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工作坊

2024-05-18

SWOT工作坊(共12篇)

SWOT工作坊 篇1

毕业, 是一个拐点, 意味着告别校园生活, 进入职场, 迎接新的开始。毕业以后, 同学们就各奔天涯, 很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再见。为了留住青春的影子, 大家都想拍一组毕业照作为毕业留恋。然而, 现今的毕业照已不再拘于传统, 海魂衫、旗袍、婚纱……充满个性的毕业照逐渐成为主旋律。近两年来, 个性毕业照带火毕业摄影的同时, 也催生了大学生摄影工作室。针对在校大学生创办摄影工作室为毕业生拍摄毕业照等服务的创业项目, 本文应用SWOT方法的原理来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

1 项目的SWOT分析

1.1 优势 (S)

1.1.1 资金优势

现在, 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 每年都会拨款给各个高校, 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校大学生可以尽量通过拉赞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方式筹措资金来降低成本。

1.1.2 资源优势

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比如宿舍或者学校提供的场地。利用学校教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来拓宽业务范围。

1.1.3 自身优势

大学生是富有活力和激情的群体, 具备迅速学习知识的能力。可以通过选修学校的Photoshop、illustrator、Premiere、Audition、AE、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 学习相关的技术、经营模式和营销理念, 积累一定的经验。

1.2 劣势 (W)

1.2.1 客源不足

工作室刚刚起步, 缺少一定的知名度和固定的客户群, 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度不高, 客源可能不够充足。

1.2.2 缺乏职业经历

初期可能会因为眼高手低, 加之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科学的规划, 技术不够熟练, 导致发展空间有限。

1.2.3 季节性风险

由于工作室主营创意毕业照的拍摄, 业务将会面临旺季和淡季。季节变动带来的业务量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1.3 机会 (O)

1.3.1 潜在市场

大学毕业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就大庆来说, 各个高校每年都会有4000左右的毕业生。这一消费群体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

1.3.2 服务对象的需求

千篇一律的毕业照, 已无法满足现在大学生的胃口。每到毕业季, 为了纪念终将逝去的大学时光, 他们更倾向于创意、搞笑、另类、雷人、装萌的毕业照。

1.3.3 市场机遇

大的影楼价格比较昂贵, 而且对于拍摄毕业照这种既费事利润又小的单子并不愿意接。另外,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 专门针对毕业生服务的大学生摄影工作室并不多, 所以该项目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1.4 威胁 (T)

1.4.1 竞争压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 针对毕业生服务的竞争者会越来越多。行业间的相互模仿, 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 将会给工作室的长久发展带来威胁。

1.4.2 资金压力

工作室刚刚成立, 不能保证完全获利, 如果初期投入的资金无法回笼, 再找不到外援的话, 工作室将会面临关闭的威胁。

2 项目的发展策略研究

2.1 加强宣传力度

在宣传上, 可以采用网络宣传和实地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线上推广可以通过在微博、腾讯、微信、优酷等媒体上进行作品展示来增加知名度。实地推广可以在宿舍、超市、食堂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发放彩印传单、悬挂条幅、张贴海报;利用队友的人际关系以及客户的介绍将项目进行大力宣传, 让更多的人关注。

2.2 拓展业务范围

工作室可以在淡季的时候, 给新入学的大学生拍摄创意军训照, 既纪念了校园军训生活, 又能增进新生之间的感情。另外, 还可以给大学生拍摄个人写真、闺蜜照、证件照以及微电影来增加收入。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里, 吸引消费者, 工作室还可以开展私人定制服务, 即根据消费者需求拍出专属于自己的毕业照。

2.3 经常充电

多和专业人士学习, 使技术更加纯熟, 作品质量更高、更专业化。另外, 团队成员之间也要经常彼此交流和讨论、总结经验, 让策划更有创意、经营更加稳健。

3 结论

在校大学生通过创办为毕业生拍摄毕业照等服务的摄影工作室, 不但提高了创新创业、营销、管理及实践等综合能力。而且加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并懂得规避风险, 当项目成熟而且拥有一定的客户与资金时, 毕业后可实现自主创业的目标。

摘要:近两年来, 个性毕业照带火毕业摄影的同时, 也催生了大学生摄影工作室。针对在校大学生创办摄影工作室为毕业生拍摄毕业照等服务的创业项目, 本文应用SWOT方法的原理来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

关键词:大学生,摄影,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杨贤传, 蒋洋洋.创办”学生之家”摄影工作室的SWOT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

[2]刘雅楠, 杨辉.在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 2010 (9) .

SWOT工作坊 篇2

营销人员永远不可能设计完美的营销战略,但可以根据SWOT分析结果制定营销战术。

营销人员永远不可能设计完美的营销战略,但可以根据SWOT分析结果制定营销战术。

假设你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营销总监,你未必能知道上一中国市场补钙产品的精确总销量;即使对现状有百分之百的了解,你也未必能作出百分之百的准备。换言之,一名营销人员恐怕永远无法制定出一份“完美”的营销计划。

“市场营销人员常常希望能制定完美的营销计划,但这是不可能的,过于苛刻的要求反而会给公司的经营带来麻烦。”

在8月5日北大经理人管理培训网、剑桥职业/专业资格证书中国认证中心主办的《剑桥大学高级管理总裁课程》上,剑桥国际课程讲师、麦古利国际亚太地区总部区域发展总监孙一鸣强调说。

孙一鸣指出,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本质是对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作出预测和部署。在此过程中,营销人员可以灵活运用SWOT分析法这种经典的管理工具,以此了解企业的当前环境、未来竞争状况,从而制定一套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营销策略。

皇冠公司的案例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

SWOT分析法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通过对企业内部情况进行调查,将Strengths(强项)、Weaknesses(弱项)、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等四大因子罗列出来,然后按矩阵方式排列,再运用系统论思想,综合分析各种因子,得出结论。

孙一鸣认为,在运用SWOT分析法的时候,企业要将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结合起来作系统分析,然后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

接着,他介绍了一个企业案例,要求学员根据SWOT分析法分析出的该公司现状,为其设计6个月内的战术行动方案。

皇冠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主要业务是装配及销售中小型压缩机和制冷机组。公司有大约60名员工,其中总经理为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居住已长达8年之久,市场销售部由1名总监、2名地区经理、5名销售工程师以及2名技术工程师组成。皇冠的客户主要是OEM厂商及经销商,每位销售人员都要与直接用户和经销商打交道。

由于业务发展迅速,皇冠公司未来发展势头良好。竞争对手主要是两家分别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公司;中国台湾和本地的厂家正在逐步成长,他们对其未来市场份额具有一定威胁。

为此,皇冠公司管理层马上就要召开管理会议,探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日程表与岗位目标不可或缺

案例讨论结束后,第一组同学首先发言。他们将团队组织架构及执行力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认为公司的主要问题在于人力资源方面:由于管理层缺乏经验,造成了部门员工的职责不清,责任感不强,战斗意志较弱等问题,所以加强员工组织建设应是首要工作。

因此他们提出,皇冠公司在战略上首先要增加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手,加强对销售队伍的管理;第二是要建立强大的售后服务队伍,在得到客户反馈信息后及时反应;第三是加强分销渠道。在战术上,公司则需要加强零配件库存管理,让管理层持股以强化激励机制。

对第一组的发言,有学员表示:“他们的分析不够详细,没有时间计划,也没有具体的责任目标。”孙一鸣赞同道:“是的,在进行SWOT分析时,要制定详细的个人行动计划书,确定目标、执行者以及操作流程。”

第二组学员的发言则强调了保持品牌优势的必要性,他们从市场、管理和竞争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并制定了相应的战术:先是用3个月的时间进行人员培训和团队建设;其次是在主要城市开设办事处,办事处人员以内部培养为主,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制定经销商管理方案;最后用两个月时间进行竞争对手调查,成立专门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支持小组。

孙一鸣对此评点说:“制定战略战术时,你们有具体的日程安排,这样很好。但你们要牢记,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经销商的支持,因而要对传统的经销商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与他们一起成长,展开更多的合作,而不是力图控制他们。”

