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电力系统设计(精选7篇)
中型电力系统设计 篇1
1 电源规划
1.1 如何测定装机容量
(1) 测定装机容量首先要易居用电量的需求和供电厂的实际水平做到用电衡量工作。相关部门依据每一步的水平来测定发电厂的总体水平。 (2) 测定装机容量首先要其次要根据我国的产业政策和具体区域的电力规划现状, 加之对当地用电量需求的测定, 来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从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3) 根据各个地方引荐的整体规模和实施办法, 由此进行电源方面的平衡后, 制定出多个电力企业的施工规模和进度安排。
1.2 备用安排
(1) 负荷备用容量:负荷时刻在变化, 通常取最大发电负荷2%~5%, 高值适用大系统, 低值适用于小系统。负荷备用在一段时间内可由不同的电厂担任。含有水电厂的系统中, 一般多由有调节能力的水电厂负荷备用。在纯火电厂系统中, 应选择条件能力较好、经济指标适宜的机组当负荷备用。 (2) 事故备用容量:通常为最大发电负荷的10%左右, 但不小于系统当中最大一台机组容量。系统事故备用容量的配置, 一般可按系统内水、火电厂工作容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调节性能好有相当靠近负荷的水电厂可担任较大的事故备用容量。担任事故备用容量的水电厂必须具有可连续带基荷连续工作10天以上的事故备用库容。在事故备用容量中, 应有相当大一部分设置在影响机组上作为“热备用”。 (3) 检修备用容量:通常为最大发电负荷的8%~10%, 具体数值由系统情况而定。检修备用容量应考虑系统负荷特点、水、火电厂比例、设备质量、检修水平等因素, 满足可以周期性地检修所有机组设备的要求, 故一般要按系统中最大一台机组容量来参照确定检修备用容量。
系统机组的计划检修, 应充分利用负荷季节性低落空出的容量, 只有空出的容量不足以保证全部机组周期性检修的需要才设置检修备用容量。火电厂机组检修为1~1.5年, 检修时间为30天左右;水电组检修期为1~2年, 检修时间为20天左右。
2 电力负荷预测
2.1 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电力负荷预测的第一大方法。为便于负荷预测的开展, 我们就首先把负荷的增长点调查清楚, 这就要求电力部门要大量搜集县发展和改革委和各乡镇发展部门经济发展规划, 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加权, 使其成为是电力负荷预测的重要参考部分, 这也是有效运用用电单耗法和弹性系数等方法进行负荷预测的重要基础部分。其次, 电力部门要对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乡镇管理企业的部门以及水利部门等进行调查研究, 从而取得各企业、各部门的各项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的用电计划。其三, 电力部门要对所掌握的规划期内的大型用电项目所属企业和主管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从而掌握项目的时间进度、可行性以及所需负荷等详细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之后, 在统计需电量时, 要综合考虑到一些难以预测的因素。
2.2 要采用正确的预测方法
除了进行调查研究外, 电力负荷预测还要采用正确的预测方法。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 负荷预测包括需电量预测和负荷预测。预测方法大致包括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负荷密度法等多类办法。 (1) 对趋势解析的办法。对趋势解析的办法是电力负荷预测的第一大方法。所谓对趋势解析的办法是指对趋势的分析、聚合以及回归等方面的办法, 到现在为止, 这种办法在研究这种应为的最多, 应用的也最为普遍, 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的范畴。从根本上讲, 对趋势解析的办法依据一些既有的资料和事实来确定出一条对电力符合自身进行有效预测的曲线, 随后, 依据下一段时间内一个时刻的负荷值。 (2) 回归分析法。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是电力负荷预测的第二大方法。回归分析法也就是统计分析法, 是定量预测方法的一种, 它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此种办法的最终目的是对应用电力负荷预测的预测值和相关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这种办法能够对GNP、GDP等对影响因素值和相关既有的资料和事实予以精确表述, 最终确定电力负荷预测的预测值和相关因子之间相互联系。 (3) 负荷密度法。对负荷密度预测的方法是电力负荷预测的第三大方法。一般而言, 所谓负荷密度是指要将相关地区分解成为工业等一些区域, 然后通过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等既有数据, 然后根据一定的参照标准, 进行负荷密度预测。一般而言, 负荷密度表示为k W/km2。
3 短路电流计算
3.1 短路计算
目的:电气主接线的比较与选择;选择断路器等电气设备或对这些设备提出技术要求;为继电保护的设计及保护提供依据;评价并确定网络方案, 研究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分析计算送电线路对通讯设施的影响。
3.2 短路电流计算的步骤
(1) 选择短路点; (2) 绘出等值网络 (次暂态网络图) , 将各元件电抗统一编号; (3) 化简等值网络, 将等值网络化为以短路点为中心的辐射形等值网络, 并求出各电源与短路点之间的电抗, 即转移电抗; (4) 求计算电抗:a.由运算曲线查出各电源点供给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幺值;b.无限大容量电源供给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标幺值, 其大小为计算电抗的倒数; (5) 计算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名值和短路容量; (6) 计算短路电流冲击值。根据以上步骤就可算出各短路点的短路电流, 进而选出符合条件的用电设备。
4 潮流计算
线路的等效: (1) 当线路不超过100km时, 等效为阻抗; (2) 当线路超过100km时, 等效为阻抗且有电导支路; (3) 变压器等效为电抗。
作为电力能源大国的我国, 电力系统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不可忽视。所以说, 一定要大力做好电力系统的预测工作, 成不断发展电力能源, 从负荷预测、电源规划等各个方面做好电力规划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光.论电力系统设计的新思维[J].东北电力技术, 1995.
