会议的有关情况,刘月焕汇报了院禽流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宋维平所长谈了下一步工作的想法,科研处郭志弘处长汇报了该院针对禽流感所做的一些工作。
马林主任指示,农科院要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为北京防治禽流感做出贡献;杨伟光副主任强调,要迅速利用已有科技成果为当前禽流感防治工作服务,同时要利用相关媒体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并考虑做好下一步工作。
农村处张光连处长对防治禽流感提出具体意见,畜牧所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鸽、鼠、猪等与禽流感相关的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并开始进行检测普查工作。
李云伏院长召集科研处、畜牧所有关人员共同起草并向市主管部门呈报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关禽流感科研成果和技术储备的报告”。
禽流感流行特点及其防治综述 篇7
按病原体的类型, 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表面化症状, 仅在禽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表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减退, 鸡群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感染的鸡群可达到100%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 (以H5N1和H7N7为代表) 引起的疫病, 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1878年第一次发现于意大利, 到现在为止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给世界养禽业带来严重危害。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 其寄生的动物 (又叫宿主) 范围会不断扩大, 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 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 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 在我国的香港地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 6人死亡, 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一般常见的禽流感类型主要为低致病性禽流感, 危害不是太大, 主要发生在农村零散养殖户及不规范养殖场, 疾病发生后多导致鸡群染病, 严重时导致鸡只少量死亡, 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和生产, 造成养殖户的轻微损失。但是, 经研究表明, 原本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 (H5N2、H7N7、H9N2) , 可经6~9个月禽间流行的迅速变异而成为高致病性毒株 (H5N1) , 1983年4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曾暴发H5N2型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低致病性禽流感, 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到同年10月份, 同样的H5N2型毒株突然由低致病性变成高致病性, 造成禽类大量死亡。因此, 切不可因为本地属低致病性而麻痹大意。
为加强禽流感防治, 促进养禽业尤其是肉鸡饲养业的发展, 本文从禽流感病毒的独特性、传播途径、发病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为禽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1. 禽流感病毒的特性
A型禽流感病毒, 病毒粒子普通为球形, 直径为80~120 nm, 但也常有丝状的, 参差不齐。病毒粒子外表有长10~12 nm的密布钉状物或纤突遮盖, 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两种不一样式样的外表钉状物是血凝素HA和神经器官氨酸酶NA。HA和NA是病毒外表的主要糖蛋白。到现在已知有16种HA和10种NA, 不一样的HA和NA之间有可能发生不一样方式的随机组合, 因此构成多种多样的亚型。据报道现已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少有80多种, 其中绝大部分属非致病性或低致病性, 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的毒株, 但含H5和H7的毒株中绝大部分属曲直致病性的。甲醛、洋碱、去污剂和氧化剂可使病毒灭活。这种毒株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冻干后在-70℃可生存2年。感染的株体置50%甘油盐水中在0℃可保留活性数月, 在干燥的尘土中可保留活性14 d。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 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 在p 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 如氧化剂、稀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 (如漂白粉和碘剂) 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病毒对热比较敏感, 65℃加热30 min或煮沸 (100℃) 2 min以上可灭活;在直射阳光下40~48 h即可灭活, 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 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2. 传播途径
