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银行发展改革

2024-06-15

中型银行发展改革(精选6篇)

中型银行发展改革 篇1

中国水利网站2014年9月4日讯, 为做好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作, 规范项目建设管理, 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共分八章29条, 从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建设管理、监督管理及建后管护等环节对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项目管理做出了明确要求。《办法》明确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实行项目管理, 前期工作分为安全鉴定和项目审批 (核准) 2个阶段, 并对年度投资计划的申报下达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办法》强调, 中央对地方项目实行差别化投资补助政策, 且中央投资只能用于主体工程建设, 项目建设应按照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制度。《办法》要求, 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完善管理措施,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除险加固后的工程在合理运行期内遇标准内洪水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 将严格问责, 严肃追究。该办法的出台, 进一步规范了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项目管理, 可以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商业银行集中型财务控制系统构建 篇2

现代企业内控体系中重要的组成环节就是财务控制系统,而对于主营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高效的财务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其不但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还能够降低其资金使用成本、提升资金运作收益能力。对商业银行而言,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财务控制,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控制系统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当然,财务控制系统的构建应具有针对性,不但要遵循系统构建的一般原则,还应结合银行的运营与业务实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保障银行资产安全、提供银行长期发展动力的作用。

二、PF银行财务控制存在的不足

2006年PF银行对自身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了改革,缩小了其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可改革进行得并不彻底,仍然存在一些财务控制死角,具体包括:其一,尽管PF银行总行直接任命各分行的会计核算人员,而且整个分行的会计核算中心也由总行直接管理,但实际工作中,因为会计核算人员的所有绩效考评由总行进行,但工资则由分行发放,所以导致了对这些人员进行的绩效考评沦为形式。会计核算人员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开展财务工作的时候,往往以完成任务为导向,没能发挥出对分行进行有效财务控制的作用;其二,随着PF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各省份设立的分行与支行也越来越多,但是PF银行暂时还没有建立起对这些异地分支机构进行有效财务控制的机制,财务控制工作分散杂乱;其三,出于岗位不相容的设置考虑,PF银行为每个异地分支机构都安排了4名财务人员,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该行的财务控制成本,同时也令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三、集中型异地分支机构财务控制系统构建

通过图1的架构图不难看出,PF银行对异地分支机构进行的集中型财务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两大块:权限分配模块与财务控制模块。权限分配模块的运作原理是PF总行先向分行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分行则对支行实施集权管理;财务控制模块则主要实现对一切财务活动的控制,具体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控制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建有信息传输通道,能够将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至下一控制环节中。

(一)事前控制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主要包含4个组成部分:控制基础、管理系统、会计核算与制度体系。控制基础是指银行本身的财务控制环境,要求PF银行的管理层深刻认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向员工传输这种管理理念,以提升他们的财务控制意识,从而为事前财务控制奠定良好基础;制度体系是指银行自身建设的管理文化与制度环境,成熟现代的管理文化与完善的制度环境能够帮助银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会计核算是事前控制子系统的基本推动部分,能够保障银行各类财务操作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管理系统则能够提升财务信息的传输效率,并保证财务数据计算的准确性。所以,事前控制子系统对PF银行的整个财务控制系统而言是把关环节,只有通过该子系统的各项审核,业务才有开展的可能性。

(1)完善财务控制基础。其一,PF银行拥有非常清晰的产权关系,其运营的最终目标的就是要最大化股东与其他利益关联者的利益,不管是PF总行还是各地分支机构,在开展财务工作的时候都以成本控制为先导。PF银行应将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运营过程中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控制各类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从而将其影响降至最低。另外,还建议做好资源分配工作,特别是在对资金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尽可能控制资金管理成本,以此提升资金运作业务的收益。

其二,PF银行应在全行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借助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工具,对自身面对的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同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源头上控制好银行各类业务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另外,还应做好公司声誉风险的控制工作,毕竟对于现代市场而言,良好的声誉是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会计核算机构。PF银行需要完善会计核算机构,以提升其对财务控制管理的集中性。集中型财务控制对财务业务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其接近完全一体化,还要求其具有动态性,这样才能让管理层掌握最新的经营与财务信息,体现财务控制的集中性。PF银行需要提升对当前会计核算机构的控制程度,具体应以分行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分行下设的支行统一将财务数据汇总至分行,由分行统一进行核算;之后分行再将结果汇总提交至总行,总行在分析各分行的财务数据之后,再进行汇总核算。

