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传统泥塑(共4篇)
河南传统泥塑 篇1
河南民间传统泥塑流传历史悠久, 比较集中的产地就是豫东周口淮阳县的“泥泥狗”和豫北鹤壁的浚县“泥咕咕”。河南地处中原腹地, 自古以来是中国典型的农耕为主的地区。发展到近代, 河南地区依然是以农业为主的大省。所以作为农耕文化的典型物象的传统泥塑能在河南广泛流传和传承发展。浚县“泥咕咕”以较宽泛的题材范围和较强的娱乐性, 一直以来都是河南传统泥塑的典型代表。它曾经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 也体现着中原人民祈福纳祥的美好心愿和原始的民族信仰。同时它是最早的鸟图腾物证, 更是英雄主义情结的体现。不论是造型、色彩、图案还是生产工艺, 河南传统泥塑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
1.1现代环境
所谓环境是中心事物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 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 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即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现代, 有很多含义, 其中最常见的含义是“最近的”或“直到最近的、最新的”, 它是相对于过去而言的, 是指历史上最近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结构形态。文中所提到的“现代环境”, 意为河南传统泥塑不仅要研究其泥塑本身, 还包括它所存在的社会经济或文化的环境。
1.2河南传统泥塑的现代环境分析
我们以河南传统泥塑中的典型代表——浚县“泥咕咕”为例, 将它放置在现代环境中进行以下分析:
1.2.1自然地理环境
浚县地处河南北部, 处于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 隶属鹤壁市。自古以来浚县就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文化, 由于其较封闭的地理因素和环境, 物质贫乏。河南传统泥塑在材料上、工艺上, 受到了传统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其制作材料简单, 大都是可以随手拈来的泥巴等, 制作工艺也并不复杂, 为手工制作, 大多是对自然物的简单变形, 功能变化单一。如今, 浚县交通便利, 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鹤濮高速公路横贯县北,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加之浚县正月古庙会是全国著名古庙会之一, 规模巨大、游客如潮, 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所以浚县泥塑在现在环境下, 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开放, 对传统泥塑的需求也就多样化。
1.2.2.社会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 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跟随改变, 代表农村生活景象的河南传统泥塑已经不能比较全面来反映现代环境的生产、审美观念。尤其是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 工业也逐渐取代了农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封闭的作坊式的生产以及自产自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而河南传统泥塑品种的单一、造型和花色上特定的形式以及长久不变的农村生活题材, 也很难与现代艺术、现代环境、人们的审美喜好相衔接。
再者,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消费娱乐和张扬个性的时代, 大众的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 而是在追求多元化的功能满足和情感慰藉。所以现代环境中, 造物的根本出发点转变成迎合大众的消费趣味, 人人都在追求个性想要与众不同, 所以只有独特性的商品才能展示个性, 才能标榜独特的审美趣味。
另外, 中西文化的融合和科技的迅速发展, 让现代个性时尚的玩具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它们以新材料、新技术、互动性强、趣味性强等强大的优势占据着国内玩具市场。对于作为最原始的玩具的传统泥塑而言, 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1.2.3.文化环境
现代环境下, 社会文明和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 人们生活得祥和安定。于是“驱灾辟邪”、“求子求福”等观念已经在现代人们的心中慢慢淡化, 最初用于祭祀活动的浚县泥塑也失去了祭祀的形式, 而“鸟”图腾对于现代人也仅仅是个符号。然而, 如今依然有大批的人对“神灵”有虔诚的信仰, 只是现在人们的信奉较之以前有了更为宽泛、复杂的意义, 这些美好愿望和习俗在今天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功利。比如关于“升官发财”、“百病得消”、“学业有成”等庙会的香火也时常燃起。于是, 近几年浚县泥咕咕就有了“马上猴” (马上封侯) 、“背背猴” (背背封侯) 等作品的诞生。可见, 民间信仰在其深层存在上已经发生了转向, 从而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泥塑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 于是一些脱离了传统习俗的民间泥塑也在慢慢出现。