禽流感病毒可在水禽的消化道中繁殖。其感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 另外野禽或猪也可成为传染源。许多家禽都可感染病毒发病:火鸡、鸡、鸽子、珍珠鸡、鹌鹑、鹦鹉等陆禽都可感染发病, 但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和鹅等水禽也易感染, 并可带毒或隐性感染, 有时也会大量死亡。各种日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发病, 而对于水禽如雏鸭、雏鹅其死亡率较高。除野禽, 如天鹅、燕鸥、野鸭、海岸鸟和海鸟等外, 还从以下多种鸟中分离到流感病毒:燕八哥、石鸡、麻雀、乌鸦、鸽、岩鹧鸪、燕子、苍鹭、加拿大鹅及番鸭等。据国外报道, 已发现带禽流感病毒的鸟类达88种, 而鼠类不能自然感染流感病毒。
不同品种的家禽感染禽流感的几率不同, 禽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最强, 其次是珍珠鸡、野鸡和孔雀。鸭子、鹅、鸽、鹧鸪也能感染。感染禽从呼吸道、结合膜和粪尿中排出病毒。因此, 感染的广泛散布形式, 有感染禽和感染禽的直接接触或显露于病毒污染的间接接触两种。由于感染禽能从粪尿中排出数量较多的病毒, 所以被病毒污染的东西, 如鸟粪、家畜饲料、水、设施、物资、笼具、衣物、运送车辆和昆虫等都易引起病毒广泛散布。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应该为禽流感的潜伏毒源, 由于人、猪、鸡、火鸡身上的有些毒株十分相近, 并且一般存在于禽类的禽流感病毒在水生哺乳动物如海豹、树貂、蓝鲸中也存在。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 但冬春季气候变化时多发。气温突变、冷刺激均能引起该病的发生。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类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 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而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但通过实验表明,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也可通过禽蛋传播, 实验感染禽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 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所以, 不能用污染鸡群的种蛋做孵化用。病毒可以随病禽的呼吸道、眼鼻分泌物、粪便排出, 禽类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径感染发病。被病禽粪便、分泌物污染的任何物体, 如饲料、禽舍、笼具、饲养管理用具、饮水、空气、运输车辆、人、昆虫等都可能传播病毒。
3. 症状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较短, 普通为4~5 d。病禽表现为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 可达42℃以上, 高热稽留, 病禽叫声减小, 缩颈, 嗜睡, 眼呈半闭状态, 采食量急速减退, 可减少15%~50%, 嗉囊不充实, 排黄绿颜色溏便。病禽气喘、咳嗽、打嚏喷、哈欠, 突然尖叫。眼肿胀流泪, 开始的一段时间流浆液性带泡沫的眼泪, 后期流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 眼睑肿胀, 肉髯增厚变硬, 向两侧开张, 呈“金鱼头”状。也有的搐搦, 脖子后仰, 运动失调, 风瘫等神经官能症状。严重的表现为鸡冠、肉髯、肉皮出血、坏死。产蛋鸡感染后, 2~3 d产蛋量即开始减退, 7~14 d内可使产蛋率由90%以上降到5%~10%, 严重的产蛋休止。同时, 软壳蛋、无壳蛋、褪色蛋、砂壳蛋增多。
4. 剖检病理变化
急性者可见头部和颜面水肿, 鸡冠、肉髯肿大达3倍以上, 皮下有黄色胶性浸润、出血, 胸、腹部脂肪有紫红色的血斑;心包积水, 心外膜有花纹状坏死, 心肌软化, 腺胃乳头肿胀、出血, 肌胃角质层下出血, 肌胃与腺胃相连处呈带状或环状出血, 肝、脾、肾脏瘀血肿大, 有白色的小块坏死;呼吸道有数量较多的炎性分泌物或黄白色的干酪样坏死;胸腺萎缩, 有程度不一的点、斑状出血;法氏囊萎缩或呈黄色浮肿, 有充血、出血;母鸡卵巢内的囊泡充血、出血, 蛋黄液密度变小, 严重者卵巢内的囊泡出现裂缝, 蛋黄散落到腹腔中, 形成蛋黄性腹膜炎, 腹腔中饱含密度小的蛋黄;输卵管浮肿、充血, 内有浆液性、黏液性或干酪样物。
5. 防治处理办法
浅议禽流感的传播及其防治 篇8
1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1.1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传播途径
