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工业发展(共12篇)
饲料工业发展 篇1
我国饲料工业伴随改革开放而兴起, 用短短三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1980年起, 每年平均以18.8%的速度递增。2008年产品总量已达1.37亿吨, 总产值4288亿元, 连续17年饲料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饲料生产大国。饲料工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饲料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逐步形成了适应养殖需求的猪料、禽料、水产料、反刍料和特种动物料共同发展的多样化的品种结构。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近10年来, 配合饲料产品的抽检合格率一直在90%以上, 安全优质的饲料产品占绝对比例。与此同时, 饲料机械、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产业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逐步形成了包括饲料原料、饲料加工、饲料机械、饲料添加剂以及饲料支持服务体系在内的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产业体系。
2009年9月28日,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五届大型企业联谊会暨2009中国饲料行业发展高层论坛在青岛举行,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认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潜力巨大。2008年, 全国肉、蛋、奶、水产品总量分别为7278万吨、2701万吨、3781万吨和4895万吨, 而现在统计的工业饲料总量还不到1.4亿吨, 潜力很大。
“猪粮安天下”, 畜牧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几年, 国家对畜牧业生产高度重视, 出台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前所未有。2008年, 国家在畜牧业的直接投入高达140多亿元, 饲料是畜产品生产的源头,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虽然目前我国饲料总生产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仅仅是饲料生产大国, 应不断提高饲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饲料生产强国。
当前饲料工业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首先是原料风险;其次是非法添加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第三是添加剂使用不规范;第四是饲料生产企业“小、散、乱”;第五是养殖户自配料;第六是监管执法能力明显不足。
保持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责任更大。各级饲料管理部门, 应继续保持饲料整治高压态势, 努力构筑饲料安全防线。以有效防范重大饲料安全事故为重点, 积极组织实施好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的各项活动。下最大的决心, 采取最严厉的措施, 严格行政许可, 提高准入门槛, 坚决淘汰不符合条件、违法违规的企业。继续保持对人为添加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 严查狠打, 决不手软, 坚决杜绝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 坚决杜绝在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行为。把提高饲料执法能力建设作为主要内容, 全面推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饲料执法队伍。提高准入门槛、彻底根除企业“小、乱、散”现象, 加快行业整合融合的步伐。安全问题是根高压线, 是天大的责任。企业发展越快, 摊子铺得越大, 越要把安全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确保不出任何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剧烈的情况下, 高标准, 严要求, 切实履行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义务, 千万不可随波逐流, 自毁长城。
饲料工业发展 篇2
2008年我国饲料销量达1.31亿吨,以此来算,新希望约占全国销量的一成。如果按照刘氏兄弟合计销售量1500万吨算,则所占份额更多。
1000亿元与2000万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全球饲料产量是6.1亿吨,2007年6.8亿吨,而2008年又增长了2.9%,首次突破7亿吨大关。2008年全球畜禽饲料及水产饲料总产量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5%。
其中,美国增长了1.3%,欧盟27个国家增长了1%,巴西增长了10%。中国在2008年增长约6%。
中国饲料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自1992年起,连续七年稳居世界的第二位,如果按照人均需求肉、蛋、奶所对应的饲料量来理解,我国的饲料产量终有一天会超过美国。因为我国有13亿人,而美国只有3亿人。
刘永好在第三届玉米产业大会上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明确地提出要积极发展养殖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对于饲料行业无疑是长远利好。据他估计,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饲料需求达到1.31亿吨,产值3400亿元。饲料业前景发展空间广阔。
鉴于此,尽管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刘永好所领导的新希望及其刘氏兄弟,提出了新的发展规划。他说,“我们正在拟定2010-2014年的五年规划,一个初步格局是我们(指刘氏兄弟所主导企业)销售超过2000万吨,销售额要过千亿。”
刘永好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格局下,我国饲料行业也受到了影响,整体来说影响也不小。“我们原来以为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蛮大。一是三聚氰氨事件导致(行业波动),另一个方面是全球金融**使得沿海企业开工率大幅下降,有一段
时间几千万的工人没有及时地找到工作,而这几千万的农民工是肉、蛋、奶的消费大军,由于他们回家去了,这个商品化的肉、蛋、奶的消费就减少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据悉,2008年下半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产品保持较低的价格。到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仍低位运行。2009年上半年新希望集团饲料总产量约有6464万吨,同比下降
5.5%,销售量跟去年同期相比有下降。其中肉禽饲料下降的比重更大一些。蛋禽饲料下降也不少,水产饲料的下降相对小一些,猪饲料下降相对小一些。
这些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到刘永好的雄心,仍然把目光锁定在世界级的企业。对比于中国业内老大中粮集团,刘永好也已找到了自己的优势。
他对包括《农经》记者在内的记者团说:”中粮有央企所具有的资金和政策等优势,讲究全产业链。但新希望有自己的优势,在于遍布各地主要销区的饲料工厂。每种饲料都有巨大的需求和相当的运输、结算贸易的体系。这方面我们显然比中粮要强。“
据《农经》记者了解,中粮主要利用玉米进行深加工,产品是酒精、乙醇和淀粉。而新希望集团主要利用玉米生产饲料,目前,受限于2007年国家叫停玉米生物能源项目,中粮的玉米加工规模比新希望小。
刚辞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理事长职务的宋廷明在接受《农经》记者采访时提到,原先的正大集团,现在完全为新希望集团打败。似乎,新希望已经具备战胜跨国企业的实力。
饲料企业将减少到十余家
饲料工业发展30多年,最先以国有粮食系统为主,然后国有粮食系统逐步退出,后来是外资和民企,现在绝大多数是民企,市场化进程比较快。由于饲料工厂的投资都不大。限制相对少一些,导致有些地方盲目投资。如果有一个时期饲料行业的收入大,则其他行业就转来做。导致产能过多。
据刘永好介绍,现在全国有饲料企业1万多家,生产1.3亿吨饲料,而企业所具有的产能是3.64亿吨,严重过剩。
”恶性竞争,很容易出现产品安全问题。做饲料和做其他食品一样。不单是一个利润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安全问题。像“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因为对利润的竞争太激烈,被一些不法商人钻了空子。“刘永好说。
业内判断,受制于消费不振,饲料产能过剩很难在国内找到出路。同时饲料行业起步资金不高,日后新进入者肯定不会少。短期内中国饲料行业企业多、规模小、技术低的格局很难改变。但是在日本考察过后,刘永好似乎坚信未来中国的饲料企业格局肯定要变,大公司必然出现,而小企业会逐步消失。
”在日本鹿岛地区,有一个几百万吨的粮食和仓储运销体系,在这个运销体系后面有11家饲料厂。原料都是通过一个皮带输送一公里之外。整个日本去年销售了大概2600万吨饲料,就是这个地方销售超过了400万吨。饲料厂群旁有一个港口,码头可以停5000万吨级的船,也配有一个皮带传输线。我问了一位日本人,得知日本现在仅有15家饲料企业,大概在20年以前,尚有几百家饲料企业。这位日本人认为再过一段时间,会降到10家以内。就是因为小企业没有办法生存。“
通过日本的考察,刘永好坚信,饲料加工厂一定要靠近港口、码头、仓储运输便捷的地方。特别是在主要原料靠进口的时候,这种优势就会更明显。另外,饲料厂选址要靠近大市场。刘永好得出的启示是,”我们中国饲料的格局会怎么变化呢?会不会向这个方向变化呢?我觉得一定会这样的。“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诸多饲料产业带。有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珠三角饲料产业带;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饲料产业带,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华北饲料产业带,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饲料产业带。这些产业带都是背靠巨大消费人群组成的市场,有便利的水陆交通。
也许是意识到产业内部调整不可避免,近些年新希望走上了联合的道路。新希望分别和陕西、山西等省的公司强强结合,进行股权交换,引导深入合作。新希望与合作方再将股权统一管理,并使管理人员一体化。
联合带来的好处是双方或多方原料成本的降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最终反映在销售额增长以及利润提高。