1.3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中的转变
在这样的环境中, 河南传统泥塑已不是单纯功利性的祭祀工具, 而成为人们把玩、愉悦的对象, 更成为一种美学载体, 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它本身的特性和社会角色也在改变。
1.3.1.从传统泥玩到现代工艺品的转变
河南传统泥塑跟中国其他民间艺术一样, 都源自于人类早期对自然的希冀和朴素的生命观念, 具有强烈的精神功利性。主要产生于先民的图腾崇拜和对生命的美好祈望, 对“万物有灵”的信仰为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精神支撑。如今, 人们对河南传统泥塑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它最原始的功能和用途, 现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在审视它的时候, 它转变成一件乡土气息浓厚的、纯粹审美价值的、只供赏玩陈列的民间工艺品, 甚至是需要经过现代设计创意和制作的多样化、人性化、高品质、精神消费需求的现代文化产品。2001年, 泥猴张作品《千猴阵》入选上海大世界世界吉尼斯纪录, 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1.3.2.传承方式和生产模式的转变
一直以来, 河南传统泥塑的生产形式是家庭手工业, 它们以家庭为工作或生产场所、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者,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传承者, 自主生产、自主销售。随着它在现代环境中身份的转变, 也给其传承方式和生产模式带来了种种变化。封闭的、隔离式的制作模式已经限制了河南传统泥塑的发展, 而现在带有文化艺术展示意味的表演性制作正在慢慢发展起来。在上海世博会的河南活动周上, 浚县泥咕咕的代表性传承人王学峰在活动周现场亲手演示制作了泥咕咕, 引来众多参观者的围观和喜爱。参观者不仅见到了民艺大师的制作过程, 还可以制作体验, 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了河南传统泥塑的了解。
1.3.3.竞争意识和营销模式的转变
河南传统泥塑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个性鲜明的产品, 完全可以塑造自己的品牌。要转变以前对民间传统泥塑的营销观念, 打造河南民间传统玩具品牌意识。品牌与传统泥塑的关系就是以品牌保护传统特色, 又以传统特色促进品牌发展的良性互动。民间优秀的河南传统泥塑一旦建立自己的品牌, 以整体统一的形象示之大众, 有利于走入国际市场。河南传统泥塑一直为国际友人所喜爱, 而品牌是唯一真正的国际语言, 能够更好的传承河南传统泥塑文化。
河南传统泥塑身份和内涵的转变, 致使消费群体和属性发生了转变。所以, 原来依托庙会的销售模式和陈旧的销售理念已经是阻碍扩大消费市场的因素。浚县泥塑借着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庙会文化, 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节、民俗艺术节, 使文化品牌与经济互动。
结语
今天的人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冷漠的、工业机械化大生产的产物所包围的环境中, 在这样一个空间中人们难免会产生莫明其妙的烦躁和压抑, 而带有大自然泥土朴实和归真亲情的传统泥塑, 更能与人沟通, 亲近并产生共鸣。这是不容置疑的, 于是人们通过对本源、对自然、对童真的追求来改变现状, 缓解压力, 成为必然的选择。河南传统泥塑作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有着强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亲切感, 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值得现代设计借鉴。在多元化的现代环境中, 我们对河南传统泥塑进行重新审视、认知, 使传统艺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定能慰藉现代人精神的浮躁。
参考文献
[1]冯骥才.民间彩塑.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7.
[2]马金章, 朱中月.浚县泥咕咕.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
[3]寻胜兰.源与流.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
[4]高颖.我国传统工艺品的品牌建设之路.新美术, 2010年1期.
[5]高星.中国乡土手工艺.陕西师范大学, 2004.
[6]任新凤.中国民间玩具的基本概念.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1.3.