目前认为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人为传播和候鸟传播。候鸟传播被认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人为传播即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禽流感的传播。这些人类活动包括: (1) 禽类出口, 由于带病毒的家禽出口到别的国家, 造成禽流感的传播: (2) 宠物鸟类、观赏鸟类之间的传播; (3) 由于人类非法猎捕、售卖携带病毒的野生鸟类, 造成禽流感的传播。以上是造成人为传播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此外, 将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粪便、羽毛等人为带到其它地方, 也可以造成禽流感的传播。候鸟传播禽流感被认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野生水禽类, 其它鸟类及动物中存在的所有稳定亚系都来自水禽类病毒库。在2000年就有专家猜测候鸟迁徙可能造成禽流感的传播。
2004年禽流感在欧洲的爆发特点支持了这一说法。2004年禽流感的流行具有以下的3个特点: (1) 疫情发生时间与野生鸟类集中迁徙时间吻合; (2) 疫点分布与候鸟迁徙路线和重要分布区一致; (3) 疫点呈点状分布, 且相距较远, 时间较为一致, 非人为传播所具有。2005年5月至6月, 在中国的青海湖, 约有6000多只候鸟死于禽流感, 所以, 候鸟传播禽流感的说法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认为是禽流感传播的主要途径。但是, 也有意见认为候鸟传播病毒的重要性不大, 他们的证据是,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一些亚洲候鸟越冬的地方, 但是至今没有感染。
1.2 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途径
禽流感主要通过横向传播, 即通过易感禽类与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而传播, 如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及其他被污染的蛋筐、蛋盘运输工具等。被病毒污染的羽毛和粪便是重要的传染物, 因为病毒含量高而且存活时间长, 应特别注意。在候鸟过境时, 粪便掉落到家禽养殖的笼舍内, 也能造成传播。该病能否垂直传播, 即由蛋感染病毒, 而导致孵出的雏鸟也感染, 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但从自然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鸡蛋蛋黄、蛋清及蛋壳中均能分离到病毒, 所以感染鸡群的蛋不能用作孵化, 不经消毒处理的不能运至非疫区。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染病的鸡鸭, 也存在呼吸道传播的可能。研究表明, 食用了煮熟的病鸡的肉和蛋, 不会感染上禽流感病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为食用鸡肉和鸡蛋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例子。而且, 目前还没有发现禽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播的病例。同时, 有些水禽虽然携带有禽流感病毒但是却不会出现禽流感的感染症状, 这些水禽更具有迷惑性, 更容易向人和其它动物传播禽流感, 我们要特别注意。
2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2.1 完善禽场的经常性生物安全措施
在现代养禽业中, 除了疫苗和药物以外的预防疫病的方法统称为生物安全措施, 主要是生产管理措施。由于禽流感病毒易变异, 而且血清亚型多, 又无交叉免疫, 所以不能普遍使用疫苗预防, 同时又没有药物治疗, 所以生物安全措施在禽流感的预防中尤为重要。2.1.1加强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家禽处于最佳的生理、生长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可以减少发病。在常规的饲养管理中, 鸡舍内要经常保持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鸡群密度以及良好的通风换气。要控制人员进出, 在养殖场中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 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养殖场区, 同时, 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场所和相关设施。
