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系统

2024-06-15

实训系统(精选12篇)

实训系统 篇1

1 概述

在职业院校中,往往有些像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课程如《网络组建及综合布线》,在实践教学中满足不了学生反复观察和操作的教学实训要求,有限的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致地指导大批的学生,难以达到工作岗位业务要求的水平,而且网络类教学设施与设备不仅品种多、数量多、价格高,而且更新快。这势必造成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量大,收获小。因此在职业学校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构建开发虚拟实验室作为教学实训的补充成为人们一个很好的选择。

网络类课程中虚拟实训室就是通过WWW创建一个可视化三维立体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都代表一种试验对象,通过鼠标点击等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控制等操作从而能够达到试验和训练目的。

2 系统开发过程

系统总体界面以蓝天白云及威海职业学院信息楼三维模型为背景,下方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的6大系统模块图标,点击任一系统模块图标可进入平台进行学习,如图1所示,任意系统包含参观、学习、操作、考核等4种模式。

2.1 参观模式

在进入系统后点击参观模式进入参观模式,在参观模式下点击进入任何一个系统即进入该系统三维空间,如进入垂直干线子系统可以对该系统的三维空间进行上下浏览,在三维空间内对该系统的典型组件用文字标明该组件的名称,旁白解说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性能,旁白解说是在系统的右侧配有文字说明,如图2所示。

2.2 学习模式

在进入系统后点击学习模式进入学习模式,在学习模式下点击进入任何一个系统即进入该系统,如点击进入工作区子系统,此时系统界面变为如图3所示。

此时可对系统各个组件进行学习认识,如点击水晶头,则在“系统组件三维展示区”内展示水晶头的三维模型,可以用鼠标控制在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同时在“系统组件功能介绍区”对该组件的功能进行介绍,如图4~图6所示。

2.3 操作模式

在进入系统后点击操作模式进入操作模式,在操作模式下点击进入任何一个系统即进入该系统,如点击进入工作区子系统,此时系统界面变为如图7所示。

此时可演示系统内各种典型操作,如点击“制作水晶头”,则在“系统典型操作区”内展示水晶头的制作过程,如图8所示,模块制作过程如图9所示。

2.4 考核模式

在进入系统后点击考核模式进入考核模式,此时系统界面变为如图10所示。

考核模式设计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互动游戏模式,类似于拼图游戏,学生可以拖动下面的典型综合布线操作图标放置到上面的顺序图标中,只有顺序正确才能放入,使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完成综合布线典型操作的学习

3 结语

虚拟实训室的主要优点有:(1)使用非常方便,无需回到现实的实训室,随时随地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开展训练;(2)成本低廉;(3)减少干扰,可以避免现实训室中无关干扰,比如设备故障等;(4)应用广泛,以网络为载体,适应性好。

摘要:网络综合布线是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现实的操作环境要求高,需要大量的实训耗材,在实际教学中是不容易做到的,为此开发了综合布线虚拟实训系统。利用还系统,学生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实验,使得实验者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觉,提高了实践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综合布线,虚拟实训,人机交互

实训系统 篇2

1.实训内容

1.1实训目的为期两周的实训结束了,这次实训的内容是物流信息系统模拟实训,通过这次物流信息技术的实训,我对物流信息技术这门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加深了这方面的印象,也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认识到了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物流的面貌,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综合运用。所以,希望能通过这次实训,充分了解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训,我们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对中国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

1.2实训过程

这次实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机房中进行的第三方物流模拟软件实训。第二部分是在实训室中对立体仓库操作、电子标签操作的应用进行实际操作和钟诺思储配软件进行实地操作。第一部分在第三方物流软件的模拟实训中,我了解到仓储系统、运输系统、货代与报关系统等方面的业务操作系统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在实训仓库系统业务操作中,要先对货物、地点、客户的等相关信息输入相关资料。然后再对仓库进行基本设置,入库流程管理、库内费用计算、出库流程管理、费用结算管理流程等,通过这些流程的模拟实训,能进一步加深对仓库整个流程的了解。在运输系统业务操作系统中,我们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车辆调度管理、运输价格管理、集装箱业务管理、零担运输业务管理、费用结算管理、报表统计管理等业务流程的操作,通过这些流程的操作,我深刻的了解到这些业务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货代与报关系统操作流程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货代计费管理、拼箱业务管理、拼箱计费、报关单位等相关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货代与报关的基本内容,同时也可以加深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更好的了解这个流程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的实训主要是在模拟实训室中进行,主要是对立体仓库操作和电子标签操作。这部分内容进行实地演练,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操作性和灵活性。立体仓库环节主要是对货物进行分拣,其主要的工作流程有,进行入库、出库、移库等立体仓库作业的电脑操作,监控分拣输送链的正常运转,处理分拣口分拣出的货物。其主要的工作流程是捡货、对货物进行入库、然后选好库位进行出库、再对货物进行接货流程,再把货物放入货架,等待出库流程完毕后在出库,最后一步把货物出架。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有,监护电器控制柜,确保控制柜各按钮处于正常运作状态。监控立体仓库的实际运作,在出现紧急事故时及时按下停机按钮,避免事故发生。这个实训课题主要是在电脑上操作,根据相关流程,对货物进行入库、出库、移库的管理相关性的操作。第二个实训环节是电子标签操作。这个实训的主要操作是电脑操作员对拣货指令的电脑操作,电子标签拣货员对电脑拣货指令的处理操作,信息员传递电子标签拣货员与电脑操作员的沟通信息。这个实训课题主要是对拣货方面的操作。熟悉拣货流程,学习如何利用电子标签进行货物的分拣,并学会正确适应电子标签进行捡货。实训室中的两个实训环节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这两个内容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只有这两个环节配合好了,这个作业操作流程才有可能更顺利的完成。以上是我们实训的所有内容,虽然实训时间有点短了,我们都基本上了解了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情况和立体仓库流程、电子标签流程的基本操作流程。

2.实训心得

经过这几天的模拟实训,我对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信息系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经过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再结合这次实训所学到的东西,我加深了对物流信息的理解和了解。因为这次实训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到了运用我能在这次实训过程中受益匪浅。通过各种不同角色的体验,让我能够熟悉工作流程,达到了实训的目的。经过实训,我对物流信息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次实训实践,使我不仅学到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提升了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使我深入地了解了物流实训系统建设的现状、方法、和步骤;充分认识到了物流实训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我对物流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在实践中反思,总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研究,再实践,不断循环,不断更新,不断提升和发展,从而达到追求完美的境界。所以通过此次实训,学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强化了我的操作技能。

但在实训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操作的失误,导致其他同学无法进行下面的实训,在此我感到非常的抱歉,也深刻的认识到在实训中不能太粗心,一定要小心细心的做好每一步,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团队里有谁犯了错,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进度和成绩。通过这次实

训让我学会了团结协作,不能做事太粗心,这教会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不能太粗心大意,同时在这次实训,深化了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到理论与实操的差别,也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乐趣,让我感到了一种满足感,觉得自己能够从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都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最后还要感谢学校和指导老师给予我们这次难得的机会,谢谢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姓名:廖小珍

实训系统 篇3

汽车灯光照明系统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车辆改装的升温,汽车灯光照明系统的改装频率也是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汽车灯光照明系统的实训项目就越发的重要。针对这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汽车灯光照明系统布线的实训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几年的实训中也得到很多的收获和启发,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

