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示范户

2024-06-08

养殖示范户(精选10篇)

养殖示范户 篇1

江苏省洪泽县三河镇在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大力推广养大蟹养优质蟹,走高效生态养殖的路子,河蟹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如养殖示范户刘春英、潘付成等在河蟹脱壳前(2009年8月16日)的抽样,雄蟹已有达到175 g,雌蟹125~150 g,蜕壳期间根据蜕的壳的大小得出2009年又是大丰收,在“十一”前后出售的河蟹90%可达到雌蟹150 g以上,雄蟹250 g。

现将其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

1 种草投螺,营造生态环境

“蟹大小、看水草”,种水草和养螺蛳能有效净化和改善蟹池水质,其方法是:在冬季抽干池塘池水,让池面经冰冻日晒1个月左右,然后经过滤注水,用生石灰消毒。清塘后10 d左右,移栽伊乐藻20 kg/667m2按行扦插于四周,于4月上旬播种苦草1 kg/667 m2,清明前后投放鲜活螺蛳400~500 kg/667 m2。

2 优种稀放,控制群体密度

一方面,要选择优质蟹种,减少放养密度,优化蟹池环境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另一方面,养蟹水面难以避免从天然水域中带进了一些野杂鱼、虾,套养一定数量的鳜鱼鱼种,达到河蟹残饵被野杂鱼、虾利用,鳜鱼将其捕食,促进河蟹生长的目的。示范户借鉴昆山蟹种苗养殖方法:长江蟹为好,规格100~180只/kg,放养量控制在500只/667 m2,搭配鲢、鳙鱼种30~50尾/667 m2, 5 cm鳜鱼种15~20尾/667 m2。

3 精细投喂,确保营养均衡

饲料采取两头精、中间粗,荤素结合,合理搭配,定点投喂的方法,每天下午投喂1次,次日检查,如剩余过多次日适当减少投喂量,如没有剩余次日增加投喂量。前期:水温10℃左右开始投喂,以小杂鱼为主,力争早开食,保证到7月底完成4次蜕壳。中期:6月底至7月初改投低营养的青绿饲料,如黄豆、南瓜等。后期:8月底至9月份以后投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目的是争取多一次蜕壳和催肥壮膘以增加蟹体重。

4 加水换水,保证水质优良

蟹池水深以水草顺利生长作为加水依据,高温前水深离最高水位20~30 cm,气温达33℃以上时,水深加至最高水位,前期一般7~10 d加注新水1次。池塘水质以鲜、活、嫩、爽为最适,每半月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为5~10 kg/667 m2、每隔20 d使用1次。蟹池水质保持透明度30~50 cm,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及悬浮物质较少,水色以清爽的黄绿色为最好,pH 7~8。

养殖示范户 篇2

工作总结报告

+++县++水产综合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县++水产综合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立于2006年6月,注册资金350万元,固定资产280多万元。公司位于+++县西联乡北埂村永兴圩,紧邻长江,占地面积1300亩,其中养殖水面720亩,滩涂580亩(含经济林)。现有职工30人,其中技术人员3人。近年来,公司不仅与市县水产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还与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在水产名优新品种引进、生态养殖、示范推广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1年预计生产无公害商品鱼530吨,实现销售收入550万元,利润115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宣传,切实打造“永润”品牌

为切实抓好国家农业部水产健康示范场创建工作,切实打造“永润”牌品牌,我公司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利用各类技术培训、科技服务及媒介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大力宣传创建工作,切实提高品种应用效应,扩大品牌知名度,为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2010年申请注册了“永润”牌商标。同时

按省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一体化要求,申报了无公害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并通过无公害认证,无公害产地认定70公顷,产品鳙鱼、鲫鱼。

(二)强化管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公司养殖鱼种均来源于县(省级)水产良种场,产品符合国家良种标准。养殖用水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生产技术严格执行“无公害鲫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无害化鳙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各项标准5项。二是饲料和渔药使用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执行,所使用的饲料和渔药均来源于规范企业,使用说明数据详实;三是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贯彻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为契机,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为抓手,以抓源头、管塘口为重点,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后建立了苗种生产标准化制度、池塘生态养殖标准化规程、投入品管理标准化和塘口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认真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完善生产档案,切实保障养殖生产中的投入品安全。2011年7月在全县渔业安全生产会议上进行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并签订承诺责任状。2010-2011年水产品分别被市县食安委和渔业主管部门进行共同抽检,产品合格率100%。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到2010-2011年市菜篮子建设民生工程——标准化水面建设任务,共改造标准化水面300亩,其中池塘水

深2米以上,塘埂面宽3.5米,塘底淤泥厚度≤15cm;4.0米宽塘口碎石道路建设1100米;进排水沟渠改造140米;三项四线电路整修1000米。二是自建了700平方米的猪舍养殖生猪,并建设沼气设施处理猪粪,利用处理后的沼液沼渣进行无害化培育浮游动物来养殖匙吻鲟和黄鲢。三是发展生态休闲渔业,在公司经济林中共建设餐饮、休息、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600平方米,被县文化旅游局授予“三星级”农家乐。