2.1.2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全进全出”即每个鸡舍要养同一品种、同一日龄的鸡群, 进鸡应在同一时间内把鸡舍装满, 淘汰处理时也应把同一鸡舍的鸡一次性全部搬走。“全进全出”可减少疾病的传播和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而且有利于鸡舍的清扫和消毒工作, 同时, 同一日龄的鸡饲养在一起, 也给定期预防免疫带来了方便。因此, 统一进场, 统一清场, 一个鸡舍只饲养同一品种、同一日龄的鸡是避免鸡群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2.1.3防止病原传入禽流感病毒的生命力弱, 极易灭活, 故在全进全出的鸡场不可能长期存在, 因此引起发病的病毒一定是从禽场外面传入鸡场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禽和野禽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 它们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毒, 污染水源或环境, 导致家禽的感染, 因此, 要避免鸡和鸭、鹅等水禽混养。养鸡场与水禽饲养场应相互间隔3km以上, 且不得共用同一水源。养禽场要有良好的防止禽鸟 (包括水禽) 进入饲养区的设施。同时, 猪对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敏感, 所以长期带毒, 因此鸡场内不能养猪。
另外, 要建立和完善疫情监测, 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完善动植物检疫标准, 海关要加强进口禽类的检疫, 包括进口的家禽、野禽、观赏鸟类及其产品的检验。同时, 候鸟特别是迁徙水禽, 是禽流感病毒跨国传播的自然途径, 对它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特别是在候鸟保护区附近的鸡场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防止禽流感病毒从境外传入。2.1.4搞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入舍前, 场内、舍内的一切设备、设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 定期打扫水槽、食槽, 保证食槽干净。禽群粪便要定期无害化处理, 死禽要及时焚烧或深埋, 防止野鸟啄食或野生动物吞食而传播疾病, 同时要防止蚊子、苍蝇的进入, 经常捕捉或毒杀鼠类。对进出禽场的车辆要彻底清洗, 严格消毒, 大型养殖场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禽流感的知识培训, 使其了解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以及禽流感的传播特点, 提高防范意识。
2.2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在禽流感的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禽流感病毒的变异率高, 感染力强, 传播途径多样, 给禽流感弱毒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困难, 一般采用传统的灭活疫苗对禽流感进行预防, 但往往由于新的变异株出现而引起免疫失败。尽管如此, 用疫苗预防仍是防治禽流感的主要措施和关键环节, 在许多国家禽流感的防治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已研制的疫苗主要有:
(1) 灭活全病毒疫苗。一般是用甲醛灭活AIV鸡胚尿囊增殖液, 再辅以佐剂制成。该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力, 不出现毒力返强和变异现象, 安全性好。可针对爆发的病毒亚型快速配置疫苗用于免疫。还可针对不同亚型病毒的多价疫苗。
(2) 亚单位疫苗。它是提取禽流感病毒具有免疫原性的HA蛋白, 辅以佐剂制成。这种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但持续时间短, 且制作成本高, 难以成为解决流感危害的理想疫苗。
(3) 重组活载体疫苗。以对禽类致病性很弱的痘苗病毒或禽痘病毒做载体, 构建重组病毒, 用此重组病毒作为疫苗。同灭活苗相比, 该类疫苗用量少, 不需要添加佐剂, 成本大大降低, 且免疫保护持续时间长, 效果好。其最大优点是不影响该病毒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重组活载体还处于研究阶段, 用于生产还有一段时间。
(4) 核酸疫苗。采用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核酸制成的疫苗可对致死性AIV的攻击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该苗稳定性好、贮存和运输相对方便, 但这种苗现阶段注射量大, 成本较高, 免疫效果不太理想,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3 药物治疗
禽流感的防控必须建立在对新城疫、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感染等疾病的综合防治的基础上进行。对于禽流感,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在生产中可在发病早期用一些抗病毒药物, 如盐酸金刚烷胺、盐酸金刚乙胺等进行防制。同时为了控制细菌病及支原体病的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一些免疫促进剂, 可增强鸡群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 对促进鸡群健康的恢复有很好作用。
总之, 禽流感的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树立依法加强疫病防治的观念, 提高全民防治畜禽疾病的意识, 健立健全禽病防治体系, 促进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解放军第309医院主编.禽流感防治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问答 篇9
1 什么是流感?什么是禽流感?