关注I、Me、My、Mine、Myself

Strengths(强项)公司总体目标及战略清晰;产品线95%齐全;产品质量高,市场认可度高;价格战略被市场接受;库存齐全。

Weaknesses(弱项)缺少管理人员落实战略;管理人员缺少经验、能力;上海办尚无经理,此外技术工程师、分销人员不足;团队精神差,缺少沟通;职责不清楚,各自推卸责任;零配件不全,影响售后服务;经营网络、客户网络零散;宣传促销少,市场运作差;销售人员积极性差,工作不仔细。

Opportunities(机会)市场潜力大;国内经济状况好;卖方市场。

Threats(威胁)竞争对手经销网络齐全,销售额理想;竞争对手市场宣传力度大,经常搞产品讲座及展会;竞争对手销售及服务队伍积极主动;本公司广州市场放缓。

第三组的发言则指出:前两组的计划都存在严重缺漏,“前两个小组概括问题时都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包括员工归属感和高效员工的影响力等因素。”他们还提出,皇冠公司可以利用卖方市场条件发挥自身产品优势,变OEM(代工)收购为自有品牌,建立中高端市场领导者形象。

孙一鸣对该小组的补充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举例说:“人性化管理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人一生有五个特别的朋友———I、Me、My、Mine、Myself,它们可以分别译为我、自个儿、我的、我自己的、我自身。可见,每个人都对自身有极高的关注度,所以企业应该建设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接下来,孙一鸣公布了自己的参考答案。他与学员们在战略规划方面的想法差不多,都主张建立营销队伍,发展营销管理者,确认各岗位责任,指定销售管理系统以管理客户与经销商,建立客户服务体系等等。

在未来6个月的战术制定方面,他的看法与学员们稍有不同。他认为:皇冠公司首先要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召开大规模的产品发布会,并在杭州及广州各聘用一名销售工程师,在上海聘用一名技术工程师及一名销售经理;然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重点区域发展10家经销商,再发展8至10家大OEM厂商。

SWOT工作坊 篇3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德育工作;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69-1

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当下新媒体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年轻、富有活力的群体,对新技术、新事物都有较强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因此对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来说,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科学分析,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开启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其时代特点

新媒体(Newmedia)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的,后来在美国流行并被广泛使用。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一词进入我国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视野。由于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对新媒体理解角度的不同,我国对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尚无定论,从当今社会来看,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笔者比较赞同《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一书中对新媒体概念的阐释,所谓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介,能够同时满足公众或用户信息需求和传播欲望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独具的时代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的海量化。其次是传受关系的转变。最后是新媒体的交互性能。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德育工作SWOT分析

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并存,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笔者利用SWOT分析法阐释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SWOT是一种用来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常用工具。SWOT分别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组织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所处环境中存在的发展机会和威胁,以期强化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会,规避威胁。

(一)优势。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速度快捷、传播覆盖面广、传播形式多样、交互性强等。高校辅导员借助多媒体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更乐于接受。

(二)劣势。新媒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新媒体使传播门槛降低,传播主体增多,信息数量增加也随之带来信息质量的下降,鱼目混珠,往往使需要重视的信息反而被忽略,这也就体现了新媒体在传播体制方面把关的缺失。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信息过剩挑战高校教师传统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多渠道的信息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播效果。

(三)机会。新媒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作用,拓展德育工作新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新形象,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不断完善高校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使其更好的为高校、为教师、为学生所用。

(四)挑战。新媒体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由于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没有正确的理性的认识,加之人生阅历有限,对于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不能有效的辨识;其次,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媒介依赖情况,严重者会出现沉迷网络的情况。最后,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设备的追求也会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积极应对新媒体,开启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面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德育工作SWOT分析情况,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启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第一,加强高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教师应增强个人新媒体方面的知識和应用技术能力,通过新媒体深入到学生中去,教育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二,构筑高校德育工作新阵地。高校应顺时代之发展,利用新媒体建立德育工作平台,克服传统德育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因素,增强德育工作的及时性、广泛性和丰富性。

第三,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和自律意识。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高校应将媒体素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范畴,通过课程或是讲座形式渗透到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强化其媒体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提高自律意识,有效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科学合理使用新媒体资源。

参考文献:

[1](美)特纳.管理者的管理工具(第二版)[M].何烺,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陆地,高菲.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段亚巍(1987-),女,汉族,黑龙江人,硕士,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钟新(1972-),男,汉族,吉林人,东北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新媒体技术。

SWOT工作坊 篇4

1.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新媒体的应运而生使得传播方式层出不穷,新媒体早已介入到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早已跨越了时空。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反而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势下,各种意识形态恣意侵袭浸染,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必然会产生始料未及的冲击与碰撞,以及异意识形态方面的诸多影响及困扰。新媒体背景下的意识影响必然会使得高校学生变得无所适从,高校学生崇尚西方思想的比例已经屡创新高,从高校学生所大量参与新媒体的转发内容来看,其中亦不乏负面信息。过度便利的媒体内容获取为有意无意间接触到负面影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已势在必行。

2.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劣势因素

信息的自由传播必然会出现负面舆论受少数人追捧的现象,表现为各种现象的思想意识的偏颇,有些学生无法完全辨识这些以自由化传播的信息的真伪,导致羊群效应下的跟风,与有意无意的再传播,亦是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强大阻力与劣势因素。传统的思政工作方式既与现代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形式缺乏契合点,又与现代高校学生接受程度大相径庭,这些劣势因素更是直接导致了现代高校学生无法与当前的思政,以及德育之间形成共识进而产生共鸣,反而是这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校学生,其思想意识极易被娱乐形式掩盖下的其他负面思潮所影响,乃至占据心灵制高点,从而使得这些高校学生的三观被不良的意识流所左右,产生对现实的抵触情绪。

3.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劣势影响

高校学生群体的社会化,将起到浸染社会的泛思潮式的剧烈影响,来自各种新媒体众声喧哗的消极舆论的某些劣化影响,与散布在各种新媒体上的反面思潮的强烈冲击等,均披着所谓的经济发达、政治民主、人民幸福的西方外衣,其实质却在不断地宣传着负面思潮,这种由生活方式、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到思想政治导向的潜滋暗长的反向思潮的异动,说得危言耸听一点,事实上,目前许多高校在思政工作方面正迅速在新媒体的劣势影响之下,被动地逐渐丧失主动权与主导权,反而是不良的新媒体思潮与负面的社会思潮的袭扰,致使沉渣不断地此起彼伏地泛起,大有与高校思政工作分庭抗礼之势。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优势分析

1.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急迫性

思政工作既是立党之本,更是立国的灵魂。思政工作曾是我党在革命阶段无往不胜的利器之一,也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高校学生具有知识吸纳快、反馈快、应用快、传播快,对社会未来影响巨大且影响深远等特质,是文化潮流的生力军,同时,也是思政工作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可以说,高校的思政工作历来都是我党思政棋局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大行其道,传统的自上而下、以一而多的单向式的思政宣教模式正在被无孔不入的新媒体不断削弱,为改变思政工作日益微弱、甚至被“众声喧哗”淹没的局面,思政工作的开展已经是迫在眉睫,这种紧迫性与意识形态大局息息相关。

2.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优势条件

在新媒体背景下,为高校学生施以思政德育工作,已经由传统的单一主体嬗变为诸多可资利用的新媒体,这些新媒体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信息化德育宣教平台。同时,汇集这些平台上的许多正能量内容,以及许多以德育为主旨的相关内容等均可以与这些平台共同构筑成对于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强大的优势条件,对于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气观、奉献观、和谐观,以及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貌至关重要[1]。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应更多地着眼于利用优势条件,并采取更加民主的形式。

3.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优势途径

新媒体背景下,思政工作的开展完全可以适应新媒体思路,并在此思路之下进行无限拓展,并在此路径之下进行不断创新,使得思政工作既与新媒体契合,又能较大程度地迎合高校学生的接受度与心理,基于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普遍性,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德育教化效果[2]。不仅如此,新媒体背景还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与绝佳示范,这些成功的案例与示范恰恰为思政工作指明了新媒体背景下的未来长足发展之路,一旦依托新媒体将思政工作打造成高校学生思想交流与进步的枢纽,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德育教化力量,将十倍乃至百倍地辐射回馈至整个社会。由此可见,新媒体完全可以成为思政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平台与媒介依托。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1.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威胁分析