[7]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8]李寸松.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9]倪宝诚.另类童话——玩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
[10]王连海.中国民间玩具简史.北京艺术出版社, 1997.
河南传统泥塑 篇2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为处于生存困境中河南民艺的重振指引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强调“弘扬中原大文化, 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 探索中原经济区大背景下河南民间艺术又好又快发展途径, 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 不仅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情感, 更是一种民族文化振兴的历史责任感。
本文以河南地区的传统泥塑浚县“泥咕咕”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其生存现状、现代环境中角色的转变分析, 找到阻碍其发展的自身因素, 并总结它在现时代背景下重振的优势, 以便更好地寻找其发展及传承之路。
一、在现代环境下河南传统泥塑的生存现状
河南传统泥塑以其质朴亲切的造型、艳丽强烈的色彩和较强的娱乐性, 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手中神奇的玩具, 更是, 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以及一个时代的深深记忆。可是,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消费需求和设计风格也都逐渐多样化, 传统泥塑也丧失了它的生存土壤。
1. 样式保守, 需求减少
河南传统泥塑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由于长期以来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缺乏, 很好地保存了其造型的区域性和特色。但这同样也大大制约了自身发展, 使其程式化明显如故。加之多为手工制作, 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模式, 耗时长、生产数量有限, 产品结构单一, 难以满足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人们的需要。在现代环境下的实用功能大大减弱, 只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上的意义。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 改变了原有的价值观念, 于是传统泥塑成为人们把玩、鉴赏、陈列的艺术品, 市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
2. 传统信仰精神流失
在河南传统泥塑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民间信仰的精神力量正是民间艺人创造的原始动力, 民间艺人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而是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和精神的需求。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传统信仰精神的流失也是河南传统泥塑走入困境的一个原因。
3. 市场混乱, 无序竞争
笔者在对浚县泥塑的调查中发现, 浚县泥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志, 没有统一的包装, 没有作坊名称, 仅仅在每个造型的背面做了一个印章的标记。如果我们将传统泥塑重新纳入市场经济, 它就很难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无序的竞争导致了市场的混乱。
4. 现代玩具的对传统泥塑的冲击
作为传统玩具的河南传统泥塑只有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下其原始性才能很好地传承。然而, 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转型让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下逐渐失去它的原始性, 最初的实用功利性越来越被弱化。泥塑对于现代人来说, 只是带有吉祥寓意的现代古玩具。
而现代玩具以其漂亮的造型、自由的艺术风格、灵活的操作性、较强的互动性等满足了人们各个层面的需求,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比精彩的趣味世界。在现代玩具的强大攻势下, 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生活中淡化, 甚至它们的身份和内涵正在逐渐转变。
在现代环境中, 河南传统泥塑因材料工艺的落后、题材的单一、参与性较弱、品牌意识薄弱等在与现代玩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然而, 河南传统泥塑作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有着强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亲切感, 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值得现代设计借鉴。在功利主义的盛行的当代, 传统艺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定能慰藉现代人精神的浮躁。