流感是由一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症或疾病综合征, 流感病毒感染人称作人流感, 感染禽类称作禽流感, 还有猪流感和马流感等。
流感病毒是一种属于正粘病毒科的负链RNA病毒, 其基因组由8个单股RNA片段构成, 共编码10个与病毒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其中的病毒粒子内部蛋白核蛋白 (NP) 和基质蛋白 (M) 属于比较保守的病毒结构蛋白, 依其可将流感病毒分成A、B和C三个型, B和C型流感仅存在于人类。
A型流感依据病毒表面结构蛋白血凝素 (HA) 和神经胺酸酶 (NA) 抗原性的不同, 分为不同的血清亚型。现已发现16种不同的H抗原型和9种不同的N抗原型, 故理论上共有144种亚型组合。
16种H型和9个N型均可以在禽体内发现, 但大多数禽病毒对鸡是低致病性的, 只有H5和H7两个亚型被高度重视, 这是因为历史上世界各国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均是由H5或H7亚型病毒所致, 当然, 不是所有的H5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都表现出高致病性。可以感染人的流感病毒, 以前仅发现H1、H2和H3 3个H型, 近几年, 发现H5、H7和H9亚型也可以感染少量人群, 特别是H5亚型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严重发病甚至死亡。
通常认为禽流感病毒是人流感病毒的庞大基因库, 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的来源, 这种联系是通过中间宿主 (如猪) 来实现的。因为人和禽流感病毒均可感染猪, 对于两者来讲, 猪就成了一个混合器, 由此可能产生出能感染人的新流感病毒, 例如2009年袭击全球的人H1N1流感病毒就与猪、禽流感病毒关系密切。
2 禽流感有哪些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 根据感染禽的种类 (鸡、火鸡、鸭、鹅等) 、年龄、性别以及感染病毒亚型类别的不同, 表现出的症状多种多样。症状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根据感染病毒致病性高低、传播途径、禽种类的不同, 禽流感感染的潜伏期短到几个小时, 长到几天不等, HPAI潜伏期较短或无潜伏期, 以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 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头和面部水肿, 冠和肉垂发绀, 脚鳞出血等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可达100%。剖检以出血性病变为主, 常见的有喉头气管出血, 心冠脂肪出血, 直肠、泄殖腔出血, 扁桃体出血;另外, 腺胃乳头出血、溃疡, 肝、脾、肾肿大, 头部、眼睑浮肿, 肉冠、肉垂发绪、充血、坏死。蛋鸡的卵泡畸形, 甚至萎缩。组织学病变为水肿、充血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管套的形成, 主要表现在心、脾、肾、脑及肉垂、消化道、卵巢等脏器和组织。心、脾、肾有实质性变化和坏死。脑的病变为坏死灶、血管套、神经胶质化等一系列非化脓性脑炎的变化。
3 禽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感染禽可从呼吸道、眼结膜和泄殖腔排毒, 病毒可通过感染禽和易感鸟的直接接触和/或间接接触而传播。感染禽可从泄殖腔排毒, 并通过接触媒介物来传播病毒, 与病禽接触的鸟类、哺乳动物、饲料、饮水、设备、补给品、笼子、衣服、运输车、昆虫、共用设备、运输的人、活鸟市场本身等都可能成为携带者。有大量证据表明AIV可水平传播, 但没有证据显示AIV能垂直传播, 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当母鸡被感染时, 病毒可在蛋的表面和内部存在。
4 对禽流感病毒病的诊断技术有哪几种?
禽流感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变化较大且无特征性, 并与新城疫症状极为类似, 因此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很难做出准确诊断, 所以多年来禽流感的确诊一直依赖于病毒的分离鉴定, 但是为防止病毒扩散, 该工作需要在P3级实验室内完成。其它常用的实验室诊断包括检测病原的RT-PCR、荧光定量RT-PCR试验, 检测血清抗体的血凝抑制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 以及胶体金、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等。
5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有哪些?
