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教法

2024-09-25

“学导式”教法(精选11篇)

“学导式”教法 篇1

0 引言

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自学自练的教学方法就是“学导式”教学法,也属于启发式的教学。“学导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个人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并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充分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知识在被动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在“学导式”教学法中,能够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本文以蹲踞式跳远教学为例,按照“学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来探讨“学导式”教学方法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的效果,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江门一职05级会计1班的52名学生;对照组为江门一职05级会计2班的50名学生。

对两班学生实验前进行基本素质测试,内容包括立定跳远、助跑摸高、50米跑。结果这两个班学生的基本素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表1)。另外,对两组学生实验前的基础上进行跳远测试,结果实验前的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别(表2)。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实验法:

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同时在2007年2月-2008年5月分别进行同一内容,不同方法的教学,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1.2.2 了解访问法: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解访问,学生是赞同“导学式”教法还是赞同“传统式”教法?

1.3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两班学生都以蹲踞式跳远为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相同,教学进度相同,场地器材相同,考试统一组织,评分均以同样标准,实验班采用“学导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式”教学。

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要在坚持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把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的方面去。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结果:

采用“学导式”教学法与“传统式”教学法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考试成绩均高于实验前的成绩,但“学导式”教学班成绩提高幅度大,效果好。(见表3)

2.2 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的了解访问结果

走访了40名学生,其中37名学生肯定了“学导式”教学方法良好,所得的成绩满意,占90%;其中4名学生说不清楚哪种教学方法好,占10%。这说明所采用的“学导式”教法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取得了成功。

3 分析

3.1“学导式“教学法各阶段功能

3.1.1 提示阶段:

新课的导入,告诉学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所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对新课程产生兴趣,所以,本节课程可以通过学生对所学的跑跳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借助学生的其他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突破点,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1.2 自学阶段:

教师将学习的任务目标告诉学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自主的练习所学内容,在练习中找问题,提高水平。学生在练习中,互相交流经验方法,互相指导,发现问题可以互相解决,掌握重点,发现难点,在练习动作中,学生们互相指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跳远课教学提供依据。

3.1.3 解决阶段:

学生在自主练习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我解决。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所学内容,更加稳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和任务。

3.1.4 精讲与示范阶段:

对于学生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专门的精讲,并示范给学生具体的解决办法,在示范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整体的示范,也可以针对某个难点进行示范,直到学生真正的领会动作要领的时候,就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3.1.5 反复练习阶段:

在学生自学自练,并通过教师的教学示范,解决问题后,还需要学生进行多次的巩固性练习,强化动作要领,降低动作的失误率,使正确的动作定型,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作用。

3.1.6 小结阶段:

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机地体现和结合起来。

3.2“学导式”教学法运用于蹲踞式跳远教学的分析

3.2.1 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学导式”教学是“学”与“导”的统一,重视教师“教”的同时,来开发和重视学生的“学”的因素,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导式”的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实践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解疑难”和“评价”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3.2.2 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完整跳远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学习,要求学生对动作的要领进行思考、分析、理解、消化和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次数,然后才能达到动力定型。生理学上经过的泛化、分析和动力定型三个阶段,而“学导式”教学法就是用来促进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采用“学导式”教法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当学生明确了重点和难点,则学习过程就能更快地改进提高动作质量,缩短教学时间。

3.2.3 符合学生个性发展:

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着大量新知识和新理论,思维活跃,体现出思维已发展到较高程度,均具有一定的独立认识能力和表现欲望。“学导式”教法各环节的教学中,通过各阶段的练习来利用学生原有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发挥其潜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从了解访问的结果表明,实验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导式”教法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普遍提高,达到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目的。

4 结论

4.1“学导式”教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4.2“学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摘要:本文以蹲踞式跳远教学为例,按照“学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来探讨“学导式”教学方法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的效果,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蹲踞式跳远,学导式,教法

“学导式”教法 篇2

简介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学导式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法,同时也体现一种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因素的教学。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为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智力,发展体能,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教学过程

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提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和小结。提示:导入新课,提出本次课的目的与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学:课前预练,课上自学、自练,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重点,发现难点,自学和教学提供依据。

解疑:由学生自提问题,通过练习与相互讨论或教师辅导进行答疑。

精讲:教师重点讲解、示范,解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演练:课堂上反复练习,课后坚持体育锻炼,力求掌握动作技术。

小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掌握“三基”情况,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提出课外练习和下一次课进行预习的要求。

以上的自学、精讲、演练是主要环节,而提示、解疑、小结是辅助环节,各环节的程序应自然流畅,环环相扣的。

注意事项

学导式教学法是“学”与“导”的统一,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导式教学法一般以单元教学为宜。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教材练习的程序,必须依据教材的系统性其动作的原理来编排,设计好学生自学、自练内容,体验动作技术结构的环节,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练习。

