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法

2024-07-25

初中政治教法(精选12篇)

初中政治教法 篇1

摘要:新课标对老师和学生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主要是老师的角色有了一定的变化, 这样就要求教学不能像以往一样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带动起来的, 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在继承传统教育中的优点的同时, 要努力去找到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这需要老师在很多观念上做出一定的转变,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初中政治是一门新的学科, 它要求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角色,创新,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是一门新的学科, 也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演变。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所有的科目, 主要是因为它没有理科的难度, 也没有文科的连贯性, 教授起来显得比较麻烦, 所以在政治这门课上, 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老师不能只采用传统的教课方式, 否则学生很难对这门课感兴趣。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 总结出来一系列的政治教学方法。

一、新课堂教学

以往在教学中, 课本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也是老师讲课的根据, 课本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课本展开的, 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挥, 老师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渐渐失去了教学新理念的创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虽然培养了很多的高材生, 但是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 其弊端可见一斑。尤其是近些年, 高校学生的许多表现更是让教育者伤感, 每年跳楼的高校学生数量剧增, 大学生犯罪率增加等, 这都是没有在学生思想培养上下够工夫, 这是政治教育不完善引起的。新课堂就是将课本作为课程的参考, 然后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老师应该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尽快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活跃的课堂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这就需要老师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带进课堂,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通过合理的引导, 然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个案例或者是一个小故事来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给同学们上台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他们去自由阐述自己的观念, 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思想的点评和指导, 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更多的知识。

二、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加强交流

传统的教学过程, 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 其中没有任何的个人感情, 课程显得单调而乏味。但是现在的学生所面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对这种乏味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 时间长了, 学生们就必然会出现厌学的情绪。所以这是传统教学需要改进的一个地方。老师在讲课时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讲, 做到课堂人性化, 让学生不仅对知识感兴趣, 更会对老师感恩, 这才是最好的教学课堂。所以老师在讲课时, 要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 鼓励学生和老师做朋友。和学生交流多了, 老师就会发现学生对哪些方面的内容感兴趣, 那么就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带进课堂。另外跟学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他们对政治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从而让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目的更明确, 学生更感兴趣, 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例如讲课时, 学习到父母对孩子有抚养的义务, 孩子对父母有赡养的责任。然后让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 去思考这些问题, 可以举些例子, 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政治的学习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形态, 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么做人, 做什么样的人。课本内容是枯燥的, 但是内容却是丰富的。老师可以通过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在无形中学生就会接受很多的政治思想, 这样才是最丰富多彩的课堂。

三、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一个人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政治课堂学习也是一样的,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传统的独立学习模式虽然有很多的优势, 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 因为那样造就出来的学生没有合作意识, 所以在学习和工作中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最终会变成井底之蛙。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组织学习小组, 让他们在一起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同时经常讨论一些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以及一些学习的心得, 这样的交流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别人的学习方法, 重要的是在没有老师的约束下学习的效率会变得更高。每一个班级里都有好学生和差学生, 传统观念里认为学习差的学生就是差学生。但是这并非是事实, 因为学习差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没有优点。事实证明, 很多好学生其实并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 只是比较刻苦罢了;而很多成绩差的学生未必就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只是比较懒散而已。所以在交流中好学生可能会从成绩较差的学生这里学习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交流, 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努力, 这对他们也是一种促进和鼓励。所以这种学习小组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是对他们合作意识的一种培养, 对学生将来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方法的实践中, 学生整体素质和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政治作为一门文科知识, 如何让学生对其更感兴趣, 如何让他们提高成绩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这都是需要教育者去共同探讨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注意发现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努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爱杰.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高效课堂的实现[J].现代阅读, 2011, (1) .

[2]赵明.浅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J].成功教育, 2010, (12) .

[3]张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 2009, 01.

[4]张桂丽.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 2010, (33) .

初中政治教法 篇2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政治学科教材教法

(五)【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涵义

1、什么是课程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界定,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法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课程标准的性质 第一,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课程标准是基于基础教育而制定的,是面对全体学生,其中各项规定是要求所有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本学科领域达到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第二,同一性

同一性就是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是针对所有的学生,所有学生都必须参照这一标准进行学习和检验学习。

第三,严肃性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和指导。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它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和统一颁发的,任何地方、组织、部门和个人等不能私自制定和颁发。

第四,明确性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明确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明确地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二、思想政治课课程制定的过程与依据

1、思想政治课课程制定的过程

2、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

第一,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为依据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第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 第三,以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为依据

三、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特点

1、坚持了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性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3、坚持了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统一

4、坚持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

5、确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四、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构成

1、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第一,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阐述三个问题,分别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第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以单元为单位对每一课内容、每一个框题的内容从课程目标、作了细化的规定,对授课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例如:成长中的我这一单元,认识自我这一课。目标:——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第四、实施建议

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2、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构成 第一,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阐述三个问题,分别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第三,内容标准

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必修课包括四部分: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选修课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第四、实施建议

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四个部分。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理念。目前初中教学和高中教学的课程理念有哪些。

2、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含义。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其功能。

