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流入

2024-10-25

知识流入(精选10篇)

知识流入 篇1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医药行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国内医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医药技术领域对新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通过引证其他国家在医药技术方面的先进专利,可以使我国医药领域掌握必需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而分析专利之间的引证关系,能够揭示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引入新技术、新方法的轨迹和路线,进而追踪到知识流入的情况。本文设计和构建了基于专利引证研究知识流入的理论框架,分别从地域、技术领域、研发主体和引证时滞四个维度,对2003-2008年我国在USPTO(美国专利商标局)数据库中已授权的医药领域专利数据的引证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近几年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知识流入的状态、程度以及变化趋势。

2 基于专利引证研究知识流入的理论框架

2.1 基于专利引证研究知识流的现状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已经从不同维度,使用专利引证对知识流动进行过分析。美国学者Jaffe 和Trajtenberg从地域的维度,通过比较引证专利地理位置的异同来衡量知识外溢,并且研究了美国专利在世界各国中被引证的情况[1];香港学者Fung和Chow从技术领域的维度来测度计算机、化工、电子电气领域的知识流强度[2];韩国学者Kuei-kuei Lai从技术领域维度发现了知识流动在不同的产业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方向性[3];台湾地区学者郑秀玲,张淑卿从地域和引证时滞的维度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电子业专利引证所产生的知识外溢现象[4];我国学者杨中楷,梁永霞利用引证指标对我国专利引证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5]。

以上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知识流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得到了一定结论。但是,以往的文献都只是以国家或者某个产业为分析对象,基于单一维度的研究视角来分析知识流动,并不能全面的反映知识流动的情况。本文拟通过对专利信息外部特征的挖掘,寻找可以研究知识流入的新维度,并将这些维度综合起来,构建一个基于专利引证的知识流入研究框架,从而更全面、更深入的反映知识流入的情况。

2.2 知识流入研究框架

上文提到的学者们在研究知识流动时,分别用到了地域、技术领域和引证时滞三个维度,本文在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维度:研发主体,形成四个维度的知识流入分析框架,并引入各维度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以更全面地反映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的知识流入情况。

(1)地域间的知识流入

通过引证专利数据中的专利权人项(Assignee)中的国别代码可以判断该项专利所属的国家。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引证各国专利的数量各不相同,对这些被引证的国家进行聚类分析,形成梯队格局。引证率是指对某一国家的专利引证次数与全部专利引证次数的百分比,以比较我国引证各国专利的程度。通过国家间的聚类、引证率的比较,可以确定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知识流入源头的组成、分布情况,以及知识流入的程度。

(2)技术领域间的知识流入

通过引证专利数据中的当前美国分类号项(Current U.S. Class)可以判断该项专利所属的技术领域。技术领域的知识流入分为领域内部知识流入和领域外部知识流入。内部知识流入是指知识由同属于一个技术领域的研发主体流入,外部的知识流动是指知识由其他技术领域的研发主体向本领域研发主体流入。技术领域内部知识流入强度,指某领域专利引证该领域专利的次数与引证所有专利次数的比值。技术领域外部知识流入强度,指某技术领域专利引证其他领域专利次数与引证所有专利次数的比值。通过引用本领域和其他领域的情况来测度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的原创性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性。

(3)研发主体间的知识流入

通过引证专利数据中的专利权人项(Assignee)可以判断该专利所属研发主体的类型。研发主体的类型包括企业、科研院所和个人,统计被我国引证的各类型研发主体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到知识源主体的组成类型以及各类型的重要程度,判断企业、科研院所和个人对知识流入的影响如何。

(4)引证时滞与知识流入

专利引证时滞指的是某一专利引用其他专利,引用发生的时间与其他专利被授予的时间之间的时间段。通过引证专利数据中的授权时间项(Issued Date)以及该项专利被我国专利引证的时间,可以得到我国专利的引证时滞。引证时滞能够反映出某专利对在先专利参考和继承的反应速度[5]。以引证频次和引证时滞两者为基础绘制时间序列图,比较引证时滞对引证频次的影响,以及判断引证的各国专利周期长短。

3 数据来源

3.1 数据样本

本文使用的专利统计数据来自USPTO中收录的我国2003-2008年医药技术领域已授权专利。USPTO提供专利引证信息,进而获取我国医药技术领域专利引证其他专利数据资料。2003-2008年间我国在USPTO已授权的医药技术领域专利共247件,其引证专利的数量1347件,历年专利数量分布如表1所示。由于属于同一专利权人的专利引证(即自我引证)不属于知识流动,所以本文的专利引证资料已排除了自我引证数量。NBER(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依据科技领域的不同,把美国专利商标局中400多个美国专利分类号划分为六大类:化学类、计算机与通信类、医药类、电气电子类、机械类和其他。根据NBER提供的专利分类体系,可以把本文的专利进行领域分类,表2为NBER的医药类所对应的美国专利分类号。

3.2 平均引证次数

引用其他专利次数可以反映出某专利对其他专利的参考和继承程度。由图2可知,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引证其他专利次数都呈历年下降趋势,2003年每一个专利申请过程中会引用其他专利8.3次,而2008年每个专利引用的其他专利2.6次,是六年前的三分之一。另外,历年来我国此领域没有进行专利引证的专利数量在2006年已经上升到10件左右。引证其他专利次数的减少以及无引证专利数量的增加,体现出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对其他专利参考程度的降低,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4 知识流入分析研究

4.1 知识流入的地域性分析

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的引证专利分别来自29个国家(包括我国),将这29个国家的引证专利数量做聚类分析,聚类方法为Between-Groups linkage(类间平均链锁法),距离的测度方法为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欧氏距离平方法),聚类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类间比较可知在这29个国家中,美国位于第一梯队,日本第二梯队,中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位于第三梯队,瑞士、西班牙、韩国、荷兰等国家位于第四梯队。

(注:括号中数字为我国专利引证该国专利的次数)

对前三梯队引证国家的专利引证率进行统计,从图3的结果可以看到,我国医药技术领域专利引证美国专利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专利,且逐年升高,2008年达到近80%的比重,而对其他国家专利引证率起伏变化不大。经过平均引证率的计算,得到我国对美国专利的平均引证率高达68%,对日本专利的平均引证率是8%,对我国专利的平均引证率是4%,德国2%,意大利1%,法国3%,英国3%,澳大利亚1%。

