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育

2024-06-03

初中政治教育(精选12篇)

初中政治教育 篇1

一、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是因为他们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很多他们认为不是犯罪的行为事实上都已经越过了法律的界限。在初中的政治教育中应当要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

首先, 要注重政治课本中法律知识的讲解。从初中起直到大学, 政治课本中都会有关于法律知识的章节, 这是在学生的三观形成过程中不断灌输法律知识, 引导学生成为遵纪守法好公民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 对政治课本中法律知识的部分要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并形成积极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

其次, 要在政治课堂上随时引入法律问题。法律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宽泛。在生活中, 任何一件小事, 甚至是一个物品都能够牵引出法律问题。初中政治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 要善于发掘法律知识切入点, 有机地在其他的政治知识和法律问题之间进行切换, 时刻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细节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微妙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注法律问题的意识。

最后, 要在政治课堂上适当举行法制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举行实践活动往往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法制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 却可以通过适当举行法制教育活动, 譬如法律知识趣味竞赛等, 来引导学生对法制的关注, 并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深化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甚至喜欢上法制学习。同时, 学生的亲身实践, 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提供行为指导, 让学生下意识地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向。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

在很多的初中政治老师观念中, 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才是教学的重点。实际上在教育改革之下, 法制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保证学生思想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正确方向, 降低犯罪率, 让人们更好地享受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 初中政治老师的教学理念应当有所转变。而随着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需要随之更新。

1. 多媒体的合理利用。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 由于法律知识相对复杂难懂, 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普通的口头教学, 不仅让学生难理解, 而且会让法制教育显得枯燥乏味, 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重视度也随之下降。对多媒体巧妙合理的利用, 既不会喧宾夺主, 将课堂重点带跑, 又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2. 互联网的正确利用。

当今世界是互联网的时代。在教学改革中应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有意识地将互联网纳入教学活动中。互联网的广大信息量也是诱导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初中的政治教育中, 应该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互联网。通过正确的使用互联网, 来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课堂与生活的结合

任何教学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让知识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政治课堂所讲述的法律知识, 最终也是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实现其意义。因此, 在政治教育时, 应该有意识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

首先, 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包含法律知识的现象的能力和意识。将观察并分析的任务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时刻注意法律问题, 并以此为诫, 养成遵纪守法、维护法律的观念。

其次, 可以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引入课堂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看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但这些违法乱纪的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 往往会形成这些事情是可以做的这种想法。政治老师在法制教育时应该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容易忽略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最开始的时候提出现象和问题, 经过知识点的讲解以后, 再让学生自己分析现象、解答问题。

最后, 注重开展课外的法制教育活动。这与课内的活动有所不同。课内的活动重视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 而课外的活动则重视生活体验。这能够让学生清楚明白地认识到哪些事情可以做、应该做, 哪些事情不能做;当遇到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 应该如何机智而正确地与之进行斗争等问题。

总之, 初中的政治课堂是法制教育最初的基地。将法制教育成功地融入其中, 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 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事情。初中政治老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法制教育, 让学生能够在素质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双重影响下, 成长为优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初中政治教育 篇2

传统教学以“灌”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则更易被学生所接受。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所针对的学生类型不同,教师应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学生关注的内容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喜欢上该课程的学习,从根本上提升政治教学效率,实现教学预期目标,下面我们就对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几方面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1.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自信心

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标准,也是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衡量标准,同时它也是用来进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有力依据。

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能够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综合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并完成该目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使学生产生畏难和自卑心理,对学习产生反感。

1.2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学生优势

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所要教授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从其特点入手,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方为正题。

教师应当鼓励、倡导多样式的教学方法。

认真仔细观察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知识认知方式与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应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逐层分析,根据不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教育方式: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且尚有余力的,可以适当引导其进行课后问题思考和继续阅读,不断开发期学科才能;针对那些缺乏独立思考习惯和勤奋学习精神的同学,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并不困难,