一方面,新媒体上所充斥着的基于“分化大众”为目的的异样“声音”,即便不会立刻改变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但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一定程度的渗透式影响,由于这些信息具备了浓重的政治色彩性与强烈的煽动性,因此必定会给过目的大学生留下深刻的思想印记,从而为这些高校学生意识的不良萌芽留下潜意识的根苗。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变幻性、沉迷性等隐性特质也会使得高校学生由于自制力、社会经验等的不足,而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甚至会误将某些错误的思潮当作人生理想与人生信条,加以深信笃行。

2.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机遇分析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就其积极意义而言,其本质上就已经是一部成体系的最佳思政教育教科书。中华文明得以流传数千年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传统的德育思想。遗憾的是当代高校学生传统德育深度却极度缺乏,由此可见,传统德育将成为思政工作新时期工作的巨大机遇。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虽然呈现出无序化、耗散化、复杂化,但是,深刻分析其背后的思想基础,我们发现,消极思想、负面思潮,其刻意程度与恶意成分都是极为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思潮均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支柱与文化支撑,因此,其思想基础都是极其薄弱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3]。在这些思潮的萌芽之际对于思政工作的开展而言,实在是难得的机遇。

3.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挑战分析

新媒体与思政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新媒体对于思政工作的影响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都将无出其右者,传统思政信息传播在新媒体的弱化与模糊之下,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负面思潮与负面意识流挟新媒体之势汹汹而来,这些负面信息混杂在新媒体的夹缝之中,时时出现在高校学生的信息浏览页面。新媒体的恶意利用与诡辩式的伪装,更是给高校学生带来了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负面影响,广大思政工作者应及时针对新媒体中出现的负面信息与反面思潮加以解读抨击,并对广大高校学生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更有少数别有用心者,利用国家发展阶段以及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极少数缺陷,散发负面消息,利用新媒体曝发式转载,意图制造社会混乱。

4. 新媒体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的前景分析

鉴于上述SWOT分析,高校思政工作不宜逆势而为,更应因势利导。宜透过媒体整合的力量将各新媒体所呈现的纷繁信息加以疏导、转换,使之正面化、正能量化。高校思政工作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单纯的说教式灌输早已失去打动高校学生人心的力量,必须深入研究,将思政工作融入中华传统文明、社会典型案例、时代杰出人物事迹等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同时,积极发展高校大学生中以党员为骨干的中坚力量,形成以身作则的“自觉觉他”的正确思政引导,以典型的“自律律他”的积极思政示范,为高校学生重塑党性主导下的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达到“风兮,拂耳飘;面对谣言兮,不动摇”的坚定思想境界[4]。

摘要:新媒体更加“自由化”的多向性,与其可交互的“传”“受”本质,使得信息的传递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无序化、耗散化、复杂化,以及较强的扰动化,这显然给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同时,也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基于优势、劣势等多种挑战意义下的全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工作,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第385页。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317页。

[3]顾栋栋:《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2。

SWOT分析 篇5

中国邮政快递正遭受外资巨头、非邮政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的重重夹击,邮政快递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本文通过对邮政快递(EMS)外部营销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进行分析,使用SWOT分析法指出邮政快递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会与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随着中国快递市场的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邮政快递正遭受外资巨头、非邮政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的重重夹击。在快递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情况下,邮政快递的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下降。邮政快递有必要分析内外部环境,把握机遇、避开威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一、邮政快递发展现状

快递业务是一项高资费、高速度、高服务水平的新型的信息、实物传递业务。中国邮政快递(EMS)自1980年开办以来, 就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和国际贸易增长, 中国邮政快递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快递市场竞争激烈,邮政快递份额下降。中国加入WTO后,2005年底允许外国快递公司进入中国快递市场。联邦快递(FedEx)、敦豪快递(DHL)、天地环球快递(TNT)和美国联合包裹快递公司(UPS)四大国际快递巨头, 凭借其雄厚资金、先进技术以及人才优势, 还有灵活的运营机制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争夺中国快递市场份额。从1995年起,其在国内的营业额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1]国内民航快递、中铁快运、中外运等公司, 以他们自身交通运输优势不断完善网络, 欲分快递市场一杯羹。民营快递则依靠其灵活的经营模式,行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日渐增大,特别是1998年以来,每年都以120%~200%的速度递增。[2]而邮政EMS从1995年起,年均增长率只有2%,市场份额也从最高峰时的97%下跌到如今的33%左右。

二、邮政快递(EMS)的SWOT分析

本文根据邮政快递(EMS)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利用SWOT分析法,对邮政快递(EMS)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分别分析如下:

1.机会(Opportunity)

(1)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国内快递市场有着强大的拉动作用,快递市场是与全社会商品交易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指标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国内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密切相关,增长比例约为2.93:1。即:如果GDP增长1%,快递市场规模增长2.93%。[3]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表明,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为9.1%、9.5%、9.9%、10.7%、11.4%。

(2)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促进了国际快递业务的发展。十多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一直以世界平均增长率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由2000年的4742.9亿美元到2007年2.17万亿美元,由世界第8位上升到第3位。

(3)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为我国快递业的网络编织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1990年~2004年,全国铁路里程增长速度为1.8%;公路里程增长速度为4.4%,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增长速度为35.2%;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速度为10.5%;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为23.7%。[4]

(4)全球信息技术(IT)发展迅速,尤其是电子数据交换(EDI)和互联网的出现、应用和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运输领域,电子商务的兴起促进了快递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同时也改变了快递行业的运作模式,传递的作业手段向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迈进。

(5)国家政策和邮政体制改革促进快递业发展。2006年国家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推广快递服务,2007年3月国务院通过颁布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议程,对于快递业的发展是场及时雨。邮政体制改革有利于EMS经营方式向市场化和企业化方向转变。

2.威胁(Threat)

(1)专营权遭到削弱,国内快递行业反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快递公司都提议修改《邮政法》中关于“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的规定。

(2)外资准入屏障消失。按照中国2001年11月11日加入WTO的相关承诺,2005年12月11日,国外快递公司可以在中国全资设立分支机构或经营机构。于是,强大的外国公司以其资本、技术和效率等优势更多更快地进入中国快递市场领域,邮政快递(EMS)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3)国家扶持、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民营快递企业和“非公经济”所有制体制的改革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一政策的落实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营、国际快递公司的发展,从而加剧市场竞争。

(4)替代服务的质量提高

除了实物传递,用户使用邮政快递业务传递的主要内容是重要文件、资料、单据类物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不断提高,延伸出的替代服务为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对实物传递的威胁越来越大。

3.优势(Strength)

(1)中国邮政EMS的实物运递网络十分发达。中国邮政EMS通过与各国邮政合作,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关系。国内通达城市近2000个,“全夜航”飞机组成的邮政航空快速网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实现国内200多个城市次日递。拥有 6万多个营业服务网点、200个快件处理中心,8个海关监管中心。全国邮路总长度达到340万公里,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立体运输体系和独立的快递邮政运输网络。

(2)中国邮政的信誉与品牌是邮政快递拥有的一笔最大的财富。2005年5月,在中国货运质量跟踪查询调查暨第四届中国货运业大奖评选活动中,中国邮政EMS四项指标进入快递行业前三甲之列;2005年7月,中国邮政EMS被评选为“中国消费者(用户)十大最满意品牌之一”。2006年,中国邮政EMS获得美国《读者文摘》评选的快递行业“信誉品牌奖”和“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奖。

(3)中国邮政EMS具有较强的通关能力,邮件享有优先通关权。海关在邮政派驻专门的人员进行快件监管,加快了快件的运输效率;而海关对邮政快件的的抽检比例要远远低于其他私营快递公司,使邮政快件的通关速度大大加快。除通关速度优势外,邮政EMS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出口快件业务报关,也能够在进口快件的报送和清关方面给客户以帮助,满足“一站式”服务需求。

(4)20多年的快递经营经验,使EMS在从收寄到投递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严密作业,保证了快件的安全传递,这也是一些国内私营快递公司所无法比拟的。

4.劣势(Weakness)

(1)营销观念陈旧是制约邮政快递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老大自居,重自身而忽视了竞争对手,市场意识淡薄,忽视消费者需求分析,没有认识到市场细分和定位的重要性,营销手段单一等方面。