国家之间在科技实力上的差异,是主导国与国之间知识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技术落后国为了迎头赶上先进国家的科技水平,会通过引证一些先进国家的专利以产生知识扩散的效应,来学习其科学技术。根据《福布斯》2008公布的六大医药强国排名依次为:美国、日本、瑞士、德国、英国和法国。在当前世界医药行业的竞争力中,美国的实力为第一档次,且遥遥领先,日本、瑞士、德国、英国和法国为第二档次,以色列、丹麦、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为第三档次[6]。由于美国在医药业的强大实力,其专利品质比较高,且掌握关键技术,我国在引证专利时会倾向于美国专利,所以美国专利的引证量在历年都是最大的。从图3的专利引证率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对美国专利的引证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当前一段时间内,美国都是我国知识流入的主要源头。

从专利引证数量和引证率统计来看,我国位于第三梯队中,被引证数量仅少于日本,而根据《福布斯》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医药技术实力并没有进入世界前三档次。但我国专利发明者倾向于引证本国专利,医药技术领域知识在我国地区之间的流动是很密切的,这体现了Jaffe所称的地理性的集中现象。

4.2 知识流入的技术领域分析

根据当前美国分类号对引证专利所属的技术领域进行归类,如图4所示,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的引证专利覆盖了全部的六个领域。在这六个领域中,引证专利数量最大的是医药技术领域,超过1 000件,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五个领域;其次是化学领域,接近200件;其他类的专利引证数量紧随其后。

由图5知识流入强度的历年分布可以看到,从总体情况上,内部知识流入强度始终高于外部知识流入强度,但内部流入强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同时外部流入强度在逐年增加。经计算,发现我国平均76%的知识流入发生在医药技术领域内部,表现出对领域内的知识体现出较为积极地继承态度。因为同属于一个技术领域的研发主体因为研究领域相似,所以知识在领域内部流动更频繁一些。另外,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平均有24%的知识流入起源于外部领域,且吸收其他领域知识强度正在逐年增长,随着技术多元化的发展,各个研发主体致力于寻求不同领域间的融合,以实现其技术的创新。在技术领域外部的知识流入中,平均50%的知识来源于化学领域,这说明化学领域与本领域的知识流动较为密切,体现了我国医药技术领域与化学领域更为广泛的融合性。

NBER将医药技术领域的专利分为四个领域,分别为制药、医疗诊断、生物技术和其他领域。对这些领域的引证专利进行统计,得到2003-2008年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引证内部领域专利数量,分别为:制药332件,占总数的31%;医疗诊断514件,占总数的47%;生物技术177件,占总数的16%;其他60件,占总数的6%。

由引证细分领域的专利数量历年分布情况(图6所示),可以看到:从2003—2008年间这四个领域的变化情况大致相同,其中医疗诊断领域呈现下降态势;制药领域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变化趋势则保持一致。2003年医疗诊断领域的引证专利数量远远高于其他三类,进一步对该领域分析,发现我国医药技术领域2003年专利其中一件的引证专利数量高达256件,有254件属于医疗诊断领域,导致这一年医疗诊断领域专利的引证数量异常的高。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参考的技术集中在制药领域,紧随其后的是医疗诊断领域,对生物技术领域的技术参考要少于医药和医疗诊断领域,这是因为生物技术在中国近50年医药产业的发展史上是一个起步比较晚的产业。

4.3 知识流入的主体分析

通过对我国医药技术领域专利引证的专利权人进行统计,如图7所示,企业占60%,科研院所占13%,个人占27%。说明我国医药技术领域流入的知识主要来自企业。分别对我国引证专利数量排名前五位国家(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和法国)的专利权人类型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可见,美国在三种不同研发主体的数量排名中,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说明我国医药领域专利所引证的专利技术,不论起源于企业、科研院所还是个人,大部分都来自美国。另外,对比其他国家被引数据,被引用比较多的还有日本的企业和中国的科研院所,其百分比分别达到13.5%和10.7%。

由于美国的研发主体在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知识流入中占有主导作用,进一步研究美国研发主体的构成,发现企业约占58.9%,科研机构占12.9%,个人占28.2%。被引频次在五次以上的机构有11家,依次为:Merck & Co.公司,Genentech公司,Habley Medical Technology公司,加州大学,Becton Dickinson医疗公司,Monsanto公司,American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德克萨斯大学,Incyte Pharmaceuticals公司,McNeil-PPC公司,Sherwood Medical公司。其中医药行业的企业有6家,其他行业的企业3家,大学2所。

4.4 知识流动的时滞分析

对我国医药技术专利引证时滞进行统计,发现2003—2008年间我国医药技术专利引用其他专利的平均时滞是12年(即引用的专利平均是在12年前申请的)。进一步对引证美国专利、日本专利和我国专利的时滞进行分析,如图8所示,发现对三个国家专利的引证出现一个类似的现象,就是引证时滞在12年以内时专利引证频次较高,引证时滞在13年以上的专利引用频次随着时间落差的增加而下降。当引证时滞相同时,对美国专利的引证频次最高,且远远超过我国和日本,对我国专利的引证频次仅低于日本。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对美国专利的引证时滞为10年时引证频次达到最高点,之后持续减少;对日本和我国专利的引证则不同于美国,对日本专利引证时滞为3年时达到引证频次最高点,对我国专利引证时滞为6年时达到最高点。引证美国专利频次最高时的引证时滞要比相同情况下引证日本和我国的长,说明我国引证的美国专利生命周期较长,而引证的日本专利则较新。

5 结论

本文采用专利引证数据作为衡量知识流入的手段,从定量的角度来测度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知识流入的情况。对USPTO中已授权的2003-2008年我国医药技术领域专利的引证情况进行统计剖析,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引证其他专利的次数逐年减少,无引证专利数量逐渐增加。

这体现出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对其他专利参考程度的降低,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2)我国医药技术领域专利引证的专利中60%来自美国,美国是知识流入的主要知识源。

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对美国专利的引证数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而对其他国家专利的引证则较少。我国并不是医药行业的强国,但我国专利发明者在引用专利时对于本国专利还是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对本国专利的引证率高于英、法等发达国家,体现地理集中性现象。

(3)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的研发主体与同领域的研发主体之间知识流入强度高于与其他领域的研发主体之间的流入强度。

平均76%的知识流入发生在技术领域内部,流入的知识主要来自制药领域。平均24%的知识流入来源于外部领域,其中50%的知识起源于化学领域,我国医药技术领域与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融合性。