(四)实施项目,推动示范场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带动设施渔业建设,推动示范场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实施了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匙吻鲟人工繁殖和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从湖北省匙吻鲟良种场(国家级)引进匙吻鲟亲本30尾、苗种500尾与亲本鱼人工繁育技术,目前本项目正在实施中。二是开展仿野生甲鱼养殖。利用江边丰富小杂鱼和螺蛳资源,在公司内部选择善于管理、设施较好的水面用于发展甲鱼养殖,实施面积100亩,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总之,通过第六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将进一步夯实设施渔业建设,完善各项标准制定与应用,努力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扎实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与技术示范,积极促进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县++水产综合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养殖示范户 篇3

1 监测方法

1.1 病害测报

2014年河北省继续组织开展了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其中沿海3市9县区选择对虾养殖病害测报点29处,面积3 663.33 hm2,约占对虾养殖总面积的21.54%,详见表1。确定测报员31名,每月上旬逐级报送所辖区域上月对虾病害情况,由省站汇总、整理、分析、编写全省月度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通报,上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省农业厅,并印发各市渔业主管部门与水产技术推广机构。2014年河北省对虾养殖疫病监测点情况详见表1。

1.2 实验室检测

为提高对虾病害诊断准确性,本站5月上旬与7月中旬分别抽取部分对虾育苗场生产的虾苗和部分对虾养殖场的幼虾、成虾,带回省站所属实验室依据标准方法进行对虾病毒实验室检验。

1.3 现场调查

在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笔者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详细调查了解对虾病害发生、发展过程及虾池环境情况,根据病虾症状、环境条件、流行情况进行现场诊断,掌握对虾疫病第一手资料,并指导防控工作。

1.4 书面调查

9月下旬,对虾养殖生产进入尾声阶段时,印发《海水养殖对虾病害情况统计表》,调查内容包括对虾品种、养殖面积、养殖模式、放苗密度、病害名称、诊断水平、发病时间、发病面积、死亡率、经济损失、防控措施及效果等。至10月上旬,沿海9县区全部报送了对虾养殖病害调查情况。

2 监测结果

2.1 月度病害测报监测结果

6-9月份,共监测到对虾养殖病害5种,其中对虾红腿病、对虾黑鳃综合征、对虾肠道细菌病(原名弧菌病)为细菌性,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池水中藻类及病菌等有关。没有报告病毒病发生。详见表2。

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抽样164个,其中5月上旬集中抽取对虾虾苗样品83个,检出病毒阳性4例,阳性检出率4.82%;7月中旬抽取对虾样品81个,检出病毒阳性32例,阳性检出率39.51%。共计检出阳性36例,总阳性检出率21.95%,详见表3。

2.3 现场调查情况

在今年对虾养殖生产期间,先后到中捷、黄骅、丰南、曹妃甸等县区对虾养殖场调查对虾病害情况。从现场调查情况来看,各对虾养殖场疫病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去年。

2.4 书面调查结果

根据沿海各市县报送的对虾养殖病害情况,2014年河北省养殖发生病害6种,其中细菌性病害与月度病害测报情况相同,非病害测报点发生对虾病毒病1种。详见表4。

3 监测结果分析

3.1 2014年对虾养殖病害总体情况

根据月度病害测报监测、实验室病毒检验、书面调查及现场调研情况,2014年河北省对虾养殖共发生病害6种。其中病毒病1种,细菌病4种(黑鳃综合征、红腿病、肠道细菌病、肝胰腺坏死病),其他1种。全省对虾海水养殖总面积15 677.67 hm2,发病面积7 467.27 hm2,发病率 47.63%。加权计算平均死亡率16.53%,经济损失7 506.95万元。详见表5和图1。

3.2 近5年河北省对虾养殖病害情况比较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省对虾养殖病害调查工作。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河北省对虾养殖各品种病害情况均为近5年来最低,其中经济损失约为2013年的一半。详见表6和图2。

4 各种对虾病害防控技术实验示范

河北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采取病害测报与防控技术实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病害测报点兼作防控技术实验示范点。2014年6-10月,先后收到对虾海水养殖病害测报点报送的病害防控技术实验示范27例次,包括发病时间、环境条件、主要症状、防控措施等内容,但没有对虾病毒病防控技术示范案例。

4.1 日本对虾红腿病

示范场点:秦皇岛江鹏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养殖面积66.67 hm2。

发病时间:6月下旬,水温20~28 ℃。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2.91 hm2,发病率4.37%,死亡率0.91%。

主要症状:对虾活动能力减弱、食欲不振和游泳足变红、鳃区变黄。

防控措施:鱼虾壮元5%+高稳西0.3%;大蒜1%,去皮捣烂,饲料均匀混合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7 d。

4.2 日本对虾黒鳃综合征

示范场点: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村王学生养殖场,养殖面积60 hm2。

发病时间:6月上旬,水温26~27 ℃,盐度25‰~30‰,溶解氧4.0~6.0 mg/L,pH值8.0~8.5,氨氮0.53 mg/L。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6.67 hm2,发病率11.11%,死亡率5.00%。

主要症状:病虾在水面与塘边浮游,空胃,食欲减退直至死亡。死亡后头胸甲容易剥落,头甲壳有斑点。

防控措施:EM菌全池泼洒,及时出池。

4.3 日本对虾肝胰脏坏死症

示范场点:中捷海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面积20.00 hm2。

发病时间:7月上旬,水温25~26 ℃。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20 hm2,发病率100.00%,死亡率6.00%。