随后,深度合作被新希望复制,有更多省份的优秀企业表达出与新希望合作的意愿。刘永好表示,”我们不但跟民营联合,我们也非常愿意和国有企业联合,和外企联合。“去年,新希望和日本的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
刘永好甚至学习起IBM公司,提出了做服务商的口号。他说:”新希望其实是要做中国畜牧产业的服务商。我们做饲料、养猪、养鸡,我们也提供技术服务、加工服务、组织服务,新希望集团要变成一个服务型的公司,为农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国家的粮食、畜牧产业的发展趋势服务。要使新希望这个行业尽快地迈进世界级的舞台,从而带动中国的饲料业和中国的畜牧肉蛋产业向现代化方向迈进,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在《农经》记者参加的刘永好媒体简短见面会上,刘永好提出为应对饲料行业低门槛的问题,希望政府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他对记者们说,”国家现在已经建立了准入制度,就是说对于新来者一定要有资质、实力、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就是说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准入的门槛一定要高一些。否则今天一看赚钱了,明天拿把铁铲和一个箩筐就干起来了,这样不可能保证质量。而且规模很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很难调控管理。“听到这,《农经》记者很难将眼前的刘永好与多年前靠1000元养鹌鹑起家的刘永好联系起来。
一边联合,一边设置门槛。刘永好所做的,正是像股神巴菲特所说的,筑高企业的防护围墙,保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是不知道,饲料企业数量要减少到10来家,新希望是不是要采取兼并和整合手段。一向笑容可掬的刘永好对此只字未提。继续产业链致胜
”现在的中小企业,没有产业链的日子特别不好过,而这个时候的大企业,相对好很多。今年上半年饲料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5%。但是新希望没有下降,而是增加了10%。原因是我们产业链的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链发展的道路。“刘永好说。
产业链致胜,不是刘永好首倡,国外的嘉吉、国内的中粮早已提出。产业链一般有两端,一端是消费,一端是生产。消费就是开拓市场,而生产,在中国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处理土地、农民、组织机制。毕竟,农业行业离不开农村。
《农经》记者于9月12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参加由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的中印农业高管见面会上,听到会的新希望一位CEO说,”新希望大胆创新,成立了担保公司,为农民提供技术、金融、风险、经营支持,提升农业现代化步伐,也提升规模效应。“最终目的是帮助农村从以自给为主的小农经济向现代的、规模的产业链农业发展。新希望的办法被企业解决贫困(EnterpriseSolutionstoPoverty)主席南希·贝瑞
(NancyBarry)女士所赞赏。
据悉,企业解决贫困组织致力于动员并支持一流的企业及新兴企业家通过建立可盈利的贸易模式将成千上万的低收入人群整合在一起。新希望已在农村金融方面摸索多年。当农民想做养殖缺钱,新希望集团鼓励建立养猪合作社和养猪担保公司、养鸡担保公司。通过担保的形式,农民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并用于规模养殖。而新希望也获得了稳定的饲料销售通道。
合作社模式加上担保公司模式,再加上其他几种方式的合作,新希望可以很容易地将标准、模式统一起来。最终农民获利致富,企业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当然,这一切目前还受限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方面的限制难以做的更大。在中国农村,中国银监会出于管理的需要,希望类似于银行的金融组织要由银行控股10%。
据刘永好称,合作社模式、担保公司模式可以使农民的收入成倍增加,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的转型,而这个转型现在正当时。”我们帮助农民贷款,帮助农民收购、屠宰。现在差不多有8亿只蛋的加工能力、400万吨的猪的加工能力。我们走了一条规模化、产业化、与农民一块发展的道路。“
如果新希望能像嘉吉那样将农民牢牢地捆绑在自己周围,其成为世界级的饲料集团的想法也许不是梦。
延伸阅读
在刘永好的名片上,有三个引人注目的头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1982年,刘永好与三位兄长以1000元人民币开始创业,从鹌鹑养殖起步,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功转向饲料生产,于1992年注册希望集团,并组建新希望集团。目前新希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蛋、奶产业之一,2008年销售额达447亿人民币。
根据刘永好对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部署,新希望集团的发展主要将面对3个发展主题: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继续积极推进”三链两网“的建设;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使企业在农村社会化发展。
所谓”三链两网“的发展战略措施,是指猪、禽、奶牛产业链,农村商务服务网和农村电子信息网,以及从种苗到终端产品的销售。
在1995年和1997年,新希望就分别进入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1999年7月,新希望投资开发的”锦官新城“,曾三天创下1.4亿元的销售纪录。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希望在刘永好的领导下,开始压缩房地产投资。
饲料工业发展 篇3
一、我省饲料标准经工作现状
1.明确标委会工作职责。为了在饲料行业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推进我省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2009年6月3日,省质监局以湘质监标函[2009]205号文件批准成立湖南省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标委会)。同年8月26日,召开了标委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标委会委员及领导班子,审议了标委会章程及工作方案。之后,标委会根据各委员的审议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标委会工作职责。
2.制订发展规划并建立项目库。2009年,制订了《2010-2020年湖南省饲料工业标准化发展规划》,规划目标为十年间制订地方标准30个,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3000个。2009年制订了一个约30个的饲料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库,2014年4月,经过向各委员征集,制订了有100个题的项目库。
3.制(修)订地方标准。标委会成立后第二年就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拾遗补漏”的原则.着手制(修)订饲料行业地方标准。截止2013年底,已完成13个地方标准的制订。2014年正在制修订的有3个。这些标准的制订,都及时填补了国家和省级饲料标准体系中的空白,让生产企业有标可依。
已制订的饲料行业地方标准:1.饲料用肉粉(DB43/T 635-2011),2.饲料级混合油粉(DB43/T 636-2011),3.猪用饲料安全质量要求(DB43/T 637-2011).4.饲料添加剂 甘氨酸铁螯合物(DB43/T 683-2012),5.饲料级石粉(碳酸钙)(DB43/T 699-2012).6.饲料级麦饭石(DB43/T786-2013).7.饲料添加剂 富马酸亚铁(DB43/T 787-2013)8.饲料原料 脱酚棉籽蛋白(DB43/T 885-2014),9.饲料原料 海泡石(DB43/T 886-2014),10.饲料原料膨化大豆(DB43/T 887-2014) ,11.饲料添加剂 甘氨酸锌(DB43/T 888-2014).12.仔猪绿色饲料生产准则(DB43/T 892-2014),13.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产品通则(DB43/T 893-2014)。
4.完成农业部下达的单一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制订。近两年农业部先后下达给我省饲料办5个单一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制订项目。我省以省饲料标委会为主,会同省饲料办其他同志,经过对省内饲用油脂生产企业、屠宰场、山东省饲用油脂生产企业、环洞庭湖产棉产油重点区域的多次调研,以及召开全省饲用油脂专题会议,2013年完成了《单一饲料单一动物油、单一动物油渣(饼)生产许可条件》及制订说明等6个系列文件。2014年完成了单一饲料棉籽粕、棉籽蛋白、脱酚棉籽蛋白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及制订说明。
5.进行标准化技术知识培训。一直秉持“抓标准、保安全、促发展、强规范”的工作方针,针对我省持证的600多家企业,对于制定企业标准的知识了解不全面、不透彻。省饲料标委会先后与长沙市、岳阳市质监局联合举办饲料标准知识培训班。2011年,在全省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上,开展了题为“企业标准与饲料业科学发展”的培训。2013年,省饲料标委会以修改后的《饲料标准签》GB 10648-2013全省宣贯为契机.在ll月中旬举办的“全省饲料行政执法培训班”和12月中旬举办的“2013年湖南省饲料工业协会年会”上两次就新版《饲料标签》标准进行了培训。培训饲料管理人员及生产企业标准制定人员达千多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6.做好饲料标准化咨询服务工作。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标委会每年制(修)订的企业产品标准达百多个,并以此带动提升饲料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省饲料标委会的服务工作主要为:一是对新制订的企业标准进行审查,并且对标准中的技术性指标进行严格的审核,要求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农业部规章的规定.二是对办理产品批准文号、申报企业生产许可证时企业所提供的标准进行审核,发现有问题时,及时与企业沟通重新修改标准。三是答疑解惑,2012年标委会编制了200道饲料质量安全问题进入省农业厅12316语音服务专题库,2014年又编制了120道带答案的饲料法规知识题进入省畜牧水产局网络版法规题库。近年内,标委会就饲料中添加有机砷问题、饲料级混合油与饲料原料猪油等问题3次接受媒体采访报道,澄清事实,为公众解答疑惑。
