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机制

2024-06-13

相关机制(共12篇)

相关机制 篇1

企业治理结构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 这些安排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行为, 以及在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供应商和用户当中, 由谁来控制企业, 怎样控制企业, 以及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等。按照现代契约理论的观点, 企业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 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成为企业治理结构的客体, 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 治理的起因是产权的分离, 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分布。在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归属问题上, 传统的企业治理理论, 如团队生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 大多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 认为只有股东承担企业剩余风险并掌握剩余收益, 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应当全部归股东所有。然而, 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人力资本作用的加强, 以及股东过度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长期发展, 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股东至上”逻辑的声讨。在这一背景下, 要求经理人对各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股东负责的呼声日益高涨, 从而促进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深化。

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金斯学会的M·布莱尔。与传统企业治理理论不同的是,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 企业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应该同时考虑其他参与人, 包括职工、债权人、供应商、用户、所在社区以及经理人的利益。股东利润最大化不等于创造财富的最大化, 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才是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该理论对“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这一传统观念提出挑战, 认为职工、经营者、供应商和用户与股东一样, 都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 都承担了风险, 所不同的只是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 而职工和经营者投入的是人力资本。随着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 股东变得分散而消极, 且更容易在资本市场上“用脚投票”, 来转移风险, 对企业承担的责任日益减少;相反, 其他利益相关者, 特别是经理人与企业的利害关系更为密切, 企业的倒闭意味着他们人力资本的损失, 他们更关心企业的发展。因此, 该理论认为, 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 企业治理不能仅限于调节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关系, 董事会中除了股东代表以外还应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表。由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兴起时间较短, 其成熟的企业治理体系的构建尚未完成, 尽管如此, 该理论在西方受到了积极关注和支持。该理论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该理论认为, 在现代企业中, 所有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讨论企业治理以所有权为起点“是彻底错误的, 是高水平的误导”, 股东也并不是唯一的所有者。传统理论把作为所有者的一切权利和责任赋予股东, 并非出于社会科学的规律, 而仅仅是一种法律和社会惯例而已。

其次, 该理论认为, 并不是只有股东承担剩余风险, 工人、债权人、供应商都可能是剩余风险的承担者, 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投入都可能是关系专用性资产, 这部分资产一旦改做他用, 其价值就会降低。因此, 投入企业的这部分资产是处于风险状态的, 为激励专用性资产进入企业, 需要给予其一定的剩余收益, 应该设计一定的契约安排和治理制度来分配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一定的企业控制权, 即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企业治理。

再次, 该理论还从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上说明了重视非股东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必要性。他们认为,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绝大多数资本所有者只是小股东, 只不过是市场上的寻利者, 大多只会“用脚投票”, 而放弃“用手投票”权, 对企业承担的责任日益减少, 真正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操心的, 是与企业利害关系更为密切的经理人员和广大职工。企业治理结构不能仅仅局限于调节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关系, 董事会等决策机构中除了股东代表以外还应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表。

另外, 该理论还从产权角度, 论证了其“新所有权观”的合理性。他们认为, 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资产, 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产增值和无形资产共同组成企业的法人财产。法人财产是相对独立的, 不同于股东的资产。因此, 即使从这一角度来看, 忽视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富的创造也是不利的。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

企业治理由传统的“股东至上”演进到“共同治理”模式, 实际上表明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权益, 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仅强调股东的权威, 而且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 通过企业内的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各个利益相关者具有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 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相关者的行为, 并通过适当的投票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来稳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在设计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时, 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控制权共享原则。即股东、经理人员和广大职工都拥有企业控制权, 其代表在董事会中原则上拥有同等的权力。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缔结的“契约网”, 各利益相关者或在企业中投入物质资本, 或投入人力资本, 目的是获取单个产权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共同治理”逻辑并不否认每个产权主体的自利追求, 而是强调理性的产权主体把企业看作是自身利益的源泉。因此, 一个体现和贯彻“共同治理”逻辑的治理结构必须让每个产权主体都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 但这是机会的均等, 而不是权利的平均化。

二是索取权均占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企业经营成果在扣除所有固定合同支付 (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 的余额即为企业剩余, 共同治理模式要求它必须归各资本所有者包括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均占。当然, 这种均占, 不是指平均分摊, 而是要根据各种资本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贡献, 实行企业剩余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按比例分享。这类似于等量股份获得等量股息, 等量人力资本也应获得等量企业剩余, 拥有等量的剩余索取权。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而言, 则必须以对企业重要性或贡献大小来分配剩余, 重要性或贡献比例有多大, 剩余索取权分配比例也应有多大。

三是市场导向原则。是指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市场谈判达成合作契约, 来界定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自动调节作用, 杜绝或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权利分配的比例应以贡献比例为依据, 而贡献的大小, 可以由各利益相关者的谈判结果表现出来。在实际操作中, 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名额如何分配、企业剩余如何按比例分享, 都应该由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市场的公平谈判来确定。任何政府、组织或个人的干预和硬性规定, 都是欠妥当的。长期来看, 只有市场机制最能显现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承担的风险以及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因此, 可以说, 市场导向原则是控制权共享、索取权均占原则的基础和保障。

四是权利边际调整原则。也就是说, 权利的安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可以随时重新调整的。由以上原则可知, 权利分配取决于利益相关者贡献的大小, 表现为谈判的结果。随着时间的转移, 不同资本对企业贡献的相互比例会发生变化。因此, 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也应随之变化。特别是人力资本, 具有与其所有者不可分割的特性,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并且会随着其在企业内的工作时间而增加, 通过边干边学、专业化协作以及企业文化渗透等因素的影响, 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含量会提高, 重要性会增加。因此, 企业初始的控制权分配和索取权安排可能已失去合理性, 只要坚持权利边际调整原则, 各利益相关者选择合适的时机重新进行谈判, 谈判的结果才可以使控制权分配和索取权安排再一次达到最佳状态。

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基本内容

第一, 企业治理主体的确认。在共同治理模式下, 企业治理主体必然是各利益相关者, 其参与治理的方式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的自身特征及其与企业关系的密切程度。一般来说, 各利益相关者只要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 就会成为企业风险的现实承担者。为了保护其专用性投资不受损害, 他们就有必要参与企业治理。与单边治理模式一样, 共同治理模式仍需要董事会的存在。不同的是, 共同治理模式把董事会看作是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共同代理人, 而不仅仅是股东代理人。这样一来, 共同治理模式下的董事会从形式上看与原有制度安排并无二致, 只是多了几个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代表而已, 但在本质上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一变化是由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成为委托人所决定的。

第二, 建立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建立职工董事制度是完善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职工董事制度是确保普通职工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制度保证。实行大陆法的国家一直强调企业活动是劳资双方的一种伙伴关系, 这些国家的股份公司大多建立了劳工代表参与董事会决策的制度。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更应创造条件让职工参与企业治理。普通职工通过职代会选举职工董事, 通过职工董事在董事会中传递职工的“声音”。这样, 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条件下, 职工可通过董事会发挥作用, 从而克服了原来的职代会制度流于形式的弊端。在落实职工推选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具体操作中, 应由全体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 即由全体职工选举代表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再由职工代表大会决定职工董事和监事的人选。

第三, 完善共同监督机制。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监督包括以下三个阶段:一是事前监督阶段。每个产权主体在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之前, 就应对投资对象作一个合理的评估, 内容涉及企业的生产能力、发展前景、管理能力、盈利率、潜在风险等。目的在于防止信息不对称条件下, 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二是事中监督阶段。经理人员的利益目标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 前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可能会损害后者的利益。因此, 利益相关者可通过其在监事会的代表密切关注企业的营运状况和经理人员的行为, 以防止经理人员道德风险行为的出现;三是事后监督阶段。可通过公司绩效来判断企业的状况, 目的是防止财务危机。根据不同的绩效水平, 利益相关者可采取一系列相应的行动。

第四, 构建有效的预防和破产机制。所谓预防机制, 就是作为治理主体的股东、经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各自进行事前、事中监督。监事会是预防机制的制度依托, 一旦发现经营者有不良行为或企业绩效不佳, 各利益相关者可通过其在监事会的代表提出警告或实施相应的惩罚, 如要求召开临时股东会、董事会, 要求进行财务审计等。当企业进入资不抵债的困境时, 则进入破产程序。破产程序的重点是企业重组, 重组本身是一种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手段。一个有效的破产程序必须设置一套机制, 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同时给予对企业造成损害的经营者以可置信的惩罚。

第五, 构建合理的企业剩余分享机制。共同治理不仅包括企业控制权的共有, 而且包括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共享,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权、责、利的完美统一, 才能构建有效的共同治理机制。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意味着股东、经理人员和广大职工都应获得企业剩余, 因此, 必须首先确定三者各自占有企业剩余的份额。根据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对应原则, 以股东、经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比例分配剩余, 而重要性比例又表现为三方谈判达成的分配董事名额比例, 因此, 应按三方在董事会中的名额比例来分配企业剩余。在三方内部, 股东按出资份额获得不等的股息;广大职工按投入人力资本比例分配剩余;经理人员在分享企业剩余时则应特别注意总经理的人力资本含量和在企业中的地位, 拉开总经理与其他经理人员的报酬差距。为便于计算, 并考虑到按股分红在操作中的简便性, 可以按上述分配企业剩余的比例换算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股份, 再把这些股份分给经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持有。

相关机制 篇2

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李 彦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当前新形势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的一个核心,就不会有我们事业的胜利。但是,我们党并非天生就具有这种作为领导核心的力量和作用,党发挥其力量和作用的前提是它必须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永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新世纪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在新世纪中,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服从并服务于工作大局。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也不例外。在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是明确的,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是正确的,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时常遇到来自党的作风和腐败现象的等方面的阻力,有的甚至比较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克服各种不良作风,坚决反对腐败,以改革的精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执政时间越长,越需要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济,越需要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得民心者得天下”。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党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保持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维护好、坚持好、发扬好。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既有许多紧迫的工作要做,又必须进行长期的不懈努力。制度和体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邓小平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为此,我从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的角度,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以下几点思考:

1、建立和完善权力配置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我们从计划经济完成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伟大变革,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带来的是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对权力的分解和科学配置取法相应的措施,以至有的人事权、财产审批权与调拨权相对集中,且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虽然干部人事制度正在改革,也收到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权力配置的不科学、不合理,特别是当权力配置出现严重缺陷时,在行使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背离主旨的现象,权力被无休止地滥用,出于某种私利而专权、越权;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进而腐败滋长蔓延盛行不可避免,而且是连锁反应,恶性循环。