(3)提高管理系统的性能。通过对PF银行当前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调研与分析之后,认为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起安全、高效的财务数据传输通道,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存在严重的不同步性,令最终汇总的财务数据存在失真的现象;二是当前不同系统在数据格式、存储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应进行统一化处理。结合上面的问题,PF银行应从以下两方面提升管理系统性能:其一,PF银行可以在财务管理资金分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建立单向、封闭的数据传输渠道,也就是这些数据传输是独立于系统其它数据传输的,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还能避免出现因为信息重复而导致的无谓分析工作,从而提升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其二,构建独立的财务数据储存与分析数据库,该数据库中信息进行过加密处理,只有拥有不同授权的两名人员同时登录才能实现对数据的访问与调用,而且所有数据修改操作都必须有书面审批才能进行。

(二)事中控制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正在进行的各项财务业务进行控制,具体可以分为控制水平提升与控制措施实施两部分。结合PF银行的财务控制情况,建议其通过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有效管控资金流向来提升财务控制水平。当前PF银行在人员选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关系介绍、裙带安排等情况,应改变这种落后、低效的人员聘用模式,转为向社会公开招聘,让有能力的人竞聘上岗,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提升资金流向管控效率可以借助改革资金支付制度、控制费用、严格存贷业务管理等实现。

(1)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PF银行需要将财务操作模式由现在的核算型转为管理型,这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PF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沟通渠道,并因应市场的变化打造满足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队伍。

PF想要将自身财务控制工作变为对内部管理的真正助力,就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执业素质。就管理会计这个岗位来说,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不但要熟练掌握相关财会知识,还要透彻了解当地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法律法规;不但要具有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还要能够准确分析微观财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不但要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应拥有良好的与人沟通与协作能力。

PF银行需要树立全新的人才管理理念,只看重他们的职业能力与道德修养,不被其它因素影响对人才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受限于过去的管理理念,PF银行当前对人员进行的所谓激励基本上还停留在教育与批评层面,这种方式无法对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起到正面的提升作用,很多时候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应该进行改进。此外,PF银行还应为员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发展平台,对那些工作超过一定年限,而且表现一直出色的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晋升,提升员工对银行的认同感,进而提升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主动性。

(2)提升资金流向管控效率。PF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资金流向管控效率:其一,在各省级分行开设资金管理专户,下设的所有支行都在专户中拥有对应的子账户,分行会向支行提供资金支付授权额度,如果支行需要进行超出限制额度的资金支付,必须得到分行再授权;其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原有的财务资金定义进行拓展,把过去没有纳入的税金、往来款、预支款等加进来,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其三,对财务资金进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授权机制,各级分支机构拥有一定的授权额度,超出额度的部分只有满足再申请要求才可以向上级主管机构申请,否则只能进行内部调整以补足资金缺口。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PF银行之所以需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根本目的在于统一银行内部的财务控制衡量口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各层级人员进行财务控制的主动性。其实,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对PF银行所有经营业务进行事前的财务规划,并为各层级人员设置能够进行量化考核的任务指标,将这些指标作为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与各岗位,以保证全行上下共同完成预算任务。另外,有效的预算管理还能保障银行现金流的稳定性,从而降低银行可能面对的财务风险,提升其经营的稳健性。

全面预算涉及到PF银行的所有部门、分支机构、岗位以及员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对全行资金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在预算执行结束之后,会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整改,以保证后续预算执行的高效性。所以,PF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做好不同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的预算信息监管工作。

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但能够帮助PF银行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还能进一步提升财务控制效率,从而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实际上,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贯穿银行所有业务活动始终的过程,不但能够对资金流向有效监管,还能有序推进银行运营目标的实现,及时纠正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