7.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按省畜牧水产局的统一部署,每年组织两次以上全省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执法行动。执法行动涵盖饲料生产、销售、使用各环节,其中包括检查企业是否按标准组织生产,并抽检其产品,检测结果按企业产品标准进行判断,不合格的产品予以坚决查处.近年来,饲料产品总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无标生产的检出率为零,也就是说,全行业饲料产品100%的执标生产。同时还对“湖南名牌产品”、“湖南省著名商标”评选活动从企业标准及实施水平方面进行评价推荐,以此促进全省饲料行业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提高。
8.开展调研与交流活动。近年来,标委会先后有方热军等同志参加国家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标准修订研讨会议,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山东饲用油脂调研活动,以及针对承担的制(修)订地方标准项目开展的调研抽样活动.还先后赴四川、安徽、河南等省进行学习考察与标准化工作交流。比如四川省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作為涉及安全、卫生要求的产品列入目录中,规定须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后方可到质监局标准管理部门备案。这一做法无疑对我省饲料标准化工作产生较大的借鉴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1.现有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从目前的饲料标准实施来看.我国饲料标准共需制定上千项,2012年底仅完成了520项,其中国家标准273项。行业标准247项。缺少对饲料产品及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标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单一饲料、可饲用天然植物、追溯类管理、饲料安全评价类等标准.我省急需制标的也有上百项。
nlc202309011850
2.企业标准备案前审查工作不规范。由于没有约束力的文件规定,导致企业标准备案前审查工作很不规范。
3.饲料标准技术水平偏低.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差。主要表现为标准标龄长,质量安全参数设置不合理,先进的分析技术应用少,高技术产品如酶制剂,各种抗生素、转基因产品等缺少有效的检测方法。
4.标准的宣传、实施和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部分企业的产品标签与企业标准不一致、企业标准指标参数不规范等.由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个别企业超范围、超量使用饲料添加剂,或药物饲料添加剂甚至使用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三个目录以外的物质.由于没有检测方法或速测方法标准,给不法之徒造成可乘之机。
5.标准化工作队伍薄弱,技术交流偏少。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缺乏基础性研究,标准化工作队伍薄弱,目前只有部分湖南名牌产品参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
三、饲料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1.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力度。饲料行业标准化工作有赖于全体生产者、经营者、科研教育检测机构和组织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因为标准化工作涉及宣传推广、制标、审标、科研、检测、监督实施等工作。之前饲料行业有3个强制性执行标准,分别是饲料标签、饲料卫生标准、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近期针对农业部第1224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又出台了几个强制性标准。这些强制性国家标准须用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和企业标准中。特别是2013年底修订,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饲料标签》标准及不久将出台的《饲料卫生标准》修订版,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贯。
2.继续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标准的制(修)订步伐。根据建立的湖南省饲料工业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库,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安排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尤其是对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饲料安全评价的方法、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新型饲料原料、无国家及行业标准但而急需生产抢占市场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应优先安排制(修)订。
3.规范企业标准备案前的审查。要像四川、安徽等省一样,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企业产品标准到质监局备案前,须经标委会专家对其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审核。特别是那些没有国家、行业标准可供采用的涉及质量安全的企业产品标准,要经标委会专家组讨论审定,才能备案。如果把关不严,质量就会出问题。
4.开展科研调研,增强技术储备。加大饲料工业的管理体系、操作规范、检测方法、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为饲料工业标准制修订做好技术储备。比如,饲料原料目录上有一百多种可饲用天然植物,目前还做不到定量检测各品种的主成份,要是加入目录以外的植物,就很容易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5.完善组织机构,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建立高效、和谐的工作机制,健全标准化工作制度,切实做到有制度可循。应引进一批熟悉标准化知识、具备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真正能为现代工业饲料服务的工作队伍。
6.开展交流合作,争取多方支持。饲料安全卫生与环保低耗节能减排问题已成为业界的焦点、热点、难点。要不失时机地开展国际、省际、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技术经验、交流相关信息,跟上时代步伐。同时加强与省质监、农业等部门以及中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联系,争取多方支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现代饲料工业是现代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飼料工业标准化工作是确保畜产品和饲料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促进饲料工业科学发展的切实需要,也是推动我省饲料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在国际全球化的当代,作为饲料生产大国排名第6的湖南省.只有加快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的进度,稳定和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才能打造湖南饲料新形象,成为国际国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江西饲料工业发展问题对策 篇4
1 发展
1.1 饲料工业发展概况
江西饲料工业历经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但仍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饲料企业不断壮大, 饲料生产总量不断攀升。20多年来江西饲料企业由小变大, 由大变强, 朝着集团化企业发展, 已初步形成包括饲料加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工业以及饲料工业支持服务体系 (科研、教育、培训、质量监测、行业管理) 等比较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通过多年市场竞争, 江西饲料企业已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正邦、双胞胎、加大、南昌新希望、宝宝仔、赣达、格力特等7家大型集团公司的产量、产值已占据江西的半壁江山。艾格菲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全球市场上市, 成为全国在外上市首家饲料企业, 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胞胎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加大集团3家饲料企业荣获2009年全国五十强饲料企业。
1.2 饲料产业发展特点
1.2.1 饲料产业稳步发展。
20多年来饲料行业克服各种困难, 饲料工业呈现持续稳定发展态势, 由单纯的产量扩张步入产业升级、产品优化阶段。每年产量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据统计2008年江西饲料总产量超过400万t, 其中预混合饲料达38.1万t、浓缩饲料达84.7万t、配合饲料达277.2万t。全省饲料产业实现营业性收入115亿元, 工业总产值125亿元。
1.2.2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根据饲料加工产品结构状况分析:配合饲料占全部饲料的比重达69.3%, 浓缩饲料占全部饲料比重21.2%, 预混合饲料占全部饲料比重9.5%;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比例为1∶2.2∶7.3, 饲料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1.2.3 饲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20多年紧紧围绕农业部和农业厅的部署, 全省各级饲料管理部门深入开展饲料质量执法, 进一步加大了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据2009年对全省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商品饲料、动物养殖企业使用的饲料或食槽饲料、蛋白饲料原料进行饲料安全专项抽样监测结果表明:抽样企业合格率为100%, 产品合格率为100%。