(2)技术相对落后造成邮政快递快件处理速度缓慢,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EMS邮件在分拣和封发两个环节仍基本依靠手工作业完成,既容易产生差错,工作效率也比较低。其次,中国邮政EMS邮件只能在收寄、较大中转站和投递端能够监控信息,信息反馈还主要靠在每个环节半人工录入,在邮件量高峰期很容易出错。

(3)邮政EMS在网络控制能力方面仍存在隐患。对于国际快递服务,中国邮政EMS是通过万国邮联与各国邮政的合作而实现的,对方邮政水平、合作情况无法完全控制。在国内市场,由于主要运输渠道航空和铁路行业自身都从事快递业务,所以邮政与两家的关系是既合作又竞争,在运输高峰期间,运输质量往往不尽人意。

(4)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真正的公司运行体制

作为邮政快递(EMS)的专门管理机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是中国邮政集团的下属机构,对各省市分公司没有直接考核权,对有关快递业务的财务、人事管理权及价格、宣传等方面只有建议权而没有最后的决策权,实际上许多职能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下属的职能部门相互重合,不仅没有起到专业化管理的作用,反而人为地增加了一个管理层次,使决策的效率大大降低。组织结构不合理是影响邮政快递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邮政快递在面临市场竞争时时常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EMS的SWOT分析表

三、结论

风力发电发展SWOT分析 篇6

【关键词】通榆县;风力发电;SWOT分析

1 引言

随着国家必然对绿色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近几年来, 风力发电是现存被认为最清洁的发电方式成为了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作为新一种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时人们依靠自然力量在不消耗现有能源基础上还不对外排放二氧化碳能等一些有害的副产物,这无疑是电力产业发展的新福音。

2 通榆县风力发电的SWOT分析

2.1 内在优势

通榆风力发电企业的初期发展和后续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部优势。第一,对于刚刚步入风电企业的通榆县来说,通榆风电企业属于国家特权项目,直接由中央特批,不经过省里的很多流程,这是风力发电在程序上一切从简,除此之外,风电设备等都属于国家科研项目均有相关政策支持。第二,在国家电量供大于求时,国家能源局规定限电时,首先考虑该特批企业不限电。也就是说,在限电的特殊时期,通榆风电企业等一些特批企业有优先的不限电权利,这使得这些企业在特殊时期仍可以保持收益。第三,通榆县风力发电地区每度电收益分为招标价格为0.3元加上国际补贴的0.15元,相对于南方0.6元~0.9元的电力成本而言其招标价格比较低,可以在低成本的条件上获得收益。第四,通榆县地处风口,风沙严重,风资源相对较大,这也是通榆地区在风力发电方面不可多得的优势。第五,风力发电相较火力发电来说属于绿色清洁能源,不排放CO2,不对环境造成危害,并且国家给予CDF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煤等一系列不可再生资源。

2.2 内在劣势

通榆县风力发电的发展除存在内部优势外,还存在很多内部劣势。第一,风力发电产业属于“靠风吃饭”的产业,有风有效益,无风无效益,这是电厂效益的不可抗拒的弊端。第二,风力发电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首先是设备安全:设备质量问题至关重要。其次是人员安全:员工的操作安全、思想安全以及不违章作业是避免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最后是环境安全:通榆县地处山区“春秋风沙大,夏季存在雷雨季节”是当地的自然条件,也是影响风电厂工作与设备运行的环境保障。第三,风电产业的技术落后和人才缺失。偌大的风电厂员工仅有二十余人,其中风电企业所在地偏远以及人员待遇相对不高等因素都是人才流失的因素。第四,建立风电厂的一次性投入较大,设备维修维护等一系列费用较大,者造成了风力发电地的巨大成本。第五,风电厂的地区偏远,道路比较远,因此设备的运输路程比较远,造成输送成本大。且设备的备件储存数量有限,无法及时更换。这些都是制约着风力发电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外部机遇

为了给风力发电产业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自2005年起国家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等多项扶持风力发电产业的政策。目前国内对于风力发电产业的外部机遇主要如下:

为鼓励国内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在1996年国家计委推出了“乘风计划”。该计划以市场换技术为策略,提出:以一定的风力发电机定单为筹码,采取合资合作方式引进技术,在“十五”期间,实现大型风力发电机风机国产化率60%-80%以上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规定,到2010 年和2020 年,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 万千瓦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权益装机容量应分别达到其权益装机总容量的3%和8%以上。

《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确定了风电项目的价格分摊机制。相关规定,风电与常规电源上网的电价之差在全国用电量中进行分摊。据统计,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金额合计2.6亿元,包括38个发电项目的支付补贴电量和补贴金额,涉及装机容量141.4万千瓦。其中,受补贴的风电项目占133万千瓦,比例达95%;获补贴2.27亿元,占87%。

此外,我国政府还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的增值税、所得税减免优惠制度,其中风电的增值税税率从正常的17%降到8.5%,风力发电项目的所得税税率由33%降到15%。

随着现代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风力发电机组正不断向大型化发展。2002年前后,国际风力发电市场上主流机型已经达到1500千瓦以上。目前,欧洲已批量安装36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0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而英国正在研制巨型风力发电机组。世界各地风力发电产业良好的发展为我们做了良好的榜样,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这都是我们可借鉴的良好资源。

2.4 外部威胁

通榆县风力发电的发展虽然存在很少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前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风力发电发展的外部威胁。当我们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时,一系列的外部威胁就成了我们发展的绊脚石,而这些威胁重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沟通问题:主要包括与人沟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由于当地人对占地补偿等问题不满意造成了风力发电企业在与当地人沟通产生问题,以至于当地人们不积极配合风厂工作。此外,风力发电作为新兴的发电产业必然和现有的火电、水电等企业间存在沟通与配合问题,如何最有效的分配多种发电的比例关系成为了发电产业的难题。第二,是电量的供过于求与电量运输问题。由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失败,通榆等地区在用电方面相对落后,用电量有限,以至于风力发电厂发的电量远超过真正电量需求,此外送电线路存在瓶颈,电网限电现象严重,导致效率下降。第三,是备件采购困难的问题,风电设备由于型号各异,因此备件的型号很难符合要求,从而替换出现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为了使得通榆县风力发电产业良好发展,相关人员应发展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把握外部机遇,避免外部威胁,只有遮掩个,才能使得通榆县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

1.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7

SWOT工作坊 篇7

一、新媒体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

(一)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 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 网络技术, 移动技术, 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具有平等性与交互性、即时性与快捷性、 开放性与共享性、虚拟性与匿名性等特点。

新媒体种类很多, 微信、微博、博客、QQ、BBS、人人网、 飞信、 手机短信等都是新媒体时代的典型。 受学校条件制约, 大学生所处的媒体环境主要由手机、网络与传统媒体共同构成。 其中, 网络和手机是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

(二) 新媒体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

随着大学扩招, 中国高校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 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新媒体时代好像一个大漩涡, 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浪潮, 毕业生及社会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传统就业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就业工作的需求, 大学生就业工作压力日益增大、面临严峻挑战。 但是, 这也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的年代, 在新兴媒体技术出现的初期, 高校已经做出了可能的快速反应, 许多就业工作者对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如何寻找高校就业工作的突破口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利用新媒体平台, 创新和转变就业工作观念、手段、渠道。 总之, 新媒体的发展既是一次技术革命, 更是一次观念更新的革命, 新媒体对于高校就业工作来说一把双刃剑, 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现状分析———基于SWOT分析视角

(一)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 是指对影响组织绩效的内部的优势 (Strength) 和劣势 (Weakness) 、外部的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挑战 (Threat) 进行综合研究, 以制定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战略。 根据新媒体的特点, 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新媒体时代开展高校就业工作的优势与劣势, 认清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对更有效开展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基于SWOT分析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现状分析。

1.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优势

首先,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经验资源, 可以较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和革新。 而高校就业工作的创新要求与新媒体的发展是相契合的, 随着新媒体的常态化使用, 高校就业工作实现了工作载体的转变, 形成高度信息化的新局面。

其次, 大学生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对象,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学习探索和接受能力, 新媒体一经出现, 就吸引了几乎所有大学生的参与和使用, 大学生已经把网络和手机当做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的高接受性和参与性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一大优势。