(4)对我国医药技术领域流入的知识主要产生于企业。

在三种类型的研发主体中,美国的企业、科研院所和个人占大多数,其中美国企业对知识流入起主导作用。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引证我国科研院所的专利相对较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我国国内产学研发合作增进了知识流入的效应。

(5)2003—2008年间我国医药技术专利所引用的专利平均是在12年前申请的,当引证时滞相同时,引证美国专利的频次最高。

另外,我国引证的专利频次不完全随着引证时滞的增加而下降,如当对美国专利引证时滞为10年时,引证频次达到最高,因为美国掌握着医药领域一些基础且关键的技术,我国只有获得这些技术才能去研发更先进的技术,所以引证的美国专利生命周期较长;相对于美国而言,我国医药技术领域引证我国和日本的专利较新。

摘要:以专利引证作为研究知识流入的手段,构建地域、技术领域、研发主体和时滞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包括引证次数、引证率和知识流入强度等。利用这些指标分别从四个维度对我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数据库中2003-2008年医药技术领域已授权专利的引证专利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总结出目前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知识流入的特点。

关键词:专利引证,知识流入,医药技术领域

参考文献

[1]ALBERT G Z HU,ADAM B JAFFE.Patent cit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flow:The cases of Korea and Taiwan[C].Cam-bridge,MA: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1,Http:www.nber.org/papers/w8528.

[2]FUNG,CHOW.Measuring the intensity of knowledge flow with pa-tent statistics[J].Economics letters,2002,74:353-358.

[3]KUEI-KUEI LAI,SHU-MIN CHANG.Using patent citation to explore knowledge flow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ies[R].2007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07:1777-1783.

[4]郑秀玲,张淑卿.专利引证和国际知识外溢:以电子业为例[R].台湾:台湾大学经济系,2003.

[5]杨中楷,梁永霞.USPTO中我国专利引用状况统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2).

[6]生物谷网站福布斯世界制药巨头最新排名[EB/OL].[2008-6-22].http://www.bioon.com/industry/internation/371310.shtml.

经血为何流入腹腔 篇2

小玉妈的疑惑是有道理的。根据小玉的病情来看,确切的诊断应该是:“剧烈痛经”。主要是因为子宫腔积血,排出不畅,经血从输卵管倒流入腹腔所致。这种疾病最常见于敏感、体弱的少女,或是原发不孕的少妇,患者平时多有痛经史。发病的原因是性激素分泌或调控不平衡,或是子宫发育异常,如宫颈过长、宫口狭小、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致经血引流不畅,脱落的内膜排出困难,刺激宫颈周围神经丛发生反射性强烈宫缩,引起下腹部剧痛。发病时疼痛多呈痉挛性腹痛或梗阻性胀痛,可放射至臀、腰、背及大腿,痛时患者身体蜷曲,抱住下腹、辗转不宁,阵发性加剧,严重时可有恶心、呕吐。发病多在经期第一天,经血流畅后,疼痛缓解;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疼痛加重。由于部分经血倒流入腹腔,刺激盆腔腹膜,可导致腹肌紧张,医生检查时出现压痛和反跳痛(急腹症的典型表现),很容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鉴别的关键在于:第一,70%的阑尾炎患者都有转移性右下腹痛(起初痛的位置在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疼痛的性质为持续性锐痛;第二,急性阑尾炎有右下腹麦氏点固定而明确的压痛。由于各人的回盲部高低不尽一致,加之阑尾尖端指向不同,有时腹部压痛点可偏离麦氏点,但一般来讲,阑尾炎腹部压痛点高于妇科疼痛点;第三,急性阑尾炎无推动子宫的牵引痛(在做妇科内诊时,凡盆腔生殖器官病变发生的疼痛,只要向对侧或前后拨动子宫体,均有患部牵引性疼痛);第四,经阴道后穹窿穿剌,急性阑尾炎患者不能抽出不凝血液;第五,急性阑尾炎引起的腹痛与月经无关。

本病一经确诊,可行保守治疗,不需手术。

外资流入东盟步伐加速 篇3

——《时代金融》编辑部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UNCTAD) 于2014年6月公布了该机构的2014年度世界投资报告。作为最具权威的世界组织, 贸发会议的投资报告吸引了不少国家的注意。像以往一样, 亚洲仍然保持世界外商直接投资 (以下简称FDI) 流入区的首位。从UNCTAD的统计可以看出, 作为亚洲一分子的东盟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在这方面, 有四点值得各方注意。

一、东盟外商直接投资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如图1所示, 从2008年到2013年, 东盟FDI投资额从470亿美元上升至1250亿美元, 翻了近三倍。虽然FDI投资在2009年和2012年有少量缩减, 但整体上仍保持上升趋势。

二、更多东盟国家成为外商投资目的地

在东盟国家中,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菲律宾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传统”目的地。在2008年, 新加坡是唯一一个吸引投资达到10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与此相比, 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只维持在10亿到99亿美元的水平。

资料来源:马来安邦根据UNCTAD Investment Report 2010-UNCTADInvestment Report 2014资料整理

然而, 在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中, 这种现象已不存在。虽然新加坡的FDI仍保持在100亿到490亿美元的水平, 但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先后都已进入这一区间。只有越南和菲律宾依然维持在10亿到99亿美元的水平。截至2013年底,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已成为东盟地区的四大FDI目的地。

三、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大幅增长

如图2显示, 中国在东盟的FDI从2005年的2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260亿美元, 投资额翻了近十倍。根据贸发会议提供的数据, 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泰国是中国投资的五大接收国。相反, 东盟传统的FDI来源国日本同期只在本地区输入了80亿美元, 少于中国的三倍。这一数字肯定了中国作为东盟主要经济伙伴的趋势。

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家的FDI流入额明显上升

虽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CEP) 协定还未正式签订, 但从目前的FDI统计情况来看, R C E P国家的投资流入额有明显增加。RCEP国家从2005年到2009年平均每年接受投资1, 950亿美元, 而2013年的FDI竟高达到3, 430亿美元, 上涨76%, 几乎为之前的两倍。与此相比, 同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TPP) 成员国所吸引的FDI从3, 630亿美元上升到4, 580亿美元, 增加了26%。数据表明RCEP的“邻近效应”有内在的优势。

总体来说, 贸发会议对东盟依然保持着乐观的评价, 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依然是接下来的挑战。在东南亚, 各国政府因资金短缺, 已开始减少国内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如UNCTAD驻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的代表Michelle Gyles-Mc Donnough指出, 发展中国家 (包括东盟在内) 将在未来的15年面临资金短缺, 而该机构估计这些国家需要2.5兆美元建设基础设施。

资料来源:UNCTAD, 双边贸易统计

流入路径花样翻新 篇4

那么,热钱此次是怎样流入并完成布局的呢?