1.3 主要工作及做法
1.3.1 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多年来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饲料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危害性;通过多种宣传形式, 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宣传饲料质量安全的有关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设立饲料质量安全举报电话, 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以震慑不法分子。
1.3.2 加强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围绕饲料质量安全工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培训。为加强饲料企业的交流, 探讨饲料质量安全, 举办了多期江西饲料企业家论坛;为宣传贯彻执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等饲料法规, 举办了多期饲料法规及标准技术培训班, 培训地市饲料办及饲料企业技术负责人共2 000余人;为提高饲料企业检验化验人员的操作技能, 组织饲料企业检验化验员进行了培训, 共培训了500余人次。通过开展交流与培训, 全省饲料企业技术人员及饲料监管和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1.3.3 部门配合, 严厉查处。
饲料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综合性强的工作, 各级农牧部门争取卫生、质检、食品药品、工商、公安、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形成合力, 协同作战, 彻底清理饲料市场, 规范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对发现的饲料质量问题, 依法从重、从严、从快处理, 决不姑息迁就。
1.3.4 强化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威胁到人民健康, 影响到社会稳定。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认真宣传贯彻《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推进动物标识制度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经费保障制度, 构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3.5 建立协调机构, 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09年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及时成立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协调小组 (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饲料办) , 加大对饲料、生鲜乳、动物及动物产品和兽药及兽药残留的监管。据2009年江西省农业厅组织有关农产品质检机构对全省生猪 (猪尿) 、禽肉、禽蛋、生鲜乳、生猪育肥饲料、禽配合饲料、水产饲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的质量安全抽检结果显示:生猪中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9.01%;禽肉中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100%;蛋中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为94%;生鲜乳中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为93%;生猪育肥饲料中禁用成分抽检合格率为100%;农资经销店的禽饲料中三聚氰胺、喹乙醇、呋喃唑酮、苏丹红等禁用成分抽检合格率为100%;农资经销店的水产饲料中三聚氰胺、喹乙醇、呋喃唑酮等禁用成分, 抽检合格率为98.1%。
2 问题
2.1 饲料原料缺乏
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料都依赖外地, 全省年需从外调进玉米900万t, 这是制约江西饲料工业发展的一大颈瓶。
2.2 地处中部, 运输方式单一
饲料原料从外地调入, 如玉米从东北或华北调入, 几乎全靠铁路运输, 不仅运输费用高, 且有时车皮紧张, 玉米等原料难于进入, 造成企业停产。
2.3 省储玉米质量达不到要求
自2008年雪灾后, 国家安排中储粮江西公司储存玉米任务, 目的是缓解因灾害天气影响造成玉米供应短缺, 影响饲料生产。从2009年江西储备玉米拍卖的情况来看, 据饲料企业反映, 拍卖的一级玉米, 质量达不到三级的要求。原因可能是仓储条件和南方气候因素影响。
2.4 饲料添加剂工业薄弱
江西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数量少, 规模不大。生产原料缺乏是原因之一。
2.5 企业规模偏小
江西饲料企业数量较多, 大多规模偏小, 截止2009年末审查合格证企业243家, 添加剂、预混料生产企业达117家, 据2008年统计全省饲料企业年末职工人数17 555人。
3 对策
3.1 走出去策略
江西饲料企业要走出去, 采取联合、并购等方式, 做大做强。江西有的企业已向外省扩张, 如双胞胎、正邦、加大等驻外企业2009年产销量达419.500万t, 与全省年产销量基本持平。当今正是整合提升、扩大联合的极好时机, 江西饲料企业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新希望与六合联合的经验, 走出省门甚至国门, 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3.2 发展养殖策略
饲料企业在加快发展饲料产量的同时, 兼顾发展养殖业, 不断延伸产业链和流通链。艾格菲的发展战略重点放在生猪和饲料两大板块;格力特、正邦、加大等在发展种猪上有较好的业绩;南昌新希望在发展种鸭的基础上, 规划发展种猪。从江西省饲料企业发展来看, 兼顾发展养殖业是江西饲料企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3.3 科技创新策略
大力推进饲料科技创新, 不断提高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饲料企业要注重吸引科技人才, 建立技术研发中心, 加大研发投入, 与科研教学单位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发联合体,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在安全、优质、高效、环保和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3.4 政府扶持策略
饲料工业英文版简介 篇5
近年来,为了配合饲料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完善有效的服务与宣传,《饲料工业》这一媒体平台也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办刊方向,于2008年初首开先河,推出了行业内第一本面向海外发行的《饲料工业》英文版杂志,以全方位报导为特点,深受行业好评。杂志为季刊,每年出版四期,出版日为每季度末月的5日。价格与国外媒体相比,性价比极高。
发行数量5000-6000份/期
发行方式泰国、越南、巴西、伊朗等国家由当地代理公司发行;
国外媒体版权合作单位互换发行;杂志读者自由索阅;参加国外展会免费派发杂志。
发行对象国外行业内的企业高管、企业的市场开发销售人员、少部分面对国内大企业和合资企业的高端客户
栏目设置行业综述企业访谈科研简报市场信息 政策法
规商界名流热点追踪简讯等
宣传方向国内先进的饲料工业科学技术、科研成果及产品,报
道国内饲料工业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国内行业整体状况及国内领军化企业国际化发展之路,介绍国内企业和市场,宣传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等行业信息 发行区域东南亚、中东、北非、西亚、南非、南美、东欧、西
欧、北美等
饲料工业发展 篇6
大会投票选举了协会会长和秘书长。新任会长陶一山代表协会秘书处作了题为《深入全面落实饲料新政,推进饲料企业提质增效》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协会2014年所做的主要工作,认真分析了企业在践行了饲料新政后的运行和发展特点及趋势,并部署了今后协会的主要工作。
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大家要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精神,并对饲料行业和协会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快行业的整合,鼓励饲料企业兼并、重组和联盟,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二是推动产业的升级,要按照最新的生产许可条件做好产业升级:三是着力推进规范,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打基础、管长远;四是保障饲料安全,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基础,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五是靠改革创新驱动发展,靠科技面对严峻的形势:六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协会工作,为各位会员做好服务工作。
此外,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春花教授作了《变化时代的经营选择》的报告:北京华思联认证中心高级审核员刘丽华对企业该如何通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进行了讲解。年会期间,唐人神集团还为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
当前饲料行业发展形势 篇7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养殖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 也是建设现代饲料工业强国的攻坚时期;同时, 这一时期也将是经济走势变幻莫测, 发展环境日趋复杂、矛盾风险凸显的5年。保障饲料有效供给和产品质量安全, 平稳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行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从有利条件看, 我国畜牧业仍处在转型升级阶段, 随着畜产品消费增长和规模化标准养殖的推进, 商品饲料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将持续增长, 饲料工业发展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一批饲料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 成长为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企业集团, 部分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产业链布局, 行业发展主体力量正在不断壮大;饲料添加剂和饲料机械工业的蓬勃兴起, 与饲料生产、教育、科研一起, 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饲料工业体系, 为饲料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山西省饲料工业现状及发展措施 篇8