2.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劣势

首先,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 在认识、参与、掌握新媒体的过程中显得更为积极主动、反应迅速, 而高校在运用新媒体时有时显得时效性不足、吸引力不足、手段单一等, 高校在新媒体的使用上与大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 部分高校就业工作者缺乏主动、深入利用新兴媒体的意识, 更多的时候仅仅将新媒体作为信息发布的工具, 而忽略了发挥新媒体在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

其次, 随着高校扩招, 大学生的质量有所下降, 自我管理能力弱化, 媒介素养水平欠缺, 而新媒体传播的内容鱼龙混杂, 不良信息充斥大学生的生存环境, 大学生容易被一些负面新媒体信息误导, 因而需要更多、更专业的、熟悉新媒体技术的就业工作人员开展就业工作正确引导学生。 但实际上, 大部分高校就业工作人员人数紧张, 更缺乏熟悉新媒体技术的就业指导教育型人才, 限制了就业工作展开的深度和效果。

3.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机遇

当前, 毕业生最愿意利用新媒体获取就业信息, 实际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大途径确实也是新媒体, 新媒体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就业信息, 实现了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就业信息的有效对接, 极大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渠道。

新媒体的平等性和交互性, 加强了就业工作人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 提升了大学生对就业工作人员的信任感, 增强了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 此外, 新媒体“视听说写”功能有机结合, 极大丰富了就业工作的形式、手段、方法和平台, 大学生可以跨时间跨空间更方便、快捷、有效地接受就业咨询和指导, 从而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给高校就业工作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模式冲击了传统就业工作的观念、形式、内容、平台, 对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 就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此外, 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和老师具有平等性, 而且学生可以匿名形式面对老师, 所以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就业工作弱化了传统的就业工作指导老师的角色, 降低了老师的权威性, 自然也影响了就业工作的效果。

新媒体在信息发布上具有自由性, 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低下, 容易被一些不真实的就业信息和社会舆论误导, 造成就业观念的偏差, 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定位就业目标, 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同时, 就业信息量过大及信息的不确定性, 也会让毕业生茫然、无所适从, 产生新的焦虑和压力。 有些毕业生过度依赖新媒体找工作投简历, 对各类招聘会参加较少, 造成实际的应聘技能、面试经验缺乏, 反而造成就业难度增加, 易引发就业心理危机。 另外, 毕业生就业诚信意识在新媒体自由性的影响下呈淡薄趋势, 一些毕业生在简历中夸大自己的成绩、能力, 甚至伪造各类荣誉证书、资格证书, 签订就业协议后违约现象频发, 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对毕业生、对学校都造成恶劣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对策

(一) 加强新媒体基础建设, 提升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

利用新媒体推进就业工作已是当前趋势, 高校应把就业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做, 把新媒体建设纳入学校的基础工作中。 要加强新媒体基础建设, 加大资金、设备、 场地、人力等方面的投入,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沟通用人单位的新媒体体系, 充分发挥校园网、微信平台、微博、博客、QQ群、短信平台、飞信、BSS、宿舍楼和教学楼的LED电子显示屏等功能, 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画兼备, 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快捷有效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咨询。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 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高校中就业工作人员主要由学校的就业办老师和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构成, 就业办老师和辅导员人员编制紧张、工作强度大是普遍的客观情况, 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下开展就业工作, 应努力吸收一批理论水平高、新媒体技术水平高、热爱学生就业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就业工作队伍中, 同时要有计划、针对性地对就业办老师和辅导员进行新媒体技术的培训, 以转变原有就业工作观念, 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就业工作专业化水平。

(二) 加强学生媒介素质教育, 提升就业软硬实力。

媒介素养是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的一种能力, 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 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能对媒介信息独立思考和研判、去伪存真, 能在庞杂的信息中筛选、发现、鉴别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 防止受到不良媒介信息的误导和影响。 高校应加强学生媒介素质教育, 可以通过课程辅导、 专题讲座、专栏、案例访谈等方式开展此项工作, 使学生养成文明上网、正确使用新媒体的习惯和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 保证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根本还是毕业生就业软硬实力的提升。 就业硬实力主要包括学历、资格证书、专业技能、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外语能力等, 就业软实力主要包括态度、经验、人脉、个人形象、获取情报能力等。 高校应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合理设置专业培养计划, 尽量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和平台, 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平时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渗透诚信敬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创新发展等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及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 畅通信息交互渠道, 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反馈。

高校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 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发挥好桥梁的作用, 通过各个渠道迅速发布就业信息并进行相关指导, 并做好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后续跟踪并反馈给毕业生, 以使毕业生积累经验、 取长补短、有效调整、顺利就业。 同时, 高校可以在学校的对外就业平台上, 建立毕业生信息库, 展示毕业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 方便用人单位了解和挑选;还可以建立历年来用人单位的信息库, 供毕业生查阅, 促进毕业生了解以往就业情况, 明确就业定位。

要做好就业工作, 高校需了解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 这样才能更好地办学和培养人才, 所以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保持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 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 诊断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客观依据, 达到提高高校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最终将促进就业工作的提升。

(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推进创业学院建设。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是发展的动力之源, 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 更是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重大举措。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之一, 势必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推进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 可设置创新实践学分, 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 举办各类创业讲座;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成立创新创业社团, 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技能培训、测评创业能力、 参观创业企业, 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等等;依托大学生创业园, 给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和多元资金支持, 如引进银行低息无抵押贷款。

目前, 广东已经约有40家高校设立创业学院, 占省内高校总数的1/3, 多所大学也已探索用创业替代学分, 以此对学生加以鼓励。 2015年8月28日, 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 推进高校创业学院建设, 到2017年全省建设30所左右示范性创业学院。 推进创业学院建设, 可以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四、结语

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就业工作,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高校只有正视和理解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积极应对, 研究和探索新媒体时代就业工作的对策, 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充分利用和开发新媒体在就业工作中的功能, 才能在新媒体时代从容前行。

参考文献

[1]沈敏.试论新媒体时代扩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途径[J].出国与就业, 2011 (19) :18-19.

[2]高曙先.浅谈新媒体视阈下的“90后”高校毕业生就业[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2 (4) :71-72.

[3]孟超, 王刚, 杜宁, 聂鸿彤.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策略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6 (3) :31-34.

[4]李芹燕.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策略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 2014, 2 (2) :89-92.

[5]林美兰.新媒体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J].高等教育, 2013 (8) :147-153.

SWOT工作坊 篇8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现状

(一) 面临的优势 (Strength)

当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优势。国内大多数高校学生公寓区相对集中, 学生以院、系甚至班级为单位, 集中入住, 为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场所。二是时间优势。大学生学习生活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公寓里度过的, 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人员优势。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 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走访、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增进沟通, 掌握情况, 把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地推动了思想教育进公寓。

(二) 存在的问题 (Weakness)

1. 思想认识不足。

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自1999年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 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这种后勤社会化改革给公寓管理工作带来的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建轻管”等现象。

2.教育机制不适。

教育内容、方法、管理机制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要求。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从内容上看, 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不够, 没有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从方法上看, 方法单一、手段落后, 注重单向灌输, 缺少双向交流, 缺少调查研究, 不能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管理机制上看, 存在经费不足, 缺乏对公寓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从运行机制上看, 存在着体制不顺, 部门之间相互推脱, 职责不明等现象。

3.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强。

大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不足, 公寓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原有的工作人员又存在着知识老化、观念滞后、水平不高等问题。

(三) 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y)

1.政策机遇。

教育主管部门重视, 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16号文件, 明确提出要不断拓展思路,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提出公寓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堂和主阵地。

2.物质机遇。

学生公寓社区化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公寓社区化给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一, 大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 更能清楚地把握正确的事物并坚持下去, 从而建立起自身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其二, 大学生公寓社区化之后, 物管公司为能尽力满足学生需求, 定会大力发展高速宽带, 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为畅通, 学校可以借助这一平台, 实施长效的教育和引导。

3.技术机遇。

便捷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高校校园网络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已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阵地, 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

(四) 面对的挑战 (Threat)

1.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 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挑战。