汽车灯光照明系统安装功能功用划分,主要分为汽车照明灯和汽车信号灯两类。其中汽车照明灯按照其安装位置及功用包括前照灯、雾灯、牌照灯、仪表灯、顶灯、工作灯等;汽车灯光信号灯包括转向信号灯、危险报警灯、示宽灯、尾灯、制动灯、倒车灯几类。我们现才用的实训设备是以大众车系汽车灯光照明系统为基础,将实际车辆的灯光设备独立做成模块,在每个独立模块上根据实际连线接头预留线路连接插孔。对于车辆的电源、钥匙门、转向灯控制器、保险盒等电路控制器件同样做成独立模块,同样根据实际线路连接情况设定线路连接插孔。其中保险盒模块预留出2个备用插孔以方便实训使用。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根据汽车电路图的连接情况分组合作完成整车的灯光照明系统的连接实训。通过这套实训设备,学生从原有枯燥、抽象的灯光照明系统学习中走出来,加强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分组合作能力以及读图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兴趣的提高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学效果提升显著。

通过这几年使用这套系统学生反映确实不错,但作为老师从这几年的教学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这里提出供大家一起探讨。

1、与实车存在距离。我们使用的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模块,模块上按原车接线保留插孔。各模块间采用连接线通过插孔相连。这个设计的好处是方便学生的连接操作。但与实际车中的连接方式还是有差距,学生还是不能对实际车辆的灯光照明系统连接情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但采用现有的独立模块连接的好处是学生操作简单,模块可靠性、使用时效性更长,若采用实车线路、器件进行操作,很可能在进行一次操作后线路、器件的损毁率很高,影响之后的正常教学。两方面应如何取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2、学生识图能力还需提高。此实验平台由于是独立模块制作,因此制作完成后给出了一份详细的电路连接图。此图原是为方便教师检查学生连接情况而设,但学生发现有此图后就成了学生完成电路连接的捷径。从此无人再去对照汽车电路图去连接电路,都直接按电路连接图按图连线,一个为提高学生识图能力而准备的实训项目变成了一个按图连线的简单化工作,实在是与此实训项目的初衷有所背离。现实的问题是学生对汽车电路图的识图兴趣越来越低,学生反映看到复杂的图就头疼,不能静下心来一点点学习。从事汽车行业的学生普遍成绩不高,电路知识普遍较差,这点也可以理解。因此,如何解决学生识图能力较差的问题还是应该讨论的。

3、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需要提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遇到问题应该以何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最应该教给学生的,这样他们今后遇到问题才会有一个正确的解决问题办法。通过汽车灯光照片系统布线实训这几年的教学来看,学生领会解决思路的能力或者说掌握解决办法的能力正在下降。三年前第一次连接电路时,学生发现有一个灯没有亮,就能按照我说的办法进行一步步的故障排除从而最终找到故障点,顺利排除后解决故障。但是今年同样的问题出现,学生好像就一头雾水,完全没有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教师启发引导好像也不是很有效。这点的出现就引起我的反思:是学生变了还是我们教师强调的少了?是不是我们应该更加提高我们的教学方法,把信息化教学引入到传统的教学里来,以更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真的是感觉我们教师身上的压力山大啊。

以上是几点我针对汽车灯光照明系统实训的思考,还很不成熟,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危险品空运实训系统设计 篇4

危险品航空运输应用技能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目标。由于危险品存在着危险性, 在教学中如果操作不当, 极容易发生事故, 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威胁;另一方面, 没有从业经验的在校生是实训对象, 而通过危险品航空运输实训系统能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授课方法, 对于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系统需求分析

目前职业教育普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成为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为了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专业实训系统应能为系统管理员、实训指导教师、学生等多个角色提供服务, 具备实训教学资源管理、在线学习与交流等功能。

系统应能按行业标准定义工作流程, 还应具备可靠的安全性, 既要能防范网络非法入侵、非法攻击及计算机病毒, 也能防范操作人员的误操作, 更要防范系统操作人员对数据的恶意修改, 制造虚假信息。

2 系统设计目标

2.1 实训系统的设计应体现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原则。

2.2 考虑到学生的培训需求和实训的安全性要求, 系统建设需同时满足两方面要求:

一是在实物操作环境中分析监控工作过程, 并给出评价;二是模拟危险品工作流程, 并给出评价。

2.3 该系统需实现三种角色登陆, 即管理员、教师和学生。

管理员负责系统维护、实训教学资源管理、排课管理等;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并根据学生操作记录进行评判;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进行模拟操作, 并能看到自己以往的操作记录。系统应能实现让学生以两种身份 (托运人和承运人) 进入, 即学生登录后可以两种身份进行操作。

2.4 危险品培训系统实现与危险品网络课程互联。培训系统可以使用已开发的危险品网络课程的资源。

2.5 保留实训数据, 并提供适当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3 系统设计思路

系统设计既实现工作流程的连续性又能满足五个中心相对独立的操作 (如图1) 。危险品航空运输的一般工作流程为先托运, 再收运, 最后装载。

4 模块功能介绍

4.1 危险品数据库。

系统每个模块都与危险品数据库相连。数据库主要收录以下内容:4.1.1 DGR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出版的《危险品规则》) 中相关数据。如品名表、包装说明、标记标签、文件、特殊规定、经营人差异、限制条款等。4.1.2危险品运输案例库。收录各类完整的危险品运输案例, 即案例包括识别、分类、包装、文件、标记标签、收运、装载、应急处理的完整操作。

4.2 托运中心模块。4.2.1实训目标:培养危险品航空运输中的危险品识别技能、分类技能、包装技能、文件填写技能、标记标签操作技能等。4.2.2 实训方法:学生以托运人角色进入该模块。实操环境下, 可调用危险品数据库中软件版DGR指导包装操作, 并记录操作中选用的危险品条目, 包装类型、数量、标记标签、运输文件。软件模拟环境下, 将危险品识别、分类、包装、粘贴标记标签、填写运输文件功能对象化。其中识别和分类操作可调用危险品数据库查询。包装功能可查询危险品数据库中的品名表和包装说明等, 并给出包装材料和危险品数量的选项, 在完成包装操作后可以给出验证。标记标签功能可查询危险品数据库, 在选项中选择适用的标记和标签, 并验证正误。填写运输文件功能可查询危险品数据库, 所有文件填写项目都可实现单项输入功能, 并验证正误。

4.3 收运仓储中心模块。

4.3.1实训目标:培养学生收运危险品、识别隐含危险品和危险品仓储的技能。4.3.2实训方法:学生以承运人角色进入该模块。主要完成识别隐含的危险品、填制检查单和仓储的操作。该模块可联入危险品收运仿真系统, 学生以承运人角色进入该系统, 填制检查单, 选择适合的仓储方式。该模块模拟的包装件数据既可由危险品数据库提供也可由包装中心模块生成的包装件数据提供。

4.4 装载中心模块。

4.4.1实训目标:培养学生的危险品打板操作技能和货舱装载技能。4.4.2实训方法:实操环境下, 学生进行危险品装板装箱和飞机装载的操作, 系统软件记录危险品装载位置、方法, 并检测正误。软件模拟环境下, 系统软件提供装载环境和装载设备选项, 学生在软件上模拟板箱和装载操作, 并检测正误。

4.5 应急中心模块。

4.5.1实训目标:培养学生对危险品事故征候的识别和应急处理技能。4.5.2实训方法:对收运仓储模块和装载中心模块中的数据进行监控, 也调用数据库中已有案例, 对危险品事故征候进行识别, 参考文件《与危险品有关的航空器事故征候应急响应指南》 (ICAO Doc.9481-AN/928) 进行应急操作。

4.6 培训中心模块。

4.6.1实训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DGR的技能。4.6.2实训方法:通过危险品培训软件和危险品图像识别仿真软件的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DGR的使用方法。

5 系统的特点

危险品空运实训系统的设计, 是基于现场工作流程的, 因此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其中模拟系统的应用, 可以避免产生危险。从而更好的培养民航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危险品运输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丽珠, 吴卫锋.民航危险品货物运输[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8.