(4)优化会计核算管理系统。既然要进行集中型的财务管理,PF银行就需要优化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以提升对核算管理的集中程度。会计核算管理系统是银行进行内部财务信息核算的重要管理系统,其所包含的各类财务信息不但能够真实反映银行当前的运营状况以及资金使用效率,还能有效避免人手操作出现的错漏,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结合PF银行的经营现状,可以对会计核算管理系统进行以下优化:

将分行作为财务核算基本单位,并明确其与财务管理的区别。实际工作中,PF银行通过设定财务核算基本单位,可以将支行以及营业网点的财务管理集中起来,这样不但能够提升该区域的财务核算效率,还能提升财务集中控制程度,可谓一举两得;支行以及营业网点则根据管理系统的要求提交各类财务数据,对于金额巨大或者具有重大影响的资金业务,还需要上传相关合作协议以及原始会计凭证。另外,系统还应对数据格式进行统一设置,以便后期总行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与操作,避免出现因为数据格式不统一而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情况。

(三)事后控制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是对已经结束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后续监督与控制。PF银行需要认识到,并不是财务活动结束了,整个财务控制活动也结束了,还需要对其进行后续监督与控制,毕竟财务活动结束之后,资金仍然还处于流动或者价值发挥的过程,要密切留意其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进行正常运作。

财务监督应与PF银行日常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只要银行开展了日常工作,那么财务监督就处于启动状态;另外,还需要对那些重要的业务流程进行单独的监督与评价,以保证其运作满足银行经营的需要。财务监督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能够及时发现银行当前存在的财务控制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给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内部审计则是PF银行进行内部财务控制监督的重要辅助,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拥有很好的独立性,因此,能够对银行当前财务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评估相关部门、岗位执行财务控制制度的效率。

当然,上面两种监督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及时发现PF银行当前存在的财务控制问题,并将问题分析结果与改进建议汇总为报告提交至相关的管理部门;对那些财务控制系统存在的本质缺陷则需要直接向董事会提交监督审查报告,董事会根据报告的内容进行核实,如果确认无误则会决议应采取何种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之后的系统运作情况,以达到不断完善财务控制系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敏:《基于财务视角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商业会计》2013年第23期。

[2]张灵艳:《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黑龙江对外经贸》2013年第6期。

[3]高宇峰:《试论银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南方金融》2012年第9期。

[4]胡立章:《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财政监督》2012年第6期。

[5]冉苒:《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技术与市场》2012年第3期。

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 篇3

1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

政策性银行是由国家政府创立、参股并保证运行, 以深化和协调社会经济为宗旨, 不以赢利为目的, 通过特定领域进行有关政策性融资业务活动的金融机构。我国最初建立政策性银行, 一方面是服务于经济体制转轨, 另一方面是使当时的四大专业银行能够摆脱政策性贷款的业务, 完全转向商业化银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金融体制日益成熟, 政策性银行的历史性阶段任务也随之完成。2012年中央文件中提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须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促进“三农”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一如既往的支持国家粮棉购销储业务为主体, 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 做支持新农村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 注册资本金为50亿元人民币, 并且全部由政府出资。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 为广大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经济贸易合作, 提供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把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优势相结合, 十年中, 累计向“两基一支”领域的重要行业4000多个项目发放贷款16000多亿元。2008年12月, 国家开发银行转型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这使我们关注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现状及问题。

2 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必要性

2.1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其自身制度不健全有效途径

从内部治理看, 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式并不是按照市场化经营, 缺乏市场约束机制, 在我国至今仍没有建立一套有关政策性金融的法律法规, 政策性银行业务运行受到政府干预程度较大, 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自身的“寻租”以及逐利行为。因此, 通过政策性银行自身制度的改革, 使其在金融不断深化的经济背景下, 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2.2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其资本充足率低的内在要求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指标, 只有在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 银行才能持续扩张市场, 开展新业务。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 财政拨付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与国外政策性银行资本金全额拨付和动态追加相比,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施行分期拨付的方式, 并且之后没有进行后续的财政补充。

2.3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与商业银行不公平竞争的必然选择

政策性商业银行具有资金来源低成本优势, 一方面, 在国家信用支持下可以享受优惠利率补贴以较低的成本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中长期贷款业务和较早进入某些领域的优势更容易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中取得胜利。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与商业银行的不公平竞争问题的必然选择。