[2]朱光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杨冠军.电力系统设计工程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中型电力系统设计 篇2
1 机器人通信网络系统的基本结构
依照足球机器人比赛规则, 以及网络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通信网络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按照该通信的基本原理, 结合网络OSI参考通信模型[3], 设计出比赛通信网络系统的结构。其网络OSI参考通信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
在机器人网络通信中, 数据传输过程为裁判盒将指令通过路由器传给教练机。教练机再通过路由器传给机器人, 机器人将状态信息通过路由器传给教练机。教练机再将部分信息通过路由器转给裁判盒完成通信过程。
2 教练机系统
2.1 教练机系统功能模型
在机器人网络系统设计中教练机系统设计十分重要[4], 首先, 该教练机系统应当可以接受裁判盒发送的指令信息, 并显示和发送该指令。其功能模型如图3所示。
裁判盒发给教练机的指令信息为真实足球场上, 所能遇到的所有可能出现的控制信息。其比赛指令如图4所示。
裁判盒应具有以上所有指令信息, 连接网络状态以及场上机器人的部分状态信息。因此, 裁判盒程序的操作界面如图5所示。
2.2 教练机连接裁判盒功能的设计
教练机连接裁判盒的连接建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是控制通信的基础, 通过网络建立, 裁判盒的选择, 通信用户的加入, 网络的配置, 端口的检查, 人机界面的教练机和裁判盒的状态先显示, 来完成, 教练机和裁判盒的连接建立。其流程图如图6所示。
2.3 教练机接收裁判盒信息函数的设计
教练机信息接收的设计要初始化网络连接状态, 并进行筛选出自己方的球队, 进行球队编码, 接收裁判盒指令并将该指令传给场上的各个球员。信息流程图如图7所示。
2.4 教练机接收并显示机器人发送的信息功能的设计
教练机接收场上机器人的信息并进行控制功能实现, 分为了与机器人通信[5]的建立和接收信息的处理与显示。
2.4.1 与机器人通信的建立
先要创建网络连接, 进行存储接口设定, 网络进行通信地址参数设定, 加入通信用户, 存储单元设定, 网络工作环境初始化。流程如图8所示。
2.4.2 接收信息的处理与显示
接收总的机器人的信息, 进行判断己方机器人, 进行数据分类处理, 分别显示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其数据流程如图9所示。
2.5 教练机系统界面设计
教练机系统界面设计包括:球队颜色分类设定[6]、球门方向设定;机器人在场上位置设置以及机器人角色设置;手动控制球员, 机器人发球类型设置, 比赛开始与停止命令的发送功能, 显示裁判盒发送的指令功能和发送状态, 显示教练机发送的指令功能和发送状态, 显示场上机器人信息功能和运行状态。整体界面图如图10所示。
3 通信网络程序检测实验
所谓的通信网络程序检测试验, 就是通过试验检测所设计的程序是否可以满足通信的功能并显示机器人的, 位置, 状态等信息。
3.1 实验过程
试验设备:一台电脑, 两台机器人、一个无线路由器、一条网线等。
首先, 将机器人和电脑分别和路由器相连。然后, 运行编写好的教练机程序。操作教练机观察并记录运行过程, 以及显示结果。
3.2 实验结果
教练发送指令后, 机器人进行执行相应的动作并上传相应状态信息。教练机的接受该信息并显示如图11所示。
通信实验记录如表1、表2所示。
3.3 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到, 机器人接受到指令概率为99%。准确动作概率为100%。这表明该教练机程序设计, 是可以满足通信要求的, 但有数据丢失, 应当在进行改善设计。
摘要:足球机器人比赛中型组采用分布式通信方式[1], 参考实际足球比赛规则, 对机器人的教练机系统进行设计, 并对所编写通信网络系统程序进行实验验证, 得出了该网络系统通信的正确行和可靠性。
关键词:分布式,通信网络,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孙迪生, 王炎.机器人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2]李实, 徐旭明, 叶榛, 等.国际机器人足球比赛及其相关技术[J].机器人, 2000, 22 (5) :420-426.
[3]于新奇.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异同及关联[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4]Asada M., Kitano H., Noda I., et al.Robo Cup:Today and Tomorrow-What we have learned[J].Elsevier Science, 1999.8, 28.
[5]Santos F., Almeida L., Lopes L.S., et al.Communicating among Robots in the Robo Cup Middle-Size League[A].Goeble R., Siekmann J.Wahlster W..Robo Cup 2009:Robot Soccer World Cup XIII[C].Germany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0:320-331.
浅谈大中型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 篇3
所谓企业应用集成, 即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AI) , 是指在企业 (Enterprise) 范围内, 将多个应用系统的过程、软件、标准和硬件集成起来, 使其成为无缝运作的整体。
1 EAI的内容
1.1 业务过程集成 (Business Process Integration, BPI)
为实现整体的业务目标, 要定义、关联和管理不同的业务过程, 并通过相应的业务信息系统中实现所需要的信息交换, 从而降低成本, 更高效地实现客户目标。BPI的要素包括过程管理, 过程建模和工作流。
1.2 应用集成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这一水平的集成目的是指将多个应用系统进行“绑定”, 使之像一个实时运行的系统一样接受信息输入和产生数据输出, 实现多个系统功能的“叠加”。
1.3 数据集成 (Data Integration)
数据集成是应用集成和业务过程集成的基础。在集成以前, 要对数据进行统一标识、分类, 并进行元数据建模。这三个步骤完成后, 就可以实现企业范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分布了。
2 标准体系
标准与规范是任何一项信息化建设工作都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立项并实施, 实施后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 能否充分发挥其设计能力、能否易于扩充、能否在内部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能否与外部数据进行有效交换, 这些问题都与是否建立并采用了权威标准、是否制定并执行了各种规范密切相关。可以说, 标准与规范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又是难点工作, 还是基础工作, 它是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
医院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建设目标是:通过业务流程、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规范, 保证医疗卫生业务工作能满足医院信息化后的新要求、适应医院信息化后的新特点;通过医院数据分类与编码的规范、数据采集与交换的标准制定, 能简化医院信息网系统的设计、实施及维护管理, 提高医院信息的共享程度。通过医院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建设, 从而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互连互通操作, 确保在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下, 来自不同厂商的产品和系统能很好地协同工作, 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平台。
3 EAI的主要技术要素
3.1集成的技术标准
为实现完全的应用集成, 必须选择一个统一的集成标准。常见的集成标准包括COM+/DCOM、CORBA、EDI、JAVARMI和XML等。
3.2应用集成的平台
为完成系统集成, 必须在异构的网络上实现基础硬件、软件和体系结构的集成。集成的平台就是实现EAI的基本设施。这通常由一些专业的软件厂商提供, 包括应用服务器, 实现某一标准的集成框架, 辅助数据、工作流建模和应用开发的工具集, 保证数据互通、事务可靠、信息安全工作流整合的中间件, 以及相应的管理工具等。