主要症状:对虾体表发红。

防控措施:用微生态制剂调控。

4.4 南美白对虾红腿病

示范场点: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长泊虾场,养殖面积26.67 hm2。

发病时间:8月中旬,水温25~27 ℃。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10.00 hm2,发病率37.50%,死亡率2.20%。

主要症状:身体发红,软壳。

防控措施:EM菌,光合细菌交替使用,全池泼洒,每隔7~10 d用一次。

4.5 南美白对虾肝胰脏坏死症

示范场点:海兴县瑞兴育苗厂,养殖面积13.33 hm2。

发病时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水温25~28 ℃,pH值8.5,溶解氧4.0,透明度27~30 cm。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5.33 hm2,发病率40.00%,死亡率2.00%。

主要症状:肠胃发空,干胰脏萎缩、发黄。

防控措施: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

4.6 中国对虾黒鳃综合征

示范场点:曹妃甸区十里海养殖场,养殖面积333.33 hm2。

发病时间:8月,水温20~25 ℃。

发病情况:发病面积200 hm2,发病率60.00%,死亡率10.00%。

主要症状:对虾鳃丝局部或全部呈现褐色或黑色,组织肿胀缺乏弹性或者溃烂。

防控措施:适当加大换水量,换水30%~100%;使用“暴病克”、“鳃康”等黑鳃专治药;“氧片”增氧,及时采用沸石粉全池泼洒。

5 小结

2014年河北省对虾养殖病害情况总体较轻,平均发病率与近5年平均水平接近;但平均死亡率及经济损失明显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

各养殖品种中,2014年河北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养殖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明显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南美白对虾发病率接近近5年平均水平,但死亡率明显较低。

往年河北省对虾养殖病害损失中,病毒性病害高达90%,而2014年仅占3.02%,细菌性病害78.03%,其他18.95%。

发生对虾细菌性病害采取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与药物等措施有一定效果。

(收稿日期:2014-10-27)

养殖示范户 篇4

1 池塘清整与消毒

冬天干塘后清除过多的淤泥,堵塞漏洞,加固塘埂,同时对池塘四周的防逃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用150~200 kg/667 m2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

2 水草移植与管护

小龙虾池塘内移植复合型水草,主要包括沉水性植物和漂浮植物两个种类。沉水性植物以伊乐藻为主,移植区域以四周为主,占养殖池面积的20%~30%。漂浮植物以水花生为主,移植区域在池塘中部,占养殖面积的20%~30%。

在夏天高温季节,伊乐藻会长得过于茂盛,水温过高时就会灼伤伊乐藻,造成伊乐藻死亡后败坏水质。这时可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一是及时加深池水,二是割掉过长的伊乐藻,使藻体始终没在水下一定距离。

3 苗种放养

采取池塘单养,小龙虾苗种来源于自繁自育,每年按需要进行苗种繁育,尽量不外购苗种,保证养殖成活率。于3—4月份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一次性放养2~4 cm的小龙虾幼虾1.5万~2.0万尾。

4 饲料投喂

饲料以自加工配合饲料为主,稚虾饲料的蛋白含量达到30%~32%,成虾饲料的蛋白含量达到20%以上,饲料粒径按小龙虾的不同生长阶段及时调整;采取定质、定量、定时的投喂方法。一般日投喂2次,7:00—9:00和17:00—18:00各投喂一次,以下午的一次为主,投饲量占全天的60%~70%。日投饲量主要根据存塘小龙虾的重量来确定,在3—4月份按虾体重的1%~3%投喂,5—8月按虾体重的3%~5%投喂,具体根据天气、水温变化、小龙虾活动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饲料投喂的地点,多投岸边浅水处和池中浅滩处虾穴附近,实行定点投喂,点、线、面结合,以点为主。

5 水质管理

水位控制掌握“春浅、夏满”的原则,春季水位一般保持在0.6~1.0 m之间,夏季水位保持在1.2 m以上,平时定期或不定期加注新水,原则上小龙虾蜕壳高峰期不换水,雨后不换水,水质较差时多换水,使水质基本保持“肥、活、嫩、爽”,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调节水体pH值,同时增加钙离子浓度,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合理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中溶氧丰富。

6 病害防治

主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是做好干塘清淤和生石灰消毒。二是种植水草并做好管护工作,控制好水草的密度。三是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7 及时捕捞

养殖示范户 篇5

南通村位于石壁镇正西面,是少数民族村落(苗族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毗邻琼中、屯昌两县,与会山镇和东太农场相邻,辖有4个自然村(村小组),共259户,总人口1343人。南通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最远的两个村落之间间隔6—7公里,属于典型的山区村落。属地面积12290亩,其中水旱田面积325亩,橡胶3995亩,槟榔2890亩,椰子185亩。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贫困人口224人。2015年11月开展精准扶贫进村入户核查,已脱贫36户161人,未脱贫13户62人。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为8100元,低于全镇农村人口10600元的平均水平,且贫富差距大。该村于2014年被琼海市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和十三五脱贫村,南通村也是省农业厅挂点帮扶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少数民族村。