3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和发展的路径

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支持“两基一支”的项目建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在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三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战略仍然需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为的是使政策性银行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其业务范围、经营机制和相关法律的建立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 使其可持续发展。

3.1 加快立法, 规范政策性银行经营范围

国内外政策性银行正在普遍实施减少或取消政府支持政策, 因此政策性银行不得不走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 这无疑将不同程度的与商业性银行产生业务摩擦和竞争。笔者认为, 出现竞争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对, 这表明我们市场经济发展到了这样一种阶段, 由于一些政策性业务现在不需要补贴, 政策性自然向商业性靠近。但是, 最高金融决策和监管部门必须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政策性银行所经营或兼营的商业性业务应该是其政策性业务相关或其适度延伸, 不能与商业银行展开正面的市场竞争, 因此政策性银行要避免与商业性银行同质发展, 应自主寻找自己的优势领域。

3.2 拓宽政策性银行筹融资的渠道

政府对政策性银行的财政融资日趋递减, 支持方式由直接支持向间接支持转变, 其表现为:政策性银行主要依靠国家信用支持面向市场发行债券筹措资金。而现阶段在金融市场水平比较低, 扶持力度比较小的条件下, 政策性银行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此时政策性银行应该扩大筹资的范围, 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客户存款和同业拆借等;在保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政策性不变的前提下, 可以借鉴已经完成商业化的国家开发银行吸收资金的途径, 适时适当的拓宽资本金的来源。

3.3 推进政策性银行向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的转型

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是一种制度安排, 它介于商业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利用市场化手段, 在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国家政策和战略导向服务。要建立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就必须在实现政策性目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同时, 实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业务在制度上的分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国家开发银行实现商业化的同时,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已经逐渐松动、拓宽。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对外金融的主体之一, 可以围绕国家一直强调的“走出去”战略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利用市场手段和投资银行的职能服务于跨国企业的并购重组, 发动银团贷款等项目为其提供大额信贷资金, 增加资金流入, 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是“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主要力量, 要积极发挥长期服务于“三农”的优势, 为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咨询和资金支持。政策性银行向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转型, 正是通过“看不见的手”调节政策性金融存在的“寻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机制问题, 使其满足现阶段我国的发展政策的同时, 满足政策性银行的运行效率。

笔者认为, 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要依靠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国家发展阶段战略要求, 并不是“完全商业化”就是最好的选择和最终的发展方向。现阶段,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要立足自身实际, 吸收借鉴国际先进做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出口银行是以支持性金融为主要特征, 因此应该继续保持与强化政策性, 拓展进口和对外投资方面的服务领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特征为补偿性金融, 因此要继续推动“三农”政策, 同时完善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协调发展。虽然国家开发银行已经进行了商业化改革, 但是对于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必须立足实际, 实行差异化管理, 使其相对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小川.积极推进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R].北京:政策性银行改革与转型国际研讨会, 2006.

[2]白钦先, 王伟.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的“六大协调均衡”[J].金融研究, 2004 (7) .

[3]刘孝红.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4]张涛.政策性银行要向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转型[N].金融时报, 2005-08-07.

[5]魏尚进.中国金融改革的五项任务与排序[J].中国市场, 2012 (50) .

[6]商旭.关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 2013 (25) .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改革研究 篇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 面临着经济体制的调整和金融体系的改革,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软件的出现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需要得到及时的纠正。在金融产品方面, 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创新, 使其缺少前进的动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 信贷规模不断增加, 贷款结构发生新变化

根据数据显示, 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目标为8.3万亿至8.5万亿元, 下限基本与2012年基本持平;2013年社会融资总规模在16万亿至17万亿元。2014年贷款数额仍然持续增长趋势, 1月22日,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前20天, 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已达4400亿元, 远高于去年同期3000多亿的水准。我国人民币的贷款规模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在贷款结构方面, 首先, 票据融资比重逐渐降低, 2009年1至2月份, 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票据融资占比超过40%, 其中2月份当月高达45%。3、4月份, 票据融资占比降至20%左右, 逐步趋向合理。其次, 外币贷款增加迅速, 而外币存款负增长, 同期全国外币存贷比达129.2%。外币贷款需求增加, 这主要与人民币升值和贷款利率提高有关。