此时可适当的拓展其知识面、开拓视野,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习能力;针对那些知识基础单薄、缺乏自信心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应给予其重点辅导,为其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发现其优点,对其进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培养起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1.3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科技均较为发达的时期,外界对学生诱惑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不应再沿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手段,而应采纳小品、典故、名言警句、影像、漫画、故去、时事新闻、论文竞赛、社会调查以及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各种教学手段善加利用,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融会贯通。

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从社会生活中搜集极富教育意义和感染性的实际材料,并将其与教材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1.4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增强学生主动性

适当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感性认知能力。

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

笔者主张情境的创设要坚持从学生生活出发,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距离,激发起学习兴趣。

就以初中课本中《尊敬我们的老师》为例,针对“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问题,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某次课上,老师因误会我和同学讲题外话而批评我;一次老师自己将题目批改错误,而却要求我自行改正;还有就是有一次老师所讲解的方法不是最简便的,还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应使学生理解到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主动与老师沟通和尊重老师。

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即兴的表演和创作,通过点评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不仅是在“口头上”而是发自内心的。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情境中自由发挥其优势,带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1.5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发挥学生主动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思想品德的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愿望,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这样有利于建立学生长久学习欲望与不断自我提升。

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给与去适当的指导。

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找出存有疑惑之处,每个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均有所差异,而主动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不足,使学习有所侧重,集中精力排解疑难;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或课堂教师讲授尚不明确的问题,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将问题留到下一堂课;

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自主学习同教师传授内容的差异,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知识与能力上的提高,及时进行查缺补错,做到对政治课堂讲授知识的融会贯通。

教学有效性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水平、教学状况的标准,它必然要受到我们广大政治教师的关注与实施,提升教学有效性,也就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创造性、发展性和基础性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2.结束语

政治教育既是教书,也是育人,它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的一门课程。

初中政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基础建设,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努力进行教学观念创新,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品质,推动学生思想的长期健康发展。

浅谈初中政治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情感教学 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96-03

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实施 ,是面向 21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严重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情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是新事物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能力、 主动性、 创造性等方面素质 ,而且 ,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化、 发展 这为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学校要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 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道德观、 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 越深奥 ,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 ,社会矛盾越尖锐,价值取向越多样化,就越需要教师去引导。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书育人,担负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教师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思想政治课本身体现了多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练好内功,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 平面的教书匠”,要努力成为“立体型”、 “学者型”的教师。

成功教学实践表明,一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政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绪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而只有当知识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时,才谈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此外,思想政治课的网络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在的驱动力,使他们更加专心投入学习,“趣学”、“乐学”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重视情感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是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

政治理论虽然抽象,但很多概念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发源形式,理论是从许多生动活泼的具体事例中高度概括出来的。教师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就会把课上得干巴巴毫无味道,学生当然不爱学,更谈不上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趣味化,情趣和哲理相结合,使学生能在笑乐之中领悟庄重的课题,懂得严肃的哲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普遍的联系,政治学科也不是孤立的,它与其它学科如历史、地理、语文,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初中政治课教学大纲》曾明确指出:“初中政治课要处理好与小学思品课、中学语文、史、地等课程的关系。”因此,政治课要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全局着眼,在与各科教学的横向结合中进行讲授,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沟通各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讲生授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的学生有敏锐的思维,有看问题独特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要学生超越教师,教师必须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创新呢?我们应当敢于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与你平等对话,敢于允许学生提出与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才有保证明天我们的学生会拥有一颗充满批判精神的头脑。

超越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是外联,让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鼓励学生收听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沙龙,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了解生活,关注科学,走向社会。只有通过这样的政治学习,学生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从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旧式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要“独揽天下”,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学生有创新的机会,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把它叫做“说教式”、“灌输式”,看来是无可厚非的。那又是不是说只要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呢?我认为也不然,光有现代的技术,没有先进的思想同样是不行的。如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这种现象:有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驾驶水平还偏低;有的教师虽然会使用现代技术,但不会处理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只有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的改革教育思想理念。