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是权力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限定当权者必须依法行政、防止腐败的关键。科学配置权力,采取适度分权的措施,一是要使各种权力处于合理的分布状态,各自能够实现效能最大化,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且各种权力之间彼此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制衡。二是要适度确定某种权力的自身界限,明确限定某种权力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什么层次上行使,超出了这个范围、层次就是违背原则。在权力合理配置、限定领导者权限,防止腐败发生的措施方面中央都有一些相应的规定。比如,1996年中纪委第六次全会经党中央批准的关于“凡属于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专断”的规定,就是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界限的一种具体界定。十六大则进一步强调提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再比如:在我国有些地方已经试行在政府内部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原则对行政权力的布局分配、使用范围、权限划分、运行程序及制衡关系作了规定。

科学配置权力或完善权力配置,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个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能够促使领导者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利用人民赋予的职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最大的作用。

2、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制度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可靠保证,而制度的落实,关键在于严格执行责任追究的规定。这是制度具有严肃性、威慑性的原因所在,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因此,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廉政建设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在我国的廉政建设中,对腐败行为的追究基本上只是追究当事人,而几乎从不追究当事人领导的责任;只强调领导干部自身要廉洁自律,而忽视了领导对该组织的廉政进行管治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只有廉政的个人负责制,而没有建立廉政领导责任制,许多领导干部对组织的廉政建设没有给予高度重视。领导责任制是一种责任连带制度,领导责任制愈健全,则腐败蔓延的条件愈差;反之,领导责任制愈不健全,则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腐败现象蔓延的条件愈好。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的缺位,使廉政建设得不到领导干部得高度重视,这是我国廉政建设长期见效不大的重要原因。

2)领导干部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江泽民在中纪委四次全会讲话中郑重指出:“对选拔任用干部违反干部政策、不按规定行事造成失误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实行责任追究,是指对负有用人失误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惩戒。在明确用人失误标准的基础上,对推荐失误、考察失误和任用失误分别作出处罚。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必须坚持权责统一、违规必究、客观公正的原则,同时,还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比如: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举报制度;组织人事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系通报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制度等等。

3)领导干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为了促进领导干部慎重用权,正确决策,避免失误,减少损失,亟待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的形式,把决策者的个人责任明晰化、制度化,以此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慎用决策权,排除个人主观意志和外界干扰,努力避免决策失误,从而不断提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3、建立和完善有效监督机制,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权利滥用和权力腐败。加强群众对无产阶级政党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公仆必须毫不例外地接受主人的监督。毛泽东把人民群众的监督看作是共产党跳出“人亡政息”周期律,使政府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开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新路子。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监督思想。他认为执政党必须接受监督,特别是接受群众监督。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借鉴国外廉政方面的监督制约机制,结合我国实际,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

第一,必须强化上级监督机制。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是目前较为有效的一种监督方式。因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方式符合现行干部管理体制。按照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上级管理下级,上级监督下级,既是上级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也更具有监督的权威性。

第二,必须强化党政内部监督机制。十六大报告指出:“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政内部监督机制,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和完善。其一是对决策权实施监督的机制。要按照十六大要求,完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要对已有的党政内部有关决策和监督机制进行程序性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便于实施有效监督;其二是对执行权实施监督的机制。对执行权的监督重点应突出对重要领域、重要部门的监督机制建设。比如,司法、财政税务、国土、金融、干部人事等。

第三,必须强化专职机关监督。组织部门的监督,纪检部门的监督,督察部门的监督,要加强联系,互相沟通,密切配合。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专职机关要摆脱权力干预,人情干预,加大查处力度。

第四,必须强化群众监督。据资料显示,目前查处的腐败案件,有60%来自群众举报。为此,要为人民实施有效监督,拓宽各种渠道,创造客观条件。比如: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务重大事项公开制度;重大决策公开咨询、听政、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民意测评、民主考核制度;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选举要引入竞争机制,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民主意识强、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代表选出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第五,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既鞭挞腐败丑恶现象,又为社会公众参与反腐败提供重要途径,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4、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机制,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内质网相关蛋白的降解及机制 篇3

关键词:钙联结蛋白周期 类α甘露糖苷酶 EDEM

中图分类号:Q2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87-01

钙联结蛋白(calnexin,CNX)是内质网中的一种跨膜蛋白。钙联结蛋白周期是指新合成的糖蛋白,可通过葡萄糖残基与内质网中的内质网腔中可溶性居留蛋白肌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和跨膜蛋白钙联结蛋白两种同源凝集素联接,蛋白质与肌网蛋白和钙联结蛋白结合后,糖蛋白开始折叠,折叠好的蛋白从这两种分子中释放,非正确折叠的蛋白质再循环、重复折叠的过程。在内质网中分子伴侣CNX循环保证只有正确折叠的糖蛋白才能到达高尔基体,而延误折叠或错误折叠的糖蛋白则通过ERAD途径进行降解。

1 CNX/CRT循环

CNX/CRT循环促进蛋白正确折叠,抑制折叠中间体聚集,调控ER降解并防止未折叠糖蛋白进入高尔基体。CNX/CRT都属于类凝集素分子伴侣,这类分子伴侣所构成的CNX/CRT循环能够专一地识别以N2糖苷键连接的糖蛋白,是真核细胞蛋白折叠和装配的重要监控机制,同时也能调节内质网中的Ca2+稳态平衡和Ca2+信号传导过程。内质网中CNX/CRT循环是指在糖苷酶II作用下移去末端葡萄糖,这个过程需要UDP-G糖蛋白葡萄糖转移酶(UGGT),UGGT不能识别折叠正确的蛋白质,但UGGT能够识别不完全折叠的糖蛋白并且催化其葡萄糖基化。在糖蛋白正确折叠前,这种去糖基化作用可能多次重复。

ERp57是CNX/CRT循环的另外组分。ERp57(一种巯基氧化还原酶)是PDI蛋白家族成员,它与CNX/CRT的酶解物结合。ERp57与CNX,CRT形成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它是巯基氧化还原酶的同系物。ERp57与结合在CNX和CRT的底物糖蛋白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短暂的二硫键。对许多糖蛋白而言,它们与CNX,CRT和ERp57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折叠程度但增加了其有效性[1]。纵使这对蛋白折叠不是绝对需要,但外源凝集素使错折叠蛋白停留在内质网中,并调控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运输的质量控制过程[2]。有报道指出CNX和CRT可以与缺乏低聚糖的多肽链的相互作用,但不清楚这对细胞中的蛋白成熟是否重要。

2 EDEM在从CNX释放的末端错折叠糖蛋白中的作用

EDEM是内质网Ⅱ型跨膜蛋白,它能够与错误折叠糖蛋白中的8个甘露糖结构结合增加该错误折叠糖蛋白的降解。EDEM是一种由ERS诱导产生的膜蛋白质,它与α-甘露糖苷酶同源,但不具有甘露糖苷酶活性。EDEM加快内质网中错折叠蛋白的降解。EDEM通过它的跨膜区域與CNX相互作用,不管是它的底物与CNX的结合还是它们从CNX中释放都需要ERAD过程的发生。EDEM在ERAD途径中的功能是接受来自于CNX的底物[3]。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蛋白质质量鉴别、控制和校正装置,它保证正确折叠蛋白质产品的输出,担负着对非正确折叠蛋白的鉴别、挑选和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通过转录子转到细胞基质中,进入细胞基质的蛋白降解是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完成,这个过程就是ERAD。EDEM的过量表达极大地加快了ERAD途径,这很可能是通过识别与底物结合的Man8B结构而实现的。甘露糖与Man8B的结合是EDEM介导的错折叠蛋白降解的必要条件,当底物在糖苷酶‖的作用下从CNX释放时,它们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转移:EDEM帮助其降解或UGGT使其再进入CNX循环。当EDEM在细胞中过表达时,末端错折叠底物从CNX中释放出来并转移到EDEM。所以末端错折叠底物从CNX释放出来后,进入EDEM途径降解而不是进入UGGT-CNX循环。错折叠蛋白可能累积在EDEM,而不是CNX,这说明EDEM被选择性诱导表达。

但EDEM在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具体作用还不十分明确。Yukako Oda[4]等通过实验观察到EDEM-hemag

glutinin(HA,血凝素)不与CRT抗体共沉淀,这可能表明EDEM与CRT不相互作用。尽管CNX与CRT功能相似,CNX有跨膜区,而CRT没有,这说明跨膜区可能是EDEM和CNX结合的区域。EDEM不与包括ER腔区的CNX突变体共免疫沉淀,这表明CNX的跨膜区域是EDEM-CNX复合体结构的关键部位。为了研究EDEM-CNX复合体在ERAD途径中的作用。研究者用ERAD途径降解的底物之一NHK(一种α1-抗胰蛋白酶变异体)分析发现,EDEM和NHK与CNX的结合和底物从CNX的释放对于EDEM介导的ERAD途径是必需的。而且EDEM可以通过促进底物从CNX的释放来加速ERAD途径。

EDEM与错折叠蛋白决定子结合后,从CNX释放,退出ERAD途径,从而妨碍UGGT介导的糖蛋白再折叠作用。从CNX循环释放出的错折叠蛋白的N末端往往修饰成Man8结构,这使ERAD在EDEM过表达情况下依靠EDEM,而弱化UGGT作用。因为EDEM在ER中蛋白折叠被打断时起到正调节作用。它们阻止未折叠糖蛋白在CNX循环中的积累,从而在新合成糖蛋白的成熟过程中更有效地起作用。

3 结语

由于内质网中蛋白质折叠与细胞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UPR信号通路和CNX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CNX循环而言,EDEM在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具体作用还不十分明确。深入研究哺乳动物细胞UPR和CNX循环,对人类某些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Oliver J D,Roderick H L,Llewellyn D H,et al.ERp57 functions as a subunit of specific complexes formed with the ER lectins caleticulin and calnexinMol Biol Cell,1999,10:2573—2582.

[2]Helenius A,Aebi M.Intracellular Functions of N-Linked Glycans.Science,2001,291:2363— 2370.