成本最小化“图谋”

海外热钱借中国双节放假之机,陡然拉升海外期货价格,并在中秋后四个交易日内,利用提前布局资金强力拉高国内金属期货,进而带动A股有色板块井喷。国庆假期外盘持续高涨,直接导致国庆节后国内期货及A股有色板块集体喷发。

“有色金属外盘在国内双节期间拉升绝非巧合”,有研究人士表示,结合近期全球经济动态可以发现,这像是热钱配合某种意图的统一行动。

近期,发达国家的二次定量宽松政策和货币贬值预期,使全球资金大量囤积到新兴市场国家。黄金、石油、农产品、基本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不断强化通胀预期。就中国而言,美国除采用政治压力逼迫外,通过推高国际基本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带动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中国充裕游资的助推下,可以非常有效地大幅推动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同时,资源价格飞涨带来的盈利效应将吸引更多热钱流入,这些都将强化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倒逼人民币升值。

如果这一逻辑成立,那么,美国通过官员喊话、汇率议案等政治手段直接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同时,通过资金杠杆等经济手段煽风点火,还可顺带获得相当的盈利。而选择中国双节假期拉升金属价格,让做多能量充分积聚,应是资金成本最小的方式,该研究人士强调。

种种迹象表明,在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投机性热钱进入中国的速度在加快。

央行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新增外汇占款2895.65亿元,较8月增加19.19%。9月,外汇占款创新高之际,中国贸易顺差大幅收窄,创5个月来最低水平。央行表示,从外汇占款和贸易顺差“一高一低”的表现看,9月热钱净流入的压力较大。其中,从外汇占款口径看,热钱规模接近200亿美元,从外汇储备口径看,9月的热钱规模超过700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高。

国金证券分析师付雷表示,回顾今年外汇占款的变动:1-4月,外汇占款持续高位,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突破2800亿元,随后的五六月新增外汇占款锐减,两个月合计仅增2487亿元,七至九月则逐步走高,10月可能创出更高水平。

流入的新路径

实际上,近期流入的热钱远超过央行的统计数额。

据透露,今年以来,热钱流入中国出现了更为有效和隐蔽的新路径,主要通过现金抵押完成。

即海外资金通过中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将拟流入的资金以美元等货币的现金(比如1亿美元)抵押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然后由海外机构的母公司,在国内为热钱提供汇率折算后的现金(比如6亿元人民币)交由热钱在国内的代理人或者账户操作。

在约定期满,且热钱决定退出后,热钱将本金及投资收益交由中国企业的母公司,母公司通知其海外分支机构,将扣除利息或者佣金后的前述抵押美元等现金及盈余划归热钱所有方。

若期满后不退出,热钱只需要退还抵押本金对应的人民币数额给中国企业母公司,再由分支机构扣除利息或佣金后将抵押美元等现金退还给热钱所有方,而约定期内产生的盈余将被继续留在国内运作。

由于有海外分支机构收到等值的现金抵押,国内母公司并不担心划拨给热钱的人民币现金存在损失风险。而热钱只是通过中国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和母公司的对冲,并不产生实际的“实时”资金流动,成功避开了国内的外汇监管手段。

在国内外汇监管手段完全失效的情况下,热钱的流入、流出演变成中国企业母公司与海外分支机构年度的账目对冲,甚至是母公司、海外分支机构两者互相独立的投资行为,不会产生跨境的资金流动。

其隐秘性和快捷程度使更多的热钱转为这种方式流动。因可获得较高的“无风险收益”,中国企业及其海外机构也乐意提供便利。

“今年以来,热钱频繁地以抵押的方式流入国内,很多国企参与其中,包括部分央企财务公司及其海外分支机构。”有接近央企财务公司的深圳知情人士表示,“某大型集团企业财务公司今年来参与的热钱流入高达近百亿元人民币,而国内参与进来的大型企业涉及资金初步估计有近千亿元。”

围绕通胀布局

国庆之后,不论是A股还是H股,都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上证综指一度上涨200多点,约8%,而恒指也一度上涨2000多点,约10%。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美国即将再次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消息透露之时,美股和外围股市已显现出即将发动的迹象。

其实,内地A股与H股之间的溢价与外国投行配置中资股不无关系。由于不少投行没有足够的QFII配额,只能在香港市场买入相关的H股,造成大量以港元计价的H股价格高于A股,其中,银行、保险、资源股的H股最高比A股贵15%。

如今,尽管内地的A股价格也有所提升,但是上述板块个股的溢价仍维持在10%至15%之间。与内地A股市场运作逻辑相似的是,香港的众多QFII机构、券商和投行人士也认为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概念将成为未来两个月和明年一段时间内的投资主线。

不过,与国内券商较看中人民币升值的短期投机机会相比,香港的投资圈内较看中通货膨胀的中长期投资机会,曾获亚太区最佳基金经理的丰盛金融资产管理董事黄国英对记者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与通货膨胀概念相关的资源股都有一定表现机会,甚至沉寂已久的内房股都可能有较好的表现。

实际上,通货膨胀的预期早已影响了香港一些券商的投资决策,野村证券就将粮食、公路、消费和黄金股列为最值得投资的板块。而素有香港“基金之王”的惠理集团总裁谢清海早在今年6月就已首次建仓内地某汽车股,其陆续建仓的该股4个月内的累计涨幅已高达4倍,迄今仍没有出货的迹象。至于黄金股,招商证券香港的基金池内一直持有黄金股,并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久未被投资者关注的消费股也被不少QFII相中。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李民认为,A股中的水泥股和百货股都很有潜力,不少个股将出现2007年那样的漫长走势。此外,消费股也将成为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的热点。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认为,未来中国投资环境有三个趋势,一是经济增长模式将由政府投资主导转向个人消费主导,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三是政府将通过提高工资、减税、扩大社保等一系列方式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因此,在此背景下,消费股有投资机会,与新能源、高节能、新科技有关的股票有投资机会,与区域开发的股票也有投资机会。