二、现代环境下河南传统泥塑的创新优势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知, 现代环境中的河南传统泥塑, 并不仅仅是传统农耕文化所遗存下来的“古俗”, 而是一种具有交流情感、容纳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 并因之常在常新的文化形式和物化载体。当今全球化、都市化的超速发展, 使得传统工艺轻易地被挤到了社会的边缘。河南传统泥塑也无可选择地置身于传统与当代、乡土与都市相杂糅的当代环境中。所以, 它必须经过自身的蜕变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 蜕变并不意味着消亡, 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危机也是生机, 创新的意义将不再局限于为一时一地提供某种经济资源, 也不仅仅是延续一方水土的文化传统, 而将久远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撑。”
1. 巨大的创造性
河南传统泥塑有着极强的创造性。以浚县泥咕咕为例, 民间艺术家能够围绕着“祈福纳祥”这个主题捏制出几百种造型, 有飞禽类、动物类、人物类等等。还有各种祥瑞怪兽, 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单是“泥猴张”手下捏制的猴子造型就上百种, 更有猴头山、花果山、白猴献寿、千猴塔等大型作品。各具情态, 奇妙无穷, 粗泥却显露出雅美。
2. 强大的人文性
河南传统泥塑的创作题材大多来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神话故事, 看似一个简单的泥塑, 里边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和文化内涵。这些正是只追求技术精湛、材料新颖的现代玩具所缺乏的。河南传统泥塑的故事性能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和饱满。
3. 民俗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万物有灵”的观念是人们对河南传统泥塑信仰的基础, 河南传统泥塑的题材大多来自对日常生产生活的描绘。先民曾经用“兴土龙、立土人”的方式求雨, 河南传统泥塑中更有“泥猴赶鹅”生动表现;另外一部分源自神话故事, 有西游记、关公、武松打虎等。可见, 河南传统泥塑题材大都与民俗活动密切关联, 是民俗的直接体现。
河南传统泥塑又因其造型的意象化、色彩的象征性、图案的装饰性, 成为最纯粹、最直接、最原始、最能反映民族个性、最贴近民俗生活的艺术形式。河南传统泥塑是民俗性和艺术性相互结合的产物。
4. 顺应受众返璞归真的心理诉求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机械化, 内心越来越疲惫。现代化促成了人文精神的“世俗化”, 也造成了人们的伦理困惑和理想失落, 使人更为依恋传统生活秩序, 总是渴望返璞归真, 找回生活的乐趣, 体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而河南传统泥塑不论是艺术特色还是制作过程都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朴素自然的亲和感, 流露出坦诚和真实情感, 这正是现代社会压力下人们寻找的东西, 更是人们对质朴和稚拙的怀念, 带给人们纯真的感悟和生命的欢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 保守的传统式样、过强的区域性、单一的形式, 以及现代环境下高科技玩具的冲击, 无一不制约着河南传统泥塑的发展。要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河南传统艺术, 改变其生存观念, 除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进行创新性设计之外, 市场的运作也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要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角对传统泥塑的发展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 更要把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发展规划到地区总体营造中来, 而中原经济区建设正是重振民艺的一个好契机。
摘要: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 自古以来是中国典型的农耕为主的地区。因此, 作为农耕文化典型物象的传统泥塑能在河南省得以广泛流传和传承发展。可是, 伴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尤其是在工业化大机器生产的时代背景下, 代表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众多民间工艺形式承受着很大的冲击, 走到了生存的困境。
关键词:中原文化,传统艺术,泥塑
参考文献
[1]冯骥才.民间彩塑[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7.
[2]马金章, 朱中月.浚县泥咕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
[3]寻胜兰.源与流[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
[4]高颖.我国传统工艺品的品牌建设之路[J].新美术, 2010, (1) .
[5]张士闪.当代民间工艺的环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山东社会科学, 2010, (1) .
[6]任新凤.中国民间玩具的基本概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1, (3) .
[7]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8]李寸松.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9]倪宝诚.另类童话——玩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
[10]王连海.中国民间玩具简史[M].北京:北京艺术出版社, 1997.
[11]杨大年.中国传统民间玩具的再设计[D].无锡:江南大学, 2004.