[2]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危险品规则 (第55版) , 2014

[3]张跃东.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汽车照明系统实训报告 篇5

一、实训目的

(1)了解汽车照明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照明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维修,二、实训设备

上海大众帕沙特Gsi轿车照明系统实训台

三、实训内容

1、照明系统电路的特点

1、照明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熔断丝、灯控开关、灯光继电器、变光器、灯及其线路组成。汽车的照明灯一般由前照灯、雾灯、小灯、后灯、内部照明灯等组成。不同的车型所配置的照明设备不完全相同,其控制线路也各不相同。

照明灯由灯光开关直接控制。灯光开光在0档时,所有照明灯关断;灯光开关在1档时,小灯亮;;灯光开关在2档时,前照灯、小灯同时亮。

照明系统安装有继电器,灯光开关控制断电器线圈,而继电器流过的电流才是灯泡的电流。

超车灯信号常用远光灯亮灭来表示,发出此信号时不通过灯光开关,属于短时接通式。

室内灯位于车内前部顶棚上,其功能是给驾驶员提供照明条件。此外,它还能受各车门开关控制,为驾驶员提供各个车门的开闭状态信号。

在有些车辆中,为了保证发动机顺利启动,当点火开关打至启动档时,前照灯及系统等耗电量较大的用电设备的电路将切断。

2、照明系统各功能部件

1、照明设备灯

前照灯

前照灯俗称大灯,装在汽车头部的两侧,用于汽车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路面上行驶的照明,有两灯制和四灯制之分。

雾灯

雾灯在有雾、下雪、暴雨或尘埃弥漫等情况下,用来改善道路的照明情况。安装在汽车的车头和车尾,位置比前照灯稍低,一般距离地面约50厘米左右。装于车头的雾灯称为前雾灯,装于车尾的雾灯称为后雾灯。雾灯射出的光线倾斜度大,光色为黄色或橙色黄色光波较长,透雾性能好。

牌照灯

牌照灯用来照亮汽车牌照,光色为白色。牌照灯安装在汽车牌照上面,一般采用5到10瓦的灯泡进行照明。当尾灯亮时,牌照灯也点亮。

仪表灯

仪表灯安装在仪表板上,用于夜间照明仪表,使驾驶员能容易看清仪表的指示。一般采用2瓦的灯泡进行照明。有些车辆还加装了灯光控制变阻器,使驾驶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仪表灯的亮度。

顶灯

顶灯装在车厢或驾驶室内车顶部,作为内部照明之用。

工作灯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实训台软件设计 篇6

【摘 要】ESP能够纠正汽车在运行时发生的一些不稳定的现象。当出现转弯过度、不足或者路面湿滑发生打滑时进行车轮的制动或者改变喷油阀的出油量,使行车得到稳定。本文基于Labview实训台的软件进行设计,所设计的软件,可实现实训台数据的检测、分析、存储,并在实训台架环境下模拟ESP调节控制过程,从而实现对ESP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检测。

【关键词】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Labview;可视化编程;实训台

前言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其实是ABS(防抱死系统)和ASR(驱动轮防滑转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可以说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形式。ESP一般由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组成。当车身发生侧滑或者打滑时,ESP则会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消除其不稳定的现象。Labview采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本文基于Labview软件,基于ADAM4520转换隔离器、ADAM4017数据采集模块、ADAM4068和ADAM4024控制输出模块等硬件实现对Labview对ESP实训台系统的软件设计,所设计的软件,可实现实训台数据的检测、分析、存储,并在实训台架环境下模拟ESP的调节控制过程,从而实现对ESP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检测。

1.ESP分析

1.1 ESP工作原理

ESP通过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等)等数据的采集之后由微控制器进行分析控制,后由执行器(轮胎刹车系统)进行相应的轮胎制动或者对发动机进行控制。

该系统通过方向盘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等实现车辆状态数据的收集,然后由微控制器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根据不同的控制策略选择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1]。当出现转向过度时,改变转向外侧轮制动力;当出现转向不足时,增加内侧轮制动力。当路面湿滑或者下雪天时,会发生打滑现象,那么也将对进行车轮的制动,ESP对汽车的稳定性控制如图2所示。

1.2 二自由度模型

认为汽车前进的速度u不变;

认为汽车只作地面的平行运动;

此外,忽略空气作用,环境问题,忽略左右车轮垂直载荷的变化以及轮胎回正力矩的作用,即在轮胎侧偏刚度一定的情况下,侧向力与其相应的侧偏角成线性关系,此时车辆可进一步简化成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1]

上两公式中, 是车的质量,单位为公斤, ,分别是前后端的刚度、单位N /度;δ是前轮转角,单位是度;是前后车轴与汽车的质心的距离,单位是米,汽车沿着X轴的前进速度,它的单位是米/秒;关于Z轴的汽车转动惯量,其单位是kg*m^2;是横向速度,单位是m / s;是车辆偏移率,单位是度/ s;是侧滑角,单位为度;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以上5个公式,运用Labview软件建立二自由度的汽车模型。

1.3 状态估计模型

建立一个状态估计模型来确定公式稳定系数K,然后我们使用它来确定转向时车辆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不足转向,转向正常,转向过度三种情况。得出前后轮转角公式[2][3]:

汽车运动状态判定方式:

(1)当K>0,汽车处于转向过度的状态。

(2)当K<0,汽车处于转向不足的状态。

(3)当K=0,汽车行驶状态正常。

2. 实训台软件设计

2.1 Labview综述

Labview软件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研制。Labview是NI设计平台的关键,是开发测量或者控制系统的选择。Labview的开发快速构建各种应用所需要的所有工具,可帮助工程师与科学家解决问题以及提高生产力和不断创新。

2.2 实训台系统硬件组成

设计的ESP实训台软件系统所基于的硬件布局如图3所示。由ADAM4017(1)、(2)采集左前、右前、左后、右后轮转速传感器,左前轮压力传感器等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侧方向加速度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等的数据,通过ADAM4520转换传递到电脑中的Labview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判断出是否连接正常,是否存在故障。之后再通过ADAM4520将处理完成的数据传递给ADAM4024或者ADAM4068,之后,对轮胎的电磁阀进行控制,或者改变发动机副节气门电机电流大小或喷油器电磁线圈。软件的整体流程图4所示,从初始化到数据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到控制策略选择,在对车轮或发动机进行控制,直至恢复正常,得到修正,最终结束。

2.3实训台软件用户交互界面设计

ESP前面板设计了各轮的车速,制动力等的曲线图,转向角度数显示图,发动机各参数表格和ADAM4017 (1)、4017(2)的数据采集表格。如图5、6所示

2.4 实训台软件设计

首先,建立一个数据采集的整体平台。电脑连接数据线,数据线连接ADAM4520, ADAM4520与ADAM4017、ADAM4024、ADAM4068相连。建立一个程序框图,将各个接口通过程序依次对它们进行排列,赋予它们各自的地址,当想要使用ADAM4017(1)或者(2)时,可直接进行选择。用Labview设计COM框图,用来检验整个平台是否能够导通,与电脑连接正确。

其次,创建一个条件结构。在条件结构中,设立两个条件层次,一是无错误,二是有错误。在此条件结构下,再建立一个条件结构。在无错误的结构里,新建的条件结构构建“初始化”“开始”“停止”三个层。在错误的框图下,与“停止”按钮相连。如果一开始发生错误,那么直接不会运行程序。在“开始”的框图下,建立一个事件结构。事件结构由“stop”“初始化”“开始测试”“保存数据”等几个层组成。当在前面板按下“开始测试”时,事件结构“开始测试”的程序框图下有公式的判断,进行相关的计算,求出汽车的状态;事件结构“保存参数”,数据通过4017写入,当按下前面板的保存数据时,那么导入的数据将存储在前面的表格框中。在公式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发生变化突然的增大时,Labview中通过公式节点对复杂公式进行编写,之后进行计算,判断出其问题,将在前面板中显示。同时,将其哪个轮子偏移的多少角度也能在前面板中显示。