[3]Molinari M,Calanca V,Galli C,et a1.Role of EDEM in the release of misfolded glycoproteins from the calnexin cycle.Science,2003,299:1393—1340.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 篇4

1 白介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1.1 IL-1

IL-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并能作用于体内多种组织、器官的细胞因子, 在局部、全身炎症及免疫反应中起核心作用, 可诱导其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急性时相蛋白和组织重建酶等的合成, 被认为是介导UC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 可对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产生趋化作用, 吸引其进入肠道病变部位,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肠道病变, 最终导致UC的发病。有学者认为IL-1mRNA可作为监测UC病情活动及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 还可监测UC早期或潜在的活动。

1.2 IL-2

IL-2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淋巴因子, 主要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和IL-l诱导下合成分泌, 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与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表面的IL-2受体结合后, 可引起T细胞活化、增殖, 从而促进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作用, 增强NK细胞活性, 促进B细胞分泌等细胞免疫反应, 因此, 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血清中IL-2含量可作为临床观察UC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1.3 IL-4

IL-4是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 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抑制炎症的特性。IL-4主要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合成, 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IL-4可抑制人巨噬细胞克隆的形成及炎症介质TNF或IL-1的释放, 诱导IL-1RA的产生。正常人体十二指肠黏膜的淋巴细胞比外周血淋巴细胞能自发分泌出更多的IL-4, 表明IL-4对维持肠道免疫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其与UC的发病有关, 可作为监测疾病程度的一个指标。

1.4 IL-5

IL-5主要由CD+4T细胞产生, 可诱导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UC患者肠黏膜固有层T细胞受CD2/CD28途径刺激产生IL-5较LPT细胞少。通过TCR/CD3/CD28或CD2/CD28刺激UC患者炎症黏膜LPT细胞产生IL-5, IL-5的分泌增加与IL-4的分泌增加无关, 说明炎症性肠病两种类型的免疫病理过程, 与不同的细胞因子分泌形式有关。

1.5 IL-6

IL-6作为细胞因子的核心成员, 近年来发现其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促炎性作用包括:促进B细胞活化、增生、分化为浆细胞, 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促进T细胞增殖、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促进造血干细胞从G0期进入G1期, 使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诱导肝细胞生成急性期蛋白。

1.6 IL-8

IL-8又称为促炎症因子, 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8的主要生物学活性是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IL-8接触后可发生形态变化, 定向游走到反应部位并释放一系列活性产物, 这些作用可致机体局部炎症反应, 达到杀菌和损伤细胞的目的。IL-8在UC的发病过程中, 直接参与了疾病的炎症程度, 并呈正相关, 起着趋化因子的作用, 介导其它炎性细胞发生炎性反应, 从而促使溃疡的形成。

1.7 IL-10

IL-10又名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 由TH2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它的主要免疫调节作用是在mRNA水平上抑制激活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发挥功能, 如人IL-10可下调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转录分泌IL-1b、IL-6、IL-8、TNF-α和GCSF。IL-10基因剔除小鼠可自发结肠炎, 说明IL-10在维持正常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8 IL-13

IL-13是一种抑炎性细胞因子, 由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炎效应的一种多效性TH2细胞因子, 可抑制脂多糖 (LPS) 及TNF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炎症介质, 并下调多种致炎因子的表达。

2 T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2.1 Tr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Tr细胞具有高度异源性, 目前仍不清楚其前体、分化过程。根据其来源、表位特性及发挥效应机制的不同, Tr可划分为自然发生的CD4+CD25+Tr细胞和适应性Tr细胞, 后者有Tr1、Th3等多种亚型。CD4+CD25+Tr细胞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亚群。自然发生的Tr细胞主要是指在胸腺发育成熟后进入外周淋巴组织, 抑制自身反应性的T细胞, 在维持自身免疫平衡及预防病理性自身免疫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CD4+CD25+Tr细胞拥有独特的细胞表型和功能, 是一种功能成熟的T细胞亚群, 具有免疫抑制性和免疫无能性。

2.2 CD4+CD25+Tr细胞在IBD免疫紊乱中的作用机制

肠道是人体与外界抗原接触的主要场所, 因此, 肠道的局部反应需精密调节以避免对食物性抗原及正常菌群产生免疫反应。在人体及动物模型中的研究显示, Tr细胞在保持肠道稳态中起重要作用。CD4+CD25+Tr数量的减少、表面分子表达的缺陷、抑制功能的受损都与IBD的发生相关。在疾病活动期, 外周血CD4+CD25+和Foxp3+Tr细胞下降, 而在缓解期上升;活动期UC外周血CD4+CD45RO+CD25+T细胞显著降低, 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反比。进一步研究显示, CD4+CD25+Tr细胞大致可通过细胞接触及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方式实现对CD4+/CD8+T细胞的非特异性抑制效应, 从而防治IBD。

2.3 其它亚群的Tr细胞在IBD中的作用机制

除自然发生的CD4+CD25+Tr细胞外, 尚有多种T细胞群能抑制其它T细胞的效应, 如Th3细胞、Tr1细胞、与未成熟DC培养产生的CD4+T细胞、CD8+CD28-调节T细胞。Th3细胞最早是从po免疫耐受的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 并对Th1、Th2有抑制作用。po免疫耐受是指po抗原后, 可引起机体对此抗原产生无或低免疫性反应, 但对其它抗原仍可产生正常免疫性应答。Th3的抑制效应是抗原非特异性, 可通过分泌TGF-β介导以“旁观者抑制”途径产生。Th3的抑制活性以受体TGF-β介导为特征, 其产生也与TGF-β相关。

3 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3.1 HBD-2、HBD-3和HBD-4

近来, 抗菌肽作为固有免疫系统分子在抵御微生物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防御素是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 在宿主防御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广谱抗菌肽。根据其基因及蛋白水平结构特点可分为α和β两型, 后者又可分为4个亚型, 即人类β防御素1、2、3和4 (HBD-1、HBD-2、HBD-3和HBD-4) , 其中HBD-2是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肽。最近, 人们发现在IBD患者的结肠中, β-防御素的表达水平是下调的。由此推测, 这些抗菌肽的缺失会促进IBD患者的炎症反应。

3.2 MHC

MHC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 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这一复合体可分为Ⅰ、Ⅱ、Ⅲ3个亚群, 具有高度多态性。在MHC基因中, 研究最多的是编码细胞表面抗原呈递蛋白的4种MHC基因, 即MHC-A、B、C和D。MHC-A、B、C属于MHC-Ⅰ, MHC-D属于MHC-Ⅱ。近年一些研究发现靠近MHC-B的非经典Ⅰ类基因, 如MHC-Ⅰ类相关基因A、MHC-Ⅰ类相关基因B与IBD存在关联。正常情况下, MICA、MICB分子与其表达于NK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受体NKG2D结合, 可共同激发上述细胞的活性, 当细菌或病毒感染时表达增加。与MHC-Ⅰ类基因相比, MHC-Ⅱ类基因与IBD关系更为密切。

3.3 ABCB1

ATP结合盒转运子B1又被称为多药耐药基因1, 编码一种ATP依赖的转运蛋白 (P-gp) 。P-gp在包括肠上皮在内的多种组织高表达中, 可将进入胞内的药物、细菌毒素和化学物质等主动泵出细胞, 从而保护上皮免受有毒物质侵犯。其表达具有个体差异性, 影响了个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在这一基因片段上已发现至少300个SNPs, 其中一部分SNP与多种癌症、HIV感染等易感性相关, 亦有一些SNP与IBD有关。目前已发现3个SNP位点与P-gp低水平表达有关。

4 结语

总之, 白细胞介素分泌失调、免疫反应紊乱及基因表达缺陷等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炎症性肠病的发作。对相关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对其相互关联性的探讨将有助于完善其发病原因及作用机制, 并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摘要: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通过对其中各细胞因子的相关作用、免疫调节及基因水平的研究, 认识到炎症性肠病是在多种作用因子的相互作用下, 致机体免疫调节失衡, 并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

关键词:肠病,炎症,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1]石敏, 吴曙光.白细胞介素1α对多形核白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0, 1 (6) :455-458.

[2]钱立平, 徐三荣, 林庚金, 等.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白介素水平的变化[J].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1, 2 (8) :330-335.

[3]邹阳, 王兴友, 杨孝芳.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2、CD44、CD54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检验, 2002, 20 (5) :281-283.

[4]古学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2及Sil-2R浓度变化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 2:153-158.

[5]郭晓东, 关庆.增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血清IL-4 IL-10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学刊, 2004, 22 (2) :659-662.

[6]贾百灵, 侯晓华.白细胞介素-6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4, 13 (3) :220-221.

[7]屠振兴, 李兆申, 许国铭, 等.血清白细胞介素-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J].胃肠病学, 2002, 7 (4) :277-279.

[8]GRUNDY D, AL-CHAER ED, AZIZ Q, et al.Fundamentals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basic science[J].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8) :1391-1411.

[9]HEINRICHS SC, TACHE Y.Therapeutic potential ofCRF receptorantagonists:a gut-brain perspective[J].Expert Opin InvestigDrugs, 2001, 10 (2) :647-659.

[10]BIRRENBACH T, BOCKER U.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 andsmoking:a review of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Inflamm Bowel Dis, 2004, 10 (4) :848-859.

相关机制 篇5

各司法所:

自2009年杭州市全面推进“和事佬”协会机制以来已有两年,市司法局为巩固成绩,总结经验,推进全市“和事佬”协会健康发展,拟将各地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案例进行汇编,向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宣传,同时也供各地相互交流学习。根据市局要求,请各司法所填好《和事佬协会组织队伍及工作情况汇总表》(见附件),并上报以下材料:

一、上报材料内容

1、工作指导类。街镇党委政府对社区(村)“和事佬”协会工作指导方面(包括成立组织、选拔人员、保障经费、规范工作、与人民调解有效衔接等方面)的亮点和做法。如果某个社区(村)在“和事佬”协会组建方面有特色和亮点的,也可以单独上报。

2、工作方法类。各“和事佬”协会和“和事佬”在履行“三大员”职责过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有效工作方法(包括调解纠纷的技巧、了解社情民意的手段、宣传法规政策的有效途径、开展工作时搭建的载体平台等)。可以是某个“和事佬”协会的集体工作方法,也可以是“和事佬”的个人经验。

3、工作案例类。各“和事佬”协会和“和事佬”调解各类纠纷、了解社情民意、帮扶特殊群体、宣传法律政策、教育社会群众以及的配合社区(村)“两委”处理辖区内涉及居(村)民利益的公共事务的典型案例。要求一个案例一篇材料。

4、先进事迹类。材料要能反映“和事佬”协会或“和事佬”个人热心公益事业,舍小家而顾大家,不辞辛劳,不计得失,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精神,或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超的调处技巧等。