4集成目标
4.1集成产品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被集成的软件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产品: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OA系统、LIS系统、CIS系统、财务系统、PACS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及其他第三方软件产品、下属分支机构 (如分院、社康中心等) 、第三方机构 (如卫生局、社保局、深银联等) 。
4.2集成目的
4.2.1通过集成平台, 把上述相对独立的软件系统的数据以企业的角度进行抽象和封装, 协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 实现数据共享以及一致的数据对象, 使得数据有一个统一的视图。
4.2.2整合上述相对独立的软件系统的业务流程, 通过集成平台可配置的规则引擎, 方便地对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并提供可视化的跟踪工具。
4.2.3利用上述系统的API或者接口, 为不同的用户构建统一的Portal, 简化用户的操作, 甚至实现未有的功能。
4.2.4实现对业务的数据的监控, 并且能够对数据的变化作出自动化地处理。
5医院实施EAI的4个阶段
5.1局部试点阶段
由于EAI技术涉及面广, 牵涉的范围大, 因此在企业中实施EAI时, 最好的办法是从一个要开发的新应用软件系统着手。在这个新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时应用EAI的技术和方法, 以积累成功的经验, 并且从中摸索出一个可以再次利用的、企业级的EAI体系结构雏形。
5.2建立体系结构阶段
本阶段中, 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组, 通过对原有系统的分析, 以及在第一个阶段总结的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体系结构。
5.3推广体系结构阶段
这时医院可以通过前两个阶段所积累的方法论、相关技术, 更好地实施EAI。本阶段的最终目标就是以结构化、规则化地进行应用。
5.4医院EAI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 EAI已经融入了企业之中, 其实施已经不成为问题, 医院的精力放在了学习、调整、发展中。
摘要: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 国内很多医院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业务应用系统, 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 由于医疗行业缺乏信息化的标准, 医疗行为自身的复杂性, 加上多数医院缺少关于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性长远规划, 导致不同时期建设的这些应用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随着业务发展, 资源共享, 信息互通, 业务整合变得越来越迫切, 本文结合大中型医院在实施信息系统的集成情况进行分析, 就成功实施系统集成的几个要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中型医院,信息系统,集成要点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集中型财务控制系统构建 篇4
现代企业内控体系中重要的组成环节就是财务控制系统,而对于主营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高效的财务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其不但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还能够降低其资金使用成本、提升资金运作收益能力。对商业银行而言,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财务控制,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控制系统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当然,财务控制系统的构建应具有针对性,不但要遵循系统构建的一般原则,还应结合银行的运营与业务实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保障银行资产安全、提供银行长期发展动力的作用。
二、PF银行财务控制存在的不足
2006年PF银行对自身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了改革,缩小了其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可改革进行得并不彻底,仍然存在一些财务控制死角,具体包括:其一,尽管PF银行总行直接任命各分行的会计核算人员,而且整个分行的会计核算中心也由总行直接管理,但实际工作中,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所有绩效考评由总行进行,但工资则由分行发放,所以导致了对这些人员进行的绩效考评沦为形式。会计核算人员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开展财务工作的时候,往往以完成任务为导向,没能发挥出对分行进行有效财务控制的作用;其二,随着PF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各省份设立的分行与支行也越来越多,但是PF银行暂时还没有建立起对这些异地分支机构进行有效财务控制的机制,财务控制工作分散杂乱;其三,出于岗位不相容的设置考虑,PF银行为每个异地分支机构都安排了4名财务人员,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该行的财务控制成本,同时也令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三、集中型异地分支机构财务控制系统构建
通过图1的架构图不难看出,PF银行对异地分支机构进行的集中型财务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两大块:权限分配模块与财务控制模块。权限分配模块的运作原理是PF总行先向分行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分行则对支行实施集权管理;财务控制模块则主要实现对一切财务活动的控制,具体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控制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建有信息传输通道,能够将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至下一控制环节中。
(一)事前控制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主要包含4个组成部分:控制基础、管理系统、会计核算与制度体系。控制基础是指银行本身的财务控制环境,要求PF银行的管理层深刻认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向员工传输这种管理理念,以提升他们的财务控制意识,从而为事前财务控制奠定良好基础;制度体系是指银行自身建设的管理文化与制度环境,成熟现代的管理文化与完善的制度环境能够帮助银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会计核算是事前控制子系统的基本推动部分,能够保障银行各类财务操作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管理系统则能够提升财务信息的传输效率,并保证财务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所以,事前控制子系统对PF银行的整个财务控制系统而言是把关环节,只有通过该子系统的各项审核,业务才有开展的可能性。
(1)完善财务控制基础。其一,PF银行拥有非常清晰的产权关系,其运营的最终目标的就是要最大化股东与其他利益关联者的利益,不管是PF总行还是各地分支机构,在开展财务工作的时候都以成本控制为先导。PF银行应将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运营过程中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控制各类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从而将其影响降至最低。另外,还建议做好资源分配工作,特别是在对资金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尽可能控制资金管理成本,以此提升资金运作业务的收益。