当前, 网络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网上混杂的思想、观点, 增加了师生辨别真伪的难度, 一些涉及色情、暴力的信息、图片以及视频, 直接影响着公寓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 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周边环境的复杂性, 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的挑战。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行, 大学生拥有更为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大多数大学生公寓区地处农村或城郊, 周围群众把学生视为摇钱树, 靠校吃校, 千方百计赚学生的钱。尤其是近两年新建的高教园区情况更为严重, 开店、摆摊设点做生意的层出不穷, 致使小餐馆, 娱乐场所一家挨着一家, 周边环境令人堪忧。

3.文化建设的滞后性, 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的挑战。

高校公寓区的文化建设滞后于物质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了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表现在文化建设设施不全和文化管理不到位两个方面。负责大学生公寓实际管理的人大多文化素质不高, 公寓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管理实质上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而已。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对策

1.以学生为本, 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 “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一是要树立依法管理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 随着学生法治意识、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 他们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要树立大学生也是消费者的观念。在教育管理、制订公寓规章时, 就要体现学生也是消费者的价值趋向。三是树立师生平等交往的观念。在师生交往中,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与学生平等交往,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2.加强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机制,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激发工作积极性, 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要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明确责任, 分工协作;四是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特别是要牢牢抓住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等参与到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与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大胆尝试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增强工作的实效。

3.完善管理制度, 形成以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制度建设, 要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引导相结合的机制, 奖罚并重的机制, 以制度促管理, 以管理促成效。真正形成以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4.净化公寓区周边环境,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一是加强公寓区整治力度, 净化周边环境。公寓区周遍环境治理需要高校有关部门以及高校后勤管理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 协调地方公安和政府职能部门联动, 加强周边秩序日常管理, 严格控制周边活动场所, 净化周边社会治安环境。二是完善防范措施, 以“防”、“治”相结合, 严格日常管理, 真正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5.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丰富大学生公寓生活。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 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通过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 读书月、社团活动月、寝室文化月等平台, 开展经常性、趣味性的广场活动, 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充分利用公寓区校园网络建设迅速发展的契机, 积极主动地将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学习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系统融入公寓区网络, 进行网络教育, 丰富大学生公寓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彦东, 宓翠.SWOT技术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J].就业研究, 2006 (9) :179-181.

[2]张志金, 程琴慧.“双管齐下”做好公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6 (2) :54-56.

[3]吕淑云, 杨盛奎, 吕开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 2005 (8) :17-18.

[4]唐茂林, 张坤.高校公寓管理: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 (2) :66-68.

[5]顾明高.关于高校公寓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136-138.

SWOT工作坊 篇9

关键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SWOT分析

一、社会工作及其在黑龙江省的发展趋势

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来源和历史看, 社会工作缘起于中产阶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 后则质变为对社会问题的制度化解决。它本身就是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事业从最初的救济型、物质保障型不断向高层次、专业化、服务型方向发展的结果。本文对主要对我省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 为党的决策提供有说服力的描述性解读和实证性依据。

二、当前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

(一) 当前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身优势 (strength)

1、社会工作专业与培训的高速发展

自从1988年在北京大学设立了第一个社会工作专业以后,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全国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持续增长, 全国每年毕业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已经达到万余人。黑龙江省省内的高校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就有十余所, 本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了社会学的博士点,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以及这些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工作在国内外的经验总结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的活动, 在西方已有100多年发展史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自1988年恢复以来, 在实践领域取得的了显著的效果,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为在黑龙江省发展社会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3、不断完善的社会工作人才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

2006年7月, 民政部和人事部共同发布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 通过这两个文件的颁布意味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已经正式建立,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二) 当前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身劣势 (weakness)

由于我省的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建设时间较短, 起步晚等问题, 我省的社会工作教育还难以保证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需要, 同时由于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发展迟缓, 还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 体制内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不高, 又导致原有的专业人才的流失, 不能在我省的社会工作领域发挥其专业特长, 使得我省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的本土化和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以下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以下几点问题:1.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较少;2.社会工作待遇偏低;3.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低;4.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资源偏少;5.社会工作岗位提供较少;6.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发展滞后,

(三) 当前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机遇 (opportunity)

中央明确指出: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促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一支重要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过程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中共中央组织部、政法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等18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在文件中指出“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大量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3.社会工作人员的待遇有待提高;。

(四) 当前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威胁 (threat)

现代社会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最北部, 社会发展较慢, 人民平均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所以我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 目前省社会工作行政色彩浓重, 多头管理, 运行状态总体不佳, 很难形成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另外目前我省的专业社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公众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认知和理解不够, 专业社会工作者缺乏全体社会公众的支持、理解与认同。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1.“专业化”障碍;2.“职业化”障碍3.“本土化”障碍4.公众的误解。

三、结语

总之, 克服我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各种问题。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套, 整体推进, 将社会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制度框架中, 建立一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实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治理格局, 实现我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和本土化建设是今天我们加强社会建设、进行社会管理的理性选择,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云英.周峥艳社会管理视野中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十大瓶颈.社会工作, 2011 (7)

[2]李立国.明确任务采取措施倾力打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J].社会福利, 2007 (1)

SWOT工作坊 篇10

关键词:高校党建,国际化,SWOT

目前, 我国高校出入境访学、留学项目、外教不断增多,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 越来越多的教师及学生党员走出国 (境) 参加交流和访学等活动。同时, 大量外籍师生带着不同地域文化与意识形态走进国内高校, 广大师生党员的思想行为受到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 这对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 我国高校要顺应时代潮流, 创新并构建高校党建的“国际化思维与发展战略”, 打造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格局。这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也是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题中之义, 对加强高校党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现状

1.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较少

就理论研究而言,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和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方面研究的成果颇丰, 但是有关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却较少, 从社会学、管理学等综合视角或范式方法出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当下有关研究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制度创新、党建资源、思想建设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的;二是出国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三是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方面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探讨的是高校国际化战略以及选择何种路径 (如创办孔子学院) 。

2.缺乏系统化的比较研究且内容缺乏创新性

以上一些研究虽然视角不同, 但大多数只局限于碎片化的理论思辨层面论证, 缺乏系统化的比较研究, 且研究视角比较单一, 研究内容缺乏创新性, 研究方法不够严谨, 理论支撑及其建构不够充分。本文基于以上现实, 试图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学经典分析范式, 来分析构建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可能性, 破解传统党建工作的难题, 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3.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诸多困境

从实践层面看, 在国际化背景下, 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在主观方面, 一些高校对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境外师生党员易受到境外文化政治意识的强烈冲击。在客观方面, 需成立一支高水平的党务工作队伍。同时, 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仍需完善。由于境外师生党员的培养联系缺乏计划性、系统性、连贯性, 境外师生党员的生活、学习相对分散, 不易集中开展组织生活, 因此需建立健全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管理与服务机制, 加强对境外师生党员的管理与服务。在工作形式上, 专门针对出国师生党员交流培训的内容较少, 工作平台比较单一。

鉴于以上问题, 笔者结合浙江理工大学国际化进程实际, 从该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出发, 借助SWOT分析模型, 采用比较研究法, 以系统方法论的观点, 探索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模式。在资源整合、党建理念、长效机制、方式方法等4个方面, 对推进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新格局建设及其发展方向, 以及如何完善这一格局, 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基于SWOT分析法的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模型

1.SWOT模型的提出

SWOT分析模型, 即道斯矩阵或态势分析法, “其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韦里克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1]这一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劣势分析, 对研究对象的外部机会、风险的研判, 把各种可能因素罗列起来, 两两结合形成分析矩阵, 然后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 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即SO、WO、ST、WT四大策略。

综合来看, 这一分析法包含了3个过程, 即分析影响因素、构建SWOT模型、制定行动策略。就本文而言, 这一模型的核心, 就是通过对浙江理工大学党建内部资源及外部环境的相关评估, 采用系统比较分析方法, 分析其内部存在的优劣势, 研判其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 把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起来, 构建起模型并加以分析比较, 进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发展思路和行动策略, 充分发挥好内部优势、利用好外部机遇, 尽可能地克服内部劣势、规避外部风险。

2.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的SWOT实证分析

要构建起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格局, 就必须对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分析, 找出优劣势, 依靠内部现有资源及条件, 充分利用外部可能的机会, 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发展战略, 并通过提高学校综合能力与国际化办学的匹配程度, 提高处理党建形势变化的能力。