目前, 全省共有各类获证饲料企业217家, 其中, 持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的企业172家, 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37家, 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企业8家。2008年共产各类饲料230万t, 其中配合饲料133万t、浓缩饲料92万t、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万t。与2007年相比, 分别增长9%、8.2%和47%。
20世纪70年代初, 全省开始探索提高畜禽养殖效果的方式和方法, 逐步改变用原粮、糠麸或饲草等单一饲料养殖的习惯。推行糖化饲料、青贮饲料技术;有的使用简易、小型的粉碎机和搅拌机生产混合饲料进行饲养, 初步显现出其相对独立的产业特征, 开始了饲料工业的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随着规模化养鸡场、养猪场的陆续诞生及广大农村家庭养鸡、养猪量的增加, 客观上对饲料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率先建厂的是粮食系统所属的企业。1979年、1980年先后在太原、忻州、榆次、长治各建成一个年班产5 000 t的配合饲料厂。这些饲料厂的建成与投产标志着山西现代饲料工业进入起步阶段。至20世纪80年代末, 全省的饲料加工企业总数达到436个, 工业饲料总产量达到230.5万t, 总产值达到8.43亿元。短短几年, 现代意义上的饲料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逐步形成集饲料加工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机械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以及质量监测、科研教学、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业体系, 为促进养殖业规模化经营, 集约化、商品化、现代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期, 山西通过挖掘本省的资源和技术潜力, 先后建成、投产磷酸氢钙厂10个、氯化胆碱厂8个、腐殖酸络合物 (腐尿、腐钠、腐钾) 生产厂6个。年产、销各类饲料添加剂超过1 000 t。先后有30多个新建或扩建的预混料生产厂或车间投入生产, 年产猪、鸡、牛、鱼等不同规格的预混料产品超过4 000 t。
1986年, 山西省成立了饲料监察所, 全省11个市 (地) 及部分县相继组建了饲料监察站。1988年在监察所设立了山西省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成为省内唯一具有法定检测资格的饲料质检机构, 与教学科研一起形成了饲料工业的支撑系统。
饲料工业是新兴的产业, 为使饲料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批准成立了山西省饲料工业办公室, 赋予省政府管理饲料工业的职能部门, 其行使行业管理的职能。1999年国务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颁布以后, 饲料行业的秩序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多头管理、无序竞争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
特别是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以来, 到目前为止, 全省共有各类获证饲料企业217家, 其中, 持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的企业172家, 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37家, 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企业8家。2008年共产各类饲料230万t, 其中配合饲料133万t、浓缩饲料92万t、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万t。
由于饲料安全意识、品牌意识不断加强,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2008年上半年的饲料整体合格率为95%, 下半年的整体合格率达到97%, 年内没有发生重特大饲料安全卫生事故。连续几年的“瘦肉精”专项检查, 一直保持了“未检出”的纪录。
2. 山西省饲料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饲料工业加工能力偏小山西省饲料工业总产值位居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第17位, 产品总产值位居第19位 (据2005年统计) 。2008年共产各类饲料230万t, 与排在前5名的省份, 广东 (1 646万t) 、山东 (1 589万t) 、河南 (939万t) 、辽宁 (897万t) 、河北 (843万t) 的产量相差甚远。
(2) 饲料加工企业数量和规模偏小, 市场竞争力薄弱据山西省饲料办统计, 山西省现有饲料加工企业172家, 以中小型为主, 其性质主要以股份制企业为主, 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仅为2家。而最为明显的是, 年产1万t以上生产能力的较大型加工企业有17家。饲料加工企业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 结构不合理, 市场竞争能力薄弱。
(3) 企业的管理水平低, 产品结构简单山西省虽有几家较大的饲料加工企业, 但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 其管理水平由于受经营目标、理念、发展思路等的限制而不同满足于现状或仅有短期的经营思路, 影响了本地区饲料工业的发展与壮大。
(4) 市场营销能力薄弱, 市场开拓不够山西饲料企业对开拓市场和加强产品推销工作的认识还不足。由于受地理、交通、生产规模、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该方面的认识和重视还不够。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河北等周边省的饲料品牌进入山西市场的随处可见, 山西省的饲料企业走出去到外省市场的却很少见到。
3. 发展思路与发展措施
(1) 发展思路 (1) 制定有利于山西省饲料工业发展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把饲料工业纳入山西省工业整体发展规划, 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享受山西省工业重点建设项目政策;制定饲料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由山西省综合部门牵头, 对饲料加工业发展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指导, 加强宏观调控, 坚决制止饲料工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促进山西省饲料企业的合理布局, 以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 确立市场竞争优势;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国内外饲料企业集团来山西省投资办厂和合作;促进区内企业之间的联合、并购或重组, 提升企业规模和质量;扶持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加对饲料业的科技投入, 重点支持饲料科研、开发和推广工作, 提高山西省饲料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 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饲料产业,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饲料企业以公司+农户养殖+畜产品加工的形式, 发展产业化经营, 支持饲料原料基地和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 (2) 加强饲料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促进山西省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参与国际竞争, 保障山西省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 必须把饲料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为此, 一要加快饲料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检测体系建设, 制定和完善地方饲料原料、饲料质量卫生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违禁药品的检测方法标准, 尽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检测机构。二要加强饲料行业管理和行政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有关饲料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切实加强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三要加强饲料行业质量认证工作。按照国际质量标准对饲料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加快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对符合质量认证规定的企业和产品要及时进行认证, 以提高山西省饲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羊业发展必须重视饲料生产 篇9
近年来, 随着“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 养羊业突然间从天然放牧向集约化舍饲跨越, 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品种结构、饲养管理也不得不进行颠覆性的变革。然而, 由于品种和技术的双重缺失, 使得许多羊场顾此失彼, 很难做到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套。尤其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规模羊场尽管引进了适合舍饲的品种, 管理方法也很科学, 但生产水平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把营养调控这个核心忽略了, 饲草料没有发挥组合效应, 精料生产更是随意混合而为。最终导致生产水平低下, 极大地影响了自身的经济效益。