南通村位于琼海市石壁镇西面,是苗族同胞聚居地,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属于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落,是琼海市“十三五”扶贫攻坚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同时也是省农业厅挂点帮扶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少数民族村。

石壁镇委、镇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南通实际,充分发挥南通插花尖蜂蜜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下,于2016年4月在该村委会的加东村小组建设林下蜜蜂健康养殖的示范点,以养殖海南中蜂为主,采取“党支部+学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抓党建和抓生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南通村党支部作为监督管理单位,“南通村插花尖蜂蜜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实施单位,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海南省蜂业学会以技术入股,负责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贫困户以省农业厅发放的扶贫蜂箱入股,参与日常劳作和管理;各方在年终按一定比例分成,示范点生产出来的蜂蜜产品由镇农产品展销中心按每斤90元的保底价格回收,确保贫困户养殖增收,这样既保证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又解决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问题,同时还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健康养殖示范推广,逐步辐射带动到以南通村为中心的周边村庄进行蜂蜜产业化养殖发展,达到促进少数民族尽快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的。

养殖示范户 篇6

1实施畜禽圈舍内垫生物发酵床

笔者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甘龙镇三友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 2009年7月投资100余万元修建的“零排放”圈舍7栋, 2800平方米新建的猪舍宽敞明亮, 300多头猪仔浑身油光发亮, 精神十足。猪舍里既看不见污水横流, 也闻不到猪粪的臭味。

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曾杰给笔者解释了其中的奥秘:“你看到猪圈里的垫料了吗?这垫料可不是一般的料, 它是用锯末、稻壳和麸皮混合做成的, 有70多公分厚。关键是里面拌上了微生物菌, 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发酵床’, 发酵床里的微生物菌能把猪粪和猪尿迅速分解、消化, 这样就看不到一点粪便了。”这就是松桃苗族自治县全力打造生态养殖示范县推广的生态环保型“零排放”项目中的养殖法。

走进寨英镇焦溪村英国贵妃鸡特种养殖场, 养殖场场长李胜祥兴奋地介绍;“我养着5000多只贵妃鸡, 原来光打扫粪便, 一个劳力得用一天时间, 还得天天打扫。现在这种方法要三年才出一回料, 既不用出粪, 也不用冲水, 这既省心又省力, 这个方法太好了, 有了这个新技术养5000多只贵妃鸡很轻松。”

该县木树乡满高生态养鸡场场长龙维芝从2009年年初开始试验生态养肉鸡, 每批饲养10000多只, 年出栏6批, 通过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法获得成功, 养殖环境生态无味, 肉鸡成活率高、生长快、品质好, 经济效益可观, 年纯收入20多万元。今年他又投资建了第二个生态肉鸡大棚, 目前已投入使用。

据县畜牧局局长龙再明介绍, 这种生态环保的自然养殖法与传统的养殖法相比, 生态养殖省心、省力、经济效益高, 每头猪可增收100多元。到目前为止, 实现“零排放”养殖的有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英国贵妃鸡特种养殖场、石梁七彩山鸡养殖场、甘龙镇三友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8家规模养殖场。据测算, 该县推广的畜禽圈舍生物发酵床, 实现生态养殖“零排放”项目, 仅这8家每年可增收200余万元。

2畜禽粪便生物发酵加工

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山林禽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有机肥生产车间看到, 公司鸡场内定时收集起来的鸡粪经过干燥、搅拌、发酵等工序, 制成了一袋袋有机肥。据介绍, 这就是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农牧废弃物治理示范项目, 该公司自2008年10月1日开始运行以来, 共已加工1500多吨鸡粪, 既减少了公司鸡场内外的污染, 又增加了公司的经济收入。

县畜牧局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田应学介绍说, 该公司自2006年以来, 经常保持饲养新罗曼蛋鸡4万只以上, 年养殖收入达180多万元, 并带领邻近100余户村民养殖致富, 成了当地养殖致富的典型。

过去, 公司在养鸡生产中, 每日产3吨以上的鸡粪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处理, 既影响鸡场内的卫生, 同时随着雨水等四处蔓延, 也污染邻近村民的生活环境。

2008年9月, 该公司筹资50万元, 从省外引进国内领先水平的鸡粪有机肥发酵工艺, 利用微生物菌种发酵的催化作用, 将干燥后的鸡粪搅拌, 经过发酵杀灭有害细菌, 消除臭味, 制成有机肥料。自运行以来, 公司鸡场内每天4万多蛋鸡产的3吨多鸡粪得到有效利用。据测算, 加工后的鸡粪生物肥除去加工成本, 每吨纯收入800元, 年可增加纯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昔日, 该公司鸡粪未得到有效处理, 每吨还得花100元钱请民工挑到公路边堆放, 既影响公司场内外环境, 也污染了空气。如今, 将鸡粪在公司场内有效利用加工, 既减少了用工的费用, 同时还增加了公司经济收入。该公司的鸡粪由于得到了有效利用, 现正在规划大力发展蛋鸡生产。公司总经理杨亚平信心十足地告诉笔者, 目前, 正在扩大规模建圈, 聘请员工, 两年内计划发展蛋鸡10万只以上。