小贴士

四大常规路径揭秘

国际热钱以非合规方式进入我国的四大常规路径:

①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可能是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一是虚假贸易,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投资者可联手通过虚报进出口价格、预收货款、延迟付汇、伪造供货合同等方式,把境外的资金引入;二是通过收益项下的职工报酬进入;三是经常转移,主要是借道海外捐赠和侨汇流入。

②资本项目下的FDI、证券投资、贸易信贷和贷款等也可能是热钱流入的重要渠道。由于中国地方政府一直对FDI采取鼓励与吸引政策,FDI的外汇既可在银行开立现汇保留,也可通过银行卖出,这就便利了热钱以FDI名义流人,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资于中国股市及楼市。具体形式包括:高报企业所需的资本金、改变资金用途或纯粹虚假投资等时机和方式逃避监管,热钱也可以通过购买具有QFII资格的海外金融机构未使用的投资额度流入中国。

③地下钱庄是2008年以来热钱活动比较猖獗的一种新兴形式和渠道。这种模式是先将外汇打入地下钱庄境外账户,地下钱庄再将等值人民币扣除费用后,打入境外投资者的中国境内账户,根本就不需有外币进来。一些国际著名机构在是否利用地下钱庄问题上还是格外谨慎小心,但那些不知名的企业就比较肆无忌惮。

“问题蔬菜”如何流入广西市场 篇5

■“食品安全紧急通知”惊现网络

2010年3月29日下午, 南宁市当地网络论坛和QQ群里面流传一张文件截图, 文件显示是南宁市教育局发给辖内教育局、学校的“紧急通知”。

这份文件称“根据市食安办电话紧急通知, 3月28日22时在五里亭批发市场检出5000多公斤大白菜、500多公斤上海青农药残留超标, 为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请各学校食堂在采购食品时要注意索证索票, 建议近三天内, 不要采购大白菜和上海青”。记者随后在向南宁市教育局的电话采访中, 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确实通过网络传输发出过这份紧急通知。一时间, 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蔬菜”成为当地热传事件。

3月29日21时, 南宁市政府召开紧急新闻通报会, 通报称, 3月28日晚, 南宁市农业局派驻当地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督员在例行监测中, 检测出两批农药残留超标的外地蔬菜, 其中大白菜8500公斤, 上海青1110公斤。南宁市相关部门现场查扣了其中的3540公斤, 有4451.5公斤蔬菜被南宁市外菜贩批发运走, 有1618.5公斤流入南宁市场。

■诸多漏洞酿恶果“抽检未完菜已入市”

记者了解到, 检验人员于3月28日22时发现蔬菜农药残留问题, 到工商部门3月29日1时多采取查扣措施, 其中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差。

对于未能及时向工商部门通报, 南宁市农业局和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各执一词。农业部门认为市场管理方已经将相关情况通知工商部门。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经理陆焯伟表示, 正规通告方式应是市场方报告给农业部门, 再由农业部门报告到工商部门。

南宁市农业局局长唐波文说, 检测员检测到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后, 一般会向市场管理部门和工商部门报告, 正式的程序是两个部门都要通知。

农业部门相关人员介绍, 鉴于2004年以前一段时间内南宁市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比较严重, 南宁市把农产品检测工作交给农业部门负责, 不仅在源头上进行管理, 而且在市场方面聘请社会力量成立人数为120多人的检测队伍。

对于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检测人员的组成, 陆焯伟介绍, 目前南宁市农业部门和市场管理方一起对市场内的蔬菜进行检测, 共有10名检测人员, 其中6人来自市农业局, 4人来自市场管理方, 在检测工作上由市场管理方统一管理。每天巨大的交易量, 使得共有10人的检测员队伍显得单薄。

■多管齐下避免“问题蔬菜”摆上柜台

记者采访的多位农业技术人员认为, 目前干旱季节时间段, 菜农采取和平时一样的打药处理方式后, 因为缺少降雨, 没有雨水冲刷, 导致农药残留比正常季节要高一些。此外, 随着旱灾时间的延续, 蔬菜价格逐步走高, 不排除有些菜农在给蔬菜打药杀虫之后, 没有间隔足够的时间就进行了采摘, 这样在客观上也造成农药残留较高现象的出现。

“菜农经营方式上存在的分散销售, 客观上加大了蔬菜产地农业部门监管的难度, ”农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直接导致产地农药残留超标蔬菜被采摘和外运。”

记者在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看到, 3月28日晚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产地靖西县的运菜车, 车主比平时多了一份当地农业部门出具的检测合格证明。

个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分析 篇6

(1) 有效甄别正常个人外汇和非正常个人外汇汇入, 是把握非正常外汇资金汇入的关键环节。 (2) 控制限额, 防止大额非正常外汇流入,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2 个人外汇汇入真伪甄别的难点

(1) 个人或企业资本项下外汇混入个人项下外汇汇入难以甄别。一是有些境外非居民或企业为了逃避管理, 将个人资本项目投资外汇混入经常项目中汇入给境内企业或个人。二是境内个人或企业法人未经批准擅自在境外投资, 产生的收益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回流, 而只能将资金以个人名义汇回。三是有的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不善, 境外企业又难以注销, 资金也难正常回流, 也采取以个人名义汇回。 (2) 贸易项下外汇混入个人项下外汇汇入难以甄别。由于办理个人收支交易相对简便, 监管手段缺乏, 少数企业将贸易进出口尾款佣金或退款等通过个人项下汇入, 造成外汇资金脱离交易环节进行体外循环难以甄别。 (3) 对个人外汇汇入的交易主体身份难以甄别。一是对持有中国护照并取得境外永久居住权的非居民个人或有双重身份的难以确认。二是境外企业往往以个人名义汇款其性质也难以确认, 在办理个人外汇业务时, 容易把居民和非居民予以混淆。三是银行操作系统只按科目进行归属, 不对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业务进行分类, 造成交易主体的混淆。