3、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表达的原则。

4、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性质。

【答案在“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政治学科教材教法(四、五)”文章中】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http://sx.zgjsks.com/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改进政治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篇3

一、课内扩展。博引“活水”

新编思想品德教材,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线索,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和学的依据。但是仅靠教材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丰富和扩展教材内容,拓展课堂教学领域,博引“活水”,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二、参与备课,激发兴趣

本人认为,教师备课不妨让学生参与,那样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也会掌握一些技能,如做教具、搞社会调查等。从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互动看,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或观众,教师的劳动是个体的、封闭的,师生之间必要的角色互动较少,难以实现教学相长。现代教学的多元化、开放式和交互式特点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图文并茂、声光交替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也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可能。网上操作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验与智慧的共享,达到资源整合、知识重组和意义构建的目的,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课堂讨论。激活思维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仅能激活其思维,激发其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传统教学过程只有书本、黑板、粉笔和其他媒体,教学手段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的“表演”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这种“一言堂”的教学环境很容易造成教学活动的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现代教学中,除文本信息外,还有大量的图像、图形、声音等非文本信息,信息资源呈现出多媒体、多类型、超时空、跨语种等特点。多媒体手段所提供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习主体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我们应加强课堂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实际,把他们关心的、想学的内容引进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构建过程,因此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探索发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素的作用。

五、现代教学演示。完善教法

多媒体教育形象逼真,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变枯燥为生动,变静态为动态,对知识以形象化展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把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主动积极地思维,充分想象、分析、综合、推理,从而实现知识积累,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结合现代教育思想,设计了“讲授+演示”的教学模式来完善教法。这种“讲授+演示”的教学模式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校园网资源和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情境式教学。

1准备(制作)CAI课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先准备好授课材料,包括文本、声音、声频等。

2利用多媒体展示CAI课件。教师通过现代媒体、计算机网络,按照一定的教学流程逐步呈现教学内容。

3引导思考问题,协作讨论学习。

4形成创新见解,进行意义构建。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组织比较简单,学习进程统一,使用的课件一般是讲稿型的,用于讲授、演示、示范、创设情境、提供事实。

初中政治课教材教法改革探讨 篇4

一、教法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方向

众所周知, 在21世纪的今天, 政治科由主科地位下降为实际上的副科地位, 原因虽然很多, 但与政治科旧课程缺乏实效性, 一部分政治教师本身素质不高、观念与教法陈旧有很大的关系, 而这些已然成为社会上一部分对政治课有偏见的人指责的把柄和话题, 有的地方甚至取消了政治科的中考与高考。那么, 要想重新焕发思想政治课的魅力与活力, 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除了目前课程教材已经实行的改革外, 还应启动的就是教学方法、手段等的改革。多年来, 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推陈出新, 对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魏书生教书育人的“秘密武器”就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凡事提倡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 尽可能达到师生间认识的统一。学生能接受并乐于接受, 而且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能积极参与到民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利用新教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可以尝试将旧的教学环节进行革新, 设置学生欢迎、教师适用的新的教学环节。经过几堂课的实践与比较, 显而易见的变化让我对新教法信心百倍。对250人进行民主测试的结果也令人振奋, 95%以上的学生接受并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1. 设置情境, 引生入境环节。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教师巨大的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一堂新课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教师就要创设意境。通过唤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从而既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该环节一般只用3—5分钟, 采用的方法是活泼、轻松又能引人思考的形式, 比如唱歌曲, 讲故事、名人逸事, 国内外重大时事等形式, 但要新颖、简洁、感人。总之, 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 复习旧课是否有必要呢?我们当然不能否定其必要性, 不妨将它融入师生交流新课环节中, 适时地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 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师生交流新课环节。

该环节是一堂课的核心。交流不同于单向传授, 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教师要一改以往单向式的“我讲你听”的传授,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阐释→学生再回答总结的方式 (30分钟左右) , 达成教学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与学这样评析:“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得当, 指导他, 使他以最自顾不暇的时间经过相似的经验产生相似的思路, 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 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 解决别的问题。”

因此, 要想让这一环节顺利进行, 就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案, 而且要备“学”案。除了对教学目标有清楚的认识, 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有充分的了解外, 对“学法”和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还要有相当的把握和转化能力。“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否则, 不仅起不到引导作用, 有时还可能被学生问倒, 或出现冷场和拖课现象, 影响了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 那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笔者建议这一教学环节采用小组竞赛和学生互答法来进行。小组竞赛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其竞争意识。至于学生互问互答的形式, 有的教师存在疑虑:学生提问, 学生回答准确度如何?是否会影响整个教学进度?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 放射出的光辉越灿烂。”我们这样做, 正是希望学生在组织问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团体协作能力方面能得到培养与提高。通过对“问”“答”的探讨, 调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唤起其主动性。譬如, 在讲到“发展真挚的友情”时, 原先许多本应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题 (如“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朋友的真诚”等问题) , 就可以让看完书的学生进行讨论, 再由先举手的A组学生发问, B组学生回答, 若回答不完整, 允许有一次补充的机会, 否则由其他组抢答, 提问方与回答方都有得分的机会。这样, 通过一个问题就可以调动许多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其各种能力。当然, 初一学生毕竟能力有限, 有时跑题、答错题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这时,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既要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问答轨道上, 又不能采取“否定”、“扼杀”、“包办”和“不屑一顾”的方式。当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发现正确答案时, 其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冲动将会溢于言表。此时, 再经教师适当的阐释, 学生再回答、总结的失误率就会更少, 而且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这就是所谓的“施教之功, 责在引路, 妙在开窍”。