政治课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围绕着“网络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等,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启迪思维-引导读书、讨论交流-质疑释疑、理论升华,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在讲《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首零点乐队的歌曲《相信自己》,通过音乐的魅力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初中政治课注入艺术元素。在讲到初中政治第二册时,由于初二政治主要与法律常识有关,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让学生看书上仅有的一些案例,或者是教师自己搜集的一些案例给学生读一下,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可以幻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录像播放一些现实案例,或者直接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网站中下载一些案例让学生现场说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和课堂教学有关的案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学习兴趣浓,精神面貌好,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初中政治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老样子,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传统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唯恐学生成绩下降抹杀了自己一年半载付出的艰辛劳动。

初中政治教学课程改革,其中评价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要想真正调动起广大政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设计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优化学校管理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为根本目标,促进教师和谐、健康的发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改革单纯以分数评价教学质量的做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评价,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激发广大教师扬长避短,促进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

总之,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 教学的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农村中学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On the political quality of secondary education

【Abstract】Junior hi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is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 on the one hand so that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discipline and basic skills, on the other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o train students to use scientific learning methods, but also students to form a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correct values. This is the only goal of three joint implementation, be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Focus on quality education to all students, emphasis on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help students develop initiative, which embodie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is an urgent need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fundamental interests lie.

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篇4

一、时政教育应用目的

关于时政的应用目的, 根据不同的作用对象, 从三个方面来概述, 即师生对象, 教育对象以及社会。

师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时政教育的应用对于他们而言是最直接关联的, 是时政教育应用效果的直接反射体。在初中政治教育中, 仅有理论教育是无法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真谛, 无法学以致用, 纸上谈兵

只会让他们感受教育的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时政教东育犹如一潭活水, 会让水中乏味的鱼儿们感受到活

力与生机。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莒

性。比如在时政教学中, 可以把当前相关国际时事拿

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 分析, 让学生了解国际事●

件, 时政作为客观的存在, 在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移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观、时局观与爱国安主义情怀。刘

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得老师对于自己的知识不仅仅是“温故而知新”, 更能“知新而温故”。在教学过程中, 以新的知识来充实完善固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 时政教育也使得老师年复一年的理论讲解有了新的话题, 也提升了教育积极性。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以致用, 时政教育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会学生寓学于用。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是教育的思想, 指出,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必须与生活相联系, 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时政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更接近本质, 使其得以升华。社会的向前发展是需要矛盾的存在、需要思想的碰撞。时政教育的应用使得新的思想力量诞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思想的创新, 时政教育的应用能从思想方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时政教育应用

应用方法也分为两个方面:时政材料的正确选择以及时政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即是准备与实施。

材料的选择。时政材料有时间性、空间性, 作为老师要从如此繁杂的时政材料中选出适合学生学习思考的材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所选择的材料必须具有时政教育价值

即是与现时代的时政紧紧联系, 不能与时政教育脱节。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时政材料要紧扣教材知识体系和进度, 与教学主题相吻合, 运用这样的时政材料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 锻炼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时政教育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2. 要注意材料的时效性和新颖性

政治时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 用于时政教育的材料必须是反映最新政治形势的信息, 因此必须具备时效性和新颖性。

3. 不能因为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与其让学生在众多的时政材料中机械迷茫, 不如让学生在一个材料中得到思想的锻炼和提升。

4. 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突出性

时政远比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复杂得多。一个时政材料中会包含各种各样的复杂信息, 为了避免学生分心、跑题, 要选择主题突出的

摘要: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要求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化, 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是要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科学指导、带动师范, 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是一门课程, 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从心理上认为体育是身体健康的必修课, 锻炼好身体是将来更好地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

纵观传统的体育教学, 我们都能认识到, 传统的体育教学应该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都是进行运动技巧的传授。实际上运动技能教学, 不代表体育教学的全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体,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新课标对高中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根本的是教学观念必须得到更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必须得以改变, 要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 变成主动学习的状态, 也就是把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变成“我要学”的状态。本文从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角色的转变方面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做好终身体育的启蒙工作