(二) 盈利能力大幅增长, 收益结构有所改善

截至2013年底,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51万亿元, 同比增长13.3%, 以招商银行为例, 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326.04亿元, 同比增长16.97%。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净利润517.43亿元, 比上年增加64.75亿元, 增幅14.3%;每股收益2.3元。招商银行净利息收入989.13亿元, 比上年增加105.39亿元, 增幅11.93%;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36.91亿元, 比上年增加86.98亿元, 增幅34.80%。由此可见, 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了。

从收入结构来看, 虽然利差收入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加的主要来源,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间业务增长迅速, 所占比重日益上升, 这表明商业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有所减少, 是收入结构优化的积极表现。然而和国外对比, 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比重均在40%-50%左右, 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总资产的15%左右, 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三) 业务及产品有所创新, 电子银行发展迅速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上银行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必然的发展趋势。2012年, 企业的网银用户比例为36%, 个人手机银行用户的比例为8.9%, 经调查发现, 45%以上的人愿意通过电子平台进行交易。这表明网上银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金融知识的增加, 网上银行将成为人们办理业务的主要方式。

网络平台为客户的业务办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开通是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创新的表现。一方面, 各家银行纷纷升级网络银行并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 各式各样的电子金融产品也随之而来, 给用户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体验。另一方面, 用户对于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更多功能的期待也将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

但是, 当前银行的产品创新缺乏深度, 应用也并不普遍, 一方面是缺乏对于金融知识的宣传, 另一方面是网上银行的开发程度不高, 对于用户缺乏吸引力。

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 商业银行国有化程度高, 内部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中, 国有商业占有份额大, 而国有商业银行一般都存在这种问题:首先, 政府作为所有者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这种控制权和支配权使得经理层很有可能与员工合谋运用权力为自己谋利益。其次,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收益和其业绩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密切, 这也就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

(二) 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 迎来新挑战

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再次迎来新的挑战, 为应对此种情况, 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可能加大。根据银监会发布的2013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12月末,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 比年初增加993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1.0%, 比年初上升0.05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的升高主要受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 其中尤以中小企业的还贷率较低。2014年, 关注类和逾期贷款的较快上升, 表明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有下行压力。另外, 银行为增加利差收益, 不得不向风险较大的一些行业投资, 然而这带来的是日益增长的不良收益率。对此,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置不良资产。

(三) 按揭贷款和信用卡等粗放竞争带来的整体性风险不断积累

近年来, 按揭贷款已经十分普遍, 按揭买房、按揭买车在青年人中盛行。根据数据显示, 仅2012年前三季度按揭贷款新增规模就达到2011年同期的7.4倍, 商业银行为增加利益和提高竞争力, 都大力发展按揭贷款业务。首先, 银行贷款的门槛逐渐放低, 对贷款人的信用不能作出有效评估就向其贷款, 是具有很大风险的;其次, 在房地产行业, 国家对于房地产泡沫正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制, 当房价得到控制时, 贷款人的还贷积极性将大大减小, 银行的贷款也将面临收不回来的风险。同样, 在信用卡方面, 一些银行将发卡门槛一再降低, 对审核程序进行简化, 对于用户承贷能力缺乏综合评估, 这种不顾实际情况发放信用卡的行为给银行收回贷款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应该及时得到纠正。

(四) 外币资产面临的汇率风险持续加大

第一, 市场全球化和业务国际化也使商业银行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币资产和负债, 世界不同经济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叠加了汇率等市场风险因素, 局部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震荡会迅速波及其他金融市场, 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冲击, 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增加。第二, 现阶段外汇贷款需求旺盛和外汇存款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 将导致货币配错问题严重, 同时部分出口型企业利润下滑导致其偿债能力下降。