本文中内部优势, 指的是高校内部已具有的在国际化背景下党建方面积累的经验、做法, 如思想重视、组织完善、有明确目标、有师生党员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等, 能促进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形成;内部劣势, 指的是高校内部存在的某些不利因素及现实, 如国际交流规模小, 缺乏专业的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队伍, 体制机制不健全等, 其会阻碍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形成;外部机会, 是指现存的、即将出现或未来具有的有利于推进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外部因素, 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政策支持等;外部风险, 指的是既有的或可能威胁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模式构建的外部因素, 如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国际化办学指标评价落后等。

基于以上认识, 本研究分别以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会及竞争威胁为横轴和纵轴, 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 利用SWOT分析法, 对高校构建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格局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 进行全面、综合、系统性地分析 (如图1所示) 。

通过上图的横纵向对比研究, 可以清晰地分析出浙江理工大学在构建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格局方面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 对该校目前党建工作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也有一个系统而直观的认识。

构建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路径

通过以上对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的SWOT分析, 可明确构建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新格局的四大实现路径:路径1:SO策略 (即时共享, 整合资源) 、路径2:WO策略 (顶层设计, 优化机制) 、路径3:ST策略 (以人为本, 树立理念) 、路径4:WT策略 (三种结合, 创新方法) 。具体如图2所示。

(注:横向坐标轴代表内部资源评估, 纵向坐标轴代表外部环境评估)

1.SO策略——即时共享, 整合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资源

这是在国际化进程中,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关键和取向。需要以开放促融合, 构建起国际化背景下大党建工作模式。首先, 优化、整合、盘活、充分利用各种党建工作资源, 特别是高校内部各基层党组织、校际党组织的资源。党建资源包括, 校内外人才、服务、信息资源、社会资源、有形与无形资源等, 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其次, 搭建党建资源共享平台, 分为现实共享平台与网络共享平台。在现实共享平台中, 既包括创建区域性的党建资源共享平台 (如各高校之间) , 又包括创建覆盖全校的党建资源共享平台 (如高校内部各院、系之间) 。而网络共享平台, 更是促进了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形成 (如党建论坛、网上党课党校的共享) ;再次, 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 实现校内外各级各类党组织互动、互补、互联, 通过共建、共联, 扩展党建活动空间, 开阔党组织和党员的国际化视野。

2.WO策略———顶层设计, 优化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长效机制

这是国际化进程中,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根本和保障。需要制度设计保障实施。首先, 强化党建工作的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党建工作保障机制, 是国际化进程中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其次, 建立分类指导的教育机制, 根据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出国交流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建立系统化的联系谈话培养制度, 完善党员国外学习培训制度, 通过网络、驻外领使馆等各种形式, 对出国党员进行继续教育;再次, 完善党员评估机制, 从内容、过程和评估标准上对党员进行评估, 从制度上保证对党员的监督落到实处, 建立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高校党员思想状况评价体系, 及时了解、评估出国交流党员和在校学习党员的情况。

3.ST策略———以人为本, 树立高校党建工作国际化理念

这是国际化进程中,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础和前提。需要从党建工作的目标、过程、结果等方面, 全面树立国际化进程中高校党建工作新理念。首先, 党建目标要“以人为本”,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体现, 也为西方人本主义文化思想所认同, 是国际化条件下人才竞争的体现;其次, 党建过程要坚持“因材施教”。要在国际化进程中做好党建工作, 就要在整个组织、教育、管理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 政治思想、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等, 既要通过意识形态教育传播, 也要给受教育对象自我思考的余地;再次, 党建结果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国际化环境下, 高校党建工作应促使受教育对象学会思考和鉴别。“创新”是国际化人才的本质特征, 高校党建工作应根据国际化的这一根本要求, 以创新精神去推动党组织发展。

4.WT策略———三种结合, 创新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方式方法

这是国际化进程中, 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手段和依据。这三种结合, 一是教育党员与关心党员相结合。在对党员教育的过程中, 师生党员是党员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和权利主体, 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 也要解决其学习、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二是集中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在师生党员教育的过程中, 要将集中教育与渗透教育结合起来, 做到需要集中的时候集中, 需要分散的时候分散。在分散渗透时注意广大师生党员的价值取向, 尤其是针对出国交流的党员, 更要充分发挥渗透教育的功能;三是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随着师生党员国际交流增多, 可以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临时的流动型党组织, 在保留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 运用新媒体技术, 积极开展网络教育, 以网络为阵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实现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 建立国际化的红色网站, 拓展党员教育的空间。

结论

本研究采取SWOT分析法, 对高校构建国际化背景下党建新格局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了从资源整合、长效机制、党建理念、方式方法4个方面构建解决路径。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及其方法体系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还需通过更多个案研究、对比研究, 更深层次地发掘高校国际化背景下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以及寻找突破口的各种可能性, 借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提供一定的理论及经验层面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婷姝.SWOT分析与大学竞争策略——基于对南京理工大学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2]秦殿军, 薛俊强.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态的理论研究——基于SWOT分析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 2007 (12) .

[3]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2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R].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13-08-09.

[4]孙忠进, 王臻, 赵德三.高校党组织党建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1) .

[5]王郦玉, 刘同兰, 石梅, 梁亮.国际化背景下出国党员的党建工作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12 (2) .

[6]陈宏志.积极探索国际化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J].前线, 2011 (2) .

南京高校旅游的SWOT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校旅游;可行性;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及教育中心,拥有59所高校,蕴含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南京地区的高校旅游主要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势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同时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也是中华文明的政治文化中心。几千年的历史赋予了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在发展中具有鲜明的人文优势。而且南京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收入已经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仅2015年,南京游客的到访数量就突破一个亿,总收入达1688亿元,占南京市GDP比重的7%。

(二)交通条件优势

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重要地位,所以交通极为便利。而南京共有三个大学城,分别是位于栖霞区的仙林大学城,江宁区的江宁大学城和浦口区的浦口大学城。其中,数仙林大学城最为著名。它北抵312国道,南达沪宁高速公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对外交通条件一应俱全。大运量、低能耗、出行便捷的交通网络是仙林大学城的交通特点,也为仙林大学城的高校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自然资源优势

南京的大多数高校都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不仅景色优美,气氛也是宁静而和谐,整体布局体现了山、水、草、木的完美组合。南理工的二月兰、南林大的樱花大道、东南大学的六朝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东华湖、南师大的爬山虎……这一处处美景,无时无刻不叫人心旷神怡。

(四)人文资源优势

南京的高校作为历史与文化的传统载体,人文资源极为丰富。1、特色建筑:南京大学的北大楼、赛珍珠故居;东南大学的南大门;南师大的古典外廊等。高校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有的是将古典与现代结合、有的则是描绘了江南园林的景象。总之,各有各的独特之处。2、先进科技:为数众多的实验室、标本室、博物馆,参观这些地方你会发现科技的美妙。3、校园活动:各种研讨会、报告会、知识讲座、音乐演奏会、艺术展接二连三。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让你感受到学术的氛围和高校学子的风采。

二、劣势分析

(一)影响校园秩序与学生生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将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校园旅游可能会扰乱学校的秩序、使他们的校园生活产生影响。高校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场所,学生们需要安静平和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方面也必须为学生的安全负责。一旦校外人员大规模进入,势必会造成道路交通的拥挤、环境卫生的问题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的担忧。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有少数的专家学者并不赞同高校旅游的开发。他们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若是引进旅游开发,参与到市场的竞争当中去,会不会太过于商业?这一问题也值得思考。

(二)旅游设施落后,服务管理有待加强

相较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的知名度,南京高校的知名度在游客当中并不出众,因此当前南京地区的校园旅游尚未得到有力的开发。高校内的一些旅游设施还未落实完善,相关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也都还有待加强,所以接纳大批量的游客对南京的高校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三)形式单一,缺乏竞争力

目前南京校园旅游大多是简单短暂的自由行,并没有很好地与城市旅游相结合,大多旅行社都没有将“高校游”作为单独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高校旅游的受众目前还停留在学生阶段,如何开拓新的客户群体也是一大问题。

三、机会分析

(一)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行业成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包括《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带薪休假制度、推行“2.5天”休假模式等。同时,国家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持,我相信对高校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产业前景利好