自从1996年从广东省鹅体内分离到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后, 研究人员就开始疫苗研发工作。近几年, 先后成功研制出多种疫苗, 包括H5N2亚型灭活疫苗、重组H5N1亚型灭活疫苗、H5N1亚型禽痘重组活载体疫苗和新城疫载体禽流感活疫苗。
H5N2亚型灭活疫苗是最早开始研制的疫苗, 该疫苗的种毒株是自然分离到的H5亚型弱毒株。2004年禽流感流行时期, 我国用该疫苗对家禽进行强制免疫, 很快控制了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但是由于该疫苗毒株在鸡胚上生长能力不够理想,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很快又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得到新的具有低致病性和高生长能力的理想疫苗毒株, 研制出重组H5N1亚型灭活疫苗。该疫苗包含GS/GD/1/96的HA和NA基因, 抗原性与现地流行毒株更加匹配, 免疫后产生的HI效价和抗体持续期都明显好于H5N2亚型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性更好。重组H5N1亚型灭活疫苗从2004年末开始在现地广泛使用, 并且出口越南、蒙古、埃及等地。
除灭活疫苗外,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还研制出两种活载体疫苗, 一种是用禽痘病毒作为载体, 插入禽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 通过禽痘病毒在家禽体内复制, 表达HA和NA蛋白, 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抗体;一种是用新城疫La Sota毒株病毒作为载体, 通过反向遗传操作, 插入流感病毒HA基因, 构建的新城疫活载体禽流感疫苗。新城疫作载体的抗禽流感疫苗具有很多优点, 如生产工艺简单, 免疫接种容易, 可以同时预防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重要传染病等。除此以外, 还有一种处在研制阶段的抗禽流感新型疫苗———DNA疫苗, 又称基因疫苗或者核酸疫苗, 是将携带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通过肌肉注射或基因枪直接导入机体细胞, 使外源基因借助于机体内源性表达系统表达并提呈给宿主免疫系统, 诱导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 从而达到免疫目的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同其它疫苗相比较有以下优点:核酸疫苗的免疫原单一, 只有编码所需抗原的血凝素基因被导入细胞得到表达, 载体本身没有抗原性, 无散毒和病原毒力返强的威胁;与传统的全病毒灭活疫苗相比, DNA疫苗防制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具有免疫保护期长、不干扰常规血清学免疫监测的突出优点。
6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措施有哪些?
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实行的是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政策, 根据这一策略国家制订了一系列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 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这些措施被相关国际组织和大多数国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
养殖场要注意的防范措施有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 孵化厅, 孵化器, 鸡舍笼具, 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 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在受高致病力流感威胁的地区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 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禽流感综合防治措施引起的思考 篇10
1 防止禽流感的综合措施
防治禽流感工作应遵循传染病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建立健全各级防疫机构,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以保证兽医措施的贯彻;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防疫计划、预防接种、检疫、消毒等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坚持“外堵内防”的综合防治方针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个环节制订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切实做好禽流感的防治工作。
1.1 制定应急预案
为及时、迅速、有序地控制和扑杀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各地制定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其内容包括明确指挥系统的地位和作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认定程序和方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控制措施,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物资、资金、人员等保障措施,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1.2 落实外堵内防措施