导入的数据经过处理后,会带入进相应的公式对K进行判断,那么前面板会根据计算结果引起显示灯、制动力、动力波形图的改变。

3.实验现象

实验所传递数据车轮转速较大时,并发生侧移现象时,前面板所显示偏移和超速灯将呈现“1”亮起,说明了转向过度;当发生侧移现象,前面板的偏移灯亮起,而超速灯并没有亮起,则说明了在转弯时转向不足。当数据一切正常时,前面板的显示灯不会变化。当转向过度情况发生时,制动波形图中制动力呈曲线上升态势,而动力波形图中动力呈曲线下降趋势,参数4068-2的表格中节气门进气量逐渐减少,发动机喷油量逐渐减少,这样可以使转向过度的情况得以化解。当转向不足的情况发生时,之动波形图中制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而动力波形图中曲线呈上升趋势,参数4068-2表格中节气门进气量和喷油嘴喷油量呈上升趋势使汽车动力得以增加来解决转向不足的情况。

4.实验结论

当车轮状态出现不同于驾驶员想要行驶的原路线时,ESP 系统会判断其状态,进行修正。当左前轮过度转向时,ESP会减小左前轮的制动力,进气量和喷油嘴的喷油量都会相应上升,减小动力,从而可以修正左前轮,并且其余车轮不发生改变。

5.未来的展望

本文基于Labview软件和研华公司数据采集、控制模块实现了ESP试验台的软件设计。软件通过对车辆模拟数据的采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车辆所处的稳定状态,并根据设计的控制策略,在车辆处于不同稳定状态时模拟实现对车辆制动及发动机输出转矩的控制,很好实现的实验台软件应有的功能。基于所设计的软件,可良好实现对所开发的ESP系统的检测,为ESP系统的批量生产提供了良好测试平台。

参考文献:

[1] 安丽华.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SP)控制方法及联合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 FU Yanrong, WANG Guoye and GUAN Zhiwei: Simulation Study on ESP Integrated Control Unit for the Automobile. MD&ME.; Forum Vol. 43-2(2014) , p.35-40 .

实训系统 篇7

一、系统工程学的基本含义

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系统, 它们都是由无数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要素) 构成。系统最本质的特征是整体性, 构成系统的各要素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能, 但它们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构成的整体系统, 而不是简单要素的集合, 否则它们就不会具有作为整体的特定功能。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 追求系统的最佳效应。美国学者丹尼斯·舍伍德指出:“系统思考的精髓是, 处理真正世界中复杂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

系统工程学的含义。日本工业标准规定:系统工程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的, 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钱学森指出:“系统工程学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以系统工程学研究实训教学管理系统, 总结起来就是要优化系统的整体目标, 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益使实训教学管理更加有效。

二、实训教学管理系统目的分析与确定

凡是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要实现这些目的, 系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即系统要具有一定的功能 (职能) , 而这些功能的完成, 需要设置必要的子系统 (部门) , 这是具有逻辑统一性的。

建立系统, 首先要分析和确定系统目的。确定时要有总体观点, 不仅要考虑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先进的, 在运行成本上是合理有效的, 而且要考虑到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 以及随客观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通过是对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系统的分析, 先得出实训系统的三个目的, 然后根据这些目的得出系统要满足的条件和要求, 最后得出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职能) , 见图1。

三、系统视域下的实训教学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1. 各实训教学子系统建设时职能定位应清晰准确

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 系统功能 (职能) 确定后, 就应该建立子系统 (部门或机构) 。机构设置原则是:使各职能有效履行, 避免空缺、重复与交叉、注意层次性。

目前一般规模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机构通常设置为教务处、各系部、教学督导机构等。对应这些机构要在实训教学管理的整体职能下划归其职能, 而且职能必须定位清晰准确、避免交叉, 并注意层次性。教务处处于实训教学管理机构的最上层次, 为主导层, 其职能主要是制定教学管理政策, 主导专业教学方案的制定、安排教学进程计划、协调各教学部门工作、监控教学过程等。各教学部系为执行层, 主要是制定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这些职能要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 使其具有法定性。

2. 各子系统之间信息传递必须有序与有效

实训教学管理系统必须有信息生产、收集和传递的职能。从实训教学管理系统组成上看, 要产生有效的实训教学活动, 必须具有必要信息以及信息的传递活动, 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谓信息就是把反映实训教学过程客观事实的有关资料 (数据) 通过一定方式的收集和变换处理成为一种在特定时间和场合内有使用价值的材料如实训教学进程计划的下达、实训教学工作量的统计、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的信息等。

目前的科技已处于信息技术时代, 信息系统建设应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建设时考虑下列问题 (1) 制定各实训教学管理子系统信息传递的规则, 如指令性信息发出方如何要求, 接受方如何回应 (包含时间、内容、形式) ; (2) 信息的格式应尽量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信息表达准确性和运行效率。

3. 强化监控子系统建设, 实现实训教学管理系统持续改进

实训教学管理系统的监控子系统在总系统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设定教学督导机构负责此项职能。具体任务是:监督实训教学质量, 监督实训教学过程, 通过检查与评估得出实训教学的效益 (质量、效率) 及有序性的结论。基础信息可通过现场检查、考核、总结材料取得。发现问题, 要把信息传递到教学执行部门或上一级部门与人员, 以对偏差予以调整、改进。监控子系统应是多级的子系统, 通常“级”越多, 监控的强度越大, 教师教学质量、效果越趋于正向。建议职业院校强化部系级教学监控职能, 以弥补院校级督导机构监控强度不足的问题。

可在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务处、督导机构、专业系部之下添加“专业项目主任”层级。“专业项目主任”负责某一个专业同年级班级的部分教学督导工作, 担任期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 由本专业较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专业项目主任”的职责为:对本级学生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和负责 (包括实训教学质量) , 参与教学方案的制定、参与任课教师的选派, 负责教学过程的检查,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然后把有关信息返馈到有关人员或教学管理部门。他对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管理具有包管性、跟踪性, 可以通过听课、与学生座谈、个别谈话等多方途径了解教师教的情况与学生学的情况。“专业项目主任”这种监控教学的工作方式, 其优点是获得的监测样本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样本数量大,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掌握、调整、控制会更加全面而有效, 弥补了校级目前督导机构在监控学生学习质量方面力量有限的问题。

实训系统 篇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铁路建设高速发展, 大批新型车站、车库陆续投入使用。为保障国家财产及旅客的安全, 这些新投入使用的车站及各类附属建筑均安装了现代化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甚至新型的高速动车组也配备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今后无论是车站巡警或列车乘警, 均应熟悉这些火灾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及操作方法, 这样才能在发生火灾时正确启动系统。

对警察院校来说, 如何使学生既能充分理解火灾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原理, 又可以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要求, 以符合新的岗位要求, 便成了今后消防管理课程的又一重点。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火灾自动化系统的教学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 特别对警察专业的学生而言, 实践甚至比理论更为重要。因此, 建立适合的火灾自动化系统操作实训场所,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 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系统运行原理。