据了解, 该县将畜禽粪通过生物发酵加工、“变污为宝”的规模养殖场还有蓼皋宇通优质肉牛公司、长兴有机肥专业合作社等6家规模养殖龙头企业。据统计, 仅此一项, 这6家规模养殖龙头企业年可增加养殖企业收入500余万元。

3建沼气, 粪便变废为宝

走进孟溪镇鑫慧养殖专业合作社, 2800多平方米的圈舍闻不到半点粪尿的臭味, 五栋圈舍周围种上花草, 主人如不介绍, 还误认为是走进了公园。据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子慧介绍, 去年年初, 投入150万元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流程, 实现了养殖场粪污的高效处置和废物的综合利用, 将500多猪的排泄物全部进入沼气发酵池, 通过多级过滤, 实现达标排放。通过沼气生产工艺, 实现了家畜粪便的二次利用, 从根本上解决了猪场的环境卫生问题。

据松桃苗族自治县农业局局长龙健清介绍, 去年以来, 该县的农业部门加大资金投入, 与环保部门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建沼气、对推行生态养殖进行技术指导, 引导养殖户走种养结合的生态型零排放养殖道路, 养殖废水、气、渣加以综合利用后, 产生的沼气用来给小猪保温, 沼液用来灌溉农、林、草地, 生产的草又用来养猪, 既节约饲料, 又提高猪肉品质, 推行“猪—沼—草—猪”的生态饲养方式。

截至目前, 该县有孟溪鑫慧养殖专业合作社、黄板鑫鑫养殖专业合作社、蓼皋裕丰种猪场等9家规模养殖场和64个养殖小区、453户养殖大户以及50%以上的普通养殖户均建沼气实现生态养殖。

养殖示范户 篇7

1 养殖条件与方法

1.1 实施地点的选择

根据长吻生物学特性, 选择了双溪街道溪南村养殖场80×667 m2水面进行长吻鮠养殖试验, 该场有水源充沛、水质良好、光照充足、交通与通讯便捷等优势。池塘19口, 最大6×667 m2、最小3×667m2, 塘深1.8 m, 能保持有效养殖水位1.5 m, 上游无畜牧场和工厂等重要污染源, 池塘条件相当优越。

1.2 鱼种的放养

在鱼种放养前, 先修补池埂, 挖去塘中过多淤泥, 每667 m2用生石灰60 kg消毒, 生石灰要化水后全池泼洒, 待毒性消失后在池底种植轮叶黑藻, 待其成活后可放养鱼种。放养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2月, 鱼种下塘前用高锰酸钾 (10 g/m3) 消毒。具体放养情况见下表1。

1.3 饲料与投喂

长吻鮠一般用人工配合的粉状饲料做成的团状饲料, 粗蛋白含量40%左右。投喂饲料按定质、定位、定时、定量方法投喂。每天投喂2次, 时间控制在8:00—9:00, 15:00—16:00。具体投喂时间和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季节、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以吃八成饱左右为准, 晴天多投, 阴雨天少投, 高温闷热天气及鱼生病少投或不投。

1.4 日常管理

1.4.1 水质调节

搞好水质调控是提高长吻鮠产量重要措施。1—4月和11—12月经常加注新水, 5—10月可天天加注新水, 并坚持使用增氧机, 做到“晴天中午开, 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 白天不开;浮头以前开, 阴雨连绵半夜开”的原则。遇到阵雨、天气突变等情况, 适当延长开机时间, 确保养殖对象生长需要。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池塘水体载荷增大, 且伴随排泄物、残饵的累积, 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水质容易恶化, 要常开增氧机, 并使用熟石灰或底质改良剂调节。

1.4.2 巡塘

每天坚持早晚及投喂时认真巡池, 注意观察鱼群生长、摄食、活动和病害发生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捞除池塘水面杂草, 清理水中残饵和污物, 保持养殖生产场所清洁卫生, 保证产品质量。勤检查进、排水系统及防逃设施, 做好防逃工作, 根据每天的养殖情况及时做好养殖记录。

1.4.3捕捞

2011年从9—12月捕捞, 2012—2013年则每年的4—6月、9—12月捕捞。捕捞期间把达商品规格的鱼轮捞上市, 做到捕大留小, 均衡上市。

1.4.4 病害防治

实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一般5—10月, 每月预防消毒2~3次, 定期检查鱼体, 做到及时发现病情, 及时治疗。因此, 6月和8月发生锚头鳋病、烂鳃病、肠炎病并发病后, 由于发现及时, 一个疗程基本控制病情。

2 结果

2.1 产量与产值

经2011—2013年3个周期的养殖, 取得了年平均产量8 4191 kg (其中:长吻鮠72 980 kg、鲢鱼7 672 kg、鳙鱼3 539 kg) 、年平均单产1 052.39 kg, 年平均产值242.616万元。产量与产值年均分别增长了4.35%与5.31% (具体详情见表2) 。

2.2 成本与利润

2011—2013年年均成本177.8万元, 年均利润64.8万元;成本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了3.67%与3.21%, 投入产出比1∶1.36 (具体详情见表3) 。