在学生自学、自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疑设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引起思维、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认真备课,搞好教案的设计。要了解学生掌握“三基”情况的信息,明确动作的疑点与难点,特别是课外活动情况,适当布置一些课外和家庭体育作业,使课内与课外更密切地相结合。

魏书生教学经验-------“学导式”教学法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如下:

1.学生略读课文、讲义,尝试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也可以在这一堂课的、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4.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避免“抱着学生走路”。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演示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可用10~15分钟。如果加上在上课的开头阶段教师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示范操作,提出这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所用的3~5分钟。“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四比五,也就是说,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示范的时间。同时,在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示范的时间里,也要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记忆,想象的智力活动和简易的模拟动作,教师也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以尽量饱满的情绪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智能。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情感、意志等相应能力的发展。

5.教师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一般可用5~10分钟时间)。

“学导式”教法 篇3

收集资料,预习新课。在上课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所学内容的背景材料。这是课前的重要准备。是一堂课的大前提。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都有其现实原型,为了克服上课时学生机械记忆,应先让学生预习,收集有关内容的背景材料。因为许多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后面都伴随着数学家的精彩故事或艰辛的学术历程,先让学生去接触,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预习中发现疑惑,积极思考,养成自学的习惯,促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信息中提取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寻求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意识,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心理和原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和所学的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教材内容,情景交融,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刚上课时把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老师把这些疑问写在黑板上,再补充一些学生没有提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读书、思考、探索和讨论(时间约为十五分钟)。

师生探究。问题引申。针对上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黑板上所有的疑难问题,对学生回答错误及不完整的,其他同学举手补充,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进行完善。对于典型性错误及经典例题,老师要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及时排除知识障碍。无论是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公式教学,教师都应该在讲授时尽量结合实际,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结合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记住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的同时,也自主参与到观察思考、猜想、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时间约十五分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去层层推进、探究,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内容的深度,引导、组织他们去挖掘出数学问题的现实“原形”,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个环节,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还要让他们学会把知识引申、迁移、举一反三。

问题解决。练习应用。巩固练习在数学环节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课堂练习要注重情景,讲究实效。在上一环节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回顾,研究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案,提升相应的解题方法;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跟踪练习(主要以书后练习题为主)。抽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做题,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过程中可相互讨论,做完后由学生点评黑板上的练习题。老师适当补充(时间约为十分钟)。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的同时,更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如归纳、类比、猜想、证明等。让学生能利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并能接受此类研究方法。

“学导式”教法 篇4

一、学导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1.学导式教学的概念。

“学导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方法, 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原则、教育思想、学习、管理与生活理念。通俗点讲, 是指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教与学方式;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或借鉴—模仿—创新—超越这四个环节不断深化,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全程中发挥主动性, 主动提问, 主动思考, 主动探索。“学导式”教学是把教学活动的中心放在学上, 把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自己学到知识, 又能得到教学指导的方法。其任务是让学生学在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诱导他们积极探索, 启迪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因此“学导式”教学不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还以追求学生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等五元智能的优化为基本目标。

2.学导式教学的由来和发展。

“学导式”教学是黑龙江省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对近年来各级各类院校教学方法改革共同趋势的本质概括。“学导式”教学是在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它本质上不同于过去的自学辅导法, 而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内因的基础上, 发挥教师的导引作用。由过去教师主体论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要我学”转变为“学导式“教学下的“我要学”的理念。目前在各级学校不同学科都进行了大胆尝试, 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3.“学导式”教学的特点。

“学导式”教学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 “主体”、“主导”作用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有机的结合形成了它的特点, 即“重在学, 贵在导”。具体来讲, 教和学的关系上重点是学, 而学又是在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把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主,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逐步形成健全的智能结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学导式”教学, 即学在导前, 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 (2) “学导式”学在导前, 有导辅佐、学主教从、相机诱导、鼓励超越; (3) “学导式”教学是学导结合、教学民主、过程简明、乐学开智; (4) “学导式”教学互动交流、相互启发、能者为师、扬长补短; (5) “学导式”教学多法互补、机动灵活、综合运用、变式多样; (6) “学导式”教学讲究效率、及时反馈、激励管理、综合评价等。

二、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高校体育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所接受的最后一阶段学校体育学习, 它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职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体育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但依然还存在着竞技性过强, 趣味性不足, 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学校无法开展的状况。在教学理念上, 虽然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总的来说, 课堂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主,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随着国家对高校投资力度的加大, 各个学校基本都有新校区, 体育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但在校生人数呈多倍增加, 造成学校人均体育设施率偏低。总之, 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与学生的健身欲望有很大差距,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学现状不够理想。

三、如何在高校公共体育中推广“学导式”教学

1.教学步骤方面。

“学导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先进行自学, 老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 在讲解和示范时有目的, 有重点的讲解, 学生学习时也会有意识的关注教师的讲解,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学上“学导式”教学有如下几个教学步骤:即学生自学——师生交流——教师精讲——学生练习——学生创新——师生评价总结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等环节;与宣布内容—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错——教师课堂总结的传统教学程序有着本质的区别。