其二,PF银行应在全行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借助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工具,对自身面对的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同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源头上控制好银行各类业务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另外,还应做好公司声誉风险的控制工作,毕竟对于现代市场而言,良好的声誉是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会计核算机构。PF银行需要完善会计核算机构,以提升其对财务控制管理的集中性。集中型财务控制对财务业务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其接近完全一体化,还要求其具有动态性,这样才能让管理层掌握最新的经营与财务信息,体现财务控制的集中性。PF银行需要提升对当前会计核算机构的控制程度,具体应以分行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分行下设的支行统一将财务数据汇总至分行,由分行统一进行核算;之后分行再将结果汇总提交至总行,总行在分析各分行的财务数据之后,再进行汇总核算。
(3)提高管理系统的性能。通过对PF银行当前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调研与分析之后,认为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起安全、高效的财务数据传输通道,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存在严重的不同步性,令最终汇总的财务数据存在失真的现象;二是当前不同系统在数据格式、存储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应进行统一化处理。结合上面的问题,PF银行应从以下两方面提升管理系统性能:其一,PF银行可以在财务管理资金分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建立单向、封闭的数据传输渠道,也就是这些数据传输是独立于系统其它数据传输的,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还能避免出现因为信息重复而导致的无谓分析工作,从而提升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其二,构建独立的财务数据储存与分析数据库,该数据库中信息进行过加密处理,只有拥有不同授权的两名人员同时登录才能实现对数据的访问与调用,而且所有数据修改操作都必须有书面审批才能进行。
(二)事中控制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正在进行的各项财务业务进行控制,具体可以分为控制水平提升与控制措施实施两部分。结合PF银行的财务控制情况,建议其通过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有效管控资金流向来提升财务控制水平。当前PF银行在人员选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关系介绍、裙带安排等情况,应改变这种落后、低效的人员聘用模式,转为向社会公开招聘,让有能力的人竞聘上岗,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提升资金流向管控效率可以借助改革资金支付制度、控制费用、严格存贷业务管理等实现。
(1)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PF银行需要将财务操作模式由现在的核算型转为管理型,这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PF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沟通渠道,并因应市场的变化打造满足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队伍。
PF想要将自身财务控制工作变为对内部管理的真正助力,就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执业素质。就管理会计这个岗位来说,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不但要熟练掌握相关财会知识,还要透彻了解当地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法律法规;不但要具有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还要能够准确分析微观财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不但要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应拥有良好的与人沟通与协作能力。
PF银行需要树立全新的人才管理理念,只看重他们的职业能力与道德修养,不被其它因素影响对人才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受限于过去的管理理念,PF银行当前对人员进行的所谓激励基本上还停留在教育与批评层面,这种方式无法对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起到正面的提升作用,很多时候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应该进行改进。此外,PF银行还应为员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发展平台,对那些工作超过一定年限,而且表现一直出色的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晋升,提升员工对银行的认同感,进而提升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主动性。
(2)提升资金流向管控效率。PF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资金流向管控效率:其一,在各省级分行开设资金管理专户,下设的所有支行都在专户中拥有对应的子账户,分行会向支行提供资金支付授权额度,如果支行需要进行超出限制额度的资金支付,必须得到分行再授权;其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原有的财务资金定义进行拓展,把过去没有纳入的税金、往来款、预支款等加进来,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其三,对财务资金进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授权机制,各级分支机构拥有一定的授权额度,超出额度的部分只有满足再申请要求才可以向上级主管机构申请,否则只能进行内部调整以补足资金缺口。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PF银行之所以需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根本目的在于统一银行内部的财务控制衡量口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各层级人员进行财务控制的主动性。其实,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对PF银行所有经营业务进行事前的财务规划,并为各层级人员设置能够进行量化考核的任务指标,将这些指标作为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与各岗位,以保证全行上下共同完成预算任务。另外,有效的预算管理还能保障银行现金流的稳定性,从而降低银行可能面对的财务风险,提升其经营的稳健性。
全面预算涉及到PF银行的所有部门、分支机构、岗位以及员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对全行资金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在预算执行结束之后,会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整改,以保证后续预算执行的高效性。所以,PF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做好不同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的预算信息监管工作。