3. 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提倡论题设计要合理, 因课制题。教师可将课堂的重点内容设成论题让学生讨论、回答、补充。还是以“发展真挚的友情”为例, 该课讨论的重点题目设计成“怎样才能发展真挚的友情”, 学生回答起来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而如果转化为:马克思说过, 友谊总是需要用忠诚去播种, 用热情去灌溉, 用原则去培养, 用谅解去护理的。你是如何去理解这句话的?学生的讨论就会很热烈了。讨论完毕, 让学生上台进行板演是必要的, 其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 布置作业环节。

作业过多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之一, 因此, 严格挑选布置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平时要求学生做的作业, 教师都要事先做好。可以把作业分为两个层次, 即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认真完成, 而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尽力完成。至于一些难度偏大的讨论题, 还可以安排在讨论环节让学生们思考、讨论。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相应的作业, 压力小, 负担自然减弱, 作业完成率和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这样对唤起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 新教法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课堂的主人” (魏书生语) , 将“学法、思法、乐法”有机结合, 使课堂上的“乐”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教学手段、教学用具改变的“趣味”上, 而是“内化”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设计上。不难看出新教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活动的能力、组织问答的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以及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初中文言文新教法 篇5

将课文改编成故事

邱前进

从前年秋季开始,全国的中学生开始使用新版的语文教材,新版教材一大特点就是:文言文篇幅大增。这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上好初中的文言文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文言文,无论在语音、语法,还是在词汇方面,都与现代汉语有极大的差异。不必说文言文曲折艰深的内涵,也不必说那之乎者也的拗口的读音,单是那一串串的生字,就让人退避三舍。对于初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会感到生疏难懂,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畏难的,害怕的心理,这样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新的教法:即把文言文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这样教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第一,文言文改编成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能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就不再是由被动接受而呈现的一片死水微澜,而是“百家争鸣”的局面。

面对文字艰深的古文,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众所周知:中学生都爱听老师讲故事,只要教师一说讲故事,学生就会欢呼雀跃,全神贯注。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进行教学。

只要仔细分析文言文,就不难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言文都是一个个精彩有趣故事。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就讲了蔡桓公虽然有病,而且扁鹊也三番五次地警告他,但他却置之不理,结果活活地病死,真是可悲可叹;《卖油翁》中,卖油翁虽然看到陈尧咨十射八九中,这本来是很高的本领,可是他却只微微点头,何故?原来经验告诉他: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木兰诗》中讲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举不胜举,只要教师精心改编,一篇篇文字艰深的文言文,都可成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把课文改编成故事后,上课时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故事。由于故事浅显易懂,学生一听就明白,如此一来很自然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文言文上去,学生也就心情轻松愉快地接受了它,不再会有一种畏难害怕的心理,文言文也就不再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了。

第二,言文改编成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过去,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不惜花许多时间来逐字逐句地解释,这样做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真是费力不讨好。然而,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不但一开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自然就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铺平道路。因此,了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不妨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组,让学生先找出不认识的字,由他们自行讨论解决;接下来,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再加上刚才对故事的理解,一篇课文和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许多学生都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翻译过来。所以课文的深奥内涵,经过听故事和结合注释,也就显现出来。

第三,文言文改编成故事,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时,许多教师只是按照课文内容进行直译,因此缺乏生动性,使学生难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而把文言文改编成故事后,学生可以由故事进行深入的想象,不再局限于课文本身,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卖油翁》中的陈尧咨,当听到别人说他的技术只不过是手熟罢了,他当时是何等气愤,可课文只简单一句,没有描述他当时神态,语气如何。采用故事法,就可以使学生知道当时陈尧咨的神态、语气,他可能是脸红脖子粗,气冲冲地向卖油翁冲过来,他说话的语气是何等傲慢无礼,这些都可以通过故事表达出来。

高中政治教学创新教法之我见 篇6

【关键词】 高中 政治教学 创新 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1-001-01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为目标。

1. 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脾气、素质等,通过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

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

3. 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

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这样,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师带有倾向性的提示,这样的情境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在实践中是不足取的,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例如在《正确行使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教学内容中,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情景:学生王某到南京某小商品市场买礼品,拿起钱某摊上的一只玩具小熊看了看,然后放在原处,而钱某却以王某弄脏玩具为名,硬要他买下,王某不允,钱某当即破口大骂,甚至要动手打他,幸被别人劝住。在别人的劝说下,王某只好自认晦气,买下玩具熊。请评价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然后让学生回答,由于从情境本身是看不出明确答案来的,因此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再让学生经过学习、讨论以后来回答,则问题的答案已不难得出。