2.教材处理方面。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 对教材的处理结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学导式” 教学对教材处理通常采用学生自学摸索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有重点的精学生练习———师生评价这一过程。这种处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因, 由原来“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态度,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老师在讲解技术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 起到精讲多练的效果。

3.教学方法方面。

俗话说“教学有法, 法无定法”, “学导式”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教的环节上, 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模式, 教师传授知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 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 而是指导者起主导作用。教学方法上不再采用强压式和满堂灌的方法, 而是采用启发、指导、辅导、讲解、示范等引导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教学的主体, 在学法上采用合作、体验、探究、讨论、练习法、评价等学法,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4.教与学方面。

“学导式”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 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角, 教师服务于学生, 围绕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因,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过去的被动式、强压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导式”教学在学的方面, 强调有组织、有引导的主动地学习, 不是放羊式、漫无边际的学习;在教的方面, “学导式”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要求老师要充分把握教材, 抓住核心有目的讲解、示范, 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 做好带路人和服务者, 下课前积极引导学生对完成课程目标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不再是传统的教学和对学生放任自由的教学。

总之, “学导式”教学理念迎合当前教育改革趋势, “学导式”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推行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技能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此, 高校公共体育要在教学、师资和场地、设施上为“学导式”教学的推行创造便利条件, 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养成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诗教.对“导学—学导”教学法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3) .

[2]徐广.“学导式”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1) .

[3]侯峥嵘.健美操教学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6 (2) .

新课程与分层学导式教学设计探究 篇5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学导式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116-0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A版教材自2007年秋季开始使用,教材由“学术式”转变为“教育探索式”,这给一线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也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掀起了如何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研讨热潮。

一、学情调查研究,选准基点

我校的学生在初中毕业会考中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生的客观现实(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从其他学科学习得到的经验)和学生的数学现实(学生已有的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数学概念、运算方法、规律的数学知识结构)不容乐观。而2007年秋季接手教学的老师,又面临着三个新的问题:新的课程体系、新的学生、新的教学观念。为了搞好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确保新课程的顺利进行,在开学之初,教师就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品质也不乐观。同时,从学生的考卷发现本届新生和原来的学生相比,有能力方面的优势又有知识方面的不足。能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知识面与前几届学生相比更宽,因为初中阶段增加了三视图、图形变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二是合情推理能力更强,感性认识更强,因为初中教材中大量采用观察、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归纳、类比等方面的训练,强调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量使用计算器,从而使学生的心算、笔算速度慢,以及分式运算能力差,准确性不高;二是现阶段经常使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没有学或要求降低;三是初中阶段削减了大量的几何证明问题,对推理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这与高考重新要求推理论证不符。

二、分层学导式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1.课前,教师除了自己要深入钻研教材外,还需鼓励学生钻研教材

针对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预习提纲,为每一个学生搭起一座符合实际的桥梁。例如,函数的零点是新课程新增的教学内容,之所以引进函数的零点,根本原因就是要用函数观点统帅初等代数,将所有的初等代数问题纳入函数的思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至少完成下列问题中的一组问题。

问题组一:(1)你能作出f(x)=2x-3和f(x)=x2-2x-3的图像吗?(2)一元二次方程ax2+bx=0(a≠0)的根的个数是如何判断的?(3)方程x2-2x-3=0的根的个数的情况如何?根又是什么呢?

问题组二:(1)函数f(x)=2x-3与2x-3=0方程有怎样的联系?函数f(x)=x2-2x-3与方程x2-2x-3=0有怎样的联系?(2)你能把方程x2-2x-3=0的两个根用图像表示出来吗?(3)函数y=f(x)=0的图像与方程有什么样的联系?

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选问题组一,这样可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阅读教材,完成问题组二,这样可使每一个学生在预习环节都有事可做,都有发展。

2.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引发兴趣,保持扎实的训练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导入要注意引发学生兴趣,可关注数学历史与文化的特点,也可贴近生活实际引入知识,或者注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知识概念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比如在讲评“平面的基本性质”时,可以以一个生活现象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问题情境是“一把锁和两个合页就能固定一扇门。你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吗?”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知其中的规律“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在课堂引入之后,教师需检查并点评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15分钟,并提出分层的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增强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同时根据阅读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根据某个问题设计了两层练习,用第一层练习,检查薄弱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层练习可由水平较高学生讨论完成。如果学生不能完成,或者完成不完整,老师可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表述,点一点关键的词语,采取“导富济贫”的政策,而不是“杀富济贫”,用一点学生的智慧之长去弥补有困难的学生之短,以取得班级教学最大限度的整体效果。

三、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故在布置课堂练习时,也要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保持这种兴趣的有效方法,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所以教师在设计检测练习可分为几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除了设计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强的习题外,还可以运用教具和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同时还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从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如何得到?我们认为,除了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理论外,必须研究学情,重视学生的差异,追求完善的境界。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艳新.谈分层学导式教学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6(06).