四、商业银行改革措施

(一) 建立银行高管选拔、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 应选拔出一批专业能力强、认真负责的经营管理队伍, 以前的国有商业银行大都采取任命的形式确定银行的高管阶层, 这不利于精英队伍的建设;其次, 制定有效的高管人员考评体系, 将银行的利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最后, 应当建立相应的高管监督约束机制, 银行的问题由管理人员自己解决, 谁出的问题谁负责。

(二) 加强对贷款审批的管理, 降低不良贷款率

应严格按照贷款审批程序, 筛选还款信用度强的中长期贷款项目。同时进金融产品创新, 开创新的利润增长点。 (1) 商业银行的资本规模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这表明银行资本规模的增大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并且要配合资产负债结构, 新增资金尽量投向流动性高、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业务, 同时保持资金拆借的灵活性, 提高主动负债的管理水平。

(三) 对网上银行、信用卡等新兴业务创新发展

在支付领域, 银行面临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软件的挑战, 以余额宝为例, 它操作流程简单, 将钱转入后可每日关注其收益, 且没有最低资金限制, 可以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用的零钱汇集起来。与银行同期利率相比, 余额宝利率相对略高, 这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将钱存入余额宝的积极性。

作为商业银行, 应向支付宝学习其优点, 加大对网上银行的开发力度, 建立多元化的客户服务模式, 满足多种人群需求, 同时, 加大科技投入, 提供便利安全的支付环境, 扩大消费网点, 做到全国消费网店的全覆盖, 并且, 完善手机掌上银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信用卡方面, 完善信用卡的还贷机制, 拓展信用卡的应用渠道。

(四) 提高外汇交易水平, 建立外汇风险管理制度

加强对外汇风险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细化汇率风险内控制及操作规则。首先, 建立利率管理信息系统, 这对于规避利率风险是十分重要的。商业银行的利率和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应该密切关注经济政策的变化, 注意防范风险, 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其次, 建立利率的风险规避机制, 强化外汇业务内审管理, 推进汇率风险管理电子化建设, 增强对外汇交易风险点的实时监控;最后, 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2) 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我国商业银行而言, 应积极抓住市场机会,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从自身实际出发, 明确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稳步推进中间业务分阶段、有计划地发展。

(五) 培养高素质人才, 以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高素质人才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商业银行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应该对公司员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职业技能培训, 以让其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因此, 要健全薪酬福利体系, 建立市场化动态化的岗位薪资体系, 加强员工队伍的考核机制, 以此作为工资标准, 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商业保险、医保、企业年金机制。并且, 要拓宽员工职业生涯, 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 组织到成功经营的银行学习、了解。与此同时, 重视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 建立评分机制和客户反馈卡, 以高服务水平赢得市场。

摘要:金融业是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商业银行收入来源主要为存贷款利差, 中间业务占收入的比重比较小, 这样的结构应得到调整, 并且商业银行日益增长的贷款规模和更加宽松的贷款门槛也带来了较大信用风险, 这些问题也应得到解决。本文将着重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改革前景。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收入结构,利率风险,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瑞.商业银行风险规避[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

[2]邵学峰.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3]谷秀君.贷款增量回落:结构发生变化更多贷款进入实体经济[N].金融时报, 2009-05-14.

中型银行发展改革 篇5

1. 大力发展信贷业务, 在支持经济发展中促进信贷业务优化增长。

建行以来, 该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上级行信贷政策, 积极参与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建行以来, 累计投放技术改造贷款、科技开发贷款、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等各类贷款800多亿元, 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煤炭、冶金、钢铁、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电力、邮政通信、商饮、粮食等工商服务业和住房、汽车、消费等相关民生产业的发展, 重点支持了支撑朝阳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企业发展。贷款投放额度列全市银行同业之首, 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过程中, 特别是工行股改以来, 该行不断调整经济支持理念, 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上级行信贷政策, 严格企业资信评级, 严把信贷投放关。以银行、企业与地方政府利益一致性为原则, 大力支持了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开拓了房地产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使全行贷款总量由股改剥离完成后的30亿元回升到79亿元, 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在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保证了贷款安全和收益。