3 个人外汇汇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个人外汇汇入限额控制难以到位。一是境外同一个人或企业向境内同区域同银行的不同个人汇款超过限额;二是境外同一个人或企业向境内同区域不同银行不同个人汇款超过限额;三是境外同一个人或企业向境内不同区域同银行或不同银行不同个人汇款超过限额。因此, 在这种有限或无限大的范围内汇款银行和外汇局都难以监管到位。 (2) 非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政策不到位。一是现行管理办法对非居民个人流入的各类外汇资金的具有自由出入境的特点。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二是非居民个人外币现钞携带流入不受限制, 只需向海关据实申报。三是非居民个人存款被纳入外债管理范畴, 应实行管理, 银行必须定期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等手续, 但实际上银行吸收了“非居民外币存款”未纳入外汇局监管, 也使大量的居民个人外汇流入。 (3) 个人外汇汇入管理政策零散琐碎, 不便操作。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要参考许多外汇管理办法执行, 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太复杂, 不便操作。 (4) 对个人分拆行为信息反馈缓慢、监管不力。汇发[2009]56号文在对跨区域跨银行的分拆行为没有作出规定, 有些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对一些分拆行为予以放纵;有些银行对本行时间相隔较长也难以发现;有的就是发现了也不报告;有的就是报告了和外汇局检查到了, 都已既定实施, 同时有的政府部门、企业出面说人情, 也会不了了之。

4 个人外汇资金汇流入管理的建议

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研究与应用 篇7

陆上油田作业区由高尚堡、柳赞和老爷庙作业区合并而成, 位于南堡凹陷北部。纵向上含油井段长, 含油层系多, 油水关系复杂。为了分析油井动态和进行油井生产系统设计, 合理确定泵径、泵深等工作参数,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对油井流入动态关系曲线进行深入研究, 并与油井生产实际相结合, 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研究

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是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 简称I P R曲线, 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是分析油井动态和进行油井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

从1968年Vogel提出饱和油藏油井流入动态曲线开始, 专家学者就一直未间断过研究。通过对比较有代表性的6种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特点及适用性研究, 得到适合陆上油田作业区的三种曲线:Cheng方程、广义IPR曲线、Petrobras方法。

1.1 Cheng方程

Cheng方程适用于溶解气驱油藏中的斜井和水平井, 缺点是方程没有归一化。对于斜井和水平井占到油井总数80%以上的陆上油田作业区来讲, 应用Cheng方程更适合于油井投产初期生产参数的设计。

1.2 广义IPR曲线

广义的I P R曲线适用于单相流与两相流的组合, 是综合V o g e l、F e t k o v i c h、Standing等几种绘制IPR曲线的方法, 不要求冗长的物质平衡方程计算, 更容易绘制, 适用范围广。缺点是只能应用于直井。

1.3 Petrobras方法

P e t r o b r a s方法是油井含水及存在较大差异的多层合采时的油井流入动态。Petrobras根据油流Vogel方程和已知采油指数, 从几何学角度导出油气水三相渗流时的I P R曲线。但在实际计算中有一定误差, 需要进行校核。

2 油井流入动态曲线应用

陆上油田作业区是由高尚堡、柳赞、老爷庙三个作业区合并而成, 油井开井1048口, 油井投产初期基本不含水, 是油气两相渗流。由于大部分井存在边底水, 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 注采井网逐步完善, 油井迟早会产水, 综合含水会越来越高, 因此绝大部分油井为油气水三相渗流。

通过应用C h e n g方程、广义I P R曲线和Petrobras方法, 对陆上油田作业区50口油井I P R曲线进行研究, 总结出选井原则和数据读取要求。

选井原则:原始资料全、可靠性高的井;投产时间短、措施施工少的井;计量、测试数据准确的井;供液好、日常措施少的井。

数据读取要求:角度为油层处井斜角;油层深度和动液面为垂深;产量为稳定生产时平均值;绘制3条曲线, 选取误差较小值。

因三种方程的适用性不同, 在计算和绘制I P R曲线时比较麻烦, 下面对三种方程与含水关系进行研究, 寻找简单可行的计算方法。

验证内容:当含水率低于75%时, 含水IPR曲线与不含水IPR曲线的差别。

以G5-48井为例进行验证:

用Petrobras公式绘制三相流IPR曲线, 用广义IPR方法绘制G5-48井相流IPR曲线, 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表1) 。

从IPR曲线产量对比表中可以看出, 三相流IPR曲线与两相流IPR曲线误差小于2%。因此当含水低于75%时, 三相流IPR曲线可用两相流IPR曲线代替, 计算简便。

3 采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的确定

当井底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以后, 井底附近油层中原油脱气, 使油相渗透率降低, 随着流动压力的降低, 产量增长速度将会减慢。当流动压力降低到一定界限以后, 再降低流动压力, 油井产量不但不再增加, 而且还会减少, 这一流压值称为油井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井底压力低于该值以后, 由于原油脱气严重, 将会影响采油井生产能力的正常发挥。影响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的主要因素是油井的地层压力。当饱和压力一定时, 油井的地层压力越高, 其最低允许流动压力也越高。

根据公式

根据各个区块的P w f m i n和单井生产数据, 可以计算出动液面最大值, 从而控制合理流压, 保证油井高产稳产。

G36-7井生产情况及P w f m i n计算 (表2) :

从G36-7井生产情况可以看出, 随着流压的降低产量降低。通过最小流压计算, 动液面在1101米时产量达到最大值, 所以生产时要控制好液面不能低于1101米。

最小井底流压对应的产量最大, 可通过产量和动液面情况来确定抽油机井泵径和泵深, 从而确保合理井底流压, 以达到最大产量。

4 结论

(1) 通过对油井流入动态研究, 可以绘制单井I P R曲线, 进而可以预测产量, 为确定合理工作制度提供依据。

(2) 通过验证, 得出当油井含水低于75%时, 三相流 (含水) I P R曲线与两相流 (不含水) I P R曲线两者之间差别很小, 可用两相流曲线代替三相流曲线。

(3) 通过对合理井底流压研究, 得出油井流入动态曲线存在拐点, 进而确定油井合理流动压力的下限值。

(4) 油藏原始资料、录取数据等对IPR曲线准确程度有直接影响, 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

摘要:通过对6种油井流入动态曲线特点及适用性研究, 得到适合陆上油田作业区的三种IPR曲线。总结出IPR曲线的选井原则和数据读取要求, 对于含水小于75%的油井, 应用不同IPR曲线进行对比研究, 得到简便计算方法。通过对合理井底流压研究, 确定油井合理流动压力的下限值, 优化工作参数, 满足生产需要。

关键词:流入动态曲线,选井原则,井底流压,工作参数

参考文献

[1]李颖川等:采油工程,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 , 20021~21.