[2] 芦鸿雁.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5)3.

[3] 钟志贤.论分层教学设计的发展走势[J]. 外国教育研究. 2005(5).

[4] 刘成新,徐庆.浅谈分层学导式教学 [J].教育改革.1995(5).

[4] 傅红涛.分层学导式教学设计原则[J].现代企业教育. 2003(8).

高中数学《学导式教学法》策略论 篇6

一、应把对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对读书可以说习以为常了。然而如何做到会读书,乐读书,并把读书当做获取知识的自觉行为,则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第一,带读。高中数学有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示符号,文字高度精练,言简意赅,不像小说那样洋洋万言,一览而知就里。如果没有精心阅读,就不会领略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势必造成“高声朗读,有口无心”,一遍念完,索然无味,不知所云。因而教师要做到带读不代读,通过形、声的暗示和对问题的质疑,促使学生读出知识的“形”与“质”, 并通过知识的剖析 , 克服学生对数学课本畏难的心理障碍,为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创造条件。第二,促读。精心设计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理性去读,带着悬念去读,鼓励学生对课本问题提出质疑和猜想,激发求“读”欲。第三,议读。每个数学概念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包含着一定的数学思维模式,因而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应允许有个体阅读、思考、钻研的“自读”;有群体质疑、相互讨论的“群读”等形式。通过“自读”与“群读”的合理结合,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第四,精读。精读是对读书的深层思考。要寻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总结出自读内容的系统规律,并以此透过知识的表面现象看清其本质,即“识破庐山真面目”。

二、应突出教师引导的时效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有高有低。教学由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导式”教学法过渡,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启发诱导的时机。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出偏差”、“走弯路”甚至“越轨”。只要教师宏观把握好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学导式”教学法便会使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真正成为现实。第一,激发导思,教师的引导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调节自己的认知、情绪心理,增大信息输入的强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力求做到引导目的明确,引导方式灵活多样,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耳有方向,眼有目标。导思就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而教师应做到:一要围绕教学目标设“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有一个“主干”和若干个“支干”,教学应以“主干”为主线诱导学生思维,不能漫无目的地任由学生的思维开无轨电车,放风筝;二要结合实际引导:思考教学的内容有差异,教学的对象也有差异,因而导思要切合实际,要设计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切忌一刀切;三要创造气氛鼓励“思”。好的课堂气氛对教学益处甚大,这种气氛应当是对所学新内容的“求知著渴”,对问题解决后的“喜形于色”,对后续内容的“翘首以待”;四要善于提出问题深化“思”。学生受年龄、掌握知识深度所艰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但高中数学知识环环相扣,绵延无穷,仅满足于“解决问题”式的思想是远远不够的, 而要使思维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必须使思维贴近“最近发展区”,平淡中见奇,寻常中见妙;五要提供条件落实“思”,力戒一问即催答,只求热闹,不讲实效的做法。第三,点拨提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思维发生潜伏状态时,在思维出现零散态势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指导,华罗庚先生说过:学习过程是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厚与薄,薄与厚间的转化包含着学生的表象思维,层次思维,纵深思维等。从而使零散的思维变成对问题深层次探索的系统性,理性思维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及时点拨。第四,精练强化。精讲是对所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多练是对所学内容的内化训练,讲中释疑,练中提高,及时反馈,不断强化思维,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应突出对学生数学问题敏感性的培养

对问题敏感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要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就必须做到:第一,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要经过严格的推理论证,然而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动机、爱好、心理因素等又往往制约着学习效果,此外人们常说的“直觉”、“灵感”等也都含有非智力因素的成分。所以在碰到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感觉”,尽管这一感觉并不一定可靠,然而通过对错误“感觉”的剖析,学生才能逐步领悟,“感”源于“理”,只有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感觉才是可靠的。通过对正确感觉的论证,学生才能逐步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增强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第二,注重思维训练,增强敏感性,首先应抓住主要矛盾练。练习是巩固知识,增强敏感性的主要手段,练必须在“精”字上下工夫,即根据教学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集体中目标,加大练习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敏感度;其次应重视对比联想、归纳的练习。教师应设计不同的题型,通过对比性训练和对前后知识的多角度联想, 归纳出常规性问题的求解模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实品味出数学语言的味道,进一步增强敏感度;最后应着眼“拓宽”思路练。知识形成的初级阶段可以是“滑动性”练习,“绕圈子”练习,然而在知识形成的中后阶段就应当是一种高效度的练习。练一定要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多动脑、深动脑、广动脑,从思考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最终增强思维敏感度。

四、应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初探 篇7

一、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一切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得, 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 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和掌握。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 (思维时间) 空 (思维空间) , 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这样的观点,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 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2. 依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起主体作用, 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运用的过程。

3. 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

发展必须以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保护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尽可能发挥和全面发展的共性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 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 而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综合最优化教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它是结合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要求, 使他们在目标的导向下, 积极主动学习, 探求知识, 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提高, 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层学导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图1)