众所周知, “生命在于运动”, 从生理学角度讲, 人的一生离不开科学的体育锻炼。在学校期间的体育教学, 只能是人的一生体育锻炼的很小一个阶段, 高中体育只是这个小阶段当中的一部分。学校阶段是学生身体成长较快、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我们怎么能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 上好体育课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应该走出完成教学目标的局限性, 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把整个高中体育教学作为终身体育的启蒙教育, 把学校体育作为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和连接家庭体育、全民体育的桥梁和纽带。为此, 高中体育教师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住学校体育的机会, 不但传授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 而且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强化终身体育的观念, 不断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二是教师不能再单纯地传授知识, 讲授运动技能, 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三是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应该做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家庭体育兼顾, 尽量达到学生主动性和教师传授体育技能的完美结合。总之, 通过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 树立终身体育的体育观, 让学校体育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

时政材料。

三、教育方法

1.教育形式多样化

时政教育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具有一定吸引力, 通过多样的教育形式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自主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都是进行时政教育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

刚开始时可以由老师来找材料供大家学习, 老师在授课之前就要做好准备,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 可以由学生自己找材料, 自己分组思考。老师只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时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 如主题班会、时事报告、时事专栏、专题讲座、影视收看、时事政治课、参观考察等。

2.思想平等化

师生思想平等化, 老师要做的并不是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

二、教师应树立生活体育的观念, 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要使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 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身体基本状况的情况下, 在他们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生活当中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各种条件, 尽量利用学生的兴趣, 进行体育教学。通过合理地引导和体育教师的精心策划, 使传统的体育教学, 向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生活体育、休闲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在趣味中培养观念, 观念驱使下锻炼身体, 逐步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因素来看, 越来越显现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重要性。但是, 运动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短时间内得到社会的认可、使人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还需要大量的宣传工作。体育工作者的言谈举止, 对学生来说, 可以起到导向性作用。体育教师不但是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者, 也应该是体育意识、体育观念的倡导者和宣传者。通过宣传栏、专题报告、运动会等多种宣传形式, 使终身体育的观念得到家庭、社会的认可, 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 使体育教学走上全民化、生活化的轨道。

三、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 做好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 从心理和生理上逐步趋向成熟, 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从内心深处也特别渴望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合理的运动习惯和必要的保健常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不应该是采取“配发制”, 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 而应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知识组成的体育教学“超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 到“超市”中有选择地“领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时候, 教师的角色就是体育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

综上所述,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对体育教师来说, 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在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变上多下功夫。使体育依托学校的课堂教学, 又不局限于传统的体育教学, 使体育锻炼终生化、全民化, 生活化、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季浏, 汪晓赞.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8 (5) .

(苍梧县第一高级中学)

学生, 而是在理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然后将思想分享给对方。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老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旨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觉悟能力。

3.长期进行时政教育

时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在平常的时候就应该和学生们探讨时政问题, 坚持长期教育, 耳濡目染的影响是最长久深远的。

初中政治新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处的安排,听了江忠清老师和程俊峰老师的课,收获颇多,下面就这两位老师的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江忠清老师《实现社会和谐》11月4日周五第二节

江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优点:

1.从结构上看,整个教学过程按照“解读和谐——感受和谐——认识和谐——构建和谐”的顺序展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知识拓展、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整体结构比较和谐。

2、教学内容具体而翔实,“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教学内容一一落实,没有出现泛化的现象,学科特有的价值充分挖掘了出来。

3、多媒体的运用扩大了课堂的容量,给上课增色不少,特别是《和谐》的短片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直接让学生感受到人际和谐对人际关系的的改善和滋润作用。并且产生对这样一种和谐的社会的向往。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视频又直接告诉了学生国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改善民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既印证了课本,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知识的拓展上,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中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突出强调反观学生自己的生活空间——校园生活,发现校园生活中不和谐的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意见;设计相关的活动和活动标语。由近及远,由理论到行动,为本节课注入了浓厚的生活化的内容。我们的课题也将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5、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平易近人,很有强的亲和力。

具体教学过程的细节处理上,有些方面有待商榷:

1、新课导入上: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引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者小康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正好与本课标题相对应,既从宏观上帮助学生把握了教材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全面小康的认识,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