知识流入 篇8

一、我国外资流入的现状

关于近年来外资大量流入我国的问题, 可以通过我国主要外汇收支情况和外汇储备增长情况进行判断。

从2001年到2006年, 我国外汇收支项目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总体上增势强劲, 一直保持着顺差格局, 而且数量庞大。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并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我国正不断加快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

然而, 在我国外汇收支顺差延续和扩大的背后,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 从2002年开始, 外资开始大量地流入我国, 且数量不断膨胀。从表1看, 这四年半时间我国外汇收入累计总额分别为5103.4亿美元, 而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累计总额为7 2 8 9.4 8亿美元, 两者出现2186.08亿美元的巨大差额。由此可以判定, 近四年半我国已经由外汇流出国变成了外汇流入国, 在国家正常外汇收入之外, 大量外资开始“潜渡”我国。

二、外资大量流入我国的成因

(一)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涉外优先政策, 使资本净流入受到政策的保护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涉外优先政策。由于我国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等因素, 推动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加, 我国涉外经济政策的基本点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鼓励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出口相关部门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 获得管理、资金和技术比较便利,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而主要为国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则与国际市场沟通较少, 技术管理落后, 机制转变缓慢。加之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 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境外资金日渐看好国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 推动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加, 境外资金流入加剧。

(二) 国内经济金融政策的调整, 推动企业寻求境外融资

一是经济金融政策调整影响。近几年来, 针对投资增势过快, 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严格土地供应、严肃信贷条件等宏观调控政策, 以抑制投资过热势头, 防止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 使得企业贷款难度增加。二是在金融改革进程中,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施了审慎的信贷政策, 上收了信贷权限, 对新增不良贷款实行了严格的问责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企业融资阻滞, 贷款难度增加。为解决资金难题、满足投资及经营需求, 企业通过贸易融资、短期外债、股东借款等多种渠道寻求境外资金支持, 加速了境外资金向境内的渗透。

(三) 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部分行业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 诱使境外资金加速流入

近几年来, 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一部分行业迅速膨胀, 并存在着较大的利润空间。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大量跨境资金不会流入需要扶持的行业, 而是流向投资收益率较高的热点行业。如在我国提升城镇基础建设的背景下, 中心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 成交价格不断攀升, 境外资金加速流入境内房地产市场, 以期获得投资收益甚至是汇兑收益。

三、资本大量流入引发的问题

不可否认, 资本流入能够筹集建设资金、促进经济增长, 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 大量流入的资本特别是其中的投机性资本, 也给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

(一) 加剧国际收支的失衡, 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

由于资本流入规模不断扩大, 造成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资本与金融项目自1999年以来一直保持顺差, 且在2001、2003、2004年这三年中, 该项目的顺差额都超出了经常项目的顺差额 (见表2) 。在当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稳定增长的情况下, 资本流入的大幅增加, 无疑会进一步加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程度。

在当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下, 无论流入的资本是采取直接投资形式, 还是证券投资形式, 或是银行信贷形式, 都要向银行结汇。当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我国时, 在外汇市场表现出来的就是外汇供给和本币需求的增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必将加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

(二) 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增大通货膨胀压力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当大量外国资本流入时, 政府一般都要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投放本币、买进外汇来干预市场, 以维持汇率的稳定, 但这种做法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改变央行的资产结构。由于199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长期大量买入外汇, 使得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日益增加, 致使其资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基础货币的供应越来越依赖于外汇储备的增减, 而通过国内信贷这一传统渠道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性已大大下降;这也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已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 其有效性已大打折扣。

另外, 由于2003年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不断增强, 特别是进入2004年后, 国际“热钱”大量涌入, 致使基础货币超常增长, 货币供应量急剧扩张, 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率。尽管人民银行采取了相应的对冲操作 (如发行央行票据、国债回购等) , 但2003年和2004年的货币信贷规模仍出现了猛增, 导致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CPI) 上升。

(三) 助长国内房地产泡沫化倾向, 加大国内银行体系潜在的风险

由于对国外资本采取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我国房地产业在快速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同时, 引进外资的规模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中, 开发商自有资金很少, 主要是以银行融资为主。据统计, 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中, 资金来源的五成以上是依赖银行贷款, 这就造成了银行房地产贷款快速膨胀。截至2004年末, 我国商业性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38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28.7%;2005年末该项贷款余额增加到2.77万亿元, 增长16.4%。尽管增幅比上年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但其中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余额9141亿元, 增长17%。由此可见, 我国房地产市场潜在着较大泡沫, 极大地威胁着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四) 短期外债大量增加, 形成国际收支风险

由于1999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存在“双顺差”, 使得外汇储备迅猛增加。从总体上看, 我国国际收支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随着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 我国外债规模也在快速增加, 而且所增加的主要是短期外债。2000年我国短期外债余额外债总余额的9%;到2005年, 短期外债余额增加到1561.4亿美元, 占外债总余额的比例已高达55.6%, 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30%) 。而短期外债占比过高往往是引发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在20世纪90年代各国频发的金融危机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五、遏制外资大量流入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流入与流出并重的均衡管理理念、政策体系和管理模式, 从源头上遏制外资大量流入

在外资流入加剧、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情况下, 要高度关注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式的不平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建立外汇流入与流出并重的均衡管理理念、政策体系和管理模式。即一方面要尽可能满足合理、合法、合规的用汇需求, 并尽可能简化手续;另一方面, 对于外汇流入的管理要增强选择性, 加强结汇环节的真实性审核, 加强对投机性外汇资金流入的防范和限制, 从源头上引导外汇资金流入。

(二) 发展外汇市场,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机制, 扩充外汇市场交易主体, 提高交易主体的自营比重, 扩大外汇交易规模, 活跃外汇市场。二是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在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 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区间, 减少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 , 调控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三是允许更多合格的商业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 培育国内远期外汇市场, 方便监管当局及时掌握人民币远期汇率和市场预期的变化, 提高外汇管理的主动性。四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使其更加富有弹性, 以充分发挥其对跨境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交易的杠杆调节功能。

(三) 转变引资观念和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注重内外资公平竞争

要下决心转变观念, 顺应经济规律, 把以牺牲国家、民族工业利益为代价促成的“刺激流外资”变为符合经济规律的“自然流外资”。一是要本着公平竞争和市场开放的原则, 积极转变引资观念, 从鼓励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转向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 引进外资的重点在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换代, 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要积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自主定价能力。

(四) 加强对外汇收支交易背景的审核, 严防国际热钱的涌入

全社会都应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高度出发, 警惕和阻止国际“热钱”的涌入。各商业银行要认真履行临柜依法审核职责, 对无贸易背景的可疑外汇资金流动拒绝结汇、及时上报。外汇管理局要加大对可疑外汇资金流动的检查, 一经发现“热钱”流入, 立即采取措施, 配合有关部门及时予以处理。各企业、单位都要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 不能为国际游资流入提供方便, 更不能与境外势力共谋非法套利之勾当。

摘要:近年来, 外资的大量流入对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如何应对资本大规模流入, 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经济问题。本文通过对外资流入我国的现状、成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化解外资大量流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资流入,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方先明、裴平、张谊浩.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J], 金融研究, 2006, (7) .