据专家们预言,文化旅游将是21世纪旅游消费的新趋向。国家鼓励文化旅游产品创新,高校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知识含量很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式,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四、威胁分析

(一)客源单一

高校旅游的主要受众是学生,对于其他客户群体来说需求量不大。而且学生群体的出游时间都集中在假期,高校在假期也放假,一些人员、设施在假期期间也不能及时到位。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收入,主要的资金还是来源于家长,所以,在旅游上的花费叫其他群体来说较少。

(二)其他高校的竞争

上面也提到说南京高校的知名度问题。像北大、清华作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两座学府,拥有的资源肯定远远超过南京的各大高校,所以大部分游客肯定会优先选择一些高等名校。来自其他高校的竞争势必会对南京高校的旅游开发产生影响。

SWOT工作坊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辅导员,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工作,态势分析法

上个世纪80年代初, 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提出SWOT分析方法, 该方法常运用于战略分析———SWOT分析, 即态势分析, 主要用于分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 可能存在的机会与威胁, 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S代表优势 (Strength) , W代表弱势 (Weakness) , O代表机会 (Opportunity) , T代表威胁 (Threat) , 其中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在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工作中应用SWOT方法, 可帮助进驻公寓的高职院辅导员发现问题, 找出不足, 明确优势, 为做好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也可以促进高职院大学生公寓的学生工作改进对策。

1.高职院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现状的SWOT分析

1.1面临的优势 (Strength) 。

当前, 高职院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的必然途径, 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化优势。高职院扩招、校园的重新规划让大多数高职院建立了新的学生宿舍区且相对集中形成了公寓化格局;二是集中化优势。学生入住也以系、班级为单位, 集中入住, 为进驻的系部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场所;三是时间优势。大学生学习生活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公寓里度过的, 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时间条件;四是方位优势。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走访、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增进沟通, 掌握情况, 把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公寓的学生管理工作。

1.2存在的问题 (Weakness) 。

1.2.1工作层面的压力高职院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需要高学历/位、高职称, 要求辅导员花大量精力进修和评职竞聘。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所做的是培养人的工作, 任务艰巨, 需要辅导员们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业务素养。但是在实际教育和管理工作中, 辅导员们具有多重角色, 处于多重管理的工作环境中, 除本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 还有许多其他工作。比如, 学校中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 辅导员们就会有一份任务, 这些任务来自学院的各个部门, 这些部门不仅布置任务, 还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为了做好这些行政事务性工作, 辅导员只能整天忙忙碌碌, 很难再有时间、精力提高和发展自己的业务能力。

1.2.2社会层面的压力。当前高职院辅导员的待遇普遍较低是个不争的事实, 整体偏低的待遇给年轻的辅导员们带来不小的压力, 特别是社会对其职业认同不够, 认为辅导员是高校中可有可无的人员, 是学生的保姆, 学校行政部门的勤务兵, 地位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使辅导员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叠加性压力源, 无心认真工作, 更何况让他们长期入住大学生公寓也不太现实。如果学校在一些管理方面设计不到位, 如没有考虑到年轻辅导员入住公寓后是否给其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特别是一些即将生育的女性辅导员, 将会挫伤年轻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1.3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y) 。

1.3.1政策方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16号文件、2006年教育部24号令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都明确提出要不断拓展思路, 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被提上议事日程, 提出公寓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堂和主阵地。

1.3.2物质方面。学生公寓社区化为学生工作进公寓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公寓社区化给高职院学生工作进公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一, 大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 更能清楚地把握正确的事物并坚持下去, 从而建立起自身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其二, 大学生公寓社区化之后, 学院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大力发展高速宽带, 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畅通, 辅导员可以借助这一平台, 以新媒体实施长效的教育和引导。

1.3.3技术方面。便捷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了高职院校园网络。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自媒体等方式已成为高职院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阵地。作为学生管理主力军的辅导员必须拓展这一技术层面的知识和方法, 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技术话语,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在这一技术平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1.4面对的挑战 (Threat) 。

1.4.1复杂性的网络, 是对高职院公寓学生工作有效性的挑战。当前, 网络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快速, 加快了各类信息来源的深度和信息传递的速度。网络中的各样文化理念、自由思想和虚拟思维等冲击大学生的大脑, 部分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之中, 心理、行为发生错位和失常;某些大学生迷恋于网络上的不健康的角落, 导致思想变质和道德沦丧;还有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中的乌合世界, 以至于美丑不辨, 良莠不分。在这些情况下,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如果不及时引导, 就容易引发学生的犯罪、盲从等行为, 后果不堪设想。

1.4.2滞后性的文化管理, 是对高职院公寓学生管理工作感染力的挑战。高职院公寓区的文化管理滞后于公寓社区物业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到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表现在专业文化宣传滞后和文化管理方法不到位两个方面。负责大学生公寓实际管理的管理员大多文化素养不高, 公寓文化管理和文化设施建设实质上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而已, 专业素养教育也不能在学生生活时间较长的空间中深化, 文化育人停留于口号。

2.高职院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的对策

2.1辅导员要以人为本, 转变观念做好本职工作。

高职院学生工作者, 特别是进驻公寓的辅导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 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管理的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 把学生需要放在心中, 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和急事;其次, 要树立大学生是消费者的观念。在教育管理、制订公寓规章时, 要体现学生也是消费者的价值趋向, 尊重学生;第三, 树立师生平等交往的观念。在师生交往中, 学生工作者应与学生平等交往, 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2.2加强公寓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首先, 高职院要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为学生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工作人员参与到大学生公寓管理中, 提高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保证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实效性;其次要建立进驻公寓辅导员的学习培训机制, 提高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第三要根据各自学院人事工资情况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激发工作积极性, 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第四要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明确责任, 分工协作;第五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 特别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优势, 让他们参与到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中, 与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一起形成多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此外, 还要不断探索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 大胆尝试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提高工作实效。

2.3建全适宜的值班制度, 构建明确的学生公寓管理体系。

建全适宜的公寓学生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和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 是高职院学生管理全面深入大学生公寓的和谐、有力的制度保障, 也是对大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真空地带的强力介入与有效补充。因此, 高职院学生管理部门要合理安排各系学生宿舍, 最好是每栋楼住的是一个系部的学生, 这样方便协调各系部派出辅导员入住管理。此外根据辅导员的年纪、性别、入校工作年限、职务级别等合理安排值班表, 确保学生公寓管理值班制度有效执行, 并加强院系两级常规督察, 不让制度存在文件中、订在墙面上, 不留管理的真空。院系两级主管部门还要积极调研学生工作全面进公寓的落实情况, 及时调整不合理之处,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进公寓, 全面落实学生公寓和谐育人的目的, 形成以制度化和人性化结合的管理模式。

2.4建立公寓文化管理模式,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丰富大学生公寓生活。

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的开展, 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 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发展、专业特色不同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寓文化管理的新模式。如我院3、4号大学生社区管理 (服务) 站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通过宿舍文化节, 设置“雅致宿舍”形象设计大赛, 以宿舍为背景, 宿舍生活为题材, 围绕“温馨我家”为主题, 充分体现各室特色, 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推出学生宿舍公益广告、标语设计比赛, 使各个宿舍风格迥异, 各有千秋, 用文字记下丰富多彩的故事, 展现宿舍新风采。当代大学生宿舍“寝室铭”征集活动, 使学生认真思考宿舍生活与学习有关的心得体验, 很多简单的一句话使我们教师都不得不佩服学生潜能的巨大。制作《宿舍之窗》小报发放给学生, 多方面宣传宿舍文化, 让学生了解各方面信息, 通过宣传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此外, 根据学生专业、系部学生居住的集中性, 在公寓公共区制作专业发展历程、专业文化名人名言、专业模范人物展板, 让学生在平时的公寓生活中感受专业文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洪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的SWOT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2) :126-127.

[2]王海桥.构建学生社区长效工作机制, 发挥社区育人功能[J].中国科技创新导, 2008 (23) :30-31.

[3]叶慧伶, 钟江顺.高职院政治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8 (4) :49-51.

[4]张俊风.浅析新形势下公寓辅导员工作[J].辽宁科技学院报, 2008 (3) :73-74.

上一篇:绝缘标准下一篇:行政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