2、解读和谐时,由“那西方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后紧接着出现《大同书》的内容。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描述了天下为公、诚信和睦、互帮互助、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无私奉献的大同世界社会景象。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大力推崇,实际上是把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再可以结合让学生朗读陶渊明的饮酒诗,指出崇尚和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民族精神之中。始终引导着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追求以人际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发展目标。自然引导出“建设和谐社会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3、和谐社会和古人的“大同世界”“理想国”的区别,老师不讲学生可能一直就会存在疑惑,教师要点到:他们脱离了当时的实际,不具备实现的物质和理论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

4、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除了让学生通过图片加深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外,有必要做适当的讲解和引导。例如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充满活力的最好体现应该是“四个尊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5、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国家的层面就是主要是推进以民生为重的社会建设,就是要解决与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从个人的层面,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所以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课本中首次出现民生问题,这里面要指出:民生问题在当前集中表现为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可以作如下拓展:①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②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措施;③我国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时政内容,例如新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徽保障房建设、稳定物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打击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等等。通过这些时政热点问题,架设起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政治学科知识点看上较少,教材提供的资源有限,篇幅也不长,而实际上拓展的广度和深度比其他学科都要来的大。例如:“蜗居” “高房价” “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拿出来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看法;说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感受和谐的重要性,树立对和谐的渴望,加强对党执政的信心。同时又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考试题的取材极为广泛,这就要要求我们老师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政内容。哪怕我们平时点到,就是给学生指出了答题的方向,否则,学生陡然碰到陌生的材料做题目会有一定难度的。

我们的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程俊峰老师《实现社会和谐》11月7日周一第六节

1、导入过程中,从章题《全面建设 实现小康》、课题《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北京奥运会“和”字图片;让学生写出心中最中国的汉字,导出课题并指出“和为贵,谐为美”。这个导入有新意也有创意,但稍显累赘,如果重新设计一下,直接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相关片段:舞台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活字印刷方阵中一个巨大的“和”字三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加上视频上的解说。三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恢弘的气势,壮观的场面既创设了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设置了悬念,就很自然的进入课程的学习探究,这样的导入就很容易出彩。

2、自主学习这个内容中,老师出示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这个环节设计很好,但和后面的教学过程没有融合起来,有问就有答,有学习就应该有检验,而程老师没有把这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或者有设计而没有通过教学把这个过程表现出来,应该是一个遗憾。

3、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采取的六个特点与以往所学知识相结合也很好,但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讲,最后出示,可能效果要好些。

4、在讲民生的时候,能把“民生”提升到“幸福”的高度,这一点很不容易,体现了教师的很强的业务能力和政治敏感性。

5、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深入实施民生工程 促进和谐怀宁建设——致全县城乡居民的一封信》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如果能根据这一封信来整体设计,很容易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这封信当中提到了怀宁县36项民生工程,课前就可以把这一封信作为材料发给学生,上课时围绕这一封信来展开,让学生谈对民生的认识,谈对怀宁县政府所进行的民生工程建设的认识,再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建设和谐社会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吗?”,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结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所以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最后根据这封信设计一份课后作业: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中学生可以为建设和谐怀宁做些什么?最后回归到行动上要热爱家乡,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6、教案是教学的操作过程,要基本忠实于教案,否则就会让人产生疑问,要么对教学设计提出疑问,要么对老师提出疑问。

个人总体感悟:

1、根据这一节课涉及的教学内容,我个人认为一要非常注重概念的解释(政治课的教学首先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二最好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老师自己要以自己的知识参与教学内容的建构。高效的课堂必须要老师“胸中有本”,要首先搞清楚教材的编写思路、编排意图、上下结构、还有教材的弦外之音。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不是说教师要将这些知识和理念全部都告知学生,而是要炼就先将课本越读越厚,然后再越读越薄的功力;做到深入浅出;做到将文本知识转化成自身独有的看法,来解释众多的政治观点。在对文本没有进行深刻解读,在教师对所教的知识本身都没很了解的情况下,就不会做到“深入浅出”。深入浅出要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教师自己对知识了解不深,并将生吞活剥的知识滚烫烫得马上递给学生,要不就是太深、要么就会太肤浅。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学生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体、发展的生命、是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老师应该转变角色,由主演变成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说,自己去探索,大胆引导,积极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 教学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鉴于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