2. 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在改善金融生

态环境中确保自身发展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得以持续。股改期间, 借助国家和省总行政策支持, 集中剥离地方企业不良贷款本息58亿元, 化解地方企业“四亿委托”贷款负担6亿元, 集中消化了历史上形成的巨额不良贷款包袱。在自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同时, 也为地方企业减轻了巨额债务负担。自商业化改革以来, 该行采取支持企业改制重组、现金清收、以物抵贷、呆账核销等股改集中剥离以外的方式, 清收处置存量不良贷款35亿元。不良贷款余额现已压缩到不足4000万元, 不良贷款率由股改前的最高70%降至目前的0.5%, 信贷资产质量跨入全国银行业前列。同时以自身资产质量的迅速提升, 促进了全市整个银行业资产质量好转, 促进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继续得到上级行的信贷准入政策和授信支持奠定了基础, 也使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得以持续。

3. 大力发展存款业务, 在促进负债业务优化增长中实现资金运营实力的增强。

建行以来, 该行始终坚持“存款立行”思想, 不断加大网点整合提升力度, 不断推出新的存款产品和优化服务手段, 努力扩大存款规模, 优化存款结构, 降低负债成本。建行以来各项存款增长25倍, 存款存量占比同业领先, 为保证贷款投放奠定了资金基础, 有效提升了存款业务的基础贡献。

4. 大力发展新兴业务, 在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中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适应客户不断增

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近年来, 在巩固扩大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该行大力发展了各类新兴金融业务。特别是在跟进工商银行现代金融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 该行围绕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便利和分散投资风险、资产保值增值, 大力拓展了银行卡、网上银行, 以及国债、基金、保险、黄金、外汇等个人投资理财产品及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企业年金、信用证、保函等优势公司金融业务及各类国际业务, 形成了集本外币于一体, 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互相联结的产品体系。在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便利与资产保值增值中促进了业务发展。股改以来, 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年均保持7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中间业务收入同业占比保持在40%以上。

5. 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手段与服务模式, 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跟进工商银行服务手段更新与技术进步, 该行金融服务手段与服务模式的变革升级始终走在同业前列。依托强大和不断升级的计算系统与网络, 该行业务处理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到业务处理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以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与信息化系统为支撑, 分销渠道实现了由单一“物理网点”飞跃到“虚拟网点”, 由“网点柜员”扩充到“客户经理”, 初步形成“网点”+“网络”、“柜台”+“鼠标”的服务模式。制定个性化的金融问题解决方案, 设计产品组合, 以客户经理团队为客户全面综合服务, 已经成为该行服务重点客户的基本模式。

6. 全面推进内部改革,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风险掌控能力。

适应工商银行近年来的管理改革, 该行积极推进和落实了信贷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资金管理体制改革、股改财务重组、机构扁平化改革、核心竞争力项目实施、经营绩效考评管理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管理等重大管理改革与活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有效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掌控能力, 确保了金融安全高效运行。

7. 以效益为中心, 不断提高经营绩效。

近年来, 该行借助国家政策支持与上级行扶持, 依靠业务结构调整、规模扩大和成本费用控制加强, 不断提高经营效益。股改以来全行经营效益快速提升, 由股改前的经营亏损变为大幅盈利, 人均创利水平居全省工行系统前列, 经营效益位居全市同业首位, 综合绩效考评排名始终保持在全省工行系统前列。2008年上半年, 该行综合绩效考核全省排名第一, 成为辽宁工行系统人均创利全省第一、收入成本比全省最低、贷款质量全省最高、存款成本全省最低、内控评价全省第一的二级分行。

8. 推动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

子和员工队伍建设、学习型银行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培养“政治好、觉悟高、干劲足、业务优、能力强”的金融队伍, 取得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班子头脑和统领全局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 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深入基层和群众, 积极解决经营难点和关系员工切身利益问题, 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与凝聚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开展党性教育、形势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 不断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对全行员工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

中型银行发展改革 篇6

我国商业银行是在化解城市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到2006年, 全国已有商业银行113家, 占银行业金融法人机构的0.57%;从业人员113999人, 占银行业金融从业机构的5.9%, 贷款余额13696.7亿元, 占银行金融机构的5.7%。城市商业银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 服务中小企业, 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 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 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不良资产与呆坏账持续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 资本充足率却不断提高, 整体进入了一个相对良性的循环。