2 火灾自动化系统操作实训室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2.1 自动报警系统简介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 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种形式。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的规模、使用性质及防护等级等选择恰当的报警系统。但是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复杂化及报警系统的快速发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结构和形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 很难精确地划分出固定的模式。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将三种形式相结合, 即设计人员可任意组合设计成自己所需要的系统形式, 既可以是区域报警系统, 也可以是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建筑中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目的是预防火灾的蔓延,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 满足建筑物防火安全方面的要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 通过现场设置的感烟、感温、燃气、火焰、空气采样、缆式线型感温、红外光束感烟、双波段图像等各类探测器, 消防控制室可在第一时间接收火灾报警信号, 并同时接收水流指示器、检修阀、压力报警阀、防火阀、排烟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等现场设备的动作信号, 对火灾事故进行预测、报警且及时处理, 避免火灾事故的出现或蔓延, 缩短火灾事故的处理时间, 尽量减少因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将运行状态 (含运行数据) 以报表或图形的方式显示、保存, 以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为科学化管理打好基础。

2.2 自动报警系统主要选用的产品性能

为了使系统运行时具备更好的兼容性, 且后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本实训室自动报警系统主要设备均选用同一品牌的相关产品, 具体介绍如下:

火灾报警控制器选用海湾公司JB-QT-GST5000联动型, 其主要特点是琴台式, 最大容量可扩展到40个242地址编码点的回路;大屏幕汉字液晶显示, 含打印机及一块128点总线制操作盘。

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JTY-GD-G3) 属于智能型仪器,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内置单片机。

点型差定温火灾探测器 (JTW-ZCD-G3N) 属于智能型仪器,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内置单片机。

手动火灾自动报警按钮 (J-SAP-8402) ,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含电话插孔。

总线制固定式消防电话分机 (GST-TS-100A) 与总线制编码消防电话专用模块相匹配, 含固定座。

火灾声光报警器 (GTS-HX-M8502) ,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具有外控输入控制触电。

总线制编码消防电话专用模块 (GST-LD-8034) , 属于编码型仪器, 含插座。

编码消防广播模块 (GST-LD-8305) , 用于正常广播与消防广播切换,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编码单输入模块 (GST-LD-8300)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可接收设备常开或常闭输入信号。

多线制控制盘 (LD-KZ014) 最多可控制14路设备, 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对于需启、停的双动作设备, 最多可控制7路。

消防电话主机 (GST-TS-Z01A) 包含在总线制通信系统中, 可迅速实现对火灾的人工确认, 及时掌握火灾现场情况及进行其他必要的通信联络, 指挥灭火及恢复工作。

GSTCRT彩色显示系统用于火灾报警及联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设备的图形化显示。各CRT之间可通过局域网、普通电话线、RS232等方式进行联网, 可接收、发送显示设备的异常信息及主机信息, 从而实现火灾报警系统的远程监控功能。

2.3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实训室的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1998) 及其他相关规范进行。期望达到如下设计功能:

(1) 触发部分:在学生实训分布台, 学生可通过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 自动触发火灾信号, 联动自动灭火、自动排烟等消防系统;也可以通过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触发以上报警系统。

(2) 报警部分:接到火灾信号后, 系统可通过安装在学生实训分布台的火灾声光报警器自动报警, 以显示火灾信号的触发状态;也可通过消防广播系统向各学生实训分布台广播火灾情况。

(3) 通信部分:总控台与学生实训分布台通过消防电话总线连接, 学生通过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上连接的分布电话可与总控台进行通话。

(4) 显示部分:学生实训分布台与总控台均安装CRT显示器, 各显示器间通过RS232通信二总线连接, 主控台上CRT显示的火灾报警位置、自动灭火系统的联动启闭情况、自动排烟系统的联动启闭情况、系统故障情况等均可在学生实训分布台的CRT上同步显示。

(5) 总控部分:总控制器接收到火灾信号后, 可自动启动火灾灭火系统、自动排烟系统, 且各分布台上的火灾声光报警器开始进行工作;同时还能够以手动的方式启动上述设备开始工作、停止和复位。手动控制学生实训分布台上设备的启闭, 记录学生实训分布台及总控台的操作, 以监控整个系统的故障情况。

2.4 报警系统设计图

参照以上使用要求具体设计的系统如图1所示。图中ZG为总线隔离器, DH为消防电话, BJN为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GT为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WT为点型差定温火灾探测器, BJF为火灾声光报警器, SGBJ为自动报警阀, GB为广播音响, PLB为喷淋泵控制箱, PFJ为排烟风机控制箱。

3 实训实现目标

学生通过本实训室可完成以下实训科目:

(1) 通过演示学习消防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

(2) 学习消防报警控制系统的接线练习。

(3) 对消防报警系统进行故障辨别与处理。

(4) 实际观察不同探测设备的优缺点。

(5) 实际接触电子编码设备, 并自己动手进行编码。

(6) 进行实际火灾中自动报警设备的使用演练。

4 结束语

本实训室设计以消防理论为依托, 尽可能地展现工程实际, 较全面地涵盖消防系统的主要内容。学生可通过丰富的实训科目演练, 对消防系统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 并能够熟练地使用自动化消防系统;对部分消防系统故障具备一定的检修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训中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摘要:为使公安院校消防管理的实训课程更贴近实战, 本文结合本校自身特点设计了分布式火灾自动化系统操作实训室的自动报警系统。通过介绍实训室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的设计原理, 阐述其所能实现的实训内容及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实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分布式,自动报警系统,实训

参考文献

[1]GB 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

[2]杨婉, 王奇, 冯光灿.多用途火灾自动报警消防系统的研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3 (3)

[3]孙萍, 张淑敏.建筑消防与安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实训系统 篇9

作为主要作者之一, 完成了对“系统”的脚本编写与指导制作。现就“系统”的总体结构、基本功能和尚需改进的地方分别加以阐述。

1 总体结构

1.1 样机简介

本软件所选用的样机是在国产家用电冰箱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飞牌BCD-245D型双门直冷式电冰箱。

制冷循环路径, 如图1所示。

电路原理图, 如图2所示。

1.2 软件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

软件的策划思路是遵循“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 依据项目教学、模块教学模式展开的。软件包括维修指南、实战演练、动画教学、挑战自我四个主模块, 每个主模块涵盖了制冷系统和电控系统两个子模块。

维修指南主模块的制冷系统包含常见故障、故障分析、检修流程、故障查询和故障排除五个小项, 其电控系统在前者基础上还增设了电路原理小项。

实战演练主模块是本软件的特色部分。基于虚拟环境下进行故障现象的呈现、故障范围的确定、故障原因的分析、检修方法的选择、故障的查找与排除。

动画教学主模块将制冷系统和电控系统中涉及到的要点知识, 利用动画进行形象化演示, 为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实操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挑战自我属于理性知识的再现与运用, 可供中低层次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2 基本功能

2.1 师傅引路, 循序渐进

俗话说得好,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中职学生,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 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但大多表现的是“三分钟热血”, 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因此, 应使入门之槛设得尽可能低, 循序渐进, 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 将其好奇心逐渐转化为学习兴趣, 引领其轻松步入探索制冷技术的殿堂。

在“维修指南”主模块中, 采用配语音动画, 呈现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先从直观性强, 理性要求低的“制冷系统”开始。首先演示故障现象, 再采用人人擅长用的直观法, 通过看、听、摸等, 观察电冰箱通电后压缩机能连续运转, 可听到压缩机的旋转声, 但用手摸冷凝器不发热, 蒸发器不结霜, 表明冰箱不制冷。学生有了该故障现象的直观感受, 带着急切解决问题的需求, 从制冷循环的路径入手 (见图1) , 共同分析故障原因, 可能存在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制冷循环管路及其焊接处泄漏;二是毛细管或干燥过滤器出现脏堵;三是压缩机损坏。确定相应的检修流程, 从最易查找的焊接处入手, 用白纸试擦, 查出是工艺管焊接处存在泄漏, 最后按照行业规范修复故障。

