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控制注射

2024-09-26

目标控制注射(共2篇)

目标控制注射 篇1

0 引言

注射泵、输液泵是医院临床上使用率很高的医疗仪器,主要用于血管功能药物的持续微量注射及特殊药物的注射[1]。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单位时间内药物及液体量均匀注入静脉内,并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及保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它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流速稳定等优点[2]。由于我院注射泵的使用很频繁,有的注射泵的流量、阻塞报警等参数在长期使用中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不及时校准而继续使用,就会为医疗安全埋下隐患,因此输液泵、注射泵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3]。

1 注射泵的工作原理

注射泵主要以步进电机为动力源,通过减速,驱动高精度、微推进操作系统作直线运动[4]。在工作时,系统发出控制脉冲使步进电机旋转,旋转时带动丝杆使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进而推动注射器的针栓把药液输入人体。可以通过设定螺杆的旋转速度,调节液体的推进速度来调整药物剂量。同时,注射泵还有测速反馈系统由霍尔传感器组件组成,用以保障0.01ml/h~1200ml/h速率调节范围内的输注精度和可靠性[5]。

2 注射泵的质量检测项目

参照《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技术规范》中关于输液泵/注射泵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利用瑞典奥利科公司生产的输液泵质量检测仪(双通道)INFUTEST 2000E和FLUKE公司研制的IDA4P/2型输液泵分析仪对我院所有使用中、新购、维修后的注射泵进行检测。

2.1 仪器外观

注射泵外形结构应完好,面板字符应清楚,各功能开关应灵活可用,开机后注射泵应能正常工作,不应有任何影响仪器正常使用的缺陷。

2.2 流量检测

要求检测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80%,大气压力86~106kpa,周围环境应无明显高频干扰及振动。

流量准确度测试:测试前,先对整个测试管路进行灌注,必须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做灌注液,充满注射泵的内部管路,并且不能有气泡。检测中应使用专用管路,一般由制造商推荐输注管路或注射器,输注管路应清洁、通畅,无泄漏。

检测开始时间与开启注射泵同步,将流量分别设定到5ml/h和10 ml/h,采样间隔设为Δt=30s。流量的最大允差应符合产品技术手册等文件中公开陈述的准确度。如下表所示品牌的最大允差。

2.3 阻塞报警压力阈值检测

连接方式同流量检测项目,将注射泵的流量设置为5ml/h。若被检的注射泵阻塞报警压力阈值能够选择,则分别将其置于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阻塞报警测试,并记录检测结果,同时应检查注射泵的输液管路是否破裂或滴漏。阻塞压力报警的阈值和报警时间可以用来评估注射泵的安全性,判断标准以产品说明书的数据为准。

2.4 监测与报警系统功能测试

检测仪分别模拟注射泵的各种状态,验证监测功能与报警系统的功能,如注射完毕报警、管路安装不妥报警、先于输液结束的报警等。

(1)注射完毕报警:当注射器中液体即将注射完毕时,是否产生声光报警。

(2)输液结束前的报警:当注射器中液体注射量剩余1.5ml左右时,检查是否产生声光报警。

(3)断电报警:当注射泵的内置电源或者备用电源工作时,如果断开交流电源,是否发出报警声。

(4)低电压报警:当注射泵的电源电压降至一定值时,是否产生声光报警。

3 检测情况

我院科室使用的注射泵主要有三个品牌:浙大、德国贝朗、日本泰尔茂。表2为2010和2011的检测情况。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检测前,注射泵的合格率比较低,通过检测及时发现了问题,经过检修,再次检测,合格率攀升,由此可见,注射泵的质控检测确保了临床的安全使用。

4 检测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4.1 检测分析

在计量站大量的检测中发现注射泵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流量不准。主要原因是没有使用专用的注射器和输注管路,科室不愿提高成本购买专用耗材,导致流量失准;另一个原因是科室对注射泵的保养不当、临床使用频率过高、不注意清洁使高黏度药液残留在推进器,致使流量失准;(2)报警不准。主要是由于厂家对注射泵内部参数的调整不恰当,使注射泵的报警过高或过低,导致报警限值失准。(3)阻塞限值无法确定。有些注射泵没有说明书,无法确定阻塞报警限值,使检测人员无法检测。

4.2 解决方案

(1)尽量建议科室使用厂家推荐的注射器和输液管,请厂家下科对临床科室培训注射泵的规范操作、注意事项,保养方式,防止因使用不当引起的仪器参数失准。

(2)如果发现报警阈值失准,应立刻送修,通过专业人员的维修,使报警值符合检测要求。当注射泵的流量超过1000mm Hg时还未报警,应立刻送修,以免损坏检测装置。

(3)在无法确定阻塞报警值限值时,应与厂家沟通,了解限值范围,不能盲目检测。

总之,注射泵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注射泵的年检、新购检测、维修后检测,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送修,极大地减少了临床使用的风险,为病人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周耀平,胡新勇.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技术规范[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80-86.