上述课堂教学操作过程归纳起来是五个环节:

引导自学——自学检测——知识迁移——综合运用——开拓创新。

三个层次:

一层:自学检测, 精讲知识发生发展过程, 小结重点和难点;

二层:知识迁移, 精讲数学方法, 小结数学方法;

三层:综合运用, 精讲思维方法, 小结数学思想。

一个创新:创设研究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操作说明

1. 引导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教材中将授的主要内容, 初步理解基本概念、公式、典型例题解法, 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 (如教材上的练习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过程在上课讲授新知识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学,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明了化。

2. 第一层, 主要是让学生形成对知识感性认识。

包括三个环节:自学检测——精讲——小结。

自学检测要求教师对学生自学知识进行检测, 如编拟三、四道小题或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能根据已自学的知识就能回答, 只能作基础性知识的了解和检查, 能反映新知识发生的过程。在自学检测之后, 教师重点针对自学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主要概念、定理, 抓住重点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强化学生对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初步融合。这部分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让学生弄清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 把握知识的脉搏,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小结。这里要求教师讲解精要。

3. 第二层, 主要是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包括三个环节:知识迁移——精讲——小结。

知识迁移重在巩固提高,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办法是教师精选二至三个解答题, 检查学生通过自学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在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调板, 通过学生的调板展示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知识迁移之后, 教师重点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 找到学生知识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重在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这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点。在这过程中, 要求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重在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疏导释疑, 深化理解, 并进行适当延伸。

4. 第三层, 主要是让学生形成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的阶段。

包括三个环节:综合运用——精讲——小结。

综合运用是对所学知识的升华, 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内化知识的迁移, 达到知识应用和深化。在这一层主要是出示一至两个综合性的题目, 让学生经过深刻的理解并自己动手解决, 通过练习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在综合运用之后, 教师重点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反映的对新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进行综合概括。要求在讲解过程中, 着重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实践过程中, 对知识进行提炼和升华, 从而形成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5. 反馈与创新。

由前四个环节的引导来培养学生, 再通过反馈练习或创新性小课题的研究达到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实际应用。

这样设计成五个不同环节,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引导学生对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由感知到理解的过程, 形成大胆猜想, 凝炼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以促进学生整体得到发展和主动获取知识, 大面积提高成效。

运用上述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信息, 一节课的某些环节可进行灵活的变动。

四、“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的优势

1. 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站在解决问题的终极目标上, 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切入口。以认识问题为载体, 创设问题情境为媒介, 思维转化为主导, 能力培养为目标, 在教师的有效启发诱导下, 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维, 轻松、熟练地掌握知识,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和水平, 从而找到一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是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个体层次差异、数学教育发展的前瞻性, 构建的数学教育模式。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 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求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方法, 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理想变为了现实。

2. 培养了学生的再学习能力。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强化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依靠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学导式”教法 篇8

一、学导式教学法理论在《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程方案设计思路

(一) 帮助大学生理解学导式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的

学导式教学目标是通过掌握知识侧重开发智能, 形成人才优化的包括5个层次的智能结构 (简称五元智能) :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和品格结构。在开课导言中向大学生讲明并在教学过程里不断加深地使大学生明确认识到:学习《国际商务社交礼仪》, 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该国礼俗、禁忌、历史、政治、文化、心理、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还要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能够活化的知识结构;学会并形成独立阅读、查找参考资料, 外事实践等动手操作技能;学会前后联系、自觉地同中国文化比较, 在独立钻研网络影视资料、教材、主动获取知识并能表达出来过程中锻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思维力和想象力, 努力从提高自学探索能力入手, 通过课堂复述、精讲锻炼自己的演讲口才和表达表演能力、自觉遵守学习秩序、融洽课堂气氛的社交-管理能力;立足教材又不受教材局限, 作出自己独立表述和新概括;具有敢于发表不同于其他同学见解创新-创造能力;遇到困难 (调查问卷) 不退缩不放弃的意志调节能力和热情向上勤奋好学的情感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品行修养。这样, 使大学生深刻意识到了解该国民族、习俗, 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外国人, 而是要细心对比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进而肯学、好学、主动进取地充分发挥大学生求知探索的积极性和居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能动性。