[2]、纪瑞朴.外资大量流入利弊及政策取向[J], 中国经济信息, 2006, (12) .

[3]、张大龙.对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政策问题的思考[J], 改革与开放, 2007, (11) .

亚洲楼市吸引新资金流入 篇9

近期,亚洲区域内经济正逐步复苏。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指标呈上升趋势,债务成本低导致企业借贷回升。假以时日,这些因素将会刺激固定投资和增加就业。但相比以往的经济复苏,这次的复苏步伐将会慢得多。原因有许多,包括全球的不确定性挥之不去、私人及公共部门持续减债,以及区内经济正在转型的主要经济体,如日本和中国。

一如既往,亚洲多种物业的供求均呈现周期动力。大多数办公和零售物业正处于早期租金复苏的阶段,尽管新加坡和首尔办公物业租务市场疲弱,但供应过剩的情况正逐渐被吸收。中国内地、香港和新加坡的住宅市场仍存在政策风险,政府干预对价格的影响比基本因素的影响更大。

此外,由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市场上优质的物流设施短缺,故此我们看好物流仓储物业的市场前景。

展望2013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重大主题包括︰日本可能出现结构转型,近期央行减息影响债券收益率不断上升至量化宽松政策终将告一段落,以及资金持续流入房地产股票及债券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2013 年上半年全球房地产市场继续逐步改善,但各国的改善步伐差异甚大。相反,资本市场迅速恢复,并推动一些国家的物业价格回复甚至突破金融危机前的高位。

例如,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近期利率上升,对于房地产投资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些国家的债务成本上升50至100个基点,价格压力将得到舒缓。比较大的变化是资本市场也开始预期会出现“结构转变”——缩减量化宽松规模,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如失业率和产能利用率逐步恢复到健康的水平。因债务成本低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行而刺激的资金流动放慢,预料私募股权房地产投资市场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冷却。

无疑,资本流动减少对于许多国家的商业房地产投资者而言将会是有利的因素,尤其是在资金压力将价格推至不可持续的水平的一些国家。超低的借贷成本正引发房地产市场最恶劣的周期趋势卷土重来,整个资产类别的波动性将会因此而上升。而结构转变将可舒缓因大量低成本债务而形成的房地产价格压力。

FDI流入对内蒙古环境的影响 篇10

1 FDI流入文献综述

1.1 FDI流入对环境发展不利

关于FDI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研究以“污染避难所”假说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PHH) 为代表, 其暗含着FDI与污染之间的双向关系:较弱的环境管制吸引了污染密集型产业, 而污染密集型外资的进入又加剧了东道国环境的恶化。

1.2 FDI流入对环境发展有利

Zarsky认为由于跨国投资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 使得生产活动和污染治理活动都具有规模效益递增的特征, 因此有利于全球整体环境质量的提高。Birdsall和Wheeler认为跨国公司在对外进行投资的同时带去了先进的治理污染技术, 从而有利于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减少。

1.3 FDI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而变化

关于FDI和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重要结论是两者随时间推移表现为EKC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趋势, 即形成一个“倒U”形曲线, 因此也形象的称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Grossman和Krueger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 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 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其环境恶化的程度加剧;当该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 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2 模型构建

为分析FDI流入对内蒙古环境的影响, 需要建立一个污染强度与FDI以及其他控制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以SO2表示污染强度变量, FDI表示外国直接投资变量, PERGDP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变量, IND表示产业结构变量。本文对各变量采取对数处理, 具体的线性回归模型设定为:

若FDI的系数大于0, 则意味着外国投资额与污染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即FDI流入对环境有负面效应;反之, 则说明FDI对内蒙古的环境改善有正面效应。其他的变量也是同样的分析方法。各项指标数据均根据历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3 实证检验

3.1 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检验方法对Ln SO2、Ln FDI、Ln PERGDP和Ln IND四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估计结果显示, FDI与人均GDP原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而SO2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原序列存在单位根, 一阶差分序列都不存在单位根, 这一结果至少通过了显著性水平5%的t检验。因此, 可以对Ln SO2、Ln FDI、Ln PERGDP和Ln IND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3.2 协整检验与结果分析

运用OLS法进行相关变量的协整回归, 回归结果见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 变量系数具有较高的显著性, 调整R2为0.98, 具有很好的拟合度, 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其中, FDI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且系数为正, 这说明FDI流入增加了内蒙古SO2排放量, 对内蒙古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人均GDP的系数为负, 说明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强度呈反向关系, 这表明随着人均GDP增加, 人们在满足自身的物质文化需求之后, 对环境改善的意愿和能力也在增强, 因此降低了环境污染强度。

注:***、**、*、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4 结语

第一, FDI流入对内蒙古环境具有负面影响。内蒙古吸引FDI较多流向制造业, 而制造业是对内蒙古环境污染有负面影响的, 这就间接导致FDI流入同内蒙古环境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第二, 人均GDP对内蒙古环境具有正面影响。根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说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阶段已度过了随着经济规模增长而使环境恶化的初始阶段, 已处于随人均GDP增长而使环境得到改善的阶段。随着人均GDP不断增长, 内蒙古地区改善环境的能力和民众对环境的需求都在提高, 环境将会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模型构建, 实证检验FDI、第二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对内蒙古环境的影响, 结论表明, FDI流入对内蒙古环境具有负面影响;人均GDP对内蒙古环境具有正面影响。随着人均GDP的增长, 内蒙古地区改善环境的能力和民众对环境的需求都在提高。

关键词:FDI,内蒙古,环境

参考文献

[1]PJ Buckley, LJ Clegg, A Cross.et al.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Erratuu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9 (2) .

上一篇:大学教室下一篇:农药学课程实验