羊做为草食动物, 有着特殊的消化系统和功能。瘤、网、瓣、皱四个胃相辅相成, 功能各异, 草和料互为依存。可利用的营养成分复合叠加后构成了羊的生长或繁殖需求。因此, 羊的精料生产一方面要考虑所喂草的有效营养成分,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精料补充料的有益成分, 以免造成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紊乱, 使生长发育受阻, 甚至继发羊群的多种疾病。
目前, 专门生产羊料的饲料企业微乎其微, 即或少数企业代加工也只是单纯生产育肥羊料而已, 而能够专门按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及繁育阶段生产羊料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从而制约了舍饲养羊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和市场急切呼唤专业生产羊料的企业出现, 急切期盼针对性、阶段性、类比性强的羊料尽快面世。唯此, 才能更好地推动羊业的跨越式发展。
饲料工业发展 篇10
1.1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提取工艺、研究实验和具体应用
近年来, 国家批准了大批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其中, 天然植物提取物因其天然的安全性备受青睐。一些植物活性物质被提取出来应用到饲料工业中, 在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未来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必然要依赖新型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研发, 依赖工艺创新和科技进步。
1.2 抗生素替代品的寻找与研究
世界各国不断批准全面禁止饲用抗生素以来, 畜牧业养殖环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饲料中抗生素的全面禁止造成养殖治疗用药成本大幅度增加, 寻找抗生素类代替品的任务摆在畜牧业全体从业者面前。目前, 营养界的诸多新发现给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不同途径, 如有机酸制剂的研发、天然植物活性提取物的研发与应用等, 但目前都不能真正完全替代或超越抗生素在促生长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1.3 酶制剂、“有用微生态”及其未来替代添加物的研究
酶制剂是近些年来在饲料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添加物之一, 它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也一度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如今, 饲料工业和动物营养界专家们开始提出了直接改变动物的营养利用机制。如正在研发阶段的可植入、可定植、可繁殖、可增数的产酶菌类的寻找和实验, 该研究目的是将特定产酶菌类植入动物消化道, 终生在动物体内存留, 以代替不断供给动物加酶饲料的现有饲养方式。
中国畜牧学会荣誉理事长、台湾东海大学农学院施宗雄教授在其报告“优势菌种与酵素之应用”中对未来酶制剂与有益菌的利用作了探讨, 提出了“生菌剂”即“有用微生态”的概念。另外, 现知的和诸多未知的菌类同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学结合, 能对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多大作用?这无疑是一个诱人的课题。
2 传统动物营养基础理论研究
合成氨基酸的研究、小肽营养理论、实验方法准确性的完善、节省营养物质途径的寻找、能量与限制性氨基酸研究是实现饲料工业和畜牧业跨越发展的热点方向。
在科技进步、动物营养研究进展、新原料添加剂开发, 以及对标准与工艺的改进基础之上的新配方技术的研究发展, 是未来饲料工业发展的核心热点。
3 饲料工业企业发展动向
企业避险长效机制探索与建立饲料工业发展的新形势, 对饲料企业创立规避风险机制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2003年“非典”疫情、2004年禽流感疫情均对饲料工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 饲料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2004年大豆进口受挫导致豆粕价格上涨, 饲料企业因此受冲击很大。这些新的事件表明, 我国大多数饲料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规避风险的长效与应急机制。饲料工业企业多数为民营性质, 企业家们感叹的“民营企业昙花一现”的现象仍然严重, 这与企业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风险预测、监控、规避机制不无关系。
4 一体化发展具体模式探索和一体化的深度发展
随着行业一体化发展要求增加, 企业联合与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管理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饲料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向之一。未来5年, 探索企业发展新理念、新机制、新办法, 建立科技自主创新思路, 实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名牌战略, 通过联合、整合所有资源为我所用, 开辟新的利润来源等一些方向性措施将被企业采纳。新希望集团与六和集团的超强联合, 将成为我国饲料工业真正崛起的开始。
饲料工业发展 篇11
关键词:饲料加工业集聚;空间布局;协调分析;交易效率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6-0041-005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著名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因此,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区域布局是当前的政策走向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产品产业带分布和加工业集聚的建设问题。[2][3][4]唐华俊、罗其友(2004)构建了农产品产业带六要素分析模型,分析了资源、市场、区位、技术、环境和政策对农产品产业带的作用机制,并指出这六个要素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作用于产业带的形成演变过程。[5]邓宗兵(2013)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和各个行业产值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在小幅上升之后又出现减缓趋势,东部地区依旧是集聚中心,这不符合我国的政策导向,需要进一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集聚。[6]张庆(2008)指出,土地租金、运输成本和市场条件是影响农业区位分布和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7]许崴、魏攀(2011)和鲍琳(2016)等认为影响农产品区位选择因素可分为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生产要素、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等是制约区位选择的经济因素,政策、地方行为、环境政策和金融制度是非经济因素。[8][9]
已有研究有利于分析我国的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形成问题,但缺乏针对这两者的具体分析。基于此,本文构建超边际分析模型,从理论上对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布局进行协调分析,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检验。
一、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
空间布局现状分析
(一)玉米产业带与饲料加工业关联度分析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年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仅次于稻谷产量的第二优势农产品。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粮油加工业的低迷使得我国饲料加工业的产值在2013和2014年有所下滑,2013年相对2012年下滑2个百分点,2014年相对2013年又下滑4个百分点。这就使我国出现了一对矛盾,玉米产量高居世界第二,而饲料加工业产值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大。就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关联度而言,其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饲料加工业既是玉米的下游产业又是畜牧饲养的上游行业,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行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玉米的供给直接决定饲料加工业的发展,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又决定了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本节对玉米主产区和饲料加工业的布局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饲料加工业集聚与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布局现状,指出玉米产业带与饲料加工业集聚出现空间分离的现状,为进一步讨论饲料加工业最优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打下基础。
(二)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分布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玉米产量最大的七个省份是黑龙江、吉林、山东、内蒙古、河南、河北和辽宁,它们占了全国将近70%的玉米产量。其中,东三省是我国主要的玉米产业带,其次是内蒙古、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其他地区产量较少。