注:三种鱼的收获规格分别为长吻鮠1 000 g以下和2 000 g以上, 鲢鱼1 000 g以上, 鳙鱼1 500 g。

万元

3 分析与讨论

山区池塘生态高效养殖长吻鮠示范试验, 经3年的养殖, 年平均利润8 102.61元/667 m2, 比养殖大宗淡水鱼效益提高1倍多。

这3年来, 由于运费、饲料、电费、低值易耗品等成本上涨, 导致整体养殖成本上涨, 年养殖效益增长率不高。长吻鮠的养殖成本中饲料、鱼种和其他 (运费等) 费用等约占成本的80%, 若能配套鱼种培育, 提高鱼种自给水平, 提高配合饲料的转化率, 自备活鱼运输车, 则养殖成本还可进一步下降, 养殖效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藏羊绿色养殖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选定的试验基地村进行环境评价

委托国土资源部西宁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对示范村的土壤、大气、水质、牧草进行检测, 对养殖环境做出正确评价;对藏羊肉质按标准进行检测。

1.2 充分利用饲草资源优势进行饲草种植

利用现有的耕地种植燕麦等优质饲草, 制成干草打捆储藏, 用于冬季补饲, 以提高牲畜的成活率, 缩短生长周期, 为提高羊肉品质奠定基础。

1.3 做好疫病防治

春季进行羊四联苗的预防注射, 春秋两季做好口蹄疫疫苗的预防注射工作。

1.4 落实示范户

在湟中县东岔村选择养殖基础好、技术高的黄某和杨某两户作为项目示范户, 租赁棚舍2栋160 m2, 其中黄某家1栋60 m2、杨某家1栋100 m2;购买藏羊30只 (试验组) 、柴达木绒山羊30只 (对照组) 。

1.5 仪器设备

荧光电子显微镜1台、农药残留测定仪1台。

1.6 加强科技培训

在项目区举办培训班, 重点宣传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 讲解绿色农业、健康养殖、疫病防治等知识。

1.7 进行育肥对比试验

建立藏羊规范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区1个, 建设燕麦人工刈割草地100 hm2, 建设棚舍200 m2, 将试验羊分群编号进行饲养对比试验。饲养方式为夏季在草场放牧;冬季白天放牧, 晚上暖棚舍圈养。在冬春枯草期重点补饲90 d, 羊每只每天补饲青干草0.5 kg、精饲料0.25 kg。

1.8 标准的制定

研究制定绿色食品——藏羊生产技术方面的规程, 报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审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项目区养殖环境评价

通过对项目区的土壤、大气、水质进行检测, 对选定的示范区不同地点10批次的牧草进行常规营养成分 (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等8项) 测定, 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均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1—2000) 要求。

2.2 燕麦人工刈割草地建植、棚舍设施及示范点建设

通过研究示范, 建植燕麦人工刈割草地100 hm2, 建设棚舍200 m2, 藏羊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示范点2个。

2.3 藏羊疫病防治工作试验及示范

通过调查发现, 影响湟中县藏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是羊痘、羊肠毒血症等传染病, 通过注射口蹄疫双价苗、羊痘苗、羊四联等疫苗, 控制了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于死亡或不明死亡原因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符合健康养殖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4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利用生物发酵菌剂等对养殖区的藏羊粪便进行了发酵试验, 经检测, 发酵后粪便的总养分含量由1.25%提高到3.48%, 增加了肥效。发酵后的肥料直接用于燕麦人工刈割草地的施肥, 实现了牛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5 育肥屠宰试验

(1) 分组观察藏羊增重效果。结果表明:藏羊平均日增重 (98.02±3.45) g, 减去补饲成本, 只均比对照组增加效益30.6元。

(2) 按照《绿色食品 肉及肉制品》 (NY/ 843—2004) 的标准进行了羊肉品质检测, 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 肉及肉制品》 (NY/ 843—2004) 标准的要求。

2.6 人员培训

举办培训班2期, 培训人数200人次, 发放科技教材宣传册160本, 科技资料2 000余份。

2.7 制定标准

通过研究, 制定了《绿色食品 青海藏羊生产技术规程》, 为藏羊绿色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讨论

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为青海省农区藏羊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 对今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城郊地区现代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 追求肉、蛋等食品的安全、优质、无残留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绿色畜禽产品的发展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预见, 绿色产品必将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 而发展绿色养殖业将保证养殖业得以持续发展。通过研究, 认识到要实现绿色健康养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给畜禽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

首先, 要选择生态环境优良、没有工业“三废”污染的地方建养殖场, 同时大气、水、土壤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畜禽用水标准必须按照国家居民生活用水标准 (GB5749—85) 的要求;土壤不含放射性物质, 有害物质 (如汞、砷) 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其次, 选择非疫区、防疫条件好的地方。

3.2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品种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良畜禽品种, 要求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抗疾病能力。引进品种应该符合检疫要求, 身体健康, 不带病原体。

3.3 重视饲料安全即畜禽产品安全

饲草料作为畜禽生长的物质基础, 其质量直接影响畜禽产品安全。饲草料的供给必须与畜禽生理需要一致, 从营养和饲料配方上保证畜禽的健康体质, 对各种营养要求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配比都应做到科学合理, 以保证畜禽的免疫力和对疫病的抵抗能力。饲料中可以添加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免疫调节剂和抗应激添加剂, 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但不得添加防腐剂、开胃药、兴奋剂、激素类药、人工合成色素, 以及禁用的抗生素、安眠镇静药等。饲草料原料应使用绿色饲料及其副产品, 避免使用含有霉菌毒素及残留农药的玉米、豆粕等原料。