二、上报数量和要求

工作指导类材料篇幅在2000字左右;工作方法类材料篇幅在1500字左右;工作案例类材料篇幅在800字左右(其中600字叙述事情,200字点评);先进事迹类材料篇幅在1000字左右。以上4类材料,每个司法所每类各报一篇,多报不限。

三、上报时间和形式

请各司法所于8月30日前,以电子文档形式将材料和汇总表上报基层科。

相关机制 篇6

【关键词】城镇供水;补偿节水机制;措施

现代城镇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带动当地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很大程度上也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城镇供水一方面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使他们在城市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城镇供水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镇综合经济实力。所以落实城镇供水补偿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一、城镇供水补偿农业节水机制的重要性

实施城镇供水补偿农业节水机制,主要是从以下两点来进行考虑:

1.保障足够的灌溉水源。现代农业一般很少采用的传统种栽方式,科技化的加入使得农业产量不断的上升,传统产品农业逐渐的转入现代效益农业,现代效益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它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同时具有更大的风险。科技化的灌溉、效益农业的发展对灌溉水资源的丰富具有更大的要求。所以把以前灌溉防洪的水库转变为城镇供水,可以保证城镇工业拥有充足的水资源,从而带动城镇的经济发展,同时采取工业支持农业的工作措施,也能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使效益农业更好的发展,实现城镇工农和谐的发展。

2.对理论的实现。长期以来,分散性的农业种植带不来太多的经济效益,现在国家提倡实施科技化农业种植管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政府对农民做出补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家投劳筹资的建立防洪工程,不仅可以带动农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农民的土地转化为工业,削弱了他们在城镇立足的基本条件,农业的灌溉水源转向工业和城镇化之后,人们得不到政府的补偿,还得出力去寻找新的水源,修建新的灌溉设施,所以补偿农业节水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城镇工业化使环境被破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农民和农业为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这时候政府的补偿机制可以很好的安抚民心,使老百姓的生活有基本的保障。

二、城镇供水补偿节水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实施城镇供水补偿节水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无论是从实践、理论、政策、经济等方面来考虑,都是可以很好实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落实好基础建设的工作。

1.理论上的可行性。据观察,世界上很多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的发展初期,为了促进工业的发展,势必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农业。但是当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时候工业就会反哺农业,让整个国家的工农和谐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就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来看,已经到了工业支持农业的时候,所以我们顺应这个大趋势,自觉合理的调整国民的收入,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工业和农业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的发展不可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

2.工作实践的支持。现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城镇供水节水补偿机制,但是很多城镇都有类似的做法,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比如义乌市在2000年的时候花费了2亿元向东阳市购买了4999m3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

3.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建设城镇供水系统时,对占用的农业灌溉水源和基本设施都要进行等效替换的原则,对农业和农户做出相应的补偿。收取的费用由同级的财务部门进行管理,主要用于对农村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灌溉工程的改造,不可用于其他用途。合理的把水资源进行分配,使得农业和工业和谐的发展。

三、构建城镇供水补偿机制的具体方法

1.城镇供水补偿节水机制的补偿原则。根据每个城镇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在补偿工作的同时,要学习其他城镇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农业灌溉设施的建立进行补偿。

(1)“等效替代”的补偿方法,比如按照水的吨位计算出补偿价格,这是工作中最常用、最直接的补偿方法。

(2)还有按照节水工程建设的预算资金进行补偿,根据农业灌溉设施的建设,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预算,然后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

(3)最后还可以按照水权转让的原则进行预算补偿,如果一座水库以前是用于防洪和灌溉现在被转用为工业用水,这就会涉及水权转让的问题,可以根据转让权来进行经济补偿,用于农业灌溉设施的建立。

2.结合工作经验和生活实际,建立完整的信息库,收集各种资料,和多个城镇进行交流和合作,探讨现今城镇供水补偿节水机制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学习各个城市的先进经验,最后进行总结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出数据分析。建立全面的供水补偿机制的信息库,为以后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在遇见问题的时候,做出最为科学的决定。

四、总结

城市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发达的工业,但是农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不能只发展工业放弃农业。在建设城镇的供水系统时,也要做好对农业的补偿工作,安抚好民心,为百姓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改善他们的生活,当工业发展要一定程度就要反哺农业,加强城镇的综合实力的建设,提高百姓的经济收入,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颖. 农业节水技术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相关机制 篇7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 粮食满足了我国的十几亿人口的需求, 因此农业生产在我国也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家和政府都出台大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 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本文以广义农业为主展开论述,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只有完善相关农业补偿机制, 进行相关政策研究, 才能保障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 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 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生产的利润都相对比较低, 广大劳动者也迫切需要相关政策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环节的成本及利润有一定保障。由于我国历史原因的影响, 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都是以农业政策支持工业, 这是由我国的传统造成的。并且在我国, 农业生产环境状况不景气, 相关技术没有得到发展与利用, 农业生产者力量比较薄弱且分散, 所以也不具备议价能力。另外, 相关资源诸如原材料、农产品、化肥、汽油的价格都普遍上涨,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虽然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涨, 但是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 农业生产关乎国计民生, 解决了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 所以我国政府还是采取大量的措施对农产品价格进行了一定的调控, 所以这各家对农业整体的利润生产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 农业流通渠道逐渐向现代渠道转变

随着我国恕不与国际市场接轨, 我国必然要改变原油旧的你农业流通渠道, 首先我国的粮食生产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统购统销, 要拓展农业流通渠道, 向多方面多层次发展, 其次, 我国的农产品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土的农产品市场, 而要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延伸, 也可以更多的进入电子商务渠道。

二、我国农业法律补偿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态补偿是一种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来维持和调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 并且用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经过我国对农业法律补偿机制的不断探索, 我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在形成原因、措施、管理机构等方面得到了一些成果。但是, 从总体来看, 我国的农业补偿法律机制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研究。

(一) 管理制度混乱, 缺乏有效的监督

我国的农林业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部门, 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问题研究, 并且其外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 因此在现实中当问题出现的时候, 每个部门都有权限对问题进行管理, 并且实行各自的管辖方案, 导致在实践中部门权责不明, 职权混乱, 不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二) 补偿标准不科学

科学界定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生态补偿这一方面涉及较多, 在进行相关的政策运行的过程中, 必然要涉及到对补偿标准的规定, 但我国现行法律政策很少对这个标准进行量化而明晰的规定, 法律条文中也规定的比较模糊。

(三) 缺乏公众参与

我国是农业大国, 但是相对于工业, 我国的农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广大农民的合法权利和地位得不到保障。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大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承载着日益严重的重担。对农业和农民地位的忽视, 使得农民的利益会受到损失, 必然会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因此, 加强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及对农利益的保障, 不仅是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要求, 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农业补偿机制相关对策研究

我国现行的农业法律补偿机制还是存在相关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只有根据具体社会实践, 站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措施, 才能够确保农业补偿法律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切实保护农民的切实利益。

(一) 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农业涉及的方面比较多, 部门庞杂, 因此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各部门权责不明, 推卸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的混乱和监督的不力导致各部门效率低下。因此相关政府应该及时制定有关规章政策, 划分好各部门的权能。对于不积极行使职权, 互相推卸责任等问题, 一经查出, 就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同时各个部门也要互相监督, 互相制约, 促进行政执法的效率。

(二) 明确生态补偿的具体操作细则

优化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确定补偿标准为实际补偿额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生态补偿标准应具有动态性, 并且要根据具体地区的经济情况而定。对不同的地区应该进行不停地补偿标准, 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情况, 实行分区的调控政策。

(三) 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 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农民是农业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农业问题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我们需要通过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这样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机制 篇8

1 融资成长机制

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技术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一个重要瓶颈。与一般融资不同, 企业研发融资需要在较长时间内获得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在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 融资约束程度、研发资金来源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 有必要从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出发分析融资约束、融资渠道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

1. 1 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Berger和Udell是最初的融资生命周期理论的奠基者。Berger和Udell[1]认为, 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 关于企业信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变化的, 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年龄、信息一体化等因素决定融资方式。Rosen[2]论证了财务结构和企业在不同年龄段进化的决定因素, 并强调企业的融资生命周期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概念。Diamond[3]、Holmstrom和Tirole[4]认为企业在融资来源方面需经过3 个演进阶段。Fluck等[5]使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企业数据, 发现企业在创始阶段的外部融资超过了内部融资; 他们还发现, 在经过第一个7 ~ 8 年的生命周期后, 外部融资的比例下降了, 之后, 外部融资则显著增加。

作为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研发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 而现阶段对于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及企业融资约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一般融资的领域, 而对于企业研发融资这一特殊活动鲜有研究。在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阶段, 如何缓解并解决企业的融资约束困境, 确保企业研发资金长期有效的融资来源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 2 融资约束、融资渠道与研发投入

从投资理论的角度来看, 研发投资与普通投资有所不同。研发投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的存在, 投资者不能充分识别企业的研发投资机会, 而经理人出于保护自身职业安全的考虑也很可能拒绝风险较高的研发投资, 从而导致研发融资约束问题[6]。在现有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研究中,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视角进行分析。在内部融资方面, Himmelberg和Petersen[7]以179 家美国小型科技公司为样本, 发现内部融资力度能显著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水平; Harhoff等[8]则以1987—1994 年236 家德国企业为样本, 再次验证了研发资本投入与现金流的敏感性; Bond等[9]对比研究德国和英国大型制造企业现金流对R&D投入的影响, 发现英国企业的R&D投入存在显著的融资约束, 且现金流影响企业是否投资R&D项目而非R&D投入水平。其他国家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也得到类似的结论, 即R&D投资, 尤其是年轻的、规模较小的科技企业的R&D融资存在融资约束[10 - 11]。黄俊和陈信元[12]重点探讨了集团企业与单一企业研发投入差异问题, 发现随着企业从单一企业发展到集团企业后, 可形成一定规模的内部资本市场, 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资本成本, 增加对高风险研发项目的投资。然而对于像LED产业内高端技术产品生产企业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言, 内部融资显然无法满足企业对研发资金的需求, 更不用说那些规模小、积累少的企业[13], 因此外部融资对这类高科技企业而言, 是其研发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