纵观初中思想政治七至九年级的教材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其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授予学生道德规范与交往常识,从而增强其交往与合作技能;授予学生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和各种制度规章,增强其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明确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策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增进其爱国热情和为国奉献的精神;进行理想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引学生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通向理想的人生之路。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学好思想品德课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然而,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面对新教材中的新的布局(图文排混、各种字体的材料排混等),面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课外的鲜活典型实例,面对知识与情感目标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顾此失彼。下面笔者就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推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循环利用资源”时,在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前,学生一头雾水,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态农业图”,后,学生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既循环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鱼的好饲料;鱼塘中的塘泥本也是废物,却变成葡萄树的好肥料;葡萄又可以酿酒。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用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再者,中学生对图画图片的浓厚兴趣亦不减小学时代,充分利用插图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插图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它们共同筑成易于学生掌握的新知。

正文与辅助文并重。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文中的观点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正文与辅助并重,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观点、运用文中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极佳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先提出观点再分析说明,还是从事例中总结而得出结论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思想品德教学一线的教师深思的问题,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择其最佳方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材内外事例并重。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本末倒置。因此,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初中思想政治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新近时事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由于学生对近年来台湾问题发展的趋势不甚了解,教材中也没有作详细介绍,只概括性地提到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潮流,以致学生对这一历史潮流不理解。为突出这一趋势,我举了“两岸包机实现直飞”、等“大三通”的实现、“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共谋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等近几年的时事,让学生理解最终实现统一理大势所趋。因此,在教学书本事例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多了解生活、多了解时事,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和答题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二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不可忽视。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视为其单独演讲的台,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大多自问自答,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当他们面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时,便不知从何思考,无从作答;当他们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

新版本教材增加了很多“小栏目”并都附有一些思考题,这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充分利用好它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成熟的美好人生。

总之,要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顾教材中的图片和文本,兼顾正文和辅助材料,兼顾教材事例和课外生活典型实例及社会时事,兼顾课堂和课后练习,兼顾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等方面。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探析 篇7

初时代教育的主题。识是素质教育的核而创心, 新人才的培是知识经济中创养, 新教育, 为此有赖于现代, 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思力重。培笔者就自己的养学生的创教新育意实识践和谈实几践点能想一自己的、激发看法: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其政海○创新意识南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治澄省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思维是能力的课县能力迈核心, , 发展智力启发思维, 进而提高学生素质是政治教学中培养创美亭关键的一步学多运用录音。、录像在教、幻灯片等多媒体学过程中教师应新教学更生校直观材料, 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形象, 学生的学习积, 极使教强顾客就是“上帝吴性也会大大增加”, 。可在现实生活中比如大家都知道, 育顾客是否真的享受到了“上帝”的待探我利用多媒体, 遇呢?学习《消费列举展示现实生活者的权益》一课时, 析中的多种欺诈益的现象, 并作、了如下的解释坑害消费者合:在经法权

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 消费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在现代社会,

商品生产规模扩大, 花色品种繁多, 构造日益复杂, 这使得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 相对于有高度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 消费者往往势单力孤, 加上个别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见利忘义”, 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此, 消费者感到被欺诈、坑害, 内心非常气愤。那么, 面对这样的情况, 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从生活开始思考, 进而想到了可以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自己。那么什么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呢?以此为契机, 引导大家从生活中思考问题, 从问题中寻求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加强学习, 掌握生活知识和技能, 学习法律, 更好地塑造自己未来的生活。