3.4 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为了保持畜禽健康, 畜禽粪便应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使畜禽生活在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中。避免使用剧毒化学药品等进行消毒、灭虫;不得使用具有潜在毒性的建筑材料;不得使用有毒的防腐剂;饲养过程中应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减少细菌、病毒感染, 严格控制疾病的发生, 保证畜禽的健康生长。

3.5 严格按标准使用兽药

除应加强养殖场兽医卫生管理外, 兽药使用将是绿色养殖中遇到的主要技术关键。在疾病的防治中应严格按照《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用药过程严格遵守使用药物种类、剂量、配伍、期限及停药期, 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或未被批准使用的药物;不得使用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和人类专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添加剂时, 应先制成预混剂再添加到饲料中, 不得将成药或制药原料直接拌喂。对畜禽的预防接种时必须明确该疾病已在该地发生过, 而且在使用其他方法不能控制的情况下方可采用预防接种。

3.6 肉品生产各个环节均应做到无污染并符合各项规定要求

原料必须来自非疫区, 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 符合绿色健康养殖的技术要求;宰前检疫、屠宰卫生要求、宰后卫生检验、冷加工、感官检验等屠宰加工过程要严格防止被污染, 并达到相关规定要求;肉的产品标志、包装、运输等环节也要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

养殖示范户 篇9

一、围绕项目实施,倡导养殖标准化。2007年惠牧政策全面实施后,武冈市养殖业随即步入到转型发展黄金期。通过项目建设投入,62家养殖场年均新增出栏生猪3.3万头。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市中小微规模养殖户发展,现已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全市动物防疫体制自2006年改革以来,通过人员的不断调整,一改过去防疫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驾复航。2014年,我市进一步加大规模养殖场所监管力度农牧企业相关兽药、饲料等全部建立归档管理。通过全方位监管,一举将违规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切实杜绝了肉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二、围绕集约生产,倡导经营一体化。近年来,武冈市养殖业呈现集约群规模趋势,通过对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一体化经营后,通过饲养、贸易、配送等市场化手段, 有效推动龙头企业与大型连锁超市、大城市流通配送企业、大型客户集群结成合作联盟,拓展畜产品直销市场和流通渠道。我市运用“公司 + 农户”、“企业 + 农户”、“企业 + 协会 +农户”等模式,对相同、不同的产业进行合理对接。我市通过加大畜牧业创新力度,引导、鼓励、扶持养殖专业户,目前已形成生猪、家禽、草食动物、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等20多个经济合作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我市还积极创建专业合作社,成功破解了成本高、技术低、信息少、竞争弱等突出问题。

三、围绕生态环保,倡导农牧结合化。8年来,我市通过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实施,积极创新先进养殖管理技术,至此,全市标准化养殖和绿色畜牧业已跨出可喜的一步。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我市根据规模适度化、管理公司化、经营品牌化、生产无害化、环保评估化、防疫规范化、产业整体化等7个方针进行全面部署后,全市饮用水源两级保护区、准保护区、旅游名胜风景区、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区等多种区域设立禁养、限养、可养等全部设立了警示牌,实现农民增收、环境友好、健康无害等终极目标。

养殖示范户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池塘概况

池塘位于濉溪县土楼村, 面积3 333.33 m2, 长方形, 东西走向, 水深2 m, 通风向阳, 池底平坦, 无渗水、漏水现象, 塘底质坚硬, 底泥在12 cm左右。池塘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 无污染, 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 池塘配备了3 kW叶轮式增氧机1台。

1.2 试验方法

1.2.1 池塘清整。

放苗前15 d排干池水, 加固堤埂, 整平池底, 留下7~10 cm积水, 选择晴天, 把生石灰750~1 125 kg/hm2均匀地撒遍全池, 杀灭池内病菌及敌害生物;消毒后, 池水保持至40~50 cm深, 待水色变黄、绿、褐色即可[1]。放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6.75 t/hm2, 用于培育池内的浮游生物, 施用基肥后立即注入新水至水深1 m。随着鱼苗的生长, 池水逐渐加深。

1.2.2 鱼种放养。

放养鱼苗、鱼种前一天试水下鱼, 将准备下塘的苗种10~20尾, 放入注满池水的盆内试水3~5 h, 鱼类活动正常, 即表示可以安全放鱼。选择规格整齐、色泽光亮、活泼健康的鱼种进行投放, 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种3~5 min进行消毒, 具体放养品种为湘云金鲫、鲢鱼、鳙鱼, 时间分别为5月3日、2月13日、2月13日, 规格分别为2、150、150 g/尾, 密度分别为30 000、2 250、750尾/hm2, 总放养量分别为10 000、750、250尾。