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但能够帮助PF银行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还能进一步提升财务控制效率,从而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实际上,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贯穿银行所有业务活动始终的过程,不但能够对资金流向有效监管,还能有序推进银行运营目标的实现,及时纠正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
(4)优化会计核算管理系统。既然要进行集中型的财务管理,PF银行就需要优化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以提升对核算管理的集中程度。会计核算管理系统是银行进行内部财务信息核算的重要管理系统,其所包含的各类财务信息不但能够真实反映银行当前的运营状况以及资金使用效率,还能有效避免人手操作出现的错漏,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结合PF银行的经营现状,可以对会计核算管理系统进行以下优化:
将分行作为财务核算基本单位,并明确其与财务管理的区别。实际工作中,PF银行通过设定财务核算基本单位,可以将支行以及营业网点的财务管理集中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提升该区域的财务核算效率,还能提升财务集中控制程度,可谓一举两得;支行以及营业网点则根据管理系统的要求提交各类财务数据,对于金额巨大或者具有重大影响的资金业务,还需要上传相关合作协议以及原始会计凭证。另外,系统还应对数据格式进行统一设置,以便后期总行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与操作,避免出现因为数据格式不统一而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情况。
(三)事后控制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是对已经结束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后续监督与控制。PF银行需要认识到,并不是财务活动结束了,整个财务控制活动也结束了,还需要对其进行后续监督与控制,毕竟财务活动结束之后,资金仍然还处于流动或者价值发挥的过程,要密切留意其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进行正常运作。
财务监督应与PF银行日常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只要银行开展了日常工作,那么财务监督就处于启动状态;另外,还需要对那些重要的业务流程进行单独的监督与评价,以保证其运作满足银行经营的需要。财务监督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能够及时发现银行当前存在的财务控制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给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内部审计则是PF银行进行内部财务控制监督的重要辅助,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拥有很好的独立性,因此,能够对银行当前财务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评估相关部门、岗位执行财务控制制度的效率。
当然,上面两种监督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及时发现PF银行当前存在的财务控制问题,并将问题分析结果与改进建议汇总为报告提交至相关的管理部门;对那些财务控制系统存在的本质缺陷则需要直接向董事会提交监督审查报告,董事会根据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如果确认无误则会决议应采取何种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之后的系统运作情况,以达到不断完善财务控制系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敏:《基于财务视角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商业会计》2013年第23期。
[2]张灵艳:《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黑龙江对外经贸》2013年第6期。
[3]高宇峰:《试论银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南方金融》2012年第9期。
[4]胡立章:《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财政监督》2012年第6期。
[5]冉苒:《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技术与市场》2012年第3期。
中型电力系统设计 篇5
汽车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客车行业正面临市场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城乡一体化、村村通道路, 使客车市场成倍扩大, 公交都市的政策促进了公交客车的发展, 加上校车等新兴市场的出现, 客车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 客车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客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对客车性能及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涂装质量直接影响客车的使用寿命及外观, 影响着人们对它的评价。所以, 客车的涂装工艺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日显举足轻重[1]。客车涂装中, 车身的防腐一直是车身品质提升的瓶颈。客车制造存在体积大、产量低、工艺落后等问题。涂装前处理采用的工艺也很落后, 严重阻碍着中国客车品质的提升[2]。再加上结构复杂、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 使其实现整车电泳的技术要比轿车困难得多。
按照国家客车涂装技术标准要求, 客车对涂层功能的要求大致分为:保护功能 (防腐、防晒、防水、防氧化、防盐雾、耐酸雨、抗洗刷、抗石击, 防各种污染物质) 和装饰功能 (色彩、鲜艳感、平滑感、立体感等) 。漆前处理和底漆层是涂层的基础, 直接影响车身的耐腐性及使用寿命。由于电泳涂装防腐性能优越, 国内少数客车涂装产量较大的厂家开始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的客车涂装工艺技术及设备的基础上, 逐渐采用整车电泳涂装工艺, 以提高产品涂装质量和附加值。本项目的产品是以城市客车和校车为主的中型客车。在规划设计阶段, 工艺方案经多方面论证比较选择, 大胆采用整车全浸式前处理及电泳底漆涂装工艺, 并将先进的自动化输送设备如滑撬等应用于客车生产线, 在生产线布局时做到布置合理、物流顺畅、自动衔接, 各种消防、环保辅助设施配置齐全, 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水平。该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一年, 设备运行可靠, 产品质量稳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中轻型客车搬迁技改项目。新建建筑面积为48 537.67m2。由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车间组成联合厂房;涂装车间面积为15 825m2。
2.1 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
本次设计涂装车间承担城市客车、城市迷你巴士、公路客车等车身高级防腐装饰性涂装任务。主要有整车前处理、阴极电泳底漆、刮灰、发泡、喷胶、中涂、面漆、套色等工序。双班年产量为50 000辆。车型主要为6~8m中型城市客车。有少量8m以上的客车。客车产品外形尺寸 (长×宽×高) 为8.0m×2.5m×2.7m, 质量为1 250kg。
2.2 工作制度与年时基数
新建涂装车间为双班工作制度:全年工作日250d, 设备年时基数为3820h, 工人年时基数为1 790h。
3 涂装车间工艺方案
3.1 设计原则
1) 涂装车间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充分吸收国内外客车行业涂装生产线的先进成熟经验, 做到工艺上水平、产品上等级, 以提高车身涂装质量。
2)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特点, 整车采取步进通式全浸式前处理、电泳共线生产, 喷漆及其他工序分别设置的原则, 既优化工艺布局, 又有效利用涂装设备, 增加了生产组织的柔性及灵活性。