(二) 给大学生选择便于自学的‘学材’及推荐辅助手段, 突出自学为主

我们将发展大学生自学-探索能力作为开发智能的突破口, 明确学导式不同于传统模式新要求。一是教师选作教材和大学生独立自学的入门学材是《交流学十四讲》、《国际商务礼仪》、《环球通史》等。全面导入各国民俗、地理、历史、文化、行政区划、国际关系等内容。二是为大学生明确规定课内外的学时比例和对教与学双方实行学导式的基本要求。按上课与课外1:1.5的学时比例, 大学生先要自学, 学在导前:充分利用已知发挥潜力领会学材, 主动探索、尝试、演练;教师变“灌”为“导”:侧重抓好组织、定向、示范、验收。学导结合, 学有导辅佐, 力求实效;导为学服务, 及时反馈。师生都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者施导先从学情出发, 教法要针对学法, 不断改进教法与学法, 师生共情奔向教学目标。三是明确教学进度, 鼓励大学生超前自学。导言课上讲明实际课14周, 28学时及课外调查问卷时间;其中包括期末考试在内有2次共4学时的课堂综合作业。使大学生及早明确每部分的自学范围、进度, 提前1—2周都明确自己承担课堂精讲的题目、内容, 便于及早制订学习计划、安排自学时间;要求大学生加强课前自学, 适当作笔记、列提要, 并围绕教学内容主动阅读参考资料, 开阔思路, 加深理解与记忆, 开发五元智能各项元素。四是教师必须确信每个大学生都有上大学要学东西的潜在心理, 利用课堂巡回检查、课下通过E-MAIL、SKYPE、QQ和短信辅导, 了解不同大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遇到困难, 及时指导并肯定大学生的自学成绩, 不断激励每个大学生认真读书好学心理, 鼓舞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讲述所遇困惑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经过各自的努力达到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

二、大学生明确学导式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形成自动化地向前运行的机制。学导式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结构简明, 方便实用, 而且变式多样, 机动灵活。自学 (预习、阅读、发现难点) —解疑 (提出问题, 互相探讨;教师辅导) —精讲 (大学生精炼地复述要点;教师做示范、提示重点) —演练 (练习、作业、转述讲解、自行改错, 继续探索;教师评改、总结、考核验收) , 4个环节构成统一综合。一是先布置大学生自学 (课前、课上) , 自己认为重点的地方在课前精读;划出重点, 作摘要笔记。二是解疑。先让同学阅读, 遇到疑难问题, 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员请教”学贵有疑:疑难之点, 完全有可能在大学生自学过程中独立发现并提出, 在经过钻研教材、查工具书或讨论, 研究乃至质疑教员。三是精讲。大学生把教学主要内容在课堂上通过记忆、回忆的办法讲述出来, 讲述一遍, 更能加深记忆。当别的同学讲述时, 自己注意听又获得不少知识, 对比同学讲述同书本有何不同, 有无不准确甚至错误之处;自己再加以纠正;教师则提炼重点和难点加以精讲示范、强调、提高、补充或更正;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的同学自己, 在需要教员帮助情况下, 教员给予恰当指导。四是演练。课前积极自学 (预习) , 课堂上由我们自己来讲述 (讲授) 如同教员站在讲台一样, 锻炼我们组织材料的能力、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再复习, 既掌握了知识, 培养学习礼仪课兴趣。课后的演练、复习, 包括解决遗留问题, 做笔记、阅读参考资料, 进一步提高技能技巧和各项智能要素的熟练水平等等。学导式使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不只是听教员讲课, 而是积极动脑、动手、动嘴去思考、学习、演练, 大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我们的教学过程出现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自动化运转的新机制:师生相互启发, 多向交流, 教学民主;学可促导, 以导利学;能者为师, 教学相长, 师生情感交融,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三、学导式大学生素质综合评估体系

一是个人自学 (多人异步) 与小组 (8-10人) 互学和全班 (120人) 同步合理组合, 各得其所.既有大学生独力思考、钻研, 又可同座或前后座之间相互交流、研究;在课堂精讲时又有全班同步的积极思维, 还有定期进行的全班同步综合作业:口头、书面, 听写听译等多种形式。二是组织教学法研究与评价。结合学导式教学改革的实验要求, 教者向大学生提供学导式教学法理论文章和实验总结、报告文献, 由大学生在课后自由传阅、选读。不少大学生能用心思考, 写了读后的心得笔记, 开阔教学论方面的知识视野, 产生了关心教学法改革的浓厚兴趣.教者除了平日随时征求大学生意见和要求, 还在期中、期末两次让大学生书面回答对开展学导式教学改革实验的认识、体会、收获与要求.同学写了400-500多字的调查心得, 对我们培训法尝试表现出很高热情。三是改革考核方法。学导式重在育人, 期末考试与平时社会问卷调查 (50题) 成绩并重。教者管教管导, 平时, 课堂上每个大学生出缺席和学习态度、提出问题、精讲情况, 还搞了2次 (阶段性和学期性的) 综合作业.学期性综合作业让大学生为《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提出期末考试观点, 号召大学生写下自己对课程创新的建议.这些都为教者全面了解大学生情况、综合评定学业成绩提供了依据。