各级政府应加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领导,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制,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和领导责任制,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1) 外堵
在疫情暴发的时候,设立临时家禽运输检查消毒站,公安、交通部门密切配合,动物检疫人员加强对过境和入境运输家禽及其产品车辆的检查和消毒,严禁来自疫区的家禽及其产品流入境内,同时关闭家禽交易市场。
(2) 内防
强化禽流感免疫工作,做到辖区内禽流感免疫率达到100%,使免疫抗体水平达到有效保护,同时, 要加强家禽的产地检查。
a紧急预防接种
疫苗免疫是控制疫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一旦周边地区发生疫情,应立即对辖区内的家禽进行紧急免疫,必要时可抽调退休兽医、村级防疫员、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组成防疫专业队伍,抢时间、保质量地开展紧急免疫工作。
b开展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
禽群和个体血清中的HI抗体水平对疫苗应用效果和对强毒侵袭的抵抗力都有密切的关系, 对禽群HI抗体水平进行免疫监测, 是借以选择最佳免疫时间,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来保证禽群免于禽流感感染的有效方法。
1.3 开展预防性消毒
消毒是禽流感防治措施中最基本的办法,任何一种病原微生物均需要有一定的量才能使敏感家禽发病;通过各种消毒措施可以将环境内可能存在的病毒消灭或降低到最低数量,避免疾病的发生。为此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加强对进出境运载家禽及产品的车辆、家禽及产品、饲养场、交易市场、家禽屠宰点等重要环节的消毒,并对消毒过程和消毒效果实施监控和评价。
1.4 加强禽类及其产品的检疫
在各个禽类及其产品市场,严把市场准入关,设立疫病监测室或配备检疫检验人员和相应的手段。进场交易的禽类及其产品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对运载车辆等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对没有检疫证明的家禽及其产品进行补检,对不合格的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5 强化宣传引导
对禽流感防治方面的宣传,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坚持内外有别,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坚持正面宣传,重点围绕党委政府,广大群众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防治禽流感工作来展开宣传,要加强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特点和预防知识,特别做好对饲养、屠宰等与禽类密切接触人群的宣传普及工作,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减少人体直接接触禽类的机会。
2 存在问题及引起的思考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暴发,不仅给家禽业带来了严重损失,同时也进一步暴露出我国畜禽饲养和防疫体系的一些问题。
2.1 禽类饲养方式需要改进
我国禽流感的发生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型的个体养殖场,相对来说管理较差,饲养方式比较混乱,因此警示我们禽流感的发生与控制与家禽的饲养方式关系密切。目前我国既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家禽企业,也有接近原始方式放牧散养的家禽;既有合理布局的养禽企业,也有在某一地区高度密集分布的养禽场;更有数量占有比例不高却分布非常广阔的农民散养家禽。这种分散养殖饲养规模小,防疫条件差,居住院落与畜禽舍距离近,甚至人畜禽同室混居,鸡与水禽混养,家禽与家禽混养,由于这些养殖户 (场)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防疫、消毒意识淡薄,饲养环境污染严重,免疫程序不科学,极易染病或造成疫病的流行。因此,应提高科学饲养家禽的管理模式,要避免在一个养禽场内饲养多种家禽,尤其要预防多种家禽混养,一个禽场只能饲养一个品种的家禽;避免在一个家禽场内同时饲养不同日龄、批次的家禽,提倡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对已经形成的高度密集的家禽饲养区域,要逐步按科学的原则对其进行调整和疏散,对新近发展的家禽饲养地区,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格控制饲养点的合理布局,要避免养禽场靠近河流和人口密集地区,强力推进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目前,家禽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是促进畜牧业产生方式的转变,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推广家禽养殖标准化生产,这是畜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家禽养殖小区的兴起,为推广畜产品标准化生产,这是畜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家禽养殖小区的兴起,为推广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把分散饲养人畜同院改为生活养殖分离,集中区域饲养,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畜禽良种、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疫检疫、统一技术指导,这种“小农户、大群体、小规模大生产”的生产模式,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实现了畜牧业规模扩展和质量效益提高的同步推进。
2.2 质量控制与流通安全需要加强
目前,在禽内及其产品质量控制与流通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家禽定点屠宰”难以落实