[2]肖红.医用输液泵的输液质量控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0(3):76-7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706.27-2005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侯艺威,严汉民,白玫,等.注射器种类对注射泵应用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4):25-26.

[5]张志强,郭洁.医用输液泵流带速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1,8(4):16-17.

微量注射泵流速的质量控制研究 篇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就是使在用的医疗设备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处于安全、准确和有效的状态,满足临床应用中对患者诊断治疗的需要。目前,临床的诊疗过程对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疾病诊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生产厂商的关注[1,2]。

输液泵和注射泵是一种能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泵入人体的医疗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和手术室等临床各科室的输液治疗[3,4]。微量注射泵能够精确控制注射药液的流速和流量,主要用于低流速下进行输液,一般可使用范围是0.1~99 ml/h,临床常用范围是1~5 ml/h。需注意的是,注射泵的流速误差一旦超过一定范围,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药物注射过量,严重时致其死亡。目前,有研究对于输液泵流速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较好结果[5],但输液泵一般应用于中、高流速下的输液,常用于5 ml/h以上,目前针对微量注射泵流速的质量控制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

在临床应用中,微量注射泵需要和注射器以及注射管路(以下称泵管)配合使用。除注射泵自身因素外,注射器和泵管的质量成为影响微量注射泵流速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微量注射泵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分析影响注射泵流速误差的因素,并尝试采取措施来减小这些因素的影响。

2 质量控制检测方法

2.1 检测仪器和材料

(1)测试仪器采用美国FLUKE公司的输液设备分析仪,型号为IDA-4 Plus。该仪器提供多个独立的测量转换器通道,可同时进行多通道检测,评测液流的剂量和流速等。剂量和流速测量是通过每一测量转换器内的一个滴管和光传感器来监测滴管内凸液面的剂量和时间来完成的。该仪器流速测量量程为0.5~1 000 ml/h。

(2)检测对象为本医院使用较多的某品牌(记为W品牌)微量注射泵,各台被检仪器型号一致,使用时间均不超过2年。

(3)注射器分别采用W品牌专用注射器和随机抽取的国产注射器,规格为50 ml。

(4)泵管采用W品牌专用泵管和随机抽取的国产泵管。

(5)注射液体统一采用蒸馏水。

2.2 检测规程

首先,取一崭新注射器,吸入蒸馏水,然后通过泵管将注射器和检测仪连接起来,并将注射器固定在注射泵上,连接如图1所示。启动检测仪和注射泵,强行快速推动注射器,排尽注射器和泵管内的气体,使注射管路充满液体。设置注射泵注射速率为待测量值,并调整检测仪至待检状态。随后,让注射泵开始工作,检测仪自动检测到注射器已经推注并提出是否开始计时,确认后,检测仪进入检测状态。

由于检测仪检测出的流速是通过检测流量和流过时间计算出来的,考虑到检测仪自身的检测误差,检测时间应不少于2 h,总剂量应不小于2 ml。另外,检测时注意将检测仪和注射泵摆放水平,并保证注射管路不能残留有气泡。而且要求检测连续进行,减小因人为操作引入的误差。

2.3 检测方案

(1)使用专用管路的检测。采用W品牌专用注射器和泵管,利用FLUKE IDA-4 Plus对随机抽取的12台W品牌微量注射泵进行检测,流速分别设置为1 ml/h和5 ml/h,测量时间均为2 h,记录检测仪最终检测到的平均流速。

该数据可用于评估注射泵是否合格,并可作为其他测试的对照数据。

(2)使用随机管路的检测。由于专用注射器和泵管比较昂贵,临床应用中注射管路常采用国产产品。在本组测试中,注射器和泵管采用从本医院耗材库随机抽取的国产产品,这些产品在医院临床应用中具有代表性。其余检测过程与使用专用泵管相同。

该数据可用于评测随机管路对注射泵流速的影响。

(3)调整注射泵微调参数后的检测。微量注射泵一般可设置注射器代码参数以适应不同类型规格的注射器。对于W品牌微量注射泵和50 ml注射器,本组测试将参数由默认的50调整为52后再进行检测。其余检测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

该数据作为调校后注射泵流速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3 结果

表1和表2是按2.3中方案(1)检测得到的实际流速及其相对误差,其中B1~B12代表12台随机抽取的微量注射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各注射泵和专用注射器及泵管配套使用时,其实际流速的相对误差均在±8%误差限内[5],而且5 ml/h流速的相对误差均在±2%以内,达到W品牌注射泵流速精度±2.5%的要求。12台注射泵1 ml/h和5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分别为0.97 ml/h和4.95 ml/h,平均相对误差(指绝对值)分别为2.92%和0.98%。该组结果表明所检测注射泵本身是合格的,高流速的相对误差较小。