根据外部融资的资金来源, 又可将其分为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两方面。就负债融资而言, Bhagat和Welch[14]通过对企业负债融资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研究发现, 美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财务杠杆负相关, 而日本企业呈正相关关系; Martinsson[15]认为适当的负债能帮助企业与银行建立联系, 并从银行获得一定的研发资金, 并指出当企业负债率为60%时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投资水平, 但在过低或过高的负债水平下都不利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 Brown等[11]认为对于年轻的高科技企业而言, 权益融资相比负债融资更具优势, 即无需抵押, 不会形成逆向选择的问题, 亦不会放大与财务危机相关的问题。我国学者翟艳和苏建军[16]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 股票筹资促进研发投入, 且对研发投入的贡献大于金融机构贷款, 再次验证了上述观点。通过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只有企业在负债率较为合适的时候, 负债融资将有助于企业的研发投资; 但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 权益融资是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更好途径, 其能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然而较为现实的问题是, 很多企业拥有大量的资本积累但却并不积极进行研发活动, 可见仅仅满足企业研发的资本需求仍可能无法促使企业推进长期有效的研发投入, 还需要规范的投资引导机制。

2 投资引导机制

由于市场失败风险的存在, 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次优性[17], 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投入少、风险小的研发项目, 而这些项目往往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研究, 使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内存在高端技术投入不足和低端技术投资过度的情况。为提升高技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各国政府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形式保障企业研发资金来源并降低研发风险, 引导企业扩大研发投入以进行高端技术的攻坚活动, 使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1 财政资助

对于政府财政资助是否能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并进行高端技术的研发活动, 学术界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是杠杆效应, 即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资助行为可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资金支持, 为企业进行高端技术的研发活动创造机会, 提高其研发积极性, 从而刺激企业扩大研发投资。主要研究有如: Lach[18]发现公共财政补贴对以色列小企业R&D投入具有促进作用; Hussinger[19]以德国制造业为样本, 同样发现公共财政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积极作用; 吕久琴和郁丹丹[20]研究政府科研创新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 发现仅依靠自筹研发经费的企业其研发活动不具有可持续性, 而当该类企业获得政府补助之后, 由政府补助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而刺激企业追加研发投入。二是挤出效应, 即企业在获得相应的政府资助后将其作为企业的收入来源, 而并不积极进行高端技术的研发活动, 放弃了原先自筹资金的行为。主要研究有如: González和Pazó[21]通过对西班牙制造企业的实证检验, 认为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不会造成挤出效应, 但是也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对于未拿到财政补贴的企业, 即使拿到补贴也不会增加他们的研发投入水平; 杨洵和师萍[22]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 认为政府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要大于挤出效应, 但政府向高校提供研发资助可能会挤出企业研发支出。由此看来, 政府单纯通过财政补贴仍不足以有效刺激企业研发投资的积极性, 引导企业对高端技术的攻关活动还需其他相关政策措施予以辅助。

2. 2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政府引导企业开展高端技术研发活动、提高研发投入的另一项重要举措。Hall和Re-enen[23]以文献比较法、利用多国研究成果发现, 各国在削减直接的R&D补贴而增加税收优惠, 虽然税收优惠政策随时间变化不同且各国的优惠差异很大, 但是基本上实证证据显示, 一美元的税收优惠能够带来额外的一美元研发投入, 即税收优惠能够促进研发资本投入。Bloom等[24]以9 个OECD国家19 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研发资本投入: 就短期而言, 税收优惠政策每促使研发资本成本下降10% , 将导致研发资本投入上升1% ; 而从长期来看, 研发资本投入增加了近10% 。朱平芳和徐伟民[25]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上海市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自筹的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 发现政府的科技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都具有积极效果, 并且政府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互为补充。陈立勇和曾德明[26]通过构建模型研究投资规模报酬递减条件下政府的研发政策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 发现财政补贴政策虽然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强的优点, 但由于 “寻租”的存在不利于长期研发项目的展开, 而税收的间接激励更具有确定性和易操作性, 同时企业能合理预期稳定的优惠措施, 因而有利于长期投资项目的进行。如此, 政府要想引导企业开展高技术含量的研发项目, 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 在实行政府资助政策的同时应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3 风险控制机制

由于研发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若企业外部环境无法为企业研发提供相应的收益保障并降低一定的风险, 即便政府对企业进行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引导, 其仍有可能因此而不进行研发投入, 因此, 若要使企业进行长期有效地进行研发投资, 政府还需要在资源配置方面为企业研发及其相关利益方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 以有效利用资源, 降低研发风险; 在制度建设方面, 保障企业的研发利益, 提高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3. 1 风险分担

研发是一种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长期投资活动, 因此研发合作被认为能够与其他组织共享成本和资源, 享受其他组织研发活动的知识溢出, 获取内部无法形成的技术能力, 成为一种降低研发风险、促进研发投入的风险分担机制。Veugelers[27]发现研发合作对研发投入水平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企业越多参与技术合作, 自主研发投入水平越高。Becker和Peters[28]发现了德国制造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研发合作促进研发投入的实证证据。Becker和Di-etz[29]指出, 研发合作能够使企业共同筹集研发资金, 避免研发资源重复配置, 降低市场不确定性, 节约成本, 获取规模经济效应, 缩短开发时间, 实证证据也显示研发合作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Kaiser和Licht[30]建立三阶段寡头博弈模型, 认为第一阶段的研发合作决策能够影响第二阶段研发投入水平。可见, 在将企业研发风险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下, 其能有效促进企业研发的长期稳定投入, 但并未对企业提供研发收益的外部保障, 企业仍有可能因此而放弃研发甚至进行不利于研发顺利开展的资源配置决策。

3. 2 产权保护

产权保护能为企业研发收益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 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家的投资意愿和投资倾向。在产权保护水平较低时, 由于企业研发投资的回报存在被窃取或泄露的风险, 企业家没有意愿和动力进行更多的投资活动[31 - 33], 在这种情况下, 即便企业家会进行研发投资, 但其资源分配决策仍会受到低产权保护水平的影响。如Claessens和Laeven[34]的研究表示, 相较于固定资产而言, 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资所获得的技术产出更容易被员工带走而被竞争对手所利用, 从而不利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而在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方, 由于其能有效降低研发活动的市场不确定性, 从而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投资[35 - 37]。因此产权保护水平与企业的研发投入之间是一种正向关系, 在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下更能促进企业进行长期的研发投入活动。

4 研究评述

相关机制 篇9

1 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

1.1 不易管理

无线网络安全保护面临两个主要问题。第一, 市面上无线安全保护标准和方案太多, 无法进行优劣选择;第二, 如何避免网络遭到入侵。无线网络具有接入方便的特点, 因此不能采用部署防火墙硬件安全设备来构建安全机制。

1.2 易被发现, 易受攻击

无线网络非常容易被发现, 更容易受到攻击。入侵者可以通过高灵敏度天线对网络发起攻击, 不需要任何物理方式, 因为任何人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购买AP连入网络。很多部门没有通过IT公司授权就建立无线局域网, 用户通过非法AP接入, 给无线局域网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另外, 大部分无线都没有采取安全措施。

2 无线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分析

2.1 扩频技术

扩频是将低能量在频率中发送, 常用的扩频传输是跳频扩频和直序扩频。无线电波将无线信号按顺序发到每一个通道, 停留固定时间, 并且覆盖所有通道。使用不同跳频图案、通道数量和驻留时间可以保护无线网络的数据安全。

2.2 MAC过滤

每个无线网卡都有一个独特的地址, 也就是物理地址 (MAC地址) , 该地址是出厂设置, 无法修改, 因此可以在AP内部建立“MAC地址控制表”, 只有在表中的MAC才是可以合法接入的无线网卡, 手工维护一组允许访问的介质访问控制 (MAC) 地址列表, 不在其中的将会被拒绝连接, 从而实现物理地址过滤。这要求AP中MAC地址列表随时更新, 因此可扩展性较差, 无法实现不同AP之间的漫游。另外, MAC地址可以伪造, 因此, 这种方法是较低级别的授权认证。在链路层采用RC4对称加密技术, 保证用户密钥和AP密钥相同, 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监听和访问。虽然WEP (无线应用协议) 提供了64位和128位长度的密钥机制, 但是, 一个服务区的所有用户共享一个密钥, 只要一个用户丢失密钥, 则整个网络都变得不安全。另外WEP被发现有安全缺陷, 能在几个小时被破解。

2.3 VPN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

VPN是目前最安全的解决方案, 指在一个公共IP网络平台上, 通过加密技术和隧道保证专用数据的安全, 阻止黑客截取信息。VPN不属于802.11标准, 用户可以借助VPN抵抗无线网络的不安全因素, 同时提供基于Radius用户认证、计费。

2.4 DSL技术 (动态安全链路)

该技术采取128密钥, 且动态分配。采用动态安全链路技术时, DSL针对每一个会话都会自动生成一把钥匙, 用户请求访问网络时, 需要进行口令认证, 只有认证通过, 才能连接到无线网络。需要注意的是DSL与WEP2不同, WEP2的钥匙是手工输入, DSL则是动态分配, 即使在一个会话期间, 每256个数据包, 就会自动改变一次。

3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的改进措施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 无线网卡成了标准配置, 通过组建无线网络来进行网络访问成为一个趋势, 无线网络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常情况下, 保护无线网络安全可以通过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安全内核和入侵检测技术两方面来进行改进。

3.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无线网络的认证可以是基于设备的, 也可以是基于用户的。无线网中常采用的认证方式有:PPPo E (最早、最成熟) 、802 1X认证和WEB认证 (无需安装客户端认证软件) 、WEP、EAP。在无线网络中, 为了最大限度确保网络安全, 设备认证和用户认证两种形式都应实施。

3.2 安全内核与入侵检测

这主要是指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增强安全性。通过对操作系统内核改造、裁剪、加固, 删除内核中可能影响安全性的部分, 大大增强系统内部抗攻击能力和安全性。计算机的系统安全取决于软硬件设置, 实际系统安全取决于设备使用, 在用户操作过程中, 最能影响系统安全性的是系统或用户的工作参数设置。对系统特性的错误使用是系统遭受入侵的主要原因, 这也是无线网络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利用安全漏洞扫描对系统进行分析扫描, 找出异常系统配置进行改进。入侵检测是机器 (检测工具) 与人 (入侵人员) 对抗的分析过程。入侵检测是基于用户当前操作, 根据用户历史行为, 完成攻击并留下证据, 根据知识的智能推理, 为数据回复和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分为实时入侵检测和事后入侵检测。

3.3 通过SSID和MAC进行地址双重过滤

SSID是目前无线访问点采用的识别字符串, 标志符由设备制造商设定, 采用如101代表3COM设备的默认短语。当黑客得知该口令短语时, 很容易在不经授权的情况下进入该无线服务。设置无线访问点应该选一个独特的很难被猜中的SSID, 并且禁止向外界广播该SSID。由于无线工作站的网卡有唯一的物理地址, 用户可以设置访问点, 同时限制MAC地址, 实现双重过滤。

3.4 关闭DHCP服务器

DHCP服务器自动配给计算机IP地址。对于规模不大的网络, 保护信息安全可以采用关闭无线AP或者DHCP功能, 采用静态IP地址, 以此保护无线网络的安全。

2结论

Photoshop拥有多种色彩模式, 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在不同的场合下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了解Photoshop中的各种色彩模式, 以及他们的原理, 对于在处理图片时如何选择正确的色彩模式, 更好地完成美术编辑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光.无线网络安全性的研究和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 2011, 3.