(三)饲料加工业集聚的空间布局现状
统计数据表明,广东作为我国第一饲料大省一直处于领先位置,2014年产量为2423万吨,从2003年至今每年的饲料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历年来,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排名靠前的九个省份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辽宁省、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和四川省。
(四)玉米产业带与饲料加工业集聚的空间分离
在空间地域上,辽宁、山东、河南和河北既是玉米的主要原产地,又是饲料加工业集聚区;四川、湖南不是玉米的主要原产地,却是饲料加工业集聚地;广东、江苏和浙江不是玉米产地,却是饲料加工业集聚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玉米原产地和饲料加工业集聚既有重叠又有分离。从整体来看,饲料加工业布局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而不是地域辽阔的内陆,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材料产地,饲料加工需要大量运输玉米到东部沿海和南方,大大提高了饲料加工业的成本。从直观上看,这种布局不尽合理,但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那么,决定这种空间布局的经济机理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二、超边际分析模型
(一)基本假设
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是两难冲突折衷问题:加工业处于原产地附近,会减少原材料交易成本,但会增加最终产品交易成本;而加工业靠近最终产品消费地,会减少最终产品交易成本,但会增加原材料交易成本。[10][11]在已知玉米原产地和饲料需求市场的情况下,怎样选址饲料加工业?这种选址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加工业靠近玉米原产地、加工业靠近饲料需求地、在玉米原产地与饲料需求地之间选址。
现在有三个区域,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不同的区域。假定A地生产玉米,B地生产加工饲料,C地饲养生猪;A地使用劳动力要素,B地使用劳动力要素和A地生产的玉米,C地使用劳动力要素和B地生产的饲料;A地生产玉米,且向B区域买进猪肉;B区域以A区域生产的玉米为原料生产饲料供给C区域,并向C区域买进猪肉;C区域的生产者生产猪肉满足三区域的消费,并向B区域买进饲料;每个区域的居民都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只有一种最终产品——猪肉。
(二)模型构建
假设全国总人口为M,三个区域A、B、C的人口数量依次为M1、M2、M3,决策者集是个连续统,并且存在专业化经济。自给的玉米、猪肉、饲料的数量分别用y、z、w表示,玉米的售卖和购买量分别用ys和yd表示,猪肉的售卖和购买量分别用zs和zd表示,饲料的售卖和购买量分别用ws和wd表示。y、z、w的交易效率系数分别为k1、k2、k3(都大于0小于1)。基本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1)是效用函数,(2)、(3)、(4)分别是产品y、z和w的生产函数,(5)是劳动禀赋约束,(6)是预算约束。为使问题简化,假定:1.指数a、b、c均大于1,即在每种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上都存在专业化经济。2.猪肉对饲料的产出弹性是β,饲料对玉米的产出弹性是γ,则乘积βc、γa分别是随w和y数量增加的迂回经济程度,为了计算的方便,并且区分农业和现代化工业迂回度的不同,设β=1,γ=2。本文借鉴韩绍凤、刘静(2015)的模型中关于交易系数的假设[11],那么,玉米、饲料的交易效率系数与距离相关,A、B两区域的距离用SAB表示,B、C两区域的距离用SBC表示,玉米的交易效率系数为:
其中,玉米从A区域到B区域的交易效率损失为t,饲料从B区域到C区域的交易效率损失为h。为使问题简化,假设猪肉的交易效率与距离无关,仍用k2表示。
(三)消费者-生产者的超边际分析决策
利用U对g求导可知:
(1)当t<时,有>0,那么g取最大值1,即饲料加工业集聚布局在饲料需求地;
(2)当t>时,<0,那么g取最小值0,饲料加工业集聚布局在玉米原产地。
进一步讨论可知:①当g值为0时有SAB /S=0,即A、B两地重合,玉米原产地和饲料加工业集聚位于同一个地方,也表明相对于饲料需求地而言,加工地到玉米原产地的运输距离长短对交易效率影响更大;②当g值为1时有SAB /S=1,即A、B两地相隔最远,饲料需求地和饲料加工地位于同一位置,这意味着相对于玉米原产地而言,加工地到饲料需求地的运输距离长短对交易效率影响更大;③当0 三、我国饲料加工业集聚分布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饲料加工业总产值靠前的九个省份广东省、山东省、辽宁省、四川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南省、河北省和浙江省的2005—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饲料加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借鉴辛翔飞(2006)、吴玉鸣(2010)等人的模型扩展形式,构建函数形式如下: 其中,Yi为各地区饲料加工业总产值,Ai为各地区农业科学技术水平,Li为劳动力成本,Si是各个区域原材料供给数量,Ti为各省份运输效率,Di是各区域的饲料需求数量,[e][εi]是表示其他因素对其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没有包含在假设中。 (二)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各个地区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工人平均工资、各省份内运输长度、各省份地理面积、各个地区玉米年产量、各个省份牲畜出栏头数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各地区饲料加工业总产值,表示各个地区饲料加工业的集聚发展程度。解释变量包括:1.劳动力成本(L),用各省份农产品加工业工人平均工资来进行计量。2.各地区原料供给数量(S),以各地区玉米产量表示。3.各省份对于饲料的需求数量(D),用饲养牲畜的出栏头数来衡量。4.运输效率(T),以营运总长度除以省份地理面积来计量,交通密度越大表示交通越便利,运输成本也越低。营运总长度则由各个省份内河航道里程、铁路营运里程、公路里程三部分加总除以各个对应省份的区域面积得出。 (三)ADF检验与协整分析 面板数据的不平稳性会导致伪回归或者虚假回归,为保证回归的有效性,本文分别利用LLC、IPS、Fisher-ADF和Fisher-PP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LnT、LnD和LnS的水平值都拒绝原假设,而LnY和LnL的水平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不能判定各变量水平值是平稳的。然而,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通过了LLC、IPS、Fisher-ADF、Fisher-PP检验,因此可以判定各变量是一阶单整序列。接下来做协整检验,PADF=0.0144<0.05,检验结果表明LnT、LnD、LnS、LnY和LnL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四)回归结果分析 由协方差分析可知,本文适用混合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由Hausman检验结果可知,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的P值(Prob>F)=0.0000,说明模型整体显著,可决系数R2为0.6301,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0.6148,说明模型的解释力较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并且,所有的解释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很显著。劳动力成本降低1%可以使得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增加约0.36%,运输效率增加1%可以使得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增加约0.15%,市场需求增加1%使得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增加约0.38%,原材料产量增加1%可以使饲料加工业总产值增加约0.2%。 四、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从饲料加工业和玉米产业带的空间分布来看,两者存在较大程度的分离。这种分离是由交易效率(包括运输效率)、市场需求规模区域差异、原材料产量、生产成本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饲料加工业布局与交易效率(包括运输效率)、区域市场需求规模、区域玉米产量成正比,与劳动力成本成反比。
(二)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业带和示范基地,在东北经济增长下行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负荷过高的现实背景下,为充分利用东北原材料的自然禀赋优势,应推动东部沿海饲料加工业向东北部转移,既可以缓解东部沿海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压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农业现代化稳定东北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河南、四川、湖南等省份是我国人口大省,对肉制品的市场需求规模较大,但饲料加工业规模与沿海省份(如广东、山东)比较还相对较小。从饲料加工业地区集中度来看,饲料加工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离原材料产地或市场需求地的情况。因此,在产业转移中也应推动东部沿海饲料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
(四)加强东北和中西部高速交通、高速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从硬件上进一步提高东北和中西部运输效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建立饲料产品质量追索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从软件上进一步提高东北和中西部交易效率。只有交易效率提高了,才能充分发挥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推动东北部和中西部饲料加工业的集聚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汇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25-234.