二、重视时事教育

时事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时事教育通过透视社会热点, 把握时代特征,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为了搞好时事教育, 首先, 我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 告诉他们资料的收集要能说明书上的知识点, 要贴切, 要具有实效性。其次, 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 比如多阅读各种有益的报章杂志, 如《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再如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再次, 在时事教学中, 适时让学生进行时事述评,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对时事问题的敏感意识和分析能力。时事政策教育不仅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 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 感受时代的脉搏, 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了学生的思想深处, 充分发挥了时事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教学中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作用

活动课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掘学生的潜能。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要把握现代教育的特征和主题。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 让学生接触社会, 增强交际能力, 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编初中《思想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这些活动课的要求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比较紧密。那么, 怎样上好活动课呢?首先, 教师要给自己定好位。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 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解释疑难, 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 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其次, 活动形式要不拘一格。比如辩论和讨论就是很好的活动形式。辩论时, 我先告诉他们论辩的技巧并启发他们尽量多收集论据、材料, 力争做充分的准备。精彩的辩论不仅展示了大家的风采, 分享了各自的思想, 而且大大锻炼了同学们的表现力、判断力。

四、优设评价情境, 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初中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探讨 篇8

一、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综合素养

政治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 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才能承担起培养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首先,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 教师要不断进行再学习, 掌握和丰富渊博的知识, 同时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 用来指导教育实践, 累积先进的教学经验;再次, 教师需具备多种能力。第一, 教育能力, 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说服教育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二, 教学能力, 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每节课;第三, 开拓创新能力, 社会新知识的逐渐更替和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 需要教师具备开拓进取的创造能力, 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第四, 身心素质, 教师只有具备强健的体魄, 较强的心理素质, 自我调节情绪的控制力, 以及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内在素质, 才能适应不断变换的教师工作。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逐渐完善自我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道德观, 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在一定情况下,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演绎成“导演”和“演员”的关系, 政治教师应该做好“导演”的角色, 通过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和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 学生应充分展示自我和积极思维, 进而达到明辨是非和塑造个性的思想境界。例如, 在进行《交友要讲原则》一课的教授时, 教师安排三位学生分别扮演益友、诤友和损友三种角色, 表演一则短剧或小品, 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欣赏完短剧后愿意和哪位同学交朋友?原因是什么?短剧给我们有何启发?学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个个踊跃参加, 原本枯燥的政治课通过短剧或小品的活动形式得以充分表现, 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即为塑造良好思想品德和树立人生观时, 他发现倒着的椅子, 就赶紧把椅子扶起来放回原来的位置上。这只是一件小事, 却足以反映出这名同学有爱心, 真心为集体服务的品质, 我及时地在班会上表扬了他, 其他同学也纷纷参与到为集体作贡献的活动中来。下课时, 争着抬水, 浇花, 擦黑板, 帮助别人整理文具等, 时间长了, 渐渐地养成了习惯。

我要将这种讲文明、懂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习惯切实长久地发扬下去, 最近在班级里又成立了一个“今天你真棒”的小专题, 主要是选拔出这一天中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并给予赞扬和鼓励, 上光荣榜, 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争取每人都能上榜一次。就是通过每一天的评比活动, 让学生们都的过程, 初中政治课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层面上, 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逐渐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知识去发现问题, 用积极敏锐的头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习惯。例如, 在初二教材中讲授环境问题一课时, 应有效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网络搜索、实地观察和调查访问等途径, 利用探索的眼光善于发现问题, 并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使学生真正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将保护环境的知识内化为自身需求, 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这样有效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有效地提高。

四、切实结合实际, 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行为和实践能力

若政治课一味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 照本宣科, 空洞说教, 学生便会索然无味, 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结果导致学生只停留于书本的知识层面, 达不到学以致用和知行统一的根本目的。比如, 在讲授《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 从思想教育角度看, 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其实是一种人文活动, 市场经济中遵循自愿、平等和诚信的原则, 实际上界定于思想道德的范畴,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 让学生亲自体会作为消费者切身利益可能受到的各种侵害, 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知识思索和探究, 采取应对措施, 以强化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深层内容, 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和扬善惩恶, 正确辨析社会上的经济活动,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