[2]刘强.无线网络安全的机制与技术措施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0, 11.

[3]郑宇洲.无线网络安全的机制与技术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 2011, 6.

相关机制 篇10

随着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短缺, 流域生态问题正受到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目前, 我国仅依靠政府强制力量和行政权力进行治理, 流域生态治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流域生态具有公共品特性, 流域内利益相关者对生态治理经常会采取非合作博弈策略, 所以通常出现“囚徒困境”的博弈结果。如何才能实现流域内各利益方的合作博弈呢?这需要以下条件[1]:①存在着共同利益。流域内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清洁的水源、丰富的物种、优美的环境等是大家共同的福利, 生态质量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流域内利益者的收益。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这是形成合作的前提条件之一。②参与者的自愿、平等和互利。在合作博弈中, 各参与者之间是平等的, 自愿参与达成的契约是协商同意的结果, 互利体现为各参与者能从合作博弈中分享到合作收益。③必要的信息交流。合作博弈强调通过信息交流、讨价还价的谈判形式来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这种方式有助于消除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可使各参与者对合作结果有一个较稳定的预期。④强制性契约。契约的达成需要经过各利益相关者的谈判和协商, 一旦达成就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性。所以, 经过相关利益方谈判后缔结的契约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参与者若有违背, 将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同协商达成具有约束力的流域开发计划方式在国外流域治理中被经常应用[2,3]。

我国流域生态治理面临的现状恰恰是缺乏部分合作条件。流域利益相关者对流域有着共同的利益, 但在流域生态治理过程中仍采用单向政府治理方式。如在制订流域生态规划目标时, 都是由政府单方面做出规划, 缺少其他利益方的参与, 缺乏双向或多向的信息沟通。尽管依靠政府单向强制性力量来解决流域生态问题会有效果, 但治理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和非合作风险大大增加, 表现为其他利益方被动接受, 工作中的不配合等。此外, 在利益分配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包括生态补偿在内的利益补偿形式还没有真正落实等。为了解决好流域生态问题, 我们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实施流域生态共同治理模式, 形成利益者之间的合作博弈。通过对博弈条件分析和延伸, 我们构建了流域生态共同治理机制模型:公众参与机制、效用转移机制、谈判协商机制和共同监督机制。

2 公众参与机制

首先应从法律上保证每个利益方都能以不同方式、机会均等地参与到流域生态治理事务中来, 以确保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具有表达自己偏好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 即全民所有。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 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这说明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流域生态治理事务中在法律上是支持的。

其次是从经济角度考虑, 只有当参加合作的利益方获得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其损失时, 利益相关者才会有动力参与到流域合作治理中来。假设在一个流域范围N中, ∀i, j∈N, 令 (i, j) 是一个相互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共同体。在每个相互关系中, πundefined记作i从相互合作中得到的收益增量, σundefined为i由于参与到合作中引起的损失量。只有当πundefined≥σundefined时, i方才会有动力参与到流域的合作治理中;同理, 只有当πundefined≥σundefined时, j方才有动力参与到与i的合作中来。所以, 只有当πundefined≥σundefined, 且πundefined≥σundefined时, 两者的合作关系才能形成。同样, 当流域的利益相关者有很多时, 利益相关者从共同治理中得到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时, Σπundefined≥Σσundefined (i, j=1, 2…) 才有可能实施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

3 效用转移机制

能否有效实施流域共同治理, 流域内各利益相关者会根据自身的收益做出是否合作的判断, 所以利益分配是个关键问题。由于流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组织, 流域内利益相关者拥有多种不同利益诉求, 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是实施激励的关键。如果有利益者得不到合理的收益预期, 那么流域的共同治理就不容易实现。

假设参与人i参加共同治理后的收益为Xi, 不参与共同治理获得收益为Ui, 对合作的集体而言, 如果想实现流域生态的最大化, 就是要寻找一种分配方案, 使Xi>Ui, i=1, 2, …n。即合作后的收益大于不合作的收益。undefined表示流域内利益相关者收益 (福利) 总和。对流域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问题, 可考虑采用夏普利值的方法来求解。夏普利值是Shapley L S提出的用于解决多人 (方) 合作博弈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对任意n人合作博弈 (N, V) , 存在唯一的向量函数φ, φi (υ) 表示在合作I下第i成员所得的收益分配[4], 则;undefined;undefined。式中, S为集合I中包含成员i的所有子集, s为子集S中的元素个数, n为集合I中的元素个数, w (s) 为加权因子, v (s) 为子集S的收益, v (s/i) 为子集S中除去i后取得的收益。

假设某饮用水源地流域进行生态保护, 流域内有3个属地政府A、B、C。为了保证治理的效果, 国家流域管理机构强制属地政府投入保护成本。如果三方政府投入的成本不同, 而且各政府净收益与属地其他利益方的收益一致, 那么效用转移机制就要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净收益, 获得收益较大的利益方应向收益较小的利益方进行收益 (或效用) 转移。假设3个利益相关方的收益情况见表1。

根据夏普利值的计算公式, A、B、C三个利益合作方净收益分别为:

undefined

由计算结果可见, 三方都比不合作情况下获得的收益高。如果某利益方收益低于夏普利值, 那么获益多的一方应按照该值合理补偿分配给其他利益方。假设A区合作后得到20a单位, 则需要其他利益者再补偿给A区40a单位。因此在流域共同治理中, 尤其是流域上游为了保护流域生态放弃了一些收益, 那么对获益较多的成员 (尤其是下游的利益者) 应给获利少的上游地区以合理的生态补偿。只有通过这种效用转移机制, 才能使参加流域共同治理的各利益方都能获得合理收益, 才会有动力将合作维持下去。

事实上, 我国在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方面并不理想[5]。补偿的标准和利益分配并没有按照理论分析来进行。主要原因有:①由于传统观念的存在, 主要是对流域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性认识不足, 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源交易市场氛围。②对生态价值的研究不深入, 对生态价值的标准难以准确衡量。③尽管夏普利值很公平, 采用合作后各方的边际增量来确定给予的补偿量, 但在流域生态计算中, 它们的特征函数较难准确界定。因此, 尽管理论上运用夏普利值可解决流域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 但真正采用该方法实施的难度较大。不过, 效用转移机制为流域合作的动力与收益公平提供了理论支撑。

4 谈判协商机制

流域利益相关者包括流域居民 (R) 、渔民 (F) 、企业 (E) 、市民 (C) 、供水公司 (SW) 、政府部门 (G) 、非政府组织 (O) 等, 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居民追求的是优美环境和收入;渔民追求的是能收获更多的鱼来增加收入;企业追求的是更多的利润和更多的排污权;市民追求的是洁净的水源和环境;供水公司关心的是水质和水量;政府官员关心的是职位升迁和收入;非政府组织关注的是生态的多样性和环境保护。谈判协商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利益诉求, 找到合适的流域开发利用价值, 避免单方面做出决策和规划时侵犯其他方的利益, 寻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谈判解, 从而制订出合理可执行的流域生态规划。

本文借用Jan Svejnar的纳什扩展模型来研究上述利益相关者的谈判过程[6]。该模型中谈判解由各方的威胁点、谈判力和对谈判破裂担心程度决定。我们令谈判方i从谈判协商结果中得到的净收益为Xi;其谈判γ力定义为γi (Z) |0<γi<1|, Z为影响谈判结果的外生变量, 该变量集为受社会影响力、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影响的向量集[7]。因此, 设undefined, 表示谈判协商的收益与谈判力正相关, 即谈判力的增大会使收益增加。并且undefined, 其中X=ΣXi。此外, 我们把谈判破裂担心程度 (f) 定义为fi=Ui (Xi) /U′i (Xi) 。各方的谈判破裂担心程度由谈判协商方效用函数决定, 且假设谈判力与谈判担心程度的比值相等, 即谈判力越强的利益者同时也越担心谈判破裂。

我们假定Ui是凹函数, 流域上下游对水资源收益 (X) 的分配进行谈判。γ1和γ2分别为上游和下游的谈判力。用Xij表示j向i提出的关于X的分配方案。如果双方首次都提出非常极端利己的分配方案, 即U1 (X11) >U1 (X12) 或U2 (X22) >U2 (X21) 。考虑到谈判可能发生破裂, 他们可能会相互妥协。给定j的要价Xij, 那么i就知道自己对破裂的担心程度和谈判力的比值, Pi=f (Xij) /γi, i=1, 2。当p1>p2时, 上游做出让步;当p1

通过分析可知, 各方的效用取决于他们的谈判力和最优解处的边际效用。给定最优解处的相对边际效用, 谈判力越大的一方, 他的效用目标实现程度越高。如果给定相对谈判力, 那么各方在最优解处的效用实现程度对比就由效用函数的形式来决定, 即由各方的具体特征决定。在流域的相关谈判方中, 政府的谈判力最大, 而流域居民、其他政治力和经济力影响小的利益方都存在较低的谈判能力, 极端情况下可能被忽略。这样, 流域生态治理与开发很多时候变成了政府的单方强制行为, 同时也可能会损害其他方的收益。

同理, 跨区域谈判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北京和河北的潮白河密云水库流域, 密云水库为北京饮用水源地, 必须要进行流域生态保护, 由于地方官员的政治地位差异, 北京市委书记担任着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整个政治体系内有更大发言权, 河北省则不行, 两地政府的谈判力不在一个水平上。北京市政府拥有更高的谈判力, 其效用目标实现程度越高, 在谈判中处于领导地位, 这样就会影响到利益的分配。结果是, 多年以来河北省张承地区为了保护该流域生态付出了很多的牺牲而没有拿到相应的补偿[8]。