4. 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去看了一些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把看了材料后的一些想法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经过汇总,在新授知识前展示了以下一些问题情境:(1)有人说:有钱能有粮,无粮也不慌,而且,我国主要粮油产品的市场价格均高于世界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入世后,我们就能买到便宜的农产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其它各业,而到国外去购买粮食。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2)加入WTO后,我国农业会面临哪些挑战?又会带来哪些机遇?面对入世,朱总理说:“我最担心的是农业”,试述朱总理为什么要有此担心?(3)面对入世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农业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让学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在这样一种情境创设中,获得知识的多少还在其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5.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总而言之,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初中政治教法 篇7

一、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 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 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 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 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 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 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 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 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 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 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 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 有较强的亲和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 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

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 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 调动学习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 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 至于问题的答案, 应该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 这样, 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 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做是教师的事, 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 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 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 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 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 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 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 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 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 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 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 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 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

总之, 在政治课教学中, 创设学习情境,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 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 其中, 最大的问题是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 不能在每一堂课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还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上述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望予以批评指正。

初中政治教法 篇8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 中职学校的政治课受传统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 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是中高考的主科, 普遍比较受重视, 而政治是副科, 那么就要给这些主科让路, 政治课被主科占用的现象经常出现, 学时严重不够。这种思想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 使学生认为政治课学不学无所谓, 喜欢就学, 不喜欢就不学, 认为政治课可有可无。

第二, 由于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不同于高中, 高中以升学为第一位, 以分数为第一位, 培养精英, 而中职学校更重视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造就更多、更好的一线合格技能型人才。因此, 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承担了培养学生的大部分任务, 文化基础课的作用就被淡化了。这就导致长期以来, 很多中职学校只重视专业课, 轻视包括政治课在内的文化基础课, 造成学生偏科, 学生只注重对专业课的学习, 而对文化基础课却漠不关心、听之任之, 政治课更是无人问津。

第三, 政治课教材及教辅资料发展滞后, 政治观点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新的, 需要与时俱进的, 但政治课教材及教辅资料却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点陈旧, 理论深奥, 更新缓慢, 不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学生不喜欢, 给教师授课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 许多政治课教师仍一直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 陈旧落后, 教与学严重脱节。老师讲、学生听, “满堂灌”“一言堂”, 学生被动地接受, 而不是主动地去参与, 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感觉受到束缚, 便失去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21世纪, 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问题。如何把我国建成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素质教育是唯一的出路。职业学校成了素质教育的第一个突破点。素质教育德育为先, 政治课正是德育的主平台和有力支撑点, 可见, 中职学校的政治课肩负着推进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因此, 要推动中职学校的政治课教学, 必须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的人才。如何才能提高中职学校政治课的教学?作为教师, 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改进课堂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渠道。而且, 当前一些新情况、新特点的出现, 也决定了教师再不能用旧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去教新时代的学生, 必须进行创新。

二新特点分析

第一, 为了升学率, 教师不停地把知识都塞给学生, 要学生死记硬背, 并加大练习, 大搞题海战术,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个性和创造性被抑制, 个人的潜能没有得到挖掘。而中职学校不存在升学压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长, 以及学生个性的塑造, 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中职学校。

第二, 中职生普遍基础知识较差, 个性张扬, 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 但动手的欲望和参与的积极性很强, 思维活跃, 喜欢表现自己, 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这样的学生, 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将会极大地压抑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第三, 中职学校的政治课包含的内容比高中的政治课要多得多, 除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时势政治之外, 还有哲学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不同的科目必须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匹配, 特别是一些具有指导性、实践性的科目, 如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必须要进行实践性、参与性的教学, 这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满足的。

第四, 当今社会, 网络信息高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 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软件。这就给教师利用网络、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进行教学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 学生也比较乐于接受这些新事物。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提高。

政治教学的困境, 加上新形式、新特点的出现, 促使政治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找出路。如果教师教学新颖、生动, 学生既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又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信学生肯定会喜欢上政治课。据调查, 中职生学习效果以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教授他人比较好, 分别达到50%、75%和90%, 而视觉的教学效果要远远优于听觉、嗅觉和触觉;而且, 在愉悦舒适的环境中, 通过练习、联想的方法进行学习, 学习效果会更佳。这就要求教师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要让学生多讲、多动、多练、多看、多想、多示范。因此, 我们要引入参与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活动, 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体验教学, 从最基本的感知到逐渐理解、巩固知识, 再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最后将知识内化, 自己创新认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愿意学, 把学生留在政治课堂, 政治课也才有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发展的空间。下面就政治课的教学提出几种创新教学方法。

三创新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

案例可以用来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步, 给学生介绍某个案例, 说明问题所在, 提出问题。第二步, 分析案例, 由学生个人或分小组就案例进行分析。第三步, 针对问题发言, 案例分析结束后, 根据前面提出的问题, 可以由学生个人或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第四步, 讨论解决方案, 由老师就问题组织全班开展讨论或分小组讨论。最后, 通过讨论确定解决办法和从案例中学到的知识要点。这种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在没有实际问题和事件的压力下, 了解问题的实质并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它为学生们提供机会, 让他们互相交流思想,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激发学生了解更多问题的欲望。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正式讲课之前, 一定要准备好案例, 不要临时抱佛脚。在授课过程中,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小组进行单独辅导, 不要遗忘他们。最后用短暂的时间对相关问题深入讲解, 作出结论, 节约时间。