1.2.3 科学投饲。

养殖初期, 因湘云金鲫放养规格小, 故以粉状饲料为主, 如细糠、菜饼粉、豆粕等, 后期改为优质配合饲料, 但饲料中的动物蛋白必须保证在蛋白总量的1/3以上方可, 保证新鲜可口、无霉变、营养全面[2]。湘云金鲫生活在水体中下层, 需经驯化后上浮摄食。鱼种放养第2天, 开始进行7~10 d的驯化, 驯化时先敲击料桶或盆。7:00—8:00和16:00—17:00各投喂1次, 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水温、鱼体大小及鱼类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当80%以上的鱼吃饱离开后即可停喂。使鱼吃到7~8成饱, 避免过量投喂。一般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

1.2.4 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 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摄食情况、活动及病害发生情况,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为保持水中较高的溶氧, 春秋季节, 每隔15 d注水1次, 高温季节7~10 d注水1次, 每次注水15~20 cm。为保持鱼塘清洁卫生, 不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 保持池水肥、活、嫰、爽, 以便控制传染病疾病发生[3]。坚持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 阴天清晨开机, 连阴天半夜前后开机, 把握住养殖池内水体中的溶氧量, 使全年时的池水溶氧量保持在3 mg/L以上的最佳值。在养殖过程中做好池塘日记, 记录每天的气象情况、日投喂次数及投饵量、池鱼的生长情况, 加注、排、换水时间、次数、池水水位, 池鱼有无异常或发病等全进程如实记录在池塘日记上。

1.2.5 病害防治。

湘云金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 但是人工高密度养殖湘云金鲫, 易加剧自身污染,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 会导致微生物病原体增多。因此, 在养殖湘云金鲫时,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10月每月用30 g/m3的生石灰和0.1 g/m3的二溴海因各消毒1次, 每隔30 d用0.5 g/m3敌百虫进行寄生虫病防治。同时不定期用二溴海因对投饵区进行消毒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及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严格执行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措施[4]。

2 结果与分析

11月5日捕获成鱼4 414 kg, 其中湘云金鲫3 521 kg、鲢鱼658 kg、鳙鱼235 kg, 成活率为95%;按照市场价格:湘云金鲫10元/kg、鲢鱼6元/kg、鳙鱼8元/kg, 共计总产值41 038元, 扣除饲料、租金、水电等成本13 000元, 共获利28 038元, 折合获利84 114元/hm2。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湘云金鲫比普通鲫鱼生产速度快3~5倍, 此次养殖经过181 d养殖起水上市, 当年夏花养成湘云金鲫平均尾重600 g, 生长速度超过现有鲫鱼品种。由于湘云金鲫的三倍体杂交优势, 在此次试验中未发现染病现象, 养殖成活率高达95%。由于湘云金鲫性腺不育, 所摄入的养分最大程度的转为营养生长, 减少了性成熟生长所需养分。而且其还具有浮游生物食性, 用蛋白含量在30%左右的全颗粒饲料投喂, 饲料系数在1.5左右, 养殖成本较低。扣除饲料、租金、水电等成本, 折合获利84 114元/hm2。养殖中搭配些花白鲢、草、鳊, 既可调节水质又不影响湘云金鲫的生长。此次养殖遵循科学投饵、投喂优质饲料, 投喂时做到“四定”和“三看”, 水质做到嫰、活、肥、爽, 严格执行健康养殖标准, 符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湘云金鲫性腺不育, 不能产生成熟的精子和卵子, 自身不能繁殖, 这一特点使得湘云金鲫不会与其他鲫鱼品种混杂交配, 不会破坏自然水域和原有鲤、鲫鱼资源[5]。但湘云金鲫不宜与其他鲫鱼混养, 因为湘云金鲫生长快, 耐密养、性情温和、不好斗, 与其他鲫鱼在一起, 在饵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湘云金鲫吃食往往比其他鲫鱼吃得少, 会影响其生长速度, 不能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另外, 湘云金鲫外形美观, 可作为观赏鱼养殖[6]。

摘要:当年养成湘云金鲫生态高效养殖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湘云金鲫比普通鲫鱼生产速度快3~5倍, 经过181 d养殖起水上市, 当年夏花养成湘云金鲫平均尾重600 g, 生长速度超过现有鲫鱼品种。由于湘云金鲫的三倍体具有杂交优势, 试验中未发现染病现象, 养殖成活率高达95%。而且其还具有浮游生物食性, 用蛋白含量在30%左右的全颗粒饲料投喂, 饲料系数在1.5左右, 养殖成本较低。扣除饲料、租金、水电等成本, 获利84 114元/hm2。

关键词:湘云金鲫,生态,高效,养殖示范

参考文献

[1]樊丙新.大水面主养湘云鲫技术初报[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 (1) :57-58.

[2]邓国平.湘云鲫实用养殖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 2010 (2) :32-34.

[3]程献, 周工健, 康学.池塘主养湘云鲫试验总结[J].内陆水产, 1999 (2) :7.

[4]陈剑兴, 王刚, 张莉斌, 等.湘云鲫2号当年养成商品鱼和大规格鱼种试验[J].当代水产, 2011 (4) :82-84.

[5]刘少军, 胡芳, 周工建, 等.三倍体湘云鲫繁殖季节的性腺结构观察[J].水生生物学报, 2000 (4) :301-306, 405-406.

上一篇:煤质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下一篇: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