目前,由于受到人们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不少地方在集贸市场内宰杀家禽,而家禽屠宰管理的滞后,又使不少经营户自己贩卖、自行宰杀、规模小、设施落后、手工操作、水平不高,随意排放污水,这种随处屠宰家禽的落后方式,既难以保证禽肉产品的安全,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特别是给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畜禽必须实行定点屠宰,实施畜禽定点屠宰可以使畜禽检疫工作真正到位,是防治病、死畜禽流入市场危害人民健康和传播动物疾病的重要措施,通过家禽的定点屠宰,可以达到集中检疫的目的,能有效地做好产地、宰前和宰后检疫,既保证了健康、安全的禽肉产品上市,又能有效的控制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
(2) 粪污的规范化处理不到位
粪便和污水处理不当是造成养殖场和周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少地方已着手畜禽粪便污染的综合治理,但还有些地方的养殖场 (户) 的粪污不能完全做到规范化处理,为各种疫病的流行埋下了隐患。所以,畜牧部门与环保部门要把此环节作为今后管理的重点来抓,对新建禽场必须涉及粪便处理设施,以便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已建成的畜禽厂要督促做好设施改造,粪便处理达标才允许生产粪便处理和应用应做到生产过程减量化、处理达到无害化、处理后物料资源化。
(3) 规范管理,重视防疫队伍建设
防治流感药膳四方 篇11
凉拌蒲公英
食材 蒲公英15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
制作 将蒲公英择洗干净切段;生姜洗净切丝;大蒜洗净切粒;葱白洗净切粒。将鱼腥草放入盘中,纳入姜丝、蒜粒、香油、食醋、酱油、鸡精适量拌匀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功效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称,为中医传统清热解毒药,生长于田边地头,在广大农村更具有现实意义。《本草衍义补遗》言其“解食毒,散食滞,化热毒,消热肿结核疔肿”。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可用于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对“流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凉拌鱼腥草
食材 鱼腥草15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
制作 将鱼腥草择洗干净切段;生姜洗净切丝;大蒜洗净切粒;葱白洗净切粒。将鱼腥草放入盘中,纳入姜丝、蒜粒、香油、食醋、酱油、鸡精适量拌匀即成,每日1剂。
功效 鱼腥草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散热毒痈肿”。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明显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大蒜,又名胡蒜,有温中消食,解毒杀虫之功。生姜,有发表散寒,温胃止痛,和胃止呕之功,《日用本草》言其“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葱白,有温阳发表,解毒止痛之功。药理研究表明,三者均有抗炎、抗病毒作用,可刺激汗腺分泌而有发汗退热作用。调味服食,对流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凉拌香椿芽
食材 香椿芽10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
制作 将香椿芽择洗干净切段;生姜洗净切丝;大蒜洗净切粒;葱白洗净切粒。将香椿芽放入盘中,纳入姜丝、蒜粒、香油、食醋、酱油、鸡精适量拌匀即成,每日1剂。
功效 香椿芽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之功。《陆川本草》言其“健胃、止血、消炎、杀虫,治子宫炎、肠炎、痢疾、尿道炎”。药理研究表明,香椿芽及其煎剂对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都有明显抑制和杀灭作用,与生姜、大蒜等凉拌服食,可有效地预防流感。
凉拌薄荷
食材 薄荷10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
制作 将薄荷择洗干净切段;生姜洗净切丝;大蒜洗净切粒;葱白洗净切粒。将薄荷放入盘中,纳入姜丝、蒜粒、香油、食醋、酱油、鸡精适量拌匀即成,每日1剂。
功效 薄荷有疏风散热,清利咽喉,清利头目,解毒透疹之功。《用药法象》言其“清头风,除风热”。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兴奋中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而有发汗解表作用。凉拌常服,可有效地预防流感的发生。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顺口溜 篇12
相信科学相信党, 群策群力度难关。
禽流感, 病毒传, 首先传染鸡、火鸡,
其次传染鸭和鹅, 有的也把人传染。
病禽皮肤、头冠绀, 脸部水肿眼流泪,
咳嗽鼻塞难呼吸, 神经症状与腹泻。
发现病禽先隔离, 再请兽医来确诊,
其它禽类快免疫, 防止传染莫迟延。
平时预防是关键, 定期消毒莫大意,
禽舍内外勤打扫, 垃圾死禽不乱倒。
轮换喷洒消毒液, 福尔马林、碘制剂,
进出禽舍戴口罩, 饭前饭后把手洗。
手套、雨靴、工作衣, 消毒水里常浸洗,
禽舍通风常换气, 观察鸡群多留意。
多学习、勤动手, 致富路上大步走,
【禽流感防治论文】推荐阅读:
防治禽流感问答10-07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05-16
家禽禽流感的综合防治06-17
关于禽流感防治和春耕工作汇报09-08
流感技术防治方案10-08
蛋鸡温和型流感防治10-25
医院流感防治知识08-31
医院流感防治应急预案09-13
南开区医疗机构突发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07-17
甲型流感防治工作汇报材料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