2. 分组讨论法

讨论是一种教师能够控制的多渠道交流方式。首先, 把讨论的目的和方法向各小组说明, 以教授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确定好讨论题目。然后, 各小组成员就自由讨论话题, 发表意见, 互相交流,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教师对各小组讨论进行巡视, 发现学生在讨论时离题太远, 要及时指出, 保证切题讨论, 并在必要时做出适当的评价。最后, 每个小组派代表对讨论结果做总结性发言, 由全班同学对各小组发言进行评价。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总结归纳出要点。讨论能得到学生以某种方式运用所学知识的反馈信息, 讨论可使学生在交流经验时改变自己的态度。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又能让学生通过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学到知识, 寓教于乐, 启发学习,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都得到调动。为了使讨论产生更多的见解, 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 一定要分小组讨论。采用讨论方法时, 确定讨论题目十分重要。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 从学生希望学习的知识、获得的技能入手, 结合要教授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讨论题目。授课过程中, 还应根据上课情况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问题作解释, 及时消除学生的疑问, 统一思想。

3. 头脑风暴法

它是一种用来产生主意的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 进而产生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现在培训项目中用得非常多。首先, 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其次, 要求学生尽量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要求他们不要对别人的想法作评论, 以便大家尽情地就问题提出建议。再次,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所产生的各种想法, 并进行分类, 放弃多余的或无关的想法。最后, 对分析结果做出选择。这种方法学生依靠他们的经验进行学习, 他们可以从可供选择的多项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做出抉择, 使课程产生了高度的参与性, 更加生动活泼, 并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 要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甚至使性格内向的人也要谈出他们的想法。同时, 不允许任何学生中途发表带有批评性的意见,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顺畅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而评价应该放在最后作归类分析时进行。

4. 角色扮演法

它是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写成剧本, 要求学生在剧中扮演特定角色, 目的是让学生演练如何处理实际问题。表演结束后, 进行全班讨论, 评价表演结果, 分析怎样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 (1) 准备阶段, 制订“角色扮演”教学计划, 编写剧本, 描述每个角色要扮演的情况。 (2) 介绍阶段, 介绍角色扮演的目的。选出愿意参加演出的学生, 其他学生当观众。给自愿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时间, 帮助他们排练。 (3) 表演阶段, 自愿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表演。 (4) 结束,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写下角色扮演的结果, 将结果与课程的目的结合起来。由角色扮演者说出什么地方表演得好, 什么地方还有待提高。此种方法锻炼学生必须快速地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的能力, 并帮助学生获得应对实际问题时的信心, 对于指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但是, 角色扮演要提前计划, 写出剧本, 必须设定好表演时间, 对表演者提出的批评应该是善意的, 而不是恶意的人身攻击。

5. 游戏法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需要采用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可以是在导入新课时, 为了引出授课内容, 引起学生注意, 提起学习兴趣而采用;也可以是在学生和老师彼此不认识的情况下, 为了消除大家的隔阂, 增进了解和感情而采取;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 学生和老师都比较疲惫的时候, 用于醒脑的游戏;或者为提问或贯穿整堂课教学内容而设的游戏都是可以的。形式不拘一格, 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游戏, 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游戏;既可以是单对单的游戏, 也可以是单对多, 还可以是多对多进行。根据授课的需要而选择相应的合适的游戏。游戏法是教学中的破冰, 寓教于乐, 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以及积极性、参与性, 也是对其他教学方法的有利补充和支持。但需要注意, 游戏时间不能过长, 从而影响讲授知识点的时间。游戏的选择要慎重, 应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筛选。

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还有经常会采用的讲课法和练习法。讲课法是教师讲授课程内容, 并辅以向学生提问和学生作答的方式。而练习法则是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练习题或作业, 即通过做练习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特点、实效性、针对性。讲课可以用于讲解学生不熟悉的知识。如果学生对问题已经具有了相关的背景知识, 且能够互相交流经验, 可以采用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用来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学习, 它是一种在学生清楚地知道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的情况下采用的。练习法是在学生已经获得了专门知识以后进行的。角色扮演法用于在讲课的开始阶段以唤起对问题的认识, 并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讲课结束后, 学生在实践和运用所学知识时, 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因此, 教师上课不能拘泥于一种固有的思维中, 应该开拓思维, 进行创新, 根据实际需要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感性知识传授可以利用演示、参观, 理性知识则采取讲课法, 培养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则用角色扮演法, 培养分析能力用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总之, 在教学中应以一种方法为主, 有机配合选用其他几种教学方法, 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中职学校的政治课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摘要:中职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及自身特点的限制, 加上政治课教材及教辅资料发展滞后, 教学方法的落后等原因, 导致学生讨厌学习政治。但中职学校政治课担负着推进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巨大使命, 必须推动政治课教学, 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同时, 中职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技能, 中职生学习基础差, 动手实践能力强, 中职政治课众多的教学课程以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 这些特点都要求中职政治课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新的教学方法, 开拓思维, 不断创新, 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政治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政治课,中职学校,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