表3和表4是按2.3中方案(2)检测得到的实际流速及其相对误差,其中B1~B12代表12台微量注射泵。根据表中数据,可见注射器和泵管随机抽取后,注射泵B1和B2在流速为1 ml/h时的相对误差分别达到17%和10%,超过误差限±8%。而且,相对于方案(1)中1 ml/h的检测结果,本次对应的检测误差均有明显增加。对于5 ml/h流速,除泵B4及B11外,其余泵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3%,接近专用管路组的相对误差值。经计算可知,12台注射泵1 ml/h和5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分别为0.94 ml/h和4.89 ml/h,平均相对误差(指绝对值)分别为6.17%和2.28%。这些结果表明,相对于专用注射器和泵管,随机抽取的非专用管路将影响注射泵的实际流速,使得流速的相对误差都有一定程度增加,特别是对低流速影响较大。

表5和表6是按2.3中方案(3)检测得到的实际流速及其相对误差,其中B1~B12代表12台微量注射泵。从表中数据可见,将注射器代码设置为52后,即使注射器和泵管采用随机抽取,各注射泵实际流速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2%,都达到W品牌注射泵流速精度±2.5%的要求。12台注射泵1 ml/h和5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分别为0.99 ml/h和4.99 ml/h,平均相对误差(指绝对值)分别为1.50%和0.40%。对比2.3中方案(2)、(3)的数据,表明注射泵的注射器代码与实际流速密切相关,适当调整注射器代码将能大大减小流速的相对误差,改善注射泵管路不配套引发的不利影响。

4 讨论

目前,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控制已受到临床使用者的关注[6]。一般各品牌注射泵均配有该品牌专用的注射器和泵管,但因其价格是国内普通非专用注射器和泵管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难以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因而大多数医院都采用非专用的注射器和泵管代替。然而,采用非专用的注射器和泵管,微量注射泵的流速准确度难以保证,使患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对临床实际使用过程的注射泵流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是必要的。

本研究实验结果证实:与专用管路相比,非专用管路使得注射泵的实际流速误差增加。从方案(1)和(2)的检测结果可见,对于12台注射泵,采用非专用管路后,注射泵1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由0.97 ml/h下降为0.94 ml/h,其平均相对误差由2.92%增加至6.17%;注射泵5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由4.95 ml/h下降为4.89 ml/h,其平均相对误差由0.98%增加至2.28%。虽然这些误差均未超过规定的流速误差限8%,但流速的相对误差增加约1倍,影响显著。而且,对于个别本身流速误差相对较大的注射泵,采用非专用管路易使其流速超限,如B1和B2。因此,从安全角度出发,应该限制使用非专用的注射管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减小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应用中需要采用非专用的注射管路;而从安全考虑,临床上最好采用专用注射管路。显然,这在实际应用中就存在着矛盾,如何解决呢?本文通过调整注射泵的注射器代码参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默认条件下,注射器代码是与所使用的注射器规格相匹配的,而对于不同类型(仅限于几个大的国际品牌)的注射器,注射泵一般都设有不同代码与其匹配。对于W品牌的专用50 ml注射器,注射器默认匹配代码为50。实验中,对于非专用的50 ml国产注射器,其代码被改为52后再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注射泵的流速误差明显减小。12台注射泵的1 ml/h平均检测误差由6.17%下降至1.50%,5 ml/h平均检测误差由2.28%下降至0.40%,甚至低于专用管路(注射器代码为50)的平均检测误差2.92%和0.98%。因此,适当调整注射器代码能够改善采用非专用管路带来的不利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注射器代码52仅是本研究对W品牌注射泵进行的实验性调整,不可普遍应用于临床。因为,对于不同品牌注射泵和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其匹配代码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厂家提供的方法进行具体处理。另外,据文献报道,注射泵的注射液体也是影响注射流速的因素之一[5],本研究检测液体统一采用蒸馏水,与临床科室实际注射液体存在差别。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临床科室常规注射液、日常使用的注射器和泵管以及具体注射泵,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检测,并对参数调校前后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具体科室应该使用的注射泵实际调校参数。因此,有必要将注射泵的质量控制检测纳入临床科室的日常工作中。

微量注射泵能够精确控制输送药液的流量和流速,有利于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减轻医护工作强度。但同时应该看到,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质量控制检测对微量注射泵的流速安全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进一步的工作应该针对临床科室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日常质量控制检测,以确保微量注射泵流速的准确性,使微量注射泵更有效、更安全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吴敏,于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31-33.

[2]朱弋,阮兴云,张良才,等.大型X线机重要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99-101.

[3]罗侨端,何萍.微量注射泵的临床应用及安全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01-1303.

[4]ScheinerG,SobelRJ,SmithDE,etal.Insulinpumptherapy:guidelines forsuccessfuloutcomes[J].DiabetesEduc,2009,35(Suppl2):29S-41S.

[5]陈燕暘,肖笑.微量输液泵流速质控中探索的相关问题[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10):57-62.

上一篇:钢琴教学实践下一篇:急性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