3)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输送设备、先进的物流工艺路线, 使涂装车间与焊接、装配车间以最短的路线有机衔接起来。为提高全线的自动化水平;前处理、电泳线采用单轨自行葫芦输送;电泳后工序全部采用地面滑橇输送系统组织生产。充分考虑了工件起吊运输的方便及工序间运输平稳、可靠。
4) 建成客车柔性化生产基地。针对长度在8m以下的客车, 中涂及面漆涂装线设备布置为强制流水连续方式;长度在8m以上的客车, 涂装线设备布置为抽屉式, 充分满足不同产品的工艺时间要求。
5) 重视涂装生产中环保及职业安全卫生, 针对不同特性的废气、废渣、废水等采取相应的三废治理措施, 符合相应排放标准。同时控制生产线噪声, 尽量减少涂装生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 充分考虑消防措施。涂装线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并与其他生产区域隔开, 设有各种安全标志、安全门、疏散通道等安全措施。
3.2 主要工艺流程
焊接车间送来合格车身→上线→清理—预脱脂 (喷) →脱脂 (浸+喷) →第一水洗 (浸) →第二水洗 (浸+喷) →表面调整 (浸+喷) →磷化 (浸+喷) →第三水洗 (浸+喷) →第四水洗 (浸+喷) →纯水洗 (喷) →阴极电泳 (UF喷) →UF水洗 (喷) →第二纯水洗 (浸+喷) →纯水洗 (喷) →沥水→吹水→下线转地面滑撬→电泳烘干 (170~180℃) →强冷→发泡→自干→喷密封胶→刮灰→烘干 (120℃) →打磨→清洁→喷中涂漆→中涂烘干 (100~120℃) →找补缺陷→打磨中涂层→烘干→喷头道面漆→流平→清洁擦净→喷二道面漆—流平—面漆烘干 (120℃) →喷仓体漆→贴花→套色→流平→色漆烘干 (120℃) →检查→贴保护膜→送总装车间。
3.3 工艺平面布局
工艺平面布置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涂装线的布置, 除要完成整个工艺过程外, 还应注意物流、分区、跑空、返修及厂房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平面布置方案应优化, 选择最佳效果。
本方案涂装车间长210.0m, 宽69.0m (为一个27.0m跨、一个24.0m跨和一个18.0m跨) ;首先, 按照一个流的思路, 在18m跨内布置前处理电泳线;在24m和27m跨布置客车中涂及面漆线;设备采用通过式布局方式, 组成强制性生产。同时考虑到8m以上的客车由于刮腻打磨量较大, 采用柔性生产模式, 中涂、刮腻打磨、喷漆等工序及设备均考虑采取抽屉式布局方式, 放在车间的一端, 与客车其他生产线既分开相对独立, 不影响整个生产节拍, 又用滑撬及行移车与其他工序自动连接, 方便灵活。工艺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3.4 工艺方案说明
1) 整车前处理电泳生产线为先进的通过式全封闭生产线;进入本车间的车身前处理采用全浸式脱脂、清洗、表调、磷化、阴极电泳等作业方式, 提高整车耐腐蚀性和产品质量。
2) 在设计中, 采用自行葫芦输送系统和滑橇输送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前处理和涂装工序间的无缝对接。涂装线全线采用滑撬和自动行移车组织生产, 输送线均设置在地面上;车间整洁、自动化程度高。
3) 针对产品结构与工艺更趋合理化和精湛化的需求, 积极采用步进式流水线生产方式, 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对8m以下的客车车身涂装线采取强制流水通过式组织生产;前处理、电泳设备布置在18.0m跨内, 喷胶、喷漆、套色、油漆烘干等工序布置在24.0m跨和27m跨。以保证车间功能分区明确, 物流顺畅。
4) 涂装喷漆室废气采用烟道集中高空排放, 对烘干室废气采用了先进的蓄热燃烧式有机废气焚化设备 (RTO) 废气处理系统;有机废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得到净化。同时, 烘干炉热能热回收率大于95%, 既节能又环保。
5) 涂装车间采用微正压、全密闭式送排风, 有效保证整个涂装车间的清洁度。主要涂装设备如前处理设备、电泳设备、喷漆室、烘干室、发泡室、喷胶室等分区设置, 粉尘较多的腻子打磨、中涂打磨工序设置在线上, 并单独设立隔间与其他工序分开, 避免其他工序的粉尘污染。
3.5 主要设备选型
关键设备的选型, 体现工艺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投资成本、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涂装车间的设备特点为地下风道、空中吊挂多且复杂, 各线体间转挂多, 对工艺设计、设备布局难度大, 对土建、公用要求高。
3.5.1 前处理设备
采用步进式前处理、电泳设备, 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少, 又能满足生产纲领的要求。
前处理、电泳设备为2层结构, 上层为室体及操作区域, 下层为槽体和水泵、管道、加热、过滤等辅助系统;上层设置双侧平台供操作观察用, 由密封用室体、送排风系统、药液槽自动补给系统、温度自动控制等组成;其中脱脂、磷化、电泳设计置换槽, 原则上所有关键设备、电器元件为进口或国内合资同等优质产品。
3.5.2 烘干炉及废气处理
烘干炉系统由烘炉和强冷室两部分组成, 包括电泳、中涂、面涂等烘炉和强冷室烘炉均采用直通式, 其中电泳烘干炉采用辐射加对流的加热方式, 其余均采用对流热风循环方式。烘干热源为轻质柴油, 所有辅助设备布置在烘炉的顶部。烘炉由室体、平台、焚烧供热装置、换热装置、新鲜空气风管和烟气排放系统组成。
RTO废气处理系统由陶瓷蓄热床、自动控制阀、燃烧室和控制系统等组成。蓄热床通过换向阀交替换向, 将由燃烧室出来的高温气体热量蓄留, 并预热进入蓄热床的有机废气;采用陶瓷蓄热材料吸收、释放热量;预热到一定温度 (≥760℃) 的有机废气在燃烧室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得到净化。装置中的蓄热式陶瓷填充床换热器可使热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
3.5.3 喷漆室
采用水旋式结构, 由空调机组从设备的上部送风, 由排风机从设备的底部抽风。漆雾的捕集率在96%以上。由室体、空调送风装置、漆雾过滤装置、抽风装置四大部分组成。
3.5.4 机械化输送系统
1) 前处理、电泳输送机系统
采用单轨程控自行葫芦。该设备主要由钢结构、供电系统、载物车、葫芦、葫芦检修工位、桥架和电控部分组成;可根据生产节拍自动控制工件前进、后退、上升、下降, 方便灵活。
2) 滑橇输送机系统
包括动力滚床、双速滚床、轨道移行车、烘干室用的高温链式滑撬输送机、喷漆室双链输送机、积放式单链输送机、旋转滚床、控制系统等组成。
机械化全线采用现场总线自动控制方式, 现场分区采集、集中控制。
现场就近设操作站, 操作站上设置手动、自动切换, 可实现对该设备的单动操作自动运行。
4 工艺方案的特点
1) 对长度为8m及以下的客车, 前处理及电泳采用通过式全浸处理, 采用单轨自行葫芦输送, 沿工件长度方向运行, 不同于传统的横式输送, 并采用整车阴极电泳工艺, 在客车行业属于国内先进水平。
2) 车间布局借鉴了汽车涂装车间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打破了客车生产传统的挖地坑抽屉式布置形式;以通过式和摇摆式相结合, 全部采用滑撬和自动行移车组织生产, 输送线均设置在地面上;解决了传统的客车涂装车间挖地坑、行移车放在地坑内、占地面积大、小车人工转运工件效率低的问题。车间整洁、自动化程度高, 属于国内先进水平。
3) 本工艺方案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 既先进又有柔性, 各工序之间的转运物流时间大大缩短。生产节拍时间由传统的40min/台提升为15min/台。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4) 在客车行业涂装线上对烘干室废气采用RTO废气处理系统。RTO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和最节能的有机废气处理与热回收设备, 即烘干室废气通过RTO系统利用高温氧化去除废气, 通过控制温度, 滞留时间, 扰流和氧气量将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气, 并回收废气分解时所释放出的热量, 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双重目的。热回收率≥95%, 净化率≥99%, 完全保证达到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 环保性好。实现了低运行成本和燃料消耗。
5 在行业中的作用
涂装车间设计采用步进式整车前处理、电泳底漆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解决了目前国内客车生产由于大部分未采用整车前处理及电泳底漆, 导致客车耐蚀性差等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生产线采用大量的自动化输送设备, 如前处理电泳采用自行程控葫芦、喷漆及烘干全线采用地面滑撬输送机、自动行移车机构等, 各工序间实现了自动转运, 车间不用挖地坑, 既大大缩短物流转运的时间, 又使整个涂装车间整洁、美观, 真正体现了现代化客车涂装自动化、规模化、柔性化生产的设计理念。实现了由传统的间歇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的汽车涂装生产模式的转变。