但是, 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 相对于国有制商业银行还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缓慢。因此, 作为我国银行业“第三梯队“的城市银行的改革如何推进就成为了一个焦点的问题。

二、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经营范围狭窄, 业务相对集中, 经营发展受到阻碍

城市商业银行, 其最早是由“城市信用社“发展而来。早期的城市信用社, 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大多集中于城市中。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 少数优秀城市商业银行成功的实现了“跨区经营”, 例如北京市商业银行, 济南市商业银行。但是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仍然仅限于市区内, 贷款集中程度高, 同时资产缺乏组合性, 经营空间与业务范围较窄。随着我国市场开放化与一体化进程加快, 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受到了极大地挑战:异地汇路不通畅, 结算费用高昂, 以及独立于SWIFT体系外带来的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

2、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客户基础内涵风险大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以及经营能力所限, 它的业务范围主要维持在“存”“贷”传统业务为主。其主要的盈利来源为存贷款的利差, 而且贷款的发放多是集中在中小企业。尽管通过合适的风险定价来追求合适的防线调整回报, 但是贷款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 例如, 德州市商业银行, 在2004年创立时, 其不良贷款率为7.27%, 到2006年下降为4.09%, 当年的贷款余额为43.2亿元。虽然有下降趋势, 但是仍占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3、城市商业银行的员工素质偏低, 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城市商业银行的员工大多是原先城市信用社的留用人员, 整体上文化水平偏低, 业务能力较差, 以德州市商业银行为例, 80%以上的人员仅具有大专以下学历, 本科生十分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缺乏, 善经营会管理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在21世纪, 最重要的是人才, 而人才长久供应不足, 最终会制约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造成不可估量的远期损失。

4、缺乏金融创新, 金融产品趋同化严重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不是没有进行过创新, 目前所提出的创新, 也即“本区域所没有的”或者是“本行所没有”, 可谓是: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话又说回来, 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 这种表面而非本质的金融创新, 将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对市场缺乏科学的预测以及详细的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业务创新盲目跟进, 新产品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有的由于没有规模而无法带来大规模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业务品种和价格的差异小, 提供金融产品趋同,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 是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得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经营实体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 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根据这一表述, 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 独具特色的, 能够支撑城市商业银行现阶段经营和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 (主要包括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品开发、技术支持、业务管理和服务能力等内容) , 并能使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环境中长时间赢得主动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种是通过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突破地域限制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另一个结局就是被其他的金融机构收购。由此可见, 只有进行区域扩展, 突破地域限制, 才能成为出色的区域性商业银行。

1、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培养优秀的客户群体

首先, 城市商业银行要突出自己的优点, 相对地域性能够专注于本地区的金融事务, 从而避免了与国有大中型银行进行同业竞争, 这一点在美国地方银行发展中可见一斑。同时, 位于地方,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其次是客户群体的定位, 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占领大中型企业市场的前提下, 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进行错位竞争, 占领优质中小企业市场, 从中培育出大量的优质客户群体。

2、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构筑独有的银行特色

一是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组织以及框架进行优化与处理。先进和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体制支撑。为此, 必须进行组织架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 要充分借鉴国内外银行组织架构的成功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 以效益为目标, 以业务条线和管理为主, 划分明确的全新组织架构。

二是按规范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并理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优化股权结构, 引进外资以及社会资本参股, 提高银行资本社会化与多元化的进程;逐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改善董事会组成结构, 以更好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3、以人为本, 实施人才兴行战略

树立“以人为本, 人才兴行”的正确战略, 确立人才在经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有计划, 有步骤的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对现有员工培训, 加强对中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金融竞争的要求。

四、总结

新金融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载体, 以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电子化、网络银行、电子货币为标志的时代。新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加大科研投入, 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制度对金融产品品种、数量、价格和交易等方面限制, 确保不断推出创新产品,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宇峰.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选择.金融园地.2003

[2]、李睿.浅谈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问题.财政金融.2008年第四期

上一篇:生物经济时代下一篇:提高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