初中政治教法 篇9

一、备课要深挖教材, 讲出新意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质量的优劣。要使课堂鲜活生动, 必须对教材进行宏观把握、微观处理, 从全新的角度精心构思, 优化设计, 使教学的整体思路既符合教学规律, 又不落俗套;必须深挖教材内涵, 备课不应将注意力仅仅停留在教材文字的表面, 使其成为知识的蕴含库, 学生习惯于对具体事物的把握, 因而课堂教学必须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理论思维。要帮助学生从常识中摆脱出来, 走进“智慧的人生”。为此, 思想政治教师应当设计一系列步骤。通过“智力体操”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水平。依照笔者个人的体会, 理论水平的深与浅关键在于概念的把握, 只有训练学生按照概念的定义进行思维, 不是按概念的生活意义或常识意义进行思维, 学生才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妙处。二是对现实挖掘课。对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或似是而非的观点, 要帮助学生进行识别并运用理论进行分析。例如, 社会上曾长期流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行得通就是真理”这类实用主义的错误观点。对此, 笔者要求学生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进行批判,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样, “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能够让学生理解“存在”与“现实”的区别, 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不致于被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所感染了。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 可采取问题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点燃思维的火花。备课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 新颖精彩的导言也是讲好一节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可以一开始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妙用疑问开头, 学贵有疑。要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人手。切忌在无关痛痒的同题上纠缠。要调动起学生知、情、意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力戒空洞的说教。分析问题要一针见血, 直中要害, 万不可吞吞吐吐, 使人恹恹欲睡。深刻不等于晦涩。课堂教学要尽量用浅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深”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 所以不可为深而深。要按照“跳一跳, 够得着”的原则, 循序渐进地推动学生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教无定法, 贵在得当。教法的选择不能固定模式、强求一律, 要视教材内容而定。总的原则是:既要富有启发性, 学生又乐于接受, 教学效果又好。

新教材除了正文部分, 还安排了同正文比例相当的辅助文, 既有助于理解正文, 又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教师可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 先以提纲或教学目标的形式提出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由粗读到精读教材进而找出答案。这样可使学生尝到读书的乐趣, 有一种成就感, 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成课程目标。

很显然, 按照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材应当进行改革。但教材改革非一日可成, 在此之前思想政治教师面临一个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教材的问题。笔者处理教材的原则是: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多偏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 较少考虑学生的接受性。因此, 笔者认为, 课堂讲授的教师万不可照本宣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一般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必讲的, 可讲可不讲的, 不必讲的。凡属于教学目标中的重点或难点, 以及按照“新、深”原则应当补充的内容, 均在必讲之列;凡属学生看得懂, 能够自己把握的内容, 均无讲授的必要;其余内容则可讲可不讲, 要视情况 (如学生的反应、时间是否许可) 而定。

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教师与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教师认为学生自己能够把握的, 学生实际上似懂非懂。这就要通过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所讲解的内容。即使讲的部分, 也不可漫无限制, 要本着点到为止的原则, 只要学生已经心领神会, 教师就应当马上刹车。思想政治课不能上得太死板, 必须讲究“活”。尤其是内容要活。我们从前多强调其他学科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其实思想政治课同样存在一个渗透其他学科的同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为例, 由于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 因此, 可以渗透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 更新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是开展创新教学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 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伴随着新时代发展应运用而生的电化教学也是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现代化教学设备广泛应用于教学, 改变了思想政治教学“一根粉笔一堂课”的传统作法,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加大课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又可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抽象深奥的不足, 多方设置情境, 将抽象寓于形象之中, 化虚为实, 使教材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使学生喜闻乐见, 以吸引和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师要广泛运用电化手段, 根据目前的教学条件, 主要应把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接轨, 实现多媒体手段展开教学, 它主要是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的有机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把单一知识结构的表达转变为立体知识结构的分层展示, 这样就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突出教学重点, 降低教学难度, 使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易于理解、记忆牢固, 实现了抽象问题具体化、文字问题图像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态问题动态化。采用多媒体教学, 能做到声像同步, 视听并举, 使教学内容更接近于客观事物本身, 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以新奇、直觉和动态的感觉, 从而能够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 强化多种感受, 淡化理性分析, 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 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法初探 篇10