四、学导式教学法的理论原则与指导思想

学导式教学法是自学为主并得到恰当指导, 通过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基本过程, 学在导前学导结合, 从而优化人才智能结构的一类教与学型式、方法的理论体系.学导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要求运用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全面-效益观、智能-学导观、管理-优化观指导大学生和各级各类各科教学活动和非教学型式的智能开发。一是《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教学按宏观-战略观要求, 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的未来世界, 要有紧迫感, 使大学生积极掌握苏联国情概况努力学好俄语以适应四化建设和国际竞争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二是《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教学按整体-系统观要求, 就要使大学生在过去所学的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整体-系统的知识结构。三是《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教学按动态-发展观要求, 要使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看到自己在自学-探索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提高, 从而增强自觉学好国际化课程的自信心。《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培训按全面-效益观要求, 要使大学生能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智能要素, 进而把课上锻炼的自学技能, 主动迁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五是《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教学按智能-学导观要求, 要使大学生自觉地树立通过学习知识重在提升智能水平的新观念, 并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全面开发智能结构的5个层次的各项要素, 这既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学”, 又要主动求得教员相应而恰当地“导”。六是《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教学按管理-优化观要求, 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自我管理, 力争以较少的代价获得不断优化的劳动成果。

五、《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运用学导式教学法理论的效果与认知

(一) 以提高大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作为开发智能的突破口

学导式教学使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导式给大学生以很大的主动权, 使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现在我们大学生要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学什么、怎样学好。这使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摈弃了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良习惯, 自觉地、认真学习每一章、每一节内容”。

(二) 学导式教学明显提高了大学生独立阅读, 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

“虽然时间不长, 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的阅读水平在提高, 并且基本上能够抓住重点, 记忆深刻”.还能在“课外查阅一些与国际关系、世界史有关的资料来促进学习”。

(三) 学导式教学能提高大学生活动技能

学导式教学能提高大学生活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5项智力活动技能。“它提高了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 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在教师讲解时, 大学生并不消极地看、听, 而是注意观察, 解决自己曾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对于课堂上让同学讲解很感兴趣, 因为这种“自我表现”, 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分析技能和记忆力、想象力等等”。

(四) 学导式能促进大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学导式能促进大学生表达表演能力、健体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情感审美能力和意志调节能力等项能力要素的发展。“使同学在每次上课前对本堂课要进行的课程大体都能有所了解”、“从过去只重书本的死学转变为注重能力和实际效果的积极的活动, 转变为充分发挥创造力等各项能力要素的有趣享受”、“使得大学生有社交沟通能力 (社交管理能力、意志调节能力) ”。“通过自己讲述、讨论的型式, 锻炼了归纳、演讲、灵活表达的能力, 学会了讲述内容的方法, 锻炼了口才、胆量”。“这种教学法对于我们外字号专业更是如获至宝。发动同学自己动口来讲学, 对同学口才的一个很好的锻炼, 而且提高了大学生的分析、概括、总结的技能, 是提前实习当翻译”。“这样教学, 使大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等要素从中得到锻炼”;获得“智力能力双发展的习惯和效果”。

总之, 大学生在《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教学实践中对运用学导式教学法理论的认识深刻:一是学导式教学法既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它本身又包含着一种新的教学指导原则、教学论思想。让大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同时侧重开发他们的智能———标志着教学法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它是为适合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过去填鸭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中进行去粗取精, 总结出的新的教学法”。二是“学导式打破了过去以教为主, 先教后学的框框, 提出了教为学用, 先学后教的论断, 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使教更好地为学服务”;“这套方法融“学”‘导’于一体, 本着学导兼顾, 学在导前的原则, 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改进教材, 图文并茂”, “多用多媒体教材传授知识;“多为大学生提供资料”, “补充些课外知识”等等。教员还可让同学们再放得开一点, 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质疑教师、和而不同、高出教师, 超出教材, 将课程搞得生机勃勃。

摘要:《国际商务社交礼仪》课程是大学中近年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课程涉及范围较广、求职实用性强。但由于大学生对国外历史、礼仪、跨文化心理、语言、风俗感到陌生, 仅凭书本无法使人释然。运用学导式创新教学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学导结合、优化智能的创新方式。其基本结构由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和综合过程, 是愉快而成功的教与学, 有广泛适用性。学导式能开发人的五元智能, 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高礼仪修养和国际问题的解读能力。

关键词:国际商务,社交礼仪,学导式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美]特里.莫里森, 等.国际商务社交礼仪[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 006

[2]吴建民.交流学十四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3][美]玛丽, 默里.博斯罗克.欧洲商务礼仪[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8

[4]张大生, 刘学浩.再论学导式教学法[M].北京:中国教育学刊, 2009-08

“学导式”教法 篇9

(1)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教师以学习目标为指针, 课堂教学以引导、点拨为主, 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发挥“导学”功能。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 侧重学生“会学”。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在导学案中为学生预留生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 逐步思考、质疑, 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归纳并生成知识。

二、学导式目标教学, 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学导式目标教学中, 我以“四导”为切入点, 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 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成为现实。导趣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导法是教师为学生指导学习方法;导思是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 创新思维;导行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三、学导式目标教学, 让“三维目标”扬帆起航