我们曾论证了在效用转移机制中可采用夏普利值方法给予补偿, 调动各利益相关者合作的积极性, 这是比较公平的方法。但该方法需要估算合作成员各种组合的具体特征值,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难度。而且对流域生态价值来讲, 更难以精确算出具体数量。因此, 利益分享可采用谈判协商机制来进行[9], 这样相对容易实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 要想实现流域内谈判最优解的存在, 需要保证参与者谈判地位和谈判力大小基本平等。在政府和其他利益者谈判时, 必须要降低政府的强势谈判力, 政府应让权于民[10], 政府只负责做好组织谈判和监督的工作, 让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谈判, 这样才可以达到流域内生态利益的相对最优分配。

5 共同监督机制

通过流域内利益相关者谈判协商确定的契约, 需要在有效监督下执行才能达到预期收益。在流域的生态治理中, 由于各利益相关者都是委托人, 最优的监督权到底委托给哪一方才能实现流域生态价值的最大化呢?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行使了监督权, 本文讨论了政府对流域的监督模式。

假定流域生态规模及其收益、政府机构的技术及利益者的偏好不变, 流域的福利最大化maxU和流域生态风险σ (er) 均可看作是政府监管努力er的函数, 其最优表达式可表示为监管成本一定条件下流域生态风险最小[11]:maxU (er) =minσ (er) , s.t.erpr≤C0。式中, Pr为利益相关者为政府实施单位监管愿意付出的价格, 假定该价格不变;C0为社会公众付出的监管总成本, 就存在∂σ/∂er<0, 即流域的生态风险与政府监督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存在∂U/∂er>0, 即流域总福利效用与政府监管呈正向变动关系。

当然, 作为公众委托的政府监管部门, 其存在的目标就是保证流域的生态稳定, 实现流域内福利最大化。在信息完全充分的情况下, 如通过建设流域电子信息化建立流域生态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采用利益相关者监督平台和流域生态实时直报系统, 及时准确地向流域利益相关者提供流域生态信息, 公众可通过最优监督契约和监管来确定价格, 使政府的目标和流域其他利益者的目标达成一致。但如果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结果会是如何呢?假定政府部门追求的是收入一定、成本最小化的行为模式。其表达式为:maxU (R, er) =R-C (er) ;s.t.erPr≤R。式中, R和C分别为政府部门的固定收入和实施监督付出的成本。政府监管效用和付出监管努力呈反向变动关系, 即∂U/∂er<0;监管成本和监管努力呈正向变动关系, 即∂C/∂er>0。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政府监督努力增加, 委托人的效用将增加, 但政府的效用会降低。结合上述公式和约束条件可求得监管均衡解 (e*r, 0) , 特别是当政府部门努力把er达到e*r时, 政府的租金为零, 效用最低。在实际中, 政府提供的努力在0—e*r之间, 政府监管部门的租金为|C (e*r) -C (er) |, 流域内的福利损失为U (e*r) -U (er) 。

在当今以GDP为主要的地方政府考核绩效情况下, 为了增加自己的租金, 属地政府会存在强烈的动机尽可能减少对流域生态的监督努力。如果将流域生态治理监督权只委托给政府部门, 会使政府部门存在很大的寻租空间, 政府部门的目标可能会偏离流域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造成流域内的福利损失。为了规范政府行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也为了降低流域风险成本, 最基本的是要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因此, 在机制设计中应采用流域利益相关者共同监督机制, 这样可使流域内各种信息更具有充分性, 降低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垄断租金[12], 减少流域内的福利损失。

6 结论

只有实现真正有效的合作, 流域生态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因此公众参与机制是形成共同治理的基础。对流域生态利益分配方案, 要求存在一种能使不同利益相关者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这可通过效用转移机制, 即收益较多的利益方合理补偿收益较少的一方。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 补偿可由效用 (福利) 转移量来确定, 这种效用转移可增加利益者合作的动力。但由于流域生态效用函数难以精确量化,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利益相关者损失量和收益量的工作较困难, 所以更可行的是通过谈判协商机制来解决利益冲突。政府依靠其影响力和组织力, 将利益相关者召集在一起进行谈判协商。但正如谈判协商机制中分析的那样, 政府应在谈判的过程中尽量充当好组织员和监督员的服务角色, 让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各方的谈判和协商, 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均衡解, 这也体现了共同治理中的民主性和公平性。为了使这三种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共同监督机制必不可少。只有实施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监督, 才可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降低权力部门的寻租空间, 减少流域内福利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朋柱.合作博弈理论与应用:非完全共同利益群体合作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Alexey Voinova, Erica J, Brown Gaddis.Lessons for Successful ParticipatoryWatershedModeling:A Perspective from Modeling Practitioners[J].Ecolog-ical Modeling, 2008, (216) :197-207.

[3]Rebecca Neaera Abers.Organizing for Governance:Building Collaboration inBrazilian River Basins[J].World Development, 2007, (35) :1450-1463.

[4]侯光明, 李存金.管理博弈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5]梁丽娟, 葛颜祥, 傅奇蕾.流域生态补偿选择性激励机制——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 2006, (4) :49-52.

[6]Jan Svejnar.Bargaining Power, Fare of Disagreement, and Wage Settlement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US Industry[J].Econometrical, 1986:1055-1078.

[7]周鹏, 张宏志.利益相关者间的谈判与企业治理结构[J].经济研究, 2006, (6) :55-62.

[8]李杰刚, 王相启, 李志勇.促进河北省张承地区生态建设与发展的财政调研报告——基于生态功能区政策视角[J].财会研究, 2012, (7) :6-9.

[9]袁持平.多方博弈的谈判机制与政府管制[J].经济评论, 2003, (3) :40-46.

[10]张维迎.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 1995, (4) :10-20.

[11]蒋海.金融监管中的激励冲突与调整[J].财经研究, 2004, (1) :50-60.

相关机制 篇11

医疗服务体系中,公立医院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公立医院的运行与管理目标是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但由于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取向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日益淡化,“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日益突出,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公立医院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1]。因此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我国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中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解决公立医院公益性缺失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现行运行机制

(一)县级公立医院资金补偿渠道

我国公立医院利益补偿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政府财政补偿,是公立医院建设与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二是医保基金补偿,参保居民看病报销部分由各地医保基金予以补偿;三是医疗技术收费。本文所选取的宁夏回族自治区S县,2009-2012 年,S县政府投入逐年增长,公立医院收入不断上升。同时,A县患者自费金额也在不断上升,群众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政府的财政投入补偿、医疗保险转移支付投入补偿逐年上升,政府实际补偿比例较高,但仍难以满足医院需求,医院收费补偿并未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角色定位是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和确保稳定。政府基本职责是为人民的健康权利负责,使人们能方便及时地得到医疗救助,并保持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保证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2]。作为患者,保持健康、患病后得到及时高质量的诊疗是首要选择,此外其也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诊治疾病。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实际运行中,公立医院主要通过诊治病人获得经济上的补偿,满足维持机构运营和发展的利益需求。

二、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中相关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一)政府和公立医院博弈分析

政府出于其合法性等方面的考虑,必须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力度,促使公立医院调整医疗费用。另一方面,政府也会谋求自身利益,不愿承担公立医院费用补偿的全部责任。县级公立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承担起公益性责任。然而,公立医院在政府投入不足时也会追求经济效益以保证自身正常运转,这导致了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诸多医改难题。目前政府财政补偿存在总额不足、范围窄、方式不明确的现象,补偿力度难以满足公立医院需要;医保基金补偿无法与公立医院实时结算;医院医疗技术收费需参照政府物价标准等,导致公立医院易出现逐利行为。在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中,公立医院能够得到足够财政补偿成为关键。

(二)医院和患者博弈分析

公立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即公立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并向患者收取一定费用作为医院的补偿来源。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患者追求使自己在最小的支付成本下获得优质的诊疗服务,而公立医院则在一定程度上希望获得最多的医疗费用。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高度专业性,医院与患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患者处于弱势地位,对医院的行为缺乏辨别能力。此外,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但医疗保障水平较低[3]。这易导致道德风险的出现,出现过度医疗等有损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行为。

(三)政府和患者博弈分析

健康权是居民的基本权利,提供健康服务是国家必须承担的责任。目前患者对医疗服务公益性过高期待与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之间冲突明显,政府对医疗服务体系的监管力度也与患者的要求存在差距[4]。因此,政府应该代表公众利益,一方面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对公立医院监管。但在现行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中,公立医院存在向政府寻租的可能,以期获得政府对其监管力度的降低。政府若在此时选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导致相关部门在设计补偿机制时偏向公立医院的利益,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也再无公平性可言。

三、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建议

(一)完善补偿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一方面政府要确保对公立医院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专的补偿经费,并把它纳入财政和卫生事业常规预算。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收支两条线制度,使公立医院失去追求利益的动力,促使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此外,政府可以借助于专家委员会等第三方力量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减少公立医院不合理收费的存在。

(二)增加就医选择权,减轻医疗负担

在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设计中,在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应该对优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给予更多的重视。在居民与医院的博弈中,增加患者就医选择权成为必要手段,要增加医院数量,缩小同一级别不同医院间硬件设施以及医护人员素质间的差距,实现患者“用脚投票”,保障自身利益。

(三)协商医疗服务价格,保障自身公益性

作为坚持公益性质的公立医院,注定不能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但医院也要面临持续经营的生存保障和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需要。当前医院补偿机制中,急需重新测算医疗劳动服务价格,充分体现出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以降低其单位努力成本,提高医院公益性努力程度。可以考虑实行在政府指导价基础上的市场调节价,即允许公立医院在政府的宏观管理下,根据当地物价水平、医疗供需情况等因素合理上调或下调收费价格。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11/03/c_1117025413.htm,2015-11-03/2016-04-10.

[2]向前,王前,邹俐爱.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论的公立医院利益补偿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08).

[3]蔡滨,徐敏薇,张莹,马伟玲,黄辉,姜忠.博弈论视角下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革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2A).