6 结论
通过对国内某厂新建的客车涂装车间的设计, 采用科学的规划布置、合理完善的工艺流程、先进的涂装设备、自动化的输送系统、先进的废气处理设施, 有效地提高了客车涂装工艺及技术制造水平, 保证了客车涂装质量, 堪称国内最先进的客车生产线。
参考文献
[1]杨江云.客车制造厂涂装车间工艺设计分析[J].工厂建设与设计, 1997, 1 (1) :22-23.
中型电力系统设计 篇6
一、成本管理系统简要描述
该系统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日常使用和维护。该系统要达到的管理目标:
(一) 归纳成本特征
能在庞大、复杂而无序的信息系统中通过搜索、提炼和整理, 归纳出带有共性的成本规律, 反映成本特征, 作为指导成本工作的目标和工具。
(二) 成本明细分析
主要从各类定额控制及相应采购价格两方面进行分析。
(三) 快速反映成本
能够准确、快速、自动收集各管理系统中的成本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反映。
(四) 成本实时监控
能够运用成本监控功能严控成本的变化, 对异常成本变动实现自动报警。
(五) 异常及时反馈
能将分析或监控系统形成的异常信息, 根据分类管理的原则及时反馈给其它管理系统, 形成统一管理口径。
(六) 提供成本目标
能自动调用历史最好的各类定额为目标定额, 作为工厂下一阶段的成本标准。
二、成本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各个模块之间及本系统同外界系统应直接集成, 数据相互共享。
(一) 信息系统模块
该系统模块主要负责从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制造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中采集成本数据。
1、采购管理系统。
主要由采购部门使用和维护。从中采集的数据主要有:原材料合同价、外购件及外协件合同价、零星物资采购价格、模具价格、刀具价格等信息。
2、销售管理系统。
主要由销售部门使用和维护。从中采集的数据主要有:销售订单、销售单、零售单、售后服务及三包配件等信息。
3、库存管理系统。
主要由仓储部门及检验部门使用和维护。从中采集的数据主要有:各类物资入库数、退库数和出库数;仓库收发存报表、物资盘点表等信息。
4、制造管理系统。
主要由技术工艺部门、生产部门和检验部门使用和维护。技术工艺部门提供产品物料清单 (BOM表) 、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燃料动力定额、变动制造费用定额、各种产品的可比产品、产品净重、各类产品重量公差范围等信息。生产部门提供机器设备查询, 人机系数、材料定额、工时定额、模具查询、刀具查询等。检验部门应对车间各机器设备上生产产品进行及时检验, 确定合格品与不合格数。
5、财务管理系统。
主要由财务部门使用和维护。从中采集的数据主要有: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租赁费, 电费,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等所有涉及成本的资料。
(二) 分析系统模块
1、成本规律管理。
(1) 市场成本规律。 (1) 市场价格特征系数:是指为估算某类产品价格, 从市场上同行业可比企业中找出相同或相似类型的产品及其价格, 并对影响该类产品价格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找出该类产品的计算价格系数, 从而估算该类产品价格 (简称:指导价) 的计算方法。同行业可比企业的确定:主要是产品质量上具有可比性。比如:钱江摩托的产品和广东大长江产品及其采购的配件。相同或相似类型的产品:是指该产品材质、加工工艺及表面处理等都具有可比性。比如:钱江五羊后轮叉与大长江五羊后轮叉。 (2) 适用范围:作为外购件、外协件洽谈定价的标准;作为考核外购件、外协件定价部门定价合理性的标准之一;作为考核自制件生产工厂成本控制好与不好的标准之一。 (3) 价格特征分析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Ⅰ.价值流分析:即是对一种产品从原材料状态加工成产成品的一整套操作过程进行明细分析, 进而得出产品的价值。一般公式如下:价格=料+工+费+利润=材料定额×材料价+工时定额× (单位工价+单位费用率) +预计利润=材料定额× (材料价+单位费用率) +工时定额×单位工价+预计利润。Ⅱ.加工工艺方面分析:比如从材质、重量、加工类型、表面处理等方面。Ⅲ.行业分析:比如塑料件行业、冲压件行业等。通过行业分析可以确定该行业的利润率、该行业的技术先进性等。成本管理系统可采集调用大量数据, 通过价值流分析, 不断归纳、总结各类产品市场价格特征。 (2) 自制成本规律 (1) 定义描述:是指在既定工艺和正常、高效率运转情况下制造某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反映是生产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合理的投入产出关系, 而不是实际生产发生的成本。 (2) 适用范围:自制件的成本核算、分析、考核;部分外购件、外协件可参照核算。 (3)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核算在成本项目、算法及功能是一样的。只是在数据采集上不同, 标准成本管理运用的是标准成本数据, 而实际成本核算运用的是实际消耗成本数据。标准成本的制订, 通常从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燃料动力定额和变动制造费用定额四方面 (即四大定额) 着手进行。而标准成本的计算就是四大定额乘以相应的价格 (或费用率) 相加得到。Ⅰ.标准材料定额:直接与产品挂钩。制定时要同时考虑工艺性消耗和非工艺性消耗。Ⅱ.标准工时定额:直接与产品挂钩。每个产品都应该有一个标准工时表, 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类别、产品型号、工时测定人员、原计工时、目前工时、操作工序编号、操作名称及说明等。根据原计工时和目前工时的不断变化, 标准工时表要经常进行更改的。Ⅲ.标准燃料动力定额:直接与产品挂钩。即单位产品消耗电、煤、柴油等。Ⅳ.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定额:直接与产品挂钩。即单位产品消耗低值易耗等定额。如果初次生产制定的标准定额不准确, 也可以用以后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定额来修正标准定额。成本管理系统会自动调用历史最好的各类定额作为标准定额, 作为工厂生产经营的目标, 并以此作为成本分析、考核。
2、差异分析管理。
(1) 指导价差异分析。外购件外协件差异分析:若合同价与指导价差异突破某个范围, 系统自动预警定价部门, 定价部门要分析原因。自制件差异分析:若自制件变动成本超过指导价, 系统自动预警自制工厂, 自制工厂要分析原因, 是工艺落后造成还是定额浪费造。 (2) 自制成本差异分析。自制成本差异分析是建立在标准成本及实际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进行分析。
(三) 监控系统模块
成本差异监控是在成本差异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成本差异监控规则, 对成本的差异进行实时监控。
1、监控规则:
(1) 设置差异变动范围。当差异变动超出了管理层对各项成本允许变化的比率 (如小于-5%, 大于5%) 时, 系统自动将该项差异列入监控范围。 (2) 差异不符合正常变化规律。如大宗原材料的价格降低, 而产品材料成本却上升;或加工自动化的程度上升, 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却上升等, 系统自动将该项差异列入监控范围。 (3) 其他监控规则。
2、外购件、外协件价格监控。
实行双重监控。 (1) 指导价监控:合同价与指导价差异突破监控规则设定的范围, 系统自动预警定价部门, 定价部门要分析原因。若既不是量少因素, 也不是国内独家供应, 总之分析的理由不充分, 财务应将相关数据传递给相关部门或领导, 直至釆取财务方面的控制手段等待上级领导的直接指令。 (2) 内外对比监控:如果采购的外购件、外协件与公司内部工厂生产的产品相同或相似, 则应设置对比监控。
3、自制件成本监控。
实行双重监控。 (1) 指导价监控:若自制件变动成本超过指导价, 系统自动预警自制工厂, 自制工厂要分析原因。 (2) 标准成本监控:特别是定额监控, 对实际运行的数据与原定额指标的差异, 要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要找出原因。
4、协同系统监控。
(1) 车间存制系数监控:根据制订的各工厂“最大车间存制系数一览表”, 成本管理系统调用制造管理系统的数据对车间在制品进行实时监控。 (2) 仓库呆滞品监控:调用存货管理系统的数据, 对仓库入库超过90天的超储备积压物资进行实时监控。 (3) 其他协同监控。