在此基础上, 再向理性要求较高的“电控系统”扩展。学生在理论课学习阶段已有了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具有一定的识读电路原理图, 认知制冷器件结构、作用及检测方法的能力。通过演示故障现象, 发现通电后照明灯亮, 温控器旋至速冻档, 压缩机有通电声音, 但不能启动运转, 很快进入保护状态———热保护器发出咔的一声, 压缩机便无通电声。

根据故障现象, 结合原理图 (见图2) 进行理性思考, 从电控系统入手, 分析其故障原因:一是压缩机损坏, 通常是其绕组匝间短路或其机械部分损坏;二是启动继电器损坏, 导致启动绕组无法接通。

这种“电控系统”的故障, 需采用直观法、电阻法等对启动继电器和压缩机的接线端子进行检测, 最终确定故障点, 并确定其一般检修程序如图4所示。

依照检修程序, 运用模拟仿真技术, 依次拆下压缩机盒盖、启动继电器, 将启动继电器旋转180°, 测其M与S之间的电阻, 如图5所示。

其正常值为0Ω, 测量值为∞ (显示:万用表的档位设在R×1Ω, 红、黑表笔分别与M、S相接, 表的指针不动) , 表明启动继电器已损坏。

再测量压缩机接线端子M与S之间的电阻。其正常值为40Ω, 测量值为40Ω (显示:万用表的档为设在R×1Ω, 红、黑表笔分别与M、S相接, 表的示数为40Ω) , 表明压缩机绕组正常。

最后更换已损坏了的启动继电器, 通电试机, 压缩机正常工作, 冰箱制冷正常 (显示上述过程的视频) , 修复故障。

2.2 具有交互性和智能化

在“实战演练”主模块中, 为了满足学生自操自练的需要, 以人机交互方式为主。当学生观看了故障现象 (通电后, 照明灯亮, 压缩机能通电, 但不能工作, 且很快就进入保护状态) 后, 需要确定故障范围, 软件通过人机互动进行“问题选项”与智能应答。只提供一次选择机会 (答案为电气控制系统有故障) , 并给出操作提示。

进入下一步后, 再确定存在故障的器件———软件, 也是进行“问题选项”与智能应答。

提供3次选择机会 (答案为3、4) 。

后面的动手操作 (检测、排故) , 也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机交互和智能化过程。

2.3 创设职场情境, 实现过程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前面所述的“故障现象”已再现了部分职业场景, 再通过“实战演练 (检测、排故) ”, 创设更多的职场情境, 进行模拟仿真操作, 实现了“过程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首先探究“故障检测” (见图6) 。

在虚拟的职业场景中, 既有待检测的器件———起动继电器, 又有检测用的万用表。在字幕中告知检测起动继电器动合触点是否损坏。按照操作提示, 对万用表进行选挡、调零, 完成相应的检测后, 根据检测结果, 以“问题选项”的方式, 通过智能应答, 判定结果。答案为损坏。

接着, 再通过人机交互与智能应答过程, 检测并判定压缩机绕组的电阻是否损坏, 如图7所示, 结果为压缩机绕组正常。

最后判定故障是因起动继电器损坏所导致。通过一段视频影像的再现, 更换损坏了的器件, 安装好接线盒并通电试机, 最终确认故障修复。

利用仿真模拟技术进行人机互动、手脑并用。在虚拟的实训室里, 伴随着一系列职业情景再现, 进行故障现象的演示、故障部位的判定、故障器件的检测、损坏器件的更换和通电试机, 到最终确认并修复故障, 提供以体现职业工作过程为主要目的的案例学习, 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过程, 构建与职业情景相关的、明确的工作过程的知识框架, 培养解决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操作技巧, 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2.4 具有助教助学功能

该多媒体光盘既可用于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的教学演示, 又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进行自操自练。其中的“动画教学”主模块, 引领学生在形象思维的空间中再现有关制冷方面的实用知识和技术, 使一些概念、原理等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独立探索。“维修指南”和“实战演练”主模块,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 提供了规范性的职业场景再现, 进行实训教学的前期模拟训练。如, 三维动画可展示器件、设备的外形全貌与内部结构;媒体映像技术可实现电路原理图与实物图的相互对照;计算机仿真可模拟仪器仪表的实际使用以及实验实训的操作步骤进行故障判断与检测, 器件拆装、替换, 电路运行操作等。

3 尚待于完善

维修指南”和“实战演练”部分需充实更多的内容。如, 常用制冷器件的检测、扩展电冰箱常见故障的类型与检修、压缩机具体更换过程的仿真模拟、空调器的拆装、常见故障的类型与检修的仿真模拟等, 再现更翔实的职业场景,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制冷行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挑战自我”模块不但知识涵盖量少, 而且其技术表现需改进, 如增添动漫或游戏类色彩, 采用引人入胜的动态情景和智能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限时选答, 自动计分进行量化评定。

本人和海事大学冯恵教授共同担任本研发项目的主编, 参与了整个研制过程, 历时一年多时间, 于2007年底完成了作品的研制。应该说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立体化教材, 它填补了国内在制冷行业虚拟仿真领域的一项空白, 由此制作出的产品作为《电冰箱与空调器维修实训》教材的配套光盘, 自2008年1月起在全国发行, 现已累计发行达数十万张, 为加速我国制冷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为此, 该作品获得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林金泉.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杨立平.电冰箱与空调器维修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工厂自动化工程实训系统开发 篇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面临这一新的局面,必须大幅度提高制造柔性和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柔性制造系统便应运而生。 但是高自动化和高柔性化系统同样需要较高的使用和折旧费用,这显然不适合学校用于教学使用。为此我们立足于现有条件,结合实际教学的需求,开发了一套完全模拟工业现场实际应用的自动化柔性制造教学实训系统,用于教学和实验研究。

2 实训系统的总体设计

工厂自动化工程实训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化柔性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以适宜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它通过简单地改变软件的方法能够制造出多种零件中的任何一种零件。 该系统完成的工作是:将工件由码垛机从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取出,送到出库平移台上,经过AGV小车运送到输送线上,运行到达CCD单元气动定位处停止,由CCD视觉系统对工件进行形状检测并记录信息将其传至各相关单元,检测完毕,托盘继续运行;工件经由皮带运输机向下经过转向90°转角皮带输送机送至横向辊筒输送机,经过气动定位装置停止,再由上下料机器人抓取工件,根据工件类型送入柔性制造加工单元的数控车或数控加工中心内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由上下料串联搬运机器人取出工件,将工件放回到输送线上托盘内;若遇焊接件则将工件夹持并安放在焊接工作台的焊接托盘内,待焊接各件齐备由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操作,焊接完成后由搬运机器人将其搬运到辊筒输送机的托盘内;工件经90°转角输送机被运送至皮带运输机线上,根据各加工信息送到AGV小车车载输送线内,由AGV小车行至入库平移台(若遇特殊情况产生废品件,则在原料库中选一特定的区域放置废品),由挂壁式码垛机根据工件信息送入立体仓库成品库,同时软件记录信息,以便管理,进而完成一个工作流程。整个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 系统主要单元硬件设备

3.1 自动化立体仓库与码垛机单元

3.1.1 挂壁式码垛机

挂壁式码垛机由X、Y、Z三个方向的直线运动机构组成。一维水平直线运动机构由底座、直线滑轨、滑轮、电机减速器、传动链条等组成,完成机构的水平运动。二维垂直直线运动机构由立柱、滑轨、传动链、机架、电机减速器组成,完成工件的上下运动。三维直线运动机构由水平支架、滑道、导轨、取货平板、电机减速器组成,完成工件的前后运动。本系统所有机械件底座壳体部分均采用优质钢材制作,结构紧凑,重量轻,运转灵活。