课堂教学中导学案安排设计预习, 让学生对新知的建构有一定的基础, 教师再对学生实施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1) 高效学习。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 了解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地复习和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 阅读有关新内容, 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找出学习中的疑难点, 自主地进行课前的有效学习, 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 高效导思。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相关问题情境, 让学生切身经历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 提升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问题, 然后汇报成果。

(3) 深度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确立学习目标, 为学生提供适当自学指导, 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并适度拓展和延伸, 及时反馈课堂效果, 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来构建新知识, 把握好学生的参与度和问题生成度。

(4) 自学交流。导学案把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 通过交流, 还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权利。学导式目标教学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二要对学案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质疑, 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是敢于否定既成的事实和结论,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四、小组合作驱动课堂教学

第一, 小组建制。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选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等工作。学习小组另设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 由小组成员轮流担当。

第二, 具体分工。探讨问题导向要明确, 小组间互动品质越高, 学习效果越好。为了兼顾班级中各合作小组, 各小组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应基本相当。

五、高效评价助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尽可能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多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形成乐学、勤学、善思的态度。

总之, 学导式目标教学以人为本,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个性得以张扬, 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使高效课堂绽放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承玉, 孙卫, 徐秋玲.浅谈学导式教学法对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9, (1) .

“学导式”教法 篇10

一、“自主学习”是“学导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敢于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要求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勇于自我创造。它是直接经验习得和间接经验学得的完整而有机的融合的教学过程。它以英语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探求皮亚杰发展认识论与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的精要,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英语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构建的原则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涉及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渗透和转化。探索构建“自主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英语自主学习理论在实践中跃上新的台阶,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操作上的依据,便于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学导式教学模式流程: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材;汇报讨论交流;教师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强化

语言教学的开展以人们如何学习为依据。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积极加工,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从而达到自然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本身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行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语言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也不以人们背诵了多少词汇、多少语法规则为标准,而是看人们是否能熟练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语言来完成各种任务,更重要的是,是否掌握了自己日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即学习的策略。语言学习的这一目标称为语言学习的程序性目标,即达到自我管理学习过程,也就是学习自主。学导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讲的要求是针对全班的疑难,教材的重点、难点、共性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语言精练,力求不重复,精讲要具有启发性。

自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有:(1)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问题要少而精,使学生能够围绕重点内容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充分交流,认真表达。(2)问题设置要有梯度、层次、循循善诱,拾级而上。(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发散空间。(4)积极促成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易太多、太碎;问题或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个填空的方式;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5)注重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培养。(6)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质疑提问,往往不作为一个栏目单独引出,而是结合学习内容有机地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如对学法指导的具体设计可用“提示、建议、注意、要求”等指导语。(7)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

“学导式”教法 篇11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学导式学习化课堂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学导式学习化课堂”强调的是学与导的关系,要求教师要做到先学后导,教师要先把教材钻研透彻,整理好希望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 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传授给学生。在这方面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在理清教材思路的基础上,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分配到一个个任务当中,在学生开始任务之前先讲解完成任务要运用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得到提高。例如在六年级下册Module 1 Unit2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中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完成在外国餐馆点餐的一个任务。想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课本上的主要句型和单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负责讲解任务的要求,为学生营造一个类似餐馆的环境,提出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让学生自主设计任务的每一个步骤,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指导思想。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丰富学导式学习化课堂

某个孩子去到一个新的地方不用可以去学习也能很快就可以学会当地的语言,这是因为他身处那么一个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就把一种型的语言学会了。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所以创设说英语的教学环境在英语的教学里面非常重要,在实施“学导式学习化课堂”更是如此。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创造出适合的任务情景,引导学生走入情景、理解情景、表演情景,使学生能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比如在六年级下册Module 1 Unit 1 I want to a hot dog,please.中将教室里面的桌子布置成餐馆的样子,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的角色进行对话。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将对话完成,这样既能体现了 “学导式学习化课堂”的作用也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保持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利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升华学导式学习化课堂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我在课堂上除了运用鼓励性的评语之外,我还有时候还会奖励他们一些小礼物比如贴纸之类等等。在课堂中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很多想发现他们的闪光鼓励他们的言行,教师要细心的发现。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能做到生说或演的机会达到全班的90%到100%,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捕捉到一些独特的精彩瞬间,比如在听音训练中,我找出最灵敏的学生,在书写训练中,写的最漂亮的学生,在唱歌时,唱的最动听的学生;在说训练中发现音质最好的学生语调,最富有节奏感的学生,在表演中表现的栩栩如生的学生……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但是由于学校教学硬件的不足,有些活动和环节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更能勾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希望在创建教育强镇这股春风下能得到改善。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 “学导式学习化课堂”改革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学导式学习化课堂”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

【“学导式”教法】推荐阅读:

教法分析07-18

教法探究05-20

改变教法06-04

任务教法07-04

阅读教法07-27

教法探析08-04

传统教法09-01

教材教法09-05

改革教法09-14

新课程教法07-19

上一篇:测试控制器下一篇:物理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