(四) 反馈系统模块
反馈系统模块是闭环信息通道的系统。将分析或监控系统的后果或信息, 分类及时地反馈给各个部门, 形成统一管理口径。如果是由于单个部门的生产行为, 导致本部门消耗或生产成本的提高, 应将分析、监控信息和报告反馈给此部门, 帮助该部门查找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是由于单个部门的生产行为, 导致别部门消耗或生产成本的提高, 则应将分析、监控信息和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 并召开由上级部门主管主持的协调会议, 查找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 从而形成统一管理口径。
中型演播室的声学设计与施工 篇7
中型演播室是衢州广电中心技术楼主要的功能用房, 主要用于语言、文艺节目的录制。演播室室内的音质效果将直接影响节目的录制效果。同时中型演播室的音质设计还应该建立在同期录音的基础上, 声学设计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个部分。噪声控制包含消声、减震、隔声等降噪方面的设计。音质设计包括混响时间设计和室内声场设计。
演播室要求较低的背景噪声, 可以通过对墙体的隔声处理, 隔声门、隔声窗的处理以及对设备的隔声减噪等的处理来实现。
对于演播室的音质设计可以通过吸声构造来实现, 通过不同频率特性吸声构造的合理搭配及布置来实现混响时间及声场均匀度的要求。
2 声学设计要求
本演播室主要用于文艺节目的录制以及语言类节目的录制, 对声学装修设计的要求, 主要是保证有良好的语言清晰度, 保证录音质量的干净, 保证没有声音缺陷 (如声染色效应、颤动回声等) , 能够满足后期的制作和播出要求。因此演播室应采用强吸声短混响的方式, 确保混响时间曲线尽可能平直, 即不同频带混响时间尽可能相同。我们根据《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6-86、《声学特性与测定方法指标WH 0301-93》标准及参考国内同等级演播室要求, 确定了中型演播室中频 (500Hz) 混响时间为0.8s。背景噪声满足评价曲线NR-30要求 (因为演播室内工作人员与观众及机器本身存在一定噪声, 要求可低于录音室) 。
3 声学设计
3.1 隔声设计
本演播室位于技术楼一层 (图1) , 建筑层高5m, 为三层高的一个标准演播空间, 其层高达到15m, 能够满足中型演播室的高度要求。建筑楼板厚度为15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能满足撞击声隔声量的要求, 但演播室上建筑四层为数据机房, 还是要进行隔声处理, 演播室二层控制室上部三层建筑空间为空调机房。
由于演播室的噪声评价指标与建筑隔声设计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设计的设计初步阶段应给予高度重视, 因此从建筑设计开始我们就邀请了有关声学专家, 通过多次论证, 将演播室外墙按370mm厚粘土多孔砖砌筑, 内墙按240mm厚轻质砖墙砌筑。在施工时, 要求施工单位在砌筑墙体时灰浆饱满, 抹灰要严密, 不得有通缝, 要处理好墙角隔声缝的连接, 以防止固体声影响声学设计指标。在装修设计时又对内墙面做了75mm厚超细玻璃棉包玻璃丝布, 12mm厚双层石膏板错缝布置的隔声层。
四层的数据机房和三层的空调机房是两个噪声源, 为控制对演播室的影响, 除了机房的机组做好减震措施 (如将机组分开或将机组进行减震隔声处理) 外, 我们做了一定的隔声处理。为减小数据机房对演播室内的影响, 吊顶采用了弹性吊杆, 双层8mm厚埃特板错缝布置, 上铺50mm厚岩棉隔声吊顶。为了减小三层空调机房对演播室的影响, 我们做了100mm厚岩棉外罩2×8mm埃特板的隔声墙, 下部用专用膨胀橡胶堵死, 防止空调机组振动产生的低频通过墙体传入演播室。
由于演播室背景噪声评价曲线要求满足NR-30, 地面无需做多大处理, 除舞台区为专用舞台木地板外, 其余地面为塑胶地板, 以利于维护和使用。
演播室与控制室之间的隔声窗, 演播室与其它房间之间的隔声门是墙体隔声的一个重点。如果隔声窗和隔声门的隔声量不能满足要求, 其它房间包括室外空间的噪声将影响演播室内的正常使用, 根据标准, 背景噪声评价曲线NR-15以下的演播室, 采用两层玻璃来设计隔声观察窗较为合适。 (图2) 。门的整体隔声效果取决于门扇的自身隔声能力, 门缝严密程度, 及其结构处理, 由于普通隔声门不能满足要求, 所以必须采用钢制隔声门。
3.2 室内音质设计
室内音质设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混响时间设计, 二是室内声场设计。
中型演播室室内空间较大, 必须大量使用吸声材料, 它的作用在于能够消除拾音箱与室内反射面间的回声, 从而提高直达声的清晰度, 另外还能够降低工作人员以及机器的噪声。
采用的主要吸声材料有:墙面吸声材料:以吸收中高频为主的25mm厚成品阻燃织物软包, 以吸收中低频为主的薄板共振结构, 以吸收中高频为主的50mm厚玻璃丝棉包玻璃丝布, 外绷钢板网喷黑, 以吸收中高频为主的FC穿孔板, 穿孔率20.4%, 内填50mm玻璃丝棉包玻璃丝布, 喷黑板漆。吸声吊顶材料:150×150mm黑色铝合金格栅吊顶上铺100mm厚超细玻璃棉包玻璃丝布 (涂成黑色) (所用玻璃丝棉容重都为32kg/m3) 。为了要求室内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平直, 我们对上述吸声材料进行了合理的搭配和分布。为了在相对平行的墙面内避免产生颤动回声, 取得良好的声场均匀度, 我们对吸声结构做了凹凸造型处理。
演播室内的活动看台座椅, 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人、幕布等都会对混响时间产生影响, 所以在设计时我们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
4 施工阶段
声学装修施工工艺的细节至关重要, 施工前施工单位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对中型演播室的施工安装工序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对装修施工的构造做法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1) 隔声门:隔声门要做到关门后四边和四角与门套的接触严密, 做到不透光、不透声。门套基层与墙体连接部分, 都要用超细玻璃棉填实, 才能起到隔声效果。
(2) 隔声窗:隔声窗的窗套制作是关键, 窗套基层与墙体连接部分的空隙要用超细玻璃棉填实, 窗套的基层上下左右在两块隔声玻璃的中间均要留置50mm宽缝, 填超细玻璃棉面层用毡毯主要达到隔振作用。
(3) 对建筑本身的墙体、楼板等处理:因安装工程需要, 墙面和楼板会有各种孔洞, 但在安装完毕后, 没有及时封堵, 尤其是在吊顶以上部位的孔洞, 容易遗漏, 必须认真检查、堵实。
(4) 安装工程:风管安装消声器, 风口采用软连接, 消防排风管也要包吸声棉, 演播厅钢平台上的钢板铺设焊点要牢固, 避免产生颤动噪声。
(5) 吸音材料和构造的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材和用材, 对于吸声墙面的厚度应按设计厚度来施工。在施工进行中还需进一步的调试和调整。
5 竣工验收测试
本演播室工程施工完成后, 我们邀请了浙江大学建筑技术研究所的声学专家, 进行了声学测量。测量内容包括混响时间, 声压级差及背景噪声。测量过程中采用了B&K2706功率放大器, 精密声级计B&K 2 3 3 0及1/3 O c t率波器B&K 2 6 1 5, 声望MC3022声学信号分析仪。测量过程中照明灯光系统开启一部分, 基本无环境噪声干扰, 测量在空场 (无观众) 进行, 所用声源为计算机产生的粉红色噪声信号源。
测量结果显示, 声学指标达到设计指标, 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中型演播室的混响时间在0.73s左右, 且各频带混响时间相近, 混响时间平直, 空调关闭状态下, 演播室的背景噪声评价数为NR-25, 满足声学设计要求。
6 小结
演播室的声学设计应按各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并且最好从建筑设计开始进行声学设计, 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分析噪声源, 选择合适的隔声减噪的方法。应对音质设计中的各吸声构造的声学特性进行充分了解, 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设计思想, 并加以严格控制,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解决。只有隔声设计和音质设计达到声学指标的要求, 才能创造出符合使用要求的理想声环境。
参考文献
[1]秦佑国, 王炳麟.建筑声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2005.10.
[2]项瑞祈, 王铮.演艺建筑声学装修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3]钟祥璋.建筑吸声材料与隔声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