3.1.2 自动化立体仓库

双排自动化立体仓库由型钢搭建,与工业用挂壁式码垛机机械本体及传感器组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码垛机单元。自动化立体仓库货架上每个货位安装有机械传感器,每个货架负荷不小于30 kg。并且在货架的上方装有巷道装置。

3.2 AGV运载式机器人单元

本系统中使用的AGV运载式机器人为工业级设备,红外寻迹导航,采用进口伺服电机驱动。AGV运载式机器人是一个融合机械、电子、单片机、轨迹规划、信号处理、无线通讯等理论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目前已经完全应用在各类工业现场进行运输工作。其功能不仅仅能根据指令和调度进行运载,还具备智能机器人特点,即具有避障、防碰撞、急停等功能。

3.3 自动化输送线系统单元

本单元由2套皮带输送机、1套辊筒输送机、2台90°转角输送机组成∏型输送系统。皮带输送机与转角输送机支架为铝合金型材框架,规整美观。每条皮带运输机由金属支架、皮带、辊筒、电机与减速器组成。采用交流电机驱动,电子调速,并在输送机上装有位置传感器。转角输送机由直流电机和减速器驱动。辊筒输送机为钢架结构,由优质钢板加工而成,采用三相异步电机驱动,变频器调速,并且输送机上装有位置传感器。输送机系统采用PLC控制,开放源代码,方便进行二次开发。

3.4 CCD形状识别单元

本单元由CCD摄像机、图像采集卡、图像处理软件和其他设备(支架、工作台等)组成。通过图像识别功能,对3种工件进行面积识别,利用识别信息六自由度行走搬运机器人可把不同的工件放入相应的加工装置当中。

3.5 六自由度行走搬运机器人单元

六自由度行走搬运机器人单元由六自由度工业型串联机器人及嵌入式控制系统、机器人行走导轨及对射开关、气动定位装置等组成。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采用关节式结构,按工业标准要求设计,速度快、柔性好;采用模块化结构,简单、紧凑,完全满足实验要求;机器人本体采用超硬铝材料,在工作过程中,运动平稳可靠,无噪声,定位准确,运行精度高。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采用真空吸附及气动夹持混合式手爪,针对不同工件采取不同的抓取方式,真正实现自动搬运的无人操作功能。

3.6 数控机床

该单元包括学校现有工业型数控车床、工业型数控加工中心以及配套的气动夹具和气动挡板。由于数控车与数控加工中心采用的是进口FANUC数控系统,其软件内核接口不开放,无法与系统高度集成,因此要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则需要在现行数控机床配置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造。

以数控加工中心为例,对其进行了如下改造:①机床工件装夹虎钳更换为气动夹紧,同时安装电磁阀等气动元件;②机床挡板更换为气动挡板,更换挡板门,需安装简易导轨,同时安装电磁阀等气动元件,连接气路;③以上气动部分PLC控制,故需增加PLC控制柜,并与机床电气及自动化系统电气连接;④ 改造机床电气部分,更改布局配线。增加气动虎钳、挡板及开关、急停继电器,与PLC控制柜和系统控制柜联网,以便满足各工艺流程通讯要求;⑤对数控加工中心网络连接。

3.7 焊接机械臂单元

本单元由六自由度焊接机械臂及底座、焊接工作台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的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采用工业串联式结构,全伺服控制,按工业标准要求设计,结构简单、速度快,在机器人的末轴法兰装接焊枪,使之能按预先设定进行焊接操作。焊接工作台与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六自由度搬运行走机器人及柔性制造系统整体配套。

4 工业总线控制

控制系统由1台主控计算机、2台运动控制器、2台PLC、1套无线数传系统组成,通过Profibus- DP总线同主控计算机控制中心做数据交换。控制系统组网图如图2所示。系统提供可视化界面,操作员可以实时监控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其中包括各个装置是否正在运行、各个装置是否已经通电、物流系统中正在分拣的各个物料的所在位置等。系统整体通过Profibus总线和无线通讯控制协调各个单元的运动。

5 结语

该系统在我校工程技术中心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创新性的和可参与性的实验平台,让学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开发和集成技术,帮助学生从系统的整体角度去认识系统各组成部分,从而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控制原理。促进了学生在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并使学生的高级语言编程等技能得到了实际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机电系统的设计、装配、调试、操作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综合提高。

摘要:为了促进相关专业的学生对柔性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有一个全面的深入了解和体会,结合实际教学的需求,根据工程技术中心现有的条件和技术力量,开发了一套完全模拟工业现场实际应用的自动化柔性制造教学实训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柔性制造系统,开发,AGV,PLC

参考文献

[1]罗平尔.柔性制造系统仿真教学模型的开发[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5(5):254-256.

[2]汪木兰.数控原理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实训系统 篇11

[关键词]实训系统 课程改革 通信光缆工程

[作者简介]尹晓霞(1971- ),女,浙江永康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光通信。(浙江 绍兴 312000)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97-02

随着通信业的迅猛发展,各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日趋激烈。3G牌照的发放,对通信工程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目标,充分利用校内通信线路实训系统,切实推进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缆工程”的课程改革,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做到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一、“通信光缆工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开展“通信光缆工程”课程改革,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通信光缆工程”课程存在以下弊端:

1.不利于线路基本概念、术语的理解。通信光缆是直观的。在传统“通信光缆工程”课程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场地局限在教室里,教学也只能用板书或者采用图片、器材展示等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经常是似懂非懂,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是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也就没有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了。因此,学生往往感觉“通信光缆工程”课程是“抽象、空洞”“枯燥、乏味”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人才应该具备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应具备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而“通信光缆工程”教材陈旧,使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目前,光缆已经在本地网、接入网中广泛应用,但教材上还是局限在长途网里。这种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的断裂,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更谈不上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了。

3.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不是终结教育,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的高职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忽略知识对能力的支撑作用;过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而事实上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不可能在学校教育中一次性完成,而且岗位能力在实践中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的。我们应该在突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前提下,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优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缆工程”的优点

1.有利于通信线路的基本框架构建。通过实训系统,参观、了解ODF设备、桥架、进出局混凝土管道光缆、塑料管道光缆、架空光缆、墙壁光缆等,学生很容易建立起通信线路全程全网的整体概念,学生对以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也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这样也便于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提早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也就有了目标和动力。

2.有利于对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教学观,要求学生在学习上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应用才是关键。应用离不开对基本概念准确、透彻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不同的感官进行刺激所达到的记忆效果不同,一般比例是听觉20%、视觉30%、视听50%、自己动手90%。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多一点辩证思维,少一点死记硬背。如我们在介绍MDF章节的时候,首先在教室简明扼要地介绍MDF的概念、組成,然后将学生带到机房,将理论和实物MDF“对号入座”,进一步让学生观察成端电缆的制作、绑扎、编号以及走线,思考各个部分的作用。这种直观现场教学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对MDF也就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样,在杆路、管道的建筑,管道光缆、墙壁光缆和架空光缆的敷设等章节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贴近实际应用的实训系统,将抽象的记忆转化成直观的理解,对准确、透彻地理解基本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能加深记忆,促进深入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知识、技术的应用性,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性,高职培养的人才除具备一定岗位的操作能力之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具备管理才能和创新能力。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既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线路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要求学生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的目的。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缆工程”,其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与工作岗位相吻合。而且,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缆工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探索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对道德行为和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可以降低办学成本。“通信光缆工程”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方式。它不仅要理解——知道怎么做,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要会做——形成能力,进一步要求做好。会做而不理解只是“机械地操作”,理解又会做才是“智慧地操作”。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奠定理论基础,在实习中得以强化,即通过大量的操作、训练来掌握一定的技能。校内实习几乎都是在理想的环境中实施的;但光缆线路的实际工作主要是外勤的工作,很少是在室内施工的。理论教学和操作、训练与实际工作环境相脱节,学生很难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而且,“通信光缆工程”课程在操作、训练上一般都使用比较昂贵、精密的器材,办学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实训系统的建成和应用,使学生在操作、训练之前已经“胸有成竹”,从而缩短操作、训练的时间,最终有利于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三、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缆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