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需要的是时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这种兴趣充满课堂的始终。任何一位从教者都十分清楚, 对不感觉兴趣的事物, 学生往往因其枯燥无味而拒之千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 任何的知识, 只要让学生接受掌握, 就必须以其学习兴趣为前提, 因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对英语学习也不例外, 如果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 产生抵触的情绪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所以, 英语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课堂获得成功, 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多开动一番脑筋。首先, 深挖深研教材, 让课本中那些古板的单调的知识变得有血有肉, 活灵活现, 让学生仿佛用眼就能看到, 伸手就能摸到。其次,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善于捕捉那瞬间的思想火花。教师要多一点热爱, 少一点冷寞;多一点表扬, 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 少一点奚落, 善于营造一种欢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是德国教育学家茅斯多惠曾经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演讲的不看听众, 那演讲就好如对牛弹琴, 教师不了解学生, 你的教学同样不会成功。学生的天性是爱唱爱跳、爱说爱笑、爱动爱玩,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 想方设法把学生们的这种天性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他们就再也不会把英语的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而是将此作为一种娱乐和体验。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学生越学越爱学, 越学越想学。如果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教师缺乏讲解艺术, 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学生在这种情形下被动地学习, 可能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但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

二、师生平等尊重, 加强情感沟通

旧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师道尊严”一词就十分能说明问题:唯师独尊, 教师的威严学生不能挑战, 更不可有丝毫冒犯。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呢?我认为,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现代教育所指出的“教师是教学这个共同体中的首席”, 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的关系, 而且应该相互尊重。

在英语教学中, 师生的关系良好与否, 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试想, 一位教师如果不能对他的学生倾注更大的关爱, 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那么, 他的学生就一定不会喜欢这个老师, 甚至会对这个老师产生抵触的情绪, 进而厌恶他所教的学科, 导致他所教的这门学科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所以, 在英语教学的互动中, 教师应该放低自己的身段, 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要时时刻刻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 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交流的舞台, 积极鼓励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地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参与课堂的交流、沟通, 从而增进师生的情感,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特别是差生, 如果能在课堂上给好的学生一句“Good!Good for you, you are great!”, 但是也别忘了应给差生一句“You did good, worthy of praise!”这样的做法, 既肯定了优等生成绩, 也给了差等生以鼓励, 特别保护了差等生的自尊心, 防止了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和自暴自弃。因此, 每一个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 就必须以这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 不管优等生还是差等生, 都要及时批评指正。即使自己有了错误, 也要学会在学生面前说“Sorry, please forgive!”并注意改正。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 教师才能够运用自己教学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等手段去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三、开展角色扮演, 体验学习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 因为没有这种外在的语言环境 (英语交流的对象) , 所以, 在学生看来, 完全没有用英语交流的必要, 因此, 说英语的意识十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让我们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更加浓厚, 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在这方面, 我们也不妨来一回“拿来主义”, 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活动、故事活动、快速反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竞赛评奖活动等统统拿来, 运用到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中, 而且完全通过英语进行。这样的活动, 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既练习了学生的口语交际, 又交流学生的思想情感, 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 进而达到了教学效果。

所以, 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 让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体验, 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一旦有了成就感, 便会格外地开心, 同时也更能激发他们积极而主动去学习的兴趣。一句“Very good, worthy of praise, we have to he (she) learning!也会让他们心里“美”得甜滋滋的, 如此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使学生觉得越学越有趣。

例如, 课本中出现的购物、就医、问路、提供建议等情景对话一类的题目, 我们就应该布置作业:让学生分开小组, 编成短剧, 并在剧中分别扮成不同的角色, 自备道具, 自编自演。这样的课堂环境, 集“听”“说”“看”“演”于一体, 使学生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历炼意志品质, 切勿心存侥幸

在目前阶段, 初中生的英语成绩大多不理想, 是学生不聪明吗?答案是否定的。通过观察, 我们会发现, 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遍观目前的中学生, 他们大多是“独一代”, 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怕吃苦、怕劳累、不思进取、不懂回报、不懂感恩、依赖性又特强。所以, 我们在教学时, 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意志的磨炼, 以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质。

首先, 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督促他们一定要从小事做起, 不要好高骛远, 而且今日事今日毕。《明日歌》不是告诫我们:“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所以, 凡事不能待到明天, 而且要说到做到。

其次, 要教育学生善于管理自己, 这“善于”之意在于要求学生在做每一件事之始, 一定要制订出一个比较完善而且切实可行的计划。“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有了计划, 还要按照计划持之以恒去做, 以苏秦的“悬梁刺股”、齐白石的“化石为泥”的精神时时激励自己, 不灰心、不动摇、不放弃、不急躁, 百折不挠、永不言败, 迎难而上, 勇攀高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教法 篇11

那么,如何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活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呢?

一、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教学活动要坚持“走近学生、走近生活、走近实际”,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应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我在教《礼貌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这一观点时,我创设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问路”的情境:“他碰见第一个人时问:“喂,到东村怎样走?那个人摇了摇头,没说话,走了。于是走了一会儿又碰见了第二个人,又问:“喂:到东村怎样走?”第二个人没说话,还瞪了他一眼,又走了。于是他又走了一段路,碰见了第三个人,问:“大伯:到东村怎样走?”大伯说:“你一直向前走向右拐就看见”,谢谢!”最后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才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人要有礼貌才行。又如:我在讲人的平等这一知识点时,事先将人们如何对待街上的流浪汉的各种情景拍下来,课前播放。这样,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接下来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还可选用大量走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以文字、漫画、数据、表格、探究等形式呈现,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好这些素材,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巧设疑问,深入实际