总之, 思想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为学生的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提供了先决条件。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学生分别表现出不同层面的各种意识和道德观念, 教师能在第一时间真实地掌握学生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动态, 并给予不同程度地关注, 实施适当地引导, 以达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级中学)

参与进来, 都来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不说脏话, 时间一长, 习惯就会养成, 以达到最终的德育目的。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 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身为人民教师的我应该将德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 并且常抓不懈。但就现在来讲我所做的远远不够, 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学习, 多研究, 多探索, 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为培养出高素质, 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如何实施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 篇9

初中思想政治课, 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 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 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 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 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 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 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 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 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 勇于实践,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教师不仅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 还需勇于实践,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 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正人先正己, 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 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 (1) 在言论上, 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 对社会有不同看法, 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 误导学生。 (2) 在举止上, 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 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 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改进教法,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 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 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 把握好重难点, 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 读懂, 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 也是学生互相学习, 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要把握好主题, 明确议题, 开拓思维, 适时引导,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 及时对学生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 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形成知识树。

初中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篇10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 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 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 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 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 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 勇于实践,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 还需勇于实践,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 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正人先正己, 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 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 (1) 在言论上, 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 对社会有不同看法, 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 误导学生。 (2) 在举止上, 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 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 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改进教法,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 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 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 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 把握好重难点, 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 读懂, 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 也是学生互相学习, 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要把握好主题, 明确议题, 开拓思维, 适时引导,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 及时对学生纠编, 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 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形成知识树。

初中思想政治与德育教育 篇11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虽然各个学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针对以上情况,我开展了教学研究。在思想政治课中,强化其德育功能,现将我的实验方法总结如下:

一、注重思想政治的导向性

中学德育工作,首先体现在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二、注重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

三、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合学生的现状以及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研究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德育工作的系统性、教育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突出教育性

思想政治课是通过“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其他的社会科学常识来实现的”。可见,其“教育性”离不开“知识性”,而“知识性”虽有基本的目的要求,但归根到底是为了“教育性”。所以必须坚持教育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教育性。

2、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自主自律结合起来,力求知、情、信、意、行的统一

现在的中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知识的教育,正面的东西不传授,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学习知识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有分析、有说服力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传授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3.言教加身教,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靠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总之,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努力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德育工作路子,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时代的栋梁。

初中政治教育 篇12

一、充分认识情感教学的作用

1、情感教学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

情感教学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情况下进行的,强调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流通,因此,教师与学生这两种因素缺一不可。因此,运用情感教学确保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教师应该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给学生讲授课本外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情感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找到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不仅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机械化地学习方式。

2、情感教学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情感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有效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情感教学完全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给予学生和蔼可亲的感觉。学生会主动与教师沟通,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情感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学生只有先成人才能后成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引导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在合作中竞争,逐渐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侧重于理论部分,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 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政教育中,为了彰显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融入情感教育。教育一旦缺乏“爱”,便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政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知行统一。为了切实将该原则落实到位,必须有机融入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在这种科学地教学模式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有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初中思想政治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1、要重视情感教学环境的设定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都是采取教师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各种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解和消化。因此,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情感兴趣,设置符合学生情感的教学环境。在适当的教学环境的渲染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传授思政知识时,应该保持积极的情感因素,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另外,在初中生的眼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对教师充满了畏惧心理,不会主动跟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教师需要打破学生的这种禁锢,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 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沟通。比如, 学习《难报三春晖》一文时,该章节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与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促使学生尊重孝敬父母。

2、要优化情感教学的方法

传统“满堂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而且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失去兴趣,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优化教学方式,弥补以前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融入情感教学,并且不断优化该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应该运用幽默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变以往政治性的说教,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利用幽默式的话语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为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以自己的情感去带动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 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将课堂还给学生。

3、注重知行统一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阶段,对于教师来说,给学生传授各种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首先要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念。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实践, 不仅有效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比如,在学习《难报三春晖》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完理论知识之后,还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帮助父母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注重知行统一的情感体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脱离了情感教学,思想政治教学也就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 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合理融入情感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都是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的,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与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在思政教育中合理融入情感教育。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而且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下一篇:后殖民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