相关机制 篇12

1 EA的抗癌作用及其主要机制

1.1 抗癌细胞增殖和促凋亡作用以及对相关的亚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研究表明,EA在体内及体外实验研究中均具有抗癌作用。EA将成为有效降低癌症发生率的新的治疗途径[4]。EA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对抗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达到抗癌的作用。Han等[5]研究发现:EA能使人骨肉瘤(HOS)细胞DNA染色体降解和凋亡小体出现,证明了EA能显著降低该系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高浓度(50 mmol·L-1)的EA能完全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和MIA PACA-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EA可降低NF-κB因子的活性,从而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包括线粒体膜电位丢失、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的激活等[6]。一项EA在人类胰腺癌细胞株MIA Pa Ca-2和HPAF-II中作用的研究表明,EA在低浓度(0.5~3μmol·L-1)时也具有引起癌细胞凋亡和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单独应用EA治疗胰腺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发现肿瘤的大小和活性均明显降低[7]。另一个体内研究表明,EA可抑制裸鼠胰腺癌的生长,可能与EA抑制癌细胞增殖、活化Caspase-3、诱导ADP核糖聚合酶降解有关。通过对照研究发现,EA还可以抑制Bcl-2及细胞周期蛋白D1、CDK2和CDK6的表达,并诱导癌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8]。

此外,EA(10~100μmol·L-1)能使ES-2型和PA-1型卵巢癌细胞在G1期出现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了癌细胞增殖。EA可通过提高p53和Cip1/p21因子的表达,以及降低细胞周期蛋白D1和E的表达来实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EA能通过上调Bax/Bcl-2值来诱导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起到同时控制癌细胞凋亡和恢复癌细胞失巢凋亡的作用[9]。一项EA在人鼻咽癌细胞系(NPC-BM1)的研究[10]表明,EA能降低该癌细胞株的活性。EA通过下调Bcl-2表达来使癌细胞DNA断裂和caspase-3的活性增加。并发现EA对NPC-BM1细胞的治疗可以抑制端粒酶逆转录酶和端粒酶相关蛋白1的表达,从而降低端粒酶活性。Vanella等[4]研究了EA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EA主要是通过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的激活和降低癌细胞内β蛋白表达来产生抗LNCa P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EA也通过抑制癌细胞抗凋亡蛋白,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人抗原R和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来增加癌细胞凋亡率。此外,EA还能够调节细胞凋亡诱导因子的表达和caspase-3的激活,最终使得肿瘤抑制蛋白p21的表达增加。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是细胞增殖的关键,它的过度激活导致异常的肿瘤生长。一项EA对达尔顿淋巴瘤裸鼠模型的作用研究发现:EA通过下调PKC、NF-κB和c-Myc因子表达,同时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起到抗癌细胞作用。EA减少了淋巴瘤细胞增殖,降低淋巴瘤细胞活性,减少了DL裸鼠的腹水量,并增加了DL裸鼠的寿命[11]。EA还能通过阻断能量代谢诱导癌细胞死亡[12]。

1.2 预防氧化应激和致癌物产生的DNA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和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遗传的不定性,并在细胞癌变初始就已经有氧化应激作用出现。因此,有效抑制内源性氧化应激引起的DNA损伤可能是一种有效预防癌症的策略。EA在体内外试验研究中均表现出很高的抗氧化作用[13]。现已探明EA主要的抗氧化机制是它能够直接清除活性氮自由基和活性氧自由基。此外,EA还能够通过其与高分子自由基的直接结合、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与铜等金属离子螯合等途径来保护DNA分子[14,15]。EA在低剂量(1μmol·L-1)时能抑制近50%铜(Ⅱ)介导的氧化应激所产生的DNA损伤[16]。在EA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4)作用的研究中,EA在浓度为0.8~100μg·ml-1时能清除超过75%的DPPH自由基,在4μg·ml-1时抑制率为55%,20μg·ml-1时抑制率为79%,100μg·ml-1抑制率为88%,IC50值<4μg·ml-1。经EA处理过的V79-4细胞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增高[5]。EA具有预防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EA能够抑制致癌物的活化、致癌物与DNA结合以及癌细胞的生长[17]。例如,6氧甲基鸟嘌呤(O6-me Gua)的结构和稳定性在大鼠食管肿瘤的诱导过程中十分重要。神经肌肉阻断剂(NMBA)是一种公认的食管癌致癌物,它需要代谢活化才能产生致癌作用。在Fischer 344大鼠食管癌的研究中发现,EA对NMBA的活化有抑制作用。EA可显著(21%~55%)降低NBMA诱导的食管癌发生率[18,19]。EA的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减少食管细胞上O6-me Gua与NMBA的结合有关,EA抑制了NMBA代谢活化,减少了DNA的损伤。

1.3 抑制血管生成、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伴随着包括血管生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上调、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多种生理变化在内的[20];癌细胞增殖并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从而使得肿瘤转移,预后恶化[21]。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EA在体内外均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Sartippour等[22]发现给前列腺癌移植瘤裸鼠口服EA后,能降低前列腺癌移植瘤的大小、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VEGF的含量。在一项关于乳腺癌的研究中发现,EA通过影响VEGFR-2信号通路也能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3]。EA可形成氢键,并与VEGFR-2激酶的结合ATP的位点结合,从而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内皮细胞成管。Huang等[23]的研究阐明了EA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EA通过抑制MMP-2的活性和生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成管而表现出抗血管生成作用。在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型肺癌等肿瘤的研究中发现:RECK蛋白的表达被明显抑制,而RECK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降低MMP-2的活性。对EA处理过的RECK蛋白研究发现,RECK蛋白的抑制被逆转,MMP-2的分泌减少。

在胰腺癌移植瘤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在经过EA治疗的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标记物COX-2、HIF1α、VEGF、VEGFR、IL-6和IL-8的表达受到了抑制,MMP-2和MMP-9的分泌减少。而在肝血管瘤中,MMP-9也呈现出高表达[24]。EA可以通过上调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和下调转录因子Snail、MMP-2和MMP-9因子的表达逆转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EMT)的进程。数据表明,EA可通过抑制蛋白激酶B、Shh因子和Notch因子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8]。

在最近的研究中,EA已经显示出对雄激素非依赖性人(PC-3)和大鼠(PLS10)前列腺癌细胞株具有抗癌细胞侵袭作用,也可以减少MMP-2因子的分泌[20]。该研究组进一步证实,EA能显著降低PLS10细胞分泌的胶原酶的蛋白水解活性。据报道EA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趋化作用(SDF1α是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之一)[25]。Wang等[26]研究表明,EA可抑制激素依赖性和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及其SDF1α趋化生长作用。EA还可以增加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和细胞迁移基因表达。

1.4 EA通过抗炎症作用预防癌症的发生和进展

炎症是机体防御反应的一部分,但是慢性炎症是导致肝细胞肝癌(HCC)、前列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一些常见的癌症的原因之一。炎症和癌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HCC是一种炎症相关的肿瘤[27]。有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是HCC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28,29,30]。慢性炎症会影响许多细胞通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后至肝癌。促炎症因子在抑制细胞凋亡、增殖、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因子的表达由转录因子NF-κB调控。NF-κB活跃于大部分肿瘤中,致癌物质、促癌因子、致癌病毒蛋白、化疗药物、γ射线照射均会使其表达增加。一项研究显示NF-κB激活的后果是癌细胞的生存率提高。肿瘤发展过程中慢性炎症的作用提示NF-κB与促进肿瘤的生长关系密切[31,32]。

Khan等[33]从3D分子结构和X线分子晶体结构层面出发,探讨EA抗NF-κB作用的可能的机制。他们发现,EA能与NF-κB前区蛋白P105上的Rel段形成联合键,从而抑制了NF-κB的表达。Rocha等[25]发现EA可增加乳腺癌细胞的黏附,减少癌细胞的迁移。他们还发现,经过EA治疗,促炎症因子显著减少。Umesalma等[34]研究了EA对结肠癌Wistar大白鼠的影响,他们发现,EA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进而下调一氧化氮合酶、COX-2、TNF-α、IL-6的表达,从而发挥了抗炎症作用。在一项对LNCa P前列腺癌细胞株的研究中发现,EA同时降低了TGF-β和IL-6的表达[4]。

2 EA抗癌作用的其他相关机制

2.1 放射增敏和抗辐射作用

Girdhani等[35]研究发现,EA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包括氧化损伤、细胞膜改变,并且联合电离辐射治疗后能破坏肿瘤细胞核酸结构。进一步的研究[36]表明,EA可抑制因辐射诱发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活化和NF-κB信号通路传导,可以改变细胞存活力和修复DNA,并可加强神经酰胺信号通路的传导。

2.2 抗病毒作用和心脏、肝脏保护作用

有研究称,EA抑制了被HBV感染的肝细胞的HBV抗原分泌,改善了HBe Ag-Tg小鼠在遭遇HBe Ag时的免疫耐受,且过程中无不良反应[37,38]。在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研究中发现,EA还具有抗纤维化作用。这一结果表明,EA可以作为一种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从而降低了肝癌发生的风险。EA对顺铂引起的肝脏、心脏毒性也有保护作用。EA可与顺铂联合应用于癌症化疗,改善顺铂治疗中引起的氧化应激作用[39]。

2.3 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引起的耐药性

GST是一组与肝脏解毒功能有关的多功能酶。GST在癌症的化疗过程中出现超表达。抑制GST表达被建议作为一种对抗GST引起的癌细胞耐药性的方法。体外实验中发现EA可以抑制GST的M1-1、M2-2、P1-1蛋白表达。这一发现表明,EA可以作为一种用于调节癌症中GST超表达的抗癌药物[40]。

3 EA抗癌治疗的当前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EA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作用并作为预防和治疗多种常见癌症的口服药物。通过人类肠道菌群的作用,EA部分转化为代谢物,主要包括尿石素A(UA),然后EA和尿石素进入血液循环。体外试验研究已初步证明,EA具有抗炎、抗癌、抗氧化作用,尿石素还有抗菌作用。虽然目前的体内实验研究有限,但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尿石素对肠道和全身炎症具有预防作用,这使得进一步研究也充满希望[41,42]。然而,EA和尿石素的生物利用度很低,经口服用药肠道吸收少、代谢速度快、缺乏把EA运输到靶器官的酶,这些均可能限制EA和尿石素的临床应用[43]。此外,ABC转运蛋白和二相代谢使得尿石素转化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降低了抗癌活性[43]。

为了克服EA生物利用度的问题,研究人员针对EA药物释放系统进行了许多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对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将壳聚糖–磷酸甘油(C-GP)加入原位凝胶体系中,有利于皮下注射时EA的浓度维持[44];口服用药时,应用EA聚乙丙交脂可以增强机体对EA的吸收[45];还有研究发现,将丙烯酸树脂P-4135F与EA混合口服时,EA在小鼠远端小肠的浓度得以较好的维持[46]。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脂质体、微乳液、高分子植入器等辅助手段,能大大提高EA进入全身循环时的浓度维持,增强EA的治疗效果。这些成果表明,EA的生物利用度正逐步提高。

上一篇:动脉血管功能下一篇:施工项目财务管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