鼓励、启发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问题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脱离生活的任何问题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九年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新闻图片展。引起学生们反响强烈,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教学不断深入。利用我们身边的典型事例,能让学生感受到我是社会的一员,我有义务有责任去为社会的传承做点贡献。

在《我和父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情境:学生扮演孩子:“一个调皮的孩子给爸爸的悔悟信。”学生扮演爸爸:爸爸给孩子的一封信。通过信的沟通,使学生懂得父母对家的付出和奉献才有家的温暖。”接下来,我又设计了几个问题:说一说妈妈或爸爸的一天,谈一谈父母对我们的爱等等。这样使学生在大量事实中更深刻的体会父母的辛苦,并且用实际行动关心和孝敬父母。课后我又设计了几个实践活动:“爸爸、妈妈的生日我知道”,“给爸爸倒杯水”,“给妈妈揉揉肩、刷刷碗”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孝敬父母的快乐。活动后,请同学们写下感恩的体会文章。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爱,从内心真正理解父母良苦用心。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具体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能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真正地体现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新理念。

可见,在教学设计中,多涉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他们身边的问题,会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欲望,从而深化知识、感悟人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走进生活,感受快乐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点,服务社会、回归社会、感悟人生。

近年来,思想品德课都有大量生活情境的材料题,如2008年的奥运、抗震救灾;2009年的建国60周年、神七飞天、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等。都为我们设置和展示生活的情景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实际,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四、师生互动,增进情感

师生交流互动学教法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研究为特征,以互动对话为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启发和讨论 ,领会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活动。例如:我在讲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了讨论法,辨析法,总结归纳法等让学生交流互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是什么?2.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党的十三大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什么路线、方针和政策呢?3.当代中学生的崇高使命是什么呢?

互动法的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之间的融合和心灵的碰撞。教师要树立平等、关爱、谦恭和信任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来,敞开、引发真正意义的对话,让学生说说真实的思想。首先,创设宽松和谐的交往情境。让学生“毫无忧虑”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需要。其次,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情境。比如:在课堂上,老师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运用讨论的方法和辩论式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再加上热情的参与,我们的课堂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创设开放自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放飞自己心灵的时候,才能获得个性和多种智能的发展。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积累,更包括情感积累和生活积累,这就需要学生去感悟、去体验、去收获。最后,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特征,突出思想政治教材的动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辩论赛、图片展示、模拟法、社会实践、观光旅游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参与对话,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法浅尝 篇12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一)信息技术发展是当前发展最快的科技产物,因此信息教育的内容更新非常快。教育中对教学内容把握和解读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信息技术内容,跟上信息技术发展步伐,才能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加以分析、能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情况,设计并优化教学方案,改变教育身份。

(二)信息技术知识特点。信息技术教育是集知识、实践、操作于一体的教育学科。在中学的教育学科中几乎和物理、化学一样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更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锻炼。比如在硬件认识的教学中,单单是演示、讲解,就没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方法更有效,能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学情特点。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有着强烈的渴望、好奇,旺盛的求知欲是中学生最大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的不同,往往造成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对同一个知识点,就会有掌握程度好的,并熟练操作的,这部分学生占15%左右;会有已经掌握知识,但操作有困难的,这样的学生是大多数占65%左右;会有对知识还有问题,操作有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占9%左右,还有最后一类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却对学习内容茫然无措。

二、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队伍特点

(一)信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辅导者,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中体现的越加突出。首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学习,开拓视野,不断汲取新知识。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该具有新的、独到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因为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没有任何一个学科的知识更新比信息技术课更快,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要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方能在教学中找灵活应用教育教学方法,完成教师“传到、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

三、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特点

(一)信息技术学科教育需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开始。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也是一样。因此,信息技术教学首重学生兴趣培养。网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世界变小了,学生们的生活已经和现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从手机、短信、到QQ、再到微信、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的普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这学生的生活。

(二)“教无定法,学无成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是一样的,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即可。通过信息技术设备演示,教师只要适当的讲解,就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在直观教学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三) 实践操作法。 计算机的使用操作, 是一个不断熟练的过程, 学生要想熟练使用计算机, 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 比如输入法教学、 软件教学、 机体认识教学都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

(四)资源利用法,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教学,更是信息技术在教学机、局域网、互联网之间的不断联通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比如将教师的教师机与学生的学生机形成局域,就可以在局域网上交流信息,对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都会得到及时方反馈。Internet网络更是广阔的知识世界,海量的信息、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学生和教师的知识源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从网上寻找、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储存各类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更要教会学生分辨网络信息真假的基本方法,正确使用网络,安全上网、文明上网。

(五)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良好方法。针对教学中遇到问题,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由率先掌握知识的15%的学生,帮助后进学生,70%的学生分组合作,相互帮助、探究,共同完成知识的归纳和实践操作的熟练度。在这样的合作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解决了部分学生对教师惧怕、紧张的现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探究中获得知识,增强同学间的交流,派样学生交流能力。

四、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不参加统一答卷考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就有待商榷、变通。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应采用平时表现评价、期末完成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又能考研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高。

上一篇:汉语拼音教学激趣法下一篇:市场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