“通信光缆工程”课程主要是一门介绍过程性知识的课程。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缆工程”课程,即在“通信光缆工程”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校内安装的室内、外通信线路实训系统,采取现场观摩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行为导向的具体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现场观摩教学法,加深学生的理解。MDF的组成、作用,分线设备、交接箱的安装要求,杆路组成、拉线上把做法、人孔结构等部分章节的教学,可以直接采用现场观摩教学法。如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人孔,带上皮尺,打开一个人孔铁盖,参照施工图,从人孔各方面的尺寸、管道的尺寸和位置,甚至光缆的固定、绑扎、标志等各方面的规范一一分析透彻,学生在熟悉人孔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读图。现场观摩教学法完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实训基地”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板书”向“实物”转变,以其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2.项目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法的一般进程分四个步骤:第一阶段,确定项目任务;第二阶段,制订计划;第三阶段,实施计划;第四阶段,检查和总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在竣工验收章节授课时,根据理论,教师确定项目任务——竣工验收,打印相关的文档、表格,由学生制订计划,按小组进行分工,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和程序,并按照既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对实训系统进行模拟竣工验收。最后,先由学生自己总结,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果进行考核、评分,师生共同评判竣工验收中的问题。项目教学法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独立工作的机会,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自行处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但项目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要求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贯穿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相互协作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学生提出一些新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数学上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从新角度去看待问题,却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项目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3.案例分析法,扩展学生的思维。案例分析法是先明确学生应掌握的规范,然后再提出若干案例来说明、解释这些规范;或者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了解相关的规范。案例分析法一般包括整理案例、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案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加以归纳和总结。如在OTDR测试的章节里,根据实际抢修的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法来总结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在此基础上,利用实训系统,人为地在实训系统的光缆线路上制造故障,让学生利用OTDR,查寻并排除故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训系统上的求证,可以使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克服从众心理,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

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缆工程”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全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与实训系统相结合”;改“传道、授业”为主的传统陈述性教学为“解惑、创新、探究”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纜工程”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果

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缆工程”课程的教学,是“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师通过运用教学材料与实训环境的解说,使学生初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并初步形成判断、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训练,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形成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应用环节并经过独立思考,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不断地教学与训练,逐步使学生自如地应用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并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以提升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知识的应用始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即使是理解知识的学习也以理解能力作为知识掌握的评价标准,从而避免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实训系统的“通信光缆工程”课程,要尽可能多地把教学过程安排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进行,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仿真实训系统 篇12

1 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仿真实训可行性分析

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是将升流器/升压器、标准互感器、被试互感器、校验仪、负荷箱按照规程规定的接线方式接线, 再控制升流器/升压器输出, 按照规程规定的点进行测量[1]。根据规程规定, 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需要升压/升流至被试互感器额定电压/电流的120%, 除了需要特别注意电压互感器安全工作距离外, 还必须避免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以及超出互感器120%的额定值等[2]。由于受训人员互感器校验方面的知识尚未完全掌握, 对一些特别重要的细节映象不深, 故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仿真实训系统不仅需要模拟现场校验环境, 而且必须合理规避上述安全问题, 既能在受训人员犯下错误时进行提示, 又能保障受训人员安全。

从互感器校验原理图如图1, 可以看出互感器校验试验过程中, 由升压器/升流器输出的电压/电流带动标准互感器、被试互感器二次电压/电流的变化, 再由校验仪测量标准互感器二次电压/电流、计算百分表, 测量标准互感器与被试互感器的差压/差流、计算误差。整个过程受训人员均通过标准互感器、被试互感器二次侧电压/电流掌握整个校验试验过程, 为此模拟标准互感器、被试互感器二次电压、电流输出, 基本上可实现互感器现场校验仿真实训系统的误差、二次接线等仿真功能, 配合接线识别系统, 即可实现互感器校验仿真。

2 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仿真实训系统

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仿真实训系统由控制台、模拟调压控制箱、电流互感器模拟校验模块、电压互感器模拟校验模块、模拟负荷箱、互感器校验仪6部分组成, 系统示意如图2。培训过程首先由培训人员调用控制台仿真数据库内互感器额定电流/电压、变比、误差曲线、负荷等参数, 设置仿真实训系统, 模拟现场互感器校验情景, 并显示受训人员工作任务以及相关信息;然后, 受训人员根据任务、标准互感器端子说明, 连接互感器模拟校验模块、互感器校验仪、模拟负荷箱, 调节模拟调压控制箱上调节盘进行校验试验;在受训人员试验过程中, 控制台对受训人员接线进行识别, 判别校验仪测量误差与模拟调压控制箱输出误差, 并提示受训人员变比错误、极性错误、接线错误等, 同时对受训人员进行考核打分。

模拟调压控制箱输出互感器校验过程中校验仪测量的标准电压/电流、差压/差流, 实现方案是将互感器校验整检装置[3]的手动控制方式更改为继电器切换方式;仿真实训系统通过继电器切换、接线识别, 模拟标准互感器变比、标准电流/电压、差流/差压输出, 原理图如图3所示。对比图1、图3, 通过继电器切换实现标准电流接入校验仪To端, 实现标准电流互感器多变比切换以及差流接入校验仪K端, 通过接线识别检查被试互感器、负荷箱及校验仪Tx端的是否正确连接。

3 接线识别技术

接线识别主要依据互感器校验接线固定, 只需识别必须连接的两个端子是否已经连接, 即可实现。由于连接线必须为导电体, 为此, 采用电平逻辑识别方式, 识别接线的正确与错误。以电流互感器一次侧接线为例, 如图4所示, 控制台控制与标准端子La、Lb连接的继电器的开合, 当以图4 (A) 的接线方式, La连接的继电器闭合, 电平检测电路检测到的逻辑为La=0、Lb=1, Lb连接的继电器闭合, 电平检测电路检测到的逻辑为La=1、Lb=0;当以图4 (B) 的接线方式, La连接的继电器闭合, 电平检测电路检测到的逻辑为La=1、Lb=0, Lb连接的继电器闭合, 电平检测电路检测到的逻辑为La=0、Lb=1;当没有接线时, 逻辑为La=0、Lb=0, 控制台通过控制相应的继电器开合以及判断每组检测电路的逻辑形式, 即可分辨出受训人员接线是否存在问题。

4 结语

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逐步成熟, 电力互感器已面临重大的技术革新[4], 互感器仿真实训技术需要跟上电子式互感器的发展步伐, 依据电子式互感器特性设计出适用的仿真实训系统。

摘要:阐述了开展互感器仿真实训的必要性, 分析了模拟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的可行性, 提出了一种以接线识别技术为原理的电力互感器现场校验仿真实训系统。

关键词:仿真,实训,校验,电力互感器

参考文献

[1]赵修民.互感器校验仪的原理与应用[M].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3.

[2]袁光忠.互感器校验仪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处理[J].电工技术应用, 2007, 1:30~31.

[3]刘庆余.互感器校验仪整体检定的述评[J].电测与仪表, 2003, 5 (447) :12~17.

上一篇:个性化辅导下一篇:混凝土护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