[3]Dixit AK,Stiglitz JE .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n Product Diversity[J]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 533-559.
[4]Krugman P.First Nature, Second Nature 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J] .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91, 33(3740): 129-144.
[5]唐华俊, 罗其友. 农产品产业带形成机制与建设战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4, 25(1): 1-6.
[6]邓宗兵,封永刚,张俊亮,王炬.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 2013,33(5):117-123.
[7]张庆, 张倩, 杜肯堂. 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J]. 农村经济, 2008,(6): 37-41.
[8]许崴,魏攀. 珠三角制造业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8):56-59.
[9]鲍琳,张贵炜,郭彩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的缺陷及改进路径[J].企业经济,2016,(5):168-171.
[10]YANG Xiaokai. Economics : New Classical versus Neoclassical Frameworks[M] .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3.
[11]韩绍凤,刘静,向国成.纺织服装工业与棉花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及协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2):116-123.
[12]曹华林,安东,朱子书.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业绩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5-81.
绵阳市饲料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12
1饲料工业的发展现状
绵阳市现已初步建成了集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产品加工工业和饲料质量监测及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工业体系, 成为全省重要的饲料生产基地。2011年底, 全市共有饲料生产企业84家, 其中年生产量达万吨的企业13家;饲料工业总产值34.2亿元, 饲料产量和产值均位居全省前三名。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 为提高全市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2饲料工业的发展特点
2.1饲料生产能力逐年扩张, 饲料生产总量持续增长。5·12地震后, 许多饲料企业借灾后重建的契机, 积极投资筹办新厂,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生产能力, 饲料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大。据统计, 从2007年至2011年, 全市主要工业饲料 (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总产量由64.7万吨上升到96.5万吨, 年平均增长率在9.8%以上。从总量看, 饲料产量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并开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并重型转变。
2.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过多年研发、吸收和发展, 目前全市饲料企业开发生产出上百个品种, 包括猪、禽、兔、牛、羊、水产等。初步构成了适应养殖业发展需要的品种体系。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 养殖类别配置更加合理, 有效满足了不同饲养品种和不同养殖方式对饲料品种的需求, 推动了饲料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
2.3饲料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骨干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一些饲料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改造, 生产设施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 特别是较大型饲料加工厂的加工设备引进、更新换代较快, 自动化程度明显有了提高。目前正在形成微小企业日渐减少并退出市场, 较大型饲料企业日趋强盛的局面。
2.4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饲料工业企业强强联合的步伐加快,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 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 不少饲料企业走出了单纯的饲料生产模式, 产业覆盖饲料生产、动物养殖、良种繁育和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有些企业还实现了跨行业的生产扩张, 在经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 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2.5饲料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 全市饲料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近年来的饲料质量抽检表明, 饲料产品合格率连续几年保持较高的水平。未发现使用和添加违禁物质, 瘦肉精检出率为零。
3 饲料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多数饲料企业生产规模小、效益低下。全市大部分饲料企业都是小型加工厂, 规模小, 管理落后, 生产粗糙, 年产量极低, 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现仅有十来家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具有先进设备, 配套性较好, 能够生产品种类别齐全的饲料产品。其他大部分小型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 经济效益不理想。
3.2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尽管每年有大批的畜牧、兽医、动物营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饲料行业, 但是真正从事饲料开发、试验、生产的还比较少。多数一线工人还是非专业人员, 专门的技工很少。
3.3科技含量高的领军型企业少。大部分企业科技开发能力欠缺, 从事新原料、新工艺开发的科技人员少。很多企业没有科研队伍, 有的也只是形同虚设。3.4知名品牌较少, 企业创新能力不够。一些企业品牌林立, 但都没有精心打造。普遍存在散、乱、杂的现象, 没有对已有技术、管理、信息、网络进行整合, 各个系列产品没有差异, 营销手段单一。
4饲料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前景
4.1一系列政策支持, 保证了饲料工业的发展。2008年初, 绵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 明确提出了要把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现代畜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 此后几年里, 特别是5·12地震后, 为加快灾后重建,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 如推进“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建设、促进奶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等等, 为保证饲料工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4.2全市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发展。2011年, 全市畜牧业产值达211亿元, 助农增收贡献值达401元/人。2011年创建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1个。2011年规模化养殖生猪出栏数473万头。这些有利因素有力地拉动了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
5对策
5.1加强饲料监管体系建设, 促进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市、县农业 (畜牧) 部门应进一步健全饲料管理机构, 明确工作职责, 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确保饲料工作监管有力, 把饲料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为全市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5.2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饲料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饲料监管部门和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和技术人员多的优势, 认真做好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 邀请省内外专家, 加强对饲料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咨询工作, 提高饲料配方技术水平。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添加剂, 严格执行各种饲料产品的技术标准, 规范饲料生产经营行为, 同时定期举办饲料科技培训班, 推广新技术和科技成果, 提高应用科技的能力。
5.3依靠科技进步,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大型的饲料生产企业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骨干带头作用, 不但要努力提高饲料产品质量, 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还应投入资金进行饲料新产品的研发, 加速饲料科研成果的转化,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型饲料生产企业要加大生产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 尽快改变饲料加工的落后局面, 调整产品结构, 提升产品档次, 增强发展后劲。
5.4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加大饲料质量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绵阳市饲料质量监督所作为饲料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 是绵阳唯一的具有饲料质量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多年来, 在全市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不断完善内部建设, 大力增加投入, 积极引进人才, 扩大检测范围, 建立健全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 力争建成川西北饲料检测中心, 确保饲料产品质量的安全。
5.5利用区域优势, 打造集团化饲料企业基地。游仙区是饲料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将其建成中小型饲料企业创新基地, 通过资源整合, 把边远区县的饲料企业引进基地内, 形成饲料企业集团。安县和江油市饲料添加剂企业较集中, 可将其着重打造成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科技城的科技优势, 以高新区为基地, 组织多家饲料企业集团, 联合科研院所, 创建一个大型饲料研发权威机构, 为绵阳饲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饲料工业发展】推荐阅读:
锦州市饲料工业发展09-05
发展中的昌图饲料工业05-12
河南省饲料工业发展现场会致辞01-12
当前饲料行业发展形势06-06
我国饲料行业发展概况07-21
饲料添加剂与饲料安全08-02
浙江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08-27
饲料搅拌07-20
饲料搭配10-19
食品饲料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