河南传统泥塑 篇3
开赛仪式由荔城区副区长翁俊钦主持,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卢英杰代表主办方致辞, 李心雄代表参赛选手表态发言。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卢英杰、莆田市政府副秘书长吕正山为第二届中国传统宗教泥塑造像技艺大赛揭泥, 吕正山副秘书长宣布第二届中国传统宗教泥塑造像技艺大赛开赛。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河北、云南、广西、浙江、湖南、福建等省份的30位宗教造像高手参赛。比赛时间为4月17日至4月24日, 共8天。参赛作品主题自选, 形式不限, 作品高度范围要求在50-60公分, 最高不超过80公分 (作品必须完整, 可用以翻模) 。
河南传统泥塑 篇4
1. 凤翔泥塑虎的艺术特色
位于陕西宝鸡的凤翔县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 其彩绘泥塑艺术更被誉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在所有泥塑作品中, 尤以泥塑虎最具代表性。凤翔的泥塑虎主要分为挂虎和坐虎两类。这里以绘彩泥塑虎为例:
2. 凤翔彩绘泥塑虎的创意启迪
泥塑虎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成为中国传统泥玩具中成功的典范。作为一种拼合而成的视觉艺术形象, 当地的民间艺人对它的塑造远远超越了现实, 铺满富贵花的老虎额头, 缠满四季色的铜钱, 所有无形的有形的都互相交融相渗, 将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运用夸张的艺术化手法有机的组台在一起。那巨睛凝视的太阳眼、阔口努张的嘴, 在静态中散发着一种未知的神秘力量, 仿佛一触即发。在高科技不断充斥我们生活的今天, 泥玩具也不单单只是承担着“玩”的功能, 它更成为了一种象征和寄托。
2.1 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决定了陕西凤翔泥塑玩具特点直接沿袭了周秦汉唐文化。地域文化是任何一件中国传统泥玩具所独具有的, 在造型夸张、色彩绚丽的泥玩具里, 人们可以在老一辈艺人的指导下, 通过学习本族文化, 自己的观察、模仿, 就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甚至创造出自己心目中更加丰富的变化。这样的泥玩具互动性较强, 文化性也较强, 能充分激发人们“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乐在其中。
2.2 符号形式的崇拜感
任何符号的创造均来自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中介, 人们接触符号, 观其形, 仿佛身临其境, 使人倍感亲切和愉悦。这种凝固的生命形式, 将风雨雷电、花鸟虫鱼都凝固进象征的符号中去, 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符号形式特有的韵律美和动态美在小小的泥玩具中表理得淋漓尽致。对人们而言, 符号形式本身的单纯强烈, 都能与人们在需求上达成有效的共通, 极易引起人们对传统泥玩具的心理认同感。
2.3 摈弃功利的自由感
现代社会早已打破了比较稳定的乡村文化环境, 传统泥玩具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早已面临严峻的考验。陕西凤翔的泥塑虎玩具就采用了以村为单位, 以每户承包经营的方式来进行。随着2002年、2003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生肖邮票泥塑马和泥塑羊的全国推广, 巨大的广告效应让陕西凤翔的泥塑家喻户晓。政府的大力支持, 让民间艺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尽情创作, 使民间泥玩具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2.4 艺术生命的圆满感
中国传统的泥玩具的后面几乎都有段充满奇幻色彩的民间故事, 蕴含中国典型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在随意把玩间就可以通过再平常不过的泥玩具把民族的信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人们, 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国传统的泥玩具不仅能安顿性灵, 还在愉悦性情。陕西凤翔的泥塑虎玩具的生命感, 就是活泼的生命形态和内在灵魂形式的完美统一。
3. 结束语
中国传统的泥玩具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 它是供人们品赏的;作为一种生命功能, 它无疑给内心孤寂的人们找到了一个精神的安顿场所。现如今, 我们要使中国传统的泥玩具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首先要保持其地域特有性;再次就要研究和弘扬民间泥玩具的精髓, 扩大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 这不仅是未来传统泥玩具立足于世界的根基, 也是为我们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传承与超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8.
【河南传统泥塑】推荐阅读:
送河南陆少府,送河南陆少府钱起,送河南陆少府的意思,送河南陆少府赏析07-01
六十拜河南尹,六十拜河南尹白居易,六十拜河南尹的意思,六十拜河南尹赏析09-13
河南形象10-16
河南农村10-18
河南开封05-09
河南商水05-11
河南金融05-12
河南美术05-17
河南淅川05-22
河南灵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